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0 《摄影艺术》教学设计

10 《摄影艺术》教学设计

10   《摄影艺术》教学设计
10   《摄影艺术》教学设计

《摄影艺术》教学设计

张玫

一、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运用信息化平台,让学生带着“你眼中的优秀摄影作品”的问题,上网查找优秀摄影作品,并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作品。这样做,一是让学生提前对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二是通过查找、甄选优秀作品,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思考并形成探究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三是提交的作品可以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关注的方向、兴趣点、认知面等信息,从而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学生、教师共同欣赏优秀的、有特色的摄影作品,分析摄影创作的几大要素:主体与主题、取景与构图、用光与工具等,思考、体会作品传达了怎样的视觉效果与主题思想,从而渗透摄影艺术的基本知识与审美。第二课时通过用相机进行摄影实践,学习利用摄影知识与技法捕捉生活之美,中间渗透主题思想与审美情趣,并进行分享评价;课后要求学生拍摄风景或纪实题材的作品,上传至信息平台,分享交流与评价,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实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本课运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整个过程从赏析、体会、分析,到发现、捕捉、记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结束后能够引发学生对更广泛题材的拍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记录美的审美追求。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摄影艺术题材分类与创作原则;

了解摄影用光与摄影构图知识;

了解相机的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摄影创作中的要素:取景、构图、相机使用、用光等知识,进行摄影实践。

3.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记录美的审美追求。

三、教学重点

1. 了解摄影用光与摄影构图知识;

2. 了解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

将摄影用光与摄影构图知识与相机的使用方法结合,运用于摄影实践。

五、教学方法

任务实践法、信息化教学法、演示法等。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PPT演示

信息平台的整理

大量图片及文字资料

音乐素材若干等。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摄影艺术

【课程导入】(约5分钟)

教师展示一组摄影图片,这些图片具有不同的题材、光感等。

通过刚才的欣赏,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使得摄影作品成为优秀的、成功的作品?(答有:光线、拍摄角度、取景构图、拍摄内容、瞬间捕捉精彩等。)

那么这些因素在摄影过程中该如何把握和运用呢?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些作品共同分析学习。

【新课讲授】(约35分钟)

摄影即用光描绘,是19世纪重要的发明之一。摄影既是一门影像技术,也是一门视觉艺术。

摄影表现的对象是人、自然与社会。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思想等,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加拿大艺术家杰夫·沃尔说:“摄影术创造了新的观看世界的方式。”

现代摄影是用纪实手法,再现世界;用艺术手法,表现世界。

摄影是利用照相机作为工具,运用摄影技术和摄影技巧创作作品。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除了有一个好的题材和创意外,还须讲究构图、用光、影调或色调、曝光等摄影造型要素,以及后期制作技巧,它们共同构成了摄影艺术的特征。

新知识(教师可根据学情与教学设计有侧重地选择讲解)

摄影创作原则

1. 主题突出原则

2. 突出重点原则

3. 创新原则

分别通过作品来感受、分析、说明。可以提问、讨论、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学生思考并回答:光

线、拍摄角度、取景

构图、拍摄内容、瞬

间捕捉精彩等。

欣赏、体会、思考、

分析。

欣赏、体会、思考、

分析

欣赏、体会、思考、

分析

欣赏、体会、思考、

分析

带着新知识进行实

践体验。

鼓励学生发言的同

时也再次强化其对

重点知识的理解。

欣赏、体会、分析、

理解

欣赏、体会、分析、

理解

记录准备

回忆并回答。

观察、理解并记录。

分组拍摄、交流。

上传组内推荐作品。

展示、评价(自评与

直观分析摄影要

素,引入学习内

容。

交代摄影的总体

思路。

了解光对摄影效

果的重要影响。

体会摄影的构图

美及其要义;

难点初涉。

从最贴近自己的

人物着手学习与

体验;

重点突出。

利用手机,通过最

简单、便利的方式

将摄影重点知识

加以实践和巩固,

实践重点知识与

技能,推进对难点

的进一步学习与

掌握。

拍摄题材拓展。

拍摄题材拓展。

为下节课的摄影

实践做好准备。

根据不同学情与

条件,选择不同形

式的教学实践活

摄影用光

光是摄影的重要因素,也是造型手段之一,没有光就没有影。摄影常用的光源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

光的作用:光是表现被摄对象外形特征的因素;光是表现主题的因素;光是营造环境气氛的因素;光是表达感情的因素。

分别举顺、侧、逆三种光源的摄影作品进行赏析理解。可以提问、讨论、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光源与作品效果的关系。

三、摄影构图(分别通过作品赏析理解。)

摄影构图是指摄影画面的布局和结构的安排,是作品艺术美学的重要方面。

构图的原则:

1. 突出拍摄主体,揭示作品主题思想;

