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老年需警惕的中风症状及分类

中老年需警惕的中风症状及分类

中老年需警惕的中风症状及分类
中老年需警惕的中风症状及分类

小中风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常在爆发性中风(主要中风)前的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发生,医学上称这现象为中风预兆。小中风的医学名为暂时性缺血中风,是由于小血块阻塞血管而发生的,发作迅速。小中风发生前,通常会有明显的征兆。包括突然间口齿不清、说话模糊、身体局部麻痹、四肢无力、失去平衡力、老眼昏花、视力出现问题等等,这些症状可维持几分钟至数小时。发生小中风后,大部分患者会在一两个星期内发生大中风,如果能在小中风发生时及时治疗病情,病人的生命较有保障。

小中风先兆

脑血管病发生前数小时甚至一个月之内会出现一些先兆症状,这些先兆症状提示脑血管病正在形成之中,若患者或家属能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即可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先兆症状如下:

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

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或头痛头晕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

面、舌、唇或肢体麻木,也有的表现眼前发朦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

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嗝、呕吐等。

上述症状,不一定每个患者均有表现,但只要有先兆症状出现,就是中老年人中风警报,要特别警惕。此时,应让病人保持安静,及时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尽量少搬动,最好就地治疗。必要时,应在病人平卧的情况下送医院诊治。

小中风引起原因:

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根据其病理变化分为

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Ⅰ颅内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1. 动脉瘤破裂引起:(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细菌性动脉瘤

2.血管畸形

3.动脉硬化

4.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5.其他

6.原因不明

二脑出血

1.高血压脑出血

2.继发于梗塞的出血

3.肿瘤性出血

4.血液病引起

5.动脉炎引起

6.药物引起(抗凝剂血栓溶解剂如尿激酶等)

7.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8.其他9.原因未明三硬膜外出血四硬膜下出血

Ⅱ脑梗塞(颈动脉系统及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一脑血栓形成 1.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2.各类动脉炎引起 3.外伤性及其他物理因素

4.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等

5.药物

6.其他原因

二脑梗塞

1.心源性

2.动脉源性

3.其它(脂肪栓气栓瘤栓寄生虫栓静脉炎栓等)

三腔隙性梗塞

四血管性痴呆

五其他

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一颈动脉系统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Ⅳ脑供血不足Ⅴ高血压脑病

Ⅵ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二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三细菌性动脉瘤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五其他

Ⅶ.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二海绵状血管瘤三静脉性血管畸形

四Galen静脉瘤五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六毛细血管瘤病七脑一面血管瘤病八颅内一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

九其他

Ⅷ脑动脉炎一感染性动脉炎二大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

三弥散性红斑狼疮四结节性多动脉炎五颞动脉炎

六闭塞性血栓性脉管七钩端螺旋体动脉炎

八其他

Ⅸ脑动脉盗血综合征Ⅹ颅内异常血管网症Ⅺ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一海绵窦血栓形成二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三直窦血栓形成四横窦血栓形成五其他

Ⅻ脑动脉硬化症

小中风5年内易发生脑梗死

我国现有约500-600万中风患者,75%的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左右重度致残。对人的健康而言,脑中风给人带来的影响相当于人体发生了“强烈地震”,而小中风就像是震前的白光,成为脑溢血的预警信号。因此,如果发生小中风后,能早期、及时、有效地诊断与治疗,是防患于未然、预防中风偏瘫的关键。

小中风为健康亮黄牌

小中风是指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也称为小卒中,是由于脑组织局部缺血所引起的。患者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如2-3分钟),产生半身麻木,一侧手和胳膊麻木和发沉,行走不便,还可能出现语言不利、口齿不清的症状。但是这种反应都具有一过性,在发作后24小时之内自行缓解,并且没有明显的后遗症。

小中风的症状转瞬即逝,发作时间可能极短,很多人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症状消失了就好了,却不知小中风是中风的预警信号,如果错过了及时预防的时机,很可

能导致中风。据统计,小中风发生后,50%患者5年之内至少发生一次脑梗死,如果诊断或治疗不当,其中10%脑梗死发生在小中风发作之后的90天之内。

小中风发作具有“刻板性”

依据脑血管供应脑细胞血液的部位,小中风发作的临床表现具有固定模式,表现出两组症状。一组是颈内动脉供血系统表现,即眼动脉短暂缺血出现的一过性黑蒙,短时间缓解;单独累积到一侧手和手臂的肢体麻木和发沉,行走不便,还可出现语言不利、口齿不清的症状。另一组是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表现,症状是双眼视物模糊、呕吐、走路不稳、发音障碍、吞咽困难、突然跌倒等症状。

小中风初次发作之后,病人常会反复发作。有的患者一天可发作几次,有的几个月发作1次。

小中风后48小时建立治疗方案

按照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规定,小中风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应超过2 4小时。但事实上,只要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2小时,多数患者就可以有脑梗死的后果。

