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黑孢块菌菌种培养基的比较试验_潘高潮

黑孢块菌菌种培养基的比较试验_潘高潮

黑孢块菌菌种培养基的比较试验_潘高潮
黑孢块菌菌种培养基的比较试验_潘高潮

蛹虫草种植方法

蛹虫草种植方法 1.营养 碳源 蛹虫草使用方法 碳源是蛹虫草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基础,也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人工栽培时, 蛹虫草可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果胶等,其中尤以葡萄糖、蔗糖等 小分子糖类的利用效果最好。 氮源氮元素是蛹虫草自身合成的蛋白质、核酸等有机氮以及铵盐等无机氮。能利用 的有机氮很多,如氨基酸、蛋白胨、豆饼粉、蚕蛹粉等;无机氮主要有氯化铵、硝酸钠、 磷酸氢二铵等。有机氮的利用效果最好。 矿质元素以磷、钾、钙、镁等为主要元素。一般通过添加无机盐类来满足蛹虫草对 矿质元素的需求。 维生素虫草菌丝不能合成必要的维生素,适当加入VB1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发育。 2.温度在虫草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都有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界限。菌 丝生长温度6℃—30℃,低于6℃极少生长,高于30℃停止生长,甚至死亡。最适生长温 度为18℃—22℃;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0℃—25℃,最适生产温度为20℃—23℃。原基分化时需较大温差刺激,一般应保持5℃—10℃温差。 3.水分和湿度水分是蛹虫草菌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含水 量保持在60%—6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培养基含水量要达 到65%—7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要注意培养基适时补水和补充营养液。 4.空气蛹虫草需要少量空气。但在子实体发生期要适当通风,增加新鲜空气。否则,二氧化碳积累过多,子座不能正常分化,影响生长发育。 5.光照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应保持黑暗环境。但转化到生殖生长 阶段需要明亮的散射光,光照度为100—240勒勒为光照度单位。光照强,菌丝色泽深, 质量好,产量高。 6.酸碱度蛹虫草为偏酸性真菌,其菌丝生长发育最适pH为5.2—6.8。但在灭菌和培养过程中pH值要下降。所以在配制培养基时,应调高pH值1—1.5,在配制培养基时可加0.1%—0.2%的磷酸二氢钾或磷酸氢二钾等缓冲物质。育种 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及多次转管的蛹虫草菌种,其母本基因容易变异,表现为出草畸形,产质量下降。因此,在生产中应定期对蛹虫草菌种进行一次有性繁殖。具体做法是,

02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管理规程

1、目的:规范微生物试验用菌种的管理,确保菌种的有效使用。 2、适用范围:微生物试验用菌种的管理。 3、责任者:质检科负责人、微生物试验人员、菌种管理人员 4、正文: 概念 a、标准菌株:由国内或国际菌种保藏机构保藏的,遗传学特性得到确认和保证并可追溯的菌株。 b、标准储备菌株:由标准菌株经一次传代得到的培养物。 c、商业派生菌株:由供应商提供的所有特性与标准菌株等效的菌株。 d、工作菌株:由标准储备菌株经传代得到的培养物。

e、代:将活的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希望获取新的微生物培养物。这种操作方式,新培养物对接种培养物而言就称为一代。 菌种的采购和接收 菌种的采购 从药检所或菌种保藏中心等外单位购入菌种斜面或冻干菌种。 根据工作需要对购买国内保藏中心提供的菌种斜面提前1个月填写采购申请单,冻干菌种提前2个月申请购买,国外保藏中心提供的菌种应提前3个月申请购买。 菌种的接收 检定菌应设专人保管,管理人员应接受过专业培训,有足够的菌种保存经验。 接收菌种时,应核实菌种的名称、编号、传代代数、数量、有效期等,并调查清楚菌种的保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接收时应填写菌种接收登记表。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保藏中心编号、传代次数、接收日期、菌种来源等。 对新购入的冻干菌种在使用前应按要求对其进行生物形态确证试验和纯度鉴定,由于新购买的菌种斜面已由菌种提供单位做过生物形态确证试验和纯度鉴定,所以传代5代以内的菌种斜面不需要进行纯度鉴定。 对新购入的斜面菌种应在2~8℃保存,并应在1周内转接。 菌种的复苏 使用人员根据需要应向菌种管理人员领取菌种,仔细核对标签上菌名、编号,并在《菌种接收及领用登记表》上记录菌名、数量、领用人、领用日期等信息。 菌株解冻后不得重新冷冻和再次使用。 菌种复苏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常用菌种接种用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表 菌种的传代 每株菌种应建立菌种使用及传代记录,斜面菌种应根据其特性决定传代时间间隔。

