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为了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步伐,更好的为“三农”服务,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更扎实的在农村地区普及稻田节水灌溉技术,我们编印了《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读本》,旨在“读本”的印发能够为想学习和了解水稻灌溉知识的广大基层...更多>>

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读本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二○一○年五月三十日编写单位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铁岭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编委会名单主编:陈凤君军方洋副主编:赵成奇刘参加人员:参加人员:胡文波王笑海刘宝昌胡文波李黄永周琳琳黄占瑞刘迪杨思迪波芳弓宇博吴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刘宝昌前言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是缓解农业和经济社会用水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对节水灌溉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先后提出了“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铁岭是农业地区,也是水资源短缺地区。然而现实存在农业用水浪费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尤其在水稻生产上,因灌溉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渠道缺少防渗技术,灌溉用水的有效系数仅为 0.5 左右.农田灌溉有一半的水在输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浪费掉,因此,解决这一矛盾,是我们水利科研人员的责任和使命。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下,我市的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应用到农业各项生产实践中,但是推广的还不普遍。为了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步伐,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号召,更好的为“三农”服务,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更扎实的在农村地区普及稻田节水灌溉技术,我们编印了《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读本》,旨在“读本”的印发能够为想学习和了解水稻灌溉知识的广大基层工作者和农民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我们相信,在基层农业、水利工作者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一定会深入田间地头,为水稻增产和农民增收做贡献。由于水平有限,“读本”中难免有错误或不当之处,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二○一○年五月三十日 1 目录 1 水稻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

1 1.1 铁岭市水资源状

况 .................................................................. ...... 1 1.2 铁岭市水稻生产基本情

况 ............................................................ 1 1.3 水稻节水灌溉的必要

性 (1)

2 水稻需水量与节水潜

力 .................................................................. ........ 2 2.1 水稻对水的要

求 .................................................................. .......... 2 2.2 水稻需水量与需水规

律 (2)

2.3 水稻灌溉用水

量 .................................................................. .......... 5 2.4 水稻生产的节水潜

力 .................................................................. .. 8 3 水稻节水育苗与移栽期节水技

术 .......................................................... 9 3.1 水稻节水育苗技

术 .................................................................. ...... 9 3.2 移栽期节水技

术 .................................................................. ........ 12 4 水稻浅湿干灌溉技

术 .................................................................. .......... 19 4.1 浅湿干程度的划分标

准 (19)

4.2 浅湿干节水灌溉的基本模

式 ...................................................... 19 5 常规水稻生产稻田水分状况调

节 ........................................................ 23 5.1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层的要

求 .................................................. 23 5.2 节水增产的合理晒田技

术 .......................................................... 24 5.3 降雨的利

用 .................................................................. ................ 24 6 灌溉水温对水稻的影响及提高水温的措

施 ........................................ 25 6.1 冷水的危

害 .................................................................. ................ 25 6.2 提高井水温度的措

施 ..................................................................

26 提高井水温度的措施 7 渠道防渗技

术 .................................................................. ...................... 27 7.1 渠道防渗的作用及选择措施要

求 .............................................. 27 7.2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措施简介 ...................................................... 28 1 水稻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水稻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1.1 铁岭市水资源状况我市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 20.88 亿立方米,其中保证率 75%的地表水资源量为 12.58 亿立方米,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为 8.30 亿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 690 立方米。全市已开发利用水资源为 13.14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 6.41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 6.73 亿立方米。按行业划分,生活用水为 0.82 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 6.2%;工业用水 1.9 亿立方米, 14.5%;占农业用水 10.42 亿立方米,占 79.3%。就农业用水而言,全市农村总人口为 219.63 万人,人均占有生产用水资源仅为 474.4 立方米;全市耕地面积为 657.32 万亩,亩均占有水资源 158.5 立方米。无论人均还是亩均占有水资源量都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2 铁岭市水稻生产基本情况我市水稻生产具有几十年的历史,早在解放初开原市八宝镇的茨林子村、北花

楼等村(朝鲜族人)就开始栽种水稻,虽然当时水稻亩产只有 150 多公斤,但是它给农村带来了希望,不但使农民增加了收入,同时也改善了农民生活。随着水稻种植品种的不断更新,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农业机械的介入,使水稻亩产大幅度增加。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水田的大发展, 2006 年全市水田的面积已发展到 96.9 到万亩,成为我市种植业中的主导产业。我市现有开西灌区、凡河灌区、寇河灌区和柴河灌区等 13 个万亩以上灌区, 13 个国营灌区就修干渠 11 条总长度 71.1 千米,仅支渠 62 条总长度 137.4 千米,斗渠75 条总长度 35.2 千米,农田井 8655 眼,其中水田井 7540 眼,塘坝 300 多座,自流引水工程 600 多处。 1.3 水稻节水灌溉的必要性水稻节水灌溉的必要性我市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原本就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用水的不断增加,我市农业灌溉用水的水资源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供水不足严重的限制了水稻生产的发展,使宜种水稻的地区不能扩种,已有的稻田区承担很大风险,常因干旱减产,甚至被迫改种旱田。解决缺水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开源节流,根据水稻用水较多的特点,在我市耕地、水资源有限和资金不足的条件下,比较经济有效和潜力大的办法是节流。因此,节水型稻作便是建立我市稳定高产灌溉农业的一条根本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据调查,近几年我市农民在水稻栽培过程中,主要应用了水稻旱育苗、软盘旱育苗,机械化插秧、收割,合理稀植等农业栽培技术,对节水技术应用不多,致使目前水田用水量较大,平均每亩超过 1 600m3。而采用节水技术,亩用水量可下降到 350~400m3,按目前水稻生产面积,仅灌溉一项,可节约费用 800 万元到 1500 万元。为此,解决渠系渗漏和稻田节水灌溉问题,是辽北水稻生产的必然。水稻是农业用水大户,要想稳定和发展水稻生产,必须走节水型灌溉的道路。推行稻田节水灌溉,既可取得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农业投入等方面的效果,又可继续扩大水稻灌溉面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它是发展我市水稻生产的战略任务。 2 水稻需水量与节水潜力水稻需水量需水量与节水潜力 2.1 水稻对水的要求水稻对水的要求水稻对水的要求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耕作需水、生态需水和生理需水。(1)耕作需水要求。种稻一般有整地泡田、栽插等工序,为完成这些作业所要求的水叫作耕作需水。这部分需水与土壤和农业技术措施有关,与水稻生长本身耗水无直接关系。(2)生态需水要求。利用水作生态媒介,构成栽培所必须的体外环境要求灌溉的水叫作生态需水。它有调节和改善稻田环境,影响稻株生长的作用。如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淹稗和以水压碱等。水稻所消耗的这部分水严格讲相当一部分也与水稻本身无直接关系。(3)生理需水要求。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命活动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要求灌溉的水,叫做生理需水。如植株组成、分解和吸收营养物质、制造有机质、输送营养溶剂、新陈代谢等都离不开水。过度干旱,生理需水不足时,植株萎蔫,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受到抑制,甚至植株死亡。根据我省多年实测生理需水只占水稻总用水量的 30%~40%,而生态需水和耕作需水却占 60%~70%。人们常常以建立水层来满足水稻对水的要求,其实大部分水是以深层渗漏和棵间蒸发损失掉。因此,耕作和生态需水具有较大的节水潜力,而生理节水潜力较小些。 2.2 水稻需水量与需水规律水稻需水量与需水规律 2.2.1 水稻需水量水稻的需水量又称腾发量。即水稻生长期内(自移栽算起),消耗于叶面的蒸腾量和棵间水面(或土面)蒸发量及构成水稻机体组织的水量(这部分水量较小,仅占 5%左右,一般忽略不计)。故前两部分

即为通常所称的水稻需水量(或腾发量)。水稻需水量因气候、品种、栽培方式不同而异。干旱多风的条件下腾发量大,而湿润多雨的年份则腾发量小;生育期较长的晚熟品种腾发量较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大;插秧水稻比直播水稻腾发量小, 2 而大秧迟栽、地膜覆盖、旱直播等栽培,比常规插秧稻的腾发量小。我国目前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是育苗移栽。水稻育苗期间的需水量甚少,故一般水稻的需水量主要是指移栽后本田期的腾发量。以试验资料加以分析。表 2.1 生育期返青分蘖开始分蘖盛分蘖末孕穗抽穗开花乳熟黄熟合计起止日期(日/月) 21/5~23/5 24/5~6/6 7/6~26/6 27/6~7/7 8/7~7/8

8/8~17/8 18/8~16/9 17/9~27/9 天数(d) 3 14 20 11 31 10 30 11 130 插秧水稻需水量资料腾发量(mm) 15.20 55.96 88.16 49.06 137.67 57.46 164.78 47.82 616.11 模比系腾发强度数(%)(mm/d) 2.47 9.08 14.31 7.96 22.34 9.33 26.75 7.76 100 5.07 4.00 4.41 4.46 4.44 5.75 5.49 4.35 4.74 露天水面需水系蒸发(mm)数α 20.6 79.5 105.3 41.5 92.4 35.6 98.6 31.8 505.3 0.738 0.704 0.837 1.182 1.490 1.614 1.671 1.504 1.217 由表 2.1 可知插秧水稻的生育期为 130 天,腾发量为 616.11mm,其间孕穗和抽穗期的腾发量为 195.13mm,占全生育期腾发量的 31.7%,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其次为分蘖期和乳熟期。模比系数反映了水稻需水量在各生育期的分配情况。从水稻的腾发强度来看,抽穗开花期的平均腾发强度为 5.75mm/天,其次为乳熟期,为 5.49mm/天,全生育期的平均腾发强度为 4.74 mm/天。腾发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因素支配。一般认为水稻各生育期的大气温度或空气饱和差呈正相关。腾发量与露天水面蒸发量也有密切关系。由于露天水面蒸发量受太阳辐射、大气温度、湿度、风速等各种气候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故将腾发量与同期水面蒸发量的比值,称为水稻的需水系数。表 2.1 中列有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系数,全生育期平均为 1.217。 2.2.2 水稻需水规律水稻需水规律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同生育阶段的腾发强度均不相同。腾发量中的叶面蒸腾与棵间蒸发是相互消长的。详见我省 1973~1975 年各地测试资料,见表 2.2、表 2.3。

3 表 2.2 生育期返青期地点营口水源丹东孤山沈阳浑南 0.

4 0.77 各地区水稻叶面日蒸腾量分蘖期初 0.70 0.89 0.98 盛 1.60 1.81 1.59 末 4.10 2.10 2.23 拔节孕穗 4.10 2.54 3.87 抽穗开花 4.60 2.49 3.29 mm 乳熟 2.90

2.30 2.93 表 2.3 生育期返青期地点营口水源丹东孤山沈阳浑南 2.61

3.95 各地区水稻棵间日蒸发量分蘖期初

4.50 2.50 4.24 盛 2.70 1.20 3.49 末 2.40 1.00 1.40 拔节孕穗 2.20 0.70 0.96 抽穗开花 2.20 0.71 0.66 mm 乳熟 2.00 0.81 0.90 叶面蒸腾随着分蘖和绿叶面积增加而增长,在孕穗至抽穗期达到高峰,进入生育后期,随着成熟和绿叶面积的减少而变弱。棵间蒸发的变化同蒸发量相反,插秧初期植株幼小,田面裸露,蒸发大于腾发,以后随着营养生长的进展,茎叶遮蔽增加,蒸发强度逐渐减小,到了生育后期,随着茎叶的衰退,又稍有增加。腾发强度大小,也受栽培技术(如密度、施肥水平)和灌溉技术的影响。一般随着密植程度、施肥水平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淹水灌溉高于湿润灌溉。不同地区之间水稻需水量可能有较大差异,但各生育期腾发量大小和腾发强度的变化规律大体上是一致的。从表 2.2、表 2.3 中不难看出水稻的需水规律,分蘖期以前,需水量较小,分蘖末期开始需水量逐渐增大,到拔节孕穗期达到顶峰,是水稻需水第一敏感区;抽穗至灌浆期进入第二敏感区;以后需水逐渐减弱。腾发量在各生育期的分配百分数称需水模数。如总腾发量为 589mm,其中孕穗期腾发量为 180mm,则该阶段需水模数为 30.1%。

需水规律是制定合理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在水源充足条件下,应根据田间耗水量和水稻需水规律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在水源不充足的 4 条件下,则应首先满足水稻临界期和高峰期的用水,以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获得较好的产量。

2.3 水稻灌溉用水量水稻的需水量、水稻田间耗水量、稻田灌溉用水量是三个密切相关,而又截然不同的基本概念。为了有效的利用水资源,实行节水灌溉,作为基层的灌溉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正确掌握这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和相互关系。 2.

