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

1.1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观察和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 1米=10的六次方微米 =10的九次方纳米

3、单位换算过程 [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4、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单位

5、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3”表示。常

用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

单位换算:1米3=1000分米3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分米3 1毫升=1厘米3

6、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刻度尺

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

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

7、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读数时

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8、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②针压法③重物法④薄膜法⑤替代

1.4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2、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

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分就表示1摄氏度。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4、温度计的使用: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

物体充分接触。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5、体温计里有一段很细的弯曲的管子,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它,遇冷收缩通不过它,

因此可以离开被测者读数。

1.5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质量

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常用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

克(㎎)。

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

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①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

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

衡量的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

向),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②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

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③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4、保存在巴黎国家计量局内的质量标准物——国际千克原器。

1.6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常用单位是秒,用“s”表示。其他常用时间单位:时(h)、分(min)、

毫秒(ms)。

单位换算:1时=60分=3600秒 1秒=1000毫秒

2、时间包括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指“时间点”,时间间隔指“时间段”。

3、实验室常用来记时的停表有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两种。

1.7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第2章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2个区别:

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动物不可以。

2.2 常见的动物

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25万种。为了更好地研究与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2、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身体背部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成为脊椎动物。它可以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脊椎动物是动物中最高等的。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地球上大约有4.7万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约有20万种,大自然中大部分属于无脊椎动物。

4、鱼类:大约出现在4.5亿年前,目前世界上约有鱼类2.4万种。它们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无四肢,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片,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体温不恒定。(如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黄鱼、鲨鱼等)

5、两栖动物:大约出现在3.5亿年前。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如青蛙的幼体和鱼有些相似,用鳃呼吸,成

体用皮肤或肺呼吸。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体温不恒定。除此以外还有:大鲵<娃娃鱼>、蝾螈、牛蛙等)

6、爬行动物: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它们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表皮干燥。卵生,体温不恒定。(如龟、蛇、鳄鱼、变色龙、鳖等)

7、鸟类: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喙无齿,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合飞。翔卵生,体温恒定。气囊和肺相通,可进行双重呼吸,大肠很短。(如家鸽、鸡、鸭、鹅、鹦鹉、猫头鹰等)

8、哺乳动物: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目前它们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哺乳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是最高等的动物。(如鲸、蝙蝠、袋鼠、海豚、熊猫、猴等)

* 从鱼类到哺乳类,一个比一个高等:

水生→陆生;体外受精→体内受精;卵生→胎生;

体温不恒定→体温恒定;用鳃呼吸→用肺呼吸。

--------------------------[4-8皆为脊椎动物]-------------------------

9、扁形动物:身体多细胞,多数呈暗褐色或灰色,少数成亮色,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大多为雌雄同体。(如涡虫、血吸虫等)

10、腔肠动物:身体多细胞,有口无肛门,摄食和排泄用同一个口,周围有触手,触手表面有刺细胞,以做猎食及防卫之用。(如水母、水螅、珊瑚、海葵等)

11、棘皮动物:身体多细胞,幼体两侧对称,成体大多辐射对称。多营底栖生活,固着、移动或埋栖。骨板外面附以坚韧的肉质皮膜。(如海胆、海参等)

12、节肢动物:身体多细胞,身体不长较厚,无贝壳。身体有许多节肢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触角分节,两侧对称,卵生。(昆虫占100多万种)13、软体动物:身体多细胞,一般身体两侧对称,身体柔韧,有外套膜,由外套膜腺细胞分泌物形成的贝壳,身体表面有被外套包被的内壳。(如蜗牛、乌贼、贝壳、蛤等)

14、环节动物:身体多细胞,具真体腔,身体分节,无足,长而薄,看似与节肢动物相像。(如蚯蚓,身体呈圆长形,由体结构成,考体表呼吸,会分泌粘液。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没有眼睛,下雨时会爬出,屎中含有丰富营养。)

15、线形动物:身体多细胞,身体细长,不分节,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呈线形。(如蛔虫、蠕虫等)

