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我们的中华文化

1.[2012·合肥模拟]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辉煌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秦始皇统一中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隋唐时期,儒学便确立了其至尊地位

C.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

D.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入中国

2.[2012·南京质检] 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见图)。“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3.世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除了中华文明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外,其他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这说明()

A.中华文明是悠久古老的文明

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华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

4.[2012·泉州模拟] 中华世纪坛序写道: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下列选项中对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②能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各种文化③能与其他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和睦相处④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5.[2012·银川模拟] 着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2012·珠海模拟]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以下特点()

A.包容性和超前性

B.持久性和继承性

C.民族性和稳定性

D.实用性和整体性

7.[2012·肇庆模拟] 文化部确定了宋刻《三国志》《春秋经传集解》等4478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甘肃拉卜楞寺、浙江瑞安玉海楼等62家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是推动我国古籍保护深入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

①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③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④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8.[2012·苏州模拟] 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拘,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这说明()

①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②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特有的④多彩多姿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④

9.[2011·江苏卷] 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0.[2012·贵阳模拟] 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它以本土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岭南文化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不同地区的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1.汉语言文字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并成为中华民族通用语言,其中重要原因是汉语言文字吸收了许多词汇,而这些词汇又多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如,“胡同”来自于蒙古语,“妞儿”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这说明()

A.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首先是语言文字的交融

B.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得益于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C.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D.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12.在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之际,修复的150件富有悠久历史底蕴的圆明园文物在园里展出,熠熠生辉,使人百感交集。这些修复的文物能够使人感受到()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国家衰落不会伴随着文化衰落③国家富强往往伴随着文化兴盛④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④B.①②

C.①③D.②③

13.[2012·合肥模拟] 位于西安市蓝田县的水陆庵以雕塑精美而闻名,当地人用“三十六斗菜子”来形容其雕塑的数量之多,用“一部立体的连环画”来概括它别具一格的艺术价值。水陆庵始建于六朝时期,明、清两代曾多次进行过重修,现存的3700多尊泥塑,布满庵内的所有墙壁,大的比真人还高,小的细如巴掌。这些泥塑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但实际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五百罗汉过海”、“九龙天浴”、“千人听经图”,每一组都是一个佛教经典故事,释迦牟尼的一生被演绎得活灵活现,堪称一部“立体的连环画”。在所有的泥塑中,观音菩萨的男性相貌造型,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塑像并列,佛、道、儒三教合一等现象,在我国的其他古寺中也极为罕见。

——摘自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宣传资料

水陆庵展现了中华文化怎样的魅力?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14.[2011·江苏卷] 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讲。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

课时作业(二十六)

1.D[解析]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确立其至尊地位是在汉代,而不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是隋唐,早于宋元明,A、B、C是错误的。

2.C[解析] 依据教材可知①②正确。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口语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故③④错误,选C 项。

3.D

4.A[解析] 中华世纪坛序内容表明中华文化的一脉相传、连绵不绝。当然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本题立足重点概念的辨识,来提高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及意义,教材有明确的表述。②中“各种”说法不对,应该是吸收“优秀成分”,此题肢排除。④的定位是中华文化中“科学技术”的地位,应排除。

5.D[解析] 严格意义上讲“文化”不等于“文明”,①错在“就是”。③错在“一直”,舍去。

6.D[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依据教材只有D正确。

7.D[解析] 文献古籍属于史书典籍,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所以,①正确。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特别是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②属于知识性错误。古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③正确。古籍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功能,保护古籍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8.D[解析] 考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力。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①排除。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排除。③不符合当今世界的客观事实,

排除。我国古代的书法、绘画艺术生动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正是这种生生不息的创新能力,才造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因此,选D。

9.C[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题干材料主要讲述我国多样性的地方文化相互交流,繁荣兴盛。据此判断,①③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不同区域文化交流时,主要体现的是各具特色,故②表述不符合题意。

10.B[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回答本题容易被材料中的“岭南地区的地域”所迷惑而选A项,所以做题中要注意题干最终的指向性——岭南文化在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回扣教材则是包容性,选B。

11.B[解析] A不符合客观情况。C推广普通话与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是两回事。D错在“消除”。