2. 从主题思想出发,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关系。

3. 构图的要求是:简洁、完整、生动和稳定。

知识链接:构图的基本规律

根据构图的原则与要求,若想构图有视觉冲击力就必须选择高视点拍摄大场面,即俯视。

为了使被摄体突出往往需要尽可能地靠近被摄体,即利用透视关系。为了使被摄体显得高大,则需要使用低视点,即仰视。

为了取得独特的效果则可能要用窄视角(望远镜头)来使被摄主体充满画面或压缩透视关系,或者使用广角镜头充分包含被摄体,或夸张透视关系。

运用透视关系和景深效果,突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关系,在构图时常用的做法是把景物的视觉中心(趣味中心)安排在画面的三等分线的交叉点上。

构图中常用的还有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L形构图、十字形构图、对角线构图等形式。

摄影基本题材(教师可根据时间、学情,选1-2种题材做重点讲授与实践)

(一)人物摄影

人物摄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作为拍摄主体,通过描绘其外貌形态来反映其内心世界与精神面貌,或表现人物在某些特定场景中的姿态容貌,是人们接触得最广泛的摄影题材。

人物摄影拍摄原则:(结合作品赏析、体会)互评)。动。

回忆已有知识,为

接下来学习新知

识与实践做好知

识的链接准备。

了解相机的基本

结构与功能,以便

实践操作。

明确实践任务及

要求;突破教学难

点。

及时分享、评价学

生的实践效果,巩

固知识与技法,同

时鼓励学生实践

的积极性;明确评

价标准(实践目

标)。

1. 扬长避短,也就是说要利用拍摄技巧,突出被摄者外貌上的优点,而掩饰其缺陷。

2. 抓取生动的自然姿态和表情。

3. 构图新颖。

4. 突出主题。

5. 不要在很近的距离上拍摄头部特写。

知识链接:光线(顺光、侧光、逆光)的运用

1. 顺光就是光线直射到人物的正面,让人物面对阳光的方向,或使用闪光灯进行正面补光。顺光拍摄使得人物面部明亮。

2.侧光是光线从人物的左前方或右前方射到人物的面部,在人物的面部造成阴影,使人物脸部有立体感。

3. 逆光是人物背对光源,逆光拍摄容易造成人物面部曝光不足,面部表情无法看清楚。逆光拍摄人像时,要对着人物面部测光或用反光板、闪光灯进行补光,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曝光效果。

练习与体验

人物摄影:请同学利用手中的手机在教室内寻找不同光源下的人物、静物或小情景进行拍摄,体验不同效果。

要求:

1. 捕捉你认为最生动的人或事物;

2. 注意运用构图原则;

3. 注意光源角度与变化;

4. 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作品进行分享展示;

5. 5分钟内完成上述活动。

6. 分享并说明自己的拍摄想法。

(二)风光摄影

风光摄影是展现摄影艺术魅力最好的表现形式,风光摄影主要是以自然风光和园林风光为主,还包括城镇风光、乡村风光、工业风光等。

拍摄表现方法:(结合作品赏析、体会、理解)

1.选定拍摄主题,选择拍摄主体,然后实现构思好的主题。主体的确定要反映作者所选择的主题。

2.明确主体,确定画面关系。明确主体之后,要从取景的方向、角度、距离等方面来确定被摄主体与陪体、背景和整个

画面的关系。

3.运用色调表达思想感情、烘托主题。色调在彩色风光摄影中占有主导地位,是画面的基调。不同的色调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4.选择光线、用光造型、强化主题。

5.一年四季的变化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些题材也是风光摄影最具表现力的主题。

思考与探究:

一样的风景,为什么有人拍得非常出色,而有人拍得平淡无奇?想一想是否与拍摄的位置与角度有关?

对于草原、沙漠、海洋等景观,利用什么角度,可以更多地反映出它们的雄伟与壮丽?

拍摄雪山以及高大的建筑物,使用什么角度拍摄,更能体现其原有的风貌?

(三)纪实摄影(选修)

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目的的摄影方式,其素材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具有纪录、保存历史的价值。摄影最原始的功用便是纪录。在这一节课里,我们将集中讨论和实践具有纪实风格的摄影。

纪实摄影大致分为:社会纪实类(报道式)、文化记述类(文献式)、人文纪实类(日记式)三大类。

社会纪实类(报道式)主要是反应社会问题及突发新闻事件,关注弱势群体,包括饥饿、贫困、疾病、战争等社会题材,以期引起世人的关注,进而推动社会改革和发展的纪实摄影。

文化记述类(文献式)关注即将消失的文化遗存和传统民俗,以为后人留存历史资料为目的的摄影作品。

人文纪实类(日记式)是以人与生活为主线,讲述人的故事,表现人的情态,揭示人性本质,体现人文关怀,凝固生活细微,并以小见大见证社会变迁的摄影作品。

【课堂小结】(2分钟)

【作业布置】(3分钟)

1. 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准备好照相机。

2.可提前尝试用相机拍摄,将遇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

第二课时摄影实践(根据学情与学习条件进行选择和设计)

形式一:讲解相机及相关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组织学生用带来的相机或手机,在教室环境内以同学或环境为素材,拍摄人物或场景。

形式二:如果条件允许,可组织学生到室外,如校园一角或公园,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捕捉更加生动的素材,扩展拍摄的内容及题材,如景物、植物、昆虫、或正在专注拍摄或讨论的同学与老师等。

【知识回顾】(5分钟)

1.摄影的题材主要有几种?

