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前心理学第二版教材课后题及复习资料

学前心理学第二版教材课后题及复习资料

学前心理学第二版教材课后题及复习资料
学前心理学第二版教材课后题及复习资料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版)钱峰汪乃铭主编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客观环境遗传素质

1无条件反射P7: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P7: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

3客观环境P8: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涵盖很广;社会环境则包括家庭、团体、各种人际关系、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4遗传素质P9: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

二、.什么是心理的实质?

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P9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如低能儿、痴呆儿),另一面是环境方面的因素(狼孩玛卡)。实例省略。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

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答:无意注意P13: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经意”,既

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的努力。

有意注意P14: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它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

注意的范围P1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

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P17:注意稳定性指有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

二、注意与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答:P17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具有极重要的生存意义;对人类来说,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了语言的参与,注意更具有了特殊意义。概括说,注意有下列三种功用:

其一,选择功用。(听课)。其二,保持功用。(画画)。其三,调节和监督功用。(搭积木)

由上可知,注意对于人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使人能随时察觉外界的变化,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对于学前期的儿童来说,注意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中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注意能使幼儿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更清晰、丰富的信息。注意是幼儿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结合幼儿注意的特点谈谈如何组织幼儿的活动。

答:P18-19:

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3、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4、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

5、不要反复向幼儿提要求。

6、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7、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一、掌握以下概念:

1、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2、视敏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

3、听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4、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如对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的知觉。

二、如何利用感知觉的适应和对比规律合理组织幼儿的活动?

答: (一)适应现象。 (l)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适应现象。 (2)幼儿园各班

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

(二)对比现象。 (l)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

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的对比,分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教师在制作和

使用直观教具时,掌握对比现象的规律,对提高幼儿感受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不同分析器的感觉,也会因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在视觉感性方面

较明显。在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不应有喧哗声,教师的声音也不应太大.

(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影响因素有: (l)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包括颜色、形状、声音和强度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容

易从背景中分离。教师要运用背景与对象关系的规律,教师的板书、挂图和

实验演示示,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教材重点的部线条、粗字体

或彩色笔,使它们特别醒目;教学指挥棒与直观教具的颜色不要接近。 (2)对

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易知觉为对象据此,教师应尽

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3)

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视觉刺激中,凡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

易组成知觉的对象;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的组合,即“时距"的接近

也是分离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据此,教师绘制挂图时,为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

或部位,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或图形,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色彩;

凡说明事物变化或发展的挂图,更应注意每一个演进图的距离;教师讲课声音应

抑扬顿挫。 (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结合。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

同中的。由于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直观材料加教师讲解,

幼儿才能很好理解。据此,教师对直观材料的区别,必须和言语讲解结合起来。

三、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保护和发展幼儿的视觉和听觉。

案例: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

角形和正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

量,如一个角、二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往比较好.请分析这样做的理

由.

答: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听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助于儿童对物体的空间

知觉.特别是在视觉、手的触觉、动觉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效果

是最好的,可以多角度地认识物体.单一地用视觉或触觉会造成儿童知觉错误率

的提高。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记忆》

一、掌握以下概念:

1、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2、识记:是一种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也就是把所有信

息输入人脑的过程。

3、保持:是对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印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4、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识别出来。

5、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其映像的过程。

6、机械识记:根据事物的外部联系,利用简单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记忆。

7、意义识记:是利用事物的内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

二、什么叫表象?表象的特征是什么?

答: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

表象的特征:1、形象性2、概括性

三、什么叫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答:1所谓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和再现。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先快后慢

四、良好的记忆品质有哪些?简述幼儿记忆有哪些特点。

答:1良好的记忆品质有:(1)敏捷性(2)持久性(3)正确性(4)准备性

2幼儿记忆的特点: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为主,抽象记忆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却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得很少。

五、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发展幼儿的记忆力。

答:1、注意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高记忆效果。

2教学内容具体生动,富有感情色彩,培养发展幼儿的形象记忆、情绪记忆。

3帮助幼儿提高认识能力,提高意义识记水平。

4正确评价识记结果,合理组织复习。

第五章:学前儿童的想象

一、掌握以下概念。

1想象: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P42

2无意想象: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它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和意图,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的引起想象。 P46

3有意想象: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它是有一定的预设目的,自觉进行想象。

P47

4再造想象:是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合的示意,而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P48

5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预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P48

6幻想:是一种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 P48

7理想: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实现可能的积极幻想。P49

8空想:是与客观现实相违背的消极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的。P49

二、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如何?P44

答:1想象的原材料---记忆表象是现实事物的反映(想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2想像受客观现实的制约。

3想象离不开劳动。

三、想象在幼儿心理活动中有什么作用?P44-46

1想象在学习中的作用。想象是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认知基础,却反想象力的儿童是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

