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路环评报告书

公路环评报告书

公路环评报告书
公路环评报告书

前言

汕马路位于汕尾市区西部,该道路是汕尾市区西部出入市区的唯一通道,也是马宫镇联系汕尾市区的纽带。汕尾市委、市政府对汕马路的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市政府设立“汕马路建设指挥部”,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指挥、指导汕马路建设工程的全面工作。

2000年10月,由汕尾市汕马路建设指挥部和汕尾市城建规划设计研究院分别完成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为减轻道路建设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指导工程环保设计,汕尾市城建局于2000年11月委托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进行汕马路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协作单位为汕尾市环境监测站。2001年1月中旬在汕尾市环保局和汕尾市城建规划局的大力支持下,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汕尾市环境监测站对拟建汕马路工程沿线进行了新的深入的环境调查和现场踏勘,并由汕尾市环境监测站完成了环境现状监测工作,在详细搜集环境专题技术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和技术规范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建设意义

汕马路是汕尾市区连接深汕高速公路仅有的二个重要出入口之一,是汕尾的窗口和门面,该道路的建设对改善市区的交通条件,促进市区西部地区的城市建设,推动市区西部一带岸线旅游开发和万吨港口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

(7)《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90)17号部长令];(8)《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批)》;

(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13)《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57号公告];

(14)汕尾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汕马路工程环评大纲的审查意见》(2000年12月20日);

(15)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汕尾市汕马路市政道路、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

1.3评价范围

根据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中的规定,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本道路工程(市区城南路至深汕公路马宫长沙湾出入口,全长10.56km,见附图1)的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

1.4评价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1.5评价预测时段

根据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中的规定,预测年限取公路竣工投入营运后第7年和第15年,即预测年为2008年和2016年。

1.6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拟建公路工程的特点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项目各单项的评价等级为:声环境的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大气环境的评价为三级评价,社会、生态环境评价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

1.7保护目标

通过对汕马路工程沿线所进行的现场踏勘调查,确定了拟建公路沿线的主要环境敏感点(见附图2)及保护目标(见表1-1)。

表1-1 汕马路沿线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

第二章工程概况

汕马路位于汕尾市区西部,自市区城南路至深汕高速公路马宫长沙湾出入口,全长10.56km,建设路幅宽40m,两侧规划控制各20~40m(见附图1)。工程总投资约12117万元人民币。该道路市政道路段等级为城市主干道I级标准,路幅形式按三板块进行设计;公路道路段为省道I级公路标准。

2.1工程现状

(1)从城南路至下洋桥,长约1400m的香港大道(汕马路)首期市政工程完成9m宽砼路面(快车道)及部分雨水管道的埋设。

(2)从下洋桥至新城电厂西侧长约1500m,已完成20m宽路基,而7.75m宽的砼路面正在浇筑中,近期可全面完工。

(3)从新城电厂至西洋哨所长约2500m,已按一级公路标准完成12m 宽路床的施工。

(4)自西洋哨所至马宫长沙湾深汕高速公路出口已完成12m宽路床。

2.2建设内容和主要工程量

2.2.1工程建设内容

该道路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为:地下排水管道;电力、电信、

交通信号、有线电视管道预埋;砼路面结构;人行道;道路绿化、路灯安装等市政道路设施配套和一级公路设施配套建设。

2.2.2主要工程量

市政道路配套工程:挖土方总量16.78万m3,填方总量11.5万m3;新建、扩建桥涵三座,道路绿化,路灯安装,各专业管线预埋等。

公路道路配套工程:该路段总填方约30万m3,总挖方约15万m3,砼路面450万m3,涵洞10道,征地380亩以及沿线配套设施等。

2.3主要工程造价及相关费用

本工程造价及相关费用主要是该道路建筑安装和工程管理费用以及部分征地费,未包含自城南路至下洋桥路段的拆迁安置费和该路段的城市综合开发建设费用。

市政排水工程配套项目工程造价53172414.29元。

市政道路工程配套项目工程造价28829430.13元。

公路道路工程配套项目工程造价3917056元。

以上市政排水、市政道路、公路道路工程项目合计建设投资总费用121172420.42元。

2.4工程建设计划

根据市政府要求,结合汕马路市政道路工程实际工程量的具体情况,在保证建设资金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该道路工程建设起约为

一年,而道路两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工作争取在“十五”期间全面完成。

2.5资金筹措

该工程需投资总金额为12117万元,全部为市政府筹集投资。筹资方式计划采取以市财政市政配套建设专项资金拨付为主,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补助资金、国债扶持、向银行借贷以及利用社会资金或引进外资等多种形式进行资金筹措。目前该项目已向工行借贷3000万元,作为该工程的启动资金,其所有借贷款项本息由市财政统一支付。

第三章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概况

汕尾市城区地处粤东沿海,区内以丘陵地貌为主,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面由东至西是丘陵地带,高程在27m到304m之间,南部为平坦的海积平原、多冲积台地,高程2.7~4.2m。市区北邻海丰县,南濒南海,西南接红海湾,东抱品清湖,三面临海,具有亚热带海滨独特风光,有“粤东旅游黄金海岸”之称。