16、原生动物:身体单细胞,最低等动物,生活在海水及淡水内,底栖或浮游。(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9-16皆为无脊椎动物]-----------------------17、昆虫属节肢动物,它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目前已知道的大约有100万种之多。昆虫体内没有骨骼,却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昆虫身体分为

头(一对触角)、胸(有三对足,两对翅)、腹三部分,还有一对复眼,一个口器。是唯一能飞的无脊椎动物。

2.3 常见的植物

1、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2、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都是),如苹果、豌豆、郁金香、樟、玉兰、青菜等,它们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种子裸露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它们分布很广,其中大多数种类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如黑松、水杉、银杏、苏铁、侧柏等都是常见的裸子植物。

3、种子植物是自然界中最高等的植物。分为以上两种,区别为是否被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4、蕨类植物:它们没有种子,但有根、茎、叶。到了夏天,叶的背面会长出许多孢子囊,内有许多具有繁殖作用的孢子。

5、苔藓植物:它们的结构比蕨类植物更简单,没有根,只有柔软矮小的茎和叶,不开花,也没有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

6、藻类植物:它们的结构更为简单,压根就没有根、茎、叶。

7、对生物的分类有7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4 细胞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6、受精卵——→分裂、分化、生长——→生物个体(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

7、一个母细胞经过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意义: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

8、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存在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在动物的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的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刚分裂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一般大小。

9、细胞生长,体积由小变大。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直至与母细胞一样大。

10、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和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种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的各种细胞形成了生命体的各种结构,一个受精卵就这样经分裂、分化和生长,最终长成了一个生命个体。

11、生长和分化往往相伴而行。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①目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②镜座:马蹄形,使显微镜安置稳定。

③镜壁:是握镜的地方。

④反光镜:一面为平光镜,反面为凹面镜,都可采集光线。

⑤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⑥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

⑦镜筒和物镜转化器:镜筒上可安放目镜,下端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就是物镜转换器。转换器上的圆孔可安放物镜。

⑧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

⑨压片夹:可固定载玻片。

⑩遮光器:载物台下面的圆形版,板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

11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略微向后倾,,便于观察。

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

1、物镜转换。

2、转动准焦螺旋,可使镜筒上下移动对焦。

3、将玻片上的观察物正对通光孔。

4、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5、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左眼看到物象后细调。

2.5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1、生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构成的。其中大多数生物的个数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属于多细胞生物。也有一些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属于单细胞生物。它们一般生活在水中。

2、衣藻↓

鞭毛:通过摆动使之游动。

伸缩泡:来排泄体内多余的水分。

眼点:感受光线的强弱。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细胞壁:保护作用。

叶绿体:杯状。

3、草履虫(约0.3mm)↓

小核:含有遗传物质。

大核:负责营养。

口沟:摄取食物。

食物泡:消化食物。

纤毛:使进行旋转运动。

伸缩泡:有吸集管(吸集水),共两个,一个在前三分之一处,另一个在后三分之一处,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胞肛:排泄口,排除体内残渣。

表膜:同细胞膜。

4、使肉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遗传物质、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核糖体、鞭毛、液泡)。细菌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菌落。

5、酸奶是在鲜奶中加入乳酸杆菌经过发酵后制成的。

6、细菌既没有叶绿体,也没有像草履虫那样的摄食结构,它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活。在细菌体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所以也被称为原核生物。

7、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螺旋菌、球菌和杆菌三类。

8、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9、抑制细菌生长可以:

①干藏法:去掉食物中的水分;②冷藏法:低温环境可减缓微生物生长的速度;③真空保存法:抽出包装袋中的空气,使食物与空气隔绝;④加热法:食物经过加热,然后密封。因素:温度、水分、氧气。

10、食用菌是大型的真菌,如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等。

11、有些食物不能用高温加热(如牛奶),否则会影响到它们的营养和味道。对于这类事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温至一定温度(一般为60℃—85℃),持续15到30分钟,然后迅速冷却。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发明的。

12、植物和动物的受精卵是一个细胞,它经过多次分裂和生长后,除少数细胞继续分裂外,其余大部分细胞则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13、植物的基本组织: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其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