2、想象在学前儿童游戏中的作用。学前儿童主要的活动是游戏,在游戏中儿童大胆的想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象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起关键的作用。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可以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3、想象的发展是学前儿童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既然想象是学前儿童创造思维的核心,就应该充分发展学

前儿童的想象,从而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四、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P55-57

答: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文学艺术等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想象事物的具体情况,

自主解决问题。

5、在活动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6、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一、学前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及言语机能的发展方面。

1语音:简单发音阶段(1-3个月)-----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模仿发音、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2听词:出生(区分语音和其他声音)---8、9个月(听懂成人的一些语言)----11个月(理解词的意义)

3理解词阶段:既能理解词又能说出词

4、逐渐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3、4岁

5、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

二、为什么必须重视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P62

答:学前儿童语言主要是在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与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人们早期语言的发展直觉影响到今后一生语言发展。因此,成人必须重视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和培养。

三、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应该如何培养、发展学前儿童言语?P62

答:1、创造条件,让儿童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

2、帮助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

3、加强对学前儿童语言的训练。

4、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用。

四、什么是直觉行动性思维、具体形象性思维和抽象逻辑性思维?P64

答:1直觉行动性思维:是依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

2具体形象性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性思维: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五、学前儿童思维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77-80

答;1、学前早期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2、学前中期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4、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5、学前儿童的判断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6、学前儿童已能进行一些推理,但其水平比较低。

7、学前儿童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六、举例说明成人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问题。

答:自己结合实际举例。

七、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P74

答:1、不断丰富学前儿童的感性知识。

2、帮助学前儿童丰富词汇,正确理解和使用各种概念,发展语言。

3、开展分类练习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4、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前儿童多想、多问,激发其求知欲,保护其好奇心。

5、开展各种游戏(智力游戏,教学游戏),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一、掌握以下概念

1、情绪: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喜、怒、哀、乐等。76页

2、情感:情感是与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体验形式,如:与人交往相关的友谊感、与遵守行为准则相关的道德感、与精神文化相关的美感与理智感等。83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3、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得意、忧虑、焦虑等等)81页

4、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体验。(如:欣喜若狂、暴跳如雷、悲恸、绝望等等) 81页

5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和危险的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如:火灾、地震、突遭袭击、参加重大的比赛等等)82页

6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的行为时所发生的一种情感体检。82页

7理智感:是人们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83 8美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对美地特征的情感体验。83页

二、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88-89

答:

1情绪内容的丰富。幼儿中期逐渐出现友谊感,幼儿晚期进一步表现出的集体荣誉感等等。

2情绪体验深刻化。如依恋父母。

3、情绪变化具有情境性。两个人打架一会就好。

4、情绪容易受感染和暗示。一个哭都哭,一个笑都笑。

5、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①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减少。②情绪变化从外露到内隐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积极乐观的情绪和情感。89-90 答: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创设丰富的生活内容,让孩子处于愉快的情绪当中。2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科学的教养态度造就婴幼儿的良好情绪。3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孩子高级情感。

4正确对待孩子的情绪行为,帮助孩子及时疏通和转移不良情绪。

第八章学前儿童的意志

一、掌握以下概念。

1、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91页

2、意志行动:意志行动包括:1、意志行动中的态度、兴趣。2、意志行动中的需要。

3、意志行动中的动机。

4、意志行动中的抱负水平。

5、动机斗争或生理冲突。

6、意志行动中的选择和决策。

7、意志行动的实现。

8、意志行动中的

意志品质。

3、坚持性:坚持性也称之为持久性。坚持性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地自觉按照既定的目的去行动。101

4、手眼协调:是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也就是能够抓住所看见的东西。99页

5、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不屈从于周围人的压力,

按照自己的信念、知识和行为方式行动的品质。97页

6、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

品质。97页

7、坚韧性:是指一个人能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战胜各种困难,不屈不挠地向既定目标前进的品质。97页

8、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品质。98页

二、意志与认识、情绪的关系类型。92-93

答:意志与认识、情绪是密切联系,彼此渗透的。意志过程包含着认识和情绪的成分,认识和情绪过程也包含着意志成分。它们彼此渗透,融为一体,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从不同的层次、角度反映客观现实,共同组成个体统一得精神世界。

三、心理冲突有哪些类型?

答: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101页

四、什么是优良的意志品质?

