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秋天》教案

《秋天》教案

《秋天》教案
《秋天》教案

《4、秋天》教案

执笔:刘双

教材分析:

《秋天》是现代作家王宜振所作,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课文第二小节写秋风乍起,桂子花开。要反复诵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与同学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描绘秋天的迷人景象和丰收景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词大意,感受秋之风姿,秋之迷人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诗词大意,感受秋之风姿,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秋天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同学们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你喜欢秋天的什么吗?(自由说一说)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板书课题:秋天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借助课后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着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3)标出小节号,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分节读课文,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4、指导朗读长句。

5、教师范读--学生再次跟着朗读。

6、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写字

1、讲解字形。

袍:左右结构,写时左小右大,左边是“衣补旁”。

梳:写时左小右大,右边第四笔是“点”。

2、学生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夏天过去,秋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秋天到了,天气、动物、植物都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块儿去看一看。

学生齐读课题:秋天

二、讲授与讨论

1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告诉老师,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幅图是秋天的景象?

2 、指名按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秋天的景象。

学习课文

1 、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看图:谁能告诉老师,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2 )有多高?有多蓝?能不能用另一个词把“那么”换一换?

(3 )指导读。

(4 )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过渡语:在高高的蓝天下,有什么呢?我们向远处望,看见了稻田。

2 、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1 )看图理解“一眼望不到边”

(2 )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要把熟了的稻子比作金子呢?

(3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然后齐读。指图过渡:现在我们往近处看,谁能说说近处的景物?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咱们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3 :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1} 想想春天的梧桐树是什么样的,秋天来了,梧桐树有什么变化。{2} 梧桐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我们一齐读一读下面这句话:

a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b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3 )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4 )填空:当黄叶落下来后

()把黄叶当作()。

学生口头填空,先填课文中的,然后扩展,自由填。

(5 )教师导读最后两句。

过渡:小鱼把黄叶当作伞,蚂蚁把黄叶当作运动场,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呢?

4 、男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1 )秋天来了,燕子有什么变化?(2 )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

(3 )电报是什么?燕子为什么把黄叶当作电报呢?

(4 )指名朗读。

看图小结

六、作业

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秋天的变化。

板书设计:

4、秋天

太阳空气田野小路

稻穗蝉声向日葵野菊花

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授前调整:

秋天 教案教学设计

秋天教案教学设计 3、通过听读训练,想象画面,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初步培养透过语言文字感受秋天及大自然的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难点:能透过语言文字感受秋天及大自然的美。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一、激发兴趣,乐学新知 1、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有哪些季节呢? 2、刘老师从大自然中拍了几幅图,请你来猜猜是什么季节的。课件展示春、夏、冬的图片。

3、少了哪个季节?(秋天)请你来设计一幅秋天的图画。 4、有位小作者用文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图画,我们赶快去看看,他的图画里都有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不漏字,不加字,不读错字。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词或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举手请教老师。 2、小朋友们读得真认真,课文里的生字、词语都想跟你们交朋友呢!瞧,它们来了。大屏幕出示。请小朋友们跟他们打个招呼,认识认识。比一比谁认识的朋友最多。(自由读抽读全班读)你发现了什么?

过渡语:交上了这么多可爱的好朋友,词语们蹦蹦跳跳地回到课文的怀抱中去了。我们赶快跟上去,来看看小作者的这幅秋天的图画里到底都有些什么景物呢? 3、生说景物,师贴相应的图片。(埋下伏笔) 三、情趣交融,诵中品悟 1、在这些美丽的景物当中,你最喜欢什么呢? 景物美,文字更美。到课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景物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美美地读上几遍。 2、谁愿意把句子读给大家听,和大家共同分享你的发现?(以学定教)

(一)品悟写蓝天白云的段落。 (1)你喜欢它的什么?它能让你想到什么?让我们来听一听你有多喜欢。 (2)欣赏蓝天白云图片,说一说:看着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当你用许多语言都无法表达心中感受的时候,其实只要用两个字就够了:那么 (3)练习朗读句子。 (二)品悟落叶的段落

