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心脏急症急救与心肺复苏

心脏急症急救与心肺复苏

心脏急症急救与心肺复苏
心脏急症急救与心肺复苏

心脏急症急救与心肺复苏(一)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蒋健

一、心搏骤停的高危因素

1.心搏骤停幸存者,一年内50%复发。

2.有室速发作史,复发危险率较高,病死率20%-40%。

3.急性心肌梗死,国外统计猝死患者,AMI占75%。

4.冠心病,猝死患者尸解,90%为冠心病,50%为生前无症状。

5.家族史,猝死患者第一代亲属,MI及CA危险率50%。

6.LVEF,EF≤0,3是SCD危险因素。

7.冠心伴室早,频发(>10个/h),复杂(成对、连续3个)。

8.左室肥厚,肥厚梗阻心肌病,猝死是最常见死因。

9.扩张性心肌病,心衰,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占47%,心功能Ⅱ-Ⅳ级发生不明原因晕厥是预测猝死可靠指标。

10.任何原因急性心衰,可致猝死。

11.QT问期延长。

12.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心肌为纤维及脂肪代替。

13.Brugada综合征,心肌正常,EKC右束枝传导阻滞,伴STVl-V3抬高,晕厥或猝死。

二、成人BLS指南若干变更

1. Phone first or fast

1)成人心跳呼吸骤停,phone first。

2)溺水、创伤、药物中毒,phone fast,先CPR后呼救。

2.缺血性卒中

1)尽早发现中风病人,速送医院,途中加强监护,争取早溶栓。

2)怀疑中风,应与AMI、严重创伤一样,优先医院(能在一小时内溶栓的医院)运送路程不超过30min。

3.人工呼吸或气囊一面罩呼吸

1)没有氧供——潮气量10mL/kg,总量700-1000ml,时间2s;

>40%氧供——潮气量6-7ml/kg,总量400-600ml,时间2s。

4.脉搏的检查

不作为非医务人员培训的内容

无呼吸,不咳嗽,不动(肢体、睁眼、吞咽等)即认为循环停顿,立即给予胸外心按压。

5.胸外心脏按压

1)频率:100次/min。

2)按压/人工呼吸比:15/2,取消5/1。

3)不愿作口对口或不能作口对口呼吸,可仅作胸外按压。

心脏急症急救与心肺复苏(二)

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蒋健

6.口腔异物清除

不列为非医务人员培训内容

呼吸急救时见到异物应予取出

7中风急救的7D

1)Detection(发现)——及时发现患者

2)Dispatch(派遣)——及时派救护车

3)Delivery(运送)——及时送医院

4)Door(指到达急诊)——急诊预检分诊

5)Data(神经系统检查,包括CT)——明确中风类型

6)Decision(决策)——决定是否溶栓

7)Drug(药物)——决定溶栓药物

8.生命之键

四早——早呼救

——早CPR

——早电击

——早开始ACIS

AED已列为BLS一部分

三、2000年国际复苏指南药埋学简介

修订时间:

美国:1974,1980,1986,1992

欧洲:1992,1996,1998

国际:2000

修改原则:

循证医学:(l)缺乏有效证据

(2)证明有害或无效

(3)有更好方法

(一)作用于心律失常药物

1.心动过速分类

1)狭QRS波(室上性)心动过速:

窦速;房颤;房扑;房速(异位或折返);结性心动过速;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

2)宽QRS波心动过速:

室速;室颤;室上速伴差异(束被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预激性(房达+旁路;房颤或房扑+旁路;房室结折返)。|

大部分宽QRS波心动过速是室性;

病人无脉、休克、心衰是室性;

诊断疑问,作食道导联;

区别伪差。

2.心搏骤停药物治疗选择

首要:CPR、电击、气道管理;

次要:药物

给药途径:

l)外周v(肘前、颈外)——药峰低循环时间长;

2)中央v(颈内、锁下)——当电击、外周给药

不出现ROSC;

3)气管内——剂量2—2.5倍加水10ml,经导管,

停按胸,快注,打气。

3.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1)血液动力学稳定宽QRS心动过速:

(1)利多卡因:有效;二线;不作预防用药。

(2)ATP:室上速有效;室速及预激房颤房扑无效。

(3)Procaineamide:室上性及室性均有效。

(4)Amiodarone:室上速(不论有无心衰);VT、VF。

(5)Sotalol,心律平,Flecainide:室上速有效。

2)心功损害与“促心律失常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功损害:慎用抗心律失常药。

两种药同时用——心动过缓、低血压、Tdp等。

Amiodarone:广谱,负性收缩作用小,推荐用;若无效,考虑电击。

3)单形室速:

血动力学稳定、无低灌或休克表现;

Ⅳ:Procaineamide,Sotalol,Amiodarone,β-Blockers均优于Lidocaine。

4)多形室速

容易致VF,停延长QT药,纠正诱因。同时给予MgS04IV,临时起搏(超速),异丙,β-Blockers

5)VF及无脉VT

肾上腺素,Amiodarone;

6)PSVT:

兴奋迷走N;ATP,异搏定,恬尔心,Esmolol,Metoprolol,Procaineamide,Amiodarone,心律平等。

7)房速(异位或多形房这):

与Af鉴别(三种以上P波);电击无效;β受体及钙离子拮抗剂,洋地黄,胺碘酮,氟卡胺,心律平有效。(奎、普鲁、本要等无效)

8)房颤、房扑

血液动力学:

不稳定——立即电转复;稳定——控制心率;

左室功能:

好——β受体及钙离子措抗剂,洋地黄;

心衰——洋地黄,恬尔心,胺碘酮;

预激性房颤、房扑:

禁用β受体及钙离子拮抗剂,洋地黄;

心功好可用普鲁、胺碘酮、氟卡胺、心律平、Sotalol;心衰可用胺碘酮。

转律治疗——房颤>48h,转律治疗防止栓塞,应先抗凝3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例外,立即电转复。有病窦电转复防止严重窦缓或收缩。纠正诱因——低氧;贫血;高血压;心衰;二尖瓣返流;甲亢;低血钾;低血镁;中毒或代谢异常。

9)交界处心动过速:

真性少见,室上速误诊。

胺碘酮静注;β受体及钙离子拮抗剂;

多用于洋地黄中毒,外源性儿茶酚胺、氨茶碱等

4.抗心律失常药及其治疗的心律失常

1)ATP:抑制AV结、窦房结活性。

PSVT大多有折返通路,ATP有效;非折返A / Af,房这、VT无效;

半衰期<5min,初剂6mgIV1-3 min,20mlNS冲洗。1-2mln后无效再12mg。

副作用:面红、呼吸困难、胸痛。

2)Amiodarone

作用于钠、钾、钙通道;α、β肾上腺能阻滞;

控制Af伴心衰的心率;

电击、肾上腺素后持续ⅤT、VF;

控制单形或多形VT、宽QRS不明来源心动过速;顽固PSVT转律辅助用药;

