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

课题2 水的净化

(本资料含5套最新中考模拟试卷)

1.了解农村、城市净化水的一般方法。

2.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3.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4.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硬水的危害及其软化方法。

生活用水的净化

阅读课本第74—7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纯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常呈浑浊。

2.在我国某些乡村,尚未使用自来水,往往采用明矾净水,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3.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在书本第74页,在过滤池中,通常用小卵石、石英沙对水进行过滤,水在活性炭吸附池中发生了物理变化,投药消毒这一环节发生了化学变化。

4.阅读课本第75页最后一段和第76页第一段的内容,活性炭有吸附作用,不仅可以滤去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可溶性杂质。

1.天然水的净化方法有哪些?哪些方法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哪些方法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天然水的净化方法有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消毒杀菌、煮沸、蒸馏。其中静置、吸附、过滤是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煮沸、蒸馏是除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2.如果把上述的天然水变成饮用水,需要用什么方法?

煮沸。

3.在以上的几种净水方法中,净水程度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应怎么排列?

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煮沸、蒸馏。

在净水的各种方法中,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消毒杀菌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在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煮沸、蒸馏几种净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1.下列净水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B )

2.下列净水操作中,效果最好的是( D )

A.静置

B.吸附

C.过滤

D.蒸馏

3.我们饮用的水是由原水净化所得,自来水厂科学合理的净水过程是( A )

A.原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净水

B.原水→加絮凝剂→消毒→过滤→沉淀→吸附→净水

C.原水→过滤→消毒→加絮凝剂→吸附→沉淀→净水

D.原水→消毒→加絮凝剂→吸附→沉淀→过滤→净水

4.湖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在水中撒些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使水变澄清;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

原水→加明矾→沉淀→过滤→加氯气→净水

A B C D

(1)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 BCD (填编号)。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加氯气。

5.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煮沸、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每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的是煮沸、蒸馏。

过滤

阅读课本第75页的实验4-2,看老师做演示实验,仔细观察,完成下列填空:

1.过滤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开,是为了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铁架台、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2.实验室的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玻璃棒的末端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末端紧靠烧杯的内壁、烧杯紧靠玻璃棒的中下部。

3.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1.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有气泡,会给实验带来什么影响?

影响过滤的速度。

2.在过滤操作中,为什么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烧杯为什么要紧靠玻璃棒?漏斗的末端为什么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防止捅破滤纸;防止液体溢出;防止滤液溅出。

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盛装滤液的烧杯不干净。在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动,这样会捅破滤纸。

1.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下列有关玻璃棒的使用正确的是( A )

A.玻璃棒的下端紧靠在三层滤纸一侧

B.玻璃棒的下端紧靠在单层滤纸一侧

C.玻璃棒悬在滤纸上方

D.玻璃棒靠在滤纸的边缘

2.如图所示:

(1)该图进行的是过滤操作。

(2)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滤纸的边缘要高于液面(填“高于”或“低于”),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液体沿滤纸和漏斗的内壁流下,起不到过滤的效果。

(3)该操作用于净水,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如需要进一步使水净化,则可继续进行吸附 (填“吸附”或“蒸馏”)。

(4)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用纱布和筷子代替滤纸和玻璃棒来完成此操作。

(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有哪些?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盛装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硬水和软水、蒸馏

阅读课本第76页的有关内容,老师做演示实验,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下列填空:

1.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2.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检验,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装有等量的软水和硬水的试管中,振荡,出现较多浮渣的是硬水,出现大量泡沫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家庭用煮沸;工业上用蒸馏。主要除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硬水的危害

1.阅读课本第76页实验4-4,加入沸石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温度计用来测量水蒸气的温度;冷凝管中冷水的进出方向下进上出;蒸馏是利用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的分离,属于物理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B.活性炭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C.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D.使用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益

3.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

(1)小卵石、石英沙和蓬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

(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肥皂水来检验。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取煮沸的方法。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

C.石墨导电——用作电极

D.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做保护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常利用该原理制造汽水,据此分析。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能够使燃烧更加剧烈,因此可以用来焊接金属,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能够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能够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雨滴,与二氧化碳能够和水反应无关,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石墨具有导电性,因此可以用作电极,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可以用作保护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能够反映性质。

2.化学反应要符合一定的原理和条件,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参加或生成

B.复分解反应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C.置换反应只能发生在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之间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酸和碱反应能生成水和盐,这类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是化合反应,但是没有单质参加反应;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分解反应,生成物中没有单质生成.不符合题意;

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不一定发生在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之间,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还原剂是氢气,不属于金属.不符合题意;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盐氯化铜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4H——4个氢元素

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

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D

【解析】A、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A错误;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4H表示4个氢原子,故B错误;C、1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Ca2+,故C错误;D、2CO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解析】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②、③不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④比①先红。故选A。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5.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是102.5g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

D.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是102.5g没有指明是在70℃时,选项A不正确;

B.甲的溶解度在0℃到70℃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大于70℃时,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选项B不正确;

C.20℃时,甲的溶解度为28.6 g 。即:在20℃时在100 g水中溶解28.6 g甲可达到饱和,20℃时,100 g 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小于28.6 g,选项C不正确;

D.因为70℃时甲的溶解度最大,所以将其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会因为溶解度减小而使甲无法完全溶解,都有晶体析出,选项D正确。故选D。

6.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用汽油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

B.夜间看到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光的缘故

C.焊锡的熔点比锡高,常用于焊接金属

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C

【解析】

A、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B、夜间看到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光的缘故;

C、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雪融化时会吸收热量的角度分析。

【详解】

A.油污能溶解于汽油中,所以可用汽油清除油污,故正确;

B.夜间看到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光的缘故,故正确;

C.一般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熔点,所以焊锡的熔点比锡低,常用于焊接金属,故错误;D.雪融化属于液化,液化要吸收热量,由于这一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而是环境温度下降,故正确。故选:C。

【点评】

本题是一个理化综合题,难度不大,掌握相关理化基础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储量约占2.53%,但是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0.1%