新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教案

1 秋天 教材解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全文有3 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秋季景色优美,作者所选的景象都很具有代表性。课文有两幅插图,其中“落叶、雁群”与课文描述情景对应。“成熟的庄稼”“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揭示了秋天更多样的特点,留给读者对于秋天美好的遐想。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 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 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 个字和横撇1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3 个偏旁,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偏旁,偏旁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学生识记字形和理解字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的3 个偏旁,都是以前学过的字变化而来的。可以再现以前学过的“木、口、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字变成偏旁后的差136

别,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偏旁表义的特点建立偏旁和字义 之间的联系。 要注重渗透多种识字方法,降低难度。如“秋、叶、会”等合体字可以在学会新偏旁的基础上采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有的可以通过做动作来帮助学生记忆,如“飞” 就做张开双臂飞翔的动作;“片、个”都是量词,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说说“一片()、一个()”,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加深对字的印象;有的可以建立文字与图片的联系,如“树叶、秋天”;有的可以对比着认一认,如“大”可以结合“小”字来识记,让学生初步知道有些字词 偏旁 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从前称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现在把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统称为“偏旁”。 有相反的意思。教师在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常用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并充分交流,力求做到一字多法,一法多用。 还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引导学生巩固识字,扩展词汇。如“秋天、天气、大树、树叶、纸片、个子、飞鸟、飞走”。 2. 写字。在巩固撇、捺写法的基础上,本课要学写新笔画横撇。教师在范写过程中, 引导学生 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本课要写的4 个生字中,“了”和“子”、“人”和“大”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加以区别,指导学生在写好“了、人”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写“子、大”。 本课4 个字书写要点: 2画,独体字。 了 横撇的撇不宜长;弯钩沿竖中线写,稍弯。 3画,独体字。 子 横撇短,弯钩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略长。 2画,独体字。 人撇从竖中线起笔;捺在撇的中上部起笔,捺脚与撇尖持平。 3画,独体字。 大注意写法与“人”的区别。撇要写成竖撇,捺在横中线下起笔,捺脚比撇尖略低。教师示范横撇: 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

《秋天》ppt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认识大自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4.初步背诵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是在拼音生字的学习上还有一定不足,在理解课文主旨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在课文朗读上还欠缺,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秋天景色众多,但作者所选的景色都很有代表性,学生对树叶、天气这些常见的景物都有一定得了解,他们也能感知季节的变化,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重点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自然段。 2.会写4个生字,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特征,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创设情景,引出课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 2.引入新课《秋天》。 活动2【讲授】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读文要求对照拼音把字读准确、画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识自然段。 4.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4个词语。 (2)教师引导开火车读。 (3)小老师带读。

(4)指导学生认识“人”偏旁。 (5)教师引导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6)组织学生游戏。 5.指导学生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活动3【讲授】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教师引问:这个自然段介绍了秋天的哪些特征? 2.引导学生看图第2个自然段引问。 (1)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话写什么? (2)大雁是怎样飞的? (3)理解“一会儿”。 (4)引导同学找“一”字的不同读音。 (5)指导学生朗读。 3.引导学习第3自然段。

1《秋天》教案设计

1 秋天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学习笔画“横勾”和偏旁“木、口、人”。(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 3.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指导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观察大自然的 兴趣,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和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和气体有关系,“汽”和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汽 天( ) ( )水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秋天》的教案

《秋天》 何其芳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五中宋玲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仿写歌词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想象法、小组探究合作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天,在多数人的眼里是一个失落的忧郁的季节,清代女诗人秋瑾就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名句,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但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眼里,秋天却是胜过春天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的浓浓秋意。(板书文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1、检查对作者的了解情况。 2、检查字词读音、写法。 3、检查解词掌握情况。 三、授课过程 (一)品味秋天 课件上出示“品味秋天”这四个艺术字,在“情趣深浓”的背景下显得富有诗意,提问:采用什么方式品味?(朗读) 问:快速回忆以前学过的朗读方法,回答朗读应注意什么? 课件上出示朗读的四大要点,即: 1、划分节奏(停顿,语速) 2、标出重音(理解词意) 3、注意细节(拖音、语调、抑扬顿挫) 4、体会情感(诗人、自己)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试着读。教师总结,适当进行范读。 (二)整体描绘秋天 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课文导语说“诗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作者在诗中给我们描绘了几幅图面,给你最喜爱一幅画命名。能否发挥你的联想、想象力,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你喜欢的一幅画面。优美的画面让人心旷神怡,让我们再次朗读这首诗,体会诗句的美。 (三)优美语句研读 说说自己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谈理由。同桌两人可以交换一下感受。分析完后,再次美读全文。 (四)歌唱秋天 诗歌诗歌,好的诗就是一首歌,下面就请同学把这首诗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词改写成一首歌。

