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6篇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6篇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6篇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6篇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6篇

2014-06-13 09:43 来源:高中生物论文有156人参与在线咨询

第一篇

一、发挥生物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实验指导与实验教学组织工作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是对实验教学或者动手能力培养的最有力的描述,也是做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准则。做好生物实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分析与研究到什么,需要如何去做,实验的探究目的是什么,等等。因此,在做好生物实验教学时,必须充分发挥生物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生物实验教师的专业性指导,达到让学生亲临其境的学习效果。每次的生物实验教学前,生物实验指导教师都对每个实验的实验环节、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和实验中将会发生的事情,做好全面的准备与分析,特别是对于实验的环节,做到逐一实验验证、逐项查排,为指导学生的实验而做好理论、实践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

比如,要做一个动物习性的观察实验,为防止学生对实验产生逆反心理,特别是惧怕现象,影响到生物实验的顺利进行,先组织学生观看网络影视片段,观看已有的生物实验教育资源片,并结合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教育,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物实验观。然后,实验时,生物实验教师边对各个小组进行实验技能指导,边结合生物观察要点进行点评,边对个别学生不正确的操作做好指导。这样,一方面为学生全面做好生物实验奠定了强有力的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又为全面实施实验教学、拓展实验教育能力进行了实时的实验教学改革。

二、针对生物学习目标和特点,反复强化训练,以取得实验最佳效果

心理教育学家普遍认为,重复是学习之母,练习是学习强化之路。通过多年的生物教学深深体会到:要把生物理论及生物实验结果应用到学习中去,也必须走反复训练、强化训练之路,这对于全面实现生物实验教学,获取生物实验的最佳效果,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可信度和时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生物实验教师在实验讲解与示范之后,都及时发放与学生实验相配套和对应的实验材料,其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等,对于特定的实验步骤和过程,都做出重点的指导,以取得实验的最好效果。

当学生获取上述实验内容后,在掌握了本实验的特点、方法、步骤和实验过程后,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物实验中去,并按照生物教师的指导与材料,结合生物实验的特点,反复强化训练,步步实验验证,严谨实验过程,积极进行实验探索。这样,学生的生物实验不仅会取得一个的理想效果,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实验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熟练、有序的实验理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实验基础。例如,在实验的过程中,生物实验教师可适时地指导学生进行相互检查,互相纠错,互相学习,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其他学生的姿势、动作和操作要领,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从而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共同磋商的良好风气。在实验的指导过程中,生物实验教师也可针对不同学生操作和实践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并做出示范;或将实验的基本要领编成顺口溜,要求学生对症下药,提高整体实训水平。

三、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巡回指导

生物实验指导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训练和操作等做好观察与检查,对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恰当的操作方法、错误的行为和动作,随时给予纠正和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基本生物实验技能。否则,学生生物实验学习中的错

误操作方法、实验动作一旦养成习惯,就不容易改变,这将大大影响正常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生物实验教师人人建立实验指导记录本,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操作中的问题不仅当场做好指导,还要记录在册,以备在今后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加以注意,寓实验指导与课堂生物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每一次的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每一组、每一单元都要建立生物实验指导示范组,以便于教师在指导中做好个别指导用。

四、针对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写出生物实验总结,以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

实验总结是巩固课本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重要过程,是总结实验经验,制订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的重要环节。在每次的生物实验结束后,都组织全体学生和生物实验教师认真做好总结,并结合总结重点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获得的经验、体会。同时,通过生物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加强生物实验的效果教育,方法很好。这样,高中学生就能学会总结,学会应用,学会发展,学会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以促进生物实验教学的立体式、全方位改革与建设。

五、总结

生物实验总结,表面上看是一个简单的小结,但它的寓意深刻,为改革实验教学,推进生物实验教学向科学化、知识化、技能化、创新化方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建军单位:寿光市第一中学

第二篇

一、培养学生指导员,让学生指导学生

培养学生的指导能力,让学生成为“小老师”亲自指导学生。例如:在上《制作洋葱表皮装片》这堂生物实验课的前一天,老师可以在课余时间挑选出五位动手操作能力和生物

实验能力较强的同学作为自己选出的学生指导员。具体流程如下:首先,让他们通过自学课本内容对实验操作步骤有一个大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对他们进行《制作洋葱表皮装片》实验的操作指导和训练,最后,让他们分别作一个洋葱表皮装片,并且耐心指出每个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错误和问题。这样,老师通过五位小指导员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预先猜测出了实验课上班里的同学可能出现错误和问题,课前就针对问题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实验课上也就不至于会由于学生的各种突发问题太多而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手忙脚乱。

有了这五位老师提前培养好的小指导员,老师也增加了五个小助手,这样就可以将班里的人分为五大组,一人负责一组,老师再负责最后的全局指导,这样就把任务难度降低了很多,一个老师要负责50多人的大班级被分成了五个小班级,效率自然而然的提升很多。而且经过多次使用这种方法,不难发现每个小指导员们都想在同学面前做到最好,因而指导同学的积极性不但很高还十分认真负责。每次自己的组员遇到难点和困惑时,小指导员都立刻帮助组员解决问题,如果实在解决不了也会立刻找老师帮忙,老师也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们分析解决学生遇到实验中最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都学会了应当学懂的的生物实验知识与实验操作步骤和要领;对于老师而言,减轻了许多负担,老师再也不会出现只要是实验课就满教室跑的现象,而且还可以从整体上的把握全局,了解每组的实验进度,进而了解每一位组员的实验进度。

