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董仲舒和儒家思想

董仲舒和儒家思想

董仲舒和儒家思想
董仲舒和儒家思想

董仲舒和儒家思想

董仲舒是儒家思想发展历程中非常关键的人物。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儒墨并称为两大显学。但是儒家的理论思想一直受到诸子百家的挑战,春秋战国的统治者虽然对儒生礼遇有加,但是一直不曾真正采纳过儒家的理论,诸候多数是为了招纳人才而作出礼贤下士的姿态而已。而在政治实践上,春秋战国诸候大都是法家学说的信徒。而秦最终统一六国,依靠的也不是儒家,而是法家。儒家思想在秦统一之后更一度遭受重创,坑儒使儒家的理论学说现实的成为打击的对象,好在秦朝的统治并不长久,汉朝迅速取而代之。至汉武帝时,在董仲舒的努力之下,儒家才真正击败道家和法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长达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

董仲舒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为关键,开创了儒学的一个新时代。为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董仲舒所推广的儒学是经过他精心改造的,与传统的儒学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一、天人感应说

天的概念,先秦时代早已有之,如西周的以德配天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天的权威受到质疑,但是诸子百家学说当中,对天的概念还是多有提及。儒家的“天”在孔子那里是敬而远之的,在孟子那里则是“顺天命,尽人事”侧重于人的作用,而到了荀子那里,则进一步

变成“制天命而用之”了。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并没有顺着先秦儒家代表人物的思路发展,而是从墨家学说里面寻找源泉。墨家学说认为天是有意志的,有德性的,无处不在的最高主宰。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来避凶趋福,事实上人的作用仍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董仲舒的“天”进一步总结发展了前人对“天”的认识。在董仲舒之前天与人是有明确的界限的,人与天的互动在于人是否符合天的意志,而董仲舒则给天添上了人的色彩。人与天不再是单向联系和不可知的,而是可以与之建立起沟通的渠道的。不单只是人必须服从天意,天还会通过各种方式给人以警示。“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至而不知,乃畏之以威。———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

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天成为一个人性化的神,有喜怒哀乐,是人间最高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董仲舒的“天”具有明显的神化特征,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宗教性。天的这种地位有三种作用,一在于为统治者提供了一个合法的权力来源,天子以天的意志来统治人民,具有先天的道德优势。而相应的人民则应该服从天通过天子在人间的统治。第二方面则在于对天子的制约,由于天子的统治权在于其道德符合天意,如果天子出现不符合“天”的意志的行为,人民则可以根据天所作的警示来选择

一个新的统治者。第三个方面在于,在日常生活中,天就想一个无处无时不在的监督者,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调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天成为人民道德自律的一个监督者和动力。

为了论证天的存在,解释天的意志的表达方式,董仲舒又从阴阳学家那里借鉴来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对社会的各方面分门别类,用五行的观点,阴阳的观点重新加以解释。

二、阴阳五行的映射——三纲五常

首先是宇宙观,创建了自己的宇宙观,即天有十端说: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和人。今端”以外的东西,分别属于所贵的某一端,人则超然万物之上。他认为人本于天,天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人从形体到精神都是天的副本,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而粕贵阴贱,天之制也”,反映了董仲舒不仅把阴阳赋予人的情感意志,而且还用它来规范封建社会人伦的上下、尊卑、贵贱关系,以此来为封建社会的人伦关系和政治制度寻求理论依据。

其次便是社会关系。自然界的阴阳五行投射到社会,变成了君臣父子之间的秩序。以天合人,又以人合天,便是其神学的天人合一”论。具体表现为“三纲五常”论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董仲舒把三纲”之源归于天”,附会于阴阳,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

之,夏为子而养之,秋为死而棺之,冬为痛而丧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所谓五常”,则是指仁、义、礼、智、信五常,王者所当修饬;王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力一外,延及群生也。”董仲舒将这五常看作是处理君臣、上下关系的准绳,维护封建统治,防止人民造反作乱的堤防,其目的则是要达到教化立、堤防完、习俗美、奸邪止”,从此以后,生纲五常”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教条,其本质是统治阶级控制人民的思想武器。

三、性三品说

孟子与荀子在人性论上曾有过完全不同的观点,即著名的性善论与性恶论。董仲舒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损益。提出了性三品说。他认为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种,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斗筲之性者不可善化,圣人之性者不教而善,两者都是少数。多数则是可教化的中民之性,而教化中民之性的责任则在于王者,‘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善”。孟子与荀子的人性论都指的是万民之性,并没有作多数人跟少数人的区分,而董仲舒则对人作出了不同等级的划分。中民占据了人的大多数,这些人的自我修养靠的是天子的王教,再一次的将统治者的道德拔高到人民之师的地位。

四、义利观

义利之辩从孔子那里就开始被关注了。但在董仲舒之前的儒家学

者大多强调义,而很少涉及利。董仲舒从阴阳学说出发,认为“天之生人,使之生义与利”认为义与利是人自然的属性。义是满足人的道德需要,而利是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因而在两者之间关系的处理上,不再一味强调舍利求义。而是强调义与利都是人的基本需要。但是在道德实践上,义与利并不因此而获得平等的地位,因为利只是用以“养体”,对于道德实践来说,义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把义作为区别人与非人的特征。“人之为人性命,使行仁义而羞可耻,非若鸟兽然,苟为生,苟为利而已”董仲舒最终将其对“仁”的理解迁移到义利之间关系的处理上,认为仁“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语见于《汉书?董仲舒传》,而《春秋繁露?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则是:“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对人民的道德领域提出了舍利求义的要求。

