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形势与政策5讲.第五讲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形势与政策5讲.第五讲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形势与政策5讲.第五讲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形势与政策5讲.第五讲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第五讲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再平衡”标志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逐步深化。通过战略与安全的“再平衡”、盟友及伙伴关系的“再平衡”和经济“再平衡”,美国力图维持自己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支配地位,与此同时,防范崛起大国对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构成挑战。“再平衡”在强化美国优势地位的同时也给美国带来了风险,同时导致大国关系的复杂化和中小国家可能出现的“选边站”困境。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美国战咯调整带来的地区效应及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实与潜在影响。

一、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及其调整

2012年新年伊始,刚刚从十年伊战的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了亚太地区。

2012年1月5日,奥巴马会同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道在五角大楼举行了记者会,公布一份酝酿了七年之久的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根据报告,美国将裁军50万,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地面部队将被拿来“开刀”。美国还将大幅削减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但唯独却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进一步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如同众多国际媒体所评述的那样,“中国或许不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

1.美国的“绝对安全”

事实上,即便中国没有敌意,但追求“绝对安全”的美国始终将中国列为威胁之一。

自二战之后,彻底打破孤立主义,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的美国为自己界定出了明确的安全和防务原则,那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主动出击将威胁消灭在摇篮之中,而不是坐等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在这种“预防性防务哲学”下,美国军事战略总是以近期的多元威胁和远期的重点威胁为着眼点,试图建立“绝对的安全”。无论是在冷战期间,乃至“后冷战时代”都将此理念贯穿始终。

为此,美国就始终保持并维护着针对全球绝大多数地区的力量投送体系,试图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将威胁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例如,在延绵半个世纪的冷战中,尽管苏联其从始自终其军事战略都是以防御性为主导,但其主动防御战略客观上却无形地挑战了美国在全球性的力量投送体系和军事存在。再加上苏联高度集权政治结构下人为因素的不可预测性以及意识形态的限制下,双方存在沟通和信任上的鸿沟,所以苏联无法准确将自己的战略意图和目的准确转达给美国,而美国也难以取信苏联。

美国无法预知前苏联意图和目的,于是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威胁”下,美国只得采取积极的预防围堵战略。无论苏联在中东、非洲、远东甚至是中美洲进行任何形式的力量渗透,

都遭到美国的围追堵截,甚至为此不惜以核战争为要挟(古巴导弹危机),甚至直接介入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美国所有的努力,就是将“不确定性”的威胁掌控在自己能够掌控的确定范畴之内。时下,美国在处理所有现实威胁依然以此为纲。例如,最近,美国对伊朗内贾德的“隔空喊话”,尽管阐明了伊朗发展核武器与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是美方所能承受的“底线”,但并不意味着仅凭伊朗的自控意愿就能让美国安心,而是美国需要通过一种确定的机制来实际掌控伊朗不会触碰到这一“底线”。

这一确定性的机制最好是,伊朗能够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体,通过国家治理的内部机制来约束其国家行为,使其符合美国利益。次之则是,伊朗能产生一个尊重美国所主导下国际秩序的政权,通过外部机制来约束伊朗的举动。

为了追求这种“绝对的安全”,美国常常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以其投入和产出比来衡量,这种防务逻辑或许因过分理性而显得有些荒诞,但却是美国民主政体其理性决策体系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祸得福的是,美国遍布全球的军事体系却在保护西方盟国所赖以生存的贸易航路、资源和市场方面,发挥了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

如果说,在二元结构下的冷战期间,苏联是确定的“不确定威胁”,那么冷战结束后,在呈现出多极化趋势的世界中,美国的绝对安全理论,却在遭遇着模糊和不确定的“不确定威胁”。

2.十年之变

冷战结束后,随着欧洲威胁的解除,美国逐渐将重点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中国似乎成为继苏联之后美国“确定的不确定性威胁”。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逐渐开始加强在亚太的军事部署。中国人在1999年的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以及随后2001年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中,实实在在感受到美国咄咄逼人的压力。伴随着小布什的上台,中国原本将会遭遇美国更大的压力,但“9〃11”事件的发生却改变了美国的战略轨迹。国际恐怖主义瞬间凸显而出,相比中国成为美国更加急迫的新威胁。

相比传统威胁的确定性,美国所面对的国际恐怖主义,因其无影无形,而且难以界定,所以可以用模糊来形容。此前美国“绝对安全”的理论开始遭遇新的挑战。

因循守旧在思维惯性中的美国,只能将传统的战争逻辑投入到打击非传统威胁的“反恐战争”中,用“国家对国家”的战争模式,强行套用在“国家对非国家组织”的新型战争模式下。

在德国情报机构假情报的帮助下,美国借口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伊拉克拖入到一场错位的战争之中,并随后将战火蔓延至阿富汗。十年的战争消耗,美国虽然在装备和战术层面进行了大量修补,来适应了新的需求,但是“绝对安全”的理论却难以应对新的威胁。

尽管最终萨达姆被判死刑,本〃拉登也毙命在美国的枪口下,但反恐战争并没有打赢。虽然,美国加强了对中东地区的控制,并且成功介入到中亚地区,获得了巨大的地缘战略优势,但国际恐怖主义依然飘荡在世界各地,依然威胁着美国的安全,而且其存在形式也广泛和模糊。2010年,美国媒体就不断披露出美籍本土恐怖分子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美国国民甚至是传统意义上的白人被基地组织通过互联网进行招募,便是最好的证明。美国结束反恐战争,也正是基于改变和调整美国防务战略的需要。

回头再看中国,如果说十年前美国认定中国是板上钉钉的“不确定性威胁”,但随着十年前中国加入WTO,如今中国已经更加深入和广泛地融入世界,中美两国也日益形成了紧密的经济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否会对美国形成现实威胁,对美国而言已经不像十年前那样确定了。“长期看来,中国作为地区强权的崛起将会从各个方面影响美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新战略报告这样写道。用“影响”这一中性词汇来表述,从中已经能看出美国在看待中国问题上心态的某种改变。

对美国而言,不确定中国威胁的原因,是因为当今高度依赖经济增长来维护内部稳定的中国,不可能在改变地区格局等重大问题上做出过火的举动,因为外部环境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和稳定的增长,而这又直接影响到权力法统的根基。

确定的原因是,十年间,中国的军力却在急速扩张之中。更重要的是在美国看来,中国并没有清晰表明其战略意图和目的。在新战略中,美国就此也明确要求,“中国军力扩张必须要在更明确地澄清其战略意图的前提下进行,以避免引起该地区摩擦”。

自上世纪末起,基于中国为做好彻底解决台湾问题的准备,在军事上努力获取并发展所谓的“反介入”作战能力(其核心就是要在对台湾及附近岛屿行使武力时,防止美国阻挠和干涉)。为此,中国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尤其在颇受美国关注的核武现代化、太空载具与太空反制武器、网络战和常规作战等方面所取得了进步。尽管如此,中国依然不能改变中美两国军事实力对比悬殊的现实。

但是,中国在军事上的努力着眼于美军的软肋而打造出的不对称作战手段,力求以最小的代价对美国形成有效的震慑能力,这一点却不容美国小觑,因为这将迫使美国在事关中国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不敢轻举妄动。这如同过去美国要花1块钱才能办到的事情,在中国军事加码后,现在需要花2块钱甚至是3块钱才能办到。

如果美国束手无策并任由这种情形发展下去,那么未来美军在当地将面临非常艰难的战略抉择:要么接受现实,放弃对区域内盟友和伙伴的安全承诺;要么找到应对之法并发展出针对性的军事能力,重塑和保持美国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地位。

而这些,正是新战略所要努力达成的目的。

3.对抗中寻求合作

尽管中国对于美国而言是不确定的“威胁”,但在美国近期发布的新战略之中,依然能够感受到美国的某种期许。

在新战略中,美国明确指出,“中美两国在东亚的和平与稳定上有负有责任,双方会从建立协作性双边关系中获益”。这无疑是希望在防范中国的同时,寻求和中国的合作。因为,这份战略虽然是份军事战略,但奥巴马在评述这一战略时,已经明确强调不能仅仅依靠军队,同时希望借助诸如外交等各方力量来达成。

在新战略中,美国也多次强调了美国的经济利益,而非单纯的安全利益。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最重要经济体之一,拥有绝对的权重,美国仅使用单纯的军事手段来实现其目的,并不切合实际。

尽管美国未来将强化在区域内的军事存在,这无疑对中国会造成冲击。但是,对于过去和现在都不曾拥有过改变地区格局的能力的中国而言,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损失。

对于中国而言,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需要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和美国的合作不但能赢得外部环境,而且也将为社会转型增加新的外部动力。因为民主、透明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毕竟美国人能从中国透明的财政预算和支出中,尤其是国防预算中寻找到安全感。美国如果这么做,并不损及中国的利益,反而会符合中国大多数的普通国民的利益。

4.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考量

2012年4月1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美国海军学院发表演讲,主题为美国亚太战略。这是继2011年10月,她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之后,再次诠释美国亚太战略调整。

希拉里国务卿的这次演讲和去年的文章内容基本一样,都是在为美国重返亚太吹风。希拉里说,从上任第一天始,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就对亚太地区不断增加的重要性予以回应。她本人上任后首次出访便选择亚太地区,这在美国外交史上是反传统之举。奥巴马总统已四次出访西太平洋地区,以全面推进“前沿部署”外交。亚太之所以成为“前沿”,是因为从印度洋到美国西海岸,有世界一半的人口,有美国最为信赖的盟友,有中国、印度、印尼等新兴国家,还有世界上最具活力的贸易和能源线路。今日美国必须立足亚太,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由于独特的地理特点,美国既是大西洋国家,也是太平洋大国。美国要建立跨太平洋的伙伴关系和机构网,使之与跨大西洋网络一样持久,并与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一致。

希拉里强调,历史表明,一个强大的地区架构可激励合作,抑制挑衅和坏行为。这一架构需要持续努力,需要坚强的伙伴关系,重要的是,还需有美国的领导,这是美国亚太战略的核心所在。美国在亚太地区外交、经济和军事的所有行动皆为实现这一目标。希拉里更极言之:“美国的领导独一无二,前无古人,不可替代。”