3.1 水稻田间耗水量(1)水稻田间耗水量。水稻田间需水量(腾发量)、土壤渗漏量和耕作需水量三者的总和,称作水稻田间耗水量。计量一般是从水稻移栽时算起,故不包括移栽前的育苗用水和泡田、洗盐水量。腾发量是水稻生长发育直接消耗的水量,土壤渗漏是稻田土壤和水文地质条件造成的水量消耗,与水稻本身无直接关系。土壤粘重,地下水位高,则渗漏就小;反之,轻质砂壤土、地下水位低,则渗漏就大;淹水灌溉土壤渗漏大,湿润或浅湿间歇灌溉土壤渗漏就小;淹层水越深,时间越长,土壤渗漏量越大。常规水稻栽培,除非地下水有隔层,否则土壤耗水量超过土壤田间持水量,深层渗漏将不可避免。但是采取一些措施完全可以把它控制到最低限度。耕作需水与土壤条件有关,取决于农业技术措施。与水稻本身消耗也无直接关系。显然水稻田间耗水量大于水稻的需水量。 2.3.2 稻田灌溉用水量稻田灌溉用水量灌溉是人工补给天然降水不足以保证水稻需水的措施,所以灌溉用水量不是全部的水稻耗水量,而是减去有效利用雨量的那一部分。 2.3.2.1 净水量和毛水量水稻生育期田间耗水量,一部分由水稻生长期间天然降雨供给,其余部分则由人工灌溉补给。水稻生育期人工灌溉补给水量(即灌溉定额),与泡田用水量及洗盐用水量之和称水稻灌溉用水量。如果用灌溉定额表示,即水稻生育期的灌溉定额加上泡田洗盐定额,称为总灌溉定额。通常单位面积用水量用灌溉定额表示,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田间净灌溉用水量,直接反映田间人工补充水分量的多少,与水稻产量有直接关系,其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稻的栽培方式和灌溉技术水平;二是指自渠首的引入量,即田间毛灌溉用水量,它包括渠道输水、配水损失,其大小取决于灌溉系统的工程管理及用水管理情况。田间毛灌溉用水量=田间净灌溉用水量/η 式中—η=净灌溉用水量/毛灌溉用水量,称渠系水利用系数灌区引水情况按如下表示: 5 田间净灌溉用水量(m3)=灌溉定额×灌溉面积渠首引水量(m3)=灌溉定额/η×灌溉面积=亩毛用水量×灌溉面积可见,在一定栽培技术条件下,为了提高灌溉水的效率,不仅要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以降低灌溉定额,还必须加强灌溉管理,做好工程维修养护,实行计划用水,加强用水调配,建立健全用水组织和规章制度等。举例说明某灌区在一般正常年份水稻的灌溉用水量的构成,如表 2.4。表 2.4 项目 mm 移栽前泡田洗盐及整地泡田洗盐定额生育期稻田耗水量其中:腾发量渗漏量耕作水量有效利用雨量灌溉定额总灌溉定额渠系水利用系数(η)亩毛用水量 1616 200 130 330 水稻灌溉用水量构成灌溉用水量 m3/亩 133 87 220 874 640 174 60 -315 559 889 0.55 583 427 116 40 -210 373 593 1078 注:表中有效利用雨量负值,表中数值不包括秧田用水量 2.3.2.2 泡田用水量水稻移栽前必须进行泡田,这是为了饱和土壤、建立水层,结合整地使土壤形成松软状态,为插秧抛秧和水稻根系发育创造有利的条件。泡田用水量包括:①使土壤空隙充满水分,达到饱和的水量;② 在田间建立水层的水量;③泡田至插秧前维持一定水层的耗水量(渗 6 漏和水面蒸发)。泡田用水量大小与泡田时间早晚和泡田耕作方法有关,泡田开始后田面需要保持水层,不得断水,否则将引起土壤

板结。因此,过早泡田水量消耗大,一般在插秧前 5~7 天,采取随泡,随整地,随插秧连续作业为宜。以辽宁省为例,泡田水量大致幅度为每亩 110~260m3。详见表 2.5。表 2.5 稻区试验地点浑南沈阳八一灌区庄河丹东东港盘锦营口大洼水源 1965~1970 1965~1976 1980~1981 98~125 150~410 168~233 112 261 206 包括洗盐包括洗盐 1978~1987 120~244 154 1965~1970 125~187 144 辽宁省部分地区泡田用水量试验年限泡田定额均值 m3/亩备注 2.3.3 水稻灌溉制度人工灌溉补给的灌水方案称为灌溉制度。其内容包括水稻生长期内的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溉定额等。灌水定额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溉水量,常以 m3/亩来表示,灌溉定额是指单位面积上水稻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单位同前。如果把泡田(洗盐)水量除外,水稻生育期灌溉定额可表示为: M=稻田耗水量-有效利用雨量合理的灌溉制度是指导农田灌溉的依据,也是灌区工程设计和灌溉管理中编制灌区用水计划和节水措施的基础。由于自然气象因素是个随机变量,降雨量在年际之间变化很大,在制定灌溉制度时需利用当地气象站或水文站多年降雨资料进行频率分析,选定一个典型年的降雨量及其在水稻生长期间的分布作依据。通常选用频率 75%的中等干旱年和 50%的一般年(平均)作为依据。典型年水稻各生育期降雨量并非完全为水稻田所利用,其直接为稻田利用部分为有效降雨。据北方各地资料,水稻灌区全生育期降雨有效利用系数一般在 60%~80%,其利用系数的大小与小气候条件和采取的灌溉技术有关。旱季的 5、6 月份降雨有效利用系数可达 100%;雨季7、8 月份一般 7 为 50%~70%;采用浅湿灌溉,水稻非需水临界期的降雨有效利用系数可取 80%~100%;采用淹水灌溉地区可取 70%~80%。不同地区灌溉制度差异亦很大,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三个地区一般年份水稻灌溉定额见表 2.6。表 2.6 地区稻区北方农垦稻区的需水量与灌溉定额(本田)栽培方式插秧生育期(d) 112 120 130 146 115 110 130 124 腾发量(mm) 456.0 750.0 1118.4 835.2 574.6 599.9 607.1 645.4 渗漏量(mm) 542.9 200.0 390.2 225.3 285.2 369.6 384.2 259.3 灌溉定额亩产(kg)(m3/亩) 470.0 715.0 1113 1030 610 639 472 516 513 399 476 646 493 480 539 564 华北新乡阿克苏西北银川绥滨梨树东北沈阳盘锦插秧插秧插秧插秧插秧插秧旱直播 2.4 水稻生产的节水潜力水稻生产的节水潜力农业是用水大户,一般年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 70%以上。辽宁省农业用水又主要是水稻用水,约占农业用水的 80%左右。尽管目前采取了系列节约用水措施,但由于工程老化失修,管理不善,节水意识不强,节水政策缺乏等,水的浪费现象仍较重。其主要表现:一是水的利用率低,全国测算水灌溉利用率:自流灌区为 0.5~0.6,井灌区为 0.6~0.8。二是水稻用水定额偏高,水的生产效率低下。目前全省大中型灌区稻田平均亩毛用水量:辽北地区在 1200m3 以上,中部地区在

1000m3 左右,南部地区在 600~800m3 之间。节水灌溉即用尽可能少的水,取得尽可能多的产量的灌溉模式。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率。从形成作物生产力的过程来看,灌溉水自水源输送到农田,满足作物的需要,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即通过输配水系统把水送到田间;在田间为作物所利用;作物吸收的水通过光合、蒸腾作用最后产出收获量。节水灌溉在这三个环节中都有水可节,即减少输配水损失;在田间减少深层渗漏和株间蒸发;在 8 第三个环节中,提高水分的产出率也是节水。 2.4.1 水稻田间节水潜力水稻的蒸腾系数即生产 1 克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有人测定为 250~350 克,也有人测定为

211~300 克,即 1m3 水生产的干物质质量应为 4.74~2.86kg。按谷草比 1:1 计

算,1m3 的水理论上应生产稻谷 1.43~2.37kg 。辽宁多年实验资料表明生育期灌溉净定额大约为 400~600m3/亩,亩耗水量达

650~800m3/亩,稻谷平均产量 550kg/亩左右, 3 的水实际生产稻谷仅

0.6~0.8kg ,还达不到理论产量的最低线。 1m 大面积生产用水定额远远超过试验情况,其水的生产效率更低。因此,水稻田间节水潜力大有可挖。近几年由于水资源紧张的矛盾较突出,直接威协水稻面积稳定和发展,而开展了水稻旱种水管、水稻旱作、地膜覆盖节水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推广以后,灌溉定额只需 300~400m3/亩,比插秧稻节水 50%,亩产达 400~600kg,水的生产效率高达 1.2~1.5kg。可见水稻田间蕴藏着巨大的节水潜力。 2.4.2 渠系工程节水潜力灌溉水从渠首输送到田间,一般需通过 3~5 级渠道,通常称作渠系。而目前这些渠道 90%以上为土渠,其渗漏量很大,全国各地测定,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 0.5~0.6。经过对辽宁的大量测试资料分析,自流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 0.5 左右,输水及管理损失将近一半。全省万亩以上的灌区 151 处,各级固定渠道约 11 万 km,年平均引水量 55 亿 m3,真正到田间的有效水量只有 27.5 亿 m3。渠系水利用系数每提高 0.1,可减少输水损失 5.5 亿 m3。井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为 0.6~0.8。可见,渠系工程亦蕴藏着极大的节水潜力。

3 水稻节水育苗与移栽期节水技术水稻节水育苗与移栽期节水技术 3.1 水稻节水育苗技术水稻节水育苗技术 3.1.1 水稻旱育苗(1)种子及处理:选用纯度高、饱满、生活力强、无病害的稻种,进行发芽率试验,选择晴朗天气晒 2~3 天,然后用盐水或硫酸铵水进行选种,注意盐水选种后需进行清洗。之后用多菌灵、或代森铵、丰米(甲基托布津和福美双的混合物)、石灰水等方法进行消毒。随后用温水浸种 4~6 天,最后进行适当催芽。(2)苗地选择:育苗用地选择肥沃的园田地或质地疏松、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灌水方便的地块。(3)整地做床:将选好的苗地翻耕整平,做成长 10~15m, 1~宽 8m 的床面。上面铺设 2cm 厚的优质农家肥与河淤土拌和成均匀的营养土,并参入磷酸钙 15~30kg、硫铵 0.5~10kg。将混合后的营养土扒平,然后浇足底水(床面不建立水层),为防止病害,提高成苗率, 9 播种前可喷洒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4)播种:每平方米均匀播撒选好的种子 150~250g,播后压实并覆盖 1cm 厚的营养土,随后喷施化学除草剂,播撒毒谷,最后搭架扣膜。(5)苗期管理:床土含水量控制在田间持水量 60%~80%的范围内,床土保持湿润状态。床内温度控制:一叶一心时在30℃以内,二叶一心在 20~25℃之间,三片叶以后在20℃左右,架膜昼揭夜盖,使稻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最后揭膜。苗床管理:一叶一心时按照要求喷施敌克松一次,以防止立枯病;二叶一心时追肥,每床用 0.50~ 0.75kg 硫铵对水 50kg,均匀搅拌后喷浇床面,再用清水喷洗以防肥水烧苗。移栽前 5 天左右,再追肥一次。 3.1.2 软盘旱育苗软盘旱育苗是一种集约化育苗方法。其优点:一是苗壮、质好,容易育成标准壮秧;二是秧龄期短,有助于实施早插秧;三是插秧后缓苗快,分蘖早,低位蘖多、有效分蘖率高;四是苗期病少,立枯病极轻;五是节水省地。软盘由工厂制作,一般规格为28cm×58cm,亦可采用废薄膜或水泥袋自制。(1)育苗前准备工作①苗地选择和作床与 3.1.1 相同。②种子处理按常规育苗方式进行。③营养土的配制与酸化处理:将充分发好的腐熟优质农家肥和无碱、无稗、无病虫的稻田土或肥沃的旱田土过筛,按重量 3:7 配置充分拌合,然后每 500kg 混合加入硫铵 0.6~0.7kg、过磷酸钙 14~ 15kg、硫酸钾 0.3~0.4kg,充分混拌均匀即成营养土。每 500kg 营养土,掺浓度为 98%的浓硫酸 4.0~4.5kg,进

