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强烈推荐七年级相交线和平行线的证明精华

强烈推荐七年级相交线和平行线的证明精华

强烈推荐七年级相交线和平行线的证明精华
强烈推荐七年级相交线和平行线的证明精华

课题平行线和相交线的证明题

教学目标掌握平行相关证明要领,熟悉几何语言的应用

重点几何语言的描述,因果关系的衔接

证明流程中因果关系的衔接

难点

几何证明题的基本结构和方法:

1.正确地进行证明,先要探求证明的思路:这有三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从结论着眼,思考要使结论成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样逆推直到需要的条件已经具备,当然这种逆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已知条件靠拢,这就是“执果索因”。有时,这种逆推会遇到障碍,这时也可用另一种方法思考,即从已知条件入手,思考从已知条件可以顺推出什么结论来,这样顺推直至结论成立,这就是“由因导果”,或者也可以顺推与逆推相结合,从问题的两头向中间靠拢,从而发现问题的突破口,这也叫“两头凑”。

2.“执果索因”的方法也就是证明的思维方法中的“综合法”,“由因导果”的方法也就是证明的思维方法中的“分析法”。“两头凑”的方法也就是证明的思维方法中的“分析综合法”。

3.“综合法”、“分析法”,“分析综合法”是证明的思维方法中的直接证法。

注:今后学习中还会学习到证明的思维方法中的间接证法:反证法和同一法。这两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会逐步介绍给同学们。

八.思维方法的训练

例1.已知如图,AOC为一直线,OB为任一射线,OP平分∠AOB,

OE平分∠BOC,

求证:OE⊥OP。

分析:1、由逆推法分析要证明OE⊥OP,由垂直定义只要证明∠EOP=90°,而∠EOP由∠1、∠2所组成,只要证明∠1+∠2=90°。由于OE,OP分别是∠BOC和∠AOB的角平分线,∠1=

∠BOC,∠2=∠AOB,又由于AOC为一直线,∠AOB+∠BOC=180°,那么(∠AOB+∠

BOC)=90°,即∠1+∠2=90°。

2.由顺推法分析:①由AOC为直线推出∠AOB+∠BOC=180°,②由OP,OE分别为∠AOB,∠BOC平分线推得

∠2=∠AOB,∠1=∠BOC,③由∠POE=∠1+∠2=(∠AOB+∠BOC)推得∠POE=90°再推

得OP⊥OE。

3.上述分析中①和②的两个推理是并列的,因而在证明中先写①或②没有什么关系,但③是①和②共同的结果,所以③必须在①和②的后面。

证明:

(1)

(2)

(3)∵∠POE=∠1+∠2(全量等于部分之和)

=(∠AOB+∠BOC)(等量代换)

=×180°(等量代换)

=90°

∴OP⊥OE(垂直定义)

整个证明过程由3部分推理所组成,书写证明过程要用顺推法由前向后写。

例2、已知如图,∠AOC,∠BOD为对顶角,OE平分∠AOC,OF平分∠BOD,求证:OE,OF互为反向延长线。

分析:(1)OE,OF互为反向延长线是指EOF为一条直线,即

证明E、O、F三点共线。证明这类问题首先要克服视觉给我们带来

的干扰,如∠1和∠2并不能看成是一对对顶角,因为缺乏构成对顶

角的必要条件。OE与OF互为反向延长线,而这一点恰恰是本题证

明的目标。

(2)证明E、O、F三点共线通常采用∠EOF=180°,利用平角定义完成三点共线证明。

(3)为证明∠EOF=180°,只要证明∠1+∠AOF=180°,从已知∠AOC与∠BOD为对顶角,可推知A、O、B三点共线:即∠AOF+∠2=180°,只要证明∠1=∠2,题设中由∠AOC和∠BOD 为对顶角又可知∠AOC=∠BOD,又由OE,OF分别为∠AOC和∠BOD平分线,正好创设了证明∠1=∠2的条件。

证明:∵∠AOC,∠BOD为对顶角(已知)

∴∠AOC=∠BOD(对顶角相等)

∵OE平分∠AOC,OF平分∠BOD(已知)

∴∠1=∠AOC,∠2=∠BOD(角平分线定义)

∴∠1=∠2(等量之半相等)

∵∠AOC,∠BOD为对顶角(已知)

∴AB为直线(对顶角定义)

∴∠AOF+∠2=180°(平角定义)

∴∠AOF+∠1=180°(等量代换)

∴∠EOF=180°(等量代换)

∴OE,OF互为反向延长线(平角定义)

九.剖析图形结构,挖掘等量关系

例3、已知如图,OB⊥OA,直线CD过O点,∠AOC=20°,求证∠DOB的度数。

分析:题设中的条件给出了许多的角的关系,由OB⊥OA可知∠1+∠2=90°;由CD过O点,可知∠2+

∠BOD=180°,再由∠AOC=20°,很容易求得∠DOB的度数。

解:(不是证明题,不能写“证明”,而写“解”字)

∵OB⊥OA(已知)

∴∠AOB=90°(垂直定义)

∴∠1+∠2=90°(等量代换)∴∠2=90°-∠1(等式性质)

∵直线CD过O点(已知)

∴∠COD=180°(平角定义)

∴∠BOD+∠2=180°(等量代换)

∴∠BOD=180°-∠2(等式性质)

=180°-(90°-∠1)(等量代换)

=90°+∠1(等式性质)

∵∠1=20°(已知)

