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目标导学、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目标导学、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目标导学、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目标导学、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目标导学、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目标导学是指用目标导控教师的教,导控学生的学。问题引领主要是要教者转变课堂授课方式,让“问题”的预设与生成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任务驱动是指通过学习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呈现目标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参与学习活动的意向,保证学习的方向和效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将学习目标问题化,以问题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问题解决获得知识与技能,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标导学、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基础在导,核心是问,关键在动。导指教师的引导:导兴趣、导思维、导方法、导创新。问题包括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布置的巩固深化知识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课堂环境下的GPS 系统,是学生课前(课上)预习的触摸点,是课上学习的聚焦点,是同伴互助的连接点,是课后复习的附着点,引领学生阅读教材、挖掘教材。动是指学生要动起来,通过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作引领,在质疑中深入思考,在合作中互相启发,在探究中发现创新。

一、“目标导学、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结构板块

“目标导学、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课堂结构板块主要由“目标导学,问题引领——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训练检测,反馈评价——小结巩固,目标深化”四个环节组成;“先自己学——小组交流——问题展示——问题讨论解析”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

二、“目标导学,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模式的操作程序

1、目标导学,问题引领——教师以问题方式揭示目标,提出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沉进课堂。学生根据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看书自学,了解和认识基本知识,扫除基本知识学习障碍,把不懂得做上标记,将自学中的疑点作为交流和展示的重点。

2、探究交流,解决问题——首先,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解答老师提出或学生自学时产生的问题;然后,抽取部分代表交流汇报。通过交流展示,让学生的思维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充分碰撞,得到准确而清晰的知识和优先的方法。对学生理解不准的、不到位的,教师要及时点拨、讲解。对于学生在学习或汇报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启发全班学生讨论解决,学生不会的老师再点拨讲解。

3、练习检测,反馈评价——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练习及时消化理

“课件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课件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它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已经成为发挥学生自主性,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途径。 “课件导学”的引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制作的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剪辑等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用大屏幕投影方式辅助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的现代化程序性教具,它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使古板变得生动、使抽象变得形象、使深奥变得浅显、使沉闷变得愉悦。 一年来,本人通过反复研究,不断尝试和完善,初步构建了以“课件导学”为模式的阅读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就以《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节课为例,谈谈“课件

导学”模式。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三年级下册一篇精读课文,讲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村民过度地砍伐,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最终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的悲惨故事”。讲了一个道理: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训练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有环保意识。 整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课件导学,引领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促进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能力。切实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力度,而且又为学生在有限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件导学”的方法 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中,本人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三维目标融入“观光、探秘、破案、支招、实践”五大游戏关口,以闯关形式编成了一个完整的游戏体系,减少了教师的分析、增强了方法指导,为课件导学模式做好了铺垫。

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

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与选用》中的应用 〔摘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通过阶段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这些构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与选用》的教学创新。 〔关键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 《机械零件与机构的分析与选用》是华宇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和模具专业的重要课程,在整个的教学计划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作用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毕业后从事机械设计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常见机构、传动和轴系零件的分析与设计能力。该课程的传统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课堂老师为学生展示各种机构,传动和零部件的实物,播放多种图片,出示多种挂图,示教板等,虽然直观形象,老师也分析的头头是道,但是学生没有经过亲手操作,无法完成具体的设计任务,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尝试了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一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意义 1.1 符合高职学生的智能特点 实践表明,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具有偏于“形象思维”的智力类型。而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形象思维能力强的人,能较快的获取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而对于解答“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的陈述性知识确实是相对排斥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应该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在选择课程内容上应更加侧重于过程性知识,用实际的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衔接起来,不要求学生非要弄懂原理的来历、公式和定理的推导,而是侧重掌握在什么条件下,应用什么原理,解决什么问题,掌握什么因素或参数怎么样变化,对设计结果有何影响,如何选择才能得到最佳方案等,这正是职业院校学生的优势。 1.2 改变了一言堂的授课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在上课时大部分时间是老师讲课,余下很少的时间给学生复习练习,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老师展开的,并且老师多半站在讲台上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没有与学生融为一体,这种以老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但是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完成任务的活动为主,老师起指导作用,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习行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只负责提出要完成的任务、讲授完成任务的相关知识,而完成任务的直接知识则由学生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

