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自然主义面纱--德莱塞思想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本质

自然主义面纱--德莱塞思想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本质

自然主义面纱--德莱塞思想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本质
自然主义面纱--德莱塞思想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本质

自然主义面纱--德莱塞思想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本质THE VEIL OF NATURALISM

PRAGMATIC AND MATERIALISTIC ESSENCE

OF DREISERS VALUES

By

Huang Zefu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Associate Prof Qi Tao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to the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nhui University

April 2008

Acknowledgements

I hereby express my heartfelt thanks to my thesis supervisor Associate

Professor Qi Tao for his consistent patience guidance and encouragement

Without his wisdom and enlightenment I cannot have todays humble achievement

His wide-ranging knowledge and critical acumen have led to many improvements

in the substance and phrasing of the present thesis

My gratitude also goes out to Professor Hua Quankun Professor Hong Zengliu

Professor Chen Zhengfa Professor Chen Bing Professor Zhu Yue Professor Zhou

Fangzhu and Professor Hu Jian for their illuminating lectures and earnest

instructions

I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all those people who have spared their time and

efforts to offer me very valuable advice on improving the thesis Finally I want to extend my gratitude to my classmates for their

kind help not

only in my studies but also in my everyday life Their friendship and encouragement will always be cherished in my heart

i

Abstract

Theodore Dreiser was an outstanding American writer in the early

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as well as one of the pioneer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modern novel writing for which he and another two great writers William Faulkner

and Earnest Hemingway are honored with the title ―the Big

Three‖ of American

modern novels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critics have all been agreeing that Dreiser

is a naturalist writer since in his works there are a lot of naturalistic elements

Critics have already done some research on these naturalistic elements in Dreiser s

works However it is quite regrettable that barely anyone has paid attention to the

complexity of Dreiser s values in his works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his early work Sister Carrie and his mature worksTrilogy of

Desire the present thesis intends to illustrate that for Dreiser naturalism was only a

result of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while what he really believed in was pragmatism

and materialism

The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Sister Carrie and Trilogy of Desire

lies in

Dreiser s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of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 naturalism takes

the form of pessimistic determinism while in Trilogy of Desire it is shifted to

another extremethe Philosophy of Superman In the former driven by blind

biological and social forces the protagonists are miserable creatures who have no

control of the destiny However in Trilogy of Desire the hero Cowperwood is

depicted as a superman who not only can control his own destiny but also can

achieve what he wants in this ruthless and cold-blooded social jungle The

similarity between Sister Carrie and Trilogy of Desire is that both of them reflect

strongly Dreiser s pragmatic and materialistic values which at different time are

veiled by different forms of

naturalismpessimistic determin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Superman Although at the end of Sister Carrie and Trilogy of Desire

Dreiser apparently tends to return to the tradition Carrie feels spiritually lonely and

hollow in spite of her material satisfaction Cowperwood dies of Brights disease

ii

with his properties nibbled up and from this time on Berenice begins to believe

Hinduism and to do many good deeds all these do not mean that there is a real

change in Dreisers value Instead they are only Dreiser s complementary

imaginations for his pursuit of materialism

Therefore at different time in Dreiser s novels his interpretation of naturalism

changes a lot but he never changes his beliefs in pragmatism and materialism To

expound this the present author tries to seek the reasons behind the complexity of

Dreiser s values by analyzing the social background his family

background and his

life experiences Firstly the social background is analyzed Generally speaking

Dreiser s era was an era of American

industrialization which stimulated people s

pragmatic and materialistic values Meanwhile the advent of Darwins theory had

exerted a great influence both on naturalism and on pragmatism Secondly the

present author analyzes Dreiser s formative years In his childhood family his

mother was an absolute pragmatist who influenced her children especially Dreiser a

lot Besides most of Dreiser s bothers and sisters were pragmatists and materialists

and some even got big material success through venturing Lastly the present

author compares Dreiser s early adulthood life with his later years Poverty and

failure besieged him in his early adulthood while in his later years richness and

success took the upper hand This is the very reason why at different time of his life

Dreiser had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naturalismhe turned from pessimistic

determinism to the Philosophy of Superman Therefore the present thesis advocates

that for Dreiser naturalism is only a veil to explain away his failure or to interpret

his success at different time while the essence of his values is pragmatism and

materialism

Key Words Dreiser naturalism veil pragmatism materialism

iii

摘要

西奥多?德莱塞是 20 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涌现出来的一位杰出的作家

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者之一他与福克纳海明威二位作家齐名被称作是美

国现代小说的三巨头一百多年来小说评论界一致认为德莱塞是一位自

然主义作家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存在着自然主义因素很多评论家也对德莱塞

的一些具体作品中的自然主义现象作了具体的分析但是颇为遗憾的是几乎

没有人注意到德莱塞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复杂性本论文旨在通过比较德莱塞的早期作品《嘉莉妹妹》和他成熟时期作品《欲望三部曲》的异同点来论证自然主义只是德莱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而他真正崇尚的是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

《嘉莉妹妹》和《欲望三部曲》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德莱塞对自然主义的诠

释不同在《嘉莉妹妹》中自然主义表现为悲观决定论而在《欲望三部曲》

中自然主义转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超人哲学在《嘉莉妹妹》中主人

公的命运都不是他们自己能够左右的他们受到生物本能欲望和环境的驱使

最终的命运都很悲惨而在《欲望三部曲》中考珀伍德被塑造成了一个超人

他不但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还在能在物欲横流竞争残酷的丛林社会中处

于不败之地位为所欲为然而《嘉莉妹妹》和《欲望三部曲》的相同点在

于它们都反映了德莱塞的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他们在自然主义不同形式悲观决定论和超人哲学的庇护之下尽管在

《嘉莉妹妹》以及《欲望三部曲》的结尾部分德莱塞都似乎有回归传统的倾向比如嘉莉虽然最后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但是却感到了精神上的空虚和寂

寞而考珀伍德在《欲望三部曲》的结尾却得了白莱特氏病死了他的财产被

蚕食死后也没给社会造成什么影响而贝瑞妮丝从此开始信仰印度教积善行德但这些都不能说明德莱塞在思想上有真正的变化它们只是一种补偿式的想象而已

因此在不同时期德莱塞的小说中他对自然主义的诠释大相径庭而对

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的坚持却几乎没有改变接下来本文通过分析社会背景以及他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来考究他思想背后的原因就社会环境来看

iv

当时美国正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物质财富剧增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很大程度造就了人们的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价值观同时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对人们的思想冲击也很大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正是在它的影响下产生的其次本文分析了他童年时代的家庭背景童年时代他母亲一直就是个实用主义者这对她的孩子们尤其德莱塞影响很大同时几乎大多数德莱塞的兄弟姐妹都是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崇尚者而且有的通过冒险取得了物质上的巨