∴∠BOD=90°+20°(等量代换)

=110°(等式性质)

答:∠BOD的度数为110°(求解题最后写答)

例4、已知如图,OA⊥OC,OB⊥OD,∠AOD=3∠BOC,求∠BOC的

度数。

分析:由题设条件(∠AOD=3∠BOC,这是有关∠BOC的关系式,由

垂直条件可推出)∠AOB=90°-∠BOC,∠COD=90°-∠BOC,可见∠AOB,∠COD都与∠BOC相关,可运用代数

方法,设元,用方程思想解题,直接设∠BOC=x,用x表示其余的相关角,分析其等量关系,得到关于x的方程,这样做,无论从叙述或思考都比较简捷。

解:设∠BOC=x

∵∠AOD=3∠BOC(已知)∴∠AOD=3x

又∵∠AOD=∠AOB+∠BOC+∠COD(全量等于部分之和)

∴3x=∠AOB+x+∠COD(等量代换)

∴2x=∠AOB+∠COD(等式性质)

∵OA⊥OC,OB⊥OD(已知)

∴∠AOB=90°-x,∠COD=90°-x(垂直定义)

∴2x=90°-x+90°-x(等量代换)

∴4x=180°(等式性质)

∴x=45°即∠BOC=45°

答:BOC的度数为45°。

十.例题:

例1.如图所示,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AOC=70°,∠BOE=80°,求∠DOF的度数。

精析:∠AOC、∠COE、∠BOE组成一个平角,而∠AOC、

∠BOE的度数为已知,所以,可以先求出∠COE的度数,再根

据对顶角相等得到∠DOF的度数。

解:∵AB是直线(已知),

∴∠AOC+∠COE+∠BOE=180°(平角的定义),

∴∠COE=180°-∠AOC-∠BOE

∵∠AOC=70°,∠BOE=80°(已知)

∴∠COE=30°,

∵CD、EF相交于点O(已知)

∴∠COE与∠DOF是对顶角(对顶角的定义)

∴∠COE=∠DOF(对顶角相等)

∴∠DOF=30°。

例2.如图所示,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OE平分∠AOC,射线OF⊥CD于点O,且∠BOF=24°,求∠COE的度数。

解:∵OF⊥CD,∠BOF=24°,

∴∠AOC=180°-∠COF-∠BOF

=180°-90°-24°

=66°

又∵OE平分∠AOC

∴∠COE=∠AOC

=×66°

=33°

即∠COE的度数为33°。

以下两题和平行有关,等学习平行之后再看。

例3.如图所示,AB//EF,求证:∠BCF=∠B+∠F。

精析:过点C作CD//AB,则∠B=∠1,由平行公理

还可推出CD//EF,

∴∠2=∠F,∴有∠BCF=∠B+∠F。

证明:过点C作CD//AB,

则∠B=∠1(两条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EF(已知),CD//AB

∴CD//EF(平行公理推论)

∴∠F=∠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B+∠F即∠BCF=∠B+∠F。

例4.如图所示,已知AB⊥BC于B,EF分别交AC、BC于E、F,∠A+∠AEF=180°,求证:EF⊥BC。

精析:由∠A与∠AEF互补可推得AB//EF,然后由AB⊥BC可

推出EF⊥BC。这样就把推论两条直线垂直的问题转化成证明两条直

线平行的问题。

证明:∵∠A+∠AEF=180°(已知)

∴AB//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B=∠EF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BC(已知)

∴∠B=90°(垂线定义)

∴∠EFC=90°(等量代换)

∴EF ⊥BC (垂线定义)。

课堂练习:

一、平行线之间的基本图

1、如图已知,AB ∥CD .,AF CF 分别是EAB ∠、

ECD ∠的角平分线,F 是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求证:1

2

F AEC ∠=∠.

2、已知AB//CD ,此时A ∠、AEF ∠、EFC ∠和C ∠的关系又如何?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E

D

3、将题变为如下图:AB//CD

D

C

此时A ∠、AEF ∠、EFD ∠和D ∠的关系又如何?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4、如图,AB//CD ,那么AEC C A ∠∠∠与、有什么关系?

D

D

E

C

D

B C A

F

E

二、两组平行线的证明题【找出连接两组平行线的角】

1.已知:如图,CD 平分∠ACB ,AC ∥DE ,∠DCE=∠FEB ,求证:EF 平分∠DEB .

3、已知:如图2-96,DE ⊥AO 于E,BO ⊥AO,FC ⊥AB 于C ,∠1=∠2,求证:DO ⊥

AB.

3、如图,已知EF ⊥AB ,∠3=∠B ,∠1=∠2,求证:CD ⊥AB 。

4、已知AD ⊥BC ,FG ⊥BC ,垂足分别为D 、G ,且∠1=∠2,猜想∠BDE 与∠C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说明理由.

三、两组平行线构造平行四边形

1.已知:如图,AB 是一条直线,∠C = ∠1,∠2和∠D 互余,BE ⊥FD 于G . 求证:AB ∥CD .

A

D

F

B

E C

2、如图,E点为DF上的点,B为AC上的点,∠1=∠2,∠C=∠D,求证DF∥AC.

3、如图,M、N、T和A、B、C分别在同一直线上,

且∠1=∠3,∠P=∠T,求证:∠M=∠R。

四、证特殊角

1、AB∥CD,∠BAC的平分线和∠ACD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的度数是

2、AB CD

∥,直线EF与AB、CD分别相交于E、F两点,EP平分∠AEF,

过点F作PF EP

垂足为P,若∠PEF=300,则∠PFC=_____.

