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西周民事制度

西周民事制度

西周民事制度
西周民事制度

西周民事制度:土地、契约、继承制度

一、西周土地制度

土地所有权:《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几句诗生动的反映了西周的土地所有制和周天子与臣民的关系。说明周天子对全天下的土地和依附其上的奴隶拥有最高所有权。

西周土地在法律上属周王所有。周初土地制度是宗法制度在土地所有权上的反映。周天子除王室直接控制王畿的土地之外,对诸侯及臣属“锡(赐)之山川、土田、附庸”(《诗经·鲁颂》);诸侯及臣属则“受民受疆土”(《大盂鼎》)周王有权对诸侯“削以地”把土地收回;诸侯及臣属只享有占有、使用权,不得买卖,此即“田里不鬻”(《礼记·王制》)。就民事权利而言,对于土地这种特殊标的物,除周天子外,一切臣民都不是权利主体,不能缔结买卖或租赁契约。

土地分配制度:(1)法律规定了王畿和各诸侯土地的数量。王畿方千里,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别是方五四三二一里。占有土地的多少标志等级差别。(2)根据土地使用中存在的休耕制,规定了不同的分配标准。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3)、根据劳动力比例分配上中下田,上中下表明土地质量。

井田制:从天子到卿大夫都把土地分成小块给一家一户的生产者耕种,此即井田。关于井田制说法不一,通行的意见是:国家把土地划成许多井字形的方块。每一个方块中有九百亩耕地,井字中心的那一百亩作为公田,公田周围的八百亩耕地,分配给八家农民,每家一百亩,这是私田。每家农民除了耕种他自家的那一百亩外,还合力耕种那块公田。私田的收入归各家自己所有,公田的收入归国家。

二、西周契约制度:

井田制条件下的土地关系多少带有理想色彩。至少在西周中期以后,贵族之间已出现拿土地租赁、交换和充当赔偿物的实例。而且事实上得到法律的承认。这表明贵族已在事实上获得土地的处理权。

如,共王时代,有个贵族在三年中租到田地一千七百亩。说明贵族之间已发生土地租赁关系。

又如,在一起贵族争夺谷物的案件中,官府判决败诉一方以七百亩田和五名奴隶赔偿胜诉一方。说明周天子绝对控制土地的局面已经松动。

西周设“司约”管理契约事宜;设“质人”为具体的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民间买卖奴隶、牛马、兵器和珍异之物。

契约形式:有质剂和傅别两种形式。买卖契约用质剂。买卖奴隶、牛马使用较长的契券,称质;买卖兵器、珍异之物,使用较短的契券,称剂。质剂的书写工具是简牍。

借贷契约用傅别。傅即债券,上面写明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将债券从中间一分为二,债务人和债权人各执半文称“别”。债权人持左券,债务人持右券,一旦发生债务纠纷,司法部门以债券为凭审理案件。

简言之,质剂用于买卖,傅别用于借贷。二者皆由官府制作,说明官方已对市场交易进行干预。

第三、继承制度。

王室继承制度有两种基本形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夏代的基本形式是父死子继。商代前期实行兄终弟及,后期实行父死子继。周代以父死子继为主,间有兄终弟及。

具体而言,夏朝实行王位世袭传子制度。据说从启到杰共十六王,其中十四王为父死子继。

商朝规定,凡是商王之子都有继承王权的资格。这意味着兄死之后,弟也可以继承王权。这项制度安排是危险的。比如商王武丁六十四妾,生子五十二人。理论上都有继承王权的资格,大家都争夺王权,就会引起王室分裂,甚至兄弟之间自相残杀。因此,商朝后期开始限制王权继承范围,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商从汤至纣,传十七代,三十一王,统治六百余年。

西周时期,依照宗法制度,王权由嫡长子继承,在嫡长子年幼不能继位或继位不能亲政的情况下,由王室长老或公卿暂时代行王政。嫡长子一旦成年亲政,摄政者就要还政于王。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汇编