行酸化处理。方法是先将硫酸加入适量的水中,然后用塑料喷壶边浇边翻动营养土,拌合均匀后闷 3~4 天待用。(2)播种将软盘(或代用品)整齐摆放在做好的床面上,装入经过酸化处理的营养土,厚度约 3cm(每床约 350~400kg)通床铺平,床外四周用土培好,以利保水。浇足低水,待床面无积水后,用 35g 敌克松对水 15~20kg,均匀喷洒床面,然后将种子按要求的播量,均匀播撒到软盘中。4 月上旬播种,5 月中、下旬插秧,秧龄为 45 天,下种量干籽为 150~200g/㎡;若 4 月中旬播种,5 月中下旬插秧,秧龄 30~35 天,播种量干籽为 350~400g/㎡。播种后立即覆盖厚 0.5~1.0cm 的客土,将种子全部覆盖,再用喷壶将客土浇湿。(3)喷洒农药、插架盖膜 10 每床用 6.5g 杀草丹,对水 1.0kg,用喷雾器均匀地喷在覆土上,以封闭杂草。用 30g 钾拌磷颗粒剂与 1.5~2.0kg 细土拌均散在床面上,防止田鼠和蝼蛄等危害。然后床面上覆盖一层地膜,最后插架盖膜(同常规育苗)。(4)苗期管理①当小苗普遍放绿后,及时揭掉地膜,补一次水。当苗长到一叶一心时,每床用 2.5g 敌克松,对水 15kg,均匀地喷洒在床面上,以预防立枯病;也可用浓度 15%的立枯灵对 500 倍水喷施。当苗长二叶时,每床用浓度为 90%的浓硫酸 50g 对水 50kg 喷浇床面,以防碱害。②适温炼苗。当苗一叶一心时,床温最好控制在30℃以内,二叶一心时控制在20~25℃,三片叶以后控制在20℃,此时,架膜昼揭夜盖,使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条件。③适时补水,适时适量追肥。未揭膜前一般可隔一天浇一次水,揭膜后苗裸露于大自然,水份蒸发量大,床面容易缺水,应每天浇一次足水,以满足秧苗生育需水。当苗长到二叶一心和三叶一心时应分别及时追一次肥,每次每床用硫铵 400~500g,对水 50kg 的肥液喷施,然后用清水清洗,以防烧苗。二叶一心及移栽前 3~5 天,分别施川化 018 以预防白叶枯病,每平方米用药 0.15g,对水 0.15g,在无露水的情况下,用喷壶均匀喷浇。 3.1.3 营养钵旱育苗营养钵旱育苗是适应于抛秧节水栽培技术的一种先进育苗技术。营养钵软盘由工厂生产,规格为长 600mm,宽 330mm,上面均匀加工成 561 个带孔小凹体,形如小钵。营养土由过筛的优质客土、优质农家肥(或腐熟的马粪)和壮苗剂 0.01kg 均匀混合。(1)营养钵旱育苗选地、作床:苗田地选择水源方便、地热较高、渗透性好的地块,床面比田面高 20~30cm (亦称高台营养钵育苗)。育苗地可选在庭院、农沟边或地头,垫筑成为沟堤齐平的高台,以作为永久性育苗地。床面做成宽 1.8m,长 10m 以上的小畦(床面净宽 1.6m),小畦四周培筑高 7~10cm 的埝埂。畦中土壤要松翻、打碎、搂平、压实,然后浇底水,达到饱和状态。浇水后畦面土壤下沉,高洼不平时用客土找平。秧、田比例按 1:90~1:100 计算。(2)摆盘播种:在已做好的床面两侧用草绳拉齐,采取两横一竖的方式摆盘,床的长短不限。播种时按每 10 盘为一个计算单元计量,每 10 盘所用的种子和营养土:种子 1.1kg,客土 15kg,优质农肥(或马粪)2.0kg,壮苗剂 0.1kg。充分拌合后,均匀播到 10 个盘中。依次分批循环作业。确保每个钵孔中有 3~5 粒种子。(3)浇水、扣膜:播后立即用喷壶浇足水待床面积水下渗,用 11 扫帚均匀地将钵孔外种子扫入钵孔中,随即覆盖 2~3mm 厚的客土。然后用封闭一号或苗床除草剂进行床面封闭,再用钾拌磷均匀撒在床 2 面上(250g 可喷洒15m ),以防杂草、虫害、鼠害。喷药完毕立即铺一层地膜,防止床面水分蒸发,最后插架扣膜(与普通育苗相同)。(4)苗田管理:齐苗前保证床面有足够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争取早出苗、出齐苗。苗出齐后结合浇水撤掉床内地膜,床内温度控制与软盘旱育苗相同。二叶期开始适温炼苗,并开始小通风,

逐渐扩大通风口,实行昼揭夜盖。苗龄控制在 30~35 天,苗高不得超过

15cm。营养钵育苗对肥的管理要求严格,不允许大水大肥和过多次数追肥。要看苗追肥,使秧苗生长适度。正常情况下,只追 1~2 次肥(二叶一心时追一次和三叶一心时追一次)。每次每床(15m2)追硫铵 0.5kg,采取 100 倍液化喷施,然后用清水冲洗苗。床内水分管理以旱管为主,缺水时人工喷浇。前期每隔 3~4 天浇一次,中期每隔 2~3 天浇一次,后期每天浇一次。 3.2 移栽期节水技术 3.2.1 稻田耕翻技术稻田耕作主要是通过耕、耙、耖、平等项作业使稻田具有深、松、软、平的耕作层,给水稻生长发育创造一个有利的土壤环境条件。(1)稻田耕翻作用及种类水田土壤由于长期淹水,土壤分散程度高,呈单粒状态,容易沉实板结,并常因缺氧而累积有毒的还原性物质和影响有机养分的矿质化。因此,必须进行必要的耕翻。一是疏松土层,增加土壤孔隙,改善耕层通气状况,促进土壤风化,解除有毒物质;二是灭草,经过耕翻表层草籽压到 10cm 以下的底部,草根翻到表面经过冻融,亦丧失生长力;三是防病、杀虫,经过耕翻,将稻根部病菌、虫卵翻到表层,经过冻融和日晒,使之无生存条件;四是加厚土壤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和耕性,促进微生物的活动,改善作物营养条件,增进耕作层土壤熟化过程。耕翻的类别:按翻地深浅可分为深翻和浅翻(或旋翻)两种。深翻的深度一般为 16~20cm。深翻好处一是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水稻根系密集层一般为 13~23cm,90%的根量分布于 23cm 的土层以内,从而扩大了水稻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范围;二是加厚土壤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耕作层土壤通气性,促进微生物活动,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为水稻地上部分的良好生长奠定基础。其缺点是泡田整地用水稍多。浅翻(或旋耕)深度一般在 8~12mm。在我国北方地区自 80 年代,旋耕法被逐步试验推广,其优点:一是节省泡田用水,适于北方早春干旱缺水地区;二是土碎地平整地 12 质量高。深翻稻田作业,往往由于争取时间,常常在土壤水分较高或较低时进行,因而翻后有明垡和立垡,碎土费力,又加有开闭沟,使地面凸凹不平,平地困难,影响整地和插秧质量,对保苗不利。旋耕则适应性强,既可旱旋耕,又可水旋耕,且耕深一致,碎土系数高,田面平。据测定田面平坦度可提高 30%,碎土系数可提高 45%。三是创造合理耕层,为保证插秧质量,要求耕作能创造上糊下粉的田间水气合理的耕层,实现这一要求,采用传统的深翻法是很难达到的,而采用旋耕配合驱动耙整地方法,则可使土壤表层 5~6cm 深处为泥糊层,其下部为碎土块层,土块层底部到犁底层之间为免耕层,构成一种虚实结合水气协调的合理结构。四是有利于控制稻田杂草,旋耕可以把杂草根茎及种子留在表层,通过灌溉后诱发出苗,经驱动耙作业,结合化学药剂除草,可有效地控制杂草。五是有利于全层施肥法的推广,做到土肥相融,地力均匀,提高肥效。六是经济效益高,据测定旋耕与犁耕比较可节省泡田用水 20%,耕地耗油量节省 40%以上,省工 50%,作业效率提高一倍,成本降低 50%左右。按耕翻时间又可分为秋翻、春翻两种,秋翻一般在收割完毕到上冻之前进行,春翻一般在耕地开化之后进行。稻田深翻时期以秋翻为好,这是由于秋翻垡块经过长时间的冬春冻融、风化,可变为松散状态,容易耙细耙碎,提高耙地质量,并且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能的改善,减少病虫害等。若是旋耕则以春季为好。(2)旋耕适耕年限深翻和旋耕(即浅翻)各有利弊,是稻田耕作两个不可缺少的耕作形式,决不能任意否定其一。年年深翻没有必要,也不一定高产,年年旋耕反而造成减产。据测定,在目前旋耕 8~12cm 的条件下,而造成耕层容积变小,速效氮含量降低 7.7%~9.5%,减产 4%~5%。因此,连续

进行 2~3 年旋耕之后,要进行一次深耕粉土。根据测定,旋耕结合深耕比连续旋耕增产 7.4%,比连续深耕增产 4.3%。(3)稻田翻耙技术稻田翻耙一般采用秋翻、秋耙、春旋耕,春翻、春耙、春旋耕三种形式。采用何种形式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水分条件和翻地面积大小因地制宜进行。秋翻或秋翻、秋耙应在秋收后选择较好的天气和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抓紧进行,水稻面积较大翻耙任务重的地区最好多搞些秋翻,或秋翻-秋耙;水稻面积不大,翻耙任务不重,可以选择春翻春耙,有利于“三旱整地” 。翻耙质量与土壤水分有密切关系,耕翻时土壤水分大,容易出大明条且耙地困难,土壤易板结,影响耙地质量,水分过小又不容易耙碎。因此,必须掌握好翻耙时间。 13 (4)稻田翻耕适宜土壤水分根据测定耕翻适宜的土壤水分范围为 18%~23%,粘土取高值,砂壤土取低值。现场土壤水分鉴别可参照表 3.1。表 3.1 含水率土壤类型 15% 土壤干燥在手中揉不成团形不成圆球用手指搓条时即松散土壤干燥揉不成团球,搓不成条,松散稍湿润能揉成团和球加轻压即松散土壤含水量目测法查对表 20% 土壤稍湿润形成较坚固的团和圆球,搓球不能成条土壤稍湿润在手中揉不成团,加压即松散潮湿,形成坚固的团和球,轻压即松散,且很难搓成条 25% 土壤湿润能形成坚固的团和球,搓球可以在短条 30% 粘土土壤湿润结成湿度很大的团条,长而坚固壤土土壤湿润能搓成团,搓成条潮湿,能搓成团和球,搓成条很容易断成短条土壤潮湿能形成团和球,能揉成条砂壤土土壤流动,从手指间即漏掉 3.2.2 “三旱”整地技术三旱”整地技术稻田整地的进度和质量与插秧的进度和质量密切相关,只有整好地才能插好秧,整地的目的是使土壤松软,田面平整,便于插秧。田面不平,或松软度不好的田块,不仅影响插秧质量,还会给以后田间水肥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影响稻苗均衡生长发育。(1)“三旱”整地的含意及意义“三旱”整地即旱耙地(或旋耕)、旱筑埂、旱整平,是水稻耕作节水栽培的重要举措。经过“三旱”整地的田块,土块碎,田面平整,泡田水层浅,一般泡田水层只需 50~60mm,比常规泡田减少水层深 2/3 左右;而且泡田速度快,历时短,泡田灌水时间可缩短一半;春季冷水泡田时间短,地温上升速度快,平均地温可提高0.5℃,能促进稻苗新根早生快发,泡田期用水量比常规整地可节省 20%~30%,便于集中插秧,缩短泡插期,节约泡田用水。(2)“三旱”整地的作法及要求 14 首先在秋翻或春翻地块上选择适当的土壤水分状况和时机进行旱耙,或对未翻耕地进行旋耕,再按格田规格进行旱起埂,然后根据各格田本身情况进行旱找平,三道工序完成即可泡田。田块一经旱耙不能搁置时间过长,否则遇雨易造成板结,失去翻耙意义。整地时间安排上要计划周密,尽量做到耙地、泡田、水拖平、插秧一条龙连续作业,尽量缩短泡田插秧历时。经过“三旱”整地的地块,格田田面高差不得超过 3cm,土块最大直径不得超过 5cm。 3.2.3 泡田节水技术泡田节插秧之前必须先进行泡田,目的是使土块泡软、土地平整,并保持松软状态。盐碱地区还可通过泡田达到洗盐和淡化地下水的作用。泡田整地是稻区耗水量最多的一个生产环节。其用水量约占全生育期总供水量的 1/3。北方地区水稻泡插期正值枯水季节,供水紧张,节约泡田用水,对稳定和发展水稻生产,缓解工农业用水矛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常采用的泡田节水措施有:3.2.3.1 一般稻田的泡田节水大力推行旱耙地、旱整平和旱筑埂的“三旱整地”作业法。经过三旱整地的田块,不仅泡田用水省,而且泡田时间也短,一般只需泡 3~5 天,即可满足插秧要求,据测定泡插期间每天每亩地蒸发、渗漏水量损失达 4.6~6.7m3,泡田越早,泡田期越长损失越严重,泡田前应做好各项