控制预激房速等心室率;剂量150mgIV10min,1mg/min滴注6h—0.5m/min。

对复发或顽固心律失常可追加150mg,最大达到2g/d。

复苏(VT/VF)用300+20ml NS IV。

3)Atropine

适用:AV结阻滞及无收缩。

禁忌:莫氏Ⅱ型AVB(AV结下阻滞)

用法:lmg IV/3-5min(无收缩)

心动过缓-0.5-lmg IV/3-5min,

日总量<3mg。

注意:因增快心率而加重缺血及梗死面积,AMI慎用。

4)β受体阻滞剂

适用:ACS;Non-Q-MI;不稳定心绞痛。

(1)Metoprolol用法:5mg IV 5min,10min后重复一次,以后改口服50mg q12h。

(2)Esmolol(β1选择性):适用于PSVT、非预激AF/Af、异位房速、多形VT、Tdp。

用法:先0.5mg/kg IV 1min,继以IV 4min;无效再次给0.5mg/kg IV lmin后,增加维持量100μg/kg/min (最大300μg/kg/min),可持续用48h。

5)异搏定及恬尔心

减慢AV传导,增加不应期,终止折返心律失常。控制AF / Af及MAT的心室率。

异搏定——2.5-5mg IV 2min,无效可重复5-10mg/15-30min,最大量20mg。适用于PSVT(狭QRS),心肌损害慎用。

恬尔心一首剂0.25mg/kg,第二剂量0.35mg/kg,维持量5-15mg/h。可控制M心室率。心肌收缩较少抑制。

6)Disopyramide(双异丙毗胺)

减慢传导速度,延长有效不应期。有负性收缩及降低血压作用,应用受限制。

用法:2m/kg IV10 min,继以0.4米g/kg/h IV。

7)多巴胺

拟p受体激动剂,可增加心输出量和心率;

剂量:3-7.5 μg/kg/min;

用于心动过缓较异丙安全,尤其是Atropine无效或反指征。

小剂量(2μg/kg/mln)扩张肾血管,利尿治疗肾衰已弃用。

8)氟卡胺

钠通道阻滞剂,减慢传导;

适应证:AE/Af,异位房速,AV结折返心动过速,SVT伴旁路(包括预激Af);

剂量:2米g/地,速度10mg/min(IV 10min)。

副作用:负性收缩作用,心动过缓,低血压,口麻,视力模糊等。

9)Ibutilide

延长动作电位,增加心肌不应期,短效。

适应证:AF/Af药物转律,或电转律辅佐治疗。

用法:≥60kg——lmg IV10min,无效重复一次。

<60kg——0.01mg/kg。

用药时需监护4-6h。

10)异丙肾上腺素

Tdp应用电转复前(临时起搏)应用异丙。

剂量:2一10μg/min。

心脏停搏、低血压不适用。

心脏急症急救与心肺复苏(三)

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蒋健

11)利多卡因

适应证:VF/无脉VT于除颤及肾上腺素后仍存在;PVCs;ⅤT。

剂量:不超过3米8/kg或200-300mg/h。

AMI低血压、休克、心衰、肝功差或年龄>70岁时,应减量。

作为第二线用药。

12)硫酸镁

低血镁促使VF,妨碍细胞内钾补充。

急救用:1-2g加100ml液体1-2mln内注完。(快速给药可致低血压、无收缩)

抗心律失常药致Tdp,硫酸镁有效。

剂量1-2g(8-16mEq)加50-100ml中,5-60min滴完,继以0.5一lg/h。

13)Procainamide

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20m/min IV直到心律失常控制(或BP下降;QRS增宽>50%);

维持量静滴1-4mg/min;

QT延长及Tdp不用。

14)心律平

减慢传导,负性收缩,非选择β阻滞作用;

用于室性心律失常,SVT;

1-2m/kg Iv,速度为10m/min;

副作用:心动过缓、低血压、胃肠道不适。

15)Sotalol

类似胺碘酮,延长动作电位,增加心肌不应期,非选择β阻滞作用;

美国口服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口服及Ⅳ对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剂量:1-1.5mg/kg IV 10mg/min;

副作用:心动过缓、低血压、促心律失常(Tdp)。

(二)改善心排量及血压的药物

1.肾上腺素

SDE-0.01-0.02mg/kg/次;

HDE-0.1-0.2mg//kg/次;

HDE作用——冠脉灌注压升高;ROSC;神经系统功能及存活无差异;

副作用:高肾上腺素;月市内分流;死亡率升高;心律失常;心功欠佳;脑细胞毒性。

2.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

Ⅳ,刺激血管平滑肌V1受体;

长时间心搏骤停对肾上腺素不敏感;

Vasopressin 40U IV。

3.去甲肾上腺素

适用症:严重低血压,外周血管阻力低,顽固性休克;

剂量:8-30μg/min。

4.多巴胺

兴奋肾上腺素受体及多巴胺受体;复苏后心动过缓、低血压;

剂量:5-20μg/kg/min;勿与碱性药物同用。

5.多巴酚丁胺

正性变力变速;较大个体差异;

剂量:5-20μg/kg/min,>20μg/kg/min,HR增加>10%;>40μg/kg/min,可产生毒性。

6.氨力农、米力农

类似多巴酚丁胺

适用症: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心衰;心源性休克。

剂量:氨力农初剂0.75mg/kg IV 2-3min。继以5-15 pg/kg/min ivgtt。米力农半衰期较长,首剂50pg/kg IV l0min,继以375-750μg/kg/min ivgtt 2-3d。

7.氯化钙:临床未证明有益作用。高血钾、低血钙及钙阻滞剂中毒。

8.洋地黄:慢房颤控制心室率;阵发Af效果差;多用恬尔心、β受体阻滞剂替代。

9.硝酸甘油

剂量:含服0.3或0.4mg/3—5min;

静脉:50-100mg加250ml液体,10-20μg/min;每5-l0min追加5-10μg/min;小剂量(30-40μg/min)静脉扩张;大剂量(150-500μg/min)小动脉也扩张,耐药24h后出现。

l0.硝普钠

扩张静脉而降低前负荷;小动脉松弛而致外周阻力降低,后负荷降低。

适应证:返流性瓣膜病致严重心衰,前、后负荷升高的心脏病,如高血压伴心衰、冠心病等。

剂量:50—100mg/250ml,避光,用输液泵维持0.1-5μg/k/min,最大用10μg/min。

11.碳酸氢钠

不改善预后。

不利作用:细胞外碱中毒而影响氧释放;高钠;高渗;C02弥散致细胞内酸中毒,加重申央静脉酸中毒,儿茶酚胺药效降低。

适用:原有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三环类或巴比妥过量;停搏时间长(常规急救无效)。

12利尿剂

先直接扩张静脉<5min,利尿在后;

剂量:0.5-1mg/kg IV慢。

四、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一)Acs分类

1.不稳定型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75%)(白血栓,血小板为主,血管为完全闭塞)。

