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物态变化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物态变化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物态变化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4.1 相与相变

相:指的是热学系统中物理性质均匀的部分,一个相与其他部分之间有一定的分界面隔离开来。例如冰和水的混合物中,因为冰和水的物理性质不同,故为不同的相,但它们的化学成份相同。一种化学成分称为“一元”,因此冰水混合物称为单元二相系,而水和酒精的混合物就是二元单相系。

相变:不同相之间的相互转变称为相变。

相变特点:伴随物态的变化;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相变潜热:相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统称相变潜热。 )()(1212V V p u u l -+-= )(12u u -称为内潜热,)(12V V p -称为外

潜热。

三相图:将同一种物质的汽化曲线OK 、熔解曲线(熔点随外界压强的变化关系)OL 、升华曲线(固体上饱和气压随温度的变化关系)OS 同时画在P-T 图上,我们就能标出固、液、气

三态存在的区域,这称为三相图。每条曲线对

应着两态平衡共存的情况。三条曲线的交点O ,对应三态平衡共存的状态,称为三相点。

如下图为水的三相图。水的水相点O 是水、冰、水蒸气平衡共存的状态,其饱和水汽压

mmHg P S 58.4=、温度T=273.16开0.01℃,这是国际温标规定的基本固定点。因为水的三

相点是唯一的,不像冰点和汽点那样会随外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例 如图4-1-1所示的P-T 图线中,表示了一定质量某

种物质的不同物相所存在的区域。下面有关这种物质的几个说

明中,哪些是正确的?( )

A.当

三相点T T >时,可以存在升华现象 B.在凝固过程中体积增大 C.当

临界点

T T >时,可以存在沸腾现象

D.当三相点p

p <时,它是一种稳定的液体 E.以上说法都不对

分析:将液体和固体上方的饱和汽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SK ,升华曲线SO ,以及熔点随温度变化的熔化曲线SL ,同时画在P-T

图上(图2-1-1),我们就能标出固、液、汽三态存在的区域;每条曲线对应着两态平衡共存的情况,三根曲线的交点S ,对应着三态平衡共存的惟一状态,称为三相点,图线叫三相图。当

三相点T T >时,这种物质从固态必须经过液态才能变化为汽态,所以选项A 不正确。在凝固过

程中,看固态和液态之间的SL 曲线,它们的熔点随压强的增加而升高,熔化过程中体积是膨

胀的,凝固过程中体积是细小的,与水的反常膨胀不同,所以选项B 也不正确,当

临界点

T

T >时,这种物质不可能以液体存在,不论压强多大,它总不能凝结为液相,所以不存在沸腾现

象,临界点的温度已高于任何情况下的沸点温度。选项C 也不正确。当

三相点p

p <时,这种物质只有固态与汽态而不是一种稳定的液体。选项D 也不正确。

解:选项E 正确。

点评 这是一道考查对物质三态变化的综合题,通过三相图,认识三态之间的变化和三相点与临界点的物理意义。

L

458

2181 c c

t o

图4-1-1

§4.2 气液相变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在一定压强下,单位质量液体变为同温度气体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汽化热,一般用L 表示;相应的一定压强下,单位质量的气体凝结为同温度液体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凝结热,数值也是L ,在汽化和凝结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Q=mL

4.2、1、液体的汽化

液体的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不同的形式。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沸腾是整个液体内部发生汽化过程,只在沸点下才能进行。

①蒸发

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液体分子从液面跑出来的过程。分子从液面跑出来时,需要克服液体表面层中分子的引力做功,所以只有那些热运动动能较大的分子可以跑出来。如果不吸热,就会使液体中剩余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温度降低。另一方面蒸气分子不断地返回到液体中去,凝结成液体。因此液体分子蒸发的数量,是液体分子跑出液面的数量,减少蒸气分子进入液面的数量。

对于液面敞开的情况,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液面的表面积,二是温度,三是液面上的通风情况。在液面敞开的情况下,液体会不断蒸发,直到液体全部转变为蒸起为止。

在密闭的容器中,随着蒸发的不断进行,容器内蒸汽的密度不断增大,这时返回液体中的蒸气分子数也不断增多,直到单位时间内跑出液面的分子数与反回液面的分子数相等时,宏观上看蒸发现象就停止了。这时液面上的蒸气与液体保持动态平衡,此时的蒸气叫做饱和蒸气,它的压强叫饱和蒸气压。

饱和气压与液体的种类有关,在相同的温度下,易蒸发的液体的饱和汽压大,不易蒸发的液体的饱和汽压小。对于同一种液体,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饱和汽压的大小还与液面的形状有关,对于凹液面,分子逸出液面所需做的功比平液面时小。反之,对于凸液面,如小液滴或小气泡,才会显示出来。饱和汽压的数值与液面上蒸汽的体积无关,与该体积中有无其他气体无关。

在汽化过程中,体积增大,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单位质量的液体完全变成同温度下的蒸汽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汽化热。如100℃水的汽化热

mol J kg J g cal L /1007.4/1026.2/53946?=?==。液体汽化时吸热,一方面用于改变

系统的内能,同时也要克服外界压强作功。如果1mol 液体和饱和汽的体积分别为

g

L V V ,,且

L V <

RT

E pV E V V p E L g L g +?=+?≈-+?=)(

②沸腾

液体内部和容器壁上存有小气泡,它能使液体能在其内部汽化,起着汽化核的作用。气

泡内的总压强是泡内空气分压强

V nRT

p a =

和液体的饱和汽压s p 之和;气泡外的压强是液面上的外界压强外p 和gh ρ之和,通常情况下,液体静压强gh ρ忽略不计。因此,在某一温度

下,液内气泡的平衡条件为外

p T p V RT

n s =+?