大成功这对童年德莱塞的刺激也很大最后本论文比较了德莱塞的早年和中晚年的变化贫穷和失败左右他的早年而他的中晚年却很飞黄腾达这正是他不同的时期对自然主义诠释从悲观决定论转向超人哲学的原因因此自然主义对于德莱塞来说只是一顶面纱以此为自身的胜败沉浮作掩护而他思想的本质是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

关键词德莱塞自然主义面纱实用主义物质主义

v

Contents

Acknowledgements i

Abstract English Version ii

Abstract Chinese Version iv

Contents vi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

Chapter Two American Naturalism Pragmatism and Materialism 5

21 American naturalism 5

22 American pragmatism and materialism 7

Chapter Thre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Values in Sister Carrie and

Trilogy of Desire 10

31 Pessimistic determinism vs the Philosophy of Superman 10

com Sister Carrie 10

com Trilogy of Desire 12

32 Pragmatism 15

com Sister Carrie 15

com1 Pragmatism vs Puritanism 15

com2 Pragmatic morality behind naturalism 17

com Trilogy of Desire 20

33 Materialism 24

com Sister Carrie 24

com Trilogy of Desire 28

Chapter Four Reasons for the Complexity of Dreisers Values 32

41 Social background 32

vi

com American industrialization 32

com Darwinism 34

com1 Influence on naturalism 35

com2 Influence on pragmatism 36

42 Formative years 37

43 Early adulthood 41

44 Later years 43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45

Bibliography 49

Publications 51

vii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Theodore Dreiser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modern novelist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Sinclair Lewis the first American writer who won the Nobel

Literature Prize said that Theodore Dreiser was a better candidate to win this prize

As a transitional figure between the genteel era dominated by William Dean

Howells Mark Twain and Henry James and the rebels of the twenties Dreiser was

a messenger picking his way through a minefield of censorship prejudice and

snobbery clearing a path for the generation that went over the top after him and

took the literary high ground Lingeman 1993 xv His heroes and heroines his

settings his frank discussion celebration and the humanization of sex his clear

dissection of the mechanistic brutality of American society all were new and

shocking to a reading public reared on genteel romances and adventure narratives

Hu 1995 298 However his first novel Sister Carrie was rejected just because of

its relentless honesty in presenting the true nature of American

life Following

Sister Carrie the other seven novels came out They are Jennie Gerhardt 1911

The Financier 1912 The Titan 1914 The Genius 1915 An American Tragedy

1925 The Bulwark 1946 and The Stoic 1947 Sister Carrie and Trilogy of

Desire including three volumes almost cover the whole literary career of Dreiser

Sister Carrie traces the material rise of Carrie Meeber and the tragic decline of G W

Hurstwood The Financier and The Titan the first two volumes of Trilogy of

Desire are important examples of the business novel and represent probably the

most meticulously researched and documented studies of high finance in first-rate

fiction The protagonist Cowperwood is depicted as a superman in the business

world who wins one success after another The third volume in the trilogy The

Stoic 1947 was finished many years after the first two volumes It mainly deals

with the late part of Cowperwood s life The end of this volume was written by

1

The Veil of Naturalism Pragmatic and Materialistic Essence of Dreiser s Values

Dreisers wife Helen after his death All of Dreisers works are powerful in their

portrayal of the changing American life for which Dreiser gets the permanent status

as one of the Americas foremost novelists

Dreisers works arouse the interests of critics both home and abroad Many

American critics treat him as a realistic writer due to his seemingly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of life For example Emory Elliot the chief editor of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maintains that Dreiser is a typical writer who

creates the new literary style in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famous Dreiser critic

Richard Lingeman also believes in his Theodore Dreiser An American Journey that

Dreiser is famous for his faithful description about real life in his novels In this

book Lingeman 1993 xv describes Sister Carrie like this ―In his

first novel

Sister Carrie he sought to provide a true picture of social conditions of the way the

world works of the game as it is played‖ HL Mencken Dreisers

new friend

and a powerful critic sees Dreiser as being the latest and the greatest representative

of realistic tradition Nevertheless Dreiser is also attacked by some other critics

The typical critic is Stuart P Sherman He attacks Dreiser s adherence to

naturalistic theory and thinks that to write such kind of viewpoint on life is to

reduce human existence to the level of animal life

In China Theodore Dreiser is also very popular among readers and critics

Early in the 1930s Dreiser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by Qu Qiubai who praised that

his talent is shining like the Venus Jiang 200377 Now nearly all Dreisers

important work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His novels especially 8 long

novels are widely read by the Chinese readers Compared with the translation of

Dreisers works into China criticism on him and his works was a

little bit later and

weaker However study of his works flourished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with more

and more Chinese critics beginning to take interest in his works and most of them

treat Dreiser as either a realist or a naturalist Some point out the realistic elements

in Sister Carrie and others apply naturalism to interpret his works for example

Luo Guanghans Realism in Sister Carrie Foreign Literature Study Vol2 1982

2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Li Qians MA thesis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2006

All these critical heritages certainly provide a strong basis for the present study

Unfortunately the complexity of Dreiser s works and outlook towards life are

largely overlooked because most of them focus on only one of Dreisers works or

one aspect of the specific work Through a comparatively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Dreisers life and his early and mature novels the present study

intends to reveal the essence of Dreisers values and their complicated economy

that i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s among naturalism materialism and pragmatism in

his novels In Dreiser s novels almost all the main characters are materialis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ir material satisfaction they adopt pragmatic tools And in these

novels Dreiser finds naturalism as an excuse to veil the characters as well as his

own pragmatism And naturalism in his novels is changingfrom pessimistic

determinism to the Philosophy of Superman

Pessimistic determinism can be easily perceived in his early novels for

example Sister Carrie The reason is that for Dreiser his early adulthood was to

some degree a failure He had a low family background So far as he himself was

concerned he had low social status constantly tormented by poverty and despair

During this period Dreiser applied pessimistic determinism in his novels trying to

convince readers that his humble life was not his own fault because according to

naturalism human destiny is determined by two forcesenvironment and heredity

and he thereby had no ability to choose anything However in Dreisers later years

when his status went higher and higher the pessimistic determinism in his early

novels became weaker and weaker until shifted to the Philosophy of Superman For

example in the novel series Trilogy of Desire written in his mature period the

protagonist Cowperwood is depicted as a superman Cowperwoods destiny is not

determined by anyone else besides he can achieve any goal that he aims at in his

life Although the element of pessimistic determinism gradually becomes weak until

shifted to the Philosophy of Superman in his novels the factors that do not change

