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笔法琐谈

笔法琐谈

笔法琐谈
笔法琐谈

笔法琐谈

作者:孟会祥

笔法琐谈(一)缘起

所谓笔法,也就是用笔的方法。字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用笔的方法就相当于写字的方法,可以说是书法的核心内容。而用笔的方法,也就包括怎样起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三个部分。

然而,如此简单的一回事,在古今书论中的论述,却浩如烟海。

先说它的重要性。赵孟頫《兰亭十三跋》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刘熙载《书概》说:“凡书之所以传者,必以笔法之奇,不以托体之古也。”书法之所以叫书法,笼统解之,可谓书写的方法、作书的方法,也庶几可以说就是笔法。合于笔法之书,称之书法、法书;不合笔法之书,称之胡写乱画。方法,不过是操作技巧,形而下者也,怎么能当得起书法这一玄妙的艺术呢?笔法要有当得起书法的核心这一意义,就不仅指手上的功夫,而可以形而上之,通于阴阳,造乎自然,达于大道。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不好宏大叙事式地论说,而好踏踏实实地践履,通过实实在在的操作,可以印证它的神妙难测,无所不有。这也就是技进乎道。而道是什么?《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无可定义的,可以强名之为规律。规律是大趋势,不得不尔,是一种发生、发展的必然轨迹。而自然,可强名之为本来的样子,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其形态原本如此、其发展必然如此。这正如辩证唯物主义所认为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通过生生不息的的自然界认识自我,通过生机勃勃的自我认识自然界,体会了莺飞草长,鸢飞鱼跃,山呼海啸,生老病死。而艺术,九九归一,是要解释和启示生命的况味。书法,当撇开记言相闻这一实用功能,被当做艺术看待时,也正是通过书写,来重现生命的况味。其著之竹帛的痕迹,

正赖手与笔的运动,传达生机和节奏,这也就是笔法获得如此重要性的原因。

一开始,我们说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分为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部分,何其一目了然。而回过头来,就昏天黑地地说了一通,想来早已令人生厌。盖自古以来,“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不整点虚的,就不能引人注意。笔法本来必须手授,难于言传,著为文字,则更觉隔膜。也许是为了强调它的重要性,古人神乎其说,往往有之。

说到笔法的神秘性,笔法之祖,一般推到蔡邕。张彦远《法书要录》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瑷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萧子云,萧子云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侄彦远,彦远传之张旭,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徐浩、颜真卿、邬彤、韦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而蔡邕在嵩山石室中得笔法,显然是神秘化了。这若干人等间的关系,要么是师徒,要么是亲戚,而且居多是亲戚,就这说明外人不可得而闻焉,神秘得很。《书断》上说种繇得笔法,则又有故事:“魏钟繇少时,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还与太祖、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议用笔法。繇忽见蔡伯喈笔法于韦诞坐上,自捶胸三日,其胸尽青,因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乃活。繇苦求不与。及诞死,繇阴令人盗开其墓,遂得之,故知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由是更妙。”以钟繇的身份,居然捶胸呕血,像街上唱莲花落的,又干起盗墓的勾当,哪里会可信?王羲之得笔法,有学于天台紫真和白云先生的传说。天台,即浙江天台山,据说王羲之少时曾地那里学过书法,而天台紫真和白云先生,却不知道是什么人物。他学于卫夫人,学于其叔父,当是可信的,而《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所说:“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

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

人也。”这文章显然是后人伪托。说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毫不尊师重道,于理殊乖;而把笔法“遗于子孙”、“藏之石室”,也与王羲之风度大悖。孙过庭在唐代都批评过了。王献之甚至说得笔法于神鸟,孙过庭也尖锐地批判过。总而言之,古人把笔法搞得玄之又玄,似乎一般人是难以接触的。这一方面是尊敬书法的缘故;另一方面,则表现了文化的一种宿疾。比如宗教,本来没有占卜命运、转化吉凶的功能,但是许多信众就只信这一套,而不肯读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古代关于笔法的这些玄虚之论,可供谈资,而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就是笔法难于言传。这也像是宗教,明明主张不立文字,却又不能没有卷帙浩繁的经典,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古人大概不擅长科学论证式地传授,而强调启示和开悟。所以,宋以前论笔法,大多采用比喻的形式,相互传授,也犹如禅宗的公案。宋以后人,大概是嗜欲深了,所以天机浅了,论笔法,也逐渐理性起来、实际起来了。比如,唐以前说用笔:“锥划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惊蛇入草、飞鸟出林”等,都是比喻。而后世种种笔法、结构法,说得越来越细。苛细的名目,以后我们也许会不时提到,要之,大多是从据说智永传下的“永字八法”生发开来的。唐以前的比喻,很有文学艺术的色彩,然而无法操作,只能悟;后世生发开来,说得越来越细,操作性也不见得强,而往往苛细得让人头晕,言者未必了了,闻者当然昏昏的情况是常有的。

尽管如此,把笔法之祖的座位,让蔡邕坐下,也许是合适的。丰富的笔法,正是成熟于隶书的,而蔡邕应该有隶书艺术的总结者形象。史传李斯有《论用笔》一文,但很难想象李期自己的笔法有多丰富,内容也令人生疑。而蔡邕的《九势》,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笔法的纲领性文件。《九势》中前半总论,十分精彩;后半分述,屡用术语,不免有点专业色彩,我私心认为是后人伪托。学术上的事,咱管不了。《九势》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且说总论部分,可以理解为对书法、或笔法的哲学化、概念化的论述。整个意思,紧紧围绕着一个“势”字。书法是来于自然的,而自然是有阴阳的,阴阳是以“形势”呈现的。点画中要有力的感觉,犹如肢体肌肤的鲜活。势不可违,靠柔软的毛笔来表现势。“势”的涵意,历来众说纷纭。我理解的“势”,是生命的姿态。生命的姿态什么样子?就是力量和运动。力量是运动的根由,运动是力量的表现。古人仰观俯察,发现最美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的特征是就是勃发矫健的。写字过程也是生命展现和理想展现的过程,写出的东西,当然也以有生命感为美。正因为此,最初简单的一点一画、一撇一捺,慢慢以美的原则——也就是生命的原则加了演化;而书写的过程,也要同步于生理的节律,书写起来得力而痛快。这大概就是笔法的起源。

笔法者,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写起来舒服,写出来的效果好看而已。

笔法琐谈(二)误读

笔法起源于怎样写起来舒服,写出来的效果好看。而写起来舒服,写出来效果好看的实质,是体现生命的意味。如何才能有生命的意味?对于书写过程来说,要有力、有势、有动感;对于书写效果来说,点画要“纵横有可象者”。而“纵横有可象者”,

并不是简单地描绘物象,而是从物象中获得启示。如果把“纵横有可象”理解为俗语所谓“点点如桃,撇撇如刀”,那就太糟塌书法了。我相信,书写活动一开始就是按美的规律演进的,所以才有姿态丰富的点画,才有美不胜收的书法。先民选择毛笔书写,一开始就契合了一种神妙。

先民书写工具的演进,渺矣难考,而我们现在熟知的最早文字体系甲骨文,便是用毛笔书写的。所以我们谈笔法,只在毛笔笔迹的范围之内。自用毛笔书写开始,就有笔法的存在,随着时代的推移,笔法不断丰富。到了魏晋,以王羲之为代表,笔法达到完备和成熟。后世,则出现了不同方向的变异。以此立论,则所谓笔法,即指最为高超的二王笔法。其他所谓的笔法,都可以视为对魏晋笔法的改造或误读。

这样,有几个误读就需要明晰:

对篆书笔法的误读

在文字形成之前,先有刻画符号,刻画符号为硬物所为,当然谈不上笔法。笔法必始于毛笔。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字和图画,除了毛笔书写者外,还间有以硬物划出者,那些硬物划出的粗细等匀的文字和图案,没有笔法可言。西方始终以硬笔为书写工具,只能产生花体字,而不能产生笔法。毛笔全向度的运动方向以及柔软性,是点画变幻的前题,也是笔法产生的必要条件。然而,很长时间内,人们对篆书的认识局限于甲骨、金文,没有见过墨迹,所以也认为篆书是等粗细的线条写成的,因而没有多少笔法的意义。即使近年出版的书法入门读物,还有人认为篆书只要把握字形就可以了,用笔极其简单。这是一个明显的误会,是把经过刻划、模铸之后的产物,误会为篆书的原始形象即手书形象了。如果篆书也是毛笔手书,那么,篆书就应该、也确实存在点画的姿致,也即存在着笔法。

甲骨中仍有刻画符号的遗存,有些刻划符号上面的动物之形,与其说是文字,还不如说是图画。也许这样的刻画,线条是等匀的,是没有笔法意义的。然而,它有装饰之美、纹饰之美。这一审美渊源,在文字和书法演进的过程中,并没有中断,极尽

装饰的鸟虫书、中山王器那样工艺高超的字,甚至《泰山刻石》、《峄山刻石》,都富于工艺性。我个人认为,这种笔法欠缺的书迹,实际上就是“美术字”,它美轮美奂,然而生命意味淡薄,“画”的意思要比“书”的意思多。过去我曾经偏激地认为这样的字迹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制作出来的。后来我看到有人写出中山王器那样的篆书,也看到有人写出铁线篆,不得不承认,确有心灵手巧之人能一挥而就,但它仍然欠缺自然之美和生命的感觉。篆刻从来都是讲究工艺性的,圆朱文可以说把这种工艺性发挥到了极致。然而,书法如果也仅限于此,则格调必不高,因为人工的极致,也便离自然和生命的况味较远。过去很多讲帖学的人,把魏晋以前的书法史一笔抹煞,可能就是出于这种意识。

如果我们看到《宰丰骨匕记事刻辞》,也许就会感觉到它的书写性。它较好地保存了毛笔的书写迹象。而《侯马盟书》本身就是墨迹,《郭店楚简》也是一样,联系到大量的秦汉简牍,一个以手书墨迹为轴线的书写史、笔法史就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些墨迹点画起笔时笔锋的切入方法,点画中截的圆厚,以入自如的使转,几乎可以说与二王息息相通。这才是古人书写的本来面目,是未经工艺修饰的原貌,是书写史、笔法史的主流。这也说明,二王虽然是天才,但笔法并非向壁虚造,也是发展的产物。如果我们把这一大宗(出土的篆书墨迹并不多,显然是由于手书难于保存,而金石差可不朽)说成是手写书,它是自然的、未加修饰的,则与之相对的是书法史上的皇皇剧迹的金文等,则居多书写时就带有工艺性质,而且经过二度制作,部分原意已失,可名之为铭石书。手写书与铭石书,相对峙也相互渗透,是文字和书法演进的矛盾的两个方面。自古学篆,求诸金石,所以篆书中自然书写的意味淡薄,明清间有人用剪去锋颖的毛笔写篆书,求其线条均匀,早已成为一种工艺,也就几乎谈不上笔法了。而赵寒山、八大山人、傅山等,可能因为并不擅长规规矩矩的篆书,以行草入篆,合于笔法,倒是暗合古人。

