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黄芩茶及黄芩种植技术

黄芩茶及黄芩种植技术

黄芩茶及黄芩种植技术
黄芩茶及黄芩种植技术

!茶日万方数据

黄芩茶及黄芩种植技术

作者:李积

作者单位:

刊名:

内蒙古林业

英文刊名:NEIMENGGU LINYE

年,卷(期):2008,""(9)

被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a213176611.html,/Periodical_nmgly200809023.aspx

授权使用:山西中医学院(sxzyxyip),授权号:21c4a715-401e-4782-a653-9dec009bdcd9

下载时间:2010年9月9日

黄芩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芩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芩是医家常用中药之一,药用价值极高,随着它的市场需求增加,它的种植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它的病虫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到黄芩的产量和品质,以成为阻碍黄芩生产的主要因素,下面一起来看看黄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吧。 1、叶枯病 一般在6月初发病,发病时从夜间或叶缘出现不规则形褐色病斑,逐渐向内延伸,直至扩散成块,导致叶片逐渐干枯致死,严重时会导致叶片脱落,植株枯死。此病在高温多雨发病较严重,如果不及时防治,病菌会在短时间内蔓延整个田块,危害极大。 防治技术: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种植前翻耕土壤,减少越冬病源,发病时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间烧毁,在全面喷洒波尔多液或多菌灵药液防治,效果较好。

2、根腐病 根腐病发病时根茎部出现黑褐色的病斑,逐渐蔓延至主根,时间一长,根系逐渐产量,植株倒伏枯死,此病在雨季易发生,潮湿环境会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在雨季时要加强排水措施,以免土壤积水,加强通风透光性,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发病时可用硫酸亚铁溶液灌穴防治。

3、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时叶片出现白色粉末状病斑,向覆盖一层白粉一样,病斑会逐渐扩散至整个叶片,最后病斑会出黑色的小颗粒。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性,发病时可以用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药液防治,也可以喷洒粉锈灵药剂,效果较好。

4、虫害 黄芩的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蛾类等,它们会危害根系和植株幼嫩部分,严重影响到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防治方法:可以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消灭地老虎,可以采用黑光灯的方法诱杀蛾类。也可以喷洒乐果、敌敌畏等农药防治,但是需要注意药剂的浓度,以免造成药物残留。

抗癌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半枝莲

HerbaScutellariaeBarbatae(拉);barbatedskullcup herb 定义: 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barbata D. Don 的干燥全草。 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药学(二级学科);中药(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半枝莲 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抗癌等功能。蒋仪《药镜拾遗赋》记载"半支莲解蛇伤之仙草"。民间除治毒蛇咬伤外,尚用治肿瘤,有一定的近期疗效。《校正本草纲目》记载"此草开紫白色花,草紫红色,对结对叶,七八月采用"。所述形态与本种相近。民间草药中以半支莲或"半支"为名的品种甚多。《百草镜》载"各种半支有七十二种"。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收载有鼠牙半支、狗牙半支及虎牙半支等,系景天科景天属的几种植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收载的半支莲即为本品。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学名: 半枝莲 拉丁学名: Portulacagrandiflora Hook. 别称: 并头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唇形科 属: 马齿苋属 目录 植物属性 基本属性 中药属性 半枝莲的作用 药物形状 药用价值 真伪鉴别 药典标准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癌症治疗 中医传承 常用配方

翼龙著水浒同人《半枝莲》 《一见喜》和《满堂红》 展开 植物属性 基本属性 中药属性 半枝莲的作用 药物形状 药用价值 真伪鉴别 药典标准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癌症治疗 中医传承 常用配方 文献论述 民间传说 用药禁忌 种植技术 水浒人物 翼龙著水浒同人《半枝莲》 《一见喜》和《满堂红》 展开 编辑本段植物属性 基本属性 半枝莲,又名:狄叶韩信草。 多年生草本。根须状。茎直立,四棱形,高15~50厘米。叶对生;卵形至披针形,长约7~32毫米,宽4~15毫米,基部截形或心脏形,先端钝形,边缘具疏锯齿;茎下部的叶有短柄,顶端的叶近于无柄。花轮有花2朵并生,集成顶生和腋生的偏侧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上面及边缘有毛,背面无毛;花柄长1~15毫米,密被粘液性的短柔毛;花萼钟形,顶端2唇裂,在花萼管一边的背部常附有盾片;花冠浅蓝紫色,管状,顶端2唇裂,上唇盔状、3裂,两侧裂片齿形,中间裂片圆形,下唇肾形;雄蕊4,2强,不伸出;子房4裂,花柱完全着生在子房底部,顶端2裂。小坚果球形,横生,有弯曲的柄。花期5~6月。果期6~8月。 半枝莲图册(19张) 生长于池沼边、田边或路旁潮湿处。分布江苏、广西、广东、四川、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贵州、云南、台湾、河南等地。[1]