3

The Veil of Naturalism Pragmatic and Materialistic Essence of Dreiser s Values

are pragmatism and materialism which are clearly reflected in both Sister Carrie

and Trilogy of Desire In Sister Carrie Carrie Meeber Drouet and Husterwood are

all pragmatists and materialis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ir own purposes they throw

away the existing social norms Carrie treats these two men as stepladders to

achieve her materialistic purpose at the cost of her own virginity The two mainly

satisfy their own sex desires despite that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arrie which will

be rejected by the society In Trilogy of Desire Cowperwood is a more unscrupulous person never regarding social norms The main goals of his life are

money women and power In order to get them he can take any action The fact

that Dreiser never punishes his heroes or heroines for their behaviors in these novels

proves that he himself is a pragmatist And throughout the novels he speaks out a

lot of his materialistic avocations

There are all together five chapters in this thesisChapter one is an introduction

which cover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in question a

detailed review of

Dreiser criticism related to the field of this thesis both home and abroad which

reveals an inviting ―gap‖ for the present

thesis to fill in The complexity of

Dreiser s values that makes the present study feasible is also discussed Chapter two

gives an account of some values related to Dreisers values Three important values

American naturalism pragmatism and materialism are discussed Chapter Three

and Chapter Four are the body part of this thesis Chapter Three compares Sister

Carrie with Trilogy of Desire to find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The difference lies in the change of naturalism while the similarity is the

consistence of pragmatism and materialism In

Sister Carrie Dreiser favors

determinism while in Trilogy of Desire he prefers the Philosophy of Superman

The similarity is that both of them strongly reflect Dreiser s pragmatic and

materialistic values Chapter four studies the reasons for the complexity of Dreiser s

values The analysis is focused on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Dreiser s personal

background Chapter five is conclusion It gives a summary of the present study and

points out its significances

4

Chapter Two American Naturalism Pragmatism and

Materialism

Chapter Two

American Naturalism Pragmatism

and Materialism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Dreiser s values some

related values in his works need to be identified and analyzed first They are

naturalism pragmatism and materialism

21 American naturalism

In literature the term naturalism refers to the theory that literary composition

should aim at a detached scientific objectivity in the treatment of natural man The

movement is an outgrowth of 19th –century scientific thought

following in general

the biological determinism of Darwins theory or the economic determinism of

Karl Marx

实用主义真理观平议

2002年第4期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42002 (总第152期)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Social Sciences)General No.152 实用主义真理观平议y 周建漳 (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实用主义从真理发生学及其实际经验兑现价值的角度,提出了独特的真理效用论;其与传统符合论真理观之间的张力关系,反映了双方在本体基础乃至哲学旨趣方面一系列的理论分 歧。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实用主义对符合论观念背后关于认识的/视觉隐喻0及其所蕴含的/主 客二分0思维模式的超越。而导致这一超越的哲学基础,在于它实现了本体论假设的转换,即由把 人作为与世界照面的旁观者的传统观点,转换为把人作为在世界中生活实践的探索者。 关键词:实用主义;真理;效用论;符合论 中图分类号:B02313;B0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0460(2002)04-0091-07 依照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斯的自述,实用主义/首先是一种方法,其次是关于真理是什么的发生论0。[1](P36-37)在关于真理的/符合论0(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融贯论0(Co-herence Theory of Truth)及/效用论0(Pragmatic Theory of Truth)三大基本理论学说中,唯/效用论0 (通常译为/实用论0)是直接以一个哲学流派即实用主义的名字命名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真理问题在实用主义中的中心位置及实用主义真理观的独树一帜之处。就效用论真理观是实用主义哲学所提出的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理论主张而言,诚如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所说的, /实用主义是一种真理理论,一种具有特殊兴趣的真理理论0。[2](P18)(引文中的黑体字为原文所有,下同) 作为西方哲学中具有革命性意识的哲学派别,实用主义真理观与传统真理论存在挑战性的对话关系,而在当代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主流话语的语境中,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亦存在思想对话关系。1本文试图在上述双重对话关系的语境中,对实用主义的真理观作较为全面的考察与较为细致的学理分析。 y收稿日期:2002-04-2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99BZX024) 作者简介:周建漳(1954-),男,江苏沭阳人,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1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列宁与实用主义者存在时间上的重合(皮尔士于1914年才去世,詹姆斯于1898年明确提出/实用主义0一词,而列宁的5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6发表于1909年),但我们在其著作中却未见关于实用主义哲学的只言片语。因此,这里所谓的对话关系属于解释学式的思想对话而非现实意义上的实际对话。

进步主义课程理论

进步主义课程理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进入了大规模的经济扩张和改造阶段。由于大工业生产方式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到了迅猛发展。到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生产已跃居世界首位。 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变化与发展,必然对学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而在当时美国的教育领域,学校制度、课程和教材、教学方法等仍旧沿袭欧洲的旧传统,形式主义占统治地位,教育与社会实际生活严重脱离。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并经过他所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的长期试验,然后不断更新、丰富而形成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为了适应20世纪前后美国政治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目标在于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病,加强教育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协调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关系,改造就学校,以培养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现实生活,能动脑动手,具有一技之长的人。 杜威吸收了西方历史上众多思想家的观点,并结合现代哲学、心理学、伦理学以及实验科学的新成果,进行了批判性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 (一)课程概念 进步主义代表人物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一书中阐述了有关儿童教育课程的理论主张。指导和影响他的课程思想是注重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和经验并尊重自我的首创及主动自觉学习的儿童观,这种儿童观在教育上则表现出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深入地影响了他的课程主张。 杜威在其早期著作《我的教育信条》这一权威性的文章中,强调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心理学。从教育的心理因素及民主观着眼,他主张教育应建立在儿童的天性、本能的基础上在他的早期著作中,根据反对传统教育的需要,尤为重视心理的因素,大力倡导儿童中心论。杜威竭力反对传统教育消极的对待儿童,主张把儿童放在教育的中心,是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他声称: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二)基本观点 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可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含义是:以生长论为基础,强调正确的教育必须从研究儿童心理开始,应当提供机会让儿童生动地表现自己的生命力;要求教育不是单纯的灌输,而应根据受教育者的天赋能力,使之成为儿童自身的本能、兴趣和能力的生长过程;教育方法论的中心须从教师方面转移到儿童方面。杜威认为,是否帮助儿童生长是衡量学校教育价值的标准。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称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为教育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具有的“当前的目标”儿童经验的改组、改造具有两点意义:其一是“增加经验的意义”,即使儿童认识到过去未曾感觉到的事物的联系。其二是“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就是指儿童在参加某种有意义的活动时,一定“知道他在做什么”和“预料将会发生的结果”。这样获得的经验就是“一种有教育意义和足以提高能力的经验”。总之,儿童通过经验的连续性——一系列行动与后果的关系,“展现着他早些是盲目标和冲动的目标的意义和性质,还展现着他所生活的世界的有关事实和事物”,使“知识扩展到自我,也扩展到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本能、兴趣、能力得到充分的尊重、利用和发展,社会意识、社会要求也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儿童的信念。杜威这一思想的特点是将目标和过程,将主体与客体,将个性化与社会化通过主体的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将认知、获取经验与行动结合起

