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8法学基础答题

2018法学基础答题

2018法学基础答题
2018法学基础答题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不成文宪法是指没有统一的法典形式而由带有宪法性质的各种政治文件、法律文件、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组成的宪法。

2.代议制度原则是指在法治的框架之下,通过选举代表的方式来表达多数公民利益或观点的民主政治制度。

3.消极人权是指个人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需要国家或政府进行干预。

4.宪法契约论认为宪法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契约,体现和反映着契约签订者的意志和利益要求。

5.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领土组成,即国家的整体是由哪些基本单位构成的,如何构成的,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以及民族问题。

二、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l)从目的层面来看,宪法的目的在于限制国家权力的滥用,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1分)。

(2)从内在的内容层面来讲,宪法规定的内容具有根本性(2分)。

(3)从外在的形式层面来讲,宪法在效力上具有最高性,制定和修改上具有严格性(2分)。2、

(l)实现宪政的前提必须是有近现代意义层面的宪法(2分)。

(2)对于像英国这样的不成文宪法国家,无宪法未必无宪政(1分)。

(3)宪政是对宪法的实施,是对宪法的具体落实(2分)。

3、

(1)应具有高度概括性(1分)。

(2)宪法基本原则的渊源性(1分)。

(3)宪法基本原则应具有普适性(1分)。

(4)宪法基本原则应具有专属性(1分)。

(5)宪法基本原则具有调整范围的广泛性和效力的最高性(1分)。

4、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反映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要求,是最充分的民主制度,便于集中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1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1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又能保证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1分)。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平等、团结和共同进步的强烈要求,是最符合我国民族特点的政权组织形式(1分)。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1分)。

5、

(1)公布法律,发布命令(2分)。

(2)任免权(1分)。

(3)外交权(1分)。

(4)荣典权(1分)。

6、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1分)。

(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1分)。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1分)。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1分)。

(5)依照法律纳税(1分)。

三、论述(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住宅不受侵犯的保障与限制

答:

(1)住宅不受侵犯的保障

第一,保护该权利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公民“私人领域”,不受国家公权力的干预和侵犯(2分)。

第二,该权利主要是公民针对国家的一种权利。和其他宪法权利一样,住宅自由主要目的是排除和对抗来自于国家公权力的侵害(2分)。

第三,住宅的范围具有多样性,(2分)。

第四,所排除的“侵犯”具有广义性(2分)。

(2)住宅不受侵犯的限制

第一,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当然也有一定的内在界限,并从而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同时,这种限制也必须受到约束(2分)。

第二,正当目的。所谓正当目的,一般而言,维护公共安全基本上是各国普遍认可的对住宅自由进行限制的合理理由(2分)。

第三,正当程序。在各国宪法和国际人权法上,正当法律程序对于限制住皂自由的核心要求,除了紧急避险等特殊的例外情况外,任何对住宅自由的限制行为必须获得中立的司法机构颁发令状的授权,此即所谓的“法官保留”(3分)。

2.试述我国现行宪法监督制度,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完善?

答(要点):

(1)明确规定了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2分)

(2)扩大了宪法监督机关的范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都有宪法监督的权力(2分)。

(3)规定了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相结合的监督方式(3分)。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

(1)设立专任的宪法监督机关(3分)。

(2)完善宪法监督的程序(2分)。

(3)建立宪法诉讼制度(3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实质刑法:是指外形或者名称上不是刑法,但其内容中有关于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条款。

2、不作为:一般认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

3、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4、消极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只需要自动停止行为的继续实施便可以成立的犯罪中止。

5、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减轻刑事责任能力的几种情形。

答案:我国刑法规定的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包括五种:ci)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1分);(2)已满75周岁的人(1分);(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1分);(4)又聋又哑的人(1分);(5)盲人(1分)。

2、简述犯罪预备的特征。

答案:犯罪预备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1分):(2)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实行犯罪(1分);(3)行为人未能着手实行犯罪(1努);(4)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2分)。

3、简述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特征。

答案:结果加重犯的特征是:(1)行为人必须有一个符合刑法所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1分);(2)必须造成比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之基本结果更重的结果,基本犯罪行为与该加重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1分);(3)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之基本结果以外的重结果的发生,必须是行为人所能预见(认识)的,才具备成立结果加重犯的主观基础(2分);(4)对于比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之基本结果更严重的结果,刑法有加重法定刑的相应条文规定(1分)。4、简述妨害公务罪客观方面的几种行为类型。

答案:妨害公务罪客观方面具体包括四类行为:(1)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1分):(2)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行为(1分);(3)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1分);(4)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2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我国刑法酌空间效力。

