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分析框架

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分析框架

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分析框架
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分析框架

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分析框架

时间:2005-4-21 12:27:33 来源:香港《中国传媒报告》作者:倪建平阅读1491次

内容提要:国家形象是国家对外政治传播和外交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国家形象的基本概念及其规律性分析入手,通过梳理国际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中的有关论述,从理论诠释和案例分析两方面来说明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相关性问题。

关键词:国家形象国际传播外交政策

An Analysis Frame on National Image and Foreign Policy

Ni Jianping

Journalism School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National Image is the comprehensive result of oversea politics communication and foreign policy. The thesis introduced the relevant issues of national image and foreign policy from theory explanation and cases analysis by combing the relevant discuss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nnection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 of national image.

Keywords: National Imag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Foreign Policy

近年来,国家形象和外交政策的关系,特别是国家形象在一国制定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系统的研究。国家形象是国家对外政治传播和外交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传播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国际传播在界定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方面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要利用大众传媒来阐释和促进有利的民族国家认同以及在国际社会的美誉的国际形象。

因此,在国家利益驱动下并由国家控制的国际传播当如何为本国的外交政策服务,在国际社会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从国家形象的基本概念及其规律性分析入手,通过梳理国际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中的有关论述,从理论诠释和案例分析两方面来说明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相关性问题。

一、国家形象的基本概念及其规律性分析

国家形象及其规律性性问题之所以引起重视并成为本研究的切入点,首先与其日趋显示出来的对外交政策的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与功能有关。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新闻流动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指一个国家在他国新闻媒介的新闻和言论报道中所呈现出来的形象。

它是存在于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对一个国家的认识与把握,是国家对外政治传播和外交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直接影响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对这个国家的看法,也影响了各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国家形象不仅影响国际关系、各国对外政策,也影响各国组织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往。

而且,“良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一国对外交往的旗帜、走向世界的通行证、社

会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国家形象对外交政策的重要作用与功能历来就受到国际传播学者的关注。美国霍华德大学教授马力克的研究认为,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力很大一部分起源于国家自身形象设计的能力,因为它能够卓有成效地表达自身的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水平。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政治传播学教授曼海姆通过对形象管理实践的研究则发现,国家政府越来越注重同公共关系部门的联系,世界上大多数的政府都在积极地塑造国家形象。

近年来这方面的突出例证是利比亚对外政策出现的变化与突破带来的国家形象的些微改善。这主要是因为国际社会出现的新情况促使利比亚的外交政策变得更为现实和灵活。于是,利比亚于2003年12月主动宣布放弃发展核武器计划,并开始努力改善其与美英等国的关系,重塑国际形象,争取能达到既承认对洛克比空难负责,又不被指责为“恐怖主义”的目标。因为外交政策的演变毕竟关涉一个国家的安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是大众关注的热点,它自然也就成为国际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国际传播通过聚焦于大国的首脑外交,有力地推动和影响着国家对外政策的形象的塑造;这些首脑和中心权力机构由于独具这一特殊优势,也充分利用国际传播来树立其良好的国家形象,控制国际形势的发展,积极推行其外交政策。纵观美国1970年代起每逢重大突变,作为国家形象的象征,历届美国总统都非常注重通过国际传播来美化他们在对外政策中的自身形象:尼克松为取得媒体效应而精心设计的许多细节让美国国内的观众在黄金时间能够收看到他访问中国的破冰之行;卡特政府通过电视频道来回传递信息,与伊朗政府进行了“口头的乒乓外交”;里根在对外访问中将他“接受摄影记者采访的机会”变成了一种在电视屏幕上“作秀”的艺术;克林顿则精通与传媒打交道,经常将外交事务中的重要事件通过仔细拍摄的电视画面传送出去,像在白宫草坪上和巴、以领导人之间的历史性握手。故“传媒外交”一词亦在广义上指利用传媒来阐释和促进外交政策。

国家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往往要受到国际传播这个国际政治中的独立力量的巨大影响。作为一个重要的舆论领袖,国际传播在塑造国家形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平衡的和有误差的新闻流动会导致错误的或消极的国际形象和国际间的误解,也影响各国政府、组织和人民的关系、理解和交流,甚至引起国际间的冲突。

它既可以使一个国家的竞选者成为国际社会的未来主人,也可以让一个国家永远徘徊在国际社会的边缘。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国家的政府不惜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上投入重金的原因所在。近年来美国的形象危机使得美国更加推崇以一种全新的手段、方式和投入,建立国际传播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核心地位。2002年7月出台的美国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向世界其它国家发送关于美国对外政策更强烈、更具针对性的信息不只是美国形象的增效器,而且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战略支柱。”

不仅如此,美国的各相关部门也加大宣传力度以提升美国的形象。美国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外交政策的智库也先后提出报告献策,要求美国加强国际传播,恢复美

国的“形象”。

国家形象在由国际传媒所塑造的过程中必然要受到国内政治权力的制约与控制。因此,国际传播无论塑造本国形象还是塑造他国形象,其基本动因都是出于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和本民族利益以及媒体的自身利益,并通过影响目标国的公众舆论符合自己的组织或者政府的利益,为外交(传播)活动进行战略策划,承担着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重任。二战以来的国际传播史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非常注重通过在国际事务中使用国际传播战略,并能力在形式、作用和普及程度上不断取得长足的进展,积极采用像国家形象策划以及传媒外交的概念来提升其外交政策中的国家形象。随着传媒外交甚至媒体化的外交政策的出现,对外政策的决策和外交活动越来越呈现新的形式;“特别是在国际政治以及对外事务领域,人们可以观察到这样的一个趋势:国家和其它行为者越来越在更大的程度上采用传播渠道和公共关系来改善他们对外政策的内容,特别是其对外政策的形象。”

愈来愈多的国家现在正设法通过举办各国政府和公众均感兴趣的全球性媒介事件(如奥运会,联合国会议,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等)来寻求国际目光的注视,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声望,塑造美誉的国家形象。利用“媒介事件”塑造国家形象,不仅体现了媒介的议题设置功能,还体现了媒介策划手段的综合运用。曼海姆指出,如果一个国家要在世界舞台上谋求赞赏和正面的形象,就必须设法主办全球性媒介事件。只要这个事件能够牢靠地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它就能有助于这个国家的国家形象有很大的提高。

