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社会进步主要靠大众来推动

社会进步主要靠大众来推动

社会进步主要靠大众来推动
社会进步主要靠大众来推动

一辩发言:

在座的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

众所周知,马克思认为,社会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这一历史必然的主导者大概可以分为两个群体,即精英与大众。我方的观点是:社会进步,主要靠大众来推动。

首先,人民群众不等于大众,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义。精英绝对不是个与大众完全独立开来的,精英是从群众中中诞生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没有大众就没有所谓的精英。而所谓社会进步,是指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法律制度、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和道德风尚的提高。而生产力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的、根本的标准。

下面我方将就四个方面论述大众推动社会进步的理由。

一.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毫无疑问是社会大众,而作为领头羊的精英只是起催化剂的作用。打个简单的比方:一个航行在海上的船靠的是掌舵的船长还是划船的水手?当然是水手。没有了船长,水手还有可能靠着大家拼凑起来的知识和智慧找到对的方向并前行着,而没有了水手们船长能做什么?对方可能认为船长的带头作用至关重要,但是船长难道就没有带错头的时候吗?比如二战时的希特勒,绝对称得上是精英,但他最终使德国的经济倒退了几十年。精英的社会催化作用,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缓,甚至倒退。

二.社会的进步是有必然性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社会进步由于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总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马克思的观点,无可反驳。举个例子,如今的社会民主程度在欧洲,你想一党独裁很难。这是民众民主力量的限制了这种可能。又比如说,当年马丁路德金推动了社会民主运动,但是如果没有他,你会认为黑人的处境会得不到改善吗?当然不会,但会慢一些。

三.对方一定不会否认,大众在社会进步中充当的助推剂的作用。你们或许认为精英的领导作用,突破作用更加重要。但是请不要忽视,大众是同样具有这种领导作用的。拿我们身边的事来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领导核心,但是它代表的就是广大的群众。他作出的导向,其实就是大众的导向。你们不会想说,党的领导方向是由社会上层的少数人来决定的吧?

四.大众在推动社会进步上所占的比例高于精英。用更直白的语言解释:最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社会认知和日常道德就是历史,只有统治者被最普通的人接纳才能持续自己的统治,只有民族文明底蕴才能决定历史走向。这不是我的一面之词,这是金融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的观点。每一个不去理会大众想要什么的领导者都将要应了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名言。所以社会之所以进步是因为大众们在长期生活中积累出的经验和对未来的向往,而精英只是最早做出来的人。精英再优秀也不能改变大众的需求。大众的智慧与对未来的向往才是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社会进步,主要靠大众来推动。对方辩友又有何理由对此作出否认呢?谢谢!战术:

1同意精英与大众在社会进步上的贡献。

2反对精英具有而大众不具有导向、突破能力的观点。

3强调历史进步的必然性与精英催化的两面性。

4强调大众具有领导和燃料作用,而精英顶多具有领导与突破的才能。即能力上,大众有优势。

5强调精英在历史上的推动作用没有大众多。即历史证明。当然,也可以说是平分秋色的。

进攻卡:我们找对方的漏洞。

1.精英是推动者和引路者,大众是实践者和跟随者。

太宽泛了,又太绝对了,而且诶对方没有具事例论证。大众也可以是推动者和引路者。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出,使中国生产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告诉我,精英在哪?这种例子不在少数,历史上那么多次底层人民起义,都是大众在起着导向和推动的作用。

2. 社会进步的核心是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则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水平。(袁隆平)

我们承认社会进步的核心是生产力的提高,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水平。你们该不会认为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水平取决于所谓精英吧,这显然是有问题的。就拿袁农平来说,他是谁?他就是一个从西北农大毕业的农业教师。在他一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的时候,不仅没有人认为他是精英,反而有不少相信当时流行的苏联遗传学说的专家学者,认为相信孟德尔理论的袁隆平是绝对错误的。对方怎么解释呢?

3.二八定律

谁告诉你二八定律是普遍使用的。它确实在世界经济中多处体现,但是就社会上两种群体谁发挥的作用更大这点上,你看到哪本书上说了他是适用的?

4.精英的范围是会社会有贡献的,推动了社会发展的人。

只能说,如果这种观点正确的话,那你们的观点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人使社会进步了”。是很有道理,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还辩论什么?这种观点无论是在社会学还是在经济学中都得不到印证。

5.举了一堆精英带动社会进步的例子。

我们认可。但这说明不了精英在推动社会进步上,精英占大部分功劳。事实上,就大众作为领导核心推动社会发展的例子,绝对不会比精英的少。

防守卡:对方找我们的漏洞。

1.民众思想层次提高的不确定性,无法决定民主发展的方向。

对方对那么多次底层民主革命视而不见吗?我们承认,其发展结果不一定特别好,但是纵观全局,它所开辟的社会毫无疑问是在进步的,当然,前提是大众作为领导者。

2.社会的进步不是必然的

你想挑战马克思?