2.ST段抬高心肌梗死(25%)(红血栓,纤维蛋白为主,血管完全闭塞)。

(二)发病机理

斑块。

血栓,所谓“小斑块,大血栓”。

不稳定斑块发生破裂(裂隙、糜烂、破裂)因素——内皮功能失调;斑块脂含量高;局部炎症;剪切力作用。

血栓形成关键因素——血小板激活与粘附;凝血酶活化。

a.血小板激活:血小板与内皮下胶原、组织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脂质等接触并迅速被激活。

b.血小板粘附:激活的血小板释放ADP、五羟色胺(5—HT)、血栓素A2(TX A2)及各种血小板因子,使血小板在内膜受损部位粘附,聚集。

c.凝血酶活化:血小板粘附→凝血酶活化→凝m酶原转变

d.内皮功能受损→前列环素(PGI2)及内皮舒张因子(EDRF)↓,血管紧张素Ⅱ(AngII)↑→导致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栓形成。

(三)心肌标志物——TnI及TnT是鉴别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主要依据。前者不升高,后者升高。TnI及TnT q6h×2次如正常可除外心梗。

(四)危险分层:

低危——发作时ST↑<1mm;<20min;TnI及TnT正常。

中危——发作时ST↑>1mm;<20min;TnI及TnT轻度升高。

高危——发作时ST↑>1mm;>20min;TnI及TnT明显升高。

(五)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处理

ST↑心梗:无禁忌症给予急诊溶栓或介入治疗。

非ST↑心梗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加强临床观察,监测EKG及TnI及TnT动态变化,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抗凝,硝酸甘油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拾抗剂)。

1.抗凝药物

1)阿司匹林75mg q.d.增强白细胞抑制凝血酶、ADP、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增高游离钙及NO水平。

2)低分子肝素(Enoxaperin):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出血危险少。每日常规量皮下注射不需要实验监测。有替代普遍肝素趋势。

3)塞氯匹啶(Ticlopidine)与氯吡格雷(clopidogred)。

ADP受体拮抗剂;阻止血小板GpIIb/IIIa受体与Fg结合。

4)阿吉单抗(Abcximab):血小板CpIIb/IIIa受体拮抗剂,强效广谱抗凝药物,易有出血及血小板。

2.溶栓治疗

1)ST↑的MI或新出现Lbbb的Acs应给溶栓,除非有禁忌。

2)非ST↑的MI不溶栓,可能增加AMI危险;白血栓抗栓比溶栓更有效。

3)溶栓同时使凝血激活,为此溶栓应加抗栓(低分子肝素)。

3.介入治疗

1)ST↑的MI,急诊PTCA(支架)优于溶栓。

2)非ST↑的MI,应综合治疗观察疗效结合择期介入。(血栓机化或溶解,斑块相对稳定,再作介入)。

4.抗心肌缺血

1)硝酸酯类合服、口服或静脉。

2)β受体阻滞剂使交感张力↓,稳定斑块。

3)钙拮抗剂,扩冠,改善侧枝循环,有稳定斑块作用。

参考文献

蒋健,等,现代复苏医学,北京:军医出版社(即将出版)

AHA and ILCOR,Cuidelincs 2000 for CPR and ECC,Circulation supplement,Vol 102,N08

典型临床病例

患者,女,50岁,因反复发作心悸胸闷头昏黑矇一天收住急诊监护病房,以往无冠心病心绞痛病史,血压有时偏高。入院体检:神清,自动体位,窦性心律,偶闻早搏,心脏无病理性杂音,BP140/80mmHg。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测,一般支持疗法。心电监护过程中经常有早搏,时有室早成对及短程室速,并多次诱发心室扑动及心室颤动,临床表现典型阿斯综合征(两眼上翻、抽痉、昏迷等)。一天内先后发作十余次,均经过及时床边心肺复苏,包括胸前区叩击及电击除颤而及时恢复窦性节律,并迅速恢复意识,经心电图及心肌酶监测,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血清电介质测定有明显低血钾,K3.0mEq/L,经补钾、抗心律失常等综合,病情渐趋稳定,后康复出院,恢复正常工作,未遗留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后遗症。

思考题

请分析讨论本例成功复苏的主要原因,我们应如何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成活率?

急救心肺复苏三阶段

急救心肺复苏流程 心肺复苏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生命支持阶段(Basic Life Support,BLS),指施救者在院前没有仪器设备的情况下,通常使用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为患者进行抢救;第二阶段是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是指患者从现场转入医院或者急救车,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由医务人员接手后进行的生命支持。病人的自主循环恢复后进入心肺复苏的第三个阶段,后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主要是脑复苏,和脏器功能支持的后续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本生命支持阶段(BBLS)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 初步的CPR按DRCAB进行。 D(dangerous 检查现场是否安全在发现伤员后应先检查现场是否安全。若安全,可当场进行急救;若不安全,须将伤员转移后进行急救。 R 检查伤员情况在安全的场地,应先检查伤员是否丧失意识、自主呼吸、心跳。检查意识的方法:轻拍重呼,轻拍伤员肩膀,大声呼喊伤员。检查呼吸方法:一听二看三感觉,将一只耳朵放在伤员口鼻附近,听伤员是否有呼吸声音,看伤员胸廓有无起伏,感觉脸颊附近是否有空气流动。检查心跳方法:检查颈动脉的搏动,颈动脉在喉结下两公分处。 C (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如果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按压伤员胸骨下1/2处。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急救员应跪在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急救与护理体会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急救与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10-25T14:48:16.0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作者:罗春梅[导读] 心肺复苏主要是对各类原因所致的心脏骤停进行急救和护理的过程,通过心肺复苏可以防止心脏骤停患者发生死亡。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563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临床急救措施和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06月-2016年06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40例心脏骤停患者,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与护理,总结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40例心脏骤停的患者,有25例死亡、8例成功、7例存活;心脏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时,复苏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结论:由于心脏骤停患者极其容易发生死亡,因此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抢救与护理,保证患者获得及时的救治,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临床急救;护理 心肺复苏主要是对各类原因所致的心脏骤停进行急救和护理的过程,通过心肺复苏可以防止心脏骤停患者发生死亡。在患者复苏以后,还要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进行相应处理,防止患者发生并发症。本文以2015年06月-2016年06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4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临床急救措施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研究资料以及方法 1.1一般的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06月-2016年06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40例心脏骤停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8岁,平均年龄为(51 3.26)岁;20例患者为冠心病、3例患者为风湿性的心脏病、13例患者为脑卒中、44例患者为电击伤。 1.2心脏骤停诊断 第一,突然丧失意识,双侧的瞳孔散打且固定;第二,大动脉的搏动出现消失;第三,呼吸骤停;第四,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呈直线或是心室颤动。 1.3复苏时机与方法 (1)在10秒以内做出相应判断以后,及时进行心肺的复苏,每分钟按压频率需要超过100次,深度在4-5厘米之间,然后对胸骨的中下部进行按压,放松和按压比例是1:1,在必要时需要行气管插管,再连接上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呼吸和按压比例为2:30。(2)心肺复苏的时间。在40例患者中,复苏时间在5分钟以内的患者有9例、复苏时间在6-10分钟之间的患者有14例、复苏时间超过10分钟的患者有17例。如果患者出现室颤情况需要及时除颤,同时和心肺复苏进行交替。首次注射1毫克肾上腺素,静脉注射,而后按照患者并且对剂量进行调整。患者心肺复苏结束并且恢复自主呼吸与自主心律以后,转到重症的监护病房,予以进一步护理与治疗。 1.4心肺复苏的成功特点 自主心律完全恢复;患者的面色渐渐红润;出现自主的呼吸;患者瞳孔从大变小;心音与大动脉搏动渐渐恢复,并且收缩压超过60 mm Hg,1mm Hg等于01.33 kPa。 1.5护理方式 1.5.1瞳孔和神智意识的观察 在心肺复苏以后,脑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心跳骤停患者的脑功能恢复属于当前的一个难点与重点。因此,一旦心肺复苏以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对光反应、神志与瞳孔大小等,一些脑缺氧引发昏迷的患者,需要及时使用脑复苏措施,避免延误复苏时机。 1.5.2准确评估病情状况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体征、疾病状况以及临床症状全方位检查,重点查看其肢体活动性、意识形态以及瞳孔状况等,同时对患者呼吸指数、血压指数、脉搏指数以及心率指数等进行监测,结合观察指标评估患者病情,再选定适用药品。 1.5.3呼吸干预及对症处理 第一,将患者转换成平卧体位,于其背部放置一块硬板,使患者皮带以及衣领保持松弛状态,确保其头部呈现出侧偏状,并充分清除机体口腔组织中的分泌物成分,避免误吸。第二,如果患者戴有义齿,还需将其义齿取出,再展开吸氧程序。第三,给予患者创建两条静脉通道,予以静滴250.0ml甘露醇+静注20.0mg呋塞米,确保机体颅内压指数维持常规水平。第四,如果患者血压指数出现异常,还需应用降血压类药品,在有效控制给药速率的基础上,还要注重避光。 1.5.4转运干预 第一,对患者进行转运时,需对其病情状况进行追踪观察,并对患者血糖指数以及瞳孔状况进行测定,确保机体呼吸道的通畅性。第二,对患者用药速率进行严密监测与控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调整给药速率,避免用药过快。第三,嘱咐司机保持车速的同时,需严格控制行车平稳性,防止过于颠簸加重患者病情。第四,加强与急诊科接诊医师的密切沟通,详细介绍患者状况与表现,并告知其救护车行驶方位,嘱咐医师做好各项交接准备,以提升急救工作有效性。 2.结果 2.1基本情况 40例心脏骤停的患者,有25例死亡、8例成功、7例存活。 2.2心肺复苏术开始时间和复苏的结果 心脏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时,复苏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具体见表1。表1 心肺复苏术开始时间和复苏的结果(n) 3.讨论