)(。当液体温度升高时,s p 增大,同时由温

度升高和汽化,体积膨胀,导致s p 下降,这样在新的条件下实现与外p 的平衡。当外p p s

=时,

无论气泡怎样膨胀也不能实现平衡,处于非平衡状态。此时骤然长大的气泡,在浮力作用下,迅速上升到液面破裂后排出蒸气,整个液体剧

烈汽化,这就是沸腾现象。相应的温度叫做沸

点。对于同种液体,沸点与液面上的压强有关,

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沸点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在同一压强下,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③双层液体沸腾的分析 在外界压强0p

的条件下,若液体A 的沸点77℃,液体B 的沸点100℃。现将等质量的互不相容的液体A 和B 注入一个容器内,形成图

4-2-1的双层液体。液体B 的表面上再覆盖一

薄层非挥发性的,与液体A 、B 互不相溶的液体C ,目的是防止液体B 上表面的

自由蒸发。现将此液体缓慢加热,它们的温度始终相等,液体温度随时间t 变化关系为图示。

加热刚开始,对应图线左侧斜坡部分,液体B 不能经上表面自由蒸发。下面考察系统内部的蒸发,设想在液体A 或B 内部,或在A 、B 分界面上各形成一个气泡,仅当泡内压强等于

外界压强0p

时,它才能保持上升而逸出此系统。液体A 、B 内部形成的气泡的内压强,分别等于A 、B 的饱和汽压,A 、B 交界面上形成气泡的内压强则为A 、B 的饱和汽压之和,因为这种气泡同时与A 、B 接触。因此加热时,液体交界面上形成气泡的压强首先达到

0p 温度1t 正是对

应这种液体在相互接触区域发生的共同沸腾。1t 低于A 、B 各自的沸点,如1t =67℃。当A 、B 中的一个全部蒸发后,系统的温度便会再次上升,对应图线的第二斜坡。温度2t 即为容器中余留液体的沸点。

谁先全部蒸发呢?这取决于温度1t 时,液体A 、B 在每个升高气泡中饱和蒸气的质量比,

即B B A

A B A B

A M p M p m m ==ρρ,式中

B A p p ,为温度1t 时A 、B 的饱和气压。如果B A m m >,则A 先全部蒸发,余留液体B ,2t =100℃.

4.2.2、气体的液化

我们知道,当饱和气的体积减小或温度降低时,它就可以凝结为液体,因此要使未饱和气液化,首先必须使之变成饱和气,方法有二:a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加大压强以减小未饱和气体积,相应就可以增大它的密度,直至达到该温度下饱和气的密度,从而把未饱和气变为饱和气;b 、对较高温度下的未饱和气,在维持体积不变的条件下降低其温度,也可以使它变为在较低温度下的饱和气。

把未饱和气变为饱和气以后,只要继续减小其体积或降低其温度,多余的气就可凝结成液体。

但各种气体有一个特殊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都不能使它液化,

t t 图4-2-1

这个温度就称为该气体的临界温度。

①气液转变的等温线

要使未饱和汽转变成饱和汽并使之液化,在等压条件下,气体通过降温可以转变为液体;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增大压强减小体积的方式,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图4-2-2为某气体液化的过程曲线AB 是液化以前气体的等温压缩过程,气体逐渐趋于饱和状态,B 点对应于饱和汽状态,继续压缩就会出现液体;在液化过程BC 中,压强0p

保持不变,气液化的总体积减小,BC 过程中每一状态都是气液平衡共存的状态,因此0p

为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汽压。C 点相当于气体全部液化时的状态;CD 段就是液体的等温压缩过程。

应该指出:由于各种气体都有一个特殊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也不能使气体液化,这个温度称为临界温度。因此上述气液等温转变只能在气体的临界度以下进行。若等温转变时饱和汽密度为B ρ,BC 段液体密度为C ρ,系统的总质量为m ,当气液平衡共存时的体积为V ,其中

汽、液的体积分别是

m V V V V V V V C B =+=+212121,,,ρρ有,解得:

B C B B C C V

m V m V V ρρρρρρ--=

--=

21,。

②混合气的等温液化

混合气体的等温转变,应分解为各组分气体的等温转变过程来考虑不周。沸点不同的各组分气体,当等温压缩时,达到饱和开始液化的先后不同。同在1atm 沸点高的气体,其饱和汽密度要小些,等温压缩它会先达到饱和开始液化。混合气体等温线的转折点,一定是某组分气体物态的转变点。

例:有一体积22.4L 的密闭容器,充有温度1T 、压强3atm 的空气和饱和水汽,并有少量的水;今保持温度1T 不变,将体积加倍,压强变为2atm ,底部的水恰好消失,试问1T 是多少?若保持温度1T 不变,体积增为最多体积的4倍,试问这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多少?容器内水和空气的质量各是多少?设饱和水汽可看作是理想气体。

解:设初态、中态和末态中空气分压强分别为321,,p p p ;

初态、中态中的水汽均为温度1

T 的饱和汽,设饱和水汽压为x p ;末态中的水汽为温度1T 的未饱和汽,水汽分压为p '。若末

态气体的压强为p ,则有

p p p atm p p atm p p x x ='+=+=+321,2,3

从初态变为中态的过程中,空气质量未变而水汽质量增加,对空气分压可用玻意尔定律

8.44)2(4.22)3(?-=?-x x p p

得x p =1atm ,故1T =373K,1p =2atm ,2p =1atm 。从中态变为末态的过程,水汽和空气的总

质量不变,应用玻意耳定律

44.228.442??=?p

p=1atm

容器内空气的摩尔数

mol RT V p n 46.11

3

11==

,末态时空气和水汽的总摩尔数

V

图4-2-2

mol RT V p n 92.21

3

1==

故容器内水和水汽的总摩尔数 mol n n n 46.112=-=。

例:由固态导热材料做成的长方体容器,被一隔板等分为两个互不连通的部分,其中分别贮有相等质量的干燥空气和潮湿空气,在潮湿空气中水汽质量占2%。

(1)若隔板可自由无摩擦地沿器壁滑动,试求达到平衡后干、湿空气所占体积的比值。 (2)若一开始采用能确保不漏气的方式将隔板抽出,试求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未抽出隔板时干、湿空气各自的压强这三者的比值(设干、湿空气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解:(1)隔板平衡的条件是:隔板两侧气体的压强相同,温度也相同(因容器和外界导热),所以对干空气有

RT m M pV 空

干=

而对潮湿空气有

RT m M V p 空

湿=

1

RT

m M

V p 水

水湿=2

而 21p p p +=

M m M m 02.0,98.0==水空

故得

MRT m m pV ????