建邺高中2011届文科班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2010、5 单元特征整合 政治制度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因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分期,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早期阶段(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前2070年——前476年)和发展阶段(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475——1840年)。①早期阶段处在中国的奴隶制社会时期,主要是夏、商、周三代所实行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②发展阶段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形成、发展、完善和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①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②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一第一单元)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_____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史称西周。 灭亡:前______年,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2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是我国古代早期的基本政治制度。) 目的:____________。(“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内容:________把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授予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为周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义务。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 历史影响:①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②开发________,扩大___________;③形成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格局。 (2)宗法制: 是与分封制________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由原始社会的___________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______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___________。 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嫡长子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_________。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也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与继承关系。 对后世的影响: 利: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建宗祠);有益于社会安定

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

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 【学习建议】:本章是学习中国早期法律制度的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明晰西周法制指导思想的沿革、发展,以及在此指导思想影响下,对西周法律制度的确定所产生作用。要结合西周分封制与西周礼制两方面的因素,考察西周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治模式。对西周的法制指导原则和司法制度要做重点学习,这些内容通过以后儒家的改造之后,对中国整个封建王朝的法制都产生过影响。 【本章知识点】: 1.西周法制指导思想形成的原因以及主要指导原则。 2.西周宗法制度的结构。 3.《周礼》与《吕刑》所代表的西周时期礼与刑间的关系。 4.西周刑事法律的主要内容。 5.西周民事法律的主要内容。 6.西周在婚姻、家庭、继承方面的主要特点。 7.西周司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周初法制的指导思想 【基本内容】: 一、本节内容主要涉及周王朝建立时,在借鉴商王朝覆灭的教训下,就王朝政治与法律思想所做出的调整与发展。其所确立的原则是“敬天保民”、“明德神罚”及“亲亲”、“尊尊”。 二、西周在全面借鉴、吸收商代文化的基础上,将西周部落有特色的宗法家族原则上升到国家指导原则上,即将维系宗法家族血缘、亲缘关系的尊卑等级扩展至整个国家范围,将体现这种关系的“亲亲”、“尊尊”原则作为国家法制的指导原则。 【概念辨析】: “亲亲”与“尊尊”原则间的关系? 【难点分析】:如何理解西周法制指导思想形成的原因? 1.历史原因:西周代商而取天下,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向本部落、和西周联盟的部落、被打败的商部落做出周取代商的合理解释,既要解决王朝权利、权威来源合法性的问题。 2.对商重神权的反思:比较商代重神权的指导思想,西周将“人”的地位提高。在“天命在王”的基础上,西周要求王要敬重天,以天命来保民;王要有德行,将德落实在国家的各种活动中。 4.周自身在宗族关系上确立的原则:将“亲亲”、“尊尊”上升到国家政治、法制原则的高度。 第二节宗法制、礼与刑 【基本内容】: 一、宗法制 宗法制是指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二、礼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第1讲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程讲义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知识框架 即时巩固的入场劵 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情分析 引领考试的风向标 考试说明2015年2016年2017年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 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

考点导学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并进行有效的统治 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主要内容 分封对象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分封的内容③________和人民 诸侯义务诸侯要④________、⑤________、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诸侯权利在封国内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和再分封的权力;有较大⑥________,可以设 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等 主要特点,⑦____________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 影响, 前期: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加强了对⑧________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后期:受封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点题训练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考点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点题训练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考点三理解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的宗法制

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制度。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3.特点:把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实行族权与政权结合。 4.影响:实现族权、政权,国与家的结合,保障各级贵族能享受世卿世禄特权,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提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来区别亲疏远近的制度。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但分封制并不是全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互相依存。 西周的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必不可少的工具。 提示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等级森严的序列。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集中。 4.王权与神权结合,迷信色彩浓厚。 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制度。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3.特点:把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实行族权与政权结合。 4.影响:实现族权、政权,国与家的结合,保障各级贵族能享受世卿世禄特权,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提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来区别亲疏远近的制度。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但分封制并不是全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互相依存。 西周的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必不可少的工具。 提示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等级森严的序列。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集中。 4.王权与神权结合,迷信色彩浓厚。

