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立体构成教学方案

立体构成教学方案

立体构成教学方案
立体构成教学方案

立体构成教案

第一章概述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

我们生活在一个立体的世界中,我们的房屋、家具、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立体的,立体就是具有三维的空间和形态。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三维世界。

构成是指组合、拼装、构造的意思。立体构成就是在在三维的空间中把具有三维形态的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构造,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首先是理解并运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立体构成不是简单的拼装,组合,而是在审美的要求下有目的的进行。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学习立体构成的指导原则。

其次,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是研究探索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立体构成是设计的基础课程,它不同于强调功能第一性的设计专业课程,没有具体的功能要求和经济要求,是纯粹形式美的探索。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宽泛的思考法和创造意识。为现代设计积累有效的立体造型规律。

立体构成训练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掌握一定的造型法。立体构成的过程是对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进行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构成理论的探讨研究,也是实践经验和法的积累,不同的物质材料,以及材料的结构、加工工艺、技术等都为立体构成积累了大量的立体形态的资料和法。

所以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空间造型的基础学科,是进行立体造型设计的专业基础。

二、立体构成的沿革

构成意识最早萌芽在风格派(De stijl)和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运动中,1918年,荷兰的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强调几单体的组合造型。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一些知识分子发起的前卫艺术和设计运动,被称为构成主义。构成主义和风格派都热衷于几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成效果。

构成教育的形成发展却在包豪斯学院。包豪斯(Bauhaus)学院是以建筑为主的设计学院,在1919年4月1日在德国的玛,现代设计教育的先驱格罗毕乌斯(gropius)把玛的工艺学校和美术学校合并而创立的第一所设计学校。

1921年,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凡.杜斯伯格(van dusiboge)来到包豪斯设计学校。他也带来了构成主义和风格派的现代设计思潮,致力于科学和艺术、工业和生活的结合,反对约翰.伊顿(johannes ltten)为代表的神秘主义的旧教学体系。并且在斯基(kandinsky)、保尔.克里(paul klee)、莫霍里.那基(moholy nagy)三位杰出的造型大师的共同参与下架构起构成教学的课程体系。

三、立体构成的教学

我国的构成教育起步比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在国外设计思潮的影响下,构成教育也逐步进入我国。首先美术学院的定邦开设了色彩构成,随后钰盛和辛华泉先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设了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教学。

到20世纪80 年代末,构成教育经过十年左右的培育,已在大专院校普及,并以确定了三大构成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构成教学与其他美术基础教学不同,它不是简单的美术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构成理论的系统学习,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与风格,培养谨的创造性思维

模式,提高审美的判断力和创造力。

在三大构成中立体构成的重点是对立体空间的认识和研究,包括立体空间中的空间,立体形态的机能和意念的理性分析,进而在形式美构成原理的指导下,进行立体形态的设计和创造,并掌握材料的加工技术和制作技巧。

立体构成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构成设计的规律和法则,了解造型观念,能够用多变的外部视觉形式来塑造表现美的形式,提高思维的想象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及创新能力。

立体构成的教学法和教学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第二章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空间、形态、色彩、肌理

一、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被忽视的要素。

在上课的时候当我把手伸展在空中,问我手中有什么时,多数的同学会说什么都没有,有的同学会说有空气,几乎没有同学能告诉我有空间,而当我手中有一物体时,同学们对它的空间体量的存在是肯定的。这就是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的差别。

我们往往很容易注意到物理空间,因为其具体而实在,在空地上盖一幢房子,它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大小空间感。建筑物墙壁所围合的空间也会给我们一定的大小空间感。因此,物理空间是物质形态实体所限定的空间。

物理空间是依靠物质形态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来表达,并与物质形态一样客观实在。空间和物质形态是相互的,物质形态依存于空间当中,空间也要依据物质形态作限定。

心理空间也称虚空间,是指空间的心理感受。它是物质形态的空间实体向四扩或延伸的结果,即实空间以外的空间部分。心理空间是人们对空间概念的宽泛意义上的联想。它不是客观存在的,但它留给人们更大的创造空间。

空间在立体构成中起着一个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以一组静物来讨论,在静物的形态色彩肌理都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只要改变静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静物场景组合。而就同一个静物场景而言,要是我们用不同的空间视角去观看,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静物画面。这是我们和静物的空间关系所起到的作用。

就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最大的区别莫过于在空间上。立体构成研究的是三度空间,而平面构成讨论的是二维空间。正因为立体是三度空间造就了立体形态与平面形状的区别。形状只是形态无数面向的一个面向的外轮廓;而形态是无数形状的集合。形态(shape)形状(figure)

当你看平面设计或绘画时只能从正面一个角度去欣赏。可看三维物体时却可以前后左右围绕着观察,还可以从上下来看。所以想要认识一个立体的形态就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因此设计一件立体形态的作品必须从不同角度距离观察造型,无论怎样转动其角度,都能给人以美感,那么这件立体造型就是一件符合形态整体美感的作品。

二、形态

形态是物质的表象,从物质的现实性来说形态又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为的形态。自然形态是在客观自然环境里因自然的力量成就的形态,如山川、树木、岩等,人为形态是人类根据需要而创造的物质形态,如建筑、家具、日用器皿。无论是自然形态、人为形态都是丰富多彩,但我们可概括为点、线、面、体。从而系统的研究理解所有形态。

立体构成中的形态要素包括点、线、面、体

立体构成中的形态要占有一定的三度空间体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因此,立体构成训练的材料有被称为线材、面材、点材、块材。