由于小中风发生后近期内的脑梗死事件的高发率,48小时之内要建立合理的病因检测和治疗方案。如果患者有急性神经功能障碍,并有小中风再发可能性存在,必要时需要住院诊断和治疗。

“五要领”远离脑中风威胁

脑血管意外防不胜防,专家强调:平时预防是远离中风威胁的唯一方法,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加以重视。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第二,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一旦小中风发作,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第三,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第四,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每周至少吃三次鱼,尤其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或者服用深海鱼油。ω-3脂肪酸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较不容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脑梗塞。

第五,户外活动(特别是老年人)应注意保暖。应在室内逐步适应环境温度,调节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室外。

此外,中风患者还要注意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头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等。

中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风病 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血管疾病。从病理上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 此外,临床以突发眩晕,或视一为二,或言语不清,或不识事物及亲人,或步履不稳,或偏身痛,或肢体抖动不止等为主要表现;而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麻木等五大症状为主要表现;或兼见其中一两个症状但较轻者,可称为类中风,仍属中风病范畴。 中风病位在脑,病性属本虚标实。起病即见神昏者多为邪实窍闭,病位深,病情重;如昏聩不知,瞳神异常,甚至出现呕血、抽搐、高热、呃逆等,则病情危重,若正气渐衰,多难救治;以肢体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昏者,病位浅,经及时治疗多预后较好,但3/4中风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诊断要点 1.1.1 疾病诊断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迅速达到症状的高峰,而慢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i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诊断。 1.1.2病类诊断 中经络:中风病而无神志昏蒙者。 中脏腑:中风病而有神志昏蒙者。 起病即出现眩晕、视一为二、瞳神异常、饮水发呛等临床表现者,病情多迅速加重,直中脏腑而出现神志昏蒙。 1.1.3病期诊断 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神昏者可延长至发病4周。 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1.1.4证候特征: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是中风病常见的证候要素,在中风病主症的基础上备证候要素的主要临床特征如下: 风证:起病急骤,病情数变,肢体抽动,颈项强急,目偏不瞬,头晕目眩等。 火热证:心烦易怒,躁扰不宁,面红身热,气促口臭,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舌红或 痰证:口多黏涎或咯痰,鼻鼾痰鸣,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头昏沉,舌体胖大,苔腻,脉滑等。 血瘀证:头痛肢痛,口唇紫暗,面色晦暗,舌背脉络瘀张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等。

热中风的定义、病因与症状诊断、治疗、须知

热中风的定义、病因与症状诊断、治疗、须知 【定义】 中风(apoplexy)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较少,夏天身体容易缺水。身体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这会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增加中风的发生几率。 【病因】 中风主要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常可导致出血性中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常形成缺血性中风。夏季老年人还应避免过度贪凉。老年人的血管大多硬化,忽冷忽热的气温易使其发生意外。因此,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8℃为宜。同时,及时补水,防止血液黏稠出现血栓,引发中风、心绞痛等病症。对于有过中风史的老年人来说,一旦出现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频频打哈欠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症状】

1、头痛、头晕,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痛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一样,程度加重并变成持续性,有时固定在某一部位,这是血压波动或脑血管痉挛的表现,往往是出血性脑中风的先兆。 2、各种运动障碍:如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在走路时虽末遇路障,意识也清楚,可却突然跌倒在地,或者自己想走在路中央,但却不自主歪向路边出现行走不稳症;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吞咽困难、呛咳;口嘴歪斜、流涎。另有一种称为“一个半综合征”,也是脑中风初期颇多见的症状,其表现为一侧眼球既不能上下转动又不能向左右旋展,另侧眼球除向外侧移动外,对其他方向亦不能旋转,其机理是由于一只半眼睛的眼外肌肉不能运动所致。 3、感觉障碍: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鸡、听力下降,一过性视力模糊或失明。 4、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如变得孤僻寡言,抑郁焦虑或急躁多语,丧失正常的理解判断力无故发笑或哭泪,且难以自制,有时突然见到熟人明知是谁,却喊不出名字,甚至连日常用品也叫不出,整天昏昏欲睡。 【预防措施】 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

正确处理中风的十一个步骤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正确处理中风的十一个步骤 导语:卒中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无论儿童,青年还是中老年均可患病,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掌握正确的应急措施对减少合并症,维持生命体征,防止病情加重,争取时间,进一步救治是十分重要的。发生脑卒中后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 1.初步判断为脑卒中后,应使病人仰卧,头肩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流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 2.保持镇静,给病人以精神安慰。 3.避光可将窗帘拉上,避免强光刺激。 4.有条件者可给予及时的吸氧。 5.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6.使病人平卧,解开病人领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取出。可不放枕头或将枕头垫在肩膀后面,使下颌略微仰起。 7.如果病人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宜保持镇静,切勿慌乱,不要悲哭或呼唤病人,避免造成病人的心理压力。 8.打电话给急救中心或者医院神经专科,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医生指导进行处理。 9.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如用手电筒观察病人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如有可能应测量血压,如收缩压超过20千帕(150毫米汞柱)可以给病人舌下含服一片10毫克硝苯地平,即心痛定。10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勿擅自做主给病人用止血剂、安宫牛黄丸或其他药物。11.有条件者呼叫救护车来运送病人。自行搬运病人时正确的方法是:2~3人同时用力,一人托住的病人的头部和肩部,使头部不要受到震动或过分扭曲,另一人托住病人的背部和臀

