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6年小学教师远程研修-选修【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鉴赏

2016年小学教师远程研修-选修【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鉴赏

2016年小学教师远程研修-选修【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鉴赏答案:1-5 cdabb 6-10bcbcb

? 1.词兴起于(C )

o A.汉代

o B.南北朝

o C.唐代

o D.宋代

答案正确!

? 2.“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句话是( D)说的。

o A.苏轼

o B.钟嵘

o C.王阳明

o D.王国维

答案正确!

? 3.“诗仙”是( A)。

o A.李白

o B.杜甫

o C.白居易

o D.李煜

答案正确!

? 4.杜牧的《清明》是一首( B)。

o A.律诗

o B.绝句

o C.词

o D.民歌

答案正确!

? 5.诗词中,“用典”指的是(B )。

o A.成为经典

o B.运用典故

o C.熟读典籍

答案正确!

?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诗词鉴赏要点的是(B )。o A.意象

o B.标点

o C.语言

o D.思想感情

答案正确!

?7.绝句和律诗属于(C )。

o A.新乐府

o B.古风

o C.近体诗

o D.楚辞

答案正确!

?8.林语堂说:(B )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o A.佛学

o B.诗歌

o C.艺术

o D.美学

答案正确!

?9.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作者以( C)自比,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性。o A.桃花

o B.荷花

o C.梅花

o D.牡丹

答案正确!

?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豪放派爱国词人(B )的作品。

o A.陆游

o B.辛弃疾

o C.张孝祥

o D.陈亮

答案正确!

您的总得分:10 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桐坪中学彭水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2..和为贵: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主张“和为贵”,宽和处世,从而创造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尚书?尧典》中,就有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和谐相处的记载。

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我们有幸接受越来越 多的感恩教育,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要进行道德教育就无法离开中华传统 文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要和谐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坏自然, 去“人定胜天”。我们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感 恩大自然赋予了与人类生生不息、和谐相处的万物。有了这份感恩之心,我们就会赞美天地、赞美万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人类长久生存的金钥匙。1988年,75位 诺贝尓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要解决21世纪的人 类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这些世界顶尖级的人物,懂得我们中华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 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大道,而我们更应感念祖恩,以中华文化之精神,重视我们的地球,重视我们的家园。 念及恩情,大莫过于父母的生养之恩。“大爱无疆”、“大道至简”、“大恩不言谢”;要真知和践行感恩,莫过于孝。如果说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那么很难 相信他能对别人真诚。没有真诚就谈不上信用。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告诉人们要从真诚开始,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践行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 至善。孝,要有一体的观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体的观念落实到生活、言行中 就是孝道。我们从对父母开始尽孝心,然后推广开来,对兄弟姐妹、对所有的亲人也有这 样的爱心;对老师同学、对领导同事、对社会大众,不管到哪里,都用这种爱心对待所有 的人。宇宙万物与我一体,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爱。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怀,就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续,不仅爱现在的大众,还要爱未来的大众。我们要关照未来,不能因为眼前 的享受而把子孙未来的资源糟蹋了。如果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大 自然的资源被破坏,将来吞咽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 长久发展,就要对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亲人,感恩社会。孔子 的门人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谓“忠恕”?尽已之为忠,就是要竭尽自己 之力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学、同事、亲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认真对待工作,处理好各种 关系,就能够“团结干事”。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 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 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中国传统文化

最美家乡——沧州市东光县 农学院11级兽医3班尚晓敏东光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东南部黑龙港流域下游。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东光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大北京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天津市160公里,距济南160公里,与黄骅港、沧州海关相距90公里,为两省三市六县交界地。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冀东南重要的商贸、交通要地。京沪铁路、104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省级千武路横穿而过。刚建设完的京沪高速铁路,还有即将开工的邯黄铁路, 东光县工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化工、包装机械、塑料、棉花加工四大特色产业,被誉为化工之乡,“中国纸箱包装机械之乡”、“江北塑料第一乡”、“河北棉花之乡”。 东光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202年置县。历史上名人辈出,是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故里,马致远墓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清末武术家霍元甲都是东光人。普照公园内的铁菩萨为全国最大的座式铁佛,与沧州铁狮子、景州塔齐名。 东光县旅游资源有: 1、铁佛寺大雄宝殿铁佛寺位于旅游区正中央,占地面积7334平方米,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为一组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仿宋古建筑群。山门正中门楣上"铁佛寺"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鎏金匾额,则出自中国末代皇帝的胞弟,爱新觉罗.溥杰之手。铁佛寺内共有佛像33尊,其中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佛高8.24米,重48吨,是我国最大的座式铸铁佛像。 2、马致远纪念馆马致远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县城铁佛寺旅游区内。总占地面积3320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604平方米,总投资近100万元。2002年9月9日奠基,9月18日破土动工,坚持建筑景观小巧、精致的要求,追求平和、宁静的氛围,营造起浓厚的文化氛围。马致远纪念馆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小巧玲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代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包括正门、正厅、东西亭、游廊等建筑,力求创造出元代散曲、戏剧浓厚的元代历史文化品位,体现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文化风采。 3、荀慧生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工程于2006年11月27日奠基,2007年7月31日动工建设,投资140万元,于2010年6月1日建成开馆。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铁佛寺景区内马致远纪念馆北侧,占地面积2335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1079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仿清古建筑群,其采用北方四合院布局,与南方园林风格相结合的造园手法,主要包括南北中轴对称式二进院落,进人大院,对面墙上是“苟慧生”

