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注文体,凸显语用”,让语文教学回家

“关注文体,凸显语用”,让语文教学回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010499833.html,

“关注文体,凸显语用”,让语文教学回家

作者:吴瑞芳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05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选文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从对教材编者提出的选文“体裁”要求,到对学生提出“文体的把握”要求,说明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紧紧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从“交给方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尝试。

一、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某种文体模式,去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去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可见,文体意识是人们文本艺术思维趋向成熟的标志,是一种高度语文修养和读写技能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前,获得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实践的效率。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所以,教师应当利用教材中文体鲜明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

如六年级事理性说明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科学家及科学发明中神气的1345毫米来自两匹马的屁股的生动有趣事例导入,梳理文章的三个事例,关注文章结构,引

导学生发现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提出观点、例证观点、总结观点,并适时点出本文文体为“议论文”。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表达特点时,比较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改写的记叙文。因有生动形象的记叙文作比较,学生轻松地领悟议论文不同于其他文体的语言特点在于:严密、简洁。看似严肃的知识点、深奥的结构特点,在老师的引领下,变成了学生自我探索,情趣浓厚,深受学生喜欢。所谓“情理相偕共成趣,语用教学妙到家”便是如此了。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们在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时,应该明确文体方面的要求。这样一来,目的明确而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就容易精力集中,有效突破。而这样的目标,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文体特征,直指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二、注重方法,注意文体意识体现

语言学与语文教育.

语言学与语文教学 12中本3 李淑荧 2012014317摘要:语文教学需要语言学理论的支撑,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语文知识。本文探究语言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以及从汉语语言学中的语音,词汇,语法这三面研究如何应用语言学来指导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言学语文教学语音词汇语法 有人认为识字和写字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但是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诚然,识字和写字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语文教学中有比识字和写字更高层次的方面。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说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读、写、说能力需要语言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一、语音 语音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语音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的能力,提高言语素养,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语音教学的作用。语文教学中并不需要给学生太多的的语音理论,却需要用这些语音理论来指导学生的读说实践,因此语文教师要了解并掌握语音理论,并且现在要想当语文教师的老师都必须达到普通话测试水平的二级甲以上。 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语音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我觉得语文教师应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要教学生正确读准字词,培养他们普通话的正确读音。我认为,语文教师教他们从语音中的元音与韵母,声调,以及音节等重要方面学习普通话。学好普通话,教师可以从语音学的角度让学生简单了解辅音,声母,元音,音节,韵母、声调等的概念,让他们了理解声母与元音的发音原理和舌位图,以及让他们了解自己方言中声母、韵母和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差异。比如:辅音n/l,n和l舌尖中、浊音,不同的是n是鼻音,l是边音。有些方言中这两个辅音全部相混,有些方言部分相混。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这些辅音

关注表达形式凸显“语用”目标

——《跨越海峡地生命桥》(第一课时)教学例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下称“语用”)地意义及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地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程性质”部分这样表述:“语文课是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地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地实践……”.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地实质就是“语用”教学,语文教学地根本目标不是学习、获得“语言知识”,而是学习、获得“言语经验”和“语用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地语言文字地能力,提高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地综合语文素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凸显“语用”目标,从关注“言语内容”转变为关注“言语形式”?以下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地生命桥》为例,谈谈我们如何践行“语用”理念,凸显“语用”目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课堂回放】 (一)聚焦词语,欣赏比喻精妙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了小钱急需骨髓,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小钱急需骨髓地句子,用横线画出来.(生快速阅读后交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出示句子: 这个刚满岁地年轻人,患了严重地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地含苞地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师: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这句话中有三个词语“凋零、含苞、绽放”,它们原来都是用来描写什么地? 生:描写花地. 师:这里还是在写花吗? 生:不是. 师:再读读这个句子,联系点上下文想一想,这几个词语在这里分别指什么?请选一个词语来说一说. (生、生回答、老师指导.) 生:我选择地词语是“含苞”,“含苞”原本指花儿刚刚吐出花苞,还没开放,这里指小钱刚满岁,很年轻,像花一样地年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师:说得真好!是啊,小钱年轻地生命就像—— 生(齐):含苞地花朵. 师:学习这位同学地表达,说说对另外两个词语地理解. 生:我选择地词语是“凋零”,“凋零”这个词语原本指花儿枯萎,在这指小钱患了严重地白血病,生命即将结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生:我选择地词语是“绽放”,“绽放”原本指花儿盛开,这里指生命重新有了希望. 师:作者用即将凋零地含苞地花朵来比喻小钱年轻地生命即将结束.读着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受?(师指导朗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师:同学们,请你们带着你内心地那份感受,再读读这个句子,并急取把它背下来. (生自由朗读、背诵.) (二)对比感悟,感受衬托作用 师:小钱地病情是如此严重,可是课文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告诉小钱地病情,而是有这么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集锦 读 "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请听一听那富有感情的朗诵。 你读得多好,看,连竹子也来祝贺你了,那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吧! 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读的要求应该分出层次。首先是通读,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读准字音。对于这一点,我们同学的认识是清楚的,态度是重视的,做得很好。 读应该分出层次。首先是通读,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读准字音。其次是理解地读。 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请各位再把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弄懂它的意思。 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能给我们再读一遍吗? 默读时,贵在可以边读边思考,现在我们就来默读,要边读边思考吆。默读,要讲究速度,我希望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思考……。现在我们将默读的思考心得交流一下。 你朗读得真棒,比中央电台的播音员还出色。 你朗读得真棒,可以和中央电台的播音员相媲美了。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xx同学那富有表情的朗读吧!

