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练习题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练习题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练习题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2007年中考题>

2、自1405年到1433年间,一支船队历经亚、非30余国,涉10万余里,七次英雄式的远航,远及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下西洋<2008年中考题>

二、对号入座: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更加辉煌.同时也丰富了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请将下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A.张骞出使西域B.鉴真东渡C.马可·波罗来华D.玄奘西行

(1)1275年,一位意大利旅行家随父、叔抵达中国。他擅长辞令,学会了蒙古语和骑射,深得元世祖喜爱,故而得以留任元朝,多次奉命出使各地,因而游历了中国各大城市。小说家鲁恩梯切诺将他的口述笔录成书,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马可·波罗行纪》

(2)唐玄宗时,一位江南佛学大师应日本僧人邀请,历经险阻,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他带去的不仅是佛学,还有中国的建筑、雕刻、医药、绘画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文化。

(3)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张骞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扣留了十余年,后来辗转返回长安。他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4)贞观初年,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天竺他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1)(2)(3)(4)<2009年中考题> 三、读图说史: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征之一。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之间往来频繁,我国工匠不断汲取西方纺织文化的营养,不仅改进了传统技术,而且创新了图案,从而使中国丝绸进入了光辉灿烂的黄金时代。

隋·“胡王”联珠牵驼纹织锦唐·团窠(kē)宝花水鸟印花绢北朝·红地簇四云珠日神锦(联珠牵驼纹织锦: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汉字“胡王”、萨珊波斯风格的联珠纹饰与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沙漠之舟合在一起构成了整个图案。

团窠宝花水鸟印花绢:这件绢是典型的“陵阳公样”。“陵阳公样”是唐太宗时一个叫窦师纶的花样设计师,在西方纹样的基础上创新的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图案。

红地簇四云珠日神锦:青海省都兰热水出土,图案中的太阳神源出希腊神话中的赫利俄斯,但图案中的华盖和莲花宝座来自佛教,图案构成带有波斯风格,人物形象和汉字则是中国的传统。)

(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点?(写出3个)

(2)根据织品的图案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四、材料解析

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国的态度是开放的,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外国人到长安任官和居住……中外交往盛况空前,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不需要与外洋货物往来,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外来贸易,这一政策使中国落后于西方,一直到鸦片战

争,中国国门被列强的炮火轰开。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以后,中国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人,重新审视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以主动的姿态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文明的精华,从沿

海到内地逐步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复苏,逐步迈向富强。

①材料一反映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唐朝时我国对外交流处于什么时期?请写出唐朝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位历史人物?

②材料三说明清朝政府对外采取的是什么政策?这种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③根据材料四回答我国现在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

④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国家的盛衰与采取的不同的对外政策之间有什么关系?

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

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

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

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之匹敌。”

材料二:英国马嘎而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

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在广州港一个口岸,每年海上遇难人数达1万至

1.2万人。……(在定海时)惊奇地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安德逊看了两个世纪

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而尼写到:“他们毫不掩饰对我

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

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明朝时我国的航海状况如何?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嘎而尼使团对清朝当时航海状况的评价。

(3)根据材料二,指出导致材料二所述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坡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

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

----------《史记·西域传》

材料二:“丝绸之路”横贯新疆,给新疆辽阔大地遗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

右图为人首马身纹裤图。新疆汉墓出土,图案中人首是西方人形

象和希腊艺术风格,马身则是中国画法。

材料三:楼兰是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它吸纳了来自东西各交通和商业资源

潜力,曾经在丝绸之路上辉煌一时。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

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最终导致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了荒漠。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我国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它的名称是什么?