秋天教学设计初稿

《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来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多媒体出示秋天

的图片) 二、学生回忆和秋天相关的诗句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四、教师配乐朗诵诗歌,学生听语气,节奏,字词的读音。 五、跨越障碍,多媒体出示字词。 六、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看看谁读的好。 七、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 音的把握;准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2)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八、研读与赏析(一)农家丰收图 去掉第一节诗中的修饰语,比较阅读,体味修饰语的妙处: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

秋天 教案

秋天教案 三维目标 1.掌握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1种笔画,认识3个偏旁。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4.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标段。 5.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入新知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知 1.师:同学们,有谁知道老师刚播放的歌名是什么吗?(春天在哪里) 2.师:那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3.你们知道吗,一年有四位好兄弟,他们分别是春夏秋冬。而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秋天,感悟秋天。 教授新知 一、疏通文字障碍 1.巩固复习生字。(教师带领拼读、开火车认读) 2.送字宝宝去课文里读。 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桌之间读一读。 2.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想一想:这篇课文描写了秋天的哪些特点? 3.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一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大声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1自然段,教师范读后提问: (1)第1自然段由几句话组成的?每句话讲了什么?(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问题。)自己练习,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问题。(板书: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2)“一片片叶子”和“一片叶子”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指叶子有很多片。) (3)说“一片叶子”落下来行不行?为什么?你还能列举出同类型的词吗? (4)我们练习背背这个自然段。 ①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些什么?这几句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边读边思考这几个问题,背书就容易了。 ②自己练读。 ③让学生自由举手试背,评论以表扬为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秋天的变化不仅仅只是这样,让我们走进第二段,看看秋天还有哪些变化吧) 1.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 蓝天

幼儿园秋天教案有关秋天的知识

有关秋天的知识 为什么在秋天有些树叶变红 秋天的北京香山,沉浸在美丽的红叶的怀抱里,引来众多游人。 叶子为什么总在秋天变红呢? 叶子在春天和夏天总是绿绿的,那是因为叶子里含有一种叫叶绿素的东西。叶绿素的作用可大啦!它能把太阳光加工成“粮食”。所以,不断有新生产出来的叶绿素代替老了的叶绿素。 秋天一到,秋风四起,温度骤然下降。叶子抵抗不住寒冷与干燥的气候,它慢慢丧失了生产叶绿素的能力,叶绿素慢慢老了,死掉了,叶子的绿色也随之褪掉了。可是叶子里还存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素,一听这名儿,你就能猜出来,它的颜色就像胡萝卜那样黄,所以,秋天里的许多叶子是黄色的。 而有些叶子在绿色褪掉后,却产生了大量的红色花青素,结果可想而知,叶子变成了红色的了。 留心观察一下秋天里香山的叶子,有橙色的、有黄色的、也有红色的。 山上的叶子总比山下的叶子红得早。这是因为,山上昼夜温度差异大,叶子里的糖分就积累的多一些,产生的红色的花青素就比较多,所以山上的叶子比山下的红得早一些。 秋天嗓子起火嘴唇发干怎么办 可是秋天也真应了中医学说的“秋燥”:嘴唇总是干的,喉咙也常常“发火”,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具体困难”﹖ 按中医五行学说,秋属肺金,也就是说:“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秋属金,肺属金,这个季节,燥是主要现象。 如何打击“燥”这个敌人呢﹖炎热的夏季,酷暑掏空了我们人体的津液,而秋燥又进一步袭击我们。整天忙着事业、忙着挣钱的朋友们,现在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是:补足津液 一是补,二是防丢失。 喝水是补津液,可是喝的水已经不少了,嘴唇还照样干,怎么办﹖ ●秋季要少吃过油、过甜、过辣、过咸的东西;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喝甜味饮料。 ●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矿物质的东西,促进排便。为什么排便与补津液有关呢﹖因为长期便秘,“火”发不出去,自然灼烧津液了。 ●多运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津液自然充溢。●饮食宜偏寒凉,而温热类 如羊肉、狗肉、虾、韭菜等少吃为妙。寒凉食物很多:豆腐、黑豆、梨、银耳、芝麻、百合、藕、海参、蜂蜜、鸡蛋、苦瓜等等。 ●忌情绪过激。问问自己,情绪是不是不稳定﹖心情烦不烦﹖这些都会产生心火,灼烧津液,使自己口舌干燥。 ●水果宜吃葡萄、梨等,忌温性的荔枝、苹果等。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秋天》教案及反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 1、秋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1种笔画,认识3个偏旁。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4.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标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秋天来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课前准备的枫叶、银杏树叶、梧桐树叶等。(让孩子们欣赏)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秋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板书课题:秋天) 二、初读课文,学习标段

