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2020人教新教材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牛顿第二定律

2019-2020人教新教材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牛顿第二定律

2019-2020人教新教材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牛顿第二定律
2019-2020人教新教材物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牛顿第二定律

2019-2020人教新教

材物理必修第一册讲

义:牛顿第二定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3节牛顿第二定律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形成脉络

1.知道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的确切含

义.(

重点)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

的.

3.能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

题.(难点)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

(1)表达式:F=kma,式中k是比例系数,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2)国际单位制中:F=ma.

二、力的单位

1.比例系数k的意义

(1)在F=kma中,k的选取有一定的任意性.

(2)在国际单位制中k=1,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式中F、m、a的单位分别为N、kg、m/s2.

2.国际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3.1 N的定义:将使质量为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规定为1 N,即1 N =1__kg·m/s2.

思维辨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大.()

(2)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质量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小.()

(3)任何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一致.()

(4)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kma中的比例系数k,

①力F的单位用N时等于1.()

②在国际单位制中才等于1.()

③加速度单位用m/s2时等于1.()

提示:(1)× (2)× (3)√ (4)①× ②√ ③×

基础理解

(1)(2019·殷都校级月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可能跟它所受合力的方向相反

B .物体所受合力必须达到一定值时,才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C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的任一个力的大小都成正比

D .当物体的质量改变时,若所受合力的水平分力不变则物体水平加速度大小与其质量成反比

提示:选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方向跟它所受合力的方向相同,故A 错误;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就一定产生加速度,故B 错误;物体实际加速度的大小与它所受的所有力的合力成正比,故C 错误;采用正交分解法可知,当物体的质量改变时,若所受合力的水平分力不变则物体水平加速度大小与其质量成反比,故D 正确.

(2)力F 作用于甲物体(质量为m 1)时产生的加速度为a 1,此力作用于乙物体(质量为m 2)时产生的加速度为a 2,若将甲、乙两个物体合在一起,仍受此力的作用,则产生的加速度是( ) A.a 1+a 22

B.|a 1-a 2|2

C.a 1a 2a 1+a 2

D.a 1+a 2a 1a 2

提示:选C.力F 作用于甲物体时,F =m 1a 1①

力F 作用于乙物体时,F =m 2a 2②

力F 作用于甲、乙组成的整体时,F =(m 1+m 2)a 3③

解①②③式得a 3=a 1a 2a 1+a 2,故选项C 正确.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问题导引

如图所示,小明用力拉地面上的箱子,但箱子没动,请思考: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力就能产生加速度,但为什么箱子一直

没动呢?

(2)如果箱底光滑,当拉力作用在箱子上的瞬间,箱子是否立刻获得加速度是否立刻获得速度

要点提示 (1)牛顿第二定律F =ma 中的力F 指的是物体受的合力,尽管小明对箱子有一个拉力作用,但箱子受的合力为零,所以不能产生加速度.

(2)加速度与力之间是瞬时对应关系,有力就立刻获得加速度,但速度的获得,需要一段时间,故不能立刻获得速度.

【核心深化】

1.表达式F =ma 的理解

(1)单位统一:表达式中F 、m 、a 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必须是国际单位.

(2)F 的含义:F 是合力时,加速度a 指的是合加速度,即物体的加速度;F 是某个力时,加速度a 是该力产生的加速度.

2.牛顿第二定律的六个性质

性质 理解 因果性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只要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0,物体就具有加

速度

矢量性 F =ma 是一个矢量式.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由它受到的合力方向决定,

且总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瞬时性 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同体性 F =ma 中F 、m 、a 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的

独立性 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产生加速度,物体的实际加速度是这些加

速度的矢量和

相对性

物体的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考系而言的,即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

惯性参考系

定义式 a =Δv Δt 它给出了测量物体的加速度的方法

决定式 a =F m

它揭示了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及影响物体加速度

的因素

(多选)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 =ma 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由F =ma 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B .由m =F a

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 .由a =F m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 .由m =F a

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外力而求得 [思路点拨] (1)F 由物体受力情况决定.

(2)m 由物体自身决定.

(3)a 由m 和F 共同决定.

[解析]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 =ma 表明了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已知两个量,可求第三个量.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可由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计算,但并不由它们决定,A 错误.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由物体本身决定,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B 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m 可由其他两个量求得,故C 、D 正确.

[答案] CD

关键能力2 合外力、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A ,一端靠着处

于自然状态的弹簧.现对物体作用一水平恒力,在弹簧被压缩到最

短的这一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的情况是( )

A .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

B .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C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思路点拨] 加速度的变化要看所受合外力的变化,而速度的变化要看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所以此题最好先找出物体A 运动过程中的平衡位置,然后再分析平衡位置左右两侧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解析] 力F 作用在A 上的开始阶段,弹簧弹力kx 较小,合力与速度方向同向,物体速度增大,而合力(F -kx )随x 增大而减小,加速度也减小,当F =kx 以后,随物体A 向左运动,弹力kx 大于F ,合力方向与速度反向,速度减小,而加速度a 随x 的增大而增

大.综上所述,只有C正确.

