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型购物中心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_以长沙市为例_叶强

大型购物中心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_以长沙市为例_叶强

大型购物中心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_以长沙市为例_叶强
大型购物中心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_以长沙市为例_叶强

1长沙大型购物中心及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发展特点

1.1长沙城市经济与商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长沙商贸业已成为最具活力的优势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300亿元增至2009年的1525亿元,年平均增长17.56%。在全国35个城市中,长沙商业零售业发展总量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但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等指标处于中西部同类城市前列(表1)。1.2长沙商业空间区位、业态形式和规模现状调查

与分析

长沙城市中心区由芙蓉、雨花、天心、岳麓和开福五个区组成,作者对长沙城市中心区的商业网点中5000m 2以上大型综合购物中心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统计和归类(表2)。1.3城市商业空间调查成果分析

收稿时间:2010-10-22;修回时间:2011-02-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078126)资助。

文章编号:1000-8462(2011)03-0426-06

大型购物中心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

———以长沙市为例

叶强,谭怡恬,谭立力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商业空间是城市中最为活跃,对城市发展及空间结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的功能要素之一。以商业地理学为主要理论依据,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了大型购物中心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指出大型购物

中心是商业空间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业态结构、空间区位的集聚与扩散作用是城市商业空间规模与等级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城市商业空间结构;购物中心;长沙中图分类号:F729.9文献标识码:A

第31卷第3期经济地理Vol.31,No.32011年3月ECONOM IC GEOGRAPHY M ar.,2011

表12009年中西部地区主要省会城市经济总量与人均收入情况比较

Tab.1

Contrast of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per capita national income in main capital cities of middle-west district,2009

指标

长沙武汉西安成都郑州南昌贵阳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排位)

3745(15)4621(9)

2719(21)

4502(10)

3300(17)

1838(24)

903(3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排位)

56620(12)50117(16)32351(27)35215(25)43877(19)39669(21)2283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排位)1525(14)2164(7)1381(19)1950(9)1435(16)634(28)413(3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排位)

20864(13)

18385(19)

18963(16)

18650(17)

17417(20)

16472(24)

15041(32)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2010年长沙统计年鉴、湖南统计信息网长沙市及各县区统计分析整理。

表22009年长沙市5000m 2以上大型商业网点情况调查汇总表

Tab.2Summary of investigation on commercial network larger than 5000square meter,2009

芙蓉区

雨花区

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

小计

大型综合超市数量/个

(总面积/万m 2)10(7.05)16(16.48)

10(9.2)8(5.86)2(1.88)46(40.47)

购物中心数量/个(总面积/万m 2

)1(5)1(15)2(10.98)2(9.86)1(1)7(41.84)商业建筑综合体数量/个(总面积/万m 2)

4(31.5)5(31.8)3(14.8)-(-)2(3)14(81.1)百货商店数量/个(面积/万m 2

3(5.1)3(5.8)1(1.9)-(-)1(1)8(13.8)仓储式超市(会员制综合超市)数量/个

(总面积/万m 2)-(-)-(-)-(-)-(-)1(4.7)1(4.7)专业大卖场数量/个(总面积/万m 2

24(106.16)20(162.8)

14(31.68)

14(68)17(27.89)89(396.53)

商业群体空间(或地下商业街)数量/个

(总面积/万m 2)4(21)2(60)7(45)2(6.3)2(2)17(134.3)小计/万m

2

175.81291.88113.5690.0241.47712.74人口密度/人/km 21096961121246259055612798人均值/m 2/人

3.82

4.60

2.56

1.30

0.90 2.63

注:2009年长沙城区总人口273万人,全市人口密度2798人/km 2,其中芙蓉区46.07万,雨花区63.4万,天心区45.2万,岳麓区69.4万,开福

区48.4万。资料来源:作者根据长沙市商业局商业网点分类表、现场调查资料及2010年长沙市统计年鉴整理。

1.3.1商业业态结构。从1998年产生第一个大型综合超市到2009年底为止,长沙5000m2以上的区域型和社区型大型综合超市已经发展到46个,总面积约40.47万m2;购物中心和商业建筑综合体中的6个大型综合超市,总面积也有约6万m2,人均拥有面积为0.13m2,可见长沙的大型综合超市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1.3.2商业空间结构。长沙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演变主要从20世纪中期开始,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从1986年至1995年,中山路百货大楼,友谊华侨商场,阿波罗商场,东塘百货大楼和晓园百货大楼形成了五一广场、袁家岭、东塘3个大的商业中心区。第二个阶段从1996年开始,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级的大型零售企业进入长沙市场,相继出现了大型的综合零售业态形式,如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商业步行街等。与此同时,大型专业综合市场商业空间(如建材、家具和家居用品)也在城市边缘区域发展起来,形成了包含城市商业中心区、城市商业带和专业化商业区完整的商业空间格局(图1)。

图12005—2010年长沙大型购物中心区位分布图

Fig.1Location of Large-scale shopping centers in

Changsha,2005-2010

资料来源:长沙市商务局商业网点办公室及实地调查。

2大型购物中心的集聚与扩散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

2.1集聚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机制

2.1.1集聚与城市空间结构。长沙五一路集中了6个主要商业空间节点中的4个(图1),集中了所有的商业业态形式。商业空间节点的增加必然导致节点之间的通道增加及空间网络密度增加,据调查,长沙城市空间中人流和物流的主要通道如图2,主要人流通道分布是沿五一路和韶山路方向,也就是东、南方向,与商业空间节点的密度和分布方向类似。点状与带状集聚商业空间内城市空间结构各种流态的集中度明显高于其它区域,城市中心区的建筑和零售业态密度也沿大型购物中心集聚形成的带状空间方向发展。

图2长沙市主要人流、物流通道分布

Fig.2Main people flow and physical distribution channels

in Changsha

资料来源:根据长沙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方案资料整理。

2.1.2大型购物中心的发展影响商业空间结构的演变周期。大型购物中心通过自身的核心作用影响商业空间类型、其他业态形式与业态结构演变周期。1993年中山商业大厦成了推动五一广场商圈大发展的重要因素,集聚规模第一和新业态形式的大量产生是五一广场商圈成为长沙第一级商业中心的主要原因,2001年新一佳、步步高和家润多大型综合超市、国美家电大卖场等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在东塘商圈落户,改变了商圈的业态结构,使东塘商圈迅速成为发展最快的区域商业中心。通程购物广场和新一佳大型综合超市是河西溁湾镇区域商业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从上述商圈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大型购物中心与其所处主要商业空间节点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2.1.3聚集居住空间。从商业空间扩展与居住空间布局的关联效应来看,大型购物中心周边是聚集居住空间的重要因素,即使在城市中心地带也不例外。位于中心区的芙蓉区商圈集中度最高,商品房

第3期叶强,谭怡恬,谭立力:大型购物中心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

427

楼盘的开发量和销售面积也比其它区域效益大。从中可以看出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对住宅业的区位选择、开发模式、价格定位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2扩散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机制2.2.1扩散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类型。由于受城市经济、道路交通和小汽车普及率发展的限制,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大型综合零售业态形式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在城市远郊,反而会在城市中心区集中,由于地租效应原因,新的专业大卖场则向城市周边区域扩散并重新集中,围绕着城市中心区发展