它的终点到今天的哪个洲?往西方贩运的货物主要有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证据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人首马身纹裤”图案,分析丝绸之路的作用。

(4)根据材料三,指出楼兰王国消失的原因。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1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一) 班级姓名学号 ——原始农耕、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2.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犹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 中,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位于左边地图中 的 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能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起源地之一的最有力证据是 A.距今1万年前后人们已学会栽培谷物 B.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传说 C.新石器时代已形成农耕聚落 D.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 4.当人类做出划时代的新发现――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通过栽培植物也可养活自己时,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面前”。这个“新发现”距今约 A.1000年 B.1万年 C.10万年 D.300万年 5.史学家苏秉琦指出,中国农业起源也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下列最能体现该特点的是 A.北京人遗址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 B.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大量稻谷遗存 C.陕西半坡、湖南玉蟾岩、浙江河姆渡等遗址发现粟和水稻遗存 D.除黍、粟、水稻外,起源于中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和大豆等 6.“炎帝神农氏,姜姓也,人身牛首,长於姜水,有圣德,都陈,作五弦之琴,始教天下种谷,故号神农氏。”《帝王世纪》的这段记载是 A.神话传说,基本上没有史料价值 B.原始史料,证实了原始音乐起源C.神话传统,但能够印证农业革命 D.一手史料,印证了人类进化历程 7.炎黄传说是 A.早期先民创世的历史 B. 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C.早期先民创世的英雄事迹 D.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集体记忆 8.一般认为孔子及儒家所称颂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种理想社会终结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DOC

2016年春季2014级半期检测历史试卷 1、墨子、商鞅、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兼并战争B主张互爱互利 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D主张中央集权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已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 C引种占城稻增加粮食产量D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数目 6、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8、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是() A.胡汉民族布局被打乱B.各族人民互相交流与学习 C.少数民族封建化D边疆地区的大开发 9、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间的迁徙与杂居B.使北方经济恢复,北魏兴盛一时 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4、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欢迎 15、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22、《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A.牛耕的出现B.井田制瓦解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

中国古代文学练习题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 A《短歌行》B《蒿里行》C《步出夏门行》D《苦寒行》 2、《让县自明本志令》的作者是() A曹丕B曹操C曹植D孔融 3、“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出自曹植的() A《白马篇》B《赠白马王彪》C《野田黄雀行》D《美女篇》 4、魏晋时期擅写四言诗的除了曹操以外,还有() A曹丕B王粲C嵇康D左思 5、陶渊明诗歌中继承了阮籍、左思传统的是() A田园诗B山水诗C咏怀、咏史诗D咏物诗 6、祢衡咏物赋代表作是() A《蝉赋》B《鹦鹉赋》C《舞鹤赋》D《洞箫赋》 7、《思旧赋》的作者是() A向秀B谢庄C曹植D阮籍 8、《三都赋》的作者是()(《吴都赋》《魏都赋》《蜀都赋》) A班固B左思C张衡D扬雄 9、《芜城赋》的抒情性极强,寄寓了() A对故乡的思恋B对历史兴衰变化的感慨C对广陵城的喜爱D对友人的怀念 10、《北山移文》的作者是() A孔稚圭B鲍照C丘迟D郭璞 11、《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A王羲之B陶弘景C嵇康D丘迟 12、《搜神记》中的见义勇为、自我牺牲的山中客形象见于() A《韩凭夫妇》B《干将莫邪》C《宋定伯捉鬼》D《李寄斩蛇》 13、《石崇每要客燕集》表现了() A石崇盛情待友B石崇的吝啬C石崇的奢侈和残忍D石崇的礼让 14、《画工弃市》选自() A《西京杂记》B《世说新语》C《笑林》D《博物志》 15、《韩凭夫妇》在艺术上成功地运用了() A细节描写B景物描写C神话故事D寓言故事 16、南朝时以“九品论人、七略裁士”品评诗人的评论家是() A曹丕B钟嵘C刘勰D陆机 17、突破传统的“诗言志”说,提出“诗缘情”的是() A钟嵘B曹丕C陆机D刘勰 18、《文心雕龙》论述文学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是() A《神思》篇B《情采》篇C《时序》篇D《知音》篇 二、填空题 1、建安时期,以(曹操)和()为代表的许多优秀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方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和()。 2、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承建安文学传统的作家,有魏末的()、()、西晋的()和刘宋的()。 3、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人,南朝著名的山水诗人还有齐代的()。 4、齐梁时代是诗体的重大变革时期,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到诗歌的声律,提出()之说,和其他诗人共同创造了(),为律师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我国近体诗发展的新时代。

大学中国古代史习题..

