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29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练习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29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练习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29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练习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29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练习

主题29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世界现代科学技术

1. (17·滨州)二战后,美国凭借超强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发起了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C)

A. “铁幕”演说发表

B. “欧洲复兴计划”提出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北约建立

2. (17·泰安六三制)《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C)

A. 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B. 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C. 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D. 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3. (17·咸宁)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下面关于冷战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政策的开始②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③在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④冷战政策的推行、美苏争霸,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17·百校联考三)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演说中提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里,共产党队伍已经建立……到处构成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如果我们不趁还来得及的时候正视这些事实,那就太不明智了。”这则演说推动出现的局势是(D)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一超多强”局面

C. 多极化趋势

D. “冷战”对峙

5. (17·百校联考二)“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举行的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D)

A.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

B. 美苏“冷战”的结束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C. “冷战”后世界局势总体紧张,但新的大战却未能爆发

D. “冷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缓和,威胁和平因素依然存在

6. (17·长沙)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其他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描述反映的是(C)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两极格局

C. 一超多强的局面

D. 多极格局

7. 萨德部署与否,表面上看是韩国决定的,而实际上取决于美国与中俄之间的大国博弈。2017年4月5日美国再次就萨德强硬表态,尽管中国表示反对,但华盛顿不会放弃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美国此番言论说明(B)

A. 出现“一超多强”局面

B. 霸权主义依然存在

C. 单极世界已经形成

D. 多极化格局形成

8. (17·太原中考毕业综合测试三)2016年7月8日,美国和韩国不顾中俄等国的强烈反对,宣布将在2017年年底之前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两国给出的部署理由是,鉴于朝鲜核武、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弹道导弹的威胁,为保护韩国和美国民众的安全,保障韩美同盟的军事实力。对此,中方立即回应,强烈敦促美韩停止“萨德”反导系统部署进程,不要采取导致地区形势复杂化的行动,不要做损害中国战略安全利益的事情……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有(D)

①大国干预②地区冲突③宗教纷争④历史因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 (17·娄底) “国际斗争永远都是这样……昨日还是坚定的盟友……现在却完全恢复老样子……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同盟国之间迅速变脸,演化出了冷战。”材料强调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是(A)

A. 国家利益

B. 意识形态

C. 地缘政治

D. 社会制度

10. (17·潍坊)下列大事年表反映出世界的发展趋势是(D)

A. 单极化

B. 信息化

C. 政治多极化

D. 经济全球化

11. (17·鄂尔多斯)一部iPhone手机的生产流程是:美国公司创意,德、日、韩企业提供核心零件,中国富士康把它组装起来。这说明经济全球化(D)

①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②能调控资金在社会的配置③通过经济合作,实现技术、资源、劳动力的优势互补④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12. (17·考前适应性训练)某日,甲乙二人阔谈中西饮食文化之不同,甲说:西方饮食严格按规范行事,肯德基家乡鸡的味道从美国肯德基州到中国太原毫无二致。乙说:中国八大菜系各有秘诀,出了家门我就尝不到妈妈的味道了。这个例子可以从侧面反映出(B)

①中国饮食文化落后于同期的西方②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性③肯德基的技术有严格的标准与操作规范④肯德基现象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3. (17·泰安六三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是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它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D)

①原子能技术②航天技术③生物工程技术④计算机网络技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4. (17·赤峰)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中西文化传播与交流,但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起全球影粉的追捧热潮。这说明(D)

A. 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B. 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C. 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 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15. 大国关系的演变对世界局势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鲁门的“对苏联强硬”政策分裂了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斯大林也绝不想与西方和平共处。

——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材料二冷战结束虽然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人类对于冷战的思考还在继续。“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梅森《冷战》

材料三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中国积极倡导践行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理念。为正在失序的世界提供了新的变革动力和新的行动指南。

——摘编自腾讯网

(1)材料一中“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指的是什么?二战后,美苏出现对峙的原因是什么?双方形成“冷战”局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杜鲁门主义。

(2)为避免在“冷战”中的尴尬局面,西欧国家为谋求共同发展有何重大举措?