黄芩高产栽培技术

黄芩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黄芩是云南省永胜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品种,针对其特征特性,根据多年来的栽培实践,总结出一套具体的、完善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繁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黄芩;高产;栽培技术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黄金条根、黄芩茶、土金条根、条芩、子芩、枯芩等。黄芩以根入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降压、利尿、利胆等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目赤肿痛、湿热黄疸、肝炎、痢疾、高血压、感冒、血热、吐血、鼻出血、高热烦渴等症。此外,还能消除超氧自由基、抑制氧化脂生成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等抗衰老、抗癌等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县20世纪80年代末已进行大面积人工种植,是我县推广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品种。我县山地多,气候适宜黄芩生长,产量也比较高,是我县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好途径。经过10多年的种植实践,总结出一套具体的、较为完善的高产栽培技术。现将黄芩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各级农业生产部门参考。 1生长习性 黄芩喜温和气候,耐严寒,较耐高温;耐旱怕涝,幼苗喜湿润,早春怕干旱,成株生长期间,地内积水或雨水过多,都会影响黄芩正常生长,轻者生长不良,根色变黑,重者导至烂根死亡。黄芩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若土壤过于粘重,既不利于整地出苗和保苗,也会影响根的生长和品质,产量低,品质差;过于沙化的土壤,肥力低,保水保肥性差,不易高产。在海拔1 300~3 200m均可种植,最适海拔1 300~2 500m。 2主要栽培措施 2.1选地整地 2.1.1选地。选择土层深厚、灌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阳光充足、中性或近中性的壤土、沙壤土。平地、缓坡地、山坡梯田均可,宜单作种植,也可利用幼龄林果行间种植。

黄芩炮制及质量控制

报告格式:目的、时间、地点、内容、收获。 手写版,3000字左右。 实习目的:掌握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掌握运用硅胶色谱来定性黄芩苷; 掌握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来测黄芩苷含量。 了解怎么判断黄芩质量的优劣。 实验六黄芩炮制及质量控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黄芩蒸制软化的目的。 2.掌握黄芩炮制的质量控制方法。 3.认识冷制和蒸制黄芩由于内含酶活性的变化而对成分发生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黄芩饮片的制备。 2.观察冷制和蒸制黄芩色泽的变化。 3.黄芩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实验器材、药品 电炒锅(带盖、蒸帘)、粉碎机、电炉、干燥器、温度计、水浴锅、普通天平、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乳钵、烧杯、试管夹、小三角烧瓶、小漏斗、具塞三角烧瓶、容量瓶(10ml、50ml)、移液管(0.1、0.2、0.5、1.0ml)、层析槽、层析板(2块)、毛细管、量筒(10ml)、滤纸。 硅胶G、CMC-Na、乙醇(50%、95%)、甲苯、甲酸、乙酸乙酯、黄芩苷、黄芩苷元、黄芩原药材、AlCl3显色剂。直尺(自带)、铅笔(自带)。 四、实验方法 (一)黄芩饮片制备 1.蒸制法:先将水煮沸后,再将净黄芩置锅内蒸帘上,隔水加热,蒸至上大汽后半小时,候质地软化,取出,趁热切薄片,干燥。观察色泽变化。 2.冷制法:取净黄芩,冷水浸润软化,切薄片,干燥。观察色泽变化。(二)定性实验 1.样品的制备:取干燥的生品黄芩药材及蒸制黄芩片,分别粉碎,各称取0.2

g置小三角烧瓶中,加蒸馏水2ml,放置24小时,观察记录色泽变化,然后各加95%乙醇8ml,立即放入80℃水浴中加热10分钟,分别滤于小三角烧瓶中,供点样用。 2.制板:取硅胶G适量加2.5-2.7倍的0.5%CMC-Na溶液搅匀,适当研磨,倒在玻片上,待自然干燥后放入烘箱,于110℃活化半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3.点样及展开:取上述制备的样品液及黄芩苷、黄芩苷元对照品,分别用毛细管点于薄层板上,置层析槽内,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3∶3∶1)为展开剂展开至适当距离,挥干溶剂,观察结果并计算Rf值。 (三)定量实验 1.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黄芩苷对照品2.5mg,置10ml容量瓶中,用50%乙醇8ml溶解,冷至室温,再加50%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0.25mg/ml的黄芩苷标准溶液。 精密量取此液0.1、0.2、0.3、0.4、0.5ml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50%乙醇至刻度,摇匀。用50%乙醇液作为空白,于分光光度计279nm处测吸收度,并求出回归方程。 2.样品的含量测定:分别取蒸制和冷制黄芩样品,粉碎过40目筛。精密称取各1g置具塞三角烧杯中,加50%乙醇50ml冷浸24小时,过滤,滤液置50ml 容量瓶中,用50%乙醇定容至刻度,为样品液。精密量取样品液0.5ml置25ml 容量瓶中,用50%乙醇定容至刻度,精密吸取此液1.0ml置10ml容量瓶中,用50%乙醇定容至刻度。以50%乙醇作为空白,在279nm处测吸收度,从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中计算含量。 五、注意事项 1.制备样品时,应分别进行,以免干忧实验结果。2.实验操作时,应保持条件一致,否则影响结果。3.用50%乙醇冷浸时,应密闭,避免乙醇挥发。六、思考题 1.如何控制黄芩饮片的质量? 2.黄芩应选用何种方法软化切片为好?为什么?