二、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理论诠释

多年来的国际传播理论研究尽管也强调国际传播与国际关系的互动,但较少直接把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相关联加以研究。总的说来,虽然近年来国内对于本课题的研究的有关文集以及论著也在逐渐出现,但无论是思辩的理论推演还是实证的材料积累都还显得相当单薄。如果说,对国家形象和国际传播的相关性的考察主要凭籍的是大众传播研究的话;那么,对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相关性功能机制问题的考察,则更多要仰仗于国际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知识。

国际关系中国家形象的研究方法最早主要集中应用于研究冷战期间的美苏关系。后来,研究美苏的相互形象又发展成为研究“敌人形象”的宽广课题。

肯尼斯?布尔丁在其开先河的研究国家形象和国际政治的关系的著作中强调价值体系在国家形象形成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人们并不随便地处理信息,而是要经过价值体系的过滤。

正因为是在带有意识形态倾向的价值观念下塑造国家形象,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媒体的“刻刀”下会形成截然不同的国际形象。所谓大众传播的手段对国家形象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和消极的负面作用,也正源于此。布尔丁进一步认为,象征性的国家形象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大意义,国家相互持有的象征性形象导致了军备竞赛的灾难性现象;为此,他呼吁加强对此的研究。

他还认为,社会充满各种政治角色的形象,这些形象经常被接收到的讯息所改变

或巩固。政治形象不仅包括角色期望的具体形象,而且还包括机构的象征性形象。这些象征性形象在国际关系中尤为重要,因为一国的形象可以促使他国的外交政策的制定。他还指出,过去的形象会导致现在和将来的形象。

国际关系中的经典现实主义者的观点也认为,国家的政府之所以关乎它们的国家形象,是在于有利的国家形象的内在价值;国家之所以追求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荣誉和威望,是因为它们是具有价值的目标。

国家形象的研究实际上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直接与外交政策的决策过程相关联。有关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对前苏联的态度的案例研究表明了他的敌人形象的僵硬和简单化以及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消极影响。

凯尔曼指出,外交政策中的决策研究应当在国家形象的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国家领导人、社会精英以及普通大众所持有的国家形象可能不会与外交政策的结果具有直接的相关性,然而,它们确实会影响国家的外交政策的长期方向或环境。理解国家形象的形成及其变化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评估国际合作和冲突的深刻根源。

经典现实主义者也认为国家形象的荣誉和威望对政府的外交行为具有因果关系,不过,他们又很少关注荣誉和威望在制定外交政策中的作用。

而国际传播学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观念和形象往往会影响其对该国的政策和行为,进而影响国家间的关系。因为在国际新闻流动中,在特定对象国家中的一国形象是比较连续的,对象国所制定的政策往往带有极大的针对性;而对象国也因为对方的这些政策的制定,而重新描绘了对方的国家形象,从而制定了相应的对策。这时候的新闻媒体,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信息流动渠道,而是一个国家的政策制定来源。同时,媒体往往由于国家的政治需要而对一国设置议题,这些设置的议题下的讨论势必建构出一个国家的形象。受众往往受到媒体构建的国家形象的影响而对一个国家产生好恶感。而这些好恶感进而在政治上又影响一国对目标国的外交政策的制定。

因此,“我们只有把握或者能够准确地猜测所涉及的人民的主观理解和看法时,才能够说明国家间的行为。”

国际传媒上塑造的国家形象对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外交政策的接受或者影响通常是一个重要的评估;并且,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变量就是其利用主要的国际传媒来确立其国家形象的能力。

美国国际关系著名学者杰维斯在《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觉》中指出,“如果不考虑到决策者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对别人持有的形象,那常常是无法来解释至关重要的决定和决策的。”

在现代社会里,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宣示不仅关系到要让别国了解这个国家对某一国际问题的看法和将要采取的行动,而且也是建立一个国家对外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后者的重要性在于,如前所述,一个国家的形象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其他国家对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制定。由于政治事件的视觉化图解强化了语言所不能达到

的渲染效果,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对外交政策产生促进作用,有利于外交活动的开展,有时甚至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外交突破。例如,1977年11月15日,以色列总理贝京正式邀请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以色列时,萨达特充分利用传媒,向全世界展示了他愿为中东和平做出不懈努力的政治家气魄。萨达特还精心为媒体效应设计了许多细节,如访问时坐敞篷车向以色列人民挥手致意和在耶路撒冷做真诚的祈祷,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国家领导人形象,同时也向全世界传达了一个清晰的信息:阿拉伯领导人是开明达理的政治家,是愿意为美国主持下的中东和平进程做出恰当妥协的。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不仅成为轰动一时的国际热点新闻,也是埃及调整其外交政策最重要的战略决策。

国际关系学的研究还发现,因为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寻求在国内挽救其合法性,他们便有动机去在国际舞台上建立一个积极的国家形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对大多数人来说,其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并如何对其采取行动是影响他们行为最重要的根源。

曼海姆认为,国家主办全球性媒介事件的目的固然有很多,但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说,国家需要国际威望。并且,在具有全球意义的论坛中成功塑造主办国形象所赢得的国际威望,往往还会转变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的外交成果:签署的协议——无论是罗马行动宣言、里约热内卢宣言还是北京宣言——上的积极的媒介形象。

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首脑外交,促进了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双边关系,展示了新一代领导人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和开放务实、执政为民的作风,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国家形象。美籍华人王红英博士根据国际关系中的搏弈论观点,提出了中国国家形象建设和外交政策的相关机制---外部的社会回报和社会惩罚。

她认为,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带来丰厚的外部社会汇报;而不良的国家形象会遭致外部社会的惩罚。因此,研究国家形象和外交政策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国家形象和特定的对外政策或者行为的短期的、直接的以及因果关系。它的意义在于揭示了一些对外政策可能赖以建立的对目标国的广泛的心理上的假定,并且揭示了国家形象和政府政策之间可能产生的一致性或矛盾。因而,有关针对目标国的国家形象的研究结果能够为两国的普通公众以及政策制定者理解对方提供有用的参考。以中美关系为例,在两国进行的公众舆论的民意调查表明,两国政府所实行的政策是同相互形象一致的。在1997年9月的一次由PEW研究中心对2000名美国人进行的调查中,只有七分之一的人视中国为敌人,而大多数人“对中国并不感到恐慌”。