B.石油分解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

C.可燃冰是乙醇水合物,外观像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

D.使燃料充分燃烧,既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又可以节约化石能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储量约占2.53%,但是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1%,选项A错误;

B、从石油里提炼柴油、汽油、煤油的过程叫石油分馏,属于物理变化。因为它是根据不同的烯烃的沸点不同,然后蒸馏让它们分离开来,而不是分解,分解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错误;

C、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化石能源,而不是乙醇水合物,选项C错误;

D、使燃料充分燃烧,既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又可以节约化石能源,选项D正确。故选D。

8.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对身体有害,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B.该物质含有三种非金属

C.该物质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 4: 1

D.该物质能被皮肤少量吸收

【解析】

【详解】

A、对苯二胺由对苯二胺分子构成,每个对苯二胺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组成,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含有碳、氢、氮三种非金属元素,不是非金属,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6):8:(14×2)=18:2:7,不符合题意;

D、由“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对身体有害”,可推测出该物质能被皮肤少量吸收,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9.下列实验不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氧气瓶中,用带火星的木条引燃铁丝

B.在氧气流并灼烧,除去CuO中的C粉

C.用Ba(OH)2溶液鉴别NH4NO3、NaCl、Na2SO4

D.用BaCl2溶液证明NaOH是否变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在氧气瓶中,用带火星的木条能复燃,放出的热量不一定能引燃铁丝,故选项实验不一定能达到目的。

B、C粉在氧气流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一定能达到目的。

C、Ba(OH)2溶液与NH4NO3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NaC1溶液不反应,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一定能达到目的。

D、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能证明NaOH 是否变质,故选项实验一定能达到目的。

故选:A。

【点睛】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

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Cl- , HCO-

3B.Na+、K+、NO-

3

、Cl –

C.H+、Na+、OH-、SO2-

4D.Ag+、Ca2+、Cl-、NO-

3

【答案】B

【解析】

【分析】

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溶液中的离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离子间不能形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详解】

A、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

B、Na+、K+、NO-

3

、Cl –之间既不能生成沉淀也无气体或水生成,该组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C、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不能共存;

D、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共存;

故选:B。

11.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

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是化学常用的有效方法。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铝制品比铁制品更不容易锈蚀,故A错误;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两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B错误;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均为稳定结构,例如氖氩原子等最外层电子数也为8,故C错误;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故D正确。

点睛∶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使铝不易生锈。

12.为完成以下实验内容,涉及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除杂要求:不引入新的杂质,不能和原物质反应。

【详解】

A、稀释浓硫酸,先往烧杯中加蒸馏水,后倒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A不正确;

B、用KMnO4制氧气,先从水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故B不正确;

C、除去H2中的HCl杂质,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氢,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故C不正确;

D、用CO还原Fe2O3,先通CO一段时间,后加热Fe2O3,故D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能源的利用一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1)太阳能和石油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其是最简单的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天然气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能。

【答案】太阳能石油CH4有机物热

【解析】

【详解】

(1)太阳能和石油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石油;

(2)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天然气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14.下表包含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完成以下填空:

(1)请画出17号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该元素的符号是_____。

(2)写出11号元素的离子符号_____,8号元素和13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3)根据表中的信息,可知氧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__元素相似,你还可以得出的一条规律是_____。【答案】Cl Na+Al2O3硫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和该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

相同(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17号元素是氯元素,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排布为2、8、7结构,所以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元素符号为Cl;故填:;Cl;

(2)11号元素是钠元素,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形成带有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8号元素是氧元素,13号元素是铝元素,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故填:Na+;Al2O3;

(3)氧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的化学性质与硫元素相似,通过上表的分析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和该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的元素核电荷数由左向右依次递增;故填:硫;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和该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答案合理即可).15.在实验室里配制75g10%的氯化钠溶液,操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配制该溶液需

要氯化钠的质量是 g 。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认真观察,改正图中的错误操作 。若不进行改正,其它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答案】(1)7.5(2)④②③⑤① (3)左盘放氯化钠,右盘放砝码 小于 【解析】 试题分析: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75g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75g×10%=" 7.5g 。 (2)配制75g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④②③⑤①。

(3)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应左盘放氯化钠,右盘放砝码。若不进行改正,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16.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上述图中,发生变化Ⅰ过程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_(填粒子符号),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反应,反应前后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是______,从微观角度看,变化Ⅱ过程中______一定发生改变。 【答案】C 、O 化合 7:11 分子间隔 【解析】 【详解】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碳原子、氧原子。该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22CO+O 2CO 点燃

,反应前后,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282442711??=():():,由变化Ⅱ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的间隔变小了,分子的数目、体积、种类没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制备的学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用加热法制

取氧气,所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下同),若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用装置B 制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但该同学发现试管内持续有气泡产生,但集气瓶中一直收集不满,怀疑装置漏气,请你帮他想个简单办法找出漏气部位____。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制取并收集甲烷可选用的装置是___(填字母)。某些大理石中含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 2中混有H 2S 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 2,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图:

查阅资料:Ⅰ.H 2S 能与NaOH 等碱溶液、CuSO 4溶液反应。 Ⅱ.CO 2中混有的HCl 气体可用饱和NaHCO 3溶液吸收。 ①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填字母)。

A 浓硫酸

B NaOH 溶液

C .澄清石灰水

D CuSO 4溶液 ②装置丙的作用是____。

【答案】长颈漏斗 A E 3

22

MnO 2KCl Δ

2KClO +3O ↑

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在可能漏气的部位用肥皂水涂抹,看是否有气泡 AE D

干燥气体 【解析】 【详解】

(1)编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用加热法制取氧气,所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固体加热型,若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排水法,装置中没有棉花,说明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反应,故填:A ,E ,3

22

MnO 2KCl Δ

2KClO +3O ↑。

(3)制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若怀疑装置漏气,可在可能漏气的部位用肥皂水涂抹,看是否有气泡,故填:CaCO +2HCl=CaCl +H O+CO ↑,在可能漏气