唇形科 黄芩属

唇形科黄苓属

唇形科 ◆唇形科(学名:Lamiaceae)是双子叶植物纲 中的一个科,大约有220个属,3500余种,是 一个大科,主要分布中心在地中海沿岸和小亚细亚半岛,是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中国有99属约800余种。唇形科的模式属为野芝麻属( Lamium)。 ◆种属分布:唇形科植物为世界性分布,约有 220属6000余种,有近1/2种产于地中海及近东中亚。中国有99属800余种,遍布南北各地。

分类方法:世界各地广泛采用的是J·布里凯(1895~1897)系统,J·布里凯依据花柱是否着生子房底和小坚果着生面大小分为两大群。花柱不着生子房底,小坚果具侧腹向合生面且接触面大的一群为原始;而花柱着生子房底,小坚果具基部合生而且接触面小,很少有多少基腹向的合生面的一群为进化。前一群包括两个亚科:筋骨草亚科和Prostantheroideae 亚科。后一群包括其余8个亚科:锥花亚科、保亭花亚科(Wenchengioideae)、黄芩亚科、薰衣草亚科、镰果亚科(Dreanocaryoideae )、野芝麻亚科、罗勒亚科及Catopherioideae亚科。

黄芩亚科 黄芩亚科:包含3属300余种,其中有两个单型属:一产美国西南部至墨西哥的Salazaria属 ,一产南美厄瓜多尔的Harlanlewisia属。而 第三属黄芩属(Scutellaria)是一大属,约 300种,世界广布,美洲有一亚属。该亚科在 萼和花冠的构造上是颇为特化的,但萼深裂为两片和小坚果具短柄、有各种毛茸、突起及翅状附属器等特征联系了筋骨草亚科的Tinnea属和野芝麻亚科中的Perilomieae族。另一方面 ,由于种子横生而胚根贴在皱曲子叶的一侧,该亚科在形态上是孤立的,但其分布区则符合于近代比较发达的亚科或族,这说明该亚科既有较古老的来源,同时又是在发展和分化的过程中,并趋向形成一个单独的顶极。

黄芩种植技术黄芩的栽培技术

黄芩种植技术黄芩的栽培技术 黄芩是常见的材之一,那么黄芩应该如何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___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黄芩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选地整地 应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及地下水位较低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也可种在幼果树行间等一切闲散土地。每公顷施厩肥37500千克加过磷酸钙300千克,黄芩为深根,要求深耕细耙,整平作畦,畦定120厘米,长短不限。 2.繁殖方法 (1)用种子繁殖 黄芩花期长达3个多月,种子成熟期很不一致,且极易脱落,需随熟随收,最后可连果枝剪下,晒干打下种子,去净杂质备用。种子发芽率60%。在15~18℃的温度下,有足够的湿度,播种后约11天出苗。播种分直播和育苗两种,直播好,可节省劳力,根条长,叉很少,产量较高。小面积种植,为便于管理,节省土地,也可育苗移栽。

黄芩花直播分春播和秋播,春播于4月中旬,秋播于8月中旬,宜开沟条播,按行距30~40厘米开2~3厘米浅沟,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覆土盖平,镇压后浇水,每公顷播种量7.5~112.5千克,播种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 育苗选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作苗床,畦宽120厘米,长可根据需要来定,施足基肥,深刨细耧,整平播种,于3月底或4月初,特种子用温水浸泡5~6小时后,捞出稍晾去水分,立即播种。播种前畦内浇一次大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均匀的撒于畦面,然后将粪土混匀后过筛,覆盖一薄层,约厚2厘米左右,为保持土壤湿润和提高温度,促使早出苗,可加塑料薄膜覆盖,7~10天即可出苗。 (2)分根繁殖 在采收或春季选择2~3年生黄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未发芽前的根茎,剪去主根药用,将根茎按形状用刀劈开,按行株距30厘米*21厘米栽植。此法的优点是提前收获到1~2年,早春栽苗成活率高。 3.田间管理