蛹虫草固体一级菌种培养基及液体菌种培养基的制作

蛹虫草固体一级菌种培养基及液体菌种培养基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蛹虫草固体一级菌种培养基、液体菌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又名北冬虫夏虫,属于子囊菌门中的大型真菌,自然界中生长于昆虫的蛹体上,为虫生真菌。20世纪30年代,有学者用昆虫蛹接种获得了具有成熟子囊壳的蛹虫草,之后人们用米饭培养基培养除了蛹虫草,用家蚕和柞蚕接种蛹虫草菌种培养出了批量的蛹虫草子实体。 蛹虫草作为一种食药用真菌,其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其各种培养基质的配置原则都要包含以上几种营养物质。试验表明:适宜蛹虫草的碳源有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等;氮源有牛肉膏、蛋白胨、酵母浸出物、各种蚕蛹粉以及硝酸盐、铵盐等无机氮;维生素有维生素B1;矿物质盐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磷酸氢二钠等。 三.仪器设备与实验材料 1.主要仪器设备:电子台秤,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热炉等。 2.实验材料与试剂:玻璃棒,、脱脂棉、纱布、烧杯,漏斗,漏斗架,去皮刀,牛皮纸,量筒,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水,蛋白胨,维生素B1,磷酸二氢钾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固体一级培养基的制作 (1)配方一:改良PDA培养基:1000ml培养基包括200g马铃薯、20g葡萄糖、15-20g琼脂,2g蛋白胨、1g磷酸二氢钾,0.5g硫酸镁 操作流程: 马铃薯去皮→切块(长宽高近1cm)→煮沸→过滤→加琼脂融化→加葡萄糖→加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分装→加棉塞→包扎→灭菌→摆斜面 (2)配方二:大米培养基 大米50g,磷酸二氢钾0.05g,葡萄糖10g,维生素B1 0.5g,水50ml 操作方法: 大米用清水浸泡5至6小时,沥水。 将0.05g磷酸二氢钾,10g葡萄糖,维生素B1 溶于50ml水中。 ●将配置好的水溶液和大米共同装入罐头瓶中,瓶口用聚丙烯薄膜扎封。 ?高压灭菌1h 2.液体菌种培养基制作 培养基配方:1000ml液体培养基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葡萄糖30g,蛋白胨3g,维生素B1 50mg,马铃薯20g 操作流程: 马铃薯去皮→切块(长宽高近1cm)→煮沸→过滤→加葡萄糖→加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生素B1 50mg→分装→加棉塞→包扎→灭菌 注:250ml摇瓶中中加入液体培养基120ml 五.实验注意事项。 1.灭菌锅操作时务必先将高压锅内的冷空气排干净。 2.注意避免培养基黏附在试管塞上,造成污染。 六.思考题 1.如果高压锅内冷空气排放不彻底,会对灭菌效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2.为什么摆斜面时试管上面盖纱布可以避免试管里面产生冷凝水?

蛹虫草人工培育技术

蛹虫草人工培育技术 蛹虫草人工培育技术 https://www.sodocs.net/doc/ae14745560.html,/v_show/id_XMTYwODkyNTE2.html

蛹虫草,又称北冬虫夏草,北虫草,是子囊菌亚门,麦角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模式种,与冬虫夏草是同属不同种,也是一种久负盛名的药用真菌。可全草入药,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和滋补功效。含有虫草酸、虫草素、虫草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微量元素硒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古人就有宁要虫草一把,不要黄金满车之说。 蛹虫草生理独特,生态复杂,自然界是鳞翅目昆虫的蛹体感染虫草菌后形成的虫与真菌两部分组成复合体,主要生长在针、阔叶林或混交林地表土层中。在冬季幼虫蛰居土里,菌类寄生其中,吸取营养,幼虫体内充满菌丝而死。到了夏季,从幼虫尸体上面生出幼苗,形似草,夏至前后采集而得到。蛹虫草自然分布资源数量很少,价格昂贵。采用传统人工栽培,是把虫草菌注入到活的蚕蛹身上,模拟自然条件得到蛹虫草。但采用这种方法培育,注射技术难以控制,容易污染,

产量低,一般农户难以操作。 近年来,也有不少人参照常规药用真菌的生产方法,出现培养基营养配比不合理,菌种退化、污染严重等多种现象,导致产量下降、效益较低。为此,杭州市农科院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高产栽培研究和不同菌株比较试验,采用大米代替蛹体作为培养基,培育蛹虫草,获得了成功。经检测,人工培养虫草的主要营养与药用成分与野生虫草的含量相当。而且采用人工代料培育蛹虫草具有成功率高,生长周期短等优点,一般从接种到子座成熟只要40—45天。蛹虫草人工培育过 程与天然冬虫夏草不同,只是生产虫草上部子座,没有下部虫子。现将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人工培育蛹虫草的操作流程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菌种准备→ 培养基的准备→ 接种→ 菌丝培养→ 出草管 理→ 采收 菌种准备: 蛹虫草的菌种不能长期保存,也不要多次转管扩繁,否则菌种容易退化、变异,使子实体生长不良,而且产量和质量都