现场急救-心肺复苏术

现场急救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脏和肺部这两个器官的复苏方法。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在于,脑部缺氧4-6分钟即可造成无法修复的损伤,我们用心肺复苏来维持大脑的供养状态。主要目的是抢救急危重症状的病人。适用情况包括溺水、触电、呼吸苦难、药物中毒、气体中毒、异物梗塞等多种情况。 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平均每年有几十万人因为抢救不及时在医院外死亡,这些人中大多数如果抢救得当都是有可能被拯救的。心肺复苏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应用在身边家人的身上,也就是说学好了心肺复苏术,就等于为身边的人提供了一份特殊的保障。 心肺复苏术发展史 心肺复苏术最早的历史可以见于远古的埃及,那个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有限,人类只能是简单的利用物理的方法对死亡进行尝试性的干预。因此复苏的方法多是感性的和经验性的,而且复苏也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比较常见的方法是木桶法和马背法,原理很简单:将需要抢救的病人放在木桶上然后两侧的人滚木桶,或者讲其捆在马背上奋力抽打马屁股,在马背上颠簸可能讲患者救醒。 人类历史上最早研究身体构造的是中医医学,中医医学的身体研究在东汉时期到达鼎盛,最早的完整的心肺复苏术记载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救助上吊死亡的案例时,张仲景提出:半刻之内,将其解下,手按胸上,数动之。另一人,以管吹耳,此法最善,无不活也。

到华佗的时候青囊经已经将吹耳变为吹鼻,捂其口,竭气贯鼻,借以续命。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自华佗以后中医研究身体构造的这个学派就再也没有在历史记载中出现了。 最早大批量应用现代心肺复苏术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拿破仑,他的总军医名叫拉雷,这个精明的医生除了建议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战地医院外,还将心肺复苏术大批量运用于军队的抢救,一时间法国军队的中弹死亡率从31%降到了百分之11%,使得法军作战英勇无比所向披靡。 心肺复苏术定义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于心跳和呼吸均已停止的病人来使用的一种紧急急救方法。 心肺复苏术具有其针对性。 首先,只有心跳和呼吸都停止的病人才可以应用心肺复苏术,那么就说明如果此病人有心跳或者呼吸那么就千万不可贸然使用心肺复苏术,不然有可能使得病人的状况进一步恶化。 有必要提出的情况有很多种。首先要提出的是外伤状况,如果发现由外伤导致的心搏骤停那么要首先观察周围的环境,如果发现可疑人员就在身边,轻易施救可能会遭到伤害,就要谨慎对待。 其次是在施救时最好找到帮手,这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利用身边的人帮忙。 无法立刻进行的急救,比如触电,就需要先用长的干燥的木棍将带电的电线挑开才能进行施救,如果溺水,不会游泳千万不能自己跳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模拟急救情景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急诊模拟情景 1. 接诊环节。 病人家属按床头铃呼叫护士,护士及时到达病房,发现病人意识丧失,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摆正患者体位,解开患者衣领,另一护士前来协助抢救工作,轮流为患者胸外按压。同时绑上袖带,吸氧、上心电监护。 值班医生为患者查体: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瞳孔散大,心电监护显示:患者无呼吸、无心跳、无血压,考虑心脏骤停。 立即心肺复苏:A:保持气道通畅B:人工呼吸C:建立人工循环(胸外按压), 开辟静脉通道,给肾上腺素1mg 静推,必要时5-10 分钟重复一次。同时急查心电图。 立即通知上级医师,请ICU、心内科医师会诊。 2.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初步处理。 询问患者家属,患者发病心脏骤停前有无诱因,既往有无心脏病、有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结膜是否充血、水肿、苍白,心前区是否隆起,心尖搏动位置、范围、程度,有无震颤、心包摩擦音;心脏的左右浊音界;心脏的心音、额外心音、杂音。 目前患者病情危急,况且年岁已高,虽然我们采取了积极治疗措施,在救治过程中仍可以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3.死亡。如果经济允许建议到ICU治疗,救治更加方便。由于本院医疗技术和技术力量与上级医院有一定差距,您与其他亲戚商量,可以往大医院转院治疗,我们会积极陪护,但在转院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良后果,我院概不负责。如留院治疗,我们会积极治疗,现已告知上述风险,如果没有问题,请在病危通知单签字。 对病人处理: 1. 吸氧2. 持续心电监护,观察体温、心律、血压、脉搏3. 开辟第二条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维持有效呼吸、防止脑水肿与缺氧、促进脑细胞代谢、防治肾衰竭及预防感染。 护士核对值班医生医嘱,重复确认,执行医嘱。 值班医师按照病历书写要求,完成病历书写。 3. 会诊与处理。 ICU心内科医师5分钟到达病房。 心内科医师:继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脉搏,完善相关检查,寻找病因与予以治疗。 ICU医师:患者病情危急,转入ICU进一步观察治疗。

