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陈立夫养生学

陈立夫养生学

陈立夫养生学
陈立夫养生学

一生横跨三个世纪-陈立夫谈养生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时间:2004-03-23

陈立夫是当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唯一还健在的国民党政要人物,生于1899年,时至今日,已经跨入他人生的第三个世纪,成为一名高寿老人。

立夫老人写过一篇《我怎么会活到一百岁》的长文,文章开卷语写道:“长命百岁,是人人所期望的,但是非人人所能达到的。其原因甚多:有属于先天所禀赋、有属于后天的保养、有灾难而能逃过、有俗务而能减少。”

先天的禀赋是长寿的基础。立夫老人称自己一生能熟睡,且不发脾气。二十七岁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机要秘书,二十九岁担任中央党部秘书长,三十二岁担任组织部长,一生换过180个部门,事务繁忙,每次遇到困难,往往只怪自己,不怪人家,所以从不发脾气。

后天的保养是长寿的关键。立夫老人在他百岁华诞时,就长寿的秘诀,手书一联,昭示世人:养身在动,养心在静,饮食有节,起居有时,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多食果菜,少食肉类,头部宜冷,足部宜热,知足常乐,无求乃安。

立夫老人深暗养生之道,尤其看中后天的保养,他感慰自己,身体并不特别强壮,亦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其他的病亦曾生过,今居然能活到一百岁。老人回忆自己少年时在上海求学,各种球类运动均好参与,也好赛跑、游泳、滑冰、打拳,非求胜也,乃求动也。

陈立夫在台湾的养老生活中,有两件事最令人印象深刻。一是他每天5点钟起床,自行按摩10分钟,已持续了45年;三顿饭后散步,每次约走五、六百步,此举已有20年。二是他在妻子过世后,将原本天母山上的别墅出售并捐献给“立夫中医院研究基金会”等公益团体,使自己成为“无壳蜗牛。”

大难的逃避是长寿的保证。老人的青少年时期,生逢乱世,身在军界,终其一生,在煤矿下遇险4次,天空中遇险5次,地面上遇险2次,可谓九死而一生了。

减少俗务是长寿的节能油。老人从八十岁生日起,就自订六个“不为”原则,谢绝一切礼义俗务,且遵守不渝。

老人感谓自己:正是有以上的诸多因素,自己乃能达致百岁之年,天命亦人力焉!

陈立夫的养生学

时间:2004-10-191990年8月27日晚,陈氏家族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一个盛大宴会,庆祝陈立夫和夫人孙禄卿90大寿,为了感谢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校友门生、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以介绍他的养生之道作为答谢致词。

陈立夫的致词如下:

人生活到90岁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尤其夫妻二人都到90。我今天答谢诸位第一句话就是“祝诸位全体健康和长寿”。同时要乘此机会报告大家,老年人之四大需要,以及达到四大条件之要点如下:

一、老健。老而不健康,是不幸福的,所以保持健康为最重要。让我奉赠你们八个字:“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古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因为它常动之故。人体亦然,多动使其血液通畅,增进健康,其理易明。了解了自己身体方面的缺点何在,就得在这方面多做运动。我每天清早5时半一起身,就要淋浴,淋浴时当水冲到哪里,就按摩到哪里,从头顶到脚心,每处用两手按摩100下,一共需要40分钟,连洗脸刷牙等约需1小时。早饭后,再散步1000步。如此做来,已有28年,决没有一天间断。持之以恒为最重要,此之所谓“养身在动”。

养心在静。首在不发脾气,不寻烦恼,知足长乐。我随蒋公服务25年,从未向他做任何要求,故心常快乐。他要我做这事做那事,

我尽心竭力去做,做不好,是非所学也,非我之罪也,故心常安,所以睡眠甚佳,不厌不游,此之谓“养心在静”。

二、老伴。中国人的夫妇观念与现在美国不同,是要“白头偕老”的。所以要慎择于始而和顺至终,唯如何能达到“和顺”二字,必须做到下列八字:“爱其所同,敬其所异”。

须知天地间没有两个全同的人,就是亲兄弟姐妹,都是个个不同的,强人同我,就是自私,自私是争吵之主因,为“老伴”之大敌,所以只要大体相同,不必求对方一定要同我,则得之矣。大同世界,如何达致,亦就靠上述之八个字,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相处得原理都是一样的。我与内人结婚已63年,从未吵过架,就是靠上面的八个字。夫妇和顺,对于下一代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的儿孙,似乎亦没有听到有关任何问题。这八个字是我创造的,仅供大家参考。

三、老友。人不能孤陋寡闻,友直、友谅、友多闻,是人人应交的益友。昔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益友不是酒肉之交,是道义之交,以文交友,交友辅仁为目的也。为欲维持长久友谊,亦有八个字,供大家参考:“以诚相见,以礼相待。”

四、老本。老本者,指老而有储蓄也,亦即经济方面有独立能力,而无须求于人也。于此我亦有八字奉献如下:“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以上四点,仅述以往之经验,仅供诸位之参考,仍请指教。

据采访过陈立夫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的描述,陈立夫“身体虚弱,面色清秀”。

陈立夫自己也说他身体并不特别强壮,他患有糖尿病,还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还生过其他的病,以此非强健之身居然能活过100岁,其中大有学问。

百岁寿诞时,陈立夫写过一篇《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文章开卷语写到:“长命百岁,是人人所期望的,但是非人人所能达到的。其原因甚多:有属于先天所禀赋、有属于后天的保养、有灾难而能逃过、有俗务而能减少。”他还写到,后天的保养是长寿的关键。

陈立夫在文中谈了他的独到体会:

先天的禀赋

先天的禀赋,人人不同,而最可贵者,我则具有四种。

一、我能熟睡。我一睡下去,不到几分钟就能睡着,而且不久就睡的很熟,这是解除疲劳的最有效的方法,内人孙禄卿常常妒忌我,说我有这好服气。

二、不发脾气。我每次遇到困难,往往只怪自己,不怪人家,所以不会发脾气,更不灰因此和人家冲突,所以小时候小朋友都喜欢和我玩。当我29岁担任了中央党支部秘书长及32岁担任了组织部长等

职之后,我都客客气气待他们,他们亦恭恭敬敬待我,无一次发过脾气,所有部下没,都对我很好,不知脾气何用。

三、记忆力强。我很小在私塾中就以记忆力强胜同学,例如一本《孟子》,别人需要半个月才能背熟,我则只需要三四天,塾师认为我是好学生;我凭记忆力强,平时往往不带书包回家,去私塾中背诵如流。后来到了上海南洋路矿学校中学部,我除了英文学得迟了,比不上人家,国文则常在班中同学之上,其他数、理、化因记忆力强,考在同学之前,总分数第一,每一学期可得奖状一张,四年得了八张,墙上都贴满了奖状,他人见了都赞美不已。

四、有恒心。因为我记忆力强而又能守之以恒。我得早起,在家中为第一人,去上学在街上则天天都碰到一位茅山僧人,背上背有一韦驮像用于化缘,三步一拜从不间断。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他:“请问老师父,你天天一早就在街上,三步一拜是为的什么?”老师父说:“你年纪太小,不懂的。”我再问他,他说:“我要为大家造一座庙。”我又问他:“你天天行拜,人家怎么会给钱,助你造庙?”他答曰:“会的,你年纪太小,不懂的。”他就拜着走了。

后天的保养

一、养身在动,养心在静。在上海进入中学受学时,各种球类运动均好参与。其他如赛跑、游泳、滑冰、打拳等等,亦莫不参与。年岁越老越不中断。

养心在静。第一在淡泊明志,余诚无志于仕途,对于勾心斗角之争,决不愿见其出现。

二、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我们的家,既非富有亦非贫乏。因二叔辛亥革命起义上海,事成而家亦不复穷困。但不久反袁称帝,又遭迫害,复归于贫困。故饮食终归贫乏之,其能维持学业不辍,则全赖三叔在银行服务以协助有以成之也,故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二者勉强有恒做到。

三、多食果菜,少食肉类。家贫其能不断餐者,因上一代兄弟友善从不分家,故能免于三餐不断。祖母茹素,固然两素两荤,家里女人吃素的多,自然适合,我即无所谓,其实正合乎养生之道。

四、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吃生牛肉、海鲜等已成为人类之普通习惯,认为好吃不问其他。我则认为癌症日见其多,其原因可能在此。故我终守“物熟始食,水沸始饮”,从不破例。

五、头部宜凉,足部宜热。有一美国老年人活至120岁,究其长寿原因,他总结为:“保持头部冷,保持足部暖。”此正与中国老年人睡眠前以热水洗脚,非至极寒冷之日,不戴帽子同一理由。我深信其理而保持此习惯。

六、知足常乐,无求乃安。昔人云:“登天难,求人更难。”故常以自立自强,好学博学诲人。“无求于人品自高。”求人常使其心不安,而受制于人,不可称为自主,欲求心之安乐必从知足无求做起。

七、减少俗务,寻求安宁。我服务国家社会75年,认识的人确实不少,若在礼仪方面不自加约束,则终日忙忙碌碌为人奔走,我之身体健康必受影响,乃于80岁生日之起,自限“不为”之事如下:不剪彩;不证婚;参加婚礼及寿宴不发言;不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如此做法减少年高之时麻烦不少。

我之身体,并不特别强壮,自58岁起,即患有糖尿病,亦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其他的病亦生过,今居然能活到100岁,不亦乐乎。

陈立夫27岁就担任国民党党内要职,前半生的政治生涯内,他在180个部门工作过,公务繁杂。他从来不生气,遇到挫折,总是在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因此从来没有发过脾气。

1949年冬,蒋介石逃到台湾后,对国民党的败亡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国民党的失败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而是国民党自身散漫和腐败导致“自己打倒了自己”。要想在台湾站住脚,一定要对国民党进行彻底改造。改造国民党,首先就拿以陈果夫、陈立夫为首的CC 系开刀。

很快,蒋介石就下令免去了陈果夫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等一切职务,给陈立夫送来5万美金,陈立夫明白了:蒋介石此举是希望他离开台湾。

但陈立夫的原则是“不生气”,所以,他还是拿着那5万美金去了美国,隐居在新泽西州湖林镇,埋头研究起《易经》来。

陈立夫对《易经》的哲学大感兴趣的说:“第一类:六爻皆为可变之,爻或皆为不可变之爻者。第二类:有可变也有不可变之爻者。”他认为这句话终观物取象的观念,万物交替的意识,发展变化的观点,与他的经历都有着息息相通之处。特别书中所强调的“无平不破,无往不复”,正好是他在国民党中境遇的写照,他曾经红极一时,最终一落千丈。但如果对此遭遇耿耿于怀,只能徒增烦恼,招病损身而已。因此陈立夫索性消隐了政治上的勃勃野心,以“独善其身”自勉,终于在另一个人生领域获得巨大成功。

陈立夫刻苦钻研《易经》,并结合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做笔记,写成了《四书道贯》,在美国出版。这本书很畅销,一版再版,竟卖了3万册。陈立夫非常高兴,心境也慢慢有了变化,从此以读书写作为精神寄托,不再为宦海沉浮耿耿于怀了。