2.光的运用形式有几种?

3.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任务布置】(3分钟)

使用数码照相机中不同的设置进行拍摄,观察其中的变化。

任务要求:

1. 分组到不同地点进行捕捉拍摄;

2. 使用数码照相机中不同的设置进行拍摄,观察其中的变化;

3. 如在户外拍摄,一定在安全地带活动;

4. 20分钟实践,之后选择优秀作品上传、分享、评价。

【讲授与实践】(10分钟)

一、相机的种类

照相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胶片照相机;另一类是数码照相机(数字照相机)。胶片照相机是利用胶片来记录影像,而数码照相机则一般是用 感光元件来捕捉影像,将影像信息以数字的形式记录在存储卡上。

二、相机的结构(课件与实物结合展示、讲解)

照相机的基本结构是由机身和镜头两部分组成。机身即暗箱,机身上有快门、取景器、测光装置、自拍装置及闪光灯连接装置等。

镜头:镜头是照相机的重要光学组成部件,它由透镜组成,起着透光成像的作用。照相机中的胶片或感光元件之所以能够感受光线而形成影像,就是因为镜头有汇聚成像的能力。镜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影像的质量。

光圈:转动镜头光圈调节环,可调节光孔的大小,控制镜头的进光量。光圈大小有一个指标刻度,标注在光圈调节环上,

我们称为光圈系数。光圈系数用f 表示,由1、1.4、2、2.8、4、5.6、8、11、16、22等数字组成。在同一快门时间内,光圈系数大,光圈小,进光量少;光圈系数小,光圈大,进光量多。

三、照相机的基本拍摄技术

照相机的主要功能就是根据被摄景物的明暗情况,调节进入镜头的光线量,使景物在底片上成像。所以,摄影基本技术就是掌握好光圈和快门的时间搭配(曝光)以及对距离的调节(聚焦)。曝光的作用使胶片或数码感光元件得到恰当的感光,以便获得清晰、色彩还原正常、影调层次丰富的图像。

四、实践与辅导(17分钟)

学生分组实践。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需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技术问题。

五、评价与交流(8分钟)

选择室内学习,可将作品上传多媒体电脑;选择户外实践,可携带笔记本电脑传载作品,以便及时分享、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巩固知识与技法,同时鼓励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评价标准:

1. 题材与内容较有创意,视角独特;

2. 主题突出、重点突出;

3. 构图取舍得当,把握好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关系;

4. 光的运用是否得当;

5. 曝光是否得当;

6. 画面整体美妙,引人观看。

【课堂小结】(1分钟)

【作业布置】(1分钟)

试着拍摄一幅日出或日落的风光照片,也可以拍摄一幅纪实摄影作品。(课后拓展练习)

【课后反思】

一年级语文:《松鼠和松果》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实用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一年级语文:《松鼠和松果》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实用文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一年级语文:《松鼠和松果》课堂教学实 录及反思(实用文本)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以”“更”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2、过程性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借助多读,感情性的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3、情感目标: 学生初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关系。 【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树。 2、学生课前搜集小松鼠的资料。 【教学实录】 师:猜谜是大家最喜欢的,今天我来让大家猜一个谜语: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 生:这是松鼠。 师板书:松鼠。 师:你对它了解吗? 生甲:松鼠生活在树林里。 生乙:松鼠喜欢吃松果。 生丙:松鼠的尾巴像降落伞,帮助它跳跃,它的尾巴又能当被子。 师:小朋友知道的真多。刚才有小朋友说松鼠喜欢吃松果(板书:和松果)那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与的分与合教案

与的分与合教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8、9的分与合教案 主备人:邓梅兰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章第52页。 教学目标 1.掌握8、9的分解与组成,领悟规律,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3.领会分与合的思想,并体会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探索得出8、9的分与合,并领悟规律。 教学难点 掌握并领悟8、9的分与合的规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说一说7的分与合?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班谁的小星星最多?得到小星星最多的小朋友说明他表现得很优秀,大家要向他学习。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小星星,你们来帮老师分一分好不好? 三、探索新知 1.谈话:小朋友数一数,老师这儿有几个小星星?(课件展示) 我先移动一个,请你说说它分成了几和几,几和几合成8?