对铭石书的误读

这里说的铭石书,不局限于石,包括金、石和其他质材。同样,手写书的材料也不限于纸,也包括其他质材。手写书是墨迹,是自由、新鲜的;而铭石书是经过二度制作的,一般是庄重、矜持的。手写书的自由、鲜活、富于生机,往往开创新书体;而铭石书的庄重、矜持、成熟,往往结束一种书体的演进。像《散氏盘》可能较多地保留了手写书的意味;《盂鼎》、《毛公鼎》等把金文推向顶峰,也结束了大篆。而大篆顶峰时期的墨迹,不可多得,若有,必是更加气象万千的。像秦诏版权量可能较多地保留了手写书的意味,而《泰山刻石》、《峄山碑》把小篆发展到顶峰,也结束了小篆。而小篆,特别是标准的小篆,在书法史上昙花一现,正是这种规范字、美术字生命力不强的体现。它像秦代制度一样严酷,而同时期的简牍,是多么丰富多彩啊。像《石门颂》、《杨淮表记》及很多小品刻石,可能较多地保留了手写书的意味,而《礼器碑》、《曹全碑》等把隶书推上顶峰,其后的《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则显然为隶书的发展画上了句号。地不爱宝,汉代简牍出土无数,相形之下,前人叹为一碑一奇的汉碑,远远没有汉代简牍更为丰富。当然,对于东汉丰碑大碣来说,像《礼器碑》、《曹全碑》等名碑,其书写水平极高,而刻手水平也极高,拓本就具有“下真迹一等”的分量。它虽然不是手写书的自由表达,但其建立规矩,整饬有度,因而成为入门必学之碑。大略言之,学汉碑得隶书之体,而参汉简得隶书之笔,学汉碑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石花斑驳上,恐怕就与笔法不太一致了。汉晋间隶书余波的刻石,修饰首尾成为“折刀头”,与书写意味越拉越远,必然走向淡乎无味,难以为继。

魏碑无疑是铭石书的最大一宗。“透过刀锋看笔锋”,也即写手与刻手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像“方笔之极轨”的《始平公造像记》是否是书丹原貌?我认为不是书丹原貌,但并不否认这类书迹的书丹原貌会有方笔。魏碑体的形成,约有以下几个因素:

其一,自晋室南迁,中原精英南渡,北朝书家,承袭汉魏旧法,其楷书书迹略带隶意。也就是说,其楷书以钟繇为师,或者笔法推远一点,以蔡邕为祖。以王羲之为

代表的新体,在北朝后期也影响到北朝。

其二,魏碑作为铭石书,本身有保守的倾向,略带隶意,正是其本色,也是其追求。其实,晋代碑志写手已经不能写隶书,而所写楷书还是带有浓厚的隶意。如因郭沫若援引而著名的《王兴之夫妇墓志》即是代表。而至少从《正始石经》开始,碑刻之风,已有修饬点画首尾,务使方整,成为“折刀头”的旧习。不唯《王兴之夫妇墓志》如此,同期的墓志大部分如此,“二爨”也是如此。之所以修饬成“折刀头”,可能与便于下刀有关。这一风尚为魏碑书、刻手所继承。

其三,魏碑体居多与佛教内容有关,受写经体的影响。而写经体的僧俗写手绍承汉简,务求快捷,这是魏碑体体势的重要源头之一。

其四,因书、刻之间相互影响,有些书手也摹仿刀意,写出夸张的方笔。如高昌延昌年间前后(相当于北周)的墓志,用笔居多是方圆并用的,而体势则带有隶意。其中,《令狐天恩墓表》则明显带有夸张的方笔,很有点魏碑的意思。这样的方笔显然利于刀刻,而经过刀刻之后,因为审美意识的参与,可能会进一步强调其方折刚狠。下层文人与民间刻手的力量,不可小视。

尽管魏碑的阳刚之气毫无疑问是伟大的,但不能不承认,文化的整体发展趋势是朝着雅驯方向的。魏墓志中不少精品,并不剑拔怒张,而是融入了南派新体的因素。魏碑中确实存在着骨气洞达、劲险刻利之美,需要汲取,但它毕竟是刀、笔结合的产物。就一些过于修饰、任刀为体的造像记研误笔法,更是几于缘木求鱼。碑派书家,如张裕钊、赵之谦,用毛笔写出了刀刻的效果,当代也有人用毛笔能把《始平公造像》临得很像,但这种类似于杂技的高难度动作,是否有契合生命的节律,我是怀疑的。纯粹的碑派在清末民国间走入绝境,非没有原因吧。

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也并不全是贬碑扬帖的意思,如果没有对铭石书笔法的误读,也就没有碑派的云蒸霞蔚,这是另一回事。

晋唐一体化和对二王的误读

二王典范在南朝精英阶层传承,与北朝刻石的群众运动相比,总感觉到气息微弱。特别是梁元帝焚书十四万卷时,斯文凋丧,令人叹息。陈隋间,好像智永成了一脉单传。好在李世民颇好笔翰,使王羲之成为正统。李世民的贡献,一方面使王羲之成为尽善尽美的书圣;另一方面,通过对《兰亭序》的传播,使更多的人接触到了王羲之书法。

兰亭论辩,郭沫若的观点站不住脚,算是失败了。我也相信《兰亭序》是王羲之作品,而真迹沉埋昭陵。《兰亭序》时代,肯定有标准的楷书、肯定有《兰亭序》风格的行书,这是没有问题的。而另一个问题不得不让人思考,《兰亭序》的风格,在传世王羲之摹本和拓本中,差不多可以说是孤例。如果仅就风格而论,像郭氏所说,它出于智永作伪,似乎更令人信服。除《兰亭序》外,王羲之其他行草帖,都是夭矫不群的,体势变化万千,笔致变化万千,让人目不暇给。这正是初创时期的生机和不确定性,也是其内涵幽深、玩味不尽的魅力所在。而我们看到的《兰亭序》是成熟之美、无懈可击之美,这就产生了风格的歧异,也埋下了误读的种子。特别是兰亭八柱,尽管出于欧虞褚大师临仿,经过刻拓,也多多少少,带有铭石书的某些特征。看到兰亭八住帖的人,肯定比看到真迹乃至摹本的人多得多,因而,如果把杰出的书法家和家世赫赫者排除在外,由于种种条件的改变,今不逮古,势所必然。当然,这并不是说宋以后的书法家都不理解二王,都不了解二王羲之在民间的形象,差不多变会定格在《兰亭序》、《怀仁集王圣教序》,以及李世民的碑刻上。

到宋代,出现了高桌椅,则人们对王羲之可能更加隔膜。《阁帖》盛行之后,人们眼中的王羲之,是经过刻拓的、简化的王羲之,而高桌椅也便于接受这种简化。好在现在出版发达,我们只要把古帖墨迹本和刻帖加以对比,就会感觉到刻拓的简化是多么可怕。加上宋人学楷书,多从唐人大楷入手,这就为“院体”准备了所有的条件。毕竟,像米芾那样能够时常看到二王真迹的人,是凤毛麟角的。所以,书法,或者说笔法,差不多可以唐为界,唐以为前古,唐以后为今,由于种种条件的改变,今不逮

古,势所必然。当然,这并不是说宋以后的书法家都不理解二王,都不了解二王的笔法。我们看到苏轼临的《讲堂帖》、赵子昂临的《远宦帖》,以及王铎临的大量二王帖,都是能够克绍山阴箕裘的。但毕竟时代压之,赵子昂极知晋人,但他写出来的,也是简化的晋人或改造的晋人。至于一般的书写者,可能终生无缘见晋贤墨迹、摹本,当然就会陷于误读,而自以为追步山阴了。

正如儒学一变为汉儒,再变为宋儒,欲知孔孟真意,不读《论语》、《孟子》是不可思议的。笔法的误读可能,远甚于此。欲了解二王笔法,当然最重要的依据是墨迹和摹本,而历代法书只是它的注脚。

笔法琐谈(三)姿式

写字,站着写还是坐着写,如何站、如何坐,是一个问题。怎样拿毛笔,是另一个问题。

前一个问题,可谓之“身法”。古人论述也不少,但没什么争议。很多人谈到身法,要求烦琐,做起来不容易。但是,我见过很多人写字,身法千奇百怪,似乎也不影响其掌握笔法。所以,标准的身法,可能仅仅是一个标准而已,按标准去做,有利于书写、有利于身体健康罢了。白蕉在《书法学习讲话》中总结了几条,我以为最明白,不弄玄虚:

两脚平放桌子下面,身体坐稳,重心不偏;

头要端正,视线才正确集中,看到全面;

肩背要直,不可倾斜,胸部和桌面保持适当距离;

左手按纸,右手提笔书写,左手对右手起着支援作用和平衡作用,对身体重心起稳定作用;

在书写巨幅大字的时候,左右脚分前后,如果双脚并立,不能使用出全身力量。

白蕉讲的主要是坐姿,站姿只讲了一句,也够了。

近年来,人们为探索古法,追踪古人书写时的身法,及于桌椅等相关因素。这方面,工作做得最细,也最有成就的,要算孙晓云的名著《书法有法》。她以西晋瓷俑、北齐《校书图》、五代《文苑图》等为佐证,证明古人基本上是一手执纸、一手执笔,悬空书写的。(此前启功主编的《书法概论》中,也曾引用一幅古代图画,一手执笔,一手执一纸筒书写;另有一照片,像是启功先生自己的示范。)想象在以简为主要书写材料的时代,在细细的竹木简上书写,大概左手执简、右手三指执笔,左右手配合书写是便利的、合理的。细细的简如果放在几上书写,可能反而不便。我觉得,正是这一习惯形成了惯性,古人不把纸张放在几上书写。至于把纸张卷成一个小筒书写,甚至纸长了还需要书僮抻纸,也来源于习惯而已。这样的书写状况,产生相应的以转指为主的笔法,进一步相应的是,写的都是小字。即如郑杓《衍极》所说:“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魏晋间帖,掌指字也。”魏晋之前当然也有大字,比如汉碑,至少摩崖要采用题壁式书写,是不是三指执笔法,就很难说,而且,悬空书写时,也不可能再是左右手配合,臂腕恐怕都要发挥作用了。铭石、题署一类的字,写法可能就不是标准的“古法”。我认为帖学范畴内的古法,是以二王为代表的精妙的转笔方法,而铭石书传统中的笔法,始终都没有达到二王那样精细多变的程度。到宋代,高桌椅配合的书写状况成为常态。使用高桌椅非常方便,然而,左右手的配合减弱了,腕臂由悬空变得可以支撑了,执笔的姿式也便变成了“腕平掌竖”,总而言之,毛笔接触纸面的方式简单化了,“古法”也便慢慢失去了。当代人即使知道古人的书写状态,大概也没有必要学魏晋人的样子书写。时移世易,天地江河,无日不变,我们应该了解古人,但还要在现在的条件下写字,席地而坐(包括古代的跪坐),坐在几上,都不大现实。

