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业发展新探索

农业发展新探索

农业发展新探索
农业发展新探索

摘要: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注重有限系统内部保持自然、健康、绿色理念的生态农业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了。而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追求生物多样性、减小碳排放和增加碳汇为目的的低碳农业,已经成为了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关注农业发展理念的最新变化动态,迎接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低碳农业已经成为确保中国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

关键词:低碳农业生态农业农业新发展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重大进步。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的刀耕火种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工业化农业阶段。从工业化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过渡反映了人类追求自然、健康、绿色的农业发展理念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进步。但是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威胁全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最大环境问题。以单纯追求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态农业已经不能完全面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因此,以追求生物多样性、减小碳排放和增加碳汇为目的的低碳农业,就成为了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方向。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低碳农业一定会成为引领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目前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化的中国来说,探索低碳农业道路、发展低碳农业技术,实现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跨越式发展,占领农业低碳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不仅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重大国际贡献。

一、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修正

面对工业化农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们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观点。这种生态农业固然可以作为人们在能源危机、物价上涨、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压力下,重新认识和探索的一种替代农业,但这种农业只注重了系统内部的低消耗、低排放和功能结构优化,对于系统外部的变化无动于衷或视而不见。因而生态农业理念在面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时已经显得无能为力。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发展低碳农业不仅能够涵盖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而且能够在全球大尺度背景下以整个地球作为一个大生态系统来审视,从而可以避免生态农业发展中常常出现的“生态孤岛”现象。

低碳理念立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需要,是一个跨区域、跨国际,甚至跨代际、跨系统、跨领域的人类共识。低碳农业打破了生态农业系统边界的限制,它不仅能够在特定地域满足生态农业的节能降耗、减轻污染、减少排放等要求,而且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低消耗、低排放、改善生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因而低碳农业实际上是一种比广义的生态农业概念还要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清洁的农业生产,而且还注重农业发展中种植、运输、加工等环节的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的降低。可以说,低碳农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让“低碳”成了热门话题。出乎人们预料的是,其实农业也是一个重要碳源,在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t的co2[1]。农业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次是ch4和n2o。另外,如果不为农业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如果不把这些化肥用于土壤施肥还能降低30%的农业碳排放[2]。

同时农业也是一个巨大的碳汇系统。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固定大量的碳,而土壤也是一个巨大的碳库。如果要想抵消其他的农业排放,如牲畜肠道发酵、稻田、生物质燃烧和粪肥处理等,要求耕地的固碳率达到400kg/hm2/a,牧场则需达到200 kg/hm2/a,对于生态农业系统就能够达到这一水平,即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

发展低碳农业的现实目标之一就是,使农业生产系统适应全球变暖并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在相同的农业生产区内,低碳农业可以使有机体系的排放量往往低于工业化农业体系的排放量。推广低碳农业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消耗化石燃料的问题,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因为在生产过程中能强化固碳,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以及其他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方面的增强。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同时,气候变化对中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日渐凸现,迫切需要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三、农业中的减排与固碳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方面是减排,另一方面是增汇。通过减排和增汇两个环节,以实现农业产生中的低碳发展。从下图可以发现,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动植物呼吸、土壤释放以及燃烧燃料排放。其中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环节包括人类呼吸、养殖业的畜禽呼吸、土壤耕作活动、人类生产生活燃料燃烧等,而真正能做到减排的也只能是土壤耕作活动、人类生产生活燃料燃烧等环节。在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中主要从改革耕作制度、改善能源结构的途径,来实现减排。从碳汇的环节看,加大植物光合作用和实现物理固碳则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生物固碳就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可以通过土地利用变化、造林、再造林以及加强农业土壤吸收等措施,增加植物和土壤的固碳能力。生物固碳是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最便宜且副作用最少的方法,在减缓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因此备受国际社会关注[3]。据科学测定,一亩茂密的森林,一般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67kg,放出氧气49kg,可供65人一天的需要。植树造林、广种树木花草,是增加植物光合作用的最直接方法,而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则能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物理固碳是将二氧化碳长期储存在开采过的油气井、煤层和深海里。