汕尾市属南亚热带气候,海洋性气候明显,气候适中,四季温和,多年平均气温21.8℃。阳光充足,较少出现霜冻。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2075毫米。雨量分布不均,汛期(4~9月)降雨集中,占全年的79.5%,10月至次年3月的枯水期,雨量稀少,仅占全年的20.5%,季节性差异十分明显,因此,春旱、夏涝是汕尾市水旱灾害的特点。汕尾市在夏秋季节常遭台风暴雨袭击,影响汕尾市的台风年均4次左右,较为严重的台风每年1.6次。

3.2社会经济概况

汕尾市的海岸线在香港与汕头之间,海运四通八达,汕尾、甲子、碣石、乌坎、小漠、后门等海港可通全国各港。广汕公路、深汕高速公路横贯全市。海丰至揭西以及市内县与县、县与镇都有公

路相连,水陆交通方便。汕尾市是广东著名的渔港和贸易港口之一。1998年汕尾市区总人口为40.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14万人,耕地面积75666亩。汕尾市经济基础薄弱,建市以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1998年汕尾市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工农业总产值为2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9.1亿元,占68.2%。主要工业产品有食糖、原盐、罐头、白酒、磷肥、硫酸、电子工业产品、服装、塑料制品等。汕尾市的主要资源有渔业、盐业和矿产等,海洋捕捞是汕尾市渔业的主体,矿产资源主要有海陆丰的花岗岩、高岭土和石英砂等。

3.3 公路沿线环境

汕马路位于市区西部,自市区城南路至深汕高速公路马宫长沙湾出入口,工程沿线属平原微丘地形,全线大部分路段处于平原地带,中段遇山脉突起为坡路,沿线道路红线范围内地质多为粉细沙,部分为山土,土壤类型主要为滨海盐渍土、滨海沙土。公路沿线两侧多为荒草地,以禾本科草类为主;公路南侧沿海岸营造有防风林带,多为相思树、木麻黄、马尾松等。主要地物为沙滩、坡地、农田、池塘、村庄。

1999年汕尾市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降尘的年日均值均达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超标率均为零,总悬浮颗粒物的超标率为0.2%,降尘的超标率为7.4%。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分

别为57.8dB和69.9dB,1999年汕尾市城市噪声源是生活噪声,占噪声源的84.76%,而道路交通噪声超70dB的路段长度占交通干线总长的53.7%,道路交通噪声仍待进一步控制。

第四章工程分析与评价因子筛选

4.1工程分析

公路建设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均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期主要是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生活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以及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等生态影响。营运期主要是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排放的废气对沿线环境的影响。

4.1.1施工期的污染源分析

a.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项目施工开挖、弃土和填土将造成水土流失现象,在建设过程或建设完成后,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将对附近农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而且施工期间的土地占用将使沿线的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b.噪声源

在公路施工期间,作业机械类型较多,如公路地基处理时有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等;路基填筑时有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装载机等;公路路面施工时有平地机、压路机、摊铺机等。不同施工机械的噪声水平不同,这些施工机械的噪声水平一般在81~98dB (见表4-1)。因此,这些突发性非稳定噪声源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

定的影响。

表4-1 各种施工机械在距离5m处的噪声值(dB)

c.环境空气污染源

路基施工中由于挖土取土、填方、弃土和水泥、沙石等物料的装卸、运输、拌和过程中有大量的尘埃散逸到周围环境空气中,同时,道路施工时运送物料的汽车运行,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都会引起扬尘污染。尤其是在风速较大或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的污染尤为严重。

运送施工材料、设施的车辆,及内燃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在运行时排放的废气也将对空气环境质量造成影响。但由于施工期较短,沿线施工现场较为空旷,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施工期废气污染影响较小。

4.1.2营运期的污染源分析

a.噪声源

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噪声源为非稳定态源。拟建公路营运后,车辆的运行将产生噪声,噪声来源于汽车发动机、高压废气的排放,发动机的冷却风扇和汽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等,但以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和汽车排气产生的噪声为主。由于公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使高速行驶的汽车发生振动也会产生噪声。

b.环境空气污染源

公路建成后,汽车尾气是沿线环境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与公路交通量的大小密切相关,且与车辆类型以及汽车的运行情况、当地的气象条件等有关。汽车废气污染主要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和排气管的排放,主要有碳氢化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在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使物料产生扬尘污染。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轮胎接触路面而使路面积尘扬起,产生二次扬尘污染。

4.2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对自然生态环境、声环境、空气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根据对本项目工程分析结果,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及敏感点等情况,列出工程行为与环境要素的矩阵表,对拟建项目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筛选,见表4-2。

表4-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表

注:●显著影响:☆一般影响;◇轻微影响。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1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1.1 现状监测

5.1.1.1 监测布点

监测点的布设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采样期间的气象特征,监测点尽量分布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2)根据本项目排放源的特点,其主要为交通线源,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影响范围较点源小,影响较严重的地点多位于交通道路沿线近距离范围内,因此监测点多布置在离本项目拟建设附近不远的距离内。

根据以上原则,在本项目拟建设附近共布设3个现状监测点,它们分别是1#(通航路278号)、2#(新城电厂西侧)、3#(长沙湾),各监测点的具体位置情况详见图5-1:项目监测布点示意图。

5.1.1.2 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及频率

根据本项目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及该项目拟建址附近区域的环境空气污染特征,选取CO、NO2、TSP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项目。