(4)甲烷由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应选择固固加热型装置A,甲烷难溶于水可用E来收集,故填:AE。(5)

①由于H2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4溶液反应,且CO2能与NaOH反应,则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CuSO4溶液,故填:D。

②装置丙的作用是干燥气体,故填:干燥气体。

【点睛】

此类题要认真读懂题中的有效信息,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

18.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若用高锰酸

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是___(填序号);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一般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____。

CaCO+2HCl=CaCl+H O+CO↑cdab

【答案】长颈漏斗BC

3222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示,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若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和排水法收集装置,故填:长颈漏斗,BC。

(2)实验室制取CO2是大理石或石灰水与稀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

CaCO+2HCl=CaCl+H O+CO↑。

3222

(3)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要先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释氯化氢,再通入浓硫酸吸水,要注意长进短出,故填:cdab。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2013年3月底,上海、浙江一带出现H7N9禽流感.这种病毒首先在鸡、鸭等飞禽身上发现.对鸡、鸭舍进行消毒时常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试计算: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______个原子.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精确到0.1%)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______克.

【答案】9 6:1:12 63.2% 15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 3COOOH ,故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2+4+3=9个原子。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 6:1:1212:14:316=???。 (3)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16

100%212+14+366

3.2%1??≈???

(4)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的质量为100g 15%=15g ?。 【点睛】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工厂制取漂白液的化学原理为:Cl2+2NaOH═NaCl+NaClO+H2O,在该反应中,氯元素没有呈现出的化合价是()

A.+2 B.+1 C.0 D.﹣1

【答案】A

【解析】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氯气属单质,故Cl2中Cl的化合价为0;NaCl中Na元素为+1价,故Cl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0,解得x="+1" 。故选A。

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水是混合物

B.利用活性炭可软化硬水

C.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D.水能灭火主要因为降低了可燃物温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自然界的水中存在水、可溶性物质,不溶性的物质,是混合物,故A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不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利用活性炭不可软化硬水,故B错误

C、水能溶解许多物质,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故C正确;

D、水能灭火主要因为水汽化吸热,降低了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D正确,故选B。

3.恒温条件下,向两份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再分别滴加稀硫酸、Na2SO4溶液,分别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中甲、乙曲线所示。通过分析该图推埋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 .乙曲线N 点时混合液体呈无色

C .甲曲线M 点后电导率增强的原因是生成大量水

D .乙曲线N 点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Na +、SO 42﹣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在M 点液体的电导率为0,说明氢氧化钡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只有水没有其他溶质,液体呈中性为无色,选项A 正确;

B .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呈碱性,液体为红色,选项B 错误;

C .甲曲线M 点后电导率增强的原因是继续加稀硫酸,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离子增多,选项C 错误;

D .N 点时,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硫酸钠,故含有的离子是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选项D 错误。故选A 。 【点睛】

本题中混合液体呈什么颜色,要根据混合液体中的成分确定,甲曲线M 点电导率为0,说明氢氧化钡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只有水没有其他溶质,酚酞在中性时呈无色;而乙曲线N 点液体,因为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无论反应程度如何,溶液一定呈碱性,酚酞呈红色。 4.关于 NH 4NO 3 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名称:销酸氨 B .摩尔质量:80g

C .含有两种原子团

D .该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名称:硝酸铵,故A 不正确;

B 、摩尔质量:80g/mol ,故B 不正确;

C 、NH 4NO 3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含有两种原子团,故C 正确;

D 、NH 4NO 3中含有NH 4+和NO 3-,设NH 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 ,()x++14=+1?,x=-3,NH 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设NO 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 ,()y+-23=-1?,y=+5,NO 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该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5价,故D 不正确。故选C 。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加入硝酸银溶液

B .区别棉花和羊毛:用灼烧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盐酸和氯化钠中均含有氯离子,故加入硝酸银均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选项错误;

B、棉花灼烧后产生烧纸的味道,羊毛灼烧后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能够区分,选项正确;

C、稀盐酸既能和氧化钙反应,又能和碳酸钙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选项错误;

D、氢氧化铜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产生新的杂质,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

6.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KNO3

B.NaOH

C.Na2CO3

D.HCl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因钾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KNO3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水、气体、沉淀,则不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

B、因NaOH能与酸反应生成水、与某些盐(如氯化铜、氯化铁等)生成沉淀,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C、因Na2CO3能与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能与某些盐(如氯化钙、氯化钡等)生成沉淀,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D、因HCl能与碱生成水,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与碳酸盐等生成气体,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A。

【点睛】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7.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

A.Fe B.Zn C.Na D.C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铁元素,故答案选择A

考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8.现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

《水的净化》导学案

课题2水的净化 1.能熟练进行过滤操作,会用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分析解决有关水的净化问题。 % 2.知道硬水的危害,会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能用具体方法将硬水软化。 1.纯水是无色、无味、清澈透明的液体,是纯净物;而天然水中由于含有_________或_________杂质,是___________。 2.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_________物质的一种方法。 } 3.净化水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化方式。 4.硬水是含有较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钙、镁化合物的水。往水中加入__________后振荡,若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水就是硬水,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采用__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成软水。 一、水的净化 。 1.沉淀,是指在静置的条件下,水中的固体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沉积到容器的底部,还有一些固体杂质因为颗粒小、密度小悬浮在水中,此时可加入____________,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物,从而使其沉降到底部,达到净化的目的。 2.实验:过滤的基本操作 按照课本P75【实验4-1】、【实验4-2】,小组内进行实验,记录现象并得出结论,相互交流并讨论过滤操作。【实验过程】 ( (1)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把滤纸尖端朝下放入漏斗。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口________,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与漏斗_________,中间不要有气泡。 (2)把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调整高度,使漏斗下端的管口_________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3)取需要过滤的液体,将烧杯_________玻璃棒,使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注意玻璃棒下端要_______三层滤纸的一边,倾倒时液面要__________滤纸的边缘。 (4)过滤结束后,观察到滤纸上有不溶性的_______,而滤液是澄清的。