3、如图,已知:DE∥AC,CD平分∠ACB ,EF平分∠DEC,∠1

与∠2互余,求证:DG∥EF.

4.已知:如图,AB∥DE,CM平分∠BCE,CN⊥CM.求证:∠B=2∠DCN.

图7 图8

A B C

D E F

1

4

2

3

(第22题)

2

1

G

F

E

A

M

N

A

D

B

C b 2

1

a

E

5.如图已知直线a ∥b ,AB 平分∠MAD ,AC 平分∠NAD ,DE ⊥AC 于E ,求证:∠1=

∠2.

4、求证: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五、寻找角之间的关系

1、如图2-97,已知:∠1=∠2,∠3=∠4,∠5=∠6.求证:AD ∥BC.

2、已知,如图,BCE 、AFE 是直线,AB ∥CD ,∠1=∠2,∠3=∠4。求证:AD ∥BE 。

3.如图12,∠ABD 和∠BDC 的平分线交于E ,BE 交CD 于点F ,∠1 +∠2 = 90°.

求证:(1)AB ∥CD ; (2)∠2 +∠3 = 90°.

六、翻折

1、如图1,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EFB =55°,则∠AED ′的度数为 。

C

图10 1

2 3

A

B D

F A

D B

C

E

F

1 2 3 4

E

2、如图2,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B 的度数等于 。

3、如图(1),已知矩形ABCD ,将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记点C 的对应点为C ′,若ADC ∠′=20°,则∠DBC =的度数为 _。

4、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20°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 沿BD 折叠,使点

C 落在边AB 上的点C ′处,则∠BDC =__________.

5、(2010江苏宿迁)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8,将其沿EF 折叠,则图中①②③

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 .

6. 如图①是长方形纸带,将纸带沿EF 折叠成图②,再沿BF 折叠成图③.(1)

若∠DEF=200,则图③中∠CFE 度数是多少? (2)若∠DEF=α,把图③中∠CFE 用α表示. B

第16题

C’ E

D

B

C′

F

C

D ′

A

图1

A

1

2

B

C

(第1题)

C ′

A

D

20°

∠P AG的度数.

3.已知,如上右图,AD平分∠BAC,点F在BD上,FE∥AD交AB于G,交CA的延长线于E,求证:∠AGE=∠E.

【作业】

1.如下左图,EB∥DC,∠C=∠E,请你说出∠A=∠ADE的理由。

2.如上中左图AD是∠EAC的平分线,AD∥BC,∠B=30 o,求∠EAD、∠DAC、∠C的度数。

3.已知∠BOC与∠AOB互为邻补角,又OD、OE分别是∠AOB、∠BOC?的平分线,若∠AOB=80°,求∠DOE的度数.

4.如上中右图,AB∥A′B′,BC∥B′C′,BC交A′B′于点D,∠B与∠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5.如上右图,已知AB∥CD,试再添上一个条件,

使∠1=∠2成立

6.已知:如图,AB,CD,EF三直线相交于一点O,且OE⊥AB,

∠COE=20°,OG平分∠BOD,求∠BOG的度数.

7.如下左图,AB ∥CD ,∠1:∠2:∠3=1:2:3,说明BA 平分∠EBF 的道理.

8.如中左图,已知CD AB //,CF AE //,求证:DCF BAE ∠=∠。

9.如中右图,CD AB //,AE 平分BAD ∠,CD 与AE 相交于F ,E CFE ∠=∠。 求证:BC AD //。

10.如右图,已知CD AB //,ο

40=∠B ,CN 是BCE ∠的平分线,CN CM ⊥,求

BCM ∠ 的度数。

11. 如下左图,已知:直线AB ,CD 被直线EF ,GH 所截,且∠1=∠2,求证:∠3+∠4=180°.

12.已知:如上中左图,∠1+∠2=180°,∠3=100°,OK 平分∠DOH , 求∠KOH 的度数.

F

E

D

C

B

A

2

1

F

E

D

C

B

A

N

M

E

D

C

B

A

13.已知:如上中右图AD∥BE,∠1=∠2,求证:∠A=∠E.

14.已知:如上右图,CD平分∠ACB,AC∥DE,CD∥EF,求证:EF平分∠DEB.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

E D C B A ① 2 1 21 ②12 ③1 2 ④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35分) 1.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2.如右图所示,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CD AB //( ) A. 43∠=∠ B. 21∠=∠ C. DCE D ∠=∠ D. ο 180=∠+∠ACD D 3.一学员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向左拐ο30,第二次向右拐ο30 B. 第一次向右拐ο50,第二次向左拐ο130 C. 第一次向右拐ο50,第二次向右拐ο130 D. 第一次向左拐ο50,第二次向左拐ο130 4.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命题中正确.. 的是( ) A. 同位角相等,但内错角不相等 B. 同位角不相等,但同旁内角互补 C. 内错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不互补 D. 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互补 5.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个数是( )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图形的平移是指把图形沿水平方向移动。 B.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一个真命题。 D. “直角都相等”是一个假命题。 7.如右图,CD AB //,且ο25=∠A ,ο45=∠C ,则E ∠的度数是( ) E D C B A 432 1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及练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1.相交线 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两种情况: 相交:如图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其中以O为顶点共有4个角:∠1,∠2,∠3,∠4; 邻补角:其中∠1和∠2有一条公共边,且他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像∠1和∠2这样的角我们称他们互为邻补角; 对顶角:∠1和∠3有一个公共的顶点O,并且∠1 的两边分别是∠3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1和∠2互补,∠2和∠3互补,因为同角的补角 相等,所以∠1=∠3。 所以,对顶角相等 例题: 1.如图,3∠1=2∠3,求∠1,∠2,∠3,∠4的度数。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O,且AB CD ⊥, FOB__________。 2_______,∠= 127,则∠= ∠=? C E A 2 O B 1 F D 垂直: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 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所示,图中AB⊥CD,垂足 为O。垂直的两条直线共形成四个直角,每个直角都是90?。 例题: 如图,AB⊥CD,垂足为O,EF经过点O,∠1=26?,求∠EOD,∠2,∠3的度数。(思考:∠EOD可否用途中所示的∠4表示?) 垂线相关的基本性质:

