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不同温度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不同温度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不同温度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不同温度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在不同的温度时,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它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见表二十一。表二十一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760mmHg,1000ml水中溶解空气的毫升数

下图为空气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度。

介质减压后的气泡大小和饱和压力的关系图。

CO2在水中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报告

CO2在水中溶解度的测定 1.取200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加盖放置到室温,备用。 2.制备Ca(OH)2饱和溶液:取11.1gCaCl2和8.0gNaOH,将二者放入500ml大烧杯中,加煮沸的蒸馏水500ml,用玻璃棒搅拌,加盖放置过夜,取上层清液备用。 3.将800ml煮沸过的蒸馏水放入1000ml带塞广口瓶中。如图连接实验装置。锥形瓶A中放入适量煮沸过的蒸馏水,取10.6gNa2CO3和10ml 2%的HCl溶液,将NaCO3放入吸滤瓶中,在吸滤瓶上方放置一只长颈漏斗,迅速将HCl溶液倒入漏斗中,待导管另一端有气流流出时,将橡胶管插入盛有800ml水的广口瓶中,插入水中的导管一端有气泡冒出。待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结束,拆除吸滤瓶,保留锥形瓶A,静置10分钟,把导管移动到水面上方,在A中加入4gNaOH,以吸收广口瓶水面上方未被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再静置10分钟。拆除锥形瓶A,广口瓶塞上胶塞。 4.取下广口瓶上的胶塞,迅速将150ml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倒入广口瓶中,再迅速盖上胶塞。 5.倒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后,溶液中有颗粒状沉淀产生。静置,过夜。 6.静置过夜后,广口瓶底有薄薄的白色沉淀,上层为澄清液体。小心地迅速地将上层清液倒出,注意不要干扰到底层沉淀。倒至底层液体约有3-4cm时,停止。 7.准备漏斗和滤纸,过滤剩余液体和沉淀。用煮沸过的蒸馏水反复洗涤滤纸,以洗去附着在碳酸钙上的氢氧化钙。 8.取滤纸放入大烧杯中,在烧杯中滴加10ml36%的盐酸,轻轻摇晃烧杯使沉淀溶解。用镊子将滤纸取出。 9.将烧杯中的液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反复洗涤烧杯。用煮沸过的蒸馏水定容。 10.取适量氯化钙放在蒸发皿上,放入炉中,调节炉内温度至200摄氏度,烘干一小时。 11.取出烘干的氯化钙,称取氯化钙试剂2g,放入1L的容量瓶中,加入 100ml36%的盐酸,用煮沸过的蒸馏水定容。 12.配置标准溶液:取30ml36%的盐酸放入烧杯中,再加入270ml煮沸过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加盖备用,命名该溶液为H。从1L的容量瓶中用移液管分别取0.5ml,1ml,1.5ml,2.0ml,2.5ml的氯化钙-盐酸溶液至50ml容量瓶中,用上述H溶液定容。标准溶液的浓度分别为0.02g/l,0.04g/l,0.06g/l,0.08g/l,0.10g/l。 13.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试样浓度。得到标准曲线方程y=7.40x-0.046, r=0.996。试样的y值为1.672,可求出x=0.232。即试样浓度为0.232g/l。 14.由上述数据求出,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232*0.1) /111*44/800=0.0115g/L。 15.理论溶解度为1.96g/L。相差原因为在实验中水中C02没有溶解到饱和。

溶液浓度和溶解度的换算

溶液浓度和溶解度的换算 (师大附中高级教师王际定老师撰写) 学习误区: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关键是要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根据溶解度的概念找出溶质、溶剂和溶液三者间量的关系,如果要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必须用上密度。还要注意溶解度是对饱和溶液而言,溶液的浓度则与此无关。 学习点拔: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这个概念有四个要点:温度一定,溶液是饱和溶液,溶剂(一般是水)是100克,溶解溶质的克数,这个概念本身告诉了我们溶质、溶剂、溶液三者间量的关系,也告诉了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例如物质A在t℃时的溶解度为xg,则t℃时的饱和溶液中有溶剂(水)100g,溶质Axg,溶液为(100+x)g,质量百分比深度为[x/(100+x)]×100%=质量百分比浓度。如果要求A在t℃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把溶质除以A的摩尔质量得到物质的量,把(100+x)g除以密度得到溶液的体积(mL),再根据溶液的物质的量概念(或公式)去计算。 例1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为110g,求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每含100g水,必有110g硝酸钾溶质,则溶液为:(100+110)g,然后根据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去计算。 解:硝酸钾的质量分数=[110/(100+110)]×100%≈52.4% 答: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52.4%