点在几学中是个纯粹的抽象概念,只有位置,没有长度、宽度、深度的变化,更没有大小、形状、向的变化。而在立体构成中,点具备长度、宽度、深度(三次空间)的实体,

点的感觉是有环境所决定的,是与围的环境相对而言的。我们在机场看到飞机是庞然大物,而我们抬头看天空中的飞机时,真可谓是一个小点。点事立体构成所有形态的基础。是形态中最小的单位。点的排列可以产生线感,如珍珠串成项链,点的堆积可以产生体感,点具有吸引人注意的作用,如黑夜中的一盏孤灯,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2、线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在几学中,线是具有位置和长度的一次元,没有宽度和深度,而在立体构成中线是具有长度、宽度、深度的三度空间实体。比如长长的轨道、长条的木材,线不仅有粗细长短的变化,还因材料的强度特性不同,有软与硬的区别。

线有多样的形态造型和丰富的情感性格。线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

曲线有丰富的变化,有弹力和动感,富于柔软、优雅的情调,具有女性化性格,同时曲线有分为几曲线和自由曲线,几曲线有规、理性、单纯冷漠。自由曲线伸展富有变化。

直线显得率直而简洁。强直而有力度,具有男性化性格。直线可分为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垂直线具有肃庄重向上强直的性格,水平线较静止,安定,平和、伸展。垂直线和水平线都给人稳定感,在物质形态中起到规定调和的作用。斜线有前进、飞跃、冲刺的动感,可以使造型充满活力。

线要塑造有体量感得空间会比较麻烦,通常需要线排列呈面,通过面得围合产生空间,或通过线堆积成体量。同时,线具有向性,不同向的线交织可以很好的展示空间。

3、面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也是体块的断面、表面的外在表现,面在立体构成中同样具有长度、宽度、深度的三度空间的实体。一纸,一块木板都可以是立体构成的面。

面有较强的延展性,只要对面进行简单加工就可以形成体块,把一纸卷起粘合在一起就形成圆柱。把六块画板围在一起形成体。

面有比较好的表现能力,如圆形、形、三角形等,还有自由和偶然形。面材经过有目的的剪裁和挖切会产生一定形状的立体造型。比如贺年卡。剪纸艺术等。面有较强的视觉感,能很好表达立体构成中的肌理要素。我们知道在视觉要素中,物体的色彩和肌理都要附着在物体的表面才得以显现,也就是说面是色彩、肌理的主要载体。

根据面材的表面是否有高低起伏又可以分为直面和曲面。

不同形状的面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直线面得简洁、硬朗。几曲线面得饱满、圆润。完美,自由曲线面的自然、活泼。

4、体块

块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三次元的实体,有很强的体量感。

在立体构成中体块与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体是物质的有三度空间体积的外在;而量是由体所赋予的物理和心理的特征。物理的特征通常指物质的重量、容量、数量,心里的量是通过物质的外貌、色彩、肌理等要素,对物质的体及量得直观判断。

体由面得包围,闭合而形成体积感的,我们把体块分为:平面几形体,几曲面体,自由曲面体,自然形体。

平面几形体由4个或4个以上的平面,衔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封闭空间,如,正三角锥,正体、长体、多面体、其特征是,形体表面为平面,有直线、棱线,给人简洁大、庄重、肃、稳定的心理感受。

几曲面体由几曲面构成的回旋体,如圆柱、圆锥,特征是规、完美。

自然形体是自然形成的偶然形体,特征是淳朴自然,亲切。

立体构成中的色彩是占有三度空间的物质形态的表面色彩。这些色彩因为三度空间的存在,作用而互相影响。由于在同一光照下,物体的各个面相背不一。

立体构成中材料的运用更大程度上是物质材料的本色。物质材料的本色更好的展示材料的属性和质地美感。色彩还会带给我们心里上的联想,软的还是硬的,重的还是轻的,冰凉的还是温暖的。

立体构成中的色彩还可以是人为的色彩,这要考虑色彩心里的作用。

四、肌理

肌理是材料表面的纹理及组织构造带给人的心理感受。一般通过人的视觉和触觉来完成的。经常通过物质材料表面的肌理判断物质的物理特征。比如光滑与粗糙,轻与重、软与硬、干与湿等,同时表面肌理还能引发人的冰凉与温暖,轻快与笨重、精致与粗狂的心理效应。现代艺术家很重视肌理的作用。画家通过刮、擦、刻等手法寻求绘画材料的视觉肌理。立体构成的肌理更多是不同材料的肌理表达。

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要素(形式美法则)

一、对比与统一

二、对称与均衡

三、节奏与韵律

四、比例与习惯

五、稳定与轻巧

第四章立体构成的材料要素

在立体构成中材料是立体构成的基础,离开了物质材料,立体构成的创造性思维就难以实现。在立体构成中,立体造型要依赖于物质材料来表现。而物质材料的性能又直接限制了立体构成的形态塑造。同时物质材料的视觉和触觉功能是艺术表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不仅影响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的心理效应,还直接影响了立体造型的物理强度、加工工艺与加工法等物理效能。材料的选择、应用和加工工艺是设计思维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所以对材料的了解、材料的加工及新材料的寻找和发现是立体构成学习实践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容。下面主要从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两面来讲。

一、自然材料

自然材料是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材料。自然材料的原始、质朴和生命力深深感染者人们的心,给人以亲切、舒适、自然地感受。常见的自然材料有木材、材、泥土等