插秧作业准备,做到计划周密、上下配合,实行“三旱整地、适时泡田、边泡田、边拖平、边插秧连续作业,尽量缩短泡田插秧期。”同时在用水管理上应做到集中放水、集中泡田、集中插秧。当泡田面积达到 70%~80%时,必须减量,避免出现较大排水。排水沟临时性堵截。一方面可减少和稳定田间渗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堵截将渗漏的水蓄存起来,视水质状况重复利用。应该强调的是泡插期结束后,临时性堵堤必须按要求立即疏通,以保证汛期排水通畅。充分利用桃花水。北方地区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河道流域内地面冰雪及河床冰层融化,河流产生春汛,常称桃花水。我省辽、浑、太三大河流一般开河时间为 3 月底左右,尽管其上游修建了许多水库,但在 3~4 月春汛径流仍然很大,以大辽河为例春汛径流量仍达 1.5~2.5 3 亿 m ,是水稻育苗及泡田插秧重要的补充水源,利用好这些水源,对缓解春季稻田泡田高峰期用水紧张矛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利用桃花水的主要技术措施:通过坑塘、泡洼及平原水库引蓄起来,也可充蓄引水干渠和排水沟,做到闲水忙用,以补充稻作期育苗、泡田和插秧用水。 3.2.3.2 盐碱地的泡田节水 15 盐碱地泡田除满足田间耕层土壤糊软膨松要求外,尚需结合排水冲洗盐碱。(1)洗盐标准:泡田洗盐有两个控制指标,即脱盐土层厚度和洗盐后的土壤含盐量。由于水稻生育期间的灌水发生淋洗作用,泡田期间脱盐的水层厚度,只需根据移栽稻苗根深需要确定,一般规定为≥20cm。冲洗后土壤含盐量要低于幼苗耐盐临界值 0.2%以下,pH 值应小于 8.5。(2)泡田洗盐时期:泡田洗盐时期可根据灌区劳力状况、水源及调配情况、土壤脱盐效果等统筹安排。对于轻、中度盐渍土,泡田洗盐时间可在插秧前 7~10 天进行。采取集中整地,集中泡田洗盐,集中插秧,缩短泡田期,实行旱整地、泡田、拖平、插秧连续作业,以节省用水。对于重盐渍土和盐土,泡田洗盐时间较长,可在插秧前 10~15 天进行,以利盐分充分淋溶。(3)泡田洗盐方法:泡田洗盐应在条田上先筑横向的埝埂,实行小格泡田,做到高、洼地分开,高地高灌,低地低灌,保证水层均匀。按“先低后高”先近后远的次序进行。当泡田水层建立后,管水员要加强巡察,防止周边跑水。具体做法有三种:一是渗透洗盐,即借助灌溉水层的静水压力,把土壤盐分压入深层或通过排水设施,将盐分排出土体之外。二是明排与渗透相结合洗盐,即灌水建立水层,保持 1~2 天,使土壤表层盐分充分淋溶渗排后,排除田面水,再换水,重复 1~2 次,然后保住水层即可插秧,这种方法适用于重盐渍土。三是明排洗盐,又叫拉荒洗盐。明排洗盐一次即为拉荒一遍,重盐碱地需拉荒 3~4 遍。(4)增强洗盐效果的主要措施:洗盐时为了节省用水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建立完整的灌排系统,做到灌排畅通。采用明排与渗排相结合,加速土壤脱盐率;②泡田前先将排毛口堵截,泡田后待埝埂沉实牢固后,再扒开排毛口排水排盐;③三旱整地,使土块细碎,土地平整,提高洗盐效果,节省泡田用水量;④对于苏打盐碱地应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渗透性,提高排水排盐效果。(5)泡田洗盐定额为淋洗土壤中多余的盐分,使土壤脱盐,达到要求的标准,单位面积所需洗盐水量称为冲洗定额。在缺少泡田洗盐试验资料的情况下,可根据公式(3~1)计算冲洗定额。 16 稻田泡田洗盐定额的计算,一般采用简化的 B.M.列果斯塔也夫公式。 M=m1+m2+n1-Q1 (3~1) 3 ;式中:M—冲洗定额(m /亩) m1 —设计冲洗层达到田间持水量所需的水量(m3/亩);

3 m2 —洗盐水量(m /亩); n1 —冲洗期间蒸发损失量(m3/亩); 3 Q1 —冲洗期间的降水量(m /亩)。目前各地根据试验和生产实践经验,采用的泡田洗盐定额:轻盐碱土一般为 100~150m3/亩;重盐碱土为 150~300m3/亩。

3.2.4 移栽节水栽培技术 3.2.

4.1 正常移栽节水栽培技术其技术特点:选用耐旱品种,培养抗旱带蘖壮秧,实行三旱整地、适时泡田、集中插秧、缩短插秧期,推行节水灌溉和平稳促进、经济施肥技术。 3.2.4.2 大秧迟栽节水栽培技术大秧迟栽是选用现有生育期较长的品种,采取稀播种,延长秧龄,培育带蘖大秧,推迟插秧期,缩短本田前期枯水季节的营养生长时期,缓和插秧集中用水高峰期,以减少灌溉用水。据营口、盘锦有关研究部门试验结果,比正常移栽稻省水 140m3/亩左右,亩产高达 500kg 以上。其技术特点是:选用适宜迟栽的品种,稀播种 10m 长,1.1 米宽的苗床,每床播种量如下:6 月中旬前移栽的不超过 0.75kg,6 月中旬后移栽的不超过 0.5kg,最晚可延迟到 6 月下旬,要求每株带蘖 2~3 个,栽培密度一般为26cm×10cm 为宜;施肥强调增施底肥;灌水技术强调加强返青期的水层管理。由于移栽期接近高温季节,移栽时植伤较重,故返青期应保持水层平稳,做到边插边建立水层,实行深水护苗,以防止秧苗失水过多而影响返青。 3.2.4.3 抛秧节水栽培技术抛秧节水栽培是一种新型节水技术,其特点是采用高台营养钵软盘育苗秧龄 35 天左右,待田块泡田整地后,将苗从苗田中连同营养钵软盘一同起出,运至田埂上。抛秧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抛秧,一手托住苗盘,一手抓起盘中带土稻苗,一把一把向空中抛撒,靠稻苗根部土团自由降落到田中,每亩地抛掷 30~32 盘(约 18000 穴左右)。倘有各别密挤处,人工稍加疏散;倘遇有风天气,则采用点抛。将苗一个一个地均匀掷入田块中。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抛秧机进行抛撒,一台机器一小时能掷 10~15 亩。抛秧较常规手插插秧有下列十大优点:(1)节水。采用抛秧移栽育苗用水只相当常规育苗用水的 17 1/5~1/8。抛秧时要求本田水层深度十分严格,太深影响抛秧质量,以 10mm 左右地皮水最好,比常规手插秧减少 30~40mm 左右,整个生长期可保持干干湿湿灌溉,从育苗到抛秧每亩可节水 100m3 左右。(2)降低生产成本。常规插秧育苗,一亩苗田只能插30~35 亩,营养钵育苗抛秧一亩苗可抛 100~110 亩,苗田面积可缩小 2.5~3.0 倍,平均每亩可降低育苗成本 20 元左右。(3)提高肥料利用率。抛秧稻苗自然落入田中,根系分布在养分集中的土壤表层,吸收养分的条件得到改善,肥效利用率大大提高。(4)稻苗返青、分蘖早、分蘖节位低。常规插秧分蘖一般都在 6~7 个节位上产生,而且生长迟缓,抛秧则根系全部坠入泥土,根系不受伤害,一般在 1~2 个节位上就可分蘖,而且比插秧提早 5~7 天。(5)杂草少。苗田地由于采用营养钵软盘育苗,普通的杂草萌发不出来,苗床中营养土人为加工,无一粒草籽,所以整个苗田几乎无一株杂草,本田只需打一次封闭除草剂即可基本控制住。(6)蘖多、穗多。据二年插秧与抛秧的田间分蘖调查(表 3.2)。抛秧单株有效分蘖一般为 3.4~4.2 个,比插秧高 1.0~2.0 个,平均亩成穗较插秧多 100 多穗。表 3.2 分项年度 1995 1996 穴基本苗(个)手插 4.3 抛秧

5.0 5.3 水稻分蘖调查穴分蘖数(个)手插 17.0 抛秧2

6.0 24.2 穴株有效分蘖(个)手插 14.2 抛秧 21.3 23.3 单株有效分蘖(个)手插 2.25 抛秧 4.20 3.40 (7)抗病力强。抛秧稻苗壮实,根系无伤害,抗病能力增强,根据 1994 年调查,常见纹枯病发病株率插秧为 32%,抛秧则为 3.4%,穗颈瘟发病株率插秧为 17%,抛秧则为 1.8%。(8)千粒重高。由于抛秧稻苗质量好,稻苗生长整齐,个体株高差异仅 10~15mm,百株干鲜比达 21.4,比常规育苗干鲜比高 1.9;根系发达,抛秧时落入田中深浅适度,水、温、养分等条件好,根系下扎伸展迅速,生长发育快,稻粒成熟度好,根据测定抛秧稻干粒重比手插稻高 1~2g。(9)增产、增收。根据测定抛秧水稻

