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莎士比亚悲剧人物的海明威式英雄特征——以《哈姆雷特》与《奥赛罗》为例

2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

3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分析

4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

5 永不凋落的玫瑰—从女性主义分析《红字》中的海斯特

6 理智的动人诗篇——《马语者》

7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8 英语外贸信函的特点及翻译

9 从等效理论视角看汉英外宣翻译

10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歌曲汉译探究

11 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12 On Application of TBLT to Junior High School Oral English Teaching

13 从自然主义视角解读德莱赛《珍妮姑娘》中珍妮的形象

14 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面具

15 从女性主义解读《胎记》

16 笛福《鲁宾逊漂流记》中鲁宾逊形象解析

17 浅析中英恭维语

18 花园小径句在英语阅读中的分析

19 浅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

20 The Tragic Life of Blanch and its Cause in 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

21 论广告英语的人际沟通功能

22 试析修辞技巧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

23 论《呼啸山庄》中的象征主义运用

24 目的论视角下英语外贸函电汉译的研究

25 哥伦布和郑和航海的对比研究——两次航海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26 “A Rose for Emily”中“Rose”寓意的新解

2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8 商标翻译技巧

29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30

31 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观

32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

33 《雾都孤儿》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

34 On Symbolism in The Wizard of Oz

35 《围城》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

36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

37 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38 霍桑《红字》女性主义的探析

39 Western and Chinese Marriag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4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Eyre and Vanity Fai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ess in Victorian Age

41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42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

43 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因

44 从文体风格谈培根散文《论美》的翻译

45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

46 论《红字》的模糊性

47 An Analysis of the Stylistic Features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Network Language

48 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

49 怪,或不怪--《小镇畸人》中的主要人物解读

50 分析《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个性特点

51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

52 电影片名翻译商业化所引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53 自立和创新——对爱默生超验主义的解读

54 外语词汇磨蚀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55 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大学文化差异

56 A Study of Humour And Satire in Mark Twain’s Two Famous Adventures

57 从“礼貌原则”看中国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please”为例

58 论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鲁迅小说《祝福》的英译本为例

59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60 双关语在广告英语中的语用分析及其运用

61 通往真正的人性之路:《紫色》中西丽的转变

62 Comparison of Tea Ceremony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63 “上”和“下”的意象图式及概念映射

64 浅析“红”和“黑”在中英文中的文化及语义对比

65 试论高中英语学习者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66 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建构的研究

67 《瓦尔登湖》中梭罗的生态思想

68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69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70 The Comparison of Symbolic Meaning of Animals i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in the Aspect of Literary works

71 英汉拒绝言语对比研究

72 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开题报告+论)

73 探析《玛莎?奎斯特》中玛莎性格的根源

74 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

75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朱厄特的《白苍鹭》

76 《蝴蝶君》中两位主角的心理冲突

77 旅游景点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78 浅谈《认真的重要性》里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冲突

79 《紫色》中黑人男性形象研究

80 中英社交禁忌习俗异同之比较分析

81 The Self-image of Charles Dickens in David Copperfield

82 浅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自由

83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

84 Self- improving English Proficiency by Reading English Classics

85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性格悲剧所反映的世纪社会问题

86 《卖花女》中莉莎人物形象分析

87 边缘人的挣扎——浅析《断背山》之恩尼斯

88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89 从文化角度研究中英礼仪模式差异

90 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

91 伍尔夫的悲剧—电影《时时刻刻》观后

92 语用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在商业广告中的有效运用

93 可口可乐产品推销中的中国元素分析

94 从茶和咖啡的对比中体现出来的生活方式的不同

95 从《印度之行》看东西方文化冲突

96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

97 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

98 The Essence of Love——An Interpretation of Persuasion

99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文化差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100 Jan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ge in Pr ide and Prejudice

101 散文英译的风格再现

102 年代美国梦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折射

103 An Analysis of Marguerite’s Tragedy in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104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中的怀旧情绪

105 《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分析

106 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107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108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英汉商标翻译

109 礼貌原则框架下化妆品广告语篇研究

110 说谎的语用顺应性分析

111 论童话《小王子》的象征创作

112 论委婉语与国际商务谈判

113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部分重要象征物

114

115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构建

116 黑人社区的替罪羊--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

117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

118 美国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的研究

119 内向型与外向型性格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120 美国宗教文化及价值观在其外交政策中的体现

121 礼貌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122 英汉称呼语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123 东西方隐逸文化对比——试比较梭罗与陶渊明的作品

124 An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125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126 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127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

128 英汉致使事件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

129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130 浅析眼神交流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131 图式理论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132 消除不良商标翻译的策略

133 英语交际中害羞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其克服方法

134 重压之下的人之风采——以海明威《老人与海》为例

135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the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36 论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137 试析新课程标准下词汇教学策略的改变

138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39 从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猫和老鼠》对比中美儿童教育的差异