木材是比较常见的材料有一定吸湿性,强度和弹性,也易出现干裂、燃烧、虫蛀等现象。木材的加工法有锯割、刨削、接合,雕刻等。传统木材的接合式是隼接和嵌合。把材料的接合处加工成隼头和卯眼,然后进行隼接。现在也有了金属件的栓接,钉合等。

材给人坚硬、冰冷、冷漠的感觉。经敲凿过的材显粗狂,浑厚,慢慢打磨的材则精细圆润,光洁。更突现材的纹理美。

泥土也称粘土,可塑性好易于成型,在民间泥塑广泛应用并施以彩色装饰。

泥土容易干裂,所以在泥土成型以后要进行烧制,粘土在火中受到氧化得以玻化,从而烧制成瓷,所以瓷艺术也称为火的艺术。制的流程一般为:成型——施釉——烧成——装饰——烤花——成品

二、人工材料

人工材料是人为的因素合成生产出来的,主要的人工材料有纸、金属、玻璃、塑料等。

纸是植物纤维制成的,给人以轻松、随和、便捷的心理感受。纸的种类非常多,有文化用纸、生活用纸、科研用纸。

纸是立体构成中很好的面材料。纸具有可塑性好、易定型、切割等物理性能。而且价格便宜,加工工具简单,在立体构成中纸是最基本得材料。各种卡纸、艺术纸、铜版纸都是立构中常用的纸。

通常纸的加工法有折叠,包括直线折叠、曲线折叠等最好在折叠前先用刀背刻压痕线,这样容易折叠、并且折叠线光滑、硬朗。

弯曲:包括扭曲、卷曲、纸的弯曲要求用圆柱形物体做模心,便于加工。要求曲面弧线流畅、饱满。

切割:分为直线切割、曲线切割、挖切。切割工具主要用美工刀、剪刀、刻刀用刀要肯定有力。

接合:有插接、粘接、编接、

金属材料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

玻璃是不经过结晶过程直接从融化状态凝固而成,被认为是超低温液体而不是真正的固体。塑料材料在构成较多用的是KT板,PVC板等。

在材料的训练课题中我们可以淡化形体和空间的训练。认识材料的美学特征,理解不同材料的视觉、触觉上的质感和纹理特征。

第五章立体构成的构成法

一、半立体的构成

半立体又称为二点五维的构成(two and half dimensional design)是在平面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立体化加工,使平面材料在视觉和触觉上有立体感。怎样让一纸立体起来?法很简单,把这纸折叠一下即可。当纸折叠以后会产生前后的深度关系,从而使平面的纸有了空间感。

半立体的构成主要以纸为材料,进行折叠(直线折叠、曲线折叠)弯曲、(扭曲、卷曲)、切割(挖切、直线切割、曲线切割)。

所有的设计都要意在笔先,二点五维的构成首先也应先构思,做到心中有数,不要盲目制作。在1212的纸上用铅笔定位,分别用实线代表切割,用虚线代表折叠、最后是手工制作。用美工刀切开要切割的地,用美工刀背在折叠的纸上轻轻刻压一下。使之便于折叠。

半立体的制作可从三个向进行思考

1、不切多折

2、以切多折

3、多切多折

不切多折制作法:先用铅笔在纸上确定折叠线的位置或关系,然后用刀背刻压折叠线,最后轻轻用力向折叠部位挤压。思维向应考虑多次折叠或弯曲,并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先做好设计。

一切多折先在纸上用刀划出一条切线,然后利用这条切线反向拉引,并将纸多次折叠或弯曲。多切多折,法同上,但因加工太多会引起凌乱感,因尽可能的强调统一,如应用对称、重复、渐变等形式美法则。

二、板式构成

板状构成是在平面材料上经过折叠,切割等立体化加工后,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具有浮雕特征的板状立体。实质上以半立体为基本形的重复或渐变构成。板式构成分为两种,有板基构成和无板基构成。所谓板基是指在平面材料基础上通过反复折叠而得到的板式基本形。1、瓦楞折板基

是板式构成中最基本得板基,其制作比较简单,把平面材料以折线的形式反复折叠加工。瓦楞折板基给人样式呆板、单调,所以要进行瓦楞折板基的设计。瓦楞折板基的特征是反复的折叠在立面呈现均匀的折线样式。只要改变立面呈现的折线样式,如渐变,跳跃等就会使瓦

楞板基发生变化。

瓦楞折板基切割在瓦楞折板基的折叠上进行切割,然后利用切线对折叠线做拉引,产生高低点空间的变化。切割的部位要有秩序的排列。

2、蛇腹折板基

瓦楞折板基是横向反复折叠,只引起平面材料的横向收缩。蛇腹折板基是使平面材料在横向和纵向都收缩的板基形式。在视觉上象蛇的腹部结构而得名。

3、无板基构成

无板基构成指在没有板基的基础上进行的板式构成设计。它有两种构成法。一是先设计一个半立体为基本形单元,然后通过基本形的重复积聚排列形成板基。另一种就是就像平面的重复构成一样,进行骨骼设计,然后在每个单元格中切割和折叠。