医疗器械微生物实验室装修建设方案

随着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对无菌和植入类医疗器械的微生物实验室已做出相应要求,其中《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中第八章监视和测量规定: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符合要求并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无菌检验室。但实际还包括阳性对照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等,总体称之为微生物实验室更加符合实际。目前医疗器械微生物实验室法规要求起步晚,依据不够细化,加之产品的复杂性,因此微生物实验室的规范化设计并不成熟,SICOLAB对微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和布局进行初步探讨。 1.微生物实验室功能医疗器械的检验通常分为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性能检验。理化检验需要设置理化检验室或在相应工位设检验装置;生物性能检验,对其中的生物学评价检验,企业一般不设检验室,而是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而微生物检测按法规要求需自行建立微生物检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应实现以下功能: (1)按照该产品的标准要求(引用GB/方法或药典方法),对产品进行无菌检验; (2)对洁净环境(空气、水、工艺用气、台面、手)进行微生物检验; (3)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初始污染菌检测; (4)部分含药的医疗器械还需满足药品检验需要(无菌、微生物限度、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检定),如含药敷料、含有庆大霉素的骨水泥、药物涂层产品等;此外,部分产品标准规定需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如注射器、输液器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氧合器、血液透析器、冠脉支架系统等部分人工器官和植入物产品)该类检查虽不是微生物检查,但对检查环境有较高的要求的,操作间应设有紫外线灯,并有控制温度、湿度的设备。应有书面操作规程,并有防止污染的措施。 2.微生物实验室设计要求SICOLAB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养基,菌种,设备,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器具及工作服洗涤、存放要求,更衣流程。 人员从事微生物实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检验人员数量和素质应能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检测方法、程序、检测目的和结果评价。保证人员在上岗前接受胜任工作所必须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验技术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培养基培养基质量稳定可靠,有良好的促菌生长能力,具备适宜的灭菌方式,在规定的条件和环境下贮藏,通过不同菌种的接种试验并观察生长状态,进行灵敏度试验。

微生物检验室菌种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确保微生物检验室菌种保管安全,避免微生物检验室菌种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2 范围 适用于微生物检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 3 定义 3.1 测试菌株:一组阳性和阴性质控菌株,只能是具有稳定的性能且有代表性的菌株。 3.2 标准菌株:直接从官方菌种保藏机构获得并至少定义到属或种的水平的菌株。按菌株特性进行分类和描述,最好来源于食品或水的菌株。 3.3 标准储备菌株:将标准菌株在检验室转一代后得到的一套完全相同的独立菌株。 3.4储备菌株:从标准储备菌株转接一代获得的培养物。 3.5 工作菌株:由储备菌株、转接一代获得的菌株。 4 标准菌株的使用和保管 4.1 标准菌株需使用来自认可的国内或者国外菌种收藏机构,并有相应的标准菌株的证书。 4.2 标准菌株的使用 4.2.1 标准菌株可作为日常检测质量控制、验证准确度、已知物质验证新方法、评估检验人员能力。 4.2.2 标准菌株的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外来污染,以确保标准菌株的溯源性。 4.2.3 先从冻干粉转至纯培养琼脂平板,再从纯培养琼脂平板移接至冻存管作为标准储备菌株;需做检验室中所需要关键诊断指标的确认以加以记录并予以保存,其管理记录中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a)从原始菌种传代到工作用菌种的代数; b)菌种生长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c)菌种菌落形态及革兰氏染色。 4.2.4 从储备菌株接种制备成工作菌株作为日常检测的质控菌株。

4.2.5 不再使用时将菌株灭活。 4.3 标准菌株的保管 4.3.1 标准菌株由专人保管。保管人负责建立标准菌株目录;目录应包括编号、菌株号、菌种名称、发行单位、购买日期、购买数量等。 4.3.2 标准菌株应做好标识后,应双人双锁保存于专用冰箱中,冻存管保存的标准储备菌株置于-20℃以下冰箱保存。半固体、斜面等方式保存的标准菌株置于2-8℃冷藏冰箱中保存。 4.3.3 微生物检验人员每个工作日对菌种保存冰箱进行温度监控。 4.3.4 菌种不能随意转接提供给其它单位或个人,需要时须经理批准后方可提供。 4.4 标准菌株的标记 4.4.1 菌株标记应包括:编号、菌名、移接人、移接日期。 4.4.2 菌株编号规则: a) 标准菌株简写 序号标准菌株简写 1 大肠埃希氏菌 ATCC25922 DC 2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5923 JP 3 表皮葡萄球菌 CMCC(B)26069 BP 4 伤寒沙门氏菌 CMCC(B)50071 SM 5 福氏志贺氏菌 CMCC(B)5127 ZH 6 黑曲霉 ATCC16404 M 7 酿酒酵母 ATCC9763 JM

常见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大全

常见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大全 大家对食用菌的培养基配方都非常熟悉,但是却没有将培养基配方统一归纳出来,在此跟大家一起分享常见的10种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1)平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30克,蛋白胨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0.75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2)金针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3)白灵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4)香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5)杏鲍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6)鸡腿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2克,葡萄糖12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7)黑木耳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8)猴头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5克,蛋白胨2.5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9)双孢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50克,蛋白胨2.0克,酵母膏1.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10)灰树花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5克,麦麸45克,蛋白胨3.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标准菌种管理规程

