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以潮州歌谣为内容,构建园本课题,传承潮韵文化

以潮州歌谣为内容,构建园本课题,传承潮韵文化

以潮州歌谣为内容,构建园本课题,传承潮韵文化
以潮州歌谣为内容,构建园本课题,传承潮韵文化

以潮州歌谣为内容,构建园本课题,传承潮韵文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国的“洋文化”越来越受青年一代的追棒和喜爱,相反我们家乡的本土

文化、传统习俗越来越受冷落。作为承载着培养祖国新一代重任的幼儿园,为了培养当代儿

童具有初步的归属感,更要注重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本文以家乡方言吟诵的

潮州歌谣作为主题内容,在不断地实践教学中,构建“唱响歌谣,传承潮韵”园本课题,从内

容选择、主题开展、家园互动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试论幼儿园传承潮韵文化的经验和开

展方式。

“乡土文化”,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人们从生活中撷取和养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

征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生态文明等文化生活的总和。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乡土文化。

家乡潮州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潮州文化已有二千二百

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汉族民系文化,在长期的流行和积淀发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潮州本土

特征的潮韵文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社会领域的目标3中明确指出:“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建议教师们要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

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国的“洋

文化”越来越受青年一代的追棒和喜爱,相反我们家乡的本土文化、传统习俗越来越受冷落。而在国外,我们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播种、开花、结果,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以学习汉语为荣,积极地学习着我们经典的国学文化,难道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却要将我们老祖先流传给我

们的文化精华给抛弃吗?作为承载着培养祖国新一代重任的幼儿园,更要注重传统文化和本

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因此,我园自2013年成为《广东省“指南”实验区项目研究》下的实验园,开展了以“唱响歌谣,传承潮韵”为主题的园本课程研究。

潮州歌谣是一种流传于我们家乡潮州民间的口头文化,它来自生活,源于民间,在民间广为

流传,它结合富有潮州地方特色的具体事物、人文风俗而创作,以潮州话来诵念,在过去,

是大人对小孩进行语言教育的形式之一,也是古早时,孩童们玩游戏时的“好伙伴”。因此,

我园以“潮州歌谣”为教育内容,构建具有本土特色,能反映家乡悠久历史文化的园本课程。

以下从内容选择、主题开展、家园互动这三方面谈谈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研究。

一、结合多方面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潮州歌谣,作为主题活动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托,是开展教学的前提基础,所以《指导纲要》中指出:选择

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要从周围环境中挖掘适合的内容。因此,在

开展“唱响歌谣,传承潮韵”这一主题构建中,我们首先面临内容的选择问题。

潮州文化源远流长,潮州歌谣只是其中的一条小支流,但它历史悠久,从古传唱到今,涉及

的内容广泛且受时代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的影响,有相当部分歌谣的内容比较

粗俗,缺乏健康向上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筛选

出适合当下、适合当代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优秀作品。经过网络搜索、资料整理,我

们确定了以韩山师范学院林伦伦院长和林朝虹教授编著的《精选潮汕方言童谣》《精选百首

潮汕方言歌谣》两书中的内容为主,《潮讪童谣集锦——潮韵风采之二》《百屏灯的故事》

或其他口头传唱的,网上查询的歌谣为辅来构成主题开展的活动内容。?我们还对其中一些内容较好,传唱较广,但个别句子不适宜的歌谣进行再次修改、改编,让所选的教学内容更具

有教育性。如《点竹贡》的后半部分:“点啊点竹壳,点着地个漏屎汁,就是就这个老兄弟”