例220℃时的饱和食盐水的食盐质量分数为26.5%,试计算20℃时食盐的溶解度。 分析:已知20℃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知道食盐水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关系,因为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从而可求出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即可求出溶解度。 解:设溶解度为x,则有: [x/(100+x)]×100%=26.5%x≈36(g) 或假设溶液为100g,则溶质为26.5g,溶剂为73.5g,溶解度为: [26.5g/(100g-26.5g)]×100g≈36g 例3某物质的式量为M,取V1ml该物质质量分数为a%的溶液,加Vml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试求: (1)若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时,求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2)原溶液铁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①已知深度为a%,若为饱和溶液,则溶解度可按公式求得。 解:设溶解度为x [xg/(x+100)g]=a/100x=100a/(100-a) 溶解度为[100a/(100-a)]g/100gH2O (1)已知原溶液的体积为V1ml,求物质的量浓度C,关键是求出V1ml溶液中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案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贾汪大吴湖里小学俞妙琴 教学目标:能通过实验比较出小苏打和盐,哪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通过简单的实验知道水中能溶解少量的气体。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实验材料:装50毫升水的烧杯2个、搅拌棒2个、食盐4份(每份2.5克)、小苏打4份(每份2.5克)、汽水1瓶、注射器1个。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情景引入: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盐能溶解在水中,在一杯水中不断地加盐,盐会不断地溶解吗?(不会)一杯水中所能溶解盐的多少,这就是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板书:溶解能力) 小苏打和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这就是本节我们要探究的问题。(补充板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出示目标:(1)实验探究比较出小苏打和盐,哪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2)通过简单的实验知道水中能溶解少量的气体。 二、自主探究

(一)比较小苏打和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提出问题。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比较小苏打和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猜一猜,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2.(学生猜测)我们要通过实验进行比较。 3.小组讨论:怎样进行实验?阅读29页实验方法,并回答: (1)盐和小苏打溶解在水中的比较实验中,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2)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第一小份没有溶解完就加第二小份的做法对吗?加到什么时候为止? (3)如果杯底有剩余的,怎样估计剩余的? (4)提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放物质,另一人搅拌,其余人观察并作好记录。迅速有序完成后整理好器材,举手示意。 4.汇报交流。 5.自主探究。 6.汇报总结。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 (二)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 1.设问: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观察,老师摇晃一下汽水瓶,会有什么现象出现?过一会,又会怎样?你有什么猜想?(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水中溶解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水中溶解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说明书AMT-CO300是一款采用RS485通讯接口和标准Modbus协议的水中溶解二氧化碳浓度智能电极。耐腐蚀性壳体,内置PT1000温度传感器及补偿算法,适用于各种恶劣工作环境。随机附送数据分析软件,具有校准、记录、分析、诊断等功能。 该电极具有精度高,寿命长,漂移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用于饮用水处理厂、罐装厂、饮料厂、饮用水分布网、游泳池、冷却循环水等对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连续监测和控制。 介绍: 在水产养殖行业中,水中溶解的CO2含量(不包括HCO3-和CO3(2-)),通常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广泛使用的m-value检测法存在一定缺陷:一方面m-value法是手动分析,非常耗时;另一方面水中含有影响pH值的很多化合物都会对CO2测定产生干扰(如磷酸盐、硅酸盐、碳酸氢盐、碳酸盐等);此外,m-value检测法需要取样,同样会造成误差。因此,迫切需求一个直读传感器来检测水中溶解的CO2,进而控制水质条件。深圳云传物联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精心研发,与Mecklenburg/Vorpommern农业和渔业研究中心、渔业研究所(德国)等知名研究所合作研制出这款检测水中溶解CO2的膜覆盖式光学传感器,它采用NDIR近红外光学原理,能够精确的检测出CO2浓度。测量原理 CO2传感器内部含有气体渗透性硅胶膜,而液体和固体不能通过该膜。当传感器与样品接触时,CO2气体被吸入一个测量室,测量室的一端装有光源而另一端装有滤光镜和探测器,这样在传感器内容物和样品之间实现了CO2分压平衡。传感器内置一个光学探头,其工作