希拉里称,21世纪的挑战正在模糊外交政策中“3D”之间的界限,即国防(DE-FENSE)、外交(DIPLOMACY)和发展(DEVELOPMENT)。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前沿部署”具有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的全方位特点。鉴于这一点,我们的工作将遵循六个关键的行动方针:加强双边安全联盟;深化我们与新兴大国的工作关系,其中包括中国;参与区域性多边机构;扩大贸易和投资;打造一种有广泛基础的军事存在;促进民主和人权。

其实,奥巴马政府这一战略新动向代表了美国亚太战略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大规模的实质性调整,奥巴马宣称自己是美国首位太平洋总统,并强调美国始终会留在亚洲,实际上,美国从未离开过亚洲,当前不过是要加强在亚洲的投入而已,因为在美国看来,对亚洲尤其是东亚,已经忽略得太久了,重返亚洲已是时不我待。

美国重新关注亚太的根本目的,希拉里国务卿也非常明确地指出,利用亚洲的增长和活力是美国的经济和战略利益的核心,也是奥巴马总统确定的一项首要任务。亚洲开放的市场为美国进行投资、贸易及获取尖端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美国国内的经济复苏将取决于出口和美国公司开发亚洲广阔和不断增长的消费基群的能力。在战略上,无论是通过捍卫南中国海的航行自由、应对北韩的扩散问题还是确保该地区主要国家的军事活动的透明度,保障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对全球的发展越来越至关重要。不难看出,美国的战略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美国需要东亚拉动国内经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有19.3亿人口和5.7万亿美元的GDP,是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GDP年增速高达8%。广阔的市场前景为美国出口倍增计划提供了实现的可能。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启动以来,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9.8%降至0.1%,东盟6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至0.6%,双方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据中国海关数据,2010

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2927.8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7.5%。2011年1—10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295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7%,中国从东盟的进口增长了27.5%,对东盟的出口增长了23.7%,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贸易伙伴。这让美国如坐针毡,怕失去了在东亚的主导权。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计,一个没有美国参与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可能使美国公司的年出口至少损失250亿美元,或者约20万个高薪岗位。美国通过TPP谈判,可以避免自身被排除在亚洲尤其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之外,从而可以获得现实的经济利益和长远的战略利益。另外,《华盛顿邮报》文章指出,21世纪最初10年是美国“失去的十年”。经济增长是大萧条以来最慢的,真实的失业率达到15%左右,超过17%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是以往第三世界国家才出现的数据,如今

却发生在美国。相反,高速发展的东亚地区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不仅其经济份额在全球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且对美国经济的带动作用也愈发明显。为了开拓市场、创造就业、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强化在亚洲的存在,提升与亚洲的联系,增强对亚洲的控制,就成为美国摆脱自身危机、应对未来挑战的首选战略。为此,美国高调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目的就是与TPP成员达成新型的自由贸易协议,维护美国出口利益。另外,通过TPP 谈判,提升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在与政府、企业和公众沟通、交流与融合的同时,推行美国的全球价值观。

其次,美国当前面临的潜在挑战也主要来自东亚。虽然中东地区的动荡仍此起彼伏,但从战略性和影响力上看仍无法与东亚相比,尤其是对于经济规模已列全球第二的中国的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判断,导致美国有不少人将中国视为未来主要的潜在威胁。在美国看来,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威胁评估”已经从传统的意识形态争议以及双边关系中的结构性争议,转向美国眼中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中国的“能力”和“意图”。还需要指出的是,面临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政府也需要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得更为强硬,以免受到国内政敌的过多攻击。出于对国内选举政治的考虑,奥巴马政府不希望给世人留下美国因为国内经济困难和预算开支削减而“变弱”的印象。美国主流观点将中国的发展定位为“机遇为主,潜在挑战”,故遏制中国也是遏制美国自己;另一方面,当前美国在国际国内的行动都已捉襟见肘,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得围堵中国的成本已超出其可以承受的范围。因此,美国更倾向于在姿态上高调呼应亚洲国家的邀请,而在行动上则低调与主要大国协调,继续与中国保持接触,深化两国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既能继续借助外部推动力来促进美国的经济复苏,又能利用与中国的接触掌握中美关系的主动权。目前,对美国来说,中美关系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尊重中国合法利益的同时继续稳定地维持美国霸权;对中国来说,则是如何在应对中国不断扩展的海外国家利益的同时,避免过早地和美国发生正面冲突。未来中美在战略、外交和防务领域内的关系可以说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美国的中国政策将会继续在“压制中国”和“牵手中国”这两个极端间徘徊。

再次,奥巴马政府需要“再确认”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优势和战略决心,并重申美国的“战略制高点”。在过去10年间,东亚地区的战略格局与国家关系开始逐步背离传统模式。中国的持续高速发展、日本的政府危机和经济停滞、东盟的整合与扩大、朝鲜核问题的拖延,等等,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使得美国在东亚的盟友关系变得更为错综复杂。日本的离美倾向逐步显现,韩美协调也问题多多,东南亚国家对美国的期待已缩减到安全这一单一领域。而在经贸方面,亚洲国家对中国的依赖已经难以摆脱。随着中国发展,美国在亚太的传统盟友和防务伙伴对美在该地区的战略能力开始有所怀疑,这严重侵蚀了美国在亚洲的传统领导地位,为了保证美国在本地区的“战略制高点”——美国的同盟关系以及“新型伙伴关系”不至于流失,美国需要高调介入东亚。

5.重返亚太战略已改为再平衡

美国总统奥巴马连任后的首次出访选择亚太地区,身体力行落实亚太战略,其势不免咄咄逼人。不过,北京外交部新女发言人华春莹说,中方乐见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中方奉行开放、包容、共赢的亚太观,希望美方在亚太地区发挥建设性作用。

事实上,奥巴马的重返亚太战略已悄悄改为再平衡。2009年奥巴马首提重返亚太,北京顿感寒意。之后美军气势汹汹,要把六成军舰转移到亚太。不过,北京在钓鱼岛一役对美国的盟友日本毫不相让,奥巴马也不能表示甚么,相反,在竞选连任中,已强调将重返亚太战略修正为再平衡战略。

为甚么有这样的修正?美国国会研究中心的分析指出,美国的亚太战略,目的是在财政限制条件下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信用,其含义包括:一、美国国内经济危机来临,亚太地区对美国贸易的重要性在上升,美国的经济未来实际和亚太捆绑,有必要作出资源调整。二、中国已崛起,美国需要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和政治影响以取信传统盟友。三、随着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兵,美军有重新全球分配军力的可能性。奥巴马政府宣布重返亚太,是美国国内的需求、亚太盟国的期望,也有现实可操作性。

然而,重返亚太这个词实在是太针对中国了,容易让欧洲和中东地区认为美国从此放弃全球领导地位,单单和中国去争太平洋的未来,不但会冷落老盟友,也明显触怒中国。所以,美国防长帕内塔早前访华,已重新解释了再平衡政策,而且邀请中国参加一四年环太平洋联合军演,表示美国的亚太战略不针对中国。

无疑,再平衡这个词十分温和,既强调对亚太倾斜的实质,用词上也不算挑衅,但现实是美国在碰壁后的调整。大家看到,在经济上,美国主推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进展缓慢;在外交上,美国介入南海和东海冲突,却遭到中国的坚决拒绝;在军事上,要调军舰到亚太,也是说易行难,由于基地难找,就算菲律宾、越南和澳洲允许驻军,开价必不菲,不像日本倒过来给钱美国。美国主推的TPP要排斥中国,其实是极其愚蠢,美国在本土经济都离不开中国,在亚洲又如何排斥中国?

于是,北京大可冷静观察,以不变应万变,继续远交近攻。

二、从“重返亚太”战略到“再平衡”战略

“再平衡”标志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逐步深化。通过战略与安全的“再平衡”、盟友及伙伴关系的“再平衡”和经济“再平衡”,美国力图维持自己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支配地位,与此同时,防范崛起大国对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构成挑战。“再平衡”在强化美国优势地位的同时也给美国带来了风险,同时导致大国关系的复杂化和中小国家可能出现的“选边站”困境。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美国战咯调整带来的地区效应及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实与潜在影响。

2012年3月28日,由7位美国亚洲研究和防务研究专家联合撰写并提交美国国会的一

份研究报告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奥巴马政府对亚洲的“再平衡”。

2012午6月2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 (Leon Panetta)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十一届“香格里拉对话”上发表演讲,使用“再平衡”一词对美国亚太战略、特别是美国亚太军事战略调整的动因、路径和方式进行了阐释。此后,“再平衡”一词在美国官方文件、智库研究报告和主流媒体频繁出现,其含义超出了军事战略与安全范畴,涵盖了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多个领域。1从2O11年美国政要提出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构想,到2012年提出的“转身”到“再平衡”,一系列新概念的出台标志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逐步深化。尽管美方多次声称美国的战略调整并非针对中国,但自2010年“天安号”事件以来,因美国在战略上“重返”亚洲而引起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一系列剧烈变化,迫使中国不得不对美国的战略行为予以更多的关注。

(一)美国为什么要推出“再平衡”

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去,美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推出“再平衡”,是国际、地区经济与安全形势变化以及美国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等多个因素驱动的结果。

1.亚太地区对美国国家安全、繁荣以及利益的重要性持续上升。同时,美国在该地

区也面临着广泛复杂的挑战,因而必须在这一地区投入更多的战略资源

近年来,亚太地区对美国国家安全、繁荣以及利益的重要性持续增加,这已经成为奥巴马外交和安全团队的共识。同时,该地区变化中的军事力量平衡和持续出现的军事挑战也引起了美国战略界和决策层的高度关注。在2012年“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指出,“在本世纪——21世纪——美国认识到我们的繁荣与安全与亚太地区的关系更大”“这个地区拥有一批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印度、印尼等。同时,亚太地区的人口和军队规模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据国际战略研究所预测,今年亚洲的防务支出将超过欧洲,未来无疑还将持续增加。”帕内塔还指出:“(我们)今天仍面临着一系列广泛复杂的全球性挑战。从恐怖主义到伊朗和朝鲜破坏稳定的行为,从核扩散到网际攻击这种新出现的威胁,从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到亚太地区的领土争议。”