删除掉。《挨啊挨》中,“饲阿妹妹来雇人骂”这种当时重男轻女的语句,改为“饲阿妹妹来煮

饭家”,引导孩子感受当时生活的艰苦。《阿八弟》中的“领爸领母生你长短脚”这种骂人的语

句改为“走到半路长短脚”,重新塑造了一个因贪吃而导致肚子疼,捂着肚子一瘸一拐走回家

的可爱小弟弟形象。这些细微的修改,使我们的潮韵文化得到传承的同时,也得到了符合现

代教育理念的更新。

浅析大学生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论文

浅析大学生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教育;民族文化 摘要:大学生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互为基础,相互促进。准确把握大学生艺术教育当中民族文化传承的科学内涵,因应大学生艺术教育当中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关注艺术教育当中的民族情感,重视网络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教育形式,进一步提升艺术学的学科地位与层次,提高大学艺术教育选修课师资水平与课程设置质量,对于大学生艺术教育当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大学生艺术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实效性不理想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艺术教育必须探求哲学和科学间的新秩序。” [1]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当他们的思想诉求与艺术教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时,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艺术的独特功能,发展自己的个性。但是,艺术教育实践当中民族文化内涵的缺失是不能用大学生活跃的直觉想象力来弥补的,在现实中会面临理论与实践的困境。 一、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所处的困境 1.大学生民族文化的底蕴与艺术教育的创造性 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小学教育和以学以致用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导致当代大学生缺乏良好的民族文化底蕴,对于民族文化精粹了解较少导致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选择不成熟,自我辨别与分析能力较差。虽然他们当中很多人希望了解音乐的基本常识,认识五线谱,学习书法或绘画,但是由于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感知较低,这使得大学艺术教育弥补的可能性、视野的开阔性受到极大制约。同时,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各种各样新信息的冲击中,难以把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的素养有机结合,难以把艺术知识同自身对于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的知识最广泛地结合起来,难以使自己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开拓性地进行艺术创新。 2.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知与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 在大学生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下,对于如何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如何不断提高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尚未得到重视。我们知道,不管是大一的新生,还是研究生,其说、唱、舞、画等艺术冲动力都会自然地与自身文化素养融为一体。但是,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在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上却千篇一律,大多只是开展了我国传统的乐舞、戏曲的赏析课或西方的歌剧、舞剧的赏析课,并无实际操练的艺术实践形式,更说不上很好地把民族文化与多种艺术形式有效地相互渗透,使艺术学习变得轻松、活泼、多样。其根源在于部分高校对于民族文化在大学生艺术教育当中重要性的漠视,使得大学生艺术教育不能遵循其在大学应有的规律,从而不能为学生营造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与民族文化很好融汇的艺术学习环境。 3.艺术学习的个性化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许多民族特性的表现,歌唱、舞蹈、乐器、美术、书法、棋艺等都

试论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试论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民族延续至关重要,因为民族文化一旦消失,民族就没有了自己的精神支柱,没有了自身的灵魂、品格、凝聚力和生命力。这样的民族,其消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此,如何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过程中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基地,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一、新时期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 (一)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性 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性的特色是多元一体性。多元表现为各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它自由发展的历史;文化上的一体性是形成一个兼容并包、和谐统一的整体。自古以来,各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形成了繁荣昌盛的中华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思考民族文化的传承,才能有力地回应现实对它的挑战,保证中华民族文化更好地保持多元一体的整体性。 (二)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既需要保持多元和谐的整体性,又需要完成各民族文化的转型,根据现实的需要与时俱进,每一种民族文化的形和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甚至地域、风俗传统密切相关,民族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只有不断发展民族文化才能保持自己本身的鲜活性,而民族文化的传承可以做到民族文化的优化,在优化的基础上给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时代涵,促进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三)有利于提高各民族文化的自觉性 传承民族文化,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的自觉性。传承民族文化,是文化自觉选择的具体表现。只有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具体形式中,民族文化教育才是自觉的,潜移默化的。而多元文化教育,也应该是在多样化的文化传承形式中渗透,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认识,从而培养具有跨文化视野和文化精神的文化新人,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多元与融和。 二、学校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基地优势 文化传承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是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是纵向的“文化基因”复制。而在民族意识深层次积累和“文化基因”复制过程中,学校因其自身的优势使其可以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基地。 (一)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场所 学校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倡导和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民族文化,无疑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最佳选择。 (二)学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主体 从根本的意义上讲,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靠的是“人”这个主体,而学生就是最佳主体,学生群体主要由青年人组成,在民族文化学习与传承的过程中有着与别的群体更大的优势。首先他们对民族文化学习与接受的意识性较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生越来越能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并对学习

学前教育中的文化传承

学前比较教育学期末考试论文学院: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年级:学前教育10 教师:花艺老师 姓名:徐倩 学号:1 0 4 0 1 0 1 5 1

2012年6月

学前教育中的文化传承 〔摘要〕 幼儿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的文化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幼儿是祖国的明天,是我们文化传承的希望。 〔关键词〕学前教育;文化;文化传承 一、学前教育现状 妇女教育孩子从来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是怎样才能让孩子有一个更健全的人格呢?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前教育对一个国家而言越来越重要,可以这么说一个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象征着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在我国学前教育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一个国家特有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无尽宝藏,那么文化的传承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资讯四通八达的时代,地球成为了“地球村”。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和彰显民族文化特质,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所有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 如今我们面对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等所有一切的变化是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才可以,现在我们已近不再把儿童视为是成人施教的客体,而是有能力的主题,能共同参与建构他们自己的发展、学习和教育。学前教育是一个意义重大的事业。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就树立“民族的即使世界的”这一理念,在我们从事幼儿工作时应该努力、认真的教授幼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在世界变革如此之快的今天,全球的文化好的或是坏的都有可能渗透进来,我们要有选择的借鉴,最重要的是应该把我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学好。祖国的明天,中华民族的希望应从小培养。① 二、国外的学前教育与文化传承概况