建立欧共体(煤钢共同体)。

(3)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请你说明理由。

示例一:错误。理由:北约继续存在并不断东扩;美国继续称霸世界,不断挑起局部战争;武力干涉别国内政;遏制新兴大国的崛起,世界仍然受到战争的威胁等。

示例二:正确。理由:没有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新型国际关系的认识。

摒弃冷战思维,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在应对人类重大问题中结成命运共同体。(言之有理即可)

16. (17·太原中考毕业综合测试三)任何国家在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国家发生不同程度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5世纪,欧洲各国君主为了强化王权,积极扩张……基督教为了传教,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圣战”……为了与亚洲进行直接的香料贸易,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扶持了向东和向西两条路线的海上探险。

——摘自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内的对外贸易联系,是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前两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并最终确立,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材料三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取代西欧成为主导全球化的核心,但它们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政治对立,“没有硝烟”的军事抗衡,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在华约建立后的十年里,中国呈现出集体的焦虑与浮躁,亚非会议上反对霸权的诉求,广大农村集体主义的豪情,能源产业“超英赶美”的盲动……都折射出中国人急于改变处境的焦急心态,即突出美苏重围发展中华文明。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材料一中欧洲海上探险的目的有哪些?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上探险有何收获?

强化君权;传教;香料贸易。

收获:发现了美洲大陆;完成了环球航行等。

(2)根据材料二,从动力(或能源)、交通、通讯三方面各举一项工业革命在加强世界联系,促进全球化方面的科技成果。

动力(或能源):蒸汽机;内燃机;电力,石油,核能;太阳能等。

交通:火车;汽车、飞机;飞船等。

通讯:电报、电话、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等。

(3)在西方大规模开展前两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是怎样的社会状况?

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殖民掠夺,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传统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开始瓦解。

(4)根据材料三,用史实说明“在华约建立后的十年里”,中国“突出美英重围发展中华文明的表现”。

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提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内“左”倾思潮的泛滥等。

17. (17·百校联考一)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世界知识出版社《冷战风云》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初,雅尔塔体系解体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正在酝酿新的组合,某些力量尚属不稳定因素;美苏两极时期被掩盖的地区性问题、民族、宗教问题和矛盾激化;政局动荡,局部战争不断,前苏东地区问题突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潮流,但是世界仍然并不安宁。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朗,人们正密切注视和估量着它对整个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

——黄安年《世界现代历史的基本线索》

(1)材料一中的“反侵略斗争”指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国际格局出现了哪些变化?

“反侵略斗争”:抗日战争。

变化:英、法等欧洲列强在战争中被削弱,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日本战败,称霸亚洲的野心破灭,国际地位下降;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战后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增强,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迅速提升,推行全球霸权战略。

(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欧洲冷战: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植、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建立北约组织,进行军事对抗;苏联和东欧针锋相对,成立华约组织(情报局、经互会);柏林墙成为美苏冷战加剧的标志物。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

亚洲热战: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

(3)根据材料三,说明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的特点。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潮流;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朗;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问题、局部战争不断;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等。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因素。

国家利益是最根本要素;国家实力;大国的国际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大国间的关系制约世界政治的发展;国际组织的协调作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新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等。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辉煌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伽利略认为木星有若干卫星,卫星像月亮围绕地球那样绕着木星转,天体也许具有和地球一样的实质,地球和天空之间的传统区分开始引起怀疑。约翰·多恩表达了17世纪初新天文学扰乱人心的影响。他写道:“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失调了。”这主要表明“新天文学”() A.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 B.引起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 C.动摇了人们对封建神学的迷信 D.推动了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自然科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实验事实,排除A项;“新天文学”否定了封建神学的权威,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但并未引起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故B项不正确,C项正确;“新天文学”并未推动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故D项不正确。 答案:C 2.(2017·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解析:注意时间信息“17世纪末”。早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议会已经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是通过16世纪宗教改革,排除A项;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是在18世纪,进化论的提出是在1859年(19世纪中叶)由达尔文提出,排除B项;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是在18世纪中期,相对论理论提出是在20世纪初,排除C项;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提出,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是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两者都是在17世纪末,因此选D项。 答案:D 3.(2017·肇庆模拟)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打破该师看法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B.量子概念的提出 C.电力的发明与应用 D.牛顿力学定律的发现 解析:本题结合普朗克的物理成就——提出量子概念,不难得出B项正确。普朗克是现代物理学家,而A、C、D三项均是近代科学成就,故排除。