正是董仲舒对传统儒家学说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所作出的巨大调整,备受打击冷落的儒学才能紧随时代的发展,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而最终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得以在中国流传长达两千多年。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9-14 08:07:00 ] 作者:程嘉宏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 2l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 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道德的下滑。这样就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儒家讲究天人合一,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

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作者:刘新飞 前言 我们企业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仔细追究其根源,恰恰是我们的企业家和企业文化在根本上背离了儒家的思想精神,如“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义利统一”“和为贵”“诚信”“反求诸己”的思想。然而在我们企业经营和运作的过程中,这些思想不但没有树立起来,相反提起儒家思想,有许多人想到的是腐朽没落,僵化教条、如何束缚人性、如何阻碍创新,这是对儒家思想的误解造成的,也正是这种误解,使我们对西方的先进技术、管理思想和手段更多地停留在引进和消化上,而很少吸收再推陈出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儒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更多停留在儒家思想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关系的表面探讨上,在儒家思想对企业行为如何起作用的义理阐述上有所不足,在如何利用儒家思想建立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有所不足。本文试图结合实际的案例,用系统的方法分析: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我国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企业,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生命周期的青春期、盛年期和稳定期,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企业是赢利的,在市场上也基本上站住了,在这个时候,各方面的关系逐渐理顺。在这个阶段的企业,除了创始人的德才能力外,对企业更重要的是他的学习能力,不只是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这里的学习能力指的是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1.具备学习能力的领导者。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成长,能够提前发现企业将会出现的问题和原来管理中的不足,于是对企业原有的潜文化进行扬弃、总结提炼,并突出放大企业原有的优秀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所处的环境,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通过适宜的方式强化企业的宗旨和理念。对内以人为本,企业员工的整体学习能力增强,企业对员工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管理和技术上不断创新,员工的满意和主动性化作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得到顾客的认同。并做出对社会负责的善行来,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这样的企业往往能够顺利从青春期到盛年期到稳定期,而且还能够在这些阶段上不断地创新,克服这些阶段可能出现的缺陷,而不进入贵族期,而是进入一个新的寿命周期。 2.一般的企业领导者(创始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领导者感觉良好,看不到员工