另一个问题,就是执笔法。据说,唐代韩方明、陆希声论笔法,都来于右军,有拨镫法、“五字法”的说法。“拨镫”一说指马镫,一说“镫”通“灯”,从来都莫衷一是,辨析起来也没有什么意思。实践证明,“五字执笔法”是实用而科学的,其他五花

八门,都不重要。李煜把拨镫法和五字法混为一谈,总结出八字:

擫:大指上节下端,用力向外向右上,势倒而仰。

压:食指上节上端,用力向内向右下,此上二指主力。

钩:中指指尖钩笔,向下向左内起,体直而垂。

揭:名指背爪肉际,揭笔向上向右外起。

抵:名指揭笔,由中指抵住。

拒:中指钩笔,由名指拒定,此上二指主转运。

导:小指引名指过右。

送:小指送名指过左,此上一指主往来。

五字执笔法,把五个指头的作用,皆用一个字说明,就是:擫、押、钩、格、抵。虽云五字,身教则易,言传难明,这里也不多说了。讲五字执笔法,以沈尹默讲得最细致。

前人论执笔,“指实掌虚”最为重要。虞世南《笔髓论》说:“指实掌虚。”李世民《笔法诀》说:“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节力均平。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苏轼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欹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言良是。”指实,才能笔实,点画才能果断有力;但指实不是用蛮力死死把笔。苏轼说:“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仆以为不然。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掌虚,才能“运用便易”,使转自如。使转自如,才能免于生拉硬扯的蛮力。据说苏轼是用三指执笔法写字的。苏轼不可能知道古人也用三指执笔法,恐怕他的三指执笔法只能是一种“坏毛病”,纠正不过来了,也就安之若素罢了。按理说,在笔法上他应该没有发言权,但他以天才的颖悟,还是参透了笔

法的真谛。“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欹侧。”“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这几句话,实在是过来人语,度人金针。其实,综前人所论,执笔是为了用笔,而用笔的实质,可以从两方面去认识:其一,就执笔深浅来说,大体以母指尖为支点,构成一个杠杆。这样,笔锋向任何方向的运动,与笔顶都应该是相反方向的。这实际上也是“逆顶”、“涩势”的原因。苏轼还说过用笔“如逆水撑船,用尽气力,不离旧处”,也是要找到这种杠杆作用。找到这种作用,是“拨镫”、是“拨灯”、是“拨挑”、是“写”;找不到这种作用,顺锋拖过,是“画”、是“描”。苏轼所谓“浩然听笔之所之”,就是强调笔锋写过去,而不是人力拉扯过去。也正是如此,“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欹侧”。否则,笔杆如果总是垂直于纸面,哪里会有杠杆作用呢?“老干体”那些人,写字时看起来很潇洒、很豪迈,实际上写出的点画是无力的。其二,就使转来说,也大体以母指尖为中枢,构成一个转轴系统。因为笔毫是软的,没有转的作用,势必偃卧。有些碑派书迹,不娴转笔,为了防止笔毫偃卧,就且行且止,不断在运笔方向上停驻,以使笔锋恢复弹性,于是形成锯齿般的点画,美其名,则可称之为金石气,实则是没有发挥出笔毫的作用。退一步说,如果不转笔,即使一笔得力,下一笔必不得力,因为笔锋在一个方向上已经用“老”,无以蓄势发力了。因此,有些碑派书迹,迫不得已,笔笔起结,或者在点画末端多加顿挫,找回笔毫原初状态。不说这是“无法”,至少说是简单粗糙之法吧。转笔相当于齿轮传动,其力学原理与杠杆作用是一样的。通过手,最终使三维空间里多向度的这两种机械运动,映射到纸面上,所以点画才会耐品耐嚼。

如果想让多向度的运动无滞无碍,手就越少依傍越好。在无所依傍中找到“节力”的感觉,就庶几近道了。因此,枕腕不如悬腕,悬腕不如悬肘。朱履真《书学捷要》说:“悬臂作书,实古人不易之常法。上古席地凭几,又何案之可据?凡后世之以书法称者,未有不悬臂而能传世者。特后人自幼据案作书,习于晏安,去难就易,以古法为畏途,不以为常,反以为异矣。”当然,悬腕悬肘,的确是苦事,如果不想费事,启

功给出了个方便法门:“书写落笔之前,先用笔向空画个圈圈,所要写的字,以不超出这圈圈范围之外,那么就说明你这时执笔的高低,提不提腕,悬不悬肘等,是符合要求的自然的。”启功平常话里,自有机锋,悟到多少,那是悉听尊便的。有时见有人为炫耀功夫,五指撮住笔顶写字,我就不免戚然。这事儿,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早说过了:“流俗言:‘作书皆欲悬腕,而聚指管端,真草必用此法乃善。’予谓不然。逸少书法有真一、行二、草三,以言执笔去笔远近耳。今笔长不过五寸,虽作草书必在其三,而真行弥近。今不问真草字,必欲豪指管端,乃妄论也。今观晋、宋及唐人画图执笔者,未曾若此,可破俗之鄙说。”

至于“龙睛”、“凤眼”之类,不足论。

笔法琐谈(四)藏露

蔡邕说:“藏头护尾,力在字中。”王羲之说:“存筋藏锋,灭迹隐端。”褚遂良说:“用笔当如印印泥,如锥划沙,使其藏锋,书乃沉着,常欲透过纸背。”米芾说:“无垂不缩,无住不收。”这是藏锋的理论基础。

入门学书,最先接触的藏头护尾,莫过于“用笔箭头路线”,在起笔处先绕一个圈子,收笔处再绕一个圈子,让学书者跟着指挥棒转。我自己学写字时是这样,后来教学,也是如此。记得一次看到有个清代的家乡人写的柳体楷书,其横画起笔居然没有画一个三角,而是侧锋而下;收笔也似乎并不圆圆满满地写一个侧点,而是意到便收,字却笔笔皆活,很有精神,这才开始怀疑教科书。再后来在启功主编的《书法概论》中看到对“用笔箭头路线”的明确批评,算是得到了印证,确信这一做法的无稽。沃兴华《论笔法》认为这是宋人笔法理论指导下的产物。他并不全面否定,但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必须强调,宋代笔法说容易出现两个误区。一是“逆入回收”的说法既明确又规范,没有歧义,没有别解,容易扼杀个性表现和创造能力。如果老师不动脑筋地照讲,

学生不加思考地照做,大家不知所以然地如法炮制,写出来的笔画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二是这种笔法理论,割裂了动态的书写过程,局限在笔画之内作静态分析,将原来属于连续书写时自然产生的“逆入回收”当作笔画的一部分来表现,结果为起笔而“逆入”,为收笔而“回收”,回收与逆入不相连贯,造成上下笔画缺乏联系,如同积薪,毫无生气。甚至还会将逆入与回收误解成封闭式的藏头护尾,在笔画两端重重按顿,如同加上两个圆形的句号,截止了笔画的运动态势,使它们毫无向外扩展的张力,米芾称这种写法为“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普’字如人握两拳,伸臂而立,丑怪难状”。

实际上,说清楚藏锋、露锋之所指,也不容易,这又牵涉到铭石体、写书体的异同。沈曾植《全拙庵温故录》云:“南朝书可分三体:写书为一体,碑碣为一体,简牍为一体。”又说:“碑碣南北大同,大抵于楷法中犹时沿隶法。简牍为行草之宗,然行草用于写书用于简牍者,亦自成两体。《急就》为写书体,行法整齐,永师《千文》,实祖其式。率更稍纵,至颠素大变矣。李怀琳之《绝交书》,孙虔礼之《书谱》,皆写书之变体。”沈曾植见识洞达,持论公允,足资取信。铭石之书,虽然上承甲金,但以刀迹逼于书迹而论,无疑全盛于东汉丰碑大碣;而丰碑大碣的书写者,既称善书,当然也长于简牍。这里的简牍,指汉代的竹木简牍,而不是后世的尺牍。细玩简牍墨迹,确实存在“逆入”的现象。如图2—20居延汉简中,“十”竖画起笔,“丑”、“五”末笔,显然都是逆入书写的,即如“渠”字波画起笔,也不是“欲横先竖”所书。之所以这样写,当然是为了得力。盖写简之时,要找到两个因素:其一是笔锋与简的位置关系,亦即恰当的角度;其二是笔锋受压的程度,亦即发挥弹性的适当力度。这两个因素恰当,写起来才得力。否则,露尖顺锋,笔锋是滑溜的,不但写出来的点画没有力量感,甚至简直无法成字。正是这一实用的需要,加上行笔过程中前后承接关系的原因,产生了“逆入”的的笔法,也产生了逆入的审美心理。我是实用主义者,同时也是唯美主义者,认为实用是基础,审美是随着实用而产生和演变的。比如男子便于

站立小解,而女子则便于蹲姿,久而久之,男子蹲姿小解则不雅,女子站姿则罕闻,法度就是这样产生的。“逆入”这一藏头之法,当然会被相对庄重的铭石体所采用,因而产生折刀头的起笔方法。吾丘衍《三十五举》云:“隶书须是方劲古拙,斩钉截铁,挑拨平硬,如折头刀,方是汉隶。”正是抓住了这一特征。愈是汉代晚期,这种折刀头的起笔方法愈是得到了强调。晋代铭石之书,如图2—17《王兴之墓志》,以及我们熟知的“二爨”,显然属于沈曾植所谓“大抵于楷法中犹时沿隶法”者,也是强调了这种折刀头。至于北魏墓志、造像,方笔具在,应当是这种起笔方法的自然延续。实际上,铭石书的发展,始终就有两个源泉:其一是笔;其二是刀。这在前面已经论及,此处就不再赘述了。正如沈曾植所说,“碑碣南北大同”,而写书却另是一体。但是,自晋室南迁,北方则长于碑榜,南方则长于启牍,写书之体与铭石之体,似乎参商相隔。南朝禁碑,铭石之书式微;北方也并不全是只学刻石之书,早在北魏,王羲之的影响就已经为北方取法。《魏书》卷十九《任城王传附元顺》载:“(元顺)九岁师事安乐陈丰,初书王羲之《小学篇》数千言,昼夜诵之。”像《张玄墓志》、《元略墓志》的书丹者,应该不唯长于碑版,也同时长于启牍。这种吸收了写书体优长的铭石体,在后世成为主流甚至唯一。到唐代,欧禇是北派而颇学王羲之,自兹以降,不再有纯粹的铭石体,铭石体表现于唐碑,成为经写书体改造的铭石体,或者说写书体与铭石体合而为一。我们在学习欧、禇、颜、柳大楷之后,往往造成向行草书过渡的困难,二者之间似乎凿枘不合,其实就是铭石体与写书体的不同基因,毕竟还潜在着的缘故。也正是这个原因,如果纠结于颜柳大楷不放,不把目光放在行草上,不纵观历代法帖,则所理解的点画,乃是刀下的点画、孤立的点画,因而行草书终究不得其门而不入。许多人写一辈子,就没有迈过这个槛。