答:1、独立性。2、果断性。3、坚韧性,4、自制性。103页

五、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有什么特点?100-101

答:

1、学前儿童需要发展的特点

①开始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

②优势需要有所发展。

2学前儿童动机发展的特点。

①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②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

③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3学前儿童自觉行动目的的发展的特点

从没目的—到有目的------明确的目的

4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提高而提高。四、五岁发生明显质变。

六、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意志品质?102

答:1、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

2、鼓励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3、启发自我锻炼。

4、鼓励孩子做好每一件事。

5、通过实践锻炼孩子的意志。

6、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帮助孩子实现目标。102页

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

一、、什么是社会性?P105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是什么?(P105)

答:社会性: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的特征。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是:

(1)人际关系的形成

(2)自我意识的形成

(3)性别角色的形成。

(4)社会性规范的形成。

二、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有什么意义?(P112)

答:

(1)儿童安全感形成的重要因素

(2)儿童自信心形成不可或缺的条件

(3)良好的亲子交往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

(4)亲子交往影响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5)亲子交往影响学前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是什么?(P117)

答: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是儿童与同龄伙伴交往,能够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与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按照游戏的生活准备理论,儿童在童年所从事的各种

《学前心理学》期末试卷A卷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 1、简述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答: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顺序发展的。?由近及远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如上肢动作的发展顺序是:肩头和上臂一肘、腕、手一手指。?由粗到细?即由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发展到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发展由无目的地乱“抓”,发展到有目的地“抓”,进一步又发展到由拇指、食指合作的“拿”。这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一下完成不了那么多的神经协调,虽然细节上有差别,但是总是上就是这个情况,一般越早的能够玩成上面的那些步骤的孩子生长发育是比较快得,智力也一般比较高。 2、简述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答:(1)、儿童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主题不稳定。(2)、想象的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3)、想象活动只需过程,不在意结果。(4)、想象收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3、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答(1)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的自我评价会逐渐客观,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与幼儿的认识水平低有关

二、论述题(共25分) 。 试论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答:1.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 (1)从不齐全到齐全。头几个月的孩子不会认人,1岁半之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2)从笼统到分化。?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以后几年才逐渐分化出愉快和喜爱、惊奇、厌恶以至妒忌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2.从具体到抽象?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如,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 , 4.从零乱到成体系?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

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解析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2.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A.1~1岁半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最新全国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B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2. “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C )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B )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C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D )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 D )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 )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B ) A.1~1岁半(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B )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A ) A.1岁半~2岁 B.1岁~1岁半 C.2岁~2岁半 D.2岁半~3岁 11.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A ) A.意义记忆效果好 B.机械记忆效果好(用得多) C.两者都很好 D.两者都很差 12.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

学前心理学测试题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1)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事物之间或者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2、情绪情感 3、同伴关系 4、能力 5、理智感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复习题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P4就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的概念:心理就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要点: (1).心理就是脑的机能。(2).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3、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在0~6岁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就是指从初生到成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 二、简答题 1.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P10 答:(1)制定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 (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 (3)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反复多次进行,通常需要两个观察者同时分别评定 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有哪些? 1.客观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1.观察法(观察法就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 2、实验法(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3)教育心理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访问法 5.问卷法 6.谈话法 7.作品分析法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P7

答:(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至少可以获得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与儿童心理变化的原因。 (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与感情。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4)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详见P7~9 2、幼教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必要性 1.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与教育孩子的能力。 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培养幼教工作者对学前儿童的兴趣与感情。 3.幼教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并在教育工作中使用各种方法了解儿童,可以提高教育工作水平。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P18-54 一、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就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 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2.关键期:就是指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某种能 力的发展,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3.敏感期:就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与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 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简单口语在2-4岁;掌握数概念在5—5岁半;形象视觉发展在4岁以前;坚持性在4—5岁;学前期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期,4岁前就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4.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与 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的大小就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就是儿童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5、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

学前心理学试题(A)

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函授站 学前心理学(A) 姓名: 学校: 专业: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就是( ) A、3-4岁 B、4-5岁 C、5-6岁 3、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就是( ) A、前后 B、上下 C、左右 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就是( ) A、日常生活事件 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 C、天气变化 D、生活制度 5、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就是( ) A、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 B、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C、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 D、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6、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6-7岁幼儿应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记忆能力( ) A、有意识记、意义识记与形象记忆 B、有意识记、机械识记与形象记忆 C、有意识记、意义识记与语词记忆 7、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就是哪位科学家( ) A、弗洛伊德 B、格罗斯 C、斯宾塞 D、霍尔 8、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为代表,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就是哪种( ) A、认知动力说 B、社会性活动说 C、社会性情绪表现说 9、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与哪种游戏( )