3.精英是与大众区分开来的概念,精英不是包含于大众的!

没错。我们从来没有这么说过。

4.大众在推动社会进步上所占的比例低于精英。

对方试图举例说明精英确实在推动社会进步上有极大的功劳,但是你们是绝对找不到什么历史调查说明,大众领导核心推进社会进步的事例少于精英。你们总是说“哪一次不是精英”,那么我们也可以根据我们的例子说“哪一次不是大众”。我们认为,在没有数据证明的前提下,盲目地认为哪一方占有多数是没有说服力的。

5.精英比大众有更多的能力去推动社会进步。

我们把造成社会进步的力量分为导向者与推动者两类。对方一定认为精英所持有的导向、突破作用是比大众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但其实,你们忽视了一点。导向、突破作用实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精英,也可以是大众,这一点我方已经举过例子。同时,大众又毫无疑问的是直接推动者,而精英不是。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精英最多占有一样职能,而大众占有两样。谁的能力比较大呢?

四边总结:

我是正方四辩,今天和对方辩友讨论这个话题十分愉悦。听了对方辩友的慷慨激昂的陈词,我终于发现,不管是对方辩友还是我方,还是全场的在座的各位,我们都同样心怀着对社会进步,对人类幸福的美好追求,正因为如此,我方才深深感到为了我们这一共同的追求,我方必须让大家看到,社会进步,主要靠大众来推动。

下面由我来做正方的观点总结。

首先,我来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

一.人民群众不等于大众,

的,精英是从群众中中诞生的。而所谓社会进步,是指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法律制度、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和道德风尚的提高。而生产力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的、根本的标准。

二.马克思认为,社会的进步是有必然性的。从精英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谁都不会反对它所具有的催化剂作用。请注意,催化作用有它的两面性,它对社会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作用,是不一定的。

三.对方一定不会否认,大众在社会进步中充当的助推剂的作用。你们或许认为精英的领导作用,突破作用更加重要。但是请不要忽视,大众是同样具有这种领导作用的。

导向、突破作用实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精英,也可以是大众,这一点我方已经举过例子。同时,大众又毫无疑问的是直接推动者,而精英不是。精英最多占有一样职能,而大众占有两样。所以大众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是强于精英的。

四.社会之所以进步是因为大众们在长期生活中积累出的经验和对未来的向往,而精英只是最早做出来的人。精英再优秀也不能改变大众的需求。大众的智慧与对未来的向往才是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现在,我要对对方辩友的诸多问题进行反馈。由于时间原因,我方提出几个关键的点。一.定义问题。对方对于精英的定义过于狭窄,精英并不是指对社会有帮助的人,社会学家

帕雷托将一个社会内的人分为“精英”与“非精英”两类,“精英”又分为参与政府活动的“治理精英”和社会生活其他领域中的“非治理精英”,与其贡献是不挂钩的。(对方还认为大众具有诸多不良好的品质,我们要强调,不良品质存在于每一个社会阶层,这不能作为大众无法行驶推动社会进步职能的理由。)

二.以偏概全。对方试图举例说明精英确实在推动社会进步上有极大的功劳,但是你们是绝

对找不到什么历史调查说明,大众领导核心推进社会进步的事例少于精英。你们能举出多少精英领导推动的例子,我们就可以举出多少大众领导推动的例子。我们认为,在没有数据证明的前提下,盲目地认为哪一方占有多数是没有说服力的。

三.恶意逃避。对方总是忽视在社会的必然进步的前提下,精英具有其两面性的事实。精英可能使得社会进步和退步,而大众的潮流领导和推动的事情毫无疑问是向着进步的。

综上所述,权衡利弊,大众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职能上,作用上都要强于精英。

黑夜给了社会人一双黑色的眼睛,而大众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谢谢。

论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

论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当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随着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大众成为了传播的主要人群。大众传播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以及最近几年新兴起的微博等等。大众和媒体作为传播的载体,对社会舆论导向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良好的传播导向使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因此,传媒要引导大众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媒体和个人应该严于律己,实事求是。许多媒体一味的追求轰动效应,不顾事实真相夸大其词,有失偏颇。正确的舆论导向应该杜绝此类现象。大众传播有许多社会功能,其中包括:环境监视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和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传播媒介作为中介链接着新闻事实与大众。大众作为受众者对媒体报道的新闻进行反馈,从而引导传播媒介的趋向。 In these days, the mass media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means of communication.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edia, the public has become the major population. Mass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newspaper,television,