论西周的宗法制

论西周的宗法制度 摘要:西周的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政治统治的核心,对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起了重要的作用,所谓宗法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族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宗法制度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发展起来,经夏商两代至西周时期达到完备的程度。宗法制度对当时的社会既有积极作用亦有消极作用,本文将从多个反方面剖析宗法制。 关键词:宗法制内容作用继承当代社会 关于宗法制度的理论,明确见于载籍的,为《礼记〃丧服小记》和《大传》中所记的几条,兹录《大传》所载如下: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中的说法,可以作为对宗法制度的解释:所谓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即上天的儿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的地位;嫡长子的兄弟们则受封为诸侯或卿大夫,对周王而言处于小宗的地位。诸侯在其封国内又为大宗,其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的兄弟们再分封为卿大夫,又为各封国的小宗,而卿大夫在其本宗族的各个分支中则又处于大宗的地位。诸侯在其封国内又为大宗,其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的兄弟们再分封宗法制度的原始形式,就是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以父权家长制大家庭为基础的氏族和宗族组织的制度。 对于宗法制度下的继承,商朝前期实行父死子继与兄终弟继二者并存的继承制度。到商朝晚期,嫡长子继承制度已牢牢确立。西周确立宗法制度,严格确定了嫡长子的继承权,从天子、诸侯、卿大夫到士,各级领主的领地和身份只能由正妻(或称嫡妻)所生长子继承。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兄弟相对于嫡长子是小宗。在财产方面,其余庶子也只能由嫡长子分给,而无所谓“权”。至于女子,自然也说不上继承“权”,只不过,为了贵族的体面和联络感情,大多给予女子可观的嫁妆,但这同样只是出于父兄的赐与,而不是女子的法定权利。 宗法制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宗法制旨在通过划分宗族等级来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为此从宗族的角度对“大宗”和“小宗”做了明确的规定。大宗与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对卿大夫而言又是大宗;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封建内对士而言又成为大宗。各大宗均称作“宗子”,掌握祭祀与财产,代表贵族统治人民。大宗与小宗的划分,明确了下级贵族臣服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虽然宗法制适应于同姓宗族内部,但异姓贵族往往与同姓贵族之间有婚姻关系,因而宗法制对异姓贵族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在宗法制度之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层层隶属。这种情况反映在政治上即是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宗法制在各个社会等级之间划分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西周的法律制度

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 1、西周的民事诉讼叫()。 A质剂B傅别C狱D讼 2、《吕刑》的作者是( )。 A李俚B商鞅C邓析D吕侯 3、西周的买卖契约叫()。 A傅别B质剂C券书D朋 4、周穆王是曾命()作刑。 A周公B吕侯C李悝D邓析 5、西周时期,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为()。 A遂士B士师C大司寇D小司寇 6、西周时期,刑事案件的书状叫()。 A均金B束矢C剂D傅别 7、西周的( )为周公所作,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四刑。 A 九章律B九刑 C 吕刑 D 法经

8、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 )。 A明德慎罚B法令由一统C德刑并用D法网严密 9、西周将故意称为( )。 A眚B非眚C非终D惟终 10、西周规定了“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即后世的( )。 A窃盗罪B强盗罪C大逆罪D抢劫罪 11西周的拘役来于( )。 A女徒顾山B龙凤合挥C坐嘉石D田里不鬻 12、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 )”。 A女徒顾山B龙凤合挥C坐嘉石D田里不鬻 13、西周的债物契约称作( ) 。 A红契B券书C傅别D质剂 14、西周在中央设( ),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 A大司寇B小司寇C士师D乡士 15、西周把刑事诉讼叫做( )。

A傅别B 狱C讼D钧金 16、“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西周时期的( )。 A 司法原则B审判地点C审讯方法D审判工具 17、在有关西周的文献资料中,有"惟终"的法律概念,它是指()。A故意B过失C惯犯D偶犯 18、我国对上诉期限作出规定,始于()。 A西周B秦C汉D唐 19、以下程序属于西周时期婚姻制度上的六礼的是( )。 A纳采 B 请期C纳吉D亲迎 20、“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包括有( )。 A目听B耳听C气听D色听 21、西周的主要立法有()。 A《工律》B《誓命》C《吕刑》D《九刑》 22、西周的买卖契约和债务契约分别叫做()。 A 傅别 B 朋 C 质剂 D 锾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课题: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编写人:贾成鹏审核人:徐春松时间:2010年8月31日 【江苏高考10考试说明】 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2、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3、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及培养相关知识解题应用能力 1、了解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2.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考点梳理:(教学过程) Ⅰ、必背材料 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①建立:建立者:周武王;主要战役:牧野之战;结果: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②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政权灭亡。 2、分封制: 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 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⑤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3、宗法制: ①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②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内容:核心(或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分大、小宗,小宗须服从大宗;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兄弟关系)与政治关系(君臣)相结合;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由血统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④实质: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个儿女:大儿子(妃嫔所生);二儿子(王后所生);