儒家经典语录有感

读儒家经典语录有感 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正统的,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历代的读书人,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而正因为其在中国人心中无法取代的地位,使得其很多经典的著作能历经岁月的磨难却仍然散发出耀眼的光辉,照耀世人! ------------题记 今天我就把自己读过并深有感触的相关儒家经典语录罗列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语出《周易坤》,此语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古代贤者对于善恶因果的理解,《周易》提出这一个观念不仅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一些观点,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醒世人要注意积善行德,正如佛家所宣讲的那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联想到《周易》的时代背景,可以很好的发现这一点。虽然史学家对于《周易》的具体写作时间不清楚,但是大部分人认为是在战国晚期,联想到那个战火纷飞,万物萧条的时代,不难发现作者是如此的希望人们可以积极行善,哪怕只为“积德”,但只要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又有何不可呢!?由此可以发现,经典能流传这么久,并不是因为人为的推动,而是因为其本身就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引人向善,引人向前,此语被我放在第一位无它,只是我感觉它很好地契合了儒家的思想精髓---仁! “德不孤,必有邻”,语出《论语.里仁》。词语的大致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伴。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于君子等有良好品德的人的鼓励了吧!儒家经典中有很多鼓励君子奋勇向前的语录,孔夫子曾经说过“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孔子对于君子理想人格的一种解读,也是期望。有人说过《论语》一问,纵观全篇,就是为了教人学为君子。虽有偏颇之处,但却也可看出孔子对于君子之道的重视。“德不孤,必有邻”一语更是说出了孔子对于“世人皆为君子”的一种向往吧!生处在最为动乱的时代,无力更改当权上位者的施政纲领和政治主张以及他们对于民众的欺压,渴望君子之道也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了,可是这种悲哀却使得中国在历朝历代都出现过那种为了民族大义而英勇献身的儒家代表。至今还记得苏武北海持节牧羊十八载,宁死不屈,无怨无悔;至今还想起文天祥宁死不降金的英雄气节;还有戊戌变法中“甘愿做为变法流血第一人”的谭嗣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出《孟子?梁惠王上》。这句话是孟子在见到齐宣王时对他宣讲自己的施政纲领和自己的政治主张时提出的一个关于仁政的观点或者是表现。这句话也代表着儒家对于“仁”的不懈追求。“仁”一直是儒家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这确实是一个美好的情形,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真的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那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美丽啊!?可是以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有点困难,世人实在难以做到孟子提倡的那样。但是我们却不可以因此就否定孟子关于这一点的论述。不论其他,仅仅因为其有如此博大的胸怀就该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理想或许永远没法实现,但是我们却不可失去梦想!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语出《礼记?曲礼上》。大致意思就是“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毫无疑问,这句话也是孔子对于看待他人,约束自身,如何更好的是自己成为君子而提出的观点。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有着引人向善,友好相处的意味儿。在孔子的观念里,是否永远都不该去轻易的看轻一个人,去看第低一个人。孔子确实不愧为儒家之圣,即便是一句简单的话也拥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不谈其他,这句话本身就暗含着处世之道,如何与他人更好的相处,从此间我们便可得出一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漫长历史岁月,兴盛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在国民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乃至社会心理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塑造国民特质的主导力量。近几年来,儒家学说中管理思想对于现代管理的价值,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因此,充分挖掘传统的人文资源、提升管理效率,成为当代中国商业管理学者的历史使命,也必将成为中国企业领导人的必然选择。儒家思想及其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是理论界探讨“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儒家中"仁"、中庸之道的思想出发,探讨了这些思想对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和积极影响,这对我国企业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快企业管理步伐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儒家文化;企业管理;仁;中庸之道;人本管理 1.“仁”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本管理 1.1 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与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仁”学思想首先表现为“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儒家思想核心。仁的解释虽有多种,但其本质就是“爱人”。孔子把“仁”与家庭内的血亲之爱联系在一起,子曰:“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体现父母与儿女之间的亲情,梯表现为兄弟之间的关爱。在仁的最初意义上,家庭里的孝梯是其根本体现。孟子进一步发挥“仁者爱人”的普遍性含义,提出“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主张天下一家,彼此相爱,并把仁爱之心推广到政治当中去,形成“仁政”学说,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仁”的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 儒家“仁学”思想是中国古代人道主义的代表理论,其主旨是承认每个人应有独立的人格,人人怀着仁爱之心来处理人际关系。现代情感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要重视对员工的感情投入,注意提高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尊重和满足员工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以平等、友爱的态度对待员工。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韦恩·卡肖(Way·F·Cascio)认为:“自我成就的追求者们正在各个方面—家庭生活、事业、消遣、成功的意义以及人际关系的方面,改变旧的得失观。”人们变得更愿意承担义务,渴望与外界联系,以及在工作中追求更高的成就感。工业革命时代的“重物”和“工具人”管理模式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把人当作一种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以倾力挖掘,科学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关爱”特征,与儒学“仁者爱人”有着一定的类似和相通之处。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而人是有情感的,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不能不考虑被管理对象的情感,管理者要民主、宽容,关心下属,平易近人,仁者爱人思想是实现“安人”原则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人的需要和追求也趋向多元化。而企业的兴衰成败最终还是由人决定的,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情感管理”,重视、关心、爱护员工,用“仁爱”之心贴近员工的心灵,铸造企业的团队精神。深圳华为公司作为一家民营高科技公司,十分注重儒家传统中的亲情关系,在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形成“吃文化”。由于公司平时各部门工作的个人化,难得相互沟通,华为人便采用“马拉松”式的饭会,或公司节假日集体聚餐,或轮流做庄,或互请,公司管理层与普通员工可边吃边谈,互相沟通,消除误解,达成思想的融合、配合的默契、信息的共享。。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的怨屈、牢骚可以得到舒解,企业上下相互信任,彼此体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活泼的文化氛围,这正是仁爱精神的具体运用。 1.2 “重民亲民”的核心思想与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儒家的“仁”学思想特别重视“重民爱民”,认为一个统治者,如果纵其所欲,“放于利而行”,则会遭到人民的怨恨和反对,因此要重民爱民。儒家重民思想是施行仁政的根本保证。凡为天下国家有九径,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亲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在九径当中,“修身”为手段,“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则通过修身培养起来的“仁心”去治理天下,在儒家看来,统治者有无“仁心”是国富民强的关键。 儒家“仁者爱人”、“重民亲民”思想对企业人本管理有重要指导意义。人本管理侧重于对人的尊重和信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善于为员工分难解忧,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以

中国古代文化:儒家哲学

中国古代文化:儒家哲学 儒家传统指得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的儒学一支,它以强势的道德意识及政治理想成为贯串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价值观,时至今日,儒家传统的价值意识依然主导着并决定着中国人社群的道德信念与家庭伦理。 基本观点 儒学世界观基本上以对天的理解以及天人关系的各种型态的可能性之优劣比较与选择等两个问题为出发点,作为其建立世界观的主要脉络。而人的存在意义与价值,更可因而由其自身之努力与创造,得与天地的存在意义同其伟大。 孔子教导“为仁”的原理;孟子则提出“养浩然之气”、“求放心”、“尽心”的功夫论;荀子提出“化性起伪”;《大学》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德目;《中庸》的“诚之者人之道也”“慎独”的哲学;周敦颐的“主静立人极”功夫;张横渠的“存天理去人欲”;程颢“识仁”、“体贴天理”;程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朱熹的“格物致知”、“穷理尽性”;陆象山的“立其心之大者”;王阳明的“致良知”;刘蕺山的“慎独”与“诚意”……等等。不论这些儒家学者试图透过何种相近或相异的概念范畴或思想体系,对于人类自我修养及超越的可能提出各种设计,他们所共同承认并以此种共识为基础而发展其本