由于亚太地区幅员辽阔,加之美国在该地区面临的问题极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美国必须整合现有资源,包括军事资源、经济资源和外交资源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投入力度。

在安全领域,由于伊拉克战争终结,阿富汗战争即将结束,美国可以将富余的军事力量持续投入亚太地区。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阿斯顿〃B 〃卡特指出,阿富汗战争的结束使得美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包括航空母舰以及相关的海军情报、搜救、探测部门均得以灵活配臵。空中力量方面,EP-3侦察机也由美国中央司令部移至太平洋司令部使用。“火线哨兵”无人侦察机可以从阿富汗脱身,现在也回到亚太地区。由于在阿富汗军事任务的减少,十年来一直在中东执行侦察任务的海军P-3s巡逻机将在亚太地区承担更多的任务。此外,大量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可由中东改派驻亚太地区。

在经济领域,美国不可能坐视东亚形成将美国排除在外的地区主义。抵消东亚地区原有的区域合作架构的影响,确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跨太平洋区域合作新架构无疑将是奥巴马政府的主要着力点。

外交方面,美国同样面临新的调整。不仅要努力巩固和强化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等亚太地区盟友的关系,还需要尽可能地深化和拓展“伙伴”关系,甚至包括与昔日同美国交恶的国家进行接触,推动其政治、经济转型,争取将其转化为可以信赖和可资利用的“伙伴”。

2.美国国内经济形势不佳及预算削减,迫使美国军方也相应削减开支并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

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速缓慢,通胀率上升,失业率居高不下。奥巴马政府面临减少高额债务和预算赤字的艰巨任务。与之相应,美国国防部也不得不调整2013年预算案,计划在未来十年削减国防支出4870亿美元,其中包括裁减地面部队近10万人、缩减海军和空军编制。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五角大楼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声称,将对2013财年提出5250亿美元预算请求,这也是自“9〃11”事件后,美国国防部提出的预算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2012年获批的国防预算是5310亿美元)。

帕内塔指出,“这种新的财政现状……为我们 (美国)提供了制定一项 21世纪新防务战略的机会,该战略要既能应对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又能保持这支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为此,美国军方不得不根据新的战咯重点,制定新战略,打造一支规模更适当、行动更敏捷的部队”。从这个意义上讲,“再平衡”的提出正当其时。

3.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可持续性和创新性

此外,美国提出“再平衡”也体现了奥巴马外交和安全团队亚太战略构想的延续性和创新性。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有着远超其他大国的战略运筹能力。但美国的强大并不在于美国能不断地提出新战略构想,而在于美国一旦提出新战略构想,往往就能迅速地予以补充、修正和完善。2011年,奥巴马外交团队提出了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构想,2012年,美国政要又先后提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转身”说及“再平衡”说。总体上看,“转身”及“再平衡”是对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构想的深化和具体落实。在军力部署、军队结构性变革及美国伙伴关系的构建方面,“再平衡”的相关内容也有所创新。美国官方对美国的“太平洋世纪”“转身”和“再平衡”三个概念的论述阐释实则构成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主要内容。尽管迄今为止,奥巴马政府公开发表的文献和声明并没有就什么是美国的亚太战略做出清楚的界定。

(二)美国“再平衡”的目标和具体内容

1.美国战略“再平衡”的目标

曾服务于乔治〃w 〃布什政府的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现卡耐基基金会资深研究员阿什利〃J〃泰里斯 (Ashley J. Tellis)指出,美国不能确信现存的国际秩序能够安抚中国这样的倔起国家。中国作为一个陆权国,第一次能削弱美国在亚洲的核心目标——即防止在该地区有任何大国控制地区资源,最终威胁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甚至美国自身的安全。中国的威权政治模式、在东亚漫长历史中的至尊地位、国内频繁制造麻烦的民族主义使美国对中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行为保持高度警惕。近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还致力于增强“反介入”能力,阻滞美国进入亚洲边缘地区——美国必须寻求重新打造实力,振兴其在亚洲的联盟体系以制衡中国。

在美国的战略界和决策层,类似泰里斯上述观点的言论和思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无疑对美国政府重新定位与亚太地区关系并确立其亚太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上看,美国“再平衡”的主要目的仍在于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地位;与此同时,防范崛起大国——主要是中国对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构成的挑战。

2.“再平衡”的具体内容

美国在亚太的“再平衡”大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战略与安全方面的再平衡、同盟与伙

伴关系“再平衡”和经济“再平衡”。

(1)战略与安全方面的“再平衡”

战略与安全方面的再平衡是“再平衡”的重要内容,主要与军事领域相关,前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法戈对军事领域的战略再平衡做了清楚的阐释。法戈指出,战略再平衡不应被视为奥巴马政府的新政策,而是美国长期努力保持对亚太这个世界上最重要地区的进入和军事存在的结果。军事领域的战略再平衡包括地理上的再平衡和能力的再平衡。地理上的再平衡指调整美国的地区战略、军事部署以及武装力量结构以应对挑战和把握机遇。在军事能力方面,战略再平衡包括在硬件、系统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在面对迅速出现的区域军事挑战时,这种投入是建立一支维护美国及其盟友安全和利益的武装力量所不可缺少的。

在武装力量部署的再调整方面,美军的区域防务部署将坚持地理上的广泛分布、行动上具有活力和政治上的可持续,包括将驻冲绳美军的一部分转移至关岛,美国海军陆战队进入澳大利亚达尔文港。五角大楼还制定了一个“前沿部署”计划,即将滨海战斗舰部署在新加坡。美国方面还声称,未来将在新加坡部署三艘以上军舰,将更多的军舰和飞机部署在菲律宾,这主要是出于训练目的,也出于对舰船的维修和保养的考虑。美国还将持续改善在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和海军基地的条件,使其不仅成为美军后勤和中转站,也用于友军的培训和演习。为了支持美国海军陆战队从冲绳向关岛的调动以及培训美国其他武装力量和盟国武装力量的需求,美国将加大对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塞班岛、天宁岛以及关岛现代化军事设施和训练机构的投入。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称,美军将调整在亚太地区海军的整体部署,到 2020年,将60%的海军力量投入到太平洋。这改变了长期以来美国海军力量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均衡分布的状态,被称为是历史性的转变。

美国副防长也指出,过去10年,已经有驱逐舰和两栖舰在非洲、南美洲和欧洲履行安全合作使命。在上述地区,海军已经装备了新的舰船,诸如联合高速船和濒海战斗舰。这也将使得更多的两栖舰和驱逐舰能够部署在亚太地区。由于在罗塔岛和塞班岛已经有驱逐舰驻扎,美国可以有6艘驱逐舰用于亚太地区的轮替任务。

在新一轮调整中,美国空军将部分战斗力从阿富汗转至亚太地区,包括 MQ-9 “死神”无人攻击机、U2侦察机和“全球鹰”高空无人侦察机。与之相关的原属美军中央司令部的部分情报资源也随之转至亚太地区。此外,美军空军还可以将更多太空战、网络战和轰炸机部队从美国本土派遣至亚太地区,在此方面并不需要额外的投入。

地理再平衡不仅包括调整美国军力的分布,还包括美方主动与地区盟友及伙伴关系的改善以及美国与区域内国家加快军事接触与合作的进程。美国意识到要与许多新伙伴建立正式的盟友关系,建立广泛分布的固定“基地”,并且在政治上实现“可持续”。美方更期待的是可以灵活地进入重要的战略区,在此方面,需要众多盟友和伙伴的支持和配合。

战略与安全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能力再平衡。

法戈指出,为了适应地缘挑战,美国必须再平衡其在军事技术和力量结构方面的投入。美国的投资将主要集中在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一种加强版的弗吉尼亚级潜艇、新的电子战和通信能力以及改进的精密武器。帕内塔此前也指出,“我们还将进行投资,投资于网际,投资于太空,投资于无人系统,投资于特种部队行动。我们将投资于最新技术,我们将投资于在必要时迅速调动力量的能力”。

在亚太地区,美国需要加大在能力建设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在空中和海上军力建设方面。

早在2010年,美国国防部就已经正式提出“空海一体战”概念,寻求改进空中和海上力量的一体化战力,以有效遏制伊朗和中国的反介入能力。在强化能力再平衡的进程中,美军正在努力将“空海一体战”构想转化为现实。

总体上看,目前美国军队建设的方向是“更为机敏灵活,更为精干,做好(应急)准备,技术上更为先进,能在更广泛领域开展合作,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击败任何对手”。从上述美军建设所致力的几个方向来看,经过再平衡“瘦身”之后的美军将具备更为强大的战斗力。

(2)盟友与伙伴关系再平衡

巩固和更新同盟关系,创建新的伙伴关系和新的同盟是美国“再平衡”的第二项重要内容。由于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和美国自身情况的变化,美国必须巩固和更新在该地区的盟友关系,进一步拓展和建立伙伴关系。

美国与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泰国和菲律宾有强大的同盟关系,与印度、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有强大的伙伴关系。美国将以这些关系作为基础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美国高度重视美日同盟,将美日同盟视为21世纪地区安全与繁荣的基石之一。美国强调提高两国军队协同训练和开展行动的能力,强调双方在海上安全与情报、监视及侦察等领域的紧密合作,还强调联合开发包括下一代导弹拦截器在内的各种高技术能力并探索太空和网络空间等新的合作领域。

美军通过将海军陆战队队员从冲绳岛迁往关岛,有助于把关岛进一步发展为美国军队在西太平洋的战略枢纽,提高美日应对亚太地区多种紧急事态的能力。2012年11月9日,访问美国的日本防卫省副大臣长岛昭久还与美国国防部常务副部长卡特、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分别举行会谈,双方就启动有关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磋商达成一致。