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

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

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 【学习建议】:本章是学习中国早期法律制度的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明晰西周法制指导思想的沿革、发展,以及在此指导思想影响下,对西周法律制度的确定所产生作用。要结合西周分封制与西周礼制两方面的因素,考察西周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治模式。对西周的法制指导原则和司法制度要做重点学习,这些内容通过以后儒家的改造之后,对中国整个封建王朝的法制都产生过影响。 【本章知识点】: 1.西周法制指导思想形成的原因以及主要指导原则。 2.西周宗法制度的结构。 3.《周礼》与《吕刑》所代表的西周时期礼与刑间的关系。 4.西周刑事法律的主要内容。 5.西周民事法律的主要内容。 6.西周在婚姻、家庭、继承方面的主要特点。 7.西周司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周初法制的指导思想 【基本内容】: 一、本节内容主要涉及周王朝建立时,在借鉴商王朝覆灭的教训下,就王朝政治与法律思想所做出的调整与发展。其所确立的原则是“敬天保民”、“明德神罚”及“亲亲”、“尊尊”。 二、西周在全面借鉴、吸收商代文化的基础上,将西周部落有特色的宗法家族原则上升到国家指导原则上,即将维系宗法家族血缘、亲缘关系的尊卑等级扩展至整个国家范围,将体现这种关系的“亲亲”、“尊尊”原则作为国家法制的指导原则。 【概念辨析】: “亲亲”与“尊尊”原则间的关系? 【难点分析】:如何理解西周法制指导思想形成的原因? 1.历史原因:西周代商而取天下,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向本部落、和西周联盟的部落、被打败的商部落做出周取代商的合理解释,既要解决王朝权利、权威来源合法性的问题。 2.对商重神权的反思:比较商代重神权的指导思想,西周将“人”的地位提高。在“天命在王”的基础上,西周要求王要敬重天,以天命来保民;王要有德行,将德落实在国家的各种活动中。 4.周自身在宗族关系上确立的原则:将“亲亲”、“尊尊”上升到国家政治、法制原则的高度。 第二节宗法制、礼与刑 【基本内容】: 一、宗法制 宗法制是指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二、礼

西周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

中国文化概要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文明:“文明”兼容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双重含义,接近今人所谓的广义的文化.是从人类的物质创造(尤其对火的利用)扩展到精神的光明普照大地。“文明”侧重于社会的物质层面,包括生产力、政治制度等等,并且可以向外传播或被人接受,如近代欧美的工业文明。文明是可以进行比较的,有一些具体的特征把它们分为先进或落后,比如说生产力水平、社会政治制度优劣。 2、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界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指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也称“大文化”。这一文化领域最简单的分法为二层,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层。狭义文化是指“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它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也称“小文化”。 3、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我们把广义的文化它们分为四个层次,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物态文化层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度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它规定了人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行为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心态文化层是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蕴化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4、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机构方面的共同性。家族制度深深根植于数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之中,使国家结构也打上了家族结构的烙印。家与国的组织系统与权力分配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这种宗法关系的长期存在,导致了中国社会“家国同构”的格局,家族的权力掌握在家长手中,国家的权力掌握在君主手中,国家的政治首领其实就是家长的化身,其特征如下:(1)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大致相同(2)家与国的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家长制(3)家国同构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5、今文经学:是朝廷为了便于经学流播,下令搜集当时流散民间、口头相传的儒家著作,写为定本,作为传述的依据,由于这些经书系用当时流行的文字记录整理,遂有“今文经”之称。今文经学注重探讨经义,强调经世致用。著作,作为传述的依据。 6.古文经学:是指当时鲁共王刘余、北平侯张苍、河间献王刘德等人通过种种途径发现的儒家经书,这些经书因为是用古籀文写成,故称“古文经”。古文经学注重考据。 7、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规范中的精华,这些精华是现代仍应弘扬的,就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基本内科或合理内核。如仁、义、礼、智、信。所谓传统美德,是指在自觉的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那些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是古今一以贯之的,在现代让发挥着积极的那些德目。 8、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已奉公、修已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9、书院: 书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书院在前代都是藏书或隐居之地,宋代书院将藏书教育和学术研究结合起来,成为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地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江苏江宁的茅山书院等。许多著名学者在名山或名城中设立书院,招生讲学,学生人数众多。 1宗法制度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有哪些特征? 1.家天下的延续 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政治化。在中国古代,家天下自周代确立,一直延续到清代,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史。它的特点是: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一个家族统治一个朝代;统治权之争决定着社会秩序的平衡与否;人情大于国法。 2.封国制度不断 封国制度本是西周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废分封,建立郡县。汉代却又采纳分封制。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仍然沿用了分封制,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分封制成为传统社会的政治