(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题:假设你在游泳池中的P点游泳,AC是泳池的岸,如果此时你的腿抽筋了,你会选择那条路线游向岸边?为什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何作下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如上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作a//b 3.同一个平面中的三条直线关系: 三条直线在一个平面中的位置关系有4中情况:有一 个交点,有两个交点,有三个交点,没有交点。 (1)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个点,如 图所示,以交点为顶点形成各个角,可以用角的相关 知识解决; 例题: 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O点,∠DOB是它的余角的两倍,∠AOE=2∠DOF,且有OG⊥OA,求∠EOG的度数。 (2)有两个交点:(这种情况必然是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 图所示,直线AB,CD平行,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这三条直线形成了两个顶点,围绕两个顶点的8个角之间有三种特殊关系: *同位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的同侧,在第三条直线EF 的同旁(即位置相同),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备课

活页教案单元备课 第( 5 )单元年级七学科数学单元名称相交线与平行线备课教师 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知识结构及前后联系本章主要内容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线和平行线,以及平移变换的内容。 本章首先研究了相交的情形,探索了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并着重研究了相交的特殊情形——垂直,探索了垂直的性质,给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接着研究了平行的情形,教科书首先引入了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和判定,并给出了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还对命题以及命题的构成作了简单的介绍。最后研究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利用平移设计图案和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章知识是学习线和角的继续,也是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以后几乎所有几何图形的学习都用到本章知识。 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与平行两种,理解相交线、平行线、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会运用这些概念和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会用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熟练地画垂线、平行线及有关简单几何图形,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3、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够把学过的概念和性质,用图形或符号语言表示出来;4、逐步了解几何推理要步步有据,会准确地填写推理的根据,并会作简单的推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猜测,进一步体会学会推理的必要性,发展学生初步推理能力;2、通过揭示一些概念和性质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以感受推理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2、开展探究性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的热情。 重点难点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及平移是重点;学会写推理过程和对直线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灵活运用是难点。 课时安排5.1相交线……………………………………… 2课时5.2平行线……………………………………… 3课时5.3平行线的性质……………………………… 3课时5.4平移………………………………………… 5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教学措施和方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 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将有关内容条理化, 二是交流各自在本章学习中的体会和感受,尤其是,自己的成功体验, 三是将本章问题的特点,尤其是,在探究中进行适当的说理、绝大多数问题都要求说明理由的特点加以明确和强化。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上面的结构简图,还可以独立设计反映本章内容特点的其它形式的框图。 单元检测分析总结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专题一

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专题训练 一、两组平行线 1、已知:如图,∠A=∠ACE,∠B=∠BDF,且∠A=∠B,求证:EC∥DF。 2、如图∠A=∠1,∠C=∠2,求证:AB 3、已知CD证:AB C D F E B A 1 2 G F E D C B A 2 1

7、如图,BD丄AC 于D,EF丄AC 于F.∠AMD=∠AGF.∠1=∠2=35°。求证:DM∥BC. 8、已知:如图,EF⊥AB,∠1=∠2,∠3=∠B.求证:CD⊥AB. 6 9 3

D G A E B H C F 10、已知:如图,DG ⊥BC ,AC ⊥BC ,EF ⊥AB ,∠1=∠2 求证:CD ⊥AB 。 二、求特殊角 1、、已知,如图,AB ∥CD ∥GH ,EG 平分∠BEF ,FG 平分∠EFD 求证:∠EGF=90° 2、如图,已知∠ABC=90°,∠1=∠2,∠DCA=∠CAB .求证:(1)CD ⊥CB ;(2)CD 平分∠ACE .

求证: AB 7、如图,点E在直线DF上,点B在直线AC上,DB、EC分别交AF于点G、H,若∠AGB=∠EHF, 2 1 F E D C B A 3、

∠C=∠D,请你判断∠A和∠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8、如图,已知AB//CD,∠1=∠2,∠3=∠4,试证明AD//BE。 9、如图,∠1+∠2=180°,∠A=∠C,DA平分∠BDF.证明: (1)AE//FC (2)BC平分∠DBE 四、寻找角之间的关系

1、将一副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 (1)求证:CF∥AB; (2)求∠DFC的度数。 2、如图,已知∠1=∠2,∠3=∠4,∠5=∠6,求证:AD//BC。 3、如图,BCE、AFE是直线,AB//CD,∠1=∠2,∠3=∠4,求证:AD//BE。 4、如图,∠ABD和∠BDC的平分线交于一点E,BE交CD于点F,∠1+∠2=90°。求证:(1)AB//CD; (2)∠2+∠3=90°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 培优复习(附详细答案)