美国保障亚太安全的另一个关键是美国与韩国的同盟关系。美方认为在朝鲜半岛经历过渡和发生挑衅的一年里,韩美同盟关系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强这一同盟关系已被美国列为未来的一项重点目标。尽管美国在未来五年中将通过一个过渡阶段缩小其地面部队的整体规模,但美国陆军在韩国仍将保持相当规模的存在。同时,美国还将与韩国加强情报与信息共享,改造这一同盟关系,使之具备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新能力。

澳大利亚在美国同盟体系中的地位也在上升。2011年秋季,美国宣布与澳大利亚达成协议,将以轮换方式在澳大利亚北部驻扎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和部署军机。第一批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已于2O12年4月抵达达尔文港。美方认为,这批海军陆战队可以迅速部署到整个亚太地区,从而使美国能更有效地与在东南亚和印度洋的伙伴合作,应对自然灾害和海上安全等共同挑战。

美方还致力于为美国与菲律宾的同盟关系注入活力。在华盛顿,美国国防部长和国务卿一起与菲律宾有关官员举行了首次“2+2”会谈、在两军合作成功打击恐怖主义组织基础上,美方还努力增强菲律宾的海上力量。

此外,美国还希望与长期以来的盟国泰国继续开展密切的训练合作,深化双方的战略合作以应对共同的地区挑战。通过将濒海战斗舰 (Littoral Combat Ships) 前沿部署至新加坡,美国与新加坡军队在本地区采取共同行动的能力也大为提高。

在巩固现有同盟关系的同时,美国还努力加强与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西兰的伙伴关系。

印度被美国视为一个将对21世纪的安全与繁荣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国家。在目前印度、

美国和澳大利亚三国战略界热炒的印度-太平洋概念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美国的战略“再平衡”进程中,印度已成为地区权力天平上的一个重要砝码。帕内塔明确指出,美军试图将其伙伴关系和军事存在从西太平洋和东亚拓展至印度洋地区和南亚。

美国与印度之间不仅已有成形的高层战略对话,同时还将继续深化双方防务机构的合作,合作范围将包括从研究机构到军售机构,例如超越纯粹的军售,朝向技术共享和合作生产。借此,美印在防务方面可能出现日益密切的相互依存。

与过去相比,美国的“再平衡”更重视与东南亚国家、特别是中南半岛国家的关系。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20l2年6月的越南之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NPR)评论说,防长帕内塔访问越南,以期加强两国政府的关系及重申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力量。同时,越南及其邻国已经转向美国,以抵御中国的“野心”,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华盛顿邮报》报道称,由于对中国不断增强的影响力与军事力量感到担忧,美越这种“不太可能的关系”变得热络起来。美国军方尤其希望在20ll年签署的美越全面谅解备忘录的基础上推进美越双边防务合作。

(3)经济“再平衡”

尽管“再平衡”一词在开始主要涉及战略和安全领域,但在经济领域,奥巴马政府的“再平衡”早已开始。由于长期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维持着稳定的“轮觳模式”的安全架构,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美国具有传统优势,有成型的“抓手”和“依托”,实现所谓的“回归”也较为容易。但在经济领域,中美之间在亚太实则形成了相持,美国担心今后中国经济一旦超过美国,会挑战美国制定并主导的秩序和“游戏”规则,在东亚会出现以中国为核心的一体化进程。这是美国在战略上回归亚太的主要经济动因。美国正处在霸权相对衰落时期,因此将更加重视利用规则 (特别是经济和贸易规则) 的制定和安排来维护自身利益并遏制可能的挑战者。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的出现,为美国在经济上重返亚洲提供了“抓手”。目前,TPP尚处于规则制定阶段,尽管美国不是TPP的首倡者,但由于自身实力的强大,很快由参与TPP进程逐步向主导TPP 进程的方向发展。此外,美国TPP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尽快将日本拉ATPP,从而使美日两国在TPP架构中处于绝对优势和主导地位。日美关系也将因此得到进一步加强。2012年11月,正在对东南亚进行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发表演讲,指出在美国经济面临预算危机等风险之际,经济在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将被抬高。希拉里还表示,美国在TPP 谈判上正取得进展。从长期来看,美国会继续高度重视 TPP。

(三)美国“再平衡”的地区效应

“再平衡”是美国的战略行为,势将引起复杂的地区效应。

1.美国在亚太地区优势的强化

“再平衡”本身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力量收缩的产物,但推行“再平衡”的终极目标之一是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支配地位。美国推行“再平衡”,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和配臵既有资源、控制重要的战略通道、继续保持美国在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对其他亚太国家的既有优势,还可以进一步扩大美国的影响。特别是一批过去与美国关系相对疏远甚至交恶的中小国家在此进程中,与美国逐步修复和发展关系,成为或即将成为美国事实上的伙伴。这对于美国阵营的扩大无疑是极为有利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再平衡”巩固甚至强化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既有优势。

2.大国关系复杂化、中小国家“选边站”困境和亚洲的分裂

“再平衡”可能导致亚太大国关系的复杂化。在再平衡的名义下,美国实则希望亚太地

区的大国、特别是美国的忠实盟友日本和伙伴国印度在地区事务中能够分担一定的责任,尤其是在制衡中国崛起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日本和印度也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来平衡中国,借机扩大自己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在此方面,美国、日本和印度能找到战略利益的契合点。日本、印度与中国的摩擦也可能会不断增加。日本防卫省副大臣长岛昭久在会谈中就中国不断增强军备及加强海上军事活动的现状指出,日本周边的安全保障环境正在迅速变化,日美有必要联合应对,并且提出希望强化包括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在内的日美战略伙伴关系。

“再平衡”也使得地接两洋的中南半岛的地缘政治价值日益凸显,奥巴马将连任后的首次外交出访选择中南半岛的泰国、缅甸和柬埔寨,充分表明美国对该地区的重视。可以预计,美、中、日、俄及印度在该地区的博弈会更加激烈,特别是缅甸、越南与各大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可能导致各大国在中南半岛影响力的消长变化。

由于美国推行“再平衡”强调巩固盟友关系和拓展伙伴关系,亚太地区中小国家甚至一些与中国有着传统友好关系的国家将越来越可能面临在美国和中国之间“选边站”的困境。

亚太地区大国关系的复杂化和摩擦的常态化,加之中小国家在大国纷争中的“选边站”困境,事实上已经并将继续削弱该地区的合作进程,也使得地区一体化的目标更加遥不可及。从这个意义上讲,“再平衡”有可能加剧亚洲的分裂。

3.经济“再平衡”的地区效应

美国通过力推TPP以实现经济“再平衡”,可能产生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第一,冲击东亚合作进程。TPP实则是美国用以防止中国崛起挑战美国主导的东亚秩序的重要手段。尽管希拉里最近表示,美国欢迎中国加入TPP,但从美国力挺的TPP现有规则来看,中国将很难参与TPP。在战略层面上,美国力推TPP进程会对中国形成较大的冲击,特别是对中国力推的东亚合作进程产生很大影响。

第二,削弱东盟内部的凝聚力。长期以来,东盟至少在形式上主导东亚合作进程,处在“驾驶员”位臵。目前,东盟正致力于自身的一体化。但东盟成员国中有五个国家已经加入或有意向加入TPP谈判,这无疑会削弱东盟内部的凝聚力,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进程,也使得东盟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相应弱化。

第三,亚洲国家对华政策摇摆不定,投机性加强。特别是日本,一直在配合中韩两国推进中日韩合作还是加入TPP之间犹豫不决。尽管极有可能当选下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近期公开表示,“日本不可能加入TPP”,但是,由于中日钓鱼岛争端持续升级且看不到得到根本解决的可能性,长期来看,日本加入TPP的可能性在上升。2012年11月,日本首相野田也再次重申了日本决定加入TPP的立场。

TPP对转型国家越南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越南经济的发展需要美国市场,加入TPP对越南出口会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有助于打开美国的市场。越南想改变中越贸易中越南的巨额“入超”局面,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性,在经济和安全上对美国有着双重需求;美国则希望越南因加入TPP而发生变革,这种变革不仅发生在经济领域,也包括政治领域。

2012年1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访问东南亚时发表演讲,指出经济应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中心。希拉里还表示,美国在TPP谈判上正取得进展。由于奥巴马巴成功连任,美国将极可能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TPP进程。

(四)奥巴马新任期推行“再平衡”的前景

2012年11月7日,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再次获胜。各种迹象表明,在奥巴马新任期内,美国政府外交和安全团队中以强硬著称的“坎贝尔-希拉里轴心”也将完成使命。由此是否会引起美国政府外交和安全政策新一轮次的重大调整自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

关注。

奥巴马新任期仍将面临复杂的挑战:伊朗仍然在发展其核武能力;叙利亚陷入内战且可能危及黎巴嫩、伊拉克和巴林;中国也可能对外强硬以缓解国内压力;持续的欧债危机威胁全球经济复苏;俄罗斯期待签署新的战略武器控制协定。

因此,“奥巴马需要迅速做出决断,考验伊朗是否有签署约束自身核武发展的意愿;如何领导各国在叙利亚确立后阿萨德政权的秩序,特别是在现阶段如何武装反对派组织;在亚太地区,奥巴马政府需要通过鼓励美国和两个倔起的亚洲巨人——中国和印度合作的方式来具体落实其在亚洲的“转身’策略;需要考虑以何种速度和方式来终结阿富汗战争”。

奥巴马新任期内,美国政府的要务包括在新阿拉伯世界站稳脚跟,解决国内财政困难,妥善处理民主党与共和党关系以及进行税务改革和应对气候变化。即使推行强硬路线的“坎贝尔-希拉里轴心”不复存在,美国政府在外交和安全领域做出重大调整的可能性也不大。较之第一任期,奥巴马可能将不得不把更多的战略资源投向中东,同时致力于解决复杂而棘手的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但美国不可能坐视中国或其他亚太国家主导亚太秩序,也不会就此改变自2010年“天安号”事件后在战略上“重返”亚洲的战略选择。美国也需要一定时间来巩固第一阶段“重返”亚洲的成果。

