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7年高考汉语文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2017年高考汉语文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2017年高考汉语文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2017年高考汉语文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汉语

一、知识与运用: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转.折转.圈斗转.星移

B.救济.接济.同舟共济.

C.数.据数.落不计其数.

D.温度.程度.审时度.势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粗犷宣泄川流不息

B.埋伏惊愕出奇不意

C.经典脉博一筹莫展

D.寒暄候车貌和神离

3.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A.高尚——卑鄙镇静——慌乱

B. 渺小——伟大精细——粗糙

C. 密集——稀疏悲哀——喜悦

D. 紧张——局促坚强——软弱

4.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安静的教室安详的身体安稳的生活

B. 严肃地追问严厉地批评严密地论证

C. 听从指挥听取意见听候调遣

D. 态度和蔼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全都是褒义的一项是

A.大家都没想到,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也在处心积虑地牟取私利。

B. 他总是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C. 在首战失利的情况下,中国队的队员仍然不屈不挠,斗志昂扬。

D. 张警官明察秋毫,把那个老奸巨猾的骗子绳之以法。

6.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许多人致力于海洋水产资源的保护与合适开发。

B. 冬天来了,凛冽的山风刮起来了,天也黑得更早了。

C. 看着这些老照片,我不禁有了怀旧的情绪,甚至有些感化。

D. 近年来的科学考查证实,其他星球也存在着碳氢化合物。

7.将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①改进②开创③完善④突破⑤规范

这一次的实验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它的成功______了科研难关。______了研究体系。科研人员____程序,____方法,百折不挠,最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____了新局面。

A. ④③①②⑤

B. ①⑤③④②

C. ④③⑤①②

D. ①③⑤④②

8.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很多人虽然搬进了高楼大厦,但还是留恋着胡同文化。

B. 无论是扫描式阅读还是跳跃式阅读,注意力也要高度集中。

C. 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D. 妈妈一边帮我收拾行李,一边叮嘱我要照顾好自己。

9.将“这是因为读书有它的规律。”插入下面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书并不在多,①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透彻。②与其读十部意义不大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有价值的书;③与其泛泛地读十部书,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④必须经历一个吸收、转化、升华的过程。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基本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 相继升空的人造卫星守望着地球上人们的幸福生活。

(人造卫星守望地球。)

B. 用电脑打字和上网,是几位退休老人最近学会的新技能。

(用电脑是最近学会的。)

C. 烤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在过去的十年里陆续资助了百名贫困学生。

(阿里木资助学生。)

D. 在丈夫的劝说下,李老师开始锻炼身体了。

(丈夫劝说李老师。)

1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昨天的历史讲座对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B. 全部门能否齐心协力,决定着他们最终获得这项荣誉。

C. 看完这篇文章,我得出了某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能影响大局。

D. 进行调查研究,意味着我们要去采访提问,搜集丰富的原始材料。

12.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我在茂密的橄榄林中,寻觅着枝头上的小小青果。

B. 青海湖的水波像梦一般飘忽,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

C. 夕阳的余晖在山坡上徘徊,陪伴着流连忘返的游客。

D. 杏花村的酒醇美甘甜,十里地外就能闻到酒香了。

1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几个调皮的男生经过教室,在窗外唱道:“大河向东流……”

B. 他是住你们家?还是住我们家?

C. 老师推荐我们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D. 远看群山环抱,白云缭绕;近看小桥流水,松竹茂密。

14.下列各项,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知道条件很艰苦,他还是加入到山区支教的工作中来非常热心地。

B. 知道条件很艰苦,他加入到山区支教的工作中来非常热心地还是。

C. 知道条件很艰苦,他还是非常热心地加入到山区支教的工作中来。

D. 知道条件很艰苦,他非常热心地还是加入到山区支教的工作中来。

15.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错误的一项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

C.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D.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李白

二、阅读: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16-17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16.对上面文章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B.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C.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D.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7.对文章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涉:干涉

B. 坠:坠落

C. 契:刻。

D. 止:停止。

(二)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①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也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基本上是用四种方法造出来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②最早的汉字多事以象形为基础的。所谓象形,就是照着事物的形状画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字表现的是什么事物。比如“”就是月亮。指事字和会意字也是以象形为基础的,但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事物不能用这种方法造出字来,这可怎么办?