1.认识自然段。 (1)师: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是一种段的表现形式,在第1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 (2)现在我们找找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是怎样找到的? (3)初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出完整句,不顿词、断句。 ①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画出文中“一”的不同读音。讲解“一”的变调规则。 ②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2.指导学生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教师检查纠正。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丢字、不加字。 2.拼音汉字对照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如果不认识,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连贯。 3.出示生字卡片(“子”“了”“天”“人”四个生字),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导入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吗?(秋天到了) 2.引导学生按课文内容说说,秋天到了,天气、树叶、大雁各有什么特点? 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桌之间读一读。

一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1)

《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中的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阅读方法。 3.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能读熟、读懂本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树叶、生字卡片。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了,是秋季!你感到什么变化了吗?(生说)师:对啊!秋姑娘带着一身清凉走来了,她将替我们赶走夏的燥热,迎来一个收获的季节。那谁能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生说) 2.开课:呀!真美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秋天的美表达出来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齐读课题:秋天。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示范读,生听准读音。 2.认识自然段。 师: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是一种段的表现形式,在第1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 3.自由读,圈画生字。 现在我们找找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然后再按照自然段读一读,把课后要求我们会认和会写的生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4.检查生字词 (1)读带拼音的字。 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已经都认识他们了,现在它们跳到屏幕上了,大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自己练习读、指名读) (2)读去拼音的字。 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开火车读)

部编版一年级《秋天》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秋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树”等10个生字和人字头、口字旁、木字旁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和儿化音,能用“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的句式说说秋天的景物。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认识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一)听儿歌猜季节 1、PPT出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这是哪个季节呀? 2、PPT出示:“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红叶红满天。”这又是哪个季节? (二)初步感知秋天变化 1、当我们看到红叶满天的时候,就知道秋天来了。那么,你还

从哪些知道秋天来了? 预设: (1)秋天我们的衣服穿得多了。 (2)树叶都黄了。 (3)天好蓝。 2、同学真了不起,这么会观察秋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课文吧! 3、 二、认识课文、初读课文、多样识字。 (一)认识课文 《秋天》是课题,下面是课文内容,那么,双横线里面是什么呀? 田字格里呢? (二)初读课文 1、认识了课文,再来看老师写课题。(板书:1、秋天)“秋”是一个生字,但是我们可以拆开来看,左边是一个“禾”,右边是一个“火”,“禾”“火”在一起就是“秋”。再写个“1”,表示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谁来读读课题呀? 2、指名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三)多样识字 1、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第一封信。(PPT出示:请小朋友们圈出

双横线里的生字,再读准生字的音哟!)拿起笔,在文中圈出来吧! (1)读双横线中的字。 (2)开火车读。 (3)齐读。 2、认识偏旁部首。 (1)PPT出示:会个(人字头) 你发现了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它们呢? (2)PPT出示:叶(口字旁) (3)PPT出示:树(木字旁) 3、儿化音和“一”的变调 PPT出示:凉了黄了来了叶子那么 (1)你发现了什么?(轻声) (2)指名生读、齐读。 PPT出示:凉了——天气凉了 黄了——树叶黄了 来了——秋天来了 叶子——一片片叶子 那么——那么蓝那么高 (3)指名读、齐读,师示范读。 PPT出示:一群一片片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你发现了什么?(都有“一”字) (4)师示范读儿化音,指名生读、齐读。