与插秧稻比,穗形整齐,穗大,平均穗粒都在 85~90 粒之间,一般可增产

50~60kg/亩,加上节 18 支费用,一般亩可增收 200 元左右。(10)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抛秧不仅节水、省费、增产、增收,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农民插秧时“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插秧一个强劳力一天只插0.7~1.0 亩,而手抛插一个普通劳动力一天能抛 3~4 亩,抛秧机抛秧一天能抛10~15 亩,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4 水稻浅湿干灌溉技术水稻浅湿干水稻浅湿干灌溉是浅灌与湿润相结合,适时落干,浅、湿、干交替灵活调节的一种间歇灌溉方式。全生育期除插秧缓苗和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期保持浅水层外,其余各生育期实行浅、湿、干交替的间歇灌溉,每次灌水深 3~5cm,待自然消耗后,田面呈一定湿润状态,再灌下一次水,后水不见前水。两次灌水的间隔时间视稻田土壤的保水性能、肥力水平、生育情况和气象条件而定。形成几天有水层,几天无水层,使稻田水分多样化,除弊兴利,更好地发挥水、肥、气、热诸因素的增产作用,减少了无效用水,适应了水稻高产的基本需要。浅、湿、干灌溉是辽宁省“七五”重点科技成果,被列为国家科委“八五” “九五”重点推广项目,也是目前辽宁省普遍推广的节水高产灌溉模式。有关资料显示,1985 年辽、浑、太三河下游推广面积 400 万亩,水稻平均亩产超过 500kg,平均灌溉定额降到 420~500m3/ 亩,单产提高 5.4%~14.0%,水的生产效率达到1.3kg/m3。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主持完成的“水稻生产全过程节水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成果显示:2005 年全市水稻浅、湿、干灌溉技术推广面积达67.33 万亩,与大水漫灌相比较,可节约水量 20~25%,水稻增产 10~20%。 4.1 浅湿干程度的划分标准浅湿干程度的划分标准以田间水层状况、无水层期间调控土壤水分指标及二者持续时间长短为依据。划分为:田面水层在 50mm 以上为“深水” ,20~50mm 为“浅水” ,10~20mm 为“薄水” ,田面水层上限不超过 10mm,下限定为土壤耕层为饱和含水量的 80%,称为“湿润” ,土壤耕层含水量占饱和含水量 80%以下为“落干” 。 4.2 浅湿干节水灌溉的基本模式浅湿干节水灌溉的基本模式各地因地制宜提出的“浅、湿、晒”“干干湿湿”及“浅、薄、、湿、晒”等,基本都属于浅湿灌溉。依据土壤质地、地下水位高低、当地气象条件和作物生育阶段的不同,浅湿干灌溉可分为强度间歇灌溉和轻度间歇灌溉两种,如图 4-1 示。 19 图 4-1 浅湿干灌溉田间水分状况调节模式示意图(a)强度间断灌水(b)轻度间断灌水)强度间断灌水()4.2.1 浅湿干灌溉的操作要点(1)插秧至返青期灌水 3~5cm 的浅水层,缓苗促蘖。(2)分蘖开始到分蘖盛期实施浅、湿、干(或浅湿)交替间歇灌水,每次灌水深为 3~5cm,结合中耕追肥、除草,待自然落干田面呈湿润状态再行灌水,使前水不见后水。土壤持水能力强、地肥、稻苗生长旺,按图 4.1(a)强度间歇灌水。反之,按图(b)轻度间歇灌水。(3)分蘖末期实行落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对于分蘖率较强的品种,当有效分蘖达到计划数的 80%~90%时,开始落干晒田;对于分蘖率较弱的品种,当有效分蘖达到计划数时,才能落干晒田。阴雨天、地肥、苗长势旺时,晒田宜重,一般晒 7~10 天;反之则轻,晒田 5~7 天即可。 20 (4)孕穗至抽穗开花期实施浅水层,每次灌水 3~5cm,自然落干,再行灌水。(5)生育后期实行浅、湿、干交替间歇灌水,保持耕层土壤干干、湿湿,直至黄熟时停水。 4.2.2 浅湿干灌溉配套技术(1)田间工程标准化:实施浅湿干灌的灌溉地块要求田面平整、地块细碎,灌排系统标准完善。因此,必须认真进行“三旱整地” ,做到整地、泡田、插秧一条龙作业。为实施浅湿干灌溉,田间灌排工程按稻田灌溉田间工程的基本要求执行。(2)

严格供水管理:执行浅湿干灌溉制度应与供水管理部门密切结合,坚持按浅湿干灌溉制度制定供水计划,严格执行供水时间及供水量。(3)施肥技术:底肥应施优质农肥 2500kg 左右,磷肥 30~40kg,尿素或硫铵 15kg。亩追肥总量(以硫铵为准)50~60kg,分三次施入。即:分蘖肥 30kg,分两次追(移栽一周后追 20kg,隔一周再追 10kg);穗肥 15~20kg,亦分两次追幼穗分化期 5~10kg,减速分蘖期(座胎)再追 10kg;粒肥 5~6kg,出穗时追入。(4)适时除草:浅湿干灌溉田面水层浅,且时有水层,时无水层,容易滋生杂草,应及时用恶草灵、丁草胺、禾田净等药剂杀灭。 4.2.3 浅湿干灌溉不宜田块浅湿干灌溉不宜田块应用浅湿干灌溉技术要根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对于土壤瘠薄、砂性较大、肥力不足、新开的盐碱地,生产水平低,土地不平整的田块,不宜采用浅湿干灌溉。这些地块为了获得相当的产量往往以用浅灌更为有利。有些盐碱地虽然种稻历史悠久,但洗盐后土壤含盐量仍大于 0.2%~0.3%,地下淡化层未曾形成,矿化度达 7~10g/L 以上,实行浅湿干灌溉可能会受到土壤盐分的危害。 4.2.4 节水栽培水肥管理图解经过多年水稻节水灌溉试验研究及生产实践,辽宁省已积累了一套较完整的水稻节水高产灌溉经验,尤其对节水栽培的水肥管理已趋于模式化,现已绘制出水稻节水栽培管理图解,见图 4-2。这一图解实用性、操作性强,易推广,对辽宁省进一步推广水稻节水灌溉的水肥管理,确保高产高效有指导作用。 21 22 5 常规水稻生产稻田水分状况调节常规水稻生产稻田水分状况调节水稻生产稻田 5.1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层的要求水稻需水特性反映了水稻的生物学特性对灌溉的要求。我国传统灌溉方式,对水稻各生育阶段的水分状况调节也多是按这些要求确定的。(1)插秧期。插秧时浅水,可使秧苗插得浅,插得直,不易飘秧,有利于促进早分蘖,增加有效分蘖率,一般以 30mm 为宜。(2)返青期。返青时水层适当加深,以 40~50cm 为好。因稻苗经过移栽,根部受伤,吸水力弱,缺水后不能迅速返青,延迟分蘖。同时,返青时秧苗抗逆力低,必须建立一定的水层,以便创造一个温度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特别是双季晚稻,移栽后气温很高,为了防止高温灼伤秧苗,更应深水护苗。但也不可过深没过叶片,应使 1/2~1/3 的叶尖露出水面。(3)分蘖期。进入分蘖期,为了保证土壤中氧气充足,土温增高,有利于根部呼吸,排除碳化氢等有毒气体,宜降低地下水位,使根系在分蘖初期迅速发育。在此时应灌浅水或湿润灌溉。分蘖期湿润灌溉,可使氧化层加大,氮化细菌,有机磷细菌及纤维分解菌增多,促进了有机肥料分解与养分释放,改善了水稻营养条件,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促进水稻早分蘖,多分蘖,提高有效分蘖率。(4)分蘖后期。此期为控制无效分蘖,采用落干晒田的办法,可以降低稻田含水量,减少植株对氧的吸收率,使后期分蘖发生受阻。地上部分因根部养分及水分的吸收减少,生长趋于缓慢,避免游离氮素积累稻株体内,引起叶片徒长、柔软。由于晒田降低了稻田湿度,对防止稻瘟病也有积极作用。并因晒田可控制基部茎节的过度伸长而防止倒伏。晒田还可为以后的穗分化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至于落干时间长短,晒田轻重,则应视土壤类型、气候、稻苗等情况灵活掌握。对于盐碱地和重咸酸田,为避免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和反酸则不宜晒田。(5)拔节孕穗期。拔节至抽穗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高峰期,叶面积大,蒸腾强度亦最高,又因处在穗分化阶段要求充足的光照和水分,以利同化作用,形成大穗,因而此时需要较深的水层(50~80mm),更不能缺水。幼穗分化后期处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阶段,对外界条件反应最敏感,要求稳定的温度,而水层能调节水温、土温、稻体温度及田间小气候。

但高于 80mm 以上的深水层反而引起烂根和倒伏,在密植和多肥情况下,深水尤其会引起不良后果。(6)抽穗开花期。这个时期也是水稻对外界条件,特别是对温度和湿度较敏感的时期。温度过低和湿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开花与授23 粉,影响产量提高。因此,这时不可缺水,宜保持适当的水层。此时最忌深水层,而浅水有利于提高株间温度,降低湿度,开花速度快,受粉作用良好,从而增加每穗粒数。在平原湖区,抽穗前 3~5 天适当落干轻烤,有利于抽穗整齐、发新根与提高稻根的吸收力。(7)灌浆乳熟期。灌浆时应有一定水层,对稻株体内水分循环有利,从而使养分迅速运转到穗部。灌浆后水层逐渐降低或采取间歇灌溉。至乳熟后期籽粒积累了 90%以上的干物质,生理需水下降,可以逐渐排水至湿润。(8)黄熟期。一般要排水落干,以促进早熟,防止倒伏,有利于收割。 5.2 节水增产的合理晒田技术(1)晒田(烤田)的增产节水作用。

①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使养分集中到有效分蘖和主茎上,有利于提高成穗结实率和降低空壳率,提高千粒重。②改善土壤条件,增加耕作层通气性和土壤含气氧量,加强好气性微生物活动,促进有机质分解,增加有效养分。③促使稻株健壮,水稻根系转旺,黑根减少,白根增多,老根下扎,吸肥力增强,为壮杆大穗打好基础。④光照充足,土温升高,稻株的光合效率高。⑤减少病虫害。据有关灌溉实验成果表明,合理晒田,可增产 1.5%~15.5%,省水 4.4%~10%。(2)晒田的适宜时间。主要在分蘖末期进行,根据栽秧后的天数和苗数决定。一般,早稻栽秧后 20~25 天,中稻和单晚稻栽秧后 30~35 天;早稻 45~50 万/亩苗,中稻 40~45 万/亩苗,杂交稻 25 万/ 亩苗,是开始晒田的适宜时间。(3)晒田标准。可分为轻晒、中晒和重晒。轻晒,土壤含水率降到饱和含水率的

80%~90%;中晒,土壤含水率降到饱和含水率的 70%~80;重晒,一般要求达到田面普遍开始裂缝,人走不陷脚,土壤含水率为饱和含水率的 60%~70%。要因地制宜,适时、适度,关键在“五看” :①看苗晒田,对禾苗长势猛、叶片宽厚浓绿的要重晒;禾苗长势一般,叶片色泽不十分浓绿的,采取中晒、轻晒或不晒。② 看土质晒田,冷浸田、深脚泥田宜重晒;山岸田、青灰泥和白灰泥田宜中晒或轻晒;碱性重的田可轻晒或不晒;砂姜黑土田头几年不宜晒田。③看天气晒田,晴天气温高、蒸发蒸腾量大,晒田时间宜短,天气阴雨要早晒,时间要长些。④看肥力晒田。⑤看水源情况晒田。 5.3 降雨的利用格田是稻田田间工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进行稻田水分调节的最基本单元,格田面积一般在

1~3 亩。格田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需水要求,利用格田蓄积雨水是节约用水的最好办 24 法。降雨时,格田最大蓄水深度可以大于适宜水层上限值。辽宁省水稻生育期降雨有效利用量可达 250~300mm,利用好这部分水源,对节约工程用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水稻格田各生育期调蓄降雨控制标准可参照表 5.1。表 5.1 生育期项目深蓄雨水上限(cm)土壤湿度下限(%)返青期水稻田间雨水调蓄模式表分蘖期盛 3~0 10~8 80~90 末 0 5~0 70~80 拔节孕穗期 5~3 15~12 100 抽穗开花期 5~3 15~12 100 乳熟期

3~0 8~6 80~90 黄熟期 0 6~4 70~80 适宜水层(cm) 5~3 10~8 100 6 灌溉水温对水稻的影响及提高水温的措施灌溉水温对水稻的影响水温对水稻的影响及提高水温的措施 6.1 水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水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冷水指较水稻适宜的温度要低的水,一般包括井水、高山雪水、山间泉水和深水水库的底层水。根据实验和生产实践得知,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水温的要求不同,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最高温度为39~40℃,最适温度为32℃;秧苗期温度低于10℃,植株根系和叶片生理功能受阻,停止生长,温度低于5℃