上述这些理论上的发展为国家形象和对外政策的相关性研究做出了重要的方法论上的铺垫,尤其是在分析“国家形象”的动因方面依然给人以诸多的启发。问题在于无论是国际传播学的有关论述,还是国际关系理论那里,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相关性的问题尚没有获得充分的解释。依笔者愚见,可能的一贯原因是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相关性这样的命题是需要相当深厚的、跨学科的共同努力的长期学术积累才能有所进步的。

三、以美国的国家形象作为案例

近几年来,美国的单边主义与对其他国家的轻蔑使其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大大跌份。9?11恐怖袭击后,随着美国在阿富汗实施反恐战争和发动对伊战争以及美国在中东实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美国的国家形象受到极大的贬低;“美国的形象问题不只局限于中东穆斯林世界,连欧洲盟国的大多数民众都非常讨厌美国,这一难题越来越具有泛世界性趋势”。

2003年春天,美国民意调查机构PEW研究中心在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打响后对20个国家、1万6千人中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美国的国家形象更是江河日下,一些穆斯林国家甚至认为美国将对它们构成军事威胁。

美国的“形象工程”早已成为其外交战略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美国一直十分重视自我形象的塑造,力图用自己的一套价值观来扩大美国的影响力,树立美国的正面形象。尤其是自卡特政府推行“人权”外交以来,美国以“人权卫士”自居,开始发布各国人权年度报告,对其他国家的所谓“人权状况”品头论足,目的就是力图塑造自身维护人权的形象,取得道义上的优势,为实现美国的对外政策目标服务。9?11事件之后的阶段,美国一度以恐怖主义的受害者形象出现,这一形象使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名正言顺;而美国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后,美国的形象已由受害者转变为侵略者。为力图扭转伊拉克战争使“我们看到了美国力量的同时,也看到了美国威望令人胆寒的下降” 这一局面,不仅布什政府进一步强化“形象工程”,加强对外宣传机构的功能,配合其外交政策;美国国会也先后通过拨款法案,用于对付外国传媒中所谓对美国“毫无根据的仇恨”。其实,美国政府并不缺乏塑造国家形象的工具,官方与半官方媒体在对外宣传美国价值观、树立美国的正面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还通过军事、经济和技术援助、文化教育交流、信息传播等多种方式来扩大美国的影响力,树立美国的良好形象。然而,这一切都没有改变美国国际形象每况愈下的趋势。包括不少政治家在内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形象欠佳的根本原因,是多年来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倾向,以及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所持的不公正立场。而布什上台以来,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单边主义色彩更是十分浓厚;特别是布什政府又将“反恐”简单化,并有借助“反恐”之名消除异己、谋求超霸权力之嫌,因而受到包括其欧洲盟友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质疑。所有这些做法,都大大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形象,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相关性角度来看,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大打折扣的事实,至少可以说明了以下两点:

第一,美国外交政策与反美主义情绪已难分难解地绞合成问题的两个方面,彼此固执地朝自己既定的方向发展;一方没有太大的改善,另一方也自当岿然不动了。就美国外交政策而言,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前后采取的政策在相当程度上引发了许多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不满;从目前美国的“形象工程”来看,其顶多是对布什政府对外政策进行一下包装而已。形象问题已经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外交政策”是不可分的,二者互为一体。如果美国继续抱残守缺,不放弃单边主义和强权心态,外交政策本身不进行调整的话,改善国际形象恐怕难以奏效。

第二,应当从更加动态和辩证的视角来考察国家形象和外交政策行为的互动。国家形象既是变化的也是相对固定的,是由盛行的国际规范和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的意识形态所塑造的。国际规范和国家意识形态的演变经常反映在变化的国家形象中。民族国家间的互动(抑或是直接或间接的)并非只取决于人们业已存在的形象,它也改变和演变这些形象。换言之,国家形象的复杂性有可能形成于通过和其它国家的互动过程中。而且,一个国家通过国际传播所塑造的形象,实际上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既不可能短期内见效,也不是一两个部门介入就可以完成的。相反,这需要包括外交和国际传播在内的许多部门协调行动,共同合作。

四、结论

国家形象和外交政策之间的动态关系必须成为当代国际传播学以及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形象和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含义是,虽然每一个国家在某种程度上都有权力在其国内通过实施对国内传媒的控制来塑造其国家认同,但只有那些具有占主导地位的全球传媒优势的国家才有能力来影响它们的国家形象。一个国家通过使用传媒外交来对国际传媒施加的影响越大,它就越有更多的优势来实现其国家形象和有利的国家认同的一致化。

总之,虽然研究国家形象的最终目的是要解释国家的外交政策行为,但要找到一个国家形象和外交政策行为间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该采用长期的而非短期的观点来探讨国家形象的阐述力。同时,研究国家间的相互形象也能够增进人们对其它国家以及自己国家的了解。国家间更好的了解必然会导致更现实的、长期的外交政策。当然,更为复杂的国家形象不可能克服国家间存在的真正利益冲突。但是,它们有可能创造一个能够明智地处理冲突和合作的更好的政策环境。

当代国际关系可以说是实力政治与传媒价值判断的双重结合物。当前,如何利用国际传播来塑造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是每一个国家高层决策者、国际传播和国际关系学者、新闻工作者和外交官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成功的国际传播不仅随着外交事务的演变不断调整自己的报道内容,还能通过富有创造性的独家和深度报道,引领外交活动的进展,从而更彻底地赢得广大受众。中国在对外政策向外宣示层面上尽管经过改革开放有了很大进步,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不少误区,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影响到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认知,甚至影响到它们对华政策的制定。我们今天研究国际传播中的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相关理论,正是要为了维护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建构真正能代表中国的国际形象。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邮编:200433

-----载于香港《中国传媒报告》(China Media Reports) 2004年第5期。

作者简介:倪建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

注释:

Abbas Malek, News Media and Foreign Relations, A Multifaceted Perspective, 1997, p. 44.

徐小鸽,“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问题”,刘继南编,《国际传播,现代传播文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月,第27页。

李希光,国际舆情分析,清华大学传媒中心网站

刘继南等著,《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序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3月,第3页。

同2。

“如何通过全球性媒介事件塑造国家形象”周庆安、沈绿编译自《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2000年春季号,

同2。

同3。

Sharma Amol , “Congress Pushing for Renewal of Overseas Image-Building”, Congressional Quarterly,,8 ,Oct 2002 , Vol. 60, Issue32 p.87.