140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

141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礼貌失误

142 对《草叶集》两个汉译本的比较研究

143 古典诗歌中典故的翻译

144 《大学英语》听力理解中的石化现象与对策

145 从寂寞到超然—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书信体的内心独白

146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

147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148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与《失乐园》中的撒旦的反叛者形象比较

149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社交称谓

150 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之文化内涵--以“白”与“黑”为例

151 英国哥特小说故事情节中的怪诞表现

152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

153 论《在另一个国度里》中的象征主义

154 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

155 《可以吃的女人》女性主义解读

156 从《艾玛》看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对话运用

157 跨文化背景下的广告翻译技巧

158 “拂过水仙的蕙风”——华兹华斯与汪静之作品浅析

159 英语环境的营造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160 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解读会话含义

161 试论法律文本的翻译原则

162 从等效理论视角看汉英外宣翻译

163 英文电影名汉译中的功能对等

164 外贸函电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165 从最佳关联原则看口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166 从《红字》和《荆棘鸟》看宗教禁欲主义下的爱情

167 中美恐怖电影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168 从男权主义角度分析《苔丝》中的人物

169 从《喜福会》母女代沟看中西文化冲突

170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

171 从《绝望的主妇》看美国的家庭观

172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

173 霍桑的矛盾心理及其体现在《红字》中的对比描写

174 浅析美国传奇总统的共性

175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及中餐菜名英译

176 安妮?赖斯小说《夜访吸血鬼》的新哥特世界

177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178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Gothic Novel

179 论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中的逃遁主义

180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

181 用功能对等原则分析广告标语的英汉互译

182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83 中美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18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女性主义分析

185 试论盖茨比对其梦想生活的追求

186 A Reflection on the Amplific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187 着魔的猎人——解读《洛丽塔》中的男主人公亨伯特

188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简爱的女性意识

189 嘉莉悲剧的原因探析

190 美国俚语中所折射出的美国亚文化现象

191 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悲剧成因

192 支付宝-淘宝的成功之道

193 “欧亨利风格”在其短篇小说中的分析

194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

195 从《所罗门之歌》看美国的黑人文化

196 Memory Theor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English V ocabulary Learning 197 体育新闻标题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

198 浅析广告英语中的修辞

199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

200 用眼睛透视心灵—评析《老人与海》

译者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参与者。然而翻译主体在中国文化多元系统中长期遭到了遮蔽,出现了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现象。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 主体的本质表现在其能动性、受动性、为我性的特征中,这些特征构成了翻译主体译者的主体性。 传统译论:大体划分为“语言学前”和“语言学”两阶段。无论是“语言学前”阶段中译者所处的理想与现实差距的两难境地还是语言学阶段中作为翻译机器译者的状况,其哲学根源都在于二元对立认识论。二元对立认识论认为,思想作为客体的对立面,能够客观地反映客体,达到这种客观反映的工具就是语言。因此,准确性就成了当然的要求,因为这样才能保持客观、科学性。 译者主体性的理论分析:哲学解释学、权力话语和目的论与译者主体性三元素中的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 哲学解释学与译者主体性中的能动性因素:哲学解释学是西方哲学中语言论转向后深刻影响翻译研究发展的一种理论,它改变了人文学中的科学观点,给我们带来了时间和历史的视角。根据解释学观点,理解的过程就是译者的视域和原文本的视域不断融合的过程。为了达到这种融合,译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走出自身的视域,因此,理解的过程可以看作是译者不断努力寻求新视域的过程。译者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因其主观能动性而突出出来。如果说解释学给翻译的启发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那么权力话语理论将我们带入了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视角。 权力话语与译者主体性中的受动性:权力话语在社会文化视角中阐释译者主动性。权力话语理论认为,社会中任何行为都受到权力和话语的操控。因此,译者的翻译行为必然受到他所处时代的操控。这样,译者的主体性就主要表现为受动性。 目的论与译者主体性中的为我性:目的论充分论证了译者主体性中的为我性这一方面。这一理论的准则就是目的解释手段。这种理论认为任何翻译行为都以译者的各种目的为指导。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译者会调动他各种能力、采用不同策略来解决翻译中的各种困难。 译者主体性的内容本身就包括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三方面。换句话说,积极和消极方面的辩证结合是译者主体性本身的内在要求。偏重这三方面的任何一方面,都会导致对主

英文歌曲歌词带翻译(一)

the sound of silence 静之声- 保罗。西蒙 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 你好,黑夜,我的老朋友 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 我又来和你聊天了 because a vision softly creeping 因为当我熟睡的时候,一幅美景便进入了我的梦乡。 left its seeds while i was sleeping. (因为梦幻缓缓涌现,在我熟睡时留下它的种子。) and the vision that was planted in my brain 在我脑袋里的那幅美景仍然保持着寂寞之声!still remains with the sound of silence (在我脑海中生根,在寂静之声中留存。) in restless dreams i walk alone 在不安的梦中我一个人独行(在无休止的梦境中,narrow streets of cobble stone 我独自走在狭窄的石道上。) beneath the halloof a street lamp, 在街灯的光晕下,寒冷和湿气让我竖起衣领。 i turned my collar to the cold and damp when my eyes were stabbled by the flash 当霓虹灯光刺痛我双眼, of a neon light that split the night 划破黑夜, and touched the sound of silence 触动了沉默之声。 and in the naked night i saw ten thousand people may be more 在刺眼的灯光下,我看到上万人群。