中国古代史 第十章隋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战争 1、名词解释 大索貌阅输籍定样大运河瓦岗军 2、简要回答 (1)简述隋朝统一中国的经过。 (2)简述隋初发展经济的措施。 (3)简述隋朝的大运河。 3、论述题 (1)论隋朝能够统一中国的原因。 (2)试论隋炀帝的是非功过。 第十一章唐朝的强盛与衰落 1、名词解释 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三省六部武则天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两税法元和中兴甘露之变会昌灭佛古文运动《唐律疏议》唐八史刘知几 2、简要回答 (1)说说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

(2)简述唐代前期的重要制度。 (3)简述唐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4)唐代诗歌的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 3、论述题 (1)论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2)分析唐代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3)如何评价武则天。 (4)分析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 (5)论隋唐文化的特点。 第十二章五代十国的演变 1、名词解释 五代十国沙陀三王朝长乐老 2、简要回答 (1)简述周世宗柴荣的改革与北伐。 第十三章宋、辽、夏、金的社会状况 1、名词解释 陈桥兵变通判王安石变法澶渊之盟靖康之难绍兴和议

《资治通鉴》《梦溪笔谈》程朱理学 2、简要回答 (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简述岳飞的生平事迹。 3、论述题 (1)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论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 (3)为什么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第十四章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 1、名词解释 成吉思汗耶律楚材行省制度达鲁花赤驱口色目人《授时历》 2、简要回答 (1)简述蒙古三次西征的情况。 (2)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 3、论述题 (1)试论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 第十五章明朝的专制统治

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

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 1、以下表明夏朝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史实有:①私有制的产生②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的分化③禅让制为王位世袭制所取代④监狱、军队、管理的产生和设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2、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历史的进步,主要依据是 A、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更有利于社会大多数成员实现自身的价值 B、奴隶社会的社会成员之间更加平等、和谐 C、原始社会末期大规模屠杀战俘的现象基本消失,奴隶主阶级富有人性 D、运用国家权力保护私有财产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史学界把“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的斗争称之为“汤武革命”,予以充分肯定。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其领导的斗争代表了广大奴隶和平民的利益 B、汤、武本身就是奴隶或平民 C、斗争解放了奴隶和平民 D、斗争推翻了暴政、解放了生产力 4、东周和西周时期的最大不同点是: A、都城位置 B、疆域版图 C、周王地位 D、生态环境 5、关于春秋列国之间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尊王攘夷” B、主要在大国之间进行,小国没有卷入 C、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 D、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没有丝毫的积极意义 6、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学术文化却异常活跃,科技成就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其原因主要在于: A、各诸侯国统治者重视学术文化的发展 B、广大知识分子的地位有了较大的提高 C、与境外各国的文化交流的频繁 D、社会大变革推动学术文化的发展 7、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与此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灭六国是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确立的必要前提: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促进了秦朝国力的发展,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C、长城和灵渠的修建表明中央集权制有利于集中国力进行大型工程建设 D、六国的灭亡表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已经形成

中国古代史材料题精编

中国古代史材料题精编 A、政治统治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 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 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 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 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 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中“亲族都得处死”“邻里都受牵连”的刑罚当时分别称 作什么? (3)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 (4)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答案:3、(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 (2)“族诛”、“连坐”。(3)陈胜、吴广。为了推翻实行残暴统 治的秦朝。(4)有联系。正是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 陈胜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场帝意扰不足,征求无已,兼征讨东西,穷兵犊武,百性不堪,遂致灭 亡,此皆肤目所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履舟。……为 人主,可不畏惧!”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太宗曰:“以铜为镜…;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 镜,可以明得失。”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代思想家李赞评论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 宗耳。不然,使遇好谈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谈也。” —《史纲评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 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对哪些方面比较重视? (4)材料四李蛰的评论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你的依据是什么?