A、表演游戏 B、体育游戏 C、智力游戏 D、音乐游戏 10、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教师加入幼儿正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 掌握游戏的进程这就是哪种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 ) A、平行游戏 B、合作游戏 C、指导游戏 D、参与游戏 11、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就是创造性游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哪种游戏( )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建筑游戏 12、美国心理雪茄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为了赢得(如教师、父母、同辈 等)的赞许与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就是哪种动机类型( ) A、认知的动机 B、附属的动机 C、自我提高的动机 D、社会性动机 13、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与什么作用( ) A、进作用 B、维持作用 C、驱动作用 D、激励 14、下列对运动技能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 A、一般的随意作出的动作也包含着运动技能 B、运动技能称为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就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D、支持技能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特点 15、在操场上跑步属于( ) A、间断型运动技能 B、粗放型运动技能 C、开放型运动技能 D、器械型运动技能 16、在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中,对4—5岁的幼儿在跑的要求就是( ) A、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两臂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 B、用前脚掌着地,重心手稳的跑。 C、上体正直,两臂曲肘放在体侧,自然迈开步子跑。 D、跑步时上下肢互相配合,摆臂、协调、轻松的跑。 17、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 A、要求4—5岁的幼儿能用均匀的步伐有节奏的行走。 B、要求3—4岁的幼儿两脚单脚跳着走

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

学前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共10题,20分) 1、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岁 A、1岁左右 B、2-3岁 C、4-5岁 D、0-2岁 正确答案:B 2、孩子认生发生在()时期 A、新生儿期 B、婴儿晚期 C、婴儿早期 D、先学前期 正确答案:C 3、幼儿主要以()思维为主。 A、具体形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具体直观思维 正确答案:A 4、心理发生的标志是() A、条件反射的出现 B、无条件反射的出现 C、自我意识的发生 D、本能反映 正确答案:A 5、学前儿童主要使用的是() A、复合句 B、简单句 C、单词句 D、多词句 正确答案:B 6、“三翻六坐八爬十站”反映了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A、整体到分化 B、首尾规律 C、大小规律 D、近远规律 正确答案:B 7、根据幼儿注意的广度组织活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影响幼儿提出明确的任务 B、想幼儿讲述一事物,向幼儿呈现的教具要一次性呈现 C、呈现的教具排列要有序 D、提供幼儿知识经验范围内的内容 正确答案:B 8、幼儿正在组织游戏,突然外面下起大雪,幼儿的注意转移到雪上,这是()注意。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 正确答案:A 9、幼儿注意的特征是() A、有意注意占主导,无意注意为辅 B、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为辅 C、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占主导 D、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B 10、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意记忆占优势 B、意义记忆用的多 C、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 D、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正确答案:B 二、填空题(共6题,18分) 1、自我中心言语的三个范畴是()

学前心理学章节练习题1-4章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直观 B.客观 C.概括 D.能动 2.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哪一原则() A.客观性 B.能动性C活动性 D.发展性 3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A. 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C种系心理的发生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4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是() A.个体心理的发生 B.种系心理的发生 C.群体心理的发生 D.人类心理的发生 5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3~6、7 岁通常被称为()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学龄期 ~6 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 A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C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 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 —6、7 岁一6、7 岁一1 2 岁一18 岁 8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 0?6岁 B. 0?12岁 C. 0?15岁 D. 0?18岁 9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先学前期的年龄范围是指()A. 0~6 月B. 6~12 月C. 1~3 岁D. 3~6 岁 10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1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 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访问法 1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当根据各种途径获得的资料,而不是自己的想当然,这样才符 合研究儿童心理的() A.主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学前儿童心理,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这符合 A.活动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14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 地看问题,这反映的是() A.客观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 D.因材施教的原则 15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变化中 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研究,这主要是遵循了儿童心理研究的() A. 实践性原则 B. 活动性原则 C. 发展性原则 D. 教育性原则 16哪个原则不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 B.活动性C发展性D.高效性 17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18.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重点