【教案二]课题2水的净化

4.2 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1) 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 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 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3) 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 1.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的做好实验。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T实验探究T得出结论T联系实际T提出问题T实验探究T解决问题T发挥想象T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 (1) 投影仪、录像机、河水、自来水、纯净水、硬水、肥皂; (2) 烧杯、玻璃棒、滤纸、剪刀、铁架台、烧瓶、碎瓷片、酒精灯、冷凝管、试管、锥形瓶 2.学生用具(1) 烧杯、玻璃棒,滤纸、剪刀、铁架台、酒精灯、烧瓶、冷凝管;

(2) 河水、硬水。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 学习情景] 展示河水、自来水、纯净水各一瓶,让学生比较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 回答]1 .河水比较浑浊,而自来水和纯净水比较澄清。 2.自来水和纯净水相比较,纯净水更澄清。 [ 说明] 纯净水虽然比较澄清、透明,但纯净水不等于纯水。 [ 过渡] 用比较浑浊的河水、湖水、海水、井水如何得到比较澄清的自来水呢? 这就是我们本 课题要研究的“水的净化”问题。 [ 板书] 课题3 水的净化 [ 介绍] 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而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 提问] 如何把河水、井水、湖水等含有杂质的天然水变成澄清的供我们饮用呢? [ 回答]1 .城市中的生活用水可以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 2.在某些乡村,可以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教师] 大家回答得很好,说明大家课前进行了很好的预习。上周我班化学兴趣小组曾利用双休日对我市自来水厂进行了参观和调查,了解了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过程,下面我们请他们来给我们讲一下参观访问情况。 [ 学生活动] 讲述参观访问自来水厂情况,简单介绍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 录像] 投放学生参观自来水厂和听取水厂负责人介绍净水过程的录像片。 [总结]听了同学们刚才的介绍,大家对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把 这一过程加以总结。 先从取水口取水,在水中加入絮凝剂,然后进入反应沉淀池沉淀。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后, 再转入过滤池,过滤池就如我们实验中的滤纸起过滤作用,把一些不溶性杂质除掉。把除掉 不溶性杂质的相对干净的水送入活性炭吸附池,因为水中除含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一些

课题4、2水的净化导学案(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课题4、2水的净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存在于哪些地方吗?这些天然水是不是纯净物? 2、海水是不是清澈透明的?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尝一下他的 味道,说一下为什么? 3、自来水中常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在通入用户前应如何处理?(自来水净化流程) 4、作为家庭饮用水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什么? 5、如何除去黄泥水中含有的泥沙,在此操作中应注意哪些要领? 6、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什么?应怎样鉴别? 7、怎样制作简单的净水器?各物质的作用是什么?【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能行!) 1.纯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属于。 2.天然水:含有许多杂质和杂质,常呈浑浊状,属于。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天然水→加→沉淀→→吸附→→自来水。 4、吸附 ①絮凝剂吸附: 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将较小的悬浮颗粒吸附成较大的悬浮颗粒而沉降。 ②活性炭吸附: 能吸附水中杂质和少量杂质,除去。 5、(1)硬水:含有较多的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的水。 实验探究:【实验3-3】 讨论与交流: 硬水的危害有哪些? (1)和肥皂反应,降低洗涤效果。 (2)锅炉烧水时,易形成水垢,妨碍热传导,严重时可能引起。(3)饮用硬水,会影响人体健康。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课题2 水的净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4、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难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投影仪。 学生准备 1、分小组合作预习过滤操作。 2、分小组调查本地饮用水使用的情况。

5、提问:还有什么物质也有这种吸附能力呢?讲述: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杂质。活性炭吸附能力较强,不仅可以吸附液体中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现代科技发展,发明的纳米新型材料做净水器的过滤层,自来水通过时,它不仅能吸附不溶物、臭味,甚至连细菌也能除去,使自来水变为可直接饮用的洁净水。5、回答:活性炭。听教 师讲解、记录。 感受到科技的发 展,新材料的发明, 对人类生活、生产 的贡献。 6、请同学们观察杯中的污水,明矾加入后,使更多的小颗粒沉降下来,水是变的更澄清了,但还有什么不足呢?6、回答:沉降下来的不 溶物和水是分为上下两 层,而没有彻底分开。 引导,过渡到过滤 操作的学习。 7、肯定同学答案。你有什么方法可将杯底的不溶物和水彻底地分开?7、回答:慢慢地倾倒杯中液体。用过滤的方法。 8、过滤的方法更好些,它能将不溶物和液体彻底分开。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分小组预习了“过滤的操作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过滤的方法,把杯中的不溶物和液体分离开来。前后两个实验小组互派一位同学,观察评价对方小组的实验进程。8、分小组做过滤实验。检查预习成果,训 练过滤操作,提高 实验技能,培养团 队意识。 9、学生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9、学生评价: 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 贴。 2)滤液倾倒太快,使滤 液未经滤纸而流下。 3)有的同学太紧张,玻 璃棒把滤纸弄破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互评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学习交流习惯,促进团队意识的发展。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2第7课时《天然水的净化》word导学案