14、在叶的表面有一层表皮,扁平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着保护作用。表皮是植物的一种保护组织。在叶片的中部,可以看到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在叶脉处,有输导组织,它们能输送从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由叶制造的营养物质。

15、人体内有四大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16、人的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它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组成,主要有保护功能。有些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17、血液、软骨、肌腱等组织的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多,体内分布广、形态多样,成为结缔组织,它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18、人体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器官内都有肌肉组织。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人体的肌肉组织可以分为三种: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

19、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神经组织主要分布在脑、骨髓和神经中。

20、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

①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表皮主要起到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它是由上皮组织构成。

②真皮内有许多血管、汗腺以及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等。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能感受外界给予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刺激。

③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解冲击、储存能量。

2.6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成为器官。

2、人体内与摄食、消化有关的器官有口腔、咽、食道、小肠、大肠、肛门(消化道)以及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消化腺)等,它们称为消化器官。

3、由若干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定顺序排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活动的多个器官的总和就成为系统。

4、人体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5、食物→口腔(分泌唾液)→咽(推向食道)→食道(推向胃)→胃(分泌胃液)→小肠(分泌胆汁、胰液、肠液)→大肠→肛门

2.7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1、沙漠中的仙人掌具有肉质的茎,刺状的叶。肉质茎可贮存更多的水分,刺状叶可减少水分的散失。

2、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向光性。

3、保护色:色彩与环境相同,不能分辨出轮廓。(变色龙)

4、警戒色:有鲜艳的外表,起警告作用,一般有毒臭或腐蚀性。(箭毒蛙)

5、拟态:外表形态与周围的物体相似。(竹节虫)

6、以上三种方式便于生物捕食、逃避灾害、便于繁殖。

7、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因为丧失了栖息地而造成的。

8、为了保护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这样的地区叫做自然保护区。有:广东省的鼎湖山、贵州省的梵净山、吉林省的长白山、四川省的卧龙山等。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3.1 我们居住的地球

一、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

1.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代印度人则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龟背上。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二、现在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仅差0.33%

3.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三、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

1.地平线

2.月食

3.登高望远

4.帆船

5.天涯海角

6.时差

7.北极星

3.2 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经线等长,为半圆。

2.在南北两极之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纬线不等长,为整圆。

3.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市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4.0°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W)。0°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E)。

5.赤道以北就是北纬(N)。北纬90°就是北极。赤道以南就是南纬(S)。南纬90°就是南极。

6.纬度从赤道算起,把0°定为赤道,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

二、地图

1. 地图是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

2. 地图三要素是:图例和注记、方向和比例尺。

3. 比例尺

①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图上距离的图例。

②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00,即1厘米表示1千米以下。

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1000000,即1厘米表示10千米以上。

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

③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也比较详细。

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大,描述的内容也比较粗略。

4.比例尺的表现方式

地图的方向常用三种方法来表示: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北,经线靠南极端的指向为南。(2)有的地图用一个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

(3)一般地图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三种定向法

(1)一般定向法

(2)经纬网定向法

(3)指向标定向法

3.3 太阳和月球

一、太阳

初一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人的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2、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 3、蝌蚪与成蛙的比较 4、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 育。 5、昆虫的发育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如:蚕、蝶、蛾、蚊、蝇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臭虫) 6、动物的生长时期: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7、动物的生命周期:由生长时期构成。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第二节:走向成熟 1、精子和卵细胞 ⑴⑸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精子和卵细胞属于 ⑷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 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卵细胞,子宫是胚胎 发育的场所。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 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 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 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初中科学电路知识点总结

初中科学电路知识点总结 1、电路 电源——提供电能 用电器——消耗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 导线——输送电能 通路 开路 短路 电路图 实物图 串联 并联 (2)串、并联电路的比较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用电器连接方法 逐个顺次地连接 并列地连接 用电器间的 相互关系 用电器相互影响,一个用电器损坏,其他用电器均不工作 所有用电器不关联,即任何一个用电器可单独工作 电流路径 只有一条 有两条或两条以上 开关在电路 中的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与开关在 电路中的位置无关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 通断,支路中的开关控制它所在 的那条支路的通断 图例 (1)电路 组成元件 所处状态 部分短路 全短路 ——危险,应当避免 表示方法 连接方式 电 路 项 目

