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

草原

一、导入:

你到过内蒙古草原么?在电影电视中见过内蒙古草原么?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过渡:我国现代“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也曾到这里访问过,还写下了一篇精彩的文章,这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4课――《草原》。(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想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景象。

2、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草原的景美?画出你认为写的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细细的体会。

(你为什么这样读?说说这个句子美在哪里?)

(为什么比别处的更可爱)

(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结合图说说,比喻句)

(柔美:没有明显的过渡,渲染,淡化,柔和,慢慢渗透,翠色欲流,一片翠绿,又浓又润,像是要流下来似的)(这种境界,那种境界)

过渡:老舍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是那么美,那么他又是怎样介绍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

呢?

3、小组内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草原的人们都做了哪些事?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又是怎样招待我们的?

(2)主客之间就是这么握着、笑着、说着、不知不觉进入了蒙古包,在蒙古包里,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3)饭后在草原上又举行了联欢告别仪式,让我们一起分享,这蒙汉情深的欢乐吧(放音乐)

(4)师:内蒙古草原的景色这么令人陶醉,这里的人们如此热情好客,真是景美,人更美,不知不觉,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可是谁也不肯离开,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了?

齐读

三、小结:

1、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2、欣赏图片,放音乐。

六年级语文《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的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草原美景,另一部分是蒙汉情深。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认识草原的特点,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再现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体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描写。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马琳 《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2 1 2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品味文中语言。 过程与方法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的情感。 1 2 3 4 1 2、小组合作检查,交流生字预习情况 3、小组交流,你对草原的印象是什么 三、合作学习,发现再远的美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 a.你发现了哪些美景 b.你觉得草原上哪种景物最美为什么

C.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句子。 2、交流汇报,引导学习 句子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 (1 (2 (1 (2 (1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一样。 四、情感升华 (1)师生合作读:同学们,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师读写景的部分)

草原上音乐教案教学设计

草原上音乐教案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草原上音乐教案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设情激趣。感受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生:草原上有蓝天。 生:有马,有牛,有羊。 生:草原上有绿草。 师:同学们,说的真美,草原上有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和清清的水。还有壮壮的奶牛,肥肥的羊儿和奔驰的骏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了解一下蒙古草原的风情。感受一下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性。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草原,请同学们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吧。请坐。 1.听辨节奏。 ××︱×—︱××︱×—︱ 师:现在,我来打一条蒙古族歌曲节奏,你们能试着模仿吗?由强—弱。由弱—强。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现在来静静地听一首蒙古族歌曲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同学们,听着这首音乐,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我们前面练习的节奏呢? 生:(感受到了。) 师:好,这些节奏型就是这首乐曲中的基本节奏,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歌