系统解剖学考题及答案-心血管系统培训资料

系统解剖学考题及答案-心血管系统

系统解剖学考题及答案-心血管系统 (一)填空题 1、心血管系统由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所组成。 2、血管之间的吻合形式主要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四)名词解释 1、血液循环 2、大循环 3、终动脉【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心,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动脉间吻合,静脉间吻合,动、静脉间吻合 (四)名词解释 1、血液由心室射出后,经过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冠状窦口或肺静脉回流入心房,尔后又经心室射出的周而复始由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2、血液从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组织器官,经过组织器官内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后又经各级静脉,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的静脉回流至右心房的过程,称为大循环。该循环循流过程长,行经路程

广,给全身组织器官带来丰富的营养和氧气,并将其代谢产物运送回心脏,最终将鲜红色的动脉血变成暗红色的静脉血。 3、终动脉:在体内某些部位,小动脉的分支与邻近动脉间无吻合,这些小动脉称终动脉。终动脉一旦梗塞,其所供应区会出现缺血或坏死。通常认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就是终动脉,此外在肾和脾等器官内也存在有终动脉。 第二节心 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右心房的入口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其出口称为 __________。 2、右心室的流入道称为__________,流出道称为__________,而流入道和流出道的分界标志是__________;左心室的流入道称为__________,流出道称为 __________,而流入道和流出道的分界标志是__________。 3、心的传导系统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其结间束包括有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_。 4、左冠状动脉起自__________、其前室间支主要分布至室间隔的__________,右冠状动脉起自__________、其后室间支主要分布至室间隔的__________。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君主之官:心养生之道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像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全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比如舌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 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 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石斛养心阴补心气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枣仁效力最强。

中医养生学.

1 丽水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中医养生学 课程代码: 授课专业班级:全校公选课 授课教师:陈力 职称:副教授 院别:医学院 开课学期:11/12 学年第一学期 年月日 2 教案一 一、授课题目: 第一章中医养生学概述 二、教学时间安排: 2 学时 三、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中医养生学的概念;熟悉中医养生学的任务;了解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健康与亚健康; 难点: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适当提问、讨论和举例,利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2 分钟) 同学们是否了解中医?是否接受过中医治疗?吃过哪些中药、草药等?引发 同学们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养生学的欲望、好奇与兴趣。 绪论——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 一、养生与中医养生(10 分钟) 1.养生: 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养:护养、保养、调养、培养、补养; 生:生命、生存、生长。 养生:保养生命,养护生命。 2.中医养生: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 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3.养生之道: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4.养生保健: 养生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所说的保健活动,所以,有时养生与保健合称为“养

生保健”。 3 二、健康与亚健康(23 分钟) (一)健康 没病可以看作是健康吗? 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没有生理疾病或身体虚弱的状态。 指身体、心理、道德、社会适应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没有生理疾病或虚弱状态。 (1)躯体健康(生理健康): 是指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 (2)心理健康: 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知足常乐,有良好心理状态。人与人之间具有同情心、爱心、和睦相处,善于交往。 (3)社会适应能力: 指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都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并能主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4)道德健康: 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美丑、荣辱、是非的能力;按社会公认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言行。 (二)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衡量健康的一些具体标志: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映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洁,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概括为“五快”和“三良好” “五快”——生理健康: 1.吃得快: 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物,并能很快吃完一顿饭。 4 2.便得快: 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觉良好。 3.睡得快: 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 4.说得快: 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5.走得快:

我的养生之道

我的养生之道 我今年85岁,身体还不错。但在离休前,我的身体确实另一番模样。以前工作繁忙,生活方式不合理,也不懂得养生,经常感冒。在56岁的时候,手背上竟然出现了老年斑,未老先衰,这让我心惊不已。 自从离休后,我开始注意身心健康,订阅了许多养生保健书刊,通过20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找到了一条“老当益壮“的道路。每天精神豁达,心情愉快,好多不知道我实际年龄的人,都认为我才70岁左右,现将我的养生保健之法介绍如下: 一、“精神空虚催人老,生活多彩寿缘高。”我的爱好广泛,参加了太极拳、剑队、交谊舞队、老年门球队,还上了老年大学,生活过得非常充实,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有人说自己这不会那也不会,其实你只要有勇气加入进去,你就“会”了。不仅如此,我还热爱花鸟鱼虫,闲暇时细心照料这些小生物,看着它们一点点变化,我的心里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每到春秋两季,我还会外出旅游,欣赏祖国的山山水水,使我精神开朗,乐而忘忧。 二、“到老更惭知识浅,余年更是读书时。”自从杭州离休返乡后,我每天上午都要阅读养生保健书籍,并抄写健康方法、铭言一类养生笔记。老年人经常读书或写作,不但能起到健脑抗衰的作用,而且还能使人聪明、坦荡,同时还能达到驻颜美容的效果,古人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亦可去其中的道理。同时经常读书能调节人的心理平衡,帮助人们解开心结,走出苦海。所以老年人要想长寿,先养脑;要健康,先健脑。只要大脑不衰,则生命不衰。 三、“膳食者养生,不膳食者伤身。”康寿寓于饮食。健康是吃出来的;疾病、早衰、短寿也是吃出来的。25年来,我一直“管”住嘴,每日三餐都以少荤多素、少盐多醋、少糖多水果的原则,并做到多吃杂粮和豆制品,每天一个鸡蛋,和一袋酸奶,做到饮食有节,七八分饱,营养适中。所以我的体重一直保持在120斤左右,不胖不瘦。 四、“生命在于运动,身康神健耳聪明.”我每天早晨打四套太极拳,然后再练”鹤翔桩“气功半小时,上午进行读书健脑,下午午休后到老干部活动中心打门球3个小时。20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我身体健康,手脚利索,思维敏捷耳目聪明。至于运动方式,每一项都无所谓合适不合适,至于自己力所能及,哪项运动都是适合的。运动不是灵丹妙药,但每天同一时间,同一质量的重复运动,确实对养生保健起到神奇的功效,关键要持之以恒。 五、“养生保健办法多,生活规律是秘诀。“一年有春夏秋冬,一月有月亏月盈,一日有日出日落,宇宙万物都随大自然的变化规律而运转。那么,我们人体”生物钟“也要象日月星辰一样按时走点。所以我的起居、三餐、学习、运动都按部就班,没有特殊情况不会改变。找到自己的生活规律,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六、“主动融入社会,扩大交际圈子。“人是社会人,不能离群索居,孤陋寡闻。退休后,老年人的社交圈骤然变窄了很多,许多人都会对此感到不适应,觉得生活一下子失去了色彩,