Kristina Plavsak , What Kind of Diplomacy for the 3rd Millennium?, www.media-dorum.si

“如何通过全球性媒介事件塑造国家形象”周庆安、沈绿编译自《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2000年春季号,

Wang, Jianwei, “Limited Adversa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4-7.

同12, p.4.

Kenneth Boulding, ‘National Images and International Systems’,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3, No. 2 (1959): 120-131.

Kenneth Boulding, “The Image: Knowledge in Life and Society”,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56, 109-114.

Wang Hongying, National Image Building and China’s Foreign Policy. Paper presented at ISA Meeting, HK, 2001.

同12, p.5.

Kelman, Hebert,‘Assumptive Framework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 263.

Markey ,Daniel(2000), “Prestige, Na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Conflic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0 annual

同3。

Lee Ross and Richard Nisbett, The Person and the Situation: Perspectives of Social Psychology,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91, p.60. 同1,p.47.

同12,p.2。

曲洪,“当代中东政治伊斯兰:观察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19-123页。

Baumeister, R. F. (1982), “A Self-presentational View of Social Phenomena,” in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1: 3-26.

同9。

同16。

同12, p.263

https://www.sodocs.net/doc/ab12370572.html,/publicdiplomacy-TF.html

《文汇报》,2003年6月5日,第3版。

《环球时报》,2004年3月19日,第7版。同28

同1,p.43。

《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知识点汇总

《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知识点汇总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考点1:了解国家的性质 (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 治权力机关。 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2)国家性质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3)国家的性质的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 础决定的。 考点2: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区别:定义不同。①民主的含义是指一种国家制度。是指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只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世界上不存在着超阶级的民主)。 ②专政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政治 职能是国家的根本职能)。 (2)联系: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考点3:说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区别:定义不同。国体(略);政体即国家的管理形式(政权的组织形式)。 (2)联系: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

会危害国体。 政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影响它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历史条件、阶 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影响等。 考点4:了解代议制的含义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所以,代议制充当公民 与国家之间的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考点5:了解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的划分标准: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 1.民主共和制 (1)含义:民主共和制是同君主专制相对立的政体,是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民主政体。 (2)主要表现:在民主共和制国家中,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当代主要国家美、俄、中、法、德、印等都是民主共和制) (3)同为民主共和制,形式不尽相同的原因: ①决定因素:国家性质。 ②影响因素:具体国情。虽然民主共和制为现代大多数国家所采用,但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具体国情不同,不仅其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不尽相同,而且实际作用也存在重大差异。 2.君主立宪制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复习提纲】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复习提纲】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复习提纲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一、国家与国家性质 1、国家的基本属性有哪些?其中,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2、什么是国家?(含义) 3、什么是国家的性质?按照国家性质划分,国家的历史类型有哪些?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如何? 5、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和专政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6、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如何?二、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1、国家管理形式多样性的原因及其表现 2、为什么代议制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代议制的含义、重要性)3、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国家的管理形式是完全一样的?为什么?(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有哪些?) 4、按照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来划分,当代国家的管理形式有哪两种基本形式?(比较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5、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共和制相对于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具有哪些历史进步性? 6、我国为什么不采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共和制模式? 7、按照立法机关(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不同来划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可以分为哪四种形式?(注意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委员会制的特征) 8、社会主义国家管理形式与资本主义国家管理形式的异同及其根本决定因素三、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1、什

么是国家结构形式?(含义) 2、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管理形式(政体)的关系如何? 3、民族与国家结构形式的关系如何?(民族的含义,为什么民族问题会影响国家的结构形式?) 4、根据国家权力集中程度的不同,当代国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其中,单一制国家和复合制国家又分别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5、比较单一制与联邦制的特征 6、比较联邦制与邦联制的特征 7、我国具有单一制国家的哪些特征? 8、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影响一个国家采用何种结构形式的因素有哪些?) 9、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的统一? 10、如何维护国家的统一? 11、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一、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 1、英国的政体有什么显著特点?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2、英国元首(国王)有什么特征?(名义上、形式上、实际上) 3、英王的现代职能(作用)有哪些? 4、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王室遇到的麻烦和挑战(危机)有哪些?决定其去留的因素是什么? 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和特点分别有哪些具体内容? 6、如何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①形成原因; ②阶级性质; ③结构; ④特点)二、英国的议会和政府 1、为什么英国议会有“议会之母”之称? 2、英国议会的性质、组成和职权 3、英国议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4、英国政府内阁的性质、产生、组成、职权;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与软实力提升-管理聚焦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与软实力提升-管理聚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启动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的拍摄工作该片塑造和提升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而设立的重点项目是在新时期探索对外传播新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30秒长度的电视宣传片另一部分是15分钟长度的短纪录片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自立项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踊跃参与和民众的广泛关注。此次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30秒长度的电视宣传片即目前已经开拍的人物篇参与拍摄的人员都是国内外比较有影响力人其中有李嘉诚、王建宙、李彦宏、马云、丁磊、郎平、邓亚萍、姚明、刘翔、丁俊晖、陈鲁豫、马艳丽。陈鲁豫将会在国际主流媒体播出以“中国人”概念打造中国形象。另一部分是15分钟长度的短纪录片并供我国驻外使领馆及重要外宣活动使用力图从更多角度、更广阔的视野展示当代中国。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近日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此次启动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体现了中国国家形象与软实力的提升这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关时代已经到来我们说国家形象宣传片体现了软实力——那么什么是“软实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一个方茴而“软实力”和“硬实力”都属于“实力”的范畴。所谓实力”就是实力的拥有者在与物质世界和社会环境打交道的时候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软实力”区别于“硬实力”之处在于它的拥有者

要实现自己的意志必须经过对方的同意或配合或至少是不必通过对对方的物理的强制。因此“软实力”的施用对象——而不仅是它的拥有主体——只能是其他社会实体而不能是自然实体。“软实力”不仅与社会实体有关而且主要与国际关系中的行为实体有关。尽管经常有人在谈论一个地区如一个省份、一座城市的文化发展的时候也使用“软实力”这个概念但这个概念最初却是在有关国家与国家关系的战略思考和学术讨论中提出来的。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确实也有力量对比、实力竞争的关系但与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相比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相互协作、相互帮助而“软实力”概念的基本出发点却是当今世界秩序依然是一个主权国家体系这样一个现实。即使是谈论主权国家内部某个地区的“软实力”也应该放到这个地区的所在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之中。中国在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某些国家又开始妖魔化中国从过去的“中国崩溃论”到“中国责任论”出现“G2共治”恭维和讨论“中国模式”的捧杀汇率、贸易、气候问题频频向中国发难。自北京奥运以来中国展示“软实力”的工作开始加强放宽外国记者在境内采访的限制借助国际媒体的影响力来客观报道中国。而国家形象广告也成为展现“软实力”的另一渠道。去年底时长30秒的“中国制造”形象广告在CNN亚洲频道滚动播出被外界看成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软实力”的开始。目前正式启动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在谭小芳老师