图在减碳与固碳中降低大气中co2浓度

生物活动产生甲烷的过程非常复杂,包括厌氧微生物作用下的有机物分解、产甲烷细菌作用下的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乙醛的分解等。任何使地表生态系统的局地环境缺氧或使其温度发生变化的人类活动都可能使大气甲烷的生物源发生变化,造成甲烷浓度变化。而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大气甲烷的生物源主要是水稻田和食草家畜。大气甲烷的非生物源主要是生物体的各种燃烧过程和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矿的排放。大气中n2o的主要来源是土壤释放,其次是各种燃烧过程。大量化肥施用也成为一类新的n2o释放源。因此,改革耕作制度、科学施肥、提高化石能源利用率、加强稻田甲烷抑制菌的研究和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四、发展低碳农业的基本思路

从理论上说,发展低碳农业就是在过去提倡的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加以凝练与提升,以现代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为主要手段,以农业复合技术体系为依托,以农业经济上的碳平衡为目的,在农业科技、发展方式、组织管理、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1.农业科技是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农业低碳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耕作土壤有着巨大的固碳潜力,应该通过各种技术措施来增加其固碳能力。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可大大地提高农田土壤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改革与创新耕作制度,大力推广“三免”技术,推广稳粮高效、农牧循环、水旱轮作等种植模式,大力推广收获指数高的超级稻品种、冬灌田实行垄作栽培、保水田实行水气平衡栽培和施用生物抑制剂等技术措施,可有效减少农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高效农业发展概述

高效农业发展概述 摘要阐述了高效农业的概念与特点及发展高效农业的前提、原则及途径。 关键词高效农业;集约化;二元经济;设施农业 1 高效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1.1 概念 高效农业是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的,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采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精细耕作,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当代农业。 1.2 特点与传统农业相比,高效农业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2.1 单位面积投入较高。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自给自足农业、当代农业几个发展阶段;从其经营模式看,又可分为粗放型经营模式和集约化经营模式。我国当代农业属于集约化农业,但农业不同于工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当代工业可以区分为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资本密集型工业等不同的形态,而高效农业作为集约化农业却集资金、技术、劳动力于一体,它需要依靠在单位面积上同时投入较多的资金、较高的技术、较多的劳动力,才能得到较高的农业产出。这是农业生产特点所决定的。 1.2.2 单位面积上产出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高效农业按照每公顷产出可分成3个等级:3万~7.5万/hm2、7.5万~15万/hm2和15万/hm2以上。 但高效农业并不是依靠高投入引出高产出,而是要看比较效益。对于那些能够达到节本增效效果,而每公顷净收益能够达到甚至超过高效农业每公顷净收益的,也应算作高效农业发展的又一个类型。 2 发展高效农业的前提 2.1 资金集约化投入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资金,从而得到较多经济效益。由于高效农业投入成本较大,如发展设施农业,仅建设一个覆盖面积为666.7 m2的钢架大棚就需要1.4万元左右,而建造同样一个温室大棚也需要2万元以上,要建造高标准的温室大棚,甚至需要5万~6万元。因此,发展高效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苏北工业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要吸引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主要是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投入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信贷投入,拓展小额贷款服务范围和形式等内容。 2.2 技术集约化研发运用应积极运用当前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关键

(word完整版)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类别:综述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龚德平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补贴与福利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知识文化型农民发展农业。现代农业高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 (一)、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高技术发展迅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 1、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对科学、技术、方法、理念、产业、社会与伦理产生一系列的革命性影响。现代分子育种学与传统动植物育种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新兴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尚存在一些科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科技界纷纷把研究重点转向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的突出优点,已经展示出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农业高技术产业领域之一。农业生物药物技术研究取得了一

批重大突破,成为农业高技术研究领域角逐的重点领域,目前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物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生物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孕育、成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冲击着传统的伦理观念,衍生出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2、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3S技术、农业网络技术以及精确农业技术等。农业专家系统最早于1986年出现在美国,现在专家系统通过网络传送到田间和饲养场正成为一种趋势;以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精确农业技术为基础的精确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农业现代高技术装备迅速地吸收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成就开发出智能、高效、多功能和大型化农业现代装备。与此同时,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物资生活、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物资、精神文明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产生深刻的变革。 3、高技术引领驱动和支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根本标志。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农业综合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节水农业技术、新型肥料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目前节水农业研究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依据作物生理需水确定作物用水;在新型肥料技术方面,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纵横向动态平衡施肥