12.C[解析] 150件富有悠久历史底蕴的圆明园文物在园里展出,熠熠生辉,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当选。150件圆明园文物历史命运的前后对比,体现了国家的命运关系着文化的兴衰,③符合题意,②错误。这些修复的文物使人百感交集,体现了④。

13.[答案] ①水陆庵始建于六朝时期,古寺中老子、孔子塑像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寺内雕塑精美,布局严谨等,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塑像并列,佛、道、儒三教合一,表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水陆庵的塑像特点,表明中华文化异彩纷呈,特色鲜明。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特有的包容性等特征,学生只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加以分析说明即可。

14.[答案]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文化发展的差异性;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博采众长、交融发展。

[解析] 本题紧密联系社会热点,结合“包容性增长”的材料背景,考查文化多样性考点的应用,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从《文化生活》角度阐释“包容性增长”的内涵,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包容,又有对外来文化的包容,这都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论语选读(一)(教用完整版)

中国文化基本教材──论语选读(一)壹、国学常识 一、作者简介 二、“论语”简介

三、孔子弟子简介

貳、课文深究

參、形音义比较一、形似字 二、一字多音

肆、修辞举隅 伍、延伸学习一、年龄代称

二、延伸阅读 (一)史记.孔子世家赞 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语译:太史公说:诗经:“高山哪,让人仰望。大路啊,让人行走。”即使我达不到那样的境界,但我总向往着那个伟大的目标。每当我一读孔子的书时,心里总是想象着他的为人。我曾经到过鲁国,参观过孔子庙里陈列着的那些车子、衣帽、礼器等,那里的儒生们都按时到孔子的故居去演习礼仪,我见了那种场面也不由得为之流连徘徊舍不得离去。自古以来出色的君主贤人也多的是了,但他们大多数都是活着的时候非常显赫,而死了以后名声也不再流传。 唯有孔子,活着的时候是一个平民百姓,死去又已经十几代了,而学者们至今把他奉为宗师。 现在起上从天子王侯,所有中国讲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言论做为衡量一切的标准,真可以算得上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二)论为学 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语译: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来思考,却没有什么益处;与其这样,倒不如去学习来得好。” 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中庸) 虽是愚笨的人也会变得聪明,虽是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阅读答案 阅读测试题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阅读答案阅 读测试题 1.《我们的母亲叫中国》的作者是(苏叔同),主要作品有《丹心谱》、《左邻右舍 2.除了中国这个名字,我们还自称(华夏)。中华民族的各族兄弟,则自称(炎黄子 3.我们伟大的祖国,面临(太平洋),背倚(亚洲大陆),位于(亚洲东部和中部)公里),几乎和(欧洲)相等,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4.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海拔(4500米)。号称“世界屋脊”的(喜朗玛峰),高(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5.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6.黄土高原是世界四大文化之一(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7.三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8.四川盆地是我们的(天府之国)。

9.我国还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10.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公里),居世界(第三)。 1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 12.“五湖”是: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第三大淡水和(巢湖)。 13.我国已经找到(140多)种矿藏,(煤)储量世界第一。 14.(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是我们的国宝,活化石。 15.(银杉)可算作“植物熊猫”。 16.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有(56)个 17.我国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建立者是(禹)。 18.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 1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是(诸葛亮)。

20.四大发明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21.晋代(王羲之)被称为(书圣)。 22.《诗经》是中国第一部文字记载的诗集。 23.《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鲁迅这样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24.四不像就是(麋鹿),原产于中国。 25.我国还有最古老的鱼种(文昌鱼)。 26.(金刚石)是世界上已知的最硬的物质。 27.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 28.“飞流直下三千尺”写得是(庐山)。 29.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0.号称“天下秀”的是(峨眉山)。

1年备战2018高考政治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试题(含解析)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考点解读 1、高考考点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 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变动 本部分新版教材无变动 3 考生记忆手册(可单独打印)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精品高考系列 专题26我们的中华文化(记忆手册)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框题) 1.中华文化的特征 (1)源远流长 ①源远流长表现:古代的辉煌到近代衰微。 ②源远流长的见证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框题)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中国古代科学成果,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独特性是从不同的文化形式上来看的,主要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区域性是从不同地区上来看的;民族性是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 文化的包容性意义 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 (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能理解为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_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考情剖析 高考命题大揭秘:中华文化的知识点注意与其它知识点综合的考查。 例题1.(2016年全国高考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侧重于强调丰富厚重,