超过 5 天就易受冻害。在我国北方水稻返青期,最适气温为14~17℃,最低气温应不小于11℃.此期秧苗组织较柔嫩,抗逆能力差,适宜的水温为28~30℃,如果水温低于15℃,水稻生长将受到抑制,返青速度减缓,但根部还保有一定活力;分蘖期是水稻生命力较强的时期,也是生长最为旺盛的阶段,因而要求有较高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来促进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营养物质,供细胞生长,促进分蘖,所以此期适宜的气温为25~30℃,最低气温不得低于19℃,最低的临界水温为17℃,最高为39℃,最适水温为32℃,低于25℃则分蘖速度减缓,水温低于17℃分蘖则停止;孕穗至开花期是水稻对温度最敏感时期,水温过低则会延长开花期,花粉发育不完全,其结果是不实粒增多,最终将明显影响产量。如果日平均温度低于24℃时,对减数分裂有害,小于22℃则对授粉不利,小于19.5℃时则不能授粉;尤其是乳熟和黄熟期对水温反应最敏感,水温如果低于20℃,则会延缓成熟,酿成减产。日本近滕赖已的试验资料表明,水稻在出穗前 10 天以17℃的水处理 9.5~13.5 天,几乎颗粒无收,如果长期以20℃以下的冷水灌溉 25 水稻,则会使水稻濒于绝产。据观察测定,井水水温一般比河水要低10℃左右,高寒地区的井水水温只有5~9℃,深水底孔放出的库水比表层水温要低5~7℃。 6.2 提高井水温度的措施灌溉水温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甚大,尤其井水水温低,往往会造成水稻全生育期贪青晚熟,如迂早霜,将会大大的影响水稻产量,因此提高井水温度是井水灌溉夺高产的关键一环。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和工程措施如下:(1)延长流路延长输水渠道长度,可使入渠井水经过较长一段的流程,通过空气对流和太阳辐射提高水温。一般每延长 100 米水温提高0.8~1.2℃。据沈阳陈相井灌区试验资料,1979 年 6 月 12 日,11~13 时(气温23~25℃),对桃木 1 号井(无晒不池)进行了延长渠道提高水温的试验测定。电井水泵出水口水温9℃,渠道水面下 6 厘米的水温是:距井 100 米水温10℃,米10.5℃,米11℃,米水温11.5℃, 200 300 400 500 米水温12℃,格田进口水温14℃。灌水前格田内水深 1.5cm,水温是25℃,补水后水深为 4.5cm,停灌后格田内水温每小时上升2~3℃,经过 3~4 小时后,格田内水温平衡,达到25℃左右。(2)轮换上水渠道在地形平坦,地面坡降小于千分之一,地下水位较低地区,采用灌排渠道相结合,轮换灌水的方法也是提高水温的有效措施,把末级渠道建成半填半挖渠道,即能灌又能排,首次放水用一条渠道做上水渠灌水,另一条做排水渠,下一次放水利用排水渠道灌水,依次轮换,每次间隔 5~7 天,可提高水温

3~4℃。(3)改进渠道结构井水灌溉的输水渠道应尽量采用宽浅式渠道,并把渠道坡降改缓,降低流速,增加水在渠道中流动时间。渠道的宽深比以 2.0~3.0 为宜,即灌溉面积为 75 亩以上的渠道,宽为 1.5~2.0m,深为 0.5~0.6m;面积在 60 亩以下的宽为 1.0~1.5m,深 0.3~0.5m。渠道比降(末级的)

1/3000~1/5000 为好。还有渠道覆膜也可以提高渠系输水的温度,国内外早有报导,黑龙江省绥滨农场在斗渠上覆膜,在 5~9 月全生育期内,覆膜 100m,积温增加180~320℃。覆膜高出水面 50cm,两侧压紧压实,以防过堂风影响增温,同时清除两侧杂草,以防影响增温效果。据红兴隆管理局资料,每百米增温可达2~3℃,但是这种方法成本较高。(4)修筑晒水池在机井出水处修建晒水池,取表层水灌溉。这种形式是井灌区引 26 水增温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经调查,在 5~8 月份晒水池表层水温比井水高5~9℃。据黑龙江三江平原资料,晒水池一昼夜可使井水水温升高9℃ (由5℃上升到14℃)所以他们提倡井灌区一井一池一片地。。晒水池面积一般为稻田面积的 1%~2.6%,形状以长方形

为宜,池内水深 0.6m 上下,太深了效果不好,太浅了蓄水量又太少。当气温为18℃时,井水温度为5℃,晒水池表层 15cm 水温可达13℃,50cm 平均水温9℃。另据沈阳陈相井灌区资料:修筑一个面积为 1000~2000 平方米,深度为 0.5~1.0 米,蓄水量为 500~1000 立方米的晒水池,井水从入池到出池,大约需要经过 3~5 小时的太阳照射,可以提高水温3~4℃,水经过一段渠道进入田间,水温就可以达到14~15℃,这是丢一块,保一片,适合单井灌溉的地区。(5)调整灌水时间白天,在光照和气温较高的条件下,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很强,要尽量保持较高的水温和地温,这样可以保证植株较高的光合效率和有效积温。夜晚,温度下降,植株以呼吸作用为主,因此灌溉低温水和稻田温度比较接近,对其生长影响较小。据辽宁省彰武县盐碱地实验资料,从早 6 时到晚 24 时每 2 小时作为一个灌水处理,通过对每个处理的水温进行连续观测发现,白天 10~16 时灌溉时,大于等于10℃的平均积温最低,只有14℃;18~24 时灌溉日平均温度达16.7℃。早 6 时灌溉日平均积温为15.2℃。最大日平均温度差值2.7℃。所以要坚持在夜间灌水,在用水量大时必须在白天灌水,也要白天灌远地,夜间灌近地,井渠混灌区要把自流水灌近地,井水灌远地,这样减少温差,对水稻生长没有抑制作用。(6)勤改灌水口,井灌水田由于连续用一个水口灌溉,往往造成近水口处 10~20m2 的范围内植株贪青晚熟,或不能成熟。经观测,灌溉时同一格田内(0.34 亩)距进水口不同位置,水温相差达10℃。越靠近进水口,温度越低。其改进办法是每个格田至少设3 个进水口,经常变换使用。二是在格田进水口不冲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灌水时间,减少用水量。 7 渠道防渗技术 7.1 渠道防渗的作用及选择措施要求渠道防渗是实行节水灌溉、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的主要措施之一。渠道衬砌及护面的主要作用为:①减少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系数,并便于控制地下水位上升,防止土壤沼泽化和次生盐碱化等;②减少渠道糙率,加大流速,增加输水能力,防止渠道冲刷破坏,减少土方开挖量。 27 用作渠道防渗的技术措施种类较多,选择的基本要求是:防渗效果好,减少渗漏值一般应达

50~80%;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施工简便,造价较低廉;寿命长,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和抗冲能力,减少渠道的断面尺寸;便于管理养护,维修费用低。 7.2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措施简介(1)砌石防渗砌石防渗分为干砌块石、干砌卵石、浆砌料石、浆砌卵石等多种形式。砌石防渗的优点是能就地取材、抗冲刷和耐磨性强,一般渠内流速可达 3.0m/s~6.0m/s,大于混凝土防渗渠的抗冲流速,就连干砌卵石的抗冲流速也在 2.5~4.5m/s。其次抗冻和抗渗能力也较强,一般可减少渗漏量 80~90%。此方法适用于石料来源丰富、有抗冻和抗冲刷要求的渠道。使用年限 30~50 年。(2)膜料防渗膜料防渗是采用具有柔性的抗渗塑料薄膜或沥青玻璃纤维布油毡或其它复合膜料(包括土工织物、土工膜等),其上设保护层的防渗方法,采用塑料薄膜或土工膜料防渗有较好的效果,一般可减少 90%左右的渗漏损失。用土作保护层造价较低,但占地多,允许流速小,适用于中小型低流速渠道。用刚性保护层造价较高,适合于大、中型灌区。在我国南北方均可采用,特别是北方冻胀变化较大的地区效果理想。使用年限 15~25 年(埋藏式)。(3)混凝土防渗混凝土衬砌广泛采用板形结构,其截面形式有矩形、楔形、肋形、槽形等,其中楔形板和肋形板适用于有冻胀地区的渠道。采用混凝土衬沏渠道,一般能使渗漏量减少 90%~95%,此方法适用于各种地形、气候和运行条件的大、中、小渠道。使用年限 40~60 年。缺点是造价高,附近应有骨料来源。(4)暗管

防渗采用暗管防渗防冻是灌区输水系统中最完善的形式,防渗效果一般在95%以上,虽然一次性投资高,但使用年限长一般可使用 30 年以上,从使用年限来比较(用年亩投资比),暗管(暗渠)是一种投资少、效益大的防渗防冻的输水渠(管),施工简便快捷,管理养护简单易行,适用于冻胀小流量明渠技术改造。(5)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和条类油毡,有较好的弹性,能适应地基较大的冻胀变形,适于高寒地区应用。防渗效果好。一般减少渗漏量 90%左右,使用年限 10~30 年。 28 (6)U 形断面防渗渠道 U 型断面混凝土衬砌渠道较梯形渠道每公里输水损失小 3.7%,较土渠可以减少渗漏损失 97%,防渗效果好,它近似于最佳过水断面,水流条件好、流速快、输水输沙能力强;抗冻害性能较高,冻害程度仅为梯形渠的 1/3~1/4,便于管理,投资少,现已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U 形断面防渗渠道衬砌施工可分为现场浇筑和预制安装两种形式,填方渠道和斗渠以下渠道可采用预制施工。预制可称其为“U 形槽”。

节水灌溉实施计划方案

*********村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案

1、综述 1.1 项目背景 1.1.1项目的实施背景 本项目为**********地村节水工程实施案。 ******地村位于****************。总土地面积14000亩,种植面积7000亩。人均纯收入5000元/人。 本次设计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工程建设形式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由于该区处于半干旱地带,降雨量少,干旱成为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东地村基础设施薄弱,井的出水量不足,配套设施不健全,灌水式粗放,灌水定额大,成本费用高,水资源浪费重,对当地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改善灌溉条件,建设适宜当地生产的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是当务之急。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东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有利条件。 1.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村现有井因建设年限较长,井深不足,不同程度的存在出水量重不足。机泵露天放置无任防护措施,风吹雨淋致使机泵老化重,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灌水式粗放,灌水定额大,成本费用高,据调查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6,水资源浪费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种植结构的调整,生产生活用水也将加大,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将进一步尖锐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现实。 合理开发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高效连片节水工程,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才能保证粮食安全和环境友好,才能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项目区农业生产现状及水资源现状,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改善当地灌溉条件,减少地下水开采,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产品成本,是促进“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项目区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灌溉技术与当今现代化的农业经营式极不相称。发展节水灌溉,使先进科学的灌水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变。 就项目区农田灌溉现状而言,即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浪费有限的水资源,发展节水灌溉,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转向其他行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总之,发展节水灌溉是党和政府倡导的共建和谐社会和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是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党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效连片节水灌溉工程的兴建是非常必要的。 1.2 项目概述 1.2.1 建设容及规模 ********村节水工程实施案,设计在东地村新建节水灌溉面积1000

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进展(洪林)

[论文摘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首先,根据我国和谐灌区建设的需要,提出开展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对国内外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稻节水灌溉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农业政策和工程技术等多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状况。最后,探讨了水稻节水灌溉影响的今后研究发展前景和方向。 [论文关键词]:水稻;节水灌溉;影响;研究;进展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两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和谐灌区建设。一个和谐的灌区应该实现:水土资源供需平衡,灌区水利基础建筑物和渠系运行良好,管理体制合乎时代要求,运行机制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很强的自我运行能力;此外,灌区农民生活富足,社会安定,生态环境适合人民生活和动植物生长;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节水灌溉技术得到普遍采用,并发挥巨大作用,从而保证灌区内的资源、环境、经济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才会促进我国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稳步向前。和谐的灌区建设离不开农业节水灌溉,而农业节水灌溉的关键是实行水稻节水灌溉。因此,开展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种稻国家之一,水稻面积为世界第二,水稻的总产量在世界各国中居首位。水稻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0%,产量约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40%,水稻的灌溉用水量占1/3以上。但中国水资源紧缺,且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工业用水、城镇供水大幅度增长,农业用水紧缺问题日益严重。农业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 二、水稻节水灌溉研究进展 在全球用水量中,农业灌溉占到了72%,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更高达87%。随着非农业用水(包括城镇供水、工业用水和环境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Barker(1998)等人预计,到2020年,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量将下降到62%而发展中国家为73%。20世纪70年代,随着水资源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水稻节水灌溉的研究必要性越来越明显。Tabbal等人(1992)和Bhuiyan等人(1995)分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a14459586.html,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作者:刘祥诺李爱莲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18期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主要的灌溉方式有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等,和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节水效能得到极大提高,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水资源和当地环境。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1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注意的事项分析 1.1 分析在无坝取水中的注意问题 根据现实情况建设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种,如果建设不建闸的引水口,那么在发生洪水的情况下,就不能有效的控制水的流量,进而导致渠道和其他设施被洪水冲走,淹没大量的农田,针对这一危险的情况,一定要考虑好建设建闸飞控制方案。引水角通常是指在进水闸的中心线和河道水流方向之间产生的夹角,一般都会设计成锐角,基本是在30°~45°范围,这样可以保证水流的平稳性,而且这样的引水效果也是最好的,同时还减少了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如果水位非常低,没有条件进行自流灌溉引水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河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或者是低坝、节制闸等,以此来提高水位,对水资源进行存储,合理的调整水位高低,可以使用引水自流灌溉的方式进行灌溉。 1.2 有效控制输水过程中造成的水量浪费 在长时间的农田水利灌溉发展中,主要使用挖土成渠的灌溉方式,直接将水输送到农田中,如果管理不到位,或者使用的管道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输送的水量会有一定的蒸发和渗漏,流失大量的灌溉用水,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一般每年植物生长时所需水量为4,000亿m3,但是在所有输送水量中利用在农田灌溉中的只有50%~60%,针对这一情况,一定要对输水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采取有效方案进行节水,例如对水泵、管道进行检查,不能出现漏水、渗流问题,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整体灌溉的效率。 1.3 对水渠进行防渗处理 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可以利用挖掘的水渠进行水资源的输送,为了保证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一定要合理选择渠道的防渗材料,现浇混凝土护面、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面、干砌块石