身思想的观点,即是透过这些人类自身由内而外的功夫修养,追求并达至儒家理想的社会政治体制与文化理想。 儒家哲学最重视社会哲学,因为成就一个现世的人类理想社会是儒家最原始的关怀,为了设计与建立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孔、孟、荀等人都可说是不断提出各项有关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或伦理的观点的思想家,同时这正可以说明何以社会哲学才是儒家思想起步的主要重心,亦即,就儒学传统的整体来说,儒家哲学的进路是社会哲学的。儒家的社会哲学内容条理清晰,《大学》八条目是最具体的代表,《礼记》的《礼运大同篇》也是重要的社会哲学著作;此外,周公制礼作乐与孔、孟、荀三人所提出的许多政治制度与施政原则如行仁政、不重敛赋、礼乐化民等,都是儒家思想传统中极具代表性的观点。另外,表现在汉代经学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就是以儒家经典为根据而设计出来的社会体制之学。同时,为建立理想的社会文化,家庭间的伦理关系更是其中的关键要目,因此孝道更是《论语》中孔子以之为一切德性的根本德性者。最后,《易经》哲学中藉由《易传》注解之作而建立了儒家价值本位的情境伦理学,此即针对各种伦理冲突情境的知识解析提出进退智慧,从而作为儒者处世应世的操作知识根据。 原始儒家是继承中华远古文明思想而来,并特别重视国家社群的维护及个人修养的实践的哲学,其中周文化的社会

以儒家思想革新企业文化

以儒家思想革新企业文化 在企业文化中提出“徳为先,和为贵,人为本”的理念是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管理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和转变。它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实践于中国企业,这正好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丰富管理理念和文化精髓。 一、徳为先 儒家认为:在心为徳,施之为行,即一个人道徳品质的最高标准在于做到“配徳”。孔子所主张的“徳”的基本内容是仁义。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中, “徳”的含义较其原意更加丰富,因为这已经成为企业道徳的一部分。 作为企业的道徳主要有三个重要标志,第一个标志就是企业经营方针的正确性。企业方针的正(八部营销策划公司)确性不仅是企业管理者和生产考内在道徳的外化,更是企业对外形象的重要展示平台,儒家常说“求财须有道,不义害自己”,“不久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伊力特作为新疆建设兵团一家重要的国有企业,可谓是兵团的经济主力,企业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兵团经济发展指标的变化,树立什么样的经营方针,生产什么样质量的产品,不仅关系到兵团经济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和生命安全。为此,伊力特将为满足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放在了突出位置,坚守自己的纯粮酿造本色不动摇,深得广大顾客的喜爱。 第二个标志,就是一个良好的企业道徳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徳水平,从而会达到矫正社会不良风气的功效。企业看似不大,人员流动也并不大,但是伊力特的声誉却如雷贯耳,原因何在?正是由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从而认识了真正的品徳所在,即坚守承诺,保证质量;

质量是命脉,质量是最好的品牌。 第三个标志则重在一个“信”字,信,即诚实、讲信用,与人交往言行一致,守信不移,童叟无欺。儒家讲“言而有信,信之有理,信而能行”。在儒家看来,信(八部营销策划公司)乃是立民、立兵、立国之根本。企业讲信誉,重在产品质量,货真价实,不缺斤短两,讲效益重合同才能树起信誉的大旗,才能得到更多经销商、消费者的认同,也才能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和为贵 “和”是指和谐、团结一致。在儒家看来和是温良恭俭让的体现,是指不同事物的协调统一、和谐。孔子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协调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和谐管理状态。 从管理的角度讲,和就是协调。“和”在管理中的作用,根据企业实际, 可以分成两个层次。它在管理中的低层次作用,是化解人际间的紧张与冲突,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它在管理中的高层次作用,是指企业成员间通过彼此的理解和沟通,实现同心同徳,协力合作。 “和”是企业管理的最佳境界。一个企业的“和”,首先应该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和睦关系,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和无寡”。 “和为贵”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來讲也算是“双赢”的上策。在经济全球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化和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孤立经营的传统格局正在被打破,企业的竞争正进入利益共亨的合作竞争时代。 企业从单纯的竞争到协作型竞争,从追求独家利润到互惠互利,从独赢模式到“双赢模式”乃至“多赢模式”。 三、人为本

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核心,提倡“仁爱”、崇尚“礼仪”,主张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在此基础上,随着后人的不断补充,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其思想中包括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譬如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倡导的义利并举的价值观念,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以及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以及诚实守信、忠恕等思想,均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相吻合。对现代企业管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的指导意义,已经日益显示出对现代经济、现代管理和现代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儒家思想现代企业管理意义 一、儒家思想中的主要管理理念 (一)义利并举,义以生利的价值观念 儒家将价值观的问题论述为义与利的关系的问题。儒家非常强调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可是,在义与利的权衡之中,儒家认为义应该首先被考虑,它是衡量利之取舍的标准,作为君子应深明大义。 现代社会中,任何人,任何企业都不能回避利与义的选择问题。义与利说到底并无必然对立,义也是一种利,只不过不是一人之私利,而是一种整体的利,或称“公利”。我们强调义,即是强调应该把整体的利放在首位,私利的追求应以不损害公利为原则。从长远利益看,以义(公利)为先,可能会使企业暂时损失一定的利益,但其公益行为必能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经济环境,从而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于企业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反之,若企业局限于短期利益,制造伪劣商品,做虚假广告,可能使企业获取暴利,但这种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必会使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一落千丈,到头来只能被消费者冷落,被市场淘汰,或受到法律的严惩。 (二)群体至上,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 儒家传统思想是以维护社会安定和群体协调为宗旨的。儒家经典著作《大学》认为,人从道德修养到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经过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八目。其中"修身"是根本,它是个人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的问题,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将个人价值置于群体之中进行衡量和评定。儒家并非完全忽视人的个性,只是比较强调整体,要求把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统一起来,在社会整体中确立个人的价值,强调培养个人对社会、国家的