从译员主体性意识看商务谈判口译过程中译员的立场及口译策略

从译员主体性意识看商务谈判口译过程中译员的立场及口译策略 【摘要】交替传译是口译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翻译方式。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沟通和联络手段越来越发达,中国企业与世界各国企业间的交往越来越多。那么涉及商务谈判的交替口译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种口译活动中。由于各国间存在着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口译人员在涉外商务谈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用自己的双语知识、涉外商务和涉外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不同国家的企业谈判人员进行沟通并达成协议或者签订合同。那么随着译员身份的改变——由最初的“隐身”功能,到现在的“显身”功能——译员的主体性意识也被大家所认识和认可。那么在商务谈判口译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是如何体现的呢?体现在什么方面呢?或者说在商务谈判口译中译员有多大的空间来进行主体性的发挥呢?译员的主体性应该如何发挥才是恰当的呢?这都是本文作者要讨论的内容。通过这种主体性意识的把握,笔者希望让读者明白译员在商务谈判口译中如何才能更好的促进谈判的进行。 【关键词】商务谈判;主体性意识;译员立场;口译策略 1 商务谈判口译及商务谈判口译译员的素质和职责 商务谈判口译是指为中外双方的商务谈判和会谈活动提供口译服务。其特点是:国际商业谈判的语言系复合语言,是由外交语言、商业法律语言、文学语言和军事语言汇集而成。由于企业涉外商务谈判基本目标是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即是进行交流而达成某种结果。所谈的内容可能涉及到投资、进出口商品或者技术。价格通常是谈判的关键,因为它直接关系着双方的利益,双方都希望达成理想的最后结果——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商务谈判过程中语言丰富多变,且节奏较快。从而在商务谈判中,口译者应尽力消除谈判者间的理解障碍,口译者的目的必须服务于谈判者的目的——利益的最大化。这两个目的的内在关系会影响口译者的策略选择。 所以商务谈判译员的素质和职责很重要。首先,商务谈判译员并非是十全十美的人,但是不亢不卑诚恳谦和的品质是必须首先具备的,因为只有具备如此素质的人,才能为谈判双方所尊重和佩服,才能给谈判双方以信任。其次,商务谈判译员应该具备非常敏锐的洞察力,洞察不是观察,观察可能只是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洞察则能透过表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出色的洞察力有助于谈判译员准确迅速地抓住谈判的要点,帮助谈判双方跟好的沟通。再次,谈判译员一定要有公正公平对待商务谈判双方的精神,不要将自己隶属与任何一方,而应客观的把自己看成谈判双方的桥梁,不仅要做到业务上的沟通,还要保证情感上的沟通。不要将自己的位置与任何一方对立起来。要明白这一点,为双方达成合作是非常必要的。最后,谈判译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2 主体性意识在商务谈判译员所采取的口译策略中的体现 主体性意识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但不等同于自我意识,是主体自主性和能

方文山最美的二十六句歌词的英文翻译

[size=4方文山最感人的二十六句歌词 Vincent Fang's 26 Most Touching Lyrics 1.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不能说的秘密》 1. The most beautiful one is not the rainy day, It is the eave that once sheltered you and me 2.也许时间是一种解药,也是我现在所服下的毒药。——《彩虹》 2. Perhaps the time is an antidote, what now I am having is a dose of poison. 3.我一路向北,离开有你的季节,你说你好累,已无法再爱上谁。风在山路吹,过往的画面全都是我不对,细数惭愧,我伤你几回——《一路向北》 3. I head towards the north to avoid the season we shared. You say that you have already tired and cannot fall in love with anybody again. The wind is blowing on the mountain road road, all of our previous memories were my wrongdoings. Counting my shamefulness, I have hurt you too many instances 4.翻着我们的照片,想念若隐若现,去年的冬天,我们笑得很甜。——《借口》 4. Flipping through our photographs, pondering is flickering, and reflecting your sweet face in last Winter. 5.转身离开,分手说不出来,海鸟跟鱼相爱,只是一场意外。——《珊瑚海》 5. Turn around and leave, but I can't say break up. The sea crow and fish love each other. It was only an accident 6.思绪不断阻挡着回忆播放,盲目的追寻仍然空空荡荡,灰蒙蒙的夜晚睡意又不知躲到哪去,一转身孤单已躺在身旁。——《回到过去》 6. Train of thought still blocks the stream of memories. Blind pursuing is still empty. Overcast night, I have no drowsiness. When I turned round, loneliness had emerged quietly. 7.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美丽的白发幸福总发芽,天使的魔法温暖中慈祥。——《听妈妈的话》 7. Listen to mama's words that don't let her get hurt and protect her only if you can grow up quickly. Beautiful gray hair will grow together with happiness, and the magic of Angel is maturing in the kindness and gentleness