潮州童谣

潮州童谣 小时候的童谣陪伴我们长大,现在你还记得多少本土的童谣呢?一起重温儿时的美好记忆吧! 1.许相时,老酷奇。抗脚屎,所肉丸。所一钵,浪头撮。撮一身,啪沙淋。啪过海,纳着屎。屎乌乌,纳着猪脚圈。猪脚圈,肥里肥,纳着大秤锤。大秤锤,重里重,纳着大龟浪(男生版)。《纳着玻璃重(女生版)》 2.一二三...洗浴免穿衫...三四五...洗浴闲过老石靠...拍胸肝饲大大...拍胸后食到老...食到老... 3.三毛流浪记,吃饱去看戏,戏落蓬,偷冲茶、茶卡烧、烫着腰、腰顶荡,烫着浪。 4.烧揽肩,夺肉矮,夺有烧共食,夺无做乞食,人嗯好,依罗哭,哭嗯静,掠来郑,郑无血,掠来郭,郭无毛,掠来去山顶打铁桃。 5.一二三,裤破康,破在地块,破在胶村坑,欲补无时间,唔补笑死人。 6.雨落落,啊公去闸薄,闸着鲤鱼甲苦初,阿公里爱烙,啊玛里爱棵,二人啊勿落,烧打倒莽毛,问老爹老爹依担二人食老无事打铁桃。 7.宋橄榄,好食哉,大人有钱买去内,奴仔无钱尅苦耐。

8.美国仔,鼻高高,偷食人民个猪肉包。食—个,糜肚脐;食二个,糜下颏;食三个,去到战场免相刣。 9.一枝批担乃摇摇,电毛姿娘嫁华侨,七月嫁来八月生,九月抱仔当外家,外加问着电毛姿娘是尿生。 10.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书斋门,未曾开,阿仔拼爱食油堆,油堆未曾熟,阿仔拼爱食猪肉,猪肉未曾割,阿仔拼爱食粉葛,粉葛未曾柳,阿仔拼要食阿老爹二种酒,酒未激,爱食侧,侧未矮,爱食鸡,鸡未台,爱吃梨,梨末摘,阿仔哭了白白歇,白白歇。 11.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书斋门未曾开,阿奴拼爱食油追,油追未曾浮,阿奴拼爱偷牵牛,牛买牵,偷“伯”憨,憨买“伯”,偷拉册,册买读,偷磨墨,墨买磨,偷担箩,箩买担,偷收衫,衫买穿,领父领母教你无钉用。 12.拍啊拍绞刀,拍来守龙罗,龙罗籽,过亲河,亲河亲河亲,一群娘子罗听琴,琴好听,阿公阿蚂搬客厅,客厅探地块,探来后头花园边,花园花开唔甘摘, 留放娘子插支辫,支辫插好来罗田.烧护阿爹收大冬,大淀珠、细淀弟,大家共庆丰收年。 13.天顶一只鹅,阿弟有亩阿兄无。阿弟生仔叫大伯,大伯听着无奈何,收拾包裹过暹逻。 14.挨呀挨,挨米来饲鸡,饲鸡叫咯家,饲狗来吠夜,饲猪还人债,饲牛拖犁耙,饲阿弟来落书斋,饲阿妹来雇人骂。 15.点啊点竹贡,点看地个做啊宋,就是就是只个物!卧哦昌......隆咚就....16.值日生,偷敲铃,铃卖响,投组长,组长衣担微微微,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实验学校:大洼区东风学校 课题负责人:孟红 一、学校概况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其中小学18个,初中9个。有专任教师143人,学生人数900多人。近年来,全校教职员工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在学校班子的领导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中考中取得了可喜的佳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我校现有语文教师6人,其中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科组教师团结协作,克难攻艰,乐学善教,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曾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中国联通杯书信大赛,取得过较好的成绩。但在语文教改方面,目前还处于自发阶段,面对新一轮课改,我们还正在积极探索。 为使我校的语文教学有大的突破和改观,学校决定以教研促教学,提出“教研是教学工作的生产力”,于是我们承接“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个科研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曾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极大的推动作用。今天,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汉语成为世界通用的七大语种之一。2005年1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宣言》中写道:“21世纪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回到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