“任务驱动、项目引导”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与实践

“任务驱动、项目引导”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案例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在当今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信息资源的共享,各类企业都将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使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逐步扩大,因此,局域网维护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维护等方面的人才,用人单位都有很大的需求。计算机网络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之一,通过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网络知识有系统的了解。我们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需要进行网络构建与维护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一至二种品牌系列的网络产品,具备中小型网络构建、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网络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了新的课程理念,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等新的教学模式,注重突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三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理论依据】我们运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理论依据主要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行动学习法理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效性强的教育形式,职业学校要围绕地区经济发展设置专业,依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和教学,成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理论依据。 【实施过程】在一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学活动都是按照每个章节来进行的,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注意力都在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上,缺乏对整个课程的总体把握。为了适应市场对网络专业的需求,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我们在教学中把握企业岗位需求,将学生需要具备的各项能力设计为一个个综合项目,每一个综合项目再细化成若干的具体实训项目,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达到教与学的目标,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学效果、实验的效果也明显提高。 结合专业就业方向的工作岗位,围绕能力目标,我们将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为如下6 个综合项目,并分解成学段教学项目。 ?综合项目一:网络基础知识 项目 1 :网络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比较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比较 在新一轮的职业专业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尤为突出。行动导向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其中倍受推崇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时很难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区分开,因为这两种教学法都是实践性教学方法,需要设置教学情境(任务、项目),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具体很强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教学活动结束时,由学生、教师共同对活动成果进行评价。但两种教学法之间又有差异。本文对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初步探索。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有实际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当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后也就建构了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任务驱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目标具体,内容实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清楚明确,能更好地指导教学过程,也可以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不求理论的系统性,只求内容的实用性。(3)做学

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法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4)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5)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简而言之,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项目教学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方案。“项目教学法”的特点:(1)在教学内容上:不再用以前的以“知识点”为线索的方式,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改用以“项目”为线索,以“子项目”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2)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3)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老师可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适当地给予点评和鼓励,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既调动和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4)在就业指向上,因采取的项目全都来自实际工作。

问题导学式教学法实施流程

问题导学式教学法实施流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流程 摘要:“问题导学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从“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提出背景、实施流程、实施感受诸方面做了阐述。 关键词:新课改问题导学教学法 实行新课改以来,作为一线的高中物理教师,在零距离接触并实践新课改的过程中,我全身心体验、反思和总结,并且用生命的热忱去创造,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现与大家分享。 一、“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提出背景: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学是教与

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具有多样性,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单向、单一的教学方式,探索符合《高中物理》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 学以问开始,无问无以成学。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亚里士多德也提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所以我践行“问题导学式”教学法,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流程: 1、学生分组:先将学生分成7个学习小组,每组有一个物理科代表,每个科代表除负责安排、督促、检查、收交、汇总、反馈本组的日常学习任务外,每周还要值一天班,负责全班的物理学科工作。意在营造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

做的浓厚的学习氛围。 2、问题导学:提前一天,值班科代表负责将教师设置的环环相扣的导学问题分发给学生,并让各小组明确本组将要在课堂上展示的导学问题。然后由各组科代表组织、督促学生完成导学问题,而且要精心准备将要在课堂上展示的导学问题,并安排好发言人(发言人绝对不能固定,一定要轮流)。这样一来,全体学生在导学问题的引领下,明确了学习任务,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实现了教学方式改变,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3、师生互动: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课前精心准备的导学问题,全体学生共同探究、讨论和补充,再加上教师的引导、点拔和提升。在一个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中,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功欲,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者转变为现在的主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框架构建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框架构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筑企业岗位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掌握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独立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建筑企业工作人员的市场调研,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现教师从“知识型“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实现“教师主角式课堂”向“学生主角式课堂”转变。所以我校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一、基本要素的建立 (一)教师应该怎么教 1.教师必须在熟悉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要熟悉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尽可能丰富的