这种方法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指导员一定不要一成不变。每一次实验课之后都选出这节实验课表现比较突出和优秀的同学作为下一次实验课的小指导员,学生也就可以在这种鼓励机制中努力做好每一次的实验,而且老师还要做到心中有数,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年当中,都做一次小指导员,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位同学在公平中不断进步。这样,中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的学习热情大幅度上升,主动性也随之提高了,在这种自主的动脑动手中创新能力也就随之被充分的挖掘出来了。

二、运用多媒体,弥补实验课不足

有些实验教学内容因为条件限制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实验,这时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视频将实验过程和结果展示出来。多媒体一直以其即可展示图文,又可以显示视频的优越性,极大地优化和弥补了整个教学任务中的不足。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突破了教学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还极大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弥补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讲授的知识。

三、总结

对于学生物教学中的实验课,如果学生将其牢牢掌握,不仅使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激发了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近一步培养了学生在生物学习方面的素养。对于生物实验教学,只要老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则会得到很多的收获。

作者:高春燕刘淑芹单位:德州市第一中学

第三篇

一、有效的教学准备

1.实验教学设计

设计是针对每节实验课进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在教学实施前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结合实验类型和教学目标的差异进行设计。(1)“演示实验”的设计,我们应明确进行实验演示的目的,接着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感官,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对重点现象的观察上来,如何引导学生对重点现象进行思考,如何提高实验的对比性和可见度,避免实验失败。(2)“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设计,我们在设计时首先应思考

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愿望如何激发,即用什么问题和情境导入实验探究;接着要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出现的状况进行预设,实际上是教师自己在实验室反复进行实验的一种模拟估计,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状况,思考用什么方式进行展示和进行再探究的科学引导。(3)“验证性实验”的设计,这类实验的教学设计必须对学生实验可能得到的结果进行预期,并思考与实际实验结果会产生什么样的差异,有什么改进的办法。

2.案例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的教学准备

(1)教材分析:《种群的特征》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的第一节知识,从知识结构来看,此前学生已经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本节课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从宏观层次对“生命系统的特征”进行探究和分析。同时,这节课不仅承前,而且启后“,种群密度”这个知识是学习后面一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知识基础。从教学内容来看“,种群密度的调查”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种群密度的调查,学习用样方法,并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2)学情分析:从学生的思维来看,由于“种群”、“种群密度”这几个概念相对较为抽象,学生的理解有难度,怎么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生活出发,列举生活中涉及到生物种群、种群密度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促进学生对原理的理解。笔者考虑到所教班级学生的基础相对还行,笔者在“种群密度”概念的教学设计上,在学生对原理理解后再配上例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实现知识的内化。而在样方法的调查活动时,学生是没有经验基础的,为此笔者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预设,便于能够顺利知道学生的探究,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且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调查活动。

二、有效的教学活动

1.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活动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学准备也是为了教学活动服务的,实验教学的实施应结合不同实验课型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设计。(1)演示实验,应侧重于教师操作的规范、科学,注重指导性问题的设计,注重将原理讲授与实验演示恰当地配合,提问和对话应具有启发性,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实验的观察上来,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将现象观察所得到的感性认识进行概括和归纳,在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点拨,建立概念和规律,并在学生观察和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思维和能力的发展。(2)技能模仿性实验,这类实验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实验方法的渗透,这类实验课堂活动,教师对于如何操作应该要讲清楚,而且要将原理讲透彻,便于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3)探究性实验,探究是学生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应该鼓励学生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上以前的实验方法的正迁移,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当然学生的设计有可能不成熟,有些是不周全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好知识重组和引导,通过具体的问题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作用的过程,具有双向性、交互性,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无论是演示还是学生自主探究,我们教师都应尽可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情感,给学生创设适合学生思维和技能发展的学习环境。

2.案例分析:“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活动设计

(1)创设情境。情景1:提供“加酶洗衣粉”,用实物展台将袋子上的使用说明投在屏幕上,让学生自主阅读。提出问题1:什么是“酶”的本质,为什么高于70℃,大多数酶就没有用了?与酶的活性有关吗?情景2:给学生提供几种不同消化液的PH值如下表所示。提出问题2:从表格中观察并思考为什么PH值会随着消化液的不同而不同?与酶的活性有关吗?(2)自主讨论,提出猜想。结合上述情景和问题,引导各个学习小组组内进行讨论,