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的作用和地位。 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尤其是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他们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背离传统文化的倾向相当严重,并且有愈演愈裂的发展态势。在阅读方面,随着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传统阅读从内容到形成都受到极大的冲击。大部分中学生不去认真品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而是醉心于《灌篮高手》、《乌龙堂》、《七龙珠》等卡通漫画。少数学生干脆放下书本,迷恋“韩剧”、流行歌曲、NBA或各种各样的“超级女声”。他们被这些文化现象弄得晕头转向,有时还对网上一些文化垃圾津津乐道。在写作方面,写作方式、写作内容也在背离传统文化。QQ 聊天、博客写作、bbs发贴、网上恋爱、飞鸽传书……代替了传统的纸和笔。“菜鸟”、“大虾”、“酱紫”、“7456”等等,花样繁多,表达随意的网络语言有时竞堂而皇之进入学生作文或偶像派少年作家的著作之中。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责任,肩负着培养文化素养高,具有创新能力现代中学生的责任,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到当前这种肤浅文化、粗俗文化泛滥成灾,我们要特别警惕“文化赤字”的出现,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中学生长期生活在浮躁、盲目、浅薄的文化环境之中,我们更不能让他在文化垃圾中成长。反之,这就是我们的失职,这就是犯罪。 语文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民族精神,民族灵魂。伴随着中华民族从远古走向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语文教学的春天已经来临,全国上下围绕着新的课程标准,面对高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教育系统开展民族文化传承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教育系统开展民族文化传承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一:民族文化采风 主要内容: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和师生社会实践,走访各地博物馆或采访当地群众,采集当地民谣、民俗,组织摄影、DV、撰写手记和采访心得等比赛,深入挖掘各地民族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展示文化内涵,彰显文化魅力,加深广大师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 时间:2012年6月---10月 活动二:民族文化书情 1、“翰墨书情”----书法绘画比赛 主要内容:以《诗经》等经典作品为创作对象,结合民族传统节日,进行书法、篆刻、绘画、剪纸等传统艺术比赛,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民族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时间:2012年3月---7月 2、“民族文化感悟”----读书征文活动 主要内容:以弘扬民族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开展“民族文化感悟”读书征文活动,展示当代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情实感和深刻理解。 时间:2012年4月---6月 活动三:民族文化诵扬 1、“传承中华文化,展现汉字魅力”----上海市汉字传人文化创意活动 主要内容:举办上海市汉字传人文化创意活动,评选大中小学“汉字传人”,打造汉字文化创意品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展现文字独特魅力。 时间:2012年3月---12月 2、“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 主要内容:依托名师工作室开展经典诵读研究,推荐经典阅读书目,组织本市广大师生经典名篇诵读比赛、大中小学生集体诵读比赛,培育师生读书习惯,营造阅读经典的良好校园氛围,建设书香校园。 时间:2012年3月---12月 活动四:民族文化演绎 主要内容:依托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开展民族文化联演活动。各学校结合学科优势,深入挖掘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凸显民族、民俗特色,开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艺演出,立足校园,辐射社会,以更丰富的内涵、更立体的形式演绎和展示民族文化,展示当代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时代风采。 时间:2012年4月---12月 活动五:民族文化研讨 1、“名家眼中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系列讲座 主要内容:结合读书文化节和博雅讲坛,开展名家巡讲活动,深入进行宣传教育和思想引领,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社会变革、传承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时间:2012年3月---11月 2、“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校教育论坛 主要内容:研究学校教育在传承人类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和推进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对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引领功能,不断拓展学校教育内涵。 时间:2012年10月

浅谈我园开展潮州歌谣教学活动

浅谈我园开展潮州歌谣教学活动 近两三年来,我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结合本地区实际找准教育的切 入点,倡导多元的、开放的、尊重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幼儿园本土文 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高幼儿园本土化教育质量。潮州歌谣是潮汕孩子成长之歌,对孩子们 有着“养德”“启智”“促知”“助长”“培同”等推动作用。潮州歌谣内涵丰富,歌谣具寓动物、植物、猜谜于其中,每一个歌谣都有一个感人的潮人故事,有力地佐证了潮语歌谣对培养孩子良好 道德品质,开启孩子智慧,促进思维发展,促进孩子认知,发展孩子语言,帮助孩子发展肢 体和培育孩子对自己民系文化的认同感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而现在的孩子们很少唱这种 歌谣,潮州歌谣这种原生态文化的传承被日渐淡薄,为传承和发扬潮州歌谣这一宝贵的潮汕 文化,我园开展了一系列“潮州歌谣”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孩子了解潮州歌谣的种类、让孩子 学唱歌谣、玩民间小游戏、了解家乡习俗、名胜古迹等。下面谈一谈我园是如何开展“唱响歌谣,传承潮韵”教育教学活动。 一、构建“潮州歌谣”的方案主题 我园历年来坚持以积极探索幼儿园本土文化为重点,在2009年底结题的广东省学前协会课 题《潮汕文化愉悦幼儿身心的研究》后,近两三年来,我园开展了“唱响歌谣,传承潮韵”潮 州歌谣教学的实践研究。潮州歌谣,朗朗上口,内容健康,生动有趣。从开展“唱响歌谣,传承潮韵”潮州歌谣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来,每一个学期我们都会开展一个有关潮州歌谣的方案主题活动,在开展活动之前,园长和老师们开教研会研究制定教学活动方案,制定主题的活动 目标,教学内容,探讨在活动中将出现的问题及研究解决的方案。通过“潮州歌谣”方案教学 活动,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潮州本土文化,在唱唱跳跳中愉悦身心,激起他们对学习潮州歌谣 的热情,感受潮州歌谣的乐趣,让潮州歌谣在幼小的心灵扎根。 潮州歌谣内涵丰富,歌谣具寓动物、植物、猜谜于其中,每一个歌谣都有一个感人的潮人故事,有力地佐证了潮语歌谣对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开启孩子智慧,促进思维发展,促进 孩子认知,发展孩子语言,帮助孩子发展肢体和培育孩子对自己民系文化的认同感都有着非 常积极的意义。我们把每一个课程的内容构建成“潮州歌谣”的方案主题,在活动中满足孩子 情感认知的需求、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表现力来构建,让孩子徜徉在潮汕传统文化 的海洋中,通过感染熏陶、吟诵表演、交流表达、展示庆祝等形式来领略潮州歌谣的文化内涵,保障幼儿得到全面的、丰富的、多样的、主动的学习过程。同时,我们通过家园沟通, 共同营造了学潮州歌谣的良好氛围。 二、主题“唱响歌谣,传承潮韵”的实施 在实施“唱响歌谣,传承潮韵”主题活动中,由于大、中、小班接受能力的不同,我们制定了 不同的目标。在开展活动前,我们会根据主题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选择的内 容准备好教具,上网搜索有关的视频,但对于潮州歌谣这方面的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较少,使教学活动开展起来有时效果不太理想,为了让潮州歌谣教育资源更为丰富,教师们自己制 作了潮州歌谣的微课。让孩子们通过微课中的图片、有趣的视频学唱歌谣,激起他们对学习 潮州歌谣的热情。如:我班制作的微课《一脚雨伞》这是一首数数歌,这首数“脚”的歌谣, 从雨伞“一只脚”算起,一直算到长十只脚的蟹。歌谣里所有这些小昆虫和小动物等,都是小 朋友常见而必须辨认的,虽“三脚蟾蜍”出于传说,“五脚的蝉”和“七脚蜘蛛”都没有昆虫的依据。但据《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所讲的:“儿歌不是讲科学,在歌谣里获得一定的知识并有趣也就够了。”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记住歌谣里的内容,我将歌谣里面十只动物都画出来,制作成ppt,再配上老师的朗读等形式制作微课;在活动中,通过微课帮助孩子们观察、理解 歌谣里所有这些小昆虫和小动物有几只脚,加深他们对1~10数字的理解,也让孩子们辨识 一些小昆虫小动物,让孩子们通过唱一唱,玩一玩的形式,学习潮汕歌谣;知道潮州歌谣的 形式多样,感受家乡独特的艺术文化。整个活动效果较好。