在霸权的相对衰落期,美国正寻求以最有效率、最能收取实效的方式参与亚太事务。近年来,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到战略上的“转身”,再到“战略再平衡”,一系列概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美国对于亚太地区事务的高度关注和对自身可能在该地区被边缘化的担忧,也表明美国正在不断修正自己在亚太的战略行为,调整地区安排并进而使自己的亚太战略不断完善和优化。当然,维持美国军事力量部署和军事力量结构的“再平衡”将是代价昂贵的,需要有持续性,因此也需要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同意。目前,美国国会内部两党已经形成共识:削减在亚太的投入会损害美国的利益与安全。但部分人仍倾向于减少预算,不能认识到由此产生的战略影响。战略再平衡极有可能因缺乏战略远见而被削弱。

此外,美国推行“再平衡”所不可或缺的几个重要“伙伴”对美国也并非言听计从。印度难以完全支持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因为该战略可能冲击亚洲的均势格局,还可能将印度完全臵于与中国直接对抗的不利态势之下。因此,印度国防部长在与美国国防部长的对话中试图提醒对方,强化亚太多边安全架构的进程过于仓促,甚至还提出印度将按自己的节奏来参与印美合作。越南在南中国海问题上期望借助美国来平衡中国,但美越在人权、民主等问题上的尖锐分歧及越南对美国“和平演变”的担忧,又使美越两国之间难以建立真正的信任。只要越南的领导人和执政党不换,美国就不可能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满足越南的所有要求,对此越南领导人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美越这种新建立的“伙伴”关系有其局限性和脆弱性。由于越南领导高层对美国真实的战略意图仍然存有疑虑,美越双边关系主要还停留在象征性的行为上,美越关系进一步发展存在着瓶颈。美国以TPP 为抓手推动经济“再平衡”也存在一些困难。从TPP的发展中长期前景来看,TPP的出现不仅不会使亚太地区多个合作机制并存的“面条碗效应”消失,反而会使这一效应更加明显。目前,亚太地区国家间差异很大,要想制定和推行统一的标准很难。由于成员发展水平不一、对规则的适应能力不一,美国试图强推TPP,最终将不得不考虑在TPP准入问题上推行差别待遇原则;而一旦推行该原则,美国所极力倡导的开放的地区主义将成为空谈。因此,未来21个APEC成员都成为TPP成员、包括印度在美国力邀下也加入TPP,最终使之成为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不大。当下乃至可见的将来,印度尚难以实现全面的崛起,在未做好相应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加入TPP只会使印度企业的生存状态进一步恶化。因此,印度会审慎地考虑是否申请加入TPP,美国期望印度加入TPP只不过是一厢情愿。此外,也有美国学者认为,由于民主党和共和党相互掣肘,“国内政治的僵局使华盛顿无法实施可能会推进其在再平衡方面野心的经济政策”。

三、美国的“再平衡”与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推行“战略再平衡”,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毕竟,较之乔治〃w〃布什时期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美国的“再平衡”在姿态上相对低调。在处理亚太地区的重大安全议题方面,美国表现得相对沉稳、谨慎和克制。对于在“转身”和“再平衡”名义下亚太地区美军部署的调整和武器装备的换代升级,美国反复声明不是针对中国,言辞上也较过去显得低调。在中菲黄岩岛争端和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甚至采取了“战略模糊”态度,并没有被菲律宾和日本拖入与中国的直接对抗之中。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已经注意到中国对国家利益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对外部势力可能给国家利益造成的损害保持高度敏感和警觉,同时美国也无力阻止中国提出正当的利益诉求。美国要长久地经略亚太,保持自己在该地区的优势地位,一定程度上还需要中国的配合。尽管美国实力超强,但仍不可能为了盟友、准盟友或新旧伙伴的“利益”而贸然卷入与中国的直接冲突。如果中国也保持相应的克制,中美在奥巴马第二个总统任期甚至更长的时段内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这对于中国抓住和平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无疑是有利的。

但是,中国毕竟是美国“再平衡”的目标指向之一。美国在未来国内财政预算大幅度削减的大势下,仍然在“再平衡”的名义下加大其在亚太的军事力量投入力度。美国对其主导的亚太安全体系的强化、主倡发起或积极参与在中国周边日益常态化的双边和多边军事演习以及鼓励地区内国家以防范崛起大国为由确立双边或小型多边安全安排,均不利于地区局势的缓和,不仅在姿态上对中国不友好,也可能给亚太地区与中国有着海洋和陆地争端的国家传递错误的信号,使这些国家在处理与中国的领土争端时“有恃无恐”。此外,美国凭借强大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不断强化针对中国周边中小国家特别是中南半岛国家的经济和外交攻势,也可能损害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传统关系,这不仅对中国周边外交构成严峻考验,也使得中国极可能在缺少“伙伴”的情势下艰难崛起。

对于中国而言,既不能无视美国“再平衡”的战略效应及其对中国的现实和潜在影响,也不必过于夸大这次战略调整可能对中国构成的挑战与威胁。美国的战略调整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遵循着自己的逻辑。无论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构想向现实的转化,还是“转身”及“再平衡”的具体展开,都将面临复杂因素的制约。纵使强大如美国者,也无力消除实力与抱负之间的差距。

美国战略东移,中国仍有机会。

国内在看待当前周边形势时,存在学者悲观、精英失落、民众迷惘、媒体激愤四种情绪。之所以如此,主要基于一个重大事实的判断,即认定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是冲着中国而来,是一场精心谋划的针对中国的全方位战略包围,由此不仅使中美走上战略较量的不归路,而且刺激南海问题升温,致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进一步侵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全面恶化。

这一看法总体没错,但似乎过于简单,也过于悲观。如果辩证地审视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及全面地评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丧失自信。

首先,中国因素虽是此轮美国战略转向的重要因素,但作为一次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全球性重大战略调整,美国重心转移乃基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历史现实两种视角、政治经济军事多重维度而展开的系统工程,服从于美国整体战略目标,中国因素只是目标之一,而非全部。挤进东亚一体化进程、服务国内经济振兴、重塑后反恐时代军事部署、防止

盟国体系崩盘等,也都是重要原因。其中广被忽视的,是其回归亚太有收拢盟国体系松散化的战略用心。原因在于,自上世纪90年代起,日、韩、澳、菲、泰等五个盟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松散化和“脱美入亚”、“疏美近中”态势。以日本为例,在奥巴马上台的2009年,日本鸠山政府在普天间机场搬迁、印度洋美舰断油、核密约等问题上公然对美叫板,并大张旗鼓地公开倡导同美战略利益相悖的“东亚共同体”建设。美战略界人士普遍意识到,美国如继续忽视亚太,首当其冲的挑战不是中国崛起,而是盟国异心。因此,奥巴马战略重返的一项工程就是抓住机遇、利用矛盾、恩威并至,重塑盟国体系。其将部分冲绳美军南移关岛、将驻韩美军联合作战指挥权延期2015年、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派驻累计2500名海军陆战队换防,看似针对朝、中,实则也想借机牢牢掌控核心盟国。如若此类首先针对盟国的动作能引起中方高度重视并迫其自乱阵脚,则是美国上上之选,可谓一箭双雕,以最低成本同时实现吓阻中国、稳定盟国的目标。相反,中国如对此洞若观火,充满自信,则美的战略收益必然大打折扣。因为过去50年的历史证明,美国与盟国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根本矛盾无法调和。

其次,美国重返亚太尚没有也无法形成对华战略包围圈。至少北边的中俄关系、东南的两岸关系均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只要这两对关系保持稳定,则周边环境难以发生根本性逆转。此外,西北部的“上合”组织外延扩大、内涵深化,东北部的中日韩经贸合作动力未减、潜力巨大,中日货币互换全面启动就是信号,这些均有助我周边环境的和平稳定。即使美国亚太盟国体系,也并非铁板一块。近期澳大利亚新政府发出积极推进澳中关系的信号,泰国政府也在发展泰中关系上有积极姿态。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看似咄咄将中国逼入困境,实则中美在亚太各有短长,中国并非全然处于劣势。美国有安全优势,中国有经济优势。美国目前所为,就是放大安全优势,并寻求将安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比如推动美韩自贸协定和TPP,有几分弥补过去缺憾的紧迫意味,显得并不从容。中国目前所采取的策略,则是尽快将经济优势转化为政治、安全优势,更好地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海洋维权意识的上升、海洋综合实力的加强等,都可视为此种努力的一部分。过于看重美国军事力量和过于轻视中国经济力量,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值得关注的是,美官方和战略界人士目前已开始反思过去两年亚太战略的得失,一种声音认为,美正在犯三大错误:一是过于以中国为对手塑造亚太布局,开始激起中国的反美情绪,进而使中美关系面临走向对抗的风险,不利美整体利益;二是刺激中小国家“拉美制华”的冲动,使美亚太战略被第三方绑架,最终有可能使刚从“中东沙漠”抽身的美国再度陷入“南海汪洋”;三是矫枉过正,在重返亚太同时忽视西亚北非变局,致使美中东战略两大基轴埃及-沙特-以色列和埃及-土耳其-以色列三角出现松动,最终会使美顾此失彼。这种反思显示,美亚太战略存在可变性和可塑性。美高层近来积极呼应中方提出的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即为中美寻求在亚太地区良性互动埋下了伏笔。