监测时间为2001年1月8日~1月12日,连续监测五天,每天采样四次:7:00、11:00、14:00、17:00,TSP每天连续采样不少于12小时。

5.1.1.3 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依照国家环保局制定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详见表5-1。

表5-1 环境空气监测采样分析方法

5.1.1.4 监测结果统计

项目沿线监测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统计如表5-2~表5-5。表5-2为各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1小时平均值统计结果表;表5-3为各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日平均值统计结果表;表5-4为评价区域空气污染物日均浓度变化表;表5-5为评价区域空气污染物时段变化表。

表5-2 各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1小时平均值统计结果

表5-3 各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日平均值统计结果

表5-4 评价区域空气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变化表(单位:mg/m3)

表5-5 评价区域空气污染物时段变化表(单位:mg/m3)

5.1.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5.1.2.1 评价标准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本项目附近区域应属二类区,因此,依照《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采用单项大气质量指数法对评价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各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见表5-6。

表5-6 各污染物浓度限值表

5.1.2.2 评价结论

依照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对表5-2~5-5中的监测统计结果进行评价,可得出如下结论:

(1)各测点CO、NO2、TSP的1小时平均浓度及日平均浓度均很小,未出现超标现象,CO最大1小时平均浓度出现在1#测点,其浓度值为1.14mg/m3,仅占评价标准的11.4%,NO2最大1小时平均浓度出现在1#测点,其浓度值为0.016mg/m3,仅占评价标准的6.7%;CO 最大日均浓度出现在1#测点,其浓度值为1.05mg/m3,占评价标准的26.3%,NO2最大日均浓度出现在1#测点,其浓度值为0.014mg/m3,占评价标准的11.7%,TSP最大日均浓度出现在2#测点,其浓度值为0.117mg/m3,占评价标准的39%。

(2)日均浓度变化:各测点日均浓度变化均不大,CO五日均值浓度从大至小依次为1#>2#>3#;NO2五日均值浓度从大至小依次为1#>3#>2#;TSP五日均值浓度从大至小依次为2#>1#>3#。

(3)时段浓度变化:各测点现场监测期间,CO小时浓度以14:00时段最高,7:00时段最低;NO2小时浓度也以14:00时段最高,7:00时段最低。

综上所述,项目所处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总体良好。其中1#略差于2#点,2#略差于3#。一天当中,7:00时空气质量最好,14:00时空气质量相对较差。

5.2 噪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2.1 现状监测

5.2.1.1 监测点布设

噪声布点监测除按大气三个监测点布设外,还对评价区域内环境噪声的敏感点进行了监测,项目沿线共布设8个监测点:1#通航路278号、2#新城电厂西侧、3#长沙湾、4#新成小学、5#红光学校、6#海林学校、7#新兴学校、8#东华基金学校,具体位置见附图2:项目监测布点示意图。

5.2.1.2 监测方法与监测频率

监测方法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中有关规定进行,采用SH126智能声级计方法进行监测。同时记录监测

公路建设工程环评报告表

证书编号:项目编号 **************** 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00五年八月

一、总论 1.1项目建设意义及工程选线 ***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和经济特区厦门之间,市域三面临海,地理位置优越,是泉州乃至全省的主要经济发达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在泉州市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然而从新开发区、港口码头、旅游等经济发展区域布局需求来看,***与晋江、泉州、厦门的公路规划建设还相对滞后,由于现有公路的格局,***的出外交通主要通过省道307线与国道324线和厦漳泉高速衔接出市,增加了运输里程,项目建成后,将不仅为***和晋江的交通提供便捷的高等级通道,对于加快狮晋两地的经济往来、沟通内陆与沿海码头、加强对外贸易有积极的意义,也拉近了***与南安、厦门的空间距离。 根据《泉州市干线公路网规划》,本项目属省级经济干线“三横”的组成部分,是一、二、三纵连接的最简捷途径,同时也是泉州市路网规划中的“三横”之一,属于新规划中的省道308线。项目的建设不仅形成了国道主干线的连接线,可以改善既有县道的运输状况,改变原省道308线的运输压力,而且构架了沿海片区与晋江、泉州市区的交通主要通道,有机地联系沿海港口与国道、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使海、陆、空立体交通的联系更加顺畅便捷。 从***的公路网络布局上看,***中部地区和沿海主要港口、乡镇和工业开发区等的交通流量也都必须转到国道324线和福厦高速公路方能对外衔接,这些连接线道路等级低,周转里程较远,未能形成便捷交通网络,不利于各港口、场站和区域间的便捷联系,***中部广大地区和沿海岸线的滩涂和大片土地也难以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本项目建设对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为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了泉州市的交通网络,意义重大。 本工程位于***灵秀镇内,是对既有灵石公路的裁弯取直并进行拓宽,该段路线起点与***西二环路相接,终点与省道308线晋江坂头至梧垵段相接,本段线路全长1.822公里,地理位置及线路走向见图1。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同意,擅自开工建设的 (一)环境违法行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同意, 擅自开工建设的。 (二)违反法律、法规条款: 1、《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四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 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 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十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法律规定的审 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建设单位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

境影响登记表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自批准之日起满5年,建设项目方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应当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三)适用罚则条款: 1、《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 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同意,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责审批该建设项目

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国环评证甲字第1504号 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O一O年九月