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体现

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体现 摘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在翻译中译者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译者对原语文本、翻译策略、译文风格的选择,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作用。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是译文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翻译 一.引言 翻译理论和实践是一个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综合体。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 践活动。在翻译领域中,译者主体性这一的话题越发受到翻译学家的极大关注。译者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始终处于原著,原作者,译著,读者之间。译者不再是传统翻译理论中被大家称作“透明人”的角色。译者是一个具有鲜活思维、文化立场、和价值观的独立个体,其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从选择原语文本、制定翻译策略、追求翻译目的等整个翻译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是刻意忽略乃至否认译者的主体性地位,翻译理论的研究发展越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二.译者主体性 针对文学翻译过程中凸显出来的“究竟谁是翻译主体”这一问题,翻译业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许均(2003:10)凭借自己敏锐的学术眼光和多年的翻译经验将这一问题鲜明地归纳出来,他说:

“从目前收集到的国内外相关资料看,何为翻译主体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一是认为译者是翻译主体,二是认为原文作者与译者是翻译主体,三是认为译者与读者是翻译主体,四是认为原作者、译者与读者均是翻译主体。针对这些说法各异的阵营,笔者同意第一个观点:赞同译者在翻译中是具有主体性地位这一说法。简言之:译者是翻译主体,原文作者是创作主体,读者是接受主体。主体性是作为哲学概念有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他认为人的主体能动性是人类所有知识、活动和存在的中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他所承载的具体翻译行为就是即将作品从源语转换为目标语的活动。我们较笼统地把翻译过程分为理解阶段、表达阶段和校对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译者的主体性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译者一方面扮演读者的身份,在阅读理解原著文本时对原著进行分解、填充和具体化;另一方面译者又扮演创造者的身份,并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视野和程度,最终在新的文化环境里赋予了文本新的形式。使之与译文读者进行文化交流,在另一个文化氛围里延续了原作的生命。 译者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需要把握好尺度。我们常把文学翻译家比作是在戴着镣铐跳舞——又要舞姿优美,又难免时时受到羁绊。因为文学翻译被归结为一种艺术再创造。但译者的创造必须在原著设定的界限里进行,必须忠实地再现原著的意和形。再则译者还要受到译文读者的制约,顾羁他们不同的接受能力,所

探析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因素

探析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因素 论文关键字:译者主体性文学翻译影响因素 论文摘要:译者主体性是文学翻译中的客观存在,我国翻译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关注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的创造性讨论,80年代以来,中外翻译理论界对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的探讨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自觉性。在研究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 一、引言 长期以来,以原文和语言转换为中心的传统翻译观,使译者的形象处于一种被忽视、被压制的状态之中。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文化学和翻译学思潮的兴起和繁荣,最终导致了翻译文化的转向。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空间,还将翻译主体的研究提上了译学研究的重要日程,译者的文化身份及其主体性也随之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由此形成了翻译研究的译者中心论范式。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文化翻译学派将翻译视为一种通过译者独特的创造性实现的一种艺术再造、审美交际、文化交流的过程,是译者对文本的操纵过程。 讨论文学翻译的主体性,首先应该弄清楚译者主体性的内涵,根据查明建先生观点:“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在此主要探讨的是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会对原文本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写”。主体性的发

挥有自助性、目的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是译者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和表达能力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综合体现。不承认译者主体性的存在是错误的,但是盲目夸大译者主体性的作用,更是不应该的。 二、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因素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译者的翻译活动并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其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第一,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体现在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以及译者所处的特定的社会环境。 首先,意识形态对译者翻译活动的影响。译者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其翻译活动必然受到当时社会主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例如在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主流思想和欧美国家的相差甚大,当时苏俄文学在中国的文学翻译中处于中心地位,当时的译者就是在这样的意识形态的指导下,翻译了大量的苏俄文学作品,比如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奥斯特勒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 其次,译者的审美偏好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林语堂先生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而作为“艺术家”的译者,他(她)的艺术表现能力必然受到自己的审美偏好的影响。傅雷曾说过“拿个文学的类别来说,要认清自己的所短所长,不善于说理的人,不必勉强译理论书,不会