broadcast,weibo and so on. The Public and the media as a carrier, has responsibility of the social orientation of public opinions. Good public opinion direction makes the whole society full of positive energy. Therefore ,the media should lead the public to the positive and healthy direction, it requires media and individuals should find out truth from facts. Many of media in order to seek sensational effects, regardless of the truth. This exaggerated is Inappropriate. The right public opinion direction is ought to put the end to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Mass Communication has many social function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unction, social contact and coordination function and social heritage inheritance function. Media links the news fact and the public .Mass of media news reports as the audience feedback, so as to guide the tendency of the medium. 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传播媒介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信息量的增加。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为人际交往开创了新的模式,但如果使用不得当,会使得社会走入一种倒退的境地,并且导致恶性循环。每一次新的媒介方式的产生都是一次新的社会变革。我们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第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1、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2、 a a、 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3、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4、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5、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6、c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7、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8、b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项训练:网络推动社会进步D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项训练:网络推动 社会进步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9八上·滨州期中) 在阳信县城的街头巷尾我们都会发现一种绿色的共享单车整齐排列。而这种单车在使用时只需要用手机一扫就可以骑走了,这种灵活的服务形式恰恰是得益于互联网与传统租车的结合。这说明了() A . 网络无所不能 B . 网络便捷了人们的生活 C . 网络是把双刀剑 D . 网络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 (2分) (2018七上·余姚期末) 小丽寒假要去上海旅游,她利用网络查到了合适的车次,还提前了解了上海的旅游景点,并在聊天室认识了一位上海朋友,为她介绍了交通食宿方面的信息。小丽的经历说明了() A . 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B . 通过网络结交朋友是最好的方式 C . 网络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D . 网络里面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3. (2分) 2016年11月18日,为期三天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圆满落幕。本届大会发布了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作为本届大会重头戏之一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更是吸引了来自国内外310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参展,无人车、智能家居、VR眼镜等惊艳亮相。这些新技术、新服务表明() ①没有互联网就没有创新成果 ②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 ③互联网实现了人类的所有梦想 ④互联网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

A . ①②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4. (2分) (2017八上·乌兰期末)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信息、查询资料、购物、娱乐、交往等。这说明() ①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交往很诱人,它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②网络扩大了我们的交往领域、对象 ③网络世界有自身独特优势,我们可以享受网络的诸多益处 ④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享受文化权利和自由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5. (2分)互联网时代,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点点鼠标就能轻松完成交易,但所购物品名不副实、银行卡密码被盗导致的财产损失,也给消费者带来诸多烦恼。这说明() A . 网络暗藏风险,应敬而远之 B . 网络利弊共存,是一把双刃剑 C . 网络环境的优化只能依靠科技创新 D . 网络的虚拟性决定了网络陷阱不可避免 6. (2分)当今时代,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下列选项属于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有() ①网络购物②远程教育

马原第三章试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3.社会意识是(A )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 4.社会意识是(A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 5.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C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D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反抗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7.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B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 8.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C ) A.对立统一规律 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阶级斗争规律 9.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C ) 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 B.只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 C.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及与此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 D.只是国家政权及其设施、组织的总和 10.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D )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的总和 C.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 D.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 11.社会形态的确切含义是指( B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关于网络语言对社会发展是利大于弊

1、首先要厘清“社会进步”的概念,不论是“正规语言”还是“网络语言”,用什么样的语汇与所谓“生所力”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社会进步”探讨首先要抛开与GDP有关的东西,即使某些词汇真能带来利益,但对于人类社会这么个大概念来说,这点利益可以忽略不计。 2、网络流行的东西,除去商业流行语,其他的都能带来一个推动社会的东西,那就是社会共识,比如“躲猫猫”,比如“被XX”,比如“屁民”,你可以参考南都的新语文。这些词汇,传神易懂,让公民在法律,权利,以及政府的诚信,权力滥用问题上,形成很强的传播力量,这种力量是监督的力量,基于共识。 3、依上面论证,网络流行语盛行是社会进步。 4、对手如果说这东西对语文的冲击,不规范,语言美消亡等等,甚至说到这东西让人智力低下等等,别理他,你举个例子,一个“囧”字,可以这么传神地表达郁闷,无奈,可怜……而且是全民创造,网络时代之前可以吗?网络语的表达不会消灭旧有的的表达方式,只会丰富。 待网络词语应像对待一般的新词新语一样,不急着对它进行这样那样的规范,更不应该敌视,应该对它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毕竟网络兴起的时间还很短,随着时间的推移,符合语言规范的词语会留下来,成为经典语言,而那些不符合规范的,则会在“约定俗成”中自然而然地淘汰掉。对于一些体现网民聪明才智、有创造性、网友之间都能心领神会的特色语言,不但不应禁止,还要鼓励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汉语网络用语的发展,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符合网络社区特定规律的语言环境。 网络热词走红国家语委:丰富民众语言 马培贵 2010年11月30日08:52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专家认为网络语言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但生造和不规范使用也会对汉语产生不好影响,需加以引导 2010年即将过去,这一年不少红遍网络的热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等极其普通的言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蹿红,成为常用的语言及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尤其是起源于动漫的“给力”一词,竟然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让网络词汇大为“风光”,被视为网络影响力增强和网络词汇“转正”的象征。 网友:热词“转正”是网络力量增强的象征 网友对热词“转正”现象欢欣鼓舞,认为这是网络被主流媒体和政府认可的标志,彰显了网络力量的强大。 网友“一民的天空”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对网络文化的尊重,体现了一种创新精神,体现了文化源于大众、服务大众的包容性,必将为文化创新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带来活力。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朱强博士认为,民间语汇补充、进入主流的官方语言,是语言发展的常有现象。由此可见网络已经多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工作中,这些灵动、鲜活的词语,为中国传统语言带来了活力,也让人们看到了网络的强大力量。 争议:同一热词会有不同解读 网民对网络词语的解释常常争议不止。汗或寒,被解读为表达敬畏的意思。但记者采访发现,尽管很多人都在频繁使用这个词,但事实上,大家对词义的理解各不相同。比如,有