而写书体同样以简牍为祖,特别是简牍中的草书。简牍中的草书,谓之汉草,或谓之章草,是草、行、楷书的渊源。观察图2—19《河西汉简》即知,它基本上舍弃了过于复杂的“逆入”起笔法,而是用了差不多“欲横先竖,欲竖先横”的侧锋的起笔

方法,魏晋间的楷、行、草书,亦即写书体,莫不如此。“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的原因,也在于此。侧锋起笔,在瞬间调整笔锋,发挥笔锋弹性。即如朱和羹《临池心解》所说:“余每见秋鹰搏兔,先于空际盘旋,然后侧翅一掠,翩然下攫,悟作书一味执笔直下,断不能因势取妍也。”简化了“逆入”的起笔方法,但仍能达到“逆入”的作用,其美学原理与“逆入”的方法是一致的,只是操作简便,更利于书写而已。

由此而论,书法断无不藏锋的起笔,而藏锋分为“逆入”和侧笔两种。碑法侧重于逆入,而帖法侧重于侧笔。而后世或因不明就里,或者为了言说的方便,把“逆入”之法说成是藏锋起笔,把侧笔之法说成是露锋起笔。“露锋”二字其实害人不浅。就我自己的教训来看,不解侧锋本意,误露锋为尖笔。点画露尖,不仅起笔方法不对,更重要的是既以尖笔起笔,也便无法打开笔锋,使用笔锋的弹性逆顶发力,使点画入纸沉厚,只能轻轻画过,即使再强行加重笔画,也只能进入另一种“提按”的误区,与真正的法度,可谓南辕北辙了。真是一着有误,满盘皆输。而侧锋起笔,实在是笔法的第一关键。说它是第一关键,当然首先表现在时序上,起笔决定着点画的书写方法,也决定着点画的形态和质量,不能过起笔这一关,往后的一切也就无从谈起了。“侧翅一掠”间,打开了笔锋,写出的点画成为“面”的形态,才可以称之为点画,否则就只能成为“线条”。而“线条”一词,实与书法之旨大悖。欲用“线条”一词替代“点画”者,差不多可以说是不懂书法的。所谓打开笔锋,意即倪苏门《书法论》所说:“发笔处便要提得起笔,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自语。”

“逆入”的方法既被说成是“藏锋”,而藏锋又是必须遵循的法则,所以受到后人重视。特别是清代碑学兴起之后,无论方笔圆笔,居多以“逆入”方法起笔。像何绍基所临《张迁碑》,尽管《张迁碑》给人以方笔的印象,但他临的效果是圆笔起笔较多,而且显然大量运用了“逆入”的起笔方法。而赵之谦所书智果《心成颂》,许多起笔方法是画一个三角形式的“逆入”起笔法。不拘方圆,总之是做到了“藏锋”。在帖学技法系统中,基本上没有这样的起笔方法,至多,在笔画连带过程中,间或会出现似乎

逆入的样子而已。但是,平心而论,碑学的技法也不能完全视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还是有所本源的,不管是出于误读还是出于发现,它毕竟能自成体系,而且写出了精彩的作品。在生宣长锋、擘窠大字的境况下,碑派所创立的方法,往往奏效,这是清人的贡献,也不可遽然把它说得一无是处。

笔法琐谈(五)中侧

过去老辈人教人写字,常说,笔杆要立直,而且对准鼻尖。这种要求,执行起来实在别扭,至于为什么,学习者不问,即使问了,教学者也说焉不清。实际上,这大概就是建立在误解基础上的,解决“中锋”用笔的一个机械、笨拙的方法。这样写字当然是不行的。

龚贤《柴丈画说》云:“笔要中锋为第一,惟中锋乃可以学大家。若偏锋且不能见重于当代,况传后乎?中锋乃藏,藏锋乃古。”中锋作为笔法的重要原则,在古代书论中名目不少,如正锋、藏锋等,有时候都指中锋。古代人没有严格的“概念”意识,所说的话,到底什么意思,要看语境。此处是此意,他处可能就是他意。否则,死读书,读死书,那就尽信书不如无书了。

傅山说:“书家乱嚷八法,老夫一法也不懂。”要弄清中锋之所指,似乎也应该尽蠲书论,只从常识上去想书写的道理。要做到有弹性的书写,首先就需要打开的笔锋接触纸面,而不是笔肚接触纸面,这是中锋的最基本的要求。打开的笔锋接触纸面,那么,“锋”就“藏”在了点画墨痕之内,这也便是中锋又被称为“藏锋”的原因。同时,书写的方向是随时改变的,为了在每一个方向上都能够笔锋接触纸面,就需要笔锋无时无刻不处于旋转的过程中;笔锋无时无刻不在旋转,笔毫就会出现“绞”的状态,因而转笔又称为“绞转”;否则,如果没有旋转、“绞转”,则用毛笔就远不如油画笔、水彩笔来得便当。用油画笔、水彩笔婉转向写出来的,只能是“线条”以及由“线条”构成的图案,而不是点画和由点画组成的字。来楚生曾经用油画笔写字,但他当

然不是平铺直叙地写美术字,而是以纯粹的书法用笔技巧去写字,也用到了笔锋的各个“面”,做到了“八面出锋”。当然,这只能是偶尔的游戏,他主要的书写工具,当然还是毛笔。以前有人把笔锋烧秃写篆书,就是把篆书彻底工艺化了,其实质已经不是书法。今人也有些写篆书特别是铁线篆者,也往往以工艺之巧代替了书法应有的生命感,其实质也已经不是书法。书法是手工活,不能走工业化的道路,极尽奇巧的事,往往就没有意思了。因此,假若没有转笔,不但谈不上中锋,干脆就谈不上有锋。平铺直叙,也就是字中无笔。

因此,所谓中锋,也仅仅是要求不可用笔肚着纸书写而已。笔肚着纸,浮薄无力,谓之偏锋,所以,偏锋是笔病。另外,不可无转笔书写,无转笔则无涩势,笔像毛刷一般,笔锋虽藏于点画之中,犹如无笔锋。从这个意义上说,笔杆立直书写是没有道理的,而无锋不侧,不但要在起笔时侧笔取势,还要在点画书写过程中以不同的侧势保持书写的连贯性。中锋、偏锋可以说是一对对立的概念;中锋、侧锋,并不是一对对立的概念。

过去,也可以说到现在,我常常在不能掌握用笔方法时发生疑问:既然信笔涂画也能成字,古人何必创造如此复杂的方法?难道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没办法,与生俱来,我们就有这样的文化背景。在经历痛苦时,也便享受快乐;腿上绑过沙袋的人,才能享受身轻如燕的乐趣。如果说我们享受了书法,还是应该感谢“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毛笔,感谢先哲对生命的热爱。要用毛笔写得得力、写出生命意味,既合乎生理、又合乎自然,那就只能是这样写。只能这样,本来这样,内中就是“道”,就是“理”,就是自然。

基于这样的常识,我们再回头看看历代所论:

蔡邕在《九势》: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何为“笔心”?如果把它理解为笔尖,那么,笔锋铺开之后,尖又在何处呢?所

以,蔡邕此语,也只能理解为笔锋着纸而已。

沈括《梦溪笔谈》:

江南徐铉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曲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处,乃笔锋直下不倒侧,故锋常在画中,此用笔之法也。

笔锋直下不倒侧,也不能机械地理解为笔一直垂直纸面,否则,曲折处成何点画?小篆的写法,与行草并无二致,验之《袁安碑》,验之邓石如以降的篆书墨迹,不难求证。锋尖锐利,笔笔杀纸,铺毫、转笔,才能收“一缕浓墨正当其中”之效。

姜夔《续书谱》:

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常欲笔锋在画中行,则左右无病矣。

笔正、藏锋、笔锋画中行,语异而义同;笔偃、锋出,亦语异而义同。

“中锋”二字何时提出,我不清楚。然而,明人论书,往往隐然已经确定“中锋”二字为金科玉律。同时,书论家也发现了强调“中锋”过甚,以为中锋就是笔杆直立,而形成了严重的误会,所以屡屡加以廓清。王澍《论书剩语》说:“所谓中锋者,谓运笔在笔画之中,平侧偃仰,惟意所使。及其既定也,端若引绳,如此则笔锋不倚,上下不偏,左右乃能八面出锋。笔至八面出锋,斯往无不当矣。”又说:“又世人多目秃颖为为藏锋,非也。历观唐宋碑刻,无不芒铩銛利,未有以秃颖为工者。所谓藏锋即是中锋,正谓锋藏画中耳。徐常待作书,对日照之,中有黑线,此可悟藏锋之妙。”又说:“‘如锥画沙,如印印泥’,世以此语举似沉着,非也。此正中锋之谓。解者以此悟中锋,思过半矣。”王澍所说中锋即运笔在笔画之中,甚是,尤其指出藏锋即中锋,中锋即“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实在是非常超群的。

王士祯《艺苑卮言》说:“苏黄全是偏锋,旭、素时有一二笔,即右军行草中,亦不能尽废。盖正以立骨,偏以取态,自不容己也。”丰坊《书诀》说:“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倪苏门在《书法论》说:“书

硬笔书法28种基本笔画图解

硬笔书法28种基本笔画图解 1 横横画要写平稳 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如图: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2 竖竖画要写垂直 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下图: 3 撇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 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如图: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 4 捺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 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如图:

中学生心理绘画团体辅导训练方案

中学生心理绘画团体辅导训练方案 一、团体训练目标 通过团体成员共同努力,创造出良好的团体动力范围,促进团体成员的成长,引导成员回顾自我历程,思考自己的性格特点,人际关系,理想目标,深入了解自己的个性和优缺点,使成员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以及自我尊重和自信。 二学情调查 中学生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Identity versus role confusion)阶段。青少年到了这一阶段,开始思考、整合他(她)所掌握的各种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策略,这可难是人生中最困难的时期。如果这一时期的危机(crisis)能顺利解决,儿童就会获得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并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亲密对孤独(Intimacy versus isolation)阶段。如果这一阶段危机不能解决,那么就会产生角色混乱(role confusion)和消极同一性(negative identity)。产生逆反性青春期问题。 三、团体训练实施过程。 团体辅导活动正式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1)签订《参加团体训练契约》 《团体训练契约书》主要是对规则的口头或书面说明,在团体的初期给出一定的规范是为了保障团体的有序运作。 (2)团体领导者发言 发言如下: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团体绘画工作坊”一一中学生自我成长小组!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将由我来带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咱们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现在已经有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了,还多次参加大型心理健康宣传和辅导活动,以及参与团体辅导和社区心理辅导等。 我们团体辅导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自我成长,具体来讲就是更深入的认识自己、接纳自我、促进自我和谐、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个小组最大的特色就是会有大量的绘画活动。目前这种类型的团体辅导在国外较为多见,在国内还处于初

最新练习笔法二十个动作

练习笔法、笔势的二十个方法(连载一) 笔法、笔势是蕴含在点画书写中的规律性技法,是真、草、隶、篆、行各体都用的着的技法,提炼出转、折、提、按、中锋、侧锋、入笔、行笔、收笔等关键的笔法、笔势,有意识的、逐个的加以强化日常训练、或集中练习、反复练习,对于临摹字帖、创作实践、书法评鉴都很有用处,请您在是练习中,琢磨琢磨,一定有趣亦有益。 一、中锋横、竖线的练习方法 训练目的 中锋笔法的初步运用。 说明 当笔毫在纸上落下时.笔尖指向某一方向.当笔尖的指向与线条推移的方向正好相反时,这种运笔方式称为中锋。书写中锋线条时笔尖始终在线条中央。 步骤与要求

1、保持正确的执笔姿势,在纸上书写横画.横画与桌沿平行,笔尖按下后,让它始终指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直至线条均匀、平稳。 2、按以上要求书写竖画。 3、做以上练习时注意肩部的放松与配合。 4、比较空中运笔和实际书写手部感觉的区别。 二、藏锋的练习方法 训练目的: 非垂向落笔时的藏锋笔法。 说明: 所谓藏锋,指笔尖落纸时留下的痕迹(尖点)隐藏在点画内部。藏锋有两种方法,这里练习的是通过控制笔尖的指向达到藏锋的目的。

步骤与要求: 1、笔杆乖直,笔尖轻轻落在纸上《轻轻地按下》,以逆时针方向绕一小圈.同时继续下按,当笔尖处于运行方向的后方时,笔锋下按亦正好达到线条宽度;笔锋右行,书写横向线条;收笔时笔杆上提,用手腕带动笔杆顺时针绕一小圈,提笔(图a)。 2、线条起、止时笔锋的绕行不应形成涨大的端部。 3、用同样的方法书写竖向线条(图b)。 三、手腕的灵活运动 训练目的:

手腕各个方向的灵活运动。 说明: 手部所有关节的自如配合是完成复杂笔法的关键.然而以往人们(包括一些有影响的书法家)书写时碗关节通常极少活动,严重地妨碍了某些技巧(特别是转笔)的把握。 步骤与要求: 1.右手执笔,不着纸,小臂不动,用手腕控制笔,在空中顺时针连续旋转;肩、肘、碗关节均放松,动作连贯、均匀(图a)。 2.同上,逆时针连续旋转(图b)。 3.按图c所示,在空中做运笔练习;手幸要有明显的旋、翻动作《旋转时手掌自然会有仰、粗的变化).各关节放松,运动轻松、连续。 4.按图d所示,在空中做S形连续运笔练习。 四、中锋弧线练习方法 中锋弧线 训练目的: 线条改变方向时中锋的控制。 说明:

字型样式粗体字型大小14pt色彩黑色字元间距标准对齐方

中文題目—格式內文細明體字型樣式粗體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 標準對齊方式置中行高固定18pt 不分段 中文作者姓名—格式內文細明體字型樣式標準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標準對齊方式置中行高固定18pt 不分段演講者姓名劃底線不同單位右上 角加註1,2,3上標 中文服務機關及單位—格式內文細明體字型樣式標準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標準對齊方式置中行高固定18pt 不分段不同單位右上角加註1,2,3上標英文題目—格式內文Times New Roman 字型樣式粗體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標準對齊方式置中行高固定18pt 不分段 英文作者姓名—格式內文Times New Roman 字型樣式標準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標準對齊方式置中行高固定18pt 不分段演講者姓名劃底線不同 單位右上角加註1,2,3上標 英文服務機關及單位—格式內文Times New Roman 字型樣式標準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標準對齊方式置中行高固定18pt 不分段不同單位右上角加註 1,2,3上標 空二行行高固定18pt Purpose: 內文開始—不可縮排Times New Roman 字型樣式標準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標準對齊方式左右對齊行高固定18pt Materials and Methods: 內文開始—不可縮排Times New Roman 字型樣式標準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標準對齊方式左右對齊行高固定18pt Results: 內文開始—不可縮排Times New Roman 字型樣式標準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標準對齊方式左右對齊行高固定18pt Conclusion: 內文開始—不可縮排Times New Roman 字型樣式標準字型大小14pt 色彩黑色字元間距標準對齊方式左右對齊行高固定18pt 版面設定A4,二頁為限,邊界上、下、左、右各1.5公分。 ※病例報告內容可不分Purpose,Materials and Methods,Results,Conclusion;但仍需分段。 格式不符者恕不收件﹗ 必填且與線上投稿內容一致(請勾選 )發表科別: 發表方式:□口頭報告□討論式海報□非討論式海報文章屬性:□臨床研究□基礎研究□病例報告 ----------------------------------以下由審查委員填寫-------------------------------- 審查結果□接受□不接受 發表方式□口頭□討論式海報□非討論式海報 演講教室 發表日期時間100年3月日時分~時分 1

36个基本笔画的讲解

《36个基本笔画的讲解(上)》 练字“一板通”三个练习模块: 一:基本笔画。学写36个笔画。 二:偏旁部首。学写59个部首。 三:结构规律。学习27个规律。 一、“基本笔画”模块——学写36个笔画 1.长横 口诀:顿、横、顿 书写要点:(1)左低右高。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书写习惯。 (2)身体上弓。笔画有力量。 (3)两头顿笔。笔画有力。 2.短横 口诀:横 书写要点:(1)左低右高。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书写习惯。 (2)两头都没有顿笔。 3.垂露竖 口诀:顿、竖、停 书写要点:(1)起笔顿笔。 (2)身正不斜。 (3)收笔停驻,不用顿笔。 4.悬针竖 口诀:顿、竖、尖 书写要点:(1)起笔顿笔。 (2)身正不斜。 (3)收笔出尖。 5.短竖 口诀:竖 书写要点:(1)个头短小,书写轻快。 (2)不顿笔。 6.长撇 口诀:顿、撇、尖 书写要点:(1)起笔顿。笔画有力度。 (2)撇身弓。充满力量。 (3)提笔快,尾巴尖。 7.竖撇 口诀:顿、竖、撇、尖 书写要点:(1)起笔顿。笔画有力度。 (2)撇身先竖再弓。充满力量。 (3)提笔快,尾巴尖。 8.短撇 口诀:撇、尖 书写要点:(1)笔画短小,起笔不顿。书写干脆利落。 (2)撇身稍微弓。充满力量。 (3)提笔快,尾巴尖。

9.横撇 口诀:撇、尖 书写要点:(1)笔画短小,起笔不顿,横向出撇。书写干脆利落。 (2)撇身稍微弓,充满力量。 (3)提笔快,尾巴尖。 10.提 口诀:顿、提 书写要点:(1)起笔顿。笔画有力度。 (2)笔画直。 (3)提笔快,尾巴尖。 11.竖提 口诀:顿、竖、提 书写要点:(1)起笔顿。笔画有力度。 (2)提笔快,尾巴尖。 12.横折提 口诀:横、折、提 书写要点:(1)横画短。起笔不顿。 (2)竖笔正。 (3)提笔快,尾巴尖。 13.长捺 口诀:捺、脚 书写要点:(1)起笔轻,不顿笔。 (2)捺身弓,很有力。 (3)捺脚粗壮,脚头尖。 14.平捺 口诀:捺、脚 书写要点:(1)起笔轻,不顿笔。 (2)捺身弓,很有力。 (3)捺脚粗壮,脚头尖。 15.左点 口诀:点 书写要点:(1)起笔轻。 (2)点身弓,向左斜。 16.右点 口诀:点 书写要点:(1)起笔轻。 (2)点身弓,向右斜。 17.竖点 口诀:顿、点 书写要点:(1)起笔轻顿。 (2)折笔竖点。 18.挑点 口诀:点、挑 书写要点:(1)起笔轻点。

提高素描绘画能力的训练方法

提高素描绘画能力的训练方法 素描考试是艺考必考项目,取得高分其实是有类可询的。想要创作出一副好的素描作品,势必需要对于素描的几大分类和技艺有所了解和熟悉,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创作出真正的好作品。 首先,关注素描中“线”的重要性。对于线需要有个正确的认知:在实际的生活中,线无处不在,而在绘画中,为了作图的方便,进行了人为的艺术转换,并成为了一种符号性的语言,它是独立于物体之外的。通过人为对于线的构建从而能够引起观者的联想,这就是线的职责所在。 因而,可以说在素描作品之中,线的作用是异常关键的。只有有了线这个基础,素描作品的成型才成为可能。素描作品中的线除了起到一个类似于造房子之类的房梁的作用之外,它还可以起到很好地区分作用,特别是在立体与平面的界定之上。线条的出现在分割了画面的同时,辅以明暗的组合,从而表现出了物体的变化多端,同时,不同的

线条的笔触也能够描绘出光和影的发展变化。 在拥有了线这个基础后,还需要辅以平面技法的帮助。这个时候主要推荐的就是碳粉笔,特别是在进行明暗对照的描绘时,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除此之外,毛笔画法也是很好的技法。相对于以上两种技法而言,毛笔技法受到毛笔本身的特点的影响,它更具有一种厚重感,能够描绘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当然,素描作品的具体工具可以也不那么局限,各种各样的颜色也是很好的选择,从而起到强调作品艺术性的作用。 北京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课程内容通常分为: 少儿素描培训班、少儿国画培训班、少儿油画培训班、少儿水粉培训班、少儿漫画培训班、少儿创意美术培训班。 北京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课程介绍:

按照教学总计划指定的课程内容包括:线描创作,水粉创作,油画基础,欣赏,及课外活动包含考级,户外写生,展览观摩等内容;通过教学计划的针对性从而达到通过灵活生动有趣的绘画教学引导形式,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加深孩子对美术的热爱,扎实美术专业的功底,提升审美价值观,让孩子更加自信,在众孩子中脱颖而出。 北京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适合人群:3-16岁少儿,零基础学美术、兴趣培养、艺术气质培养、增加才艺特长、演出集训等。 北京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班型设置与开课信息:

