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粒度分布影响 翻译定稿

粒度分布影响 翻译定稿

粒度分布影响 翻译定稿
粒度分布影响 翻译定稿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n the

surface appearance ofglazed tiles

粒度分布对釉面砖表观状况的影响

摘要:哑光粉料在不同时间周期(15~50分钟)下被球磨粉碎,得到的釉料涂覆在陶瓷坯体上,然后以固定的烧成制度烧制坯体,采用光泽计分析最终的釉面。相同的釉料被单向加压,压制成圆柱形样品;将试样放置在釉底料表面并在实验室的炉中以1100℃烧制。测量融化试样与陶瓷表面的接触角来判定其润湿性。结果显示釉料颗粒尺寸分布与最终产品的表观形貌有相关性。

1.引言

在玻璃体的流变性当中,粘度是最重要的。考虑到玻璃体结构的理论研究或重要玻璃体性能的评定,比如泡沫滞留、陶瓷体流动、质量控制、釉料准备和制造,粘度对组成上细小的差别高度敏感。粘度控制数个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瓷砖制造的流程。烧制过程中粘度的大小决定着釉料流过坯体形成均匀层而没有排出表面。粘度也决定了釉形成过程中气泡排除的容易程度。因此,釉的烧成周期与随温度变化的粘度大小相关。这种变化直接影响玻璃体和釉料的工作性能、加工性能和松弛性能。

另一个和玻璃加工相关的重要性能是表面张力。釉料在烧制过程中流动,并且其湿润度受表面张力的强烈影响。现存的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作品和当下的知识是相比较而言和经验主义的。玻璃制造商分析了表面张力在玻璃组成和玻璃液体均一性消失的反应中的影响。

低表面张力有利于玻璃体熔化过程中气泡的排除并阻止非均匀化,但是高表面张力有利于玻璃体冷却过程中气泡的再吸收。浇铸低表面张力的釉料,釉表面会更加平滑,气泡和坑洞会很容易消除,而且固体表面也会更加光亮。换句话说,高表面张力有利于冷却过程中气泡的再吸收,这将导致釉面粗糙不平(就像起褶皱一样)。

测定哑光釉的表面张力十分困难,因为这种釉是由熔体和晶体组成的。在参考书目中记载了很多用于测量玻璃表面张力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三种:滴重法、气泡压力法和纤维法。玻璃体表面张力也可以用高温显微镜来估算,这种方法更适合估算釉的表面张力。因此,在本文中要测量接触角来判断釉的湿润度。

与表面釉相关的工业性能是它们的光泽度,这种光泽度是直接反射光线的一

种表面性能。光泽度主要取决于表面粗糙度和吸光度。当光泽度高时很容易鉴定表面缺陷,低表面光泽度则会掩盖缺陷并且持续隐藏。表面光泽度的程度可以用光泽计观察表面的光反射行为来测量。这些数值是当光以确定的入射角照在表面上时,从与表面反射相关的仪器上获得的。为了获得好的测量结果,表面应该平整、均匀、无缺陷。

本文通过测量表面光泽度、釉与瓷砖饰面间的接触角代替釉料粘度或表面张力解释了釉面砖的粒度分布对表观的影响。将在电阻炉中烧制后的样品在空气中冷却,再用数码相机拍摄其侧面轮廓来测量接触角。这是一种获得陶瓷釉料加工相关信息的简单方法,涉及影响表面质量的粒度分布情况。

2.材料和研究方法

釉料配方的化学组成在表一中给出。该配方是在行星球磨机内进行,通过添加水(体积分数占30%)与添加剂(羧酸甲基纤维素CMC和三聚磷酸钠STTP)并以预定的八个时间球磨:15-50分钟,球磨间隔停歇5分钟,形成八种粒度分布。

Table1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glaze composition

Oxide SiO2CaO Al2O3BaO B2O3Na2O K2O LOI Composition(in wt.%) 58.9 10.0 9.8 7.2 6.5 5.3 2.0 0.3

表1釉料化学组成分析

釉料的粒度分布用激光衍射仪分析测定(0.5微米的分辨率)。釉料的悬浮液被施加在一次烧成的釉底料上,伴随着有0.4mm涂层厚度的上釉面层。样品(有釉底料和上釉面层的瓷砖)在实验室的电阻炉中以1100℃烧制5分钟。升温制度是30℃/分钟,并在空气中冷却。最后,每个样品的镜面反射指数将使用光泽计(60°)测出。

此外,这八种釉料悬浮液要被干燥成釉粉;釉粉被单向加压(压强50bar 即5MPa,水5%,直径1cm,高1cm)成圆柱形试样,形成密实的试样被放置在一次烧成作为基材的釉底料上。试样在110℃下干燥24h,并在上文所述的同样温度和烧成制度下烧制(在实验室的电阻炉中以1100℃烧制5分钟,升温制度是30℃/分钟,并在空气中冷却)。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比较粒度分布改变后釉料熔融间隔,测量润湿角变化。

快速冷却后样品的侧面轮廓被数码相机(2M像素)拍摄记录,为了更好地

理解球磨(粒度分布)对内部接触角θ(润湿角)的影响,照片上也测量了接触角。因为用于圆锥形样品和上釉面层的热处理方法和基质是一样的,假设测量接触角的间接方法与表观高温值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3.结果与讨论

观察粒度分布曲线(图1),所有曲线呈现出尺寸在0.9μm和20.5μm之间的粒度分布;平均直径分布从2.1μm到10.9μm之间各不相同(平均球面直径)(图1)。