2020高中历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

2020高中历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 ★考点48雅尔塔体制 ①内容:讨论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问题,实质是美苏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 ②影响: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的国际新的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考点49美国"冷战"政策 (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2)实质:"遏制"共产主义,遏制苏联 (3)措施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考点50苏联对抗美国冷战政策的措施 ①经济上: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②军事上:1955年,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同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考点51"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半岛分裂:1948年分裂为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 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 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7月,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并建设导 弹基地,最后,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表明当时美国占据优势。 ★考点52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各国联系日益密切,为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过程 ①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 ②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签订了决定建立欧 洲煤钢共同体的《巴黎条约》。 ③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又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 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 ④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 同体合并,欧洲共同体成立。 (3)影响:增强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 化 ★考点53迅速崛起的日本 (1)经济恢复(1945年-1955年)原因: 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美国扶植、朝鲜战争提供的契机。 (2)高速发展(1956年-1973年) ①原因:制订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技术、重视教育;发展外向型经济

专题七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七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要点整合 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 1.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法国大革命时期,一年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2.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19世纪末,德国迅速强大,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一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3.一战后:美日矛盾。一战后《九国公约》,确立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4.30年代至二战结束: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目的。在30年底大危机的影响下,德日等法西斯国家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随着法西斯在亚非欧的侵略扩张,各国人民英勇地进行了反法西斯的斗争。 5.二战后:美苏矛盾。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冷战,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6.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苏联解体后,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目的即南北矛盾日益尖锐。 认识:世界主义矛盾的变化时由大国间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决定的。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1.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2)形象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3)主要内容:《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5)评价: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目的,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它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国家直接的目的,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 2.二战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 (1)形成背景:①西欧各国遭战争破坏;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③苏联等社会主要国家不断强大,苏联成为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2)形成标志:雅尔塔会议的召开,(注: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结束的标志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3)主要内容:①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②重新确立战欧亚

九年级世界近、现代史综合测试卷

九年级世界近、现代史综合测试卷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你拿到的试卷共四大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共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1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海地地震世界各国纷纷援助。而在历史上,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最早将海地与世界联系到一起。( ) A .达伽马 B .迪亚士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2..历史课上,同学们就“文艺复兴”展开讨论,以下几位同学的发言有错误... 的是 A. B. C. D. 3.一位美国青年,想了解自己国家独立的历史,并决定按照独立战争的进程进行一次实地考察,下列考察路线正确的是 ①来克星顿 ②华盛顿 ③萨拉托加 ④约克镇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③④② 4.通过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三个等级、民主、共和”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美国独立战争 B .辛亥革命 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 .法国大革命 5.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A .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 .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C .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 D .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6.下列图示能够准确全面表述各事件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7.如图所示的一幅图片 反映这些人的主要目的地是: A. 非洲 B .亚洲 C. 美洲 D. 欧洲 8. 下图是同学绘制不同历史时期集团示意图,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C .

①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D③①② 9.如果上海世博会是要展示21世纪科技革命的成果。那么19世纪中期的第一届英国世博会是要展示() A.工业革命成果 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英国殖民统治成果 10.以下具有改革特征的历史事件“中国洋务运动”“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特征是() A.都是在原有社会制度下进行的局部调整B.都取得了成功,完善了原有社会制度 C.都导致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1.2009年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英国伦敦举行首次会晤,这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元首和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元首的会晤,其现实意义重大。你认为下列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构建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开端 B、“努力建立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的开始 C、国家综合国力较量的开始 D、中国向超级大国美国妥协的产物 二、组合列举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2.每个国家历史都有其独特的一面。请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国家。 ⑴她是从一次错误发现开始,始终能紧随历史发展的脉搏,最后成功总到世界舞台的正中心:_____________; ⑵她曾完全沦为英国殖民统治的国家,但经过近现代的不懈努力,成就为继中国之后亚太地区的大国___________; ⑶她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之一,也是欧盟的核心国家之一____________; ⑷她有着古老而又伟大的文明,也是较早实现非洲独立的国家之一__________。 13.法律能够维护社会统治,也能捍卫革命成果。请你将下列与内同有关的图片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A英国国会大厦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C《人权宣言》封面D《拿破仑》法典封面(1)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被视为古代两河流域的重要文明象征(); (2)《权利法案》中确定国家最高权利机关(); (3)受“三权分立”思想影响的纲领性文件(); (4)捍卫法国大革命成果,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的法律是()。 14.人民创造历史,但伟人也无疑深刻的影响着历史。根据提示回答与内容有关的历史人物: ⑴成也战争,败也战争,率军横扫欧洲封建势力,推动欧洲社会进步的 是:; ⑵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⑶他的理论推翻神创论和物种不灭轮,沉重打击神权统治的根基:______________;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第6学习主题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9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设计