古代文学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1)练习题1 一、知识问答 1.保存神话资料最多, 神话学价值最高的古代文献是()。 2.名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是出自()的() 3.《长门赋》是司马相如代人抒情之作,所代之人是汉武帝的失宠皇后()。 4.阮籍()的主要贡献是开创了此后抒情组诗的新体制。 5.“初唐四杰”是()。 6.列举两个以上孟子散文《齐桓晋文之事》中使用的着名比喻()。 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的断代史。它的最具文学性的篇章是()。 8、我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和最完整的山水诗是()的《》。 9、列举两则《搜神记》着名片断:()。 10、分别举出白居易讽喻诗和感伤诗的代表作各一篇:()。 11.上古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出自《礼记·郊特牲》,题为()12.被鲁迅称为()的汉代政论散文,是()的代表作《过秦论》 13.古代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体诗的作家是()。 14.宫体诗即梁代()作太子时以他的宫廷为中心而创作的诗体和兴起的诗派。 15.白居易文学理论主张的出处是:()。 16.《论衡》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它的作者是东汉的()。 17、汉赋的三种类型按时间顺序是:①()②散体大赋③()。 18、建安七子分别是:“()徐干、阮瑀、应旸、刘祯” 19、《长安古意》一诗的作者是“初唐四杰”中的()。 20、盛唐有“七绝圣手”之誉的诗人是()。 21.《大雅·大明》描写了历史上武王灭商的()和()的活动。 22.屈原的《九歌》的篇数(),《九章》的篇数是()。 23.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为“七子之冠冕”。 24.杜甫庾信诗云:“庾信平生最萧瑟,()。” 25.()是指唐代寺院僧人、民间艺人讲唱佛经等故事的底本 二、基本问题简答 1、《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韩愈散文的地位与成就并列举出三篇以上代表作。 3.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主要差别。 4.高适《燕歌行》内容丰富性的具体表现。 5.《晋楚城濮之战》描写战争的主要特点。 6.汉赋演变的基本线索。 7.《史记》与《汉书》的两点区别。 8.唐传奇小说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并列举出三篇以上代表作。 9.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10.汉代散文文风特点与演变的大概情形。 三、内容理解 1.《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请自行确定一个角度,简要解析本诗的抒情艺术。 2、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日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写明本诗的主要写法,之后作适当的具体分析。 3、屈原《九歌·湘夫人》片段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蘩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翻译此片段,之后阐释本段的抒情手法。

2020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 05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试题

