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天宁梵呗天下宗

天宁梵呗天下宗

?54?中国音乐学(季刊)2006年第4期

音,常以“旋律加花”或每半拍重复一音的方式以保证板眼的准确。B、“弱起”。本体部分及《香云盖》部分,都在“一板三眼”的“腰眼”上起唱,唱词一般都在板位或眼位上起唱,无拍内“弱起”,这种“弱起”方式,形成了较为温和和沉稳的性格。C、拍值无弹性。正常的演唱,虽在较长的段落中可能发生速度的渐变,但节拍相当稳定,不存在“弹性拍值”。与民歌、戏曲、诗文吟诵等民族传统音乐种类相比,梵呗节拍独具特色。

4.中性色彩的五声性七声商调式。旋律围绕着“商音”进行,全曲以五度依次相生的“徵、商、羽”三音为基础,“商音”处于“核心”地位。其中“以清角为宫”的旋律片断,核心音为“祖调”的“徵音”、即旋宫后新调的“商音”(因唱时强调“清角”而形成的微升音,不具调式意义);“以闺为角”的旋律片断(此例中仅一处,在其它“赞”中也有这种“旋宫”),核心音为“祖调”的“羽音”、即旋宫后新调的“商音”,从而形成十分鲜明的商调式总体感,由于“旋宫”,取得了调性色彩的变化,又由于所有旋律段落中都不出现小二度进行,形成平和的性格。

5.辞少腔长,重腔不重字。字字多音,每字最少唱2拍,句末字常形成8拍(两小节)的长拖腔。旋律起伏跌宕、委婉细腻、优雅华美,节奏丰富、灵活,韵味浓郁。以“吟唱”方式为主的唱赞与以“读唱”方式为主的诵经,形成梵呗内部音乐形态的强烈对比。梵呗的演唱,在理论上虽强调“字正腔圆”,但实际演唱注重于“腔”(音调),不重字音。这或许是因其视“音声”为“功德”,且主要求得神听,其文辞常较费解,读音标准不太明确,僧人们常带家乡口音,故不熟悉唱词者听来,常觉字音含糊。

6.速度缓慢,沉稳而庄重。演唱速度为24—26拍/分钟,本体部分22板、88拍(不含开头“举腔”的散板),演唱时间3’40”秒,平均24.04拍/分钟。梵呗在速度、吟唱方式等方面,与昆曲颇为接近,但“润腔”较自由。

7.基本上按经书文字唱诵,在韵母为齐齿呼(i)、闭口呼(u)、撮口呼(n)等情况下,常在唱出字音后即改用开口呼的韵母(a、0、ni等),以形成较响亮的拖腔,此外不加虚词衬字。

8.音域较宽,嗓音较好者达两个八度。

三、梵呗的“法器”及其敲击

天宁寺梵呗为较纯的“声乐演唱”方式,不用丝竹管弦、只用打击乐器伴奏,这些打击乐器称做“法器”。任何法事活动都离不开法器的伴奏。法器主要为铜器类(如磬、引磐、铛子、铪子、忏钟、铙、钹、铃等)、皮革类(如手鼓、法鼓等)和木鱼等,部分法器图示如下。⑧

图中所注尺寸单位为厘米(em)。

天宁梵呗天下宗

作者:秦德祥, QIN,De-xiang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江苏,常州,213016

刊名:

中国音乐学

英文刊名:MUSICOLOGY IN CHINA

年,卷(期):2006(4)

被引用次数:5次

参考文献(26条)

1.天宁寺瑜伽焰口 1988

2.灵泉山普济寺天宁梵韵 1990

3.金陵刻经处佛教念诵集

4.胡耀我国佛教音乐调查述要 1986

5.音声佛事 1987

6.常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常州市宗教志 1991

7.《中国音像大百科》编辑委员会宗教音乐系列·中国佛教音乐·天宁寺唱诵(录音带)及其说明书 1991

8.田青中国宗教音乐 1997

9.国内寺院以"天宁"为名者甚多,据云计百余所,该说出处待查.本文所称"天宁寺"均指江苏常州天宁禅寺

10.徐问重修天宁寺记

11.彼时天宁寺设有"毗陵刻经处"

12."云板",云彩形铁制法器,高、宽均1米有余,厚约5公分,悬于"天王殿"后廊下

13.齐梁帝王出生于今常州市武进区万绥(与"万岁"谐音)镇,葬于今镇江丹阳市境内,彼时该地与万绥同属(南)兰陵郡

14."呗比丘",擅长演唱梵呗的和尚

15."梵呗"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说:狭义的"梵呗"仅指"唱赞",不含"诵经";广义的"梵呗"含"唱赞"与"诵经",当前僧人们多按广义解,本文亦按此而论.又,通常认为"唱赞"为汉传佛教音乐的"精华部分",因其或可导致其余部分为"糟粕部分"或"非精华部分"之误解,本文不取该说

16.图中所注尺寸单位为厘米(cm)

17.炉香赞等梵呗在"过板"时不间断演唱,另一些梵呗如阿穆伽(属"祝延")等则在"过板"时休止,称作"停腔过板"

18."维那(音nuó)",僧职名,主持法事活动的法师,亦即梵呗唱诵的领唱者,通常为熟悉梵呗、仪规、嗓音条件较好的法师

19.僧人们所言"弯儿",通常是在某板或某眼内的旋律细节装饰,即"腔音"(谱例前两行中注有"∽"符号处为较小的"弯儿",其后从略)或"旋律加花",如"基本乐汇1"等也可视为"弯儿"

20."礼佛号"的唱词为依次咏唱诸佛菩萨名号,每个名号前加"南无"二字,基本上反复使用同一曲调

21.此4例出自心悟法师口述,调高不定,节拍观念是"一板三眼",秦德祥记谱

22.此例大体上运用苏武牧羊全曲,依次配唱各佛菩萨名号

23.此例基本上反复运用这16小节曲调,依次配唱各佛菩萨名号

24.此例中"A"系天宁寺6位僧人演唱,秦德祥采录,柳飞记谱;"B"原谱"do=F".为便于对照,改为"do=G"

25.7"毗陵",常州古称之一

26.银绞丝或银纽丝

引证文献(2条)

1.卓拉净土梵音——庐山东林寺佛教音乐考察与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9

2.卓娜草原“圣”会——呼伦贝尔地区甘珠尔庙宗教音乐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0引用本文格式:秦德祥.QIN,De-xiang天宁梵呗天下宗[期刊论文]-中国音乐学 2006(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