实用主义视野下的功利主义_杜威对功利主义道德基础的批判与重构_郦平

【外国伦理思想】 实用主义视野下的功利主义 ———杜威对功利主义道德基础的批判与重构 郦 平* 〔摘要〕 功利主义道德基础的确立以快乐作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建构道德的评价标准。在实用主义者杜威看来,将快乐视为道德的目的及标准会面临诸种责难,因为它无法证明实际所欲的等于值得可欲的、增进快乐的等于值得欲求的、总体的善等于具体的善。由于快乐既不能统一个人行为,也不能提供一种公共善,所以将快乐视为道德基础很难为其合理性提供证明。进而,杜威从作为人的特定功能的个体善与公共善的实现、自我满足与社会满足的统一等视角指出道德标准得以确立的可能基础。 〔关键词〕 快乐 个体善 公共善 自我满足 社会满足 〔中图分类号〕B82-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2)06-0070-06 由于实用主义的发展为功利主义的复兴提供了某种支撑,人们普遍认为,这两种学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理论特征。而事实上,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伦理学说在道德基础的确立上有着根本的差异,它们在快乐能否作为道德目的、快乐作为道德标准能否得到合理性证明、个人快乐与普遍幸福如何统一等问题上存在着质的区别。 一 功利主义的两个重要代表边沁与密尔将增进快乐和避免痛苦视为人生的终极目的,在此基础上将判断行为对错的道德标准视为能否增进人的快乐。边沁从个人趋乐避苦的本性着手,确立苦乐在人的行为中的支配地位,这种“苦乐原理”被视为其伦理理论的基石,他为此还提出苦乐计算的七个条件,即强度、持久性、确定性与否、感受远近、丰度、纯度、广度。人们依据这些条件会知道每个行为的苦乐价值的大小,如果一种行为带来的快乐成分占优势,它就是善的、道德的;反之,则是恶的、不道德的。在边沁那里,快乐只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不同。 到了密尔,他承认快乐既有量的不同,也有质的差别,并强调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密尔强调高级的快乐对于任何一个受过教育、有教养的人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他强调“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免除痛苦,并且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尽可能多地享有快乐,而其他一切值得欲求的事物……则都与这个终极目的有关,并且是为了这个终极目的的”[1]。显然,密尔虽对边沁的快乐观念予以修正和发展,但是他对幸福的定义最终还是诉诸快乐,在将快乐作为人生的终极目的方面,二者的观念是一致的。 在边沁与密尔那里,快乐不但是人生的目的,而且是行为的标准。密尔明确地说,快乐“既然是全部人类行为的目的,就必然也是道德的标准”[1](12)。但是,密尔也认识到边沁的快乐主义的 * * 作者简介:郦 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讲师,哲学博士(河南郑州 450046)。

实用主义论文:浅析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

实用主义论文:浅析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 【中文摘要】詹姆斯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之父。他的哲学主要是承袭休谟、康德以及当代实证主义思潮的经验主义路线,同时他还强烈受到柏格森的反理性主义、雷诺维叶的唯意志主义的影响。他把皮尔士等人所提出的实用主义哲学加以发挥,使之成为比较系统的哲学理论,詹姆斯的哲学不仅在内容上,同时在方法上也都体现出了实用主义精神气质。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简述詹姆斯实用主义的历史根源和理论特征、实用主义的历史演化和流传以及詹姆斯的思想来源。实用主义的产生和流传的历史根源与这一时期其他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基本上是一致的。皮尔士是实用主义的创始人,詹姆斯是哲学运动的开创者,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神圣家族的家长。第二章,表述詹姆斯实用主义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传统哲学把世界划分为心灵和物质,获得对实在的认识是他的,心灵与物质的贯通问题传统哲学不能解答。詹姆斯反对传统哲学,打破了主客两分的传统哲学思维。同时,詹姆斯反对理性主义,认为经验包含了感觉,不是感觉产生经验。“原始的”、“纯粹的”经验只可意会,因此,只有在一种非理性的状态下才能领会到。詹姆斯认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如果想要认识这个世界,就不能借助人的理性认识能力以及理性的认识方法... 【英文摘要】James was the father of American pragmatism philosophy. His philosophy is mainly empiricism route of

carries Hume, Kant, and contemporary positivism thoughts, meanwhile strongly against by Bergson’rationalism and Renault’s only will socialist. He expressed the Pragmatism philosophy put forward by Peel such person, make it become the systematic philosophical theory. James’s philosophy reflected the pragmatist’s spirit temperament not only in the content, but also in the way.This paper was divided into fo... 【关键词】实用主义经验主义真理观理性主义 【英文关键词】Pragmatism empiricism truth view rationalism 【目录】浅析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摘要 4-6Abstract6-7引言9-10第1章詹姆斯实 用主义的历史背景及思想来源10-14 1.1 实用主义的历史根 源和理论特征10 1.2 实用主义的演化和流传 10-12 1.3 詹姆斯思想来源12-14第2章詹姆斯实用主义对传统哲学的批判14-19 2.1 反对传统二元论 14-16 2.2 反对理性主义16-19第3章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19-25 3.1 彻底的经验主义 19-21 3.2 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实用主义21-23 3.3 有 用就是真理23-25第4章詹姆斯的自然主义科学观及对科学哲学的影响25-28 4.1 詹姆斯的自然主义科学观 25 4.2 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 25-28结论28-29参考文献29-31致谢31