大学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资料

传统二十四孝,今日仍有学习意义!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二十四孝的产生限于其当时所处时代,有些虽有迷信和封建思想,但其所传达的孝为先的意识还是值得今人所学习的! 没有例外,世间所有的人都想无忧无虑、活的快乐! 然而、说实在的,真正能一辈子没有烦恼,一生都快快乐乐的的,恐怕、古往今来、一个也没有!而且、大概今后也不会有…… 庄子为人们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至乐! 不仅要快乐,还要最大的快乐! 那么、人世间有没有至乐呢? 有、但庄子的至乐和一般人以为的至乐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那么、一般的人们以为、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痛苦呢? 且听庄子是怎么说的: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 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 也就是说:世上的人们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所爱好喜欢的,是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这些、 就是一般人眼中的快乐。世人所认为低下的,是贫穷、卑微、短命和恶名;所痛苦 烦恼的,是身体不能获得舒适安逸、口里不能获得美味佳肴、外形不能获得漂亮的 服饰、眼睛不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耳朵不能听到悦耳的乐声;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大为忧愁和担心;这些、就是一般人眼中的痛苦。 庄子认为:一般人所羡慕的富有的人、高贵的人、长寿的人、刚烈之士,其实、是没有快乐的: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惽惽,久忧不死,何苦也! 其为形也亦远矣。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 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操作,积攒了许许多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用。 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会保全权位和厚禄与否。 长寿的人,整日里糊糊涂涂,长久地处于忧患之中而不死去,多么痛苦啊! 刚烈之士,为了天下而表现出忘身殉国的行为,可是却不足以存活自身。 那么、庄子以为,什么是快乐呢? 还是听庄子是怎么说的: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 也就是说:最大的快乐就是没有快乐,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苍天无为因而清虚明澈,大地无为因而浊重宁寂,天与地两个无为相互结合,万物就全都能 变化生长。恍恍惚惚,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产生出来!惚惚恍恍,没有一点儿痕迹! 万物繁多,全从无为中繁衍生殖。所以说,天和地自清自宁无心去做什么却又无所 不生无所不做。所以、最大的快乐是使自身存活,而唯有无为算是最接近于使自身 存活的了。 庄子给出的结论是:活着、就是最大的快乐! 而使自己好好活着的最好办法是:无为!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他的《岳阳楼记》,表达了自己对快乐的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 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想、这、才应当是一个高尚的人,对“至乐、至誉”的解读吧!

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标语

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标语 导读:本文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标语,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1、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2、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4、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6、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1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9、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2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2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2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2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2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2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2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2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节日的诗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演

《节日的诗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演●学生甲乙开场白: 甲: 老师们!乙: 同学们!甲乙: 大家好! 甲乙: 四会市江谷中学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演活动现在开始!甲: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传统节日文化,则底蕴深厚,异彩纷呈。历代的文人墨客,为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精彩浪漫,雅俗共赏,广为流传,是一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 乙: 今天,我们为大家朗诵的诗词主题是——《节日的诗篇》,请欣赏!首先献上的是开篇诗歌《我的中国节》。 ★学生齐声朗诵: 我的中国节 蒋开儒 中国人盼过节春节爱家大团圆 过了一节又一节端午爱国好气节 过节感动了老天爷家在传承