对儒家的看法

如果说中国历史人物中有几个完人的话,那么孔夫子绝对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曾经这样评价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由此可见孔子和其所创立的儒家在我国的地位。 儒家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门派,其门人有着一整套完整的道德规范和行事准则。儒家的学术成就体现在思想、教育、哲学等多个方面。 孔子创制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主要是“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这些思想在论语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对于”仁”,儒家给出的理解是:“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认为仁并不是挂在口头上的东西。对于“义”,儒家有着这样的诠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由此可见儒家学派把义看作是衡量君子的首要条件。 关于“礼”,儒家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视。鲁国大夫的歌舞队和周天子的规模相当,孔子于是愤而说出了这样的话:“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在孔子看来,鲁国大夫作出这样违反礼法是,是一件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事。我们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可能也就是孔子那时候的思想。 儒家除了贡献了无数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以外,还是一个重视教育的门派,儒家把教育的重要性拔高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面对宰予昼寝,孔子说出了“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面对什么是君子的提问,孔子借机说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君子的标准:君子不器。由此可以看出儒家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概念也是这时候可以体现出来。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除了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以外,还是一位哲学家,现代中国的很多哲学思想都是来自于儒家。中国古代就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说法,可见以孔子为代表的哲学思想的核心在于一个“仁”字。除了“仁”以外,儒家哲学思想的另一个点在于“礼”。同时孔子又把这两者进行了很好地贯通:“克己复礼为仁”。 无论在什么朝代,即使是外族入主中原的元代,孔子的后人都被封为“衍圣公”。这就充分可以看出历代统治者对儒家的尊重和重视。孔子的思想精华是华夏民族的思想精粹,我们要把这些精华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李嘉诚金典语录经典

李嘉诚金典语录经典 导读:经典语录李嘉诚金典语录经典 1、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 2、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样对你们的事业非常有帮助。 3、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时机把握升浪起点。着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4、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大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员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就凭他们对整个家庭的巨大贡献,他们也实在应该取其所得,只有反过来说,是员工养活了整个公司,公司应该多谢他们都对。 5、我常常记着世上并无常胜将军,所以在风平浪静之时,好好计划未来,仔细研究可能出现的意外及解决办法。

6、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途,这样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 7、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8、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9、假如今日,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就是我的哲学。 10、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11、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12、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13、在事业上谋求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赖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 14、我们中国人有句做生意的话:“未买先想卖”,你还没有买进来,你就先想怎么卖出去,你应该先想失败会怎么样。因为成功的

儒家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的影响

儒家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的影响 摘要:自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以来,人们相信资本主义精神是与新教伦理和西方文明所独有的本质密切相连的。因此,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仍然普遍认为工业化的奇迹只有在西方才能实现。然而,二战以后,先是日本随后是亚洲四小龙,再接着是东南亚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均以高速的经济增长令人刮目相看。何以出现经济奇迹,它的成功经验背后深层文化底蕴是什么?儒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特别是它饱含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传统的人文伦理精神在当代管理实践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也得到了西方管理学界和众多中外知名企业的认可。国学大师汤一介对此有着其独到而非常有见地的看法,他认为当一个民族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首先要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意大利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中国宋明时代佛教的兴起皆是如此,因此我们现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同样需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东方管理思想,儒家,企业,人本思想

目录 一、中国古代的“人本管理”的儒家思想 (1) 二、儒家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2) (一)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积极意义 (2) 1、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 2、儒家管理思想弥补了科学管理以来的缺陷 (2) (二)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消极 (3) 1、儒家坚持中庸思想,强调变通,不利于企业规范的打造。 (3) 2、儒家思想强调人要出人头地,具有强烈的人上人观念。 (3) 3、儒家思想强调形式主义,不利于把制度落实到实处。 (3) 三、儒家思想对当代企业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3) (一)儒家思想流派众多 (3) (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不断变化 (4) 四、儒家管理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5) (一)儒家“重视人伦和谐”的思想可以创造企业良好氛围 (5) (二)儒家“育人为本”的思想可以提高企业人才素质 (6) (三)儒家“以德为先”的思想可以引导企业文化倾向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中国儒家文化和企业管理概述