如何看待实用主义

如何看待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哲学不仅在世界范围产生重大影响,在哲学史上留下光辉一页,代表了美国哲学的形象,集中体现了实用主义的基本精神。而且至今盛而不衰,广为传播。 当代美国哲学家对实用主义传统的关注和强调,不仅是从挖掘思想资源的角度出发,更多的是对这个传统抱有难以割舍的血缘情结。我们可以从蒯因、普特南和罗蒂等人的论述中,直接感受到这些哲学家们对自己所归属的那份思想遗产的热情、真诚和执着。 蒯因在发表于1981年的著名文章《实用主义者在经验主义中的地位》中,明确地把实用主义放到西方经验主义传统,由此提高了实用主义者的地位。蒯因认为,实用主义在经验主义的变化过程中应当处于现代时期,因为皮尔士提出的“句子中心说”和“意义证实”思想,都无疑带有明显的现代哲学的烙印;而皮尔士哲学表现出的行为主义倾向以及他的终极真理观,又昭示了现代哲学的某些特征。蒯因把实用主义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几点,即自然主义、可谬主义、行为主义和人造真理观。应当说,这些特征不仅刻画了实用主义的大体图像,同时也是蒯因哲学的生动写照。 如果说普特南对实用主义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他被称为“狐狸型”的思想变化上,那么罗蒂的实用主义则是直言不讳的。他不仅公开承认自己的实用主义身份,而且身体力行地为自己的实用主义大张旗鼓地辩护。他在早期的《哲学和自然之镜》(1979)中径直把杜威思想看作是哲学发展的未来图景之一,在新近的《建设我们的国家》(1997)中又把杜威和惠特曼看作美国民族的骄傲。他认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追求人类美好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把美国看作是人类生活的最好国度,因为在美国,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政治理想,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最大限度的表达。他们都强调民主思想对建设美国的重要意义,但这种理想不是超越国家和民族的、永恒的,而是具有特定的时空性的。罗蒂说,杜威的哲学就是系统地把一切事情都变得具有时间性,不承认存在完全确定的东西。杜威哲学的最大成就是把“真的”或“对的”这样的评价术语不看作标明与先前存在事物之间的关系,如上帝意志、道德律、客观实在的内在性质等,而是看作满意地表达了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看法改变了我们的进步观念,进步不再是逐步接近先前刻画好的某个目标,而是解决更多的问题。 2002年7月30日,罗蒂在贝宁举行的“遭遇合理性”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了《普遍主义的宏伟,浪漫主义的真诚,实用主义的狡诈》一文。他在文章中提出,实用主义不应当看作是一种浪漫主义,而应当看作是对普遍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另一种选择。哲学家不应当询问关于知识来源的认识论问题,或关于已知存在物的形而上学问题,而应当去做杜威所做的自己的事情:帮助他们的同胞权衡对共识的需要和对新奇之物的需要。我们可以获得主体间的一致而不需要为普遍可靠的许诺所吸引,我们可以引入崭新的观念而无须把他们赋予普遍接受的来源。个人和共同体是基于在比较对方所体验或想象到的生活时所得到的东西来选择他们的

浅谈功利主义对营销伦理的影响

浅谈功利主义对营销伦理的影响 美国哈福大学教授加尔布雷思提出:“按照我对世界形势的观察,我们生活在一个意识形态的约束日益减弱,实用主义的适用性大大增加的时代”。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一种普遍倾向,即功利主义的盛行。功利主义是社会走向世俗化的理论表现。通过半学期对于营销伦理的学习,笔者对于功利主义在当下营销活动中所起到重要影响产生浓厚兴趣。本文结合案例,浅谈了功利主义在商业活动中的发展和应用,从而对营销伦理的影响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个人看法。 关键字:功利主义营销伦理影响 一、功利主义的理论基础 功利,即有用、利益、效益等。人类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活动,这种目的即追求利益、满足需要。近代进入商品经济时期以后,人类的功利倾向明显地加强了。因为,商品社会首先强调价值、有用性,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都围绕着是否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这个轴心来运转的,这势必培养人用功利眼光、功利态度去观察他人和事物。消费越多,需求越大,生产越繁荣,这也主张了功利主义。所以,功利主义的兴起是与商品经济时代相联系的。 通过学习,了解到功利主义原是西方伦理学中一种以功利原则(即利益、享乐、幸福)为道德标准的学说。它认为,趋利避害、求乐避苦是人类的本性。由此,评价人们的行为是非和道德善恶,只能依据于快乐和痛苦,即能增进快乐的就是善的,能造成痛苦的就是恶的。当然,快了也又高、低之分,肉体的快乐是低级的快乐,精神的快乐是高级的快乐。“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比做一个满足的猪好;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做一个傻子好。”然而,快乐和痛苦因人而异,全凭个人主观感受,缺乏客观标准,势必使人类行为由于缺乏约束和调节而陷于混乱。为此,功利主义又提出行为功利主义和准则功利主义两种说法。 行为功利主义主张,应以行为结果判定道德是非。就是说,应善于估量自己行为的后果,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如果一个行为能比其他行为带来最大的好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是善的、道德的。 准则功利主义则主张以行为准则来判定行为是非,因为单凭个人对行为后果的估量为行为依据,仍然是不确定的、随意的,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对每个人都适用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秩序。 二、商业活动中的功利主义 宾克莱说,功力主义给现代人“关心实际行动而不关心崇高理想提供一个哲学根据”,因此在西方也被称为是一种“商业化哲学”。在商业活动的前提下,功利主义似乎更加的具象化。笔者总结其表现为: 第一,讲究实惠。实惠是追求合法的个人利益,是一切工业社会,包括正处在又一次工业化高潮的中国在内,所不能缺少的时代精神。实惠观念是伴随工业化社会中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而产生的。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个人的劳动通过交换得到承认,个人的价值通过交换得到实现,个人的利益通过交换得到满足。人们与其说注重个人劳动的自身价值,不如说更关心劳动的交换价值,即劳动给自己所带来的实际利益,这就是实惠观念。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20世纪初成为美国的主流哲学形态,也被看做是美国的官方哲学。20世纪40、50年代以前,是经典实用主义阶段,代表人物有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20世纪50年代以后,实用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相结合,演变为逻辑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有奎因、刘易斯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用主义融入到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形成了新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有罗蒂等。 实用主义,按字义和辞源来看,在古希腊语中的原义是“行为”。“行动”的意思,从这一点说,这种哲学或主义主要是一种“行为主义”。 实用主义主义的突出特点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确定信念为出发点,以采取行动为主要手段,以获得实际效果为最高目的。 实用主义的哲学观,直接肯定世界的多样性,反对一元论;强调知识及真理的相对性和实用性,反对抽象的绝对真理论。实用主义强调自身并不是一种知识论的哲学形态,而只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一种思想方法和处世的原则。 实用主义强调,思想、信仰的真假不能靠它本身证明,而要看它能产生什么效果。只有有用的才是真的,或者说,真的就是有用的。 实用主义是要人们相信,人们必须作出选择,但选择却总是相对的,因而,不同的信仰共存或个体的多样化实际上是必然的。人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相互之间必须彼此容忍,相互尊重。詹姆斯系统阐述实用主义,目的就是为了使人们形成多元共存的生活观、哲学观。