黄芩饮片质量控制中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分析

黄芩饮片质量控制中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22T10:41:17.7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作者:刘军 [导读] 黄芩干燥根能起到清热燥湿和泻火解毒、止血的作用,对于湿温、泻痢及黄疸、高热咳嗽。 刘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分析黄芩饮片质量控制中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以便对黄芩饮片质量做出综合的评价。方法: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技术对黄芩饮片进行提取,在选择了共有峰后,以此当作变量因子对黄芩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实现降维分析作用。结果: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黄芩饮片质量控制情况,对黄芩饮片做出综合的评价和合理分析。结论:应用主成分分析技术对黄芩饮片能更好的进行质量控制,可以作为中药饮片常规质量控制方法使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黄芩饮片;质量控制;主成分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327-02 黄芩干燥根能起到清热燥湿和泻火解毒、止血的作用,对于湿温、泻痢及黄疸、高热咳嗽、胎动不安等症状均有理想的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中,应用主成分分析技术结合指纹图谱技术对黄芩饮片做出质量控制分析,从而得到有效的数据信息分析。 1.仪器与方法 1.1 试验仪器 选择高效液相色谱仪及自动进样系统、超声波清洗器、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等作为基础研究仪器。再选择我市大药房采购的黄芩饮片进行数据分析,以黄芩干燥根为制备研究对象,再选择黄芩苷为对照。 1.2 方法 色谱条件:选择色谱柱与流动相(0.2%的磷酸水与甲醇),流速控制在1mL·min-1,波长控制在280nm,而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L,分析计数黄芩苷峰大于7000。制备对照品溶液可以取黄芩苷适量,称量后加入到甲醇中,溶解后定容到25ml,把浓度控制在0.084mg·mL-1。制备供试品溶液取黄芩饮片粉,取量为0.3g,称量后加入到甲醇后经过超声30分钟后提取,在室温下以甲醇定容到25ml再摇匀[2]。 试验方法:取黄芩苷对照溶液进样7次后,对峰面积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RSD=0.06%,表示测量仪器的精密度较高。以同供试品溶液取适量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RSD=0.33%,可见,供试品溶液处于36h内的稳定性最佳。取同来源黄芩饮片,平行制备供试品溶液后,对这些溶液分别测定,结果表明,RSD=0.74%,可见,此次检测方式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指纹图谱提取黄芩饮片,制备供试品溶液后,通过分别进样再测定,按照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对数据进行评价,评价分析软件取平均值后建立共有模式图,才能确定黄岑饮片共有峰,对共有模式下的共有峰保留时间进行计算,而指纹图谱技术分析符合质量控制要求。主成分分析法对共有峰数据分析,选择黄芩共有模式保留时间峰面积进行变量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后,确定数据间的联系,而主成分分析法适用性检验表明,KMO检验样品容量值为0.725,而球形Bartlett检验结果表示,近似卡方值为208.303,而自由度为21,显著性差异小于0.05。变量共有度表明变量间含有原始变量信息可以被提取,提取公因子表示程度也就是影响的程度,所以,可以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计算,通过变量共同度分析,除X6共同度小于50%,其他变量共同度均大于60%,可见,提取公因子对变量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可以当作分析方法对中药质量进行综合的评价。因子分析也是主成分分析法重要延伸,可以对数据做出更精确的分析和统计[3]。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黄芩饮片质量较高,综合评价后得到不同药房采购药物质量差距,评价为正值表明,黄芩质量高,评价为负值表明综合评分评价质量与正值相比差异较大。 2.结果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黄芩饮片质量控制情况,对黄芩饮片做出综合的评价和合理分析。 3.讨论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中药质量评价可以对中药质量做出科学而客观的评价,对中药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药和复方制剂的成分十分复杂,这就导致中药和复方制剂产品在质量控制上存在很大的难度,也很难做出准确的评价。我国对中药质量控制多选择性状鉴别及理化、显策、薄层色谱等鉴别方法,可是,这些鉴别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某种情况下无法使用这些鉴别方法对中药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为更好的发挥出中药的特色,利于中药的发展,必须对中药和相关复方制剂做出客观的质量评价[4]。主成分分析法是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将现代数据分析方法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中,可以帮助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随着技术发展,还能分析中药中药理活性组分,这些药理活性组分含量也可以真正决定中药质量。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中,对中药质量评价是有效的弥补,通过各项指标的关联和区别进行检测,完善中药质量控制的综合评价方法。指纹图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黄芩饮片分析中,可以通过实验检测,准确分析变量共有峰和共有因子,对黄芩饮片质量做出评价,避免了单一评价方法的局限性。这种分析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标准分析统计中,通过对中药数据的降维和变量数据进行提取,再对数据进行压缩,从而更好的完成中药分类与聚类,由此获得中药鉴别准确的评价信息。在此基础上,再对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和鉴别,完成中药质量的分类与优选。主成分分析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分析和鉴别,可以更好的分析中药饮片质量,优选中药资源,这对于中药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中,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指纹图谱技术,可以通过技术简单化的方式,完成黄芩饮片质量的检测,通过两种鉴别方法的联合使用,还能对黄芩饮片质量做出综合的评价,从而有效防止了单一方法评定带来的局限性,更准确的综合评价中药质量优劣。总之,应用主成分分析技术对黄芩饮片能更好的进行质量控制,可以作为中药饮片常规质量控制方法使用,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张建萍.黄芩饮片质量评价模式研究[J].河南中医,2014,34(5):967-969. [2]庞力贤,张文岭,吕维红.黄芩药材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2):195-197. [3]杨欣文,吴德康,李俊松等.黄芩炮制前后6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比较[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2,28(3):282-286.

精选最新黄芩种子

黄芩(拉丁学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多数省区都可种植。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均有分布。 黄芩的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效益分析】 黄芩播种后2-3年收获为宜。种植管理简单,采收容易,可用拖拉机翻耕采收,提高收获效率。黄芩亩产300公斤左右,按目前市价15元/公斤计算,亩产值在4000元以上。 【种植技术】 一、生长习性 1、黄芩株高30-60厘米,根茎肥厚,粗达2厘米,断面黄色。茎基部伏地,稍木质。叶交互对生,近无柄,叶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基顶聚成圆锥状,花柱基生,花期为6-9月,果期为8-10月。 2、黄芩多野生于山坡、地堰、林缘及路旁等向阳较干燥的地方。它有喜阳,喜温和耐严寒,耐旱怕涝的习性。苗期喜肥水,早春怕干旱、怕地内积水或雨水过多,轻者影响根系生长,重者导致烂根死亡。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过黏、过沙的土壤,生长不良,难以实现全苗和高产优质。 3、黄芩种子寿命2年左右,混等种子发芽率70%左右。种子发芽温度范围较宽,15℃-30℃均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左右,发芽出苗快,发芽率高。 二、繁殖方法 1、直播繁殖 (1)播种时间:对播种季节要求不严,春、夏、秋均可,各地可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在干旱地区,择适宜时期播种,仍是确保黄芩全苗和夺取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