图1球磨后釉料粒度累积分布图

粒度明显影响了釉的表观形貌。过磨的釉料施加在陶瓷坯体上时呈现紧促收缩,像爬痕一般。当釉料没有充分碾磨时,其颗粒将很大并且在烧制过程中起阻隔作用,导致像表面粗糙这样的缺陷。

至于接触角,用数码相机拍摄了照片来测量1100℃下这些滴状物的润湿角(图2)。这些釉滴的接触角随着釉料研磨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直到35分钟。更长的研磨时间(40min,45min和50min)会导致釉滴润湿角的增加。球磨时间从35分钟(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即中值粒径~3μm)开始,烧成后的样品的釉与瓷砖饰面之间的接触角呈现增长趋势,大概

是因为热处理过程中熔融的釉与空气发生了更大的相互作用。这就是接触角随着球磨时间延长而增大的原因(图3)。

当釉料被施加在陶瓷坯体上时,在釉烧前它形成了由成千上万个彼此接触的釉滴组成的覆盖面。在烧制过程中,如果釉和瓷砖饰面之间的表面张力增加(因为极端的粒度破碎和釉组成的原因),釉和大气之间会形成强相互作用,导致空气被釉封装。釉面会充满气泡(气孔)。因此,可观察得出研磨时间与釉的润湿角之间的紧密联系。

图2为研究釉而测量接触角(1100℃下烧制):

(a)15min.(b)30min.(c)40min(d)50min球磨

图3球磨时间-润湿角关系曲线图

最后,根据每一个样品的光泽度进行分析。用光泽计设备可以测出表面反射;每个样品读数10次,并且将平均值用于量化表面光泽度(图4)。结果分析显示镜面反射与研磨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增加釉料球磨时间会产生更大程度的镜面反射。

因为讨论中的釉是哑光釉,所以镜面反射程度很低。因为颗粒大小随着球磨时间增加而减小,其表面积增加,因此增大了颗粒间的接触面积。当施加在陶瓷坯体上其表面变得更加平滑,呈现更低的粗糙度,并且伸展开来。不管用什么测量角度,随着粒度减小,釉表面逐渐伸展,增加了釉面反射(图4)。

图4 球磨时间-釉料镜面反射关系曲线图

4.结论

粒度直接影响了陶瓷釉料的表观形貌。釉和瓷砖饰面之间的接触角受釉料粒度的,这很可能是因为釉和陶瓷坯体之间的表面张力随球磨时间而改变。由于增大了熔融釉与大气间的密切关系,增加球磨时间会导致润湿角显著增加,这趋向于增大釉滴(熔融釉)与陶瓷坯体之间的接触角。

因此,大概是因为熔融物与大气间的表面张力增加,由最小粒度形成的上釉面层可以更容易地吸收大气,形成釉内部的气泡。镜面反射程度的增加与釉料粒度的减小密切相关,结果使釉浆在一定温度下的粘度减小,导致玻璃相更易扩散并有了更好地均一性,产生了光滑的釉面。

显而易见,釉的光泽度取决于表面粗糙度,而粗糙度取决于釉浆粘度和存在于大部分哑光釉表面的晶体。如果一种釉包含晶体,釉料粒度可以影响晶体特性,从而影响釉光泽度。

鸣谢

本文作者十分感激Shaiane Baschirotto Felisbino在此次研究过程中的协助。

参考文献

[1] V ogelW. Glasschemistry. 2nded. Germany: Springer-Verlag;1994.

[2] DoremusRH. Glassscience. 2nded. USA: Wiley; 1994.

[3] MysenBO, RichetP. Silicateglassesandmelts: propertiesandstructure. USA:Elsevier;

2005.

[4] GutzowI, SchmelzerJ. Thevitreousstate: thermodynamics, structure, rheology,

andcrystallization. Germany:: Springer; 1995.

[5] PorteF, BrydsonR, RandB, RileyFL. Creepviscosityofvitreouschina.

JournaloftheAmericanCeramicSociety2004;87(5):923–8.

[6] YeeTB, AndrewsAL. Therelationofviscosity, nucleiformation,

andcrystalgrowthintitania-opaci?edenamel.

JournaloftheAmericanCeramicSociety1956;39(5):188–95.

[7] BenkoE.

Wettabilitystudiesofcubicboronnitridebysilver-titanium.CeramicsInternational199 5;21(5):303–7.

[8] ChaiYH, WengWP, ChuangTH.

RelationshipbetweenwettabilityandinterfacialreactionforSn10Ag4TionAl2O3andSiC substrates. CeramicsInternational1998;24(4):273–9.

[9] LerouxV, LabbeJC, NguyenTT, ShanahanMER.

Wettabilityofnon-reactiveCu/Si–Al–O–NsystemsI:experimentalresults.

JournaloftheEuropeanCeramicSociety2001;21(6):825–31.

[10] DezellusO, HodajF, EustathopoulosN.

Progressinmodellingofchemical-reactionlimitedwetting.

JournaloftheEuropeanCeramicSociety2003;23(15):2797–803.

[11] BalestraRM, RibeiroS, TaguchiSP, MottaFV, Bormio-NunesC.

Wettingbe-haviourofY2O3/AlNadditiveonSiCceramics.

JournaloftheEuropeanCeramicSociety2006;26(16):3881–6.

[12] RibeiroS, TaguchiSP, MottaFV, BalestraRM.

ThewettabilityofSiCceramicsbymoltenE2O3(ss)/AlN

(E2O3(ss)=solidsolutionofrareearthoxides).

CeramicsInternational2007;33(4):527–30.