心肺复苏培训内容

知识更新,提升质量 为了掌握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CPR)急救技术,进一步及时更新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水平,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于2012年6月派出急诊科护士长王月艳到北京医院培训《急救领导能力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7月19日下午,护理部在八楼电教室举办了由护士长王月艳主讲的急救新技术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护理部主任苗凤娥主持,各科护士长、及全院护理人员共100余人参与了此次培训,整个会场座无虚席。王月艳护士长运用多媒体课件,针对《2010心肺复苏指南》进行了详细的讲授,对如何判断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心肺复苏的指征、操作步骤、救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讲授,着重强调“新”进展——新的五环生存链、新的CPR操作顺序、新的数字变化、新的BLS和ACLS程序图等。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参加讲座的护理人员认真记录,积极思考并提问,认真掌握操作要领,纷纷表示该讲座对临床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此次讲座,护理人员不仅掌握了国际最新的急救理论和技能,而且进一步规范了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及流程,普及了急救知识,掌握了急救技术,为急救的患者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提高急救成功率打下基础。同时,护理部将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考核体系,实现培训与考核良性滚动发展,真正落实人人参与,熟练掌握,从而保证人人技术及时更新并经考核认证,每项技术有规定的有效期限,不断学习与提高,进而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各项技能操作和急救护理能力。

改进查房方式,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业务查房是护理管理中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了解护士工作性质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其本身是护理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大,临床护理所面临的难题也愈来愈多,因此开展临床护理业务查房有其必要性,另外护理业务查房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之一,要提高全院护理业务水平,规范护理核心制度,就必须组织护理业务查房,为了提高护理业务查房效果,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购买了《护理业务系列光盘》,对护士长进行培训,而且要求科室每月20号之前准备,由科室自定义危重病例、疑难病例、新业务、新技术、特殊检查、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为主,形式不限。科室以多媒体或其他形式进行查房,各科室提前将查房内容用A4纸打印出交护理部。今天是培训后首次儿科护士长带领本科室护士及实习生对1名口腔炎患者进行业务查房,护理部主任苗凤娥参加,责任护士王海英和护士长王金花都做了充分准备查房工作,责任护士介绍病情并提出护理问题,护士邹素萍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护士长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增进护患关系的同时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通过此次查房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结果解决了护理难点、开阔了护理视野、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经验交流的作用,体现了集体的力量,护理部主任参加护理业务查房真正发挥了护理管理职能作用。 开展新版心肺复苏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抢救能力

第3部分 心肺复苏考题知识

第三部分心肺复苏考题 一、选择题 1.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B (A)80-100次/分;(B)100次/分;(C)120次/分;(D)60-80次/分 2.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A (A)30:2;(B)15:2;(C)30:1;(D)15:1 3. 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部位为:A (A)双乳头之间胸骨正中部;(B)心尖部;(C)胸骨中段;(D)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4. 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C (A)胸廓前后径的一半;(B)2-3 cm;(C)4-5 cm;(D)6-7cm 5. 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A (A)500-600ml;(B)600-700ml;(C)400-500ml;(D)800-1000ml 6. 2005年指南在心脏停搏时推荐的每次吹气时间为:A (A)超过1秒;(B)小于1秒;(C)与呼气时间等同;(D)快速用力吹气 7. 在成人心肺复苏中,人工呼吸的频率为:B (A)6-8次/分;(B)8-10次/分;(C)10-12次/分;(D)12-15次/分 8. 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实施者交换按压操作的时间间隔为:D (A)5分钟;(B)3分钟;(C)10分钟;(D)2分钟 9. 使用单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C (A)200J;(B)300J;(C)360J;(D)150J 10. 使用双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C (A)100J;(B)100-150J;(C)150-200J;(D)300J 11. 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A (A)仰头举颏法;(B)双手推举下颌法;(D)托颏法;(D)环状软骨压迫法 12. 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时,推荐电击次数为:A (A)1次;(B)3次;(C)2次;(D)4次 13.被目击的非创伤心跳骤停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为:C (A)心脏停搏;(B)无脉性室颤;(C)室颤;(D)电-机械分离 14. 对被目击的短暂室颤患者的最佳处理措施为:D (A)胸外按压;(B)静脉推注利多卡因;(C)静脉推注胺碘酮;(D)立即除颤 15. 非专业急救者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应:A (A)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B)呼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C)马上寻找自动除颤仪;(D)先开始生命体征评估,再进行心肺复苏 16.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救援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应:B (A)心前区叩击;(B)先行约5组(约2分钟)心肺复苏再行除颤;(C)不需要其他处理,立即进行电除颤;(D)先给予静脉推注胺碘酮再除颤 17. 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两次心跳检查之间应:A (A)先给予约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B)行12导心电图检查;(C)建立深静脉通道;(D)准备电除颤 18. 心肺复苏时急救者在电击后应:B (A)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B)先行胸外按压,在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再进行心跳检查;(C)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D)调节好除颤仪,准备第二次除颤 19. 成人心肺复苏时肾上腺素的用法为:A (A)1mg,稀释后静脉推注,每5分钟重复一次;(B)1mg-3mg-5mg,稀释后静脉推注,

心肺复苏抢救医护配合及人员分工

心肺复苏抢救医护配合及人员分工 护士A: 1、当病人送入抢救室时,首先判断(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床边呼救或叫旁人呼救,使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 2、当病人平卧后,立即松开病人紧身衣裤,迅速行胸外心脏按压:①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即剑突上两横指)②按压深度:成人4~5cm,儿童3~4cm,婴儿1.3~2.5cm③按压频率:100次/分④按压与呼吸频率:30:2。(医生A、医生B、护士B进入抢救室) 3、由B医生接替按压后,推抢救车于床尾,开放两条静脉通道,根据医嘱使用复苏药物(严格查对,复述2次,保留安瓿,记录用药)。 4、抢救完成后,同B护士一起核对空安瓿。完成抢救登记,和医生一起,携带急救物品和药品,护送病人至病房。 护士B: 1、将气管插管盘、呼吸气囊、吸痰盘放至床头治疗车或床头柜上。 2、使用简易呼吸器行面罩球囊控制呼吸(给氧12~15L/min,可使氧浓度达40~60%,与气管插管同样有效),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 3、连接吸引器、打开呼吸机,调节呼吸机参数,检测,连接呼吸机。 4、使用除颤起搏监护仪:了解心跳骤停类型,准备除颤和起搏用物。 5、准备冰帽,行头部降温,留置导尿,观察尿量。 6、保持呼吸道通畅。 7、维持抢救秩序。 8、抢救完毕,终末处理,补充急救物品及药品,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医生A: 1、再次判断病情,下抢救医嘱。 2、使用除颤、起搏仪了解心脏骤停类型根据病情给予除颤、起搏等处理。 3、气管插管。 4、医生A和医生B交替行胸外按压。 5、观察复苏效果。 医生B: 1、接替护士A胸外心脏按压。 2、做好用药、各项抢救措施及病人病情变化记录。