当前民族文化传承面临挑战及对策

土投入到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有人迷失了,有人忘记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以此为契机,推出以民族文化、民俗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旅游项目,在有的省份、有的地区更是将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但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满足游客好奇的心理,民族文化旅游往往忽视了民族文化的精髓,甚至有些项目与民族文化内涵背道而驰,从而导致民族文化失去了许多原滋原味的元素。 改革开放带来的挑战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流行文化、都市文化进入民族地区,很多民族地区的年轻人对都市文化、流行文化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再加上近年来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近距离的接触流行文化、都市文化,淡化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这样的结果便是民族文化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不断流失,许多重要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急功近利的开发手段也加剧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破坏与流失。其次,文化体制改革既使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

承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带来极大的困难。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的绝大多数文化团体,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深度的改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打破大锅饭,有的自找发展门道,有的解体了,民族文化艺人自找活路,分散各方;年轻人对流行文化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度,许多民间技艺无法传承。最后,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同化的步伐也在加快,主要表现:语言上,部分少数民族年轻人不会讲民族语言;建筑风格上,砖混结构的房子逐渐代替了原来具有民族特色的楼房;服饰上,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逐渐被汉族服饰所取代等。 上述表明,在现代化进程加快、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三大浪潮的冲击下,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及其严峻的挑战,如何迎接挑战,采取积极的应对举措是当务之急。 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对策在中国文化发展繁荣来临之际,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其重要内容。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果离开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将会残缺不全。因此,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应该树立科学的文化传承观,建立家庭、社区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共同推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土家民族文化传承课题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土家民族文化传承》课题研究 实施方案 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中心学校《校本课 程开发实施中土家民族文化传承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亮”在它是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开发实施的适合学校自身的课程,它为学生和教师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可以形成和凸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难就难在校本课程没有也不可能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完全靠自己去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扬弃,逐步找到一所学校自己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途径、内容、方式和方法。因此,将课题研究有机地融入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去,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课题,用课题研究的手段来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可以使两者在相得益彰中共同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长阳资丘,是土家文化三件宝——南曲、山歌、撒叶儿嗬的原生地。土家文化三件宝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活泼多样的艺术形式,不仅在传承土家文明,优化民族素质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今天已经直接在本地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许多本地民间艺人到“三峡民间艺术团”打工,成为土家民族文化打工新一族。因此,对于地处资丘的长阳白沙坪小学,五房岭小学、凉水寺希望小学来说,将土家文化三件宝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来开发实施,无论是从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课程资源角度来说,还是从学校的社会责任角度来说,都是一种必然选择。 本地社会贤达,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知名民间文艺家,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联副主席,资丘民族文化馆馆长田玉成历来重视和支持三校的的土家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各方面,采用各种形式给予热情支持。