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分析[]

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分析 【摘要】:微电影是移动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以网络为依托和以短小精悍的电影叙事为表达方式,与传统广告传播方式不同,拥有社交和视频双重特点的微电影,创新性的开启了视频广告的传播模式。本文通过介绍微电影广告传播上的优势,结合新时期微电影的发展,进一步地挖掘了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效果效果 视频业务的发展,微电影的灵活性、投资风险的可控性、成本低、享有主动权较大等优点日益凸现。在信息碎片化的当代社会,人们的消费观念促使媒体不断改变为以最短的时间给予人们最多的信息,微电影这种灵活性、免费性和短小精悍的特点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心理特点,受到大众的青睐。在这种环境下,微电影顺应时代而生。 一、微电影理念 何为微电影?微电影其实就是那些相对于电影而言,只是一个短短的视频,但是却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情感或讲述了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道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诉求式、煽动式和说教式的传统硬广告越来越不受到人们的欢迎,在“微时代”,人们更需要灵活、软性和更容易被接受的广告传播方式,微电影顺应时代,成为广告传播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微电影相对传统硬广告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微电影通过短小精悍的电影叙事将产品与电影情节巧妙结合,以博得观众对品牌的认同感。 2010年末,被称为第一部微电影的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在注意带动大众情感的同时灌输了自己的品牌理念,赢得了品牌传播的成功。这个微电影中使汽

车的特点和汽车的品牌的理念使得卡迪拉克从那时候开始真正在中国的市场上受到了广大关注,人们的心理被深深抓住了,所以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接受这个品牌,并去购买它,不得不说这个微电影是很成功的。 2012年至2013年出现的微电影《青春期》三部曲,给我们讲述了三个连贯的小故事,男主角的动情的演出勾住了广大观众的眼球,这个微电影就是主在给我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我们要把握住我们的青春,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我们要好好把握住这属于我们的时光,不能让它就这样逝去,我们要从中得到什么,又或者从中感悟什么。这几部微电影在动情的故事中融入了它的思想中心,从而使得观众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共鸣。其次,这些微电影中还融入了很多品牌,他们利用这个微电影来做广告,无疑使很成功的,一个成功的载体比更多的媒体更让人容易接受。 二、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 微电影作为新的广告传播方式,使大众得到优异的视听体验,易于接受品牌理念,迅速建立起与品牌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区别传统的广告传播方式,微电影也有一定的商业痕迹,但其用心的制作更能打动人心,作为一种“成功进行商业传播的网络电影”,微电影广告传播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1、便捷的传播方式 微电影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具有创意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传播方式不同于传统广告的播放平台与传播手段。截止2013,中国网名数量达到9.6亿,网络视频用户达7.78亿,这些视频用户平均每日观看两个小时的视频;同样,截止2013年,中国手机用户高达10亿,60%的用户会选择用手机观看视频,微电影充分把握了当前媒介的移动性和碎片化趋势,与网络紧密结合,传播方式快捷。

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期末试题

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期末试题(文科试卷----国家和国际组织)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有关国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阶级性是国家的唯独属性 B、同一性质的国家一样都采纳相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C、国家的性质是由生产力的进展水平决定的 D、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在君主立宪制国家中,作为国家元首的君主 A、由选举产生的 B、君主权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C、君主是国家的象征,只行使某些礼仪性的职责 D、君主实际上仍旧把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 3.在当代英国,国王、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内阁由议会产生,国王和内阁对议会负责 B、议会由内阁产生,议会和内阁对国王负责 C、国王、议会和内阁权力相互分立,互不相干 D、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按内阁的意志行使权力 参加八国国集团首脑会议的各国领导人,美国、俄罗斯和法国是总统,意大利和德国是总理,英国和日本是首相,据此回答4~5题。 4.上述各国首脑称号上的差不反映出:

A.国家性质的不同B.国家进展程度上的差异 C.国家关系上的差异D.国家政体方面存在着差异 5.上述国家中,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是: A.美国、英国B.加拿大、俄罗斯 C.法国、意大利D.英国、日本 6、法国总统由选民直截了当选举产生,是国家权力中心,地位专门高,权力专门大。法国总统尽管权力专门大,但也受到专门多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包括 ①议会能够通过限制政府行为制约总统②议会对总统有直截了当和间 接的监督权③总统的重要文件、命令要由总理副署 ④总统制定 的重要政策要经总理同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当代英国政体之因此与法国的民主共和制政体不同,是因为 ①国体决定政体,两国国体不同②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③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政治文化传统不同④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前阶级力量对比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高中(政治选修三)《国家与国际组织》知识点整理最新版

知识点整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第一课国家的本质 1国家:从含义上来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从产生来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属性上来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从构成要素上来看,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2国家性质:国家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性质。 Q:国家性质如何体现?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并体现国家性质;②国家职能由国家性质决定,并体现国家性质;③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性质;④政体由国体决定,并体现国体。 3国家的历史类型: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根据国家性质划分的。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剥削阶级统治国家和新型国家) 4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 Q:辨析:国家总是运用强制力量为人民谋福利?①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利用立法、行政、司法及暴力组织强制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国家具有阶级性。②国家的根本职能是…,即…,这就是专政;但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不管什么职能,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并非为人民谋福利。③阶级社会中,统和被统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在剥削阶级国家,人民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国家不可能成为为人民谋福利的工具;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才能为人民谋福利。 5专政: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专政工具: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 6民主: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的职能。【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从国体意义上来讲,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的;从政体意义上来讲,民主与专制是对立的。) 7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Q:民主与专制的关系?民主是对专制的否定,二者是相互对立的,无统一可言。 8新型民主与专政: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民主的主体不同,专政的对象也不同。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①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表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②民主的广泛性与真实性,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9国体与政体的关系:A区别: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取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来实行其政治统治、社会管理职能)。B联系: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②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C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因素能够影响政体。 10社会主义民主PK资本主义民主:①资…已经走过了几百年的历程,在实行民主政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较完备和成熟;社…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民主程度还不够完善。②资…国家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社…新型民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优于…③社…还需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探索、改革和自我完善,以更加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Q:评价资本主义民主:A历史进步性(反封建专制、反神权);B阶级局限性(广大劳动人民)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观后感 (2010级金融学本科一班班登)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起,并委托该公司制作的一部国家形象宣传片。此次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30秒长度的电视宣传片,即目前已经公映的人物篇,参与拍摄的人员都是国内外比较有影响力人,其中有:李嘉诚、李彦宏、马云、丁磊、郎咸平、邓亚萍、姚明、刘翔等多位公众人物。并在国际主流媒体播出,以“中国人”概念打造中国形象。另一部分是17分钟长度的短纪录片,并供我国驻外使领馆及重要外宣活动使用,力图从更多角度、更广阔的视野展示当代中国 观看中国国家形象片,让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民族自信与自豪,纵观中国近代史,曾几何时,列强的铁骑肆虐中国,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