媒体的社会责任及其伦理讨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e8724981.html, 媒体的社会责任及其伦理讨论 作者:宋东风徐立谦 来源:《今传媒》2015年第04期 媒体的社会责任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的、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一种自律性的社会责任,是媒体所自觉承担的惠及到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的一种责任;同时媒体的社会责任也是社会各个媒体组织与媒体从业人员所应当自觉遵守的行业道德规范,对社会媒体组织与媒体从业人员的生存与发展、对社会媒体组织与媒体从业人员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媒体的社会责任 1.媒体社会责任的定义。媒体社会责任的定义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一直以来有很多的定义。从历史条件来看,媒体的社会责任起源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定义,“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是西方企业现代化与巨型化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的背景下提出的,是指企业在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主动承担起企业做为社会一员所应当承担的推进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责任,这一理论认为企业的最大化的利益不仅仅应当涵盖企业本身,也应当涵盖到全社会[2]。 随着新闻媒体的大力发展,以其独特的形式与视点,开始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媒体的日益集中与垄断,也造成了各类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媒体人对自身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媒体自由、媒体与公众的关系、媒体与政府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加入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媒体的职业道德等内容,形成了媒体社会责任的理论。 我国对媒体社会责任的研究工作开展的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果。媒体的社会责任从历史上看有过很多的定义,但是综合起来其最主要的内容是指:在媒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主动承担的维护与促进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职责,是一种基于法律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担当。 2.媒体社会责任的内容。首先,传播信息。做为社会媒体组织与媒体从业人员,及时、准确地传播信息是其最根本的职责,也是其最基础的社会责任。媒体的信息传播责任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传播的信息内容;二是信息的传播方式。从传播的方式来看,媒体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新近发生的新闻传播到大众,这就要保证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及时性;从传播的内容来看,社会媒体与媒体从业人员要保证所传播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要讲求客观、公正、真实。其次,道德引导。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唤起社会的道德良知,也可以传播一些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的信息。所以媒体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自身的道德底线,积极发挥其在社会大众中的特殊作用,在引导社会大众、唤醒社会的道德良知等方面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与引导作用,从而凝聚起广大的社会力量,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方面的导向作用[3]。最后,舆论监督与引导。一方面,媒体有舆论

2020智慧树,知到《环境伦理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环境伦理学》章节测 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环境伦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关于科学技术、伦理学和哲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模型等同于自然界本身的简约主义,会导致我们在不充分了解自然的情况下去进行决策,带来严重后果。 B:用机械主义的观点看待自然界,管理环境与荒野,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C:在许多环境问题上,不去依靠科学与技术来解决,仅仅依靠哲学思考与伦理判断是无益的。 D:在运用科学与技术去解决环境问题时,对科学与技术进行哲学反思是无益的。 正确答案:将模型等同于自然界本身的简约主义,会导致我们在不充分了解自然的情况下去进行决策,带来严重后果。,用机械主义的观点看待自然界,管理环境与荒野,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在许多环境问题上,不去依靠科学与技术来解决,仅仅依靠哲学思考与伦理判断是无益的。 2、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伦理学属于以下哪一种知识类型? A:理论性科学 B:实践性科学

C:创造性科学 D:管理性科学 正确答案:实践性科学 3、伦理相对主义无法解释以下哪一点? A:中国古代女子为什么裹小脚。 B:黑人为什么惨遭奴役。 C:女子曾经没有选举权。 D:道德的进步。 正确答案:道德的进步。 4、“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还是一个伦理问题? A:科学问题 B:伦理问题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正确答案:两者都是 5、我国第一部伦理学史专著是? A:《蔡元培讲中国伦理学》 B:《中国伦理学史》 C:《中学修身教科书》 正确答案:《中国伦理学史》 6、目的论传统对于环境主义者的影响极其深刻,能够解释自然