第19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了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列举世界格局中的“一超”与“多强”;分析“一超”与“多强”的相互关系;归纳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知道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 二、教学内容: 二战后,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各有攻守。它们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了世界局势。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两极格局结束 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苏联的解体。回忆提问:“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有历史原因:苏联长期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 政策上的失误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 有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了错误的路线和政策──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有外部原因:即西方长期对苏联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 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苏联在长达79年中,未能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从而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导致了两极力量的对比失调,曾经强大的苏联最终解体。)。 2、解释什么是“世界格局”。“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3、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引导学生阅读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原因何在?第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下以美苏对抗为背景的世界大战隐患随之消失。第二,冷战后,世界大国彼此之间关系,表现出既竞争对立,又彼此依存的特点。第三,冷战后,国与国的竞争,从两极格局时期的东西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和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对抗,转向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从未改变。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冷战

1 世界近现代国际格局的演变

复习提纲一世界近现代国际格局的演变 【知识整合】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战胜的协约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组成:(1)凡尔赛体系:由《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构成,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2)华盛顿体系:《九国公约》等,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维系工具:国际联盟(英法操控) 4、性质:这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体系。 5、评价:这一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世界秩序,但是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发展过程:(1)二战后期,以美英苏为主,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安排了战后国际新秩序。(2)二战结束后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3)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后,积极与美国争霸,组建华约,两极格局形成。(4)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 2、维系工具:联合国 3、重要事件:(1)雅尔塔会议(2)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3)日本崛起、欧洲走向联合(4)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苏军入侵阿富汗 4、实质:美国、苏联争夺世界霸权,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5、影响:(1)美苏争霸,世界局势长期动荡;(2)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了新的大战爆发;(3)苏联经济负担加重,逐渐走向衰亡;(4)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负债国。 三、“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1、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终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 2、表现:“一超多强”。 3、主流:和平与发展 4、趋势: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5、主要事件:(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科索沃战争 6、影响:(1)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纠纷时有发生,美国霸权主义利用这些矛盾,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2)世界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知识清单】 1、巴黎和会 年,巴黎和会召开,会议被、、三国操纵,会议上签订了《》,极大地削弱了德国力量,条约中的一条规定 充分体现了这次会议的性质是。这次会议形成了,会议的作用是。

2019-2020年九年级世界历史上下册综合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九年级世界历史上下册综合试题(含 答案) 注意问题:⒈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⒉第一部分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20分钟,结束后留10分钟收发试卷。 ⒊第二部分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40分钟。 ⒋本套试卷试题分值为100分,其中题目分值为96分,另有4分卷面分。 ⒌卷面分的分配在第二部分的四个题目中,要求卷面整洁,答案组织段落化、序 号化、标题化、要点化。 第一卷选择题﹙闭卷部分﹚ 本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4个题,每小题2分,计48分。 1﹒有一个旅行团想去历史最久远的欧洲国家游览,那他们应该去()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希腊 2﹒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相信人的力量,提倡从人出发而不是从神出发思考问题,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 B﹒打破了天主教会维护的“地球中心说” C﹒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确立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突出了人的作用 3﹒在世界历史发展中,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和新大陆联系在一起,迈出了从分散到整体的关键性一步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欧洲殖民扩张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一典故反映的是英国历史上哪一时期公民权利的变化() A﹒《权利法案》颁布之后 B﹒“光荣革命”期间 C﹒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 D﹒英国共和时代 5﹒美国战争是一场() A﹒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 B﹒北美13个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C﹒资本主义经济与奴隶战争 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6﹒十七、十八世纪,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的共同意义是() ①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②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③都确立了郡主立宪政体④都促 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第一次工业革命丰富了英国伦敦棉纺织老板查德的生活,在当时他可以()

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解析版)

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频考点呈现】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点四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高频考点剖析】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回顾] 1.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原因 (1)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 (2)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3.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抗。 (3)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对抗。 4.影响 (1)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 (3)世界局势动荡不安,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考点深化]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国际关系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新人教版