答:(1)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适用于什么地域以及对什么人有效。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主要内容有属地管辖、属人管辖、保护管辖、普遍管辖以及对外国刑事裁判效力的承认几个方面。(2分)

(2)属地管辖。基本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1分)

特别规定包括: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适用地区性刑法;民族自治地方不全部适用刑法,有变通或者补充性的刑事规定;特别刑法有规定的,适用特别刑法。(4分)

拟制领土:凡在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不论该船舶或者航空器在何地点,都适用我国刑法;我国驻外使领馆内发生的犯罪,适用我国刑法。(2分)

(3)属人管辖。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一律适用我国刑法。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的,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一是普通公民,原则上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我国刑法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二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的,统一适用我国刑法。(3分)

(4)保护管辖。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和公民犯罪,按照我国刑法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1分)

(5)普遍管辖。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我国在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驶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我国刑法。(1分)

(6)对外国刑事判决效力的承认。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1分)

2、试论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

答:(1)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2分)

(2)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秩序。(适当展开>(2分)

(3)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适当展开)(4分)

(4)主体是一般主体,限于自然人,16周岁以上。包括驾驶人、指挥交通的人、交通运输管理人、乘车人、普通人等等。(展开。5分)

(5)主观方面是过失。(2分)

四、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10分)

甲乙丙三人密谋去某小区行窃。经周密计划并商定步骤,甲入室,乙在屋外接应,丙在路边望风。出发前,丙家人发现异常,将丙留置家中,经教育同意不再参与。甲乙久等丙不至,两人按计划前往。甲入室后,乙在外望风、接应。小区保安经过,见乙行状有疑,盘问后,将其撵出小区。甲行窃完毕,出,见乙己不在,自行离开。销赃得款6000元,未分乙丙。问:甲乙丙三人的行为定性及理由。

答:三人构成共同犯罪(2分),都是既遂(2分),都对所有财物负责(2分),但在量刑时有所轻重(1分)。

理由:共同犯罪是个整体,三人都在不同阶段促成了犯罪行为的既遂。(3分)

A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公安机关权力:是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职责,可以依法采取的权威性措施和手段,它是国家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公共行政权力。

2、公安执法规范化:就是要求公安执法者的一切执法行为必须严格限制在法律的框架之内,按照法律、法规明确的职权和义务依法办事。

3、《关于反奸细斗争的决议》:1939年,党中央做出《关于反奸细斗争的决议》,要求各地党委要“加强领导保卫部门的工作”,纠正“过去离开党的领导而形成的独立系统的观点”,决议明确把公安保卫机构及其工作置于党中央、地方党委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之下,实际上形成了党和政府对公安机关的双重领导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新中国成立之初公安机关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地方各级公安机关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加强我国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2.5分

(2)严厉镇压反革命。建国之初,经过四年镇压反革命运动,全党动员,群众动员,镇压了恶霸、匪首;肃清了五个方面的反革命分子,打击了暗藏的敌人和各种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保卫新生政权的安全。2.5分

(3)浦除社会丑恶现象。禁绝烟毒、取缔妓院、改造妓女、查禁赌博、收容安置游民乞丐等活动,把腐败不堪的旧社会改造成新社会。2.5分

(4)教育和改造战犯。对日本战犯、伪满战犯、国民党战犯、伪蒙疆战犯进行改造,取得了巨大成功。2.5分

2、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的内容是什么?

(1)统一领导2分

全国的公安机关都必须接受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同时,地方公安机关必须接受公安部的统一领导。

(2)分级管理2分

是指中央或地方公安机关分别接受同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领导。

(3)条块结合2分

是指公安机关不仅接受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同时接受同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

(4)以块为主2分

是指公安机关在接受“条”和“块”的双重领导时,以接受“块”的领导为主。

每个要点需要简单解释。2分

3、公安刑事政策有哪些?

公安政策,是党和国家的意志在公安工作中的体现,是党和国家为实现公安工作任务而规定的指导公安工作的政治原则。刑事政策是有关如何防控犯罪的对策。2分

(1)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政策2分

(2)宽严相济政策2分

(3)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严禁逼供信的政策2分

(4)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政策2分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参考答案:

1。(1)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是警察产生的经济条件。

(2)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是警察产生的阶级条件。

(3)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是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

(4)国家机器的形成,是警察产生的政治条件。

2。(1)公安机关与我国国体一致,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了公安机关只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

(2)公安机关在我国国家政权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行政部门,担负着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责任。

(3)公安机关是国家意志的忠实执行者。

(4)公安机关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工具的阶级属性,就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坚持站在工人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防治搞“警察非政治化”。

(5)公安机关的阶级属性要求必须坚持勤政廉政,防止队伍蜕化变质。.