第十章 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 (单选题)重点

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单选题) 1. 中医认为正确的四季养生是: A.春秋养阳 B.夏季养阴 C.秋冬养阳 D.春秋养阴 E.春夏养阳 2. 中药的“五味”指: A.寒热温凉平 B.辛甘酸苦咸 C.喜怒悲恐惊 D.相需相使相畏相杀相恶 E.以上均不是 3. 根据中医理论五味适量有益五脏,适量的苦味食品有益于: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并,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摘自: A.《吕氏春秋尽数》 B.《黄帝内经素问》 C.《伤寒论》 D.《千金要方》 5. 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方面,下列事物具有阳性属性的是: A.静的、不括跃、柔和 B.抑制、消极、晦暗、 C.动、刚强、活跃、兴奋、积极 D.有形的、物质的、下降的、 E.在内的、重的、冷的、减少、肉体 晚点试试,晚上或者明天 6、有关形神合一不正确的是() A.因神以形为物质基础,故应先养形 B.守神全形 C.保形全神 D.形神共养 7、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学科分支,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的养生保健思想和原则,()中医的方法手段,()预防疾病、保障和促进人体健康的一门学科。 A.运用、研究、完成 B.运用、施行、实现 C.研究、运用、实现 D.研究、施行、达到

8、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学科分支,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的养生保健(),运用中医的(),实现预防疾病、()人体健康的一门学科。 A.思想、方法、保障 B.思想原则、方法、保障 C.思想原则、方法手段、保障 D.思想原则、方法手段、保障促进 9、阴阳就成为中国古代认识和阐释天地万物()的一对哲学范畴。 A.发生 B.发展 C.变化 D.以上都是 10、只有()的事物或现象,才能根据各自属性的不同而分别归属于阴和阳。 A.对立 B.关联 C.A和B D.A或B 11、()是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属阳的事物也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 A.阴阳消长 B.阴阳转化 C.阴阳对立制约 D.阴阳互根互用 12、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的通道。 A.运行气血 B.联络脏腑形体官窍 C.沟通上下内外 D.以上都是 13、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包括()经脉、奇经()脉和()经别三大类。 A.8、8、12 B.8、12、8 C.12、8、8 D.12、8、12 14、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的正经,它们分别起于四肢,循行于体内,联系脏腑,上出颈项浅部。十二经脉不仅可以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而且因其联系了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从而补充了

几种常见中药的养生之道

浅谈中医食疗养生之道 摘要:近年来中医食疗养生热潮不断掀起,吸引了各方人士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国自古以来养生理论和实践的记载进行研究,结合“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理论,分析人的体质、年龄层以及四季气候对营养需求的异同,对食疗养生之道进行了阐述,告诫人们饮食需要遵循养生之道才能维持人体身体健康。并提出芦荟与枸杞子这两味药材对于养生存在极大意义,提倡它们的药用、食用价值应广为人知。 关键词:中医;食疗养生;芦荟;枸杞子 引言 “养生之谈”乃是人类文明历史中的一大课题,而中国医学者从古至今没有放弃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并为现代人们留下了无数养生食疗之道的知识宝富,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对于养生食疗之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通过结合古今养生食疗之道的精髓,对现代养生食疗之道进行新的阐述,提倡养生对食物的选择必须了解人的身体情况以及食性,两者必须相符,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维持身体机能平衡。 1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学问博大精深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医学的历史颇为深远,中国的养生之道也在几千年前就远远流传。养生历史印迹中,书籍是最有力的证明者,谈养生且从这些历史书籍谈起。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书中记载: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随后,秦汉历史时期出现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的《黄帝内经》,它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求“上医治未病”;汉代马王堆出土的《养生图》中也出现了吐纳、导引等养生方法;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养生思想则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脏腑经络为基础;此外,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把养生称为“养性”,是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求“内外病悉皆不生”,而延长人的寿命…… 2 中医自古以来盛行的养生秘诀 古人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此说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膳食金字塔。中医自古认为,食物与中药一样,都具有“四期”、“五味”的不同性能,每一种饮食都有各自的营养热性,必须因体质、因病症及四季节气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饮食,紧急食人妨碍疾病治疗与预后的食物;此外,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过食酸则伤肝过食咸则伤肾过食苦则伤心,过食辛则伤肺,过食甘则伤脾。因此,每天饮食必须谨遵这些道理,才能做到有效防病长寿,免除病痛之苦。 2.1中医中依据四季节气的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中,《黄帝内经》谈到人如何才能长寿时,就明确指出“智者之养生——必须四时而逆寒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说明了人体健康与四季气候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只有顺从春夏秋冬四季阴阳消长的规律,适应一年寒热温凉的气候变化,人体才能保持健康,人类才能够长寿。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不同季节服用不同药物,他指出春季宜服小续命汤,夏季宜服肾蛎汤,秋季宜服黄芪汤,冬季宜服保健药汤。 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馊之味。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在和食品,例如:草药类的枸杞子、于禁、丹参、元胡等,食物类的大枣、葱、香菜、花生等;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