[答案]C

1.关于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的三大误区

误认为先有力,

后有加速度

物体的加速度和合外力是同时产生的,不分先后

误认为质量与力成正比,与加速度成反比物体的质量m是由自身决定的,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和运动的加速度无关

误认为作用力与m和a都成正比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无关

【达标练习】

1.(多选)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公式F=ma中,各量的单位可以任意选取

B.某一瞬间的加速度只决定于这一瞬间物体所受合外力,而与这之前或之后的受力无关

C.公式F=ma中,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a实际上是作用于该物体上每一个力所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它所受合外力方向一致

解析:选BC.F、m和a必须选取统一的国际单位,才可写成F=ma的形式,否则比例系数k≠1,所以选项A错误;牛顿第二定律表述的是某一时刻合外力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它既表明F、m和a三者数值上的对应关系,同时也表明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是一致的,即矢量对应关系,而与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由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知,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个力都将各自产生一个加速度,与其他力

的作用无关,物体的加速度是每个力所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故选项C 正确.

2.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竖直立在地面上的轻弹簧正上方某处自由下

落,在小球与弹簧开始接触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和加

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

A .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

B .加速度和速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C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方向先向下后向上

D .速度一直减小,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选 C.在接触的第一个阶段mg >kx ,F 合=mg -kx ,合力方向竖直向下,小球向

下运动,x 逐渐增大,所以F 合逐渐减小,由a =F 合m 得,a =mg -kx m

,方向竖直向下,且逐渐减小,又因为这一阶段a 与v 都竖直向下,所以v 逐渐增大.当mg =kx 时,F 合=0,a =0,此时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小球继续向下运动,mg

合=kx -mg ,方向竖直向上,小球向下运动,x 继续增大,F 合增大,a =kx -mg m

,方向竖直向上,随x 的增大而增大,此时a 与v 方向相反,所以v 逐渐减小.综上所述,小球向下压缩弹簧的过程中,F 合的方向先向下后向上,大小先减小后增大;a 的方向先向下后向上,大小先减小后增大;v 的方向向下,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问题导引

行车时驾驶员及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以防止紧急刹车时造成意

外伤害.请思考:

(1)汽车突然刹车,要在很短时间内停下来,会产生很大的加速

度,这时如何知道安全带对人的作用力大小呢?

(2)汽车启动时,安全带对驾驶员产生作用力吗?

要点提示 (1)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可由刹车前的速度及刹车时间求得,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可求得安全带产生的作用力大小.

(2)汽车启动时,有向前的加速度,此时座椅的后背对驾驶员产生向前的作用力,安全

带不会对驾驶员产生作用力.

【核心深化】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2.常用方法

合成法

(1)确定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分析图,将各个力按照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加速度方向上合成,直接求出合力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

分解法(1)确定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分析图,根据力的实际效果,将某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分力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应用此法时要求对力的作用效果有清楚的认识,要按照力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利用正交分解法较为简单,利用正交分解法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建系原则是尽可能少分解矢量,因此建系有两种情况:

(1)沿加速度的方向建一坐标轴,沿垂直加速度方向建一坐标轴,这种方法不需要分解加速度

(2)沿某特定方向建立坐标系,这样可能少分解力,但需要分解加速度,此时应用:F x=ma x,F y=ma y

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车厢中,悬挂小球的悬线偏离竖直方向θ=37°角.小球和车厢相对静止,小球的质量为1 kg.(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车厢运动的加速度;

(2)悬线对小球的拉力.

[思路点拨] (1)小球所受合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2)小球受两个力作用,可用力的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两种方法求解.

[解析] 法一:合成法

由于车厢沿水平方向运动,且小球和车厢相对静止,所以小球加速度(或合

力)的方向水平向右.选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合=mgtan θ=ma

小球的加速度

a =F 合m =g tan 37°=34

g =7.5 m/s 2. 悬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F =mg cos 37°

=1×100.8N =12.5 N. 法二:正交分解法

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悬线对小球的拉力正交分解,如图所示.

沿水平方向有Fsin θ=ma

沿竖直方向有Fcos θ=mg

解以上两式得a =7.5 m/s 2,F =12.5 N ,a 的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1)7.5 m/s 2,方向水平向右 (2)12.5 N

关键能力2 瞬时加速度的求解

如图所示,物块1、2间用刚性轻质杆连接,物块3、4间用轻质弹簧相连,物块1、3质量为m ,2、4质量为M ,两个系统均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物块1、2、3、4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a 3、a 4.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有( )

A .a 1=a 2=a 3=a 4=0

B .a 1=a 2=a 3=a 4=g

C .a 1=a 2=g ,a 3=0,a 4=m +M M

g

D .a 1=g ,a 2=m +

M M g ,a 3=0,a 4=m +M M

g [思路点拨] (1)支托1、2的木板突然抽出的瞬间,连接1、2的轻质杆弹力发生突变,1、2作为一个整体有自由下落的趋势.

