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新课标下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标下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标下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贵州省印江县刀坝中学佘龙霞

摘要:随着全国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与推进,不仅给广大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未来教师面临挑战。高等师范院校是未来教师的培养摇篮,面对新的形势,只有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加快改革步伐,努力提高化学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才能为各中学培养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化学准教师,引导基础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教师;能力培养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and high school chemistry, not only for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and also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to future challenges. Normal higher institutions is the cradle of teachers of the future, in the face of the new situation, the education idea, only renew education method, accelerate reform,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eaching chemistry to nurture each high school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of teachers, chemical must guid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basic course reform.

Keywords:the new standard ; chemistry teacher; Teaching ability,

前言

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依据化学新课标的新理念化学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能否成功,受制与教育的整体改革,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能否促进新课表的实施,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否适应新课标的变化。但就目前情况看,师范院校教育的变革往往落后与中小学教育的改革,高师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工作母机,教师教育课程几十年来变化不大,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脱节,培养的准教师已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标的需要。作为准教师的一员,准化学教师更是如此,准化学教师的培养如何跟上基础教育新课标的挑战,如何在在校期间就练就过硬的化学教学能力,是准化学教师跟上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对新课标的解读

1.对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解读

所谓化学课程目标,是指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所预期应该主动获得的全部有关化学课程的经验。化学课程目标是化学学科的组成部分,它具体地指示课程的进展方向,标示课程的范围、提示课程的要点,决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教学评价工作,是实现课程宗旨的重要保证,它既是课程的出发点又是课程的归宿。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实施和评价都围绕它们来进行。可见目标对课程改革这一环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旧大纲相比,旧大纲中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要求来体现,而新课标中的目标则主要是通过课程目标来体现。课程目标是指所有的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目标。

表1 《大纲》与《课标》中的部分目标

1.1.新课标中课程目标具体明确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对学生在每个方面应得到的发展均作了具体的要求。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目了然。使教师正确理解课程目标、实施教学提供标准与明确的规定,也为教材评价、学生学习评价提供客观的依据与标准,并且使评价的量化成为可能,使课程标准的操作性与现实性更强。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机会,也有利于学生对照逐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形成发展的终身学习的理念。《课标》对目标要求的描述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并且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不同的水平。对同一水平的学习要求可用多个行为动词进行描述,如:知道、说出、识别、感受、经历等等。这既丰富了课程目标的内涵,又为教师充分发挥创造力提供了空间,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难度。

1.2.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新课标中使用了了解、获得、经历、学会等动词,动作的执行者是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

1.3.新课程目标突出学习的结果与学习的过程并重

新课程目标更加注重过程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明确提出了“过程与方法”这一课程目标。改变了旧大纲过于注重结论的现象。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涉及的目标动词也更加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和学生的体验,如“感受、经历、尝试、参与、体会”等等。教学要求的描述词语则主要指向认知性目标和技能性目标。如“知道、懂得、能够”等等。

2.对教学内容的解读

2.1.新课标教学内容更注重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新课标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为宗旨,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原则选择教学内容。它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要能够适应社会,应该得到那些化学知识;学生学习了这些化学知识会在知识与技能、情感等方面得到怎样的发展等等,充分考虑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提供给学生与社会紧密相联的知识,可供选择的模块为学生提供了想学的知识、有用的知识、活泼的知识。

2.2.新教学内容更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

新教学内容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亲身体验为基础,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它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市场调查,要求学生“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这将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化学知识。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学习了化学知识,还提高了实际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由于他们是从各个社会生产、生活部门获得这些知识的,所以很自然会意识到化学知识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大贡献。如“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就有利于学生建立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节约能源的意识,以及今后使用化学知识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意识。

2.3.新教学内容更注重化学实验的探究性

新教学内容中化学实验更注重实验过程对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实验以探究实验为主,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分析过程、获得结论,实验以实际为背景选择实验对象,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努力地体现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充分反映了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探究方法是新课标中化学实验的显着特点,它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演示实验有所不同。旧大纲中的实验以演示实验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

技能以及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标中的探究性实验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积极思考的能力外,还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接受系统的方法论训练。

二、新课标对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新课标对课程目标、课程模块、课程内容都有了新的改革,必然对教师教学能力带来新的要求。

1.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的看法和认识,它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其表现形态就是各种教育观念,如教学观、师生观、人才观、质量观等。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跟上时代步伐。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成为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咨询者、促进者,还应该成为教学方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不仅是新课程的执行者,还应该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同时还应该是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研究者。确立课程资源观。基础教育新课程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用人类文化发展知识和现代科技进步提供的新视角丰富课程内涵,体现了课程的现代化和适应性。新课程要求教师发挥在课程建设中的能动作用,注重课程资源开发,拓宽课程领域,密切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转变教育评价观。现代教育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而的掌握情况,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与人交往的合作能力等,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2.新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必然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必须重新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其教学方式是将知识分解,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背诵,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而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情形就不一样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创设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等。这一

切无疑对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的操作(或传授)能力、教学的管理能力和课堂教学的自我监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3.较高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具有创新能力是当今教师能力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创新思维的开发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意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曾指出“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创新意识以及一种对创新追求的坚忍不拔的精神,那么,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是一群只知道被动接受知识、没有生机与活力的“书呆子”。教师可在课堂上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内容同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对创新产生兴趣。