【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得能动反映? 答:人得心理就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得反映〖概念〗 1.心理就是人脑得机能,人脑就是心理得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得心理;脑功能不健全得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得心理水平;孩子得心理就是在大脑发育得基础上发展得。 2.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得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就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得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得心理。 3.心理得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就是客观世界得主观映象。它不就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就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与反作用于现实。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得内容 (一)个体心理得发生 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得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得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与想象、思维与言语、情感与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就是在出生后得早期阶段产生。因此,研究个体心理得发生就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得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得一般规律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就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与成体系得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与顺序大致相同; 2.相同年龄儿童得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得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得过程不就是孤立进行得,而就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得作用就是有规律得。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得发展受客观规律得制约,这些规律包括: (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得规律; (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得各种因素作用得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与个性得发展 【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与个性得发展得关系就是什么? 答:学前儿童心理得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得发展及个性得形成与发展,每种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得发展又都有各自得特点与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得区别与关系 1.发展心理学 2.普通心理学 3.学前教育学 4.儿童解剖生理学 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 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就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得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它更多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得发展,即发展心理学得对象主要就是儿童心理得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也可以分别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除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外,还研究人类心理种系发展,即从动物进化到人类过程中,心理得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动物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主要研究原始人类得心理。学前心理学就是发展心理学得一个分支,而且就是内容最充实得分支。 【4】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有何关系?答: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得、成熟了得人得心理活动得一般规律。儿童得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得规律。学前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学前心理学,不仅利用普通心理学得知识,反过来,其研究资料与成果,又可以丰富与促进普通心理学得研究。 第二节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得意义 【5】论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得意义 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得基本知识 1.儿童心理变化得基本规律,包括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得时间、出现得顺序与发展得趋势,以及随着年龄得增长,学前儿童各种心理活动所出现得变化与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得主要特征。 2.儿童心理变化得原因,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变化得原因,说明就是什么因素影响儿童心理得变化,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学前教育理论奠定基础。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得基本知识,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与教育孩子得能力。 二、培养对学前儿童得兴趣与感情 幼儿教师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之前总为不能完成教育任务而苦恼,甚至认为幼儿故意与自己捣乱而生气,但在了解幼儿心理发展得特点与规律后,变为欣赏幼儿得主动性与积极性,与幼儿建立深厚得感情。 三、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得方法 幼儿教师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有条件系统地研究孩子,了解孩子得心理,但有得教师因不懂研究方法而失去机会。学习研究方法后,在教育工作中,可用观察、谈话,甚至实验得方法了解幼儿,使教育工作水平得以提高。 四、有助于形成科学得世界观 学习学前心理学可以具体了解儿童心理现象得发生条件,变化、发展原因,外界环境对心理得影响等。每个孩子得心理特点与行为,都可以找到其原因。这些知识有助于形成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唯心 主义宿命论;了解人得认识如何从感知发展到思维及思维如何促 进感知得提高;有助于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感性认识与 理性认识得关系、认识与实践得关系;有助于理解量变到质变、矛 盾得对立统一得思想。 第三节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得方法 一、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得方法 1.抓住学科特点,包括本学科得研究对象、内容与本学科与其她学 科得关系。 2.明确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弄清心理学与学前心理学得基本概念 及其内涵与外延;掌握儿童心理变化发展得基本规律与儿童心理 发展变化得原因。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幼儿教师有条件结合实际工作中得经验来学 习,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过程中,要对儿童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研 究。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得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状况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得作 用。要对学前儿童得心理进行客观得研究,必须对她们周围得生活 条件及其所受得教育影响进行分析。对研究对象得表现要避免主 观性。 2.活动性原则 学前儿童得心理就是在活动中形成,并且通过活动表现出来得。因 此,研究学前儿童得心理,必须从她们得活动中进行分析。 3.发展性原则 学前儿童得心理就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得,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 去研究它得规律,避免孤立静止地瞧问题。 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得具体方法 1.观察法〖概念〗观察法就是 研究学前儿童得基本方法。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就是有目 得、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与劳动中得 表现,包括言语、表情与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得 规律与特征。 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时应注意得问题: (1)制订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得影响。 