(2)支托3、4的木板突然抽出的瞬间,连接3、4的弹簧弹力不会发生突变,物块3的合外力仍为0.物块4只受弹力和自身重力两个力作用.

[解析] 在抽出木板的瞬间,物块1、2与刚性轻杆接触处的形变立即消失,受到的合力均等于各自重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 1=a 2=g ;而物块3、4间的轻弹簧的形变还来不及改变,此时弹簧对3向上的弹力大小和对物块4向下的弹力大小仍为mg ,因此物块

3满足mg =F ,a 3=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4满足a 4=F +Mg M =M +m M

g ,所以C 对. [答案] C

1.两种“模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与合力存在瞬时对应关系.分析物体的瞬时问题,关键是分析该时刻前后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基本模型的建立.

“绳”或“线”类 “弹簧”或“橡皮筋”类

不同 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 弹簧既能承受拉力,也能承受压

力;橡皮筋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

受压力

将绳和线看做理想化模型时,无论受

力多大(在它的限度内),绳和线的长

度不变,但绳和线的张力可以发生突

变 由于弹簧和橡皮筋受力时,其形变较大,形变恢复需经过一段时间,所以弹簧和橡皮筋的弹力不可以突变

相同

质量和重力均可忽略不计,同一根绳、线、弹簧或橡皮筋两端及中间各点的

弹力大小相等

2.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1)分析原状态(给定状态)下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各力大小(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利用平衡条件;若处于加速状态,则利用牛顿第二定律).

(2)分析当状态变化时(烧断细线、剪断弹簧、抽出木板、撤去某个力等),哪些力变化,哪些力不变,哪些力消失(被剪断的绳的弹力,发生在被撤去物接触面上的弹力都立即消失).

(3)求物体在状态变化后所受的合外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

【达标练习】

1.(2019·陕西西安高一期末)如图,一小车上有一个固定的水平横杆,左边有一轻杆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与横杆固定,下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P.横杆右边用一根细线吊一相同的小球Q.当小车沿水平面做加速运动时,细线保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已知θ<α,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一定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B.轻杆对小球P的弹力沿轻杆方向

C.小球P受到的合力不一定沿水平方向

D.小球Q受到的合力大小为mg tan α

解析:选D.对细线吊的小球研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tan α=ma,得到a=g tan α.故加速度向右,小车向右加速,或向左减速,故A错误;对P球,设受到杆的拉力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tan β=ma′,得β=α>θ,则轻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与细线平行,故B错误;小球P和Q的加速度相同,水平向右,则两球的合力均水平向右,大小F合=ma=mg tan α,故C错误,D正确.

2.(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与弹簧Ⅰ和水平细绳Ⅱ相连,Ⅰ、Ⅱ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P、Q两点.小球静止时,Ⅰ中拉力的大小为F1,Ⅱ中拉力的大小为F2,当仅剪断Ⅰ、Ⅱ其中一根的瞬间,球的加速度a应是()

A .若剪断Ⅰ,则a =g ,方向竖直向下

B .若剪断Ⅱ,则a =F 2m ,方向水平向左

C .若剪断Ⅰ,则a =F 1m

,方向沿Ⅰ的延长线方向 D .若剪断Ⅱ,则a =g ,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选AB.没有剪断Ⅰ、Ⅱ时小球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在剪断Ⅰ的瞬间,由于小球的速度为0,绳Ⅱ上的力突变为0,则小球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g ,选项A 正确,C 错误;若剪断Ⅱ,由于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F 1与重力的合力大小仍等于F 2,所以此时加速

度为a =F 2m

,方向水平向左,选项B 正确,D 错误.

1.小孩从滑梯上滑下的运动可看做匀加速运动,第一次小孩单独从滑梯上滑下,加速度为a 1,第二次小孩抱上一只小狗后再从滑梯上滑下(小狗不与滑梯接触),加速度为a 2,则( )

A .a 1=a 2

B .a 1

C .a 1>a 2

D .无法判断a 1与a 2的大小

解析:选A.设小孩的质量为m ,与滑梯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梯的倾角为θ,小孩下滑过程中受到重力mg 、滑梯的支持力N 和滑动摩擦力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ma ,N =mg cos θ,又f =μN ,联立得:a =g (sin θ-μcos θ),可见,加速度a 与小孩的质量无关,则当第二次小孩抱上一只小狗后再从滑梯上滑下时,加速度与第一次相同,即有a 1=a 2.

2.(多选)初始时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逐渐减小的水平力的作用,则这个物体运动情况为( )

A .速度不断增大,但增大得越来越慢

B.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

C.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

D.加速度不变,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选AC.水平面光滑,说明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故物体所受合力大小等于水平力的大小,力逐渐减小,合外力也逐渐减小,由公式F=ma可知:当F逐渐减小时,a也逐渐减小,但速度逐渐增大.