??+=水空湿02.098.0 ②

1012:102.098.0:1:=????

??+=

水空空

湿干m m m V V

(2)隔板抽出前,干湿空气的体积为

0V ,压强分别为湿干p p ,,则由克拉伯龙方程得

RT m M

V p 空

干=0, ③

RT m M

RT m M V p 水

空湿02.098.00+=

, ④

抽出隔板以后,干、湿空气混合以后系统的压强为p ,则

RT m M

m M V p ????

?

?+=水空02.098.1)2(0 ⑤

故要求的三个压强之比为

????

??+???? ??+

=水空空

水空湿

干m m m m m p p p 02.098.0:1:02.098.121::

=1.006:1:1.012

说明湿空气在未达到饱和前遵循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当然克拉珀方程也适用,而在达到饱和以后,克拉珀龙方程仍可用,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则不适用了,因为水气的质量会发生变化。

4.2.3、空气的湿度

①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由于地面水分的蒸发,空气中总会有水蒸气,而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就决定了空气的潮湿程度。

a 、绝对湿度 空气中所含水气的分压强大小。

b 、相对湿度 某温度时空气的绝对湿度跟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气压的百分比。 如果B 表示相对湿度,P t 表示绝对湿度,P 表示同温度下饱和气的压强,则

%100?=

P p B t

空气干燥、潮湿程度直接决定于相对湿度,当相对湿度接近100%时,空气中水气接近饱

和状态,水分难于蒸发,衣服晾不干,人也觉得十分烦闷,人体感到适中的相对湿度是60—70%。

②露点

空气里的未饱和气在气温降低时会逐渐接近饱和,使空气里的水气恰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

通过测定露点可以测出空气的湿度,因为当空气中水气的密

度保持不变时,露点温度下的饱和水气压强就可以认为是空气的绝对湿度。 ③露、霜、雾及其他

大气中的水气在气温降低时也同样趋于饱和,白天温度较高

时处于未饱和状态的水气,夜里气温下降时如达到露点或露点以下(0℃以上),则空气中水气将在树叶、草皮上凝结,这就

是露。 如果空气中含有较多的尘埃或离子,达到饱和的水气将

以尘埃或离子为中心凝结,这就形成雾,开启冰箱门,“冷

气”所到之处,常达到露点以下,因此常形成为雾。

地面附近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而直接凝华

的小冰粒,附着地面物体上成为霜。 湿度计是用来测量空气湿度的仪器。露点湿度计:它通过测定露点,然后查出该露点的饱和水气压和原温度的饱和水气压,即可求出相对湿度。干湿泡湿度计:它在一支温度计泡上包着纱布,纱布下端浸入水中。若空气中水气未饱和,

湿纱布的水会蒸发,温度降低。这样湿泡温度计的温度值比干泡温度计的要低些。相对湿度越小,这个差值就越大。利用这个差值的大小可由表检查出空气的相对湿度。毛发湿度计:利用脱脂毛发长度的变化来控制指针偏转,直接指示相对湿度。

例:有一根玻璃毛线管,长为0.600m ,内径2.00mm ,内有50mm 水银柱,水银柱把长细管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真空,另一部分为空气和水气的混合物。倾斜管子,气室的长度可以变化,做实验时,改变倾斜度,得到数据如下表,符号在图4-2-3中示出。每次测量后,

解: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遵循玻意耳定律,即压强p 与体积V 之间满足

V p /1∞,所以对本题表示数据的合适方法是作V p /1-图。对题中给定的数据适当变换得表

格如下:

图4-2-3

5 3 图4-2-4

利用这些数据作出图线如图8-2-4所 示,这样可发现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形成通过原点的直线,压强高时数据位于不通过原点的直线上,而只要是水汽没有饱和,水汽也可看作理想气体,当水汽开始凝结时,水汽分压是常数,而空气分压遵循玻意耳定律,这就是形成图示数据关系的原因。

当水汽的分压

饱和p p w <时,有

RT pV W A )(γγ+=

V RT

p W A )

(γγ+=,其中γ为空气(A )或水(W )的摩尔数,另由RT V p m W

γ=算出的w p 大于饱和p 时,

实际水气分压为

饱和p ,故满足于

饱和

p V RT

p A +?=γ

从图上将直线外延求得饱和蒸气压,

Pa p 31025.2?=饱和,然后从标准饱和蒸气压表中查

出温度,从图中的两条直线可得

mol RT pV

B A 7109.2-?==

+γγ mol

V RT p p A 7104.4/-?=-=饱和

γ

所以,管内空气和水分别有8.6μg 的7.9μg 。

说明因试题中没有给出温度T ,另一个方法是可以假设室温为20℃,因为10℃的温度误差仅引起绝对温度3%的误差,不过这种方法相对于上面的解法相比则不是很好。

例:图4-2-5表示在10℃到30℃范围内水的饱和蒸气压曲线。现将温度为27℃、压强为1atm 、相对湿度80%的空气封闭在某一容器中,把它逐渐冷却到12℃。试问:(1)这时空气的压强是多少?(2)温度降到多少时开始有水凝结?这时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为百分之几?