1 线路走向 沈阳绕城高速公路全长81.887km。北环起点位于北李官互通立交,终于王家沟互通立交(与京哈高速沈阳至铁岭段相接),全长30.2km。东环起点位于王家沟互通立交,终于石庙子互通立交,全长10.8km。南环起点位于石庙子互通立交,终于金宝台互通立交,全长29.1km。西环起点位于金宝台立交(与沈海高速沈阳至大连段相接),终于北李官互通立交,全长11.787km。 2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为81.873公里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其中六车道14.3公里(含过渡段),八车道67.6公里,全线设互通立交23处。拟建公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3环境影响评价概况 3.1主要评价内容 (1)总论 (2)工程概况 (3)项目建设地区环境现状 (4)污染因子的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7)景观影响评价 (8)大气影响预测 (9)声环境影响评价 (10)水土保持措施及评价 (11)水环境影响预测 (1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3)事故污染风险分析 (14)公众参与 (15)清洁生产 (16)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3.2评价程序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评价程序

3.3工程分析 拟建高速公路施工期的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是交通噪声、社会经济影响以及生态破坏等。影响来源与环节主要是工程征地拆迁、材料堆放及运输、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噪声,大风天气引发扬尘。 项目运营期的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是声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环境风险等,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来源与环节主要是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及排放的尾气,道路车辆运输材料散落及有害物质运输事故等。 4环境质量现状 4.1社会环境 本项目直接影响区为沈阳市核心区。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3%、16.1%、1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7.5亿元,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6亿元,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8.6亿元,增长18.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4.1亿美元,增长2.3%;出口总额35亿美元,下降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0.2亿元,增长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0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9129元,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4.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3.2%。 4.2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 设计带地貌类型较简单,可分为冲洪积平原和微丘陵两个单元,冲洪积平原地貌,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介于40~80m之间。微丘陵地貌,地势略有起伏,地面标高介于100~140m之间。 (2)气候 沈阳市地处中纬度,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4℃;采暖季平均气温-4.8℃。其中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11.0℃);非采暖季平均气温17.8℃,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24.7℃)。年降水量690.3mm,降水多集中在非采暖期的七、八两月,并以七月份的平均降水量为最大(165.5mm);采暖期各月平均降

永胜至宁蒗二级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总则 1.1.项目建设的由来 永胜至宁蒗公路现为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起点永胜县,路线基本由南向北布线,途经战河乡,至止点宁蒗县,全长116公里。经过几十年的营运,老公路负担日益加重,路面较窄,原有沥青表处路面已逐步老化,整条公路已处于超负荷状态。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宁蒗县交通局拟投资205366万元建设永胜至宁蒗二级公路。但考虑到原老路部分留为沿线村镇农民生产生活及出行的方便,新建二级公路大部分里程甩开老路,局部与老路重合而利用老路。拟建公路全长98km,其中新建段长61.7km,改建36.3 km;路基宽8.5~10.0m,K0 +000-K41+000路段,设计速度40km/h;K41+000-K98+000路段,设计速度60 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 1.2.相关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1)产业政策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项目的建设连接宁蒗县各乡村,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2)公路网规划 永胜至宁蒗二级公路是我省省道S220线祥云—宁蒗公路中的一段,与省道S308线、丽宁公路形成一条重要环状路网线,同时也是市重要的旅游路线。项目的实施形成了相对完善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综合网络,符合《宁蒗彝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8年)》中“十一五”公路规划,符合市的干线公路网规划。 (3)城市规划 拟建项目符合永胜县城总体规划和宁蒗县总体规划的发展思路,规划路线

符合宁蒗县城规划布局,项目建设对永胜县城总体规划和宁蒗县总体规划的实施有促进作用,与永胜县城总体规划和宁蒗县总体规划是相协调的。 1.3. 评价等级及评价围 1.3.1. 评价等级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2.2-2008,HJ/T 2.4-1995,HJ/T 19-1997)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JTG B03-2006),确定评价等级见下表 1-1。 表 1-1 拟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1.3. 2. 评价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要求以及本项目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特点,结合拟建项目沿线的自然环境特征,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围确定见表 1-2。 表 1-2拟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围一览表

单晶硅项目环评报告书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银笛(扬州)微电子有限公司 年产300万单晶硅抛光片、60万硅外延片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银笛(扬州)微电子有限公司 2006年9月

目录 1总论1 1.1任务由来1 1.2评价目的1 1.3编制依据2 1.4评价原则4 1.5评价重点5 1.6评价因子5 1.7评价等级5 1.8评价范围6 1.9评价工作技术路线7 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8 2.1自然环境概况8 2.2社会环境状况13 2.3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13 2.4开发区环境功能区划18 2.5评价标准18 2.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目标20 3工程分析22 3.1本项目概况22 3.2生产工艺流程及原辅料能源消耗27 3.3主要生产、公用及贮运设备35 3.4公用工程35 3.5污染源分析37 4污染防治措施50

4.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评述50 4.2水污染防治措施评述52 4.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评述56 4.4固体(废液)污染防治措施评述56 4.5非正常排放防范措施57 4.6绿化57 4.7排污口规范化设置59 4.8环保投资及“三同时”59 5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62 5.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62 5.2清洁生产62 5.3循环经济64 6环境质量现状评价65 6.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65 6.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67 7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72 7.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72 7.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85 7.3声环境影响分析85 7.4固废环境影响分析87 8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88 8.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88 8.2施工期环境影响防治89 9总量控制分析92 9.1总量控制要求92