2 电流 电压 电阻 概念 电荷的定向移动 形成电流 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 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 大小 符号 I U R 国际单位 安培(A) 伏特(V) 欧姆(Ω) 单位换算 1安= 103毫安 1毫安 = 103微安 1千伏 = 103伏 1伏 = 103毫伏 1毫伏 = 103 微伏 1兆欧 = 103千欧 1千欧 = 103欧 大小 电流大小用1秒钟内 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多少来衡量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伏,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伏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大小决定于导休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测量仪器 电流表 电压表 电流表和电压表 3 符号 不同点 共同点 电流表 错误! 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不允许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①连接电表时,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②被测电流(或电压)淡能超过电流以表(或电压表)的量程 ③读数方法:先确认量程,再确认刻度 盘上的每个大格和小格所表示的数值,最后从指针的位置读出被测电路 的电流值(电压值) 电压表 错误! 须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 可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 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组线的长度改变电阻 结构图 符号 接线连接:上下各一,下柱连入 阻值判断:向移减少,离移增大 4、电学规律 (1)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磁极间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欧姆定律:I = 量 项 目 项 目 仪 器 使用 (2)滑动变阻器 U R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 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 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科学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第2 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一、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一)、试管 1、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2、使用方法: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用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再进行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 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⑤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3、原因: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1、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2、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1、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2、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 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 45 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 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 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 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

浙教版初一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3.8%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新课标浙教版初一《科学》复习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 ”表示。 1米=106 微米=109 纳米 测量步骤:放正确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贴物体 看正确 视线与刻度尺垂直,不能斜视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 1000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桌面上。大多数液体在静止时,液面在量筒内呈凹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向平。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注意:使用温度计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体温计除外),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 ”表示。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是: 1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调解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是横梁平衡。 2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3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注意:用天平称量时,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砝码;取放砝码时要使用镊子;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加减砝码时要请拿轻放。 时间的单位是秒(s ) 1时=60分 1分=60秒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 观察生物 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是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成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等几个大类。 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 鳞片。 两栖动物幼体水生,用鳃呼吸,用尾游泳,成体能 上陆,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卵生,体外受精,体温不恒定。 爬行动物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 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①观察刻度尺:⑴零刻度线⑵最小刻度值⑶量程⑷单位 ②选正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尺。 ③放正确:有刻度的一遍紧靠被测物体。 ④看正确: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⑤读记正确: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 位组成。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其中③ 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减少误差的方法。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①被测温度不得大于温度计的量程。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方法与刻度尺近似(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温度计可以拿出来读数的原因)。③外形是三棱形。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 科学入门 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 _______________ , 并寻找它们 _______________ 的学问 .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 ______________ , 瓦特发明了 ________________ 等.可 以这样说 :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它就在 ______ . 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 多 ___________ , 多 ____________ , 多 ___________ ,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 推动社会的进步 , 协调 ______________ 的关系 , 为人类创造 更美好的生活 . 3. _________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 做实验时 ,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 验室的 ______________ , 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 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 鸡蛋便会 ______________ . 在烧杯里放入较 多的食盐 ,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 生鸡蛋会 ___________ , 最后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进行比较的过程 . 要测量 即长度单位 , 然后选用合适的 进 6. 长度的主单位是 ____ , 较大的还有 _____ ,较小的还有 ________ , ____ 等 ___ 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 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 ,如正方体 ,长方体等可用 ___________ 计算它的体积。 测量液体的体积 ,一般用 __________ . 8. 量筒的使用方法 : 首先要看清它的 ___________ 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 _____________ 保持水平 . 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 ______________ 在水中,两次读数的 _____________ 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 10. 温度表示物体的 __________ 程度 ,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 就是指今天 的温度 ____ 或 _______ . 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 ________ 温度计, ________ 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 .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 用 表示, 它的规定是 : 把 的温度定为 0, 的温度定为 100, 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 物体的长度 , 先要规定 ____ 行测量. 测出它的边长 ,然后 和最小刻度 . 量液体时 ,视线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 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 3.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 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厚度:地核>地幔>地壳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纬线和纬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不同纬度 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 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3)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 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4)北纬、南纬各有90°。南纬90°就是南极,北纬90°就是北极。