教材图解(思维导图%2B微试题)人教版政治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人教新课标)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思维导图】 微试题1.【2014四川7.】《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2.【2014江苏22.】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LED 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 ①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②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3.【2014天津10.】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题(答案不全)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题(答案不全)新人 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3年3月13日,石家庄市第四届规范汉字书写艺术节启动仪式在鹿泉市第二实验小学隆重举行。以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汉字文化、展示汉字的独特文化魅力。我们之所以要热爱汉字、写好汉字,是因为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写好汉字对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抵制庸俗文化具有关键性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中的文字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4.“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至清朝中期,共修成二十四部有“正史”之称的纪传体史书。延续不断的历朝正史,使得中华文明能够五千年一脉相承。修史有利于中华文化() 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D.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5.中医学以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利用、病理上相互影响的优势,对解决诸多疑难病症提供了治疗思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③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整体性特点④中医学能够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酒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酒和诗的渊源,酒和字的融合,酒和亲情的交汇,酒和政治的关联等等,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洋溢着酒文化迷人的魅力。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A.多样化的特点 B.实用性的特点 C.时代性的特点 D.博大精深的特点 7、《北京味道》是北京电视台的人文美食纪录片,它记录了这座城市有关唇齿之间、味蕾之中的情缘与记忆。北京味道兼有宫廷御膳的皇家贵气和历久弥新的胡同味儿,既有融贯古今中西的饕餮大餐,又有一道道妈妈的拿手菜。这主要体现了北京饮食文化( ) A.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具有包容性 C.具有相对稳定性 D.具有独特性

高二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二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是中化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表现在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能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表现在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表现在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其鲜明的民族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2、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1.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了解我国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区域特征,不同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征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3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训练(含答案).

课时作业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③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④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公元1世纪主要为我国的东汉时期,此时,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在新疆,中国文化已经能够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等并存,故①②入选。汉字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③错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才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④排除。 答案:A 有人指出,北宋以后,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以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刚健不闻,阴柔萎靡,创新不足,封闭有余。及至清末,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据此回答2~3题。 2.由上述材料可知,“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的重要原因是( ) A.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B.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 C.中国文人的集体无意识 D.中国农民阶级的小农意识 解析:由“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可知,应选B。 答案:B 3.要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应( ) ①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继承和吸取外来文化②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③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中华文化讲座提纲

沿着文化的脉胳仰望七彩的天空 引子:东京卖拉面的里面有灵魂。手工家具。 一、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融化在华夏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且内化为国人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诸多领域,从而成为制约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改善社会道德风尚、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并且对世界文明产生积极影响。罗素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诺贝尔文学奖得者。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也是本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生于英国威尔士莫矛斯郡特雷莱克一个贵族世家。父母是思想激进的自由主义者,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祖父罗素伯爵是辉格党(自由党前身)著名政治家,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曾两次出任首相。 毕加索说:“世界上有两件最美的东西,一是女性,二是汉字。” 二、如何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

1、整体辩证的认知思维 中国文化整体观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整体存在、相互联系的。一是把人、生命、事物作为统一系统来看待。二是把宇宙间形态不同的万物高度抽象、概括。庄子的天人合一、老子的道法自然,都是宇宙观的体现。中国古代的天人关系学说、周易、五行、阴阳、中医、天文等都体现着这种整体世界观的文化内涵。周易:“有天地,然后万物生长。盈天地之间唯万物。”《孙子兵法》:“不足以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城。”(张大夫讲,中医看病犹如安兵部阵) 2、修德仁爱的伦理规范。 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伦理学色彩。伦理思想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其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仁爱,基础是修德,修德是自我修炼,仁爱是处世准则,由此构成了中国古代伦理学的体系。“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有个孔子!”这是集体遗传。举做小买卖自律的例子、修脚工的例子。晋商、徽商,修身齐家,不胡来。 立德,立言,立功。百善孝为先仁义礼智信 3、和合包容的处世原则。 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和合的合,指结合、融合、合作。这是中国人的智慧,逢事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你我他和谐共存。 西方以是以法治天下,中国人是以情治天下。各有各的道理。为什么?从地理构成上说起。