关于转变我市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转变我市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邢台的农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粮食产量连续增产,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素质显著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速度缓慢。主要表现,一是农业经营方式以个人承包式的家庭分散生产为主,农业园区、观光园区等规模化、集约式经营模式发育程度低,不能适应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和高新技术应用。二是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还很低,产值增加仍呈现以追加投资为主特征,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三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进程缓慢,绿色农业发展不起来,农业生产过程种植中不讲科学,滥用农药化肥者想象比较严重,加上我市当前对农产品的检验监测体系不完善,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品牌意识不够强,或对品牌农产品的投资不够,没有打造出更多更强大的邢台名牌农产品,我市超市也有许多有机食品,顾客虽然很想买但又因为对它们的品牌不了解,对它们的生过程和生产手段,对它们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有机食品,到底是不是物有所值心存疑虑,想买而不敢买。五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市农业区域特色不明显,结构雷同,优势产品区域化、专业化生产的格局未能形成;专用品种、特色品种少,优势品种所占比例较小,不能满足当前市场对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六是对农业生产投资少,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缓慢。 在十二五期间,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

水平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建议: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使我市农业持续发展下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我们邢台特色、符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的现代化新路子。首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机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创新,以提高农业科研开发能力、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农民应用科技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积极运用农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我市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其次要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制度创新,推广一批稳粮高效、高效种养生态循环、节水节肥节药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再次科学合理利用我市的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推进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型的传统生产方式向实施可持续发展转变。统筹布局设施农业发展,鼓励利用非耕地和质量提升难度较大的农田发展设施农业,避免与粮争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第四要培育低碳农业的管理理念,降低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特色化、规模化、园区化农业 1、政府出台具体政策,依据各县市区的资源禀赋和基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全国部分省市促进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动态追踪编者按: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有效集聚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相继建立了一批龙头企业集中、主导产业突出、地方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开创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各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构筑了新的平台,成为着力打造品牌农业的重要基地,对提升农业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跨越式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本刊汇集了广东、广西、江苏、浙江、辽宁、青海、重庆等部分省市促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经验、做法和动态情况,供我省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参考。 一、广东省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强调抓好“六个强化” 2010年1月13日,广东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会议在广州召开,传达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近年来全省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成效,交流各地各单位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园区建设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和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要着力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继续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继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重点抓好“六个强化”:一是强化思路创新,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

局面;二是强化自主创新,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的台阶;三是强化沟通协调,不断完善有关支持政策体系;四是强化宣传推介,努力搭建龙头企业经贸合作平台;五是强化审核把关,不断规范项目申报和资金使用;六是强化内部管理,抢抓机遇加快企业和园区发展。会议还为2009年新确认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授牌。广东省东莞市自2006年以来,先后确立了14个市级农业产业园,总规划面积5.5万亩,目前已有10个园区启动建设,7个基本建成。近年来,东莞农业产业园区累计引进农业项目25个,协议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东莞农业产业园的招商将重点锁定台湾,加强对台招商,将台湾作为农业招商的重点区域。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总结发展农业园区经济的“六条经验” 自2001年以来,广西全面部署农业园区试点示范工作,率先启动了南宁、玉林、梧州、贺州、桂林5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沿海、桂中、右江河谷、贵港、桂西北5个现代农业实验区(简称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规模近5万亩、总投资约8亿元。各市县和广西农垦系统也掀起了不同层次和规模的农业园区建设热潮。据不完全统计,至2006年底,全区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超过100个,其中自治区重点建设的十大园区完成建设面积近3万亩、投资6亿多元。经过近8年的实践,全区建设了一批种养示范基地,开发、引进、推广了一大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培养了一批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对周边群众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以园区为依托,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也得到了培育和发展。总体上看,一些园区具备了集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以及科研、试验、示范、推广、培训、观

现代农业发展与展望

***乡现代化农业发展与展望 *** 摘要: 30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农业经济无论从政府层面、村级层面还是农民本身都已发生根本转变,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我乡农村改革还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组织性不强,标准化不高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行供给侧改革和科技兴农等战略,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科技兴农产业融合可持续 农业进过30年来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取得一定成效,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谈谈农村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一、农村改革 30 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门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各项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加大农村经营体制和服务体制改革 1、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是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二是全面完成了粮食企业改革。三是全面落实了粮食补贴政策。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的实施办法,按每亩 109.5 元的标准发放到户,到位率达100%。 2、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近年来,我村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要求,认真落实了土地延包政策,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上合理流转,以经营大户为龙头带动流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深化农村服务体系改革,农技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我们把搞好农村服务