我的养生之道

我的养生之道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养生家,由于养生得法,享年百余岁。考察他的医学思想和养生理念,是融摄了古代中医(主要是《黄帝内经》)、道家思想、儒佛理论等于一身,进而创新出独具特色的养生之道,主要集中于《备急千金要方》(简称《要方》)与《千金翼方》(简称《翼方》)中。孙思邈在《翼方·养性》中说:“人性非合道者,焉能无闷,闷则何以遣之?还须蓄卷书。《易》、《老》、《庄子》等,闷来阅之,殊胜闷坐。”[1]说明孙思邈在养性方面是青睐于道家经典文献的。因为道家思想不仅能使人入静和净化人的意念,而且有益于人性的提升和拓展智慧潜能,对后人养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试从孙思邈“养性”来谈谈我的养生之道。 1“性自为善”“啬神”的养性之要 总结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并指出“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1]其养生之道的核心在之术,亦难长生也”于养性。孙思邈的《要方》涉及养生的内容有:养性序第一,道林养性第二,居处法第三,按摩法第四,调气法第五,服食法第六,黄帝杂忌第七,房中补益第八。由此看来,在《要方》8 种养生之道中,养性处于首要位置,属于精神层面的涵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养性就是养德。孙思邈在《要方·养性》中指出:“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1]此处“善”是指心地善良之意,蕴涵着“德性”和修德行。其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主动去做,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第二层含义是不染习不好的习惯,是为一种善举。 “欲所习以成性”不仅蕴含着人的秉性在于效法天道,顺其自然,而且要养成良好的习性,不沾染不良的习性。这与道家思想主张的“常与善人”、自然无为、不可强为,是相一致的。老子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以及“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的思想,是蕴涵着人若想长寿, 因此,养生的关键在于养性,是养生之道的核心。同时,保持一种清虚守静的心态,做到精神内守、神形合一,乃是养性的根本要求。这样,将精神性的养性放在首位,借助无为恬淡、清心寡欲,再配以运动身体、饮食起居、营养药物等物质性的养形之法,就形成了孙思邈养生之道从精神而物质的完整系统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诠释_百度文库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诠释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是中医长寿之道的理论基础,是研究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理论。总结了两千年以来古代人类养生长寿的经验,对养生之道做了高度的概括。如在《索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笔者以此为基础,诠释对中医养生的认识,使古老的中医养生之道发扬光大,为当今人类的健康造福。1 《黄帝内经》中的法于阴阳云:“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这一理论作为养生防病的思想,更主要是要认识到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并遵从这一规律。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天人相应”的观点。这一观点主要阐明了“气候与养生长寿”的关系和“环境对养生长寿”的影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具体论述了顺应四时阴阳、调摄精神的养生方法,是“法于阴阳”思想的具体体现,四时阴阳的盛衰消长,表现为自然景象、气候各异,使万物生长收藏。在自然界中,人必须要适应四时之气,方能使自身的阴阳之气得以平衡。又以顺四时而养生长收藏之气来论述“法于阴阳”的精神实质。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以适应阳气的生发,生机萌动,万物生发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色,人类精神活动要愉快无杀罚夺之意,即为“养生之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以适应夏季阳气的隆盛、万物蕃秀之特点,精神焕发,热情洋溢,亦谓“养长之道”。“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万物收成,天气劲急,地气清肃,阳气收敛。则应早卧早起,意志安宁,精神收敛于内,以缓解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即“养收之道”。“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阳气闭藏,必得太阳升起方可起床,方可避免阴寒之气的侵袭,故日:“去寒就温”,即“养藏之道”。总之,所述是对“法于阴阳”养生原则的全面阐释,也是人们最应遵循的养生法则。2《黄帝内经》中的和于术数《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合于术数”是养生重要法则之一。合,即为调和。术乃为修生养性之法。“合于术数”是指要掌握养生健体之术,中医养生术,种类繁多,有走路、导引按摩、叩齿漱津、五禽戏、太极

谈中医养生学后感想

谈中医养生学后感想 这段时间,通过对中医养生的学习,我收获不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养生知识,并从中受益匪浅,我相信这些对我今后的养生提高身体素质,健康长寿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和方法。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与理论,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健康的身体需要保养,亚健康时就要调养,病弱之躯则应补养。 养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由我们的祖辈专研,学习,积累总结得来的,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养生,也要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不同的调养护理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通过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及人的一些生理、病理现象,并揭示出人类应当如何在阴阳不停变换的四季中,恰当地调养自己的身体的阴阳,以顺应四季变化,达到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从而达到中医养生的最终目的,能够健康长寿。 中医养生之道的特点,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我觉得在中医养生中随其自然便好,强求过多反而适得其反,甚至一味

的追求长生不老反而会伤了自己的性命,这不是中医养生所推崇的。 中医养生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它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做到做好的。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一些关于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 首先,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 再者,“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 然后,防止外邪侵害。所谓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将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 最后,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气功在保健方面有独特的功效。它是建立在整体生命观理论基础上,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故气功的锻炼,对我们在养生保健中能够起很大很有益的效果,我们在养生之时,也可以加强对气功的学习锻炼。