05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选择题 1.[2019·临沂]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A.隋文帝灭掉陈朝 B.隋朝创立科举制 C.隋朝统一度量衡 D.隋朝开通大运河 2.[2019·湘西]“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描述的是( ) A.赵州桥 B.长城 C.丝绸之路 D.大运河 3.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的走向及直接作用是 ( ) A.东西走向巩固了隋朝统治 B.东西走向加强了民族融合 C.南北走向便利了南北运输 D.南北走向促进了中外交流 4.[2019·黄石]与下列提示信息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5.[2019·苏州]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6.[2019·泰安]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副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情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7.[2019·内江]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他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 ) A.轻徭薄赋 B.简法轻刑 C.选贤任能 D.恩威并施 8.[2019·岳阳]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康乾盛世” 9.[2019·重庆A卷]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 ) A.农业耕作工具 B.便捷的交通工具 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 10.[2019·新疆]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 ( ) A.天可汗 B.怀仁可汗 C.云南王 D.渤海郡王 11.[2019·恩施]盘点中国古代繁荣强盛的时代,唐朝当位列其中。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到极盛。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相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姚崇、宋璟、杜如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能干廉洁、办事效率高 B.全国各地兴修水利,耕地面积扩大 C.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有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淘汰 D.倡导节俭,抑制奢侈风气 12.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 )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_含答案汇编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 含答案 、选择题 (本卷共有 30小题,每小题 1.5分,共 45分)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 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 的发展。据此回答 1-4 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 ) A .原始社会后期 B .商朝 C .春秋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 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 B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 张重农抑商政策的 C .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 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 因而它长期的实行, 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D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 ( 《货殖列传》 ),说明秦汉 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 作的传记, 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 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 ① 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 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 .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B .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 ) A .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 B .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C .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D .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 A .修建防御工事 B .和亲与互市 C .进行战争 D .迁民屯边 张骞出使西域, 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 使当地文化丰 富多彩。据此回答 7-8 题。 7.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 ,主要是由于 ( ) A .张骞没有完成使命 C .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 8.当时,西汉传人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 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 ③井渠法 C .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 回答 5-6 题。 D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此 B .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D .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中国古代文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诗经》中风、雅、颂三个部分是根据音乐划分的。 2、《战国策》的编定者是刘向_______ 。 3、《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4、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含义是遭遇忧愁。 5、《汉书》共有作品100 篇 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中的《小雅?________________ 。 7、汉乐府民歌中以想像的方式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作品是《战城南》。 8、曹丕的《燕歌行》______ 是一首着名的七言诗。 9、《哀江南赋序》的体裁是骈体文 10、《西洲曲》属于南朝乐府民歌中的《西洲曲》________ 。 11、《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代是东汉末年厂 12、被称作“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王粲。 13、正始时期的着名作家除了阮籍、嵇康,还有向秀(或刘伶) 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左思 ____________ 的诗歌《咏史》八首名 15、谢灵运是东晋时期最着名的__________ 山水______________ 诗人。 二、解释题 1、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赋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是比喻;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 咏之词也”。 2、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正始文学是指正始年间至西晋建立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家有阮籍、嵇康、刘伶和向 秀。 3、乐府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中所采集和创作的作品当时称作歌诗,魏晋以后,人们称这些作品为乐府, 后来文人采用乐府诗的形式进行创作,其作品也被称作乐府。 4、建安时代的作品大力表现时代动乱和民生疾苦,表达人生忧患和建功立业的理想,内容深厚,风格刚健清新、 慷慨悲凉,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这些特点统称为建安风骨。 5、《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与其门下文士编纂的一部轶事小说。全书分“德行”、“政事”、“言语” “文学”等36门,记载了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末年的名士们的言论和行为。其特点是“记言则玄远冷隽, 记行则高简瑰奇”。 三、简答题 1、简析《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点。 本诗的构思极为巧妙。诗中以神话传说为题材表现人间夫妇别离之苦,本身就带有浪漫色彩。诗人又把星辰的特点与人的特点融合在一起,生动地刻划了一个美丽而深沉的织女形象。既通过“终日不成章”这一典型细节写出她内心的愁苦,又用银河、星光与她的形象相映衬,创造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歌意境。 本诗的语言浅显生动,尤其是叠字的运用生动巧妙。这些叠字从不同角度刻划了织女的形象和她的生 活环境,富于表现力;同时,它们平仄相间,清浊相配,用在诗句的开关,产生了悦耳的音乐美。 2、简述骈文的文体特征和南朝骈文的主要成就。 骈文在体裁上有三个基本特征: (1)讲究句子的对偶。定型化的骈文又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因此又称作“四六文”。 (2)重视藻采和用典,形式华美。 (3)讲求声韵之美,特别是注重平仄的合理搭配,以造成抑扬铿锵的世奏感。 南朝骈文的主要成就: 代表作家作品有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兀思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徐陵《玉台新咏序》等。 3、简析陶渊明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陶渊明的诗能够敞开心扉,表现真挚的情感、真实的体验和真率的个性,有一种自我表现的色彩;风格自然平淡,不事雕琢,不作夸饰,常用白描手法;善于创造境界,其中不仅情景交融,而且往往包含哲理。