3.(多选)如图,物块a、b和c的质量相同,a和b、b和c之间用完全相

同的轻弹簧S1和S2相连,通过系在a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O.整个系统处

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线剪断,将物块a的加速度记为a1,S1和S2相对于原

长的伸长分别记为Δl1和Δl2,重力加速度为g.在剪断的瞬间()

A.a1=3g B.a1=0

C.Δl1=2Δl2D.Δl1=Δl2

解析:选AC.剪断细线前,对整体由平衡条件可知,细线承受的拉力F=3mg,剪断细线瞬间,物块a所受重力和弹簧拉力不变,由平衡条件可知重力与拉力合力大小为3mg,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1=3g,A项正确,B项错误;在剪断细线前,两弹簧S1、S2弹力大小分别为F T1=2mg、F T2=mg,剪断细线瞬间,两弹簧弹力不变,由胡克定律F=kx可知,Δl1=2Δl2,C项正确,D项错误.

4.(2019·温州期中)如图甲所示为四旋翼无人机,它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小型遥控飞行器,目前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架质量m=2 kg的无人机,能提供向上最大的升力为32 N.现让无人机在地面上从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25 s后悬停在空中,执行拍摄任务.前25 s内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在运动时所受阻力大小恒为无人机重的

0.2,g取10 m/s2.求:

(1)从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25 s内运动的位移;

(2)加速和减速上升过程中提供的升力;

(3)25 s后悬停在空中,完成拍摄任务后,关闭升力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启动提供向上最大升力.为保证安全着地,求无人机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设无人机只做直线下落)

解析:(1)由v -t 图象面积可得,无人机从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25 s 内运动的位移为70 m.

(2)由图象的斜率知,加速过程加速度为a 1=0.8 m/s 2,设加速过程升力为F 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mg -0.2mg =ma 1

解得:F 1=25.6 N

由图象的斜率知,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 2=0.4 m/s 2,设减速过程升力为F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0.2mg -F 2=ma 2,

解得:F 2=23.2 N.

(3)设失去升力下降阶段加速度为a 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ma 3

解得:a 3=8 m/s 2

恢复最大升力后加速度为a 4,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ax -mg +0.2mg =ma 4,

解得:a 4=8 m/s 2

根据对称性可知,应在下落过程的中间位置恢复升力, 由H 2=12a 3t 2,得t =352

s. 答案:(1)70 m (2)25.6 N 23.2 N (3)352

s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昆明高一检测)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力推桌子没有推动时是因为( )

A .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 .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很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摩擦力,加速度是负值

D.推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等于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所以物体仍静止

解析:选 D.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力应理解为物体所受的合力.用一个力推桌子没有推动,是由于桌子所受推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等于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所以物体仍静止,故选项D正确,选项A、B、C错误.

2.(2019·浙江期中)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一群大学生,受“蜘蛛侠”的启发,研发出了独特的六爪攀壁机器人(如图甲).六爪攀壁蜘蛛机器人如同排球大小,“腹部”底盘较低,并且安装了驱动风扇.假设所攀爬的墙体为一张纸,当纸靠近运转的电风扇时,由于压力差的改变,纸会被紧紧吸附在电扇表面.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当机器人腹部的驱动风扇开始运转,它便可以稳稳地吸附于墙体上.假设“蜘蛛侠”在竖直玻璃墙面上由A点沿直线匀加速“爬行”到B点.在此过程中,重力之外的其他力的合力用F表示,则“机器人”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解析:选C.“蜘蛛侠”在竖直玻璃墙面上由A点沿直线匀加速“爬行”到B点,加速度从A指向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在竖直平面内“蜘蛛侠”的合力方向应该是从A 指向B,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知:F与mg的合力沿A到B方向,故C正确,A、B、D错误.

3.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

方向力的作用,其中水平向右的力F1=5 N,水平向左的力F2=10

N,当F2由10 N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选C.一开始,物体所受合力为F=10 N-5 N=5 N,方向向左,当F2由10 N

逐渐减小,F也逐渐减小,当F2减小到5 N时,F值变为0,随着F2的继续减小,F方向变为向右,从0逐渐增大,当F2变为0的时候,F变为最大5 N,由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正确.

4.(2019·泰安高一检测)“儿童蹦极”中,拴在腰间左右两侧的是弹性橡皮

绳.质量为m的小丽静止悬挂时,两橡皮绳的拉力大小均恰为mg,若此时小

丽左侧橡皮绳断裂,则小丽此时的()

A.加速度为零

B.加速度a=g,沿断裂橡皮绳的方向斜向下

C.加速度a=g,沿未断裂橡皮绳的方向斜向上

D.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选B.当小丽处于静止状态时,拉力F=mg,两绳之间的夹角为120°,若小丽左侧橡皮绳断裂,则小丽此时所受合力沿断裂橡皮绳的方向斜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F=ma 知mg=ma,a=g,故选项B正确.

5.如图所示,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相同的小

球.两小球均保持静止.当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的小球A与下面的小

球B的加速度为()

A.a A=g,a B=g B.a A=g,a B=0

C.a A=2g,a B=0 D.a A=0,a B=g

解析:选 C.分别以A、B为研究对象,分析剪断前和剪断时的受

力.剪断前A、B静止,A球受三个力:绳子的拉力F T、重力mg和弹

簧弹力F,B球受两个力:重力mg和弹簧弹力F′,如图甲.