I27【民间文学】潮州歌谣

I27【民间文学】潮州歌谣 项目类别:民间文学(歌谣) 项目名称 潮州歌谣 流传地区 潮汕地区及海外 基 本 内 容 潮州歌谣潮州概况 一、潮汕歌谣发展的轨迹 大约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潮汕大地上便已有人类在进行渔猎活动,当时应该有简单、原始的歌谣,可惜已经渺不可寻。潮汕这地方属于古代的越地。从晋代左思《吴都赋》中津津乐道的"荆艳(艳,歌曲名)楚舞,吴俞(音yu,即歌)越吟"来看,我国南部的声歌乐舞还是很发达的。可是,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文献中没有潮汕一带民间歌谣产生和传播的记载。但民间歌谣应该是存在的。 到了宋代,潮汕地区居民的民族构成大致是这样的:汉族居民占了绝大多数,水边有蛋,山里有畲。这片土地上存在着汉族歌谣、蛋族歌谣、畲族歌谣同甘共苦时并存的局面。 明清时代是中国民歌大活跃大繁荣的时期。明代中叶以后,由于中国封建经济母体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商品经济开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人民有了更多的娱乐要求;加上李贽、汤显祖等思想家、文学家冲破理学藩篱,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提倡个性解放,通俗文学大为勃兴。在民歌领域,以冯梦龙编的《桂枝儿》、《山歌》为标志,大规模收集整理民歌成了文人的一种时尚。清代采编民歌有了进一步发展,也正是在明清这段时期,潮汕有关文献中才开始有了一些关于民间歌谣的记述。 潮人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直计往田插秧。一老槌大鼓,鼓声一通,群歌竞作,弥日不绝,是曰秧歌。(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二《粤歌》条) 正月十三日,有善歌者自为侪伍,妆演古人陈迹,迎神街巷,玉箫画鼓,象板银笙,演春天于灯月光辉之下,谓之游春。(吴颖《潮州风俗考》) 当春农时,夫男于田插秧,妇子磕饷,槌鼓踏歌相劝慰,是为秧歌。今俗正月,鸣钟击鼓,演于灯月之下,又谓之闹元宵。一唱三叹,无非儿女之词、情性之感也。然天机所触,衬以土音俚语,弥觉委曲婉转。信口所出,莫不有自然相叶之韵焉。(清嘉庆《澄海县志》) 以上各条说的都是汉族地区的民间歌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每当大规模农事活动比如插秧)或节日游乐活动(比如闹元宵),潮汕各地都有群众性的歌谣演唱,并且用锣鼓和统乐相伴以调协节奏。至于歌词,则韵脚自然相叶,衬以土音俚语。 潮蛋人亦喜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妇女衣过舟也。(屈大均《广东新语》)清代郑昌时《韩江竹枝词》有一首说:"东西弦管暮纷纷,闽粤新腔取次闻。不隔城根衣带水,马头歌调送行云。"下有自注:"新近闽,歌参闽腔,韩江舟户又尚马头调云。"注中说的"韩江舟户"即指蛋家,"马头调"据郑振铎解释就是码头调,也即在商业繁盛之处唱的蛋歌。蛋族以舟为家,因此涉及他们的记述都离不开舟和水。从这些片段材料可以见出他们恋爱结

《走进传统文化――做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

《走进传统文化——做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 开发校本课程,是推进新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校本课程是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从侧重满足学生多样性、差异性需求出发,充分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努力开发的具有实践性、探索性、综合性等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一类课程。为此,在区教研室、区教科室的具体指导下,尝试开发校本课程,以“让爱传承”为核心,以“走进传统文化,做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积极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符合学校实际,全员参与建设,关注教育价值”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了“让爱传承·锦绣校园天地宽”系列校本教材。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一)政策依据 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纲要强调,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要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 (二)需求依据 1.学校需求 学校坚持走“继承、借鉴、创新、超越”发展之路,确立了“高质量,有特色,塑名校,创品牌”的奋斗目标,以“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办学理念,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成长”,“让爱传承”,力争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

我们认为,有特色有文化的学校才是最具生命力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全面性的成长,更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发展的根本利益。 2.教师需求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是校本教材开发的主要力量,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意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需要教师不仅会“教”书,还需要会编书。教师通过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可以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激发工作热情,在校本教材开发和编写中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劣得失,从而使自身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得到提升。根据调查来看,大部分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持肯定和欢迎态度,绝大多数老师有明显的认同感和期待感。 3.学生需求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面对西方外来文化汹涌而至的波涛,我们既不能因为曾有一个辉煌的古代文化而夜郎自大,更不能因急功近利而盲从。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文化素养非常欠缺。仅靠学科课程很难满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不完善使现代学生缺乏正义感和责任感,道德修养不足,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等等。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讲索取多,讲奉献少。 缺乏社会公德,xx意识有待加强。 (三)资源依据 1.丰厚的传统文化溢满校园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正确名称称为潮州文化,是海内外潮人的根,在广东潮汕地区(以现在广东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为中心)。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潮州人,是汉民族中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的一个支系。我们把潮州人所创造的文化名为"潮州文化"。潮州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潮汕善堂堪称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典范。潮州菜享誉全国,是国内最贵的一个菜系之一;潮剧是中国十大地方剧种,而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全集》,俗称《荔镜记》可谓是用潮州话编写岭南第一文学巨著。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粗犷豪迈的潮阳英歌舞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潮州厝,皇宫起”,独具特色的潮汕民居别有一番古典雅致。 一字点题潮州文化,那就是一个“精”字。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州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秦汉以后,汉文化向岭东扩展。晋唐时期,中原主流文化影响逐渐扩大,陈元光平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时期,大量移民入潮,闽文化北来,使潮汕地区全面开发,是潮州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明清时期,最终形成有鲜明特征的潮州民系文化。潮汕地区从宋代起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应发展,人才辈出。 【概说】 一、潮汕文化的定义