并结合原有知识和经验提出猜想。(3)自主设计实验。根据自己的猜想,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时,有的小组设计实验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有的则是设计实验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为了提高实验设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笔者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进行方向性指导:①你设计的实验中,变量和自变量是什么?②如何对自变量进行控制,如何观察因变量?③你估计一下,实验结果大概是什么样子的?(4)交流改进方案。每个小组完成实验设计后,不要急着做实验,应该采用组间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实验方案精细化。当然,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有些小组的设计,自己是发现不了问题的,不过经过比较、交流和讨论后,意见会趋于一致。例如,有的小组在实验设计上选择用碘检测,有的则是设计为用斐林试剂检测。那么,哪种方案好呢?将这个问题抛出去,学生很自然地联系到不同试剂的利用原理,经过一番讨论,意见达成统一:碘和斐林试剂在检测时作用不一样,前者用来测淀粉的有无,可以判断淀粉分解是否彻底;而后者可以检测淀粉的分解产物是不是还原性糖,可以用来判断淀粉有没有分解。那么,哪种检测更为科学呢?可以让学生自己试一试,通过实践来验证错误和正确。(5)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6)分析结果。数据和结果分析是从感性到理性过渡的必由之路,当然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应该引导学生从如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实验结果与你设计时的预期相差多少?②通过本实验得到的结果,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③请尝试着用图表来直观地表示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什么样子的。(7)深度学习。在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结果后,还应该进一步探究,深化学习,比如这节课,笔者设置了两个思考题:①当酶的活性降低以后,想一想还能恢复吗?②课后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除了温度、PH以外,还有哪些对酶的活性构成影响的因素。

三、有效的实验评价

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是为生物实验教学目标服务的,通过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评价,可以及时检测、了解、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评价要重视学生发展

传统的评价形式主要测量学生已经学过的事实性知识。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而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是次要的。但在新课程三大课程目标的背景下,学业成就的范围被大大扩展了,不仅包括知识,还包括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此,生物教师在对生物实验进行评价时要抛弃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采用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

2.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活动是一个由教师指导,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动手实践的过程,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自主参与程度高,与同伴的交流更多。因此,在实验教学的评价中,让学生本人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同伴、实验员共同参与评价,通过自评与互评,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3.评价要多样性

新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因此在评价时,也应兼有这三方面的目标,不能只关注实验结果而忽视学生在实验过程表现出来的态度、收获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其次,评价的形式也应具有多样性。任何评价方法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和不足之处。例如纸笔测验适宜对学生知识的评价;实验考查适宜对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评价;档案袋能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调查量表适合于评价兴趣和态度等。同样,不同的实验形式,应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表现性评价可在真实或模拟的评价练习中进行观察、评判,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能不断地反馈学生成功或失败的信

息。这种评价主要应用在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实施教学后,要时常检查教学是否有效,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些问题,以此来调控教学进程,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

4.案例分析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活动评价表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比,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评价有着较大难度,这张实验评价表,针对学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评价内容真实、贴切、操作性强。特别要强调的是,只有对某一项评价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出其中的关键与具体要素后,才可以将该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提出评价的指标,以增强操作性。

作者:盛凤娟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第四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时期,学生的课业比较繁忙,生活比较单调,尤其是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知识的难度而厌倦。而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册当中有关生物种群的相关知识学习中,关于种群密度,教师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教师可以用50粒红豆来代表50只田鼠,用一大杯黄豆代表土地,然后把红豆撒入黄豆中混合,这也就代表了一片土地中的田鼠。而后,随机抓取一把红豆黄豆的混合品,将其中的红豆数量进行统计,而后放回杯中随机抓取第二次,将其中的红豆数量进行统计。将所得的数据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即n=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标志个体数)米m(标志个体数),计算出总数目。这个模拟实验简单易做,实验用品也比较容易搜集,与单纯依靠教师的枯燥讲解、公式分析的教学模式相比较,这种模拟实验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他

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能够充分转移到教师的课堂实验上来,最终通过这种简便易行的试验方法得出结论。

二、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模拟实验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在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册中第三章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一节,染色体组这个概念比价难以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在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简单讲解的基础上,采取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补充说明。我们可以采用扑克牌来模拟细胞中的染色体。将一整副扑克牌去掉两张王,即52张牌分发给四位学生,每人有13张,即一副牌分成了四等分。这52张牌代表了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总和,每一张牌都代表了一条染色体的模型,每位同学手中的13张牌各不相同,代表了13

条“非同源染色体”,这13张牌就构成了一个“染色体组”,组内不重复,每组平均分配,否则都不能构成“染色体组”。学生通过教师的初步讲解已经有了大致的印象,继而通过这个实验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形象生动。

三、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模拟实验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要求。举个例子,DNA 模型的制作,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用圆球表示磷酸,用五边形来代表脱氧核糖,用四种不同形状的塑料代表碱基,继而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然而,在这个模型设计中,它并不能够反映出碱基对平面间平行的特性。此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启发学生开拓思维,找寻思路。通过一定的启发,有的学生利用其他道具表达了自己的思路,用毛线代表基本骨架,用牙签代表碱基对,从而得出了最终结论。通过这样的模拟实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

炼,动手能力增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较为顺畅,同学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增强,逐渐懂得利用类比、推理等方式进行思考,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优化了学习思路。

四、总结

模拟实验的教学方法能够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加清晰、简洁明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高中生物模拟实验的优势所在,并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充分利用。

作者:姜小松单位:江苏南通市体育运动学校

第五篇

一、释疑

高中生物的知识具有相对的复杂性与抽象性,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没有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是很难理解这些抽象深奥的知识的。而实验可以为学生搭建通往生物殿堂的桥梁,通过具体形象的实验操作,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将抽象转化成理性认知,这样便轻松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点。真实地再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全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表象与本质间建立直观认知,从而能够达到强化学生理解的效果。

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我先由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引入,对植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蔫的萝卜放入清水中会变直挺;做菜时放入下盐会渗出水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假设、设计实验、具体操作。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从直观事物中获取感性认知转化为抽象理论,从而有效地突破了难点,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与掌握了此部分内容。