A球:F T-mg-F=0

B球:F′-mg=0,F=F′

解得F T=2mg,F=mg.

剪断瞬间,因为绳无弹性,瞬间拉力不存在,而弹簧瞬间形状不可改变,弹力不变.如图乙,A球受重力mg、弹簧弹力F.同理B球受重力mg和弹力F′.

A球:mg+F=ma A

B球:F′-mg=ma B=0,F′=F

解得a A=2g,a B=0.

6.(2019·福建模拟)早在公元前4世纪末,我国的《墨经》中就有关于力和运动的一些见解,如“绳下直,权重相若则正矣.收,上者愈丧,下者愈得”,这句话所描述的与下述物理现象相似.如图,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各悬挂一重物,当两重物质量均为m 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若减小其中一个重物的质量,系统就无法保持平衡,上升的重物减小的质量Δm越多,另一个重物下降的加速度a就越大.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a与Δm的关系图象可能是()

解析:选C.不妨假设右边的物体质量减少Δm,则右边的物体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左边的物体做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它们的加速度大小a相同,绳子的拉力大小F相等.对右边物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Δm)a①

对左边物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F=ma②

联合①②式可得:a=

Δm

2m-Δm

·g=1

2m

Δm

-1

·g,根据上式知,Δm和a并非是线性化关

系,故A、B错误;当Δm=m时,可得a=g,故C正确,D错误.

7.(2019·封丘校级月考)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小球分别连在轻绳两端,A球的一端与轻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

30°的光滑斜面顶端,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剪断轻绳的瞬间,A 的加速度为零,

B 的加速度大小为g

B .剪断轻绳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 2

C .剪断轻绳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均为零

D .剪断轻绳的瞬间,A 的加速度为零,B 的加速度大小为g

解析:选B.设小球的质量为m ,对整体分析,弹簧的弹力F =2mg sin 30°=mg ,剪断

细线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对A 分析,a A =F -mg sin 30°m =12

g ,B 的加速度为:a B =mg sin 30°m =12

g ,故B 正确,A 、C 、D 错误. 8.如图甲所示,某人正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 的货物提升到高处.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货物获得的加速度a 与绳子对货物竖直向上的拉力T 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

A .图线与纵轴的交点M 的值a M =-g

B .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质量的倒数1m

C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N 的值T N =mg

D .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m

解析:选 D.对货物受力分析,受mg 和拉力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mg =

ma ,得:a =1m

T -g ;当a =0时,T =mg ,故图线与横轴的交点N 的值T N =mg ,故C 正确;当T =0时,a =-g ,即图线与纵轴的交点M 的值a M =-g ,故A 正确;图线的斜率

表示质量的倒数1m

,故B 正确,D 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9.如图所示,某旅游景点的倾斜索道与水平线夹角θ=30°,当载人

车厢以加速度a 斜向上加速运动时,人对车厢的压力为体重的1.25倍,

此时人与车厢相对静止,设车厢对人的摩擦力为F f ,人的体重为G ,下

面正确的是( )

A .a =g 4

B .a =g 2

C .F f =33G

D .F f =34

G 解析:选BD.由于人对车厢底的正压力为其重力的1.25倍,所以在竖直方向上有F N -

mg =ma 上,解得,a 上=0.25g ,设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为a 水,则a 上a 水

=tan 30°=33,a 水=34g ,a = a 2水+a 2上=g 2,F f =ma 水=34

G ,故B 、D 正确. 10.半圆形光滑圆槽内放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今用外力拉着圆槽在

水平面上匀加速运动,稳定后小球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球受圆槽的支持

力F N 和加速度a 为( )

A .F N =32mg

B .F N =233

mg C .a =12

g D .a =33g 解析:选BD.小球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合=mg tan 30°=ma

a =g tan 30°=33

g , 则F N =mg cos 30°

=233mg 故B 、D 正确.

11.(2019·辽宁葫芦岛高一月考)如图所示,物块沿固定斜面下

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则( )

A .若物块原来匀速下降,施加力F 后物块仍将匀速下滑

B .若物块原来匀速下滑,施加力F 后物块将加速下滑

C .若物块原来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下滑,施加力F 后物块仍将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下滑

D .若物块原来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下滑,施加力F 后物块仍将匀加速下滑,加速度大于a

解析:选AD.设斜面倾角为θ,原来物体匀速下滑时有:mg sin θ=μmg cos θ,即sin θ=μcos θ,与物体的重力无关,则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 ,物体仍匀速下滑,故A 正确,B 错误;若物块A 原来加速下滑,有mg sin θ>μmg cos θ,将F 分解,则F sin θ>μF cos θ,动力的增加大于阻力的增加,加速度变大,故C 错误,D 正确.

三、非选择题

12.(2019·武汉高一检测)如图所示,一木块沿倾角θ=37°的光滑

固定斜面自由下滑.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

(1)求木块的加速度大小;

(2)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求木块加速度大小.