夏朝的法律制度

第一章夏朝的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将"法"改为"律",是在()。 C A夏朝B西周C战国时期的秦D汉 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D A五百B一千 C二千D三千 3、"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B A习惯B战争动员令 C祭祀D礼仪 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D)。 A昏B墨 C贼D杀 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 "杀人不忌为( )"。 C A昏B墨 C贼D杀 6、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A)。 A夏朝B商朝 C西周D秦朝 7、《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 )"。 D A囹圄B夏台 C钧台D圜土 8、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C) A圜土B钧台 C夏台D囹圄 9、奴隶制五行最早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A A苗族 B汉族 C少数民族 D藏族 二、多项选择题 1、夏朝的监狱叫做()。 ABC A圜土B夏台 C均台D囹圄 2、"昏、墨、贼,杀"是夏朝的法律制度,其中的罪名是()。 BCD A 杀B昏 C墨D贼 3、法和含义是()。ABC A均平、公平 B不偏不倚 C限制和强制 D音律 三、名词解释 1、禹刑 禹刑是夏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以禹命名的夏朝法律的总称。规定了五种刑罚,共3000条。 2、甘誓 甘誓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第二章商朝的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炮烙之刑出现于()。D A、夏朝 B、西周 C、春秋 D、商朝 2、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C A、商王 B、贵族 C、卜者 D、掌戮 3、商朝在实行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后,又逐渐实行了()。A A、嫡长继承制 B、兄终弟及 C、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 D、诸子均分 4、商朝刑法的总称是()。D A、九刑 B、禹刑 C、宫刑 D、汤刑 5、把犯罪者晒成肉干的刑罚称作()。A A、脯 B、醢 C、墨 D、劓 二、多项选择题