二、增效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探究意识、环保意识,等等。实验教学在促进学生素养的整体全面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真正实现教学的全面增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除了要做好教材上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与学生学情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对教材上的实验做科学调整。

让学生从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方案的制订、实验结果的分析、突发情况的处理等全程参与到实验中来。让学生用实验来再现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通过反复多次的观察来掌握观察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学会自主探究。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某一个环节出错,之前的努力就会白费,这样更能增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通过一些实验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污染的严重性,增强学生环保意识;通过不断的猜测验证、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总结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以实验为契机,带领学生一起走入生物世界,在实验探究中得到知识、技能、情感等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爱上生物学习,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作者:张述超王银环王建伟单位:山东省昌邑市文山中学

第六篇

1.实验设计

根据研究需要深入研究实验内容,结合教学条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组织和步骤,然后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访谈完善实验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实验期

间两班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同,只是两组采用教学方法不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验结束后对两班进行考试,考试内容限定于实验内容,检验实验掌握知识程度,发现两组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与分析

两组成绩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组高10.9分,实验班成绩好于对照班,实验前两班成绩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传统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促进学生掌握实验知识的存在差异;实验后对照组变异系数大于实验组,说明实验后对照组实验内容掌握情况个体差别比较大,可能是因为实验组因为进行了小组合作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组员之间相互协调沟通比较多,所以知识掌握成度也比较集中,组间差别不大。

3.分析与讨论

3.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理论原因实验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领先于对照班。实验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理念上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反馈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最大潜力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课前老师认真研究教材,分解教学任务,学生之间自由分组,这种组合是教师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的一种艺术,也是是师生交往的一种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各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锻炼各个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作为生物实验集体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增进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创造能力。

3.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基本情况和教学实验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认识和了解,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实验内容,力争教学实验效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教师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教

学方案,提前预设各种情况的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开始既定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原则上学习小组合作按学生兴趣自主分组,自己推选小组长,每组3-6人,分组要充分利用团队合作特点,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教师通过课件、实物等形象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对实验问题的探索。确定学习任务,提供学习步骤,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教师根据教学条件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强调实施方案的创新型和合作性,根据信息反馈意见要求学生小组改进实验设计,最终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4.结论和建议

4.1在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条件、学生现状、实验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生物实验知识点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4.2实验结果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优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教师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造成教师负担过大。

作者:万娟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基于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探究植物科学实验课教学策略及教学质量 [摘要]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最基本、有效的途径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应作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容和方法。设计一个基于探究的实验活动对于一般的实验教学来说,只要能在两方面加以改变,就可以将验证式的实验转变成开放性探究实验。一是改变实验活动在整个教学中的优先次序,不要将实验活动安排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在实验前还不知道实验的结果;第二是将以往只注重验证课本理论的一些典型实验项目,改变成比较重视探究过程的实验让学生加以探究。 关键字:探究、学生实验、 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是生物教学最显着的特征,也是生物教师最常用、最擅长的手段。但是,在实践中“实验”与“探究”的结合并不象预想的那样顺畅。基于探究的实验教学策略,是在吸收已往实验教学改革中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一条有效、完整、开放的实验教学方式,以回归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证意识、思维品质、质疑精神等方面的作用和地位,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 一、问题的提出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实验教学是指在使用实验仪器情景下的一种教学形态。高中生物实验与其他理科实验一样,具有直观、形象的特征,能高度浓缩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知识、原理的过程,能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认识和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但这种对实验和实验教学的认识,在本质上将它放在了知识教学的从属地位,实验教学的目标只是追求一个预设的结论。虽然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注意对学生进行有关实验技能、方法和探究思维等方面的训练,但这些往

往被放在次要的位置。 科学探究的提出给实验和实验教学以全新的视角。《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指出:“科学探究是生物学中不可缺少的、动态的部分”[1]。高中生物课程应该反映生物科学的“完整画面”,应该将科学探究作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容和方法。科学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基本、有效的途径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生物实验作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施科学探究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具有强化学生实证意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重要作用,倡导基于探究的实验教学策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个性、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打破原有学科的封闭性和课程选择的单一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及信息资源,实质上就是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如何在一般实验中体现探究的思想 美国学者施瓦布曾经把科学实验活动分成三个层次, [2]根据实际还可以加上一个层次,即将问题、方法步骤及答案均提供给学生,学生只要按此步骤去做实验,验证已知的结果,可称之为零层次(见表1)。 探究也是分层次的,一些学者根据探究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参与探究程度的不同,将探究性实验划分了不同的层次(见表2)。[3] 至此,可以清楚地表明,验证性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基本上属于0水平探究,也就是没有体现科学探究的基本精神,随着有关实验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程序和做结论等几个方面学生参与程度的增加,探究的深度也不断增加,直至开放式的研究。由此可见,随着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核心理念,实验和实验教学的作用得到了显着的提高。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实验课是生物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体验、领悟相关科学方法,培养动手水平及探究精神。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理解,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水平,引导学生就实验分析的方法实行初步探索。 一、取材分析 准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准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准确。例如,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不准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 二、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准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1、关于量的问题。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例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对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2、关天浓度问题。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