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劳动人民翻了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由于建设经验的缺乏,我过在生产建设以及政治思想发面走了不少弯路,错误的阶级斗争,以及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还有文革十年动乱,给我过各方面建设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知道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过开始了改革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才开始走向正常轨道,然而也正是30年前中国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有了今天的实力和发展。正是由于“发展是硬道理”的共识,才让中国融入了全球化的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个社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种激励我们共同向前的梦想。正是这些东西鼓舞我们走向未来。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所营造的精神,是通过自己的奋斗,在为国家贡献的同时,创造自己的未来的“中国梦”,同时也是我们走到今天的最为宝贵的文化和社会资源。

2020届高考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知识梳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知识点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国家的本质 考点1:国家与国家性质 1.国家:①含义: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②产生: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③本质属性: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④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最重要)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2.国家性质 (1)含义: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2)决定因素: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不是由执政党的性质决定) (3)如何体现: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并体现国家性质。②国家职能由国家性质决定,并体现国家性质。③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性质。④政体由国体决定,并体现国体。 ☆注: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专政职能),也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 考点2:专政与民主 1.专政: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是任何国家必不可少的专政工具。☆注:所有国家都具有专政的职能。 2.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注:①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总是具体的、相对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②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绝对的、全民的、抽象的民主。 3.关系:(1)二者相互区别,民主适用于统治阶级,专政适用于被统治阶级。(2)二者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性质。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①从国体意义上来讲,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的;从政体意义上来讲,民主与专制是对立的。②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但不能认为任何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专制制国家只存在专政,不存在民主。③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专政的比较(略) 考点3:国体与政体: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二)现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考点4:代议制 1.含义: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2.原因:为什么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代议制?(1)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2)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国家所有事务。 3.本质:间接民主 4.作用: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考点5: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 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含义:就是国家的管理形式,即政体。主要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2)影响因素:①由国家性质(国体)决定;②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的影响。 (3)分类及划分标准:①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大致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②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 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即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角度片) ——中文字幕和对白听译 2003年10月,中国人第一次从外太空亲眼看到了自己的国家。那数千年的神话和畅想,变成了真实的注视。那些关于地球是个家园的歌颂,关于自己在漫长历史里生存下来的骄傲,这时刻比别的时候更加清晰而具体。 我们是谁?我们在想什么?早在创造中国历史的这一刻之前,中国人也从未中断过从其他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国家。传统是一种背负,还是一种推动发展的动力?文化的传承是太受到关注,还是太漫不经心?你看到的是冲突还是融合?是回忆还是未来? 开放而有自信。Opening the Door with confidence. 30年前,一扇世界上最大的窗户打开了……这个国家,旋即迎接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或许有人认为,在这样巨大的物质和信息刺激下,想保持镇定都非常困难。 “在我心目中,中国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强的国家”(女中学生) “它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一个国家”(女青年) “又有历史的沧桑感,但是呢,又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男青年) 但接下来30年间发生的事情,却让全世界都看到,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文化在面临全新变革之时,能够展现出怎样的包容性和应变能力。 “加入世贸以后,整个国力的增强使得中国人更加自信,也更加开放了”(龙永图) 人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和全世界接轨的同时,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特色。30年开发,30年面对新事物而勇敢无畏,自信地选择着适合自己国情和民情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多次海内外专业机构的调研都可以显示,民众信心指数一项,中国多次排在世界第一。自信的背后,是GDP的支持,是千年文化的底气,还是亿万份努力的投入?相信不用太久中国就会交出答案。

论广告传播效果与销售效果的关系.