[13] LuzAP, RibeiroS.

Useofglasswasteasarawmaterialinporcelainstonewaretilemixtures.

CeramicsInternational2007;33(5):761–5.

[14] LinkS, EngelsM.

Glazecharacterizationusingthehotstagemicroscope:apracticalapproach?

Interceram2006;55(5):334–6.

[15] DanielsonRR. Thecrawlingofglazes.

AmericanCeramicSocietyBulletin1954;33(3):73–4.

[16] LampmanCM.

Theeffectofdifferentbodiesonsomewettingandflowcharacteristicsofglazes.

JournaloftheAmericanCeramicSociety1938;21:252–8.

[17] ShawK. Zirconglazes: surfacetensionandwettingaction.

BritishClayworker1967;76(896):29–31.

[18] ScholzeH. Glass: nature, structure, andproperties. NewYork:

Springer-Verlag;1991.

[19] PaganelliM. Measuringsurfacetensionofglass.

AmericanCeramicSocietyBulletinSeptember, 2003.

[20] Fro¨bergL, KronbergT, HupaL, HupaM.

Influenceof?ringparametersonphasecompositionofrawglazes.

JournaloftheEuropeanCeramicSociety2007;27(2–3):1671–5.

[21] ColombanP, PaulsenO.

Non-destructivedeterminationofthestructureandcompositionofglazesbyRamanspe ctroscopy. JournaloftheAmericanCeramicSociety2005;88(2):390–5.

[22] PerriconeAC, StoneRL.

Interfacereactionsbetweenglazesandthecrystalphasesinahigh-talctilebody.

JournaloftheAmericanCeramicSociety1954;37(2):33–8.

[23] El-DefrawiSA, SerryMA, AbdEl-FattahaWI, WeisweilerW.

Microchemistryandmicrostructureofsomeopaqueglaze/tileinterfacesinrelationtoth eirphysicalproperties. CeramicsInternational1995;21(2):69–75.

[24] PoyrazHB, ErginelN, AyN. Theuseofpumice (pumicite)

intransparentrooftileglazecomposition.

JournaloftheEuropeanCeramicSociety2006;26(4–5):741–6.

[25] BouE, BordesMC, Fel?′uC, GazullaMF, FerrerF, PasiesG.

Variablesthatde-terminethemattappearanceofsomeceramicfloorandwalltileglazes.

In:Seventhworldcongressonceramictilequality. Castello′n: Ca′maraO?cialdeComercio, IndustriayNavegacio′n; 2002. p. I349.

翻译对文化的影响

翻译对文化的影响 2014年06月16日第A9版:文化教育 作者:沈望舒来源:学习时报字数:3104 1 翻译,在常规认识中,它只是社会中很小一部分人的一种能力、职业、贡献;但史实表明,它始终是人类文化沟通、交流、融合的桥梁,是特定文化留存、发展、弘扬的要素,是一领域文明摆脱落后、与时俱进、更新换代的诱因。 翻译,曾经发挥延续文明的决定性作用 笔者在古埃及托勒密王国的首都亚历山大市,从当地人讲述已知世界历史上最古老而伟大图书馆的业绩中,了解到不仅埃及文明有过长时间的中断和遗失,而且当代西方文明引以自豪的古希腊文明也曾早早被湮灭。是亚历山大图书馆所藏相关希腊的经典与译作,那些被翻译成拉丁文字的公元前9世纪荷马的诗稿,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公元前27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的关于日心说的理论著作,以及有西方医学奠基人之称的希波克拉底、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学者阿基米得、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等种种名著,让欧洲、让西方找回了自己的历史之根。不知名大师们的往返翻译,不仅有文明传播功效,而且形成对一种文明的救赎,这就是史称毁于公元3世纪的古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曾经拥有的译著,对当代西方思想文化体系的独特贡献。 从印度佛教圣地瓦那拉斯到经济中心城市孟买的8天访寻,遗憾地了解到:佛教人口在印度总人口中比重跌至2.7%以下;历史灭佛带来的无人信、无人懂状况,衍生出“社会灭佛”恶果——大量千余年前的石制精美佛像被毁,许多今日人工难以雕制的大小佛头散落民间,廉价地摆在旧货市场地上;对佛教经典的诠释者更是踪迹难觅。由此令人不禁回想以唐僧西天取经为代表的“佛学东渐”,它所导致佛教的别样光大——汉传佛教“禅宗文化”的辉煌,中国历史上首次“翻译高峰”:汉至宋中间800余年,来自印度的高僧与中国本土的大德精诚合作,大规模地进行佛经翻译,完成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系统化“经典转移”。它不但重塑了中国文明肌理,还赋予佛教于中国与世界的新生。这是一种由玄奘、鸠摩罗什等翻译家创造和续写的哲学文明。 翻译,让世界命运共同体内部互鉴互促 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新内涵;2012年十八大报告将其进一步提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3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在重大外交场合频繁倡导“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理念适应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的根本要求,既是各国历史上共存关系的事实,又揭示各民族同处一个地球、同在一个生存环境的深刻哲理,倡导相互依存的权力观、利益观、安全观。 中国历史鼎盛时期,屡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相敬互鉴式的吉光。汉唐宋元明清各朝辉煌阶段,京师之地都有内外商贾云集、各国文化交往密切的记载。西亚、阿拉伯、印度、欧美的文化及其载体,在张骞、玄奘、马可·波罗、利马窦、汤