专业实践。注重企业实践锻炼。 2.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短处(不懂学科体系,不善于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值计算、理解表达,不断的失败严重打击了自信心等)的同时,更要找出学生的长处(喜欢做的事、喜欢的运动,喜欢成果展示、竞赛、游戏等参与形式),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发挥学生潜能来研究设计课堂教学。 3.要教“课”不要教“书”。“课”的目标是根据毕业生职业岗位要求制定的,“书”的内容是按照知识体系或叙述体系设计的。课程教学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准,授课的内容和顺序不能仅仅以课本为准。 4.要设计,不要照本宣科。对于课程教学而言,没有一本书是可以照本宣科的。因为写书的逻辑与讲课的逻辑是不同的。 5.要应用,不要单纯的知识。职业教育要求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盲目积累知识的教学方式。突出能力目标就是要让知识为做事服务。知识不只是一个“理论体系”,职业教育的出现,要求我们要为“知识的应用”建立自己的体系―――知识的“应用体”系。 6.要能力,不要单纯的理论。做事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这是高效学习的必由之路。盲目积累知识,以为“有了知识就有能力”的想法、做法都是不现实的。职业教育的目标要紧紧盯在“能力”上。 7.教师要及时改变自己的观念,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敢于面对,勇于担当,不误人子弟。要有承认客观效果的科学精神,要有容纳不同观点的开放态度。 (二)学生应该怎么学

导学式教学法简介

导学式教学法简介 摘要:导学式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依据学案通过自导(预习)、互导(学生课堂讨论)以及教师指导和共同操作的一种师生互动合作的新型教学方法。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逐步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它不需要教师和学生承担任何教学改革的风险而达到教学双赢。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教育理论界长期探索和研究的重点目标。目前,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日趋成熟,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但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操作模式和方法可以借鉴。本人从事教学多年,也热心于涉足课堂教学改革领域。通过探索,觉得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教学,受效比较显著。现在正值新课改方案实施之际,我把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大家,以期得到同行们的帮助,共同谱写课堂教学改革这篇大文章。 二、导学式教学法内容 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辅助设备,由于我国地区差异不同,占据的教育资源程度也各不相同,教学辅助工具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课件和操作内容;也可以用投影仪设备来展示操作内容;甚至于也可用小黑板出示操作内容。教室内必须安装一只电子钟,便于教师控制教学时间。这些是基本必备的教学辅助设备。 实施导学式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先说备课,过去教师备课主要是写教案,写教案大家很熟悉。现在采用导学式教学法上课,教案变成了课案。课案包括学案和操作两部分。学案既是学生自导(预习)、互导(学生课堂讨论)的依据,又

是教师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合作的依据;操作是作为课堂教学阶段评价的依据,它是与课堂教学知识体系密切结合的。学案是以书面的形式课前发给学生。学案包括学习目标(也是教学目标)、导学内容和达成练习三部分。学习目标(也是教学目标),它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必须共同努力实现的。导学内容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编织出来的。其中有教师对教学中的某个问题或演示实验观察要点作必要提示和对教学难点作适当破析,对重要概念还必须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达成练习,这是对学生自导成效的评价。它的梯度一般分三个层次。以计算题为例,一级水平是指学生通过预习直接运用公式就能求解结果,不需要拐弯抹角。二级水平,是以公式变形或直接利用公式求解的结果作为第二问题求解的条件来求解结果。三级水平是设立未知数或列方程组来求解结果。学案中一般以一级水平练习为主,二级水平练习尽量少一些。在单元复习中,以一、二级水平练习为主,三级水平练习少一些。在总复习中,一、二、三级水平练习都要有,三级水平练习比例少一些。操作就是课堂练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定数量且有针对性的题目,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导学式教学法实施程序:预备阶段。在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自导(预习),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学完成。一门学科学生只需要10-15分钟时间,学案内容的20%-30%都能由学生自行解决。下一个程序便进入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在教师组织下安排讨论。自然组合,前后桌4位学生为一学习小组,定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活动;同时也作为课堂教学第二阶段的小组中心发言人,以后不断轮换。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待老师指导时解决。小组讨论是学生互相交流的好形式,各抒自见。课堂教学的第一个互动合作的环节是平等的,一般10%-20%的导学内容由这一环节解决。这部分需要占用教学时间5-10分钟,如果内容丰富,还可延长一些。第二阶段便是教师指导,教师指导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要解决的问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着力提升学生核心技能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着力提升学生核心技能 摘要我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战略,改革教学模式,提出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巧妙的设计教学内容,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企业对人才需求调研及职业岗 位群的典型任务分析,以培养综合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 关键词制造业核心技能教学模式 新区的发展对各类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制造业人才形成了强劲需求,对人才 培养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战略,改革教学 模式。为此,我校在教学改革基础上提出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即教师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为引领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 务中,让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在任务的驱动下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 主要目标 (一)构建虚拟工厂仿真车间,再现企业真实生产场景。车间配备功能齐全、配置先进的多种机械加工设备,满足不同生产项目的教学需要。 (二)以企业生产定单为载体,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三对接”。创设了学习的 最佳环境和情境,实现虚拟仿真项目与生产定单有效衔接,课堂教学过程与生产 过程对接,实现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的对接。 (三)以虚拟工厂为平台,创设教学情境,服务于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主干 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五个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每个项目又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实现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交替使用,巩固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完成加工任务。 2 工作过程 2.1 虚拟仿真项目与生产定单衔接 通过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典型生产任务,基于我校开设的数控技术 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典型仿真实训项目,保证虚拟仿真项目 与生产定单的有机衔接。 2.2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衔接。依托虚拟工厂平台,将“职业实践过程设计为学习过程”,在职业实践情境中展开学习过程”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原则,贯彻以“生产过程导向”为教学进程的“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例如: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企业的工作流程融入教学中:企业在进行定单生产时,首先是设计好加工工艺,其次进行数控程序的编写,然 后进行程序校验,最后批量生产,检验入库。我们将以上过程作为任务融入教学 过程,从而让学生掌握数控加工的整个流程。 2.3 课程内容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 课程内容一方面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功能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 载体,优选教学项目;另一方面以“细化任务、模块化”的开发思路实现集成化开发,将不同的教学任务组合成独立的教学项目,按照学习的难易和技能要求的复 杂程度,合理序化,形成柔性化的模块结构,每一模块对应具体的职业岗位。 2.4 构建虚拟工厂仿真车间 依据制造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结合企业调研分析报告,校企合作开发构 建虚拟工厂仿真车间。所开发的虚拟工厂包括一个虚拟的工厂环境,该环境中有