中风先兆的辨证治疗

内容摘要:作者:董佐亭,解青芳,姚贤娥 作者:董佐亭,解青芳,姚贤娥 【关键词】脑出血;脑梗死;中风先兆 脑出血和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属于中医学中“中风”、“偏枯”病的范畴,其特点是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疗程长,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然而预防中风的发生,积极治疗中风先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则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采用活血化瘀法为主,辨证治疗中风先兆7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6例中,男性47例,女性29例,50岁以下12例,50岁~60岁29例,61岁~70岁25例,70岁以上1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风先兆的诊断标准,即具有血液流变学检查及凝血四项检查可能发现血黏度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生化检查可能发现血脂、血糖可增高,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常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组织ct扫描一般正常。临床患者多表现出下列各种症状:一过性半身不遂(24 h内自然恢复);舌体不正或舌强不灵;时不流涎;同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重滞,或轻浮,或面部麻木,或肌肉跳动;眩晕、头痛或头胀,视物模糊,有一过性眼前黑蒙,卧则缓解;舌质紫暗或青紫淤斑,舌下静脉淤血;脉象弦或细涩。 根据“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采取辨病和辨证相结合,以主证结合兼证,将本病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四型。在治疗过程中,以活血化瘀药物为主,结合辨证分型,灵活加减。 1.2 治疗方法 1.2.1 肝阳上亢型 平素头疼且胀,急躁易怒,少寐多梦,突发手足麻木,甚则震颤,眩晕耳鸣,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血压偏高,受情绪变化影响。治宜活血化瘀,平肝潜阳。处方:丹参、石决明、珍珠母各25 g,川芎、桃仁、赤芍、天麻、川牛膝、白芍各15 g,红花、勾藤各12 g,黄芩、山栀、夏枯草各9 g。 1.2.2 肝肾阴虚型 头痛、眩晕,头重足轻,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少寐多梦,舌质红,舌体不正,脉弦细而涩,血压高于正常。治宜活血化瘀,滋阴潜阳。处方:丹参20 g,川芎、桃仁、赤芍、白芍、元参、天冬、枸杞、首乌各15 g,牛膝、龟板、龙骨、牡蛎各20 g,红花12 g。

2014年中风习题

2014年中风试题 一、选择题(1-5单选题,6-10多选题) 1、下列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的常见证候要点错误的是(C) A.风火上扰证 B.风痰阻络证 C.痰湿腑实证 D.气虚血瘀证 E.阴虚风动证 2、中风之中经络与中脏腑之分在于(A) A.有无神志不清 B.有无后遗症 C.外风与内风 D.邪浅与邪深 3、不属于中风主证的是(D) A.半身不遂 B.口眼歪斜 C.语言不利 D.醒后如常人 E.猝然昏仆,不省人事 4、下列中风恢复期常见证候要点正确的是(A) A.风痰瘀阻证 B.风痰阻络证 C.痰湿腑实证 D.气虚血瘀证 5、中风(恢复期)便秘的病人护理指导错误的是(C) A.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在1500ml以上;养成每日清晨定时排便的习惯,克服长时间入厕、忌努挣。 B.饮食以粗纤维为主,多吃增加胃肠蠕动的食物,如黑芝麻、蔬菜、瓜果等;多饮水,戒烟酒,禁食产气多刺激性的食物,如甜食、豆制品、圆葱等。 C.给与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油杂食品。 D、热秘患者以清热、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白萝卜、蜂蜜汁;气虚便秘患者以补气血,润肠通便饮食为佳,可食用核桃仁、松子仁,芝麻粥适用于各种症状的便秘。 6、下列中风病(急性期)中脏腑的常见证候要点是(ABD) A.痰蒙清窍证 B.痰热内闭 C.风痰阻络证 D.元气败脱证 7、中风病(急性期)的常见症状(ABCDE) A.意识障碍,半身不遂 B.眩晕,痰多息促 C.高热,二便失禁