为带状的商业空间,形成新的集中式城市商业中心区发展模式(图3)。

图3长沙工业化时期城市外延扩展过程示意图

Fig.3Urban expansion process in industrialization

time of Changsha

资料来源:作者参考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第122页中图5-7与实地调查资料整理。

2.2.2扩散与居住空间。受汽车普及率和道路交通发展的限制,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中的大型购物中心扩散与居住空间的郊区化趋势相辅相成、互有先后。按国外大型购物中心的发展过程看,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将不一定与居住空间共生,而是与区域城市的发展相关,也就是开始产生区域性的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城市居住空间开始真正产生远离城市中心区的郊区化趋势。但我国城市化的特殊性决定了,短时间内不可能出现像美国那样的低密度郊区化和依赖家用小汽车大规模普及的商业空间模式,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工作和生活时空间特点也决定了特大型区域性综合购物中心的产生还缺乏环境基础。所以,我国的大部分城市中商业空间的扩散以大型综合超市为主,是城市边缘区域空间结构与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

3大型购物中心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

3.1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构成要素的影响

3.1.1主要商业空间节点过度密集导致商圈重叠。从表3可以看出:五一路沿线的3个商圈集中了长沙市6个主要商圈中的4个,其中还包括市一级的

图4商圈相互影响示意图

Fig.4Analysis of interaction in trading areas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吴明伟的城市中心区规划第40页图1.19整理。商业中心——

—五一广场商圈。3个商圈集中了长沙市大型综合超市数量的17.4%及全部的购物中心、商业建筑综合体和商业群体建筑。五一路从溁湾镇到火车站总长约6km,可见商圈和大型综合购物中心的密集程度。同类型和同规模的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在较小的城市空间内过度集中将产生聚集不经济效应,可引起城市空间节点过度商业竞争,影响城市商业空间的健康发展。因此,五一广场商圈发展起来后,2000年以前还十分繁荣的袁家岭、火车站商圈的发展就一直停滞不前。

表3在长沙商业网点中五一路沿线的

大型综合购物中心所占比

Tab.3Percentage of large-scale shopping centers along the

Wuyi road in Changsha

长沙大型商五一路沿线大型

业网点总面综合购物中心的

积和数量总面积和数量

总面积/万m2712.74106.6114.9大型综合超市数量/个468*17.4

面积/万m240.47 1.65 4.1购物中心数量/个7571.4

面积/万m241.8425.8461.8商业建筑综合体数量/个1414100.0

面积/万m281.1051.3063.3百货商店数量/个8112.5

面积/万m213.80 4.6033.3仓储式超市数量/个1--

面积/万m2 4.70--

专业大卖场数量/个89910.1

面积/万m2396.539.52 2.4商业建筑群体数量/个17211.8

面积/万m2134.3013.7010.2注:*其中有6个大型综合超市设在购物中心内。

资料来源:根据表2和实地调查统计数据整理而成。

3.1.2商业空间分布与城市道路结构不协调。由于商业空间节点形成的网络与城市主要道路交通网络存在较大的错位,既影响了各级商业中心网络系统的发展,也影响了城市道路的运行效率。

每天交

428经济地理第31

比例

/%

通流量的高峰期,五一路沿线的溁湾镇广场、五一广场、芙蓉广场、袁家岭和火车站前广场都会连续出现交通拥堵现象,同时还引起南北方向交通不通畅。这种交通流量的过度增长和拥挤将给顾客出行和消费造成不便,使商业区的销售能力受到约束,影响商业空间的发展。

图5长沙城市中心区商业空间与主要城市道路布局结构Fig.5The commercial spatial and main transport structure of city center district in Changsha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整理。

3.1.3大型综合购物中心不合理布局和集聚引起城市空间中道路结构的改变。按零售选址理论,人口流量、交通流量、进入的便利性、零售结构、位置特征、法律和成本因素是大型综合购物中心选址时应考虑的基本问题,而可达性是空间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图6长沙大型购物中心空间区位以及

主要道路结构演变示意图

Fig.6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tion of large-scale shopping centers and evolution of main transport structure

in Changsha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整理。

图6显示交通要道是大型综合购物中心主要的空间区位选择要素。因此,大型购物中心的不合理布局将直接影响城市主要道路交通结构的功能和便捷性。同时,当大型购物中心集聚到一定程度,而城市中主要商业空间节点与主要道路交点不重合,则将以集聚点为核心重新形成新的道路结构,改变原来的城市道路结构。

3.2商业中心业态结构方面的问题

3.2.1城市中心区大型购物中心规模与长沙零售业态结构的问题。表4显示,武汉的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市人口和大型购物中心的面积都高于长沙,但每千人拥有大型购物中心面积低于长沙,武汉商场拥有的人均国民收入保障高于长沙,长沙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武汉高13.5%,但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却高于武汉21.5%。长沙的购物中心面积负担的人口为2.1人/m2,只有

4.38万人民币的人均国民收入来保障,按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长沙大型综合购物中心的年人均消费额仅为0.005元/m2。因此,长沙大型购物中心的开发已经存在较大的风险。

表42009年长沙与武汉大型购物中心规模与

城市经济和居民消费水平比较

Tab.4Contrast Changsha with Wuhan in the shopping center scale,city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consume lever,

2009

指标长沙武汉

城市总人口/万人664835.55 GDP/亿元37454620.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5122164.0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086418325.02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元1544712710.29大型购物中心总面积/万m2316.21348.5每千人拥有大型购物中心面积/m2476.2417.1每平方米购物中心面积负担人口/人 2.1 2.4大型购物中心人均国民收入保障/万元 4.38 4.4大型购物中心每平方米年人均消费额/元0.0050.004资料来源:作者根据2010年武汉统计年鉴和2010年长沙统计年鉴分析整理。

3.2.2关于郊区专业大卖场规模与长沙零售业态结构的问题。长沙郊区商业带中的零售业态形式基本上是以装饰建材和家居用品销售为主的专业大卖场,总面积为116.32万m2,由商业地产商开发再整体出租给经营户,基本上是小规模的商店。根据统计结果,2004年全市共成交商品房38671套,成交面积450.22万m2,按照所有商品房成交面积1000—2000元/m2的装修和配套购买家居用品来计算,将产生45—90亿元的需求,年每平方米专业大卖场拥有需求额为3870.53—7741.06元,也就是每月322.54—645.08元/m2,一个100m2的门面每月只拥有3到6万元的潜在消费需求,可以看出,建材类专业大卖场的经营效益不容乐观。

第3期叶强,谭怡恬,谭立力:大型购物中心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

429

4大型购物中心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城市空间管理对策与建议

4.1.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与商业网点规划的协调长沙城市道路结构不合理一直影响着城市发展,在2005年国家文明城市评选中长沙落选,其中道路交通方面是其中主要的问题之一。几次城市主要道路的拓宽改造虽然改善了城市空间的景观形象,但却对商业中心的空间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大型购物中心集聚与城市道路结构之间的错位,加