孔子的养生之道

孔子的养生之道 摘要:以古文献为依据,从日常饮食起居、心理和生理健康、体育休闲等方面对孔子的养生之道进行评析。孔子提倡的修身养心、动静结合、身体力行、崇尚健康的养生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孔子;养生;健康 中华民族的养生之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探讨,其各种养生理论、方法可在诸子理论中见到。《庄子》的“养生主”主张“静以养生”,顺其自然;《吕氏春秋》主张“动以养生”,来源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老子》的“善摄生者”的理论;等等。 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的创立者,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宣扬“仁,义,礼,乐”,以“仁爱”为立身之本,“中庸”为行为之则,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孔子在养生方面虽然没有专门的著作,但其言行举止都透露出他对养生方面颇有研究。他提倡的修身养心、动静结合、身体力行,对我国的健身养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1.孔子其人、儒学及养生 孔子说过“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篇》)。他不像道家一样追求长生不老,也不同于佛教那样寄予来世,他更主张对生命现象加以切实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主张对现有的生命给予最大限度的珍惜和关怀。【1】孔子本人和儒学都对道家的“辟谷,练气,炼丹,服食,引导,房中术”等养生功并不推崇,更注重的是在“道德,心理修养,精神状态”上的修炼,强调“仁爱”,“中庸”,“有节”,通过合理的锻炼和生活方式来延长人的寿命,以达到养生。 2.孔子的养生之法 2.1日常饮食起居习惯 2.1.1衣着合理 孔子在衣着方面是很讲究的,不同季节、不同情况下选择穿不同的衣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论语·乡党篇》)讲的就是夏天穿汗衫,并且出门应加件外衣以防受寒,冬天应该注重保暖而着“羔裘”、“狐裘”;睡觉必有“寝衣”而非日

细数古人的养生之道

细数古人的养生之道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寒从脚起,病从口入”……从小,我们就听到过各种各样的关于健康养生的谚语、古诗句,数不胜数。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古有秦始皇炼丹追求长生不老,今有国家提倡全民健身。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对养生保健格外关注,也在这方面倾注了大量的智慧与心血。 现如今,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也日益提高,人们从曾经对物质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曾经的我们认为只要吃饱、穿暖,那么生活就是幸福的,现在我们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吃穿的质量与健康。人们开始意识到了添加剂的危害,开始意识到了尼古丁的危害,开始意识到农药化肥的危害,开始意识到了衣物中不达标的化学染剂的危害,开始意识到年轻对身体的挥霍到了年老就要付出病痛的代价……科技的发展让人类的平均寿命普遍增加,而在古代,六、七十岁甚至可以算高寿。那么古人为了自身的健康,为了活的更长久,又总结了哪些经验与智慧呢? 中国人素来爱吃,也向来会吃,也古代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保健品,古代注重的是食疗。前段时间红遍大江南北的《甄嬛传》亦是掀起了一阵养生保健的热潮,剧中的娘娘嫔妃们也都有各自的美容养颜的妙招。皇后喜食猪骨汤,猪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骨胶原、骨黏蛋白等,能增强肌肤弹性,减缓机体衰老。原本生性淡然的甄嬛喜食百合,百合主要含生物素秋水碱等多种生物碱和营养物质,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特别是对病后体弱等症大有裨益。温柔贤淑的沈眉庄喜欢红甜菜,菜根含有丰富的钾、磷及容易消化吸收的糖,可促进肠胃道的蠕动,甜菜根中含有天然红色维生素B12及铁质,可以有效补血。而最华贵的华妃,最喜欢的是桂花藕粉,桂花可美白肌肤,清除体内毒素,藕粉含有丰富的营养,有洁肤美白的功效,另外还能提高细胞的再生活力,让肌肤平滑细腻。我们不难看出,她们吃的,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饕餮盛宴,讲究的是食物与食物之间合理的搭配。明代的《养生四要》中说道:“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意思是说五谷杂粮是人所食的主要粮食,给人体提供每天所需的能量,而五畜即牛、犬、羊、猪、鸡,是给人体以热量的补充,是五谷杂粮的辅助。五菜是指各种各样的蔬菜,蔬菜也是我们在食用谷类和肉类之后对纤维素补充。五谷是指各种各样的水果,水果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补充,主要是给人体补充维生素等元素。 不过,世间万物相生相克,也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可以任意搭配,相克的食物放在一起食用很容易导致食物中毒甚至有生命的危险。举例来说,鲫鱼和冬瓜不能共食,鲫鱼性温味甘,

中华养生论文材料

中华养生文化不仅内容博大精深,更重要的在于它的主旨始终如一地属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营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生态环境,顺应“天人相应”的客观规律。 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共八十一章,开篇的“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论”和“生气通天论”三章集中地表述了中医学的养生理论。 《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 对于这样一种现象,古人的教诲是在充分认识人的机体机能并掌握其生长、发育、衰老过程的基础上,要做到以下五条: (一)对自然界,以顺应为主。 “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二)对人体心理,以内守为主。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三)对形体生理,要劳而有度。 做到“形劳而不倦。” (四)对生活起居,要以朴为尚。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五)对疾病,以预防为主。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这五条当中,十分强调以“精神内守”为核心的心理修养。例如: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 “内无思想之患,以适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所有这些,最后归结到“真气从之”,“淳德全道”,“德全不危。”符合清净无为的“自然主义”。 后世评《黄帝内经》和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认为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内经》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儒术尚未“独尊”,释家尚未“引入”,老子的道家学说是土生土长的哲学,《黄帝内经》中有不少老庄思想是毋庸置疑的。但后来中医学的发展,集中华民族各种优秀养生思想和养生知识之大成。如儒家的“中庸之道”、“过犹不

