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低年级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个关键期?下面谈谈自己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上的一些具体策略。

1、明确要求,具体指导

对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导过细,而对低年级学生则不行,必须做到“明确要求,指导具体”。如学生的作业习惯,首先制定了四条要求:一、书写规范、二、格式准确、三、准确率高、四、按时完成,即时订正。用这四条要求经常指导孩子的作业,给予评判,好的印上红旗或小红花,展开无错题活动。经常在全班展览,鼓励优秀,促动后进。为了明确要求,我制订了养成教育内容序列,从每个细小的动作入手,从站、立、行、走开始,随时都要给予指导。另外,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观察、发现有的孩子说话等不太有礼貌,要就即时教孩子学会如何给大人递东西,如何接发作业本,如何说话。……低年级的孩子,他们都缺乏起码的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具体地指导很难形成良好习惯,所以培养习惯必须具体指导。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2、检查评比,自我评价形成内因

当“纪律标兵、文明礼貌标兵、劳动小能手”等评比活动,评出纪律标兵、文明礼貌标兵、劳动小能手……工作虽然琐碎但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检查评比终究是外力,养成好行为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展开自我评价活动。对小学生每月认真实行三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如果学生把道德规范与本人的相关行为实行联系,对照评价,这对学生道德行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特别是自我评价,它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只有自己理解到自己的行为准确与否,才会产生美化自我行为的强大动力。

3、多样式的“忽悠”。

在低年级的教育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到,必要的“忽悠”是免不了的。但如果整堂课你都在不停地重复着那些枯燥的语言,不但孩子会腻了,就连老师自己也会感到越来越无趣。那我们为何不换一种鼓励方式,去寻求适合我们所面对的孩子的有效方法呢?

(1)变换你的夸奖语言。

很多时候我们仅仅照搬别人的经验,而忘了自己去创造,所以,在很多课堂教学中都有上述的千篇一律的鼓励语言。教学中我就试着改变鼓励的语言,如把“用掌声鼓励他(她)一下”改成“把掌声送给他(她)”或把“你认为他(她)不错就鼓掌”改成“为他(她)欢呼一下”……比如在新年联欢会上,很多同学背诵了自己喜欢的诗文,表演了自己喜欢的节目,表演结束后,我大声地对同学说:他表演的好不好?精不精彩?还想不想听,你简直就是一个小诗人,你太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了,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音乐家等等。

(2)巧用语言。

在生活当中,我们都会感到鼓励的语言带给人的力量。相反老师面无表情的苍白语言是不会感染学生的,更不会调动学生的起积极性。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不是每时每刻都有一个好心情,而孩子们也总有淘气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做到任何时候面对每个孩子都能微笑。面对低年级那些违反纪律的孩子,你能够尝试变换一种态度用很让你“无奈”的语言来和孩子说话,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哎呀,真是愁死我了,我的大宝贝啊!能不能动作快点啊!或者,苍天啊大地呀,哪位天使能帮他插上认真的翅膀啊!等等,当你说完这些话时,你的火气会立刻不见,其他同学会感到老师真幽默,那个你想教育的孩子也会因你独特的语言而有所改变。

(3)肢体语言组织教学

一堂课的成功很多时候在于学生的参与,而学生的参与很多时候就在于老师的组织。最传统的组织教学就是“同学坐好了”、“同学们注意了”……随着一轮轮课改的展开,取而代

之的是“某某同学坐得真好”、“某某小朋友表现真不错”等等,但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还是感到了这些语言的苍白无力,学生有时候听的麻木了。所以,在持续跟低年级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一边吸取别的老师的有效方法,自己也在不停地摸索适合我的学生的方法。

一次我背着手笔直地站着,无意间发现一个孩子也在学我的样子,看着他,笑容在我的嘴边荡漾开来,一个新的“计划”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从那天起,我试着用肢体语言与他们交流,告诉他们一些固定的肢体语言模式。如:我两手背后、背挺直,就是告诉他们坐好;两手叠放、头侧着放手上,就是要他们休息;把手指放在嘴前,就是要让他们安静;告诉孩子们发言要举手,那么我就先把手规范地举起,给孩子以提示;比如有别的老师用我们班学生上课,后面有领导和老师听课,个别同学还没坐好,我还没法用语言组织学生时,我就微笑着对个别好孩子竖起大拇指,其他同学都会把背听得直直的……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就习惯了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的内涵,我感觉课堂教学轻松多了,而且比以前对着孩子们大声嚷嚷“安静”、“不要讲话”“坐好”等管用多了。