黄芩炮制方法和药效研究

黄芩炮制方法与药效研究 08药学(1)班08312050 摘要:通过对黄芩不同炮制方法的研究,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从而为药理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芩;炮制;药理作用;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为常用中药。来源于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等功效。多年来药理研究证明黄芩有降压、抑菌、镇静等作用。 古代医籍中记载的黄芩炮制加工方法较多,古代炮制以炒为主,并配以辅料,至清代其炮制方法已达20余种。近代黄芩的炮制方法除继承了古代的传统主要方法(如炒、酒炙、炒炭等),并发展了蒸切、煮切、蜜炙等,现代对黄芩的研究不仅集中在炮制工艺的发展,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化学有效成分、药理实验以及临床应用的影响方面是现代黄芩研究的热点。 下面就其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所作的整理总结。 一.黄芩的古今炮制工艺的历史沿革 1.历代黄芩的炮制方法 黄芩根部粗大,为便于配方与应用,需进行适当切制。关于切制的方法,古代文献中记载有多种。如《肘后备急方》要求“切”;《太平圣惠方》要求“锉”; 成书于清朝的《医学正传》明确要求“切片”,并一直沿用至今。黄芩应用虽早,但直到唐代《千金要方》中才有“细切”的炮制记载,至清代其炮制方法已达20余种[1].对此概括总结如下: 炒制:清炒之后,药性和缓,广泛用于中下二焦湿热之征,如胃肠湿热的泄泻、痢疾;肝胆湿热之胁痛、黄疸,湿热下注引起的带下、淋浊等[2]。多与通泄胃肠实热之大黄等药同用。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提到“凡使,先须碎,微炒过,方可入药”。《洪氏集验方》“煅,存性”。《妇人良方》“条芩炒焦”。明《仁术便览》“炒黑,治便血尿”[3]。

黄芩

黄芩 (一)概述:黄芩(图6)来源于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以干燥根人药,别名黄金条根、山茶根、黄芩茶。主产我国西北、东北各省、自治区,河北、陕西、山东等地种植较多。根含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汉黄芩甙等有效成分。味苦、性寒。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功能。用于胸闽呕恶、湿热痞满、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症。临床上治疗小儿肺炎、菌痢、消炎退热等病效果很好。 人工栽培黄芩质量明显高于野生,但前几年家种生产受价格较低和种源匮乏限制,发展较为缓慢,在全国尚未形成很有影响力的生产基地。随着商品价格逐年上升,家种生产的效益越来越好,1995年1996年每千克6-12元,1997年每千克10-16元,目前每千克13 -16元,是一个值得发展的品种。 (二)植物特征:株高30 - 60厘米,主根粗壮,略呈圆锥形,外皮褐色,断面鲜黄色。茎方形,基部木质化。叶交互对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长1.5-4.5厘米,宽3-12毫米,全缘,上面深绿色,光滑或被短毛,下面淡绿色有腺点。总状花序顶生,花排列紧密,偏生于花序的一边;具叶状苞片;萼钟形,先端5裂;花冠唇形,蓝紫色或白紫色;雄蕊4,2强;雌蕊1,子房4深裂,花柱基底着生。小坚果近球形,果皮呈黑褐色,无毛,包围于宿萼之中。 (三)生长习性:黄芩多野生于山野阳坡,高山森林的边缘,或草坡、路边等处。耐寒、耐旱、耐高温。苗期喜水肥,生长期间耐旱怕涝。黏土地、阴坡地及低洼地种植生长不良。 种子小,出苗较困难。隔年种子不发芽,发芽适温为20℃左右。7月前播种当年开花。冬季地上部死亡,以根及根茎芽越冬。花期6 -10月,果期8-11月。 根长、根粗和有效成分含量随生长年限增加而增加,第四年开始枯心,以后逐年加重。 一、黄芩种子的形态特征如何?种子寿命有多长时间? 1、种子形态黄芩种子为小坚果,近球形,果皮呈黑褐色,无毛,长1.8~2.4毫米,宽1.1~1.6 毫米,表面黑色,粗糙。背面隆起,两侧面各具一斜沟,相交于腹棱果脐处,果脐位于腹棱中上部,污白色圆点状,果皮与种皮较难分离,内含种子1枚。种子椭圆形,表面淡棕色,腹面卧生一锥形隆起,上端有一个棕色点状种脐,种脊短线形,棕色。胚弯曲,白色,含油分,胚根略为圆锥状,子叶2枚,肥厚,椭圆形。千粒重1.49~2.25克。 2、种子寿命黄芩的种子寿命较长。据测定,室温贮藏3年的种子,发芽率仍可达70%以上。 二、黄芩种子如何催芽? 黄芩种子虽小,但发芽率较高,一般在80%以上。采用种子繁殖时,在播前通常要进行浸种催芽。做法是,将种子用40~45℃的温水浸泡5~6小时,捞出放于20~25℃条件下保温保湿催芽,待绝大多数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黄芩为临床常用的清热燥湿药,主要含有黄酮及其苷类、萜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小肠、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用药历史悠远,现临床常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肺热咳嗽等证。为中医临床和中成药中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如根据贾蔷等的统计,在《中药部颁标准》中有477个成药含有黄芩,包含主治疾病153种。因此,对黄芩的研究一直广受关注,国内外学者对黄芩的栽培鉴定、加工炮制、物质基础、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大量文献,对近年来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芩药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1、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是药材发挥多种作用的基础,开展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鉴定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是探索黄芩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的前提。 1.1黄酮及其苷类黄酮及其苷类是黄芩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目前从黄芩属药材中 已发现了4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酮及黄酮醇类(见图1、表1)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见图2、表1)多在C5和C7有羟基取代,常见的有二氢黄芩苷、7,2′,6′-三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5,7,2′,6′-四羟基二氢黄酮醇等;还含有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烷酮、2′,6′,5,7-四羟基黄烷酮等黄烷酮类成分(见图3、表1)以及查尔酮类成分(见图4、表1)2,6,2′,4′-四羟基-6'-甲氧基查尔酮等。炮制是中药临床应用的特点,中药材炮制前后其所含成分可能发生改变而产生减毒增效的作用,黄芩的炮制品主要有酒黄芩、炒黄芩、黄芩炭等,研究发现,黄芩的不同炮制品中,其黄酮苷类成分含有量有所降低而黄酮类苷元成分含有量增高,物质基础的改变对黄芩及其炮制品的各类药理作用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药材种植技术员2012年下半年工作总结