曲的重点节奏。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打这条节奏。《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同学们做的不错,现在我们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好吗?听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来做。 (草原就是我的家律动)。 二、学习歌曲,走进音乐。 师:;同学们做的真棒,有点蒙古族感觉,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蒙古族歌曲。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到底唱的是什么( 播放歌曲草原上) 师: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生:蓝天 生:羊儿叫 生:草原好热闹。 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抒情,激动。 生:甜美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草原上》。 师:首先,来认认我们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什么音呢?做出手势3。 生:3. 师:这个又是什么音呢?做出手势5。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领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情感,了解蒙古族的风情、风貌,从而渗透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1.从视听入手,引导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歌曲的情绪情感,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演唱。 2.从感性到理性,运用生活中的词语、短句、绕口令等多种形式突破节奏难点。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节奏X.X 2.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从学唱的过程中了解换气记号“ˇ”和“rit ”的用法。 3.学习蒙古族舞蹈的特色动作及巩固四拍子拍号的打法。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节奏X.X的掌握,结束句的学唱 教学准备:师--课件媒体、卡片;生--腰带、丝巾(可用于扎头或扎腰间)。 分析教材内容: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流行于蒙古地区乡情味极浓的一首民歌,四拍子、节奏稍快、活泼、自信,旋律由“6 6 ”音组成,跳跃感强,填词后的歌词优美感人押韵,表现了新社会蒙古族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人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描绘了美丽辽阔大草原的秀美景色。为了更好地理解歌曲、加深旋律印象,教材中还特意安排了学生聆听用马头琴演奏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民歌旋律。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老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什么地方呢?(出示一组蒙古草原的图片,学生回答)老师记得有首有名的诗词《敕勒歌》就是描绘蒙古大草原的,同学们能用自然动听的声音背诵吗? (一起朗诵)在情景画面中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特色等。 二、听歌曲范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三年级草原上音乐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草原 课题:草原上 主备人:王萍审核人:备课组长:鲁琳琸学校:赊店镇中心学校 课时划分: 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歌 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3、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教学重点:在小组集体活动中,通过各种创编活动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创编活动(编配节奏及编唱旋律) ;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草原放牧》; 2、初学歌曲《草原上》; 3、认识二分、四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初学歌曲《草原上》 1、导入:今天,我们要-起乘着歌声的翅膀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和内容。 3、听后讨论交流。 师: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在那儿,你看到了什么? 4、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草原的歌并唱一唱。 5、再听,思考:这首歌曲有特点? 6、分析歌曲节奏。 观察一下:这首歌曲里,用了一些什么节奏? (二分和四分节奏 ) 7、听音乐, 拍打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歌曲情绪与节奏类型的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 8、实践活动: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9、再次播放歌曲,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10、演唱歌曲《草原上》,指导学生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 三、欣赏《草原放牧》。 1、过渡语:大草原不仅景美,那里的人更美。在内蒙古草原上,至今还流传着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学情分析 学生到过内蒙古大草原的不多甚至没有,但是通过很多草原歌曲以及影视作品等,会对内蒙古大草原有一定的了解,也很感兴趣。因而,本课的学习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有关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也可搜集古今文人描写内蒙古大草原的诗词等,加深对内蒙古大草原的感性认识。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练的诗句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3.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地朗读的指导。 4.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 5.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师可相机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西部,如搜集资料,访问老师、家长,与西部地区的小学生建立联系等。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重点难点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但是由于我们的家乡远离草原,学生对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情景交融是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迂回渲染勾勒新鲜明朗渲染勾勒低吟回味翠色欲流一碧千里;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的意思,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下笔赞美草原的美丽。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学习第一段,领略草原美景,品味、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激情导入 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听一听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地方?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小学音乐《草原上》教案

《草原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通过其他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 创编活动,节奏练习,旋律片段创作。 教学难点: 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 1、听听这首歌曲,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回答:“欢愉的、欢跃的”) (歌曲的学习已经从歌曲的情境特色、歌词特点、旋律特点找到了突破口,现在用整体感受的方式学习歌曲,保持了音乐的完整性。) 2、师:“那你觉得什么地方我们还需要注意,才能把歌曲唱得更好些呢?” a、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比较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 师:“有没有发现曲子里,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词唱得长一些?”(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引导解决了歌曲的难点,为下一环节的创编作好铺垫。)b、实践练习。 师:“同学们真聪惠,老师决定奖励一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对,打击乐器!听听它们的声音,你觉得哪种能表现出长音,哪种可以表现短音呢?”(学生说一说,个别上台演示。)老师指导演奏方法。

(打击乐器在课堂上的利用,并不是纯正为了增添气氛,而是在实践中培养音乐能力,让学生拥有“音乐的耳朵”。) 3、边演唱边律动表现歌曲。 (1)“同学们唱得真不错,老师觉得要是能加些柔美的动作就更好了”——放《草原上》的歌曲。(学生律动创作,表演歌曲形象) (2)第二遍表演时,教师做一定指导。(学生随教师一起律动,再次表现歌曲。)(节奏舞蹈律动,调动学生的“动”。美的旋律更需要美的舞姿,这是进一步理解音乐、体验情感的过程,孩子们通过自我展示的形体之美、神韵之美,诠释音乐运动的内在变化,让学生人人都处于喜悦之中。) 二、创作表现 1、分小组合作创编。 “对啊,我们跟着小牧民们,在骑着马放牧以后,休息一下看看草原上的风景,那是多么风趣的事啊!小朋友们想用什么来表现一下你现在的高兴心情呢?”(学生分小组自选各种与音乐相关的形式,进行创编)(探究表演,才艺展示,调动学生的“创”。) 2、表现和互评。(请部分小组表演两段音乐。学生对各种创编的节目进行互评。)(这环节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空间,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的潜能,最大程度释放和宣泄了内心的情感,升华了歌曲的主题,更从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也在互评和自评中,提高了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课堂小结 蒙古族是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多收集些关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歌舞的资料,然后大家互相交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案