网络改变世界导学案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一站《网络改变世界》导学提纲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2、理解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3、明确网络是把双刃剑。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句 (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二)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三)网络是把双刃剑 三、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教材10-16页,思考下列问题 1、互联网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说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表现) 3、说说网络给人际交往方式带来的影响? 4、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5、为什么网络推动社会进步?(表现) 6、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的作用是什么? 7、互联网对保障公民的什么权利发挥着重要作用? 8、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你对“网络”的理解 9、网络的弊端有哪些? 10、不正当的网络行为有哪些? 11、遇到哪些情况,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12、沉迷于网络的危害是什么? 13、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有哪些? 14、侵犯个人隐私行为的危害是什么? 四、合作探究五、达标检测 1.2017年3月31日,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移动图书馆启动仪式”在创业服务中心隆重举行。移动图书馆开通后,读者可借助无线网络,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图书馆网站,享受检索查询图书馆纸本资源,下载阅读图书馆数字资源等服务。这说明() A.网络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B.网络促进了人与人的交往 C.网络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D.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2.2017年4月6日中国经济网消息,日前,TCL宣布加速转型,业务模式从单独的卖硬件、卖产品转型到产品+服务。为加速发力互联网市场,TCL正式发布了全新的互联网品牌“雷鸟”,同时联合阿里、腾讯发起新一轮进攻。这是继去年TCL发布高端副品牌“创逸”后,对其旗下品牌阵营的又一扩充。这说明() A.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B.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C.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D.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3.2017年3月27日,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赵怀斌在“创新引领追赶超越”中省媒体聚焦陕西科技创新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上,对陕西2016年科技创新成果亮点进行了总结。他介绍说,今年,陕西将统筹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建设科技资源大数据库,形成涵盖需求征集、众包、众筹、技术交易、创新创业大赛、科技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创新服务子平台的“陕西科技云”。这说明() ①互联网推动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②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物质与信息资源的快速流动③互联网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④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陈女士的儿子上学期迷上了手机,放学后边玩手机边做作业,晚上要玩到十二点以后才睡觉。让陈女士担心不已的是,以前孩子常和她说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遇到什么烦恼,自打孩子爱上玩手机后,在家基本就不和她交流了。陈女士的儿子应该懂得沉迷于网络() ①影响学习和生活②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③耗费了自己的时间④影响现实的人际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2016年是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的一年,其迅猛发展的势头延续至今2017年将有更多大品牌通过践行新零售模式实现转型升级,互联网营销逐渐成为主流的营销渠道。 (1)上述材料体现了网络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哪一方面作用?(1分) (2)除此之外,网络推动社会进步还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第十二章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 ?美国传播学者M.E.麦库姆斯和D.L肖“议程设置”(the agenda-setting )理论 ?Agenda-setting: how to think what to think about ?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1、假说的提出 ?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L.肖研究了1968年总统竞选情况,具体分析了当地报纸及晚间新闻,其目的是探讨媒介在总统竞选 活动中对选民们判断什么是重要问题所起的作用,主要就公众 对特殊问题的注意力和对重要问题的判断力进行测定。 ?2、研究方法 ?(1)对选民进行抽样调查 ?(2)对8家传播媒介的同期报道进行内容分析 把内容分析与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比,发现媒介议题与选民议题非常一致,其相关系数在0.96以上。 ?3、“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1972在《舆论季刊》发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大众媒介具有一种突出报道什么问题就会引起大众特别重视什么问题的功能,这种功能是大众传播重要的社会效果之一。大 众传媒越是突出某个议题或某个事件就越会影响公众关心此议

题或事件。这就是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某些话题或争论的焦点,如果被大众媒介强调,它们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性、显著性也会随之增长” ?二、“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 ?1、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着眼于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 ?2、议程设置功能揭示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3、议程设置功能暗示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三、“议程设置功能”概念发展 ?1、“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趋于明确化 ?知觉模式(0/1效果) ?显著性模式(0/1/2 效果) ?优先顺序模式(0/1/2/n 效果) ?2、对“议题”不同类型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个人议题、谈话议题、公共议题 ?3、分析不同媒体“议程设置”的不同特点 ?四、受众属性对议程设置效果的影响 ?1、受众对各种议题的经验程度:经验越是间接受媒介的影响越大;