这段话并不好读,也xx同学竟能读出激昂、自豪的语气,不愧是我们班的朗读能手! 读得真好!准确、流利,还很有感情! 这个自然段挺难读,你却出错少,真不简单! 果然不出所料,比老师读得还好呢! 瞧,xx同学读得多好呀!声音又响又脆,语气充分感情。谁也来试一试? 你那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好,你读得比以前好多了。要保持下去。 如果在诵读时不紧张,你的诵读是非常精彩的。 你读得很流利,声音也很响亮,如果能带着xx的语气来读,肯定很精彩,试着再读一遍,好吗? 虽然我们班男子汉居多,可巾帼不让须眉,对吧!女孩儿们,把你们的魄力展示出来,让男孩刮目相看! 里面更多的是作者的情,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的魅力!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由你们自己去体会体会。 同学们读得真美,很有味,这就行了。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不就明白了吗? 读书不要慌忙,静下心来读慢一点,一边读一边思考。已经看出来的同学,可以把你的看法写下来。写完了,要读一读,看看顺不顺嘴。同学们我们就要这样读书,要和生活联系起来,和自己的经验、经历联系起来,这样就会理解得比较透彻。——第二节写得很美,大家读读,要读出感情来。 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 老师、同学又没追你,你干嘛读得那么快?要注意呀! 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 读课文应大大方方,别缩头缩脑呀! 这个字念得不够好,跟老师再念一遍。

阅读教学要关注表达技巧(1)