《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2、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三﹑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草原上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3、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 教学重点:在小组集体活动中,通过各种创编活动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创编活动(编配节奏及编唱旋律); 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草原放牧》;2、初学歌曲《草原上》;3、认识二分、四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初学歌曲《草原上》 1、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乘着歌声的翅膀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和内容。 3、听后讨论交流。 师: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在那儿,你看到了什么? 4、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草原的歌并唱一唱。 5、再听,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6、分析歌曲节奏。 观察一下:这首歌曲里,用了一些什么节奏?(二分和四分节奏) 7、听音乐,拍打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歌曲情绪与节奏类型的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 8、实践活动: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9、再次播放歌曲,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10、演唱歌曲《草原上》,指导学生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蒙古人,唱唱蒙古歌。 三、欣赏《草原放牧》。 1、过渡语:大草原不仅景美,那里的人更美。在内蒙古草原上,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2、教师简介“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及作品情况,激发学习兴趣,帮助了解内容。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草原上》教案.doc

《草原上》教案 教材分析: 这首歌为4拍子歌曲,羽调式,音乐语言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上》。 2、唱准“ 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唱一唱。 教学用具: 电子琴、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讲解蒙古族 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除了汉族,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生谈)同学们你们对蒙古族都有哪些了解?(生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有关蒙古族的资料,让我们一起去蒙古草原看看吧(播放素材)!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过着游牧生活,马和蒙古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长期的游牧生活,使蒙古族牧民选择了最适宜的住所——蒙古包。他们的服饰很有特点。男女都穿身宽袖长的长袍,束以腰带,穿着高可及膝的长筒皮靴,蒙古族人民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闲暇时吃一口香喷喷的炒米,喝一杯浓浓的奶茶,吃一口手抓肉,喝一碗马奶酒别有一番情趣。 二、学习歌曲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草原上》,我们先来听录音,这首曲子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复听音乐,这首歌曲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舒展的? 3、讲解音乐知识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 我们已经了解这首歌曲的情绪是甜美的,节奏是舒展的,那么这两个节奏应该如何来读呢?xx(生答)我们给这个节奏加上一个音名5,应该如何来唱呢?55(学生唱唱)单个的5音,这种音符叫做四分音符表示一拍,那么两个四分音符表示几拍?(生答) 4、大家真是太棒了,蒙古族的小朋友都翘起了大拇指,高兴地为我们唱起了歌。 5、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曲便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蒙古族民歌《草原上》,我们再来听一遍,你来听一下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速度如何进行的?(生答) 6、这首歌主要是由三个音组成的,你听出来了吗?(3、5、6)。 7、随着琴来唱唱这三个音名,打乱顺序再唱一唱。(365,635,536,356) 8、加上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吗?让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硬肩、提压腕、骑马等动作)。 2、加上动作表演歌曲。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蒙古草原,学习了蒙古族歌曲,还学跳了蒙古族舞蹈,我想同学们一定对蒙古族有了很深的理解,这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那让我们再次唱起来、跳起来吧!

三年级草原上教案

一、教学内容:《草原》《草原上》︱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价值观:通过对歌曲《草原上》的学习和表演,能让学生感受草原大自然的美引申出对草原的赞美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歌唱教学模唱,模仿 3)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课的学习能有感情的演唱出《草原上》 三、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甜美抒情的情绪: 四、教学难点把握歌曲演唱的连贯性, 五、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钢琴 一:导入:, 1.播放蒙古大草原图片创设教学情景 今天老师呢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那的景色那的人们的生活(出示草原图片伴奏音乐草原上)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跟着《草原上》的伴奏音乐,欣赏内蒙古大草原的风景,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之美) 【设计意图】本歌曲本身就是个非常动听成功的歌曲,让学生第一时间来感受歌曲的美感,环节设计2: 1)学生先聆听第一次,然后要求学生听完歌曲后讲述画面, 2)播放画面蒙古大草原,比较学生所讲出的画面情景创设情景。(可以多听一次) 二.点题 同学们刚刚播放的视频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啊? 对大草原、牛羊蒙古包…………大家觉的那里的景色美吗?/很美。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和草原有关的歌曲,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六页今天学习《草原上》 三、新歌教学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刚刚我们已经听了一次歌曲的旋律,现在再来听一次听完后请你说出你的感受(播放歌唱版本《草原上》) 请说说你的感受,你听完了感觉怎么样?很美,很好听我仿佛看到了………… 2、读歌词(了解歌曲中是怎样描写草原风景的) 1)老师有感情的带读歌词,(效果是在读歌词过程中去感染学生) 2)学生模仿跟着老师再读一遍歌词、有感情的读 3)再一次聆听歌曲(进一不感受歌曲的情绪) 在过门笛子吹响的时刻像学生们述说:一个美丽的草原,蓝天是那么的高,太阳照耀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很美很美……草原上有羊儿马儿在奔跑,…………请听(说的过程中注意要绘声绘色的,有感情的说故事以便符合曲子过门音乐的音乐气氛) 4)学唱歌曲 大家可以看到歌曲很短,我们刚刚已经听了几次都已经很熟悉了现在我们来学唱歌曲 5)带着学生跟着老师的钢琴演唱,注意唱的时候不要大声,大家要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感受。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作者按照“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的顺序,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款待远客的情景。这一部分是叙事,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布置同学搜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PPT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图或放映草原的录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第十七课《草原》的。 5.板书课题:17 草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注意读书姿势要正确。