昨日重现英文歌词含中文翻译

昨日重现(Yesterday once more English lyric) 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当我年少的时候,我总爱守在收音机旁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 等待着我最心爱的歌曲从收音机里轻轻流淌。 When they played I'd sing along,It make me smile. 每当歌声响起,我都会独自哼唱,这时的我,心神荡漾。 Those were such happy times and not so long ago 那些真是快乐的时光,仿佛就发生在不远的身旁, How I wondered where they'd gone. 我现在多想知道美好的时光都已去向何方。 But they're back again just like a long lost friend 然而此时,他们都又回来了,就象我的一个老友一样。 All the songs I love so well.Every shalala every wo'wo 我是多么喜欢这些歌曲啊!每一个字,每一句歌词, still shines. Every shing-a-ling-a-ling that they're starting to singso fine . 仍在我心里闪耀;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仍令我心中掀起波浪。 When they get to the part 每当听到他们离别的时候; where he's breaking her heart 他伤了她的心的时候, It can really make me cry 我仍会为之哀伤。 just like before. 就象过去一样. It's yesterday once more. 一切仿佛旧日重现, (Shoobie do lang lang) 无比惆怅。 Looking back on how it was in years gone by 回过头来看看走过的岁月, And the good times that I had 和曾经美好的时光, makes today seem rather sad, 如今的生活是如此令人心伤, So much has changed. 多少东西都已改变,无法阻挡! It was songs of love that I would sing to them 只有那些关于爱的歌曲让我依就吟唱 And I'd memorize each word. 每句歌词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坎上。 Those old melodies still sound so good to me 这些远去的旋律一直默默地伴随着我, As they melt the years away 即便是岁月蹉跎,颜容消磨。

从翻译实践看译者的主体地位

从翻译实践看译者的主体地位 倪万辉 (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 摘 要:译者是翻译的主体,是不同语言文化间传播和交流的必要媒介。然而,由于传统翻译观的长期束缚,翻译主体研究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出现了译者文化地位边沿化的状况,严重阻碍了翻译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本文拟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译界出现的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背景,结合目前翻译主体研究的现状,对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做一个较全面、深入的探讨,以期能拓展和深化翻译主体的研究。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文化转向;内涵;作用 1. 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翻译观的束缚,译者主体性这一领域一直未被译界所重视。传统的翻译观给译者强加上的所谓“译匠”,“语言转换者”,“仆人”等等这些枷锁,牢牢地束缚着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只能为忠实地传达原文之意而服务,任何主观性或创造性的举动都是不容许的,都被视为“异端”(谢天振,2002:18)。正如卞之琳所言:“原作者是自由创造,我们是忠实翻译,忠实于他的自由创造。他拐弯抹角,我们得亦步亦趋;他上天入地,我们得紧随不舍;他高瞻远瞩,我们就不能坐井观天”(葛校琴,2002:63),可见对译者忽视的程度。但随着西方七十年代“翻译主体性研究”浪潮的掀起,译者越来越受到译界的重视,并因此获得新生和更大的自由度。同时,新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也不断丰富起来,它们推动了翻译理论的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发展。本文正是想借这次翻译主体性研究的浪潮,结合目前翻译主体性研究的现状,对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做一次尝试性的探讨,以此来呼吁人们更多地关注译者,同时期望本文能对目前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有所贡献。 2. 西方译界的“翻译主体研究”——“原语中心论”的“颠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译界出现了面向译入语文化的翻译研究取向,它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更多地关注译文的社会效应和实际功能。这种新取向的出现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翻译主体”的问题,因此“翻译主体研究”被提上了翻译研究的重要议事日程,而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问题成为其中的焦点和重点。正如赫曼斯(Hermans)所言:“翻译从来就不是透明的、纯客观的,它告诉我们更多的是译者的情况,而不是所译作品的情况”(2000:12)。同时,一批新的理论体系相继产生,较著名的有埃文?左哈尔(Evan,Zohar,1978)的多元系统论(Polysystem Theory),格尔登?图里(Gideon,Tuory,2001)的译语文本翻译论(Target Translation Theory,2001),还有以勒菲弗尔(Lefevere,1992),赫曼斯和巴斯奈特(Bassnett,1988)为代表的操纵学派翻译理论(Manipulation Translation Theory)。同时,布龙菲尔德、特里尔等语言学家也从语言学角度对译者的地位和作用做了充分的肯定(刘润清,1989),他们认为译作和原作都是创造性的文本,译者和原作者不是“主 【作者简介】倪万辉(1970- )男,硕士,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72

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关雎》英译本的比较 摘要:《关雎》是《诗经》三百篇中为人熟知的诗篇,几乎人人能够出口诵读。本文主要从译者主体性出发,对《关雎》几个不同的英译本进行分析研究,指出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在译文的内容和风格两个方面的体现。 关键字:《关雎》;译者主体性;内容;风格 Abstract: Guanju is known to everyone in the Book of Songs, which is composed of more than three hundred poems. And almost everyone can read it without other people’s help.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several different translated versions of Guanju in the terms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which reflects in the following two points: contents and style. Key words: Guanju;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contents; style 引言 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还是是连接两个国家、两种不同文化的友谊使者,然而长期以来,译者经常处于边缘地带,依附于原文作者;译者的翻译活动被视为是再生产,译文被看作是原文的附属品。因此,学者们开始重新考虑翻译这一问题,认为一切译文绝不仅仅是对原文简单的模仿,复制,而是一种再创造,是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这一主要因素。 一.译者主体性 翻译过程中最积极、最主动的因素就是译者主体性。那么我们在探讨译者主体性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翻译的主体:有些研究者认为译者是翻译的主体;有些却认为译者和读者才是,还有人认为译者、读者和作者都是翻译的主体。从