4.经线和经度 (1)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 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 址的那条经线。 (3)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4)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0°经线和180°经线都只有一条) 5.东西半球的划分 (1)习惯上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 半球。 (2)西经20°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 是东半球。 (3)西半球(向西走):20°W—160°W,180°—160°E 东半球(向东走):20°W—0°,20°E—160°E 特殊区域:0°—20°之间,无论东经还是西经永远都属于东半球 160°—180°之间,无论东经还是西经永远都属于西半球注意:东半球不全 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 6.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7.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地轴是假 象的轴。在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北,在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南。 注意:遇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东经度还是西经度,南纬度还是北纬度的题目时,一定要自己添上0°经线或者0°纬线。另外需要了解在地球上方(下方)俯视(仰视)时,经纬线各呈什么形状。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二.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标记 2.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没有给出比例尺时,可以根据比较表示范围的大小来判断比例尺的大小)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 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 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 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 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2. 温度计 温度计的结 构 外壳、刻度、液柱、玻璃泡 温度计的原 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正确使用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2)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3)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4)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5)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6)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注意事项 A 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B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C 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的器 壁; D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E 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F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平视 13.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较

常用温度计体温计 最小刻度(分度 值) 一般为1°C 0.1°C 刻度范围一般为0 ~ 100°C 35 ~ 42°C 结构玻璃泡容积相对比较小,毛细管粗细 均匀(1)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2)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口 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可以离开被测物体;用之前需要甩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 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 (1)放平(2)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 (3)调平(调节横梁螺母)(4)称量:左物右码; (5)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 (6)记录(7)整理:砝码放回盒内,游码归零等。 2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 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观察生物知识要点 生物和非生物 1. 蜗牛的身体结构包括眼、口、足、壳、触角;它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觉,没有听觉。 2. 自然界的物体根据有无生命,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生命特征有:能进行新城代谢、有严整的细胞结构、有遗传、变异的特性、能生殖和发育、有应激性、能生长、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3. 动物和植物最根本的区别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常见的动物 1、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其中脊椎动物包括: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鱼的共同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体温不恒定(“恒定”或“不恒定” ),生殖方式为卵生(填“胎生”或“卵生” )。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她们产生、发展的原因与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与实验就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就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测量就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与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瞧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与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与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瞧清测量范围与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瞧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13、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

《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 1.1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观察和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 1米=10的六次方微米 =10的九次方纳米 3、单位换算过程 [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4、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单位 5、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3”表示。常 用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 单位换算:1米3=1000分米3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分米3 1毫升=1厘米3 6、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刻度尺 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 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 7、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读数时 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8、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②针压法③重物法④薄膜法⑤替代 法 1.4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2、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人教版初中第三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1.xx水是地球水最主要部分。 2.我们平常说的淡水资源是指地下淡水,湖泊淡水,河流水。 3.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以固态存在,空气中以气态存在。 4.水母的含水量最高。 5.水的循环图的过程:蒸发,降水,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等等;水的循环包括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三大循环。 6.水体的更新周期:冰川最长,大气水最短。 7.我们平常说的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8.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9.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10.水循环的意义:是地球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大地,哺育生命。 11.电解水的过程中,两极出现气泡,液面下降, 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氢气的方法是直接点燃,现象是产生(淡)蓝色火焰。 1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3.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14.电解水的实验中,阴极产生的气体(氢气)体积:阳极产生的气体(氧气)=2:1。15.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透明、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下呈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体积最小) 16.单位提及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17.密度公式:ρ=m/V 18.水的密度为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立方米的水,质量是千克.读法是千克每立方米。 19.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外界条件不变的时候,同种物质密度一定。 20. 1.0x103千克/米3=1克/米3 21.常见物质密度: 纯水:千克/米3汞:千克/米3冰、石蜡:千克/米3 纯铁:千克/米3酒精、煤油:千克/米3 22.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产生原因:物体之间相互挤压。 特点: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表面产生凹陷。 23.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支承面上静止不动时,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24.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5.压强公式:P=密度*g*h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习 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扩大观察范围.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2)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 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温度计 12.1温度计的结构:外壳、刻度、液柱、玻璃泡 12。2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12。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12.4正确使用: 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2)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3)观察温度计的量程;4)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5)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6)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12。5注意事项: A 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B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C 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的器壁; D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E 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F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平视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