电极图片: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不变KNO3等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变大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固体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固体溶解度 外因 温度、压强(气体) 内因 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可溶 大于等于1g小于10g 提示 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定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提示】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另外,溶解度不同于溶解速度。搅拌、振荡、粉碎颗粒等增大的是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溶解度也不同于溶解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增加,能溶解度溶质质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会改变。 简介指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内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度质量。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溶解度(20℃) 易溶大于等于10g 可溶大于等于1g小于10g 微溶大于等于0.01g小于1g 难(不)溶不溶小于0.01g 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压强(气体)。 主要影响固体的溶解度是温度。对于大多数固体,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教学目标: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探究 【探究目的】 1.、通过探究认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2、初步学会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探究的方法 【探究活动】 1、问题的提出 汽水、可乐开启后会有大量气泡冒出,它们通常被称为碳酸饮料。二氧化碳能溶解在水中吗? 2、实验探究 结合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根据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前后和溶解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设计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请你认真研究方案,从中选择方案探究。也可以自己设计方案探究。 方案Ⅰ: 根据“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1.取两支同样大小的试管,加入1/3体积的水,滴加几滴紫色石蕊。分别通 入二氧化碳和空气。观察实验现象。 2.把上述两支试管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3.问题思考: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为什么在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也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加热后的现象表明温度对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有何影响? 方案Ⅱ 根据“二氧化碳被水吸收而引起的气体压强变化”探究二氧化碳的在水中的溶取两只干燥的大小相等的矿泉水瓶,其中一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另一只收集满空气,分别向其中倒入等体积的水。拧紧瓶塞,观察矿泉水瓶的变化。1.问题思考: 两只矿泉水瓶中,哪只矿泉水瓶发生干瘪现象? 导致瓶内外气体压强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方案Ⅲ 定量探究常温下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 1.取两支一次性注射器(25ml),分别吸入10ml水,其中一支吸入5ml二氧化 碳气体,另一支吸入5ml空气。 2.用小橡皮封住注射器针孔,慢慢推进注射器活塞,轻轻振荡注射器,放开注 射器活塞,记录气体被水溶解的量。 3.在两支注射器中分别吸入10ml水,重复上述实验。 4.问题思考: 如何表示常温下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 为什么在表示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时要注明温度?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学习目标】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 【学习重点】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曲线 【学习难点】溶解度的涵义 【学习过程】 1.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讨论】学生讨论、辨析、纠正错误,认识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完整意义。 关键词:一定温度(指条件);100 g溶剂;饱和溶液;克(单位)。 [布置讨论题]"20 ℃时食盐溶解度是36 g"的含义是什么? 2.溶解度曲线 [讲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板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展示教学挂图] 问: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温度。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随温度升高溶

解度反而减小,例如氢氧化钙。 [布置学生讨论]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归纳: a:溶解度曲线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到有关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以及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等等。 B: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铵、硝酸钾等;有些与温度的变化关系不大,如氯化钠。利用溶解度曲线提供的信息,可以对某些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讲解]对大多数物质来说,其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也有些固体物质,其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就是这样一种物质。 [展示教学挂图]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 [板书]气体的溶解度: 通常用"1体积水中所能溶解气体的体积"来表示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扩展资料]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NaCl在20℃的

(完整版)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吗? 初中化学有关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只需明白4点 1:大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如氯化氨,硝酸钾 2: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基本不变,如氯化钠 3: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如含结晶水的氢氧化钙,醋酸钙 4: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既然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科学上是如何表述和量度这种溶解限度呢?好,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下溶解性的概念。 溶解性 通过实验的验证,在相同条件下(温度相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剂和溶质的本性有关。所以在描述一种物质的溶解性时,必须指明溶剂。 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可以用四个等级来表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不溶),很显然,这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 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从溶解性的概念,我们知道了它只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也许会有同学问:能不能准确的把物质的溶解能力定量地表示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在这里要注意:如果没有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数据,可以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Solubility curve)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如硝酸钾、硫酸铜等。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食盐。此外,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硫酸锂、氢氧化钙等。 2.气体的溶解度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教案)