分析:本题并未给出水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却提供了水的饱和蒸气压曲线,故用图解法求出水蒸气开始凝结时的温度及饱和蒸气压。显然在降温过程中,尚未凝结的水蒸气作等容变化。这时P 与T 成正比关系。但我们不妨设从27℃降到12℃过程中水蒸气一直作等容变化,该直线与饱和气由线交点就是水蒸气开始达到饱和时的状态,即图中K 点,以后随着温度的降低水蒸气压沿饱和气曲线非线性变小。

解:(1)27℃水的饱和汽压27mmHg 。%801=B 得水蒸气分压mmHg p 6.21=水

,空气分

mmHg p 4.738=空。

设密闭容器中的空气冷却到12℃的空气分压为

p ',应用盖—吕萨克定律得

空p '=701.5mmHg 。此温度水蒸气分压105.20>='mmHg p 水

℃水的饱和汽压10.3mmHg ,故有

图4-2-5

部分水凝结,故12℃时的空气p '=701.5+10.3=711.8mmHg 。

(2)初态p 点为27℃、21.6mmHg ,末态点为12℃、20.5mmHg 一直线交水的饱和汽压曲线K 点为23.0℃、21.3mmHg ,此时空气分压为728.1mmHg ,这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百分比为

%

84.2%1003.211.7283

.21=?+。

§4.3 固液相变与固气相变

4.3.1、固液相变

①熔解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解。

对于晶体来说,熔解就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该温度叫做这种晶体的熔点。晶体在熔解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其熔点不变,直至全部熔解为止。

对于大多数晶体,熔解时体积增大,但还有少数的晶体,如冰、铋、灰铸铁在熔解时体积反而缩小。

晶体的熔点与晶体的种类有关,对于同一种晶体,其熔点与压强有关。熔解时体积增大的物质,其熔点随压强的增加而增大,熔解时体积减小的物质,其熔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晶体在熔解时,要吸收的热量,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由固态熔解为液态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物质的熔解热,记为λ,因此对质量为m 的物体全部熔解所需吸收的热量

Q=λm 。

②凝固物质由液相变为固相称为凝固。其中晶体的熔液凝固时形成晶体,这个过程又称为结晶。结晶的过程是无规则排列的粒子形成空间点阵的过程,在此期间,固、液两态平衡共存,温度保持不变。

在结晶过程中,单位质量的物质对外释放的热量称为凝固热。它与该物质在同温度下的熔解热相同。

4.3.2、固气相变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常温常压下,干冰、硫、磷等有显著的升华现象。大气中水蒸气分压低于4.6mmHg ,气温降到0℃以下,水蒸气便直接凝华成冰晶为结霜。

升华时粒子直接由点阵结构变为气体分子,一方面要克服粒子间的作用力做功,同时还要克服外界压强作功。使单位质量的物质升华时所吸收的热力做功,同时还要克服外界压强做功。使单位质量的物质升华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升华热,它等于汽化热与熔解热之和,即

熔升L L L +=。

例:已知冰、水和水蒸气在一密闭容器内(容器内没有任何其他物质),如能三态平衡共

存,则系统的温度和压强必定分别是01.01=t ℃和mmHg p 58.41=。现有冰、水和水蒸气各1g 处于上述平衡状态。若保持总体积不变而对此系统缓慢加热,输入的热量Q=0.255kJ 。试估算系统再达到平衡后,冰、水和水蒸气的质量。已知此条件下冰的升华热g kJ L 83.2=升;

水的汽化热

g kJ L 49.2=汽。

分析:g

kJ L L L 34.0=-=汽升熔。比较熔L

与Q 的大小关系,判断出冰不能全部熔化,物态变化过程中始终是三态共存且接近平衡,所以系统的温度和压强均不变。

解:估算在题给温度和压强条件下水蒸气的密度

RT Mp

=

汽ρ,M 是水蒸气的摩尔质量,代

入数据,得3

3105m kg -?=汽ρ。

同样条件下水的密度33101m kg ?=水ρ,3

3109.0m kg ?=冰ρ。水的三个状态在质

量相同条件下,水蒸气的体积远大于水和冰的体积之和。又已知冰熔化成水时体积变化不大。在总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完全可以认为这系统的物态变化中水蒸气的体积不变,也就是系统再次平衡时水蒸气的质量是1g 。这样,系统的物态变化几乎完全是冰熔化为水的过程。

设再次平衡后冰、水、水蒸气的质量分别是x 、y 、z ,则有

z=1gx+y=2g 熔

L x Q )1(-=

将Q 、熔L

数值代入得x=0.25g,y=1.75g 。

例:两个同样的圆柱形绝热量热器,高度均为h=75cm 。第一个量热器1/3部分装有水,它是预先注入量热器内的水冷却而形成的:第二个量热器内1/3部分是温度水t

=10℃的水。将第二个量热器内的水倒入第一个量热器内时,结果它们占量热器的2/3。而当第一个量热器内的温度稳定后,它们的高度增加了△t=0.5cm 。冰的密度

水冰ρρ9.0=,冰的熔解热

λ=340kJ/kg ,冰的比热)/(1.2K kg kJ c ?=冰,水的比热)/(2.4K kg kJ c ?=水。求在第一个

量热器内冰的初温冰t

解:如果建立热平衡后,量热器内物体的高度增加了,这意味着有部分水结冰了(结冰时水的体积增大),然后可以确信,并不是所有的水都结冰了,否则它的体积就要增大到

1.1/=冰

水ρρ倍,而所占量热器的高度要增加cm

h 5.2)11.1(3=-????

??,其实按题意△t 只有

0.5cm ,于是可以作出结论,在量热器内稳定温度等于0℃。 利用这个条件,列出热平衡方程

冰冰冰水水水t m c m t m c -=?+-0()0(λ ①

式中

冰t 是冰的初温,而△m 是结冰的水的质量。

前面已指出,在结冰时体积增大到

冰水ρρ/倍,这意味着

?????