节日的天气很特别情在连接 清明的雨民族精神大张扬 1 / 4 元宵的雪我的——中—国—节! 重阳的风 中秋的月 ●背景音乐响起-------- ★学生一(独白): 大年三十是除夕,我来朗诵唐诗《除夜》—— 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学生二(独白): 正月初一是春节,我来朗诵宋诗《元日》——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学生三(独白):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我来朗诵宋词《生查子·元夕》——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2 / 4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学生四(独白): 四月五日是清明节,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唐诗《清明》——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学生五(独白):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我来朗诵唐诗《端午》—— 端午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学生六(独白): 七月初七是七夕节,我来朗诵唐诗《秋夕》——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学生七(独白):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我来朗诵唐诗《望月怀远》——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

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 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 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课号:053H03ATS课程名称:中国文化史改卷教师: 学号:姓名:得分: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摘要: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在经济高 速发展的中国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也是无可替代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 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与现代化的冲突也是非常明显的。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 中的两重性也变得日益重要。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儒家 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四个显著的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

[中国传统文化宣传口号标语]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宣传口号标语] 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那么在宣传保护传统文化的时候,宣传标语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文化宣传标语的相关资料,供大家欣赏学习! 传统文化宣传标语【精选篇】 1.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 2. 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 3. 保护古迹,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4. 提高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增强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 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6. 穿越时空的魔法武器——文化遗产。 7.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 用东方智慧优化您的生活。 9. 传统文化,让生活更美好。 10. 传承古文化,修身齐圣贤。传统文化宣传标语【热门篇】 1. 继承中华优良传统,发扬伟大民族精神。 2.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做好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明祥和社会氛围。 4. 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大力推动文化创新。 5. 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6.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7.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创新。 8.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9. 继承中华文明传统,挖掘优秀文化精髓。 10.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繁荣。 11. 传播东方智慧,点睛中国商战。 12. 发扬优良传统,把握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 13. 传承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14. 学传统文化,做当代圣贤。 15. 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传统文化宣传标语【经典篇】 1. 传播东方智慧,文化润泽心灵。 2. 传播东方智慧,重塑中国精神。 3. 传播东方智慧,辉映卓越人生。 4. 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5. 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6.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 弘扬传统美德,继承传统文化。 8. 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创造先进灿烂中华文化。 9.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10. 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立足本国,面向世界。 11. 弘扬优良传统,感悟优秀文化,创建魅力家园。 12. 继承中华优良传统,发扬伟大民族精神。 13.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做好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1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明祥和社会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中国传统文化

一、名词解释 新儒家: 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特征是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合。鹅湖之会: 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出处: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 慎独: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四谛: 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涅磐: 涅槃为佛教教义,指佛教修习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高理想境界,一般指破除烦恼后所证得的不死不灭,超越生死,永恒安乐的境界,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之迷界而获得觉悟,

选修课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1500字

一直以来就对中国文化传统充满了兴趣,然而在我读大学之前根本很少在课堂上接触这些东西。如今很高兴自己可以在大学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因为作为一名工科学生,平时少有机会能接触的这些东西。通过对这门课程学习,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但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的了解远远没有达到要求,因此,我想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角度来完成这篇论文。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离我们很遥远,和我们生活不相干,我不这么认为,其实,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这些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联。 要想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1988年76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集在巴黎开会,他们在宣言中呼吁: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那我们怎样去看待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呢。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比如古人对于“言”和“行”有过精辟的论述,荀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要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相反,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些阻碍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东西必须剔除。近年来,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盛行,而冷落了象端午节,清明节等这样一些传统节日,不知城市里现在还有多少人自己包粽子,去看赛龙舟?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在面对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毕竟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应保有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民族的文化遗产。其次就是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将西方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人权理论融合到中国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传统文化中去。在学校教育方面,我觉得我们应该将如何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开设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让更多的人去系统的了解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在媒介传播方面: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介的高速化、系统化、全面化的优势,向广大群众、向世界人民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在保有原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前提下,重新唤起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 总之,在将来中国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不能丢下我们几千年来宝贵的文化资源,未来的社会并不能屏弃前人的智慧,中国人也应该多从前人的经验中摄取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zhlzw.com中 华勵志网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