解析:(1)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木块受重力mg 、支持力

F N 两个力作用,合外力大小为mg sin 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

ma 1,所以a 1=g sin θ=10×0.6 m/s 2=6 m/s 2.

(2)若斜面粗糙,木块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

在x 方向上(沿斜面方向)

mg sin θ-F f =ma 2①

在y 方向上(垂直斜面方向)F N =mg cos θ②

又因为F f =μF N ③

由①②③得a 2=g sin θ-μg cos θ=(10×0.6-0.5×10×0.8) m/s 2=2 m/s 2.

答案:(1)6 m/s 2 (2)2 m/s 2

13.2019年1月3日,中国的“嫦娥四号”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成功实施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距离月面100 m 高度的A 点时,利用发动机的反推力作用悬停,用自身的三维成像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障碍检测,选出月面C 点为最安全的着陆点.此时,探测器调整发动机的反推力,沿水平方向从静止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再以相同加速度大小匀减速直线运动,刚好在C 点正上方的B 点减速为零.已知AB 长10 m ,从A 到B 的运动时间为20 s ,探测器总质量为300 kg(忽略喷气对探测器质量

的影响),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重力为地球表面的16

,求探测器: (1)从A 运动到B 过程中的最大速率; (2)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3)匀减速运动时发动机的反推力大小.

解析:(1)探测器从A 运动到B 的平均速度为

11.5多用电表 预习学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无答案)

11.5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预习目标】 1、认识多用电表的组成及各功能区的作用。 2、学会操作和使用多用电表,知道多用电表的使用规则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3、学会应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 【使用说明】 1.先阅读课本内容,理解课本基础知识,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完成教材助读设置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再研读教材或者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在疑惑卡上。 2.自主阅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 【学习目标】 1、认识多用电表的组成及各功能区的作用。 2、学会操作和使用多用电表,知道多用电表的使用规则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3、学会应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 一、认识多用电表 二、使用多用电表

1、测量小灯泡的电压 将电压表___________在待测电路两端。量程应___________小灯泡两端电压的估计值。___________接高电势, ___________接低电势。读数时先看___________再看___________ 2、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将电流表___________在待测电路中。量程应___________通过小灯泡电流的估计值。电流应从___________流入电表。读数时先看___________再看___________ 3、测量电阻 待测电阻与别的元件断开,将红、黑表笔接在被测电阻两端进行测量。将刻度盘上的读数乘以选择开关所指的倍率即可得到被测电阻的阻值。 【思考讨论】 1、多用电表上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2、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路中小灯泡的电压与电流,并叙述一下步骤,读出下图电压、电流值。(选取直流5mA档测量电流,用直流2.5V档测量电压) 3、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应该按什么步骤操作? 结合表中的情况,请分析如何更换挡位能更精确地测量电 阻? 【成果展示】 分组展示探究成果 【点评精讲】 1、测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 (1)检查多用电表的指针是否停在表盘刻度左端的零位置。若不指零,则可用小螺丝刀进行机械调零。 (2)估测待测元件的电压、电流值,选取对应量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得出什么结论? 2.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0m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带经典例题及解析(20200921053238)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 .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 物体平动时; (2) 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 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 .时刻和时间 (1)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 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 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 .位移和路程 (1) 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 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 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6.速度 (1)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第 1 页共28 页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物理.docx

图1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四川省什邡中学高一物理 《力》单元检测题 命题人: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以下题目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每题4分,共48分) 1.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受斜面的作用力,垂直斜面向上 B .物体所受重力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下滑力和对斜面的正压力 C .只要物体不滑动,它受的摩擦力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D .一旦物体沿斜面下滑,它所受的摩擦力将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2.如图1所示,传送带向上匀速运动,将一木块轻轻放在倾斜的传送带上.则关于木块受 到的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 B .木块所受的合力有可能为零 C .此时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D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有可能沿传送带向下 3.如图2所示,一倾斜木板上放一物体,当板的倾角θ逐渐增大 时,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物体所受 ( ) A .支持力变大 B .摩擦力变大 C .合外力恒为零 D .合外力变大 4. 用绳AC 和BC 吊起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如图3所示. 若AC 能承 受的最大拉力为150 N ,B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5 N ,那么,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 A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大 B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 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小 C .当重物的重力为175 N 时,AC 不断,BC 刚好断 D .当重物的重力为200 N 时,AC 断,BC 也断 5.下列各组共点的三个力,可能平衡的有 ( ) 图 2 图3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强化模拟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12mB.14mC.25mD.96m 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的阻力,其加速度不断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零 B.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C.速度不断增加,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4s﹣6s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前6s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 C.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s末相遇 4.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科学方法,如下框所示,其中方框4中的内容是

