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

扩展基础系包括无筋扩展基础(刚性基础)和有筋扩展基础(柔性基础),有筋扩展基础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本节课主要讲柱下独立基础。

独基设计前,应先按基础设计思路,先根据结构特点和勘察报告确定要分析的内容,

二、确定基底面积

1.按《地基规范》5.

2.1条及5.2.2条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预估基础面积时,对于柱底弯矩不大的柱,一般情况下可按方形,对于某方向弯矩较大的柱,基础形状可选长方形,长宽比例根据弯矩大小进行调整,原则为面积最接近按轴心力

确定的值。单柱独立基础(非联合基础)长宽比不宜大于2,不应大于3。

有时,基础距离较近容易碰撞,此时也可设计成长方形基础,此时也应控制基础长宽比不宜大于2,不应大于3。

当需要考虑抗震时,还应按《抗规》4.2.2~4.2.4条进行抗震复核。

注意当基础需要计算变形时,基础底面积有可能由相邻基础变形差要求决定。

三.确定基础高度

按《地基规范》第8.2.7条

即当基础短边宽度 b>b c +2h 0时,基础最小计算高度由冲切控制; 当 b≤b c +2h 0时,基础最小计算高度由剪切控制。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1. 独基冲切计算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2. 独基受剪承载力计算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3. 决定独基高度的其他构造要求

除按冲切或受剪确定独基计算高度外,还应满足两项构造要求,具体如下: 一为独基的宽高比不应大于2.5,二为独基高度不应小于 (20d+60)mm。 详见《地基规范》第8.2.2-3条及第8.2.11条。

四.配筋计算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五.局压计算

当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验算柱下基础顶面的局压受压承载力。局压验算见混凝土规范。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六.构造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基础间拉梁的设置,见《抗规》第6.1.11条:

拉梁的作用:加强整体性,调节不均匀沉降,首层层高较高时减小柱计算长度,消除薄弱层。

拉梁的配筋计算,可参考《桩基规范》第4.2.6条及条文说明。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拉力按十分之一确定,来源是按8度多层剪重比为10%,是一种估算法,设计时可以直接按柱底剪力,注意当拉梁上作用有荷载时,还应按拉弯构件确定配筋。

对于与基础顶面平的拉梁,可按非抗震要求进行构造,对于位置在正负零附近的拉梁,应按框梁要求进行构造。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七.Jccad 计算

八.设计注意点(详见案例)

1.当室外地坪高于天然地坪时,若设计时持力层特征值按室外地坪修正,基础图设计说明应注明“本工程基础施工完毕后,应先回土才能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 2. 对于长方形基础,应在设计说明里注明“长向钢筋在下,短向钢筋在上”。 3. 独基边长大于或等于2.5m 时,应在说明中交代长度可按0.9L 交错放置。 4. 基础高度不能仅按软件计算确定,应不小于20d+60。

5. 按最小配筋率控制时,若考虑经济性,可将锥形或阶形基础折算成矩形截面。

6. 长宽比介于2~3之间的独立基础,基础短边配筋不应均匀布置。

7. 双柱或多柱联合基础,确定形心应按荷载重心校核,而不是按截面尺寸。

8. 双柱联合基础,何时设暗梁或上部加筋,暗梁或加筋如何确定。

9. 多柱联合基础,如何计算?

10.独立基础与电梯井基坑相交时如何处理? 11.新老建筑相邻,基础埋深如何考虑?

12.新建筑基础之间有高差,其基础埋深如何处理?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