公共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课】结课论文

中国山水画——走进天人合一的世界 这学期,我很幸运地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课》这一门选修课,我一直很喜欢中国传统的东西,不论是诗词音乐还是绘画艺术,其中沉淀了千百年的魅力,还有独属于古人的浪漫,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因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我觉得每一幅画都积淀着厚重的底蕴,关于每一幅画,都有着很多很多的故事,那些陈旧的往昔,仿佛通过这一幅幅的画卷,把过去与现在,把千年前和今天,把作者、千百年来看过画的人、我都神秘地连在了一起。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上课以前其实我缺乏深入的了解,只知道它在中国国画中占据着极重的地位,以看似简单的画面,或是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广博而气韵悠长的天地,而现在,通过了这门课的学习,我才初步地对传统山水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中国的山水画,讲究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的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即是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似”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最本质的是内在的精神,要有“神韵”,我觉得这是跟西方文化很大的一个差别之处,西方绘画中,不论是人物画还是景物画,讲求的是“像”,即是说要画得很“像”,最好是“一模一样”,而在中国传统画中,特别在山水画中,要求“气韵生动”。老师曾在课上告诉我们,古人在画中国传统山水画时,也会进行外出写生,但是他们所画的山水,却并非跟原景完全一样,而是通过自己的提炼,把一些画面创造性地组合搭配,以突出画面所要表达的效果,营造一个浪漫的世界。 隋朝以前,传统山水还不是一个独立的中国传统画的派别,山水画的萌芽时期是在魏晋五代期间,从魏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山水已经作为人物的陪衬出现在画面中,《洛神赋图》中,虽然出现了大面积的山水,但是画面的比例还属于“人物大于山水”,山水也是简单的勾勒,包括其中的树木植物都是简单的形体,布局也很简单,但从当时的年代看来同时也显得很质朴。 而到了隋朝,山水画才真正的成熟起来——老师告诉我们,展子虔的《游春图》是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最早的山水画,画面古朴,虽然还没有形成后世关于山水的种种笔法,但是在画面比例上,已经是“山水大于人物”,不论是树木还是房屋、人物,都是按照正常的真实比例来描绘,这幅画是山水画历史转变的重要作品。展子虔是隋朝著名的大画家,擅长山水,《游春图》是展子虔存世的唯一作品,不过经过历代专家的考证,此幅画可能是后世摹本,但这也并不影响它的重大价值。《游春图》描写的是贵族游春的情景,着重描写的是“江山二月桃杏争艳又略带寒意的早春风光”,据《中国名画赏析》书中所写,画面有山有水,上有祥云,下有树木、房屋、游船、人马等,山水开阔,而人马虽然小,却精细入微,可见画工的高超。我觉得这幅画给人以一种很大气磅礴的感觉,视野开阔,人物又很精致,画面中有的人泛舟水面,有的人纵马赏春,生动而有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山水画,实在是令人惊叹。 从隋唐以后,中国山水画逐渐分类为工笔山水、写意山水、设色山水、水墨山水等几大类别,但是讲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主旨没有改变。传统的山水画又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来表现,其中先有设色后有水墨,先有重色后有淡彩。青绿山水即是画面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色;金碧山水画面以泥金、石青、石绿为主,有很强的装饰性;浅绛山水是在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增加了赭色;而没骨山水即是不勾线,不用墨笔为骨的山水画。 中国的传统山水画,来源于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山水、自然的感受。在传统文化中,山代表的是庄严和权威,例如泰山这一类山,历代受到皇帝的封禅,而对于古代的文人雅士来说,因为受到孔子“仁者见山”的思想影响,山又进而佛化和禅化,象征着“真善美”,象征着一种返璞归真、虚静淡雅的境界。中国古代的文人因为封建社会残酷现实的逼迫或是仕途的