如果我再移动一个,想一想,8又分成了几和几,几和几合成8? 就这样,每次移动一个小星星,移一次,说两句话,你会吗? 请把你的8个小星星横着摆成一排,自己练习一遍,然后再移给同桌看,说给同桌听。学生操作、表述,教师巡视、指导。 2.下面我请两位小朋友上黑板来板书他们的学习成果,其余的小朋友观察他们的答案和你的一样吗? 3.9的分与合 (1)情境引入。 妈妈买了9枝花,请小明插在2个花瓶里,可以有几种插法? (2)探究学习。 你可以一边摆花的学具图片,一边把分法记录下来,也可以在纸上直接写出你是怎么分的。一边做,一边说。 (3)汇报结果。 1)全面展示:老师板书。 2)探究规律:还有别的分法吗?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看一个就能记住另外一个,因此9的分与合就只需要记住4个,这样简便了很多。 (4)学生观察,巩固新知。 老师板书9的组成,简写。 用最快的方法记忆9的组成,老师任选一个板书,问:这个式子可以怎样读?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9可以分成8和1,8和1组成9。 谁愿意带着大家读读其它的式子? 你能用这种方法记忆8的分与合吗? 四、活动游戏,巩固应用

10的组成和加减法 教学设计

10的组成和加减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给小朋友分组、对数游戏等感受10的组成;能根据数的组成很快算出得数是10的加法以及10减几的算式;能看一副图正确的说出四个有相互关系的加减法算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通过说一说图意进一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主题图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及民族团结的意识,及助人为了的精神。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学习10的分解组成,看一副图正确的说出四个有相互关系的加减法算式 教学媒体: 与教材相符的电脑软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引入: 师:上课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请问:“10月1日是什么节日?”生:国庆节 师:对了,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我们每年都要唱歌跳舞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出示主题图)同学们观察这张图片你能从图片上面看见什么?

生:小朋友在跳舞、还有气球。 师: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 生:十个 师:除了这些老师还发现了一点,图上的小朋友都来自不同的民族,除了汉族的小朋友以外其他的都是少数名族,我们班也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小朋友,那我们回族的小朋友一定要和汉族的小朋友搞好团结,要互帮互爱,尊重对方的民族习惯。就像图上的小朋友像一家人一样。好吗? 生:好 师:图上的小朋友想一起为祖国母亲跳一支舞,可是在节目编排的时候他们遇到了问题,他们想分成两组来跳,该怎么分呢?你们帮帮他们好吗? 板书:课题10的组成和加减法 探索新知 生:同桌讨论分组情况,再逐个汇报 师:刚才我们给小朋友分了组,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分组情况整理一下。(幻灯片演示分组过程)有这么都得分组方式,那到底选择哪一种呢?图上的小朋友一时也一时拿不定注意,我们先给他们点时间,让他们想一想。 师:通过给小朋友们分组我们知道了10可以分成1和9(板书)(出示10个圆圈图)如果老师按右边的分合式给圆圈涂上颜色,应该图几个?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惠水四中刘泉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首先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有水生成,然后从反面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⑴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一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⑵学生在《氧气》一课中所学习的氧气的检验方法以及《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电解水分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更清晰的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验证,更容易得出结论。 ⑶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⑷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设计理念 遵循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松鼠和松果教案

松鼠和松果教案Squirrels and pinecones

松鼠和松果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生字词,会写“意、总”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植树造林的道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文中蕴涵的 道理。 2、正确、端正地写字。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词语卡片、小松鼠和松树的图片。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松鼠和松果 2、读词语卡片:聪明活泼主意如果忽然以后总有眨眼睛

3、用“主意”、“眨眼睛”各说一句话,两个词连起来 说一句话。 朗读感悟1、(出示课件1)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森林、松林) 可爱的小松鼠就生活在这片茂密的森林里,它们在松林 里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又怎样呢?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上面问题。 (1)回答问题。 (2)根据回答在黑板上贴小松鼠的图片。 (3)想象:如果你是小松鼠,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 看着绿油油的松树,吃着香甜的松果,你想说写什么? (4)(出示课件2)“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指名朗读这句话齐读 (5)(出示课件3)说话训练:那么……那么…… 3、小松鼠一边玩,一边吃香甜的松果。忽然,它眨眨眼睛,想起 来了——

(1)(出示课件4)“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2)自由朗读这句话。 (3)讨论:读了这句话,大家知道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小结:我们人类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在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植树造林。只有这样我们生存的环境才会更加美好。 (4)指导朗读:这句话的结尾用了感叹号,应该读出小松鼠担心和惊讶的语气。各小队赛读、齐读。 大家想一想,没有了松树,到处是光秃秃的,小松鼠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2)指导朗读:读出问话的语气。指名读,师生共同读。 5、小松鼠为了自己有吃的、有住的,想出了好主意。 (1)你们看,小松鼠在干什么?(吃一个松果就埋一个松果)

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及反思20

10的分与合 执笔:教学内容: 10的分与合,教材第41页例题4、“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得出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及哪两个数能合成10,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合作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不看实物图,熟练地说出10的分与合。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1至9的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2~9的分与合 (大家学得真好) 2.游戏导入: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魔术的名字叫“神奇眼睛”,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配合一下,请你从盒子里抓几个球出来,数一数有几个,告诉大家,老师用神奇眼睛从盒子外一看就知道里面还有几个,有谁不相信的?(请一生再数数袋子里的数量)老师说的对吗?还有谁再来试一试老师的神奇眼睛? 有谁知道老师是怎么看出来的吗?其实,这个盒子里一共有10个球。 我的神奇眼睛靠的就是有关10的分与合的知识。只要你认真学习,你也会有一双神奇的眼睛。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0的分与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1. 羊博士听说我们要学习10的分与合,给我们送来了5串智慧珠。(出示珠子图)请你数一数每串珠子都有几颗? 仔细看,第一串和其他的4串有什么不同,第一串智慧珠被分成了几部分,1个红色的和9个黄色的,也就是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谁能根据第一串写式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指名解释“10”代表什么,1指什么,9指什么。 2.让学生涂色,要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串已经涂了一个红色,思考第二串应该涂几个红色? 指名说说第2串珠子是怎么涂的,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这样一涂,也就是把10个珠子分成了几和几。