??-=?1冰水ρρhS 水ρ

m ? ②

式中S 是量热器的横截面积,从②式中得出△m 代入①式,并利用关系式

S h

m S h m 冰冰水水ρρ3,3==

得到。

由此得

33h

St c h S t h S c ?--??-=?

冰冰冰冰水水冰水水水ρρρρρλρ

冰水冰水冰水水冰

冰t c c h

h

c t ρρ

ρρρλ?--?

??-

=3

代入数据得 冰t

=-54.6℃

说明 处理物态变化问题,确定最终的终态究竟处于什么状态十分重要,对本题,就可能存在有三种不同的终态:a 、只有冰;b 、冰和水的混合物;c 、只有水。当然如能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先确定末状态则可使解题变得较为简捷。

§4。4 热传递

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同一物体的邻近部分的过程叫热传递。

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对流、传导和辐射

①对流 固、液、气都能导热,但在液体和气体中还有另一种传热方式,就是流体中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相互混合的宏观运动所引起的传热现象称为对流。对流分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自然对流是由于流体存在温差而引起密度差,较热的流体密度小由浮力而上升,较冷的流体密度大而下沉,从而引起对流传热。强迫对流是通过人工方式如风扇等来迫使流体流动的。

②热传导 物体或物体系由于各处温度不同引起的热量从温度较高处传递到温度较低处的现象叫热传导。它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形式,在气体或液体中,热传导过程往往和对流同时发生。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温度高处分子的平均热运动能量大,温度低处分子的平均热运动能量小,于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碰撞,一部分内能将从温度高处传递到温度低处。

如果导热体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这种导热过程称为稳定导热,在这种情况下,考虑长度为l ,横截面积为S 的柱体,两端截面处的温度为21,T T ,且21T T >,则热量沿着柱体长度方向传递,在△t 时间内通过横截面S 所传递的热量为

t S l T T K

Q ?-=2

1

式中K 为物质的导热系数。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热传导,其中金属的导热性最好,

液体除水银和熔化的金属外,导热性不好,气体的导热性比液体更差。石棉的热传导性能极差,因此常作为绝热材料。

③热辐射 物体因自身的温度而向外发射能量,发射出的是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这种热传递方式的特点是:1、不依靠气体或液体的流动,又不依靠分子之间碰撞来传导,因而在真空环境中也能进行;2、热辐射与周围物体的温度高低是无关的。

有一类物体,能在任何温度下吸收所有的电磁辐射,其表面却并不反射,这类物体称为黑体。黑体是热辐射理想的吸收体和发射体,例如太阳可近似看作黑体。黑体单位表面积的辐射功率为J 与其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即

4T J σ=

式中4

281067.5K m W ??=-σ,称为斯忒藩常数。

如果不是黑体,单位表面积的辐射功率J 记为

4T J εσ=

式中ε叫表面辐射系数,其值在0和1之间,由物体性质决定。

例:已知地球与太阳的半径分别是

m f m R e 8

6107,106?=?=,两者相距m d 11105.1?=,若地球与太阳均可看作黑体,估算太阳表面温度。

设太阳和地球的表面温度分别是

e s T T ,,则太阳和地球发射的辐射功率

424s e s T R q σπ?= 424e e e T R q σπ?=

太阳的辐射能只有一小部分落在地球表面上,其比例为

22

4d R K e ππ=

。若不计地球本身的热源,根据地球能量平衡S e Kq q =,取K T e 290=得太阳表面温度

2

1

2????

??=s s R d T 例 取一个不高的横截面积是2

3dm 的圆筒,筒内装水0.6kg ,在阳光垂直照射下,经2min

温度升高1℃,若把太阳看成黑体,已知太阳半径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分别为m R 8

107?=和

m d 11105.1?=,并考虑到阳光传播过程中的损失,地球大气层的吸收和散射,水所能吸收

的太阳能仅是太阳辐射能的一半,试估算太阳表面的温度。(已知

4281067.5K m W ??=-σ)

解: 筒内水所吸收的热量

t cm Q ?= ①

每平方米水面吸收热功率

St Q J /=' ②

单位面积上的热功率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即

22

d R J J =' ③

斯忒藩公式 4

T J σ= ④

联立①②③④得

4

22

StR td cm T σ?=

K 3106?≈

说明 由斯忒藩公式可知,要估算太阳表面的温度,就应先求出太阳表面每单位面积向外辐射电磁波的功率,而题中所提供的水被辐射晒热的实验可以得地面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功率,再从距离关系即可求出太阳单位面积的辐射功率。

§4。5典型例题分析

例1 用不导热细管连接的两个相同容器里装有压

强为1atn ,相对湿度B=50%,温度为100℃的空气。现将其中一个容器浸在温度为0℃的冰中,试问系统的压强改

变为多少?每一容器中的相对湿度是多少?已知0℃时水的饱和汽压为4.6mmHg 。

分析:当一个容器浸在0℃的冰中,另一容器中的空气与水蒸气将流入这一容器,整个系统的压强将逐步降低。达到平衡时,空气在两容器中的分压也应相等。

解:设平衡时空气在两容器中的分压02,1,V atm p p o =空为每一容器体积,由空气的总摩

尔数不变的条件得

00

002100022RT pV RT V p RT V p =?+?空空

解得

mmHg p 3212=空

由于水蒸气分压不可能比同一温度下饱和蒸气压大,即

mmHg p p 6.42=≤饱水,若没有

水蒸气凝结,则按理想气体方程,在末态的水汽分压应等于321mmHg ,因为在初态时空气和水汽的分压是相等的。但

2空p 比4.6mmHg 大得多,说明在0℃的容器中已有水凝结,因而

水p 2

=4.6mmHg 所以在末态的压强mmHg p p p 326222=+=水空故在0℃容器中的相对湿度

图4-5-1

%1000=B ,而在100℃容器中的相对湿度为

%6.0%1007606

.4100=?=

B 。

例1 把质量为g m 1001=的2N 与未知质量的2O 混合,在温度T=77.4K 的条件下,让单位体积的混合气体作等温压缩。混合后气体压强和体积关系如图4-5-1所示。(1)确定2O 质量2m ;(2)计算T=77.4K 时饱和2O 的压强2p 。