第7课时天然水的净化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原理。 2.了解净水的常用方法——混凝法和化学软化法。 3.知道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学会简单、常用的检验硬水与软水的方法。 4.了解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加热法、药剂法和离子交换法。 【重点难点】 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加热法、药剂法和离子交换法 课前预习 【情景材料】如何获得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可以使用的洁净的水,本课题从三个角度度介洁净水的获取方法,即从天然淡水、从生产或生活污水及从海水中获取洁净水。介绍水净化的化学原理、方法和简要流程。例如,天然水的净化主要介绍了混化学软化法;污水处理介绍了中和和法和沉沉淀法等。 【预习内容】 根据教材有关内容填写下列空白: 一、水处理方法的选择 水处理方法的选择,通常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和的要求。 2.选择有效的和。 3.考虑必要的,进行质量、数量及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二、天然水的净化 1.混凝法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 (1)定义:混凝法就是在天然水中加入,使 ,然后过滤除去的方法。 (2)常用的混凝剂 在生活中常用作混凝剂,在工业生产中还常用、、、等作混凝剂。 (3)明矾的净水原理 ①写出明矾发生电离和水解的方程式、 。 ②Al(OH)3胶体粒子带电,通过作用,破坏了天然水中胶体杂质的,使胶体杂质,同时,Al(OH)3还能吸附一些一同聚沉,从而起到了净水作用。 2.杀菌 (1)用混凝剂可以除去天然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若要作为生活用水,还要。流程如下: →→。

(2)常用的杀菌剂有: 、 、 等。 3.化学软化法 (1)水的硬度 ①软水和硬水:含有 叫做硬水;含有 叫做软水。 ②硬度的划分 a.暂时硬度:水的硬度是由 所引起的,这种硬度叫暂时硬度。 b.永久硬度:水的硬度是 等引起的,这种硬度叫永久硬度。 (2)硬水的软化方法 硬水软化的方法通常用 、 和 等。 ①具有暂时硬度的水可以用 的方法进行软化,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 和 。 ②具有永久硬度的水可采用 和 进行软化。 预习内容答案 一、1.水质 数量 2.方法 设备 成本核算 经济实用 二、1.混凝剂 细小的悬浮物和胶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淀 明矾 硫酸铝、聚合铝、硫酸亚铁、硫酸铁 KAl(SO 4)2=K ++Al 3++2SO 42- Al 3++3H 2O Al(OH)3+3H + 正 电性吸引 稳定性 聚沉 悬浮物 2.杀菌消毒 混凝沉淀 过滤 杀菌 氯气 二氧化氯 臭氧 3.较多Ca 2+、Mg 2+的水 少量的Ca 2+、Mg 2+或不含Ca 2+、Mg 2+的水 Ca(HCO 3)2或Mg(HCO 3)2 由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 加热法、药剂法和离子交换法 加热 Ca(HCO 3)2=====△CaCO 3↓+CO 2↑+H 2O Mg(HCO 3)2=====△ MgCO 3↓+CO 2↑+H 2O MgCO 3+H 2O=====△ Mg(OH)2↓+CO 2↑ 药剂法 离子交换法 堂中互动 【问题探究1】天然水中含有细菌,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请你举出几种在家中能杀灭水中细菌的简单方法。城市自来水以天然水为水源,你能简要地说明获取自来水的过程吗?从饮用水消毒剂和混凝剂的使用来看,请你思考:在采取某种化学方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时,一般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教师点拨】杀菌主要是是蛋白质变性,加热或强氧化性;获取自来水主要是让学生将课本介绍形成简单的流程;生活用水主要考查学生对饮用水的知识。 分析解答: 加热煮沸、在水中通入臭氧、在水中加入84消毒液等。天然水一沉降过滤一加入混凝剂一沉降过滤一加入消毒剂一自来水。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是所采用的有效

2020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同步练习题

课题2 水的净化1 5 分钟训练 1.分析(1)—(6)各项术语的含义,指出与A—C相关的项目。(将序号填入下面适当的位置) (1)溶解物质(2)沉淀、过滤(3)加热、煮沸(4)灌溉农田(5)降低产品和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6)排放废烟 A.水的重要性 B.水源污染 C.水的净化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A水是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物质,用于灌溉农田;B水源的污染很严重,用污染过的水灌溉农田,降低产品和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C污染的水源必须净化,一般采用沉淀污染物然后过滤,或者加热煮沸的方式,进行水源净化。 答案:(1)(4) (5) (2)(3) 2.(1)硬水:含有较多____________的水叫做硬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____________的水叫做软水。 (2)用____________可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通过____________可降低水的硬度。 (3)自然界的水都不是____________,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操作,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软水和硬水的概念及水的净化。 答案:(1)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2)肥皂水煮沸水 (3)纯水净化 3.判断题 (1)被污染的水,经过过滤后就可消除污染( ) (2)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 (3)人食用的自来水是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净化过程除去污染的水( ) (4)过量放养鱼虾,也会造成水体污染( ) 思路解析:(1)过滤只能除去难于溶解的物质,过滤不能除去溶于水的污染物。(2)水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很大,但资源也很有限,必须节约用水,否则会面临水资源的匮乏。(3)饮用自来水经过沉淀悬浮物、过滤悬浮物、消毒等,才能用于饮用,但不是污染过的水经过上述步骤。(4)大量放养鱼虾,不会导致水体的污染。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2 水的净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水的净化 【学习目标】 1.了解纯水与天然水、软水、硬水的区别。 2.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3.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重点难点】 1.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2.初步掌握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习内容一 生活用水净化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4-7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蒸馏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常呈浑浊。 2.在我国某些乡村,尚未使用自来水,往往采用明矾净水,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3.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在课本第74页的上方,在过滤池中,通常用卵石、石英沙对水进行过滤,水在活性炭吸附池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在投药消毒这一环节发生了化学变化。 4.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不仅可以滤去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可溶性的杂质。 【讨论交流】 如何把江水变成生活用水? 【温馨点拨】 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 【名师归纳】 1.天然水的净化方法有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消毒杀菌、煮沸、蒸馏。其中静置、吸附、过滤是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煮沸、蒸馏是除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2.在净水的各种方法中,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消毒杀菌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在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几种净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反馈练习】