由此观之,中国周边环境有恶化的一面,也蕴藏积极变化的因子。只要发挥主动、因势利导,完全有可能创造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解析以及中国对策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解析以及中国对策 摘要:奥巴马政府首届任期以来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中国视为在战略和军事安全领域加以制约防范,在双边经贸、地区稳定和全球治理等诸方面又须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将亚太地区作为美、中战略竞争的重心。这一战略作为美国重返亚太的指导方针,势必会对亚洲的局势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分析这一战略有利于理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相关活动,也是我国采取应对措施的必要之举。 关键词:亚太再平衡影响应对措施 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产生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11月在夏威夷抓住主办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的机遇高调亮出“转向亚洲”战略。美政府开始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撤出,同时寻求外交政策新亮点。奥巴马团队执政以来,美国政府在“巧实力”的概念下调整了战略选择,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 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2014年4月2日-4月3日,“美国-东盟防务论坛”在夏威夷召开,美国首度以东道主身份主办美国与东盟之间的部长级非正式会议。会后,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将启程访问日本、中国、蒙古国,奥巴马4月下旬将出访亚洲,美领导人出发前在家门口“挽”住东盟“秀”姿态,实质是重申其战略重心不变。哈格尔在此次论坛中反复强调,希望向与会东盟防长及代表重申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承诺”,美方期待将这一论坛活动常规化,释放出“亚太再平衡”将会延续的信号。 二、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原因 中国外交学院教授苏浩指出,美国将其军事盟国和战略伙伴国与自身的战略利益绑定,将它们推到前沿以对抗美国的挑战者,其效果可以一石三鸟:既将双边军事同盟变为多边同盟网络,从而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安全秩序;又挑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迟滞了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时更是直接锁住中国的海上实力的拓展空间,而又避免了与中国的直接对抗和冲突。其实,各种“平衡”之外,美国还需要考虑另一个“再平衡”,那就是扩军与加强美亚经贸关系之间的矛盾。与“紧缩欧洲”及其他地区相比,亚洲经济蓬勃发展,是最具活力的增长区。美国急需提升亚洲在美国对外经贸战略中的地位,以便扩大对亚洲地区的出口,增加国内就业,分享亚洲经济增长的红利。 2014年美国要从阿富汗撤军。为使这一进程顺利进行,并确保“后撤军时代”地区军事稳定可控,美国目前已经在大中亚地区加紧布局。为此,美国不仅开始着手重新理顺同阿富汗的关系,而且悄然加大了对中亚国家的合作力度。过去几年里,国际舆论的关注焦点一般集中于东海、南海等领土争端议题,对大中亚地区关注不多。随着美国“后撤军时代”的诸多战略安排逐步浮上水面,美国亚太战略中对“大中亚”的倾斜以及“大中亚”与“大东亚”两个板块的启动,或许也将成为热点。从整体上说,2014年美国亚太战略的特征,将是在延续以往“再平衡”思路的基础上,在目标、手段、领域、地域等方面谋求“更平衡”。 三、“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质内容

2020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2020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键词:拓展任务;训练方案;实践体验 一、拓展训练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及其训练方案的构建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准确全面了解掌握党在制定方针政策时所依据的马列主义基本原则方法,提高学生的政策素 质和政治觉悟,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个根本任务决定了 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以社会现实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基本内容。 从上表可以看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方案包含拓展内容、拓展任务、拓展场景、拓展目的、拓展导师、拓展对象和拓展 时间几个方面。拓展内容是核心,其他方面围绕它展开、符合它的 要求并向它服务;拓展任务是对拓展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是拓 展训练的基本结构单位,即每一个拓展任务构成一个独立的主题;拓 展场景是为实现拓展任务,根据拓展任务要求而选择或设计的典型 环境形象;拓展目的是指通过拓展训练后,要求学生达到的培训目的,主要包括观念、意识;知识、方法;信心、自信;格局、高度;立场、 态度几个方面的目的;拓展导师就是邀请的对该拓展任务比较专业的 专家或嘉宾,在拓展过程中扮演某种角色;拓展对象专指被训练的学员,不包含临时参与的观众或其他列席人员;拓展时间以分钟为计算 单位,分为总时间和每阶段时间,拓展时间不包含阶段与阶段之间 的休息时间。 三、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的实践体验 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方案确定后,就要把它付诸拓展训练的实践体验,拓展训练是“通过体验从而转化为知识的过程”[3],体验则是整个拓展训练的本质部分。体验(experiences)是指人响应

某些刺激(stimulus)的个别事件(privateevents)。它对事件直接观 察或直接参与而形成,它包含受训人员的视听嗅味肤感官和情感情 绪等感性因素,包含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也包含身体行 为因素。 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过程具有两个方面的条件。 第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的硬件方面条件。拓展训练实践体验中,环境媒体是必需的硬件条件,没有环境媒体,无法充分调动受教育者感官感受,就无法进行拓展训练。无论是实 地环境媒体,还是虚拟环境媒体,都不是现成的,而是经过精心选 择和设计的结果。尽管有好的环境媒体,也不能把它们一层不变地 搬到教育过程中来,要根据训练内容的需要,选择符合主题的环境 媒体层面,经过剪辑和设计,重新整合出一个综合的教育环境媒体,才能有效推动拓展训练的发展。 第二,形势与政策教育拓展内容训练实践体验的软件方面条件。拓展训练实践体验的环境媒体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听嗅味肤的感官,让其产生学习渴望和学习冲动,受教育者在拓展训练互动气氛的影 响下变被动为主动,非常自然自觉地参与整个拓展训练实践体验的 过程。因此,整个拓展训练实践体验效果的取得,除了要有外在的 环境媒体硬件条件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好受教育者自身的感性和理 性机能条件。 1.感官(Sense)。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拓展体验诉求目标是激起感觉知觉体验,尤其 是感觉中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的体验。感官拓展体验 能引发学生学习欲望与增加拓展任务的附加价值。 2.情感(Feel)。《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拓展体验诉求目 标是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与情绪体验,尤其是激起学生喜怒哀乐的 感情与情绪体验。情感拓展体验的运作,需要真正了解什么刺激可 以引起什么情绪,不能故作姿态违反常情,要让学生自然受到感染,并融入情景教育中。如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为主题的拓 展体验,可以通过雄壮的音乐画面来激起学生爱国的情感体验。

形势与政策教学计划(时事报告版)

学院学年第1学期授课计划 序周 号次 1567授课内容 全面xx篇 第一讲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战略部署 三、坚定理想信念是青年党员思想建设的首 要任务 四、《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改部分(2018年8月18日)授课时数备注总时数理论实践222 自学222 经济社会发展篇 第二讲改革开放40年: 改变xx影 响世界 一、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xx 二、改革开放40年成就辉煌 三、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第三讲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与

突破口 一、“xx”成绩亮丽: 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二、韧性十足: 挑战与机遇并存 三、突破口: 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 力变革 第四讲厚植生态xx耕耘xxxx 一、生态xx建设进入新阶段 二、新时代推进生态xx建设重要遵循 三、推动xxxx建设的强大动力 学院学年第1学期授课计划 序周 授课内容 号次28涉港澳台事务篇 第五讲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与中央对台政策授课时数备注总时数理论实践自学2自学 自学2 一、当前两岸关系面临新形势 二、两岸关系面临更多风险和挑战

三、新时代中央对xx大政方针和重要举措国际形势政策篇 第六讲深入调整的xx关系 一、xx关系新变化及其原因 二、未来几年xx关系走势 三、应对xx关系变迁的xx之策 第七讲xx: 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 一、xx交往历史久远 二、xx合作论坛的创建背景 三、xx合作硕果累累 四、xx合作绝非“新殖民主义” 五、xx合作展望 第八讲全球核安全治理新形势 一、核裁军进程面临复杂矛盾 二、防止核扩散多方分歧难调 三、国际核安全体系建设xx

(完整版)2019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3篇

2019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 体会(3篇)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每学期只有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只有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

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 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 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大理想,大发展。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 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 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 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 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 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 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 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 国家会眼红,热门思想汇报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机 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得 成功的一方良药,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 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及 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2012年6月3日,第十一届香格里拉对话暨亚洲安全会议闭幕,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来自亚太地区27个国家的代表团、14位国防部长、众多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就亚太地区安全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本次对话的5个主题分会分别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保护海事自由”、“威慑和地区稳定”、“新型战争:网络、无人机和新威胁”、“全球和亚太安全的新风险”。其中,首次亮相香格里拉对话的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2日参会讨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 “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国的战略地位。“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视为是对美国重返亚太的进一步充实。 那么,美国要“再平衡”什么? 首先是欧亚地区战略的平衡。即认为欧洲不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亚洲已经取而代之。帕内塔说,今后五至十年,美国将继续加强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将更大比例的部队部署在该地区。 其次是军事战略的平衡。即更加注重海军和空军,到2020年前,美国海军力量将改变目前在太平洋与大西洋“五五开”的部署格局,将60%的战舰部署在太平洋;大部分巡洋舰、驱逐舰、潜艇与濒海战斗舰部署在太平洋,航空母舰数量增加到6艘。帕内塔说,除数量外,美国还要在太平洋部署更先进的高科技潜艇与战舰,以及新的电子战设备与通讯系统等,以提高质量。 再次是部署方式的平衡。即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建设新的大型的永久性基地,来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而是与盟友及伙伴国协作,通过接受临时任务,参加联合军演、训练和行动,确保伙伴国提供港口、机场和其他设施供其使用。这种做法更加经济实惠,花费少成本低,伙伴国的政治反对相对较小。 明眼人都看得出,在各种“平衡”之中,美国正将亚洲装修成表演场,以展示肌肉,上演“健美秀”,以不断增长的军事存在为特征的“再平衡”,无疑将打破该地区原有平衡。尽管帕内塔在新加坡承诺“不遏制中国”,但美舆论仍认为,其亚洲之行暗藏深意。《国防》月刊称,帕内塔将“大谈美国扩大在该区军事存在计划,以及他加强该地区联系的决心。”基于这种判断,美国观察家认为,帕内塔需要在不激怒中国的前提下,承诺对菲律宾、越南等亚太国家提供支持。《金融时报》亚洲版编辑季米特里·斯瓦斯托普洛提出了一个尖锐而又不失针对性的问题:美国是否有一种倾向——只有对中国日益强硬,才能挽回成为衰落大国的颜面?亚太舆论普遍不相信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会不针对中国,现实是明摆着的:美国口头上否认遏制中国崛起,但构建亚太安全新格局时往往又将中国当成“靶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有明显的对抗一面,这不能不引起亚太国家有关对抗成本与代价的忧虑和担心。这一充满矛盾的战略无疑将加剧亚太安全格局的复杂一面,甚至有可能造成分裂。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学习报告