专题复习近现代史上世界格局的演变及我国外交 一.专题解读 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战争、和平、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等。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重要的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及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等。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和摩擦会更加激烈,但和平、合作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将是整个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通过四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我国的外交对策。 二.点击考点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两极格局的形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事业的发展;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三.思路导引 1.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70年代外交事业的发展 四.知识梳理 1.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署了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4)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的局面 (1)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3)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此,美苏冷战局面最终形成。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对峙。

当今世界格局新变化和新特点

当今世界格局新变化和新特点 (一)世界经济在信息大爆炸中嬗变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和决定性力量。IT的广泛应用,传播技术的进步及传播环境的日益开放使得信息得以巨量生产和高速传播,以海浪式涌入人类生活,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入了润滑剂。 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刻影响促使作为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这当中第三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商业、运输业、通讯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等,而且还包括大多数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 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诸多力量作用下,科技产品迸发出现,产业结构显著调整,包括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最终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2.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一方面,当代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对国际经济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同时,国别经济竞赛也日趋激烈,其中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方面的差异,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仍然在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控制方式在转型。近代欧洲帝国不断通过发展殖民地发展经济,并将其殖民地的经济转化为其帝国经济的一部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式有所升华,大多国家以跨国公司的形式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的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往往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即通过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所产生的资源、劳力和技术的组合,建立起来的一个以西方为中心、在西方国际大企业公司主导下的一级基于新的国际劳动分工体系之上的世界经济体系。这也使得国际不平等交换的程度进一步加剧,已经国际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世界现代史综合测试题

世界现代史综合测试题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有人说,对“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2.右图是一张反映苏联经济的漫画,这幅漫画揭示了苏联经济的问题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化的发展 D.经济的强大 3.1933年一位著名记者先后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发出以 下四篇报道。你认为报道错误 ..的是() A.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B.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 C.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上台

D.日本明治政府开始维新 4.在20世纪30年代,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扩张,西方大国采取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办法来“保障和平”,结果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历史文献是() A.《凡尔赛和约》 B.《慕尼黑协定》 C.《国际联盟盟约》 D.《九国公约》 5.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 D.科索沃战争 6.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7.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冷战”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其实施时间主要在冬季

论个当代国际格局与国际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当代国际格局与形势及对中国的影响 工商挂学院市场营销0613班黄慧敏 2006630099 摘要: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世界经济可望继续保持繁荣,但高油价、对战略性资源的恶性竞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趋于上升。对我国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影响。 关键词:战争,霸权,反恐,经济,小康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义直接间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当前世界的许多地区性冲突、动荡和紧张,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目前,由于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权战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调整。美在伊战后治理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当初的想象。伊战后,美在伊拉克迅速稳定局势、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会以及将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军战略力量抽出他用等计划不仅一一落空,而且不得不面对伊战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压力,如伊境内连绵不断的恐怖袭击和暴力事件、持续攀升的美军伤亡人数、美军虐俘丑闻、以及始终不能为发动伊拉克战争找到一条法理上站得住脚的理由,等等。美为借助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帮助其解脱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窘境,单边主义姿态有所收敛。不过,迄今为止,美谋求霸权的势头没有因此而受到根本性遏制。美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姿态变化虽暴露美难以单枪匹马独步世界,但与越南战争不同,在伊拉克受到的挫折并未使美伤筋动骨,没有动摇美推行强权政治所依赖的实力基础,亦难以使布什政府对其霸权战略进行全面反思,从根本上吸取教训。 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美国反恐战略对国际反恐斗争之局限和弊端进一步显现;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反映出国际反恐阵线的内部分化倾向。 今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美国反恐战略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局限和弊端暴露无遗。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先发制人”的战争,不仅未使恐怖主义受到震慑,或使美国和世界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六)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docx

2019-2020 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六)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知识结构 二、要点整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 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建立:1919 年 1 月,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1919 年 6 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1919 ─ 1920 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 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 1922 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 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作用: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 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4.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 内部矛盾。对殖民地进行瓜分,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5.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6.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是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绝,并将德 国在山东的权益由日本继承,由此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华盛顿会议上被迫接受了《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两极格局 ) 1.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 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 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 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杜鲁门主义:1947 年 3 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②丧失原因:a、英国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在发展。 原因:两极格局的结束;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P48 )阶段特征 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P52)欧盟 3、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P54) 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P56) 5、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 2、表现: 3、影响: 4、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 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间: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3)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 (5)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的统治秩序。华盛顿