§3.2.6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一.教学提示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上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安排时,考虑到同学们对溶质的质量分数内容不陌生(多少有一些了解),所以对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了适当调整。具体安排如下: 11周:§3.1.1水资源与水的组成研究(水污染、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方法介绍) §3.1.2水的性质研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1.3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学习、交流三种分散体系、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3.1.4溶液的酸碱性(石蕊、酚酞、pH试纸的使用) 12周:§3.2.1溶液组成的判断(同时讲解练习) §3.2.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用配制1%的食盐水为主线,学习质量分数概念、表示 方法、简单计算) §3.2.3溶液的稀释、配制(稀释原理、浓溶液配稀溶液的方法) §3.2.4学生实验 13周:§3.2.5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解性概念、影响因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 念及转化) §3.2.6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概念、影响因素及溶解度曲线) §3.2.7溶解度曲线的运用(溶解度的计算,包括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和联系)§3.2.8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结晶、结晶水合物概念,几种典型的结晶水合物介绍)二.设计意图 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得出“溶解限量”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溶解限量限定因素的认识细化、对溶解限量实质的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通过对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的两种表示方法——表格法、坐标法的对比,让学生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感悟数形结合思想的精妙。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初三(7)班,是我任教班级中基础最差的一个班,男生较女生多一些,化学学习特别优秀的有7位。经过三个月不到的时间的引导、训练、磨合,现在我们师生间的关系融洽,学生学习比较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每次的化学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学生的成绩在进步之中。一直以来《溶液》单元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学生的学习在这时会开始出现所谓的“分化”,所以在之前的质量分数、溶解性等内容的教学中,我尝试了“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同化并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组织好“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同时在建立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对于有关的计算,把握好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信心满满地往下学。希望今天的课,在他们的积极“体验下”,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四.教学目标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推荐文档).doc

溶解度与溶度积 联系:溶度积与溶解度均可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性,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区别:溶度积是一个标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系统的组成、 pH 值的改变及配合物的生成等因素有关。 在溶度积的计算中,离子浓度必须是物质的量的浓度,其单位为 而溶解度的单位有 g/100g 水, g·L-1, mol·L-1。计算时一般要先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S 的单位换算为 mol·L-1。对于难溶物质饱和溶液浓度极稀,可作近似处理: (xg/100gH2O)×10/M mol ·L-1。 几种类型的难溶物质溶度积、溶解度比较 物质类型难溶物质溶度积 Ksp 溶解度 /mol ·L-1 换算公式 AB AgCl 1.77 ×10-10 1.33 ×10-5 Ksp =S2 BaSO4 1.08 ×10-10 1.04 ×10-5 Ksp =S2 AB 2 CaF2 3.45 ×10-11 2.05 ×10-4 Ksp =4S3 A 2 B Ag 2CrO4 1.12 ×10-12 6.54 ×10-5 Ksp =4S3 对于同种类型化合物而言,Ksp , S 。 但对于不同种类型化合物之间,不能根据Ksp 来比较 S 的大小。 mol·L -1;

例 1、25℃时, AgCl 的溶解度为 1.92 ×10-3g ·L -1,求同温度下 AgCl 的溶度积。 例 2、25℃时,已知 Ksp(Ag 2 4 -12 4) -1 。 ×10 ,求同温度下 S(Ag 2 · CrO )=1.1 CrO /g L 例 3、查表知 PbI 2 的 Ksp 为 1.4 ×10-8,估计其溶解度 S(单位以 g ·L -1 计)。 溶度积规则 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称为浓度积,用符号 Q C 表 示 ,它表示任一条件下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Q C 和 Ksp 的表达形式类似,但其 含义不同。 Ksp 表示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仅是 Q C 的一 个特例。 对某一溶液,当 (1)Q C = Ksp ,表示溶液是饱和的。 这时溶液中的沉淀与溶解达到动态平衡, 既无沉淀析出又无沉淀溶解。 (2)Q C < Ksp ,表示溶液是不饱和的。溶液无沉淀析出, 若加入难溶电解质,则会继续溶解。 (3)Q C > Ksp ,表示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有沉淀析出。 以上的关系称溶度积规则 (溶度积原理 ),是平衡移动规律总结,也是判断沉淀生成和溶解的依据。 当判断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否生成沉淀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先计算出混合后与沉淀有关的离子浓度; (2) 计算出浓度积 Qc ; (3) 将 Qc 与 Ksp 进行比较,判断沉淀能否生成。 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1)判断是否有沉淀生成 原则上只要 Qc >Ksp 便应该有沉淀产生,但是只有当溶液中含约 10-5g ·L -1 固体时,人眼才能观察到混浊现象, 故实际观察到有沉淀产生所需的离子浓度往往要比理论计算稍高些。 (2)判断沉淀的完全程度 没有一种沉淀反应是绝对完全的,通常认为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小于 -5 -1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解读