科技英语的特点与翻译

任何作品均有特定的文体,原文的文体不同,翻译方法也随之而异。试观察下列几个片断的原文及其译文 "It appears that you've got the offer of a very good job." "A wonderful job." "Are you going to take it ?" "I don't think so." "Why not?' "I don't want to." "听说有个很好的工作要你去干。" "挺好的工作"。 "打算干吗?" "不。" "为什么不干?" "不想干"。 摘自《刀锋》(The Razor's Edge ) 这是小说中的一段对说,属于口语文体。其特点是:用词自由,句法结构简单,短句与省略句多,自然朴素,生活气息浓厚。在译文中进一步体现汉语口语的特点,省去主语"你"、"我";将英语的一个句子I don't think so.干脆译成一个字"不",显得简洁有力。 She was of a helpless, fleshy build, with a frank, open countenance and an innocent, diffident manner. Her eyes were

large and patient, and in them dwelt such a shadow of distress as only those who have looked sympathetically into the countenances of the distraught and helpless poor know anything about. 那妇人生着一副绵软多肉的体格,一张坦率开诚的面容,一种天真羞怯的神气。一双大落落的柔顺眼睛,里边隐藏着无穷的心事,只有那些对于凄惶无告的穷苦人面目作过同情观察的人才看得出来。 摘自(珍妮姑娘)(Jennie Gerhardt),傅东华译.上面五十一个词的片断,就运用了十个形容词,占五分之一。"and in then dwelt such a shadow of distress"是非常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译文保持了一风格。 MONTREAL-Clark Johns accomplished a spectacular debut for his NHL career tonight, the first score launching a four -point first period out burst,to lead the Johnson City High Hats to a 6:4 victory over the Montreal Teals and their eighth consecutive game without a loss. [蒙特利尔电]在全国手球联赛中克拉克约翰斯今晚初试锋芒,引起轰动。上半场领先四分,首开记录。克拉克发挥中坚作用,约翰逊市高帽队终以6:4击败蒙特利尔市小鸭队,创造了连胜八场未负一场的战绩。 这是属于应用文的新闻文体,其特点是简明扼要,短小精悍,结构紧凑,笔锋犀利。上述这则电讯只有一个句子,却把一场球赛描绘得淋漓尽致,富于吸引力。 The range of a voltmeter may be extended by means of a series resistor called a multiplier as shown in Fig.2.The fullscale reading of the meter alone may be 15volts.With the multiplier 250volts may be required to move the pointer to full-scale,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这是一种比较随和、友好和亲昵的方式。如果将这两句问候语直译成英语Have you had your meal? 和Where are you going? 那么,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感到难以接受和理解。不仅如此,他们还可能会说,你是在干涉他们的行动自由。另外,两个中国人见面聚会互相介绍时,通常会说“久仰大名”。如果机械地译成I have heard very much about you. 英美人会感到纳闷,他们的习惯说法是I’m pleased to meet you.(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六、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差异 英美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个人自由,它是一种以个人为基本单元,强调“人人生而平等”的文化。英美文化又被称为“我文化”、“个人价值至上文化”。在这种注重个人尊严的文化里,权力的重心更多地倾向个体。而中国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忠”和“孝”,人际交往很注意自我与谈话对象的关系。中国文化又被称为“我们文化”、“集体主义文化”。例如,中国人常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仁义值千金”等,这都说明中国人常把自己和所谓自家人视为一体并希望能够在自身以外找到安全之所。而英语谚语中却说“God helps those that help t hemselves”(天助自助者),“self is our centre”(自我是我们的核心),“life is a battle”(生活就是战斗),这些英语谚语都在告诫人们:只有靠自己奋斗,才能获得成功和安全感。 小结: 关于翻译这一大课题,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是很多的,上文对英汉两种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的阐述也是比较粗略。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具体情况千变万化,处理起来也无定规可循。因此只有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更深的认识与了解,才可以在翻译时做到让翻译保留其译作风格,让译文更原滋原味。作为构筑文化交流桥梁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克服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做到既尊重别国文化,也尊重本国文化,使译文尽可能达意、传神,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保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J], 中国翻译,1998. [2]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钟书能,《英汉翻译技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山东科技大学2019年《211翻译硕士英语》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Part I Reading Comprehension(2*25=50points) Directions:There are five passages in this section.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For each of them,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B,C and D.Decide on the best choice. Passage1 Economic inequality is the“defining challenge of our time,”President Barack Obama declared in a speech last month to the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Inequality is dangerous,he argued,not merely because it doesn’t look good to have a larg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but because inequality itself destroys upward mobility,making it harder for the poor to escape from poverty.“Increased inequality and decreasing mobility pose a fundamental threat to the American Dream,”he said. Obama is only the most prominent public figure to declare inequality. Public Enemy No.1and the greatest threat to reducing poverty in America.A number of prominent economists have also argued that it’s harder for the poor to climb the economic ladder today because the rungs in that ladder have grown farther apart. For all the new attention devoted to the1percent,a new data set from the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Project at Harvard and Berkeley suggests that,if we care about upward mobility overall,we’re vastly exaggerating the dangers of the rich-poor gap.Inequality itself is not a particularly strong predictor of economic mobility,as sociologist Scott Winship noted in a recent article based on his analysis of this data.So what factors,at the community level,do predict if poor children will move up the economic ladder as adults?What explains, for instance,why the Salt Lake City metro area is one of the100largest metropolitan areas most likely to lift the fortunes of the poor and the Atlanta metro area is one of the least likely? Harvard economist Raj Chetty has pointed to economic and racial segregation,community density,the size of a community’s middle class,the quality of schools,community religiosity,and family structure,which he calls the“single strongest correlate of upward mobility.”Chetty finds that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精简)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郑静芝咸宁学院外国语学院437100 摘要: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因此,要准确地进行翻译,可以运用音译法、直译法等克服这些差异。 关键词:文化差异,音译法,意译法 Abstract:Translation is a bridge of two different languages.Due to different historic backgrounds, customs,traditions and cultures in two different nation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qiuvelence of two languages,we aim to provide some techqiues to help overcome the obstacles in translation through this paper. Keywords:Cultural differences;Transliteration;Free translation 引言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性,各民族语言虽然不同,但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解释词义。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行性依据,为不同语言的翻译提供了可译性基础。然而,中西方文化之间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其生产方式、活动方式,思维方式也就迥然而异,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差异,构成了翻译的障碍。 1.文化和翻译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人类世世代代的所有共享的东西。狭义的文化则是使用特种语言表达思想的某一社群的独特生活方式及其表达形式。美国语言学家萨王尔在《语言论》中提出:“文化这名称的定义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什么。”《中国翻译词典》指出,“现代文化人类学家们一般把文化分为技术、经济、社会、观念和语言四个系统”。 翻译,中外学者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①“通常它是按作者的创作意图把一篇文章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描述出来的过程”。②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两种文化的影响。因为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语言所反映的对象。在当代翻译研究中,翻译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交流。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巴斯奈特提出文化翻译理论,提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问的交流,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除语言学的特点外,在宏观文化语境中审视原语和译语。文化与翻译的相互影响和特征就显而易见了④。因此,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2.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1社会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1.1风俗传统对翻译的影响 习俗是人们在口常生活中由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所形成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习俗文化,因而翻译也就会受到传统习俗文化的影响。 比如“deaths and marriages”,如果译为“红白喜事”就不是很妥当。汉文化认为红色象征喜庆,结婚时新娘要穿红,而在举行葬礼时才穿白,所以中国人惯用“红色”表示marriage,“白色”表示death。但是西方人却认为白色是纯洁、忠贞的象征,新娘在婚礼上穿白色的婚纱,在葬礼时则穿庄重的黑色。因此,“红白喜事”并没有正确传递原有的文化信