D.便秘,言语蹇涩 E.吞咽困难 8、中风恢复期的病人饮食指导正确的是(ABCD) A.风痰瘀阻证:进食祛风化痰开窍的食品,如山楂、荸荠、黄瓜。食疗方: 鱼头汤。忌食羊肉、牛肉、狗肉等。 B.气虚血瘀证:进食益气活血的食物,如山楂。食疗方:大枣滋补粥(大枣、枸杞、瘦猪肉)。 C.肝肾亏虚证:进食滋养肝肾的食品,如芹菜黄瓜汁、清蒸鱼等。食疗方:百合莲子薏仁粥。 D.神智障碍或吞咽困难者,根据病情予禁食或鼻饲喂服,以补充足够的水分及富有营养的流质,如果汁、米汤、肉汤、菜汤、匀浆膳等,饮食忌肥甘厚味等生湿助火之品。 9、中风恢复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ABCE) A.防止肩关节僵硬及前臂伸肌挛缩 B.保持前臂旋转及手腕背屈 C.防止腕、指、肘屈肌挛缩 D.保持跟腱缩短和脚趾屈曲 E.保持患臂水平外展 10、中风急性期的病人半身不遂时护理正确的是(ABCDE) A.观察患侧肢体的感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B.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如床边上床挡,防止坠床摔伤,每日用温水擦拭全身1~2次,按摩骨隆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等。 C.协助康复医师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伸屈、抬肢等被动运动。 D.遵医嘱穴位按摩,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1-脑病科--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或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往往安静状态下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少部分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缺血性中风的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24h以上;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 (5)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有责任缺血病灶。 (二)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三)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

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 (1)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3)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中脏腑 (1)痰热内闭证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羚羊角汤加减。羚羊角粉冲、生石决明先煎、夏枯草、菊花、龟板先煎、生地、丹皮、白芍、天竺黄、胆南星等。或选用羚角钩藤汤和温胆汤加减。羚羊角粉冲、生地、钩藤后下、菊花、茯苓、白芍、赤芍、竹茹、川牛膝、川芎、丹皮、半夏、陈皮、栀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痰蒙清窍证 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涤痰汤加减。制半夏、制南星、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元气败脱证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推荐方药:急予参附汤加减频频服用,方药为人参另煎兑服、附子先煎半小时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经络 (1)风痰阻络证 治法:熄风化痰通络 ①推荐方药:化痰通络方加减。法半夏、生白术、天麻、紫丹参、香附、酒

中风是有先兆的,手指麻木三年内可能中风

中风是有先兆的,手指麻木三年内可能中风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中风并不是急症,只是急性发作罢了。中风是日积月累的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一旦患了中风,轻者落下残疾,重者死亡,还有比死亡更痛苦的,就是一辈子躺在床上,吃喝拉撒全靠别人帮忙,一点生活乐趣都没有了,简直生不如死!其实中风是有先兆的,这种先兆可以是数月,也可以是数年,只是我们太过于轻视,忽略了身体给我们的安全警示,所以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中风的起因和症状经曰.风者百病之始.善行而数变.行者动也.风本为热.热胜则风动.宜以静胜其躁.是养血也.治须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则虚其卫.多下则损其荣.汗下各得其宜.然后宜治其在经.虽有汗下之戒.而有中脏中腑之分.中腑者宜汗之中.脏者宜下之.此虽合汗下.亦不可过也.仲景云.汗多则亡阳.下多则亡阴.亡阳则损气.亡阴则损形.故经言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初谓表里不和须汗下之.表里已和.是宜治之在经也.其中腑者.面颜显五色.有表证而脉浮.恶风恶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侧.皆曰中腑也.其病多易治.其中脏者.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鼻不知香臭.耳聋而眼瞀.大小便秘结.皆曰中脏也.其病则难治.经曰.六腑

不和.留结为痈.五脏不和.九窍不通.外无留结为痈.内无九窍不通.知必在经也.初证既定.宜以大药养之.当须按时令而调阴阳.安脏腑而和荣卫.少有不愈者也.风中腑者.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发其表.如忽中脏.则大便多秘涩.宜以三化汤通其滞.表里证已定.别无变端.故以大药和而治之.大抵中腑者多着四肢.中脏者多滞九窍.虽中腑者多兼中脏之证.至于舌强失音.久服大药.能自愈也.有中风湿者.夏月多有之.其证身重如山.不能转侧.宜服除风胜湿去热之剂.如不可.则用针灸治之.今其六经续命汤治法. 医生毕竟不是养生家,医生看问题也是从看病的角度、通过阴阳五行的方法解释中风的机理。但是却解决不了中风的根本问题。因为最高明的医生恰恰就是你自己呀!每个想健康的人,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付出,去锻炼身体,去修养身心,才可能实现养生的目的。 如果,你不想锻炼,不想养生,只想凑合着活着。那么,给你个建议,提前发现,去看医生。这虽然是个下下策,却也是保命的高招吧。 中风的提前发现:凡人初觉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之内有中风之疾。以上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如果初次感觉到大拇指和食指有麻木的症状或者是手指动作不利索,那么三年之内,很有可能会中风。不过这里我要说明的是,