A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 培优复习 例题精讲 例1.如图(1),直线a 与b 平行,∠1=(3x+70)°,∠2=(5x+22)°, 求∠3的度数。 解:∵ a ∥b , ∴ ∠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1+∠3=∠2+∠4=180°(平角的定义) ∴ ∠1=∠2 (等式性质) 则 3x+70=5x+22 解得x=24 即∠1=142° ∴ ∠3=180°-∠1=38° 图(1) 评注:建立角度之间的关系,即建立方程(组),是几何计算常用的方法。 例2.已知:如图(2), AB ∥EF ∥CD ,EG 平分∠BEF ,∠B+∠BED+∠D =192°, ∠B -∠D=24°,求∠GEF 的度数。 解:∵AB ∥EF ∥CD ∴∠B=∠BEF ,∠DEF=∠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BED+∠D =192°(已知) 即∠B+∠BEF+∠DEF+∠D=192° ∴2(∠B+∠D )=192°(等量代换) 则∠B+∠D=96°(等式性质) ∵∠B -∠D=24°(已知) 图(2) ∴∠B=60°(等式性质) 即∠BEF=60°(等量代换) ∵EG 平分∠BEF (已知) ∴∠GEF= 2 1 ∠BEF=30°(角平分线定义) 例3.如图(3),已知AB ∥CD ,且∠B=40°,∠D=70°,求∠DEB 的度数。 解:过E 作EF ∥AB ∵ AB ∥CD (已知) ∴ EF ∥CD (平行公理) ∴ ∠BEF=∠B=40° ∠DEF=∠D=7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DEB=∠DEF -∠BEF ∴ ∠DEB =∠D -∠B=30° 评注:证明或解有关直线平行的问题时,如果不构成“三线八角”,则应添出辅助线。 图(3) 例4.平面上n 条直线两两相交且无3条或3条以上直线共点,有多少个不同交点? 解:2条直线产生1个交点, G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五个命题: ①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的平方相等; ②内错角相等; ③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 ⑤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内错角相等,两个无理数的和可以是无理数也可以是有理数, 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①正确; ②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内错角相等,②错误; ③正确; ④反例:两个无理数π和-π,和是0,④错误; ⑤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是一一对应的,正确;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实数,平面内直线的位置;牢记概念和性质,能够灵活理解概念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不能判断12//l l 的条件是( ) A .13∠=∠ B .24180∠+∠=? C .45∠=∠ D .2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对选项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 【详解】 A 、∠1=∠3正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2+∠4=180°正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 、∠4=∠5正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 、∠2=∠3错误,它们不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故不能推断两直线平行. 故选:D . 【点睛】 此题考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 3.如图,直线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两点,EG 平分∠AEF ,如果∠1=32°,那么∠2的度数是( ) A .64° B .68° C .58° D .60° 【答案】A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1=∠AEG ,再进一步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可得∠AEF 的度数,最后再利用平行线性质进一步求解即可. 【详解】 ∵AB ∥CD , ∴∠1=∠AEG . ∵EG 平分∠AEF , ∴∠AEF=2∠AEG , ∴∠AEF=2∠1=64°, ∵AB ∥CD , ∴∠2=64°. 故选:A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 4.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折叠,若170∠=?,则2∠的度数是( )

(word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训练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证明练习 1、如图:∵∠2=∠3 ∴ ____∥_____ ( ) 又∵EF ∥GH ∴____=______ ( ) ∴ ∠1=∠3 2、如图,已知∠A=∠F ,∠C=∠D ,试说明BD ∥CE. 解:∵∠A=∠F(已知) ∴AC ∥DF ( ) ∴∠D= ∠ ( ) 又∵∠C=∠D(已知) ∴∠1=∠C(等量代换) ∴BD ∥CE( ) 3、如图,已知∠B+∠BCD=180°,∠B=∠D. 求证:∠E=∠DFE. 证明:∵∠B+∠BCD=180°(已知 ), ∴AB ∥CD( ). ∴∠B=∠DCE ( ). 又∵∠B=∠D (已知 ), ∴∠DCE=∠D ( ). ∴AD ∥BE( ). ∴∠E=∠DFE ( ). 4、如图,已知:∠1=∠2,当DE ∥FH 时, (1)证明:∠EDA=∠HFB (2)CD 与FG 有何关系? 证明:(1)∵DE ∥FH (已知), ∴∠EDF=∠DFH ( ), ∴∠EDA=∠HFB ( ). (2) ∵∠EDF=∠DFH ( ), 且∠CDF=∠EDF-∠1 ,∠DFG=∠DFH-∠2 , 又∵∠1=∠2(已知 ),∴CD ∥FG( ). 5、如右图,已知AD ⊥BC,EF ⊥BC,∠1=∠2. 求证:DG ∥BA. 证明:∵AD ⊥BC,EF ⊥BC ( ) ∴∠EFB=∠ADB=90° ( ) ∴EF ∥AD( ) ∴∠1=∠BAD( ) D A B F A B E C G H F 1 2 D