剧了道路结构不合理产生的不利影响。应该对现在已经形成的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城市道路情况进行综合规划,避免道路建设对商业空间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

4.1.2商业中心区核心业态发展与结构问题。长沙的几个主要商圈,特别是五一广场商业中心,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局部大型购物中心倒闭,2002年至今无法恢复经营,严重影响了五一广场商圈的整体性和商业中心的形象。此外,长沙其他商圈也都有不同的结构和空间方面的问题,原因各不相同。如溁湾镇商圈的空间区位不合理、袁家岭商圈的业态规模偏小,以及东塘商圈的商业空间整体性问题等,应整体研究和处理这些结构性的问题,推动商业空间结构完善和发展。

4.2市场空间结构发展对策与建议

4.2.1商业中心区空间节点向网络状发展。对于交通影响下的城市零售微区位结构,卡瑞(Kurry)和加纳(Garner)提出了中心地的四边形模型,他们强调交通线路对商业中心区位的作用,认为中心地理论在都市内的应用不应是六边形的,而应是四边形,中心地就位于四边形格子的交点上[9]。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发展新的商业空间节点来促进形成以城市道路结构为基础的四边形网络结构系统。如改善芙蓉广场商业中心和袁家岭商业中心的业态结构形式,开发和培育南部劳动广场和北部另外3个区域或社区级商业中心,使商业空间形成四边形网络状结构形式,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形式拉通湘江两岸的连接设施,改善湘江两岸的空间联系和城市总体道路结构,带动湘江以西商业空间的发展,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产业区域的消费潜力,促进商业中心区由点状向面状结构发展(图7)。

4.2.2整合城市周边商业带和逐步更新业态结构形式。长沙城市周边商业带的业态形式以建材和家居

图7商业中心区空间网络结构改善设想图

Fig.7Tentative plan of optimizing the spatial network

structure of Changsha city commercial center district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实地调查资料和参考长沙市商业网点规划方案整理而成。

用品专业大卖场为主,虽然整体规模较大,但却是由众多中小零售商组合形成的,缺乏规模效应。超市型专业大卖场只有3家,外来企业1家,还没有大型外资建材家居零售企业进入。如大型综合超市发展的初期一样,大型外资零售企业先是进入发达地区的一线特大或省会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会向内地省会或二线城市渗透,因此,我们应该尽早作好业态结构的调整和更新,引导郊区商业带整合和发展超市型专业大卖场。

4.2.3规划和建设各种特色商业街。长沙城市中心区曾经在1990年代初自发形成过许多具有特色的商业街。由于2000年以后的城市中心区改造主要以拓宽主要道路和建设大型购物中心为主,所有上述的商业街几乎全都消失或衰落,这些变化改变了城市空间肌理和商业市场空间结构。如果在城市发展前期能够作好商业和空间规划,比后来挽救所需要的成本要低得多,效果也会好得多。

4.3商业网点规划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4.3.1控制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发展和过度集聚。以本文的分析,五一广场商业中心一方面大型购物中心有过度集聚的趋势,另一方面却又存在商业中心空间内部的结构问题;从零售微区位理论来看,五一广场商圈中最好和较好的零售区位已经饱和,再建设大型综合购物中心短期将出现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规划一方面应该对五一广场商圈本身的业态结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完善中心区商业体系结构和协调与城市道路结构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还应对新规划的各级商业中心进行业态规模、结构形式以及空间分布进行详细地设计,避免大型购

430经济地理第31

THE IMPACT OF LARGE-SCAL SHOPPING CENTERS ON URBAN

COMMERCIAL SPATIAL STRUCTURE ———A CASE OF CHANGSHA CITY

YE Qiang ,TAN Yi -tian ,TAN Li -li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Hunan ,China )

Abstract:A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s in the city,the retail space will inevitably influence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This dissertation takes the theories of commercial geography as the academic basis,and the main clues analysis of urban space to carry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retail space and the rules of urban commercial spatial structure based on Changsha city.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large-scale shopping center,which is the core of retail space,changes retail space and type with the agglomeration and dispersion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location,thus it has the influence on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After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the large-scale shopping center o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the dissertation points out some main questions.At the same time,it offers proposals for solving these questions.

Key words:urban commercial spatial structure ;large-scale shopping center ;Changsha

作者简介:叶强(1964—),男,江西上饶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景观设计与理论。E-mail :yeqianghn@https://www.sodocs.net/doc/ac9823153.html, 。

物中心再次过度集聚和与城市道路结构不协调。

4.3.2促进商业中心区由点状向面状发展。商业中心的布局结构分为线型或放射形单核结构、“哑铃”型双核结构、凝聚式多核结构和均质无核结构四种形式。多核心有利于合理组织和分配商业中心的活动人流,常通过步行街和广场将若干个商业主体设施如百货商店、大型综合超市等组织成带状、十字型、丁字型、口字型等多核布局结构,最终形成面状商业整体街区,以利于提高城市空间集约度。4.3.3社区商业中心的规划。目前,长沙大型购物中心主要空间区位基本上是选择城市交通节点位置,业态形式也主要为单店结构。由于这种社区级单店结构的商业中心难以满足消费者休闲购物的需要,因此,在节日期间,消费者大部分还是去商业中心区。这种布局和消费行为方式造成了平时商业中心区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容量过剩,而节假日期间又拥挤不堪的情况,会带来一系列交通和城市环境方面的问题。

因此,可以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在大型居

住区附近合适的地方,以整体开发模式改造和新建

商业建筑群体空间,结合社区街道形成步行商业街,它的业态规模可以是大于单店形式的超市或购物中心,小于城市中心区的商业步行街和Shopping M all 。这样既可以提高社区的就业率,也可以在节假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参考文献:

[1]顾朝林.集聚与扩散[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管驰明.中国城市新商业空间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

2004.[3]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4]孙鹏,王兴中.西方国家社区环境中零售业微区位论的一些规

律(一)[J].人文地理,2002(4):63-66.

[5]孙鹏,王兴中.西方国家社区环境中零售业微区位论的一些规

律(二)[J].人文地理,2002(6):22-25.

[6]吴明伟.城市中心区规划[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8.[7]叶强,鲍家声.论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的发展模式优化[J].经济

地理,2004,24(7):480-484.