对待孩子绘画的十大忌

对待孩子绘画的十大忌 怎样引导孩子画画 “提供纸笔让孩子随兴描绘就可以了吗?”“当我要孩子画画时,他总是说不会画,希望我代笔或抓着他的手画,这样好吗?”现代父母难为,面对瞪着纸笔、一脸无助的孩子,您是以何种方式解决问题呢? “听”孩子的画 其实画画一点也不难。 首先要撇开“画的像”的错误观念,对幼儿来说,画画就像大人写日记般,他们会以既有的、熟悉的表现手法,用点、线、圆各式图样,“记录”深刻于心中的生活经验,几条简洁的线,代表的是妈妈:纷乱的错误,代表的是弟弟:圆圆的形状,代表的是好吃的饼干....。.孩子用“画”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所以,我们看孩子的画时,并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画中所表达的东西,并去理解、关心、尊重他所诉说的内容。在引导涂鸦期的孩子(两—四岁)画出心中意象和对生活经验的感受时,您还可在孩子用点线描画的图样旁,加上附注文字。 以言语引导孩子画画 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请您以“言语”来引导他做画。例如:孩子想画“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讨论大象的特征,若能辅以图片或书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都能加强孩子对画作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若要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画作内容,则可和孩子共同讨论分享,掌握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的原则,对孩子做言语上的刺激。以画烤肉为例,问孩子:“你和谁一起去呢?”“在什么地方烤肉呢?草地?河边?”“是早上?傍晚?还是晚上烤肉呢?”“除了烤肉,你们还做了哪些事?聊天?喝饮料?唱歌?打球?”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更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去动物园、游泳、烤肉、爬山、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是丰富孩子作画灵感的最佳来源。孩子要透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不会老是画一些内容空洞、缺乏变化、让父母纳闷的画了。这样的作品,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提供能引起共鸣的图画书

画画的训练方法

画画的训练方法 一. 画素描之前要充分做好各种线条的练习。练习直线(长横线、长竖线下同),平涂(一条线挨一条线,成块),弧线(半月牙形状,成组),回环线练习(一笔连续,成组),还要做线条的由浅入深、 由深到浅的成组练习。 二. 素描的简单步骤画前要观察研究物体的基本形状,看它的受 光方向,结构造型,形成的立体效果,然后用直线勾出它的大体轮廓,再依照光源,确定物体的受光(淡面)、侧光(灰面)、遮光(深面)、三绝大部分。在深面与灰面上先铺上一片均匀的线条,使受光 面暂时空出,这样就是用大块大面来表现物体,然后将各个块面中细部,也同样依照受光、侧光、遮光分成小块、小面来处理。深面里要 留出反光部分,淡面里要空出高光部分,使它具备五调。还要注意小块、小面的明暗,使它们服从大面的统一调子,而大面又必须服从于 整体。最后在这些面与面之间加上衔接的层次,使它自然、圆润起来,直到表现出质感为止。素描画好后要对描绘的物体实行统筹和完善加工。 三.简单的绘画透视常识 1.凡大小相等的物体愈远,其形愈小, 以至于最后消失于一点,这点称为消失点。 2.凡距离相等的景物愈远,它们之间的距离愈理应缩短。 3.凡与画者的眼睛同高而平行的一条线叫视平线。 4.凡比画者的眼睛低的东西,都在视平线的下面,看见它的上面。 5.凡比画者的眼睛高的东西,都在视平线的上面,看见它的下面。 6.站在宽广的平地上向前看,远方天地的交界线,称为地平线。 平视时地平线和视平线重合,地平线就是视平线;俯视时,地平线在 视平线的上方。地平线是处理透视图形的重要依据。 7.凡位置在画者右方的景物,看见它的左侧

8.凡位置在画者左方的景物,看见它的右侧。 9.凡在视平线以上的景物,愈远在画纸上的位置愈低。 10.凡在视平线以下的景物,愈远在画纸上的位置愈高。 有了以上这些绘画透视知识如果掌握并且使用到绘画中就不会在画中犯常识性的错误,而且构图会合理,符合视觉欣赏的美感。

笔法训练的四个方法

笔法训练的四个方法 学习笔法,基本技术训练有哪些呢?一、图像式观察方法的训练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图像式观察方法是准确临摹的有效方法,也就是不把字当字看,而是看作由线条搭建而成的空间图形,然后观察各个线条的粗细长短以及空间关系。 古代法帖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写的结果——点画的空间关系,而写的过程——时间关系无法看到。笔画内笔锋的运动轨迹和笔锋提起来时在空中的运行轨迹很难察觉。 我们只能从毛笔运动后留下的痕迹去猜想古人挥运的情景了,如何还原笔锋的运行轨迹成为笔法的核心技术。因此在临摹时做到“察之尚精”,不仅要看空间关系,更要细心揣测笔锋的运动轨迹,如此才能做到“拟之贵似”。 二、笔画准确到位的训练 每一个笔画的起、行、收三个步骤必须做到位,也就是笔锋必须到达笔画的末端,并且使笔站立起来以锋芒运使,然后继续蓄势写下一笔,这样才能写出有质量的点画。就像烧砖温度达不到要求,烧出的砖不熟,外形和合格的砖并无二致,但是质量却相去甚远。 所以古人特别强调“要提得起笔”,提得精准,才能有效传达

指腕的力量,“立锋”行笔才能杀入纸中,线条才能力透纸背。按照“顺物适性”的法则,短锋毛笔按下去后,提一厘米笔锋就立直了,可是长锋毛笔按下去需要提两厘米才能立直。如果拿着长锋笔按照短锋笔的提按节奏去书写,那就不成样子了。 三、寻找发力点的训练 笔锋锥面的不断变换通过提按顿挫来实现,这就是笔画的发力点,也是蓄势的关键。发力点相同笔势就相同。如何发力要看手势,为什么学生的字像老师,因为学生能看到老师的手是如何节节发力的,手势一样笔势就一样,当然字形就一样了。 因此学习古人法帖,就要想象古人在一个笔画中如何铺毫、如何使转、如何变换笔锋的。 四、手指敏感度的训练 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学会控制自己的过程。练习书法先从10厘米格子左右的字写起,继而50厘米格子的大字,增强其气势,写大字的时候运笔到位与否看得清晰,对练习运笔的准确度大有裨益。 最后必须学习小楷,从3厘米格子到1.5厘米格子逐渐缩小,能加强运笔精微度的训练。技术宽度就是你能写蝇头小楷也能写大字榜书,能写快的行草也能写慢的篆隶和楷书,你的手指敏感度量级越宽,驾驭毛笔的能力越强。

三种常用的色彩模式

学习重点是三种常用的色彩模式:HSB、RGB、CMYK。 每一种色彩模式对应一种媒介: HSB:对应眼睛视觉细胞对颜色的感受,即我们平常看到的颜色。颜色的三个属性: H:色相——色彩的相貌(名称),色相环是一个环形(360度),以度来表示颜色; S:饱和度——色彩鲜艳程度(纯度); B:明度——色彩明暗的变化。饱和度和明度都按百分比来划分。 纯黑色、白色均无色相属性。 RGB:对应发光媒体(如显示器)。光色的三原色:R——红;G——绿;B——蓝。 每种颜色亮度分为256个级别:0—255,最亮为255,最暗为0(比如灯光,值越大越亮,不开灯则最暗:0)。故显示器可以显示256X256X256种颜色。 举例一些数值配色: R:200 40 255 0 128 G:15 偏红222 偏绿255 白0 黑128 灰(三个数相等,值大点为浅灰,反之深灰)B:30 15 255 0 128 三种光色最大值相加得到白色,称之为加色模式。 CMYK:对应印刷,油墨的浓淡程度用0%—100%来区分。印刷三原色:C:青、M:品(红)、Y黄。 为什么多了个K呢:因为印刷配色工艺上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纯黑,所以印刷用4色,多了一种黑色(blacK)。 举例: C:80% 0% 100% M:2% 偏青 0% 白(相当于一点墨都没印)100% 黑(理论上) Y:15% 0% 100% CMY最大值相加得到黑色,称为减色模式。 实际上印刷黑色时CMY值都为0%,只要K的值为100%即可。 三种模式的应用:HSB,在拾取颜色时就是直观拾取我们眼睛看到的颜色。RGB,比如一个图片要显示在网页上,那应该用RGB。CMYK,如果一幅图最终要印刷出来,工作时仍选用RGB,只需在最后一步存为CMYK即可。 Lab色彩模式 RGB模式是一种发光屏幕的加色模式,CMYK模式是一种颜色反光的印刷减色模式。而Lab模式既不依赖光线,也不依赖于颜料,它是CIE组织确定的一个理论上包括了人眼可以看见的所有色彩的色彩模式。Lab模式弥补了RGB和CMYK两种色彩模式的不足。 Lab模式由三个通道组成,但不是R、G、B通道。它的一个通道是亮度,即L。另外

世界十大绘画大师

米开朗基罗 (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譯「米開蘭基羅」、「米高安哲羅」,1475年生于佛羅倫斯加柏里斯鎮,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與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並稱「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梅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聖伯多祿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列昂纳多·达·芬奇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逝世之后的500年间,人类对他的研究与探索依然不断,在欧美各国和日韩、以色列等亚洲国家都有专门的达·芬奇研究机构。而对于他的祖国意大利来说,他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在这个国家,红酒、家具、餐厅、酒店、机场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事物数不尽数。意大利著名品牌Leonardo Di Gasun(中译老人头)也是以他的自画像做为Logo

绘画基本功练习

绘画基本功练习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先练【直线】,画一根直线,然后再画一根,要求和第一根重合,然后画第三根,也要和前面的重合,直到你画十多根都能重合在一起;(这个办法要求纸张很厚,下面一条的效果更明显一些。) 然后是【平行线】,每根都平行没有交叉和间距不等(保持5mm间距),有点类似素描里面上调子时候的排线,但是线要够长,大约是A4纸的短边长度(21cm),直到你能把整张A4画满平行线。(我个人练平行线的时候是用的A3纸,可以把手腕抬起,一笔到底。横向画满了就用纵向,然后45度倾斜,一张纸可以画几百根线,相信每天一张,坚持到1个星期,直线就画得笔直了。) 【曲线】,过三个点画一条曲线,保证三个点都在曲线上并且要求曲线有张力和速度。 【椭圆】,其实就是各种角度的圆圈,包括正圆。各种美术专业,设计专业,建筑学专业,都要画圆,做产品你画个数码相机我看看,镜头的同心圆比汽车的轮箍难画多了…… 以上是ACCD的一些基础教育,清华美院也进行一些类似的课程,其他学校有没有这样的基础课不知道,但是这是手绘技法必需的。 以前在学校时候,看FEIFEI大师(现在是三菱日本设计中心设计师)每次画图前都要做一些这样的线条的练习,极其刻苦认真…… 快速表现技法练习的捷径------------ 很多同学已经意识到没有硬功夫,就没有就业出路,所以,我在这里简单的对学习快速表现进行介绍,希望能对大家起到帮助作用! 关于快速表现的练习,我经过多年的总结,对同学的练习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首先你要给自己一个“五月计划”,合理的安排每一时间段的学习计划。对于快速表现不需要太长时间,只要你每天坚持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 在第一个月的时间内,把半透明的硫酸纸压在透视线稿图的上面,进行严谨的拷贝练习。(主要练习线条的曲滑流动性,寻求生动的线条魅力,同时要总结透视规律)