詹姆斯把实用主义归结为一种方法论,强调实用主义的方法也就是人们确定方向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是去看最先的东西,如“原则”、“范畴”和必须的假定等,而是去看最后的东西,即收获、效果和事实。他把这种实用主义的方法用一句格言表述:“不讲原则,只讲效果”。

实践标准与实用主义真理标准

实践标准与实用主义真理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马克思在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文件”的《冠宇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述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 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性。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生产、生存和活动,是以 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我们要能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使物质世界 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有事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 一起来的现实基础。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三,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实践的。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生产和发展,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 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接着又是从认识 到实践的转换,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 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也是认识 与实用的过程。 在美国文化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人们以追求最大利益为最高

的追求,“对主体的活动的有效和无效、成功和失败超越了任何文化传统或思想原则,而被当作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准则”。从知识论上来说,知识是不是真理,知识是不是反映了客观世界并不重要,只要这种知识实现了人们的预期目标,使主体获得了满足,那么这种知识就是真理。 实用主义也同其他现代哲学一样,也是在反叛近代哲学“主客二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与其他的哲学流派有所不同的是它集中调和了近代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以及现代的各种哲学流派,“实用主义在我们的各种理论中就象旅馆里的一条走廊,许多房间的门都和它相通”。 实用主义真理观着重强调知识对人自身利益的关注,用知识对人的有用性来作为衡量知识是不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威廉.詹姆士的话说就是“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 。有用与真理是同一的。 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

实用主义与中国现代的政治和文化冲突

2004年第2期(总第151期) 学 习 与 探 索 Study&Exploration No.2,2004 G eneral.No.151 实用主义与中国现代的政治和文化冲突 刘 放 桐 (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200433) 摘 要:五四以来传入中国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中,实用主义影响最大、受到的误解也最多。初期它受到广泛欢迎,后来却越来越被简单否定。实用主义有不同意义,其根本意义在于强调现实生活和实践在 哲学中的主导作用,这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有一定代表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相通之处。实用主义在理 论上有成有败,它在美国曾被普遍接受,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这种双重影响在传入中国后也有 表现,与中国现当代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的冲突更有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实用主义;粗俗的实用主义;美国资本主义;现代中国 中图分类号:B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04)02-0001-08 一、实用主义之传入中国及其遭遇 在五四以来被介绍到中国的现当代西方哲学流派中,对中国思想文化以及社会政治生活产生过广泛和长久影响的首推以杜威为最大代表的实用主义;在中国受到误解最多、引起的非议和批评最多的,也首推实用主义。 现当代西方哲学传入中国大体上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五四时期曾出现高潮。当时西方各国流行的哲学流派大都先后被介绍到中国。从影响所及的范围和深度来说,以杜威所代表的实用主义哲学为最。当时罗素对中国的访问讲学受到过学术界关注,德国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杜里舒代替柏格森被邀来华,也曾受到一些人的欢迎。但他们影响的范围远不及同一时期杜威对中国的访问。 杜威来华之时正值五四运动发生之际。参加五四和当时正处于高潮中的新文化运动的许多中国知识分子被杜威所竭力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精神、即当时所谓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所吸引,杜威也深为当时的中国民众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与他自己的学说所要实现的目标一致受到鼓舞。双方的这种契合促使杜威这次原本是顺道由日本出发的短期访问竟延续了两年多时间,杜威讲学的地点遍及中国的东西南北,所到之处都引起了许多人(包括当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毛泽东)对他的学说的热情。 五四和广义的新文化运动是由国内外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这场运动中无疑起了领导作用,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也是陈独秀最早提出的。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当时尚处于初期,尚未成为可以单独主导全国的力量。五四和新文化运动之发展为一次真正使中国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化的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革命运动,从学理层次上说是由于当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与以胡适为代表的中国实用主义者及接受其他主张进步和改革的西方新思潮影响的人士结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尽管他们之间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有很大分歧,但在反对封建旧传统、促进民主与科学这个大目标上却有着重要的共同之处。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实用主义采取了相当求实的态度,既在原则问题上与之划清界限,又明确肯定其积极方面。 收稿日期:2003-10-08 作者简介:刘放桐(1934-),男,湖南桃江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

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杜威以其实用主义哲学等为基础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的基本原则等教育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他的实用主义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标签: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现代价值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他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声誉的教育家。杜威一生中,曾反复地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他的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其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过程。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杜威为核心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传入中国。这些新型的教育思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对中国教育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1实用主义的来源及其内涵 实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的流派之一。作为一种系统的哲学学说,产生于十九世纪后半期,本世纪的前三十年达到鼎盛时期。 “实用主义”一词来自希腊文,是行为的意思,然后引申为“实践”的含义。实用主义的奠基人皮尔士最先用此词来表证实用主义。其基本精神上反对理论思辩,崇尚行为,注重效果。这种精神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探索,实践,求实,进取。 实用主义代表人物很多,其主要学说可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从个人、个人的活动和境遇出发,研究和解决与人有关的哲学问题。第二,多元论和相对主义,强调偶然性。第三,强调人的生活的意义,强调信仰的重要性。第四,注重行为,认为人的本质是活动,人以自己的事业和达到自己的目的行动为中心,效果有用性是检验人的思想和行动有无意义的标准。 概括起来说,实用主义是以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和非理性主义为特征的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它由美国逻辑学家皮尔士在19世纪70年代创立,后经詹姆斯、杜威等人加以补充和发展,至20世纪20、30年代,成为风靡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时髦”思想之一。实用主义把个人的行为效果归结为对自己“是否有利”,“有用”当作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回避哲学的基本问题。 2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杜威以其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全面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的教育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教育本质。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角度,多方面且反复地论述了教育本质问题。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基本可以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