中药材种植技术员2012年下半年工作总结 一.概述 在繁忙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在隆德县康鲜中药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半年了,回顾这半年的工作和学习历程,有成功也有失败。下面我对2012年下半年学习、科研工作进行汇报总结。 二、已经做了的事情: 1、文献的阅读及学习。主要包括六盘山濒危药用植物种子萌发及胚培养、六盘山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育苗技术研究,以及黄芪种子发芽率试验方面资料的学习和总结;几种常见病害、虫害的防治;道地药材与环境相关性研究及六盘山地区道地中药材(黄芪、黄芩、板蓝根、柴胡、秦艽、桃儿七等),尤其是黄芪规范化种植方面资料的学习。 2、完成《六盘山地区道地药材黄芪设施育苗的技术研究》。从整地--种子处理(选种、对种子进行不同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土壤检测--土壤配肥与杀虫、灭菌处理--喷灌--播种--田间管理(病害、虫害及草害的预防及防治)--起苗(越冬储藏或移栽大田)一系列的工作。 3、完成《黄芪苗窖藏技术研究》。及黄芪苗窖藏的一些技术要点。 4、合作完成《金银花嫩枝扦插技术研究》。从选嫩枝--嫩枝的处理(怎么处理、处理多长时间)--基质土配比--基质土消毒--扦插--后期管理及移栽大田一系列的工作。 5、芹菜育苗移栽,从整地--种子处理--土壤检测--基质土的配

比、杀虫、灭菌处理--播种(基质土装盘、撒种)--喷灌--田间管理(病害、虫害及草害的预防及防治)--移栽及后期管理一系列的工作。 6,配合做《金莲花组培》。从母液的选择、配臵--培养基的制备--外植体的采集(金莲花种子、茎尖、叶原基、根尖、叶片)--空间消毒--外植体消毒--接种--后期管理(温度、湿度、光照)7金莲花冬季地下病虫害防治 8刘滨回学校后接管桃儿七管理 三、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的办法 1、文献的阅读及其它相关道地药材的学习。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不容易,“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重在坚持。 2、在《六盘山道地药材黄芪设施育苗技术研究》中 地膜育苗中,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点种时深浅不一至,导致出苗不齐。 光源、水分、温度都是影响出苗率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水分,喷灌设施安装不到位,离棚口远的喷头之间的距离太大,喷洒时衔接不到一块,有的地方撒不到水;整个棚安装两排洒水管,靠墙地方也撒布到水;泵也没有滤网,杂质没办法过滤,将喷头堵塞,导致洒水不均。 黄芪苗出苗后减少洒水次数及洒水量,否则会导致植物地上部分徒长。 25幢日光温室由两个人管理,既要打扫棚内卫生,还要观察温湿度是否适合黄芪苗的生长、看保温被、棚膜、通风口是否揭开,洒水、施肥、病虫害草害的预防及治理的一系列工作,根本就忙不过来,浇水不及时,还会导致黄芪苗干死。

春玉米套种黄芩高效栽培技术技术总结

春玉米套种黄芩高效栽培技术 承包技术总结 黄芩的繁殖分种子、分根(芦头)两种,种子繁殖又分直接播种(清种)和套种两种方法。清种,主要播种季节在春天,加之需要盖草,若面积大,解决盖草困难大。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将黄芩套种其行间,利用作物的遮阴取代盖草,省工省时。黄芩的生长不影响玉米大秋作物,待大秋作物秋收后,黄芩根系在土中自然越冬,次年秋后收获,变黄芩多年生为一年生,是旱地栽培黄芩的一项经济效益高的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沁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没有污染,地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气候、土壤条件都有十分适宜中药材的生长。 黄芩是适宜我县种植的地道药材之一,年种植面积5000余亩,但由于春旱严重,管理粗放,加之黄芩种子较小,难以保证全苗,对产量质量影响较大。近年来我们不断实践,成功探索出春玉米套种黄芩高效栽培模式,保证了黄芩一播全苗,提高单产30%左右,亩效益达2400元以上,春玉米单产达500公斤以上,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在将我们承包基地技术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地勘察,科学规划发展基地 黄芩喜温暖,向阳,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耐严寒,抗干旱,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土壤为佳。粮药间作,即采用玉米大垄双行,畦面播黄芩,由于高矮搭配,显示了相当可观的互补效应。玉米与黄芩高矮