4、长期、反复的训练形成习惯

大家都知道,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所以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训练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一些大道理一时半会儿很难被他们理解,但是,在训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体会到好习惯的益处,慢慢就理解了。这时的习惯已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所以他们会受益终身。但是,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战胜很多困难,经过很多练习。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持续地同坏习惯作斗争才能形成,在训练中要强调“反复”、“严格”四个字,不怕麻烦。如:要求学生集合站队做到“快、静、齐”,要经过多次严格训练,反反复复,循环往复。听到口令,教师数三下,“声落、动止、队形成”。慢了,提出问题,解散重做,做好了表扬,反复训练。如有小动作专门训练1分钟至到无小动作。不过光“苦练”还不行,要把“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因为一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还小,如果一味单调训练他们就烦了,所以在训练中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如在训练学生准确的五姿(坐姿、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时,我采取趣味训练,在班上找小榜样,展开“请你象他这样做”的有趣活动,在课前或课中适当的时间,请小榜样做出一个准确的姿势并说:“请你象我这样做,”同学们立刻学做,并说:“我就象您这样做,”反反复复经常持续,学生很有兴趣。为了进一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教师要即时更换小榜样,使学生进一步在有趣的活动中强化训练,养成姿势端正的好习惯。

从低年级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感受到低年级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确实很费力,但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持续总结,持续实践,持续摸索,我们会发现,“对付”孩子的方法远不止这些。如果我们摸索出了我们自己独特的方法,一定会体会到做低年级教学管理工作的很多乐趣。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数学新课标在“双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项,其中之一就是“基本思想”,获得数学基本思想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严重目标。此外,新课标中也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虽然比较抽象,并不是详尽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但却是至关严重的数学基本思想的体现。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应该培养的数学素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严重方面,也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 “数感”是人对于数字、数量等的一种感觉、直觉,或者说一种能力、素养。新课标中的解释:“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目标中也明确指出了要发展学生的数感。所以,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数感的培养是基础也是重点。 一、现状分析,在观念上重视数感 有这样一道题:“45个皮球装在盒子里,每盒装6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全部装入盒中,至少需要几个盒子?”对于问题一,学生很简易得出:装7盒,剩下3个。但是问题二,很多学生的答案是至少需要7个。这种题型学生经常出错,难道学生计算没过关吗?并不是。他们缺少的是一种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的思想,缺少的是一定的数感。另外,对于估算,二年级的学生就开始接触,但是学生掌握的情况确是不如人意的。一方面,学生已经习惯了笔算,忽略了估算。另一方面,学生没有体会到估算的作用,练习又少,所以估算也就只是“走个过场了”。 反思平时的教学,让我们不得不直面低年级学生数感缺乏、发展较慢的问题。一方面,数感相对比较抽象,让人觉得无从下手,培养数感的练习也没有得到有用的利用;另一方面,由于老旧应试思想的残留,觉得低年级的学生只要认识数、会读数写数、会计算就可以了,所以没有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这些原因都导致了低年级学生缺乏一定的数感。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先从观念上重视它,其次,要认真挖掘教材,做到教学和生活充分联系,在课堂上充分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结合教学,在方法上培养数感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邹艺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叶圣陶老先生还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在学习上良好的习惯包括课前预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在生活中良好的习惯包括与同学相处融洽的习惯,按时作息的习惯,尊重师长的习惯,不说脏话的习惯,主动帮助别人的习惯;在纪律方面良好的习惯包括遵守校规校纪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受用一生,也能使老师教育管理更加轻松。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从细节入手的。现在我们的学生大多是从农村来的,而且在小学,我们作为教师,就要积极主动的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我们的工作也增加了不少难度。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对我们的学生丧失信心,他们还是孩子,还有很大的可塑性。 一、防微杜渐,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生活习惯是会伴随人的一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生活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有时也可能成为别人判断他人品质优劣的标准。家长和教师应该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教育的着力点,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习惯的人,良好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用不着借记忆,就很容易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先从学生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入手。在我刚调入本学校,校领导安排我接手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及班主任。接手这个班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是比较好的,大部分同学能认真完成作业并能干净整齐的交上来。但我发现学生的好多行为习惯较差,如:说话不注意,一出口就是脏话;行为不好,一出手就是到处乱扔。和同学说话不注意方式,常常同学与同学之间出现纠纷,甚至大打出手。鉴于此种情况,我积极贯彻学校开展的“日行一善”活动,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每天做到三声问候(早晨起床一声问候、中午回家一声问候、下午回家一声问候)、两个微笑(早晨出门一个微笑、中午出门一个微笑)。每周周末提醒学生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一、什么是习惯? 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 __。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 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当你再遇到这类情景的时候,不用过脑子就会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觉得很别扭。这说明行为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具有了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去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也就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早晨起床你要刷牙,这种刷牙的动作只能行为,不能叫习惯。如果你起床后连想都不想,就自动拿起牙刷去刷牙,如果不刷牙就觉得嘴里特别扭,这种刷牙就变成了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想改正就难多了。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1、学会倾听的习惯: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就能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上课注意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 上课注意力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上课注意力 低年级上课时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教室里像是炸开了锅,个个都在举手,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我来”,“我知道”等等,而当老师抽到一个学生发言时,多数孩子却丝毫不听别人说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说得怎样,好像完全与自己无关。另外,老师讲课时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思想“开小差”,摆弄一些物品(如:橡皮擦、铅笔、文具盒等),做一些小动作。凡此种种,不由得让人深思:长此以往,他们便不会倾听老师、同学的发言,更不可能对别人的发言作出思考、判断和整理,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思考能力无法得以培养。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位教育家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天窗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天窗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因此对于年级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是尤为重要。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上课要求,适时提醒 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部分孩子不知道上课该做什么?对于行为的对错,概念是模糊的。因此,教师要根据集中注意力上课的特征,提出上课要求:比如要求学生端正坐姿,认真倾听,眼睛望着老师或黑板,积极发言;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上课时翻书、拿笔的动作要快;回答要针对所问;对别人的回答有异议马上举手补充等等。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什么事情是下课该做好的,上课应该做些什么,要准备些什么,上课有用到的应该放在哪里。 由于孩子们的注意力不持续,尽管他知道该怎么做,可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根据情况进行适时的提醒。如:发现有部分孩子开始搞小动作,即可