我看实用主义的合理性

我看实用主义的合理性 摘要:实用主义者詹姆斯认为:实用主义的涵义事实上是一种方法,是一种试图通过追寻每个概念各自的实际后果来解释每个概念的一种哲学研究方法。①而另一位代表人物皮尔士也指出:我们的信念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行动规则,要揭示某个思想的涵义,我们只需要确定它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那行为对我们来说就是它的唯一意义。②这是它的积极方面。然而在诸如新中国成立后也有基于当时的政治斗争局势以及进一步巩固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习苏联哲学而导致的对实用主义的猛烈批判。③由此可见事实上实用主义确实存在它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本文将从实用主义的形成背景,发展,以及它存在的意义来论证它的合理性。 关键词:实用主义背景发展现实意义 一、从实用主义的形成发展来谈其合理性 我们知道实用主义原则即是皮尔士原则,虽然已经被其发表了20年,却一直无人问津,为什么?当然这是因为实用主义并没有出现在一个能够被社会、或者说是被适当部分的哲学研究群体所接受或说提上台面来讨论研究的程度。但是到1898年在另一位代表人物詹姆斯再次提出时,它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为什么?因为从那时起,实用主义存在的哲学土壤,和生存环境已经开始形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大步迈进的西方社会大背景下,资本家和民众们都有了容忍实用主义的?胸襟?。当然实用主义的正是名称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但是实用主义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广泛的哲学研究、讨论、运用中已经算得上是历史悠久了。准确的说是从2000多年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期开始就运用这些片段做了一个开端,到后来的奥斯特瓦尔德在论述化学上的几种质体,叫做同分异性时也是使用了这种方法。④更健全的观点是:物理学是一种科学,说明取得物体和推动它的各方法。⑤再到洛克、贝克莱、休谟它就悄然影响着伟大哲学家化学家等的伟大思辨,并且对他们的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可想而知,虽然各个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使用实用主义哲学的观点做自己的研究,但是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它的影响,而这些东西恰恰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设想一下,如果在各位先贤的潜意识中没有实用主义的观点,是否还会有哲学史上如此光辉灿烂的一些流派,当然我不否认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形成的,但就目前的事实来看,实用主义的确是有利于一只鹅观点的形成的。 二、我对实用主义的批判的反驳 这个部分我想针对一些人对于实用主义的批判提出我的反对意见,以此来证明批判的不合理性,从而从反面论证实用主义的合理性。 第一、批判者认为:实用主义是好战的垂死的美帝国主义反动派的盲目冒险的哲学⑥。前面我们就已经说到,虽然说在名义上,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是以美国人为主的,而实用主义这个观点也是在美国本土提出来的,它也确实在某种意义上是美国的半官方哲学。但是我想说的是:即便如此,也不能断定这就是美国哲学。我们已经指出,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后来的贝克莱,以及后来的休谟都在自己的哲学理论中不同程度的运用了实用主义的哲学方法。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实用主义并不是根源于美国本土,美国只是给它提供一个名正言顺的世纪而已。再说该作者的?好战的、垂死的、冒险的?这一系列形容词是从何得来的?我们知道,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迅速发展,尤其是 ①《詹姆斯文集.为实用主义辩护》万俊人,陈亚军编选,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P4. ②《孟宪承文集·实用主义》卷五第二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转引自《通俗科学月刊》皮尔士1878 ③《实用主义在中国》杨寿堪,王成兵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P135-136. ④《孟宪承文集·实用主义》卷五第二篇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12月转引自《理论与实际》奥斯特尔瓦尔德 ⑤《孟宪承文集·实用主义》卷五第二篇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12月转引自《科学》奥斯特尔瓦尔德 ⑤《孟宪承文集.实用主义》卷五,第二篇

论实用主义精神

论实用主义精神 论实用主义精神 【作者】饶娣清 实用主义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影响遍及全世界。在美国,实用主义不仅被运用到哲学、心理学、科学等领域,而且还被引入到社会生活、道德、教育等各个方面,甚至被尊崇为美国半官方哲学。可见,实用主义在美国影响之深远。实用主义,它不过是跨入20世纪众多哲学派别之一,它为何能在美国乃至西方独领风骚近百年而不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就在于实用主义能逆绵延二千年哲学之传统,而独倡实用之精神,它重实践、重效用、重改造的开放态度,正好顺应了20世纪所已经变化了的、新的现实和时代的要求。正如塞耶后来所评价的:实用主义作为一种运动,一方面是对传统学院哲学的批判否定,另一方面是对建立一定的积极目标的关切。正是由于这些方面,而不是因为它是一种什么思想或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理论,实用主义才成为美国对哲学界的一项独特而重要的贡献。① 一实践高于一切 实用主义一词,英文原名Pragmartism.意思就是行为、行动。它与实践(pratice)和实践的(practical)这两个词同源出于希腊文pa'r/a,并都由这个词派生出来。可见,实用主义的本意中就包含着实践,实用主义的要旨就是把实践看作高于一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用主义哲学就是一种实践的哲学。 最先,是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皮尔士把实践这个词应用到他们的哲学上来。1878年1月,皮尔士在他所主创的形而上学俱乐部之刊物《通俗科学月刊》上发表的论文《怎样使我们的观念清楚明白》,就最早提出了用实验的方法,来了解事物的意义,验证我们的观念。皮尔士形象地称这一方法为科学实验室的态度。这种方法,其全部宗旨就是强调实验。诚如皮尔士所说:你对一个科学实验家无论讲什么,他总认为你的意思是说某种实验法若实行时定有某种效果。若不如此,你所说的话他就不懂得了②。这就是说,要弄懂你所说的话的意思,对科学实验家来说很好办,那就是通过实验。实验出的效果,便是你所说的话的意义。这种科学实验室的方法,当然最先是作为科学家们的方法。但后来,这种方法,为詹姆士进一步扩充和发展,并将这种方法直接、明了地命名为实用主 詹姆士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和突出代表。他不仅肯定实践是了解事物、观念之意义的