10的认识和组成教案

10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59~6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获得对10的全面认识和掌握。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10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0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掌握10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法学法:情景演示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 一、谈话引入 在数学王国里,数字9知道它是最大的,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 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对了,数字1和0组成了一个新的数10(板书:10)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个10。 (板书:10的认识)(ppt)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数数和认数 (1)首先我们来看10给大家带来的第一件礼物(出示主题图)。细心的小朋友,你能发现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吗?请你仔细观察数一数。 (2)学生数数,交流数的结果。(画面上有10个人。10只鸽子)。 (3)你是怎么数的?(说出,先数9个小朋友,再数1个老师,一共就是10个人。) 提醒大家:我们数人数和鸽子数,要按顺序一个一个得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除了一个一个地数,我们还可以试着两个两个的数,你会数吗?(指着主题图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 (5)老师这儿有一幅点子图(ppt),你能数出一共有多少个点子? (6)随着学生报结果的过程,老师板书10,像这样10个人,10只鸽子、10个

水的组成两种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1.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不过,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因此,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出发,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本课题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 2.在本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存在的困惑也是很突出的,那就是:水通电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水蒸汽;收集在小试管中的气体接近酒精灯火焰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二、教材分析 1.水的组成内容的呈现是模拟史实的研究过程,分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步展开。在此之前首先简要介绍了氢气及其相关的性质,这既是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知识,也是模拟水组成研究的开端。水生成的部分由氢气燃烧实验和相关讨论组成,是探究水组成的开始,水分解部分是一个水电解的实验探究。 2.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认识水的组成已经是水到渠成,整个过程将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教育内容丰富,学习情景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及验纯的方法。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的观察,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初步了解利用分解反应的产物来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通过电解水实验归纳、分析确定水的组成;对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五、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会知道氢气的一些重要的性质。 2.认识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设备、集气瓶(两个)、玻璃片(两片)、试管、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小木条等等。 七、教学流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10的分与合”教案(1)

小学一年级数学“10的分与合”教案(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第一册第35页10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有序地整理并掌握10的组成,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进一步感知分与合的联系。 2.让学生在亲历分与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具准备 A~9的扑克牌,红色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星期天,天气真好!猴妈妈带它的孩子们到果园里帮它劳动,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评析:把学生从严俊的课堂气氛中带入实际生活中。]多媒体演示,播放猴妈妈的话:孩子们站队啦!请小朋友们帮我数一数,今天到了多少猴宝宝?(学生数出有10只小猴)继续播放录音: 我呀,要把宝宝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摘梨,一部分摘苹果,嗯我该怎么分呢? 谈话:猴妈妈该怎样分这10只猴宝宝呢?同桌小朋友商量商量,帮猴妈妈出出主意。 [评析:创设了猴妈妈分宝宝的生活情境,请小朋友帮助猴妈妈出主意,充分利用了低年级同学喜欢相互帮助的优良品质,有极强的表现欲,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10的分与合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谈话:看!就连羊博土也忍不住要来考考我们,(多媒体演示)它给我们带来了5串智慧珠,每串有几个,你们数一数。(各有10个),第一串和其他四串有什么例外?(一部分已涂色,另一部分没有涂色)下面四串你能有次序地涂一涂,把它也分成两部分吗?翻开课本第35页,用红色水彩笔在书上涂一涂,分一分,把结果填在书上,比一比谁涂得有次序。 提问:谁愿意来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涂的?怎么分的?(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涂色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评析:通过学生自主尝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充分的探讨交流,亲身体验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 谈话:我们来看看羊博士是怎么涂的?(多媒体显示结果)请五位小朋友说出例外的分法。 10 10 10 ∕ \∕ \∕ \ □ □ □ □ □ □ 10 10 ∕ \∕ \ □ □ □ □ 看到10的这五种分法,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另外的四种分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10的分与合。(板书课题)你认为10的分与合只要记几个?(5个)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谈话:看,春天到了,草地上的数字花都开了(多媒体演示:课本35页想想做做第一题),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呢?哪位小朋友说得正确,春姑娘将送给他两朵花,祝他学习进步,天天向上。练武场:(照例题填空。)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背景】 今天上午,我上了一节本校语文公开课。星期一我校教导主任李老师通知我,叫我星期四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我感觉压力很大。因为我在洋尾小学多年来任教中段数学,很多年没教过语文了,更不用说教一年级新课程语文。我也没有参加过一年级语文的新课程培训。所以,一年级语文到底怎么教,我一点头绪也没有。虽然开学到现在已有一个月了但对一年级语文的教学我还是没有自信。当李老师通知我上公开课后,我心事重重,真担心会难堪。不过,后来,我想想,上公开课对我来说也是好事。也许我的课会很不尽我意,但我可以借此机会向各位同行学习,得到朋友们对我的真诚帮助。下面,我把我今天上的一年级语文《松鼠和松果》的课堂教案(有些地方已经适当的修改)献给大家,希望今天听过课的老师和其他所有看过教案的老师能给我提供宝贵的意见,谢谢!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更3个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松鼠不光爱摘松果、吃松果,而且还懂得通过栽树保护树林。 【教学重难点】 认识11个生字能读通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谜底:松鼠) 2、启发谈话: 你们喜欢小松鼠吗?谁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知道吗?它最爱吃松果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松鼠和松果的故事。 (板书:松鼠和松果) 二、读通课文,了解内容 1、《松鼠和松果》是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有兴趣读一读吗?遇到生字生字怎么办?(学生回答:借助拼音、请教老师同学)下面我们来试一试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完同学评议。 3、刚才几个同学读得很认真,其他同学也听得很仔细,还帮助同学纠正了朗读中的错误。现在,我们能把课文连起来正确地朗读一遍吗?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地读课文。 4、串讲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分与合》精品教案