解:说明T=77.4K 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液态氧的沸点更高。

因为液态氧的沸点更高,所以在等温压缩中,氧气先达到饱和气压。从图中可知,从A 点起,氧气的压强达到饱和气压,设为2p 由A →B 氧气保持2p 不变而质量减少到达B 点后,氮气压强达到饱和气压,设为1p ,A →B 氮气质量1m 不变,利用状态方程和分压定律得:

在A 点:

4,,021

10222=+==

p p RT M m

V p RT M m V p A A

在B 点: 721=+p p 在A →B 中,氮气质量不变,有

01102,2,p p V V V p V p B A B A ===

解得

atm p g m atm p atm p atm p 61,1.38,1,6,322210=

====

例2 两个相同的轻金属容器里装有同样质量的水。一个重球挂在不导热的细线上。放入

其中一个容器内,使球位于容器内水的体积中心。球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得多。两个容器加热到水的沸点,再冷却。已经知道:放有球的容器冷却到室温所需时间为未放球的容器冷却到室温所需时间的k 倍。试求制作球的物质的比热与水的比热之比

球c c :

解: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本系统(容器—水,容器—水—球)与周围媒质的接触面所散失的热

t Q

q ??=

与温度差有关。

)

(/T T aF t Q -=??容

式中t 是时间,

T 是容器的温度,T 是周围媒质的温度,F 是温度的某个函数,系数α

由本系统与周围媒质的接触条件决定。在本情况中对于两容器来说接触条件相同,所以对于两容器α系数相同。一个容器散失热量△Q 致使容器的温度降低了△

T 。

对于装有水的容器有

容容水水T c m c M Q ?+=?)(1

式中

水M 和水C 分别是水的质量和比热,容m 和容c 是容器的质量和比热。对于装有水和

球的容器有

球球容容水水T c m c m c M Q ?++=?)(2

式中

m 和

C 分别是球的质量和比热,按照题意

m <<

水M ,水球M m =,容c <<水c 。

所以可以列出

水水T c M Q ?=?1

球水水T c c M Q ?+=?)(2

不难看出,在两个容器里发生温度变化

τT ?的时间1t ?和2t ?是不同的,并且

1

)

(t c M a

T T F T ?=

-?水

水容容

同理可得 2

)

()

(t c c M a T T F T ?+=

-?球水水容容

)

/(/21球水水c c c t t +=??

所以对于两个容器总冷却时间1t 和2t 将满足关系式

k c c c t t =+=水

球12

由此可得

1

-=k c c 水

说明 研究物理问题时,常需建立相关物理量间的关系。而如果这些物理量对于所研究的过程或者状态的整体来说,各个局部的值不相同,因此建立有关物理量的关系时,这个量值便不好确定,这时我们一般可采取将此过程或者状态分为很多微元,先分析单个微元的情况,找出同一物理量之间产生的数量关系,进而再建立相关物理量间的关系,本题就是先找到21/t t ??的关系,然后再找到21/t t 间关系的。

例4 两个黑体的平面互相平行,一个处于恒定的高温,另一个处于恒定的低温

l T ,平面

之间为真空。为减小由热辐射形成的热流,在两个平面之间放置一组由两块相互绝热的黑体薄板组成的热障,这两块薄板平行于黑体平面,如所示。求:放置热障后稳定的热辐射能流与放置热障前稳定的热辐射能流间的比值ξ(略去因表面有限线度造成的边缘效应)。

解: 放置热障后达热平衡时的温度和热流分布,应有

)(414T T J h -=σ

)(4241T T J -=σ )(442l T T J -=σ

其中J 为热辐射能流密度,σ为比例常量,三式相加得

044)(3J T T J l h =-=σ

式中

0J 为放置热障前达到热平衡时的热辐射能流密度。

最后,可得所求比值为 ξ

3/1/0==J J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______。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 现象叫______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______ 。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______ ,它有两种方式:______和 ______。 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______至______,最小分度值是______。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 8.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呈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 ______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冰棒解热升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 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 A.熔化、汽化 B.熔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 )

初三物理教师年度工作总结(最新版)

初三物理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最新版) Work summary is to summarize,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work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ffirm the achievements,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draw lessons from experience. ( 工作总结)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初三物理教师年度工作总结(最新版) 说明:本文适用于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 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 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下载后可直接打印使用。 初三物理教师年度工作总结【一】 本年度,我从事九(4)班的物理教学工作。物理是一门传统学科,但对于我来说却是新兴的知识。在前几年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事的是科学课的教学。对于专业的物理知识,我掌握得并不扎实和全面。为了顺利开展九年级的物理教学工作,我努力专研教材,与宗敏、张云龙等老师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从20XX年起,我校开始大力推行“一主多辅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的课堂,知识教学变成了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我们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大大增加。教师从课堂传输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它有两种方式——和——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 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 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 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至,最小分度值是。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 有和。 8.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 呈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冰棒解热升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A.熔化、汽化B.熔化、液化C.液化、凝华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6.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A.积雪融化B.雾、露的形成C.霜的形成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7.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实验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同的A、B两种不同的粉末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同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过程中,当温度升至40℃时,她每隔1min记录一次A、B的温度和状态,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根据图乙的温度曲线判断,____(选填“A或B”)是一种晶体; (2)B液体的沸点是100℃,如果持续加热,B 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3)当它们都成液态后,从第10min加热到第12min,吸收的热量_____(选填“A”“B”或“一样”)多。他发现B升温更慢,这是由于_________。 【答案】A 不会一样 B的比热容大(或吸热能力强)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乙知,A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而B的温度一直在上升,所以A是一种晶体。 (2)[2]装有AB的两个试管都放在水中,B的沸点是100℃,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其温度上升,然后通过热传递,把热量传给试管中的B,当烧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到沸点100℃时,开始沸腾,温度保持不变,而B在温度未达到100℃前,可以继续吸热,但温度达到100℃时,便不能继续吸热了,所以不会沸腾。 (3)[3][4]装有AB的试管都放在水中,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而B升温慢,这是由于B的比热容大。 2.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02468101214161820 min 甲的温度℃7072747678677878818487乙的温度℃7071737476777982848689