论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开题报告(中文)

三亚学院/Sanya University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审批表 Approval Form for BA Thesis Proposal 专业/Major___英语(旅业商务)__ 填写时间/Date: 2014年/Year 11月/Month 15日/Day 学生姓名/ Student Name 李丽Li Li 学号/Student No. 0910311000 指导教师姓名Supervisor’s Name 唐蔚明 Tang Weiming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Supervisor’s Title Associate Professor 题目(中文) Title (Chinese) 论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题目(外文) Title (English) T he Influence of Western-Ea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ranslation 选题背景与主题思想/ Background and central idea: 背景: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一直都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些差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翻译,就是这些深受中西方国家文化差异影响的活动之一。翻译不仅涉及目的语,还会涉及源语言,所以译者除了要掌握这两门语言之外,还要对两国的文化有所了解。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上。 主题思想:本研究将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源头,在翻译中所使用的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本研究对译者提高翻译技巧将就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本研究还将给研究者提供一些文化和翻译方面的研究的启示。 论文体系、结构/ Thesis organization and structure: 为了较系统地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本文将分五个部分来进行介绍:第一部分是对本研究的综合介绍。第二部分是对中西文化差异和翻译的介绍。第三部分中,笔者将对对影响中西文化差异的因素进行介绍,包括地理环境,历史,宗教和人生观价值观。第四部分将对在翻译中采取的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而采取的策略进行介绍,包括异化,归化,妥协和意译加注解的办法。按照这样的顺序,笔者将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逐步进行分析。 论文结构: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科技英语词汇的特征及其翻译方法

科技英语词汇的特征及其翻译方法 【摘要】科技英语词汇的翻译要遵循准确、地道、精炼的原则,采取意译、字面译、音译、半音半意译、形译、移植译和采用外文缩写词几种翻译方法。本文通过实例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科技英语;词汇特点;翻译原则;翻译技巧 为了学习和了解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了与别国进行科技交流,人们需要学习和研究大量国外的科技文章。但目前仍有不少人无法直接阅读外文文章,这就使得科技翻译(尤其是科技词汇的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科技翻译为各民族的科技交流活动起到一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是一间屋子的窗户,它可以放进新鲜空气,并可以让我们看到外面的一切。”科技英语翻译以传达科技信息为主,是译者用译语表达英语科技信息以求信息量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际活动。科技词汇的翻译是科技英语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准确地翻译科技词汇,译者首先需要熟悉科技词汇的形成和构成特点,准确理解科技词汇在具体上下文中的意思,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斟酌确定。 一科技英语词汇的特点 科技英语是描述科技内容的英语,在词汇方面同基础英语没有绝对的界限,但科技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在用词方面有其自身特有的形成和构成特点。除了一些专门术语外,科技英语中使用的词语,大多属于正式书面语体的范畴。正式书面语的采用,有利于提高科技文章的正规性。科技翻译工作者应熟悉这类正式书面语的措词,在翻译时做到“忠实”,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另外,科技英语词汇在其形成过程中也充分运用英语构词法,利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采用借用、组合、转换等构词方法来表达新的含义,因此,科技翻译工作者还应熟悉词汇的构成方法,根据词汇的形成和构成特点来理解和翻译词汇。 1.普通词汇专业化科技英语中某些专业术语是在赋予普通英语词汇以特定的新意后产生的。这些词汇在普通英语中早已存在,只不过意思不同而已,这就使得普通英语词汇在科技英语中成为具有特定含义和习惯用法的专业术语。如:mouse鼠标,package软件包,grandfather存档。译者应该阅读大量专业领域的科技文章,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术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弄懂原文的意思,才能做到翻译时地道准确不出差错。 2.借用外来语部分科技英语词汇来源于外来语。一些新出现的科技术语(以及由它们派生的词汇)经常借用其它语言的词汇,其中拉丁语、希腊语对英语科技词汇的影响源远流长。现代科技英语一方面仍直接从拉丁语、希腊语借用术语,另一方面又利用希腊语、拉丁语的词根,加上英语、拉丁语、希腊语的词缀构成更多科技词汇。如:chlorophyll(叶绿素)借用了希腊语词根chlor(绿色)和p hyll(叶子);rectifier借用了拉丁语recti(直的)。来自希腊语或拉丁语的科技英语词汇还有:phlebotomy静脉切开放血术,aero dynamics空气动力学, acupuncture针灸等。除此以外,英语科技词汇还不断借用其它语言,来丰富和发展自身。例如:借用法语的有chiffon 雪纺稠,波斯语的有bazaar市场,土耳其语的有kiosk凉亭,印地语的有nabob大富翁,日语的有ikebana插花艺术,马来语的有paddy稻,意大利语的有fresco壁画,德语的有antibody抗体,汉语的有pongee茧绸。 3.借用其它学科的词汇在科技英语中,某一学科尤其是一些新兴学科常会从相关学科借用一些词汇赋予新的意义内涵,从而孕育了该学科的一些词汇,这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英语词汇的义项。如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借用石油专业中的bit(钻头)来表示“切削刀”的意思;更为普遍的是,计算机英语从电子及无线电技术、自动化、数学等学科中借用了大量词汇,如:input