《10的分与合》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10的分与合 教材第41~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涂,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10的分与合。 2.掌握10的分与合。 3.通过练习,巩固10以内数的分与合。 重点难点 有序地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具学具 投影,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1.数数,边打手势边数,从0数到10,再从10数到0。 2.师生对口令说组成。如教师说:“5可以分成1和几?”学生说:“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成5,4和1合成5。”并让学生和学生对口令。 引导学生有规律地说。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41页例题。教师指导做第一个。学习10可以分成9和1。 投影(或课件)出示一串珠子。(都是白色的) 提问:数一数,一共有几颗珠子。 在学生数的基础上教师板书“10”。 教师把最左边的一颗珠子涂上色。 提问:这10颗分成了几和几?(1和9) 引导学生说出:10可以分成1和9,1和9合成10。 提问:如果按顺序,第二串珠子应该涂几个?(2个)第三串呢?你能有次序地涂一涂,把每串珠子分一分吗? 2.自己探索学习10的分与合。

(1)涂珠子。 (2)填。 3.集体交流、学习。(可投影出示学生的答案) (1)针对学生的答案,教师总结板书: 让学生说说10的分与合,培养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如10可以分成2和8,2和8合成10。 (2)看到每一种分与合,你还能想到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为什么只有一组?(因为5和5相同,交换位置后还是5和5) (3)同桌互记10的组成。(可用对口令形式)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41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请你连一连。教师巡视,连完后自己先说说,看所连的两个数是否合成10。最后同桌互查。 2.教材第41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 可以在书上完成,也可以组织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如果两个人拿的数字凑成10,那么你们俩就是好朋友。如学生拿卡片3,说:“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卡片7的学生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两人走在一起后,分别说:“3和7合成10,7和3合成10。” 3.教材第41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 先仔细观察图,弄清是什么意思,教师加以点拨,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小组交流互查。 4.教材第42页练习四的第1题,复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 看哪两个同学说得全,是有次序地说的。如第1个,把8个蘑菇放在两个盘子里,可以这样放:

数学10的分解组合教案

数学10的分解组合教案 【篇一:说课稿:大班数学《10的分解组成》】 大班数学活动《10的分解组成》 一、说教材: 新《纲要》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 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 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10的分解与组成是在孩子们对10以内的数的形成,并了解了数与数之间多1少1 的关系,对数的认识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了解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 行的。 二、说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10以内舒的合成与分解,提升计算能力。 2、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数的概念,并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三、说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熟练进行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游戏规则。 四、说活动准备: 1、基本已掌握9以内的分解与组成有一定的经验。 2、实物图片、54张扑克牌 五、说教、学法: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 的认识兴趣”,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去动物演唱会” 为主线的情境教学法贯穿活动始终,中间穿插运用了引导观察法、 赏识激励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等教法,从而吸引幼儿的注 意力,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整个活动中,我把幼儿作为了学习的主体,让孩子们通过游戏法、操作法、观察法等各种方法,调动各种感官的参与,在轻松快乐的 氛围中掌握知识。 六、说活动过程: 1、引入活动: 教师讲述游戏情景,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活动开始时为了能一下子抓住孩子 的注意力,吸引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我设计了游戏情景: 森林里最近非常热闹,动物王国要开演唱会,瞧!小动物们要出场了,请你们拍9下手欢迎小动物们出 2、创设情景,学习10的形成 这是该活动的重点、难点,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10的形成,我依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了小动物参加演出的情境。因为大班 幼儿思维特点是具体性过度到抽象性思维的转变,所以在学习新知 识时我主要运用引导观察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在情 境中轻松自然地学习新知识。 (1)通过直观地演示教具9只小兔子变成10只小兔子的过程,帮 助幼儿初步理解“9添上1是10”(师出示小兔子图片)看,首先出 场的是谁?数一数有几只小兔子?用数学几表示?等等我——哟! 又来了一只小兔子,现在是几只小兔子?用数字几表示?本来有9 只小兔子,又来了一只小兔子,变成1只小兔子,我们就可以说: “9添上1是10” (2)请幼儿为小兔子送胡萝卜了,引导幼儿观察数字9与数字10 之间的关系,理解9与10之间多1少1的规律。 小兔子要吃胡萝卜,我们帮小兔子送胡萝卜好不好?(请幼儿一一 对应送胡萝卜图片给小兔子)数一数,有几个胡萝卜?(9)用数字 几表示?小兔子多还是胡萝卜多?多几?少几?(引导幼儿说出9 比10少1,10比9多1)怎样变成一样多?我们再来送一个胡萝卜(9添上1是10) (3)运用同样的方法请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并重复上述流程送水果,让幼儿巩固刚刚对10的形成的认识。 (4)变换小兔子、小猴子的排列形式、位置,让幼儿排除干扰正确 点数。 小兔子要为大家表演了,它们能够边敲跳边变换队形呢(师将小兔 子排列成圆形),瞧,排成什么形了呢?小兔子有几只呢?(师再 变换一种排列方式让幼儿点数总数) 小猴子也想象小兔子那样变换队形表演,小朋友们谁能上来帮助它 们摆出新队形?(这里请幼儿上前摆队形,既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又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一起数一数小猴子的数量变没变。 (5)认识数字8,知道8是可以代表任何总数是10的物体

八年级科学上册-1.2《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

在线分享文档 用科技让复杂 让每个人平等1.2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物理性质 文字表示:纯净的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文字体现:101Kpa ,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凝固点0℃ 沸点100℃ 思考:冰山浮于水面,说明了什么?答:冰的密度比水小 说明:4℃是时密度最大,为1g/cm3 二.化学性质 1.水的电解 ①实验过程:见书P7 ②实验现象:A.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体),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又重新燃烧—复燃) ③V 正:V 负≈1:2 ④重点强调气体的检测: 正极气体:放时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负极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氢气的检验方法 ⑤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文字表达式: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松鼠和松果》教案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林认养活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要来理解一位动物小卫士——松鼠。(教师板书:松鼠) 你对这种小动物有哪些了解?松鼠最爱吃松果了,(教师板书:松果)学生齐读课题那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读课文,注意本课所要学的生字。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确、读流利。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个什么故事?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3.自主选择生字实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句子,教师随机选择句子实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实行练读。 例:如总 (1)读: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2)用“如果”说一句话。 以:讲解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练写。 4.指名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实行练读。 例如:第二自然段的练读能够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实行。老师读陈述的句子,学生读心里想的句子;或者学生读陈述的句子,老师读心里想的话。 4.小组之间采用互读或者齐读或者组长指名朗读等方式练读。 5.质疑解疑。 (1)松鼠、松果、松树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 能够让学生自由提问,自主回答,教师引导。 6.再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用朗读体现出来。 7.戴上头饰表演。(松树、松果、松鼠) 四、复述课文 1.教师出示提示: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 2.小组之间复述后全班交流。 五、指导书写 “意”和“总”中“心字底的写法。 六、扩展练习 1.师:以后这里会是怎么样的呢? 2.小组讨论,说一说,议一议。 3.看看在我们学校的哪些地方栽上什么树木会让学校更加美丽?(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七、布置作业 1.把你刚才的想法在图上画出来。 2.除了松树和松鼠,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和动物?回家之后,使用各种方式调查了解。 板书设计: 10.松鼠和松果 吃 松鼠松果 生活成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第一册第 35页10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有序地整理并掌握10的组成,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进一步感知分与合的联系。 2.让学生在亲历分与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具准备 A~9的扑克牌,红色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星期天,天气真好!猴妈妈带它的孩子们到果园里帮它劳动,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评析:把学生从严肃的课堂气氛中带入实际生活中。] 多媒体演示,播放猴妈妈的话:孩子们站队啦!请小朋友们帮我数一数,今天到了多少猴宝宝?(学生数出有10只小猴)继续播放录音:

我呀,要把宝宝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摘梨,一部分摘苹果,嗯我该怎么分呢? 谈话:猴妈妈该怎样分这10只猴宝宝呢?同桌小朋友商量商量,帮猴妈妈出出主意。 [评析:创设了猴妈妈分宝宝的生活情境,请小朋友帮助猴妈妈出主意,充分利用了低年级同学喜欢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有极强的表现欲,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 10的分与合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谈话:看!就连羊博土也忍不住要来考考我们,(多媒体演示)它给我们带来了5串智慧珠,每串有几个,你们数一数。(各有10个),第一串和其他四串有什么不同?(一部分已涂色,另一部分没有涂色)下面四串你能有次序地涂一涂,把它也分成两部分吗?翻开课本第35页,用红色水彩笔在书上涂一涂,分一分,把结果填在书上,比一比谁涂得有次序。 提问:谁愿意来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涂的?怎么分的?(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涂色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评析:通过学生自主尝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充分的探讨交流,亲身体验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课题1讲水的组成,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初次出现化学式,为后面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服务,同时也分散了难点,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特点正处于求知欲旺盛,对化学这门新接触的课程既有浓烈的好奇心又有一些因认识不够带来的恐惧,对世界的认识还停留在宏观角度,如何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具体到抽象不能超出他们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实验方案设计采用探究教学法、实验操作采用演示教学法、物质分类采用课件展示教学法。 四、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导课使用歌曲视频、演示实验用水通电分解动画、其他知识用课件。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对水的组成形成正确的认识,了解水的化学式H2O;了解氢气的性质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并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b、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利用已有信息分析问题、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b、学习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接受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b、激发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重点、难点分析 1.水的元素组成的确定及设计实验的原理 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 七、教学过程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翠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翠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认养活动。 教学重点: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2、培养同学们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3、使同学们理解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就没吃的了。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5) 1、同学们,今天我想请你们猜个谜语:尾巴象把伞,机灵又可爱。松鼠是他家,森林它最爱。 2、对。它就是松鼠,它最喜欢吃松果了。今天我们一起来来学习《松鼠和松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3、板题:读题。 (二)认定目标(1) (三)导学达标(28)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拼准字音。 3、检查自读效果: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不同形式认读生字、新词卡片。. 4、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小松鼠是个怎么样的动物? 5、标出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指名读课文。(分段读) 1、评议。 2、说说小松鼠是个怎么样的小动物?为什么? (1)有的会说它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松鼠,因为它想到了光摘松果不种松树,会使松鼠灭绝。 (2)有的会说它是个勤奋的小松鼠,它总是吃一个松果就种一个松果。 (3)有的会说它是个能干的小松鼠,你看它种了多少树呀? 3、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评议。(通过这环节同学们各抒己见,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4、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边读边划出不懂的地方,读完后,和同桌、小组互相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协助学习,培养探究精神。)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

课题:10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以及哪两个数合成10。 2、让学生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10的分与合。教学难点:有序地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手,一双手共有几根手指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分与合。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手指游戏 请小朋友伸出双手面向自己,弯曲一只大拇指,你能说两道10的分成式子吗? 接着每次弯曲一根手指,让学生说出两道式子,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教学例题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7页,数数这页书的上面画了几串珠子? 再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第一串珠子中有几颗涂色的?几颗没有涂色? 你能根据第一串珠子的涂色情况说10的分成吗? 你能接着有序地涂一涂,把每串10颗珠都分成两部分,最后根据涂色结果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独立做后,指名回答。 你还能想到什么? 10的分与合共有9道式子,你为什么只填这里5道? 你能闭上眼睛有序地说出10的分成吗? 10的合成呢?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一题:接受鲜花 向日葵姐姐看到你们肯动脑筋,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好几朵花,印在了你们的书上,就是想想做做第一题,向日葵姐姐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用铅笔在书上还还合起来是10的两朵花连起来。

2、“想想做做”第二题:验收货物 向日葵姐姐用火车给我们送来一批货物,让我们都当小验收员验收,这些货物也印在我们的书上,就是“想想做做”第二题,你能看出每辆小车上的货物是多少吗?怎么看出来的?许多车上只写了一个数,你能把缺少的数写出来吗? 3、“想想做做”第三题:找朋友 你们看题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知道为什么7是3的好朋友吗? 你能动手连一连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10的分与合

【学前】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的分解与组成教案(附教学反思)(1)(1)

活动设计背景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6—9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10的9种分法。 难点: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1、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教学视频光盘一张。 2、若干小矮人图片和小房子。 3、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问答形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如: 师:我来问,你来答,9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二)、学习10 的组成和分解。 1、故事导入。教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你们看,他们来了。 提问: 〈1〉来了几位小矮人? 〈2〉10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动手操作,把10张小矮人卡片摆一摆,记一记来思考10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1〉把幼儿分成10组,每四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总结10的9种分法: 10 10 10 10 10 ∧ ∧ ∧ ∧ ∧ 1 9 2 8 3 7 4 6 5 5 9 1 8 2 7 3 6 4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10

《4.3 探究水的组成》

《4.3 探究水的组成》 第一篇: 4.3探究水的组成4.3探究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与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本课题分析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水电解的实验和根据实验分析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法。难点: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千帕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水与人类的关系 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工业上要用大量水来洗涤、溶解、加热或冷却,并用水作原料来制造化肥等产品。在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在总发电量中占有一定比率。在交通运输上,内河及海洋航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探究组成水的元素 上左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科学研究证明,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例如,在水电解的反应里,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如上右图所示)。这个实验也验证了上章学过的这个结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而水的化学式是h2o 课后反思: 1、水的电解实验,水中的电解质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