[8]叶强.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南京:

南京大学,

2005.[9]张文忠.经济区位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第3期叶强,谭怡恬,谭立力:大型购物中心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431

第九章_城市公共空间

第九章城市公共空间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由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要素构成;城市公共空间除有功能要求外,其数量与城市性质、人口规模有密切关系;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容多,包括总体布局和具体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在本质上属于城市设计范畴,需要作城市设计,其目的是创造功能良好、城市空间有特色的环境。城市公共空间的重点是城市中心、干道、广场和公共绿地。 一城市中心区的概念Downtown:城市闹市区的俗称,通常指传统的商业中心(Uptown:城市的住宅区和非商业区) CRD:Central Retail District,以商业零售为主 二城市中心区的功能构成:商务职能;信息服务职能;生活服务职能;社会服务职能;专业市场;行政管理职能;居住职能 三城市中心与中心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古代城市:城市中心的职能变迁;近代城市:城市中心的快速发展与中心区的形成;现代城市:全球经济条件下中心区的发展 四中心区规划的相关理论: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哈里斯与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学说(1、伯吉斯(W.Burgess)的同心圆模式:美国社会学者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了同心圆模式。伯吉斯主要是从居住人口的类型和居住区的类型来进行分析的,他认为是向心、专业化、分离、离心、向心性离心等五种力的作用使城市产生了地域分异。其间,城市各地带不断地侵入和转移,就形成了同心圆式的扩散过程。其缺陷:一是没有考虑各区之间的交叉和城市交通的作用;二是未考虑作为城市主要活力的工业活动布局及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2.霍伊特(H.Hoyt)的扇形模式1936年霍伊特对美国城市的房租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城市住宅布局九种倾向的考察,认为城市土地利用呈扇形格局。霍伊特的模式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城市中心是CBD区;二是低级住宅区与批发、轻工业区交叉、混和;三是各等级住宅区是按区分布而非按距中心的距离分布。在其模式中,城市布局的职能区划已见雏形;而且,城市交通、特别是中心CBD的交通线以及对外交通线对城市布局有很大影响。但该模式似乎把城市工业放在很次要的地位,使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应用价值大打折扣3.哈里斯与乌尔曼(D.Harris &L.Ulman)多核心模式。奎因在40年代提出,CBD是城市主要中心,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中心,各影响一定的地域范围。哈里斯和乌尔曼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类城市的地域结构,提出多核心模式。在多核心模式中,城市地价并非从中心到外围呈单纯递减趋势,而是出现几个峰值区:在早期落后的城市阶段,从中心到边缘,地价不断递减,而在多核心时代,除了CBD外,城市还有其他次中心,因此多核心模式更适合现代城市的特征4.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学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alter Christaller)于1933年提出的“中心地学说”是现代城市地理学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成果。中心地学说是一种解释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式,该学说认为,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作为其腹地的服务中心,为其腹地提供中心性的商品和服务。由于这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依其特性可以分成若干档次,因而城市可按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档次划分成若干等级,各城市之间构成一个有规则的层次关系。基于均质平原和经济人的假设,克氏提出了三种代表性的空间结构模式:市场原则下的空间模式——K=3体系(即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面积是低一级市场区的面积的3倍)、交通原则下的空间模式——K=4体系(即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面积是低一级市场区面积的4倍)、行政原则下的空间模式——K=7体系(即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面积是低一级市场区面积的7倍)。 五城市中心区的用地结构形态:单核结构形态:中小城市;部分大城市与特大城市;多核结构形态:国际性大都市;历史古城 六城市中心区的职能发展方式:以商业中心为主的发展方式:哈罗新城市中心;商业职能与商务职能混合的发展方式:香港维多利亚湾;以CBD为主的发展方式:纽约曼哈顿岛;哈罗新城市中心;香港维多利亚湾;纽约曼哈顿岛 七城市商业中心规划:城市商业体系的空间分布;城市商业体系的等级类型;城市商业中心的构成与规模;城市商业中心的空间形态;城市商业中心的道路交通组织;城市商业中心的形体环境设计1城市商业体系的空间分布:城市商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商业中心的区位的主要制约因素:商业中心区的位移;商业体系空间分布形态的变形(1)城市商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单一商业中心→城市商业体系;集聚——扩散的生成机制,集聚是为了生存,扩散是为了发展,集聚形成商业中心,扩散导致商业体系的生成与发展。土地市场——政府的调控机制:城市中心土地升级使城市

城市体系和城市空间结构

专题二城市体系和城市空间结构 如皋市搬经中学宋荣 【考纲要求】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其分布的特点;2.运用实例,能够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3.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读“三维设计”P115考点2: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 二、自主完成: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完成1~2题。 1.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 A.a>b>c B.a<b<c C.a=b>c D.a>b=c 2.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 是( ) ①城市地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与图9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A. B. C. D.

4.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A.土地形状不规整 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 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理由是。 (2)工业区应位于A、B、C三处中的_______处,理由 是。 (3)高级住宅区应位于A、B、C三处中_____处,理由 是。 三、小结巩固: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形成因素有经济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等,其中是主要因素。城市某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和各种活动的两个方面。地租高低主要取决于和两个方面。 此外,也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因素。 3.城市功能区布局是否合理,关键是区和区的布局是否合理。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城市空间结构(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城市空间结构 一、选择题 读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团状、河流因素 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 2、最早发展成城市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区的居民点沿河流延伸布局,呈带状分布。第2题,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往往决定早期城市的选址,图中①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答案:1.D 2.A 我国东部某城市积极推进紧凑型城市建设,即通过控制城市蔓

延,提高土地集约混合利用,以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各个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下图示意三种建筑布局类型。据此完成3~5题。 注: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例。建筑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例。 3.为发展紧凑型城市,该市应优选( ) A.甲类型B.乙类型 C.丙类型D.以上都是 4.紧凑型城市应该( ) A.不划分功能区B.鼓励无人汽车 C.增加立体绿化D.杜绝城市扩张 5.发展紧凑型城市会( ) A.降低公共空间 B.加强钟摆式交通 C.加剧大气污染 D.保护农业用地

解析:3.A 4.C 5.D 第3题,读图可知,甲类型城市人口密度大,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小,土地利用率高,属于发展紧凑型城市的优先选择。第4题,紧凑型城市人口集中,经济活动密集,应该增加立体绿化,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居住环境;紧凑型城市也应该划分功能区,杜绝城市扩张不符合实际;无人汽车与紧凑型城市关系不大。第5题,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率高,有利于保护农业用地;有利于增加公共空间。紧凑型城市可减少人们出行距离,减轻钟摆式交通现状;大气污染加剧是城市不合理发展的结果,不是紧凑型城市必然会带来的结果。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夜间人口密度分布图,下表为甲区昼夜人口密度变化趋势表。读图表回答6~8题。 就业人口密度白天人口密度夜间人口密度1960年100 100 100 1998年137 129 60 6.该市夜间人口分布重心向外迁移是因为( )

武汉市中心体系结构专题研究(核心摘要)

武汉市中心体系结构专题研究(核心摘要) 城市中心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核,是构成城市空间结构的重大要素之一。城市中心体系的规模等级、职能类型、使用效率、空间形象等特性是城市影响力、实力、活力及魅力的直接体现。中心体系的发育状况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城市的运行发展。因此,研究中心体系的特征及发展规律,对把握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制定未来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以及确定近期建设重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相比巴黎香榭丽舍、东京银座、纽约曼哈顿、上海陆家嘴、北京国贸等鲜明的城市中心形象,武汉的中心在哪里?这是作为中部地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未来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世界城市的武汉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基于对武汉城市中心结构体系不清晰、中心形象不突出等特征的基本认识,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中心结构体系,支撑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框架,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特开展《武汉市中心体系结构研究》工作。研究涉及范围涵盖武汉城市圈、武汉市域、武汉都市发展区以及武汉市主城区。其中,主要研究范围为武汉市全域8569平方公里;重点研究范围为现行都市发展区3261平方公里和中心城区678平方公里。 研究采取“问题与目标”双导向结合的工作思路,聚焦武汉现状城市中心体系结构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重点关注武汉未来城市中心体系的“三个重要方面”。两个核心问题包括中心体系结构不够突出与中心发展路径不够明确。三个重要方面包括中心在哪里、中心缺什么、中心怎么建。 二、城市中心体系的案例借鉴及发展规律