间作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和扩散,复合群体内气流交换作用的加强和C02浓度的提高,无疑对光合作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使玉米表现出正边际效应。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黄芩,作为高位间作的玉米可起到良好的遮阳作用,同时由于此时土壤湿度大,地温高,有利于黄芩的出苗,一般一周左右可出苗。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与郭村镇元王村、端村、东坡村2600亩春玉米套种黄芩高效栽培技术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重点选择无污染、土地深厚、土质肥沃、水源条件好的地块。有了科学的选地,为提高黄芩基地经济和生态效益打下了科学的基础。 二、严把技术关,规范生产操作流程 1.套种时间在玉米田间封行后,最后一次田间作业后进行,一般在6月中下旬。 2.套种方法在玉米行间种两行黄芩,黄芩行距20厘米,开浅沟2~3厘米,播幅宽5~10厘米,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最好用滚筒。每亩播种量1公斤。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若墒情差,地表干土多,适当轻镇压,穿平底鞋轻踩,或用石砘滚压;若表土湿润,不必镇压,用铁耙轻轻将播种行内土块耙碎,即为黄芩的覆土深土。7天后发芽出苗。 3.田间管理套种黄芩是在作物封行后进行,一般杂草少。翌年早春返青后,及时中耕除草。苗高15厘米后要重追肥,以优质农肥、人畜粪水、腐熟饼肥为主,开沟施肥,上加盖土,利于提高肥效。如不收子,开花时剪去花枝,以利养分集中于根部生长。 4.采收与加工栽后2—3年收获。一般于秋末茎叶枯萎后或春解冻后、萌芽前采挖,因根长得深,要深挖,防止断根。根挖出来后,要抖去泥土,剪去茎叶,晒至半干,撞去外皮,再迅速晒干或烘干。

黄芩果实形态及其解剖结构特征的研究

黄芩果实形态及其解剖结构特征的研究 乔永刚 王 扬 陈 亮 宋 芸 (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谷 030801) 摘要:用体视显微镜观察黄芩果实的形态,并且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法对其果实的横切结构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黄芩的果实呈卵圆形,种皮呈黑褐色,表面具瘤状突起,突起表面有不规则的网状纹理的次级突起。果实的横切面解剖结构特征为:组成黄芩果皮的不规则细胞的胞腔内具有棕褐色的色素团块,其下有1层色素层;靠近色素层的为种皮,内种皮紧贴于子叶细胞;色素层与种皮之间有1个巨大的维管束,包括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子叶细胞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含有大量的糊粉粒。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黄芩果实的解剖结构,为黄芩果实的鉴定与筛选提供鉴别依据。 关键词:黄芩;果实;形态;解剖结构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隶属于唇形科(Lamiaceae)黄芩属(Scutellaria Linn.),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1]。根茎肉质肥厚,高约20 120cm,茎具有细条纹,披柔毛。全缘叶顶部钝而基部呈圆形。黄芩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对治疗人体急性肠胃炎、呼吸道感染等有显著功效,日常食用该中药可以保胃健脾,且对防止虫害也有一定功效[2]。黄芩天然含有黄芩甙、汉黄芩素等特有药理成分,服用黄芩甙类药物有镇静解热、辅助排除胆内毒素、利尿作用[3]。 近年来,关于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4]以及根、茎、叶等的解剖学研究已有较多报道,而关于黄芩果实怀种子的形态结构和解剖结构的报道较少。我们通过对黄芩的果实及其横切面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为该种属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并为市场上黄芩果实与种子的鉴别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黄芩果实由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用植物育种实验室提供,经乔永刚副教授鉴定。 1.2 黄芩果实形态特征的观察 选取典型的黄芩果实30粒,用OLYMPUS SZX16体视显微镜观察果实的外形,利用游标卡尺对其大小进行测量和记录。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40312001-2);山西农业大学横向项目(2014hx60);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J2015028)1.3 黄芩果实石蜡切片及观察 石蜡切片的详细方法参见参考文献[5]。取成熟的干燥黄芩种子用蒸馏水浸泡约24h,使其充分吸水,完全膨胀。然后用FAA固定液固定,用SHB-Ⅲ循环式真空泵抽气下沉后4℃过夜。然后用蒸馏水冲洗30min,无水乙醇顺序浓度梯度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后,用YD-1508R轮转式切片机进行常规石蜡切片。对果实进行横切,切片的厚度为8μm。待切片干燥后,进行脱蜡、透明,然后用无水乙醇逆浓度梯度复水,甲苯胺蓝进行染色。再次透明后用中性树胶封片,用OLYMPUS BX51显微镜观察并拍照。凭证永久切片保存在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用植物育种实验室。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芩果实的形态特征 黄芩果实为黑褐色,呈卵圆形,其长径1.89 2.45mm,短径1.10 1.72mm,厚度为1.27 1.96mm,黄芩果实表面有类似于瘤状的突起(如图1-a)。其腹面中部有一个白色的种脐,黄芩果实表面瘤状突起的面上具有像乳头一样的次级突起,突起基部膨大,顶部具有短尖,其长度约为3μm,次级突起还具有不规则的网状纹理(图1-b)。 2.2 黄芩果实的横切面解剖结构 2.2.1 果皮的解剖结构 黄芩种子外有1层硬而致密的果皮(图2-a),为一列切向延伸的细胞,其细胞的细胞外壁增厚,在其外侧还有1层厚厚的角质层,且其角质层呈乳头状;内侧有1 2层不规则的细胞,细胞的胞腔内具有棕褐色的色素团块,其下有1层色素层;靠近色素层的为种皮,其由2层扁平细胞构成;内种皮紧贴于子叶细胞,是由1层大而排列松散的细胞构成。2.2.2 维管束的解剖结构 在靠近较肥厚子叶一旁的色素层与种皮之间有1个巨大的维管束(图2-b)。维管束的内侧为木质部,细胞小而排列紧密,其含有一种分化的导管细胞,导管细胞由已死亡细胞的细胞壁构成,它将外界的水分运输到子叶及其他部分,此外木质部的细胞壁很发达。维管束的外侧为韧皮部,细胞大而排列松散,其含有一种分化的筛管细胞,子叶中的有机物质就是由此细胞来运输的,由韧皮部运输到其他