历届全国初中物理竞赛(物态变化)

最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3--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滑 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 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 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1所示。 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 图1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答案:B 解析: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选项B正确。2.(2012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饭桌上的菜肴日益丰富,吃饭时发现多油的菜汤与少油的菜汤相比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A、油的导热能力比较差 B、油层阻碍了热的辐射 C、油层和汤里的水易发生热交换 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答案:D 解析: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的原因是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选项D正确。 3.(2012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 B.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C.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 D.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解析: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选项B正确。 答案:.B 4(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河南预赛)如图所示的4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

初中物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来,对我来说是紧张忙碌而又收获多多。半年来,我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物理,能自觉的坚持政治、业务学习,以提高自身觉悟水平。能准时参加学校的会议,平时能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以师德的要求为准则,注重师德的养成,时刻提醒自己,并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学期的工作做出总结: 一、教学工作 贯彻正确的教育方针是义不容辞的,平时在课堂中以教育方针为指导主线,认真的学习新课改思想、理念并逐步融贯到课堂教学中去。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前进的,作为一名教师,本身的文化专业知识也要不断的提高,平时阅读一些与本职教学工作有关的书刊杂志,到电子备课室查阅有关物理方面的教学资源,了解物理教学发展,学习一些外地的优良教育教学理念,以充实自己。认真参加每次学校和新课改的培训、教研活动,吸取同行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等,结合自己,努力形成一种自己的教学方式。 1、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和同事们的商讨下,认真学习物理新课标,积极参加进行集体备课。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常规的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新课标、教参,虚心向本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体现新理念。 2、认真讲课,认真示范,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高雅的兴趣,发扬团结互助,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 3、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策略。 4、在平时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水平。一学期来,本人共听课18节,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二、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学习自信心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起初,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星期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给他们信心,不搞偏难题。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例子大全

说明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冬天,河内冰层的形成 (2)雾的形成 (3)霜、雪的形成 (4)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形成的冰花 (5)用久的日光灯两端管壁发黑 (6)夏天打开电冰箱冷冻室门时,我们可以看到冒“白气” (7)冰箱冷冻室里的冰变小 (8)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 (9)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10)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11)暖瓶口出现朦胧的“白气” (12)涂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变干了 (13)铁矿石变成了铁水 (14)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1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 (16)冰雕没看见“化”就变小了 (17)从冰箱里拿出的汽水瓶子上面有一层“汗” (18)冬天开车出行,发现汽车前车窗的玻璃上有一层水雾 (19)①冰棒从冰柜里拿出后,发现冰棒粘着白花花的“粉” ②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冒“气”; ③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外出“汗” (20)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21)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22)对烧瓶中的固态碘微微加热,发现固态碘消失,出现紫色的碘气体(23)天气炎热,吃冰糕降温解暑 (24)把钢水浇铸成各种零件 (25)新鲜蔬菜放时间长了,容易干瘪 (26)有人发烧,手心脚心涂抹酒精降温 (27)狗喜欢把舌头伸出 (28)开锅盖,带眼镜看不清,哈上一层“雾” (29)夏天自来水管“冒汗” (30)初冬江岸上美丽雾凇的出现 (31)夏季,冰雹的形成 (32)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 (33)用注射器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 ①先向外拉动活塞,乙醚液体消失 ②再推压活塞.观察注射器中出现了液态乙醚 (34)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 ①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 ②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这学期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 姓名 得分 一.请你来选择(每选3分,共36分) 1. 如图1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2. 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B .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 C .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D .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3.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 、“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液化 B .汽化 C .凝华 D .升华 4.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如图2所示,上方分别盖有一块玻璃A 和B , 过一会看到( ) A .A 、 B 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 B .A 、B 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 C .A 玻璃外侧、B 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 .A 玻璃内侧、B 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5.我国为了积极响应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节能减排”, 建造楼房时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 ) 6. 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 ) A .冰全部熔化 B .冰有少部分熔化 C .水有少部分凝固 D .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春天里冰雪消融 A B C D

7.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 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8.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 .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9. 如图4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D .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10.如图5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 .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 .CD 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 .物质的初温是40℃ D .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11.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6所示,一天,企鹅妈妈和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 .企鹅妈妈:是呀,是我们的羽毛不能产生温度了 C .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了吧 D .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是有的,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12.如图7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在第2min 时是固态 B .甲在ab 段不吸热 C .甲的熔点是48℃ D .乙是石蜡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 试题附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第四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2分/题,共36分) 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 A.熔化 B.液化 C.凝华 D.凝固 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4.根据物质的物理特征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下列分类中合理的是() A.铁、冰、玻璃是晶体 B.蜡、食盐、水银是非晶体 C.铅笔芯、橡胶、铁是导体 D.塑料、干木柴、陶瓷是绝缘体 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 C.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 6.右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7 .如图1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 像,李红同学根据该图像得出以下 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 帮她找出来() A.海波是晶体 B.海波的熔点约为48℃ 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 断升高 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中考物理常考考点:物态变化

2019中考物理常考考点:物态变化2019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2019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2019中考物理常考考点的内容。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 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

初中物理教学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完美版)