1.下列净水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B) A.沉淀 B.消毒杀菌 C.过滤 D.蒸发 2.下列净水操作中,效果最好的是(D) A.静置 B.吸附 C.过滤 D.蒸馏 3.湖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在水中撒些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使水变澄清;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 原水→加明矾→沉淀→过滤→加氯气→净水 A B C D (1)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BCD(填编号)。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加氯气。 学习内容二过滤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5页的实验4-2,注意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过滤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开,是为了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2.实验室的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玻璃棒的末端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末端紧靠烧杯的内壁、烧杯紧靠玻璃棒的中下部。 3.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讨论交流】 1.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有气泡,会给实验带来什么影响? 2.在过滤操作中,为什么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烧杯为什么要紧靠玻璃棒?漏斗的末端为什么要靠近烧杯的内壁? 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温馨点拨】 1.影响过滤的速度。 2.防止捅破滤纸;防止液体溢出;防止滤液溅出。 3.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的一边;滤纸被捅破;仪器不干净。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关于水的污染,水的净化对每个学生来说肯定都积累了很多成熟或不成熟的经验,然而说到底,这仍然是对水的污染、水的净化表面特征的认识,但该怎样从化学角度深刻认识它的本质,并且运用它来指导生活实践呢?我认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研究中来,“显隐促成”是教学的基本任务,让学生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自己假设,自己动手去探索,就可以将各个学生的原认知显现出来,再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告诉,以及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的原认知得以完善和提高。指导思想是“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先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性,通过设计小实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满足好奇心的愿望中完全地参与问题的研究。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联起来,还加进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软化的方法等内容。因此本课题实验内容丰富,而且贴近学生生活,这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自然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方法。 2、过和与方法 (1)学习运用实验和观察等方法得到信息,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用硬水软化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做好实验。 六、教学准备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 第4单元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案

课题2水的净化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沉淀、吸附、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知道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2)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技能及注意事项。 (3)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分方法;知道硬水软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过滤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化学对于生活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提高学习化学的热情。 【重点】 水净化的方法;过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和硬水软化的方法。 【难点】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过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知识点一生活用水的净化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74~76页,完成下列填空: 1.纯水是__无__色、无__臭__、清澈透明的液体,属于__纯净物__;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__可溶__性和__不溶__性的杂质,常呈浑浊,属于__混合物__。 2.净化水的方法有:__沉淀__、__过滤__、__吸附__、消毒杀菌、__煮沸__和__蒸馏__。 3.在我国某些乡村,尚未使用自来水,往往采用__明矾__净水,明矾的作用是__溶于水生成胶状物,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__。 4.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取水→(加絮凝剂)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投药消毒→配水。其中,活性炭吸附过程中发生的是__物理__变化,投药消毒这一过程发生了__化学__变化。 【合作探究】 1.天然水的净化方法中,哪些方法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哪些方法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的是哪一种? 答:天然水的净化方法中,沉淀、吸附、过滤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蒸馏是除去水

教案二 课题2水的净化

4.2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3)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 1.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的做好实验。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 (1)投影仪、录像机、河水、自来水、纯净水、硬水、肥皂;

(2)烧杯、玻璃棒、滤纸、剪刀、铁架台、烧瓶、碎瓷片、酒精灯、冷凝管、试管、锥形瓶2.学生用具 (1)烧杯、玻璃棒,滤纸、剪刀、铁架台、酒精灯、烧瓶、冷凝管; (2)河水、硬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展示河水、自来水、纯净水各一瓶,让学生比较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回答]1.河水比较浑浊,而自来水和纯净水比较澄清。 2.自来水和纯净水相比较,纯净水更澄清。 [说明]纯净水虽然比较澄清、透明,但纯净水不等于纯水。 [过渡]用比较浑浊的河水、湖水、海水、井水如何得到比较澄清的自来水呢?这就是我们本课题要研究的“水的净化”问题。 [板书]课题3 水的净化 [介绍]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而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提问]如何把河水、井水、湖水等含有杂质的天然水变成澄清的供我们饮用呢? [回答]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可以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 2.在某些乡村,可以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说明大家课前进行了很好的预习。上周我班化学兴趣小组曾利用双休日对我市自来水厂进行了参观和调查,了解了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过程,下面我们请他们来给我们讲一下参观访问情况。 [学生活动]讲述参观访问自来水厂情况,简单介绍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录像]投放学生参观自来水厂和听取水厂负责人介绍净水过程的录像片。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水的净化导学案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程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存在于哪些地方吗?这些天然水是不是纯净物? 2.自来水中常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在通入用户前应如何处理?(自来水净化流程) 3.作为家庭饮用水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什么? 4.如何除去黄泥水中含有的泥沙,在此操作中应注意哪些要领? 5.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什么?应怎样鉴别? 【情境导入】 鲁滨逊流落在荒岛上,他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你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水的净化 【阅读】课本55页,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1、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2、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1)静置沉淀法:如农村家庭厨房通常用水缸盛水,即利用了此原理。 (2)吸附沉淀法: ①常用吸附剂:木炭、活性炭;(活性炭:它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不仅能除去水中 不溶性的杂质,还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 ②絮凝剂:明矾,它是白色晶体,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加快悬浮物的沉淀速度。 (3)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①过滤可以分离与的混合物 ②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 ③过滤的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的。 二低:滤纸的边缘要低于的边缘; 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烧杯口要紧靠引流的; 玻璃棒的下端要靠在的一边; 漏斗的下端要紧靠。 ④玻璃棒的作用:。 【分组实验】P55《活动与探究》:1.取水→2.加明矾吸附→3.过滤 【交流讨论】 1.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我的水的净化导学案