论广告传播效果与销售效果的关系 烟草在线摘自中国管理传播网 [摘要]:众所周知,广告的传播效果与其产品的销售效果息息相关。本文试从广告传播效果对产品销售效果的各种影响及产品销售效果对其广告传播效果的反作用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阐明两者间的关系。 关键字:广告效果促进阻碍 一、广告传播效果对其产品销售效果的促进作用。 通常情况下,广告传播效果对其产品的销售效果的影响总是积极的。广告通过各种媒介途径把产品本身或其他相关信息传播给消费者,使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从陌生到熟悉,一般是有利于销售量的增加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通过广告传播为产品制造、传播各种极具吸引力的概念,诱导目标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从而增加产品销售量。这种情况在广告领域中几乎随处可见,尤其是保健品行业。从销售效果来看,做的比较好的有:“排毒养颜胶囊”排出毒素能够美容的概念、脑白金前期的“脑白金体”概念,还有一些什么生长因子、活性因子、离子通道等概念都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如果笔者估算的不错:我们看到的60%以上保健品广告都是概念广告,若没有这些概念的大力传播,我国曾有过的年销售量高达1000亿的保健品市场恐怕只是一个梦想。 2、企业运用各种媒介传播、强化某种消费者本身固有的、有利于产品销售的价值观念,来劝导目标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提高销售量。该价值观念可以是一种民族情感、一种对真理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等心理趋向等。一些较有实力的民族企业喜欢用这一招。例如1996年红旗推出的“坐红旗车,走中国路”打的就是爱国牌,因为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购买红旗轿车似乎已衍生成了一种爱国的表现。出于对本民族热爱,许多的汽车消费者都选择了红旗,当时红旗轿车的销售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 3、通过大众传播改变人们某种不利于产品推广、增加销售额的某种观念以促进产品销售(这些观念多为次价值观念)。像长沙世界之窗针对湖南本地目标消费群最近推出的“其实你不用去远方,好地方就在你身边”和某美容医院的“整容不用去韩国”便很好的运用了这一技巧,为自身挣的更多消费者。 4、企业利用媒介直接表叙其产品本身USP,宣扬其质量、功效等方面来吸引目标消费者、促进销售。这种方法简单有效,许多广告都是用这招。像金禾萨其玛的“加蛋篇”、光明乳业的“好牛产好奶”、脑白金的“让你享受婴儿般的睡眠。”、斯达舒的“胃酸、胃痛、胃胀,请用斯达舒胶囊”产生的销售效果都令人难以置信。 5、广告主通过各种广告传播活动向大众传达某种积极的生活哲理,博取大众对企业的认可,提升企业美誉度,间接增加产品销售量。这类广告多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出现。像芙蓉王的《靠山篇》——“儿时,父亲是山”、“成长中,师友是山”、“立业后,伙伴是山”,而这一系列创意表现都最终沉淀在“传递价值,成就你我”这一核心理念上,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支持。任何人在看了以后都会产生一种深深的认同感,表面上该广告看来感人至深,毫无商业性质,实际上却悄悄的拉近了目标消费者与企业的距离,目前芙蓉王的销量正保持着23%的速度向上稳步增长。近期哈药六厂推出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老师”公益广告篇与之异曲同工,极大的促进其各类产品的销售效果。 6、运用大众媒介直接传播该企业理念,强化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来促进销售效果。此类广告的运用者多为那些已经形成品牌的实力较大的企业单位。以菲利浦、诺基亚为例:飞利浦在家电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而且成为500强中赢利最多的电器集团。然而,飞力浦在广告宣传中除了不断强调自己创新的技术外,还从不忘记谦虚的说一声“让我们做的更好”,这种温柔的叫卖似乎更容易赢得国人的认同,难怪当年的爱多会搬出一个东施效颦版的“我们一直在努力。”

(完整版)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专题复习(试题分类汇总)

2010一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政治(选修)专题复习 ——选修Ⅲ《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1.材料一:英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国家。按照惯例,议会大选后,即由国王召见多数党领袖,任命其为首相并授权组阁。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之后,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渐成固定模式。 材料二:在2010年5月举行的英国议会选举中,没有一个政党在议会赢得半数以上议席。经过艰难磋商,保守党与自民党最终达成联合执政协议,保守党领袖⑵⑵梅伦随后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任命,出任英国新首相,英国出现了战后首个“联合政府”。 ⑴在英国的政体中,国王、议会和内阁分别具有怎样的地位? ①国王只是一个“虚位元首”,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1分) ②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1分) ③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2分) ⑵请运用国体和政体关系知识,说明“联合政府”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英国政体的根本改变。 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2分)英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2分) ②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2分)联合政府的出现反映出英国政体的运行方式发生了一定改变,但这种变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国体和政体,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2分) 2.2010年5月6日,英国议会选举诞生“无多数议会”。经过5天艰难磋商,议会中第一大党保守党最终争取到第三大党自民党的支持,达成联合执政协议。保守党领袖卡梅伦随后接受女王任命,出任新首相,组建新内阁。战后英国首个“联合政府”诞生。 2010年10月9日至16日,应全国人大中英友好小组邀请,英国议会跨党派中国小组代表团访华。10月13日,中英议会定期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体制模式。 ⑴阅读上述材料,简要分析说明英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其结构特点。 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2分)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1分)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2分)国王是“虚位元首”,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形式上有权任命首相。(1分) ⑵请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英国议会制度的共同点和本质区别。 共同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英国议会制度都属于代议制制度。(2分)

2011.1.21 国家宣传片(Other)

17日一早开始,一则醒目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户外大屏幕不断播放。这则宣传片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在短短60秒钟时间内,展示了包括邰丽华、吴宇森、宋祖英、刘欢、郎平、姚明、丁俊晖、袁隆平、吴敬琏、杨利伟在内的,涵盖文艺、体育、商界、智库、模特、航天等各行各业的数十个杰出华人,以“智慧、美丽、勇敢、才能、财富”等诠释中国人形象。 The portion of China's national publicity film that focuses on individual characters, such as Yao Ming, has been completed and is expected to air by the end of this month in the United States, said Wang Zhongwei, deputy director of China's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Wang Zhongwei said that the national publicity film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is the point-of-view chapter, and the other is the characters chapter. At present, the characters chapter has been completed.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副主任王仲伟称,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人物篇已经制作完成,有望本月底在美国播放。王仲

广告传播的特点

广告传播的特点 1、从信息形态上来讲广告的信息要比新闻、文艺或其他的信息更高度精炼; 2、广告具有反复传播的特点。广告的这种重复性也体现了广告传播效果所取决的两个因素,一个是广告的表现力,第二个是广告的到达力。所谓表现力就是指广告信息本身的稀有性和电视画面的冲击力;所谓到达力,是说广告的效果可以通过对同一个信息不断地重复,来达到它的效力。 3、广告追求消费者和受众这两个概念的高度统一; 4、广告传播的传者和受者比其他传播形态复杂; 5、广告传播的主观性和人为性。 广告与新闻的区别 1、从它们本身的角度来讲,是在于客观和主观程度的偏重上; 2、从它们传播时间的把握上,最大区别是在时效性和时机性上。广告更强调信息流、市场流和需求流相一致。新闻讲究时机性,追求时效性,而广告没有时效这个问题,只有时机的问题; 3、广告发布与否取决于几方面的因素,诸如媒体的因素、广告主的因素、消费者的因素等,主观发挥性大一点。而新闻的发布主要取决于报社,还要根据世态、民情、政府和社会政党的很多情况来做出选择。 广告学研究的现状 1、广告队伍十分庞大,研究人员相对稀少; 2、作为广告理论研究现在还稚嫩得很,其表现之一就是学科建设极不稳定; 3、“个体户”的行为比较严重,没有一个为广告学术界和广告界统一认定的学术权威,没有主流观点; 4、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讲,“学”几乎没有,“术”倒是有一大堆,基本上都是一些技巧性的东西,都是一些操作层面上的东西。 广告业的发展 对于广告业来说,GDP增长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受消费状况的影响。消费阶层的贫富差距拉大,广告目标市场也会更加细分化。广告主的投放会出现多元分化的趋势,包括行业投放分化、投放合理比重标准的多元化、媒体投放的多元化。此外,广告媒体的经营营销也会多元分化,广告公司的专业角色也将多元化。 WTO与中国广告业 对WTO的认识 1、加入WTO,中国广告业受到较大影响,广告监管面临极大挑战。 2、要学会把WTO规则转化成我们的国内法。 3、WTO主要是针对政府,对政府的约束更多。 4、加入WTO,是以开放促改革,一定要有风险意识。 加入WTO对我国广告业的影响 1、加入WTO对中国广告业的影响需要一个过程。 ·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对广告业的影响,不仅要看近期的冲击和直接的影响,更要看长期的挑战和间接的影响。广告是依附性的行业,跟其它行业密切相关,其它领域的变化也会影响广告业。 ·WTO对广告业的影响,既取决于当前我们承诺的大小,又取决于自身竞争力的强弱。 ·影响肯定有正面和负面,但是正面的影响可以转化为负面的影响,负面的影响也可能转化成正面影响。 2、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的广告资源。 3、市场准入方面: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4、加入WTO有利于促进我国广告业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广告运作模式。 5、加入WTO有利于促进广告业的国际竞争。