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说略

第16卷第1期2008年3月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ofTianjinTradeUnionAdministrators’College V01.16No.1 March。2008 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说略 高文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天津市300170) [摘要]当今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大众的重要工具之一。传媒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这就同时要求传媒必须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引导大众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从业人员也要实行行业自律机制,树立起良好的从业形象。大众传播媒介应成为一个集人文关怀和文化传承为一体的社会推助器,进而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大众传播;社会责任;媒介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8636(2008)01—0047—03 任何传媒,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的媒体,都须讲究社会责任,这是传媒作为社会公共媒介必须承担的义务。媒体应该是民主法制的推动者、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的体现者、安定有序氛围的营造者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传播者,这是世界各国对大众传媒的共同要求。 一、社会责任理论形成及基本观点 社会责任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韦尔伯?施拉姆、弗雷德?赛伯特和奥多?彼德森3位学者总结出来的经典理论,它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的基本观点为:(1)。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身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4)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另一学者丹尼?埃利奥特也曾明确指出:“无论大众媒介置身于怎样的社会中,它们都对社会负有责任,而且每种媒介都要对依赖它们而获知信息的公众、团体负责。不管是私有制媒介,还是政府所有制媒介,不管有无新闻控制存在,也不管这种控制是来自新闻机构本身,还是来自外部力量,责任都是存在的。”丹尼?埃利奥特认为所谓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媒介在社会中所具有的特定功能决定的。 所谓媒介社会功能,指的是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媒介所起的作用。这种功能,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正面功能的研究,以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最为著名。1948年,他在《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大众传播如下的基本功能:(1)对环境进行监视;(2)使社会各部分为适应环境而建立相互关系;(3)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后来,赖特又增加了第四条(4)娱乐,从而完善了大众传播功能学说。 媒介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要求媒介必须对社会的发展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正像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在《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一书中所写:“大众媒介是一种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更大。”这就解释了媒介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概念,乃是和特定的历史条件相联系、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制度之下的,因而必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没有哪个当局会让其新闻媒介随意担负一种社会责任,它所需要的是一种符合特定社会秩序概念的社会责任。”阿特休尔的这句话真是一语中的。 在现代社会,大众媒体不仅以其特有的视角和特定的方式报道社会、解释社会、分析社会、还以它独立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影响社会、引导社会,因此,媒体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应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履行更崇高的历史使命。 所以,要求媒介履行社会责任,实质上也就是要求媒介讲究伦理道德,在全社会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道德风尚,做维护公共利益、调节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关系的平衡器。 二、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 当下,中国正处在各种大转变的历史阶段,价值多元。 [收稿日期]2007—11—8 [作者简介]高文(1980一)女,天津人,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影视艺术系办公室主任。 47 万方数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X 【摘要】计算机从诞生至今,其技术不断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它提高 了揉的劳动效率,降低了揉的劳动(包括脑力和体力)强度,促进了揉的沟通,加速了不同 民族的融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时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一些问题和负 面影响。本文结合笔者近十年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工作的一些认识和心得,对其在现代社会 发展中的影响,通过正反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表述了笔者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社会发展,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缩影,社会的发展阶段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判定。如旧、新石器时代、蒸汽时代、电子时代等等,都是对自然界认识的加深,是改造自然界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阶段揉社会主要技术手段和社会发展方向的代表。 1946年,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诞生,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开始研制于1943年,完成于1946年,负责人是John W.Mauchly和J.Presper Eckert,重30吨,用了18000个电子管,功率25千瓦,主要用于计算弹道和氢弹的研制。它的诞生标志着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计算机技术时代。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阶段,软件和硬件逐步实现了分离。其体积不断缩小,功能不断加强,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展。这些都使得计算机技术对现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1、对自然界的认识被重新调整 计算机技术产生之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经历岭散到连续的过程。最开始人们对数的认识来源于原始的生活,“结绳记事”便是当时的真实反映,人们认为自然界的数就是一个一个的。但随着人们劳动活动的加强,认识也有了提高,产生了连续的概念,如一个的一半、一半的一半,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继续下可以无穷的分下,一个连续的“圆”就此而产生。直到微积分的产生,才使得连续和离散之间有了一个联接的桥梁,无穷小、微商等概念的引入使得连续性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在此之后,计算机技术由于与电子技术的结合,为保证正负电子、高低电压对数的反映,使其一开始就使用了“二进制”这一简单而又抽象的表示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解决其发展中的技术问题,离散数学随之兴起,自然界被抽象为“是”和“非”两个概念,其关系被定义为“包含”、“不包含”等,以便于计算机技术对自然界进行描述。 进一步,人们逐渐适应了这种描述,将自然界离散化,以便于抽象表达,通过计算机进