关于异化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精)

关于异化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翻译不仅是翻译语言,更是翻文化。翻译的目的是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而异化翻译则能忠实反映原语文化,有效地促进两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现从蒙汉翻译的角度来探讨异化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翻译;异化;文化交流 翻译是不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桥梁和媒介。由于翻译的存在,人们的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翻译不只是简单的语际转换,更大程度上是传达原语文的文化色彩,传递不同的文化信息,是一种文化的再现,所以,翻译应当注意文化传递的问题。那么翻译中怎样面对文化的传递?在此,笔者试就从蒙汉翻译的角度来作一粗略探讨。 一、“异化”与“归化"概念的提出 1813年,德国著名神学家、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艾尔·马赫在他的《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是尽可能地不扰乱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是尽可能地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而且对这两种方法做了详细的描述。 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LawrenceVenuti(劳伦斯·韦努蒂)在(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译者的隐身)一书中把施莱艾尔·马赫提出的两种方法加总结,将第一种方法称为“异化法”,把第二种方法称为“归化法”。而他主张异化的翻译,并认为,异化翻译“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抵御以译语文化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他进一步指出,原语民族在通过翻译作品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其文化形象很大程度上由译作决定,因此,译者必须如实反映原语民族特有的文化因素。“异化”和“归化”,一个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原语表达方法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另一个则要求译者向目的语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韦努蒂还指出,流畅的归化式翻译既掩盖了译者的辛勤工作,使得译者遭受到“隐形”的不公平待遇,与此同时,把主流文化的当代价值观强行施加于原作,也掩盖了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原作的历史感。 在中国进入现代时期之后,“异化”和“归化”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发生在20世纪30、40年代。当时以梁实秋为首的右翼学者主张意译,以鲁迅为首的左翼学者则倡导直译。意译派批评直译派是以辞害义,诘屈聱牙;直译派则认为,意译消除了原文的异国情调。鲁迅先生更是明确地提出了“异化”的主张,他认为,翻译就如同在外国旅行,必须具有异国情调。 二、异化翻译对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影响 归化和异化翻译虽有主次之分,但没有高低之别,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不足之处。但从文化传递的角度来说,劳伦斯·韦努蒂还是提倡异化翻译的观点,对原语和译语来说异化翻译都是件好事。 蒙古族翻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无论是佛经翻译,还是近代文学翻译,都以归化翻译为主,这与当初翻译的出发点是密不可分的。不同时代赋予了翻译不同的理念。今天人类进入了新的世纪,步入全球化的国际信息时代,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时代赋予了翻译一个全新的观念——文化概念,这对当今蒙古族的翻译也是如此。在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里,随着各民族交往的

语言与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语言与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在长期的语言教学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中国与其他使用英语的国家在文化习俗和语言使用习惯上有很大差异,这直接造成交流,尤其是翻译式交流中的很多障碍。下面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日常用语和习语等方面就英汉语言和文化对翻译的影响进行比较和探讨。 一、语言差异与文化差异 1.翻译是人类语言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国家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学习不可缺少的手段。翻译过程中,要准确将语言意思表达出来,就需要理解和认识该语句所产生的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所谓译事之难,难就难在处理一些涉及文化意蕴、民族习俗、语言惯用法等的语言差异。例如:汉语中的炕、旗袍、中山装、麻将、二胡等在英语中都属词汇空缺。而英语中的tank、jacket、bus、nicotine等在汉语中都没有准确的对应词,只好按读音将其分别译为坦克、夹克衫、巴士、尼古丁。 2.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富有弹性的成分,也是最具有文化内涵的成分。词之所以能表名表义,是因为它由词位(外部形式)和义位(内容、意义)两个部分组成。义位又由数个义素组成,其中概念义素构成事物或现象的概念,非