三、线的立体构成

线材因材料强度可分为硬质线材和软质线材。在生活中常见的硬质线材有条状的木材、金属管,塑料管等,软质线材有毛、棉、丝、麻等

1、硬线构成硬质线材因材料强度好有比较好的自身支持力。

①框架构成是独立线框的空间组合,一个正体如果不是有六个面组成,而是由12根硬

线来构成,那么正体就是个虚体。

②垒积构成互相重叠来制造立体构架。要注意节点有规律运动和线材长短的变化。

③旋转排出结构将线材按照一定规律旋转排列,会产生相应的曲面效果,具有韵律美和秩

序感。

2、软线构成软线强度比较弱、没有自身支持力。所以软线构成通常要有框架来支持。先

用硬质线材做框架,在框架上定接线点,然后用软质线材在接线点上连接。还有用软质线材进行的自身编织构成

四、面的立体构成

现实中的木板、玻璃板、纸板、塑料板等都是面材料。纸材有很好的可塑性和支持力。易于加工是主要的训练材料。还可以用KT板。

1、面层的排列

面本身比较薄,对空间的占有比较少,体量感比较弱。然而通过较多面材的排列,可以得到一定体量感的体块。一纸很薄,几百纸就是一本书了,利用面材重叠间距空间的可变性有秩序的排列就可以构成一个新的形态。这就是面层得构成法。

面层的构成可以考虑三个面,一是改变面材的基本形,如直面、曲面、折面及面的不同形状,使面得层排构成更加丰富。二是从面材与面材的间距考虑,排列距离是虚空间的变量设计。最后是也可以运用重复、渐变、发射的形式排列面材。

2、柱式设计

柱式构成的基本法把平面的面材是围绕中心轴进行折叠或弯曲,并把起始边粘结在一起,即构成了柱式的立体造型。

柱式构成有两种

A.棱柱构成棱柱是若干个平面和折叠棱线围合的构成。至少要有三个面才能构成棱柱。

棱柱变化的主要式有柱面得变化、柱端得变化、棱线的变化

柱端变化在棱柱的顶端和底端不同部位。如棱线或柱面部分进行折叠、弯曲或切割使得柱端缩小、分叉、闭合等,还可以在柱端上添加其他造型。

柱面得变化在柱面上进行开窗切口,增强棱柱的透明变化,

柱线的变化柱线的变化是棱柱构成中最丰富的部位。在棱角部位可以进行切割压曲,使部分棱角凹陷,产生高低点位置的变化,创造出小的空间。

B.圆柱构成圆柱由曲面围合的构成。

柱端变化柱端得两端都呈现正圆形并与柱体成90度直角,若以斜角度对柱端进行裁切就柱端就可以得到椭圆形。还可以通过切割或折叠的加工使柱端变为多边形或其他形状。

柱面变化它是在柱面上按垂直向均匀进行切线一,然后在柱体的两端向中间施压使其发生弯曲或折叠,压缩柱体高度,从而得到伞形的立体造型。切线可以是垂直线、斜线、折线

五、块的立体构成

1、单体

单体是立体构成最基本的块立体形式。

多面体是由若干几平面拼合而成的单体,其造型的基本形态是正多面体,正多面体是由正几平面拼合而成的,一般分为: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五种基本造型

正四面体由四个正三角形拼合而成的正三角锥立体造型,它的制造法,在平面上先画一个正三角形,再并排三个正反倒置的相同的正三角形,依照三角形的边线进行折叠、粘合。

正六面体即正体造型,它是由六个正形闭合而成的立体造型。制造正六面体,首先应制作四个相同的正形,重复并排在一起。后分别在两个不相邻的正形上、下各加一个正形,最后依正形的边线进行折叠、粘合。

正八面体由八个相同的正三角形拼合而成,先把六个正三角形正反倒置,交错成一字排开,然后在居中的两个正三角形上,分别延加一个正三角形,最后沿正三角形的边线进行折叠、粘合。

正十二面体是由十二个正五边形闭合构成的立体造型。它的平面展开图是两个相邻的梅花形结构。

正二十面体是由二十个正三角形构成。

这五种多面体是基本单位,其他多面体的变化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进行的。

2、多面体的变化

我们小时候玩过一个游戏,一个桌子有四个角,切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正确答案是五个,顶角被切越多,正多面体的平面数就越多,就会越接近球体结构。可在正多面体棱线长度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处进行切割,除了切割以外,还可以对多面体的顶角进行凹凸加工变化。或曲线折叠、透雕也可以。

3、块体的切割与组合

块体的组合是把多个单体组合成一个形体,组成组合体的单体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可以是相同的材质、也可以是不同的材质。

立体构成教案详案

立体构成教案详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立体构成》教案(2017年-2018年第一学年度)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 和手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了解构成的含义 4.熟悉构成的源流 5.形态构成的基础 6.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教学基本内容 纲要 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1)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 2)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3)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 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 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空

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艺术与技术结合 (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 (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 的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 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 达目的的形态。)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1)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2)培养三维空间的造型能力 3)提高构思创意能力 4)提高对材料和工艺的理解和思考 5)增强造型审美形式的感受能力 欣赏:《工业设计》影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形态与形式的区别;难点:形态构成的基础。 作业布置 无

立体构成课程小结

立体构成课程小结: 姓名:黎旭辉班级:10级艺术设计(2)班学号:1008022013 通过几周的立体构成的学习,让我更全面了解了一些关于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总体上来讲立体构成这门课程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空间立体形态造型的构成形态及其审美。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课堂上,老师通过灌输我们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让我们轻松的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研究内容及方向。通过课后给我们布置课后练习和作业让我们自己动手更加通彻理解立体构成这门学科,老师授予我们方法是让我们从理论上了解立构从而过度到实践上,让我们由浅入深的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 立体构成的基本研究内容方面主要有: 1)视觉和构成感觉方面; 2)形态要素的学习研究方面;