《秋天》教案

《秋天》教案 一、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仿写歌词来体会诗歌的情感。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让学生观察秋天的事物及特点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人。 秋天,在多数人的眼里是一个失落的忧郁的季节,清代女诗人秋瑾就有“秋风秋雨秋煞人”的名句,但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眼里,秋天却是胜过春天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的浓浓秋意。 (板书课题) (二)、师配乐范读诗歌,指导朗读,生扫清障碍。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过渡)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四)、精读诗歌,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1《秋天》教学设计

1、秋天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

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能力,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完整的句子,不顿词、断句,重视对翘舌音、三拼音节的复习巩固,从而能使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1秋天 教案

《秋天》教案 【教学内容】 《秋天》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节主要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朗读指导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图文结合,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进而激发学生朗读和说话的兴趣。【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生字。 2.仔细观察秋天图画,看懂图意。 3.初步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秋天及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出示课题。 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二、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轻轻打开语文书,左手扶书,右手指字。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请学生自读课文和下面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拼一拼,问一问。 3.学习生字。 4.教师指名读本课生字。

5.我们来组一下词吧! 6.在生字本上练一练,写一写。 7.学习本课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三、精读领悟 (一)学习标自然段。 1.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和之前的课文不一样,每个段落前面都空了两个格子,这就叫自然段。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2.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标自然段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 2.听教师读,看教师的表情,想一想,你发现了秋天的哪些变化? 3.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一片片”说明落下来的叶子有很多,同时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4.你能够读一读这美妙的语言吗?(教师指导) 5.喜欢这样的景色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谈对秋天景色的喜爱,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这一段写了秋天的什么?天空是怎样的? 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老师听出来了,天空那么蓝,那么高,真美。可爱的大雁好像在做着游戏呢。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 (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一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1《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中的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 2.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阅读方法。 3. 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能读熟、读懂本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树叶、生字卡片。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了,是秋季!你感到什么变化了吗(生说) 师:对啊!秋姑娘带着一身清凉走来了,她将替我们赶走夏的燥热,迎来一个收获的季节。那谁能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生说) 2. 开课:呀!真美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秋天的美表达出来的。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齐读课题:秋天。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教师示范读,生听准读音。 2. 认识自然段。 师: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是一种段的表现形式,在第1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 3. 自由读,圈画生字。 现在我们找找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然后再按照自然段读一读,把课后要求我们会认和会写的生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4. 检查生字词 (1) 读带拼音的字。 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已经都认识他们了,现在它们跳到屏幕上了,大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自己练习读、 指名读) (2) 读去拼音的字。 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开火车读) (3) 读带拼音的词。 生字宝宝找到了好朋友,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么(游戏) (4) 读去拼音的词。 现在拼音宝宝和它们的词语朋友分手了,请你再读一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 一、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1种笔画,认识3个偏旁。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4.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标段。 5、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2、背诵课文。 四、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2.秋天树叶的实物。 3.大雁图片。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过渡: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

2017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

总课时 课题《秋天》 使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启发式教学、培优辅差学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资源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2.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⑴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⑵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3.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⑴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⑵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⑶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⑴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⑵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⑶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二、研读与赏析 1.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二、养成教育训练点:抓住文中抒情这条线索,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感悟秋意之美。 三、教学重点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

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二、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 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 (秋高气爽秋风红叶秋水长天秋风萧瑟秋虫啾鸣秋实累累秋桂飘香霜叶知秋秋雨绵绵秋风习习枫林尽染落叶萧萧秋山如洗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秋风落叶)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5、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

子,读准字音。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2.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为诗歌标出小节。(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4、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完成。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4《秋天》教学设计

14《秋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设计: 一、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二、朗读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准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2、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

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赏析】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 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 b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能够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