A.提出猜想B.形成理论 C.实验检验D.合理外推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一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1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 B.t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 C.t l时刻,两者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6.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C.由于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方面的杰出成就,所以被称为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D.根据速度定义式 x v t ? = ? ,当t?非常非常小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7.如图所示,三角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面DE,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30°和60°。已知物块从A静止下滑,加速至B匀速至D;若该物块静止从A沿另一侧面下滑, 则有() A.通过C点的速率等于通过B点的速率 B.AB段的运动时间大于AC段的运动时间 C.将加速至C匀速至E D.一直加速运动到E,但AC段的加速度比CE段小 计数点序 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 应的时刻 /s 0.1 0.2 0.3 0.4 0.5 0.6 通过计数 时的速度/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docx

鼎尚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整理制作) 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强化模拟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12m B.14m C.25m D.96m 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的阻力,其加速度不断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零 B.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C.速度不断增加,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4s﹣6s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前6s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 C.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s末相遇 4.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科学方法,如下框所示,其中方框4中的内容是

A.提出猜想 B.形成理论 C.实验检验 D.合理外推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一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1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 B.t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 C.t l时刻,两者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6.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C.由于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方面的杰出成就,所以被称为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D.根据速度定义式 x v t ? = ? ,当t?非常非常小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7.如图所示,三角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面DE,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30°和60°。已知物块从A静止下滑,加速至B匀速至D;若该物块静止从A沿另一侧面下滑, 则有() A.通过C点的速率等于通过B点的速率 B.AB段的运动时间大于AC段的运动时间 C.将加速至C匀速至E D.一直加速运动到E,但AC段的加速度比CE段小 8.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 号 123456 计数点对 应的时刻 /s 0.10.20.30.40.50.6 通过计数 时的速度/ (cm/s) 44.062.081.0100.0110.0168.0 为了算出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章末综合测评(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都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中国海军第十七批护航编队于2014年8月28日胜利完成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第十七批护航编队由长春舰、常州舰等舰,以及舰载直升机、数十名特战队员组成.关于“长春”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飞机可看做质点 B.确定“长春”舰的位置时可将其看做质点 C.队员训练时队员可看做质点 D.指挥员确定海盗位置变化时可用路程 【解析】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需要维护其各个部件,不能看做质点,A错误;确定“长春”舰的位臵时其大小形状可忽略不计,B正确;队员训练时要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到位,不能看做质点,C错误;而海盗位臵变化应用位移表示,D错误. 【答案】 B 2.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内,一乘客以自己的车为参考系向车外观察,下列现象中,他不可能观察到的是() A.与汽车同向行驶的自行车,车轮转动正常,但自行车向后行驶 B.公路两旁的树因为有根扎在地里,所以是不动的 C.有一辆汽车总在自己的车前不动 D.路旁的房屋是运动的 【解析】当汽车在自行车前方以大于自行车的速度行驶时,乘客观察到自行车的车轮转动正常,自行车向后退,故A是可能的;以行驶的车为参考系,公路两旁的树、房屋都是向后退的,故B是不可能的,D是可能的;当另一辆汽车与乘客乘坐的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

时,乘客观察到此车静止不动,故C 是可能的. 【答案】 B 3.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图像的是( ) 【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它的v -t 图像是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 -t 图像是一平行时间轴的直线,故D 对,A 、C 错;B 图中的图像表示物体匀速下落.故应选D. 【答案】 D 4.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运动时速度为36 km /h ,司机突然以2 m/s 2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8 s 汽车滑行的距离为( ) A .25 m B .16 m C .50 m D .144 m 【解析】 初速度 v 0=36 km /h =10 m/s. 选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设汽车由刹车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时间为t 0,则由v t =v 0+at =0得: t 0=0-v 0a =0-10-2 s =5 s 故汽车刹车后经5 s 停止运动,刹车后8 s 内汽车滑行的距离即是5 s 内的位移,为 x =12(v 0+v t )t 0=1 2(10+0)×5 m =25 m. 故选A 【答案】 A 5.两个质点A 、B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2所示.对A 、B 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图2 A .A 、 B 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 、B 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 .在t =3t 0时刻,A 、B 相距最远 C .在t =5t 0时刻,A 、B 相距最远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答案.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整理制作)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课堂训练 1、D 2、不能、可以、不能、可以 3、B 课后提升训练 1、AD 2.C 3、B 4、A 5、BD 6、BD 第二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课堂训练 1、4m、2m、竖直向下 2、320m、80m、400m、0 课后提升训练 1、BD 2、7cm、右、7cm、7cm、右、13cm、0、20cm、7cm、左、27cm 3、AD 4、ABD 5、C 6、D 7、C 8、40m、30m、50m、平行四边行法则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堂训练 1、7.5×1016 m 2、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3、初速度为零速度均匀增加、速度均匀减少、匀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不为零,速度均匀增加。 课后提升训练 1、ACD 2、AC 3、A 4、C 5、C 6、前2s内12.5m/s、4s内15m/s 7、0 8、由于速度均为负值,说明物体一直沿负方向运动,其速度大小先不变,后变小。 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课堂训练 1、4×105 m/s2 2、9.7 m/s2 3、略 课后提升训练 1、B 2、C 3、ABCD 4、B 5、D 6、BD 7、C 8、C 9、C 10、答案:(1)0~2s,图线是倾斜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加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a1=6m/s2 。 (2)2s~4s,图线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a2=0 。 (3)4s~5s,图线是向下倾斜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大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1.参考系 ⑴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⑵对同一运动,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⑶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应以同一参考系为标准,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都是取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⑴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⑵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⑴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 ①物体只作平动时; ②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 ③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间与时刻 ⑴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