中庸之道和企业管理 一、目的及意义 (一)文化基础 “中庸之道”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经典,也是儒家文化的精华。即使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和当今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洗礼,但是由于长达几千年儒家文化的熏,中庸文化至今仍然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之一。中国人就是中国人,尽管在表面上可以作出“很西方”、“很洋人”的样子,但是在骨髓里却无法抹掉中国文化深深的烙印。这就是中国主流文化的力量。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庸文化越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将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建立在中庸和谐文化的基础上,避免了从头做起的艰难,我们所做的只是一种疏通和对接的工作,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庸之道的精髓是不偏不倚,它的主是取中讲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处理事物的指导思想要端正,方法要对头,既反对极左,又反对极右;既反对浅尝辄止,又反对盲目冒失;极反对保守,又反对激进;既反对刚烈,又反对柔弱;既反对以偏概全,又反对一好百好;既反对过于圆滑,又反对僵死呆板;既反对老于世故,又反对逢迎潮流;既反对大而化之,又反对事无巨细;

既返对急功近利,又反对无所作为;既反对一言堂,又反对各唱各的调;既反对随声附和,又反对固执己见等等。从哲学的高度来考量,它确实称得上是辨正的科学之道、经商之道。 (二)现实需要 建立中庸和谐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应对当前和今后白酒市场的变化。经过改革开放25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中国白酒市场的形势和格局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总的特点是:(1)白酒的总量下降幅度很大,从1998年的8000多万吨下降到2004年的3600多万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国家政策的调整,洋酒、红酒、啤酒的冲击等因素外,主要是白酒的营销观念滞后所致。突出的表现是除了狂轰滥炸的广告,就是不惜血本的终端促销,别无他法。促销手段的严重同质化,致使白酒行业的经营成本急剧上升,白酒行业进入微利或亏损时代,大多数企业步履维艰。(2)白酒消费已从盲目跟风消费转变到有选择的理性化消费,广告认知的效应大大下降,继之而来的是心理认知时代的开始,即消费者的自主意识、品牌意识越来越强。一些具有鲜明区隔特点(即认知理由)的品牌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但是这样的区隔特点并非哪个厂家都拥有,需要明确的定位和漫长时间的积淀。(3)白酒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区域分割局面,品牌数量庞杂繁多,良莠不齐,以高返利为特征的价格竞争异常惨烈。为了获取利润,对市场的精耕细作已成为必然的选择。问题的实质取决于谁能先入为主,谁更有耐心和毅力去做。(4)实践证明,品牌链条越长,品牌的影响力越弱,越不利

根据你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识,谈谈对“君子”、“大丈夫”的认识和体会

根据你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识,谈谈对“君子”、“大丈夫”的认识和体会。 中国是一个崇拜理想人格的国度。无论是反观以哲学、历史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理论型文化,还是考察以为礼仪伦常、风俗习惯为要素的中国传统大众性文化,都能发现理想人格无所不在。本文认为孔子的理想人格主要有两类,即“圣人”和“君子”,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孔子的理想人格学说。孟子继承了将理想人格层次化的做法,其主要理想人格为“圣人”和“大丈夫”。他降低了孔子“圣人”理想人格的规格,消除了将理想人格抽象化的倾向,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了“大丈夫”人格理论,给人生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规范。孔子的“君子”较多的表现出的是谨慎、谦让、厚道、温顺等人格特点。而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则是对孔子“君子”人格一个侧面的扩而充之和发扬光大,呈现出更多的是阳刚之气。“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培养需要通过居仁由义、存心养性、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推己及人等修养方法得以实现,“大丈夫”理想人格的精神特征则表现为人格独立并自任以天下之重。孟子的“大丈夫”人格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也有其现实的价值和认识的意义。 孔子从自身的时代和阶级立场出发,提出培育“君子”人格的理想目标.这种“君子”人格主要的标准必须具备内心自觉自发的“仁”的道德境界,其次要遵循外在的“礼”的道德规范,还要有基本的道德情感“忠孝”意识,具备完美的“信义智勇”的道德情操.君子人格是时代需求的产物,也是儒家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孔子构建的这种君子人格,具备了仁、礼、忠、孝、信、义、智、勇等优秀的道德品行,在某种程度也是我们当今创建和谐社会所要求人民具备的,可以说造就君子人格对当今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当今社会的诸如诚信危机、拜金主义、树立荣辱观念等问题,孔子培养君子人格的途径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那么孟子则是儒学的完成者.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人道”学说,主张施行“仁政”,将儒家的道德哲学上升为政治哲学.孟子从天(自然)与人(人文),民与君,个体与群体,内圣与外王,道义与功利,德力与天命,境遇与人格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将儒学理论化和系统化.而孟子思想最是精化之处,即是他的“理想人格”. 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君子,而孟子的理想人格则称为“大丈夫”;正是孟子自身人格的写照.孟子认为,儒者做官,“得志”的时候,应该同老百姓站在一起,同他们共进退,所谓“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即不在其位时,也应该坚守道义,不能为了保住禄位而丧失自我,所谓“穷则独善其身”.他又从如何应对外在的“富贵”,“贫贱”,“威武”的三种境遇,勾画出大丈夫凛然伟岸的形象:不因富贵而乱了方寸,不因贫溅而改变志向,不可在威武之前屈服变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认为,培养大丈夫人格不是向壁虚造,而是有人性心理结构的内在依据,这就是人性向“善”.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分属于仁,义,礼,智.这是孟子人性心理结构的四根支柱,而这四根支柱就是培养大丈夫人格的根基. “大丈夫人格”是孟子的首创,可是如何培养大丈夫人格呢? 首先,要坚持人格的独立和尊严。不因官位,钱财而屈志,即使与权贵交往,也应持平视的态度.孟子到齐国,齐宣王说好了到馆舍拜访他,后来伪称有病,要孟子去朝见他.孟子断然拒绝,说自己也有病,不能上朝.他认为,儒者为国君筹划治国方略,乃王者之师.他说天下可尊者有三:地位,年龄,道德.齐王凭借地位,居然轻视长者和有德行的人,这不是国君应有的态度.孟子的这种自尊和独立人格,影响了后世知识分子特立独行的品格.其次,要培养大丈夫人格应善养“浩然之气”。使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得升华;内心充盈自信,外在就会有一种大无畏的气概.他在回答学生公孙丑的提问时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必须用正义去培养;浩然之气,必须配以仁义和道德;浩然之气是由正义累积而成,不能靠突击而偶然产生.而且,只要做一件有愧于心的事,这种浩然之气就会疲软和消失.”原孟子之意,浩然之气来自于人道之心所