体系改革、完善农村服务体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一是改革涉农服务模式。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采取县直涉农部门及各基层农技站所及其技术人员与农户签订有偿技术服务合同等形式,调动农技人员服务农业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变农技人员的“被动应付式服务”为“主动热情服务”。 (二)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 1、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为了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我们把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 2003 年开始启动,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强化了政府的指导、服务职能。二是理顺了管理体制。三是对乡镇实行“职能分设、机构独立、定编定岗不定人”的人事管理制度。四是逐步对从事经营性的基层站所完全脱离行政管理体制,使其按市场经济规则独立运行。 2、农村工作“村为主”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将农村工作重心下移到村组,强化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是我门工作改革的一项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改革总的原则是对村级工作实行“县指导、乡领导、村为主”。其目的是通过实施“村为主”进一步加强农业,稳定农村,推动农村工作的健康发展,密切党群干部关系。 二、当前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门在农村改革上虽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深化农村改革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智力因素 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智力因素。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据调查,我乡的农村劳动力总数有 8000 多人,在农村劳动力中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 6.5%,低于全国 9.1%的平均水平。在 2007 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 8.3%,低于全国 18.6%的平均水平。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不仅影响了先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而且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发展高效农业过程中的五大模式

发展高效农业过程中的五大模式 (一)、低产田改造培育特色瓜果苗木。 我镇立足于挖掘现有耕地潜力,采取集约经营方式,种植各种适宜的品种,提高产出,增加效益。例如,占地140亩,参与户数50多户的XX提子园就是利用XX村地区部分低洼地、低产田进行土地改造,引进种植美国红提、大红球等精品葡萄。06年美国提子种植200亩,创效益275万元,比上年增加85万元,亩均效益最高达13750元,带动了1500多个大龄劳动力的就业。继XX提子之后,日本黄桃、台湾大樱桃等精品瓜果业相继落地开花,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以营造“绿色XX”为契机,按照总体规划,有效地利用边角地、低产田发展绿化,发展特种花卉苗木,在为本镇和周边地区绿化提供优良品种的同时,解决本地“4050”人员500多人的就业,促进了绿化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种养业结合打造优质粮油基地。 主要是通过科学处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关系,减少人为能量消耗,依靠畜产品增值和增加有机肥,达到农牧结合,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绿色无公害”成为粮油生产的绝对发展趋势。我镇充分发挥盛产优质大米的传统优势,以白米村为试点,利用养猪场的粪

便,制成水稻的有机肥,鼓励广大农户种植优质水稻,推广无公害粮油生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06年在保证2万亩都种上优质水稻品种的基础上,又结合市农办的农业资源开发项目,规划建设了5000亩优质大米基地,计划年内设施将全部竣工,届时将与太湖所直接挂钩共同开发水稻新品。06年我镇水稻、小麦、油菜三项合计产出效益1664.6万元,净增效益490万元,取得了单产、总产、效益的全面丰收。 (三)、农作物轮作成就早春红玉西瓜。 该模式主要是通过各种作物之间的有效轮作及其内部资源的循环利用,正确处理农业生物、农业环境和人的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节省投入,提高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效益的目的。1997年本镇农技部门成功引种日本F1代早春红玉西瓜,由于采用西瓜与粮油作物的有效轮作,一方面保证了西瓜种植所需的土壤环境,另一方面则改良了农田肥力,促进了粮油作物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为广大农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2002 年注册了“南港”牌早春红玉商标后,瓜农的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07年种植面积增加到1720亩,亩均利润一直保持在万元左右。 (四)、市场化经营提升水产养殖。 主要是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农副产品的商品性,在搞好种、养业的同时着重考虑增加效益。近年来,我镇通过“引进—试种(养)—筛选—定品”的途