G H K F E D C B A 又∵∠1=∠2 ( ) ∴ (等量代换) ∴DG ∥BA.( ) 6、如图:已知:AD ⊥BC 于D ,EF ⊥BC 于F ,∠1=∠3, 求证 :AD 平分∠BAC 。 证明:∵AD ⊥BC EG ⊥BC 于F (已知) ∴AD ∥EF ( ) ∴∠1=∠E ( ) ∠2=∠3( ) 又∵∠3=∠E (已知) ∴∠1=∠2( ) ∴AD 平分∠BAC ( ) 7、如图所示,已知直线EF 和AB,CD 分别相交于K,H,且EG ⊥AB,∠CHF=600 ,∠E=30°,试说明AB ∥CD. 证明:∵EG ⊥AB (已知) ∴∠EGK=90°( ), ∴ 在ΔEGK 中∠E+∠EKG=90°( ), 又∵∠E=30°( ) ∴∠EKG=600 又∵∠CHF=60 0 ∴∠EKG=∠CHF ∴AB ∥CD.( )。 8已知:如图,AB ∥CD ,AD ∥BC. 求证:∠A =∠C . 证明:∵AB ∥CD , (_______________) ∴∠B+∠C=1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 ∥BC , (已知) ∴∠A+∠B=1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C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已知DE//BC,CD 是的∠ACB 平分线,∠B=70°,∠ACB=50°,求∠EDC 和∠BDC 的度数。 11.如图,AB ⊥BD ,CD ⊥MN ,垂足分别是B 、D 点,∠FDC =∠EBA . (1)判断CD 与AB 的位置关系; (2)BE 与DF 平行吗?为什么? F E C A A B C D

相交线和平行线测试题及答案七年级

七年级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①同位角相等②对顶角相等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④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A . 1, B. 2, C. 3, D. 4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B.过一点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C.和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D.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3. 下列图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A. ⑴、⑵、⑶, B. ⑵、⑶、⑷, C. ⑶、⑷、⑸, D. ⑴、⑵、⑸ 4. 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 A.30° B.60° C.90° D.120° 5. 下列语句中,是对顶角的语句为( ) A.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两个角 B.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 C.顶点相对的两个角 D.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 6.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内错角相等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三条直线相交,必产生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7. 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平分线( ) A.互相重合 B.互相平行 C.互相垂直 D.无法确定 8.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 为旋转。下列图案中,不能由一个图形通过旋转而构成的是()9. 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构成的对顶角共有() A、3对 B、4对 C、5对 D、6对 10. 如图,已知AB∥CD∥EF,BC∥AD,AC平分∠BAD,那么图中与∠AGE相 等的角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11. 如图6,BO平分∠ABC,CO平分∠ACB,且MN∥BC,设AB=12,BC= 24,AC=18,则△AMN的周长为()。 A、30 B、36 C、42 D、18 12. 如图,若AB∥CD,则∠A、∠E、∠D之间的关系是( ) A.∠A+∠E+∠D=180° B.∠A-∠E+∠D=180° C.∠A+∠E-∠D=180° D.∠A+∠E+∠D=270° 二、填空题 13. 一个角的余角是30o,则这个角的补角是 . 14. 一个角与它的补角之差是20o,则这个角的大小是 . 15. 时钟指向3时30分时,这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锐角是 . 16. 如图②,∠1 = 82o,∠2 = 98o,∠3 = 80o,则∠4 = 度. 17. 如图③,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AB⊥CD,OG平分∠AOE,∠FOD = 28o,则∠BOE = 度,∠AOG = 度. 18. 如图④,AB∥CD,∠BAE = 120o,∠DCE = 30o,则∠AEC = 度. 19. 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按图⑤中,那样折叠后,若得到∠AOB′= 70o,则∠OGC = . 20. 如图⑦,正方形ABCD中,M在DC上,且BM = 10,N是AC上一动点,则 DN + MN的最小值为 . 21. 如图所示,当半径为30cm的转动轮转过的角度为120 时,则传送带上的物体 A平移的距离为cm 。 22.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D∥BC,BC>AD,∠B与∠C互余,将AB, CD分别平移到图中EF和EG的位置,则△EFG为三角形,若AD=2cm, BC=8cm,则FG = 。 23. 如图9,如果∠1=40°,∠2=100°,那么∠3的同位角等于,∠3的内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概念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概念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 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 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9.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0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 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填空 1.如图①,∵∠ = ∠ ∴AD ∥BC 。( ) (写出一个正确的就可以) 2.如图,已知直线AB 、CD 被EF 所截,且∠EOB +∠DPF =180°.求证:AB ∥CD . 解法一:∵∠EOB +∠BOP =180°(已知), ∠EOB +∠DPF =180°(已知), ∴ ∠BOP =∠DPF (等量代换) ∴ ( ). 解法二:由图知∠EOB =∠POA ,∠CPO =∠DPF (对顶角相等), ∵ ∠EOB +∠DPF =180° (已知) ∴ (等量代换) ∴ 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如图5,(1)∵∠A= (已知) ∴AC ∥ED( ) (2)∵∠2= (已知) ∴AC ∥ED( ) (3)∵∠A+ =180°(已知) ∴AB ∥FD( ) (4)∵AB ∥ (已知) ∴∠2+∠AED=180°( ) (5)∵AC ∥ (已知) ∴∠C=∠1( ) 4.如图,已知:AB ∥EF ,AB ∥CD ,求证:∠DCE +∠E =180°. 证明∵ AB ∥EF ,AB ∥CD (已知), ∴ EF ∥CD ( ) ∴ ( ). 5.如图,AB ∥DE ,求证∠B +∠E =∠BCE . 证明:过点C 作CF ∥AB , 则B ∠=∠____( ) 又∵AB ∥DE ,AB ∥CF , ∴____________( ) A B C D E F 123图5