翻译主体生态系统中的译者主体性_朱月娥

翻译主体生态系统中的译者主体性* 朱月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y u e e z h u2003@y a h o o.c o m.c n 长沙市 410004) 摘 要 翻译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相似性和同构性。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确定译者主体和翻译主体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正确理解源语作者和源语文本,恰当处理好源语文本与目的语文本的关系,有效进行源语作者与目的语读者之间的沟通,使各翻译主体间形成互动、和谐的生态环境等方面,译者主体性介入无处不在。这一介入有利于在各语种间建立共生关系,以维护民族文化个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全球文化生态圈健康、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 翻译 主体生态系统 生态学理论 译者主体性 A b s t r a c t T r a n s l a t i o n e c o s y s t e mi s s i m i l a r t o t h e n a t u r a l e c o s y s t e m i n t h e i r c o m p o s i t i o n. B y c o m p a r i n g t h e s e t w o s y s t e m s,t h i s p a p e r i n t e n d s t o d i s c u s s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t r a n s l a t o r a n d t h e e c o s y s t e m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 s u b-j e c t s,a n dt o r e v e a l t h a t t h e t r a n s l a t o r's s u b j e c t i v i t y f i n d s i t s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i nc o r r e c t l y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 a u t h o r a n d t h e t e x t i nt h e s o u r c e l a n g u a g e,p r o p e r l y d e a l i n g w i t h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t e x t s i nb o t h s o u r c e l a n-g u a g e a n d t a r g e t l a n g u a g e,e f f e c t i v e l y c o m m u n i c a t i n g w i t h t h e a u t h o r i n t h e s o u r c e l a n g u a g e a n d t h e r e a d e r s i nt h e t a r g e t l a n g u a g e,e s t a b l i s h i n g a n i n t e r a c t i v e,h a r m o n i o u s e c o s y s t e m.T h i s w i l l c o n t r i b u t e t o b u i l d i n g ac o-e x i s t i n g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c u l t u r e s s o a s t o k e e p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c u l t u r e a n dt h e d i v e r s i t y o f t h e c u l t u r e s o f t h e w o r l d,w h i c hw i l l h e l pb u i l da n dd e v e l o p ah e a l t h y a n ds u s t a i n a b l e g l o b a l c u l t u r a l e c o s y s t e m. K e yWo r d s t r a n s l a t i o n e c o s y s t e m o f s u b j e c t s e c o l o g i c a l t h e o r y t r a n s l a t o r's s u b j e c t i v i t y 1 引 言 翻译生态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全球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甚少。在国外,N e w m a r k,〖1〗提出了翻译具有生态学特征的说法,K a t a n〖2〗对翻译生态文化进行明确的分类,C r o n i n〖3〗首次明确提出“翻译生态学”(t r a n s l a t i o n e c o l o g y)这一概念。在国内,近年来也不断有人借用自然生态的术语或概念来描述翻译活动的生态性特征、持续性研究和翻译生态学关注的焦点和发展研究的趋向等〖4-8〗,孙茜〖9〗等用翻译生态学理论阐释翻译实践。关于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受到中外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当前的研究主要从阐释学理论出发,讨论文学翻译中译者地位、译者主体的创造性〖11-14〗,刘宓庆〖15〗则从美学的角度谈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但此类研究并未把译者置于翻译主体生态系统中进行整体性、协调性的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翻译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联性、类似性和同构性的讨论,来研究翻译主体生态系统中译者的主体性;在生物多样性理论、生态学种群理论、限制因子定律等理论的参照下,探讨译者主体在维护语言多样性、实现文化的互惠与共生和保持文化自我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2 翻译主体生态系统与译者主体性 翻译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内,翻译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翻译生态单位。”〖8〗翻译主体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其生产者指译者,是翻译产品的创造者;消费者包括译者和译语读者,是翻译产品的享受者;分解者指翻译研究者。各翻译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平衡的翻译主体生态 第23卷1期2010年2月 中国科技翻译 C H I N E S E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T R A N S L A T O R SJ O U R N A L V o l.23.N o.1 F e b.2010 *资助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X J K06Q G D019)和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08](08112)。 收稿日期:2008-08-27/55