大众文化研究

第一章(第一节) 1、“文化”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其中不包括(B) A 与文明同义 B 文学意义 C 美学意义 D 人类学意义 2、下列形态中不属于描述性意涵(D) A 华夏文明 B 印加文明 C 西方文明 D 有教养文明 3、下列形态中不属于规范性的意涵(B) A 文雅的文明 B 基督教文明 C 懂礼貌的文明 D 有教养的文明 (第三节) 1、中产阶级出现后,文化图谱由一分为二变成了三分天下:即上层阶级文化、(A)下层阶级文化。 A 中产阶级文化 B 中层阶级文化 C 中下层阶级文化 D 中上层阶级文化 2、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对概念则建立在(C)的主题划分的基础上的。 A 管理学 B 经济学 C 社会学 D 新闻学 3、精英文化属于(B)的文化 A 和风飘絮 B 阳春白雪 C 春风飞扬 D 春暖花开 4、大众文化是(A)的文化 A 下里巴人 B 乡下人 C 农村人 D 平民 5、在中国当下,文化的类型划分则必须具有特殊性,我们依照(D)的论述将其划分为五种类型。 A 中心 B 重点 C 主旨 D 主流 6、(A)是指在国家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建构起来的文化,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权利。 A 主导文化 B 传统文化 C 民间文化 D 精英文化 7、英国传播学者威尔逊认为,(C)是“某个社会中所有人的文化”。 A 主导文化 B 传统文化 C 通俗文化 D 民间文化 8、英国伯明翰学派学者(D)将大众文化界定为“为普通民众所拥有,为普通民众所享用,为普通民众所钟爱的文化。 A 雷蒙.威廉斯 B 威尔逊 C 托马斯 D 约翰.哈特利 9、在我国传统的用法中,通俗文化与民俗文化指的都是一种(A)的文化形态。 A 前工业社会中 B 后工业社会中 C 中期工业社会中 D 中后期工业社会中 10、文化的外延,指向三个领域:物质、(C)和社会实践。

大众传播考试要点

1.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及其主要贡献 20世纪20年代以后,有四位学者的研究和学术活动对传播学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被称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他们是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和拉扎斯菲尔德。 (详细见书) 2.符号: 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要素。 3.拉斯韦尔模式 *5W模式:拉斯韦尔提出,5W分别指:who(传播者)、say what(讯息)、to whom(受传者)、in which channel(媒介)、with what effect(效果)。后来麦奎尔将这五个要素连成一个直线的传播模式。意义:第一次将人们的传播活动表述为一个清晰的过程,为我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5W模式中五个要素后来还扩展为传播学的五个重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受众研究、媒介研究、效果研究。 4.集合行为: 集合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多以群集、恐慌、骚乱的形态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巨大的冲击和破坏。 一般认为,集合现象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1)结构性压力。 (2)触发性事件。 (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几种非常态的传播机制:①群体感染与群体暗示——主要是情绪上的感染,传播非常迅速; ②群体模仿与“匿名性”——前者多是出于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后者多是由于责任分散导致人们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而进行各种宣泄式的破坏行为; ③流言与谣言——流言通常是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但多是证据不足,十分暧昧,传播速度快且经常回流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流言流通量=问题重要性×证据暧昧性;谣言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信息,往往带有各种不良目的,传播速度极快。 5.大众传播的定义: 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与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主要是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2、赖特的“四功能说”:1959年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一文中提出,环境与检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娱乐功能。 3、施拉姆的功能观:1982年在《传播学概论》中提出,包括①政治功能(监视、协调、文化传承)、②经济功能(信息买卖、参与市场经济、大众传播就是知识产业)、③一般社会功能(传播社会主流价值、提供娱乐等等)。 4、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的功能观: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麻醉作用”。

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

略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传播二班蒋欣竺 摘要:媒体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同时在保障人民享有和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 面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还没来得及为权利的到来欢呼,蓦然回首,却发 现自己常常在真假难辨的信息中迷失了自我,在娱乐化、低俗化的新闻中痛苦挣扎。本文报告了当代社会 一些媒体受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置所担当的社会责任于不顾,与正确的方向背道而驰,使得自身的正义 初衷发生了扭曲,严重影响了传媒的公信力的现状,并对对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大众传媒社会责任舆论公信力 引言:在当代中国社会,人人都知道“让媒体曝光”这句话总是带有一种威慑力。但是,在一次次的事 件报道中,一些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置所担当的社会责任于不顾,与正确的方向背道而驰,使得 自身的正义初衷发生了扭曲,严重影响了传媒的公信力。一则“香蕉致癌”的传言,在部分媒体以讹传讹 的推波助澜下,致使海南的蕉农损失惨重,消费者也陷于恐慌之中;一则“纸馅包子”的虚假新闻,更是 在社会上掀起了巨大波澜。一条假新闻,对媒体人而言,也许只需敲几下键盘,却会在一瞬间造成无法估 量、无法弥补的恶果。应该吸取教训,新闻媒体如果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将舆论导向置之脑后,罔顾 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和综合效应,那就难免出现类似这样的造假事件。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 多社会问题具有特殊性。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影响社会大众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这一历史阶段应发挥特有的 社会作用,肩负起重要的社会责任,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目录: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媒体在宣传上的不良导向,使得大众传媒的公信力受到影响 1 二、大众传媒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决定其负有多方面的社会责任 3 三、大众传媒担当社会责任的角色期待 5 正文: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媒体在宣传上的不良导向,使得大众传媒的公信力受到影响 一些媒体在竞争中出现不良倾向,特别是一些都市类报纸负面报道过多过滥,格调低级 庸俗,各种凶杀暴力、色情等案例成为报纸新闻的重要内容,导致报纸格调不高,在读 者中和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使得有些传媒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这类新闻的错误倾向主要