(一)案例借鉴 1、中心体系的维度及层次性 中心体系发展具有两个维度:城市维度和组团维度。 城市维度的中心体系发展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国内外城市如巴黎、东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中心体系,基本上都由“主中心+副中心+新城中心”三类构成。 组团维度的中心体系中包涵了国内多数城市提出的组团中心,即服务于社区组团、提供城市最基本公共服务的生活圈中心,是构成城市中心体系扁平化结构的基本单元。 2、中心体系的功能分布特征 从特大城市的功能布局研究来看,具有如下特性:0-5公里是城市核心功能的集聚区(中央活动区);5-10公里为城市专业功能分布区域;10-30公里是边缘城市或副城的重要功能节点地区;30-60公里是新兴功能培育区域地区; 60-120公里是综合性城市培育区域。此外,港口(空港、河港)等特殊地区承载了临空经济区、分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重工制造业、化工等特殊功能。 城市中心体系布局是与城市功能的圈层布局相对应的。通常,主中心位于城市 0-5公里范围内,集聚了金融、商务、办公等现代高端服务职能;城市副中心布局在5-10公里范围,依托某项市级功能发展专业化中心,如文化中心、商务中心、博览中心、体育中心等,副中心同时兼顾有服务区片基本生活功能;新城中心则布局在10公里以外,依托产业发展成为辐射区域或片区的新城。

郑州市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

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 ——以郑州市为例 城市规划0902 祝相科200917020215 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者的城市形态理念直接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效果,以致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发展的综合效果、交通组织和城镇群的合理分布,甚至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质量、城市改造、城市合理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城市空间是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投影,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载体,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的区域分析、定位研究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等研究最终均要落实到空间上。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尤为重要。 有学者认为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互为表里,城市结构表现为城市发展中的内在的动力支撑要素,城市形态则表现为城市发展的外部显性的状态和形式。城市空间结构只是城市结构的一部分,表达的是要素在空间组合上的关系,这种关系即为城市相互作用。城市结构实际上既决定了城市形态,也最终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也就是说,城市空间结构就是能够通过城市相互作用体现为城市形态的那部分城市结构。 其实,目前对城市形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纵观学者们对城市形态的理解和表述,从横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方面主要指城市各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包括街道网的结构形式,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异、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筑环境以及中心城市和相邻城镇群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结构变化特征等;非物质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特色。从纵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汇合;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历史的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不过每一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种反映时代特色的占主体的城市形态。 郑州市城市形态演变过程: 郑州市的城市形态经历 了“块状发展一点轴延伸一组 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过程, 城市的内部填充主要发生于 老城区与京广铁路线之间,井 向南北方向蔓延。而近20年 则是组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转 变。并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两翼“生长臂”的不断延长, 中心城区的中心功能尤其需 要不断强化才能满足两翼生 长的要求。

城市空间分析

城市广场空间研究 1.我国城市广场建设现状及问题 时至今日,国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领域研究借鉴西方成果时出现的盲从倾向,使得个性认知的淡化成为国内广场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设计师从第一位的主动创造者沦为了被动模仿者,很多设计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另外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使得多方矛盾得不到有效协调。 2.空间与人 事实上,广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交流的场所,应是为人所实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应当有“空间感”和“场所感”。 2.1 人性空间的认识 人与空间存在互动关系,因此在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人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与人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这一需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要“宜人所用”,二是要“宜人所感”,“人性空间”的本质是“宜人”的。 2.2 城市广场与人 作为城市中最有活力、最有标志性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广场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面,广场要满足人们交往、流通、休憩、娱乐等多种不同的行为活动需求,为这些活动提供理想的场所;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广场气氛、文化内涵的营造,给人以亲切、舒适、愉悦的心理感受。以下通过不同角度对广场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分析。 2.2.1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广场的设计进行空间形态构成研究广场处于城市空间环境中,在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确定了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广场空间形态的构成。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广场的过程中,认真分析该地区的城市设计成果,研究广场的空间形态,构成要素、手段,空间位置、规模,围合程度,该空间与周边空间的联系,包括功能的、景观的,以及在城市空间中的地位等方面。从这些分析研究结果出发,重新审视原来的城市设计成果中广场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汲取其合理的成份到广场设计中来,同时也应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进行修正完善,最终应该是广场设计与城市

基于引力模型的湖南省城市空间格局差异

【摘要】运用“城市质量”与“城市断裂点公式”,借鉴物理学中经典引力模型,将湖南省地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计算研究区域各城市2012年彼此间引力差异,分析了湖南省各个城市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14个城市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以“长株潭”为核心的城市群,其极化效应明显。 【关键词】引力模型城市空间格局湖南省 区域差异是现在客观存在的经济社会现象,引力公式被用来分析人口、距离分析经济社会中因距离产生差异的原因。引力模型作为重要的工具被引用到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领域中。湖南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南北衔接的战略结合省份。70年代以来,湖南经济增长迅速。但是省内不同城市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本文引用引力模型分析湖南省各个地级城市的空间格局差异。 一、研究方法 (一)假设 城市开放性特征由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信息外溢决定。本文研究的假设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城市系统的封闭性。在湖南省城市间引力计算基础上,湖南省城市空间格局依赖于城市间引力的计算,这样分析思路集中,易获得最终结果。 二是城市间要素为线性双向流动。该假定使城市间关系不为复杂。 (二)模型的选取 本文希望运用改进引力模型公式与断裂点公式来衡量两城市间引力大小。并以此分析两城市引力的方向,两公式如下: 式中,tij为i城市对j城市的吸引力;dik为i城市到另一城市断裂点;dij为i城市到j城市的距离;qi为i城市的质量,qj表示j城市的质量;k、α、β、λ为系数,德尔菲法确定:k=1、α=1、β=1、λ=2。因此,对于两城市问的引力模型,可写成tij=qiqj/dij2。 (三)指标设计 1.城市质量指标。本文用城市质量指标衡量城市综合实力。根据2013年湖南省统计年鉴可以得到人口数、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四个指标,在此基础上加入各地区教育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个数。因此,城市质量指标可表示为:q-城市质量,g-地区生产总值,p-中心城市人口,c-中心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e-地区教育情况,n为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个数。 2.距离指标。距离指标可以衡量两地区之间空间间隔与便捷程度。两地的实际距离用两城市公路里程与直线距离的几何平均值表示。 d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h为主要同行公路里程数,l为两地实际地表直线距离。据此算出的两城市间距离。 二、湖南省城市间引力 (一)城市综合质量与综合距离 下表为根据上述引力模型得出的2012年湖南省各地级城市综合质量。 (二)城市间引力 依据公式(1)计算湖南省城市间引力,并依次排列。城市相互之间的吸引力用d表示,此外引力存在方向的,这要结合城市间的断裂点综合分析。以常德―长沙为例,两市间的吸引力大小为1.53,但两城市之间断裂点位于靠近常德市一侧54.2km处,表明长沙市对常德市的吸引力较强。 (三)城市间的断裂点 为了能够判断城市之间引力的方向,根据公式(2)计算得出湖南省各个地级城市相互间