3)综合表现功能、人文、社会、技术方面; 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构成之一。立体构成的特征: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我们的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在立体构成学习中虽然有点枯燥和乏味,但是学好立体构成这门学科能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加得心应手,正如书上所说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存在着立体构成这一实例。只是需要我们发现的眼睛和探索的心。

立体构成教案 (1)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概念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了。 一、立体--三次元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形态。 如果根据以前的定义推测,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只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 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1、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

立体构成心得

立构成心得 立体构成,我从一开始未接触时,我只是从字面上来理解“立体构成”的含义,认为它是通过一些立体的物质和材料把它组合成的一个作品,来给人一种三维的视觉效果。 刚开始的第一堂课,老师给我们把立体构成与我们前面学习阶段所接触的的其他设计专业知识进行联系,并且不呆板的让我们认识了立体构成的一些内容,这让我既学到新的内容又回顾了过去的专业的知识。记得第一次的作业,布置找一些有创意或者设计很有思想的图片,这样我在浏览图片中我不至于匆匆略过,而是对自己比较中意的画面有了多一些的思考并拷贝下来收藏。懂得老师是为了让我们真正理解生活中的设计,不单单的是立体构成这一门。在后来的课上我们运用了橡皮泥材料进行形态的联想,通过几个步骤的传递把其最初作品形象慢慢抽象化并演变成器物等,在制作过程中用自己的设计审美能力体现自己的作品思想和情感。立体构成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并且以抽象理性的构成为主,构成的抽象形态作为设计基础的立体造型训练是不以某种实用功能为目的,虽不具备功能,但它与现实生活是有联系的,体现出一定的节奏,情绪,我们在其后面的课堂上就充分利用点、线、面的物质由单个到统一的空间逻辑组合起来从而获得物体的稳定,平稳,强度,量块感,进深感等。

中,我要想掌握立体造型 的规律,必须要了解材料 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做 线立体、面立体、块立体 的构成作业中,我理解了 立体构成既有感性的主观创造,又有科学严谨的理性分析,而且不单单是简单的完成一个构成组合训练,而是通过立体构成的理论分析,学习和运用立体构成的基本规律,懂得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对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开展造型训练,来用作品表达出自己设计制作的思想及寓意,最终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立体构成的学习提高了我对其设计的兴趣,短短的三周课培养了我对立体的感觉并懂得将立体三维与平面二维之间联系起来,也学习 到立体构成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授课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立体构成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课程类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总学时:36 (其中理论12学时,实验4学时,课程设计16学时) 总学分:3 二、课程地位 1、课程性质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中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既是独立的基础造型课,又对各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国际上称为“构成学”,是一门实践性强、交叉性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和专业基本特点,本课程集中研究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立体设计创意的方法。除了理论教学外,授课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资料收集、课程策划、课堂组织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意思维方法与实践的训练,了解立体构成的发展和与现代商业活动发展之间以及各个设计专业之间的密切关系。 2、课程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三次元的空间中,善于利用各种材料、各种连接方式、设计制作各种立体空间形态,发掘色彩、肌理、质感的潜在作用,并从生活和自然界中提炼、再造出具有生命动力、自由韵律和形式美感的丰富形态,掌握各种空间及形态的正确关系。学习研究有机形体造型的特点,培养学生三次元空间的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制作的能力,从而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①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设计艺术中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②研究三维实体的形态美,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训练,学习运用立体空间思维在三维空间里组织形态的方法,掌握造型规律,开拓设计思维,锻炼对造型的感受力、直观判断力,开发潜在的思维能力。 ③培养合理协调眼(观察)、脑(理解)、手(表现)的能力。

最新立体构成教案

精品文档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概念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了。 一、立体--三次元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形态。 如果根据以前的定义推测,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只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1、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如果从基本形态而论,又可将立体分成块立体、线立体和面立体三大类。

设计中的立体构成学 知识点梳理

设计中的立体构成学 立体构成的概念与特征、立体与空间的关系 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的区别 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立体物的构成要素 立体物的视觉要素、立体物的关系要素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与特征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点、线、面、体的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组合成新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二、立体与空间的关系

三、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的区别 ?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 ?方向性 ?幻觉感与真实感 ?可触感 四、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 ?三个主要方向 三个主要方向即三维空间内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三个基本视图 一个平面视图—从顶部看到的三度体形状的视图 一个正面视图—从正面看到的三度体形状的视图 一个侧面视图—从侧面看到的三度体形状的视图 立体物的构成要素 ?点、线、面、体 立体物的视觉要素 ?形状、大小、色彩、肌理 立体物的关系要素 ?位置、方向、空间、重心

五、立体构成的材料与加工技法 ?材料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以材质分:纸张、木材、石材、金属、塑料等。 以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可分:泥土、石块与毛线、玻璃等。 以材料形态分:点材、线材、面材、块材。 ?立体构成材料的加工 减形加工、增形加工、变形加工、美化加工 面材构成一 ?半立体单形 (1)半立体具象构成 (2)半立体抽象构成: 一切多折、不切只折、多切多折 面材构成二

?半单体重复 (1)单形重复 (2)交错重复 面材构成三 ?透空柱体 面材构成四 ?多面体单体

面材构成五 ?层面排列 线材构成 ?硬线构成 ?软线构成

块材构成 ?块材切割 ?块材积聚

立体构成教案 详案

《立体构成》教案(2017年-2018年第一学年度)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 和手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了解构成的含义 4.熟悉构成的源流 5.形态构成的基础 6.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教学基本内容 纲要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1)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 2) 3)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4) 5)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 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空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艺术与技术结合 (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 (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 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 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 目的的形态。)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1)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2)培养三维空间的造型能力 3)提高构思创意能力 4)提高对材料和工艺的理解和思考 5)增强造型审美形式的感受能力 欣赏:《工业设计》影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形态与形式的区别;难点:形态构成的基础。