高中生物必修三实验教案汇总

实验一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原理】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目的要求】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NaH2PO4等的溶液,在加入酸或碱后,能使PH的变化减弱)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实验过程】 一、材料用具 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用水5:1稀释的鸡蛋清、黄瓜匀浆),PH=7的磷酸缓冲液,0.1mol/L HCl(盛于滴瓶中)、0.1mol/L NaOH(盛于滴瓶中)、4副防护手套、50ml烧杯1个、50ml量筒1个,彩色铅笔、PH计或万能PH试纸、镊子、自来水。 二、方法步骤和记录 1、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2、用PH计成PH试纸测试,并作记录 3、一次加一滴0.1mol/L HCl,然后,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4、,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来水。测定并记录起始PH,再如步骤3,一滴一滴地加入0.1mol/L的NaOH,测定并记录PH。 5、充分冲洗烧杯,用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步骤4,记录结果 6、充分冲洗烧杯,分别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4记录结果。 三、现象观察 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记录表 四、实验结论 1、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自来水PH变化的曲线。以实线表示加入酸后PH的变化,虚线表示加入碱后PH的变化。再用其他颜色的线条分别表示生物材料、缓冲液PH的变化情况。 2、根据实验结果,说出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的特点。 五、实验评价 你的实验测得的不同情况下的PH值是否存在误差?分析误差存在的原因,如何降低误差? [误区警示] 1、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充分冲洗烧杯”请你分析目的是什么? 解析:第一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避免酸性物质HCl与碱性物质NaOH发生中和发应,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减少误差。 第二次和第三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防止不同的生物材料混合,影响实验效果。 2、实验过程中腐蚀性物质使用注意事项及解决措施。 解析:HCl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它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也不要入口。若有洒落或溅出,要立即用水冲洗15min,并告诉老师。 3、生物材料最好是一种植物材料,一种动物材料。 【问题探究】 一、问题思考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高中生物的研究性学习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高中生物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 学方法,因此而成为了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一、发掘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的精辟论述。心理学认为:思.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宋代张陆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如实验中包括有两个小实验,我只给学生说明了科学家当时的探究思路、欲解决的问题,以及选择使用ri‘2噬菌体的具体因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66岁的艾弗里的实验不令人信服的原因是没有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只有在蛋白质