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世界的科学技术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世界的科学技术与19世纪以 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16—17世纪,欧洲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有助于进步史观的形成和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由此可知,科学革命( ) A.促进文艺复兴的兴起 B.利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C.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D.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2020江西南昌摸底测试]电影《粒子狂热》讲述了一个研究者相信关键性粒子实验能够改变世界,并最终揭开宇宙和物质起源的终极奥秘的故事。这部影片涉及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 )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 3.[2020年1月浙江选考]英国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对幼年(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曾有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据此判断,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 ) A.帆船 B.蒸汽机车 C.飞机 D.汽车 4.[2020云南玉溪一中检测]在西方近现代文学史上,英国某文学家从写印度的故事和关于英国的诗歌转而写作儿童故事,后来又转向描写野生动物、社会讽刺和关于船舶机器以及想象的越洋空中旅行的故事。该作家写作角度的变化折射出当时( ) A.西方社会精神信仰面临危机 B.进化论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 C.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赞美 D.现实主义文学引发社会共鸣 5.[2020山东青岛检测]二战后英国出现了一个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该流派成员对当时西方社会的种种现象感到不满,进而进行批判。在美国也出现了“垮掉的一代”文学流派,反映了美国当时一大批年轻人的心态。这些文学流派( ) A.均带有反传统、反社会的色彩 B.违反了文学创作原则和写作手法 C.反映了青年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采用抽象、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6.[2020河北石家庄重点高中检测]1898—1908年,法国盛行野兽主义绘画,该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而毕加索改造了原始艺术并用其摧毁了古典绘画传统。这反映出( ) A.返璞归真是现代艺术的追求 B.现代画派具有共同源头 C.现代主义具有反理性的特征 D.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7.[2020湖北黄冈质检]摇滚乐正式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之后开始流行并迅速风靡全球。典型的有鲍勃·迪伦的反战歌曲《答案在风中飘荡》,迈克尔·杰克逊呼吁援救非洲灾民的《我们同属一个世界》。这表明摇滚乐( ) A.广泛传播得益于新媒介的出现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的经济力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2.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3.跨国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在一个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它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4.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既是指世界各国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各国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二、思考题: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战后世界经济的“极格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时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时期。(1)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时期: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已明显地显现出来。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欧、苏、日彼此抗衡的状态。(3)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当今状况及其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2、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在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和运用;不仅在经济领域加速了信息化,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加速了信息化,人类社会真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新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水平,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它的影响无处不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一场新军事变革,也使得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科技进步的重大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尤为突出,将人类社会带入经济信息化时代。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几个阶段。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4、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商品、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的不断削减,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因此,中国应该要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的浪潮,应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果来为发展中国的经济。但同时,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一系列其他的后果。它在带来民族国家权力的全球化的同时,又消蚀着民族国家的主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面貌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发达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同时,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和部门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享受着丰裕生活的同时,也正牺牲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而发达国家内部由于出现强资本弱劳工的态势,在劳工抗衡资本的能力削弱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又受到全球化所带来的移民和发展中国家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的冲击,使一些国家的极右势力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等等。对于这些,我们需要谨慎面对,趋利避害,修订“游戏规则”,克服其负面影响;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来

第二十四讲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第二十四讲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A. 日心说 B. 经典力学 C. 相对论 D. 量子论 2. 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他“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 亚里士多德 B. 伽利略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3. 史学家们认为:“17世纪后期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先决条件。”这里的“科学革命的胜利”指的是() A. 太阳中心说的提出 B. 相对论的提出 C. 进化论的提出 D. 经典力学的形成 4. 在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一系列“改变时空”的重大发明。这些发明中,来势最猛、发展速度最快、对当代人类文明进程改变最大的是() A. 飞机 B. 电话 C. 因特网 D. 火车 5. 下面的统计表是小萌同学在学习中外科技史时制作的,你认为其中哪一项应该修改?() 选项科学家国籍成就 A 毕升中国胶泥活字印刷术 B 伽利略意大利自由落体定律 C 牛顿英国经典力学 D 普朗克法国量子论 6. (2016届泰州模拟)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 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2018届如皋模拟)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 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主要是指牛顿() A. 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B. 提出了量子力学理论 C. 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D.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8. (2018届扬州模拟)“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开辟了理性辩证地看待客观世界的方法,从而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下列哪些成就证明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