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

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1.不同职能,不同规模的城市要发生交互作用,城市与区域之间也要发生交互作用,形成各自的势力范围。 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区域中城镇体系的点(城市与城市)、线(城市与联系通道)、面(城市与区域,吸引范围)三要素在空间的组合关系。 2.中心地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1826年《孤立国-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09年《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 克里斯泰勒、廖什的城市区位论(1933年《德国南部的中心地》;1940年《经济的空间分布》)“没有中心地理论,就没有城市地理学”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是把城镇作为零售中心和服务中心,来探讨城镇体系的聚落规模、职能和分布的规律性的理论。 3.中心地理论的若干概念 1)中心职能或中心地职能:聚落遍在的为外部服务的作用,这种职能一般要集中在区域的中心。有这种职能的聚落叫中心地(Roadside路店;Hamlet小村,闾市;Village村庄,村市;Town 镇,镇市;City城,城市) 2)职能: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作用(如加油站,停车场,银行,食品店) 企业单位:提供职能的单位(Establishment) 职能单元:一个企业单位提供一种职能叫一个职能单元,一个 企业单位提供两个职能或两个企业单位各提供一个职能叫两个职能单元,。。。。 3)门槛值和服务范围:维持一个职能单元存在所需的最起码的人口数或购买力服务范围有门槛范围、最大范围、实际范围 不同职能的门槛值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 职能的企业数与中心地的人口规模之间存在指数曲线关系 n b P = a * 当店数等于1时,P 就是该职能的门槛值 4)服务职能的等级:将不同职能按门槛值排队(按入门次序分),就有低阶职能和高阶职能之分。不同国家或地区服务职能的入门次序可能是不同的。(见表69) 5)中心地的等级:按中心地执行的职能的数量和职能的等级,可以把中心地分成不同的等级。规律性:中心地等级越高,中心职能越多,中心地人口越多(中心地的等级与中心职能数和中心地规模成正相关);高级中心地不仅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有低级中心地所没有的较高级的职能,这些交高级的职能有较高的门槛和较大的服务范围;高级别中心地数量少,间距大,服务范围大 6)中心性:对中心地的等级的度量 克里斯泰勒用电话指数来度量中心性(用中心地的实际电话数减中心地的预期电话数为中心性指数,分成9级) 4.理论假设 1 无边的大平原;均质的肥力和水分;初始人口均匀分布;均匀的陆路联系;决定因素是距离;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理智的行为。 简单说:均质平原和经济人 5.理论要点 1)形成一套呈三角形分布的中心地的等级体系,不同等级中心地有不同大小的六边形市场区2)不同级别的中心地和市场区一级一级相嵌套。低级中心地和市场区被高一级的所包括。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

一、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 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分布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扩散发展特征。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镇的建设,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仍然具有如下特征: (一)城镇分布东密西疏 从我国目前城镇网密度看,城镇体系内城镇密集东部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总特征。 据1985年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城镇7928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镇。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流的城镇网密度密集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三线”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两大特征。 1.城市网密度 从1985年全国城市网密度看(表8-1),台湾省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省区,每万平方公里有5个城市;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辽宁、浙江等省、市,是我国城市分布次密集地区,城市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个城市以上;湖南、天津、广东(包括港、澳地区)、福建、湖北、江西、吉林、山西、河北、宁夏、北京等11省、市、区城市网密度居中,达每万平方公里0.5个城市以上;广西、陕西、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8省、区城市网密度较低,在每万平方公里0.1~0.5座城市之间;而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城市网密度最疏,每万平方公里还不到0.1座城市。采用中位数法将各省区城市网密度分为四级并绘成“中国城市网密度示意图(1985年)”,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城镇体系的城市网分布表现为西疏东密,城市网密度从东向西逐渐递减(除河北、北京地区为低谷外)的规律(图8-1)。 2.镇网密度 从全国镇网密度看,就省区而言,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表8-1)。位居东部沿海地带的上海、浙江、山东三省、市,是我国镇网密度最高的省区,每万平方公里镇数均在40以上;其次是中部地带的山西、湖北、湖南等省区,镇网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平方公里20个镇以上;再次是辽宁、江苏、广东(包括港、澳地区)、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和陕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吉林、广西等中部地带 省区(它们多为“三线”重点建设地区),镇网密度在每万平方公里10—20个镇之间;其它省区镇网密度最低,一般均在每万平方公里10个镇以下。 从局部地域看,这种差异更大。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江苏省,苏南地区的苏州市域,平均每24.5平方公里就有一个镇;而苏北地区平均69.8平方公里才有一个镇。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山区或边远地区,镇分布更疏,如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每1800平方公里才有一个镇,内蒙古的乌拉特草原22000多平方公里仅有一座海流图镇。 3.城镇网密度 然而,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建国36年来,由于国家生产力布局的向西转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偏集东部的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变;尤其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在地域广大的西部地带的川、黔、滇、陕等省区和中部地带的“三西地区”(豫西、鄂西、湘西)的广大内地地区,相应建成我国的后方工业基地。据资料统计,共建成29000多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并建设了一批城市和镇,从而提高了这一地域城镇网密度,表现出我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分布结构日益均衡的巨大潜力所在。 如从全国城镇网密度(表8-1)看,全国平均每1210.6平方公里有一个城镇,而东部地带每438.6平方公里拥有一个城镇,中部和西部则分别为1049.3平方公里和2531.6平方公里拥有一个城镇,总体上仍然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城镇网分布规律。而从各省区城镇网密度图看(图8-2),我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如黔、滇、陕、豫、鄂、湘及川等省区,城镇网密度与城市网密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尤以湘、鄂、黔、滇四省区最为突出,整个“三线”地区的城镇网密度几乎可与东南沿海及长江下游各省区城镇网密度相伯仲。全国城镇网密度表现为环渤海湾最密,东部、东南沿海、陕、鄂、湘次之,豫、皖、赣、桂、川、黑再次,西部地带最疏的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和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及特征 作者简介:李曦(1975-),男,工程师,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重庆400000 李曦 摘要: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及构成,探讨了建筑、街道、广场、绿地系统等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要素,阐述了这些基本要素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以及体现出来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组成元素,特征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 城市公共空间意指城市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所有公众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形式的总合,这种空间关系依照不同的规模和层次联系在一起。从早期都市狭窄的街道、集市的码头到后来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步行购物中心,以至今天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Open Space),都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例如:古罗马集会广场;巴黎塞纳河两岸(Seine River);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上海外滩(见图1)。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Urban Public Space)是指由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合而成的城市空间。它们是从大自然中分隔出来的,是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度性的为人们城市生活使用的空间,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 与绿地等。 2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 2.1城市空间的边缘———建筑 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空间环境的形成,不但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其是否能对所在地段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关注与周边的环境或街景一起,共同形成整体环境特色。如重庆市渝中区的CBD商务圈,解放碑周边的建筑不论是立面、顶部、体量、色彩还是裙房高度都做了相应的协调,所以整体风格看起来很一致,与其公共空间所要体现的