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我如此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后面发现问题作好铺垫。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有问题。谁能把它找出来,可以讨论。稍后学生提出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首个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二是其后的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为何 很低,而非没有?三是为何首个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全是蓝色,而其后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却蓝红兼备?四是为何离心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看到学生能提出这么多的有深度的问题,我大喜过望,因为这充分说明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释疑了。有人认为,教师释疑时要力求讲“全面、透彻、详细”,使学生心知肚明。我以为这对学生学习是无益的。一位优秀的教师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会学,让学生自己去知识的海洋邀游。真所谓“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见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释疑的过程要结合教学的双方实际,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长期坚持这样的以兴趣激发疑问,再巧妙地解释疑问的教学方式和训练,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二、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拓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我认为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中学生物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sodocs.net/doc/a98530491.html, 中学生物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生物论文选题参考 1、建国以来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简要历史回顾 2、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青春期性教育 3、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思路 4、中学生物概念图的制作 5、科普视野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 6、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7、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改革 8、中学生物课外资源教学案例的构建和实践 9、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中学生物课程的影响(一) 10、电教媒体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11、浅谈中学生物的兴趣教学 12、河南省中学生物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13、浅析薄弱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14、教学条件下中学生物学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15、概念转变理论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16、当前中学生物教师培训的特点和要求初探 17、元认知能力培养与中学生物学教学 18、挖掘中学生物学教材,尝试生态思想教育 19、关于对中学生物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思考 20、中学生物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https://www.sodocs.net/doc/a98530491.html, 二、中学生物论文题目大全 1、中学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基于科学的本质对中学生物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3、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 4、上海市中学生物学教学实施生命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5、贵州西南地区部分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6、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培养 7、中学生物教学百年回顾 8、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方案初探 9、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分类的研讨(一) 10、中学生物课程目标体系 11、对中学生物教学渗入人文精神的探索 12、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教学探讨 13、中学生生物学兴趣的分层及培养 14、浅谈中学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环境教育 15、中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教学理论应用实例分析 16、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初探 17、中美中学生物课程教材中关于科学探究内容的比较分析 18、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19、简谈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 20、关于中学生物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三、热门中学生物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6-03-14T16:53:14.080Z 来源:《教育学》2016年1月总第92期供稿作者:周丽[导读] 云南省怒江州民族中学做好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云南省怒江州民族中学673100 摘要:生物实验在高中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还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解答高考生物试题也有极好的培养和训练作用,对学生综合学识和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所以做好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一、从书本上先让学生了解和预习实验课程内容 在进行实验课以前,老师要带领学生从书本上了解实验课程,做好预习工作。重点从实验用到的各种原理等知识点、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及其操作步骤、实验仪器的认识及其操作、实验结论等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验前把这些知识掌握在脑子里,知道自己将要干什么、怎么干。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实验、从实验中掌握知识,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要求学生熟记实验的每一个步骤,进行实验时的步骤要与书面理论结合,减少实验当中因为步骤错误所造成的实验失败。 二、实验教学的进行要根据课程因时因地准备和开展 生物实验教学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点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有的实验材料会因为季节或者时间上的关系而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部分试验的结果要等待比较长的时间以后才可以出来。所以,生物实验的教学要结合课程进度因时因地地开展。生物实验教学使用的实验材料大多数都有一定程度的保鲜要求,所以都有保存时间的要求。比如植物细胞壁分离的观察实验,可以直接到菜市场购买洋葱之类的蔬菜;比如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可以用韭菜,也可以用麦苗。 提倡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的演示,这对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的热情都有很大的好处。教师要注意这几个问题:一要对实验反复操作演示,让学生对实验步骤和结果详细了解;二要确保实验操作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正确;三要注意实验操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的摆放位置,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看到演示过程和实验器具器材。 三、优化生物实验进行的流程 生物实验教学一般都是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步骤,而且要尽快在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这种特殊的紧迫性就要求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对实验的流程进行优化。对于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步骤,教师可以在实验开始之前直接完成,减少实验对教学实践的过度损耗。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因为对细胞的分解和漂洗次数时间较多较长,教师最好把这些提前做好,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可以直接从染色的实验步骤开始。 四、分小组进行实验学习 根据实验室和班级实际情况,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小组内的具体分工让学生自己决定。这样就大大提升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也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学习和教学,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在生物实验操作和学习中的分工协作、相互交流能力。通过对实验报告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与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提升用语的规范性、准确性、科学性,提高学生答题的规范与准确性。 五、注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实验和做实验 实验教学对于课堂的理论教学,让学生有兴趣、有激情参与实验教学和实验学习。在实验准备时和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或者预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不断地去钻研、去探究,开动思维的脑筋。比如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在根尖长到5cm时取材?取材的部位是什么?解析为什么要用质量浓度为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 六、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地辅导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实验的状况仔细观察,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避免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更重要的是保障实验步骤的重点部分顺利和成功进行。教师在学生自主操作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不但给了学生对生物知识可以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辅导能够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操作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分析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有时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设置对照实验进行探究,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及时督促学生在实验课程结束后进行总结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科目较多,知识密度也大,所以随着实验的结束,学生过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忘掉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所以老师要及时在课堂教学中对生物实验进行讲解回放,让学生不断保持对实验课程的学习收获,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内容的印象和知识的巩固。 参考文献 [1]贾丹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20):27-28。 [2]沈忠平结合实验强化高中生的生物解题能力[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3,(6):8-9。 [3]达珍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学导报,2014,12,(9):33-34。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摘要: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 能力、思考和处理数据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 同的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步骤和实论总结,通过实验来探索生物的规律。目前生物 实验教学存在着课时不足,实验研究较少,机械化重,实验标准化要求较高等因素,导致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率不高,有时难于开展。本文章对高中生物实验 教学的现状进得了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5-185-01 高中生物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基本结构、物质构成,研究生物分类,生命起源、进化,遗传变异知识的一门课程。高中生物教学在新 的课程改革理念下也逐渐从知识学习转向了技能培养,确立了教师为主导、学生 为主体的教学角色定位。因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它是实现“知识学习”向“技能培养”转变的关键,所以必须保证实验教学的效率, 高中生物教师做好实验教学设计就是基础。因此,针对当前实验教学设计的现状 而思考相应的对策来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对促进高中生物教 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所以新课程改革注重对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认为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根本。 在高中生物生物教学中,着重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已成为生物教学的重点,所以在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内容增加了不少。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围绕10个大主题 都提出了相应的实验要求,其目的是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中获得解脱,但在具体的生物教学实践中,生物教师和学生的转变不尚需要时间,因此大 量的实验让教师有些措手不及,而学生也无从快速地适应教师教学的转变,加之 有些教师盲目跟风,导致实验教学形式化,学生不但没有学好知识,技能培养更 成为了一句空话,在有的学校还出现了以演示实验来代替学生动手操作的现象。 不得不说,实验内容的增加和教师适应能力及课时之间存在了一定的矛盾。传统 教育模式重知识轻技能,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重实验结果而轻实验过程,新课标 则要求教师重过程,在这个转变中,因教师缺乏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往往实验成 为一种表演秀,在有的课堂中,实验并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而是为了完成 任务,有的则还是停留在重结果轻过程上。从学生角度来看,新课标对实验的要 求标准较高,不仅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实验原理,还要求学生能正确实验,在实验 中观察现象,通过现象而得到结论。以“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实验教学要求为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用具,在该实验中涉及较多的 实验用具,每一样教师都需一一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并正确使用;在实验步骤上, 从参考图到显微镜到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或永久装片都需要学生认真、 仔细地进行;在实验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过程,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还需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区别。但从课时和学生的基 础上看,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这就让教师在传统和新课标之间难 以取舍。 二、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的对策