【画材】画画必须知道的全球十大画材品牌

【画材】画画必须知道的全球十大画材品牌 据说去画材店买画材的一般有 2 种人第一种 直接和老板报出牌子、型号、数量轻车熟路有没 第“老板,这个这个这个有? ...还有那个,打包” 面对老板殷勤的目光??二种只能... 半小时后说“我随便看看??”买了一块2 块钱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天就为大家

盘点一下画橡皮 画必须知道的全球十大画材品牌,买就买对的,好的! 798 手绘网,手绘是一种信仰英国 温莎·牛No. 1 顿WINSOR & NEWTON1832 年由威廉·温莎和亨 利·牛顿共同创立,至今仍是世界知名颜料品牌,更是英国与美国的头号品牌。开发与创新一直贯穿于温莎·牛顿的发 展历史:他们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块块状水彩,又在1841 年 制造了带螺旋盖的金属管装水彩颜料。

温莎·牛顿在天津有 合资公司,部分颜料为国内生产。管装颜料的小历 在金属管发明以前,人们用猪膀胱扎上小绳儿装史?? 温莎·牛顿水彩酞青蓝和金棕在调色盘中混合,颜料。 艺术家级水彩(水彩一般分为博物馆级、艺术极美?? 家级、学院级,前 2 者适合专业画家,学院级适合初学者与爱好者)大多为进口的,色泽明亮、透明、稳定,部分颜色不耐光,但都在说明书中有着详尽的标注。给这专业态度点

赞。而油画颜料也是他们的核心产品之一。无论是老温莎还是新温莎的油画颜料,都有着色泽稳重、不易变色的特点, 适合厚涂与薄画法,价格算是实惠,性价比高。每次拆 这种块状水彩的包装纸,简直比拆糖果还开心!管是新的还 是画得乱七八糟的,打开颜料盒心里就倍儿爽!艺术家 艺术家使用限量版使用限量版温莎·牛顿水彩进行创作 300 温莎·牛顿水彩进行创作元~ 1300购买预算:约

绘画基本功练习

先练【直线】,画一根直线,然后再画一根,要求和第一根重合,然后画第三根,也要和前面的重合,直到你画十多根都能重合在一起;(这个办法要求纸张很厚,下面一条的效果更明显一些。) 然后是【平行线】,每根都平行没有交叉和间距不等(保持5mm、可距),有点类似素描里面上调子时候的排线,但是线要够长,大约是A4纸的短边长度(21cm),直到你能把整张A4画满平行线。(我个人练平行线的时候是用的A3纸,可以把手腕抬起,一笔到底。横向画满了就用纵向,然后45度倾斜,一张纸可以画几百根线,相信每天一张,坚持到1个星期,直线就画得笔直了。) 【曲线】,过三个点画一条曲线,保证三个点都在曲线上并且要求曲线有张力和速度。 【椭圆】,其实就是各种角度的圆圈,包括正圆。各种美术专业,设计专业,建筑学专业,都要画圆,做产品你画个数码相机我看看,镜头的同心圆比汽车的轮箍难画多了…… 以上是ACCD勺一些基础教育,清华美院也进行一些类似的课程,其他学校有没有这样的基础课不知道,但是这是手绘技法必需的。 以前在学校时候,看FEIFEI大师(现在是三菱日本设计中心设计师)每次画图前都要做一些这样的线条的练习,极其刻苦认真…… 快速表现技法练习的捷径--------- 很多同学已经意识到没有硬功夫,就没有就业出路,所以,我在这里简单的对学习快速表现进行介绍,希望能对大家起到帮助作用! 关于快速表现的练习,我经过多年的总结,对同学的练习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首先你要给自己一个“五月计划”,合理的安排每一时间段的学习计划。对于快 速表现不需要太长时间,只要你每天坚持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

8就是丁8个平分点而已(要精确些,建议开始用8点,较好后用4点)素描最基本的执笔法是用手把笔横握与写字的方法相反。 优点是平衡度高速度快(画素描起稿时和铺调子时用的方法)缺点是补易深入刻画。线画的直与平衡读是直接关系。这与打拳不一样因为在现实中没有人会用慢的方法去代替快的方法!(你的想法与我开始练是样的)在画画中执笔法只有2种(横握,直握)至于其他的方法都是在这基础上稍有变化而以。就象画超写实进入刻画阶段那样(大母指和食指紧握笔身的前2/1处用幺指按着纸张一样,这种画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画出很细微的局部。缺点是不可能画出大面积的和线条很长的画来)所以用来刻画局部!每种方法有优缺点,但为了画草图而不是画好写实的和好精细的用我说的吧,决不和让大家走弯路!(有些老外用左手画,那是与他门的语言有关,英文的写法不限左右手写起来都顺手,但中文左手写起来级不顺手,但我相信大家没有用左手写字的吧!总的来说是这样的,当然有时还是要活学活用,一定要会举一反三。 临摹方法-------------- 在经过了线条的单项练习,对线条的运行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就需要临摹完整的“白描”花鸟作品了。“白描”是一种纯粹以单纯的线条表现物体的绘画形式,据传它起源于唐代画圣吴道子。“白描”和上色前的“线稿”不同,它不借助于任何附加物(如色彩)表现物体,因此“白描”就特别注重线条自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并将其发展到了及至。 临摹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拷贝”,另一种是“对临”。 (一)? “拷贝” “拷贝”就是用一张较薄呈半透明状的熟宣纸覆盖在临摹品上,然后按原稿的形状

色彩模式和颜色的三个属性 ■经典

色彩模式和颜色的三个属性 色彩学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用户来说,有点高不可攀。刚接触Photoshop时,我对色彩理论这个东西,一点也看不进去,不想理睬它,嫌太姑燥,没劲。后来,我碰到了显示器的色彩校正问题,再后来又碰了屏幕上的颜色打印不出来的问题,才知道色彩理论这个东西虽然烦人,还是应该学一点,为了少走弯路。到目前为止,我对色彩理论也是只知道一点皮毛而矣。我把自己的学习笔记整理出来,希望对初学者能有一些帮助。 对于一个图像爱好者来说,创建完美的色彩是至关重要的。颜色是一个强有力的、高刺激性的设计元素,用好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颜色能激发人的感情,完美的色彩可以使一幅图像充满了活力,能向观察者表达出一种信息。当色彩运用得不正确的时候,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甚至可能表达出一种错误的感觉。 为了能在计算机图像处理中能成功地选择正确的颜色,首先得懂得色彩模式(Color Models)。色彩模式是用来提供将一种颜色转换成数字数据的方法,从而使颜色能够在多种媒体中得到连续的描述,能够跨平台使用,比如从显示器到打印机,从MAC机到PC机。常见的色彩模式有:RGB、CMYK、HSB和Lab。 RGB颜色模式,是一种加光模式。它是基于与自然界中光线相同的基本特性的,颜色可由红(Red)、绿(Green)、蓝(Blue)三种波长产生,这就是RGB色彩模式的基础。红、绿、蓝三色称为光的基色。显示器上的颜色系统便是RGB色彩模式的。这三种基色的中每一种都有一个0~255的值的范围,通过对红、绿、蓝的各种值进行组合来改变象素的颜色。所有基色的相加便形成白色。反之,当所有的基色的值都为0时,便得到了黑色。值得注意的是:RGB色彩空间是与设备有关的,不同的RGB设备再现的颜色不可能完全相同。 CMYK色彩模式,是一种减光模式,它是四色处理打印的基础。这四色是:青、品、黄、黑。(即:Cyan、Magenta、Yellow、Black)。青色是红色的互补色。将R、G、B的值都设置为255。然后将R置为0,通过从基色中减去红色的值,就得到青色。黄色是蓝色的互补色,通过从基色中减去蓝色的值,就得到黄色。品红是绿色的互补色,通过从基色中减去绿色的值,就得到品红色。这个减色的概念就是CMYK色彩模式的基础。在CMYK模式下,每一种颜色都是以这四色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原色的混合将产生更暗的颜色。CMYK模式被应用于印刷技术,印刷品通过吸收与反射光线的原理再现色彩。 HSB色彩模式,是基于人对颜色的感觉,将颜色看作由色泽、饱和度、明亮度组成的,为将自然颜色转换为计算机创建的色彩提供了一种直觉方法。我们在进行图像色彩校正时,经常都会用到色泽/饱和度命令,它非常直观。 Lab色彩模式,是一种不依赖设备的颜色的模式,它是Photoshop用来从一种颜色模式向另一种颜色模式转变时所用的内部颜色模式。用户很少用到。 一般进行图像的编辑时都采用RGB模式,进行打印输出前再转换为CMYK模式。这是因为Photoshop 中的很多虑镜只能在RGB模式下使用。RGB模式的光谱比CMYK模式的光谱更宽,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颜色很可能超出了可打印的颜色范围,那是不能够打印出来的。输出到打印机前,应该打开色域超出警告,进行有目的的色彩调整,再转换成CMYK模式,这样在屏幕上可以近似地模似出打印的效果。 目前,市面上涉及数字图像处理的书籍比比皆是,但是谈及色彩理论的书不多,往往给人造成一种错