孝感—襄樊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材料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学号:** 导师:**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襄樊高速公路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日期 : 2013年 10月 25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目录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4)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概况 2.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概况 (10) 三、环境质量状况 3.1襄樊 (13) 3.2 (17) 四、评价适用标准 4.1评价适用标准 (20)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及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的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5.1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及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的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21) 六、环境影响分析 6.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0) 6.2声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38) 6.3水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54) 6.4大气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59) 七、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7.1生态环境 (60) 7.2声环境 (60) 7.3水环境 (61) 7.4大气环境 (62) 7.5社会环境 (63) 7.6项目对各环境因素的保护措施 (64) 7.7公众健康与安全 (65) 7.8施工营地 (66) 八、结论与建议 8.1结论与建议 (66)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年12月,交通部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编制了《至襄樊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2002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环[2002]18号文《关于至襄樊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对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函复。 2.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 《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中华人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 《中华人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中华人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2005]第40号令; 3.公路的总平布置图 孝襄高速公路是我国西部开发大通道至高速公路的重要一段,起点位于京珠高速公路区盛家湾,途径、随州、襄樊等10个市的29多个乡镇,终点接襄十与襄荆高速公路襄阳县郜营互通,全场243公里,采用双向4车道,沥青混泥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120公里每小时,总平布置图见图1。 图1 总平布置图 3. 4.公路的地理位置及走向 孝襄高速公路自省中部腹地到省西北部,路线走廊总体呈东西走向,并略由南偏北,东西向位于东经112°30'一114°05',南北向位于北纬31°05'—32°07'。起于市孝南区三汉镇以北1.5 km,与京珠高速公路相接,途经市(孝南区、孝昌县、云梦县、安陆市)、随州市(曾都区)、襄樊市(枣阳市、襄阳县),终点接襄(樊)十(堰)与襄(樊)荆(州)高速公路都营互通,主线全长243.516 km。其地理位置和路线走向与环评时相比比本没有变动。(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及路线走向见图2) 图2 项目所在地理位置

环评报告书格式

商丘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 总论 项目由来 河南省商丘市建筑石料矿位于黄山区三口镇境内,开采矿种为建筑石料用页岩。根据《黄山市矿业权设置方案》(2012—2015年),吴家坑建筑石料矿拟扩大矿区范围。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第十五条、《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第十七条之规定“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为此,吴家坑石子厂委托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屯溪地质调查所对该矿山重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工作。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在建设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在进行现场踏勘、收集和研究有关资料和文件、调查项目周边环境的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原则和方法,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并通过专家评审。兹根据评估后的大纲和评审意见编制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制报告书的目的 本次编制报告书的目的是通过对本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空气、地表水、噪声等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了解该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把不利影响减缓到合理可行的最低程度而必须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给出该工程可行性的结论,并提出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对策,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本项目环保设施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编制依据 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全国四届人大常委会第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1.总论 (4) 1.1.评价目的 (4) 1.2.评价依据 (4) 1.3.评价预测年限、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5) 1.4.评价标准 (6) 1.5.评价因子及环境保护目标 (7) 2.工程分析 (9) 2.1.项目概况 (9) 2.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9) 2.3.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 (9) 2.4.主要工程量 (11) 2.5.材料来源与运输 (13) 2.6.交通量预测 (14) 2.7.投资估算 (17) 2.8.工期安排及工程进度 (17) 2.9.工程污染源分析 (17) 3.区域环境概况 (20) 3.1.自然环境 (20) 3.2.生态环境 (28) 3.3.社会环境 (29) 3.4.相关城镇规划 (31) 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2) 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3)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7) 5.1.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7) 5.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45) 5.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61)

5.4.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62) 6.收费站环境影响分析 (64) 6.1.收费站概况 (64) 6.2.收费站 (64) 6.3.影响分析 (64) 7.环境保护措施论证及对策建议 (65) 7.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65) 7.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论证 (67) 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0) 8.1.环保投资经济损益分析 (70) 8.2.环境效益 (71) 8.3.社会效益 (71) 9.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计划 (73) 9.1.环境管理计划 (73) 9.2.环境监测计划 (73) 9.3.“三同时”一览表 (73) 10.公众参与 (74) 10.1.目的与意义 (74) 10.2.方式 (74) 10.3.调查结果 (74) 10.4.调查结果分析 (75) 11.结论与对策建议 (77) 11.1.结论 (77) 11.2.对策建议 (80)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

附件7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第一条本原则适用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第二条项目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符合相关公路网规划、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要求。 第三条项目选址选线及施工布置不得占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等依法划定禁止开发建设的环境敏感区。 第四条项目经过声环境敏感目标路段,优化线位,分情况采取降噪措施,有效控制噪声影响。 施工期应合理安排施工时段,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以及隔声降噪措施,避免噪声扰民。 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合理工程形式,采取低噪声路面技术、设置减速禁鸣标志等措施降低噪声源强。对预测超标的声环境敏感目标采取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搬迁或功能置换等措施。