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无论是确保新常态下的粮食安全,还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把“粮袋子”变成“钱袋子”;无论是应对国际市场挑战、增强农业竞争力,还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都更加迫切需要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寻思路、找答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工作时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这些重大要求,立足长远,着眼大局,抓住了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喜获“十一连增”,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不仅促进了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也为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奠定了坚实基础。更进一步看,粮食连年丰收还意味着传统农业“牛耕马犁”、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显示了农业科技进步取得的新进展、农业组织化程度的稳步提升,以及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明显成效。当然,总的来看,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一些地方农业发展付出了水土污染加剧等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然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无论是确保新常态下的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还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把“粮袋子”变成“钱袋子”;无论是应对国际市场挑战、增强农业竞争力,还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都更加迫切需要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寻思路、找答案。要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转变。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涉及方方面面,既包括促进农产品[-2.49%资金研报]供给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质量安全并重转变,也包括促进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既包括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由主要“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也包括促进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高素质职业农民转变等。实现这些目标,就要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部署、新精神落到实处,在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职业培训政策等方面加大力度,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出现了多年难得的好形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面临难得的机遇。只有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拿出新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才能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难题,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经济日报评论员)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XX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创新、注重实效、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牛果菜等农村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完善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加快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坚持多管齐下,创优发展环境。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强化了乡镇和涉农部门工作力量,把加强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建立协会组织等工作,纳入乡镇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制度,督促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了抓农业产业化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扶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规定了各有关部门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

务机构在登记注册、引进人才、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经营税收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政策。三是强化财政奖补。县财政每年支出XX万元用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并安排专项资金专门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近年来,全县各级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信贷投入累计达300多万元。 (二)坚持多措并举,夯实发展后劲。一是做强龙头。按照“重点抓龙头、抓重点龙头”的思路,培育出了鑫源果品气调库等一批规模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示范辐射广、带动农民增收明显、发展前景好、发展后劲较足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大力发展自主产品,认证了芹菜、甘蓝两个无公害蔬菜产品,培育了XX胡萝卜、芹菜、大白菜等名优蔬菜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农业产业化路子。二是做大基地。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思路,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和收购。全县有60多家农民大户和骨干企业建立专业合作社58个。促进了结构调整。三是做活流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70多个,

最新整理新突破促农业新发展

最新整理新突破促农业新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党的战略指导思想,在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镇实际我们应该提出什么样的战术真正实现镇科学发展呢?镇党委、政府一班人一直在探索,寻求新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镇科学发展。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压奋进: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镇党委、政府年初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目标责任制《镇农村工作责任制》《镇经济工作意见》《重点工作分工实施方案》《机关干部奖惩责任制》为进一步提升机关、岗位绩效、优化组合、引入竞争机制进行竞争上岗。以一种小老虎“嗷嗷叫”的昂扬向上斗志,投入到全镇发展的大局,在全镇营造一种“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良好干事创业氛围。上下一心激情创业,凝聚起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在考察学习中解放思想先后组织镇级两委成员、中层干部和各村支部书记到青岛平度明春镇大棚西瓜、潍坊寿光农博园、福山张各庄大樱桃采摘节、牟平蓝莓基地、招远辛庄滨海新区、玲珑镇新农村建设、阜山镇标准化苹果幼树基地、蚕庄镇前孙家村苹果密植园改造基地考察观摩学习,进一步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升了看问题的高度、深度、层次,创新思维,以科学发展理念指导实践。 二是召开观摩总结会议,对比先进找差距、集中交流提升认识,进一步找准定位、提升境界、转变观念,跳出看发展。 三是在干事创业中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共识,在全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摩中前所未有拿到了第7

名好成绩,这是荣誉,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激励鞭策,唯有坚定信念、乐观的明确方向咬定目标,竭尽全力实干、巧干、会干才会有出路、才会有办法,才会有成功。实践证明只要路子正确,方法对头,是可以发展的,而且还可以发展的更好。 二、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创业园: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为指导,以xx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注重围绕特色调结构,精心培育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和产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达到特色兴农,产业富农为目的。结合我镇实际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调整农业结构为抓手,以农业产业化为方向,发展做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品牌建设,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二、建设重点: 根据我镇农业资源特点,重点构建农业产业创业园平台,着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工程,彰显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重点建设以金都农产品交易市场、大集为中心的物流贸易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高效农业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逐步实施高效瓜果、蔬菜、养殖基地等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出口蔬菜生产深加工基地,逐步扩大,努力形成高效产业带。重点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大远食品有限公司,大远本来就是出口蔬菜深加工企业所以有这种优势,借势来带动我镇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对外销售以及农民就业的发展。 二是重点实施镇官地洼高效生态农业园区。以官地洼、黑都泊、滕家、庙子夼村

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国发[1992]56号 【失效依据】国务院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2016)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1992.09.25 【实施日期】1992.09.25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 (1992年9月25日国发〔1992〕56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农产品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对全国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应当在继续重视产品数量的基础上,转入高产优质并重、提高效益的新阶段。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实现这个转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继续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需要;对于满足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为工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料,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村工业品市场,实现小康目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