急诊急救基本知识培训

急诊急救基本知识培训 心肺复苏 一.心肺脑复苏新进展 (一)心肺脑复苏的历史:最早的记载是西方国家公元前800年左右,有口对口救活一个 孩子的案例,我国心肺复苏的历史也相当悠久,早在1700年的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所着《金匮要略》已对缢死复苏方法经行了详尽的阐述。 (二)现代复苏学的建立:真正的世界复苏学建立,是从20世纪开始的,国内外专家经长 期研究总结出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现代复苏学的基础: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电复律。 二、心脏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 (一)概念: 1.猝死:指外表健康或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外因或无外因的作用下,突然或意外的是发生非暴力性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发病后6小时内称猝死) 2.心脏骤停:是指患者突然意外的心脏停止有效博动和(或)自主呼吸停止。 心脏骤停是指任何心脏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时期内心脏突然停止,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导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脑血流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患者如经及时抢救可获得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即“真的死亡”) 3.脑死亡:包括脑干在内的全部脑组织的不可逆损害,对脑死亡的诊断涉及体征、脑电图、脑循环和脑代谢等方面,主要包括:①持续深昏迷,对外部刺激全无反应。 ②无自主呼吸 ③无自主运动,肌肉紧张。 ④挠肝功能和脑干反射大部或全部丧失,体温调节紊乱。 ⑤脑电图呈等电位 ⑥排除抑制脑功能的可能因素,如低温、严重代谢和内分泌紊乱、肌肉松剂和其它药物的作用等。 (二)心肺脑复苏术 1、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呼吸循环骤停的病人所采取的最初抢救方法,由于从心脏停博到细胞坏死的时间以脑细胞最短,维持脑组织的灌流来那个是复苏的重点,所以将心肺复苏术扩张为“心肺脑复苏术” 2、心肺脑复苏的步骤 基础生命支持(初期复苏)A:开放气道,制定 B:呼吸支持(口对口呼吸) C:循环支持(胸外按压) D:除颤(主要用体外自动除颤器)。 3、心肺复苏流程:旧版:A-B-C 2010年新版改为C-A-B 把心脏按压放在首位(要求准确判断心脏呼吸骤停) (1)按压位置:胸骨中下交界处,术者站在或跪在病人身体一侧 方法:术者两只手掌根部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交界处,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的重力 向病人脊柱方向按压。 按压深度:胸骨下陷成人至少5cm ,儿童4cm 按压频率:100次/分

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心肺复苏培训总结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培训及考核总结 为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能力的成功率,医教科组织于2014年11月02日在宿舍楼地下室、示教室给全体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人员上了一堂生动有趣而实用的培训课。本次参加培训人员应到134人、实到88,病假1人、进修4人、培训率92%。 xx县人民医院医教科 2014年11月02日篇二:刘兴茂浙医二院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doc 赴浙医二院参加《心肺复苏培训》心得体会 受援疆指挥部及拜城县人民医院委派,怀着对知识的渴求,我于2015年12月07日至12月16日参加了在浙医二院举办的《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培训学习,这次培训不但使自己熟知并规范了抢救流程;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及团队协作精神。细数这短暂的时光,我倍感珍惜。因为我知道,这次医院选派我参加浙医二院《心肺复苏》培训学习,除了因为医院业务发展需要外,还包含了院部领导对我的充分信任和殷切希望,我也把这次培训学习当做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我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还使我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路,让我终身受益匪浅,同时也明确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下面就我这次学习机会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本次培训学习内容主要有基础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及基础生命支持导师课程,这次培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拓展了自己的思维,突破自己;二是学习到了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及抢救流程,提高了自己抢救病人的理论水平及抢救技能;三是懂得了团队协作及领导技能在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性;四是在导师及组长、组员的相互配合及鼓励下,使自己克服了团队抢救病人时慌乱、紧张、不自信的缺点。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在我的大脑里对日后的工作有了个大概的框架和思路,对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对抢救急危重症患者 有了更大的信心,但是有很多具体的工作方法以及领导与前辈们的经验还需要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慢慢学习体会。培训期间,几乎没有休息,大脑不停地跟着导师的思路在运转,午餐吃一个盒饭又开始了,晚餐匆忙过后又得抓紧时间复习所讲的内容及迎接第二天的培训内容和考核,虽然很累,但大家都充满着一股求知的热情并努力去学习,无论是导师的指导还是本次学习领队的教诲,都让我看到了一种团队的精神和力量。所有学员积极参与,出发前一周在援疆干部姜文兵副院长的指导下,每天下午进行2个小时的理论及心电图学习,虽然出发前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报着必须通过的决心,但还是有些紧张,感觉自身压力很大;但在姜院长的安慰及鼓励下,出发时自己的心情平静了好多。但在后来正式的理论学习及技能训练中,尤其在最后的严格技能考核过程中,仍缺乏了自信,心情紧张了起来,这时姜院长感觉到我有些紧张,为避免考核失利,他通过眼神积极给予我鼓励,使我镇定了好多,并积极努力的融入了团队,并且很好的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并最终顺利地通过了考核。这让我体会到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没有团队,就没有个人角色的成功,只有更好的融入团队,承担责

急救知识-心肺复苏

---------------------------------------------------------------最新资料推荐------------------------------------------------------ 急救知识-心肺复苏 (二)心肺复苏 1.什么是心肺复苏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作的抢救治疗叫做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 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 2.心肺复苏的对象主要是意外事件中心跳和呼吸停止的病人,而非心肺功能衰竭或绝症终期病患。 在溺水、车祸、雷击、触电、毒气、药物中毒、摔伤等事件中只要患者或伤者一停止呼吸、心跳,就应在第一时间抢救(最好在4 分钟以内开始)。 3.心肺复苏的目的并不是以病人的现场急救苏醒为唯一成败目标,主要目的在于使病人的脑细胞因有氧持续供应而不致坏死。 4.心肺复苏急救步骤(1)看到病人,先检查意识(拍肩、查问怎么了)。 注意在判断病人意识过程中,拍摇肩部下手不要太重,以免造成病人有骨折而加重病情。 掐人中穴的时间不要太长。 判断病人意识的时间不能超过 5秒钟,以免延误救助时 1 / 5

间。 (2)确定病人没有意识,赶快寻求后续支持(喊救命啊,请别人帮忙打电话 120,呼叫救护车)。 (3)调整病人体位。 使病人平躺于硬地上。 (4)畅通呼吸道(一手掌下压病人前额,另一手拇指与食指成手枪形抬下巴)。 (5)看、听、感有无呼吸。 看病人胸部有无起伏,以耳朵贴近病人口鼻,听有无呼吸声,以脸颊感觉有无出气。 (6)检查病人脉搏。 用食指及中指找到病人颈部中央位置喉咙处,沿着一侧下滑1.5~2 厘米处,微压来感觉病人是否有脉搏。 (7)若无脉搏,则需开展胸外按压。 5.胸外按压操作步骤正确的胸外按压位置: 由病人的胸部(近施救者侧),找寻肋骨下缘,沿肋骨缘向上滑动,至肋骨与胸骨交汇的胸窝处,即为按压位置。 将中指置于心窝处,食指紧靠中指,置于胸骨上定位。 将另一掌的掌根紧靠在已定位的食指旁,使掌根的位置正好放在胸骨的中线上。 掌根放好位置后,另一手重叠于其上。 将两手的手指互扣或跷起,以免压迫肋骨造成骨折。