(表格)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考点解读

(表格)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考点解读

2 专题一: 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国 家 的 本 质 (1)含义和本质: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2)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 (3)职能: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国家也有社会管理的职能,同时国家职能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种职能。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专政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国家的根本职能。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与统治阶级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5)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区别:国体,即国家性质、国家的阶级本质。它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联系:国体和政体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并服务于一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政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实现政治统治、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必须要采取某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取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②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外来势力的影响,同样的国体也会采取不同的政体。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

2020届高考政治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模拟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3

政治:2020届高考《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模拟试题(新人教版选 修三) 1.(l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2月17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等七个决议。会议强调,省人大要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挥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强化监督,促进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1)材料体现了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什么?其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什么?(2分) (2)假如围绕“中国特色政权组织形式的生命力”进行主题发言,请你列出发言的要点。(8分) 2.(10分)

2020年1月5日,美国新一届国会议员宣誓就职。中期选举使美国国会政治版图发生重大改变,形成共和党控制众议院、民主党控制参议院的“两院分治”格局。新一届众议院中,共和党占据242席,民主党占193席;参议院中,民主党占53席,共和党占47席。 “两院分治”格局下,奥巴马政府对内对外政策都将受到极大牵制,共和党将以国会特别是众议院为基地,与民主党争夺立法主导权。共和党高层多次表示,将谋求控制联邦政府开支以削减预算赤字,废除医疗保险改革法案,改革国会议事规则以增强立法透明度等。 (1)上述材料反映了美国坚持什么样的权力运行基本原则,其核心内容是什么?(4分) (2)如果以“三权分立在美国”为题写一篇时政讨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6分) 3.2020年6月25日,为期一天半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亨茨维尔开幕。加拿大总理哈珀和英国首相卡梅伦、日本首相菅直人、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法国总统萨科齐、德国总理默克尔、美国总统奥巴马、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与会,各国领导人将讨论发展援助、国际和平与安全等问题。 (1)参加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领导人有的是总统,有的是总理,有的是首相,这种称呼上的差别说明了什么? (2分)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从《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看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20 世纪90 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Soft Power )概念,他把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所谓硬实力是指通过军事手段和经济手段使别国屈从于自己的意志的能力,而软实力则是通过其文化、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认为软实力可能要说到两个方面含义:一个是内部的,一个是外部的。外部的当然比如说国家的创造力、思想影响力、观念文化的亲和力。文化产品传播能力和辐射能力。对内部来讲,文化软实力,包括民族团结精神,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同点,比如说我们经常提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精神财富。加之现实政策对国民的凝聚力、号召力,公民的一种创造能力,民族发展的生命力,比如我们说中华民族、民族复兴。这个民族复兴是讲这个民族复兴的愿望和能力,这种生命力表现出来。 软实力,实际上就是讲文化实力,讲一个国家除了单一经济实力外很多涉及到文化方面的一种力量,这种影响力,这种对外界的形象,都构成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概念。具体软实力所指的是指文化、教育、法律环境、制度建设、国家的执政能力、管理能力、国民的心态、国民的形象、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和来自文化传统持久的一种对国民的影响感,凝聚力。它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说服力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和亲和力

等。软实力的核心,是价值认同。在信息化条件下,进一步表现为话语认同。 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以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软实力建设”。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软与硬是一种比喻意义,是对实力的一种比喻性描述。硬实力的硬是指客观的可以有影响的力量,例如一个国家的军备水平、军队战斗力等绝对是一个硬实力的标准之一。软实力的软是指对对方的实际决策的影响性力量,这种软实力取决于决策对方对这种因素的心理认知和感悟能力。例如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外交认可和外交水平等都可以视为软实力的表现。正如约瑟夫·奈所言,“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围绕“软实力”的一系列研究,明示人们以一种新型、全面和平衡的发展路径,在提升各级主体综合实力问题上启迪着人们的新思维。软实力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提升软实力比提升硬实力更为困难。 国家软实力(soft power of the nation),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它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人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认为软实力即国家的文化力量,包括三种力量,一是对他国产生的文化吸引力;二是本国的政治价值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1)国家的本质 国家与国家性质 基本含义:国家的阶级本质;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根本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 类型划分: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 专政与民主 民主和专政都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在国体方面的具体体现。 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又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 国体与政体 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②政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国体相同的国家不一定采用相同的政体.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程度,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 (2)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代议制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所以资本主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型的代议制,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①民主共和制的基本特征,即是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民主政体,其主要表现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②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国王,皇帝)为世袭元首,但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的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又有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两种具体形式. 议会制和总统制 ①议会制(又称内阁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和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②总统制: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不仅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3)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民族和国家 含义:民族是人类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并非所有民族都同时具有以上四个特征) 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 任何国家都是有一定的民族组成的,由单一民族国家,也有多民族国家 单一制和联邦制 单一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获自治区域.单一制国家的特征是: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 联邦制国家的特征是:联邦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各自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不得任意干涉. 国家主权 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就要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或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 (4)国际组织概观 国际组织及其分类 地位: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组织的迅猛增加,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需要,体现了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的关注. 2,分类:(记忆各种组织的典型代表) 按照成员的性质,可以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按照地理范围,国际组织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