义。为了更好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现就有关问题作如下决定: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已经相继放开了水产、水果、蔬菜、畜禽、蛋奶等大多数农产品,促使这些产品的产量大幅度上升,优质高效比重不断扩大。实践证明,把农产品放开,推向市场,是实现优质优价、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本动力。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放开农产品经营。对迄今尚未放开的农产品,都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使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直接联结起来,推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更快发展。 抓紧当前有利时机,加快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进一步向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方向推进。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分散决策,在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和各项保证措施配套的前提下,凡是有条件放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提出实施方案,报国务院批准。一般是继续保留定购数量,放开购销价格,实行随行就市。在市价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实行定购数量和购销价格一起放开。对放开的省份,中央在几年内继续保留财政补贴和粮食定购“三挂钩”优惠,逐年减少,以支持改革顺利实施。通过放开粮食购销价格,调动粮农尤其是主产区发展优质粮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优势,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 同时,采取以下措施,保护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市场:(一)抓紧以批发市场为主的市场体系建设,坚决消除地区封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经济成分的粮食流通制度。(二)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除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业集中产区外,实行农业税征收粮食实物;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多级粮食储备体系,通过吞吐调节平抑市场粮价;在财政支持下多方筹资,建立中央和地方多层次粮食风险基金;健全市场预测制度和信息服务网络,指导产销地区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宗贸易协定;支持粮食部门转轨变型,实行企业化经营,开展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多种经营,继续发挥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实行粮食内外贸结合,更好地运用进出口调剂手段。(三)进一步加强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

中国农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突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农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农业将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农业、高原夏菜、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近25%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中国农业的发展,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不难看出中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21世纪中国农业将要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及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20世纪末,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强有力推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形势一直保持旺盛势头[1]。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自1999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非农产业发展迅速。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创汇的1/3、工业增加值的1/2、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农民收入的1/3来自乡镇企业。

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一、发展战略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地理区位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以综合性改革试验和开放式发展探索为动力,以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为战略目标,以技术创新、商业创新、制度创新等全面创新为核心内容,以平台经济建设为主要手段,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高端服务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推动黄河三角洲地区率先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和优质安全农产品发展的新突破,打造全国领先的“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先行区。紧跟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综合性平台、专业性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建设,吸纳国内外农业技术研发机构和领军企业,增强科技创新孵化、资源要素集聚能力,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提升力度,努力在农业种质资源创新、生物技术、精准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设现代农业研究院、农业特色良种创制中心、生物技术中试研发基地,打造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的高地。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的最新定位,大力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农业,把传统的农业一产延伸到农产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再扩张至物流配送、餐饮业、休闲农业等第三产业,依

靠信息公共平台和文化公共平台,实现一二三产系统化、集成化融合,激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巨大溢出效应;培育发展“第六产业”,以农产品高值化开发为核心,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塑造以农业为基础,高端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共生的全新经济结构;构建信息公共平台和文化创意平台,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保税物流、金融服务等农业高端服务业,实现现代农业的品牌化专业化发展与全链条增值。 ——食品安全保障先行区。以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为手段,围绕粮食制品、畜禽水产、瓜果蔬菜,从标准研制、专业化生产基地、质量监管三个环节入手,探索建立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程标准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区域性农产品质检中心和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形成我国食品安全生产的科技创新示范、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和经营模式示范的先行区。 ——盐碱地利用改造样板区。以解决“地少水缺”问题为导向,大力开展滨海盐碱地改良与水土资源保护,围绕土体改碱、节水灌溉、地力培肥等关键环节,创新配套集“暗管排碱、水肥一体化、立体配方施肥”于一体的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辐射带动黄河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4000万亩中低产田及1000万亩盐碱地改良治理,努力提高区域水土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水平,填补我国在依靠高新技术引领盐碱地现代农业发展上的“空白”,为全国中低产田和盐碱地增粮增效提供示范借鉴。 ——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样板区。推广应用农业高新技术,对农业资源、要素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体系,推进生产标准化、过程低碳化、产业生