“目标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在学习和运用“标、学、讲、练”、“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体验、互动、巩固”等课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反复研究、总结、提炼而形成的。 一、内涵解读 “目标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三维目标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导向,以师生活动的构建为基本形态,以达标测试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通过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目标性、自主性、开放性、合作性等教学策略,培养出习惯好、兴趣浓、思维活、眼界宽、能力强的学生。 二、模式解读 目标导航 ①自主学习②质疑互动 知识探究 ③展示交流④总结提炼 达标测试 ⑤巩固练习 板块一:目标导航 目标导航是学习目标和应用思维的导向设定。须依据课标、教材和具体学情来制定。教学目标宜根据年级、学段认知特点,分层呈现。低段学习目标一般凭借教师的情境创设,通过提问启发或思路引导等

多种形式逐步呈现;中高段学习目标则可以在课前预习提示、课堂设问和课末总结中呈现或感知。 板块二:知识探究 知识探究是导学的过程与方法,这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活动的前提下,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采取及时矫正的策略,有层次地呈现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和展示;通过引导、点拨等多种方法,为学生的思维助跑,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认知水平。它包括自主学习、质疑互动、展示交流、总结提炼、巩固练习等环节。 板块三:达标测试 这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的方式是多样的,根据不同学科、课型、教学内容确定,通常以检测题为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检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达标情况要当堂反馈,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精准地把握共性的和个性的问题及症结所在。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要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确定好课后辅导的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辅导。 三、操作流程 1、目标导航(5---10分钟) ①、导入新课; 可以采用材料导入式、故事导入式、热门话题导入式、疑问悬念式导入、图解式导入、复习导入式、音像导入式等各种不同形式进行。 ②、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指定目标要准确,例如,这节课要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设计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任务型教学 法教学设计 一、关于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派生于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指师生以完成一个具体的、完整的项目为核心而实施的教学活动,其理想化目标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作者认为,这里的项目必须符合以下特点:适用于教学活动,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有具体的起止时间,有明确的成果内容,能合理的评价分析。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设计家乡宣传电子小报”、“绘制个人履历表”、“制作个人生涯规划演示文稿”等都可以看作是一个项目。 二、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教师以项目(实例)为引领,以任务为导向,以知识点为纽带,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学生紧密围绕任务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知识的内在建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如“设计家乡宣传电子小报”项目可以分解为素材的收集与加工、分析电子小报构成、完成电子小报初稿、交流评价作品、完善电子小报等五个任务,以降低学生实施的难度,使