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知课文大意,能理清文章脉络。 4、学习第一段,感悟草原美景。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悟草原美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同学们,大家好。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欣赏着草原的美景,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明确目标:是啊,如此美丽的草原,如此浓郁的民族风情,怎不令人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草原,领略它如画的美景和独特的风情。齐读课题。 3、预期效果:希望同学们用心读书,积极思考,大胆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任务呈现: (1)本文的作者是谁?请简单介绍一下。 (2)生字新词你会读吗?自读一次,齐读2次。

(3)课文读通顺了吗?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1)介绍本文的作者老舍。 (2)齐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节读课文,强化生字新词。 任务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任务呈现:浏览课文,思考: (1)课文哪段写草原美景,哪几段写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2)第二部分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批注在书上。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师生交流,板书。 任务三:学习第一段,感悟草原美景。 1、任务呈现: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 (1)从哪里感受到草原的美? (2)把你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读书,勾画,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1)天空可爱 A.在作者的心中掀起怎样的波澜?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包含《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习作“变形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所选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教学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习作“变形记”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并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语文园地”通过交流、朗读、背诵等形式,学习“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阅读方法;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了解分号的用法;借助拼音认识地名;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1 草原 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试写与人惜别的经历。 重点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体会“蒙汉情深”,读出自己的感受。 难点 体会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1.字词教学 本课共有8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找规律、猜字谜等方法来识记。如“蹄、腐、裳、虹”都是形声字,就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毯”字则用猜字谜来记:一堆

毛,两团火,睡在上面很暖和。生字的书写按结构进行归类,“陈、虹、蹄、稍”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注意“稍”右边“月”的撇变竖;“毯、腐”这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中,强调“毯”的最后一笔为点。 2.阅读理解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喜迎远客的热闹场景,敬酒联欢的开心场面。学生在想象中披文入情,既习得了阅读方法,又品味了语言,深切地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表达运用 学生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领略草原的秀美景色,体会作者的感受,例: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上面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先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进行迁移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预习提纲 (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习惯等。 (2)搜集古今文人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4)再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三年级音乐草原上教案1

《草原上》教案 音乐第一课时三年级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奏、舞了解内蒙古的民族民间曲调, 感受这一方文化音乐的民族特色。 2.有感情的演唱和有节奏的伴奏。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演唱歌曲 2.音长唱足,伴奏整齐。 三.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歌! 2.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民族民间音乐的课堂,首先你们看一下白板上的图片是什么乐器?(马头琴,琴头是马头的形状,是蒙古族的标志性乐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马头琴发出的声音吧! 3.我们认识了蒙古族的乐器,接下来我们欣赏一下蒙古族的服饰。(出示幻灯片)蒙古族的衣服和我们汉族的衣服相比较是非常的鲜艳的。 4.接下来我们要听一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听完我们要请同学说一说听了以后的感受(播放《草原上》)老师这有几个选择你们选择一下自己的感受很优美,舒展,缓慢,抒情,甜美,绵长)奖励下面伴奏用的

伴奏乐器。 5.蒙古族的歌曲美不美?(美),那我们一起来学习吧!首先一起练声。 6.然后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歌词。 7.跟着老师一起唱。完全唱会,一起唱,分组唱,独唱。 8.复听歌曲,听一听里面有什么乐器,听完抽学生上来挑选。 9.接下来我们一起唱一唱,并用手里的乐器伴奏。 10.一起学习蒙古族的舞蹈动作,边唱边跳。 11.拓展:比一比(听一听下面四组音乐哪一组是蒙古族的音乐)上黑板选一选。 12.结束本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蒙古族的音乐,认识了蒙古族的乐器马头琴,了解了蒙古族的服饰,蒙古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地方,到处绿草茵茵,牛羊成群,人们摔跤、骑马、射箭。有机会我们一起去旅游好吗? 一起唱歌跳舞伴奏离开教室。