阅读教学要注重表达技巧 叶圣陶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教阅读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专门的写作指导。”王尚文教授认为:阅读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言语形式”,即“怎么说、怎么写”的表达秘妙,而非“说什么、写什么”。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必须注重表达技巧,破译表达秘妙,体悟言语规律,在言语实践中学习和使用表达方法和技巧,熟练掌握通向表达迷宫的金钥匙,以便更好地“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切实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促动学生获得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注重表达技巧的基本内涵 阅读教学要聚焦“言语形式”,注重表达秘妙,体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以及文体特征,紧扣“表达秘妙”探究教学,才能真正提升语文水平,形成语文素养。表达秘妙的基本内涵何在? 来神笔,化平淡为神奇,耐人寻味。阅读教学对待那些生动传神的动词、形容词、量词、代词等,要有“较真”之功,有“纠缠”之术,用心品析字词的精妙所在,想象作者脑中景,感悟心中情,透视胸中境,体会笔中意,以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作者深刻的思想,还原作者的思维过程,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性、深刻性,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猫》中有这样一句话:“它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这个“蹭”字值得推敲:“蹭”的本义是“摩擦”,但课文中的“蹭”是一种轻轻地“摩擦”,温柔地“摩擦”。猫“蹭”主人的腿,就是在向主人表示亲热,有一种撒娇的味道。猫在老舍爷爷面前撒娇,说明猫和老舍的关系特别好。“蹭”出了顽皮,“蹭”出了乖巧,“蹭”出了活泼,“蹭”出了友谊。透过“蹭”字,不但感受到了猫的可爱,而且看到了一幅“人爱猫,猫爱人”的动人画面。 2.注重精美的句段。精美的句段往往是课文言语形式上的亮点,这是阅读教学必须注重的内容之一。句段之所以精美,或采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鲜明特点,或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细节,塑造了生动的形象,或采用了议论抒情手法,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比如《桥》中写道:“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个语段刻画了老汉的言行,巧用了比喻手法,生动传神,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足见老汉很凶,他严厉训斥违纪的小伙子。一个“揪”字表现出当时老汉心情之愤怒,力量之大,速度之快;一个“吼”字,表现出对小伙子的十分不满。教学时抓住精彩句段,品出丰富的意蕴,悟出巧妙的表达。 3.注重巧妙的谋篇。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或讲究前后呼应,或巧设悬念,或构思新奇,或结构严谨。精巧的谋篇布局是言语形式的综合体现,是最具语文性的内容之一,阅读教学必须高度注重。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其谋篇布局别具一格:一是倒叙开头,由果溯因──“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二是空行标段,层次分明──四件事情各自成段,以空行标明,一目了然;三是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巧用首尾、对比、互补等多种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四是结尾总结,突出中心──结尾解答了开头的疑问,揭示了人物特点,点明了中心。教学时必须紧扣谋篇布局的特点,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学习和借鉴,让学生收获语文体验,实行言语实践。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系汪潮 一、文体意识 三国时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宣雅,书论宣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是对文体发表的最早议论。 周作人1912年的《童话略论》与《童话研究》以儿童文学最重要的文体“童话”为研究对象。1914年他又关注了儿歌。1920年在“儿童的文学”的正式宣言中,周作人已确立了明确的儿童文学文体观念,并针对儿童不同年龄特征给出对应的文体形式……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上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家潘菽也对文体和思维的关系有过阐述:“阅读体裁不同的文章,理解的难易不同,对思维活动提出不同要求。”从此开始了对不同文体阅读的心理学思考。 《人民教育》2013年第6期专设了“关注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的话题。“编者按”提出:“自觉的文体意识不是单纯地具备某种文体知识,它是一种综合性语文素养。文体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清楚文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文实践中与体验、感悟、理解等语文素养相互链接、交叉、渗透,这样形成的文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交际。”这里,从语文素养的高度,提出了文体应在学生语文素养积累过程中发挥应用的价值。 然而,当今众多的小学语文教育还是高喊“齐步走”,众人同归,千篇一律,既没有因人而异,也没有因文而异,存在严重的人文化、划一化倾向。 从教材编写看,主题单元组文淡化了文体意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保护美好家园”为主题,安排了4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是说明性文章,《鹿和狼的故事》是记叙性文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为讲演稿,《青山不老》则是通讯。这种编排方式给教师带来错觉:教学只要落实“保护美好家园”的主题,不必考虑所选课文的文体。 从教学现状看,忽视文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位名师执教《鹬蚌相争》时,一位学生质疑:鹬与蚌你一言我一语在斗嘴说话,蚌说话就要张嘴,一张嘴鹬不就脱身了吗?鹬的喙被蚌夹着,它又怎么说话?对此,这位老师频频出招:先把问题推还给学生:“大家小组讨论讨论”;再把问题推给作者和编者:“同学们一起来改改教材,再给编辑叔叔写封信”;最后当学生问蚌如何能说话,两个壳是不是它的嘴的时候,又让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或者去请教自然老师,或者设法弄只蚌来自己观察发现。这里老师把寓言当作记实作品,忽视了寓言的文体属性,其实,寓言的故事情节多为虚构,角色多是人格化了的动植物。 其实,小学语文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教,而且要根据文体的不同特征因文而教。这是一种“文体意识”。现在我们要补上这一课。 课文是选入语文课本的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研究语文教学不能不研究课文的教学。任何一套教材所选课文达数百篇之多,而且文体多样,题材广泛。不同文体、不同类别的文章,在组织形式和表达方法等各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课文的文体、类别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和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获取不同的教学效果。要让文体意识成为一种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在学生中渗透和生成。 当然,要说明的是:小学语文教学提倡“文体意识”,但不是“文体教学”。“文体教学”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语文的主要教学任务。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思考:如何判断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文体”?如何把握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文体”的使用度?等等。简言之,不能把小学语文课上成“文体分析课”。 二、文体特点 文体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实际情况,从两个维度对课文进行文体分类。一是“文学文体”,包括童话、寓言、神话、诗歌(儿童诗、古诗)、文言文、散文、小说等。二是“实用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这一文体分类的体系具有单一性的特点,符合文体分类的逻辑性。 文体有各自不同的含义和特点: 1.童话指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张、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它的主要特点是:艺术的幻想,拟人、夸张和象征的写法,完整的故事情节等。 2.把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寄托在精练生动的故事里,就是寓言。它的主要特点是:寓言的主题(寓意)、寓言的譬喻、寓言的艺术形象、寓言的语言等。 3.神话就是一种“神圣的叙述”。叙述的是发生在遥远的古代的事件,主要人物都为“人格化”的“神”或动植物等。它的主要特点是:故事是一种神圣的“真实”、主人具有神性、故事发生在远古时代等。 4.儿童诗歌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的诗歌。它的主要特点是:饱满的儿童情趣、丰富的儿童想象、巧妙的诗意构思、天真的语言表达、优美的童稚意境等。