中风发作前有10个预兆

中风发作前有10个预兆,记住能救命! 我国现有700万脑中风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呈年轻化趋势,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中风,每21秒就有1人死于脑中风。 什么是脑中风? 脑中风,英语叫Stroke,意思为突然来临、突然发作。在中国也叫“脑卒中”,俗称“中风”。因其发病以后,常可以导致病人出现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所以在民间也叫“半身不遂”。脑中风是因为脑血管的破裂或堵塞,影响了供血区域的脑组织,使其坏死而丧失功能。大脑是人体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如果中断血流而缺氧超过5分钟,就可以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丧失语言、逻辑分析、时间感等功能。 为什么冬季是脑血管疾病的最高发季节? 冬季脑血管的发病率是平时的2倍,因为在低温状态下,外周血管收缩,从而使血管阻力及血压凑然升高,心脏负荷加大,脑中风的发作机会就会加大。所以在这个季节,一旦出现中风前兆,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脑中风有哪些前兆呢? ?眩晕,特别是突然自觉头晕目眩,几秒钟后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 ?面部、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尤其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且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的中老年人,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

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这种现象往往突然发生,短的时候,一二十秒就可以过去,长的时候,十几分钟乃至数小时才能恢复正常。恢复之后,患者不留任何后遗症,这是脑缺血发生的前兆。 ?突然健忘,如果对从前的事情完全忘记,但是在数小时之后又有所好转,在遗忘的时候内心恐惧局促不安,要考虑急性脑血管病发作前兆。 ?突然发生剧烈的头痛,如果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严重的头痛、头晕,伴有呕吐,要高度怀疑脑血管疾病,这个时候应该立即测量一下血压。 ?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商衰退,均与脑缺血相关,可能是中风前兆。 ?经常呛咳,在喝水或者进食的过程中莫名的出现呛咳,这也是很多人脑溢血的先兆。 ?突然一过性的眼前蒙黑,一只眼睛出现视物不清,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重影。 ?整天昏昏欲睡—嗜睡状态,一些人在脑溢血发病前都会出现嗜睡的症状,即便是在精神很好的白天也睡意明显,非常疲惫、睡不够的感觉。 脑中风患者发病后的3至4小时是“黄金抢救期”,及时救治尤为重要。如果出现脑中风的各种前兆,不建议私自用药,家属应准确地记好患者的发病时间,做好病人的安慰工作,然后快速打120或999,快速转运到医院,交给专业医生进行后一步的处理。

中风的十个先兆

对着镜子做出咧嘴大笑、嘟嘴及伸舌头的动作,如果出现脸歪嘴斜, 舌头偏向一边,便是异常。 ②双手水平伸直,然后闭眼数二十秒,再张眼看,如发现一侧下垂,便可能是无力。 ③用牙签轻刺身体,比较两侧身体的感觉是否相同,如果一侧感 觉迟钝,便是异常。 有的神情麻木,反应迟钝;有的嘴眼歪斜,口角还不自觉地会有口水淌出,腿脚不利索,走路都一路歪斜不听使唤……这些中风后遗症患者 的模样,大家并不陌生。很多人好奇为何中风后,就像立刻变了个人,一下衰老了很多?这一点都不意外,因为“中风一小时,大脑就会衰老3.6年!” 这个结论出自于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结果,而该结论已发表在《中风》杂志上。 研究表明:中风患者每延误治疗一分钟,就会有190万个神经细 胞死亡,导致140亿个突触和7.5 英里的神经纤维损失。每耽搁一小时的救治时间,则将使大脑变老3.6年!因此,中风发生后,每分每秒都 是急救的宝贵时间! 大脑是一个代谢非常旺盛的器官,但脑细胞几乎没有能源储备,需要不间断地供应氧和葡萄糖。因此大脑对于缺血、缺氧特别敏感。若脑血流 完全被阻5分钟,即可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当缺血情况严重或持续时 间较长时, 将产生局灶性或弥漫性缺血改变, 并进一步引起神经功能的 损害。 我们经常看到的中风后遗症偏瘫、失语等,就是负责这部分功能 的神经细胞死去了。神经细胞死亡是不可逆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脑卒中抢救要“精确到秒”。中风后的血 管再通是最大限度恢复大脑功能的办法。 每年春节前后,都是脑中风发病的高发期,天气寒冷加之家人团聚、情绪激动,以及假期间熬夜聚会等,都容易诱发中风发作。 一旦有中风迹象,应立即拨打999或120急救电话,尽快将病人

中风的先兆征象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个方面探索中风的预防措施。 1、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血管缺血发作(即一过性偏肢麻木、无力或眩晕、复视、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是预防中风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须立即抓紧予以系统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 3、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的发生。 4、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 5、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A性行为、肥胖病、颈椎病等。 6、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应忌烟,少酒,每日饮酒不应超过100毫升(白酒)。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糖和血脂。 7、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能促进胆固醇分解从而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并能解除精神紧张和疲劳。 8、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中风患者在气候变化时应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不要用脑过度;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头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缓慢;洗澡时