最新系统解剖学考题及答案-心血管系统

系统解剖学考题及答案-心血管系统 (一)填空题 1、心血管系统由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所组成。 2、血管之间的吻合形式主要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1、血液循环 2、大循环 3、终动脉【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心,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动脉间吻合,静脉间吻合,动、静脉间吻合 (四)名词解释 1、血液由心室射出后,经过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冠状窦口或肺静脉回流入心房,尔后又经心室射出的周而复始由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2、血液从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组织器官,经过组织器官内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后又经各级静脉,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的静脉回流至右心房的过程,称为大循环。该循环循流过程长,行经路程广,给全身组织器官带来丰富的营养和氧气,并将其代谢产物运送回心脏,最终将鲜红色的动脉血变成暗红色的静脉血。 3、终动脉:在体内某些部位,小动脉的分支与邻近动脉间无吻合,这些小动脉称终动脉。终动脉一旦梗塞,其所供应区会出现缺血或坏死。通常认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就是终动脉,此外在肾和脾等器官内也存在有终动脉。 第二节心 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右心房的入口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其出口称为 __________。 2、右心室的流入道称为__________,流出道称为__________,而流入道和流出道的分界标志是__________;左心室的流入道称为__________,流出道称为__________,而流入道和流出道的分界标志是__________。

庄子养生之道

庄子养生之道 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庄子,就认识到生老病死如同昼夜一样,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以古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的生死观为训,在生之年不寻欢作乐,空耗精力,也从不因为“老之将至”而畏惧死亡。庄子活到83岁,无疾而终,他的寿命比同时代的人平均寿命翻了一番多。他的养生之术有四: 一是少私。他认为:“私”是万恶之源,百病之根。一个人如果私心满腹,遇事便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思想上终日不得其安,久之必致形劳精亏,积虑成疾,疲困不堪,必“殆而已矣”。只有剔除求名贪财之心,使精神宽慰,“可以保身,可以养身,可以尽年”。心底无私的人,才能胸怀博大浩远,不计较功名利禄,生活物质“取之有道”,才能够知足常乐,心地坦荡,必获大寿。“少私多寿”,是庄子总结的养生规律。 二是寡欲。“人欲不可绝,亦不可纵”。纵欲必招祸染病。一个人如果抑情欲,就不会欺男霸女,损肾伤尊;节食欲,就不会谋财害命,贪吃伤身;寡权欲,就不会投机钻营,逢迎伤神。“多行不义必折寿”。只有做到知其荣、守其辱、安其身、图其志、创其业、洁身自好的人,才堪称大丈夫,伟男人。“寡欲多寿”,是庄子推崇的养生要诀。 三是清静。庄子认为静默祛病。如果一个人终日躁动不安,思想不能逸息,定会心力交瘁,百病丛生。他提倡,凡有志于养生者,都应当磨炼自我控制的能力,要善于在纷乱的环境中保持自我放松,自我稳定,做到轻松自如。为此,他首创了以“头空、心静、身松”为要领的“静坐功”。“清静多寿”,是庄子倡导的养生法则。 四是豁达。庄子认为“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庄子主张处世要乐观。他曾形象地比喻说,水泽里的野鹤,十步一啄,百步一饮,消遥自得,幽闲自如,因而得以保生;而笼中之乌虽然饮食充足,但有翅难飞,蹦跳不能,成天低头不鸣,无精打采,因之难以全生。一个人长期锢于自己设置的精神枷锁之中,必然会忧愁苦恼,“病由心起”。“豁达多寿”,是庄子养生和处世的切身经验。

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 一、单选题(每题1分,总分24分) 1.强调“动形养生”的思想,创立“五禽戏”,一般认为始于( A ) A.华佗 B.李时珍 C.孙思邈 D.扁鹊 2.中医养生学目标( C ) A.阴阳互根 B.五脏坚固 C.健康长寿 D.气血充沛 3.《黄帝内经》在养生中主要体现的是( B ) A.综合多种方法 B.治未病的预防为主的思想 C.食疗为主的思想 D.运动锻炼的思想 4.说明阴阳平衡是保持和恢复健康必要条件的语句是( B ) A.得谷则昌,失谷则亡 B.阳平阳秘,精神乃治 C.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D.阳非有余,阳亦不足 5.中医言:“肝为百病之贼”,此“肝”字实即为( D ) A.思 B.恐 C.悲 D.怒 6.四季调摄与脏腑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春季通( B ) A.心

B.肝 C.脾 D.肾 7.“虚则补其母”中“培土生金”是指( A ) A.肺虚补脾 B.肝虚补肾 C.脾虚补心 D.肝火旺泄心火 8.营运“小周天”是指()( C ) A.任脉通畅 B.督脉通畅 C.任督二脉均开通 D.全身经络开通 9.相对固定的人类的生命期限所谓之()( B ) A.年龄 B.天年 C.寿老 D.养老 10.中医认为五官内连五脏,其中肾开窍于( A ) A.耳 B.目 C.鼻 D.口 11.食物归经是指食物对脏腑经络的选择作用,如梨、香蕉、桑椹、猕猴桃等都具有生津清热作用,梨侧重于清热的脏器是( A ) A.肺 B.脾 C.心 D.大肠 12.“子午觉”是睡眠养生之一。其方法为:每天两次入睡时间是( B ) A.20时~22时、11时~13时 B.23时~1时、11时~13时