城市空间结构

材料五: 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和类型。 2.理解并掌握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经济因 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认识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学会分析功能区的方法; 掌握分析城市功能区成因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城市,理解四大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合理规划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学习思路: 为什么分→怎么划分→影响因素→如何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分析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 ⒉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其中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是重点兼难点。 教具准备:有关图表,课件 播放歌曲《家住临沂》展示大美临沂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导入新课:读教材P44图2-3-1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回答: 图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同时思考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 教师总结:在这些功能区中,其中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是城市最常见的功能区。)

间 个 二、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分组讨论交流并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住宅区集中成片;是城市中最基本,用地最广泛的功能区。 工业区呈片状或带状;一般分布在市区外围,并沿交通干线分布。(读图思考) 商业区大多呈团块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展示上海中心商务区图片,阅读第46页“知识窗”结合视频回答:1、“中心商务区”为什么叫中心商务区,而不叫中心商业区? 2、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点? 提示:中心商务区兼有商业职能和服务职能。

长沙市批发市场空间布局及优化研究

长沙市批发市场空间布局及优化研究 刘贝 【摘要】长沙市的批发市场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调整,市场进入自主选择阶段,市场类型、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趋向多样化。因此针对长沙市批发市场的空间布局研究将对长沙市当前的空间发展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综述了批发市场的空间发展演变,总结归纳批发市场的空间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长沙市批发市场空间布局的现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对长沙市批发市场空间布局的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长沙市批发市场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以期对今后长沙市批发市场的建设有所启迪,对我国批发市场选址、空间布局和规划的相关理论具有补充、完善和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批发市场;空间布局;优化对策;长沙市 1.引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批发市场做为区域经济的一种主要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批发市场是商品流通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批发市场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城市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批发市场的发展不仅体现出有集散功能的商品交易市场与小商品制造企业的互动,也充分体现了流通带动产业等经济发展的活力。因而研究批发业的发展演变、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2]。 长沙市做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地处中南枢纽之地,水、陆、空等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历来是商贾云集的商贸重地,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金融、信息中心,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城市,是我国南方(长江以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沙的批发市场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调整,市场进入自主选择阶段,市场类型、布局和建筑形态趋向多样化;原来城市中心小、杂、乱的商业布局开始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各大批发市场相继崛起并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性逐步增强,致使现今部分市场周边城市交通压力过大,市场基础设施较差,流通损耗率高,交易方式落后,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标准化程度低、车流人流混杂、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市场自身的跨越发展设置了障碍。同时,长沙部分批发市场的布局受到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

单元专题 城市的空间结构

2012级地理(专题城市的空间结构)14年11 月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简图,该市甲、乙住宅区出现了明显分化。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甲、乙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区交通便利,房价高 B. 乙区远离市中心,房价低 C. 甲区邻近商业区,居民购物比乙区方便 D. 乙区居民的收入一般高于甲区 2.关于该市工业区区位选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临近铁路线,交通便利 B. 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C.位于城市边缘,地价较低 D. 远离中心商业区,有利于结构调整读某区域城市分布及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图甲)和甲城某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图乙),回答3~5题。 3.图中所示城市 A.共有三级城市等级体系 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广 C.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D. 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 4.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A.ad 5.图乙反映的甲城市区域最可能是 A.a以内的区域 B. ab间的区域 C.bc间的区域 D. c以外的区域 下图为北京市以天安门为中心不同圈层写字楼各行业就业密度统计图。读图,回答第6~7题。 6.各行业的就业密度 A. 由内圈向外圈逐渐减小 B. 第二圈层差异最小 C.第三圈层以科技服务业最高 D.各圈层差异最小的是批发和零售业7.办公活动区位选择更倾向于靠近人口密集区的行业是 A. 建筑业 B. 批发和零售业 C. 教育文化业 D. 科技服务业 下图为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读图完成8~10题。 8.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A. a,b,c B.b,a,c C.c,b,a D. c,a,b 9.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成本,该工业部门应布局在 A.① B.② C. ③ D.④ 10.从主导因素看,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服装厂 B. 制糖厂 C. 乳制品厂 D. 炼铝厂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1示意该城市的功能分区,图2为该城市的地租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A.西风;自西向东流 B. 西北风;自东向西流 C. 东南风;自东向西流 D.东风;自西向东流 12.图2中的四条曲线,能反映图1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A.① B. ② C.③ D. ④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 一环路 B. 二环路 C.三环路 D. 环城路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例一: 案例名 称豪申创意中心案例投资 总额 5500万元 作者崔海涛设计是否 选用 竣工项目案例 设计类 型 室内设计案例类型展览空间 案例所 在地 江苏南通市案例面积8800平方米 详细地 址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工业区石江公路1907号 参与设 计师 朱非波、崔自豪竣工时间2015-5-1 业主名 称 豪申布艺有限公司 业主联 系人 un defi ned 所用材 料品牌 凌云幕墙、环球UMGG、兔宝宝等品牌 设计说 明A、作品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独特挖掘角度: 展现了南通家纺行业的新面貌,体现了南通家纺业的良好发展 B、作品在环境风格上的设计创新点: 它在外形和颜色上与周围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看上去眼前一亮,从而产 生一枝独秀的效果,避免给人一种枯燥之味的感觉。 C、作品在空间布局上的设计创新点: 将豪申公司的五大事业部合理安排到各个区域,完美呈现 D、作品在设计选材上的设计创新点:使用环保材料 E、作品在投入运营后的出众效果与评价: 销售量稳步上涨,扩大营业面积,给客户带来良好的空间印象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HA事业部顶面图 HA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积占 用大于1/2,展示空间运用大量采光,来 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价值。 HB事业部采用与HA不同的表现 HB事业部总平图 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用大面积 的场地,而是将展品分割陈列于 互无关系的独立空间中,将不同 风格的布艺展品充分表达,做到 一花一世界的既视感。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 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频繁。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理论

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理论 (1)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和德国经济学家廖什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流行于英语国家,之后传播到其他国家,被认为是20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1)理论模型 克里斯塔勒推导了在理想地表上的聚落分布模式:各级供应点必须达到最低数量以使商人的利润最大化;一个地区的所有人口都应得到每一种货物的提供或服务。为达到这一条件,同级中心地按有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网排列,每个中心地拥有六边形的市场区。 2)廖什景观 1940年,德国经济学家奥古斯特?廖什利用数学推导和经济学理论,得出了一个与克里斯塔勒学说完全相同的区位模型六边形。 与克里斯塔勒的工作相比,廖什更多的是从企业区位的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生产区位经济景观,即通常称为的廖什景观。 (2)核心与边缘理论 1)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 均衡增长论以纳克斯为代表。他认为,落后国家和地区容易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影响资本积累。恶性循环表现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 他认为,多部门平衡投资,可以使各部门互为顾客,依靠提高劳动生