数学(心得)之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论文之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新课标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且把“数感”摆在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充分表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 一创设情境,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感一个良好的,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大面积参与,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紧张的情绪轻松化,“若隐若现” 的数感真实化。因此,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现实情境中去。 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上活动课时的情景吗?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荡秋千,去骑木马……”学生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渐渐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欢快、温馨的幼儿活动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二体验生活,在生活实例中启蒙数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年立项课题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研究》 实施方案 ====小学 一、背景与现状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标准》的六个核心内容: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提了出来,可见,理解数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一个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学生能够进行精确地计算,但没有建立起一定的数感。如: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向学生出示一张大约100人的全校教师的合影,让学生估计照片上有多少人。有学生回答大约有1000人,也有学生认为大约有50人、500人等,学生估计的结果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良好的数感,不知道100这个数意味着多少。又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常闹出“课桌高7米”、“一小孩体重200千克”、“一操场的面积有100平方米”之类的笑话,试想一个小学毕业生,学习了很多的数学知识,不能在需要的时候用数学的方式解释某些现象,这样缺失数学素养的学生是我们所期望的吗?这种数学基础教育能说是成功的

吗?为此说明我们必须加强学生数感的培养与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音乐有“乐感”,语文有“语感”,数学也有“数感”。学习生活中人们离不开与数打交道,而且也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自动与数量建立联系,例如路有多长,用时几分?市场买东西,需要准备多大的环保袋?能不能装下,能不能装满?以上种种就是数感在起作用。所谓数感是指: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情景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答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并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的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数学教学焕发着充沛的活力。但我们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策略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学生良好的数感并未根本形成。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试图开拓一条小学生良好数感形成的发展之路。 1、现代数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施方案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推进以德治国,必然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切感到学生行为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小学生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目标和任务 1、目标: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 ——做到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智力发展,使广大小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形成克服各种困难的坚强意志。 2、任务: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法、实践法、榜样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⑴遵规守纪教育:重点抓好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重点低年级) ⑵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以及与生理相关的习惯等内容。(低、中年级) ⑶礼仪教育:落实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中、高年级) ⑷劳动教育: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 ⑸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记录内容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记录 班级:三年级 活动名称讲文明促新风——争做“内外兼修”的当代小学生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活动让学生自觉遵守文明公约,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 活动过程纪要 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自主、自律、自觉意识为目标。以有利于指导中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认识,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将养成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以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生审美、学会自控、学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目标,促进教师更关注学生身心成长、更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更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渐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达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要求。 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助于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学生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养成开始抓起,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办好校园广播站,及时提倡和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办好学校宣传栏、各班板报和四个“栏”宣传阵地,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让同学们深刻了解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的思想品德对自己的诸多好处,对自己日常的不良行为也开始改善,逐渐养成了自省自律的好习惯。不作出违反校校纪校规,自觉学习和遵守校规。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培养研究实施阶段总结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培养研究 实施阶段总结 经过对小学一至三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研究,取得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和教师都受益匪浅,具体情况如下: 一、具体成效 1、学生的注意力稳定,课堂效率提高了。 注意力的训练提高了课堂效率。一堂课的成效和学生的注意力是分不开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了,我们所预期的课堂目标就能按时完成。他们上课就会有的放矢,以有意识、有目的上课代替无意识、无目的上课。所学知识也会牢牢掌握。反之,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到哪里,他不知所道。老师放下所讲内容来提醒学生注意,中间插进和内容无关话题,使本来连贯相通的各个环节而中断了。虽然个别同学的注意力集中了,但打乱了课堂教学秩序,不仅影响学生上课学习气氛,更影响了学习效率。注意力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通过本课题的前期实验、研究,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上课不认真现象有所减少,很多任教低年级的老师都说现在的低年级