中风的症状有哪些

中风的症状有哪些 *导读:什么叫中风?中风起病急,变化快,有内风和外风之分,内风多属内伤病症,外风多因风邪所致。中风的病因有很多,有的人因情志郁怒、肝火上扰而发病,有的人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夹痰上扰而发病,有的人因劳累过度、形神失养而发病,有的人因气温骤降、血行不畅而发病。中风的症状有哪些?…… 什么叫中风?中风起病急,变化快,有内风和外风之分,内风多属内伤病症,外风多因风邪所致。中风的病因有很多,有的人因情志郁怒、肝火上扰而发病,有的人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夹痰上扰而发病,有的人因劳累过度、形神失养而发病,有的人因气温骤降、血行不畅而发病。中风的症状有哪些? *一、中风的临床表现 中风不仅有内风和外风之分,还要轻度中风、中度中风、中度中风之风。中风程度不同,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轻度中度者的临床表现为头晕、昏迷、神志模糊;中度中风者临床表现为语言不利、口眼喎斜;重度中风者临床表现为语言不利、半身不遂。 *二、中风治疗 了解中风的症状有哪些后,如出现明显的症状,患者应及早

治疗。治疗时,患者可根据自身病症及医生指导选择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此类患者症见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头晕目眩、心烦气躁、全身麻木之症,出现症状后可用具有滋阴潜阳功效的汤药治疗。常见治疗此病的汤药方为镇肝熄风汤加减,方药成分有川楝子、生麦芽、甘草、怀牛膝、代赭石、龙骨、玄参、龟板、天冬、茵陈、牡蛎、白芍。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此类患者症见头晕目眩、口舌歪斜、舌质暗淡、全身麻木,出现症状后可用具有化痰通络、祛风活血的汤药治疗。常见治疗此病的汤药方为大秦艽汤加减,主要成分有白术、茯苓、黄芩、石膏、生地、秦艽、羌活、独活、防风、当归、白芍、熟地、川芎。 中风的症状有哪些,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告知答案。祝早日恢复健康,治愈疾病,免受疾病困扰。

中医完整病历中风

新建县xxxxx院 入院记录 姓名:xxxxx出生地:江西省新建县 性别:男入院日期:2012年03月21日9时 年龄:68岁记录日期:2012年03月21日11时 婚姻:已婚发病节气:春分第二天 职业:无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 民族:汉住址:新建县xxxxx 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二月 现病史:患者于二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送当地医院,当时测血压:200/100mmHg,查头颅CT示:脑干、右侧丘脑、双侧基底节及左侧小脑梗塞灶及软化灶。住院经活血溶栓、降压等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现仍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为求进一步康复,故来本院就诊。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无吸烟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及其他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其他情况:出生于原籍,无不良生活史,无疫水接触史及疫区生活史。22岁结婚,爱人及子女体健,家族遗传病史及先天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 :36.5℃ P :85次/分 R: 21次/分 BP:14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精神软。舌淡,苔白腻,脉弦。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心肺听诊无异常。伸舌基本居中,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无偏斜,悬雍垂基本居中,偏瘫步态,言语无明显障碍,左侧肌力Ⅴ级,右侧上肢肌力Ⅱ级,右侧下肢肌力Ⅳ-级,右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右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右膝腱反射亢进,双侧肢体浅感觉存在,右Babiski征阳性。 辅助检查:暂缺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新建县xxxxx院 姓名:xxxxx 性别:男年龄:68岁科别:中医科床号:八床住院号:2035 首次病程记录

中风先兆

中风先兆——新卫生洲院宣 中风先兆是指在中风前出现的一系列异常的症状。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许多人不了解中风的种种先兆,即使这些中风先兆出现了,他们全不以为然或者 无所觉察,从预防中风发生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大量临床经验证明只 有少数病人在中风之前没有任何征兆,绝大多病人都有以脑部瞬间缺血的表现而发出 的各种信号。 1.记忆障碍以健忘、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为远期先兆特征,并以近期遗 忘、尤其人的姓名遗忘为甚。但理解力及远期记忆良好。 2、头晕。中老年人中风前兆,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视物 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反复发作、眩晕欲吐、视野缩小或复视。 3、肢体麻木。中老年人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以指麻最为常见,除颈椎病、 糖尿病外,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或有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突然发病或单侧肢 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要当心。 4、一过性失语、失明、神志丧失、手持物突然掉落自己无意识。 5、眼睛突然发黑。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 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次性黑朦,这是中老年人中风先兆最常见的症状,是因为脑 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 6、原因不明的跌跤。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 济失调与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 7、说话吐辞不清。脑供血不足时,使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 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辞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 8、原因不明的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伸舌偏斜。 9、哈欠不断。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 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 当出现中风先兆后,应随时监护血压的变化,血压过高时,应该适当使用降压药,血压过低时,则应该停用降压药,节假日家人团聚时,年长者不宜劳累过度,还应避免过量饮酒,情绪激动,头痛剧烈,睡眠不佳者应该即时给予镇静剂以利于休息。及时到神经科咨询,做好早期诊断和处理。 中风先兆出现后的保健知识: 1、注意保暖。 2、起床要慢。早上醒来之后,躺床上动动手脚等清醒之后再慢慢的起身。 3、睡前热水泡脚半小时。有助于睡眠和促进血液循环。 4、平时常搓手脚心。