产率,进而提高收入、提高购买力,使国内需求扩大,诱发投资,扩大生产。因而,平衡增长是提高增长速度的工具。 2)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于1950年提出,后经赫希曼、布德维尔、汉森等学者进一步发展。 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接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增长极。3)核心一边缘模式 以核心和边缘作为基本的结构要素,核心区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次系统,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革新;边缘区是另一个次系统。与核心区相互依存,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区。棱心区与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例一: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

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HA事业部顶面图 HA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积占用大于1/2,展示空间运用大量采光,来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价值。 HB事业部总平图 HB事业部采用与HA不同的表现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用大面积的场地,而是将展品分割陈列于互无关系的独立空间中,将不同风格的布艺展品充分表达,做到一花一世界的既视感。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频繁。

HE事业部顶面图 HE事业部的建筑构造形式更加丰富,运用曲线与拐角打造不同于其他的空间形式。 HE事业部平面图 建筑构造形式的改变在带动空间流动方向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室内陈设布置的形式。使展品脱离死板的摆放展示,赋予其流动的美感。 HI事业部顶面图 HI事业部的空间表达更为简单,以纵横的空间流通方式将视点集中于中部展台,突出展品。

HI事业部平面图 HS事业部顶面图 HS事业部以整体的开敞形式来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将部分隔断放入整体的空间形态中来划分区域的界限,将不同风格展品从中总体中分割出来,达到展品与区域的统一,区域与整体空间的统一。 办公区入口1 办公区入口1运用实体性分割进行空间划分,将字母形式的镂空空间隔断运用到空间划分中增加空间的开放性与趣味性。 采用简单的美式装饰风格,运用木质材料的暖色调与铁艺吊灯的暖色灯光来调和白色的冰冷感,增加空间美感,使办公空间更加温馨和谐。 木质的镂空吊顶与前台的公司LOGO的艺术表现形式则更加强调了空间的形式美感。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1、概述 一般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面向公众开放使用和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自然、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城市的物质形态表现。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观光旅游、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必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特有的,也是城市的精华和本质,既可以满足人与自然和社会交流的高层次需要,也可以增强城市软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空间。 (1)展示城市形象、特色与文化的窗口 不同城市的公共空间形态特征分布格局代表了不同城市的特色和品位。优美的空间景观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感染和享受,而特色鲜明的空间景观为人们营造出特有的归属感与亲切感,增添了城市的魅力,富有历史内涵的公共空间能唤起人们的记忆,强化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认同。城市公共空间在创造了宜人的空间环境的同时,往往形成地域景观鲜明地场所,成为体现城市形象与特色的“橱窗” 。

城市公共空间中承载的社会生活是形成城市文化的重要源泉。过去的社会生活积淀形成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不同地区的地方性社会生活方式特征形成了城市的地域文化;当代城市中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反映了城市文化的发展。这些文化因素投影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以不同的物质形态特征表现出来,人们通过这些表象的特征可以体会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承载城市居民活动的重要舞台 城市公共空间与市民间存在着“人造空间,空间塑人”的关系,表现在城市居民对城市及公共空间产生的认同感。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前者是后者的容器,后者又是前者的内容。公共开敞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和休憩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精神体验和情感交流的场所。舒适的开敞空间给人的身心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可以增进彼此的相互理解,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的措施分析

2017年第3期 现代园艺我国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得以飞速提高,同时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好的艺术景 观设计能够为人们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气氛,让人们在轻松、舒适的气氛中生活和学习。但结合实际情况来讲,我国城市公开空间环境景观设计中还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景观设计水平的提高。如何才能设计出优美、和谐的景观,这是我国所有景观设计师都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1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的特征 景观艺术是形式多样,作为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师,既需要有自身的设计理念,也需要将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有效融合,不能将现代景观设计只局限在一些条条框框中,应在生活环境中融入景观设计,进而推动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稳定发展。景观设计要追求三个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即:艺术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景观设计是一门对综合性要求很强的艺术,其发展与社会发展以及自然发展密不可分,想要在满足人类发展需求,就必须要结合自然发展规律。景观设计师要确保社会、艺术和自然因素和谐稳定,这样的景观设计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益,一旦缺少哪个因素,其设计也就不完整了。结合我国景观艺术设计实际情况来讲,当前正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它既是一件艺术品,给人带来美好的心情,也能提高整个区域的价值,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分析影响环境艺术景观设计三方面因素 2.1社会因素的分析 在我国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形势下,人们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变化,并对自身居住的环境有着新的要求。因此,可以说当前社会环境担负着文化、生活和社会等职能。其中,城市环境的建设不但能够为人们营造出一个美观、漂亮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让人们更好地放松生活和工作压力。城市景观是人们追求物质精神的一大体现,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特别是在绿化城市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整体环境,有效利用各项环境资源,以此来营造出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友好的气氛。2.2人文因素的分析 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人性的发展,有力维护人类基本价值。所以,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如果缺少了人文素质,即便设计出来的东西再漂亮,也毫无意义。同时,人文思想中既包括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精髓,也关系着我国社会稳定有序发展。但结合我国景观设计实际情况 来讲,我国很多景观设计师都缺少人文素质,所设计出来的东西都是千篇一律、毫无新鲜感,缺少独特的设计精神,可见 培养和提高我国景观设计师的人文素质刻不容缓。2.3生态因素的分析 生态保护就是对环境生态平衡建立健全的保护措施。但需要明确的是,生态的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所有景观的建筑活动都应从环境的各个变化角度与生态因素入手,在景观设计中真正落实环境保护意识,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力度。 3提高环境景观设计水平的对策 3.1基于地域景观特色营造的策略 在设计景观过程中,应有效考察此地区,充分了解此地区的环境特征。如:建筑物自身形态与特征能够反映出与附近环境的关系,这种反映就是在有效地说明附近环境特征,进而突出此地区的环境特征。但如何缓解地区建筑和当地环境二者的冲突,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师应深入了解此地区的自然环境,这对于设计出与当地环境要求相符的景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3.2景观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 在确定景观设计项目后,可了解具体的设计方案,并做好收集资料和调查情况的工作。在设计之前,应搜集并研究具体位置、社会背景和自然条件等信息。其中,应全面了解地区地理情况,需要掌握的是平原与高原地区的差异,所以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的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因此,在设计景观中,应全面分析地理形式、地质结构,在设计上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唯有做到这样,设计出来的景观才能受到当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 3.3景观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景观设计不但是为了美观城市,而且其更为重要的是保持生态的平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样的设计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景观设计由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组合而成,在自然环境设计过程中,要确保生态环境完整才能实施的。在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下,居民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着新的要求,而景观设计应彰显出美化城市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左小强.环境艺术的景观设计特点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15)2 夏木华.景观与景观设计初探[J].科技信息,2009(22) (责任编辑禾初) 作者简介:曹阳(1972-),女,湖南人,本科,海口经济学院讲师,从事设计艺术方面的教学工作。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的措施分析 曹阳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摘要:景观设计包括很多方面的知识,如:景观资源、环境行为、景观生态和设计艺术等知识,这些都是环境艺术 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想要落实好景观设计工作,就需要做好景观设计,从环境艺术视角入手,深入研究环境艺术特征与内涵,切实提高我国景观设计整体水平。 关键词:环境艺术;景观设计;措施 景观设计 1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