从美食的角度浅谈养生之道

从美食的角度浅谈养生之道 姓名: 学号: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美食与养生 (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黄山,安徽 245041) 摘要:美食跟养生密切相关 关键词:美食;养生;食疗法 引言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所谓的食补也就是经过调整饮食来促进身体健康的发展。同时食补还能够起到药物绝对所无法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通过调整饮食的方法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具有源远流长而深厚的历史,其实祖先们早在2000多年前在发展及其低下的奴隶社会时期的周代就充分认识到了饮食对于养生的巨大的重要性。饮食是人类进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条件,但要使人活得健康而愉快、并充满活力和智慧,则不仅仅考虑到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而已,还必须考虑到饮食的合理调配的方面的重要性,必须保证人体中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的摄取的平衡同时必须要充足,最重要的是还能被人体充分地吸收和利用。营养需要平衡,首先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绝对不可忍饥挨饿,相对于忍饥挨饿而言更多人是暴饮暴食,当然这也是很不好的饮食习惯,也不可以偏食,不能只吃一种食物,而需要进食多种食物,保证营养的均衡。还要特别注意平时饮食的卫生,不吃不干净和有毒的食物。并且还应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的不同适当的减少和禁忌一些食物的食用,这样才有利于有效地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通过饮食而养生的目的。饮食养生是通过食物来进行的,根据日常食品,还有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以及不同的生理病理需要进行调理养生,不但能充饥,而且还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有益身体健康,驱除疾病延年益寿,是一种乐于被人们接受的重要养生手段。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说:“颐气无玄妙,节其饮食而已。”就是说养生长寿奥妙在于调整饮食,充分强调了饮食养生的重要性。养生健身术是最古老的生命科学,是散发着迷人魅力的高雅文化之一。它包括气功、按摩、武术、房中术、食疗术、辟谷术等多种养生健身方法,涉及到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宗教、饮食、天文、地理等多种知识,是传统文化之中糟粕较少、精华较多的一个组成部分。

陈立夫的养生之道

陈立夫的养生之道 陈立夫--- 中老年人必看, 此人真是拿得起放得下!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等各项要职。国民政府迁台后,他移居美国,潜心研究中华文化,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国际认可。2001年,陈立夫去世,享年101岁。 陈立夫一生历经风风雨雨,却身体安康长寿,享年101岁,其中确实有些养生之道。 1990年8月27日晚,陈氏家族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一个盛大宴会,庆祝陈立夫和夫人孙禄卿90大寿。为了感谢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校友门生、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以介绍他的养生之道作为答谢致辞。 陈立夫说,他的长寿之道分为四个“老”,共32字:“老健:养身在动,养心在静;老伴:爱其所同,敬其所异;老友:以诚相见,以礼相待;老本: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在宴会上,陈立夫的致辞如下: 人生活到90岁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尤其夫妇二人都到90。我今天答谢诸位第一句话就是“祝诸位全体健康和长寿。”同时要乘此机会报告大家,老年人之四大需要,以及达到

四大条件之要点如下: 老健 人生活到90岁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尤其夫妇二人都到90。我今天答谢诸位第一句话就是“祝诸位全体健康和长寿。”同时要乘此机会报告大家,老年人之四大需要,以及达到四大条件之要点如下: 早饭后,再散步1000步。如此做来,已有28年,决没有一天间断。持之以恒为最重要,此之所谓“养身在动”。养心在静。首在不发脾气,不寻烦恼,知足常乐。我随蒋公服务25 年,从未向他做任何要求,故心常快乐。他要我做这事做那事,我尽心竭力去做,做不好,是非所学(我是学采矿工程的),非我之罪也。故心常安,所以睡眠甚佳,不厌不游,此之谓“养心在静”。 老伴 中国人的夫妇观念与现代美国不同,是要“白头偕老”的。所以要慎择于始而和顺至终,惟如何能达到“和顺”二字,必须做到下列八字:“爱其所同,敬其所异”。须知天地间没有两个全同的人,就是亲兄弟姊妹,都是个个不同的,强人同我,就是自私,自私是为“老伴”之大敌。所以只要大体相同,不必求对方一定要同我,则得之矣。 大同世界,如何达致,亦就靠上述之八个字,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相处的原理是一样的。我与内人结婚已63年,从未吵过架,就是靠上面的八个字。夫妇和顺,对于下一代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的儿孙,似乎亦没有到有任何问题。这八个字是我创造的,谨供大家参考。 老友 以诚相见,以礼相待。 老本 老本者,指老而有储蓄也,亦即经济方面有独立能力,而无须求于人(包括儿女在内)也。于此我亦有八字奉献如下:“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以上四点,仅述以往之经验,仅供诸位之参考,仍请指教。 据采访过陈立夫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的描述,陈立夫“身体虚弱,面色清秀”。百岁寿诞时,陈立夫写过一篇《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文章开卷语写道:“长命百岁,是人人所期望的,但是非人人所能达到的。其原因甚多:有属于先天所禀赋、有属于后天的保养、有灾难而能逃过、有俗务而能减少。” 在《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中,他谈了自己独到的体会: 先天的禀赋,人人不同,而最可贵者,则具有四种: 一、能熟睡。二、不发脾气。三、记忆力强。四、有恒心。 长寿关键在于后天的保养,有七点为要。 1、我能熟睡 我一睡下去,不到几分钟,就能睡着,而且睡得很熟,这是消除疲劳的最有效方法。内人孙禄卿女士常常妒忌我,说我有这好福气。 我每次遇到困难,往往只怪自己,不怪人家,所以不会发脾气,更不会因此和人家冲突。当我担任蒋校长机要秘书时,我仅27岁。一个人在蒋公馆办公,一天忙到晚,没有一位同事,更无发脾气的对象。后来由科长代理了秘书处长,亦未发过脾气。我29岁担任中央党部秘书长及32岁担任组织部长等职,下面都是前任留下来的人,我客客气气待他们,他们亦恭恭敬敬待我,无一次发过脾气。 2、不发脾气 我每次遇到困难,往往只怪自己,不怪人家,所以不会发脾气,更不会因此和人家冲突。

《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 5分钟记住《黄帝内经》,受益终身。《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相传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集结成书。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实乃中医药学之纲目!【概要】 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 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五脏: 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 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 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 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 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肠主液”。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