政治:3.6《我们的中华文化》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

政治:3.6《我们的中华文化》分项练习试题(江苏专版?必修4) 一、选择题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2011·泉州模拟)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在上海滨江地区开幕。上海世博会会徽(见右图)图案形似汉字“世”,其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这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 A.广纳包容B.源远流长 C.博大精深 D.兼收并蓄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知识点。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材料。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特征,故选B项。 答案:B 2.(2011·茂名模拟)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知识点。材料中的“一南一北”、“各有各的精彩”体现了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2011·北京海淀模拟)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这表明( )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 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特征。材料中的“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

曾仕强中华文化的特质 内容摘要

中华文化的特质——曾仕强 第一讲大哉中华 一、何谓文化 文,就是纹理的意思,就是花样。一群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所拥有的一些共同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文化,是一个民族自然孕育而成的一套花样。 二、中华的概念 1、?中?,不偏之谓中。 2、儒家就是道家,道家就是儒家,儒家就是法家,法家就是儒家。 3、中,是讲合理不合理,但是合理不合理不是固定的,它是变动的。 4、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 5、中华的华,是华丽的意思,也有变化的意思。 6、太极,是一切的总根源,一动就分阴分阳,阴阳一动,就变成了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所以从这里看,太极就是一。一,就是中,没有发叫中,已发就叫动,然后上边的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那就叫华。 7、中华民族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个大反省,然后经过一个大调整,我们的文化才能够日新又新。 三、大恩不言谢 四、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人为的,都是很自然地慢慢演化而成的。这是生态环境造成的,但是生态环境不完全可以决定文化,还要加上人自己的信念。 第二讲至圣先师 一、孔子的?述而不作?我们的文化更重要的是传承的。 二、中国人不太喜欢别人太了解自己,也不喜欢别人替自己做主张 三、什么叫做人? 四、中华民族不能改变的就是?礼要从内心发出? 巧言令色,鲜仁矣!对于那种礼貌很周到的人,我们要特别提高警惕,因为礼多必诈! 五、西方讲个人意见,中华讲集体创作 中国人常说集体领导,集体创作,可见中华文化就是大家好好商量,商量出的结果就是代表了大家的意见,而这样的意见就比较容易贯彻。 六、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那一画开天就是宗,宗后来变成了经,经就是经常要遵守的规则,不能变的部分,除了不能变的经以为,其他的都是可以变的。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3.6《我们的中华文化》分项练习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3.6《我们的中华文化》分项 练习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政治:3.6《我们的中华文化》分项练习试题(必修3) 一、选择题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2011·泉州模拟)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在上海滨江地区开幕。上海世博会会徽(见右图)图案形似汉字“世”,其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这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 A.广纳包容B.源远流长 C.博大精深 D.兼收并蓄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知识点。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材料。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特征,故选B项。 答案:B 2.(2011·茂名模拟)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知识点。材料中的“一南一北”、“各有各的精彩”体现了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2011·北京海淀模拟)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这表明( )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 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特征。材料中的“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表明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4.(2011·盐城模拟)“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对此认识正确的的 (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的前半部分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故②④符合题意。材料的后半部分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故③符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答案:D 5.儒学与两岸文化发展密不可分,是两岸文化的重要根基。在海峡两岸人民心中儒家思想早已根深蒂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 )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一枝独秀 D.有着辉煌的历程 解析: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两岸人民心中根深蒂固,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故应选B 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6.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江苏某公交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 A.文化影响道德修养文化建设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面向世界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知识和检测:必修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文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作用)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成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B.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4.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3)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4)中华文化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 (1)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3)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试题(新人教必修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1: 2002年12月3日,伴着《茉莉花》的神韵,蒙特卡洛的世博会申办会场一片欢腾: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耐人寻味的是,在投票前最后陈述的宝贵时间里,中国代表团选择“中国文化”作为申办世博会的理由。“除了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等因素外,是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一位香港时事评论员事后这样说道。 (1)中华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 (2)如何理解“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作用? 探究活动2: 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起步,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盛赞中国文化,尤其崇拜孔子,他大声疾呼,欧洲人对中国“应该赞美,应该惭愧,尤其应该效仿”。 美国汉学家德克—卜德说:中国文化西传的结果,甚至“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了我们整个现代文明的基础。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说:在中世纪时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中国的科技常常为欧洲人望尘莫及。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高度称赞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据说日本企业成功靠的是《论语》加算盘。新加坡的繁荣得益于重视儒学教育,那里的中小学普遍设有儒学课,讲授“四书、五经”。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体现在什么方面? 探究活动3