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生物实验在高中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 生兴趣,还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学 生更好地适应解答高考生物试题也有极好的培养和训练作用,对学生综合学识和 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所以做好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一、从书本上先让学生了解和预习实验课程内容 在进行实验课以前,老师要带领学生从书本上了解实验课程,做好预习工作。重点从实验用到的各种原理等知识点、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及其操作 步骤、实验仪器的认识及其操作、实验结论等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验 前把这些知识掌握在脑子里,知道自己将要干什么、怎么干。这样能更好地让学 生理解实验、从实验中掌握知识,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要求学生熟记 实验的每一个步骤,进行实验时的步骤要与书面理论结合,减少实验当中因为步 骤错误所造成的实验失败。 二、实验教学的进行要根据课程因时因地准备和开展 生物实验教学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点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有的实验 材料会因为季节或者时间上的关系而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部分试验的结果要等 待比较长的时间以后才可以出来。所以,生物实验的教学要结合课程进度因时因 地地开展。生物实验教学使用的实验材料大多数都有一定程度的保鲜要求,所以 都有保存时间的要求。比如植物细胞壁分离的观察实验,可以直接到菜市场购买 洋葱之类的蔬菜;比如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可以用韭菜,也可以用麦苗。 提倡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的演示,这对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调动学生参 与实验教学活动的热情都有很大的好处。教师要注意这几个问题:一要对实验反 复操作演示,让学生对实验步骤和结果详细了解;二要确保实验操作过程的顺利 进行和结果的正确;三要注意实验操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的摆放位置,让整个 班级的学生都能看到演示过程和实验器具器材。 三、优化生物实验进行的流程 生物实验教学一般都是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步骤,而且要尽快在实验完 成后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这种特殊的紧迫性就要求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 对实验的流程进行优化。对于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步骤,教师可以在实验开始之 前直接完成,减少实验对教学实践的过度损耗。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因为对 细胞的分解和漂洗次数时间较多较长,教师最好把这些提前做好,学生做实验的 时候可以直接从染色的实验步骤开始。 四、分小组进行实验学习 根据实验室和班级实际情况,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小组内的具体 分工让学生自己决定。这样就大大提升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也促进了 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学习和教学,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在生物实验操 作和学习中的分工协作、相互交流能力。通过对实验报告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 心得体会进行交流与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提升用语的规 范性、准确性、科学性,提高学生答题的规范与准确性。 五、注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实验和做实验 实验教学对于课堂的理论教学,让学生有兴趣、有激情参与实验教学和实验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摘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能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实验、认识自然的成效;这无疑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积极探索和研究实验教学,将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已往的《生物教学大纲》都没有这样明确的提法,其提出的直接源头是素质教育的提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能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实验、认识自然的成效;这无疑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即不仅要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因此我们应该明确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对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提高,起到了非实验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有人说:“得实验者得生物之天下”,这话说得有一定的道理,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高考对生物学实验要求越来越高,占有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对云南省来说,今年是实施新课程以来的第四年,在生物复习中如何有效的复习生物实验,相信是摆在许多生物老师面前的一个比较迫切的任务。笔者认为,从一开始的生物教学,认真探索和研究高中的生物实验教学,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平时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012年云南省普通高中高考考试说明中对中学生物学的实验高考提出了的要求: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从中可以看出高中课本的一些基础实验教学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但在平时的接触中了解到,许多老师好像对

新课程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14-04-10T13:32:16.387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王敬宝 [导读] 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河北省邯郸市釜春中学王敬宝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研究表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自主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因此而成为了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一、发掘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的精辟论述。心理学认为:思.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宋代张陆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我在教学高中必修模块2第3章第1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实验中包括有两个小实验,我只给学生说明了科学家当时的探究思路、欲解决的问题,以及选择使用rI‘2噬菌体的具体因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66岁的艾弗里的实验不令人信服的原因是没有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只有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我如此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后面发现问题作好铺垫。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有问题。谁能把它找出来,可以讨论。稍后学生提出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首个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二是其后的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三是为何首个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全是蓝色,而其后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却蓝红兼备?四是为何离心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看到学生能提出这么多的有深度的问题,我大喜过望,因为这充分说明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释疑了。有人认为,教师释疑时要力求讲“全面、透彻、详细”,使学生心知肚明。我以为这对学生学习是无益的。一位优秀的教师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会学,让学生自己去知识的海洋邀游。真所谓“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见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释疑的过程要结合教学的双方实际,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长期坚持这样的以兴趣激发疑问,再巧妙地解释疑问的教学方式和训练,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二、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拓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我认为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 高中必修模块2第6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如果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必定是很表浅的,即使记住了,也只是“囫囵吞枣”。为了使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我是这样设计处理的:1.首先重温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过程.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而难以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上。有何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打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想出了“植物嫁接”2.嫁接后植物所生长的果实和接穗亲本的性状完全是一样的,然而假如只要物种的某个优点,而非全部的时候又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他们想出诸如基因杂交、基因嫁接、基因剪接、基因转移等方法。学生想到了这些,至此我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因为这表明学生己领悟到了科学家们当时为什么要创造基因工程这个技术和他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再要求学生进行假设、设计,怎样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技术。他们即使讲述得不是很完美,但也会想出很多方法。 当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正确答案的时候,我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示意图,并且与学生共同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剪(剪取目的基因)一拼(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一导(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一检(目的基因和蛋白质的检测),这时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我认为这样处理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大胆假设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许多的知识点都很抽象,很多的生理过程无法用肉眼观察,这是高中生物的一个特点,学生因此无法形成具体直观的经验。 所以对于很多抽象的知识教师需要将其转化成形象的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来讲解,这就需要运用类比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高中模块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主动运输”的知识点时,就利用一个学生很常见的事例去进行类比:当我们来到河边要到对岸时,需要船工用船渡过对岸的情境。其中,河相当于膜.船相当于载体,我们必须付钱相当于能量。这样一类比,学生对主动运输的过程及特点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然后进一步分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用到类比这种教学方法。效果非常好.学生从中也掌握了当遇到抽象知识运用类比来帮助理解的办法。 总之,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必修一高中生物实验教案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原理 (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 某些化学试剂+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 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五、仪器、试剂 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水浴锅,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 0.05g/mL的CuSO4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方法步骤 1.制备试剂。 2.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方法、步骤。 3.脂肪的鉴定、方法、步骤。 4.蛋白质的鉴定、方法、步骤。 七、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新课教学:(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②脂肪小颗粒+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要显微镜观察) ③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要先加A液NaOH 溶液再加B液CuSO4溶液) 今天,我们学习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一)、还原糖的鉴定 1、还原糖的鉴定步骤: 选材:苹果:洗净、去皮、切块,取5g放如研钵中 制备组织样液研磨成浆:加石英砂,加5 ml水研磨 注入组织样液2ml 过滤:将玻璃漏斗插入试管中,漏斗上垫一层纱布 加斐林试剂:2ml(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别加入)