草原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重点指导多笔画生字的写法。 2.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草原美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人们的深情厚谊。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句子含义和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4.感受老舍语言的特点。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草原美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 1.指导写好多笔画的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句子含义和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喜欢旅游吗?到过草原吗?舞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献给你。仅凭一段舞蹈还不足以了解草原,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的散文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欣赏草原的美丽风光。请齐读课题。

二、检查字词。 1、出示:渲染勾勒骏马迂回礼貌拘束羞涩襟飘带舞指名读,齐读。参、写字黄金十分钟。1.观察一下,这些字有个共同的难点。 2.出示自主学习卡,看同学写的,哪里写得不够美观? 3.怎样把这些多横多竖的字写得端正、美观呢?看今天的写字锦囊带给我们什么妙计!出示:匀。多横多竖笔画要匀,笔画间距要相等。 4.出示“羞”字:看这个字,怎样写的匀称呢?生答,动画演示 5.指导“偏”字。生答,动画演示,微课范写。 6.生描摹练写。 7.师生评价 8.口诀识记 9.除了“羞”和“偏”,你觉得其他的生字要怎样写匀呢?举例说明。 四、整体感知 1.老舍这一趟草原之行,最深切的感受,用文章中的一句话概括,是哪一句? 2.作者又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来表达这份情感的

呢?这是自主学习卡第1题,交流一下。 3.都说散文是集所有美于一身的文体,素有美文的雅号,接下来我们要去细细品,慢慢体会。首先我们先去欣赏草原自然风光。 伍、风光美 1、【出示第一段】老师找一个同学来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草原? 2、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段文字中,有一句话,直接概括写出了草原的特点,(稍停顿)哪一句?谁找到了? 3.师:一碧千里是什么样子?请你来说。 4.而老舍在《草原》原文开头这样写道: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你又读懂了什么?可真见到草原,他又说“并不茫茫”。 5.草原到底怎样的美让老舍感觉并不茫茫?聚焦这三句话,默读,边读边圈画出你发现的草原之美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6.交流美 (1)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生答,师:到处都是绿,怪不得老舍称他为——一碧千里。继续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音乐教案

课题:《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课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绿草如海、鲜花烂漫、碧水清波、晚霞夕照、彩蝶纷飞、百鸟歌唱、毡包有如白莲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犹如珍珠撒……这就是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更是牧民双手托起的幸福大厦。 歌曲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第一乐段的节奏均匀、稳健;第二乐段从弱拍起唱,使原本平稳的节奏带有了起伏的律动感。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并用五声宫调式构成旋律,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这种将情感波澜与意境相融合的创作手法,非常深刻地表现了蒙古族牧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以往音乐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作品欣赏作品的能力。熟悉歌曲教学中唱歌词、歌谱、打节奏、等一系列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欣赏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在教学中重点感受、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采用多种形式欣赏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1、欣赏女中音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表现的宽广美丽的草原情景,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2、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 3、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欣赏、感受蒙古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 2、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长调和短调。理解蒙古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试唱法、听赏法、讨论法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光明小学姓名:邢欣 一、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草原》 二、教案背景:《草原》一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一篇写景的课文,草原的生活离我们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如何一开始就能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文中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呢?上课伊始,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景美,主要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主。学生掌握感受情感的方法后,自行讨论处理“相见、款待、联欢、话别”等情节,培养体味人物情感的能力。在授课结束前最后一个环节安排想象今天草原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此课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之的特点,采用“帮、扶、放”的教学策略,切实贯彻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 三、教材分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体会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体会本文选词用语的准确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草原》时教案

《草原》第一课时教案 执教者:温雪燕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的特点。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2、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准备 1、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下载草原风光的图片,制作课件 3、《草原》的第一自然段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欣赏歌曲。 2、听着这样的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学生自由发言。 3、师:在我国的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

内蒙时,身临其境,油然而生一种特殊的感情,并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草原》(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拼音,让学生拼读并写出生字 (2)反馈生字书写情况,字形指导。重点强调“涩”的右上角是“刃”而不是“刀”。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的:出入草原----途中见闻---内蒙古外----内蒙古内----告别草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否用一个字概括 (美) 2、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回答,归纳并板书:风光美、人 情美。 四、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师:作者通过描写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来介绍的,那么草原的风景到底怎样呢让我们跟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去领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