(技术规范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SL207—98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网页制作:CWSnet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 目次主页 前言 1 总则 2 工程规划 3 灌溉水源 4 灌溉用水量 5 灌溉水利用系数 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 7 效益 8 节水灌溉面积 附录A 名词解释 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 定方法 条文说明 前言 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

章40条和2个附录。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科学技术司 黑龙江省水利厅 广西自治区水利厅 甘肃省水利厅 河北省水利厅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 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 1 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1、背景介绍 智能农业是物联网十二五规划重点领域之一,大量的科技创新技术将应用在农业发展中,其中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等。 通信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有线、无线、长距离、短距离的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机器与人之间的信息与数据的交换,这就形成了当今科技领域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物联网”。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信息传递、交换和传输的重任。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目前是通信、计算机和自动化等领域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它能够可靠地、实时地采集覆盖区中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息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发送给远端数据消费系统。 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在设定的条件下与远端接收器通信,按照系统预先设定的程序对现场设备进行开、关等操作,还可以按照复杂的业务流程和业务逻辑,实现灵活的操作控制,另外,动态信息采集分析技术也是重点应用,对现场的复杂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 在我国,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由于农业灌溉效率普遍低下,水的利用率仅为45%,而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国家已达70%~80%,因而,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对于缓解水资源的紧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节水潜力最大的领域。目前,农业节水灌溉的困难在于农田分布范围广泛,各种农作物的用水需求也不相同。使用大面积的沟渠灌溉技术,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在农田利用上也造成很大的浪费。采用自动化控制的滴灌技术,可以根据各种农作物对水量的要求,以及土壤的水情合理配置各个供水设备运行情况。另外,通过自动化控制,可以将整个农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整个系统的相关资源信息,通过统计分析,进行合理使用,从而达到省水节能、省工省地的效果,以及发展节水农业的目的。 托普物联网在农田智能灌溉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无线传感器感应土壤的水分,并在设定条件下与接收器通信,控制灌溉系统的阀门打开、关闭,从而达到自动节水灌溉的目的。由于传感器网络具有多跳路由、信息互递、自组网

水利灌溉中的有效节水措施

水利灌溉中的有效节水措施 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为了充分利用农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使农作物达到高产高效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它是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技术组成的综合技术体系:科学的运用这一技术体系,可有效的提高农用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和总体面积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蓄水保墒耕作技术、适雨种植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秸秆覆盖或地膜覆盖保墒技术、化学药剂抗早保墒与保水剂应用技术、限额灌溉及节水抗早作物品种选育技术等。节水管理技术体系。主要是建立健全各种管水组织,制定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作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合理征收水费。 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但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占水量的50%~60%,因此,渠道防渗一直是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按防渗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有衬砌、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渠道防渗技术的节水特点是:减少渠系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渠道输水安全保证率,提高渠道抗冲能力,增加输水能力。 2、喷灌技术

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它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进行灌溉。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工程、动力机、水泵、各种管道、喷头及控制设备等。喷灌系统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固定式喷灌系统各组成部分或者都定不动,或者除喷头外,其它部分固定不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除喷和装有喷头的支管可在地面移动外,其余部分固定不动,管片与水栓连接;移动式喷灌系统除水源(塘、井、道等)固定外,动力机、水泵、管道、喷头都可以移动。 二、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存在的问题 一是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小,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也仅局限用于经济作物,只是作为示范工程,有待于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推广。二是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政事企不分,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三是受经济利益影响,水资源相对充足地方的农民对搞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四是资金投入不够,已建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不足、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逐年衰减和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规模。五是节水灌溉工程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设备不配套,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差,维修服务跟不上。很多工程设备因质量问题或维护维修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工程使用寿命短,损坏率高等,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目标,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是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保障我国未来经济持续高效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占世界总量的6%,但是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的现状,实际上人均水量较为短缺,在这样的背景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节水灌溉;现状;发展趋势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政府也逐步加大了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投资,目的是尽快实现全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近年来,我国节水灌溉技术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较多的漏洞,极大的影响了其推广与普及的进程。因此,完善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是目前的工作重点,以期通过有限的灌溉水资源消耗总量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 根据我国政府出台的关于农村水利建设相关规划中明确指出,截止2015年年底,确保1.5亿亩农田实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截止2020年年底,保证6.5亿亩农田全面实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保证。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广大地区进行推广使用。下面主要通过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现状与节水灌溉农艺技术现状进行主要说明。 1.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现状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目的是通过降低输水管道在输送过程中造成的水量损失,损失的方式主要是水量蒸发和渗漏导致。为了保证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必须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质量。 1.1.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的防渗工程主要考虑的是施工材料的防渗漏性能好坏、成本高低与施工难度大小。只有保证渠道的透水性或者通过建立防渗漏隔层,才能有效保证输水渠道不会发生渗漏等情况,对节水技术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 1.1.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2012-2015年)

前言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北方粮食主产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粮食稳定发展的主要瓶颈,干旱频繁,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必须把节水灌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 多年来,各地围绕发展节水灌溉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东北三省和某区(以下简称四省区),近年来根据当地实际,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节水增产的显著成效,为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四省区党委、政府相继做出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决定,组织编制了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计划。黑龙江、吉林省委、省政府专门致函国务院领导,表达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促进粮食

稳定增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再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为支持四省区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组织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四省区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丰富,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四省区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以雨养农业为主,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尤其是春旱严重,制约了当地粮食生产,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发挥。为此,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更大规模的灌溉面积,是充分发挥该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大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财政部经商水利部、农业部,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支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意见》,建议结合四省区的规划目标和实际,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支持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准。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更好地指导四省区实施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是比耕地资源(占世界总量的9%)更紧缺的资源。同时,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南北相差悬殊。淮河以北的广大北方地区拥有全国60%的土地,却只有15%的水资源。 水资源短缺与节水将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永恒主题,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乎国家安全。确保我国农业用水量维持零增长或负增长才可以满足国家战略水安全,但要满足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需求必须增加农业用水量约1200亿立方米。这两个现实需求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瓶颈,在水资源极为有限的前提下,解决这一矛盾只能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节水灌溉的高效农业,使农业由粗放经营管理走向集约经营管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水利现代化。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但由于其自

然存在的状态与人类的需求并不完全符合,进行水资源集中整合的水利工程随之而出现。水利工程不仅能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而且还能够使水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尤其?τ谖夜?这样的农耕文明古国,水利工程在保障农田灌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水利工程更是科技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标志。 现代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是指用尽可能少的灌溉水量来满足作物需水,获得农业生产的最好效益。节水灌溉的最终目标是提升灌溉水的最大利用率,促进农业高效发展。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就是要采取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使有限的灌溉水量创造最佳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其与传统的灌溉技术相比有着更多的优势,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与科研成就,可根据各个地区特点、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多种合适且可选择的节水灌溉方式。 现代节水灌溉为解决我国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农民增产增收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滴灌灌溉、喷灌灌溉及地面灌溉。 滴灌灌溉。由于该技术有着较高的价格,也被称为“昂贵技术”。它是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养分适时适量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即通过低压管道系统和特别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读本

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读本 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 二○一○年五月三十日

编写单位 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 铁岭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编委会名单 主编:陈凤君 副主编:赵成奇刘军方洋 参加人员: 王笑海刘宝昌胡文波李波 黄永周琳琳黄占瑞刘芳 弓宇博吴迪杨思迪 责任编辑:刘宝昌

前言 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是缓解农业和经济社会用水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对节水灌溉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先后提出了“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铁岭是农业地区,也是水资源短缺地区。然而现实存在农业用水浪费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尤其在水稻生产上,因灌溉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渠道缺少防渗技术,灌溉用水的有效系数仅为0.5左右.农田灌溉有一半的水在输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浪费掉,因此,解决这一矛盾,是我们水利科研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下,我市的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应用到农业各项生产实践中,但是推广的还不普遍。为了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步伐,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号召,更好的为“三农”服务,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更扎实的在农村地区普及稻田节水灌溉技术,我们编印了《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读本》,旨在“读本”的印发能够为想学习和了解水稻灌溉知识的广大基层工作者和农民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我们相信,在基层农业、水利工作者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水稻栽培节水灌溉技术一定会深入田间地头,为水稻增产和农民增收做贡献。 由于水平有限,“读本”中难免有错误或不当之处,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铁岭市水利局科技推广中心 二○一○年五月三十日

2020-2021专科《节水灌溉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705)

2020-2021专科《节水灌溉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705)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适用于各种地形、气候和运行条件的大、中、小型渠道的防渗方法是( )。 A.土料防渗 B.混泥土防渗 C.砌石防渗 D.水泥土防渗 2.属于随播种、随灌水的地面灌溉节水新技术的是( )。 A.膜上灌溉 B.波涌灌溉 C.间歇灌溉 D.坐水种 3.适用于分散的小地块,特别是山区丘陵的复杂地形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 )。 A.手抬式轻型机组 B.手推式小型机组 C.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机组 D.滚移式喷灌机 4.以下最节水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是( )。 A.“浅、湿、晒”模式 B.“间歇灌溉”模式 c.“半旱栽培”模式 D.“薄、浅、湿、晒”模式 5.雨水的集蓄利用,最关键的问题是( )。 A.提高集流效率 B.管道安装 C.灌溉设备齐全 D.确定灌溉作物 二、选择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6.农业节水技术包括抗旱节水作物品种、覆盖技术、____、调整作 物种植结构以及抗旱、保墒、保水剂的应用等。(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栽培技术;节水管理技术) 7.按降水量多少我国大致可分为五个降水带,其中,____是我国主要小麦、棉花和其它旱作物产区。(湿润带;半湿润带;干旱带) 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是指____或____渠道输水损失的各种工程技术和方法。 (杜绝;缓解;减少;增加) 9.微灌系统通常由水源工程、____、输配水管网和灌水器四部分组成。(首部枢纽;量测系统;施肥装置)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0.开源 11.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12.局部水头损失 13.滴灌

节水灌溉技术标书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正本) 日期:2009年2月27日

目录 一.施工方案与平面布置 1.施工方案………………………………………………1—8 2.平面布置 (8) 二.施工计划 1.施工进度计划配置..........................................9—11 2.劳动力计划配置.............................................11—12 3.材料供应计划配置 (12) 4.主要施工设备配置……………………………………13—15 三.工程保障措施 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6—19 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20—23 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3—24 4.环境保护保证措施..........................................24—25 四.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分析与解决措施...............25—26 附表A区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1) B区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2)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3)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4)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5)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6)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表………(一)、(二)