概念义素构成词汇的背景,亦称背景义素。例如:英语的“yellow”和汉语的“黄”同指一种颜色,它们的概念义素完全相同,但背景义素中的民族文化义素却大不一样,在汉语中,黄色在历史上是皇帝的颜色,象征帝王和权力,在当代,黄山、黄河、黄土地、黄皮肤中的“黄”则是中国的国色,寄托着中国人的民族感情。而在英语中,黄色的一个象征意义是“背叛”。因此,男士给女士送花或其他礼物时忌讳黄色。我国英语教学专家许国璋从中国英语教学实践出发,划分了三种不同的意义环境和三种词义对应情况:(1)外语文化涵义大于汉语文化涵义的词汇。例如,英语中“modern”这个词,当指历史时代时,区别于“ancient”(古代)“mediaeval”(中古)。它本是包含了中世纪的反叛人文主义精神,非禁欲主义,执著于此生此世幸福的追求,不考虑来生报应;尊重科学,不受缚于中世纪教条等等。这些文化内涵在汉语的“近代”和“现代”中都无法找到对应。 (2)汉语文化涵义大于外语文化涵义。例如:人们常常将英语的“metaphysics”等同于汉语的“形而上学”。然而英语文化环境中“metaphysics”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自然世界之外的东西的学问,是对于万物起源的猜想,也是一种思维和研究方式,这个概念是中性的。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它用来特指同辩证法相对应的思想方法,由于历年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形而上学”带上了一层贬义,意味着脱离实际的玄

科技英语的特点与翻译

科技英语的特点与翻译 一、科技英语的特点 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EST)指与用于科学和技术交流方面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英语语体,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方面 大量使用专业词汇、复合词、缩略词及利用前后缀构成的派生词。专业词汇意义专一,用来表示明确的含义。科技词汇多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是因为这两种语言作为英语的重要来源,是世界上成熟最早和最完备的语言中的两种,词汇不再发生词形、词义上的变化,具有稳定性。 2、句子方面 多使用长句和被动语态,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和非限定动词。另外,各种成份(如介词短语、形容词及其短语、副词、分词及从句等)作定语并后置,多使用It…that…结构句型、被动结构句型、as结构句型、分词短语结构句型和省略句结构句型等常用句型。名词化结构有利于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也可使所含信息量增大,尤其是科技英语强调存在的事实,而非个别行为。不定式短语、-ing分词短语和-ed分词短语这三种非限定动词形式具有齐备的语法功能,可代替各种从句,这样既可缩短句子,行文简练,结构紧凑,又比较醒目。 3、形态方面 科技英语在时态运用上有限,多用过去时和现在时。尤其是多用一般现在时,以表述无时间性的科学定义、定理、公式、现象、过程等。另外,科技英语多用逻辑性语法词(logical grammatical operators),如表示原因的如because (of)、due (owing) to、as (a result of)、caused by、for等,表示语气转折的如but、however、nevertheless、otherwise、yet 等,表示逻辑顺序的如so、therefore、thus、furthermore、moreover、in addition to等。 4、文体方面