∴∠E =∠____( ) ∴∠B +∠E =∠1+∠2 即∠B +∠E =∠BCE . 6.如图,已知AB ∥CD ,∠1=∠2,求证EP ∥FQ . 证明:∵AB ∥CD , ∴∠MEB =∠MFD ( ) 又∵∠1=∠2, ∴∠MEB -∠1=∠MFD -∠2, 即∠MEP =∠______ ∴EP ∥_____.( ) 7.如图,(1)已知∠1=∠2求证:a ∥b . ⑵直线//a b ,求证:12∠=∠. 8.已知:如图∠1=∠2,∠C =∠D ,问∠A 与∠F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第8题改编).已知;如图 2-87, DF//AC ,∠C =∠D ,求证:∠AMB=∠ENF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和平行线

七年级相交线和平行线专题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4.了解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基本事实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四种判定方法,并初步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2、初步学会简单的论证和推理,认识几何证明的必要性和证明过程的严密性。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定理形成过程中的逻辑推理及其书面表达。 知识网络和知识点: 对顶角的概念 邻补角的概念 相交线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 【知识点1】对顶角定义1: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但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知识点2】邻补角定义1: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邻补角定义2:邻补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与端点在这条直线上的一条射线组成的两个角。 【知识点3】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 注意:邻补角是互补的一种特殊的情况,数量上,位置上有一条。【知识点4】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c P b a 4321 c b a 21垂线的定义:交角为90° 垂线 垂线的画法:利用三角板 垂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 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的长 【知识点5】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知识点6】性质1 :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知识点7】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知识点8】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 【知识点9】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直线a 与b 平行,记作 a ∥b 。 注意:⑴平行线特指在同一平面内的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条直线,特殊在这 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⑵今后遇到线段、射线平行时,特指线段、射线所在直线平行。 【知识点10】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相交;(2)平行。 【知识点11】①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②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共同点:都是“有且只有一 条直线”,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唯一的;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外,两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 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若b ∥a ,c ∥a ,则b ∥c 。 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 两条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 两条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 这两条直线平行。 ∵∠2+∠4=180°(已知) ∴a ∥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 (2) 判定方法4: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即,若a ⊥b ,a ⊥c,则b ∥c D C B A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在同一坐标平面内,图象不可能... 由函数2 21y x =+的图象通过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函数是( ) A .22(1)1y x =+- B .223y x =+ C .221y x =-- D .2 112 y x = - 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补 B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 .若a b =,则a b = 3.如图,已知直线a ∥b ,∠1=100°,则∠2等于( ) A .80° B .60° C .100° D .70° 4.如图,直线a ∥b ,直线l 与a ,b 分别交于A ,B 两点,过点B 作BC ⊥AB 交直线a 于点C ,若∠1=65°,则∠2的度数为( ) A .115° B .65° C .35° D .25° 5.如图,AB CD ∥,154FGB ∠?=,FG 平分EFD ∠,则AEF ∠的度数等于 ( ). A .26° B .52° C .54° D .77° 6.下列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为( ) (1)“是任意实数,”是必然事件; (2)抛物线 的对称轴是直线; (3)若某运动员投篮2次,投中1次,则该运动员投1次篮,投中的概率为; (4)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是1,则它一定发生; (5)某彩票的中奖率为10%,则买100张彩票一定有1张会中奖;

(6)函数 与轴必有两个交点. A .2 B .3 C .4 D .5 7.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BC ,DE 交AB 于E ,若AB =BC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BD ⊥AC B .∠A =∠EDA C .2A D =BC D .B E =ED 8.如图,直线a ∥b ,则∠A 的度数是( ) A .28° B .31° C .39° D .42° 9.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a//b ,若∠1=55°,则∠2等于( ) A .35° B .45° C .55° D .125° 10.下列选项中,不是运用“垂线段最短”这一性质的是( ) A .立定跳远时测量落点后端到起跳线的距离 B .从一个村庄向一条河引一条最短的水渠 C .把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 D .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条直角边的长度都比 斜边短 11.如图,直线//a b ,直线AB AC ⊥,若150∠=,则2∠=( ) A .50 B .45 C .40 D .30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个数为( ). ①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垂直. ②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

① 2 1 21 ②12 ③1 2 ④ 优学教育------七年级数学下五六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35分) 1.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2.如右图所示,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CD AB //( ) A. 43∠=∠ B. 21∠=∠ C. DCE D ∠=∠ D. ο 180=∠+∠ACD D 3.一学员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向左拐ο30,第二次向右拐ο30 B. 第一次向右拐ο50,第二次向左拐ο130 C. 第一次向右拐ο50,第二次向右拐ο130 D. 第一次向左拐ο50,第二次向左拐ο130 4.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命题中正确.. 的是( ) A. 同位角相等,但内错角不相等 B. 同位角不相等,但同旁内角互补 C. 内错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不互补 D. 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互补 5.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个数是( )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图形的平移是指把图形沿水平方向移动。 B.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一个真命题。 D. “直角都相等”是一个假命题。 E D C B A 432 1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数 学 教 案 年级: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教案:相交线与平行线姓名:

数学教案(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1.相交线 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两种情况: 相交:如图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其中以O为顶点共有4个角:∠1,∠2,∠3,∠4;邻补角:其中∠1和∠2有一条公共边,且他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像∠1和∠2这样的角我们称他们互为邻补角; 对顶角:∠1和∠3有一个公共的顶点O,并且∠1的两边分别是∠3两边 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1和∠2互补,∠2和∠3互补,因为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1=∠3。 所以,对顶角相等 垂直: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垂线相关的基本性质: (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2.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3.同一个平面中的三条直线关系: 三条直线在一个平面中的位置关系有4中情况:有一个交点,有两个交点,有三个交点,没有交点。 (1)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个点,如图所示,以交点为顶点形成各个角,可以用角的相关知识解决; (2)有两个交点:(这种情况必然是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直线AB,CD平行,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这三条直线形成了两个顶点,围绕两个顶点的8个角之间有三种特殊关系: *同位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的同侧,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即位置相同),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的两旁(即位置交错),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它们在直线AB,CD之间,在第三条直线EF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如下关系: 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判定定理:平行线判定定理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线判定定理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定理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定理4: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两条直线平行 (3)有三个交点 (4)没有交点: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 一、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 1、记作(a ,b); 2、注意:a、b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 平行于x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2、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3、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 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4、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5、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点分布情况平面图过程如下: ?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6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专项训练

3 2 1D C B A 3 2 1 E D C B A 证明题专项 1如图,已知AB ∥CD, ∠1=∠3, 试说明AC ∥BD. 2、如图,已知CD ⊥AD ,DA ⊥AB ,∠1=∠2。则DF 与AE 平行吗?为什么? 3、如图,AB ∥CD,AD ∥BC,∠A=3∠B.求∠A 、∠B 、∠C 、∠D 的度数. 4、如图,AB ∥CD,直线EF 交AB 、CD 于点G 、H.如果GM 平分∠BGF,HN 平分∠CHE , 那么,GM 与HN 平行吗?为什么? 5、已知,如图15,∠ACB =600,∠ABC =500,BO 、CO 分别平分∠ABC 、∠ACB ,EF 是经过点O 且平行于BC 的直线,求∠BOC 的度数。 6、已知:如图AB∥CD,EF交AB 于G ,交CD 于F ,FH 平分∠EFD ,交AB 于H , ∠AGE=500 求:∠BHF 的度数。 7、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COE ,∠COE :∠EOD=4:5,求∠BOD 的度数。 8、已知一个角的余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补角的一半大90°,则这个角的度数等于多少度? 9、如图:已知AD ∥BE, ∠1=∠2, 请说明∠A=∠E 的理由. E F A B C D 12 H G F E D C B A D C B A B C D E F G H M N A

10、已知,如图,BCE、AFE是直线,AB∥CD,∠1=∠2,∠3=∠4。求证:AD∥BE。 11、已知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BOD,OF平分∠COB,∠2∶∠1=4∶1,求∠AOF的度数。 12、已知:如图∠1=∠2,∠C=∠D,∠A=∠F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13、已知:如图,DE⊥AO于E,BO⊥AO,FC⊥AB于C,∠1=∠2,求证:DO⊥AB. 14、如图,已知AB、CD、EF相交于点O,AB⊥CD,OG平分∠AOE,∠FOD=28°, 求∠COE、∠AOE、∠AOG的度数. 15、如图,AOC ∠与BOC ∠是邻补角,OD、OE分别是AOC ∠与BOC ∠的平分线,试判断OD与O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6、如图,AB∥DE,试问∠B、∠E、∠BCE有什么关系. 17、如图,已知∠1=∠2求证:a∥b.⑵直线//a b,求证:12 ∠=∠. 21 O E D C B A F H G 2 1 F E D C B A A D B C E F 1 2 3 4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复习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复习 类型一 相交线与平行线中利用方程思想求角度 ◆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AOC =60°,OE 把∠BOD 分成两部分,若∠BOE ∶∠EOD =1∶2,则∠AOE 的度数为( ) A .180° B .160° C .140° D .120° 2.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两条射线OM ,ON ,且∠AOM =∠CON =90°. (1)若OC 平分∠AOM ,求∠AOD 的度数; (2)若∠1=∠BOC ,求∠AOC 和∠MOD 的度数.【方法14②】14 类型二 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3.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是__________.

4.已知∠α和∠β两边分别平行,且∠α=x,∠β=4x-30°,则∠α=________. 5.★如图,点D为射线CB上一点,且不与点B,C重合,DE∥AB交直线AC于点E,DF∥AC交直线AB于点F.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猜想∠EDF与∠BA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类型三 平移中利用转化思想求周长或面积 ◆ 6.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种图形,现计划用铁丝按照图形制作相应的造型,则所用铁丝的长度关系是【方法16】B A.甲种方案所用铁丝最长 B.乙种方案所用铁丝最长 C.丙种方案所用铁丝最长 D.三种方案所用铁丝一样长

7.如图,在长为50m,宽为30m的长方形土地上,有纵横交错的几条小路,宽均为1m,其他部分均种植花草.则种植花草的面积是________. 8.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4cm,BC=3cm,将三角形ABC 沿AB方向向右平移得到三角形DEF,若AE=8cm,DB=2cm. (1)求三角形ABC向右平移的距离AD的长; (2)求四边形AEFC的周长. 9.(湘潭县期末)如图,已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16,BC的长为8,现将三角形ABC 沿BC向右平移m个单位到三角形A′B′C′的位置.若四边形ABB′A′的面积为32,求m的值. 类型四 建立平行线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 10.如图是一架婴儿车的示意图,其中AB∥CD,∠1=110°,∠3=40°,那么∠2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