立体构成教案

第一课《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时间:第一周 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学习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提高对形式美规律的认识,培养造型的创造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用具:立体构成成品,PPT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画面,渗透设计意识,合理利用材料。 难点:制作得新颖、生动观,富于个性。 导入新课: 展示立体构成作品,引起学生注意力。 讲授新课: 一、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做好笔记) (一)构成与立体构成 1.起源: 1)1919年4月,格罗皮乌斯在德国创立了“包豪斯”设计学院。是世界第一所设计学院。 2)伊顿(瑞士人)创立了“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2.概念

1).构成:造型、组合、形成、构造。 2).立体: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 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二)立体构成的分类 点的立体构成 线的立体构成 面的立体构成 块的立体构成 1、点的立体构成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理的表象。 立体构成里的点线面为点材,线材,面材,不为点线面,因为立体构成是立体的,强调空间感。他们是构成形体的基本要素,也是构成立体形象的材料和空间特征,所有立体形态都是由点材,线材,面材和块材基本要素加工组合而成的。 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 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立体构成中的点材有乒乓球、玻璃碎片、小木块、豆子、米粒、纽扣、瓶盖、各种珠子等等。 2、线的立体构成 线材,是以长度为特征的型材。线材构成分为软质线材和硬质线材。

(完整版)立体构成教案—详案

《立体构成》 教案 2017 年-2018 年第一学年度) 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和手 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 求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 了解构成的含义 4. 熟悉构成的源流 5. 形态构成的基础 6.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3)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 教学基本内 容 纲要1) 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 变迁 2) 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的空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 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1)艺术与技术结合(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 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目的的形态。)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1)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美术考试西画B级基础知识内容和解答参考

西画(B级)主项内容要求与说明素描写生: 静物一幅水果、蔬菜、器皿、石膏几何体等3—5件组合。1.在4开大小纸上完成。2.构图完整,形体结构比较准确,能较好地把握对象的特征。3.在100分钟内完成。注:统 一提供测试用纸,其余工具自备(副项同此)。副项内容要求与说明命题创作一幅:儿童画、版画、泥塑、立体纸工、铅笔画均可。1.作品大小:平面限于4开纸内;立体作品投影面积不超过4开纸。2.紧扣题意、有想象、 有创意。避免照搬他人作品。3.作品完整,有题目和文字 说明。4.在100分钟内完成注:基础知识测试内容与要求见《美术基础知识测试内容与要求》。再次注明:重点掌 握的鉴赏内容以现行初中美术教材中的鉴赏内容为主,大多在你们初中美术书里,如果有哪些不明白的,问你们美术指导师。西画B级一、通识部分(80)注:中国画、西画、书法、设计、摄影考生均需掌握。(一)鉴赏基础:1.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和功能。答:美术种类主要包括绘画、 雕塑、工艺、建筑等。按功能分为实用性、欣赏性、实用性和欣赏性混合的三大类。【绘画】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

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雕塑】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题材来分,雕塑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圆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从四面八方观赏的立体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包括衣、食、化、行、用的工艺品类,实用价值是这类工艺品的主要价值,审美价值是作为辅助价值存在的。这类工艺品包括经过装饰加工的茶餐具、灯具、木器家具、绣

《立体构成》教案知识讲解

《立体构成》教案 1、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2、学时学分:72学时 3、先修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4、指定教材 胡介明主编《立体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年1月版。 5.教学参考书 《立体构成》金剑平湖北美术出版社 新编《立体构成》邱松辽宁美术出版社 6.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7.教学手段 教师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传统讲授。 8.考核方式 课堂发言,平时作业,课堂参与,课堂表现,考勤要求。 9.学习方法 课堂理论教学中注重重点与难点的透彻讲解结合欣赏国内外构成作品,来体现构成思想和造型语言在现实设计中的运用,加强课题训练,培养学生造型的构思能力,立体感觉提高表现技巧。10.辅导答疑:随堂答疑 11.本课程的其它要求 上课时应关掉所有通讯工具;上课时不得讲话,不得低声耳语,不得迟到早退;上课时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发言、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重视当堂测试、课下作业、调研报告、市场调查、课程评论等方面的比率作用。 一、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 1、本章教学时间:4学时 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立体造型元素,按照构成的规律和法则去组合出不同的立体造型,探讨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材料和空间的运用上展开广泛的探讨和研究。3.本章教学重点: 从侧重技法训练转为培养立体感觉和表现技能并重,以提高视觉的感知能力。从美学角度出发,将立体构成的知识融入设计案例。 4.本章教学难点: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5.本章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课程论文,师生互动。 6.本章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7.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其它教学道具与教学条件。 8.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9.本章课程引入方法:向学生提问,案例引入,举例引入,其它开始新课的方法。 10.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立体构成》金剑平湖北美术出版社 2)新编《立体构成》邱松辽宁美术出版社