标准菌种管理规程 目的:规范药品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 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职责: QC 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受、保存、分发,微生物检验员 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保存、传 代、使用及销毁等。 内容: 1术语 标准菌种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 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 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 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 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 代。 2.标准: 2.1 检定菌的申购 QC主管每年根据检定菌种的使用情况(包括临时检验需要),提出购 买计划,交由质量管理部部长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种);也可以直接向省(市)药检所购

买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询问与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传代时控制 代数。 2.2 检定菌的接收 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QC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 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检定菌接收记录》(附表 1)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 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贴好标签并 储存于 2-8?C直到需要使用时。储存期最长不超过 5 年。 2.3 检定菌的保存 2.3.1 工作用菌种的保存 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 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2~8℃冰箱中保存。此法仅用于 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 细菌: 1 个月;酵母菌: 2 个月;霉菌及芽胞: 3 个月。 2.3.2 传代用菌种的保存 采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或液体石蜡保存法。 2.3.2.1.甘油冷冻管保存法 用无菌接种环轻轻刮取经冷冻复溶增菌后并接种至平板或琼脂斜面 的菌苔,并通过接种环与试管壁之间的轻轻摩擦而使细菌充分扩散到 预先装入试管中的无菌纯化水中,调整菌液浓度,使其等同于10 号比浊管,向已制备好的菌悬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无菌甘油(浓度 20%),

(仅供参考)9203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药品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样品中微生物可能分布不均匀、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误差较大等。因此,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使用经验证的检测方法并严格按照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要求进行检验。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养基、试剂、菌种、环境、设备、样品、检验方法、污染废弃物处理、检测结果质量保证和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实验记录、结果的判断和检测报告、文件等。 人员 从事药品微生物试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 实验人员应依据所在岗位和职责接受相应的培训,在确认他们可以承担某一试验前,他们不能独立从事该项微生物试验。应保证所有人员在上岗前接受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注平板、菌落计数、菌种的转种、传代和保藏、微生物检查方法和鉴定基本技术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实验人员应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保证自身安全,防止微生物在实验室内部污染。 实验室应制定所有级别实验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保证知识与技能不断的更新。 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检测方法、程序、检测目的和结果评价。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者其专业技能和经验水平应与他们的职责范围相符,如:管理技能、实验室安全、试验安排、预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评估和数据偏差的调查、技术报告书写等。 实验室应通过参加内部质量控制、能力验证或使用标准菌株等方法客观评估检验人员的能力,必要时对其进行再培训并重新评估。当使用一种非经常使用的方法或技术时,有必要在检测前确认微生物检测人员的操作技能。

常见微生物培养基

常见微生物培养基 培养基 Medium 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 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 物质、无机盐 包括微量元素 以及维生素和水等。有的培养基还含有抗菌素和色素。 按所用原料不同 可分为两类 应用肉汤、马铃薯汁等天然成分配制的 称为天然培养基 应用化学药品配成并标 明成分的 称为合成培养基或综合培养基。化学试剂中的培养基 大多为合成培养基。由于液体培养基不易长期保 管 现在均改制成粉末。培养基由于配制的原料不同 使用要求不同 而贮存保管方面也稍有不同。一般培养基在 受热、吸潮后 易被细菌污染或分解变质 因此一般培养基必须防潮、避光、阴凉处保存。对一些需严格灭菌的培 养基 如组织培养基 较长时间的贮存 必须放在2~6。C的冰箱内。 常见培养基有 1、细菌培养基 配方一牛肉膏琼脂培养基 牛肉膏0.3克 蛋白胨1.0克 氯化钠0.5克 琼脂 1.5克 水100毫升 在烧杯内加水100毫升 放入牛肉膏、蛋白胨和氯化钠 用蜡笔在烧杯外作上记号后 放在火上加热。待烧杯内各 组分溶解后 加入琼脂 不断搅拌以免粘底。等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 用10%盐酸或10%的氢氧化钠调整pH 值到7.2 7.6,分装在各个试管里 加棉花塞 用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 配方二马铃薯培养基 取新鲜牛心 除去脂肪和血管 250克 用刀细细剁成肉末后 加入500毫升蒸馏水和5克蛋白胨。在烧杯上做好 记号 煮沸 转用文火炖2小时。过滤 滤出的肉末干燥处理 滤液pH值调到7.5左右。每支试管内加入10毫升 肉汤和少量碎末状的干牛心 灭菌 备用。 配方三根瘤菌培养基 葡萄糖10克磷酸氢二钾0.5克 碳酸钙3克硫酸镁0.2克 酵母粉0.4克琼脂20克 水1000毫升1%结晶紫溶液1毫升 先把琼脂加水煮沸溶解 然后分别加入其他组分 搅拌使溶解后 分装 灭菌 备用。