探究活动 溶解度曲线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一、探究目的 1.通过探究认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2.学会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探究的方法 3.初步学习设计实验探宪方案 二、探究活动 1.问题情景和问题的提出 通常汽水瓶开启后,我们都会看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有时甚至夹带着大量的汽水往外冲。汽水瓶和啤酒瓶受热或受到猛烈碰撞时都可能发生爆炸,所以,装有汽水和啤酒的箱子都标有“轻拿轻放、避光保存”的安全标志。 汽水和啤酒通常被称为碳酸饮料。为什么汽水和啤酒中含有二氧化碳呢?二氧化碳能溶解在水中吗?如果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那它在水中的溶解程度如何? 2.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给我们的探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根据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前后和溶解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设计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下面给出了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实验方案,请你认真研究此方案,从中选择一些方案进行探究。你也可以自己设计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探究方案(Ⅰ) 根据“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遇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二氧化碳+水=碳酸 ()()() 1.下图,取两支试管,加入约1/3体积的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分别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可用嘴吹)和空气,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方案(Ⅰ)实验示意图 2.把上述两支试管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3.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通入二氧化碳和空气后,A试管呈________色;B试管呈________色。 (2)加热后,A试管呈________色;B试管呈________色。 (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为什么在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4)加热后的现象表明温度对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有何影响? 探究方案(Ⅱ) 根据“二氧化碳和空气在不同温度下在水中溶解量的不同”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1.如下图,取两支容积相同、加入水的量相同的大试管,分别在试管中加入约2/3体积的水,然后再分别向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和空气 探究方案(Ⅱ)实验示意图 2.在试管口上塞上带有干瘪气球的单孔橡皮塞,将两只试管一起放在水浴里加热。观察气球胀大的情况。 3.回答下列问题: (1)两支试管上的气球膨胀程度相同吗? (2)两只气球膨胀程度不同,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探究方案(Ⅲ) 根据“二氧化碳被水吸收而引起的气体压强变化”探究二氧化碳的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1.如下图,取两只干燥的质地轻柔软的矿泉水瓶,其中一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另一只盛满空气,分别塞上带有吸满水的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并塞紧。 探究方案(Ⅲ)实验示意图 2.将胶头滴管里的水挤入矿泉水瓶中,振荡矿泉水瓶,观察矿泉水瓶的变化。 3.回答下列问题:

氧气二氧化碳溶解度练习

1、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下列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 ) A.当加热反应刚有气泡产生,立即收集 B.加热试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盛放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没有颜色 B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 .二氧化碳难溶于水 D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B .煅烧石灰石 C. 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 D .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 4、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A.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B .将燃着的木条伸人集气瓶内 C .将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D .将紫色石蕊试液倒人集气瓶中 5、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 A .测量气体的密度 B .将燃烧的木条伸到气体中 C .将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 D .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三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 A .二氧化硫、氮气、二氧化氮 B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 C .一氧化碳、甲烷、氢气 D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7、下列对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集气瓶从水中提起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使瓶口向上正立放在桌面上 B .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后一起拿出水面,然后正立放置在桌面上 C .将集气瓶从水中提出后倒立放置在桌面上 D .将集气瓶仍然留在水槽中,用时再取出来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到集气瓶中检验氧气是否已 B .食盐水蒸发得到固体食盐和水蒸气是分解反应 C .因为氧气比水轻,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D .氧气是一种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9、下列对氧气性质的叙述,错误的:( ) A 、氧气可以燃烧 B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 、氧气在低温高压下能变成液体或固体 D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10、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时大致可分为以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②③①④⑤⑥ B .③②①④⑤⑥ C .②③①④⑥⑤ D .③②①④⑥⑤ 1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水槽中的水变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满氧气后,应用______盖住集气瓶口,并_____(选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1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里,集气瓶底炸裂,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通常条件下,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_颜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通常1L 水可以溶解_________的二氧化碳气体。 14.用文字表达式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 (1)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的CO 2,溶液变为红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入CO 2变红的石蕊试液,加热后又变成紫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意大利有一“死狗洞”,游客牵着小狗进入洞内,小狗会晕倒在地,而人却能安全出入,后来,科学家波曼尔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二氧化碳)。据此能说明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⑴ ;(2) 。 16、某学生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进行实验(如右图所示)。燃烧匙里盛燃着的足量的碳, 反应结束,冷却后,打开C 夹,水不沿导管进入A 瓶。 请回答: (1)B 容器的名称是 。碳在A 瓶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 (2)该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3)若不改变原装置,要使实验成功,你的改进意见是 ; (4)若实验成功,进入A 瓶里的水约可达到A 瓶容积的 ,由此可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碳 B 水 A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2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溶解》单元的第2课,主要研究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选用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中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发现溶解与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和特征,加深对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实验观察”、“小组合作”等方法,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通过猜测、实验验证、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的实验步骤,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明显存在逻辑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细致的问题;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展开了教学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验时间,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进行充分的观察,指导学生详细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变化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通过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努力使学生不仅掌握高锰酸钾溶解于水中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而且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进而了解到溶解的本质特征。使学生观察交流、探究发现、口语表达、动手操作等综合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发现溶解与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和特征。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表中的符号意义如下。 ——吸收系数,指在气体分压等于101.325 kPa时,被一体积水所吸收的该气体体积(已折合成标准状况); l——是指气体在总压力(气体及水气)等于101.325 kPa时溶解于1体积水中的该气体体积;q——是指气体在总压力(气体及水气)等于101.325 kPa时溶解于100 g水中的气体质量(单位:g)。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The Aquatic Solubilities of Gases 气体 (Gas) H 2 He Ar Kr Xe Rn O 2 N 2 Cl

Br 2 (蒸气) 空气 NH 3 H 2S HCl CO CO 2溶解度符 号 (Solubility symbol)温度(Temperature)/℃010203040506080100×102 q×1042.171.981.821.721.661.631.621.601.60 1.921.741.601.471.391.291.180.79 0.970.9910.9941.0031.0211.07 -1.751.741.721.701.69

- - - 5.284.133.372.882.51 0.1110.0810.0630.0510.043 0.2420.1740.1230.0980.082 0.5100.3260.2220.1620.126- - 0.036 - 0.085-----0 ------0000 ---×102 q×104 ×102 ×102 q×1032.091.84

4.893.803.102.612.312.091.951.761.70 6.955.374.343.593.082.662.271.38 2.942.311.891.621.391.211.050.660 4.613.152.301.801.441.231.020.683 1.460.9970.7290.5720.4590.3930.3290.223 60.535.121.313.8 42.924.814.99.5 2.9182.2841.8681.564- - -- - -- - ---- 2.351.861.551.341.181.091.020.9580.947×102 q×103 l q q l×102

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

《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1.说教材 本课是新课标科学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这一课选用溶解实验的典型材料——高锰酸钾,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的逐渐变化过程,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加深对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 2.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得方法将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高锰酸钾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现象这一过程。 4.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装水烧杯、筷子、高锰酸钾、小药勺、食盐 二、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实验过程中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说学法: 1、探究学习:通过实验来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师:同学们喜欢吃糖吗? 师:那你们知道糖含在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生:会慢慢的化了。 师:如果把糖和食盐放到水又会发生什么呢?(揭示课题: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食盐)生:是食盐。 师:那你们食盐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吗?(教师做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1.让学生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因为高锰酸钾具有腐蚀性,对组织有刺激性易污染皮肤致黑色。所以在取药品时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要用小药勺。 2.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外观呈黑紫色固体小颗粒) 3.做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高锰酸钾颗粒慢慢地变小,划出紫色的线条向四周扩散,然后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紫红色的溶液) 4.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Na(OH)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不变KNO3等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变大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固体溶解度 固体的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固体溶解度 外因 温度、(气体) 内因 和本身的性质 可溶 大于等于1g小于10g 提示 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定义 固体物质的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度是36g。 【提示】如果不指明,通常所说的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另外,度不同于溶解速度。搅拌、、粉碎颗粒等增大的是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度也不同于溶解的质量,的质量增加,能溶解度溶质质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会改变。 简介指固体物质在100g内达到饱和状态时度质量。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度(20℃) 大于等于10g 可溶大于等于1g小于10g 微溶大于等于小于1g 难(不)溶不溶小于 影响物质度的因素内因:和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气体)。 主要影响固体的度是温度。对于大多数固体,温度越高,固体的度越大。 教学目标:

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溶解度 表1 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对照表 温度℃ a×102 mL/mL q×102 g/100g 温度℃ a×102 mL/mL q×102 g/100g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71.3 164.6 158.4 152.7 147.3 142.4 137.7 133.1 128.2 123.7 119.4 115.4 111.7 108.3 105.0 33.46 32.13 30.91 29.78 28.71 27.74 26.81 25.89 24.92 24.03 23.18 22.39 21.65 20.98 20.32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5 40 92.8 90.2 87.8 85.4 82.9 80.4 78.1 75.9 73.8 71.8 69.9 68.2 66.5 59.2 53.0 17.89 17.37 16.88 16.40 15.90 15.40 14.93 14.49 14.06 13.66 13.27 12.92 12.57 11.05 9.73

15 16 17 101.9 98.5 95.6 19.70 19.03 18.45 45 50 60 47.9 43.6 35.9 8.60 7.61 5.76 说明 a:为实验测量溶解于1mL水中的气体标准状态(0℃,0.101MPa)体积(mL) q:为当气体压强于水蒸气压强之和为0.101MPa时,溶解于100g水中的气体质量(g) 表2 CO2在某些溶剂中的溶解度,ml/g(STP) 溶剂温度,℃ -80 -60 -40 -20 0 10 20 30 40 甲醇 乙醇 苯 甲苯 二甲苯乙醚 醋酸甲酯丙酮220 100 21 300 350 460 66 40.4 8.7 7.8 90 101 127 24.5 28 4.4 4.9 36 41 50 11.4 3.0 2.6 17.5 20.5 24 6.3 5.3 3.5 1.9 9.6 11.5 13 5.0 4.3 2.9 3.4 7.8 9.2 10.5 4.1 3.6 2.71 3.0 2.31 6.3 7.4 8.2 3.6 3.2 2.59 2.8 6.0 6.6 3.2 5.4

二氧化碳溶解度的简易测定

二氧化碳溶解度的简易测定 [原理]利用医用注射器,可以简易测定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用品]100mL注射器、烧杯、大试管、直角导管、细橡皮管、橡皮塞、棉花、眼药水瓶上的小橡皮帽。 石灰石、6mol/L盐酸。 [操作] l.用盐酸和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 2.约过15s、试管内空气排尽后,把注射器的细管与发生器的橡皮管相连接,使二氧化碳进入注射器。 3.当注射器内气体已超过50mL时,把注射器细管从橡皮管中拔出,小心推动活塞,(注射器管口向上)使气体体积为30mL(或40mL)。 4.把注射器的细管口插入不含有空气的冷开水里,吸入20mL(或30mL)的水,再用眼药水瓶的小橡皮帽把管口封住。 5.振荡注射器约20s(把细管口朝上),读出剩余气体的体积。 6.计算:用30mL减去器内未溶解的气体的体积,此值即为20mL水在常压和该温度下所能溶解二氧化碳的最大体积。由此即可计算1体积水在常压和该温度下能溶解的二氧化碳体积数。此值近似地等于二氧化碳在通常大气压强和该温度下所能溶解的体积数。 [备注] 1.本实验可简易测定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用此法测定的实验结果与下面附表中所列的数据较接近。 用同样的方法,可测定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氯气可由高锰酸钾加浓盐酸制取。 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 [附表]在通常大气压强及不同温度下,l体积水能溶解二氧化碳和氯气的体积数(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不含空气水的制法,把热开水灌满烧瓶或其它瓶中,塞好塞子,放冷备用。若水中溶有空气,实验误差会很大。 3.注射器内要干燥,否则也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4.为了减小误差,实验前可用二氧化碳气冲洗注射器。 5.本实验中当吸进20mL水后也可用手指堵住细管口,再把注射器插入水中。6.手握装有液体或气体的注射器时,必须同时用手卡住活塞,以防活塞自由滑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