学生听话了、懂事了。从一(1)班前后调查表中对学生最喜欢的科目的统计中,从喜欢上课的人全班12人,增加到了近40人。学生的平均得分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班一(2)班的平均分提高了近10分,一(1)班的平均分提高了近8分。这个提高不是偶然的因素造成的,而是学生注意力提高,专注力提高所形成的。在实验前,我校成绩在全县处于末几位,但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实验,我校成绩整体有了很大的提高,已跃居全县中上水平。从各种测试情况观察,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提高了。原来做题时看题不仔细,这种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错误明显减少。在学生书写时更加细心了,以前多写、少写、写错的现象明显减少,在考试时失分率减少。以10分为例,以前得分为5.5分左右,现在平均得分在8.7分以上。在后进生方面,有原来每个班的十几个不及格降至几人,有些班几乎没有,而且不及格同学的分数也达到50多分。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人终身受益。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刚刚起步,什么都是刚接触的,纯得就像一张白纸,从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熏陶,进行注意力的训练,培养他们上课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身到。刚一开学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很差,通过研究实施,实验班学生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注意力集中,养成了良好的

培养学生数感教学的几个方法-模板

培养学生数感教学的几个方法 《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集中表现为:对知识的充分感知,对思维训练的快速反应,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在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情境能反应迅速、准确、敏捷和思路简缩,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因此,对小学生培养数感是项重要的任务。怎样培养数感呢? 一、创设情境,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感 一个良好的,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大面积参与,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紧张的情绪轻松化,“若隐若现”的数感真实化。因此,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现实情境中去。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上活动课时的情景吗?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荡秋千,去骑木马……”学生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渐渐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欢快、温馨的幼儿活动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二、在表达与交流中形成数感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例如:在讲“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生会看刻度说出水的体积。图示为:一个量筒装有1000毫升水,另一个量筒装有7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看图后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说1升700毫升;有的说升;有的说1700毫升;有的说

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心得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 ——听对门小学《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讲座有感 易柳清 前段时间非常幸运到了贵州省安顺市对门小学参观学习,该校虽然不是很大,但校园环境、场室布局都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下午听了李校长关于《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讲座,对于即将开始新的一轮征程的我,无疑产生了醍醐灌顶的作用,觉得似乎在茫茫求知路上看到了指明灯,灯塔就在前方,而我要做的,便是按照指明灯给出的方向,并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进。 现在谈谈我自己的感想。 有人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大家都知道,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强,也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好培养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做学习型的教师,向专家、书本、网络,以及很容易被忽略的同行,多学习,多听课,学习优点。这点是我多年以来最欠缺的部分,课堂始终不是我要的样子,得抓紧时间改进了,多学习,很重要!再提到做智慧型的教师,学到的东西要变通,成为自己的特色,好的方法有