3、立体构成基础知识

教师授课计划

变换为既视觉化又触觉化的造型形象。它展现的是看得见、摸得的真实的点、线、面、体,并具有多视面,这就是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的本质区别之一。 (二)视觉元素 在立体构成中的形态、大小、色彩、肌理等,都被称为视觉元素。 1.立体构成中的形态 千变万化的物体有各不相同的形态,随距离的远近、角度的转换、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形态会随着距离的遥远而变成面、再变成点。如码头上的巨轮是个庞然大物需仰面而观,当它驶向地平线时,却几乎是个微不足道的点。因此,当人们围绕雕塑一周观看,会留下不同印象,各种不同的印象,就是立体构成中所产生的“多视面”。 2.立体构成中的大小 视觉中的大小,是指同形或异形之间面积的多少、体积量的轻重。多者、重者为大,少者、轻者为小,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区别。 3.立体构成中的色彩 视觉中的色彩,有自然色彩和人为色彩。立体构成的色彩,除了指物体材料表面所具有的各种颜色明度、冷暖等色彩关系外,还有环境、制作技术、材料的影响作用及心理感受等。色以形分,形以色显。立体构成的色彩要力争做到符合设计用途的需求。 4.立体构成中的肌理 在服装设计中极为重视肌理的运用。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可以分用,也可综合利用。创造性地运用肌理,会使服装设计作品更具魅力。 (三)关系元素 立体构成的关系元素具有长、宽、深三度空间,与平面构成的区别也在于此。重心、位置、方向、形体和空间均为立体构成的关系元素。 1.重心 任何一个视觉形象都会给人以轻重与否,稳定与否的心理感觉。一般情况,体形高重心也高,有轻巧感;体形矮重心就低,有稳定感。 2.位置

三、立体与空间 立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实物。即具有长度、宽度和深度,对立体实物的观察,不同的方向表现为不同的视觉感应。如服装是附于人体的立体形象,它有正面、背面、侧面等不同的体面,由许多不同形状的面(衣料)经过分割,组合构成空间,其立体在人们的视觉中占有空间的感觉也不同。就立体的实物来说,其再现给人的感觉与立体实物造型的体质有直接关系。如同样重量的立体实物,一个材质是钢铁构成的,另一个是棉絮材质构成的,两者是同样的重量的立体实物,但所占的空间是截然不同的。 (一)立体 服装设计中立体构成与材料密切相关,材料是立体构成最终实现的物质保证。它不仅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心理效能,还决定了立体构成造型的强度、加工性等物理效能。 同一种规格的立体形态,由于选用的造型材料不同,如金属、塑料、纤维、木、石等,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是不同的。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材料科学已发展成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有很多材料在服装设计中得到应用。如: 点状材料:如扭扣、饰物等。 线状材料:如棉线、毛线、丝线、绳线、细木条、纸张和木材等。其中纸材与木材作用得最多,具有物美价廉、最易加工等优点。 块状材料:如木块、泡沫、塑料块、粘土等。 连接材料:如双面胶、万能胶水、钉书钉等。 许多材料还有各自的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但与服装造型 课件展示 教师讲解 点状材料 线状材料 块状材料

三大构成____教案

三大构成教案 第一章三大构成应用概述 课程概述 三大构成包括平面、色彩及立体构成。平面构成主要是研究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按美的法则构成,设计出所需的图形。色彩构成主要讲授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色彩的作用与三要素,色彩的配制及色彩与心理,情感。立体构成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并提高学生对立体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设计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构成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认识与了解平面构成的设计元素、形式法则。 2.掌握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及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对孟塞尔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懂得色彩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4.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5.通过学习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味觉、嗅觉的联想、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6.能理解与把握对色彩的对比构成、色彩的调和构成、色彩的调性构成、色彩的采集重构的每一种构成理论特点,以及在实际的设计中的运用。 7.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懂得立体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掌握一定的制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以及不同材质的使用。 【教学难点】 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造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能用视觉艺术的专业眼光去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和表现事物。 难点在于学生摆脱常规的视觉束缚,培养学生有构成的视角看待事物的习惯。 【主要内容】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第三节形式美的法则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 第一节重复构成 第二节近似构成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第一章概述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 我们生活在一个立体的世界中,我们的房屋、家具、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立体的,立体就是具有三维的空间和形态。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三维世界。 构成是指组合、拼装、构造的意思。立体构成就是在在三维的空间中把具有三维形态的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构造,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首先是理解并运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立体构成不是简单的拼装,组合,而是在审美的要求下有目的的进行。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学习立体构成的指导原则。 其次,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是研究探索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立体构成是设计的基础课程,它不同于强调功能第一性的设计专业课程,没有具体的功能要求和经济要求,是纯粹形式美的探索。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宽泛的思考方法和创造意识。为现代设计积累有效的立体造型规律。 立体构成训练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掌握一定的造型方法。立体构成的过程是对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进行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构成理论的探讨研究,也是实践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不同的物质材料,以及材料的结构、加工工艺、技术等都为立体构成积累了大量的立体形态的资料和方法。 所以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空间造型的基础学科,是进行立体造型设计的专业基础。 二、立体构成的沿革 构成意识最早萌芽在风格派(De stijl)和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运动中,1918年,荷兰的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强调几何单体的组合造型。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一些知识分子发起的前卫艺术和设计运动,被称为构成主义。构成主义和风格派都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成效果。 构成教育的形成发展却在包豪斯学院。包豪斯(Bauhaus)学院是以建筑为主的设计学院,在1919年4月1日在德国的魏玛,现代设计教育的先驱格罗毕乌斯(gropius)把魏玛的工艺学校和美术学校合并而创立的第一所设计学校。 1921年,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凡.杜斯伯格(van dusiboge)来到包豪斯设计学校。他也带来了构成主义和风格派的现代设计思潮,致力于科学和艺术、工业和生活的结合,反对约翰.伊顿(johannes ltten)为代表的神秘主义的旧教学体系。并且在康定斯基(kandinsky)、保尔.克里 (paul klee)、莫霍里.那基(moholy nagy)三位杰出的造型大师的共同参与下架构起构成教学的课程体系。 三、立体构成的教学 我国的构成教育起步比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在国外设计思潮的影响下,构成教育也逐步进入我国。首先广州美术学院的尹定邦开设了色彩构成,随后陈钰盛和辛华泉先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设了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教学。 到20世纪80 年代末,构成教育经过十年左右的培育,已在大专院校普及,并以确定了三大构成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构成教学与其他美术基础教学不同,它不是简单的美术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构成理论的系统学习,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与风格,培养严谨的创造性思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篇一: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 教师:杜晓坤 第一课概述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立体造型课程的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的立体意识,为后几课学习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作品观摩和分析 【教学内容】: 立体构成的认知 一、基本概念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此前学习的平面构成是二维空间的构成,而立体构成是三维空间的构成,三维造型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外形。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也大幅度的扩展了三维造型的表现领域。 三维造型具备一定的力学结构。例如建筑 立体造型的形态概括来说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种类型二、自然形态的立体造型 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各种形态,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现象,我们把这些靠自然界本身的规律形成的形态称为自然形态,自然形态可以说是一切形态的根源。刚刚我们有提到立体造型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造型的表现领域也有了很大的扩展,所以,同一对象由于观察角度和距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形态。比方说,当我们面对群山和大海时,会感觉心旷神怡、心胸开阔;近看则可以看到某种单个形态的面貌,甚至它的肌理,都会给你一定的美感;而剖视某些自然形态,更会发现很多奇妙有趣的造型。自然形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偶然形,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的石头。一类是规律形,其形态虽然变化丰富,但是可以预测。剖视鹦鹉螺,贝壳的螺旋轮廓线,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形成的对数螺旋线。线叶茅膏菜卷曲的叶子、美洲变色蜥蜴的尾巴都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的螺旋。 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形态,从中学习造型的原理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自然的巧妙带给人们很多启示。

