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大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09年第4期(总第214期)

旋盲探圣

EDUCATIONEXPLORATION

No.4,2.009

Seria!No.214大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杨芝,黄明山

(武汉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武汉430073)

摘要:大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缺乏凝聚力。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缺乏竞争氛围和学生参加班级活动不积极等问题。为此,建议采取以下对策改进大学生管理: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制度建设为有效载体,构建“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班级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C,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一0845(2009)04—0076—02

一、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班级缺乏凝聚力

调查礁示,学生的班级集体归属感普遍不高,大学班级缺乏较强的凝聚力。

2.班级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

在班级制度中辅导员或班主任通过班干部,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这种方式导致辅导员或教师只关心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错误行为;学生只关-tX,女n何表面地、形式地维护规章制度;班干部只从事监视的活动,监视同学不违纪和不犯错。这种管理方式把集体和个人对立起来,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情感和态度被整齐划一的群体要求所取代,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由于班级的制度不是由班级同学自己讨论制定的,也不会根据班级情况的变化而修订班规,所以导致r规范全班学生行为的班级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月前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制度建设较为落后,有的制度反映的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这种班级制度使学生失去了自我管理的空间,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比没有制度还严重。

3.班级缺乏竞争氛围

高校班级管理中不和谐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奖学金问题上。高校的奖学金等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但由此造成的竞争也很激烈。例如,有些高校的奖学金发放制度不完善,采取单一的用总分来作标准的办法,不能反映出一些学生在个别科目上的进步。这个制度的结果是制造了更多的失败者,除了极个别的幸运儿成了成功者,绝大多数的同学成为失败者,他们在竞争中永远落选。这样收稿日期:瑚8—10—18

作者简介:杨芝(1973一),女,湖北十堰人,讲师,从事组织行为学研究;黄明山(1961一),男。武汉人,副教授,从事企业管理研究。的制度安排并不符合学校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个人的发展这样的理念。对于班级中的差生,大部分学生不会去歧视他们,大多数的学生比较关注自己的学习,对于学习上还需要帮助的同学则关心较少。学生认为别人学习成绩好坏和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只要自己成绩好了,就达到目的了。

4.学生参加班级活动不积极

学生对本该使自己生话更加绚丽多姿的各类社团活动往往是寄予很大希望的,但如果得不到满足,学生的怨气也非常大。因为,他们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释放多余的精力。大部分学生表示对目前的班级生活不满意。其不满意的理由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活没有想像中的那么有趣和丰富多彩”、“离社会距离太远”、“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学习气氛不浓”等方面。

二、大学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教育目的片面理解

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和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等方面的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在确立教育目的的时候,既要考虑社会的需要,也要考虑人本身发展的需要。学校是现代社会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场所,一方面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类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实现生理、心理、智慧、品性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然而,许多学校忘记了自己肩负着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忘记了教育目的是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挖掘每个人身上的潜能。在学校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终身学习观念的养成,人格的完善,民主意识的建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与他人和谐相处能力等都被忽视了。在这样的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学校对好学生的评价,对好辅导员的评价,对好的班级管理的评价,对班级所具有的功能的认识,对规章制度、教育方式和管理手段的选择都会产生偏差。另外,

一76—万方数据

学校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也没有把握好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服从”、。统一”,漠视已进入成人阶段的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尊重和自我成长的需要。

2.对学习所具有的个性化特征把握不准确

学生作为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征:第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即使两个人在学习目的的表述方面相同,也未必有着同样的理解和理由;第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和基础,并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和风格;第三,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不同,因此,进行有效学习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第四,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的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也会不同。因此,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教育者要想成功地促使学习者有效学习或高效学习,就必须在把握学习者共性特征的同时,花大力气把握他们的不同的个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学习者个性的把握程度,决定了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与教学所能达到的境界的高低。