一.施工方案与平面布置 1.施工方案 1.1施工准备 1.1.1熟悉项目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的勘察 认真阅读招标文件中与该项目相关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图 纸、工程投资预算、施工进度要求、工程质量标准等,以便了 解本工程的总体概况、工程特点、关键技术和设备,明确工程 的重点和难点,为组织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施工现场踏勘。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掌握现场的 具体情况和条件,以便为施工现场布置、铺筑临时施工道路、 修建临时施工用房等作出整体规划。了解施工现场附近的主要 道路干线和现场水源状况,以便为通电、通水作出安排,为后 勤及工程材料的运输保障供给作出统筹安排。 1.1.2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研究施工条件、选择施工方案,对工程施工全过程实施组织和管理的关键步骤。包含以下内容:施工条件分析、施工导流、主体工程、施工交通运输、施工设施与临时建设工程、施工总布置、施工进度、主要技术及供应计划。 1.1.3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施工现场主要工作有: 通电、通水、通车及平整场地。确保施工及工作人员的用水、用电需求,确保施工所需物资安全畅通到达,并能在工程现场有序摆放。 1.2施工测量方案 1.2.1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1.2.1.1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对灌溉系统中各主、支管网布置的 坐标、基线、基点相关数据及相对标高参照点,用经纬仪、水 准仪进行网点的测设。 1.2.1.2施工网的测量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程序进行。 1.2.1.3施工测量控制网点的布设,应满足灌溉系统中各主、 支管网布置的定位放样和技术监督要求,并与总平面图相配合,

节水灌溉技术知识汇总

节水灌溉技术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水的总储量的(0.3%)。2.多雨带气候十分湿润,其年降水量超过(1600mm)。 3.半湿润带气候半湿润半干旱,其年降水量(400~800mm).4.半干旱带气候干燥,其年降水量少于(200~400mm) 5.干旱带为我国最干燥的荒漠区,其年降水量少于(200mm).6.我国目前灌溉水的利用率很低,平均约为(0.4左右). 7.(渠道防渗)是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主要措施。8.(管道输水)效率高、占地少,灌溉渠系管道化已成为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 9.(喷、微灌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灌水技术。 10.(地面灌水)方法仍是当即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方法。。11.采用渠道防渗措施,渗漏损失可减少(70%~90%) 12.(土料防渗)能就地取材,造价低,施工简便,但抗冻和耐久性较差。 13.(水泥土防渗)具有造价低,施工较简易等优点,但抗冻性较差。14.(砌石防渗)抗冻和抗冲性能好,施工简易,耐久性强,但一般防渗能力较难保证,需劳动力多。 15.(混泥土防渗)其优点是防渗效果好,使用年限长。 16.(混泥土防渗)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渠道防渗方法。

17.管道输水减少了渠道渗漏损失,一般可节省能耗(20%~25%左右)。 18.管材和附属设施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约占总投资的(70%~80%)。 19.塑料硬管在管灌中得到广泛应用,埋在地下寿命可达(20年以上)。 20.目前灌区移动式管道输水中所用管材主要是(塑料软管)。21.地面灌溉的田间水利用系数只有(0.6~0.7)。 22.沟灌一般要比畦灌节省水量(30%左右)。 23.喷灌灌水均匀度可达(80%~90%)。 24.喷灌比地面沟、畦灌溉省水(30%~50%) 25.在相同条件下,喷灌所需劳动力仅为地面灌溉的(1/5)26.一般要求喷灌时喷洒均匀系数在(0.8以上)。 27.适用于分散的小地块,特别是山区丘陵的复杂地形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手台式轻型机组)。 28.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质,特别是平原地区的小块地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手推式小型机组)。 29.适用于中、小型面积的不同作物、不同土质的地区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机组)。 30.不能灌溉高秆作物,适应地形坡度和土壤的能力较差的小型喷灌机组是(滚移式喷灌机) 31.(双悬臂式喷灌机),适应地形坡度的能力小。

(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目次 1综合说明 2 项目区概况 3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4. 工程管理 5、施工组织设计 6、水土保持设计 7、环境保护设计 8、节能设计 9投资概算及筹资方案 10预期效益 11 附图 附加说明(包括总则)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及依据 1.2 项目区现状 简述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包括项目的位置等。 1.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 简述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工程设计方案,总工期。 1.4 工程管理 简述项目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建后的管护机制。 1.5 建设费用及资金筹措方案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总投资,投资构成,筹资方案。 1.6 预期效益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建后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和环境效益。 2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状况 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2.1.2 水文气象 重点介绍项目区降雨、气温、蒸发、风向风速和日照等水文气象要素。 2.1.3 地形、地貌 2.1.4土壤及作物种植情况 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土壤土质、作物种类和种植间距。 2.1.5 水资源 重点介绍项目区现状水源状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受益人口及劳动力状况 2.2.2 农业生产水平 2.2.3 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

2.2.4 水利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2.3 项目区水利设施现状 2.3.1 水源工程现状 水源工程包括水库(湖泊)、堰坝、山塘、河流等。 2.3.2 灌溉工程设施现状 说明项目区灌溉工程设施现状,应包括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等。 2.3.3 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说明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2.4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现状自然灾害、农业种植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来说明目实施的必要性。 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3.1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主要包括: (1)规划的文本及相关的审批依据; (2)中央及省针对现行农田水利专项资金补助的有关文件; (3)相关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根据项目类型选用相应规范); ①《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②《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③《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2007;④《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2010;⑤《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等 3.2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标准 (1)灌溉设计保证率 喷灌、微灌各类作物采用85~95%,低压管道灌溉采用75%。 (2)灌溉水利用系数 低压管道区、喷灌区不应低于0.80;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段天宝 节水灌溉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 一、节水灌溉主要方式 1、喷灌喷灌的主要优点如下:(1) 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可达80,。一般情况下,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1m3水可以当2m3水用。(2) 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20,—40,。其原因是取消了农渠、毛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增加了15,—20,的播种面积;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3) 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4) 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增加了农民收入。(5) 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6) 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常用的喷灌有管道式、平移式、中心支轴式、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 2、滴灌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 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 3、膜上灌、膜下灌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作膜上灌,在新疆等地已大面积推广。采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著,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在干旱地

几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

几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 术(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几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我国大多数农田是“靠天吃饭”,全国的农田受旱面积约4亿亩,我国的农业生产长期面临着用水短缺的制约,干旱是发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受害面积最大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农业又是用水大户,水资源利用率较低,节水潜力很大,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利用率,用较少的水生产较多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大力推广农业节水增效灌溉技术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根本出路,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常用的节水技术主要有渠道防渗、喷灌、微灌(滴灌、微喷、渗灌)、膜下灌等技术。不同的灌溉技术,其节水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滴灌和地下灌溉方式节水效果较好;微喷次之;而地面漫灌最浪费水;喷灌则界于微喷和地面漫灌之间。 一、渠道防渗:渠道防渗技术主要是利用各种技术措施、工程措施防止渠道内的水发生渗漏损失,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增加水的利用率,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传统的土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差的仅0.3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渠道防渗可分为三合土护面防渗、砌石防渗、混凝土防渗、塑料薄膜防渗等。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我国农田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二、喷灌:喷灌是通过管道、喷头等机械部件将有压力的水喷射到空中,分散成水滴均匀地降落到地面的一种灌溉方式。一般的粮、棉、油、蔬菜及果树等作物都可以采用喷灌来进行浇灌,喷灌还可以结合喷洒农药和液肥,是一种较理想的灌溉方法。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水方式,已被广泛采用。喷灌的特点:采用喷灌技术能达到节水、增产、省工、降低劳动强度等明显效果。喷灌的节水效果显着,水的利用率可达80%;大大减少了田间渠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工作量,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由于取消了田间水渠及畦埂,增加了播种面积,因此可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同时,喷灌还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如夏季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冬季或早春的喷灌作业能防止低温冻害和霜冻。此外,还可以利用喷灌水对作物叶面的冲洗作用,能消尘除害,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三、微灌:微灌技术又分为滴灌、微喷灌、渗灌等多种方式。它是以少量的水湿润作物的根区附近的部分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溉技术,其特点是能够准确的控制水量,把水分直接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去。微灌还可结合灌水施入可溶性的肥料溶液到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微灌特别是在经济作物,如果树、花卉、食用菌、温室大棚等蔬菜作物的生产中,应用效益十分突出。微灌具有以下优点:(1)高效省水。微灌系统全部由管道输水,因此损失少,灌水时只湿润作物根部附近的部分土壤,灌水量小,灌水均匀度可达80~90%,水的利用率高。(2)节能。微灌比喷灌的工作压力低、耗能少。(3)增产。微灌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系附近灌水,供肥,有的还可调节棵间的温度和湿度,不会造成土壤的板结,为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实现高产和稳产,提高产品质量。(4)省工、省力。可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节省人工,降低成本。(5)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微灌的灌水速度可快,可慢,因此对粘土和沙土都适合,可以进行间隙灌溉,这样可使作物的根系经常保持合适的水分,又不会产生深层的渗漏。 1、滴灌: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滴头或滴灌管带上的小孔一滴一滴均匀慢慢地滴出来,滴在作物的根系附近进行局部灌溉,工作压力和滴头的流量小。滴灌是一种用水经济、省工、省力的灌溉方法,特别适用于缺少水源的干旱山区及沙地,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0%以上,滴灌可用在各种经济作物上,特别是在温室大棚内应用效果最好。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另外由于流量较小、运行时间长,在需水量较大的蔬菜作物中应用不方便。 2、微喷灌:微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微灌形式,将水从微喷头或微喷带中喷洒成微小的水滴进行灌溉的方法,既有喷灌与滴灌技术之长处,又克服了两者之弊病,兼具喷灌不易堵塞和滴灌耗水少的优点。由于微喷头出流孔大,工作压力虽然和滴灌差不多,但它的流速快,减少了堵塞的可能性,出流量大,喷洒一定面积,因此每亩的用材比滴灌少,节约了亩投资。主要应用于果树、经济作物、花卉、草坪、温室大棚等灌溉。它比一般喷灌更省水,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可结合施用化肥,提高肥效。但微喷灌会增加空气湿度,对一些容易因空气湿度大而产生病害作物,不能使用微喷灌;在空气干燥,风力大的地区使用微喷灌因蒸发漂移损失较大,一般也不选用。 3、渗灌:渗灌是将滴头和安装滴头的末极管道埋在地表下20~30厘米的土壤中进行灌溉的一种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灌水时地面水分蒸发损失小、节水效果好,设备埋在地下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水流通过渗灌管上的毛细管渗出,由于渗灌能减少土壤表面蒸发,从技术上来讲,是用水量很省的一种微灌技术,但目前使用起来,渗灌管常埋于地下,由于作物根系有向水性,渗灌管经常遭受堵塞问题困扰。三、膜上灌、膜下灌: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作膜上灌。采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着,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在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这称作膜下灌。这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节水增产效果更好。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规范(DB32T 2950-2016)

ICS 93.160 P57 备案号:49560-2016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2950-2016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of rice 2016-05-20发布2016-06-20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水稻灌溉分区与节水灌溉模式 (2) 5 水稻节水灌溉实施一般要求 (2) 6 节水灌溉技术操作要点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江苏省水稻灌溉分区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江苏省水稻灌溉分区特征 (6) 附录C(规范性附录)本田期不同节水灌溉模式水分控制指标 (7)

前言 本规范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排。 本规范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节水与农村供水技术协会、江苏省水利厅农水处、江苏省农村水利科技发展中心、河海大学。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小马,蔡勇,樊峻江,任瑞英,刘敏昊,吉玉高,冯宝平,郭相平,姚俊琪,胡乐,高见,孙浩,周纲,王洁。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水稻灌溉分区和适宜节水灌溉模式、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操作要点。 本规范适用于农田灌排工程体系较为完备的移栽水稻灌溉,不适用于直播稻育苗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288-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water-saving irrigation of rice 在水稻本田期的各个生育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黄熟期),以根层土壤含水率或适宜水深作为农田灌排控制指标,在充分拦蓄降雨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灌溉技术。主要技术类型包括:浅水勤灌、浅湿灌溉、湿润灌溉、控制灌溉等。 3.2 浅水勤灌 shallow and frequent irrigation 除分蘖末期烤田与黄熟期落干外,其他生育阶段保持10mm~30mm浅水层的灌溉为主的灌溉模式。 3.3 浅湿灌溉 wet-shallow irrigation 以浅水与湿润相结合的灌水模式。在水稻返青期、孕穗期、抽穗期,以保持10mm~30mm浅水层为主,在分蘖末期烤田与黄熟期落干,而在其他阶段以湿润为主,浅水与湿润状态交替存在。 3.4 湿润灌溉 wetting irrigat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