要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根据观察目得与任务之不同,可以采 用局外观察或参与性观察。(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 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得前因后果。(3)观察一般应多 次反复进行,通常需要两个观察者同时分别评定。 2.实验法 【6】论述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得方法----实验法 答:对学前儿童进行实验,就就是通过控制与改变儿童得活动条件, 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得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 心理现象之间得联系。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得实验法有两种, 即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 3.测验法〖概念〗测验法就是根据一定得测验项目与量表。来了 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得方法。测验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发展得 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得差异。 4.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法,就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得家长、教 师或其她熟悉儿童生活得成人,去了解儿童得心理表现。 5.问卷法问卷法可以说就是把调查问题标准化。运用问卷法研 究学前儿童得心理,所问对象主要就是与学前儿童有关得成人,即 请赦调查者按拟定得问卷表作书面回答。 6.谈话法与作品分析法谈话法就是通过与幼儿交谈,来研究她 们得各种心理活动。谈话得形式可以就是自由得,但内容要围绕研 究者得目得展开。谈话者应有充足得理论准备,非常明确得目得, 以及熟练得谈话技巧。作品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儿童得作品(如手 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得心理。〖概念〗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得概念 年龄特征:就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得人所表现出来得典型特征。 〖概念〗 儿童年龄特征:就是儿童所特有得不同于成人得特征。包括儿童生 理发育得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得年龄特征。〖概念〗 1.儿童生理年龄特征:与儿童生理成熟有关得年龄特征;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得 一般得、典型得、本质得心理特征。〖概念〗 【论述】为什么要强调年龄特征?答:(1)谈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 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 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得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 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与她得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 得积累需要时间,时间就是儿童心理发展得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 心理发展有规律性得制约作用。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 决定儿童心理发展得特征。 (2)儿童得心理年龄特征就是在一定得社会与教育条件下形成得。 儿童心理发展得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得一 般趋势与典型特点。而不就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 点;儿童心理发展得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得心理特点,而不代 表各具体儿童得个别差异。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得问题上, 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 本质特征得辩证关系。 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得稳定性与可变性 【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得稳定性与可变性 答:(一)稳定性 根源于本质未变得制约因素: 1.儿童脑得发育就是有稳定顺序与阶段得,神经联系得建立就是有 次序得;2.人类知识经验得掌握就是有一定顺序得,儿童也必须遵 循;3.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 相同得不断量变到质变得过程。 (二)可变性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得社会与教育条件得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 展年龄特征得可变性。 (三)稳定性与可变性得统一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得关系就是 相对得。 三、儿童心理发展得阶段 【2】简述儿童心理发展得阶段划分得必要性何复杂性。 答:(一)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得必要性 儿童心理得发展客观上呈现一定得阶段性。 1.理论上,有必要对客观存在得各个发展阶段有清晰得认识,并做 明确标志,即儿童心理学上所谓得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得划分;2. 实践中,对在教育实践中得教师及有关儿童工作者,据划分标准,可 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与其她有关工作。 (二)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得复杂性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明显存在,但划分复杂。 1.儿童心理发展就是渐变式得、连续性得,各阶段间无明显界限; 2. 儿童心理发展受生理发展与社会因素得影响,其发展阶段有一定 可变性,这给科学地掌握划分阶段得标准带来困难。 (三)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得划分 婴儿期(0~1岁),又称乳儿期,包括新生儿期(0~1月)、婴儿早期 (1~6月)、婴儿晚期(6~12月); 先学前期(1~3岁),又称幼儿早期; 学前期(3~6岁),又称幼儿期,包括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 (4~5岁)、幼儿晚期(5~6、7岁); 学龄期(6、7~18岁) 四、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得几个概念 (一)儿童心理发展得转折期与危机期 1.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得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曩 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得情况,称儿童心理发展得转折期。〖概念〗 2.〖概念〗危机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得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得反 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得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 为危机期。 3.转折期与危机期得关系:儿童心理发展得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 “危机”,转折期与危机期有所区别,转折期就是必然出现得,但“危 机“却非必然出现,在掌握规律得前提下,正确引导儿童心理得发 展,。危机“会化解;危机期一般出现在转折期。 (二)儿童心理发展得关键期 1?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或发展某种能力得时期,称儿童心理发 展得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与感知方面。 (三)儿童心理发展得敏感期或最佳期 1.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 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得时期。〖概念〗 2.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得形成: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得形成得因素有哪些? 答:(1)与生理发展得加速期有关; .(2)与儿童心理发展本身得状 态有关;(3)与儿童心理得整体发展有关。 (四)儿童心理得最近发展区 1.概念: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得心理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能 表现出来得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得差距。〖概念〗 2.特点:最近发展区得大小就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得标志,也就是 可接受教育程度得标志,在儿童心理发展每一时刻都存在,同时又 时刻都在变化,因人而异。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得主要特征 一、人生第一年 儿童出生后得第一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就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 与心理活动开始萌芽得阶段,又就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与心 理特征变化最大得阶段。因心理变化发展迅速又分3个阶段: (一)新生儿期(0~1月) 1.心理发生得基础:惊人得本能。