潮汕文化是潮人民系的文化。中国有许多民系,其中如潮人民系、客家民系、广肇民系、闽南民系等。潮人民系颇为著名,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操潮汕方言。因此,潮汕文化是操潮汕方言的潮人民系的文化,是包括海内约1000万潮人和海外约1000万潮人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群体文化。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华文化包括中华各民族、各民系、各地区、各种专题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潮汕文化源远流长 潮汕文化是古代潮州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今潮汕地方很早就有土著居住,包括越族中的僚、俚、畲等土著,这些土著都有文化,潮汕文化在形成过程之中,就吸收这些土著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如潮剧《苏六娘》中婉转悦耳的《斗畲歌》,就源于畲族民歌。潮汕地区现有的居民,其祖宗大多数是由中原地方先后移入的,为数众多的中原移民,也带来了中原文化。潮汕文化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取了中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成份,如儒家文化和中原的语言、文学、戏剧、音乐中的不少内容。随着潮汕民众由于各种原因,自唐宋至明清特别是汕头开埠以后,不断向海外各地移居,同时由于潮汕与海外各地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外交往的增加,海外文化(包括西方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等)也不断传入潮汕,潮汕文化也吸取了海外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如汕头市的骑楼建筑文化,就是吸收西方建筑艺术而建造的。由此看来,潮汕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特色,是吸取古代潮州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

壮族地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课教学设计课题)

教学内容:四年级第五单元第九课《壮族的传统文化》 教材名称: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试用)民族团结教育教材 授课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壮族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文学、壮族民歌、壮族舞蹈、壮剧的来源、类别和特点。 2.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模仿演唱和舞蹈、搜集有关民族资料等教学体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归纳概括、感受壮族传统文化美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壮族传统文化来源于生活和劳动及其类别、特点。 教学方法:体验教学法、活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背景:师生共同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的优势使四年级的学生对壮族的各种风俗习惯已有一些了解。但由于地方、学校宣传壮族传统文化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生活实践还不够,因此学生对壮族传统文化还不是很了解。本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收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实践和讲授相结合,激发学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设计思路: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壮族民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壮族音乐美中进入学习。) 1.提问:你是什么民族? 2.教师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民族的歌曲吗?(壮族)原唱者是谁?(刘三姐)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民族团结课,请同学们和老师跟随刘三姐的歌声,一起了解壮族的传统文化。 二、了解壮族传统文化 (一)壮族神话故事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和老师的讲述,使学生了解壮族传统文化之一:神话故事。) 1.提问:同学们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 2.老师讲民间文学中的刘三姐的神话故事。 (二)壮族民歌 (设计思路:通过师生观看民歌视频、演唱民歌、朗读歌词、讨论描述等,使学生了解壮族喜欢在各种场合表达情感,初步了解壮族民歌的分类,感受歌圩热闹的场景。) 1.欣赏:视频《只有山歌敬亲人》 ⑴老师:刘三姐被誉为“歌仙”,可见壮族人对民歌是多么地热

小时候奶奶哄着睡觉的潮汕歌谣

小时候奶奶哄着睡觉的潮汕歌谣 1.123...洗浴免穿衫...345...洗浴闲过老石部...拍胸肝饲大大...拍胸后食到老。- 2.老叔,脚曲曲,踏三轮,四散肉(踩的意思),肉唔着,臭脚惜- 3.烧揽肩,夺肉矮,夺有烧共食,夺无做乞食,人嗯好,依罗哭,哭嗯静,掠来郑,郑无血,掠来郭,郭无毛,掠来去山顶拍铁桃。- 4.一二三,裤破康,破地块,破另中,欲补无时间,唔补笑死人。- 5.雨落落,啊公去夺薄,夺着鲤鱼甲苦初,阿公里爱烙,啊玛里爱棵,二人啊勿落,烧拍倒莽毛,莽去问老爹,老爹依担二人食老无事拍铁桃。- 6.宋橄榄,好食哉,大人有钱买去内,奴仔无钱尅苦耐。- 7.美国仔,鼻勾勾,偷食人民个猪肉包。食—个,棉肚脐;食二个,棉下颏;食三个,去到战场免相刣。- 8.一枝批担乃摇摇,电毛姿娘嫁华侨,七月嫁来八月生,九月抱仔当外家,外家问担做泥香猛生,电毛姿娘是照些。- 9.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书斋门,未曾开,阿奴哭爱食油追,油追未曾熟,阿奴哭爱食猪肉,猪肉未曾割,阿奴哭爱食风葛,风葛未曾柳,阿奴哭爱食酒,酒未激,阿奴哭爱食侧,侧未矮,阿奴哭爱食鸡,鸡未台,阿奴爱吃梨,梨末摘,阿奴哭了白白歇,白白歇。- 10.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书斋门未曾开,阿奴哭爱食油追,油追未曾浮,阿奴哭爱偷牵牛,牛买牵,阿奴哭爱偷掰蚌,蚌买掰,偷拉册,册买读,偷磨墨,墨买磨,偷担箩,箩买担,偷收衫,衫买穿,领父领母生你无钉用。- 11.天顶一只鹅,阿弟有亩阿兄无。阿弟生仔叫大伯,大伯听着无奈何,收拾包裹过暹逻。- 12.挨呀挨,挨米来饲鸡,饲鸡叫咯家,饲狗来吠夜,饲猪还人债,饲牛拖犁耙,饲阿弟来落书斋,饲阿妹来雇人骂。- 13.点啊点竹贡,点看地个做啊宋,就是就是指个老兄弟。- 14.值日生,偷敲铃,铃卖响,投组长,组长衣担微微微,头行头放屁,放到东门外,肚大大,生个仔,7斤外,腰龟包鲁饲卖大!- 15.(潮州汉族歌谣)唪呀唪,唪金公,金公做老爹,阿文阿武来担靴。担靴担唔浮,饲猪大过牛。牛大生马仔,马仔生真珠。真珠辇辇圆,阿舍读书赴科期,科期科期科,阿舍读书中探花。去时书僮担行李,来时高灯共彩旗-