3.对学校管理的“教育”特性认识不够

对于学校来说,追求效率和效果既不是学校管理的唯一目的也不是根本目的。学校是一个特殊管理机构,学校中的一切活动无不与培养人联系在一起,学校的管理活动也承担着育人的责任。通过管理活动既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管理活动的教育性往往表现为将学校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渗透到整个学校的管理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这就是管理育人。然而,一些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过于强调“管理”而忽视了“教育”,不仅是对现实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而且还会起到不良的教育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诚实做人的教育,但在课外却发现学校的很多做法与对外所作的承诺不一致,这时学生学到的可能是“虚伪”和“欺骗”。所以,学校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仅要利用管理这一资源来发挥其教育的功效,更要谨防不良的管理措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歪、改进大学班级管理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学生和对待学生所秉持的观念。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育工作者的一切的教育行为都是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服务的,这是现代学生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正确的学生观应是:1)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2)相信所有的学生在教育工作者的指导帮助下都能学习好。都能取得较好成绩;3)把学生当做朋友看待。学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是自由的、具体的、独特的和不断生长着的生命体。然而,在现时的教育工作中,学生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老师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学生要听老师的,不容许对老师的思想观点进行挑战。尽管大学教师可能愿意和学生探讨问题,但由于传统的“威严逼人”型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教育的习惯。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创造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培养互动的学习习惯。?2.以制度建设为有效栽体

加强制度建设。实施制度化管理,不仅是班集体建设水平的标志,而且是班集体得以形成并向优秀班集体发展的有力保障。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了行为准则和行为调控的依据,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在用制度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制度要跟着学生走。学生到哪。制度跟到哪,置班级于制度的控制之下,做到有章可循,有约可依,借助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班级目标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二是制度要有可操作性。班级制度要精练、具体、可行,便于操作。班级制度要在全班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并结合年级的量化管理条例来制定。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还应不断搜集反馈信息,并不断修改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三是班级制度的制定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合法性。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要求。2)科学性。要从班级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学校管理特点。3)教育性。制度要从管理需要出发,考虑教育目标,充分发挥教育功能。4)相对稳定性。执行制度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朝令夕改。

3.构建“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

所谓“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即系级管理者、班级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共同进行班级管理的模式。系级管理者是系属各班级的总负责人,负责掌握全系班级管理建设的方向、班级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以及建立和完善班级管理目标的评价机制等;班级辅导员是班级的指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也是完成班级管理工作目标的责任者;学生干部是联系班级辅导员的桥梁。是协助辅导员对班级实施管理的助手。以上三者缺一不可。因此,要不断提高系级管理者、班级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管理素质,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完善班级辅导员的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学生干部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机制。实施“系级管理者、班级辅导员、学生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以生为本的良好的学风和班风的建设,促进班级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发初.关于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D].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1).

[3]唐忠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再思考[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4).

[4]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许佳]

一77—万方数据

大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杨芝, 黄明山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武汉,430073

刊名:

教育探索

英文刊名:EDUCATION EXPLORATION

年,卷(期):2009,(4)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4条)

1.钟启泉班级管理论 2001

2.陈发初关于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11)

3.唐忠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再思考 2006(04)

4.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 2004

相似文献(4条)

1.期刊论文肖景川.Xiao Jingchuan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思考-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5(1)

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给班级管理带来更多挑战,大学生班级管理出现更多新问题、新特点.本文从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加强高校班级管理做出探索和思考.

2.期刊论文张荣耀非管理专业开设班级管理实践必修课问题研究-文教资料2006(25)

本文根据社会对懂管理、能策划的具有专业特长人才的需求,论述了高等院校应为非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开设管理类课程,并且指出非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学习管理知识应重在实践,而大学生班级管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管理实践演习的大舞台,建议为非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普遍开设班级管理实践必修课.文中最后讨论了开设班级管理实践必修课的内容、要求及考核问题.

3.期刊论文黄达.闫研.金琳乘.佟欣高校班级组织的现状与建设研究-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

班级是高校普遍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形式,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给班级管理带来更多挑战,大学生班级管理出现更多新问题和新特点,重视和加强高校班级集体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从高校班级组织的现状入手,详尽分析影响班级建设的因子,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高校班级建设的理论与应用体系.

4.期刊论文单鹂娜提高现代大学生班级管理效能初探-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受市场经济与学分制的冲击,现代大学生问题越来越多,教育难度不断增大.如何改善班级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已迫在眉睫.抓好入学教育,树立新生的自信心,充分发挥班级自控功能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有效保证.班级建设中应注重塑造人格魅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德育工作,改革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和方法,拓宽德育教育的渠道,正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创新个性.

引证文献(1条)

1.朱珠开拓班级建设新思路[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09(30)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a38112740.html,/Periodical_jyts200904034.aspx

授权使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nbzyjsxy),授权号:1bacfd84-ad1b-4742-b0a7-9e6800a05825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1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