立体构成优选教案—详案.docx

《立体构成》 教案(2017 年-2018 年第一学年度) 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和手段 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目的2.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了解构成的含义 与要求 4.熟悉构成的源流 5.形态构成的基础 6.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1)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 2)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3)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 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 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空 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教学基本内容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纲要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 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艺术与技术结合 (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 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 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 (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 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 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 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20670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Stereoscopic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学分:40/2.5(其中理论讲授16学时,课内辅导16学时,实验8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动画 一、课程简介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由来,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也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讲述立体构成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使学生从理性的角度了解如何在三维空间中根据不同的立体构成的视觉形态要素、构成原理、造型法则和材料性能,创造和美化形象,结合立体构成的作业训练,使学生掌握立体空间的形态美和创造美的规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学生未来的艺术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教学基本要求 1、要掌握立体构成定义及其形成,分清结构素描、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关系,特别是要了解和训练如何从平面演变成空间观察思维的方法; 2、重点掌握概念元素重点、线、面、体的定义及相应的体构成形式,吃透属性材料形态元素和空间的概念,重点作业训练线立体构成和面立体构成; 3、必须掌握形式要素的基本原理和创作方法,了解形式法则的视知觉规律,重点是利用形式法则到立体构成设计的训练; 4、要理解和掌握平面到半立体、多面体转化的相关知识,掌握版式构成和异面体两种构成规律,重点在于组合和排列的过程中材料形态的加工技术制作技巧及空间组合想像力; 5、理解和掌握从平面到柱体的转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围合式柱式结构变化规律,对柱体的柱端、柱面、柱体棱线的立体加工使之具有丰富变化; 6、理解块立体的形体塑造原理,通过分割、组合掌握塑造形体的方法和规律,重点是块单位组合排列规律变换具有的作创意思维业训练; 7、要理解材料要素的属性及加工技术技巧,回顾形式美的法则,要侧重在利用材料要素对综合构成和仿生构成的创意思维训练上。

《立体构成》教案---新版

《立体构成》教学设计方案 立体构成的概念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了。 一、立体--三次元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形态。 如果根据以前的定义推测,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只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 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1、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 如果从基本形态而论,又可将立体分成块立体、线立体和面立体三大类。

美术理论基础知识

美术理论基础知识 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平面构成基础考查要点 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美术理论基础知识——绘画工具及其使用 1、用笔的要求 画素描用铅笔、钢笔、毛笔、炭笔都可以。但初学者还是用铅笔更好些。由于铅笔的笔心有软硬深浅之分,又能削的很尖,便于深入细致的刻画。“B”代表铅笔芯的软硬度,“B”前面的数字越大表示铅笔越软,色越浓;“H”表示铅笔芯的硬度,“H”前面的数字越大,表示铅笔越硬、越淡。画铅笔素描的铅笔可选用HB至4B之间。4B-3B常常用来画暗部和画面上最暗的地方;2B-B一般用来画灰调子;HB 画亮部。不过有很多人画素描就用2B 铅笔,通过施力的大小变化来改变深浅。 2、用纸的要求 画素描通常在专用的素描纸上进行,选用素描纸时,要注意纸质坚实、平整、耐磨、纹理细腻、不毛不皱、易于修改(好麻烦啊,不过为了能画出好的作品,也没办法,呵呵),如素描纸、铅画纸,如太粗、太薄、太光滑的纸都不适合铅笔画素描。初学者使用的纸张大小以8开或4开为宜,16开大小的铜版纸和复印纸,则适合用钢笔、圆珠笔画素描。 3、其他用具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