探究活动4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二十六个文明形态, 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恺撒占领而罗马化、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1)查阅资料,探讨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华文化能够绵延至今而且从未中断。 (2)中华文化的绵延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008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奥运会徽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奥运会徽的设计浓缩着中华文化,方寸之间,融书法、篆刻、绘画、色彩等于一体,气象万千,寓意深刻。 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的奥运会徽包含的中华文化的印记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寓意?

(完整word版)6-1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与答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题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1. 了解中华古代文化辉煌的历程。 2. 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3.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跟踪检测五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 A. 秦的统一 B. 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C. 隋唐时期 D. 宋明理学 2. “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的珍贵典籍普及推广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目前已完成书稿26部,首批10种史话已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有《文苑英华》《永乐大典》等。古籍的保护()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④彰显了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 在键盘时代,曾经习以为常的写字成了一种集体记忆。我们应该将汉字敬畏感重新提升到重要位置,担当起对祖国文化的坚守责任,让热爱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我们之所以关注汉字,是因为() 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汉字能够传递中华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 ③汉字内涵丰富,书写汉字才能感受汉字美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必须() 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C. 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D. 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5. 2018年9月,第八届“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在台北开幕,该项活动是由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与大陆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发起、轮流举办的,旨在让汉字艺术及中华文化永续传承。两岸举办汉字文化艺术节,表明()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③中华文化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④汉字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③④ 6. 下图是“福”字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告诉我们() A. 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B. 汉字展现了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D. 汉字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7.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 000多年的历史,该书呈现了古代的礼乐、制度、音律、历法、天文、地理等内容。由此可见,史书典籍() A. 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B.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 是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D. 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关于中华文化的演讲稿范文800字左右

关于中华文化的演讲稿范文800字左右 中华文化的代表者非汉字莫属。汉字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优美而富有气韵。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中华文化的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中华文化的演讲稿篇一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刻在中华文化特征上两个熠熠生辉的词语。中华出色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成为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的精神力量,引导中华民族应付各种挑战,适应形势各种变化,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翻开《中华上下五千年》,我略有所悟。 从这本书中我领略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层出不穷的仁人志士,熠熠生辉的中华美德,世代传承的民族精神:抗倭名将戚继光、精忠报国的岳云;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英雄豪杰匡扶正义,为民族利益呕心沥血,为民族尊严献身成仁,共同铸成可歌可泣的中华历史篇章。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历史中,更令我心生钦佩的是三国丞相诸葛亮与中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 刘备去世后,丞相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事无巨细,都必躬亲,后写了震撼人心的《出师表》。作为丞相,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美德,难道不让人由衷敬佩吗?