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经验与模式

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经验与模式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高效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推动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不仅需要广泛应用现代化科技成果,还需要采用科学适用的发展模式。 充分借鉴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有益经验 从世界范围看,由于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各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和特点也各不相同。发达国家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大体上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农业现代化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化、机械化、高技术化模式,以日本、以色列等国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以法国、荷兰等国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资源约束型国家,人地矛盾突出,水土等农业自然资源短缺,“三农”问题突出。针对这种特殊的国情,我国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既不能走美国大规模土地经营的道路,也不具备日本等国高额补贴的条件,但可以充分利

用当前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造传统农业,通过推广先进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同时,也可借鉴荷兰和以色列等人均农业资源很少但农业效益很高的国家的一些经验,把技术和劳动力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例如,有条件实行规模经营的地区,可以通过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土地流转来集中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在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形较复杂的地区,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走劳动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农业道路,通过拓宽农业发展的深度、广度,实行产业化生产。总之,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没有固定标准和固定模式,既要充分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也要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坚持走适合本地的现代高效农业之路。 因地制宜探索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很多地方从本地实际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对现代高效农业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我省各地应以这些模式为参考,因地制宜地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是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为龙头,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等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作者:宜都市农业局王本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作者来稿)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 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二、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取得的成效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今年计划新发展多经面积2万亩,其中:柑桔1.1万亩,茶叶8000亩,桑园1000亩。截至10月中旬,各乡镇处已收柑桔苗木定金83.69万元,预计发展面积44221亩,已定植35400亩;已收茶苗(或茶

籽)定金104.12万元,预计发展面积9963亩;已收桑苗定金22.85万元,预计发展面积1962亩。到年底,全市农村基本可实现人平拥有1亩经济林的发展目标;种植业和水产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明显加快;农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不断增加,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二)科技入户显见成效。通过办《宜都农业》报、农业“科技110”热线、农业科技短信、科技宣传车、技术培训和精品园示范等形式,扎实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积极创建、培育科技示范户,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市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0%,到田率达到了80%以上。 1、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扎实。组织市、乡两级农技干部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82场(次),累计培训农民18.3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3.4万份。编印发行《宜都农业》22期、8.8万份;编发《农民读本》8万册,发送农业科技短信息140万条(次)。推广玉米、水稻等各类良种18万公斤,合格率95%以上;引进推广农作物良种25个,选推高效种养模式17类。开展品比、肥效试验共计50项;创办油菜“一菜两用”基地100亩、“无盘抛秧”核心基地500亩,全市“无盘抛秧”面积达到了2000亩,推广面积居宜昌市首位;举办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阳光工程在行动”两个电视专题栏目。市水产局组织水产技术培训58场(次),培训6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400份,先后邀请13名专家教授深入库区指导网箱养殖。今春库区鮰鱼遭遇暴发性鱼病危害,由于防治及时,措施得力,成活率仍然达到70%以上。 2、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 4项,引导农民新购置农田耕整机械、水稻插秧机械、粮油牧草收割机械、茶叶修剪采摘机械、新型植保机械500台(套),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了15.01万千瓦。今年完成机械耕整10万亩,机械收割5万亩,机械插秧3.09万亩,机械植保30万亩,机械化修剪茶叶 1.5万亩。池塘机械化清淤、水产养殖等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市农机局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探寻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期待农村改革新突破(同名42908)

探寻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期待农村改革新突破(同名42908)

探寻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期待农村改革新突破 中国进入现代化攻坚克难"后半程" 2010年11月18日09: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经历了多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今年粮食生产再创新高。秋粮入仓,农民兄弟又播下来年新的希望。 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描绘了我国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辉煌“十一五”,成就巨大,来之不易,农业立下汗马功劳;关键“十二五”,历史机遇难得,风险挑战交错,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三农”工作仍是重中之重。 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似乎没有哪个产业像农业一样,平时似有若无,不显山不露水,但一有风吹草动,便牵动全国,上至国家领导,下至黎民百姓。 似乎没有哪个群体像农民一样,常年辛勤劳

作,吃苦多,奉献大,却又是容易被忽略的沉默的大多数。 当今中国是农业农村变化最大、发展最好的时代,也是矛盾集中、挑战严峻的时期。在这个关键阶段,靠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已无法承受经济社会发展之重。我们不能不把目光投向农业、农村、农民,不能不深刻认识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重要意义,不能不认真思索:中国农业现代化,特色何在?方位何在?路该怎么走?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是残缺不全的现代化、潜藏巨大风险的现代化、不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强则中国强,农村兴则中国兴,农民富则中国富 2004年秋天,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