得学生在实施项目、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将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能力的转变。 任务驱动教学法尤其适用于计算机等操作类学科。但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高效实施,必须避免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走,缺乏自我驱动力和创新性的现象;同时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中要更加关注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用任务和项目引入新知识,突破重难点;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巩固、融合已学知识并“学有所用”,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渴望。接下来作者就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制定个人生涯规划演示文稿”项目为例,谈谈对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 1.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步骤,合理导入多种媒体素材,有效实现文档美化。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信息技术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都要创新。近几年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其中“任务驱动法”最受大家的推崇,认为其比较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它不但改变了教师教的模式,也改变了学生学的模式。而且许多版本信息技术课本也逐渐改变了其书写方式,将过去的单纯的介绍操作方法改为了将知识蕴涵在任务之中。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一直在使用这种方法。经过将近一年的教学实践,自己对“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也有了一些认识,下面就谈谈我的看法: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指将知识隐含在一个或者几个任务中,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技能。我认为“任务驱动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来完成教学内容;而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明确学习内容,能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会操作的方法。 一、选择“任务驱动法”的原因

首先: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学科,它的知识不像其他学科具 有很强的理论性,课本知识多数为计算机操作,它没有理论性可言。不需要太多的理解、分析。比如说在word中设置段落格式,它没有其实现的理论,只有实现的方法。如果直接讲解设置段落格式从“格式菜单”选择“段落”进行设置,学生不易理解,如果我们把这些内容放在一个任务中,比如说为了美化一篇文章我们需要调整文章的对齐方式、行间距等。这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很自然很形象的讲解了教学内容。 其次:“任务驱动法”能够实现新课标理念。在新课标中信息技术要求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的能 力的培养。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利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其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1、教师提出任务,讲解任务的具体实施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导学式教学模式

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导学式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叶圣陶说得好:“教师须教,但尤应致力于导。”导学式教学模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一、模式的特征在教学模式的自身演变中,人们看到了“教为中心”与“学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不足。从而遵循教学辩证法的规律,构建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导学式教学模式,它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学生有方向的自学与教师有目的的指导相结合,它有一条基本原则:凡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不教;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也不教。导学式教学模式以民主合作关系为基础,以导学的教学程序为主线,通过教学系统诸多要求,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优化组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和学生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课堂教学结构。 二、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第一步,课前复习,即“复”。根据记忆规律知识应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复习巩固。一上课老师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短提问,或根据学生己知知识创设意境,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第二步,提出问题,即”导”。新编教材风格活泼具有可读性,但对于一个新课题,读什么?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学生并不清楚,而且学生读书往往易犯两个毛病:一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二是:无疑可生,似乎无师自通。怎样克服这两种毛病呢?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当好导游小姐的角色。我们通常在备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点,设计一些具有明确目的性、知识阶梯性的“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沿坡求源地去感知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发挥智力潜力,循序渐进地探索问题的答案。老师应在开学初就把全书的重难点编成自学提纲发给学生。一旦老师把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结构、知识重难点告诉了学生,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目标和兴趣。第三步,学生自学,即“学”。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自学是关键,自学是内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的认知是任何高明的老师都无法替代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依靠他们的心理活动,极积思考自觉探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开题报告(新)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适应学生不断变化和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培养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构建高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自2011年开发区实验初中建校以来,广泛开展常态化的诊断式听评课、示范式教学论坛课、引领式专家指导课、展示式交流观摩课等活动,并利用教改会客厅找寻制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效益、效果的瓶颈问题。经过调研、汇总、归类分析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停留在对课改专家所提出的理念认知层面,面对新课改后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大多数教师没有找到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来落实新课改理念。在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得不到学习天性的充分释放、学习动力的有效激发、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在自主学习、合作参与、探究体验、拓展运用等多方面仅流于形式,没有找到有效的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有效方法。 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问题”意义建构方式,源于师“导”和生“学”的双核动力,根据新课改理念,突出“教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以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宗旨而形成的。既微观剖析,从常态化教学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那些共性的、制约性的问题,又宏观构建,探索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导学模式,按知识问题化,工作科研化,问题即课题的原则,找到一个可以持续推进课改的切入点和支撑点,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学生的成材、成功,教师的成名、成家,走一条返璞归真之路,走一条求实求效之路。 本课题是充分综合各流派课堂教学改革的优势提出来的,我们取其精华,舍其不足,破除文化差异制约,打破区域地域界限,还原学习本质,是基于“问题系统”牵引,源于“导、学”活力驱动,目的是构建的一种简洁易学、便于操作、容易推广的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五、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概念 任务教学法最初作为交际式语言教学的方法之一,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外语教学界提出的“过程教学大纲”(process syllabuses)的产物,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把课堂社会化。任务教学的基本思想就是“干中学”,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而不是靠教师或书本,使学生体验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处理矛盾时的适用方式,侧重培养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语言的习得。后来这一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模式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所借鉴。 在职业教育领域,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是指以完成某一实际任务为中心,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面对真实世界的挑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学习。偏重于包括智力在内的多种技能的训练,特别适合培养职业能力、职业态度的教学。在职业教育能力本位(CBE)的课程模式的做法是利用DACUM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由工作分析确定岗位职责和综合能力,再由任务分析确定职业任务和相应的专项能力。最后,以任务(或专项能力)为教学单位(称为模块)确定教学活动。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的“活动中心说”。“活动中心说”是以批判传统式的“向书本学”的教学思想为基点提出的,该理论主张通过直接经验进行教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杜威认识,真理和生活需要分不开,探求真理不能脱离实践经验。那么,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需要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做”中学。学生的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的改造。任务驱动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学习,属于活动教学范畴。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程序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摘要: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是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减速器拆装为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全真+仿真”的工作环境,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训练学生的机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减速器拆装评价激励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机械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了较大区别,因此学校及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机械思维和动手能力有重要 意义。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教学(模拟)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工作任务,亦区别于常规的趣味性任务,是把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组织,形成具有职业性的工作任务。因此,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