民族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融合的探索实践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

民族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融合的探索实践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

————————————————————————————————作者:————————————————————————————————日期:

编号 河池市教育科学规划 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类别______一般课题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分类____幼儿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民族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融合的探索 与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_____江泓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所在单位____天峨县教育局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2016年3月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

填表说明 一、请按《河池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 二、《课题申请?评审书》报送一式2份,一律使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三、封面右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者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四、课题类别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A.重点课题 B.一般课题 五、学科分类系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A.语文教育B.数学教育 C.外语教育 D.物理教育E.化学教育 F.思想政治教育 G.历史教育H.地理教育 I.生物教育 J.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K.德育 L.教育信息技术M.教育经济与管理N.教育发展战略 O.职业技术教育 P.成人教育Q.体育卫生R.艺术教育 S.民族教育T.心理健康教育W.地方课程跨学科的课题,请选为主的学科填写。 六、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七、河池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河池市金城中路312号 邮政编码:547000 联系电话: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19年第8期(总第332期)▲深度关注 一、传承和实践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1.民族音乐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和支撑 音乐文化是先辈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积淀下来的精华,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饱含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体现着中华儿女生生不息、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蕴含着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一首首或豪放,或柔缓,或欢快,或悲烈的天籁之音,如同一幅幅无形的画卷,用灵活、跳跃的音符诉说着各个民族的特色及情怀,描绘着不同地域的风情和地貌,记录着祖祖辈辈们的生活点滴和智慧,指引着中华儿女品读历史,继往开来。经过五千年的沉淀,我国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浩瀚无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儿女始终引以为豪、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强大支撑,更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2.民族音乐文化凝聚各民族合力的灵魂纽带 音乐文化是各族人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沉积下来的精华,属于中华儿女的共同财富。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碰撞和交融,使我国的音乐文化既呈现中华民族整体共性的风韵,同时又彰显着不同民族的个性特色。音乐是情感的寄托和抒发,人们情感上的共性决定了音乐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实现各族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融,引发各族人民之间的共鸣和呼应。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以音乐文化为灵魂纽带,串联起各族人民的心意和情怀,共同将我国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进而在新时代的发展实践中实现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和精神象征,由此可见,传承、实践民族音乐文化,并以之凝聚各族人民的合力,是打造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方面。 二、民族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学生群体较为庞大,且学习能力强,他们是民族音乐文化宣传的重要对象,也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使命的重要承担者。因此,音乐教育是传播音乐理论知识、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一大主要途径。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审美体验。 1.教育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途径,可壮大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人才队伍 将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浓缩成课程教材,通过课堂及实践教育活动,传播给广大学子,增进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其更轻松地解读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的情怀和精神,实现其民族音乐素养的提升,是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创新,同时壮大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队伍的重要途径。 2.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洗礼和沉淀,风格多样,内涵深厚,其不仅丰富了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无尽的教学资源和理论支撑,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审美需求。民族音乐文化中鲜明的特色和人文气息可以为音乐课程的开发及授课方式的创新提供灵感和源泉,从而有效增加音乐课程的吸引力和教学效率。 3.教育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时尚化的元素 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中发展,也在发展中传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文化的频繁交流和碰撞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其对广大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既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与当代时尚元素的交融,又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以小学音乐教育为视角,探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现状 1.流行音乐的冲击影响了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影响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流行音乐具有节奏感强、个性鲜明等特征,能够营造一个轻松、自在、富有感染力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代娟 【摘要】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和发展动力,具有重要的传承和实践意义。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实践的重要途径,应被高度重视和重点关注。当前,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加上师资力量的欠缺,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的传承中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各小学应针对上述问题,不断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高效的课堂教育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实践 3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