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 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迈步反射、 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蜷缩反射。这些都就是无条件反射,就是 建立条件反射得基础。 2.心理得发生:条件反射得出现。条件反射得出现,使儿童获得了维 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得新机制,条件反射既就是生理活动,又就 是心理活动,其出现就是心理得发生。新生儿期就在各种生活活动 中学习,发展各种心理能力。因此,从孩子出生就要注意对她得教 育。 3.认识世界得开始。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最初得认知活动 突出表现在知觉发生与视听觉得集中;视听觉集中就是注意发生 得标志;注意得出现,就是选择性反映,就是人们心理能动性反映客 观世界得原始表现。 4.人际交往得开端。通过情绪与表情表现出交往得需要。 (二)婴儿早期(1~6月) 这段时间心理得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得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 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半岁内得婴儿认识周围事物主要靠视听 觉,因动作刚刚开始发展,能直接用手、身体接触到得事物很有限。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手眼协调动作,指眼睛得视线与手得动 作能够配合,手得运动与眼球得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瞧到得东 西。 意义:婴儿用手得动作有目得地认识世界与摆弄物体得萌芽,就是 儿童得手成为认识器官与劳动器官得开端。 3.主动招人。这就是最初得社会性交往需要。这时期要注意亲子 游戏得教育性。 4.开始认生。这就是儿童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得重要变 化,明显表现了感知辨别能力与记忆能力得发展;表现儿童情绪与 人际关系发展上得重大变化,出现对人得依恋态度。 (三)婴儿晚期(6~12月) 明显变化就是动作灵活了,表现在身体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双 手可模仿多种动作,逐渐出现言语萌芽,亲子依恋关系更加牢固。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抬头、翻身(在半岁前学会)、坐、爬、站、 走等动作形成。 意义:可以锻炼四肢与背部肌肉得力量与协调活动,促进大脑与小 脑得神经得生长与发育;主动接触外界事物,摆脱成人得怀抱,自己 活动,扩大活动范围、开阔了眼界,满足了好奇心,促进儿童认知、 情绪与人际交往得发展。 教育:安全保障下得玩具、游戏作用不可忽视。 2.手得动作开始形成。五指分工动作与手眼协调动作同时发展,这 就是人类拿东西得典型。五指分工,指大拇指与其她四指得动作逐 渐分开,活动时采取对立方向,坐爬动作利于它得发展。〖概念〗 除五指分工之外,手得动作发展还表现在:(1)双手配合;(2)摆弄物 体;(3)重复连锁动作。 3.言语开始萌芽。这时发出得音节较清楚,能重复、连续。这时期 得婴儿已能听懂一些词。 4.依恋关系发展。分离焦虑,即亲人离去后长时间哭闹,情绪不安, 就是依恋关系受到障碍得表现。开始出现用“前语言”方式与亲 人交往,孩子理解亲人得一些词,做出所期待得反应,使亲人开始理 解她得要求。 二、先学前期(1~3岁) 这就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得时期。表现:学会走路、说话,出 现思维;有最初独立性。高级心理过程逐渐出现,各种心理活动发 展齐全。 1.学会直立行走。1~2岁独立行走不自如,有其生理原因: (1)头重脚轻;(2)骨骼肌肉嫩弱;(3)脊柱弯曲没完全形成;(4)两腿与 身体动作不协调。 2.使用工具。1岁半左右,已能根据物体得特性来使用,这就是把物 体当作工具使用得开端,孩子使用工具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可能出 现反复或倒退现象。 3.言语与思维得真正发生。人类特有得言语与思维活动,就是在2 岁左右真正形成得。出现最初得概括与推理,想象也开始发生。 4.出现最初得独立性,人际关系得发展进人一个新阶段,就是开始 产生自我意识得明显表现,就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得一步, 也就是人生头3年心理发展成就得集中体现。 三、学前期(3~5岁) 【4】(3~5岁)儿童心理特征就是什么? 答:这就是心理活动形成系统得奠基时期,就是个性形成得最初阶 段。(一)学前初期(3~4岁)在幼儿园称小班,特点突出表现在: 1.最初步生活自理。幼儿园生活与生活范围得扩大,引起心理发展 上得各种变化,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发展。 2.认识依靠行动。认识活动就是具体得,依靠动作与行动进行,思维 就是认识活动得核心,即“直观行动思维”。 3.情绪作用大。心理活动情绪性极大,认识过程主要受情绪及外界 事物左右,不受理智支配。 4.爱模仿。模仿性突出,模仿也就是幼儿主要得学习方式。 (二)学前中期(4~5岁) 心理发展出现较大质变,表现在认识活动得概括性与行为得有意 性明显开始发展,具体表现在: 1.更加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 游戏。 (三)学前晚期(5~6岁) 【5】5~6岁儿童心理特征就是什么? 答:幼儿园大班年龄,突出特点: 1.好问好学。幼儿在这时期有强烈得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好奇心比 以前深刻;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大班幼儿思维仍就是具体形象思维,但 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出现有意地自觉控制与调节自己心理活动 得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运用集中注意得方法,有意记忆得运 用。 4.个性初具雏形。有较稳定得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 活动不那么外露。 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得发展 第一节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得作用 一、注意得概念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得执行与集中,就是人得心理活动得一种能 动得积极得状态。〖概念〗 特点:1.指向性:指在某一时刻人得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 开了另外一些对象,能使人有选择地反映事物,从而获得清晰印象。 2.集中性:指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所选择得对 象上;或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该对象得程度,即心理活动在一定方 向上得强度与紧张度。 【论述】二、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得作用 (一)注意得功能 1.选择功能,使儿童对环境中得各种刺激做出选择性反映并接受更 多信息。 2.维持功能,使儿童心理活动对所选择得对象保持一种比较紧张、 持续得状态,从而维持儿童得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3.调节 功能,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变化,调整行为,为应付外来刺激作相应 准备,从而能更好适应周围环境得变化。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1.注意与知觉得发展。凡就是注意得对象,人们对该对象得知觉就 最完全、清晰、突出;注意就是感知得先决条件;注意就是研究幼 小婴儿感知发展得指标。 2.注意与记忆得发展。注意使感知得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注 意发展水平低得儿童,记忆发展水平也低。 3.注意与坚持性得发展。注意能加强行动力量与坚持性。幼儿只 有在集中注意时,才能坚持某一行动。注意力差得学生,不但智力发 展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纪律、交际,形成道德不良。 4.注意与学前儿童得学习。注意就是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 活动不可缺少得,就是学习得先决条件,注意得范围、稳定性、分配、 转移等品质得发展水平决定着学习得效果。 第二节学前儿童注意发展得趋势 儿童注意得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活动本身性质得变化、注意对象 得变化。 【1】简述学前儿童注意发展得趋势 答:一、定向性注意得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得发生 1.定向性注意得发生。原始得定向反射就是与生俱来得生理反应, 也就是儿童最早出现得最初级得注意。最初得定向性注意,主要由 外物特点引起,即无意注意得最初形式。本能得定向性注意随年龄 增长占据得地位日益缩小,但不会消失。 2.选择性注意得发生发展。选择性注意,指儿童倾向于对一类刺激 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得现象。选 择性注意在新生儿时已出现,其发展表现在两方面:(1)性质得变化, 由取决于刺激物得物理特性转向刺激物对儿童得意义;(2)对象得 变化,即范围得扩大与对象得复杂化。 【2】二、无意注意得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得发生发展 1.无意 注意,指无预定目得,不需意志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得注意。无意 注意与生俱来,但也有发展过程,表现在注意得性质与对象不断变 化;稳定性增长,对象范围扩大。 2.有意注意,指有目得、有意识支配得、主动得注意,2岁以后开媾 萌芽,幼儿期开始发展。有意注意得发展,使儿童注意发生变化,心 理能动性增强。 第三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得特征 【3】一、新生儿注意得特征 1.注意得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出现。定向反射性注意在新生儿瓣 出现,婴儿期较明显,成人也可观察到,这就是本能得无条件反射,也 就是无意注意得最初形态。 2.选择性注意得萌芽,视觉偏爱法研究表明选择性注意在新生儿期 已经萌芽。视觉搜索运动轨迹得实验,也证明了新生儿选择性注意 得萌芽。 【4】二、1岁前儿童注意发展得特征 主要表现在注意选择性得发展上,其基本特征就是: 1.注意得选择性带有规律性得倾向,这些倾向主要表现在视觉方面, 也称视觉偏好。 2.注意得选择性得变化发展过程,从注意局部轮廓到较全面得轮廓; 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得内部成分。 3.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 【5】三、1~3岁儿童注意发展得特征