实验一:心肺复苏

第一部分急救护理实验 实验一心肺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项目背景】 心肺复苏术是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治措施,也是急救人员必备的急救医疗措施之一,因此,心肺复苏术是急救护理实验的重要部分。心肺复苏术是无数医学专家经过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发展而来,本节的知识主要是来源于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本实验课围绕一位在医院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60岁男性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展开,进一步学习现场心肺复苏和院内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 【理论知识简介】 心肺复苏 1.定义: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采取的使其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的紧急医疗救治措施。 2.分期: (1)基本生命支持期(BLS期):basic life support 紧急供氧期主要是向全身重要器官提供氧气使机体耐受死亡的时间延长。首先应判断患者是否心搏骤停,根据《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指出非专业人士可不用扪及大动脉的搏动,一旦意识丧失即应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包括以下4个步骤: A: Airway 开放气道患者一旦意识丧失,肌张力下降,舌体和会厌极易使咽喉阻塞,造成舌后坠。通过仰头抬颏法或托下颌法可使气道开放,托下颌法由于较费力且有一定技术难度,所以在《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推荐采用仰头抬颏法,怀疑有颈部损伤或已有颈部损伤的患者应采用托下颌法。气道开放是心肺复苏得以有效进行的基础,在开放气道前应该注意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保证气道通畅。 B: Breathing 呼吸支持呼吸支持是通过人工方法(手法或机械)借外力推动肺、膈肌或胸廓的活动,使气体被动进入或排出肺部,以保证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排出,在进行呼吸支持前先判断患者是否呼吸停止,常用的呼吸支持的

现场急救指南

现场急救指南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意外状况常常让我们防不胜防。如果能够未雨绸缪地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也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一种珍重。现在给各位讲解一下各种情况下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肱骨骨折的包扎固定、脊柱骨折的搬运的救助方法。通过现场学一点急救知识,在家人、朋友或路人身处危难时不至于束手无策,让原本可以挽救的生命不至于悄然流逝!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即是针对呼吸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后续的专业用药 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 A.开放气道 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B.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或口唇),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或鼻)内吹气,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C.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如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握紧拳头,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击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举有可能使患者心脏复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击一次。 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答案

1、《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推荐,应每()分钟轮换按压者,以避免 疲劳 第一个 A、5 B、4 C、3 D、2 2、ENCO2是指() A、呼气初呼出二氧化碳分压 B、吸气末吸入氧分压 C、呼气末呼出二氧化碳分压 D、吸气初吸入氧分压 3、《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推荐,如果使用双相波除颤,首次使用的能 量为()J A、250-360 C、220-250 D、120-200 4、以下对于《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中有关肾上腺素的使用推荐,错误 的是() A、对可除颤心律,早期给肾上腺素无益,但晚给肾上腺素有负面效果 B、发生不可除颤性心脏骤停后,不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 C、对不可除颤心律,3项研究表示,早期给肾上腺素改善出院存活率 D、如评估完整神经功能出院存活率,对可除颤与不可除颤心律早期给肾上腺素其效益不同 5、高级心肺复苏患者预后判断最敏感的检查是() A、肺活量

B、氧分压 C、潮气末CO2 D、肺通气量 6、《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中推荐,对CPR、除颤及升压药治疗无反 应的VF/pVT考虑使用() A、胺碘酮 B、硫酸镁 C、利多卡因 D、比索洛尔 7、《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不推荐大剂量即()mg/kg肾上腺素为心 脏骤停常规治疗 A、0.05-0.1 B、0.1-0.2 C、0.3-0.4 D、0.5-0.7 8、以下对于《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中有关类固醇的使用推荐,错误的 是() A、院内心脏骤停,在骤停中联合使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与甲基强的松龙、骤停后使用氢化考的松,是可考虑的 B、尚无证据提出支持或反对IHCA病人常规单独使用类固醇的推荐意见 C、对OHCA病人,CPR期间使用类固醇具有肯定的益处 D、1项RCT与1项观察性研究评估OHCA类固醇的使用,如心脏骤停期间给予地塞米松,与安慰剂相比,并不改善出院存活率与ROSC 9、β-肾上腺能阻滞剂提高儿茶酚胺活性,可诱发() A、心律失常 B、心力衰竭 C、高血压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图

枣庄市立医院成人CPR急救操作流程 (院一医两护)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术由医护人员(医生、护士A和护士B)完成。 一、病例设计 护士A巡视病房时发现某病房一位50岁男性患者躺在病床上,呼之不应,医护人员立即赶到患者身边,立即实施现场医疗急救。 二、物品准备 1、模拟人1具; 2、抢救车1辆(有手套、球囊面罩、输液用具及相关药品等) 三、操作流程 (一)识别与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第1步—评估环境:护士A巡视上下左右四个点,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然后作看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 第2步—检查意识:护士A到达患者身边,检查意识:轻拍双肩,重呼双耳:“喂,你怎么了?喂,你怎么了?”患者无反应,同时观察患者胸廓无起伏,口述“患者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 第3步—启动BLS:护士A立即让病人家属或手机通知医生、护士B抓紧时间来抢救,拿面罩-球囊、推抢救车!同时立即拨打,请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心科协助抢救!(中午和夜间拨打院值班88020、88021)。 第4步—检查循环:护士A俯身,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右侧的颈动脉搏动,规计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七”,判断时间应控制在5到10秒钟,护士A发现患者没有颈动脉搏动,口述“无呼吸、无大动脉搏动,立即开始心肺复。”

第5步—解开衣服,摆放体位:护士A立即将床往外拉开适当距离,去枕、解开上衣、松开裤带,充分暴露胸部;置于硬板床,呈标准仰卧位,理顺身体,必要时垫按压背板(口述即可)。与此同时,医生、护士B推抢救车到达床旁(抢救车放置在床旁左下方),护士B撤掉床头,装配好球囊面罩并接通氧气,站在患者的头顶部,告诉医生“我已到位!” (二)及时高质量心肺复 第6步—建立循环:医生立即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站在右侧,定位于剑突上两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仅用左手掌根与患者皮肤接触,右手放在左手手背上,双手同向重叠并十指交叉相扣;只用掌根部与患者皮肤接触,左手五指翘起离开胸壁,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用上半身的重量下压(要求双臂绷直,肩、肘、腕三关节呈一条直线,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30次(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cm,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同时下达口头医嘱:“检查清理口腔”;“开放气道、保持畅通”;“建立静脉通道、500ml生理盐水静滴、肾上腺素1mg静推”“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具体要求:医生逐一下达上述口头医嘱,护士完成后医生方可下达另一个医嘱,护士完成后要复述一遍医嘱,并做相应操作)。 注意:医生边按压边计数,争取第一轮30次胸外按压结束同时护士能执行完成上述前两个医嘱。 (三)开放气道 第7步—开放气道:护士B站在患者头顶部,逐一执行医生下达