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衔接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是全面落实生物教学大纲和提高生物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提高全民素质,推动生物课的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和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特别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中学生物新课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学生实验及学生探究活动。 目前我省各中学一般是初中和高中分开设立,所以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初中教师不关心高中教材的改革与设置,高中教师也不知道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等现象比比皆是。笔者通过对初高中生物教材(初中:苏教版;高中:人教版)实验内容的解读,深刻体会到初高中生物学实验之间既有一定的区别,同时它们的联系又是非常紧密的。 初中生物实验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一

些简单的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而高中生物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 次的基础教育,生物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必然要通过许多的实验及探究活动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另外,初高中生物实验之间又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其中高中生物必修一模块“分子与细胞”与初中教材中的实验内容的联系与递进关系显得尤为紧密。 现将初高中教材中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实验列表如表1所示。 表1所列实验,既体现了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目标之间的区别,同时又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与递进关系。现就表中所列部分实验,在初高中实验内容的区别、联系与递进等方面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1实验内容密切联系 显微镜的使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的名称和用途以及低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还有相关常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实验的探讨,改进生物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 当今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社会需要更多创新性人才。那么你对创新的理解呢?创新是指人的思维活动或实践活动具有创造性,具有不同于前人或超越自我的途径和方法。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高中生物教材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极大地突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也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科特点。而实验能力又是一种综合能力,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做几个实验,或做几道实验题就可以得到的。很多的实验方法、程序、习惯都是在平时实验中一点点学习掌握积累而成的。我结合自身生物教学的实际,浅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尝试。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实验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1、部分教师对照考纲的必做实验,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一一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听实验、背实验。2、实验与生活脱节,学生缺乏学习的价值体验。3、完全用计

算机演示代替生物实验,一张接一张的投影片和动画播放使生物实验中的多种新鲜感觉只剩下视觉和听觉,实验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学生对实验本身的体验几乎为零。4、教师在进行分组实验教学时,只管让学生信马由缰地实验,而没有指导、交流、反馈和总结,绝大多数教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了学生的过程学习,却忽视了方法的指导,使实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导致实验教学的低效。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中对实验教学的开展都有明确的阐述。有的教师认为:实验教学尽管没有开展,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差,这是明显的观念问题。曾有某地区教研室领导到一所学校检查工作,发现实验室里的显微镜的包装都没有拆封。因此,广大一线生物教师需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和理解《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切实改变重“知识传授”,轻“实验教学”的传统思想观念;不能“以讲代做”、“以电教媒体手段代替实验操作”,应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和其它实践活动。通过实验或其它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学生知识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和科学态度

(完整)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沛县湖西中学欧惠菁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一理念,并将此作为本次生物课改重要目标之一。多年来,我国《生物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是按照基本知识、能力、态度的顺序排列。实验题型是考查学生能力的有效题型,近年实验题型的比值也逐渐增高。 生物学科中的实验教学一是限于学校的客观条件,二是课时不够,一周两节课,即使没有实验教学任务也是很难完成的。既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要解决实验课的重难点,基于此,许多教师盲目追求学生参与,教学成了满堂的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过程,课堂成了“乱言堂”,教师成了旁观者,影响教学重难点的解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地学习,是我们教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传统的实验课大多是教师课前讲授有关的知识,实验课也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重复书上的步骤。学生热热闹闹,教师疲于维持课堂纪律,一堂课收效甚微。学生并没有发展相应的探究能力。既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要解决实验课的重难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学问题。把实验融于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中,即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重视教师的主导的功能。耗时的实验操作由师生课余时间完成,探究的过程在课堂完成。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即探究式实验教学。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及探究活动的的开展,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发展其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 (3)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能力,获得对科学的兴趣与理解;在体验实践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在整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培养问题意识、研究意识、交流意识与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4)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反思与行动研究的能力,提升教师实施科学探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专业水准的提高,也是目的之一。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有效性教学主要涉及如下方面 (1)实验课中课堂的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因此,导入的设计在知识深度上必须具有可行性,在实施教学目标上要把握方向性,在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在思维的训练上要具有启发性,在情感意志的培养上要具有引导性,为完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2)实验课中探究问题的设计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有质量的提问是一节课的课眼所在,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钥匙。也是教学重难点解决的重要途径之一。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究竟哪些问题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任务驱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学生探讨问题,而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