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制约

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制约 【摘要】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过程始终。但在译者主体性不能无限度地发挥,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译者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限制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优秀的文学译作。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发挥;制约;异化;归化 1译者主体性理论的确立 在传统译论中,作者中心论和原著中心论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如“译者, 舌人也”,“译者是职业媒婆”,“译者是文化搬运工”等。这体现了作为主体的译者在翻译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西方翻译界提出了翻译的“文化转向”问题,尤以苏珊·巴斯内特( Susan Bassinet ) 的《翻译、历史与文化》( Translation , History and Culture) 为代表。之后,翻译研究从单纯的语言学角度进入到语境、历史、文化的宏观大环境中。查明建和田雨把译者主体性界定为“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1] 2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2.1选材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 译者主体性首先体现在译者选材的主体性上。选材是创作的第一步。译者选材时必须既了解自己又了解作品,不善说理的人不必译理论书,不会作诗的人千万不要译诗。分析“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很容易就可以看到译者选材的主体性:郭沫若之钟情于雪莱,徐志摩迷恋于拜伦,闻一多醉心于勃郎宁的十四行诗,梁实秋则竭尽心机把莎士比亚推荐给中国读者(陈福康,2000:285)[2]。 2.2翻译创作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 根据现代阐释学的观点, 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一个文本完成之后, 其意义取决于读者对它的理解。这与传统翻译研究中追求作者原意的思想大相径庭。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作品内容传达给读者, 原作者的原意根本无处可寻, 那么译者努力忠实的便是作品本身, 而并不是原作者。这就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很大的再创作空间, 会有意无意地受自己的审美情趣、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甚至政治态度等影响。翻译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译者首先要理解原作, 也就是解读原文。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译者同文本进行对话, 调动自己的情感、意志、审美、想象力和期待视野等能力, 以达到与原作者视界的融合; 体会原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当时的情景, 达到身临其境的过程。但是, 由于所处的时代、民族风俗、历史文化、甚至个人观点的不同, 译者的视界不可能与原作者的视界完全融合,对原作的理解也就有偏颇之处。以下是我国翻译界几位名家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王子复仇记》中哈姆雷特的一句著名台词的不同翻译。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1)活下去还是不活, 这是问题(卞之琳译))。 (2)生或死, 这就是问题所在(王佐良译)。 (3)死还是不死, 这是个问题(许渊冲译))。 王佐良先生的译文, 口吻颇具哲学家的思考,卞之琳的翻译侧重于活, 许渊冲则侧重于死。于是有“一千个人翻译《哈姆雷特》,就会出现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的说法。

最经典超好听的英文歌词--带翻译

。 1欢迎下载 My love---西域男孩 An empty street, an empty house, 空空的街道,空空的房, a hole inside my heart, 心里也是个空空的洞, I'm all alone, the rooms are getting smaller, 我孤独的一个人,房间也变得越来越小, I wonder how, I wonder why, 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知道为什么, I wonder where they are, 我不知道它们哪去了, the days we had, 我们有过的好时光, the songs we sang together, oh yeah. 我们一起唱过的歌,oh,yeah. and oh my love, 还有你--我的最爱, I'm holding on forever, 我一直在坚持, reaching for a love that seems so far. 想得到那份似乎遥不可及的爱. all:(合唱) So I say a little prayer, 所以我低声祈祷, hope my dreams will take me there, 希望我的梦会带我到那儿, where the skies are blue, 那儿天空湛蓝, to see you once again ,my love, 再次见到你,我的爱, over seas from coast to coast, 漂洋过海,从一个海岸到到另一个海岸 find the place I love the most, 找到我最爱的地方, where the fields are green, 那儿田野葱郁, i see you once again, my love. 我再一次见到你,我的爱. bryan:(Bryan 唱) I try to read, I go to work 我设法去读书,去工作, i'm laughing with my friends, 我和朋友们一起说说笑笑, but I can't stop to keep myself from thinking, oh no, 可我没法不想你,oh,no, I wonder how, i wonder why, 我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不知道为什么, I wonder where they are, 我不知道它们哪去了, the days we had, 我们有过的好时光, the songs we sang together, oh yeah. 我们一起唱过的歌,oh yeah. and oh my love, 和你--我的最爱, I'm holding on forever, 我一直在坚持, reaching for a love that seems so far. 想要得到那份似乎遥不可及的爱. all:(合唱) so I say a little prayer, 所以我低声音祈祷, hope my dreams will take me there, 希望我的梦会带我去那儿, where the skies are blue, 那儿天空湛蓝, to see you once again my love, 再一次见到你,我的爱, over seas from coast to coast, 穿洋过海,从一个海岸到另一个海岸 find the place i love the most, 找到我最爱的地方, where the fields are green, 那儿田野葱郁, see you once again 再一次见到你. mark:(马克唱) to hold you in my arms, 把你拥在怀里, to promise you my love, 向你承诺我的爱, to tell you from afar,