从文化差异看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2011年12月 科教纵横 从文化差异看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文/顾金香 摘 要: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将翻译研究从纯语言的角度转向了文化角度,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指出其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翻译;文化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223-01 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Franz Boas)和萨丕尔(Edward Sapir)以来,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研究语言要把语言放到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由此可见,语言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翻译是语言的桥梁,更是文化的桥梁。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必然要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五个方面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并由此说明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影响。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文化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社会习俗,文学艺术,历史事件,宗教文化和寓言神话这五个方面来讨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1、社会习俗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中社会习俗的差异体现在思维差异、日常交际和称谓方面。在中国,白色代表着死亡,而在西方,白色则代表着纯洁。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彼此“吃饭了吗?”“去哪里啊?”等这些问题,以示关心和问候,而在西方这些问题则被认为是侵犯人的隐私。称谓方面,汉语中的一些亲属之间的称谓可以使用于非亲属之间,而英语中这种用法不普遍。另外,有些称谓两种语言完全没有对应语,比如汉语中的老师一词,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2、文学艺术的差异。文学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表现方式,一个民族的文学是其语言的精华,文学表达方式的不同反映了文化的差异。“Green—eyed monster”源自莎士比亚戏剧《奥赛罗》,喻陟“嫉妒别人的人”,而汉语中同样的表意则有“眼红”一说。汉语中形容某事物出现时间短,有“昙花一现”的说法,而在英语中则通常用“a nine days' wonder”来说明同样的意思,其源自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特罗勒斯和克里希德》。3、历史事件的差异。历史事件具有民族特殊性,也影响到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就会产生一些新的表达方式,甚至同样的表达方式在不同民族中会产生不同的理解。4、宗教文化的差异。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其语言文化都深受宗教的影响。基督教是传播范围最广的宗教,基督教经典《圣经》对西方的语言文化影响深远,其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人物故事成为现在英语语言文化中一部分。5、寓言神话的差异。语言神话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神话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影响英语的神话传说主要是希腊罗马神话和伊索寓言。在神话方面,中西方有很多不同,也反映在语言上。在希腊神话中,是普罗米修斯将火种带到人间,而中国则有“伏羲氏燧木取火”的典故。伊索寓言对中西方文化都有很大影响,英语中“borrowed plumes”是“借来的羽毛”的意思,比喻“靠别人得来的声望”;对应的汉语中,则有“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所以,同样的寓意,在不同的文化中的载体是不一样的。 二、 文化差异对译文的影响 美国现代语言学家萨尔(Edward Sapie)说过:“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也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中英两国语言体系所承载的文化特征各有其特殊性,负载文化的语言形式是多层次的、多方位的,在翻译的时候要兼顾语言的文化属性。一般来说,译文受文化差异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1、文化信息的丢失。各个民族和国家历史的发展不同,因而所沉淀的历史文化也不同。缺乏相应的背景文化知识,译文读者往往只懂得字面意义,而没有获得其带有文化因素的暗含意图。或者是由于文化差异的不可译性,造成了文化信息的丢失。英语国家为西方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到希腊、罗马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源自古希腊神话传说的短语“Achilles' hell”指“致命的弱点”,《圣经》中的“Judas”指叛徒,“black sheep”不是黑羊,而是指品行不好的人。这些意义都根源于宗教文化或者是神话传说,人们使用的时候,更多时候想到它们的比喻意义。2、文化信息误导。文化的不同带来了理解上的差异。如果用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去理解别的民族的语言文化,就会导致信息获取不准确或者错误的对信息进行解读。比如在英美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短语“handwriting on the wall”,如果简单把它译成“写在墙上的字”,那么就已经对其本意进行了错误解读。其实,这个短语是有宗教渊源的,出自《圣经.旧约.但以理书》,是说巴比伦王伯沙撒在宴请大臣时发现有一只手显现,在墙上写字,但以理解释说这预示着巴比伦国的末日已到。后来人们就用“写在墙上的字”表示“灾祸的预兆”。对同一事物的褒贬不同,也常造成文化信息的误导。3 、文化信息的理解障碍。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特有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对其他民族来说,要么是陌生的,要么是迥异的,要么是相斥的,从而构成理解上的空白,交际中的障碍。“the wooden horse of Troy”字面意义是“特洛伊木马”的意思,如果不了解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很难理解这个“木马”指代的具体内容。这个习语原来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中“木马屠城”的故事情节,所以其意义就是“潜伏在内部的敌人”。有的小说影响很大,其中的人名和词汇变成语言的一部分,如Shylock常用来表示表示吝啬无情的人,来源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不理解这个背景,就会对其指代感到莫名其妙。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许多词汇本身就是其所属民族重大历史时间的浓缩和忠实写照。一般英美人对发生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解,远远不如我们深刻,尽管他们可能了解这一段历史。由于不具备相应的文化传统知识,要理解异族文化是不容易的。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翻译工作者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国的语言文字外,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研究文化差异对翻译制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作者单位:烟台南山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李莉.从文化等值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河北工业大学,2010. 2011.12 223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 摘要: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由于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别,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等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表现包括词语理解与运用、词义内涵、联想意义及句式结构的不同等方面。为此,分析其理论原理,通过引用例句做进一步的探讨,并就某些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把中英文翻译地更准确更贴近两种语言文化氛围,这是值得广大英语学习人士共同讨论一番的。 关键词:文化差异全球化翻译 正文: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信息和风格忠实、流畅、艺术地再现出来的实践活动。美国翻译理论家奈特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言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文化在人类社会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甚至是文化的一部分,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特定的语言。换句话说语言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了解一种文化的过程。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1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英语翻译不能脱离文化的教学。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科技的一体化,多元文化并存势在必行,文化在各国交流与往来中变得极为重要。受其影响,文化成为文学翻译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今天的社会中,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翻译成为了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人们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 ( 跨文化合作) ”、“acculturation(文化交融) ”等一系列术语来替代“翻译”(郭建中,2000 , P277) 。因此,怎样更加准确、恰如其分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创造完美翻译作品的关键。。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从事英语翻译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时很难传递到译入语中,结果对等的标准就不能完全做到。一般来说,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列如一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由于饮食和天气等缘故,导致身体不适,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由于吃多了辣制食物,出现上火。这时问题就出现了,到底怎样把“上火”这个词翻译成外国游人容易理解且易于接受的词语呢?一般如果对于中国人来说“上火”一词,是在熟悉不过了,然而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你仅仅说一个“hot”,他们该怎样去理解呢?所以当然在英文当中也有不少的此类的与文化有很大关联的词语,譬如,meet one’s w aterloo (一败涂地),对于学习英语的我们来说,如果你不懂语言出处的相关历史,我们很难翻译出它的真正意思,其实这句话

论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论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课程:中西翻译简史 班级:翻译3班 姓名:张换英 学号:1312081001

摘要:本文从民族语角度分析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绵延数千年一直发展到今天,翻译功不可没。中国文化史上三次翻译高潮对中国文化,语言,意识形态等影响深远。换言之,翻译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激活因素。 Brief introduction: This subject talks about the influence translation does to Chinese culture from linguistic parts.Chinese culture succeed thousands of years in which translation plays a important part.Three highlights of translation influence a lot Chinese culture,language, ideology; in other words, translation actives the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翻译;中国文化;影响 Key words:translation;Chinese culture;influence 一、佛学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许多从未有过,完全新的东西---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法。佛经典籍的翻译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和语言;丰富了汉语的音韵、语法和语体;丰富了中国的文学等几个方面。 当代也有学者研究指出佛经翻译的五种构词方式:汉词佛意、意译词汇、梵汉合璧词、利用新造汉字组成的词、成语与熟语。当代学者也统计过汉语中的四字成语,其中90%以上源于佛教。以“缘起”为例,佛教中的定义是:“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次灭则必灭”,表示同时的或者异时的互存关系,但在现代汉语中,“缘起”已经成为描述事情起因的日常用语。 还有一些佛教创词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与汉语中形成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