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

绪论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探讨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艺术,它不同于教育方针、政策,也不同于教育经验汇编。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先后4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

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1908年,另一名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1939年,苏联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930年,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他的《教育过程》。他强调学科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

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他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1972年起,苏联连续出版了巴班斯基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几本系列著作,将现代系统论的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是对教学论进一步科学化的新探索。

1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第一节教育概述

教育是人类生活延续与更新的需要,是社会社会特有的现象。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

教育是有目的地引导受教育者能动地学习与自我教育以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活动。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如生产、政治、文艺、科学等相比,区别显著。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有教育者教导的或是自我教育,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一种专门组织的不断趋向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教育。当今,狭义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包括全日制学校教育,半日制和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

网络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服务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第二节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参与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在教学或教导上互动,对受教育者体、智、德、美、行(实践智慧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主要指教师。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有意识地启动、调整和有效地完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缺失了教育者的活动也就不存在教育。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参与教育活动、与教育者在教学与教导上互动,以期自身在语言、知识、智慧、学业、品德、审美和体魄等方面获得发展的人,主要指学生。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有受动的一面;又是学习的主体,有能动的一面。三、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学习的前人积累的经验,它主要是根据教育目的和青少年学生发展的特点选编的、最有教育价值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一般表现为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但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自身所拥有的

知识、经验、言谈举止、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以及师生与生生探讨和交流所涉及的各种经验、见闻与事物也是生动活泼能动地影响受教育者学习的重要内容。四、教育活动方式

教育活动方式是指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教育内容所选用的交互活动方式。

第三节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教育

1.原始的教育是通过共同生活的过程来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才能、技巧和道德品质的

2.古代学校教育的产生

2

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现代教育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三、未来教育

未来教育将是一种新的理想教育。这种教育理想强调要以人为本,为人的发展服务,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含义

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

狭义的个体发展则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儿童的成人过程。

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二、人的发展的特点 1.未完成性对于儿童来说,不仅处于未完成状态,而且处于未成熟状态。儿童发展的未成熟性、未完成性,蕴含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 2.能动性

人的发展是一个具有社会性的能动发展过程,这是人的发展区别于动物发展的一个质的特性。

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能动性,是人的生长发展与动物生长发展最重要的不同,它为教育活动提供了依据,指明了努力方向。三、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1.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不平衡性: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3.阶段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整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

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命机体及其解剖上的特点。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三、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活动是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

2.个体活动制约着环境影响的内化与主体的自我建构

3.个体通过能动的活动选择、建构着自我的发展

第三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一、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

二、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传承文化科学知识来培养人三、学校教育对提高人的现代性有显著的作用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与领导权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的特性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的背景与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传统的特性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4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三)教育的生态功能 1.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2.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3.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四)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 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1.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含义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历史发展

3.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

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性,它的历史发展也

有其独特连续性和继承性。这主要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1)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及原理;(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第三节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一、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2.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一)国兴教育的重大举措和巨大成绩(二)国兴教育面临的问题

(三)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1.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2.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3.大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广泛的人民群众头脑之中的对受

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在社会里占主流地位的或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