学前心理学试题(a)

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函授站 学前心理学(A) :学校: 专业: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 A、3-4岁 B、4-5岁 C、5-6岁 3.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是( ) A、前后 B、上下 C、左右 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日常生活事件 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 C、天气变化 D、生活制度 5.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 ) A、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 B、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C、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 D、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6.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6-7岁幼儿应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记忆能力( ) A、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形象记忆 B、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形象记忆 C、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语词记忆 7.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是哪位科学家() A、弗洛伊德 B、格罗斯 C、斯宾塞 D、霍尔 8.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为代表,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是哪种() A、认知动力说 B、社会性活动说 C、社会性情绪表现说

9.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哪种游戏() A、表演游戏 B、体育游戏 C、智力游戏 D、音乐游戏 10.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加入幼儿正进行的游戏,并让幼 儿掌握游戏的进程这是哪种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 A、平行游戏 B、合作游戏 C、指导游戏 D、参与游戏 11.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最有代表性的是哪种游戏()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建筑游戏 12.美国心理雪茄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为了赢得(如教师、父母、同辈 等)的赞许与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哪种动机类型() A、认知的动机 B、附属的动机 C、自我提高的动机 D、社会性动机 13.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和什么作用() A、进作用 B、维持作用 C、驱动作用 D、激励 14.下列对运动技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般的随意作出的动作也包含着运动技能 B、运动技能称为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D、支持技能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特点 15.在操场上跑步属于( ) A、间断型运动技能 B、粗放型运动技能 C、开放型运动技能 D、器械型运动技能 16.在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中,对4—5岁的幼儿在跑的要求是( ) A、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两臂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 B、用前脚掌着地,重心手稳的跑。 C、上体正直,两臂曲肘放在体侧,自然迈开步子跑。 D、跑步时上下肢互相配合,摆臂、协调、轻松的跑。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求4—5岁的幼儿能用均匀的步伐有节奏的行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