4.娴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现代社会,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与教师知识更新的完善结合,是未来教育的基本特点。“师傅带徒弟”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言传身教的只能是那些直接知识。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使传统的教学过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是可使教学手段多样化,二是可使教学过程个体化。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将视频、摄影、录音等技术融为一体,使课堂信息量增多,教学内容形象化、丰富化,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教师还必须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三、新课标下师范生化学教学能力的培养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学校将大学生所需培养的素质和能力分解为八大方面: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科学与技术素质、实际运用素质、创新素质、组织协调素质和身心素质。全面科学的阐述了新形势下对师范生素质的要求,是师范生化学教学能力培养的全新的重要的指导思想。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以多种知识修养、多种智力开发、多种经验积累为基础的。对师范生而言,有个从学习到实践、从知识到能力、逐步转化、逐步提高的过程。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学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反过来,综合素质的高低又可以直接反映学生的教学能力。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为了满足新课标对化学准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必须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化学学科教学理念,重视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大人文知识的学习,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强化训练,为学生胜任中学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新形势,高师院校化学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块,设置全面的培养课程

化学教学能力是在对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只有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块,设置全面的培养课程,才可能培养出较强的教学能力,化学新课标更注重实验过程对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实验以探究实验为主,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分析过程、获得结论,实验以实际为背景选择实验对象,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努力地体现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所以化学课程模块应重点以以下几方面设置

1.1.专业素质模块

掌握化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和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1.2.科学与技术模块

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掌握一定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并且能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解释或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批判精神的培养。文科类专业要适当拓展科学技术的有关知识;非文科类专业要拓展相近专业的有关知识。

1.3.实践运用模块

通过实践性课程(实验课)、实践性教学环节(见习、实习)和特定实践教学活动,培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英语应用水平。

1.4.创新模块

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以及较强的探索精神和一定的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研能力,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精神。

2 .确立现代化学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者在对教育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教育理念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准则,它对整个教育教学起着统领和导向作用。教育理念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谈教学能力就是在扯谈,旧的

教育理念阻碍着教育的发展,创新的教育理念指导着教育创新的实践。

3.重视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的最大魅力在于化学实验,应重视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是高师培养师范生进行化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化学教学中起到巩固化学知识、训练操作技能、教授实验方法、培养综合能力的作用,教育过程中将化学知识与化学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化学实验课与化学理论课相比,在培养目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化学实验课中已取得共识的能力培养目标包括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事故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现在教师必须掌握的能力。

4.提高任课教师专业素养,发挥其示范作用

师范院校任课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艺术等对师范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师范院校的任课教师要加强培训和学习,及时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培养师范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师范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还应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应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为师范生起示范作用,努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信息技术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实现教育现科化,以满足师范生对现代教育的需要。

5.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化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形成的, 在化学教学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实践起着决定性因素,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专业化知识和化学学科教育教学方法的主要途径,化学师范生教育实践主要包括化学综合设计实验、微格教学、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它们是培养化学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关键。

5.1.重视化学综合设计实验对能力的培养

综合化学实验设计是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化学师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师范教育的独特魅力,综合化学设计性实验是在大学二年级化学基础理论和验证性实验基本完成后再开设的,学生在及时运用所学的知识、选则实验题目、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总结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

质和创新能力。

5.2.加强微格教学训练,加强模拟实习

微格教学是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微格教学训练,加强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突出教学技能的训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技能,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增强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加深对教学目标、对重点难点的把握、促进师范生对化学教学内容、化学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学设计设计意识、设计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目标重在教学设计”等观念潜移默化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大大促进了学生对授课内容表现力的根本提升、提高评课能力、培养初步具有了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具有现代化学教育需要的研究型教师的思想。

5.3.加强教育见习的管理

教育见习是师范生第一次真正以老师的身份接触中小学的教学情况、班主任工作等,使师范生对教师这个行业有更深的认识。

5.4.完善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之一,是教师教育不可割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 教育实习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学校教育质量的检验和反馈,而且还应该认识到,教育实习是在完成一个实习生由学生到教师的过渡。教育实习的整个过程要有师范院校教师进行组织和指导,帮助师范生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认真听好课、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写好教学反思及总结,而且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使教育实习真正成为师范生修炼教育专业素养的好熔炉。加强教育实习各环节管理,如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强化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加强实习过程管理等,切实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质量。

6.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针对目前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教学内容偏重学科知识、与基础教育新课程相脱节的现状,紧密结合生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努力吸收现代科技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成就,充分体现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更新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少而精,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可以考虑在课程内容整合的基础上,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方面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自身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化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要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

例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反对“满堂灌”和“填鸭式”等做法。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选精讲教学内容,及时介绍学科发展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7.与中学建立共生伙伴关系,加强合作互动

一种新的教师教育观认为,高师院校和中学应加强联系,密切合作,结成平等的合作共同体,使得高师院校和中学都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价值,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服务。高师院校与中学建立共生、伙伴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能够使双方都获益匪浅。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之间合作的内容和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双方协助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学科教学法研究、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开设学术讲座、进行师资培训、指导师范生教育见习和实习、进行教育调查等等。

总之,在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离不开教师过硬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技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师范教育应适应社会需要与时代发展趋势,努力拓宽办学领域,设置相关新课程,向学生传递新知识、新理念,培养学生新能力,为基础教育输送大批高素质的、优秀的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蒋晓虹.师范院校要主动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接[J]. 教育发展研究,2006,(12)

[3]江家发.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6)

[4]许高厚.教育实习[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5]荣静娴.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

[7]姚云.中外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比较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1998.1

[8]顾明远.多样化是高中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J].全球教育展望, 2003, (8)

通讯地址:贵州省印江县刀坝乡刀坝中学

联系电话:159********

工作单位:刀坝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