文本解读 关注语用

文本解读关注语用 沈大安老师说过:老师要上好一节阅读课,有三个关键。一是对文本要有正确深入的解读,二是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的课堂实施。可见文本解读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教师的解读水平、解读角度、解读动机等都将对语文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有一双“语文”的眼睛,胜任“语”者之职,践行“文”者之责。 在跟随阮美好老师学习的半年时间里,我对文本解读的认识开始了从“语意”到“语用”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源于阮老师引导我们进行的《月光曲》的文本解读。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月光曲》是一篇经典老课文,“课”龄最少也有三十年了,我执教不下六次。在我的印象中,这篇课文的教学自然是从兄妹俩的对话入手,抓住“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这一核心问题,感悟贝多芬与盲姑娘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贝多芬音乐的伟大之处。可是,我怎么也没想到过,这篇课文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除了“语意”层面的功能,还应该有更重要的“语用”使命。 去年十一月,听了阮老师执教的《月光曲》,真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原来课文可以这样解读。语文课要这样上:不但要关注故事,还要关注传说文体的独特结构――“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尾”;体验人物内心的独特方

式――“用声音还原故事情境”,置换角色,变身主角,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体验;发现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用心跟作者对话:‘为什么要这样写?’”在阮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孩子们神奇般发现:原来作者把贝多芬的内心活动藏在了兄妹俩的对话之中。这就是此文言语表达的独特之处。基于此,学生发现了作者的创作匠心――美好的音乐源自于劳动人民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追求,突出了贝多芬的美好愿望:“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阮老师的教学,展现了她独到的文本解读与教学实施,不仅让我们,也让学生看到了《月光曲》在语文教学中“沉睡多年”的文本价值。这是让我最为震撼的地方。陈先云老师曾在2013青岛特级教师高端论坛的讲话中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重点是理解体会文本内容和主旨,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学习表达方法。”那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多少像《月光曲》这样的课文值得我们重新审视?站在“语用”的角度点亮它们的语文价值?不再在“语意”上停留,我戴上“语用”的眼镜,开始了新的探索。 一、敢“疑”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篇传统的名篇游记。这篇文章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线索清晰,一目了然。用词精准,

谈谈小学语文课堂语用教学的几种方式

谈谈小学语文课堂语用教学的几种方式 【摘要】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一门学习语言和文字的学科。语文教学的根本落脚点在于语言文字的应用,也就是所谓的语用教学。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简要分析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并重点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语用教学,将围绕“读、惑、析、仿、创”五个字展开分析和探讨,希望找寻出一条适合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道路,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教学 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贯穿于中小学的教学之中。然而我国的语文教学,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一直存在“高耗低效”的现状,教师花的精力不少,学生学习的时间也不少,但是却收不到很好的效果,高考作文中比比皆是的错别字、语言不通的句子,混论不清的结构,都在告诉我们,我们的语文教学并不成功。原因为何,原因就在于语文教学尚停留在语形、语法和语义的教学上,而不是真正落脚在语用教学上。也正因为中国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教学方向指向不明,因此2011年小学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个定位中非常鲜明地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