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表示事物的意义类别,表义的这部分称为“形符”;另一部分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表示读音,表音的这部分称为“声符”。例如:“清”字,“水(氵)”表示它的意义类别,“青”表示它的读音;“粮”字,“米”表示它的意义类别,“良”表示它的读音;“枝”字,“木”表示它的意义类别,“支”表示它的读音。把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字,这就是形声造字法。用这种方法能够造出许许多多的字。

④以象形为基础的造字法还有一个缺点——不能表现语音。形声造字法

弥补了这个缺点。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形声造字法造出来的。

18.根据原文内容,最早的汉字是

A.象形字

B. 指事字

C. 会意字

D. 形声字

19.本文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A.图表说明

B.举例说明

C.引用说明

D.数字说明

20.根据原文内容,下面不是形声造字法优点的一项是

A.能够表音

B. 造字能力强

C. 具体而形象

D. 能够表义

21.根据原文内容,下面不是形声字的一项是

B.清 B. 粮

C. 月

D. 枝

(三)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22-30题。

①冬季的农村是枯黄的,冷清的,萧条的。年的脚步越来越近,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为时不远。那种对漫长冬季的厌倦,对多彩春天的期盼,便催生了色彩斑斓的年画。这一张张充满希冀,饱含激情的年画,带着春天的气息进入了逐渐热闹起来的农村小院。

②一入腊月,年集开了。闲下来的农村人就陆续到县城购置年货。当然买年画必不可少。家里母亲忙着煮肉、做豆腐、蒸馒头,一天到晚没个清闲。那时我年纪还小,父母不让赶集。于是,父亲就成为过年必需品的采购者。盼着父亲赶集回家,就成了我们这些小孩的一大乐趣。早早地就迎在父亲回家的路上,等呀盼呀,望眼欲穿。除了等父亲兜里的鞭炮、糖果之外,就是等父亲手里那一卷年画了。每当瞥见父亲手握年画回来的身影,我就立刻冲上前去,接过年画,一溜烟儿地跑回家去。这一路上,脑子里没有了其他,都是对手中年画的无尽幻想。是什么故事呢?是什么风景呢?想象催促飞奔的脚步,不知不觉中已喘着粗气,趴在炕上,展开了年画,先睹为快。

③那时的年画,多是一些戏曲故事,或是电影故事的连环画。记忆中,年画一般是一个故事分为两张,每张纵排四列十六幅图画,每幅图画下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农村里电视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就是这些简单的图画、简单的故事,牵住了无数孩子的心。《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故事,还有一些舞台戏曲,都以年画这种独特的形式,传到了农村,传到了农村孩子的身边。

④父亲喜欢戏曲,因此买的年画都以戏曲连环画居多。精彩的画面、定格的招式、生动的注释,最能吸引眼球。一口气读完,畅快,过瘾,这时就嫌父亲买得少。家家都买年画,走家串户去看,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大年初一,说是去拜年,其实不如说是去欣赏年画。大人们有大人们的谈资。而孩子就高

高地站在椅子上,一字一句地读着大厅墙上的一幅幅年画。挨家拜年,挨家看画。年过完了,村里各家的年画也就欣赏完了,脑子里装满了故事,这个年过得也还挺有意义。

⑤其实,年画也就是刚买刚看时觉得新鲜。年过完了,大人们又开始忙碌,我们也背上书包进了学校,谁还有闲心去欣赏年画呢?那些年画,也就只是墙上的一种装饰而已了。然而,当年味越来越浓的时候,年画的吸引力又随之而来。揭下墙上张贴一年的年画,曾经雪白的纸张已经泛黄,初闻时的油墨清香亦早已散去。节俭的人家,会将这些年画重新擦拭一番,再贴一年;若换下来不用,孩子就可以用这些年画包书皮,或订制成草稿本,让年画再次有了生命力。

⑥在时光的流逝中,乡村“年俗”也发生了变化。现在,随着农村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坯房越来越少,农家张贴年画的更是日益减少。尽管,那些年画也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几次变身,由连环画升级为大幅中堂画,由故事年画升级为色彩鲜艳的风景年画,由纸质年画升级为优质塑料年画,可终究还是被时代的浪潮掩盖,如今在年集上没了踪迹。年关又近,想起再也见不到曾经给我许多温暖的年画了,心中顿生怀念。

22.①自然段中,作者认为是什么催生了年画?

23.②自然段中,不能表现作者想看年画的急切心情的一项是

A. 购置年货,年画必不可少。

B. 早早地就迎在父亲回家的路上。

C. 一溜烟儿地跑回家去。

D. 喘着粗气,趴在炕上,展开年画,先睹为快。

24.下列判断,与③自然段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年画多以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形式呈现。

B. 年画以戏曲故事和电影故事为主要内容。

C. 年画具有传播经典故事的作用。

D. 年画中的故事一般由两列十六幅图画构成。

25.⑤自然段中,为什么“年画再次有了生命力”?