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蛹虫草,又称北冬虫夏草。它同冬虫夏草一样同归于虫草属。蛹虫草的药用价值与保健价值和冬虫夏草相似,为我国特有的一类珍贵药用真菌。 由于人工栽培冬虫夏草需要养殖蝙蝠蛾幼虫和特定的生态环境,因此,人工栽培冬虫夏草难度较大,目前只有一些科研机构在此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为了解决冬虫夏草供不应求的矛盾,大量栽培蛹虫草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同时也能给种植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栽培蛹虫草技术易学,全国有许多单位和个人均栽培成功。现把江西省进贤县特种养殖有限公司的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配制培养料 配方:大米70%、蚕蛹粉23%、蔗糖5%、蛋白胨1.5%、酵母粉0.5%、维生素B1微量。 将上述物质按配方称量,混匀,分装入500毫升罐头瓶中,每瓶约装30克培养料,另加入30毫升左右的营养水,瓶口包扎聚丙烯薄膜。 二、灭菌、接入蛹虫草菌种 高压0.13兆帕保持1小时或常压100℃保持10小时。灭菌后,罐头瓶内的饭粒不生也不成糊状,饭粒之间有空隙。在接种室接种,每瓶约接入液体菌种5—10毫升。 三、菌丝培养管理 保持培养室温度15—20℃,湿度65%左右,避光,菌丝阶段在黑暗的环境下发育较快,光线强不易产生子座。因此,本阶段应避光培养。由于蛹虫草是在瓶内生长,空气湿度的高低对其影响不大。 四、子实体生长培养管理 待菌丝布满整个瓶面并扎到瓶底,开始见光,但避免太阳光直射。若培养室光线太暗,可补充日光灯照。菌丝见光后,在培养料表面或四周见有桔黄色色素形成,并出现米粒状的桔黄色菌蕾,菌蕾伸长后即成为子实体。子实体形成应有温差刺激,子实体培育阶段,温度应为20℃—25℃,超过28℃不能长草,湿度应提高到85%左右,以减少瓶内水分的蒸发,在整个生长阶段,不须去掉封口薄膜,在子实体培养后期,可在封口薄膜上扎几个小孔。 当子实体长高至5—8厘米时,即可采收。采收后每瓶加入清水或营养液3—5毫升,盖好薄膜,继续培养,约半个月可再发生子座,待子座长至5厘米以上高时,即可采收。 五、采收、出售 当蛹虫草成熟后,从子座根部剪断,将子座晒干,水分应低于5%,防止发霉变质,避免折断,用薄膜密封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目前,全国有很多厂家收购蛹虫草,种植者可自行联系。------中国食品产业网

液体菌种的几种接种方法

液体菌种的几种接种方法 刘益清(415900) 湖南忠食农业有限公司 液体菌种具有方便快捷菌龄短而一致纯度高活力强等优点,越来越受科研工作者和广大食用菌生产者的重视,但如何正确使用液体菌种尚未见系统报道.液体菌种培养好后接种方法直接影响液体菌种优势的发挥,甚至关系到生产的成败.我们在规模应用液体菌种接种中使用过多种接种方法,各有特点,下面就几种成功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料表面接种法:这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法,采用这种接种方法时多为瓶装或袋装培养料,上端有一定的空间,如生产金针菇茶薪菇黑木耳杏鲍菇菌包以及生产香菇鸡腿菇平菇等各种菌种,接种时尽量将料表面喷淋上菌种,液种萌发生长快,封面早杂菌污染的机会很小,除破袋外菌袋污染的机会极低,甚至以万袋计算可以达到零污染.这种方法的菌球处于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很好. 二表面加枪头插入式接种法:因表面接种法接种时菌球易被培养料的过滤作用阻滞在料的上半部分,菌丝生长需要从上往下生长,不能在料内上下同时生长.如果将接种枪枪头做成管状插入料内接种,菌球在料内同时生长,可以缩短发菌时间一半左右,甚至更多.这种方法一要注意料内氧气的供应(不适应扎口袋),二要注意接种环境的无菌要求,避免菌种不萌发或枪头带入杂菌造成污染,成品率在98-100%,比固体菌种袋口接种缩短时间一半以上. 三袋表面扎孔接种法:长菌棒从两端接种不能缩短养菌时间,从袋的表面一面或两面)用枪头扎入3-5cm深并同时接种,扎孔间隔根据需要确定,如香菇每棒扎3-5个孔,这种方法调节接种量和孔间距离可以达到缩短养菌时间和减少杂菌污染的目的,缺点是用种量大,每个孔的接种量不少于10ml,接种后不封口的应达到每孔20ml以上.这种方法2007年大量生产香菇出菇菌棒,成品率高达99%以上 四袋壁内喷射接种法:长菌棒还可以采取从两端一则用枪头分别扎入到袋薄膜内,从料与塑料薄膜之间喷射菌种(要求液体压力达到1kg/cm2以上),喷射后用手按压分散菌种,使菌棒一则布满菌种,待菌丝生长1-3cm后可以扎孔增氧.这种方法可以覆盖较大的料表面,发菌快袋面微孔污染小,缺点是用种量大,每喷射一次用种多在100ml左右.而且在配料时就要注意减少培养料的含水量.这种方法在香菇生产上应用比较成功.是我们在第三种方法的基础上改进的方法,期望今后适应开放接种的需要. 五接种后摇动接种法:颗粒菌种培养基接液体菌种最能发挥快速发菌的优势,液体菌种接入玻璃瓶后旋转或摇动使液体流动粘到每粒颗粒上,在适合温度下三天即可长满菌丝,继续培养几天让菌丝深入颗粒内部后即可用于生产.这种方法可以在急需用种时使用.六接种机接种法:食用菌瓶栽工厂化企业使用的方法,接种速度一般7000-8000 瓶/小时,菌液喷射在料面及孔洞中。 液体菌种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不如固体菌种(如耐缺氧能力不强),采用发酵料,生料栽培或塑料袋熟料开放式拌料栽培往往不易成功.液体菌种生产技术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很好结合才能发挥液体菌种的优势