文字运用能力”,也就是说要突出“语用教学”。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语用教学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将围绕“读、惑、析、仿、创”五个字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加强一个“读”字 我国有句话叫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句话道出了阅读对于语言运用的重要性。语言的运用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需要长期的阅读积累,原因就在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才能逐步加深对词义、句义的理解,才能掌握各种修辞的妙处,才能真正感受文章的美感,才能识透语境,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妙处。我在教学中,一直非常重视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体味语言的运用。如在学习《山水》一课时,在讲课前让学生通读全文,通过阅读,加上优美的课件画面,学生完全被作者笔下的山水所吸引,被作者优美的语句所吸引,然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结果有的同学喜欢课文中描写山的句子“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有的同学喜欢课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也有的同学喜欢课文最后一句“溪水轻轻拍着竹筏,青山徐徐从两边退去,人们会有一种入诗入画的感

解读与关注表达

解读与关注表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6年级上册第4单元《只有一个地球》。 二、文本解读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 (一)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生存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表达手法多种多样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课文用词严谨、表达生动,多处采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1.列数据,说明地球不大──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准确的数据表明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是渺小的,而“人类活动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也暗示我们要关爱地球。 2.举例子,说明形成漫长──“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这说明矿物资源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必须有节制地开采。“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科学家提出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这也是无法实现的事情。 3.打比方,说明地球重要──“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说明了地球孕育了人类和万物,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其万物生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离不开地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 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它教学承载着很多很多的东西:从大处说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仁义道德的承载、人文素质的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文学欣赏等等,从小处讲有读书识字、写信明义的作用。正是有了这么多“沉重”的任务,所以语文课程资源也较其他学科丰富的多。几乎每个阶段、每篇文章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然而,好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语文作为“工具”的作用,过分的追求“文学性”,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偏差。 常见的偏差:过分淡化文体,舍本逐末。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从对教材编者提出选文“体裁”要求,到对学生提出“文体的把握”要求,说明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紧紧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从“交给方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

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教师需补一课:语用学 ——尝试用语用学解读新课标 特级教师熊生贵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实验版比较,有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对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个定位中非常鲜明地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未有过地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整个修订版课标,提到“语言文字运用”或“运用语言文字”或“运用语文”或“语文运用”一共13处,如此突出与强调“语用”,在我国有史以来的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是第一次。这十分明确地提示我们,语文课程的理解与实施,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背景:语用学。而对于语用学,广大语文教师是比较陌生的。我们当初从事语文教学,拥有的语文学科知识背景,主要就是“语文基础知识”(还有文学知识等),包括语言学基础,最多深入到有点语义学基础,而今需要语用学理论来解析课标和指导课程实施,不言而喻,我们需要补一课,学习一点语用学知识。有了语用学理论背景支持,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与学会语言文字表达。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会对语言文字运用现象,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在指导学生理解别人的表达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上,将会较大地提高指导水平。 什么是语用学呢?这首先是一个难以准确定义的概念。从“百度搜索”上得到的解释,倒不失为一种简单化的概念了解:“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提到语用学,必然会涉及到语义学,因为语义学与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两大分支。两者都要研究语言文字的意义,但侧重点与方向相异:语义学主要研究语言片段(话语、语词)的编码意义即字面意义、抽象意义,而语用学的重点是研究语境化意义,即“用意”,是语言片段在特定语境条件下的交际意义。这一简单梳理,就让我们不难领会,其实,我们过去在语文及语文教学方面是有较厚实的“语义学基础知识”的。而我们主要缺乏的,是语言文字在实际运用中,在语境化呈现中,它有怎样的规律,我们该用哪些理论去指导我们,从而也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补习语用学理论知识基础,其价值意义正是基于此。 学习掌握了语用学知识,首先可以让我们运用语用学知识,深刻理解新课标的一些论断(结语或语词),这种理解是领会它的语用学背景,让我们自觉运用语用学的理论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施。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学科视界更开阔,教学行动更理性而科学,真正兑现新课标的愿景:让学生学习好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下面笔者尝试用语用学的一些知识,理解语文新课标中的一些诊断,以期同大家一些深入解读新课标,从而实施语文教学。 ●课标说“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运用很自然就会对应到语文的“实践性”,但为什么要强调它的“综合性”呢? 2011年版语文课标,最大贡献之一是明确指明了语文课程的两性:综合性与实践性,而且两性的定语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对应“实践性”,几乎是同义对