声环境质量达标的,项目实施后声环境质量原则上仍须达标;声环境质量不达标的,须强化噪声防治措施,确保项目实施后声环境质量不恶化。 项目经过规划的居民住宅、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噪声敏感建筑物用地路段,预留声屏障等噪声治理措施实施条件。结合噪声预测结果,对后续规划控制提出建议。 第五条项目经过耕地、林地集中路段,结合工程技术经济条件采取增大桥隧比、降低路基、收缩边坡等措施。合理控制取弃土场数量。对取弃土场、临时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采取防治水土流失和生态恢复措施,有效减缓生态影响。 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等生态敏感区的,应优化线位、工程形式和施工方案,结合生态敏感区的类型、保护对象及保护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减缓不利环境影响。 对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重要生境、迁徙行为造成影响的,采取优化工程形式和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设置野生动物通道、运营期灯光及噪声控制以及栖息地恢复、生态补偿等措施;对古树名木、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植物造成影响的,采取避让、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公路报告书4

第一章总论 1.1 评价目的 公路建设是一项对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开发性活动,其施工建设和通车运营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必须妥善处理项目实施和保护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旨在: ⑴定性或定量地对沿线社会、经济、环境现状和未来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公路改造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⑵提出优化环境的、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对策,反馈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缓工程建设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 ⑶对该项目施工期、营运期环境管理提出实施计划,并为沿线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环境规划提供辅助信息和科学依据。 1.2 编制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29); ⑷《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12.27);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12.29);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7.7.3); 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18]; ⑾《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90)交通部第17号部长令]; 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7,国家环保局]; 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批)的通知》〖国家环

化工生产项目环评报告书

目录 目录 (1) 1 总论 (3) 1.1评价任务的由来 (3) 1.2编制依据 (3) 1.3评价目的 (4) 1.4评价范围及重点 (4) 1.5评价工作等级 (5) 1.6环境保护目标 (5) 1.7评价标准 (5) 2 程建设概况 (5) 2.1建设项目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5) 2.2地理位置 (6) 2.3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6) 3工程分析 (10) 3.1现有污染源分析 (10) 3.2拟建项目的生产工艺 (12) 3.4配套工程概况 (17) 3.5拟建项目污染源及污染物 (18) 3.8环保措施 (25) 3.9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27) 4 环境概况 (28) 4.1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概况 (28) 4.2社会经济概况 (29) 5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29) 5.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29) 5.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0) 5.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31) 6水环境现状与影响评价 (32) 6.1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2) 6.2地下水水质背景调查与评价 (33) 6.3水环境影响分析 (34) 7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34) 7.1噪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4) 7.2环境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36) 7.3噪声防治对策和建议 (39) 8污染防治措施分析与环境监控计划 (39) 8.1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39) 8.2环境监控计划 (41) 9风险分析 (42) 9.1废气处理系统环境风险 (42) 9.2废水处理系统环境风险 (42) 9.3固体废弃物的环境风险 (42) 9.4 物料突发性泄漏事故引起的环境风险分析 (43) 10公众参与调查 (44) 10.1调查目的 (44) 10.2调查方法 (44) 10.3调查原则 (44) 10.4 调查内容 (44) 10.5调查样本 (44) 10.6调查结果与分析 (46) 11总量控制分析 (47)

JTJ005-9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JTJ005-96) 1总则 1.0.1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制定。 1.0.2本规范适用于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公路的新建、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0.3为了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管理,统一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4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见附表1。 1.0.5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宜用环境影响矩阵筛选方法,见附表2。 1.0.6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经过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经济林带、大中城市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以及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应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其格式和内容要求及印刷规格见附录A1、A2。环境要素筛选认为必要时,应增设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0.7对于公路建设规模较小,沿线环境状况比较简单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可只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其格式和内容要求及印刷规格见附表A3。 1.0.8评价分为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预测年限取公路竣工投入营运后第7年和第15年。 1.0.9本规范按现行国家标准编制,当新的国家标准颁布后,自动替换。 2社会环境影响评述 2.1社区发展的影响 2.1.1 评述范围:应是建设项目沿线的实际影响范围。当实际影响范围难以确定时,宜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规定的直接影响区域作为实际范围。 2.1.2 评述内容:社区概况、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路线对两侧交往的阻隔等。 2.1.3 社区现状调查及影响分析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198号路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198号路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1总则 (1) 1.1任务由来 (1) 1.2编制依据 (2) 1.2.1环境保护法律、国家产业政策 (2) 1.2.2 国家相关法规 (2) 1.2.3部门规章、规范 (3) 1.3.4地方法规、规章 (4) 1.2.5技术规范及标准 (4) 1.2.6项目资料 (5) 1.3评价目的和原则 (5) 1.3.1评价目的 (5) 1.3.2评价原则 (6) 1.4评价标准 (6) 1.4.1质量标准 (6) 1.4.2排放标准 (9) 1.5评价内容、级别、重点、范围及因子 (11) 1.5.1 评价重点及评价内容 (11) 1.5.2评价因子 (12) 1.5.3评价等级 (13) 1.5.4评价范围 (14) 1.5.5评价时段 (15) 1.6环境保护目标 (15) 1.6.1大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 (15) 1.6.2水环境保护目标 (19) 1.6.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20) 1.7评价工作程序 (21) 2回顾性评价 (23) 3工程概况 (24) 3.1工程基本情况 (24) 3.2道路走向 (27) 3.2.1道路东段 (27) 3.2.2道路西段 (27) 3.3主体工程 (27) 3.3.1东段主体工程 (27) 3.3.1.1道路横断面 (27) 3.3.1.2道路纵断面 (29) 3.3.1.3路基 (29) 3.3.1.4路面工程 (30) 3.3.1.5桥涵工程 (31)