很多,却不是搬来就能用,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寻求最合适自己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跳出学校看教育。学校当然看重成绩,可是一个老师,绝不能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教孩子六年,要想孩子十六年,要想孩子六十年”,不要急功近利,这一点我是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并且将它作为教育的原则。 3、好习惯要从最细微处,最切近处入手。工作以来,遇到过一些很头疼的问题,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缺乏,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怎样处理才好,却又希望自己的班级迅速变成我想要的样子,这时,就要观察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这一点切入,想必会收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也会更得力一些。 4、好习惯养成要反复历练,要有耐心,要坚持不懈。这一点我是做的最不好的,有时我给学生提出一个要求,过了不久我自己都忘了应该检查这个要求提出后执行的结果如何,是否有成效,这也是孩子们一些行为习惯没有养成的很好的原因。如果我足够耐心,始终跟进,时时检查,学生的良好习惯便会养成的更好一些,也更持久一些。比如对门小学老师提出的,每周制定1到2个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有反复,但严格的要求要贯彻始终。这一点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5、对后进生要转化,随时发现随时表扬。有时候我看学生,难免会戴上有色眼镜,总觉得有的孩子什么都好,有的孩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这是极其错误的态度和做法!我应当抓住每一个时机教育和影响孩子,

简单有效的小学生注意力培养训练(1—6年级)

简单有效的小学生注意力培养训练(1—6年级) 小学生注意力训练题目(一到三年级) 训练预期:训练学生学习能力,能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写作业,考试不粗心,提高学习成绩。 训练要求:每天训练10分钟,放学后在家里写作业前训练,由家长监督训练情况,必须每天坚持训练,效果明显。 第一关:数字传真 训练方法:家长将下列每个数字读一遍,孩子在听完之后凭记忆写下听到的数字。 例如:家长读:68715 孩子听完之后在纸上写:68715 56821 88245 35628 25436 87543 25864 39854 23684 25916 58736 第二关:听字训练 训练方法:家长读下列短文,孩子认真听,当听到一个“一”字就用笔在纸上打一个“√”,家长读完后统计“一”字的个数,直到孩子记录的个数与短文中“一”的个数相同为止。 有一小鸟,它的家搭在最高的树枝上,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能要飞,每日只在家里叽叽地叫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他们都是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个老鸟都找食物去了。一看见火红的太阳,它们又害怕了,因为太阳太大了,它们又看见一棵树上的一片好大的树叶,树叶上又有站着一只小鸟,正在吃害虫,害虫吃了很多树叶,让大树不能长大,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棵树都产生氧气,让我们每一个人呼吸。这时老鸟马上飞过去,与小鸟一起吃害虫,吃得饱饱的,并为民除害。 第三关听词训练题 训练方法:家长每念一个词语,孩子认真听,当听到电器就马上举起右手。 凳子课桌洗衣机篮球电视机自行车书包电冰箱作业本葡萄空调电风扇电话机被子杯子钢笔手机篮球羽毛球打火机飞机刀剑 小学生注意力训练题目(四到六年级) 训练预期:训练学生学习能力,能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写作业,考试不粗心,提高学习成绩。 训练要求:每天训练10分钟,由家长监督训练结果,必须每天坚持训练,效果明显。 第一关:词语复数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几点体会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几点体会 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极其重要的。 什么是数感?简单地说,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包括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起联系的桥梁。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与要求,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些构成义务教育阶段建立和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任务。同时,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这表明,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是经过学生对具体情境的数量及关系的感觉、感知及情感体验的结果。基于以上认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一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一些体会。 一、在生活中建立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会让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 如“数铅笔”一课中,请学生说说一小把瓜子可能有几颗。学生估计:30颗、18颗、25颗、10颗……。学生的这些估计是没有什么正误之分的,教师要鼓励学生,逐步提高估计的能力,而发展数感。 再如“估一估量一量”中,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步长和一丈的长度是多少?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一下10米、50米、100米的距离?还可以让学生说说教室长、宽、高各是多少?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又是多少? 教学中有必要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有个正确的认识。如一个班级的学生不可能是100个;一把小棒不可能是5根;一年级学生的身高不可能是2米;爸爸的年龄不可能是80岁……。这样有一定的现实感悟,也就会有了一些正确的认识。 二、在表达交流中形成数感。 让学生学会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既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是数感的具体体现。如每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情景图,说说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让学生用数来描述自己所得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再如请学生写一写(说一说)数学日记,如有一位学生写到的:今年我7岁了,我是1(2)班的学生。又如一个学生写到的:我家里有4个人,妈妈今年30岁了,爸爸比妈妈大3岁……等。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数感,并将数感的发展置于首要位置(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可见其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培养起学生的数感呢? 狭义地讲,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敏感性。它是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理解复杂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广义的讲,数感既指学生对数值的一种直觉,对数学公式、定理、性质、公理等数学概念的直接反映;也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数和运算概念的感悟和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意识。我觉得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也是一种对数、对运算的直觉,同时还带有一定的非确定性。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会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会试图用数学的观点及方法来解释或解决问题。 数感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进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建立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去理解问题,去解释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数感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方法有意识地观察认识和理解周围事物,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数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但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沉淀、积累的过程。低年级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接受能力强,因此,教师应在不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悟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一、从生活中来感悟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优化于生活。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好奇和想象,而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数感的培养是要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