实验室管理规程

1.目的 规范实验室工作管理,确保检测的科学合理进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2.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的管理。 3.职责 3.1.质保部负责本规程的执行。 3.2.其他部门协作质保部执行本规程。 4.规程 4.1.人员 4.1.1.微生物实验室应设置质量负责人、技术管理者、检验人员、生物安全负责人、生物安全责任人、生物安全监督员、菌种管理员及相关设备和材料管理员岗,可以设置一人多岗设置。 4.1.2.从事药品微生物试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 4.1.3.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检测方法、程序、检测目的和结果评价。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者其专业技能和经验水平应与他们的职责范围相符,如:管理技能、实验室安全、试验安排、预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评估和数据偏差的调查、技术报告书写等。 4.1.4.实验人员应依据所在岗位和职责接受相应的培训,在确认他们可以承担某一试验前,他们不能独立从事该项微生物试验。应保证所有人员在上岗前接受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注平板、菌落计数、菌种的转种、传代和保藏、微生物检查方法和鉴定基本技术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1. 5.实验人员应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熟悉生物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灭菌知识,保证自身安全,防止微生物在实验室内部污染。 4.1.6.实验室应制定所有级别实验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保证知识与技能不断地更新。 4.1.7.实验室应确定人员具备承担实验室活动的能力,以及评估偏离影响程度的能力。可通过参加内部质量控制、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等方式客观评估检验人员的能力,并授权从事相应的实验室活动,必要时对其进行再培训并重新评估。当使用一种非经常使用的方法或

微生物室菌种和毒种保管流程

检验科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管理规定与流程 1.目的 对本实验室菌种、毒种的申购、保存、保管、领用、处理等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监督控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业务及科研教学工作。 2.适用范围及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 适用于本科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的管理; 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 纽琼xx 3.职责 3.1微生物实验室负责菌、毒种的出入库保管、保存及处理等日常管理。 3.2科室指定纽琼、刘芹2名菌种、毒种库管理人员承担菌、毒种日常管理。 3.3科室负责人负责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核。 3.4技术管理层批准本实验室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批。 4.工作程序 4.1报送及入库 4.1.1当微生物实验室检出菌、毒株应及时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1.2新发现的菌、毒种,要做好原始记录,逐级报送进行复

核确认,报送时xx、xx2人参加。 4.1.3一、二类菌、毒种入库前,科室审核,技术管理层批准后入库 4.1.4个人不得擅自保留菌、毒种,必须由科室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入库管理 4.1.5菌、毒种入库时,纽琼、刘芹2名菌、毒种保管人员须认真做好菌毒种的编号、登记工作。 4.2日常管理 4.2.1保管人员由纽琼、刘芹2名检验人员组成。 4.2.2菌、毒种入库时,保管人员应及时验收,统一编号,填 写《菌、毒种登记表》 4.2.3严禁随意将菌、毒种置于非菌、毒种专用保存场所,应 做到三专(专室、专柜、专锁)。 4.2.4菌、毒种库由2名保管人员双锁管理,铁门与锁必须牢固有效,发现损坏须及时报修。未经各科室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将钥匙委托他人代管。 4.2.5菌、毒种保管人员应定期对库内温度、湿度、通风及冰箱、冰柜等菌、毒种保藏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4.2.6菌、毒种保管人员根据菌、毒种的保存期限,及时通知 分管病种的检验人员进行传代,定期鉴定,并详细记录在《菌、毒种登记表》 4.2.7菌、毒种保管人员发现菌、毒种发生变异和死亡,应及 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菌、毒种登记表》。科室须将变异及死亡的一、二类菌、毒种通报技术管理层。 4.3索取、领用和发放

液体菌种培养基

(1)平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30克,蛋白胨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0.75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2)金针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3)白灵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4)香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5)杏鲍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6)鸡腿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2克,葡萄糖12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7)黑木耳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8)猴头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5克,蛋白胨2.5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9)双孢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50克,蛋白胨2.0克,酵母膏1.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蛹虫草培养基配方