⑵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⑶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⑴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⑵路程: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⑵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 v x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 ⑶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6.加速度 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即t v v t v a 0-=??= ⑶对加速度的理解要点: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说课稿全套(附高中物理说课模板)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 我是_____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必修____的第____章第_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和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课(概念课或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和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创造能力: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的推理能力较弱;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而且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得到不断的锻炼。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船 v d t = m in ,θsin d x = 水 船v v =θtan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第五章 平抛运动 §5-1 曲线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 合≠0,一定有加速度a 。 ④F 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 合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 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 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 曲线运动。 三、有关“曲线运动”的两大题型 (一)小船过河问题 模型一:过河时间t 最短: 模型二:直接位移x 最短: (二)绳杆问题(连带运动问题) 1、实质:合运动的识别与合运动的分解。 2、关键:①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速度,分速度的方向要按实际运动效果确定;②沿绳(或杆)方向的分 速度大小相等。 当v 水v 船时,L v v d x 船水==θcos min , θsin 船v d t =,水船v v =θcos θθsin )cos -(min 船船水v L v v s =

人教版高中物理目录(必修版新教材课本目录)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六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 1、电荷库仑定律 2、电场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电流和电源 5、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2、电流的磁场 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交变电流 4、变压器 5、高压输电 6、自感现象涡流 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光谱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信息化社会 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大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 ①0 t a t v v -= ②0t v v at =+ ③0 2t V v v += ④02t v v S v t t +=?=? ⑤2012 S v t at =+ ⑥2202t v v aS -= 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 t 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 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 1∶s 2∶s 3∶…∶s n =12∶22∶32∶…∶n 2. 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 1∶s 2∶s 3∶…∶s n =1∶3∶5∶…∶(2n -1). ④通过前s 、前2s 、前3s …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 1∶t 2∶t 3∶…t n =1∶2∶3∶…∶n .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 1∶t 2∶t 3∶…t n =1∶)12(-∶)23(-∶)1(--n n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00,v a g ==) ①t v gt = ②212h gt = ③22t v gh = ④ 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 ①中间时刻速度:0 22t t v v s v v t +=== ②中间位移速度:2 s v =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 内位移差:21n n s s aT --= 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 内位移差:2n n k s s kaT --= 二、力学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学》练习题(含答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 一-第一章-《运动 学》练习题(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运动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 C.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 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 2.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C.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 D.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走3m 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 4.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汽车在出发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内的位移都是5m 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 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5.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A .76km/h 是平均速度 B .76km/h 是瞬时速度 C .600m/s 是瞬时速度 D .600m/s 是平均速度 6.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 .2/)(21v v - B .2/)(21v v + C .)/()(2121v v v v +- D .)/(22121v v v v + 7.如图是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 B .物体B 的运动是先以5m /s 的速度与A 同方向 C .物体B 在最初3s 内位移是10m D .物体B 在最初3s 内路程是10m 8.有一质点从t =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 示,则() A .1=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B .2=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C .2=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 D .4=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 9.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10.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 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B .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2s 末速度大2m/s C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 /s D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 /s 1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

文库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三教案 【一】 一、预习目标 1、说出力的分解的概念 2、知道力的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知道矢量、标量的概念 二、预习内容 1、力的分解:几个力_________________ 跟原来______________ 的效果相同, 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个力的分力. 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力的分解. 2、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______ 、___________ 的分力。一个已知力究 竟应该怎样分解,要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 。 3、既有___ ,又有 ______ ,相加时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分力及力的分解的含义。 2、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会用三角形知识求分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养成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力的分解 三、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什么叫做力的分解? 2、如何得到一个力的分力?试求一水平向右、大小为10n 的力的分力。(作 图)3、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是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 农田耕作时,拖拉机斜向上拉耙(课本图)。 拖拉机拉着耙,对耙的拉力是斜向上的,这个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方面使 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另一方面同时把耙往上提,使它不会插得太深。也就是一个力产生了两个效果(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如下)。 如果这两个效果是由某两个力分别产生的,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的效果是由一个水平向前的力f1 产生;把耙往上提,使它不会插得太深的效果是由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2 产生的。那f1、f2 与拉力f 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一种等效关系,也就是说是分力与合力的关系。 通常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 精讲点拨 思考分析:将一木块放到光滑的斜面上,试分析重力的作用效果并将重力进行分解。 实例探究 1、一个力,如果它的两个分力的作用线已经给定,分解结果可能有种(注意:两分力作用线与该力作用线不重合) 解析:作出力分解时的平行四边形,可知分解结果只能有 1 种。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得出什么结论? 2.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0m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