孔子儒学与企业文化

孔子儒学与企业文化 有人问我,传统道德的内容是什么?我告诉他两个字:“和谐”。 为什么会是“和谐”两个字?这得要从“道德”两个字的涵义说起。什么是“道”?自然规律是道,社会人性的规律也是道。什么是“德”?德通得,有获得的意思,通达的意思。它包括了三层涵义:认识规律是德;遵守规律是德;更重要的一层就是,主动维护各种规律的和谐更是德。 老子是中国的人文祖先之一,他为后人著了一本《道德经》,这就是老子《道德经》的通篇内容。当然,这是我潜心研读老子《道德经》,最终得出的结论和定义。是不是这么回事,可供方家推敲。 或许有人会问,你说老子的《道德经》我们知道。可你要讲的是孔子儒学,她跟现代企业文化又有什么相干? 据我所知:当今时代,没有哪个企业,不争先恐后的,做自己的企业文化。可稍微好一点的企业文化,无一不是反射孔子儒学之光。尽管《道德经》系老子所著,可儒家思想的道德,比老子的《道德经》来的更加系统和丰富。因此,在现实中,每个企业对她更需要。 更因为我深信:自已有这个能力,能以现代鲜活的生活语言和哲学语言,诠释孔子儒学,同现代企业文化的源流关系。 如果你要问,孔子的儒学跟现代企业文化又有什么相干的话?那您就不懂了。这里我要告诉您:他不单是一个相干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事关,每一个企业最终前途的大问题,也是一个事关,国家经济稳健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事关,每一社会公民,最终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因为,你不知道为什么,而我知道为什么。所以,请您听我向您慢慢道来:今天的人们很讲实惠,当然时间也很宝贵。也许有人问我:我们来听你的演讲,到底能得到哪些好处?我在这里提前告诉大家:你将得到一个完美和谐的世界观。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的内容。 有了这套完美和谐的世界观,就能帮你解除心中的许多困惑,找到各种久久沉淀在你心中,许多社会问题的病根;煅炼你辨别是非的能力,促成你识别病灶的原因。从你和我自觉的做起,带动整个社会的进化。才能解决和防范问题的出现,让你和我共同获救,也让你我的子子孙孙,永世受益。 第一,你是一个企业老总,我知道你成天都在困惑什么问题? 你的得力助手,有些人,甚至是你对他恩重如山。为什么他会拆你的台?挖你的墙脚?卷你的货款?破坏你的网络?然后,另立门户开炉灶,和你打擂台? 在你心中深忧现代企业很难做,可你不知困惑的原因在哪里?你怨职工不听话,人前人后不一样;你怨业务员放不了手,货款到手就挪用;你怨有的人胆大更胡为,截留货款满天飞。 你知道为什么产品质量要天天讲,因为它是企业的生命线。可职工他不这么想?为了抢绩效,哪里管得了?产品投放市场总是出问题,搞得你焦头烂额,企业始终难以创优。你不知道为什么团队精神天天讲,可内部总是你争我斗?你说违反制度开除他,而岗前的培训花费,全泡汤。有些人开除不开除他无所谓,他比你还要狠。东方不亮西方亮,有奶便是娘。这样的人天天都在人才市场逛,下一个用他的企业,肯定会再遭殃。你说怎么去鉴别?他的谈雅风度比你强。 你到大学去要人,先看你报酬再跟你讲。普遍眼高又手低,下车间你跟他休张口。即便肯到你的企业去,好多人都是镀镀金,歇歇脚。其实,是他暂时不想掏钱住旅店,而且要吃饭。再到人才市场去要人,好多人只看他的简历表,毕业不到一年,就有三家抢。你以为他真是三家抢,其实,他在哪家都一样,试用期你不敢少他的钱,三个月以后出了门。所以在