2020年整理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pdf

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1章科学入门复习提纲 第一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主要内容 1.科学定义: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科学的基本方法: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 第2节实验和观察主要内容 1.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2.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仔细的观察其中产生的现象,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3.观察:用感官直接观察;借助工具准确观察 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微米=109纳米 2.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比如0.5米3=500升 3.测量工具及步骤:量筒、量杯;先选用合适的量筒或量杯,加入液体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4.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排水法、针压法、重物法、沙埋法;刻度尺测量特殊方法介绍:测量纸的厚度、测量铜丝的直径、用自行车测量路程。 第4节温度的测量(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 1.温度的主单位:摄氏度(0C);常用温度计的种类:体温计、普通温度计、家用气温计;其他温度计的种类: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 2.实验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温度计的使用:选,放(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不能拿出读数“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内液面相平,读数时先看清最小刻度),记(数值+符号)如40摄氏度写做400C,读做40摄氏度。 第5节质量的测量(质量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天平测量) 1.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的单位:克、毫克、公斤、斤、吨 1千克=1000克

科学七年级上册上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 找它们相应答案的一门学科。 常用的实验仪器有: 试管、试管夹、 天平和砝码、酒精灯、 显微镜、电压表、 电流表、停表、玻璃棒、烧杯、量筒、量杯、刻度尺、胶头滴管等等 长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米” ,用“m ”表示 1 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米 1米= _________ 分米= _____ 厘米 = ____ 毫米 1毫米= ___________ 微米= _____ 纳米 初 中主要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以长度单位为名称的技术叫 做纳米技术。 认识刻度尺,就是认识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以及分度值。 1立方米= 1000 立方分米 = 106 立方厘米 1升= 1立方分米 1毫升 = 1立方 厘米 形状规则的固体体积测量用刻度尺,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用量筒,采用 排 水法。 长方形的体积=长╳宽╳高 圆的体积=底面积╳高 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 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中央最低处 相平。 读数时如果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 教学大楼的一间 教室的体积大约是 200 米 3 怎样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一百张纸 的厚度, 然后除以 一百,(注意两页为一张纸) 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根长而细的金 属直径?把细金属紧紧的在钢笔上绕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

圈,用刻度尺量出长度,除以20。 12、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由倒数第二位决定。 13、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14、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 计、煤油温度计, 15、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摄氏度,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摄氏度,在0 摄氏度和100 摄氏度 之间分成100 等分,每分为1℃,如人的体温(口腔温)是“ 37℃”读作“37 摄氏度” 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4.7 摄氏度” 或“负4.7 摄氏度” 16、温度计正确使用方法⑴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壁,⑵玻璃泡浸入 液体后要稍候,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⑶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平。(4)使用时不能超过量程。 17、体温计测温范围35℃~42℃,最小刻度为每小格为0.1 ℃,可离开人体读数,因 为有一段很细的弯管,所以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 18、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 “ 0”刻度线处。2、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3、按物左码右的原则,将物体放在左盘上4、估计物体的大致质量,将适量的砝码用镊子夹取,轻放在右盘上。砝码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取放。5、算出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是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 6、称量完毕后,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游码移回到“ 0”刻度线 19、怎样测量1 滴水的质量。写出实验过程和计算结果,并设计记录测量数据的

初一上册科学主要知识点

初一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 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答案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 万有引力,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可以这样说: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多观察, 多思考, 多实验,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推动社会的进步,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做实验时,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 规章制度,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鸡蛋便会下沉.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 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 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 度, 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 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6.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等,刻度尺是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 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 8. 量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 量液体时,视 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 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在水中, 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10.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 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 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 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 度计量程的温度.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时,眼睛应平视,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记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和估读值. 13.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符号kg 表示, 较大的单位有吨,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 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