宗法制度和专制制度

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制度 宗法制度是由父系氏族社会的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在父系氏族社会,世系以父系计算,父家长支配着家族成员,甚至对他们有生杀予夺之权。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加,私有财产也产生了。父家长死后,他的权力和财产需要有人继承,于是习惯上就会规定一定的继承程序,而一代代父家长生前的权威在其死后仍然使人敬畏,子孙们幻想得到他们亡灵的庇护,于是又产生了对男性祖先的崇拜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祭祀祖先的仪式。凡此种种,都为宗法制度的萌芽准备了适宜的土壤。 在宗法制度下,同一宗族的成员具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姓氏,在一定意义上又有共同的财产,参加共同的祭祀,死后葬于共同的墓地。 上古宗法尊祖、敬宗、收族的原则在经过一定的调整之后,得到了实际的贯彻,从而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臵族田、立族长、订族规为特征的体现封建族权的宗族制度,这种宗族制度完全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在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历史时期中同封建政权、封建礼教纠合在一起,起着长期而深刻的影响。一、宗法制度的其内容 (1)嫡长子继承的制度 原始社会早期实行禅让制,部落联盟首领是选拔的,不考虑血缘关系。西周王朝立国以后,从第二代君主周成王诵开始,推行嫡长子继承制这是社会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嫡就是正妻,正妻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子称庶妻,庶妻之子称庶子。嫡长子继承制的基本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2)封邦建国的制度 封邦建国简称封建,就是分封制。国指诸侯领地。分封的目的就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周天子和邦国有一系列权力和义务的对应关系。天子对诸侯有巡狩权、命官权、迁爵权,诸侯对天子则有必尽的义务,如朝聘、进贡、出兵役。卿大夫的领地称为家,也叫采或邑。卿大夫也依此分封士。 (3)宗庙祭祀的制度 宗法制度十分强调尊祖敬宗。宗庙祭祀就是维护宗族团结的重要手段。周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太庙居中,然后分左昭右穆排列,总共祭祀七代君主。周代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对于维护以家族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和巩固政权,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这一传统被历代统治者所继承,并发展成左宗右社的格局。左宗是宗法的标志。右社是国土的象征。 二、宗法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1、家天下的统治此起彼伏 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秦始皇虽废除分封制,社会结构还是家天下的模式。《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嬴政登上帝位后宣布: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2、封建制的架构沿续不断 秦始皇虽然反对分封制,却继承了西周宗法制度另外两条主要内容——嫡长子继承和宗庙祭祀的制度。历代统治者不肯废除分封制,是因为宗法制度根深蒂固,血缘关系是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所有的皇帝都需要庞大的血缘家族支撑自己的政权。废除分封制,就意味着这个基础遭到破坏。 3、家族化的体制根深蒂固 统治中国人的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夫权)之一的族权,就是家族势力发展的结果。家族盛行的结果必然是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组织系统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家国同构的格局,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忠孝相通的观念,即所谓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三、专制制度的统治及其特征 中国的专制制度,从中国历史迈入文明社会那一刻起就已形成。中国封建社会总共2954年,就是说专制主义统治中国近3000年。 1、宗法势力极其强大 早期宗教活动就是祭神占卜。中国在东汉就已经产生本土宗教——道教,几乎与此同时,佛教也传入中国。它们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将近两千年。到了唐朝,国门大开,基督教、伊斯兰教也拥进中国,它们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也都超过一千年。 2 、经济基础相对稳固 君主专制制度的经济特点:1.土地的国有;2.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由小农经济构成的经济基础与专制制度相互适应。历代统治者为维护专制制度,必然维护这样的经济基础,也必然采取打击工商业的政策。我国封建社会在唐朝已经达到顶峰。由于专制主义的保护,小农经济基础非常牢固,因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始终未能在中国大地上

中国法制史-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

法律概况礼及礼邢关系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司法制度第一节西周时期的法律概况一、西周法制指导思想二、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三、西周时期的法律形式一、西周法制指导思想(一)以德配天天是公正的,与任何人没有血缘关系,所以天命是可以转移的。“天命靡常”、“惟命不于常”天命转移是有条件的,即“德”。“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德”的中心内容是保民。“敬天保民”,“天不可信,民不可轻”,知小民之依(二)明德慎罚明德:崇尚德治,提倡德教。慎罚: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审慎、宽缓。亲亲:在亲族范围内,人人都应亲爱自己的亲属,按自己的身份行事,“亲亲父为首”。尊尊:在社会范围内,人人都要恪守自己的名分,有明确的等级秩序,“尊尊君为首”。二、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1、从周天子到诸侯王、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2、小宗服从大宗,诸弟服从长兄。 3、各级诸侯王、卿大夫、士,既是一种家族组织,又各自构成一级国家政权,共同向最高宗子――周天子负责。三、西周时期的法律形式(一)“周公制礼”(二)《吕刑》(三)“九刑”(四)“遗训”及“殷彝”第二节西周的礼及礼刑关系一、“礼”的渊源与发展礼:“二玉在器之形”;“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源于氏族时代的祭祀风俗。一些祭祀礼仪和相关规范流传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被逐渐注入了反映血缘亲疏、等级尊卑的内容。在阶级分化、国家形成以后,一部分反映等级差别和专制要求的精神原则逐渐从具体的礼仪形式中被抽象概括出来,形成了一系列指导阶级社会生活的原则和规范。周礼继承夏商之礼而又