研究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研究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一、儒家思想之“以仁为本”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一)儒家思想中“以仁为本”的理念 大家都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一直围绕着一个“仁”字,那就是怎样使人趋向“仁”。什么叫做仁?实际上是什么叫人的问题,因为“仁者人也”。把仁当做一种思想理念的最深准则其实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他把仁作为实践中的引导理念并且让仁融入于各种道德中。孔子的仁说是将自尧舜以来继承下来的先王之道归属为仁之道。如果从《论语》为核心来分析仁的意义的话,就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对内克己,对外爱人。儒家文化觉得民是国家之本。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因此,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要以民字作为首要。孟子指出“用贤则治,不用贤则亡。”(《孟子?告子下》)因此,儒家思想把用贤作为是企业管理盛衰成败的关键。 (二)如何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以仁为本”的思想 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将儒家文化的“以仁为本”的思想应用在企业管理,将“以仁为本”作为企业迈向成功的管理准则。“以仁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是以人本理念为前提的,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准则,它要求的是管理行为的人性化。这样的话,现代企业管理中怎样去应用“以仁为本”的思想,融入“以仁为本”的准则呢?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可行的: 第一,坚持以仁为本的原则,那就是要在企业管理中采取“仁治”以稳住民心。第二,坚持以仁为本的原则,还需要设立起一套合理科学的激励制度,为职工营造一个温馨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孟子主张教化而治,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 民畏之,善教, 民爱也;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第三,坚持以仁为本的原则,更加要积极开展对人才的挖掘、人才的运用、人才的培育。儒家文化认为,为政之本在于兴贤。企业应该发挥员工的自尊、自爱、自强心理、主动性、事业心、创造性与成就欲,使员工的内在潜力得以发挥。然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光只能通过制度的约束,管理者也应该通过多和员工进行思想沟通和需求的满足,对工作环境的优化,对员工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具体的设计与实施,来让员工自觉的与管理者共同把工作做好,共同1 发展企业。 二、儒家思想之“以义统利”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一)儒家思想中“以义统利”的理念 因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正当的利益该取而不取,也是不义。孟子就说过:“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好其道,则舜受其之天下,不以为泰。”(《孟子?滕文公下》) 不合道义的即使一筐饭也不能接受,合乎道义的即使像舜继承尧的天下也不过分。这话准确地表述了儒家“以义统利”思想的内涵。儒家思想中的“以义统利”引领着管理者处理好盈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为企业提供了所需的原料、资本和人力资源,使得企业能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同时企业的盈 利必须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不能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如污染环境,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在这里“义”和“利”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儒家所谓的义,是指整体的利益,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讲,强调生财有大道,利己不损人。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由此可见,孔子不是反对致富,只是主张正当致富。而儒家所谓的利,既不是狭义的金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人文系10级政教班韩东生10010106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德治国" 儒家思想与当今的"以德治国" 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思想,首开儒家德治主义之先河。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把道德视为治国安邦、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和境界的根基和出发点。后经孟子、荀子的系统发挥,《大学》、《中庸》的理论升华,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系统的治国方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后世儒家,无论是董仲舒的宇宙论,还是宋明理学的本体论,都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论证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必然性而已。 在当今社会,古代德治主义思想虽不能直接作为治国之道为我所用,但其思想精髓及合理内核仍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并为当今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 二、“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基础。所谓"民本"就是认识到人民、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统治者背离了民心,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国家政权就不能巩固,甚至会被人民群众用武力推翻的。孟子的"仁政"理论就是以民本为基础的,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孟子看来,人民是宝贵的,不能忽视人民的利益和疾苦。荀子引用古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以民本思想为核心价值的儒家的"德治"思想,表现出它极大的进步性和人民性。虽然民本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它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当确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神圣观念,并以之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具本质意义的特征和要求。要使人民真正成为社会政治生

现代企业经营方程式中的儒家思想

现代企业经营方程式中的 儒家思想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众所周知,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仁义礼智信”,对此,我们必须从现代经营管理的角度去诠解,就会发现“仁义礼智信”不仅是伦理之道,而且也是经营管理之道。 “仁”是企业发展的保证 “仁”是儒学伦理哲学的中心范畴与最高道德准则,其本义是友爱、互助、同情之意。 当受到别的企业帮助后,应当铭记不忘,寻找机会给予报答;当别人有难之时,追求卓越的企业家则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其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广大用户的深情厚谊,建立牢不可破的关系,并会得到别人的鼎力支持和热心关照,从而促进本企业的蓬勃发展。 “义”是企业立足的根本 “义”是儒家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指人的思想和行为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凡是功勋卓着、业绩辉煌的企业家,都非常注重“义”在企业行为中的作用和效果,把“义”视为企业精神支柱的主要方面,既谈赚钱又讲友谊,既注重经济效益,又重社会效益,既要承认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合乎人情的,又要注重这一追求必须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 现代企业经营者可以把“义以生利”的思想转化成一种经营理念,在管理企业的活动中,就是精神价值创造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制约物质价值的过程。 “礼”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礼”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范畴,泛指各类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礼”就不懂得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就不能立身处世,就不可能获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礼”不仅是一种传统的美德,也是企业茁壮成长的必然选择!企业形象并不是空中楼阁,企业形象建立在员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上,员工代表企业,员工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企业的形象。“礼”是企业的无形财富,正因如此,古今中外的企业都重视礼的宣传。 “智”是企业腾飞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