浅谈中风先兆和预防

浅谈中风先兆和预防 发表时间:2010-04-29T01:35:39.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4期供稿作者:杨井川1 关忠新2 [导读] 中风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后遗症,属现代医学急性脑血管病范畴杨井川1 关忠新2 (1黑龙江省肇源县中医院 151300;2黑龙江省伊春市朗乡林业局职工医院 153000)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4-0266-01 【关键词】中风先兆症状中风预防 中风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后遗症,属现代医学急性脑血管病范畴。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后遗症重等特点。故易中风患者的早期防治,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1 中风的先兆症状 祖国医学对中风先兆证有较早、较系统的认识,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曾提出:“眩晕者,中风之渐也。”明代医家李用粹强调:“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清代名医王清任对中风先兆描述最为详尽,他记录了中风34种先兆征象,并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无明显症状而疏忽:“因不痛不痒,无寒元热,无碍饮食起居,人最易于疏忽。” 综合历代医家论述及临床观察,中风先兆证系指中风发生前的一两年间,间断出现的轻中度眩晕、耳鸣、头痛、肢体麻木、不知痛痒,肌肉瞤动,或出现一时性语言不利,神志恍惚等证候,多见于中老年人。这些症状一般较轻,其特点是大多发作时间短暂,可重复发作,不经治疗亦可自行消失,往往不易引起重视。 2 中风的预防 中风的预防是一项包括许多环节在内的综合预防,分药物预防和非药物预防两类。药物预防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中风易患者的防治。非药物性预防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2.1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防治这三大疾病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最为危险。据报道,约80%以上的中风患者都源于高血压病。大量实践表明,长期把高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仅可以减少因高血压对心血管的损害,而且可以明显减少发生中风的可能。因此,高血压病人必须坚持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治疗。其治疗途径包括降压药、中医中药等。此外控制肥胖、低盐低脂饮食、适量休育锻炼等对高血压的控制也很有裨益。 2.2警惕中风的先兆症状中风先兆证的出现,预示着短期内有发生中风的可能,故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治疗,以避免、推迟中风的发生,或减轻中风的病情,化险为夷。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中风易患者,往往中风前没有任何先兆征象。所以高血压或动脉硬化、心脏病、血脂高、糖尿病等具有中风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查和治疗,一有问题及早处理,以防患于未然。 2.3消除中风诱发因素中风诱发因素有很多,如情绪激动,劳累过度,暴饮暴食、酗酒等。这些中风诱发因素的防范,对预防中风有很重要意义。 2.4科学健身法长期、合理、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血脂、防止肥胖等作用,其好处有时可超过药物。故科学健身法在预防中风方面也有极其重要作用。

中风的症状 4种特征表现

中风的症状 4种特征表现 *导读:中风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威胁健康的一种疾病。在生活当中要保持足够的观察和注意,才能够有效的预防。…… 中风的现象是普遍越来越高发的一种疾病,大多数人都是特别关注此类疾病。虽说中风虽来势急骤,但在发病之前,也有病理演变过程的,是一个脑循环轻度失调。中风会导致人的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都是较严重的疾病之一。 *无法表达 中风的症状之一就是,中风的老人,突然昏倒;半身不遂。还会有失语、口舌歪斜;还有偏身麻木的主要表现特征。起病急骤,变化快。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一般是在几小时之后就能够恢复。还有无任何理由的舌痛、麻木、活动不便。大多数是因为微血管的炎症发生变化,也可能是血稠度升高有关。 *眩晕和鼻子出血 另外,中风的症状还有就是,突然的感到眩晕,几秒之后恢复;会有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老年人鼻子出血之后就是发出中风的征兆。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可能会发生脑溢血症状。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鼻子出血多数是因为血压不波动造成的,不做到及时的防止可能会出现增加中风的机会,所以不能麻木大意。

*眼睛发黑 突然之间会看不见,几秒或十几秒之后愈合。医学上是称之为单眼一次性黑朦,是脑缺血引起的视网膜缺血导致,是中风的又一项明显特征。不少的中风患者早期可能是出现喝水、吃饭的时候有呛咳的情况发生。一般在四十岁以上有三高的人特别需要注意,手指麻木可能是因为中风的征兆。 *摔倒和嗜睡 不明任何原因的跌倒,是因为脑血管的硬化;脑部神经的失调。导致了人轻易的发生了跌倒,也可能是因为中风前兆的症状。大约有70%的人左右在中风之前都特别爱睡觉;这也是中风的症状表现。