3.3.2西段主体工程 (31) 3.3.2.1道路横断面 (31) 3.3.2.2道路纵断面 (32) 3.3.2.3路基 (32) 3.3.2.4路面工程 (33) 3.3.2.5桥涵工程 (34) 3.3.3交叉工程 (34) 3.4综合管线工程 (35) 3.4.1道路东段 (36) 3.4.1.1排水 (36) 3.4.1.2交通工程 (37) 3.4.1.3照明工程 (37) 3.4.1.4绿化工程 (38) 3.4.1.5给水工程 (38) 3.4.1.6电力工程 (38) 3.4.1.7通信工程 (38) 3.4.1.8燃气工程 (38) 3.4.1.9再生水工程 (38) 3.4.2道路西段 (38) 3.4.2.1排水 (38) 3.4.2.2交通工程 (39) 3.4.2.3照明工程 (39) 3.4.2.4绿化工程 (39) 3.4.2.5给水工程 (39) 3.4.2.6电力工程 (39) 3.4.2.7通信工程 (39) 3.4.2.8燃气工程 (39) 3.4.2.9再生水工程 (39) 3.5附属工程设施 (40) 3.6交通量分析 (40) 3.7工程占地 (41) 3.8拆迁及安置方案 (43) 3.9“三场”设置情况 (43) 3.9.1筑路材料场 (43) 3.9.2弃渣场及临时表土堆场 (43) 3.9.3施工营地和施工场地 (45) 3.10施工便道设置情况 (46) 3.11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46) 3.11.1筑路材料来源 (46) 3.11.2运输条件 (46) 3.12工程投资及施工进度计划 (46) 3.12.1 工程投资 (46)

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表格式样本.docx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盖章 ): 编制日期:年月日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 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围集中居民住宅区、 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 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 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 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 环境影响评价书 (彩色原件缩印 1/3 ) 评价单位:(公章 ) 项目负责人: 评价人员情况 姓名从事专业职称上岗证书号职责

.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联系人 通讯地址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联系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行业类别 新建□改扩建□技改□ 及代码 占地面积(平方米) 绿化面积(平方米) 总投资其中:环保投环保投资占(万元)资(万元)总投资比例 评价经费 预期投产日期年月(万元)

某高速公路工程环评验收

一角整理孝感一襄樊高速公路工程 一、前言 二、概述 (一)编制依据(略) (二)调查目的 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调查的目的 (三)调查范围 ⑴生态环境调查范围 (2)声环境调查范围 C3)水环境调查范围 (4)公众意见调查范围 分析: 调查范围应包括工作范围和地理范围两部分,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工作范围应包括: 1. 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包括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各项生态保护设施。 2.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有关项目设计文件规定应采取的其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调查的地理范围应该包括受到公路建设和运行影响的区域,其界限一般不小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价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公路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时间较早和施工中出现事先未预计到的情况等原因,公路的实际线位与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走向可能发生局部变化,要根据验收时的实际情况重新确定调查范围。 另外,公路附近有需要保护的特殊敏感区域时,调查的范围应适当扩大,具体扩大的距离应该根据影响范围和程度决定。比如,公路跨越敏感水域时,应将公路发生化学品运输风险事故可能威胁的下游(感潮河段需包括上游上溯段)各个取水口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全部列为调查范围。

在本案例中,验收调查范围基本适当,但对水环境影响的调查范围不够明确,没有提出各桥位下游取水口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结合后续的“水环境影响调查分析”章节和“污染事故及风险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调查与分析”章节的内容看,本案例对水环境影响的调查范围明显偏小,调查报告述及的桥位下游最远的取水口仅4 000 m e (四) 调查重点 (1) 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公路交通噪声对沿线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3) 附属设施污水达标排放情况; (4) 沿线敏感水体桥面径流收集系统设置情况。 分析: 调查重点一般应该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价重点相一致,在工程发生较大变化 时,验收调查中应该重新确定调查重点。另外,须注意,不同行业的工程往往具有各 自特异性影响,如高速公路具有阻隔、分割等生态影响,而同属线型工程的天然气 管道工程则基本没有这方面的影响。 在验收调查阶段,公路已经建成,线位及其周边的特殊保护目标和敏感点均已确定,在编制报告时,应以文字、图片、表格相结合的形式将调查重点及其基本参数具体列出。 本案例中没有给出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评价重点,对调查重点的表述也比较笼统;而且,在公路跨越敏感水体、桥位下游存在饮用水取水口的情况下,没有将化学品运输应急风险事故防范措施调查列为调查重点。 (五) 验收标准 对公路两侧评价范围内的居民临路第一排建筑物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 准》(GB 3096-93) 4类标准执行,学校执行2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 三、工程建设情况调查 (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调查 1. 公路的地理位置及走向 2. 工程建设过程 | 分析: “工程建设过程”是验收调查报告必须的环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但是,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文件。 工程建设过程章节的重点是通过核查各项工程批复文件的批准顺序,向环境保护管理机关反映建设单位遵守“环评法”和“三同时”有关规定的情况。