中国古代史部分练习题

中国古代史部分练习题 1、(2006·广东卷)反映了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2、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时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B、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 4、《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 B、设置刺史 C、实行三省制 D、实行行省制度 5、“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材料中设立机构的实质是 A、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 B、全权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C、皇权削弱,军机大臣权力上升 D、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6、在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曾出现过以下现象,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分封制②郡国并行制③废除丞相制度④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①③ 7、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措施是 ①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③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 A、(唐)中书省 B、(元)中书省 C、(明)内阁 D、(清)军机处 9、下列人物对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产生或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的是 ①韩非子②秦始皇③汉武帝④黄宗羲⑤商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 10、西方一些社会学家在形容中华文明时,提出“西方的病,应用中药来治”,孔子思想是“中药之源”。其中“中药”含指孔子思想中的 A、民贵君轻,取信于民 B、和而不同,以和为贵 C、依法治国,以人为本 D、天下大同,见利思义 11、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下列对郡守、县令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地方行政长官②由皇帝直接任免③可以制定、颁布法令④可以世袭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2、为了解决唐朝后期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或影响有 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①养活了众多人口②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③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北魏、隋、唐的统治者实行均田制的直接目的是 A、发展农业生产 B、缓和阶级矛盾 C、保证赋税收入 D、使农民有土地生产 15、北宋取消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是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一个新转折,它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政府对商业的重视 B、商人势力的强大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北宋城市规模的扩大 16、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一(1)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一(4、7) 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下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3.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4.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A.禅让制的推行 B.世袭制的出现 C.分封制的实行 D.郡县制的推广5.《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世袭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华夏族的形成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6.《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7.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8.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干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9.下列哪一幅图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题专项训练3

2020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 题专项训练编选张书林 12 分开放题每题10 分钟做完,每次训练2 题20 分钟做完,自己批改,也可请老师批改,计算平均分,总结经验教训。 5。(2016 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 年,经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蛇传说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其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加工和创造,已从一 个简单的故事不断丰富、完善并发展成为一部部文学著作。下表是白蛇故事演变历程中不同文本对主要人物白娘子、许仙、法海艺术形象的描写 ——摘编自高艳芳《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等从表格中任选一个或多个人物,提取其艺术形象演变的相关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 分) 2020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 题专项训练3 答案 编选张书林 5。(2016 全·国卷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完整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 先秦文学 一、填空 1、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结合在一起的 2、约在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发化独立出来。 3、《弹歌》是一首----------言诗。 4、《蜡辞》大约是一首---------事祭歌。 5、先秦时期----------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7、西周时期,文化为-----------所垄断,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一个---------的阶层,成为文化创造的主要的承担者。 8、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再到------的演变。 9、夏商文化以--------文化最有代表性。 10、自西周开始,----------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1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最有神话学价值。 1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故事最为著名。 1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社会。 1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形到---------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15、雅颂多为---------时期的作品。 16、国风多为---------时期的作品。 17、雅颂多为---------句,较少杂言。 18、《诗经》的句式以---------言为主。 19、《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20 、雅颂多出自----------------之手。 21、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 22 、------------、--------------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23 、《尚书》分-------、---------、-------、--------四部分,其中---------、------------。 24、《左传》的体例是---------史。 25 、 ---------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26 、-----------------最擅长写战争。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 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 A.原始社会后期B.商朝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 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 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 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 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②③④D.①③④ 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回答5-6题。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 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A.修建防御工事B.和亲与互市 C.进行战争D.迁民屯边 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据此回答7-8题。 7.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 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8.当时,西汉传人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 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③井渠法④葡萄与石榴

2020年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练习 中国古代史部分三 1.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 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 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2.明朝诉讼回避制度对御史出巡有严格规定,明太祖时“其分巡地面果系原籍及按临之人没有 仇隙,并宜回避,毋得沽恩报仇,朦胧举向”,明英宗时“一所至之处,须用防闲,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见杂人”。这些做法( ) A.消除了吏治的腐败 B.客观上有利社会公平公正 C.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D.推进了国家监察制度发展 3.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 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 ) A.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 B.强调书画同源性特点 C.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 D.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 4.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 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 ) A.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B.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 C.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 D.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5.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 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6.下表为玉米来华时间的研究分析:

中国古代史部分——材料解析题1

材料题1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这家。——摘自《史记?货殖列伟》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别湖,良畴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摘自《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时(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摘自《陆游集》 材料四: ——搞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回答:(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5分)(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要点:(1)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1分);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超过北方(1分);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1分);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靠南方(2分)。(2)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2分)。(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1分);人口增第,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1分)。 材料题2 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对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用权也,信可以守战也。——《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晁错对汉文帝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依附土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型,犹不能禁也。……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汉书?食货志》 回答:根据材料,结合商鞅,晁错所处时代背景,从目的和结果方面评述两人的得农主张。(10分)

中国古代文学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文学史一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诗经》中风、雅、颂三个部分是根据音乐划分的。 2、《战国策》的编定者是刘向。 3、《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4、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含义是遭遇忧愁。 5、《汉书》共有作品100 篇。 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中的《_______ 。 7、汉乐府民歌中以想像的方式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作品是《战城南》。 8、曹丕的《燕歌行》______ 是一首著名的七言诗。 9、《哀江南赋序》的体裁是骈体文 10、《西洲曲》属于南朝乐府民歌中的《西洲曲》________ 。 11、《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代是东汉末年 _______________ 。 12、被称作“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 13、正始时期的著名作家除了阮籍、嵇康向秀(或刘伶) _________________ 。 14、左思___________ 的诗歌《咏史》八首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15、谢灵运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 ________ 山水______________ 诗人。 二、解释题 1、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赋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是比喻;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 所咏之词也”。 2、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正始文学是指正始年间至西晋建立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家有阮籍、嵇康、刘伶和向秀。 3、乐府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中所采集和创作的作品当时称作歌诗,魏晋以后,人们称这些作品为乐府,后来 文人采用乐府诗的形式进行创作,其作品也被称作乐府。 4、建安时代的作品大力表现时代动乱和民生疾苦,表达人生忧患和建功立业的理想,内容深厚,风格刚健清新、慷慨 悲凉,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这些特点统称为建安风骨。 5、《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与其门下文士编纂的一部轶事小说。全书分“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36门,记载了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末年的名士们的言论和行为。其特点是“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 则高简瑰奇”。 三、简答题 1、简析《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点。 本诗的构思极为巧妙。诗中以神话传说为题材表现人间夫妇别离之苦,本身就带有浪漫色彩。诗人又把星辰的特点与人的特点融合在一起,生动地刻划了一个美丽而深沉的织女形象。既通过“终日不成章”这一典型细节写出她内心的愁苦,又用银河、星光与她的形象相映衬,创造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歌意境。 本诗的语言浅显生动,尤其是叠字的运用生动巧妙。这些叠字从不同角度刻划了织女的形象和她的生活环境,富于表现力;同时,它们平仄相间,清浊相配,用在诗句的开关,产生了悦耳的音乐美。 2、简述骈文的文体特征和南朝骈文的主要成就。 骈文在体裁上有三个基本特征: (1)讲究句子的对偶。定型化的骈文又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因此又称作“四六文”。 (2)重视藻采和用典,形式华美。 (3)讲求声韵之美,特别是注重平仄的合理搭配,以造成抑扬铿锵的世奏感。 南朝骈文的主要成就: 代表作家作品有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 的《与宋兀思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徐陵《玉台新咏序》等。 3、简析陶渊明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陶渊明的诗能够敞开心扉,表现真挚的情感、真实的体验和真率的个性,有一种自我表现的色彩;风格自然平淡,不事雕琢,不作夸饰,常用白描手法;善于创造境界,其中不仅情景交融,而且往往包含哲理。 4、简析《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的写作特点。 本文表现了孟子高超的论辩技巧,孟子在论辩中善于针对齐宣王的心理,因势利导,使对方转变态度, 愿意听自己讲仁政的主张;本文具有强烈的感情和强劲的气势;语言浅显生动,善于运用比喻。 答题指导: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某部作品的艺术特点、某一时期文学的创作成就、作家的创作特点、 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在回答的繁简上一定要注意与论述题有区别。在回答简答题时,应首先从总体上把握好这一问题应分几个层次或有几个要点,然后准确、清晰地一一列举或进行简要的解释说明,不需要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