26.⑥自然段写乡村年俗发生了变化,年画在年集上的最终结果是

A. 年画的形式变了。

B. 年画的内容变了。

C. 年画的材料变了。

D. 年画彻底消失了。

27.依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以先看到为快事。

(2)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

(3)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期盼殷切。

28.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文

B.小说

C.议论文

D.散文

29.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作者小时候盼望父亲买年画的故事,表现了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歌颂了伟大的父爱。

B. 本文围绕作者家乡的年画习俗展开回忆,揭示了时代变迁中年画发生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年画的怀念之情。

C. 本文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农村年俗的变化,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D. 本文主要说明年画产生的背景以及它的内容、形式和作用,语言准确,通俗易懂。

30.给本文拟一个题目。

三、作文:60分。

31.作文

材料:

儿子望着星空,向爸爸请求:“爸爸,那颗大星星真美,我喜欢。我希望它是我的。”爸爸笑着说:“不,你不一定要拥有它,它是你的,也是我的,也是别人的。谁想看它,它就向谁眨眼睛。你还记得吗?萤火虫飞在夜空中最美丽,如果被别人捉走了,你就看不到它的光彩了。”

要求:①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②不得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汉语试题参考答案

一、知识与运用

1.B

2. A

3. D

4. A

5. C

6. B

7. C

8. B

9. D 10. C 11. D 12. A 13. B 14. C 15. D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6.B 17.A

(二)现代文阅读I

18.A 19.B 20.C 21.C

(三)现代为阅读II

22. 人们对漫长冬季的厌倦,对多彩春天的企盼。

23.A

24.D

25.年画可以废物利用。也可以分项回答:年画可以再贴一年;可以包书皮;可以制成草稿本。

26.D

27.(1)先睹为快;(2)与时俱进;(3)望眼欲穿

28.D

29.B

30.怀念年画

三、写作 31.略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高考真题]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2017年高考语文小说真题

2017年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真题(小说阅读汇编) 一、全国1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嚣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 ”撤掉顶门柱,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 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 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 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 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 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 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 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 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 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 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 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雪梅、黄洋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涵,发挥其作用 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2017年上海卷语文高考精彩试题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C)(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一口就会却一块,这当然是常情。但天狗是为月食特设的:不咬月亮的时候它在干什么?为什么每次咬了月亮还必定吐出来?至于细致、系统观测到的现象,仪器观察和实验产生的结果,常识不知道这些事,当然更谈不上由这些事形成什么道理。理论家知道这些事情,而且特别关注这些事情,恰恰是因为常识不能为它提供良好的解释。异常的事情特别能显示理论的解释力。 ⑤理论的解释不是凭空而来。理论靠什么提供解释?靠讲道理。从何处讲道理?从常识。除了包含在常识里的道理,还能从哪里找到道理?还有什么我们能够理解的道理?理论家在成为理论家之前先得是个普通人,是个常人。爱因斯坦说的“科学整体无非是日常思考的精致化”,也是在这个方向上说的。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

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7年新课标全国III卷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2017年新课标全国III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

【精校版】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绝密★启用前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2) 语文 本试卷共22 题,共150 分,共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 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 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 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三附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三附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全国卷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

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

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语文试题和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 语文 1.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A 【解析】B选项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与第二段意思相反。C选项明代应为“明初”。D选项强加因果 2.【答案】A 【解析】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据全文尾句中“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可知,作者认为,外出旅行未必能深入认识事物人情,故选项B 中“通过……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的表述曲解文意。 5.【答案】①有形的各种窗子;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涵。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即可。主要抓住“窗子”的本意和比喻义,如窗子既是指现实世界中的窗子,窗子又是指隔绝自己生活与他人世界的象征。 6.【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解析】作者在首段就提出问题,运用第二人称来叙述,设置了和读者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情景。第二段主要运用第一人称第四、五两段转换为第二人称,这三段细腻描写了“我”与“你”看窗外或远或近的情形,体现了作者对“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的理性审视。第六段中“你”和“我”两种人称交替出现,从“气闷”“受不了”“换个样子过活去”等可看出作者的自我嘲讽与反思。 7.【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字,然后在文本找准相应的答题区间,再认真加以比较,明辨正误。题中,根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法可知D项说法的错误。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试题汇编 (PDF版)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 1.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I卷) 2.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Ⅱ卷) 3.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III卷) 4.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 5.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 6.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 7.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天津卷) 8.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 9.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春季卷) 10.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上海春季卷) 11.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上海卷)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I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2017年山东高考真题语文含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 ..,而那些春天的 ..,草木凋凌 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 ..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冬大陆的梦幻和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 夜兼程 ..的(扩展/扩充)。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 ..的声...,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 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迢迢旅途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中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 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 ..出篱笑,”,然而她们却无法追 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 ....,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肆虐凋凌 B.集结昼夜兼程 C.版图稚嫩 D.嫣然抱憾退出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席卷系扩展 B.笼罩停扩展 C.席卷停扩充 D.笼罩系扩充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逢草逢花报发生只恨春归我未归 B.万柄莲香一枕山只恨春归我未归 C. 逢草逢花报发生似开未开最有情 D.万柄莲香一枕山似开未开最有情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13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他知人善任,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挥她们各自的优势。她眼光长远,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揠苗助长。赛场上,她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A.知人善任 B.揠苗助长 C.运筹帷幄 D.不言而喻 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地理国情数据库。 B.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昨天在新建的专属剧场首演,该剧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