与课本只是相比,我加重了过滤和过滤后所得澄清透明液体是混合物的教学,具体如下 本节课的内容浅显易懂,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完成下列提纲 1.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和杂质,因而常呈浑浊。 2.在某些乡村,则利用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地。 3.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来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的。 4.叫做硬水; 叫做软水。 5.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6.利用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1. 我分别展示一杯含有泥沙的水,含有碎菜叶的水,含有蔗糖的水让学生讨论怎样将这几杯水净化? 沉淀、过滤、蒸馏 2. 我们郑州市民吃的就是黄河水,我们走进自来水公司看一下工人师傅是怎样将黄河水净化成居民 家的自来水的? 静置沉淀,加絮凝剂吸附,过滤,活性炭吸附,投药消毒 3、过滤的操作要领: 一贴两低三接触以及玻璃棒在过滤中的作用 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分小组预习了“过滤的操作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过滤的方法,把同时含有泥沙和蔗糖的水中的泥沙和液体分离开来。前后两个实验小组互派一位同学,观察评价对方小组的实验进程。 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贴。 2)滤液倾倒太快,使滤液未经滤纸而流下。 3)有的同学太紧张,玻璃棒把滤纸弄破了。 问题:1、实验中,如果滤液出现浑浊,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处理? 2、你过滤所得澄清透明的液体是纯净物吗? 是混合物蔗糖水,若得纯净水还需蒸馏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使水得到净化,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是:加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然后在反应沉淀池中沉降,分离杂质,接着用活性炭吸附,得到更澄清的水,最后投药消毒,杀死细菌,最后把净化了的自来水输送到千家万户。 4、硬水和软水 那么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演示:把肥皂分别加到硬水、软水中,搅拌,让学生观察两个烧杯中产生的现象。产生大量肥皂泡的是软水,肥皂泡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硬水有许多危害,大家可以看看书,说说它的危害。(小组交流讨论硬水的危害)

第四单元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课题二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是净化的常用方法 (2)了解纯净水和自然水的区别 (3)初步学会过滤的原理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学会检验硬水软水 (5)了解硬水软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常用净化水的方法 (2)过滤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了解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是净化的常用方法 (2)过滤实验的操作 【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用具】 烧杯,明矾,玻璃棒滤纸,剪刀,漏斗,铁架台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看,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吗?(一杯是纯净水,一杯是湖水)纯净水是无色清澈的透明液体而另一杯是比较浑浊的,这杯水我们可以饮用吗? (自来水厂净水视频)好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一、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加絮凝剂加活性炭 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用户 二、常用的净水方法 [演示实验]取一个烧杯浑浊的湖水。向其加入3勺的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止观察现象。 1:沉淀:静置沉淀 吸附沉淀:明矾的作用: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操作]下面我将烧杯中的未处理的水进行过滤,看看有什么变化?在做实验前,我们先学习以下怎样制作过滤器取一张滤纸把它对半折在对半折,然后打开,三层滤纸放在一起,一层放在一起把它放在漏斗上,使之紧贴在漏斗壁,并且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用少量的水润湿纸并实现它们之间没有气泡(否责会影响过滤的速度)架好漏斗后使漏斗的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过滤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并且玻璃棒的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液体要低于绿内障的边缘(边讲边操作)2.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过滤操作的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是滤纸仅贴漏斗壁;(防止过滤速度慢) “二低”是滤纸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滤液溢出) 滤液低于滤纸的边缘;(防止过滤不完全) “三靠”是倾倒液体的烧杯和玻璃棒相靠,(防止液滴飞溅) 玻璃棒的下端与三层滤纸的一边相靠,(防止擢破滤纸) 漏斗下端的尖嘴和烧杯的内壁相靠(防止液滴飞溅)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导学案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自来水的净化流程,能说出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会运用过滤操作对混合物进行初步分离。 3、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分和转化方法。 二、自主学习 ◆自然界的水中常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使水浑浊或存在异味、颜色,如何使水得到净化呢? (一)水的净化方法 1. 阅读课本74—77页,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常用的净水方法有哪些? (2)在上述净水方法中,加明矾的作用是什么? (3)过滤是分离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操作,过滤时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滤纸等。 (4)活性炭具有性,在净水过程中除去的是哪些杂质? ◆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浑浊的水变澄清了,但所得的水仍不是纯水。其 中还含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无影响呢?请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 吧! (二)硬水与软水的鉴别和转化 2. 阅读课本76页,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硬水和软水? (2)如何鉴别硬水和软水? (3)硬水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危害? (4)我们可用哪些方法使硬水得到软化? 三、自主探究 (三)过滤的基本操作 3. 过滤操作的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能留有气泡; “二低”:“一低”是指, “二低”是指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一靠”指的是,

“二靠”是指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 “三靠”是指,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防止飞溅。 ◆了解了过滤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并按课本实验4-2完成实验。你能分析并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4. 肖华的实验小组在完成过滤操作时出现下列现象,请你帮他们问题: (2)多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过滤中速率很慢,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过滤中发现滤液飞溅,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5.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完全后的固体产物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已 知锰酸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你知道如何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回收二 氧化锰吗?说说你的操作。 6. 过滤作为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7. 2010年“世界水日”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了缓解北京市缺水 的现状、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北京市政府积极推行了“用中水替代新鲜水源”这一节水措施。有一种有异味并含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可溶)等杂质的生活污水,现欲 将其经去渣、除臭处理后转化为可以清洗厕所的“中水”。请问: (1)采用何种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沙? (2)用什么物质,可除去污水中的异味? (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 【中考链接】 8. (2012?陕西)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9. (2012?河南)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水澄清。除去硬水中过多的(填离子符号)和Mg2+就可得到软水。10. (2012?甘肃)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1)欲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需进行过滤操作,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2)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的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反思与小结】 在静置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等水的净化操作中,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教案设计

教学开放日教案 授课内容:课题2 水的净化授课班级: 9 0 5 授课人:黄咏冬 授课时间: 2012 10 18 学校:六点初中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4、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投影仪。学生准备 1、分小组合作预习过滤操作。 2、分小组调查本地饮用水使用的情况。 教师活动: 一、导课 1、陈述: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来水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 2、提问: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 3、肯定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问,这样得到的水就纯净了吗? 4、陈述: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毒,仅用静置、沉淀的方法,还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我们要选择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 二、水的净化 1、引导观察:同学们,请注意观察,在你们带来的那杯污浊的水,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 2、怎样还可以变得更澄清呢?