形势与政策学习报告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虽然只有短短了几节课,但是我收获颇丰,了解了很多当今社会的与我们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形势,以及国家的很多目标和政策。转眼间,大二马上就要过去了,对于我们来说,大学生活仅剩下短短两年的时间了。而现在我们除了努力学习之外,还需要做的应该是找到我们两年后的目标,并且从现在开始就为我们的目标做好准备,打好基础。这样,两年后的我们才不会觉得茫然失措。 根据当今社会的形势,旅游业是一个非常热门并且很有发展的行业,不管是个人、家庭还是公司,都有大量的人们需要旅游。根据我的兴趣爱好,我认为当我走出校门,迈向社会的时候,导游的职业比较适合我。 据我了结,要当一名导游首先必须要有的是导游资格证,这是一切的前提。第二,导游自身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比如导游员的语言知识,它是导游员的基本功,是服务的基本工具。特别是外语导游员更要熟练的掌握语言,才能做到讲解正确、清楚、生动、灵活。还有史地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宗教、民俗、风物特产及园林艺术。另外还有社会知识、国际知识、旅游常识等等。此外,导游员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导游员是靠嘴巴吃饭的。导游讲解就是通过导游员的语言表达,向旅游者传达各种信息,使之陶冶情操,增长见识。这就要求导游员的嘴巴功夫要过硬。导游讲解是否动听,能否吸引住旅游者是导游工作成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导游讲解时应运用各种讲解技巧,无论是使用外国语、普通话、地方语还是少数民族语言,都应做到语言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切中要点、引人入胜和富有表达力。 据我的咨询,我了解到导游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至少包括以下6个方面:1.热情友好、爱岗敬业:导游员应该性格开朗、待人热情、活波睿智、富于幽默感。导游员在接待过程中应该热情地关心每一位旅游者,经常嘘寒问暖,提供富有人情味的服务,使旅游者产生一中宾至如归的感觉。 2.意志坚定、处事果断:无论担任领队、全程陪同还是地方陪同,导游员都必须在旅游者面前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心和抗干扰能力。在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时,导游员应能保持冷静,头脑清醒,善于透过纷乱复杂的表面现象,迅速找到

2017年国际政治考研真题

2017年国际政治考研真题 北京大学 国际政治 政治学概论 名词解释 福利国家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英格兰独立公投 国际秩序 核供应集团 简答 简述全民公决制度及其现代政治生活中的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与实践的宪制意义 就国际层面整体而言,冷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冲突为何层出不穷 简述摩根索帝国主义政策三种典型手段极其内容 论述 民族国家概念在当今世界政治中的解释力如何 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分析近年来西方民族民粹主义缘何上升并举一列说明 战后国际关系与新中国外交 名词解释 相互依存 国际仲裁 特别提款权 超越遏制理论 科索沃战争

脱欧公投 二十国集团 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简答 2015年难民危机对当前欧洲政治的影响 种姓制度对印度当前民族社会结构的影响 你对亚洲安全观的理解 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为何调整“倚美抗中”的对外战略 论述 简述现今中国外交的主要内容及形成背景与取得成果 有人说中国近年来在深化全球治理的过程中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也有人说是以主导者的身份出现?你赞同哪种观点,论述原因。 外交学院 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史 名词解释 1933年国际经济会议 1954巴黎协定 绥靖政策 奥斯陆协定 简答 二战后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演变 尼克松时期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及特点 论述 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经验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及特征 政治学综合 名词解释 国家元首 阶级分析法 防御现实主义 国际安全 现实建构主义 简答 英国学派对人道主义干涉的看法 政治统治存在何种心理基础 论述 结合冷战后国际关系现实,评析软制衡理论 结合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论述经济间相互依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外交学 名词解释 非战公约 位次 外交承认 国际组织 最佳谈判协议替代方案 论述 当代外交方式产生的背景条件动因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制定内容 外交史 名词解释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后习题答案

目录 第一讲 (1) 一、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1) 二、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的认识? (1) 三、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 四、新世纪大学生应如何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2) 第二讲 (2) 一、举例说明当前按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2) 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有? (2) 三、如何深化改革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 第三讲 (3) 六、为什么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4) 第四讲 (5) 一、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大体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5) 二、当前两岸关系出现哪些积极变化? (5) 三、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工作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5) 第五讲 (6) 一、当前国际形势总的特点有哪些? (6) 二、如何从金融危机看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6) 三、当前国际竞争态势如何? (6) 四、当前国际非传统安全形势如何? (7) 五、谈谈中国外交的机遇和挑战。 (7) 第六讲 (7) 一、当前加快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有什么意义? (7) 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8) 三、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时强调要走中国 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该怎样理解走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 (8) 四、大学生如何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9)

第七讲 (9) 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9) 二、当代大学生应怎样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贡献? (9) 第八讲 (9) 一、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9) 二、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10) 三、福建农林大学的“五种品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福建农林大学的“八型校 园”建设体现了那些建校理念?他们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什么作用?.10 四、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10) 第九讲 (11) 一、阐述在大学生中加强廉洁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哪些? (11) 三、谈谈大学生如何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11) 第十讲 (11) 一、如何理解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1) 二、大学生消防意识淡薄表现在那些方面? (12) 三、火灾紧急疏散逃生自救十要素具体内容是什么? (12) 四、大学生就业中的试用期陷进主要有哪些? (12) 五、你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哪些建议? (12)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潍坊科技学院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制订时间:2015年3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品德课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自1987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必修课以来,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不可低估的成绩。该课的特点是重要、特殊、难度大,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讲授内容。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讲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新举措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解读(4学时) 1.教学基本内容 (1)认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2) 明确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原则。 (3) 了解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典型经验 2.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把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原则。 (2)难点: 明确落实创建“五个好”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争做“五带头”的优秀共产党员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卓越案例 ——从经济特区创立30周年说开去(2学时) 1.教学基本内容 (1)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和扩版。 (2)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基本经验。 (3)深圳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

(1)重点: 探讨经济特区未来的发展。 (2)难点: 明确深圳经济特区30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能够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坚持科学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坚持“四个结合”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讲给地球降温的良药 ——从“低碳经济”到“低碳生活”(4学时) 1.教学基本内容 (1)气候变暖带来的新问题与“低碳经济”的问世。 (2)发展“低碳经济”:世界的行动和中国的努力。 (3)“低碳生活”新时尚与大学校园里的“低碳”风。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战略。 (2)难点: 践行“低碳”风。 第四讲教育改革再出发 ——时代推展出来的新一轮教育改革(4学时) 1.教学基本内容 (1)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看新一轮教育改革。 (2)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点工程和系统推进。 (3)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战略部署。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战略性部署。 (2)难点: 大力推进新一轮教育改革。 第五讲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之间 ——巩固和发展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势(上)(2学时) 1.教学基本内容 (1)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头。 (2)农业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稳步回升。 (3)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带来可喜变化。 (4)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但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5) 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后习题答案

一、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1.酝酿提出阶段。从党的十六大以后,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可以看做是酝酿阶段。在这一阶段,酝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吹响了新一轮理论创新的号角,是科学发展观确立的宣言书。之后,总书记又先后提出了“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观点,至此,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思想已初步形成。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首次系统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2.逐步形成阶段。从十六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七大召开,是丰富完善阶段。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不但指导了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而且体现在规划之中,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 3.成熟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成熟。十七大的召开,既是科学发展观成熟的标志,也是科学发展观发展的崭新起点 二,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的认识?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1,要把握发展的中心地位.2要把握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3.要把握发展则要尊重规律,讲究效益.4要把握发展关键是抓住机遇.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1,要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2要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含义3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践要求(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要把握什么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要把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的重要意义3,要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发展是统筹兼顾1,要把握统筹兼顾是我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2,要把握统筹兼顾的方法论意义3,要把握如何做到统筹兼顾.

2018-2019学年 《形势与政策》形考六 答案

《形势与政策》形考任务六答案 题目1 题干 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要随着时代前进得步伐不断与时俱进。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得答案就是“对”。 题目2 题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就是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得.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得答案就是“对”。 题目3 题干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得价值取向。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得答案就是“错”。 题目4 题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道义力量表现在她得( )。 选择一项: A、超越性、人民性、真实性 B、先进性、群众性、公平性 C、先进性、人民性、公平性 D、先进性、人民性、真实性

您得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就是:先进性、人民性、真实性 题目5 题干 “富强、民主、文明、与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她层次得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得答案就是“对”. 题目6 题干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表明了青年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应当做到(). 选择一项: A、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 B、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C、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D、要明辨,善于明辨就是非,善于决断选择 反馈 您得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就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题目7 题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基础就是()。 选择一项: A、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爱国主义 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 反馈 您得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浅谈美国亚太再平衡策略