教育教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1.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A.)P22 A.《课程》B.《课程建设》 C.《课程与与基本原理》D.《教育过程》 2.教育心理家(B.)认为教学理论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规范性的.处方性的理论。P25 A.奥苏伯尔B.布鲁纳 C.加涅D.史密斯 3.下列中不属于教学过程的认知结果类型的是(B.)p109 A.领会.运用B.反应.接受 C.评价.知识D.分析.综合 4.现代发现学习的公认的倡导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B.)p127 A.杜威B.布鲁纳C.赫尔巴特D.席勒 5.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是(C.)p126 A.接受学习B.程序性知识C.发现学习D.陈述性知识 6.“采纳学生的想法”这种方式属于课堂强化的哪一种类型(D.)P260 A.替代强化B.延迟强化C.局部强化D.言语强化 7.选择教学行为应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是(C.)P151 A.丰富性B.全面性C.灵活性D.情感性 8.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学材料发生接触,并辅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的教学组织式是(A.)P154 A.个别组织形式B.小组组织形式C.个别辅导D.复式教学组织形式 9.下列对“罗森塔尔效应”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P266 A.是有关对儿童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 B.即教师的期望效应 C.课堂强化的作用 D.皮格马立翁效应 10.对于“课堂强化”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P259 A.惩罚是一种消极强化 B.强化对象要具体 C.要避免强化手段的单一 D.不能过于急切和频繁 11.美国威克曼将课堂问题行为“不守纪律”归纳为:(A.)291 A.扰乱性问题行为B.心理问题行为 C.人格型问题行为D.行为型问题行为 12.在西方学者中,为教学时间与教学成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做出了开拓性贡献的是:(C.)319 A.维利B.布卢姆C.卡罗尔D.伯利纳 13.教学评价的类型大致可分为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B.)335 A.准备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结果性评价D.教育评价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大众文化研究 ——《大众经济》 大众文化是什么,低俗?卑俗?又或是由我们这些被动无助、没有辨识力(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上受文化产业的大资本家任意摆布)的大众们的文化? 也许我们都只是对精英文化盲目崇拜与追逐而对我们的大众文化产生了那所谓的“最大公分母”的偏见。 在十一期间我选读了由陆扬、王毅所编的《大众文化研究》中英国学者约翰·费斯克所著的《大众经济》一文。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障碍,对于相对抽象的描述难以理解,造成了一定的理解困难。但我也同样从这篇文章中重新认识了大众。在我对本文的阅读过程中通过作者约翰?费斯克对大众文化的不断辩护与举例解析中在一点点深刻理解其对我们社会的重要意义,也同样不断思考着在现实中大众文化对我们中国社会所造成的一点一滴的影响。而以下是我作为一个刚刚接触大众文化的“门外汉”对《大众经济》所属内容的浅析。 《大众经济》主要是由以下五部分构成: 、大众问题:解释当今大众性所存在的社会环境、解释何谓大众性与人民; 、两种经济:解释文化经济与金融经济存在的差异以及文化产品在两种经济间的运作; 、大众文化资本:解释大众文化资本是如何通过意识形态发生作用并生产对抗性的意义和快感并解释其与权力的关系; 、对抗与符号权力:说明对抗所对应的权力形式并解释符号权力是如何表达的。 、多样性与差异:通过解释节目的多样性引出对文化(娱乐)领域与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间的密切关系。 将这五部分进行总结,大众经济学一文主要内容概括如下:本文主要写了对于大众文化是如何在由大量不同的社会团体和亚文化组成的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通过平衡从属阶级与统治阶级间的对抗从而对经济领域中文化经济和金融经济间的相互作用与政治领域造成影响。并且由此为大众文化辩护。 约翰?费斯克在为大众文化辩护的过程中,他不断的提到一下几个关键词:“多样”,“对抗”,“两种经济”。尤其是对抗更是反复出现在文中成为关键词。 在文中约翰约翰?费斯克是这样表达对抗的“同质与差异之间或赞同与冲突之间的斗争是这个权力的一种主要表达。这个权力的“上一下”力量试图围绕默认的上下一致建立一套和谐的意义和社会身份,其形式服务于现存状况。它力图否认任何利益冲突,在一种互补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