中风的症状都有哪些呢

中风的症状都有哪些 中风是一种很危险的心脑血管疾病,中老年人是主要的患者,如果中老年朋友不注意保健好身体,是很容易出现中风现象的。中风也叫脑中风。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脑中风是指由于缺血或出血引起的急性局部、短暂或持久的脑损害,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内的一组疾病。此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我们一起去了解中风的症状都有哪些吧! 出血性脑中风 出血性脑中风又叫“脑出血”或“脑溢血”,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入脑实质引起的,发病快,病情较急,一般较脑血栓、脑梗塞严重。脑出血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一般有跌倒、昏迷、偏瘫、呕吐等症状,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还可有面肌瘫痪、嘴歪及流口水等。出血性脑中风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以男性为多。脑出血按出血部位可分为内囊出血、桥脑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等。一旦发病,如不能及时治疗,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 缺血性脑中风 缺血性脑中风:又叫“脑梗塞”,它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梗塞在所有中风中占70%至80%,近几年来明显增多,且向年轻化发展。症状一般表现为偏瘫、失语、偏侧肢体麻木、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精神错乱、痴呆等,甚至成为植物人,部分脑干梗塞和大面积脑梗塞可致命。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缺血性脑中风和多发性缺血性脑中风及小中风都属于缺血性脑中风,就是指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阻断而使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软化甚至坏死,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缺血性脑中风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约85%的脑中风是缺血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基础,缺血性脑中风存活的患者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再发作(五年内的平均复发率高达40%以上)和其他缺血性事件的发生。 注意事项 不管是出血性脑中风还是缺血性脑中风,对患者来说危害都是非常大的,特别是那些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平时一定要注意预防出现中风。预防中风有很多需要注意,要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做好预防保健措施,饮食上早晚注意喝水,喝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起到预防中风的效果,另外每天吃一两根香蕉或者绿色动力益康胶囊,这些都对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具有改善作用。有些饮食是需要禁忌的,比如烟酒之类的,那些辛辣有刺激性、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最好也不要吃。每一天的运动一定要有规律,比如早晚步行或者散步两三千米,或者进行打拳做操,但是最好不要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另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每天还要注意天气的变化,避免受凉,最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每天按时测量自己的血压,及时的掌握自己的血压信息,做好预防措施。

中风先兆的防治

中风先兆的防治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中风先兆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卒中、中风,是危害广大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以及复发率高的特点,以突然昏到,不省人事,或者偏瘫,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中医所说风的特点,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中医古代文献概称为中风,而提示患者可能或将患中风的一系列症状称为中风先兆。中风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性较大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呈上升趋势。据估计,美国每年有73万人发生中风,其中约16万人因此而死亡,病死率高达20%。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为94.07/10万,患病率为诸病之首。中风严重损害人脑功能,约有2/3的患者在中风后留下病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麻木、情感异常、吞咽困难、痴呆等症状。而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活动量减少、吸烟、过度饮酒和快餐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在加重中风的日益流行和年轻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2020年发生中风的患者将增加一倍。而积极有效地治疗中风先兆,可使大部分患者避免发生中风,另一部分人发病年龄延后,从而提高个人生活质量,也减轻了社会、政府和家庭的负担。因此,防止中风的发生,治疗中风先兆尤为重要。中风先兆是提示人可能或将患中风的一系列症状,以眩晕、肢体麻木无力、舌强、耳聋耳鸣、脉涩或弦细等为主证。在中风先兆的治疗及预防方面,中医药有显著的疗效和优势。现介绍如下。

1临床表现 中风先兆的临床表现在祖国医学中有不少记载,金代朱丹溪提出:“凡大指、次指麻木或不用者,三年中有中风之患。”明代张三锡提出:“中风必有先兆,中年人但觉大拇指时作麻木或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三年之内必有暴病。”明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一书中强调:“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因个体差异和所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同。根据先贤经验及笔者临床经验总结中风先兆的临床表现如下:眩晕眼花,耳聋耳鸣,眼睑、人中或鼻梁颤动,语言不利,舌强,项强,意识一过性丧失,健忘,睡卧流涎,或头痛头胀,头皮麻木,也有自觉头皮如虫钻蚁爬之感者;胸闷,心悸,手足麻木,多见大指、次指,也可见于其他指(趾)及整个肢体,四肢不定处痉挛,肌肉掣动,握物无力或困难,行走气短,步态不稳,自觉头重脚轻,忽有腿软如履棉花感,行动方向不能自控等。舌淡紫苔薄白,或舌红苔黄腻,或见舌体活动不灵活,脉涩,或寸盛尺弱,或弦细。主证:眩晕,肢体麻木无力,舌强,耳聋耳鸣,脉涩或弦细。 2临床诊断 成人有四个主证中的三个,兼见上述症状一个或多个,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上述症状,即可诊断为中风先兆。 3辨证施治 中风先兆的病机不外血瘀、气虚、阴虚、阳亢、肝火、肝风、痰湿、气逆几端,其中以肝肾阴虚为本,以痰阻血瘀为标,在一定条件

中风先兆病路径

中风先兆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 一、中风先兆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先兆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22—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 风火上扰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先兆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先兆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的患者。 2.病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