发扬光大。二、周礼的性质与作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抽象的精神原则:忠、孝、节、义、仁、恕,核心是亲亲、尊尊。具体的礼仪形式:五礼、六礼、九礼。周礼对社会起着法律调节作用,具备法的性质: 1、周礼的规范性毋庸置疑。 2、周礼的国家意志性极为明显。 3、周礼具有很强的国家强制性。三、西周时期“礼”“刑”关系刑:专指砍头的刑罚――所有刑罚的通称――泛指与刑罚密切相关的法律规范。礼:积极主动的规范,是“禁恶于未然”的预防;刑:消极的处罚,是“惩恶于已然”的制裁。“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则入刑”。对于各种罪行、恶行的断定,主要依据“礼”的精神原则和具体的礼仪规范。四、关于“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不是说礼对庶人没有约束力,而是强调礼是有等级有差别的,不同等级之间不能僭越,一些礼庶人无权享用。刑不上大夫,不是说对大夫以上的贵族不适用刑罚,而是在一些非政治性的领域,贵族官僚犯罪往往会享有许多减免特权。第三节西周时期的刑事法律规范一、主要罪名(一)不孝不友(二)犯王命(三)放弑其君(四)杀越人于货(五)群饮(六)违背盟誓(七)失农时二、主要刑罚(一)五刑与九刑体系(二)流刑(三)赎刑(四)圜土之制(五)嘉石之制三、主要刑法原则与刑事政策(一)主要刑法原则 1、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2、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 3、罪疑从轻,罪疑从赦 4、宽严适中(二)“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第四节西周时期的民事法律制度一、所有权二、债和契约三、婚姻继承制度第五节

高中历史第 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王位世袭制 (1)夏朝:从夏启开始,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商朝: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3.行政管理制度 (1)中央: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4.特点:奴隶制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5“学思之窗”,思考: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提示】 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与制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有废立商王等权力。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 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国家政权。 3.内容

—诸侯——士”。 5.影响 (1)积极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2)消极:受封的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到西周后期,随着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具有政治性质。 3.内容 (1)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王位由嫡长子继承。 (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4.作用 (1)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 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

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 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西周的宗法制度、法律形式及礼与刑的关系

西周的宗法制度、法律形式及礼与刑的关系 (一)、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从广义上说,’宗’是指宗族,’法’是指规范体系,’宗法’即是宗族内部的规范体系。”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族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 西周宗法制度三原则: 嫡长子继承制。《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意谓王位的继承者必须是正妻所生长子,无论其贤与不肖;如妻无子,则不得不立贵妾之子,不管其年龄大小。 小宗服从大宗、(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周天子为天下惟一的共主。周天子立嫡子为继承人,分封其余庶子为诸侯。诸侯立嫡子为继承人,封其余庶子为大夫。大夫立嫡子为继承人,其余庶子则为士。士立嫡子为继承人,其余庶子则为庶人。周天子居全国为大宗。诸侯对大夫为大宗,对天子则为小宗。大夫对士为大宗,对诸侯为小宗。士对庶人为大宗,对大夫为小宗。上面的一级只直接臣属下面与之相近的一级,隔了一级的臣下称为“陪臣”,不直接臣属)。 各级家族组织共同向周天子负责。西周的“封邦建国”,即常说的“裂土封王”。实行之的目的是“众建亲戚,以藩屏周”。把自己的同姓兄弟以及与之有缘亲关系、或在灭商战争中功勋卓著的功臣分封到各地,代理王室管理这些地区。在各诸侯国内,诸侯也依例分封自己的子侄为卿大夫。周初封国七十一,其中同姓之国四十、兄弟之国十五。主要的封国有鲁、卫、晋、齐等。周朝还把部分商人的后代封到宋国,把夏朝之后封到杞,称“二王之后”。这些封国在自己的封地之内,享有有限的自治权力,但在政治上必须以周天子为共主。周天子掌握着朝聘、会盟和征伐的权力,各诸侯国对周王室负有纳贡、拱卫的义务。如此,自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以至于庶人,形成一个个金字塔式的政治结构。 分封制有以下优长: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制实际承认了包括商朝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统治的分封制,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何休说:“王者居土而诸侯分职,俱南面而治,有不纯臣之义”(《公羊传解诂。隐公元年)。各诸侯国有自己的领土、军队和民众,是实体性的政权存在。王朝要使诸侯有效的捍卫王室,必须向他们让渡权力,而诸侯要想保证自己的存在,必须捍卫王朝的权益。制度极富弹性,双方各取所需。从而形成天子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第