黄 芩

黄芩 一、概述 黄芩又称黄金条根、山茶根、黄芩茶,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华北、西北、东北各地,四川、云南等地也有分布。黄芩以根入药,有抗炎、解热、降压、利尿及抑菌等作用。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的功能。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目赤肿痛、吐血衄血、湿热黄疸、肝炎、痢疾等症。 长期以来商品黄芩一直依靠野生资源,由于用量大,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期,山西、山东等地进行人工栽培。野生黄芩主产于河北、山西北部的五台山、恒山、燕山、坝上高原向东北至大兴安岭山脉的中段,包括山西太原以北地区、河北的承德地区、内蒙古的赤蜂北部山地草原和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盟境内。著名的“热河黄芩”最为有名。这些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于野生黄芩的自然生长,同时也适宜推广家种黄芩的生产。 二、生长习性 黄芩喜温暖凉爽气候,耐寒、耐旱、耐瘠薄,成年植株的地下部分可耐-35℃的低温,适宜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的中性和微碱性壤土或砂质壤土环境中。在中温带山地草原常见于海拔600~1500m的向阳山坡,或高原草原等处,林下阴湿地少见。黄芩的生长环境一般为年降水量400~600mm,年平均气温-4~8℃,成年植株的地下部分在-35℃仍能安全越冬,35℃高温不致枯死,但不能经受40℃以上的持续高温。黄芩种子千粒重1.49~2.25g,隔年的陈种子不能用。种子容易萌发,在15~30℃下均萌发良好,35℃以上萌发较差。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1、整地 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阳光充足、无树荫遮光,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淡栗钙土,或砂质壤土。地块选定后,待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25~30cm,结合耙耱等表土土壤作业措施,尤其是旱地更应注意蓄水保墒。 2、施肥 在整地的同时结合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料,每亩施2000kg以上农家肥,过磷酸钙50kg,在缺钾的地块还应增施硫酸钾20kg以上。 (二)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生产上以种子直接播种为主,也可育苗移栽。 (1)直接播种 1)水地直播 播种期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而定,掌握在以能达到苗全、苗壮为目的。春播一般在3~4月进行,以气温稳定在10℃以上为好;夏播以5月上、中旬为宜,日平均气温超过30℃就不宜播种,30℃以上的高温对出苗不利,易发生烧苗现象;秋播应在“立秋”以后,最晚不晚于9月中旬以前,应掌握在当地气温不低于18℃以前播种。黄芩出苗后应有一个月以上的生长期,至上冻前根系已木质化,已具备了抗冻能力,否则,根系含水量大,极易遭受冻害,而发生大量死苗现象。冬播一般在当地气温下降到0~5℃以下,种子播种后当年不萌动,次年开春后发芽,冬播在生产上一般不采用,因为若冬播后发生暖冬现象,种子开始萌动而冻死。 黄芩种子容易发芽,发芽率一般在80%左右,发芽适温为20℃左右。春播和5月播种的黄芩种子,出苗后当年可开花结子,但一年生的种子质量不佳,以2~3年生的植株所产的种子质量好,种子饱满,种子发芽势强,植株生长健壮,商品产量高,质量优。花期6~8

每天学一味中药汇总

每天学一味中药 在贴敷基础上的运用 ——天花粉 【天花粉的基本介绍】 天花粉,中药名。《本草正义》:药肆之所谓天花粉者,即以萎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是一种中药,为清热泻火类药物,其具体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主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对于治疗糖尿病,常用它与滋阴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天花粉的相关配伍】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既能清肺胃二经实热,又能生津止渴,故常用治热病烦渴,可配芦根、麦门冬等用或配生地黄、五味子用,如天花散(《仁斋直指方》);取本品生津止渴之功,配沙参、麦门冬、玉竹等用,可治燥伤肺胃,咽干口渴,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2、肺热燥咳。本品既能泻火以清肺热,又能生津以润肺燥,用治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肺热燥咳证,可配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等药用,如滋燥饮(《杂病源流犀烛》);取本品生津润燥之功,配人参用治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咳喘咯血,如参花散(《万病回春》)。 3、内热消渴。本品善清肺胃热、生津止渴,可用治积热内蕴,化燥伤津之消渴证,常配麦门冬、芦根、白茅根等药用(《千金方》);若配人参,则治内热消渴,气阴两伤者,如玉壶丸(《仁斋直指方》)。 4、疮疡肿毒。本品既能清热泻火而解毒,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用治疮疡初起,热毒炽盛,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常与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妇人大全良方》);取本品清热、消肿作用,配薄荷等分为末,西瓜汁送服,可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如银锁匙(《外科百效全书》)。 ——麦芽 【麦芽的基本介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