进步主义与要素主义比较

二、要素主义 要素主义也是现代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之一,也属于“新传统教育”。该流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教育家有巴格莱(William C. Bagley)、德米亚谢维奇(Michael Demiashevich)、莫里逊(Henry Morrison)、布里格斯(Thomas Briggs)、布里德(Frederich Bread)、康德尔(Isaae L. Kandel)和芬尼(Ross Finney)。 要素主义主张把教材恢复到居于教育过程中心的地位.他们不断告诫教育工作者,当教育机会普及到已降低了教育质量的时候,就需要提高智力水平(不能只注意儿童的自由和兴趣而不注意教材本身) 。 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 1.学习必须包括刻苦和专心。进步主义主张儿童的自由,要素主义强调对一门科目的往往产生于为掌握它所需要的努力。应当鼓励培养儿童将自己目前的愿望屈从于长远的目的的能力。 2.教育过程中主动权在于教师而不在于学生。教师的任务是在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之间作中介。布里克曼:教师必须受过普通教育,学习有关这一领域的广博知识,对儿童心理学和学习过程有深刻的了解,有向年轻一代传授事实和理想的能力,了解教育学的历史----哲学基础,并且对他的工作有严肃的献身精神。 3.教育的核心是吸收规定的教材。儿童求学的目的是要按照这个世界的真正原样去认识它,而不仅是根据他自己的兴趣去解释它。要素主义强调民族经验或社会遗产比个人经验更重要。一种复杂的文化需要一种有严密组织的教育系统,要求教师有更多的控制权。 4.学校应该保留传统的心智训练的方法。要素主义承认进步主义对教育技术和方法的作出的贡献,但认为不应将进步主义的“在做中学”普遍化。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教授整个生活的知识,而不是集中于解决学生在七发展的某一阶段感兴趣的问题。 由上述原则可以看出:要素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为文化的价值具有永恒性和客观性,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有着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学校教育的使命就是把社会的文化遗产传授给青年一代,并促进青年一代的智力成长。要素主义注重维护社会文化遗产的主张深深地印刻在了其课程理论中。 要素主义者认为知识就是思想和观察到的事实相符合。知识的获得乃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要用自己的智慧对一些零星的片断的事实加以反省思考。这样才能对世界的真正本质以及目的有较好的理解。这种获得知识的方法基本上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而且人类的理性可以使人把从经验中获得的一些材料整理成知识。从根本上说,认识的过程乃是联系从事认识的人和有待认识的外部世界的桥梁。以此为基础,要素主义反对完全依赖经验的认识方法以及在教育上与之对应的“从做中学”,认为实用主义的这些主张使得许多有价值的传统课程在学校中失去立足之地。在他们看来,学校应成为传授“文化遗产”的机构,要通过教育使这些遗产在新生的一代中再生出来。 评述:首先,要素主义课程使学科课程思想从经验化转向了理论化,确立了学科课程的理论形态。它是在继承了“形式训练”课程思想,批判了进步主义的经验课程思想,结合了美国社会现实和教育现实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发展是对学术性课程思想的一种理论升华。它被广泛接受是有深刻的内在课程规律为依据的。 其次,课程在传递社会文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传递着传统的价值准则和统治集团需要的价值准则,这是课程的一个基本特征。要素主义课程强调并突出了课程的这一职能,并主张由传统价值准则体现者──教师来具体履行这一职能,强调教师是教育宇宙的中心,学生要服从教师,因此,要素主义课程受到了美国统治集团的青睐。 第三,要素主义课程突出了学校教育传递社会文化知识的特点,这是符合教育的规律的,这也是学科课程至今仍在学校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

边沁功利主义思想

姓名邵振录成绩 学号10191198077 评卷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边沁功利主义思想对法律思想的影响 课程名称劳动法 完成时间2012-4-20 专业年级2010级法律硕士(非法学)

边沁功利主义思想对法律思想的影响 把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称为哈佛公开课第一人恐怕并不为过,他的课程《公正:该如何做是好》(Justice: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每周都吸引超过1000位学生的参与。《公正》不但成为哈佛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一门课程,更在全世界卷起学习热潮,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在全球多个国家举办千人讲座,都是一票难求。他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也引起强烈共鸣,无数的观众通过网络收看他的课程,通过各种思想实验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权利的一些基本问题。 该讲座以哈佛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关于公平和正义的入门课》为基础,是对道德和政治哲学的系列入门介绍。这套讲座共有12集,邀请观众们带着批判的观点来思考正义,公平,民主和公民权等基础问题。在哈佛大学,每星期都有一千多名学生去听教授兼作家的迈克尔?桑德尔开设的这门课程,渴望藉此扩充对政治和道德哲学的理解,并从中检验长期秉持的信仰。学生们学到了过去的伟大哲学家们的哲学理论-亚里士多德,康德,穆勒,洛克--再把学到的东西运用来思考复杂且动荡不定的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包括反歧视行动,同性婚姻,爱国主义,忠诚和人权。 在讲座中,迈克尔?桑德尔多次提及边沁(1748—1832是功利主义的创始人,分析法学的先驱)及其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本文企图就此入手,对边沁及其哲学思想对法律思想的影响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认识。 边沁先后攻读于牛津皇家学院和林肯学院,毕业后一度从事律师职业,但当时他的兴趣却在法理学的研究和在英国法律制度的改革。其主要的著作有《政府片论》《道德与立法原理》和《法律概要》等。 边沁认为,就像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一样,人类也有自己的规律,他认为,人类受制于苦和乐的统治,只有这两个主宰才能该我们指出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这两个主宰是人的本性,因而人类的基本规律主要是“避苦求乐”即功利主义原则。正是“避苦求乐”的人的本能支配着人的一切行为,成为人生的目的。他认为应该根据行为本身引起的苦与乐的大小程度来衡量该行为的善与恶。从人性出发,凡是能够减轻痛苦增加快乐的在道德上就是善良,在政治上就是优越,在法律上就是权利。功利就是一种外物给当事者求福避祸的那种特性。如果该当事人是个人,那么功利原理就是用来增进他的幸福的,如果该当事人是个社会,那么功利原理就是关注社会的幸福度的。边沁认为,政府的职责就是通过避苦求乐来增进社会

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之异同

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之异同 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创始人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主要代表有英国的J.S.密尔和H.斯宾塞。其形成标志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实证主义不仅对哲学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均发生了深刻影响,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其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西方社会学的主流。 实用主义是在美国土壤上生长的一个哲学流派,它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露头。1871-1874年间在哈佛大学进行活动的“形而上学俱乐部”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个实用主义组织。俱乐部的主持人是后来被认为是实用主义创始人的皮尔士,参加者有哲学家、心理学家赖特(C.Wright 1830-1875年)、律师霍尔姆斯(O.W.Holmes 1841-1935年)、历史学家费斯克(J.Fiske 1842-1901年)以及后来成为实用主义最大代表

之一的詹姆士等人。他们各在自己专攻的领域表述了实用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通过詹姆士以及美国实用主义另一个最大代表杜威等人的活动,实用主义发展成为在美国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实用主义在美国哲学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甚至被视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在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用主义也有流传。例如在英国出现过以席(F.C.S.Schiler 1864-1937年)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运动。席勒为了强调哲学以人的利益为中心,于是将实用主义改称为人本主义。实用主义的根本纲领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实用主义者英文原名是Pragmatism,源出希腊文πρανμα,意思即是行为、行动。而实用主义者对行为、行动的解释,完全贯彻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世界观的精神,即只管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的利益和报酬,而不问这种行动是否合乎客观实际,合乎原则。也就是只管直接的效用、利益,不管是非对错。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 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把实证主义功利化,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它把“经验”和“实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把“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有用”、“效用”、或“行动的成功”。实用主义的要义体现在皮尔士所表述的这一观点中:认识的任务,不是反映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