2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

一、单选题 2.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要求,享有权位和财产继承权者是( ) 【0501】 A.嫡长子 B.嫡子 C.庶子 D.庶长子 3.西周时,定罪量刑要考虑犯罪的主观要件,将过失称为( ) 【0501】 A.非终 B.眚 C.非眚 D.唯终4.西周法律规定,民事诉讼须向官府交纳()【0510】 A.束矢B.钧金 C.路鼓D.肺石 5.西周时期全面负责中央司法事务的是()【0510】 A.司寇B.小司寇 C.大司寇D.士师 2.西周穆王时期,命吕侯重修刑书,史称()【0610】 A.《吕刑》 B.《九刑》 C.《汤刑》 D.《禹刑》 3.西周时期规定,刑事诉讼必交诉讼费()【0610】 A.束矢 B.肺石 C.路鼓 D.钧金 3.作为制度,嫡长子继承确定于()【0701】 A.夏朝末期B.商朝末期 C.西周时期D.春秋末期 4.西周时期,“争罪曰狱”,而“争财”称为()【0701】 A.狱B.刑 C.讼D.辞 2.西周时期关押、监禁罪犯的地方称为()【0710】 A.监狱B.夏台 C.圜土D.钧台 3.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0710】 A.质剂B.合同 C.傅别D.判书 3.西周时期将过失犯罪称为()【0801】 A.眚B.非眚 C.非终 D.惟终 4.西周初期制定周礼的是()【0801】 A.周成王B.周公 C.周穆王 D.周康王 5.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0801】 A.傅别B.书契 C.质剂D.判书

31.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包括()【0801】 A.亲亲B.尊尊 C.长长D.男女有别 E.一断于法 3.以下各选项中,属于商、周法律形式的是()【0810】 A.律 B.格 C.诰 D.科 4.西周时期的刑书,称为()【0810】 A.《禹刑》 B.《汤刑》 C.《九刑》 D.《吕刑》 5.西周的五刑制度中,“死刑”称之为()【0810】 A.具五刑 B.大辟 C.弃市 D.孥戮 3.制定于西周穆王时期的刑书,史称()【0901】 A.《汤刑》B.《禹刑》 C.《吕刑》D.《九刑》 4.西周时期,全面负责中央司法事务的官吏是()【0901】 A.小司寇B.士师 C.大司寇D.太卜 3.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0910】 A.质 B.券书 C.剂 D.傅别 2.西周时期将罪犯肢解后曝晒其尸的刑罚称为()【1001】 A.膊 B.辜 C.焚 D.踣 3.西周时期用来买卖牛、马、奴隶等有生命物品的契约称为()【1001】 A.质 B.剂 C.合同 D.傅别 2.嫡长子继承制成熟于( ) 【1101】 A.夏朝 B.商朝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3.炮烙酷刑见于( ) 【1101】 A.夏朝 B.商朝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4.西周穆王时期所制定的法律是.( ) 【1101】 A.《九刑》 B.《吕刑》 C.《禹刑》 D.《汤刑》 5.西周专门用于惩罚贵族或官员的刑罚是( ) 【1101】 A.死刑 B.肉刑 C.徒刑 D.鞭刑 6.西周时期将偶犯称为( ) 【1101】 A.惟终 B.非终 C.眚 D.非眚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测试题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1.(2019·清华大学附中测试)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 ) 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 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 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 解析:选B 题干的中心词是“血缘关系”,没有提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当政权产生之后,又把血缘关系进行剥离及减低其作用,这说明血缘关系与政治建构的对立和统一,故B项正确;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等级制度的基础,故C项错误;题干叙述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但没有提及其是否合理,故D项错误。 2.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 )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 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 解析:选D 根据所学,君主专制形成于秦朝,故A项错误;西周分封制是血缘关系与政治等级相结合的统治方式,故B项错误;郡县制下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说明打破了原有方国之下的血缘组织关系,故D项正确。 3.(2019·南宁摸底)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 ) 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祭祀仪式非常严格 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 解析:选D 周朝的贵族都可以确立宗庙,不能说明天子的绝对权威,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庙制而不是祭祀仪式,故B项错误;据材料“庶人无庙”和“宗庙则被毁弃”可知宗法观念不是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庙制的等级划分可知其体现了维护亲疏贵贱,故D项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