关注语用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关注语用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浅谈农村小学低年级“部编本”口语交际教学 (海曙区洞桥镇中心小学陈雨琼) 近年来,教育界普遍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培养的四大能力之一。而语言建构与运用之内核,自然就是口语交际能力。然而,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教育环境、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下,口语交际能力较城区同年级学生而言普遍偏低。 而部编本语文教材与以往教材相较,“口语交际”板块独立编排,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地位。不仅如此,部编本中的“口语交际”板块目标明确,更加重视“说”的训练,也更加注重语境和目的对交际语言的要求,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上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因此,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应以新教材为契机,进一步着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现状 农村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障碍: 1.“不敢说”——惧难情绪 部分学生在交际中表现出“不敢说”的现象,这部分学生大多性格内向,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展示自己。尤其是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上,低年级学生更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生怕自己说不好而被同学笑话,所以他们通常会选择保持沉默是金,哪怕被老师点名回答,也是非常拘谨,声音不响亮,不愿意表达。 2.“不会说”——条理不清 部分学生在交际中则表现出“不会说”的现象。其中,一部分学生愿意和他人进行口语交际,但是因为年龄较小,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说话缺乏条理性,说话时常常漫无边际、抓不住重点。另一部分学生则由于思维能力较差,再加上知识量少,说话时也常常不完整、不连贯、不准确。 (二)原因分析 目前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相对偏低的原因是多重的。 1.性格特征决定口语交际基础 同样是低年级孩子,农村孩子相较于城区孩子会显得更加内向,这是孩子的成长环境所决定的。有些孩子能应付日常生活的简单交际,也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很多其他类型的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作用。首先,对与多媒体的应用及其价值作了系统的介绍;其次,对多媒体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论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以防止对教学造成影响;再次,介绍了应用方法。有力的促进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discusses shallowly multimedia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 application wang yuanji 【abstract】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curriculum application method and the function. first, has made system's introduction to and the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and the value; next, has carried on the elaboration to the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questions, avoids the nonessential loss preventing to the teaching to have the influence; once more,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method. powerful promotion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in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application.

关注文体样式 聚焦表达技巧

关注文体样式聚焦表达技巧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的提出,引领广大教师浓厚文体意识,关注表达技巧。然而,在小学阶段如何确定问题样式?怎样寻找课文核心教学价值?笔者分别从浓厚文体意识,厘清文体样式,了解表达技巧以及探寻教学策略几方面详细阐述,期待从表达入手,为写作服务,探寻出阅读教学之捷径。 关键词:文体意识;文体样式;表达技巧;教学策略 近年来,阅读教学中文体意识越来越受关注,指向表达与运用的教学也备受青睐。《人民教育》2013年第6期率先提出一个崭新的话题:关注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编者认为,一直以来,在写作教学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文体意识,但在阅读教学中,这种意识则很淡薄。接着,《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9月也发表题为《文体意识统摄下的文学作品教学》一文,告诉我们什么是文学作品,同时,指出文学作品中的小说和散文该怎么教的问题。作者指出:“小说教学,要主抓情节发展,散文教学则主抓分和结构。”该刊2014年2月开篇即发表文章《让文体意识擦亮语文的星空》,作者主张不同文体应选择和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说明性文章、小说、散文、童话等。《语文教学通讯》也在2013年发表汪潮先生的文章《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汪潮先生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提倡“文体意识”,但不是“文体教学”,不能上“文体分析课”。他把文体分为“文学文体”和“实用文体”,主张研究不同文体的“文体图式”,最后还列举了十种文体的教学策略。 凡此种种,旨在引领一线教师关注文体,指向表达。然而,反观现状,不容乐观。年前听一节同课异构课《艾滋病小斗士》,不管是课前交流还是课后讨论,居然有很多教师认为本文文体是写人,但特征不明显、不典型,缺乏细节,以至于教学无法展开。最近,又听了两节课,一节是苏教版五下《水》,教者紧紧抓住“一场雨、一勺水、一句话”,整合教材,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来词语来体会有水的快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苦苦寻找,反复体会、感悟水带来的快乐、舒服,进而了解“反衬”的手法,着重体会作者面对苦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另一节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者先从篇章结构入手,整体把握文章要点,即:开头写宋庆龄喜欢樟树,结尾说人们喜欢,中间部分则着重介绍了樟树的勃勃生机和香气永久、拒虫。接着聚焦重点,紧紧抓住“无论……总是……”“只要……就……”,体会关联词语在突显樟树生命力旺盛和香气永久和拒虫方面的作用,还通过去掉关联词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关联词可以使句意连贯,句与句连接更加紧凑,表达的语气也更强烈。然后,顺势延展,比较写石榴树怕虫部分对突出樟树拒虫有何作用,体会“衬托”手法的妙处。最后,再次比较对照樟树特点