从文学翻译过程看译者的主体性

从文学翻译过程看译者的主体性 张 莉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收稿日期:2004-01-09 作者简介:张 莉(1977-),女,河南许昌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教师,硕士。 摘要:从文化角度对翻译的研究,使得译者的主体性问题逐渐受到关注。翻译过程可分为准备、解码与组码三个阶段。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彰显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作的优劣。译者的主体性与他的受动性相辅相成,二者不可或缺。 关键词:翻译过程;译者;主体性;受动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989(2004)02-0054-03 长期以来,中西翻译界对翻译的研究都囿于对原著中心地位以及语言转换层面的研究,而对翻译文化的创造者)))译者及其特殊的文化地位却鲜有系统、深入的论述。译者被赋予/舌人0、/媒婆0、/仆人0、/带着镣铐的舞者0、/文化搬运工0等形象,被认为处于既要对作者俯首听命又要对读者迎合奉承的尴尬地位中,其创造性和主体性自然就更少有人提及了。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和研究层面的开拓,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者开始从文化角度来探讨翻译,从阐释学、接受美学、文化交流等切入点来研究翻译。这一转向使得译者的文化地位及其主体性成为其中重要的研究课题。那么,我们应如何来理解译者的主体性呢? 一、译者的主体性 余光中曾对译者以及翻译过程作过以下论述:/译者介于神人之间,既要通天意,又得说人话,真是-左右为巫难.。读者只能面对译者,通过译者的口吻,去想像原作者的意境。翻译,实在是一种信不信由你的-一面之词.。0(5余光中谈翻译6)这一论述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客观存在着的,是不争的事实。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不仅仅是语言符号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信息传递和感情移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作为沟通原作者与读者、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桥梁,他的表现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作的优劣,因而成为翻 译过程中最积极、最主动的因素。其主体性也就是他在翻译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自觉的人格意识和创造意识。谢天振的5译介学6中/创造性叛逆0命题的提出,也正是对译者主体性的认可和论证。 我们可以引用查明建、田雨为译者主体性所作的界定:/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0 下面我们将从翻译过程的不同阶段来探讨译者的主体性问题。 二、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1.翻译的准备阶段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在译者动笔翻译之前就已开始发挥作用了。在此阶段,译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以及翻译策略的确定等方面。 选择适当的翻译文本是译者开始翻译活动的前提。一般来讲,译者通过自己阅读或他人的推荐、评价等途径,形成对原作的初步印象。然后,译者会自觉地调动自己的文化意识、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已有知识结构,对这一印象进行初步的评价与批评。当这一印象与译者的知识体系相近或吻合的时候,译者多表现为对原作文本的肯定与接受。反之,则表现出对文本的否定与排斥。可见,选择什么样的 # 54#2004年6月第19卷第2期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 NGZHOU ECONOMIC MANAGE MENT INSTITUTE Jun.2004 Vol.19No.2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魏瑾① , 魏书艳② 摘要: 译者既是原作文本能动的读者, 又是其创造性的再现者。原语和译语语言文化的差异性以及文学艺术语言的形象、生动性, 为译者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为了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艺术美, 译者的主体性是不可缺少的。 关键词: 阐释; 再现; 译者的主体性 传统译论研究往往过分强调译文与原作之间的对等,普遍忽视文学翻译的文学性及对作为翻译主体的译家的研究。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翻译主体研究逐步受到了应有的重视, 并不断走向深入。杨武能先生早在20 世纪80 、90 年代就对翻译家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论述, 并强调对翻译主体进行研究的重要性:“翻译活动的主体即译家; 只有把翻译家作为人的精神和心智的方方面面也纳入观察的视野, 才可能解答种种触及文学翻译本质的微妙问题。”[ 1 ]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 这似乎是个不争的事实。翻译分为两个过程, 即理解原文过程和再现原文的过程, 也就是译者首先运用自身的思维能力解析原文的语言材料, 追寻作者的思路, 然后综合译语的语言表达手段再现原文。无论在理解阶段还是在表达阶段, 翻译活动都是与译者的主体因素紧密相连的。所谓“主体性”, 具体地说是指“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 能动地改造客体、影响客体、控制客体, 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特性”[ 2 ] 。那么译者的主体性则是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 在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主观能动性, 即体现在译作中的自觉人格及审美创造力。文学翻译大概是所有翻译中最无定性、最变幻莫测、最难把握和最需要创造性的一种翻译。文学文本与普通文本相比, 一方面为读者提供了潜在的更为广阔的审美与解读空间, 另一方面更受制于语言形式。因此,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问题。 1. 译者是原作文本能动的读者 继承阐释学和现象学的接受美学认为: “文学文本具有两极, 即艺术极与审美极。艺术极是作者的文本, 审美极是由读者来完成的一种实现。”[ 3 ]这两极彼此交融才是完整的文学作品。作品一旦与读者发生关系, 就成为审美对象, 成为读者感悟、阐释、融化、再生的艺术情感或形象, 两者已经水乳交融地构成了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是一种“自为”的存在。换言之, 任何文学文本都是多层面和开放式的图式结构, 其存在本身并不能产生独立的意义, 而意义的实现则凭藉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感觉和知觉经验加以具体化, 填补作品中的空白处, 最终达到文本的实现。因此, 接受是一种再创造。“读者通过接受活动, 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加以改造, 通过释放作品中蕴藏的潜能使这种潜能为自身服务。但是, 读者在改造作品的同时, 也在改造他自己, 当他将作品中潜藏的可能性现实化时, 也在扩大自己作为主体的可能性, 这就是作品在他身上产生的效果。 接受活动是使这两种对立的规定性统一起来的过程。”[ 4 ]阅读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双向交流过程, 一方面, 原文为读者提供指导;另一方面读者在原文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理解建构意义, 在这种双向交流中, 读者对文本不是简单的“复原”, 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改造”, 读者在使文本的潜能为自己服务的过程中, 不仅唤发了审美潜能, 而且为自己的审美潜能增添了新的能量。接受提高了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就翻译而言, 译者首先是作为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