怎样进行幼儿绘画基本技能训练1

怎样进行幼儿绘画基本技能训练 1.基本线段、几何图形的训练 为了使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线段和几何图形,将横线、竖线、斜线、折线、弧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集中起来,一节课教给幼儿,然后再教幼儿由线段组合图形。如两条横线两条竖线可以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两条横线两条斜线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如此类推。这样不但学得快、记得牢,而且还锻炼了绘图能力。几何图形是抽象的思维结果,当幼儿运用这些几何图形及线段进行作画时,又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并促其不断发展。 2.构图能力的训练 第一步训练将主要内容画在画面当中。教师出示一组范图,范画上只画一个苹果分别在不同位置上,让幼儿比较哪幅最好。经过训练他们大部分都能将绘画的主要物体画在画面当中,而没经过训练的幼儿画在什么位置上都有。 第二步训练幼儿绘画的稳定性。教师出示一组范画,画的内容是3个苹果,分别位置:图1左轻右重,图2、3左重右轻,图4头重脚轻,而图5构图最稳定。经过训练,幼儿的构图基本稳定,而未经训练前的幼儿画面中1、2 、3、4的情况普遍存在。 3.训练幼儿观察力 要想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必须训练幼儿视觉的敏锐性。上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如画小鸡,引导幼儿观察头、眼是圆形,身子是椭圆形,嘴是折线,爪子是斜线,翅膀是弧线,这样,幼儿有了兴趣,自己能独立用几何图形组成一个画面。随着画面的不断复杂化,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因此,不论是绘画课还是其它课,或日常活动中,都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观察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画人物头像时,不仅能画出头发、耳朵、而且能画出男、女、老、少的不同发式。 由于幼儿对绘画有了浓厚的兴趣,又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加之生动有趣的绘画内容,幼儿注意力逐渐从无意识注意向有意识注意发展。 4.提高幼儿的绘画记忆水平 教师先画出一幅画,让幼儿仔细观察,然后再擦掉部分内容,让幼儿说出擦掉的部分内容;教师再擦掉整幅画,再让幼儿凭记忆说出全部内容,然后画出来。如此反复练习、强化,随着幼儿画面的完整性、准确性的提高,幼儿绘画记忆力就得到了相应的锻炼。 5.丰富幼儿的感受力 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走向社会,参观商店、市场、邮局、公园、车站,观察景物四季变化(同家长配合进行)认真观看运动会及各种形式的演出,让幼儿身临其境,对周围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体验。家长要与教师配合,经常为幼儿购买内容新颖、图片生动、色彩鲜明丰富的儿童读物及画报,扩大幼儿的感受力。 6.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如何在绘画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其想象力呢?首先给幼儿一个图形,要求幼儿以该图形为原型画出具体的图形,如给出长方形,要求幼儿根据长方形可以画汽车、房子、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等,越多越好。再给幼儿多个图形,要求幼儿进行组合。圆形和三角形、椭圆形组成小鸡,长方形组成小鸡的房子。在学会图形组合的基础上要求幼儿讲出情节内容。如听故事绘画,教师讲一个简单的故事,让幼儿根据故事绘画,教师稍加指点,幼儿就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基本笔画”教案

7课时 “基本笔画”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明白学写钢笔字的意义与掌握钢笔的执笔方法。 2、练习点、横、竖、捺、撇、钩、折、提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练习点、横、竖、捺、撇、钩、折、提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明白学写钢笔字的意义。 二、学习执笔方法。 手握在离笔尖三厘米左右的笔杆上,拇指按在笔杆的左前方,指端稍靠上、靠后;食指近在笔杆的右前方,指端稍靠后些;中指指甲根部在内侧,即食指的一侧,抵在笔杆的右后方;无名指贴在中指旁起垫起中指的作用;小指在无名指旁,起垫起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和小指不接触笔杆。笔杆向里靠在拇指的虎处,自然倾斜,笔尖向左前伸出。 三、练习写法。 1、点的写法 (1)、点的特点:头尖、身体肥、尾部圆。它的背部是拱起的,腹部是平的。它既象分开的一瓣大蒜,又像飞溅出的一滴水珠。 (2)、书写方法 右下点:书写时起笔要轻,向右下侧按。落笔慢而重,适度回锋收笔。 左右点:左点是右点的反方向行笔,右点就是前边的右下点。 相向点:左点起笔轻,向右下侧按;右点起笔重按,转锋向左下轻出笔锋。 三点水:第一、二笔都是右下点,第三笔则是提画。 四点底:第一点是左下点,其余三个点都是右下点,其中第二、第三点都要写小一些,第一、四点要大一些。 2、横的写法 (1)、认识横的特点:在几种基本笔画中,横画应用最多。横在一个字中起横梁作用。所以,横在起笔、行笔、收笔,每一个动作都要交待清楚,不能含糊。 (2)、书写方法。 长横:起笔稍重,然后略提起,由左向右收笔,取势左低右高,与水平线倾斜。最后,回锋收笔。 左尖横:落笔轻,向右上用力移动,趋势稍微上翘,收笔重顿。这个笔画看上去像平撇,但是,运笔则是由左向右。 右尖横:落笔重,逐渐向右上滑去,呈上翘状,收笔时不作顿,顺势轻收,但不出锋。 斜横:起笔稍重,然后轻轻提起向右运笔。横的斜度比长横要大。收笔略顿,重而缓。 3、竖的写法。 (1)、竖的特点:竖在一个字中起着支柱作用,因此,要写得平正,不歪,尽量做到垂直,挺拔有力。有的还把竖画称之为直画。只有这样写,才能做到不失重心,立地稳固。(2)、书写方法 垂露竖:起笔略重,向右作点画,顿后提笔向下缓缓行笔。行至末端用力下顿后回锋收笔。整个笔画做到直立而不僵,使它有轻重感。

三种常用的色彩模式

三种常用的色彩模式

学习重点是三种常用的色彩模式:HSB、RGB、CMYK。 每一种色彩模式对应一种媒介: HSB:对应眼睛视觉细胞对颜色的感受,即我们平常看到的颜色。颜色的三个属性: H:色相——色彩的相貌(名称),色相环是一个环形(360度),以度来表示颜色; S:饱和度——色彩鲜艳程度(纯度); B:明度——色彩明暗的变化。饱和度和明度都按百分比来划分。 纯黑色、白色均无色相属性。 RGB:对应发光媒体(如显示器)。光色的三原色:R——红;G——绿;B——蓝。 每种颜色亮度分为256个级别:0—255,最亮为255,最暗为0(比如灯光,值越大越亮,不开灯则最暗:0)。故显示器可以显示256X256X256种颜色。举例一些数值配色: R: 200 40 255 0 128 G: 15 偏红 222 偏绿 255 白 0 黑 128 灰(三个数相等,值大点为浅灰,反之深灰) B: 30 15 255 0 128 三种光色最大值相加得到白色,称之为加色模式。 CMYK:对应印刷,油墨的浓淡程度用0%—100%来区分。印刷三原色:C:青、M:品(红)、Y黄。

为什么多了个K呢:因为印刷配色工艺上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纯黑,所以印刷用4色,多了一种黑色(blacK)。 举例: C:80% 0% 100% M:2% 偏青 0% 白(相当于一点墨都没印) 100% 黑(理论上) Y:15% 0% 100% CMY最大值相加得到黑色,称为减色模式。 实际上印刷黑色时CMY值都为0%,只要K的值为100%即可。 三种模式的应用:HSB,在拾取颜色时就是直观拾取我们眼睛看到的颜色。RGB,比如一个图片要显示在网页上,那应该用RGB。CMYK,如果一幅图最终要印刷出来,工作时仍选用RGB,只需在最后一步存为CMYK即可。 Lab色彩模式 RGB模式是一种发光屏幕的加色模式,CMYK模式是一种颜色反光的印刷减色模式。而Lab模式既不依赖光线,也不依赖于颜料,它是CIE组织确定的一个理论上包括了人眼可以看见的所有色彩的色彩模式。Lab模式弥补了RGB和CMYK两种色彩模式的不足。 Lab模式由三个通道组成,但不是R、G、B通道。它的一个通道是亮度,即L。另外两个是色彩通道,用A和B来表示。A通道包括的颜色是从深绿色(底亮度值)到灰色(中亮度值)再到亮粉红色(高亮度值);B通道则

各种主流色彩模式及其概念

第01章各种主流色彩模式及其概念 §1.01 RGB色彩模式: 1、RGB=RED、GREEN、BLUE三原色,即是R(red)、G(green)、B(blue)。 2、色彩通道和图像通道概念上不完全相同。 3、RGB值的多少代表亮度,各有256级,范围是0—255。数值越小,表示亮度越小;数值越大,表示亮度越高。 4、红色互补色为青色,绿色互补色为紫色,蓝色互补色为黄色。 亦即:红色对青色、绿色对洋红色、蓝色对黄色。 5、计算任意颜色的互补色,可用255分别减去其它RGB值即可。 6、单独增加R成份,图偏红;增加G成份,图偏绿;增加B成份,图偏蓝。 7、RGB模式是显示器的物理色彩模式。这就意味着无论在软件中使用何种色彩模式,只要是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最终是以RGB方式出现的。因此使用RGB模式进行操作是最快的,因为电脑不需要处理额外的色彩转换工作。当然这种速度差异很难察觉,只是理论上的。 §1.02 灰度色彩模式: 1、灰度色是在RGB数值相等的情况下出现。 2、灰度色也分为256级。 3、灰度色通常的表现方式为百分比,范围0%-100%。 这个百分比是以纯黑为基准的百分比,与RGB正好相反,百分比越高颜色越偏黑,百分比越低颜色越偏白。 4、灰度色的百分比与RGB数值换算:256*(100%-灰度百分比)=RGB数值,比如18%的灰度等于82%的RGB亮度。 §1.03 图像通道: 1、图像通道:指在RGB模式下一副完整的图像,是由红、绿、蓝三原色作为单独的通道组成的。红色绿色蓝色三个通道缺一不可,通道存在、亮度为零和不存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如果通道调板中没有显示出缩览图,可以右键点击调板中蓝色通道下方的空白处,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小或中或大。 3、最顶部的RGB不是一个通道,而是代表三个通道的总合效果。如果关闭了红色绿色蓝色中任何一个,最顶部的RGB也会被关闭。点击了RGB后,所有通道都将处在显示状态。 4、通道中的纯白,代表了该色光在此处为最高亮度,亮度级别是255。通道中的纯黑,代表了该色光在此处完全不发光,亮度级别是0。也可以这样记忆:在通道中,白(或较白)代表光明的、看得见的、有东西。黑(或较黑)代表黑暗的、看不见的、没东西。 通道中介于纯黑纯白之间的灰度,代表了不同的发光程度,亮度级别在1—254之间,灰度中越偏白的部分,表示色光亮度值越高,越偏黑的部分则表示亮度值越低。 5、通道是整个Photshop显示图像的基础,是通道改变了图像,而不是图像改变了通道。 §1.04 CMYK色彩模式: 1、CMYK:指印刷品色彩模式,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印刷的。 2、CMYK的含义:C—青色(Cyan),M—洋红(品红色Magenta)、Y—黄色(Yellow)、K—黑色(black)。 而K取的是black最后一个字母,之所以不取首字母,是为了避免与蓝色(Blue)混淆。从理论上来说,只需要CMY三种油墨就足够了,它们三个加在一起就应该得到黑色。但是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