浅谈美国亚太再平衡策略 第一次听到美国的亚太再平衡策略时,还不是很清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策略,不过从字面上的意思可以大概了解到是美国对于亚太地区实行的一种策略。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从本质上讲,再平衡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国的战略地位。“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视为是对美国重返亚太的进一步充实。 还了解到2012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提出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对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修订和补充。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但是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依然主导中美关系的走向。并且新时期,要本着政治上放眼全局、经济上互惠互利、安全上"斗而不破"等思路和策略发展中美关系。 可以说美国"重返亚洲"是美国"焦虑时代"的"应急反应",随着美国对亚太事务的深度介入,这种"应急反应"已转变成为美国完整的"亚太战略"。从地缘政治考量,美国的亚太战略是以巩固亚太传统的盟友关系为基础,以化解中印崛起带来不确定变量为重点,以插手热点敏感问题为手段,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战略的体现。“围堵中国”只是美国亚太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可利用美国亚太战略的空间错位,强化共同利益纽带,巩固周边安全格局,为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从提出背景上看,战后,在经济上,美国没有在亚洲积极推进类似于欧洲一体化的地区主义建设;在安全上,也没有建立类似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多边安全框架,而是建立了以华盛顿为中心、以经济和安全高度依赖美国为两大支柱的双边同盟网络——这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台湾(地区)。不可否认,这个双边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地区稳定,也带来了经济发展,但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这个网络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从军事层面上来说,随着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宣布从台湾撤军(尽管还以对台军售的方式延续了部分痕迹),美国同台湾的同盟关系已经结束。上世纪80年代,因为新西兰在核动力舰艇进入问题上同美国的分歧,美新同盟关系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90年代初,菲律宾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国会通过决议不允许美国继续驻军苏比克湾基地,而泰国则在柬埔寨问题解决后始终拒绝美国在境内部署军队和永久基地。从经济层面上来说,这些美国过去的和现存的亚洲盟友——除了菲律宾以外——其最大贸易伙伴,几乎都已经从美国变成了中国,美国的双边同盟网络的经济支柱也已经松动。 从战略风险上看,亚太再平衡策略的实施,存在比较大的风险,因为其策略的主要目的显而易见,尽管帕内塔在新加坡承诺“不遏制中国”,但美舆论仍认为,其亚洲之行暗藏深意。《国防》月刊称,帕内塔将“大谈美国扩大在该区军事存在计划,以及他加强该地区联系的决心。”基于这种判断,美国观察家认为,帕内塔需要在不激怒中国的前提下,承诺对菲律宾、越南等亚太国家提供支持,如同“走钢丝”。《金融时报》中文网刊文指出,美国新版军事方针具有强烈的冷战遗风,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空海一体战”将把美国推入针对中国的危险挑衅性战争规划。更有西方学者质疑,美国承诺向某些东南亚国家提供军事能力的许诺,可能会鼓励这些国家大胆同中国对抗,从而增加地区内的冲突和对抗,美国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姓名:朱雪梅 学号:2013211816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班级:思政二班关于美国亚太在平衡战略,我想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第一,美国为什么要提出并逐步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也就是说它提出的背景是什么。第二,美国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实施这个战略的。第三,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对美国的影响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影响,还有对东亚,乃至对全球的影响是什么。 美国为什么要提出并逐步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可以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探讨。 对内,主要是在美国经济上。如今的美国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由于美国的高福利政策使得财政赤字严重,再加上资本主义的根本弊端使得美国失业率过高,还有跟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美元霸权地位不断衰弱,债务不断上升,不断突破上限,使得美国实体经济呈现虚拟化,并减缓科技创新的速度,科技创新能力下降,也正因如此,美国需要大幅度削减军费开支,以确保经济增长,这也就导致美国无法维持全球扩张和最大的国际公共产品提供国。最紧迫的挑战还是美国无法解决欧美的债务危机从而引发西方民主模式的危机,这是对美国国际影响的挑战,并由生的对美国“退隐”的担忧。美国的财政状况决定了它需要寻找其他的方法来促进其发展。而亚洲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潜力大,美国急切需要提高亚洲在美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地位,以解决美国内部的经济问题。 对外,主要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发展以及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美国倍感危机。近几年来,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断上涨,一度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由于中国市场广阔,并不断致力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外与许多亚非等国家发展友好互助关系,国际地位不断升高,逐步树立起友好邦国的大国形象。使得美国感到一丝潜在的威胁,而今天中美经济互补性、依存度都很强,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两国2012年贸易额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从亚太方面来看,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经济总量占世界54%,全球贸易额44%,世界人口40%,拥有27亿消费者。尤其是中国所在的东亚地区已是全球经济最有活力、前景最为看好的地区。所以美国想要操控并主导亚太地区,以维护它的大国地位。 美国是怎样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我认为可以从经济和军事上来看。 经济上,美国致力于推行TPP,其有新加坡、新西兰、智利、文莱、澳大利亚、秘鲁、越南、马来西亚、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美国自己等一共12个国家。这些国家有一半在中国周围,但是这个协定并没有中国,很明显这是把中国排挤在外的,而且更多的凸显了美国与中国竞争的一面。有报道称,美国认为,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多边机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快速发展机遇,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在现有体系内的发展已经对美国经济形成强大的挑战。美国要重新制定全球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游戏规则”,来规范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成本和“门槛”。而美国同步积极推进的TPP和TIPP谈判正是其中关键的步骤。 军事上,美国采取挑逗的方式,以维护地区安全和平的借口进驻并逐步主导亚太地区。近日,拜登在韩强调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并称其不承认中国的防空识别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包括“忌惮中国”,甚至主要针对中国,而拜登当日的言论可能是在间接强调,韩国应该站在美国这边。此外,美国一直以来就以各种理由挑逗中国周边的局势,首先是台湾问题,美国向台湾出售军事武器,使得大陆与台湾局势紧张,再次就是钓鱼岛,黄岩岛的领土问题,使中国与日本、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的关系紧张化,还有就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

浅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的深远影响(不低于1400字)

浅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的深远影响 (不低于1400字) 摘要:2008年美国的发达国家爆发了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的经济严重衰退,而亚太国家经济发展一枝独秀,成为全球经济引擎,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之源;2009年11月,刚刚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构想,简称“重返亚太”,又称“亚太战略再平衡”。随即,美国围绕这一战略构想,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的,有目的的外交和军事行动和安排,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国暗中默许或让其盟友:日本、越南、菲律宾等与中国有领土或历史遗留问题的国家,制造事端,阻碍中国的和平崛起。 关键词:美国;亚太;影响 一、美国重返亚太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 在 2012 年 6 月 3 日闭幕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 2020 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把 60% 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2009 年至今,奥巴马政府高调推出“重返亚太”的口号,目标是在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锁定亚太地区”,打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2009 年 7 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曼谷宣布“美国归来”,拉开美国重返东亚的大幕,随后美国同东盟签订了《东南亚和平友好条约》; 11月,奥巴马在东京宣布自己是首位“心系太平洋”的总统,紧接着首届美国—东盟峰会召开。2010 年,美国首次进入东亚峰会。从 2012 年 7 月 8 日开始,希拉里·克林顿接连访问了包括日本、蒙古、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在内的亚洲多个国家,其中老挝是美国国务卿 57 年来首次到访。 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于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亚太区域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崛起。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努力建构亚太新格局对中国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其中遏制与防范的成分不言而喻。 希拉里·克林顿在其《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中认为,中国在这个区域战略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是美国亚太“新伙伴中最引人瞩目的国家之一”,“与中国的关系是美国有史以来必须管理的最具挑战性和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之一”。 2011 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指出,“中国长达数十年的经济增长预计将促进其持续的军事现代化,并拓展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利益”,并暗指中国“展示民族主义和自信考验美国伙伴的韧性和美国的领导力”,因此美国“将继续仔细监视中国的军事发展”,“关切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程度和战略意图,以及中国在外空、网络、黄海、东海和南海的自信”。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有一句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来总结我对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我觉得在合适不过了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草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政策、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草本知识的教育,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是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热点问题是形势政策的发展变化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有时形势受到偶然因素影响而发生突然性的较大变化,有这种变化引发的,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的问题,我们称之为热点问题这一部分内容虽然也遵循形势发展变化的大趋势和总的变化规律,但由于时间的不确定性、突发性及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一段时期内有其自身的特点。 在来说说我对当前国际形势的总体了解,1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三个局部和三个继续来概括。那就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继续发展,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继续推进,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国际形势中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继续存在。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2.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特点: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局部战乱不断,世界仍不太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3.当今世界不和平的原因有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根源。②恐怖主义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带来严重 威胁。③有的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领土纠纷、资源争夺也使和平蒙受阴影。④有些发展中国家因贫困等原因导 致战乱使世界秩序动荡不安。 4.南北问题的实质:南北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北)和发展中国家(南)之间的关系问题。 5.造成南北问题的原因: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是造成南北问题的主要原因。②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地我的 殖民侵略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历史根源。③有的发展中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外债。④有的国家长期政局动荡或战乱。 。通过《形势与政策》学习使我对当代的社会的形势与政治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课不多,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世界在飞速的发展,只是更新更是不断加快,国际形势每天都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在学校中的外面天天面对着学堂的外面可能还不能真切的感受到。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当今社会的形势。为了我们的国家,我觉得我们更加要尽到一个学生的本职责任,勤奋好学,并学以致用。在学校里面的专业学习,大家大概都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所以我们更好的利用了暑假等课余的时间,去更好的充实自己。让自己全面的发展。2博览群书,并不仅仅只懂自己专业的知识,对各个行业都应该有所了解。3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还应该时刻关注身边的事情,多阅览书报,了解当今实事。4我们还应该有那种,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本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也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应该好好传承他。做为大学生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更加应该传承这里本色。发扬它。5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很多同学都互相攀比,社会上也有很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我们形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我们的很多同学也养成不好的习惯,我们应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

形势与政策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课程代码: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品德课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自1987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必修课以来,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不可低估的成绩。该课的特点是重要、特殊、难度大,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讲授内容。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该门课程学习后,能够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了解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了解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讲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新举措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解读 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一般) (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继续和深化。 (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进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和有效途径。 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原则(重点) (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 (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任务。 (三)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原则。 三、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典型经验(一般) (一)广西容县农村党组织:从热点问题入手取实效。 (二)辽宁本溪铁山街道:“立足岗位比作为,创先争优当先锋”。 (三)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多钟举措让创先争优亮起来。 (四)中直机关:“创新亮点示范工程”全面展开。 (五)首都高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名具特色。 (六)中国科学院:创先争优活动载体“一保证、两服务”。 (七)重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启动迅速开局良好。 (八)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结合实际突出创先争优活动特色。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卓越案例 ——从经济特区创立30周年说开去 一、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和扩版(一般) (一)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 (二)深圳经济特区的扩版。 二、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基本经验(重点) (一)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 (二)坚持解放思想和开拓创新。 (三)坚持改革开放。 三、深圳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重点)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能够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 (二)坚持科学发展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三)坚持“四个结合”才能解放生产力。 第三讲给地球降温的良药 ——从“低碳经济”到“低碳生活” 一、气候变暖带来的新问题与“低碳经济”的问世(一般) (一)全球气候灾难是碳排放“惹的祸”。 (二)“低碳经济”的问世。 二、发展“低碳经济”:世界的行动和中国的努力(次重点) (一)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战略。 (二)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的研发。 (三)清洁发展机制(CDM)。 (四)中国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努力。 三、“低碳生活”新时尚与大学校园里的“低碳”风(重点) (一)作为一种时尚的“低碳生活”。 (二)低碳细节就在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