蛹虫草培养基配方 2.4.1斜面培养基 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煮汁)、葡萄糖20g、琼脂18g、水1000mL,pH自然。 2.4.2液体种子培养基 去皮马铃薯200g(煮汁)、葡萄糖20 g、MgSO4;1.0 g、KH2PO4;1.0 g、定容至1000mL,pH自然。 2.5实验方法 2.5.1蛹虫草固体培养 2.5.1.1固体培养基配制 固体培养基为大米培养基,即每瓶分别加入40 g大米与50mL营养液,然后于压力0.12MPa、温度121℃下灭菌20min。原营养液成分如下:葡萄糖5g/L、黄豆8g/L、奶粉5g/L、柠檬酸三铵 1.0g/L、磷酸二氢钾 1.0g/L、硫酸镁 1.0g/L、维生素B110mg/L。 2.5.1.2菌种的活化 将保存的原始菌株接种到PDA培养基上,23℃暗培养7d,得到活化的菌种。 2.5.1.3制备液体菌种 将活化的菌种块(lcm-1cm)接入液体培养基中,静止培养24h后置于摇床上进行悬浮培养(转速为110r/min),在23℃的条件下暗培养6d,得到液体菌种,将液体菌种用磁力搅拌器打碎后即可用于接种。 2.5.1.4接种 在无菌条件下,往每瓶大米培养基中接种15ml稀释了250倍的液体菌种。 2.5.1.5菌丝体培养 将接种好的培养瓶置于温度22℃、湿度55一60%条件下暗培养6d左右,直至菌丝体长满整个培养基表面和吃透整个培养基。 2.5.1.6子实体培养 将菌丝体已长好的培养瓶置于有光照的适宜环境下培养至形成原基及子实体成熟。 2.5.1.7子实体采收 待子实体成熟后,进行采收并称取每瓶子实体鲜重,然后于4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称每瓶子实体干重。

标准菌种管理规程(新修订)

标准菌种管理规程 生效日期:年月日第1页共17页 目的:规范药品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职责:QC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受、保存、分发,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内容: 1 术语 标准菌种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2.标准: 2.1检定菌的申购 QC主管每年根据检定菌种的使用情况(包括临时检验需要),提出购买计划,交由质量管理部部长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种);也可以直接向省(市)药检所购买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询问与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传代时控制代数。 2.2检定菌的接收 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QC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检定菌接收记录》(附表1)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贴好标签并储存于2-8?C直到需要使用时。储存期最长不超过5年。 2.3 检定菌的保存 2.3.1 工作用菌种的保存 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2~8℃冰箱中保存。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1个月;酵母菌:2个月;霉菌及芽胞:3个月。 2.3.2传代用菌种的保存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管理规程审核

编号SOP-QCP00101002 部门质保部页码第1页共6页 取代新文件 文件发放号 涉及部门: 质监科 质检科 起草人审核人审核人批准人 签名 和 日期 职务QC技术人员QC主管QA QA主管 生效日期: 年月日 复审日期: 年月

编号SOP-QCP00101002 部门质保部页码第2页共6页 1、目的:规范微生物试验用菌种的管理,确保菌种的有效使用。 2、适用范围:微生物试验用菌种的管理。 3、责任者:质检科负责人、微生物试验人员、菌种管理人员 4、正文: 4.1概念 a、标准菌株:由国内或国际菌种保藏机构保藏的,遗传学特性得到确认和保证并可追溯的菌株。 b、标准储备菌株:由标准菌株经一次传代得到的培养物。 c、商业派生菌株:由供应商提供的所有特性与标准菌株等效的菌株。 d、工作菌株:由标准储备菌株经传代得到的培养物。 e、代:将活的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希望获取新的微生物培养物。这种操作方式,新培养物对接种培养物而言就称为一代。 4.2菌种的采购和接收 4.2.1菌种的采购 4.2.1.1从药检所或菌种保藏中心等外单位购入菌种斜面或冻干菌种。 4.2.1.2根据工作需要对购买国内保藏中心提供的菌种斜面提前1个月填写采购申请单,冻干菌种提前2个月申请购买,国外保藏中心提供的菌种应提前3个月申请购买。 4.2.2菌种的接收 4.2.2.1检定菌应设专人保管,管理人员应接受过专业培训,有足够的菌种保存经验。 4.2.2.2接收菌种时,应核实菌种的名称、编号、传代代数、数量、有效期等,并调查清楚菌种的保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接收时应填写菌种接收登记表。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保藏中心编号、传代次数、接收日期、菌种来源等。 4.2.3对新购入的冻干菌种在使用前应按要求对其进行生物形态确证试验和纯度鉴定,由于新购买的菌种斜面已由菌种提供单位做过生物形态确证试验和纯度鉴定,所以传代5代以内的菌种斜面不需要进行纯度鉴定。 4.2.4对新购入的斜面菌种应在2~8℃保存,并应在1周内转接。 4.3菌种的复苏 4.3.1使用人员根据需要应向菌种管理人员领取菌种,仔细核对标签上菌名、编号,并在《菌种接收及领用登记表》上记录菌名、数量、领用人、领用日期等信息。 4.3.2菌株解冻后不得重新冷冻和再次使用。 4.3.3菌种复苏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4.3.4常用菌种接种用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表 菌种名称接种用培养基培养条件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营养肉汤或营养琼脂培养基30-35培养18-24小时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营养肉汤或营养琼脂培养基30-35℃培养18-24小时aureus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营养肉汤或营养琼脂培养基30-35℃培养18-24小时