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对学生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会自然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展阶段,诸如多方面都没有形成,许多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较容易铲除。那么怎样才能抓好我们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我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看法。 一、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构建德育网络,保障养成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应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寻找提高全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规律。学校自身要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小学生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三教和一”,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即: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我们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出身在文化层次居中的城市居民,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养所限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或由于周围环境不够适应孩子成长之故,或多或少给我们的小学生的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受到特殊的影响。

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堂上,学生往往出现东张西望,时站时坐,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一定的自控力。对所学知识缺乏一定的兴趣,一堂课下来,收获甚微。如何提高他们兴趣,集中注意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让每堂课学生有不同进步是我们教师应该时刻注意的问题。 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表现情况,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情激情。一堂生动的课,教师首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课堂上,教师的感染力很重要,教师的声情并茂以及丰富的体态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改变课堂的不良行为习惯。 2.学习内容生活化。智障儿童思维直观具体,他们在学习和理解知识技能时,往往局限于自己经验范围之内,与知识技能相联系的具体事物和具体情境上。对他们来说,只有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他们才有兴趣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课堂纪律就会好起来,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学习生的不良行为也就减少了,课堂收获也就很大。 3.学习形式生活化。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开始,只会从动手开始。”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是自己在活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尤其是致力于落后学生,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性和目的性,而活动学习最容易及其他们的情绪活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高,不良行为习惯就少,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就能养成。 4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对小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5 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小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行为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增强学生的好的行为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活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 6.重视家校合作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教师层面,二是家长层面,只有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一)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作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呢? 1、丰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认为,人在留意某些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就要引起学生的反映,学生的这种反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堂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投入,激趣探究,真正做到以导为主,让学生充分的研究、合作,体会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的兴奋,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开课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新授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总结做到“一番滋味在头上”。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调整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延长,一般来说,2~3岁时专注时间10~12分钟,5~6岁达12~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就可以达到30分钟以上。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黄金时间是20分钟左右,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一是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做到劳逸结合,让学生在有张有弛的氛围中学习。二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学生已有的

知识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容易。 3、开展数学游戏活动,稳定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的对象有关,注意的对象如果是单调、静止的,注意就难稳定;如果是复杂、变化的,活动的,注意就容易稳定。如果教师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交替使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不但可以使学生减少疲劳,更能引起学生注意。有这样的调查,发现只听效率为13%,只看效率为18%,只动口效率为32%,如果耳、眼、口并用,效率为52%,如果动口再加上双手不断地自然做动作、效率可高达72%,而且不会感到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教学中适当的穿插一些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如:我是森林小医生改错活动;找朋友活动;开火车口算活动;夺红旗计算比赛;我是小小售货员认识元角分活动;认识平面图形猜谜活动;在认识东南西北时,可以让学生面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一边说一边指着各个方位,做手、口、眼并用。 4、净化学习环境,强化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对活动的意义和结果理解得越深刻,责任心越强,就能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学习是复杂而辛苦的活动,会遇到困难和干扰,只依靠无意注意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做保证安静的课堂环境,增强学生的约束力,培养学生注意力。教师在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保障每个学生能静下心来学习,对于上课爱讲小话,爱做动作的学生,要采

一年级学生培养数感的几点做法

一年级学生培养数感的几 点做法 新学期伊始,我在给学生报名时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我正在给学生报名,一个新生跑来找他的奶奶,大喊着:“我要买东西吃!”他的奶奶不好意思地看看我,批评起孙子:“就只晓得吃!”奶奶手里正拿着找她的零钱,我问他:“这里有一块的、两块的、五块的,你让奶奶给你哪一张呢?”“我只要五角钱,买个陀螺!”可没五角的。“那,奶奶给我一块。”可见这个孩子在实际的用钱上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有一种数学的思维习惯,能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数字分析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眼中的世界。这也就是所谓的数感。什么是数感?《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

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由此可知,数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集中表现为:对知识教学的充分感知,对思维训练的快速反应,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在数学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学情境能反应迅速、准确、敏捷和思路简缩,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源于经验,数感生活化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优化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主动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周围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现实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

浅谈中学生在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高中生在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长期积累而养成的定型行为,是一种心理需要。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发性,时间越久,习惯越难改变。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

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