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学案

3.3水的净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存在于哪些地方吗?这些天然水是不是纯净物? 2、海水是不是清澈透明的?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尝一下他的味道,说一下为什么? 3、自来水中常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在通入用户前应如何处理?(自来水净化流程) 4、作为家庭饮用水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什么? 5、如何除去黄泥水中含有的泥沙,在此操作中应注意哪些要领? 6、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什么?应怎样鉴别? 7、怎样制作简单的净水器?各物质的作用是什么?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能行!) 1.纯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属于。 2.天然水:含有许多杂质和杂质,常呈浑浊状,属于。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天然水→加→沉淀→→吸附→→自来水。 4、吸附 ①絮凝剂吸附: 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将较小的悬浮颗粒吸附成较大的悬浮颗粒而沉降。 ②活性炭吸附: 能吸附水中杂质和少量杂质,除去。 5、(1)硬水:含有较多的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的水。 实验探究:【实验3-3】

讨论与交流: 硬水的危害有哪些? (1)和肥皂反应,降低洗涤效果。 (2)锅炉烧水时,易形成,妨碍热传导,严重时可能引起。(3)饮用硬水,会影响人体健康。 硬水软化的方法 (1)生活中:采用法 (2)实验室:采用法。 ①原理: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冷 凝成水。 ②实验时应注意: a.烧瓶需垫。 b.烧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c.烧瓶中加沸石的目的是。 d.不能使液体剧烈沸腾以防。 e.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二、精讲点拨 1、过滤,可用于分离与 过滤的注意事项: “一贴” (1) “二低” (2) (3) “三靠“ (4) (5) (6) 过滤后所得滤纸上的物质是,漏斗下端烧杯中的液体是 问题讨论: (1)为何有些同学得到的滤液不澄清?有哪些原因造成? (2)要使滤液变澄清,怎么做? 2、水的净化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水的净化

第四单元水的净化 课题一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⑵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 过滤这种净化水的方法; ⑵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的欲望; ⑵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 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 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准备: 1、准备好一杯浑浊的河水; 2、准备过滤、蒸馏所用的仪器、药品以及过滤实验中代用品; 3、准备肥皂水、硬水和软水。 五、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出示一杯混浊的河水,一瓶矿泉水 从物质的分类上,这两种水属于哪一类物质?里面有哪些物质?海水呢? 井水呢?自来水呢? 讲解: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含有许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杂质。在某些 乡村没有自来水,只能饮用河水,那么如何把河水变成生活用水呢?(明矾) 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净化。下面,我们来了解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水的。 (结合教材P55),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大体上是 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沉淀、过滤、吸附分别除去什么杂质? 2、其中过 滤这步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板书:一、除去不溶性杂质 ⑴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⑵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一贴,二低,三靠 讲解并实验: 1、向混浊的河水中加入明矾; 2、制作过滤器

《水的净化》 导学案

课题2 水的净化 1.能熟练进行过滤操作,会用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分析解决有关水的净化问题。 2.知道硬水的危害,会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能用具体方法将硬水软化。 1.纯水是无色、无味、清澈透明的液体,是纯净物;而天然水中由于含有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是混合物。 2.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物质的一种方法。 3.净化水的方式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其中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化方式。 4.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钙、镁化合物的水。往水中加入肥皂水后振荡,若产生的泡沫少,形成灰白色的垢状物,这样的水就是硬水,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采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成软水。 一、水的净化 1.沉淀,是指在静置的条件下,水中的固体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沉积到容器的底部,还有一些固体杂质因为颗粒小、密度小悬浮在水中,此时可加入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物,从而使其沉降到底部,达到净化的目的。 2.实验:过滤的基本操作 按照课本P75【实验4-1】、【实验4-2】,小组内进行实验,记录现象并得出结论,相互交流并讨论过滤操作。 【实验过程】 (1)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把滤纸尖端朝下放入漏斗。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口稍低,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与漏斗紧贴,中间不要有气泡。 (2)把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调整高度,使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3)取需要过滤的液体,将烧杯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注意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倾倒时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4)过滤结束后,观察到滤纸上有不溶性的固体,而滤液是澄清的。 【探索交流】 (1)上面的操作要点可以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 (2)为什么要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中间若有气泡就会减缓过滤速度。 (3)为什么要求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这样可以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以免滤液从烧杯内溅出来。 (4)向烧杯内倾倒液体时,液面为什么不能高于滤纸边缘?

湖北省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学案+新人教版

水的净化 【学习目标】 1.了解纯水与天然水、软水、硬水的区别。 2.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3.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重点难点】 1.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2.初步掌握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习内容一 生活用水净化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4-7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蒸馏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常呈浑浊。 2.在我国某些乡村,尚未使用自来水,往往采用明矾净水,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3.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在课本第74页的上方,在过滤池中,通常用卵石、石英沙对水进行过滤,水在活性炭吸附池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在投药消毒这一环节发生了化学变化。 4.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不仅可以滤去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可溶性的杂质。 【讨论交流】 如何把江水变成生活用水? 【温馨点拨】 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 【名师归纳】 1.天然水的净化方法有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消毒杀菌、煮沸、蒸馏。其中静置、吸附、过滤是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煮沸、蒸馏是除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2.在净水的各种方法中,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消毒杀菌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在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几种净水的方法

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反馈练习】 1.下列净水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B) A.沉淀B.消毒杀菌C.过滤D.蒸发 2.下列净水操作中,效果最好的是(D) A.静置 B.吸附C.过滤 D.蒸馏 3.湖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在水中撒些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使水变澄清;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 原水→加明矾→沉淀→过滤→加氯气→净水 A B C D (1)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BCD(填编号)。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加氯气。 学习内容二过滤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5页的实验4-2,注意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过滤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开,是为了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2.实验室的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玻璃棒的末端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末端紧靠烧杯的内壁、烧杯紧靠玻璃棒的中下部。 3.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讨论交流】 1.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有气泡,会给实验带来什么影响? 2.在过滤操作中,为什么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烧杯为什么要紧靠玻璃棒?漏斗的末端为什么要靠近烧杯的内壁? 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温馨点拨】 1.影响过滤的速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