菌种培养技术

如何选育菌种? 为了获得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所需的优良生产菌种,一般首先是从自然界分离筛选具有产生目标产物能力的菌种,但这样获得的菌种的生产能力往往较低,生理生化特性不一定能满足生产要求,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诱变选育,进一步提高其生产能力,改善性能;也可以对现有的生产菌种进行改造,即经诱变育种,选育出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的菌株。 自然界中微生物资源异常丰富,土壤、水、空气、腐败的动植物残骸,都是微生物的主要集居和生长繁衍的场所。其种类之多,至今仍然是一个难于估测的未知数。以其集居环境(包括特殊和极端环境)、营养类型、生存方式、生理类型、代谢途径、合成能力等比较,均居生物界之冠。因此,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是当今世界瞩目的重大课题。 菌种的分离,不仅是把混杂的各类微生物有效地分开,得到纯种,更重要的是依着生产实际的要求,有的放矢、快速、准确地将能产生所需产物,或具有某种生化反应性能的菌种,从大量的微生物中挑选出来。有时是设计一种在分离阶段便能识别所需菌种的方法,更多的是利用特定的方法分离,获得所需菌种后,再进行识别。为了使获得的菌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须考虑各种性能指标。因此,菌种分离和筛选的方法和策略就十分重要。 一般的菌种分离纯化和筛选步骤可分为采样、增殖与分离、发酵与性能测定等几个步骤。步骤和方法如下图所示:

3.发酵培养基如何配制? 首先需了解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 (1)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应满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它们的作用可概括为形成结构(参与细胞组成)、提供能量和调节作用(构成酶的活性和物质运输系统)。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六大类要素,即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能源。 ① 水 水是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代谢中占有重要地位。水在细胞中有两种存在形式:结合水和游离水。结合水与溶质或其他分子结合在一起,很难加以利用。游离水(或称为非结合水)则可以被微生物利用。 ② 碳源 碳在细胞的干物质中约占50%,所以微生物对碳的需求最大。凡是作为微生物细胞结构或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碳源。

微生物菌种、毒株管理规定与流程 Word 文档

微生物菌种、毒株管理规定与流程 1.目的:对本实验室菌种、毒种的申购、保存、保管、领用、处理等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监督控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业务及科研教学工作。2.适用范围及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 适用于本科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的管理; 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 3.职责 ①微生物实验室负责菌、毒种的出入库保管、保存及处理等日常管理。 ②科室指定2名菌种、毒种库管理人员承担菌、毒种日常管理。 ③科室负责人负责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核。 ④技术管理层批准本实验室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批。 4.工作程序 ⑴报送及入库 ①当微生物实验室检出菌、毒株应及时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②新发现的菌、毒种,要做好原始记录,逐级报送进行复核确认,报送时须王红卫、2人参加。 ③一、二类菌、毒种入库前,科室审核,技术管理层批准后入库 ④个人不得擅自保留菌、毒种,必须由科室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入库管理 ⑤菌、毒种入库时, 2名菌、毒种保管人员须认真做好菌毒种的编号、登记工作。 ⑵日常管理 ①保管人员由王红卫、赵灵葵2名检验人员组成。 ②菌、毒种入库时,保管人员应及时验收,统一编号,填写《菌、毒种登记表》

③严禁随意将菌、毒种置于非菌、毒种专用保存场所,应做到三专(专室、专柜、专锁)。 ④菌、毒种库由2名保管人员双锁管理,铁门与锁必须牢固有效,发现损坏须及时报修。未经各科室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将钥匙委托他人代管。 ⑤菌、毒种保管人员应定期对库内温度、湿度、通风及冰箱、冰柜等菌、毒种保藏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⑥菌、毒种保管人员根据菌、毒种的保存期限,及时通知分管病种的检验人员进行传代,定期鉴定,并详细记录在《菌、毒种登记表》 ⑦菌、毒种保管人员发现菌、毒种发生变异和死亡,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菌、毒种登记表》。科室须将变异及死亡的一、二类菌、毒种通报技术管理层。 ⑶索取、领用和发放 ①因工作需要索取、领用和发放一、二类菌、毒种时,须严格按国家有关的规定,填写《菌、毒种领取申请表》(HJK/JL-21),科室负责人审核,技术管理层批准后方可索取、领用和发放。 ②三类菌、毒种的领用和发放时,应由2人参加。 ③一类菌、毒种,须报卫生部批准,二类菌、毒种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未经上级批准,不得进行国际间各类菌、毒种交流。 ④进行菌、毒种索取、领用和分发时,须做好记录,填写《菌、毒种使用及销毁记录》(HJK/JL-22)。 ⑤一、二类菌、毒种不得邮寄,三类菌、毒种在邮寄时,应执行有关规定。 ⑷销毁 ①菌、毒种使用过程中须接受保管人员的监督,工作结束后,立即做好善 后处理,销毁时应有2人或以上人员参加,并做好销毁记录。因工作需要暂时保留的菌、毒株也应该按规定的时间销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