毛泽东在中国即将存亡之际挺身而出,领导中国共产党参与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得以壮美地成立。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他以及那个年代的人们面对困难迎刃而上,为和平解放不畏牺牲。 这些美德,这些精神,在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永不泯灭。 中华文化在五千多年中源远流长地发展。在当下社会,弘扬并传承中华文化已从娃娃抓起,从学龄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及与其同行的应试教育,《弟子规》《论语》等中华文化篇目已深入中国人的心:“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孝顺父母的最重要体现之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更是长辈对后辈从小的教导……但诸如儿女殴打父母等与“百善孝为先”背驰而行的做法着实令人费解与感到心寒。 经过五千多年的沉淀与洗礼,中华文化固然有它可敬可赞可传承的地方,但一些落后思想还需淘汰。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在中华文化发展中产生一定影响的重男轻女思想,在现在是不应传承、不应追捧的。毛泽东说,继承中华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继承其民主性的精华”。所以,中华文化还需批判性地继承。 他还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天,亿万中国人民正以新的风貌跨入新的世纪,中国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华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美德、民族精神等共同形成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古灿烂辉煌,在今愈发生辉。当下,全国人民豪情满怀、信心百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而努力。 关于中华文化的演讲稿篇二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自主检测题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自主检测题 一.单选题: 1.[2012·合肥模拟]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辉煌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始皇统一中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隋唐时期,儒学便确立了其至尊地位 C.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 D.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入中国 2.[2012·南京质检] 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见图)。“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世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除了中华文明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外,其他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这说明( ) A.中华文明是悠久古老的文明 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华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 4.[2012·泉州模拟] 中华世纪坛序写道: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下列选项中对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 ①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②能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各种文化③能与其他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和睦相处④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12·银川模拟]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2·珠海模拟]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以下特点( ) A.包容性和超前性 B.持久性和继承性 C.民族性和稳定性 D.实用性和整体性7.[2012·肇庆模拟] 文化部确定了宋刻《三国志》《春秋经传集解》等4478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甘肃拉卜楞寺、浙江瑞安玉海楼等62家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是推动我国古籍保护深入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 ) ①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③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④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 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 A.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C.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 B 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①文学艺术②汉字③史学典籍④科学技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C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A. 开放性 B. 多样性 C. 包容性 D. 区域性 A 4、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断的重要文明标识是 A. 统一的汉字 B. 相同的服饰 C. 共同的信仰 D. 共有的道德规范 D 5、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是 A.《史记》 B.《战国策》 C.《资治通鉴》 D.《春秋》 C 6、中华文化中最能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是 A. 科学技术 B. 园林艺术 C. 文学艺术 D. 天文历法 B 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突出特点是 A. 多样性、复杂性 B. 实用性、整体性 C. 开放性、多样性 D. 多样性、实用性 D 8、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被称为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的是 A. 灵渠 B. 大运河 C. 万里长城 D. 都江堰 A 9、地域辽阔的中华大地,由于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及语言等诸方面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地处华东的是 A. 吴越文化 B. 中原文化 C. 荆楚文化 D. 滇黔文化 B 10、我国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诗,属于藏族民族文学的是 A. 《荷马史诗》 B. 《格萨尔王传》 C. 《江格尔》 D. 《玛纳斯》 著名作家王蒙指出: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汉字拉丁化的倾向也尤为严重。王蒙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据此回答11--12题。 C 11、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汉字拉丁化的倾向也尤为严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普及英语是对外开放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②汉字拉丁化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具体表现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应尊重本民族的文化④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引进的成分越少越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12、针对上述现象,王蒙之所以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这是因为 A.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 B.汉字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C.每个汉字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A 13、二百三十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它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四库全书》证明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讲义

《周易·系辞下》云“物相杂,故曰文”。 《礼记·乐记》云“五色成文而不乱”。 《说文解字·文部》云“文,错画也,像交文”。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礼记·乐记》“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故礼主其减,乐主其盈。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礼减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郑玄注“文”字曰“文犹美也,善也”。 《说文解字·匕部》“匕,变也,从到人”,段玉裁注“凡变匕当作匕,教化当作化,……今变匕字尽作化,化行而匕废矣;……能生非类曰化,生其种曰产。……到者,今之倒字,人而倒,变匕之意也”。 《说文解字·匕部》“化,教行也,从匕人,匕亦声”,段注“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周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礼记·中庸》“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国语·晋语》“胜败若化”,韦昭注“化,言转化无常也”。 《荀子·正名篇》“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杨倞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易·贲·彖辞》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王弼注“刚柔交错而成文焉,天之文也。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观天之文,则时变可知也;观人之文,则化成可为也”。 《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 《文选》卷十九晋束皙《补亡诗六首》之六“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李善注“辑,和也,言以文化辑和于内,用武德加于外远也。悠,远也”。 《孟子·万章上》曰: 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非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道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 《墨子·贵义》: 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韩非子·难言》: 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以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