务驱动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明线、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暗线。下面以装拆zdy型减速器为例,浅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课例剖析 1.项目名称 拆装zdy型减速器 2.项目背景分析 减速器拆装在传统教学中略有涉及,通常先由老师讲解拆装要点,接着示范操作,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其中。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学习减速器拆装对机械基础的学习有很大助益。 减速器拆装是继学习轴及轴系零件、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之后的综合应用。它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运用和实际演练,又为深入学习机械基础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师通过研究学习,不但要解决理论问题,还必须解决实际操作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分析和探究能力。 3.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设备:减速器拆装多媒体软件、任务书(实训报告)与引导文、机械设计手册每小组一本、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每小组一台拆卸及测量工具:活动扳手,螺丝起、木锤、游标卡尺、钢尺、内外卡钳等工具。

基于“项目引领 任务驱动”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

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 --------------------------------------------------------------------------------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鲁改欣 机械制图课程是各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笔者结合本校的情况探讨了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中,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因而讲授的知识点多、细、难,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忽略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局限,仅依靠传统的挂图和模型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没有主动学习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差。 (二)教学计划的学时与内容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高职院校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对学时进行了压缩,原来机械制图和制图测绘两大模块,被压缩成了机械制图一个模块。制图测绘模块是重要的实践环节,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二维图形绘制能力、零部件的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是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及深化。学时虽减但这模块所培养和训练的能力是不必可少的,同时计算机二维、三维绘图软件的快速发展与使用,又使得教学内容有增无减,因此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与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有变化 职业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为学生就业服务。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理论知识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和“够用”为度,是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而现状却是高职院校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绘图技能的培养,使得教学目的与就业岗位的需要脱节。作

任务驱动法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基本简介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 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 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所谓“”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 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是一种建立在基础上的教 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 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I —总±4 : / ' 團1 ?饪务穌动在席息技瑕课程中it学流租 二、基本理论 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 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 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三、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2、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 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 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 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 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4、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 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 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四、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五、作用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 学习和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 片面追求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

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简单地学习信息技术、更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共分四册。全套教材渗透“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倡导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做什么”是通过学习“任务”和作品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学习“任务”的思路,方法及所需的计算机操作步骤。“试一试”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理解新概念,掌握并应用有关的命令和操作。“制作心得”指导学生反思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总结其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基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课程组织形态,在教学上我努力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并坚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实施。日积月累也颇有点滴收获。 一、何为“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驱动下,展开协作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行性。 “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由“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作硬性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知识,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