评分标准:

根据要点是否齐备、语言是否流畅、层次是否清晰以及论据是否充分、

翔实等是论述情况适当赋分。

A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非程序决策

答:处理非例行活动,不重复出现的问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程序。因为这类问题在过去尚未发生过,或因为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捉摸不定或极为复杂,再或因为其十分重要而需要个别方法加以处理。解决这类问题的决策就是非程序化决策。

2、职位说明书

答:《职务说明书》要求能简单而明确地指出:该管理职务的工作内容、职责与权力、与组织中其他部门和职务的关系,要求担任该项职务者所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技术知识、工作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条件。

3、业务流程再造

答:业务流程再造又称业务流程重组,最早由美国的哈默和钱皮提出。业务流程再造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要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在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选聘管理人员的标准有哪些?

答: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

(l)管理的欲望。强烈的管理欲望是有效地进行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管理意味着通过他人的劳动实现自己制定的、符合组织需要的目标,并从心理上获得满足。即意味着对权力的运用,对权力不感兴趣的人,当然不会负责任地、有效地使用权力,从而难以借此获得积极的效果。(2分)

(2)正直诚信的品质。担任管理职务具有较大的职权,而组织对权力的运用往往难以进行严密、细致、及时、有效的监督,所以管理权力能否正确地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良知。管理人员必须是道德高尚的、值得信赖的,必须具有正直的品质。(2分)(3)冒险的精神。管理只有创新,组织才能充满活力,才能不断发展。要创新,就要敢于冒险。(2分)

(4)决策的能力。管理人员要进行大量的决策,成功的管理人员要在别人犹豫不决的情况下做出决策,采取行动。(2分)

(5)沟通的技篚。管理人员要理解别人,也需要别人理解自己,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是组织成功的基本保证。理解要借住信息的沟通来完成。(2分)

2、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

答: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

(1)人际角色类: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3分)

(2)信息角色类:监督者角色、传播者和发言人角色。(3分)

(3)决策角色类: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4分)

(每种角色需要简单论证。每小点1分)

3、在解决某一问题的管理活动中,为了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创造一种畅所欲言的氛围,力图收集更多的新设想,其依据的方法是什么?其原则和目的是什么?

答:依据的是头脑风暴法。它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集体决策方法,便于发表创造性意见,因此主要用于收集新设想。通常是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T,敞开思路,畅所欲言。(3分)

实施该决策方法应坚持四项原则:

(1)对别人的建议不作任何评价,将相互讨论限制在最低限度内。

(2)建议越多越好。

(3)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广开思路,想法越新颖、奇异越好。

(4)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以使它更具说服力。(4分)

头脑风暴法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畅所欲言、自由思考的氛围,诱发创造性

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方法的时间安排应在l~

2小时,参与者以5~6人为宜。(3分)

三、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

.、试述如何依据决策的过程要求做出科学的决策。

(1)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3分)

(2)决策的基本过程:(7分)

>诊断问题,识别机会。决策者必须知道哪里需要行动,尽力获取精确、可依赖的信息>识别目标。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明确所要获得结果的数量和质量

>拟定备选方案。管理者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从多角度审视问题>评估备选方案。确定所拟定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并确定最满意的方案,仔细

考虑各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

>作出决定。仔细考察全部事实、确定是否可以获取足够的信息以及最终选择最好方案>选择实施战略。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保证方案的正确实施;确保与方案有关的各种指令能被所有有关人员充分接受和彻底了解;应用目标管理方法把决策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执行单位和个人;建立重要的工作报告制度,以便及时了解方案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监督和评估。不断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

连续性活动因涉及多阶段拄制而需要定期的分析

(3)联系实际阐述论点(5分)

2、联系实际谈如何做好管理人员的培训。

(1)管理队伍的稳定与组织的人员培训工作是相互促进的:培训提供了个人发展的机会,能够减少管理人员的离职;管理干部的稳定性,又能促进人力投资。(3分)

(2)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4分)

①传递信息。使管理人员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特点、产品性能、工艺流程、等方面的情况,熟悉公司的生产经营业务

②改变态度。使管理人员了解组织文化,接受组织的价值观念

③更新知识。及时补充和更新科学、文化、技术知识

④发展能力。提高管理者在决策、用人、激励、沟通、创新等方面的管理能力

(3)管理人员培训方法:(3分)

>工作轮换。包括管理工作轮换和非管理工作轮换

>设置助理职务。一方面使高层管理者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可以培训和考查待提拔的管理人员

>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使受培训者进一步体验高层管理工作,并在代理期内充分展示其具有的管理能力,或迅速弥补他所缺乏的管理能力;预防“彼得现象”的产生

(4)联系实际阐述论点(5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