语用学案《言语的基本原则—— 得体》

言语的基本原则——得体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语言的运用》第一单元教学案 编制:夏智明审核:高二语文组 主备人:夏智明使用班级:高二十一班教学时间:2013-5-22 学习目标: 1、理解言语行为的“得体”原则,增强语言运用的规范意识; 2、分析语言实例,培养观察语言现象的习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言语行为的“得体”原则,增强语言运用的规范意识; 教学难点:分析语言实例,培养观察语言现象的习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自主学习: 1、小故事:话说朱元璋做了皇帝。有一天,他以前的一位苦难朋友从乡下赶到京城去找他,其中一个人对他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他这话说得很委婉,朱元璋听了心里很高兴。回想起来,也隐约记起了他的说话里像是包含了一些从前的事情,所以,立刻就封他为大官。 另外一个苦朋友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心想:“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当然也不会倒霉的吧?”他也就去了。 一见朱元璋的面,他就直通通的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我们两个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罐子都被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满把地抓豆子吃,不小心把红草叶子也一嘴吃进嘴里了,叶子梗在喉咙口,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并吞下去,这样红草的叶子才一起下肚了……”他说这些话,朱元璋嫌他太不会顾全体面,等不得说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2、什么是表达得体 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 3、“说话应该得体”,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听到过的特别得体或者不得体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 一、案例分析课本第6页“学习还是审议?” 二、视野延伸:周总理的语言艺术 1、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国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说明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l元、5角、2角、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国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2、在一次除外访问中,周恩来总理向外宾介绍邓颖超同志“这是我的爱人”,大家还知道哪些跟“爱人”同意的词,你认为周总理使用的这个词语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高考链接 1、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2012山东)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2006江苏) ①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②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③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④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⑤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⑦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⑧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⑨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⑩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⑾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⑿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修改:(1) (2) (3) 三、探究身边的语言 唐国强主演的电视剧《东方》以追求真实完美而引人入胜,但有几句台词值得商榷:a蒋介石说:“想不到苏联这么快就承认新中国”,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比较符合蒋介石的身份和此时的心情。b又如阎锡山对蒋说:“早在1931年中共就在江西建立苏维埃国家了”(大意),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与其身份相符了。C剧中毛泽东主席常称“我们的蒋委员长……”你怎么看。 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拓展: 1、下面语言不得体的地一项是()

以语用意识观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1771

以语用意识观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教学含语形、语法、语义教学,但是究其主体和关键均在于语用教学。基础教育阶段语文的教学范式与导向几经变革后,越来越明确语言文字运用才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随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言运用概念的明确指出,定位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用意识逐渐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但是,如何将语用落实于教学中仍处在探索的阶段,笔者就以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为主要切入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谈谈所作的思考与研究。 一、厘定教学目标,引领着力方向 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清晰、偏颇,容易导致教师的课堂指向性泛滥或不明确,出现了语文课高耗低效、语文课不像语文课等困扰了一线教师的普遍问题。我们应高度重视教学目标的引领作用,心中有目标意识才能更好地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进而达成预设目标。既然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应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那在每一堂语文课的设计中,就要以此为总则,具体将语用能力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制定当堂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指导课堂教学。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第四单元“名家笔下的小动物”。教材中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这样的文章无论是关注行文表达、语言风格或是谋篇布局等都是好的典范例子。但有限的课时安排和课堂容量显然难以承担兼得的重任,不愿取舍的话,难免出现重难点不分,求多求全的问题。因此,笔者在研读教材后,以语用意识观照文本内容,确定了总体单元教学目标为“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小动物的特点写具体,如何表达出自己喜爱之情的”,“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虽然在教学中舍弃了对于言语风格的较详细品读,而将课堂重难点聚焦于表达方式,但因为有了教学目标的引领,在落实教学设计时,就能尽可能地关注教学设计时是否指向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进而实现集中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落实课堂教学,提高模块效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由此我们可知,学生语用能力的习得,途径就在于语文实践。语文的课堂教学虽然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教师应心中明确具有语用意识,以此不断地检验自身的教学设计和具体落实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