心肺复苏急救与护理

心肺复苏急救与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心肺复苏急救护理 多种危重病及意外造成的心脏呼吸骤停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基本措施。护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方法,思维敏捷,有迅速的应急能力,观察病情有预见性,并在复苏过程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准确的完成急救状态下的各种治疗和护理工作,才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近年来,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复苏后仍需做大量细致的护理监测工作[1,2]。 1 迅速评估判断 要对心脏呼吸骤停者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常用一摸二视三听法,即摸颈动脉有无搏动,看胸部有无呼吸运动,听有无心音。对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者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 年提出,只需确定患者无呼吸、咳嗽或身体动作即可做出心脏呼吸骤停的判断。即使患者有偶然的喘息,救助人员也应怀疑心脏骤停,应开始心肺复苏[3]。 2 抢救用物的准备 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准备好气管导管、喉镜、金属导芯、舌钳、

牙垫、吸痰管、导尿包,同时准备好简易呼吸器囊、除颤监护仪、氧气装置、吸引器、急救药品、呼吸机、冰帽或冰块等。 3 畅通气道 心脏呼吸骤停后行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开始的时间是决定复苏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如能在心脏骤停后5min 内开始心肺复苏,生存率可达47.9%[4]。故一旦发现患者心脏呼吸骤停,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地板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去掉义齿,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配合口对口人工呼吸,应在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给予气管插管,用简易呼吸气囊加压给氧,观察胸部起伏情况,听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继以呼吸机支持呼吸。因心脏骤停后呼吸也立即停止,在心脏复苏的同时还要重视呼吸复苏。 4 选择给药途径 4.1 静脉给药在 CPR中给药途径有静脉用药和气管用药。静脉用药安全、方便、起效快,目前优选上腔静脉系统[5]。首先为中心静脉或颈外静脉,其次为肘关节或以上静脉,不宜使用手背、足背静脉。特殊情况时,如上肢受伤或烧伤选择下肢静脉,应抬高给药肢体,有利药物的快速回流。为了控制某些药物的输注速度或配伍禁忌,最好建立 2 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4.2 气管内给药气管内给药在无合适静脉通道时选用是明智的,用量是静脉给药的2~2.5倍[6],常用药物为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需将药物稀释到 10 ml,由气管导管注入立即接呼吸囊或呼吸机,注射后至少3 次过度换气以利于药物弥散,使药物尽快

2017年心肺复苏培训方案

“心肺复苏”培训计划与考核方案为做好我院“心肺复苏”培训与考核工作,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操作水平,强化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特制订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强化全院医务人员2015年版心肺复苏指南理论知识,人人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操作技术。在全院营造“人人学急救,个个会急救”的良好氛围,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训对象:全院医务人员。(不含护理人员) 三、培训师资:***为组长,***为副组长;各科室选一名带教老师为组员配合副组长开展培训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工作 医务科组织相关人员制定培训课件、考核试题、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等,准备培训和考核所需物资。 (二)培训方法:分为理论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 1、理论培训:采用医(技)师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下发培训课件、考核试题及心肺复苏操作视频等科室组织培训考核。 2、实践技能培训: (1)培训分组:分为临床组、医技组、药房组。 (2)培训内容:双人心肺复苏技能操作流程。

(3)培训安排: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培训时间安排,各科室科主任根据培训安排,提前做好人员安排,按要求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培训。(三)、考核办法 1、理论考核:理论培训结束后,即时发放试卷进行理论考核。考试后专人负责收卷、阅卷及成绩统计。 2、技能考核:技能培训全部结束后,按照培训分组情况,分三组进行考核,每人每年至少完成2个周期的心肺复苏技能操作。由医务科、及考核教师依据“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公平、客观地逐项评分。(四)考核结果认定 1、理论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各为100分,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85 分则视为考核合格。 2、考核不合格者在考核周期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合格者则视为本考核周期业务考核合格,补考仍不合格者则视作本考核周期内业务考核不合格。 3、无正当理由擅自不参加考核者,则视为本考核周期业务考核不合格。 4、考核结果直接与医师定期考核中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等挂钩。 五、考核管理 1、考核工作结束后,由科教科通过院内平台通报考核结果。 2、科教科负责将考试结果如实录入医师个人医疗档案,作为职称晋

急救知识竞赛题

急救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仰头举颏法。 2. 抢救伤员时,应先救命,后治伤。 3 .搬运昏迷或有窒息危险的伤员时,应采用侧卧的方式 4 .抢救失血伤员时,应先进行止血。 5. 对无骨端外露骨折伤员的肢体,用夹板或木棍、树枝等固定时应超过伤口上、下关节。 6.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法常用于伤员颈部动脉大出血而采用其他止血方法无效时使用 7. 伤员上肢或小腿出血,且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时,可采用屈肢加垫止血法止血。 8. 止血带止血是用弹性的橡皮管、橡皮带,上肢结扎于伤员上臂上三分之一处。 9.大腿上的止血带的标准部位是大腿中下1/3交界处。 10.心肺复苏(简称CPR)术是针对呼吸、心搏骤停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人体通过肺的呼吸与外界进行氧气交换,然后通过心脏收缩跳动将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挤压到血管输往全身以维持脑和全身各脏器的正常功能。心肺复苏包括1初级生命支持 2 高级生命支持3持续生命支持3个阶段。 11.心肺复苏中的初级生命支持(简称BLS)又叫现场急救或初级复苏处理,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进行的徒手抢救;包括的步骤是1 开放气道2 人工呼吸 3 胸外心脏按压。 12.遇有溺水者首先要尽快使其脱离水面,迅速清除口腔呼吸道异物,设法使其尽快倒出腹腔或胸腔积水.倒出积水方法包括: 1膝顶法 2 肩顶法 3 抱腹法

13.当重大疾病或伤情发生时,重伤患者往往危在旦夕,抢救者需迅速作出意识和呼吸是否存在的判断,判断意识可用拍打其肩部和呼喊其姓名;判断呼吸则采用: 1看-眼睛看其胸廓有无起伏2听-侧耳听其有无呼吸的声音3感觉-面部感觉病人有无呼吸气流。 14非专业急救者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应: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15.胸外心脏按压位置定位是从急救者一侧的肋弓下缘往上滑,至两肋弓切迹上两横指上缘。 16.胸外心脏按压动作要点为双臂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肘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借体重下压。 生存链的概念:早期呼救、早期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17.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 18.心肺复苏的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19.刀伤的处理,重要原则是不要取出刺入体内的刀具。 20.现场复苏成功的判断依据为:自主循环恢复。 21.心跳骤停的病理生理:心脏骤停后3秒出现头晕,10-20秒出现晕厥,40秒出现抽搐,30-40秒出现瞳孔散大,60秒出现延髓抑制。4-6分钟,大脑出现不可逆损伤。 22.老年人的脉压差较年轻人为大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降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