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doc

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 内容摘要:本文以大庆市让胡路至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公路扩建工程为例,对公路建设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噪声环境分阶段进行了影响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0 前言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两部分评价内容。公路运营期的交通噪声影响是长时间而且是比较严重的,是评价的重点,应做详细的论述、分析和预测并作评价;应提出噪声污染治理的措施或建议。目前公路交通噪声影响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噪声影响评价是通过对现有高速公路两侧噪声影响的调查,采用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对高速公路交通噪声进行预测,将交通噪声预测值与声环境背景值叠加,预测本项目公路沿线两侧代表性敏感点(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的噪声环境,对有可能产生声污染的路段应提出处理措施或建议。 1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评价范围与评价标准 根据交通部 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的规定,公路施工噪声影响评价范围是指拟建公路施工场外缘l00m,料场l00m以及公路两侧和混凝土搅拌机周围 50m处。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公路施工噪声限值标准,只能参照 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进行评价,该标准对不同施工阶段作业所产生的施工噪声在其施工场界的限值详见表1-1。 表1-1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单位: dB(A)

1.2 施工期噪声类比监测 公路施工期噪声虽然是暂时的、线型流动的,但也将持续几年的时间。因此公路施工期是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时期,公路施工可分为清理理线路、修筑路面几个时期,每个阶段使用的机械不同,产生的噪声也不一样。由于本项目尚未开始施工建设,所以施工期噪声只能采用类比监测的方式来完成。根据吉林省环保所在洮白公路环评时在洮白公路施工现场进行现场监测,具体常用施工机械设备在作业期间产生的噪声值祥见表1-2。 表1-2公路建设中各种常用施工机械噪声值一览表 表1-3 拌合场噪声监测结果单位: dB(A) 表1-4施工场地噪声监测结果单位:dB(A)

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温州城市中心区惠民支路、南入口 道路市政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1 项目概况 1.1项目基本概况 温州城市中心区惠民支路、南入口道路市政工程为温州城市中心区E-18地块开发建设的配套设施。本工程范围总长度为926m,分为三个路段。其中:南北向路段北起张宅河滨水绿化带,南至温州大道,长515m,宽16 m;东西向路段,惠民支路一,长308m(含桥梁30m),宽16 m;惠民支路二,长103m(含桥梁30m),宽12 m。按照城市支路Ⅰ级标准进行设计,设计速度30km/h,双车道。项目总投资1440万元。 道路、桥梁及给排水建设规模详见下表1-1: 表1-1道路工程规模 序号名称 单 位 合计备注 1 总长度m 926 南北向16m宽路段m 515 东西向16m宽路段m 308 含30m桥梁 东西向12m宽路段m 103 含30m桥梁 2 道路面积m212688 车行道面积m27930 人行道面积m24758 3 桥梁工程 桥梁跨径m 30 3*10 m 桥梁宽度m 16 桥梁面积m2480 4 给水工程m 823

球墨铸铁管DN200 m 793 给水钢管DN200 m 30 5 污水HDPE双壁波纹管Φ 300 m 823 6 雨水管道m 1427 雨水钢筋砼管d600 m 793 雨水自应力管d200 m 634 7 电力缆沟m 823 8 高挑路灯座54 9 行道树及树池株264 1.2地理位置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全境介于北纬27度03分-28度36分、东经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间。 温州城市中心区地处带状市区的几何中心部位,北起锦绣路,南至南外环路,西起车站大道,东至汤家桥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5.2平方公里。 本项目位于温州城市中心区内,工程范围总长度为926m,分为三个路段。其中:南北向路段北起张宅河滨水绿化带,南至温州大道,长515m,宽16 m;东西向路段,惠民支路一,长308m(含桥梁30m),宽16 m;惠民支路二,长103m(含桥梁30m),宽12 m。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前言 拟建*高速公路辅道工程为原国道***线***段改道工程,国道***线是贯穿东西的国家交通大动脉,是山西、***等省重要出省路线,也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对加强***与兄弟省市联系及经贸往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原***线***段全长56km,途经***、***两市县,由汽车专用公路和慢车道组成,其中汽车专用路宽9m,慢车道宽6m,分隔带宽1m。1997年平均日交通量为8833辆/日(折合中型载货汽车,下同),汽车交通量为7141辆/日。近年来由于交通量的日益增长,***线***辖段日益拥挤,交通状况恶化,交通阻塞时有发生,已直接影响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1996年底,省交通厅通过论证决定修建*高速公路,对***市辖段,利用原***线作为高速路基,同时新的国道***线作为高速的辅道和营运期的有利补充需改线建设。1998年1月,***市交通局上报建设新***线的文件,省交通厅1998年7月给予批复。现该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正式通车。 1999年11月,受***市交通局公路处的委托,我们承担了*高速公路辅道***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建设单位的配合下,对路线的全程情况及沿线主要村镇等环境敏感点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并征求了沿线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工程的评价大纲,并通过了省环保局主持的专家审查,省环保局以冀环管建函[2000]11号文对评价大纲进行了批复。根据评价大纲的要求和省环保局的批复意见,我们编制了本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建设单位以及省、市环保局和***市环境监测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高速公路环评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提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结论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市场与需求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优质粮食供求形势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本区域市场需求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服务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市场竞争力和市场风险预测与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项目承担单位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人员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主要技术成果获奖情况及转化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现有基础和技术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资产与财务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项目技术协作单位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建设规模及服务种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项目选址原则与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