初中物理教学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导语】总结所要反映的是全局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全貌,所以在内容安排上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全局工作不能遗漏哪个方面,单项工作不能遗漏哪个环节,否则就会影响工作总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篇一】 20xx年已经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主动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教室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教室 怎样教物理,《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室教学,我加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学期我把教室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

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努力吃透教材,认真撰写教案,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主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集体备课中,分工协作,既照顾到本班实际情况,又吸收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从而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作为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教室教学和提高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的。 另外,我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认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认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认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教室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教室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

(完整)初二物理试题_物态变化(附答案)

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16度”.其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2.重庆地区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是-2℃,则重庆地区的最高温差是______. 3.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该同学操作的两点错误之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烙铁上熔融的锡离开电烙铁头后变成锡粒,此过程叫_________,需要_________热. 5.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___. 6.液化的方法有两种:_________和_________.气体液化后________缩小,便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 7.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 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反应的一个共性是 _________. 8.规格、型号完全相同的两只新旧日光灯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把二者区别 开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图1中的小试管B装有热水,悬放在正在加热 盛有沸水的烧杯A中,试管B中的水不能沸腾.要使试管中的水沸腾,可采取的两种方法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10.烧开水时,看到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先_________后_________的结果. 11.夏天,早晨露天草叶上的露珠是_________现象,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__________现象. 12.写出下列物质在1标准大气压下放热时发生的变化(选填“降温”或某种物态变化)(1)0℃的冰__________;(2)18℃的水_________;(3)0℃的水________;(4)100℃的水蒸气__________. 13.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形成的,干冰在空中迅速吸热变为干冰蒸气,这是_________过程;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小冰粒,这是_________过程;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粒变成水滴,就形成了雨,这是__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4.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B.体温计可当作寒暑表使用来测气温 C.开水的温度是100℃ D.人们感觉到的温度与实际气温有较大差异 16.用温度计测量放在室温为25℃的房间中一盆沸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面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读数表示的是( )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无法判断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 1.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2.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A.酒精、水银 B.都用水银 C.都用酒精 D.酒精、甲苯 几种物质熔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9-102-11780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5711078218 3.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 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初三物理知识点复习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考纲要求】 1、知道常见温度值;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的测量 2、理解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3、认知物态变化的实际应用 【知识结构】 【中考考点】

因这一章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中考主要集中在选择或填空、探究中。考点主要内容为:能说出生活环境中的常见的温度值、判断物态变化、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情况、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的区别、晶体熔化实验、熔化、凝固的条件、不同物体沸点不同、沸腾的条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沸点受气压的影响、影响蒸发的因素【知识梳理】 一、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3、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常用温度计种类: A.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 B.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C.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 ③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可,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利用标准点法求正确温度 对刻度模糊的温度计和刻度不标准的温度计,根据它们的读数或水银柱的变化来确定正确的温度比较困难,可采用标准点法来确定正确的温度。其步骤为:A.确定标准点及其对应的两个实际温度;B.写出两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实际温度的变化;C.写出待求点与其中一个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待求温度与一个实际温度的变化;D.利用温度变化与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之比相等列出比例式;E、根据题意求解。 二、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3、晶体的熔化: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非晶体的熔化 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xx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心思放在九年级学生身上,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太多的计较只会成为阻碍,那么教师会如何总结工作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篇一紧张忙碌的一学期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三1、7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一学期来,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试用“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分利用课堂教学,打好学生基本功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④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

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此期除做完、做好教学所要求的实验外,还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及远程教学设备开展物理实验的教学。实验课题一直是我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在物理教学中应该选择怎么的课题进行研究,本学期我选择了“开放物理实验室,学生自主探究”作为本学期的实验课题。虽然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但这只是实验课题研究的第一步,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将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以确保实验课题的顺利研究。3、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学生素质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一期来,在培养好尖子生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帮助、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赶上先进生,让差生在老师的激励、关心下不断取得进步。一学期下来,好几个同学都在最后有了明显提高。一学期来不断的努力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圆满的结束了并且在中考和20XX 年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辅导的赖欣颖和吴佳旎同学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参加的市级课题研究也取得阶段成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全体老师的帮助,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以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稿得更好。篇二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68、69班的物理教学任务,一学期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

初二物理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京翰教育中心https://www.sodocs.net/doc/a89539594.html, 李家镇中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完成时间70分钟)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39分)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_______( 内、外)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_______( 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3、如下图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示数是________。 4、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水___________时________热,从而保护发射台。 5、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如下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______ ℃;其中 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_____ 状态 。 6、在空格内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_________现象; 钢水浇铸成钢球是__________现象; 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__________现象; 早晨有浓雾是_________现象。 冬天下雪__________;冰消雪融__________。 7、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汽化要_________热。 8、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的,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9、在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_________,从而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把热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速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10、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主要是利用冰棒__________时要_______热,后者是酒精_________时要_______热。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入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时_______热,使窑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会冻坏。 11、用扇子扇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________. ( “升高”、“降低”或“不变”) 1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块-10℃的冰_________(会,不会)立即熔化;把0℃的冰放在0 ℃的水里,冰__________(会,不会)熔化。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6 分)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下列关于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如图,表示在晶体熔化成液体过程中,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B. 如图,表示在液体凝固成晶体过程中,温度与放热时间的关系 C. 如图,表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D. 如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在晶体熔化的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图象中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晶体熔化的图象,A符合题意; B、在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图象中温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应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但图象中一直呈下降趋势,这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B不符合题意; C、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图象应为倾斜的直线,C不符合题意; D、由图象知,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析图象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然后分析图象变化规律,从图象中正确、迅速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根据对有关物理规律的掌握,判断图象能否正确反映物理规律. 2.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 A.37.0℃ B.39.5℃ C.42℃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 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 3.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 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 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 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答案】 A 【解析】【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进行着物态之间的变化. 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冬天湖面结冰 B. 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C.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D. 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 【答案】 B 【解析】【解答】冬天湖面结冰,水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A不符合题意;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嘴里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钨丝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