从唐诗宋词看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从唐诗宋词看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 历代流传下来的。能够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荣耀,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博大精深,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和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长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每个中国人在社会上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成或缺的精神食粮。唐诗宋词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对了解、学习、研究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唐诗和宋词的关系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具有极其辉煌的一页,没有这一页,整部中国文学史将为之黯然失色。诗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种文学体裁,并贯穿于整个文学发展过程,到了唐代,诗才真正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诗歌当之无愧地代表了整个唐代文学发展的主流,上至王侯将相、后宫嫔妃,下至名媛僧道、村夫樵子,写诗吟诗成了一种必需的生活方式,也诞生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韩愈等独具风格、成就卓越的诗坛大家,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篇佳句,使唐诗能够在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中独领风骚。词的发展也只有到了宋代才别具一格,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令世人刮目相看,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词坛大家,也为后代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章佳作。 《盛唐中唐诗对宋词影响研究》一文主要是研究唐诗对宋词的影响和宋词对唐诗的继承,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最具影响诗词人的诗词分析研究,总结出唐诗宋词的影响与继承。宋词能取得如此显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诗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纯熟的技巧之上,是绝对不可想象的。唐诗对宋词发展的影响相当深远,我们只要对宋词的艺术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宋词在意象、写景抒情手法的运用方面,在词的境界营造方面,甚至在语言的锤炼、典故等手法的运用方面,与唐诗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当然,说宋词继承了唐诗的遗产,也并不是说宋词就没有自己的创造。宋词继承唐诗创作艺术的同时也生产了一种新的东西,这新的东西之“新”,当然就是唐诗中所没有的。这就就是宋词具有长短交错、变化多端的句式,这种句式,打破了唐诗齐言的传统,为更自由、委婉、更有韵味的抒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选修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世界上很多文化发祥地和它所创造的辉煌文化,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先后渐趋式微;只有古老炎黄文化绵延五千多年,依然如黄河长江一样,繁荣兴盛,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核心力量。之前对于中国文化的审美没有深入的探究,通过学习王老师的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其与西方不同的审美心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文化原指以文教化,而今天我们所说“文化”这一概念.是指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思想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滚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关涉着中华民族的现在和未来。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后来的学者对当时的文化格局有“十家”之说,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兵家十种学术流派。在这“十一家”之中,可以称为哲学的有“儒、释、道”三家,所以历来也被称为“三教”,儒、释、道三家对中国文化影响致深致远,以儒家文化为主流。 以人伦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在这里重点谈儒家文化扮演的角色。儒家文化影响民族审美心理是中庸为用,中和为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种实用理性的特征,比较注重实际,重视人际关系,关注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以典章制度仪式礼义为结构,以忠爱仁义为内容,以温柔敦厚为意态,以天下安和为功用。”中和之美能体现着儒家文化精神的美的形态,比如儒家在哲学思想上,追求的天人合一;其次,中庸之道要求人们为人处事要恪守礼法,要适中合度,止于至善,这样才能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儒家认为人们只有实行了中庸之道才能有利于社会群体的和谐,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不同的传统文化流派,其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异,“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 儒学亦绌老子”。孔子会把“见义勇为”作为美德,而老子认为“见义勇为”是愚蠢,孔子启发人们“励精图治、积极入世”,老子则推崇“无为而

描写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古诗词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精选_ 1、春节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夕(正月十五)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清明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4、端午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5、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6、中秋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是祭扫陵墓、缅怀故人的节日。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样一个年份里的清明时节,我们缅怀的除了故去的亲人,还有那些在抗日战争中为捍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而英勇战斗、血洒疆场的民族英烈. 他们拼命的战斗难道不是为了祖国的明天,祖国的未来吗?红军战士长途跋涉,都在步步泥泞的路上走着,他们没有松懈过,一生都在拯救祖国,保卫祖国。没有他们,哪来如今的美好的家园,哪业如今 的富裕生活,他们是创使者,他们尊敬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多少年来,有多少人赞扬过他们,他们百折不挠,奉献生命,为了革命的斗争而光荣殉职,总之,一句话——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我热爱他们,我赞扬他们,我崇敬他们。他们为了革命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残暴折磨中,他们没有透露半点消息,宁愿死也要守住党的秘密,他们宁愿做光荣牺牲英雄,也不愿做苟且偷生的叛徒,这就是我们中国烈士的特点,我也因此对他们产生了无限的敬佩,无限的感慨,我也要因此而赞扬他们,他们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感者, 他们是神圣的,没有人能取代他们。在我的眼里,他们是光明的象征,他们是战胜一切的力量。只要想着这些革命先烈,我就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美好,在这个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我是多么的美满和幸福,而在那个艰苦的斗争社会中,哪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我要重的烈士们说:“伟大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的斗争胜利了,我们青一代少年将再次继承你们努力 开辟下来的光辉道路,我们将要去建设祖国的明天,我会认真的学习,学好本领,长在后再继续工作——建设祖国,你们安歇吧!我会努力去做的,我敬爱的烈士们。我热爱烈士,热爱祖国,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我将永远的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中 国有辉煌的历史,有铁一般的热血男儿,有着那种致死不悔的精神,我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祖国的未业而奉献一切。我是革命烈士的后继者,我一生的求学难道不是为了这 个目的吗?作为身为中国人的我,去继承先烈的遗志是理所当然的。我真想像烈士那样,做到永垂不朽。我这个报效祖国的决心是无法动摇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看到了吗?在当前 这个繁荣昌盛的时候,我们青少年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你们高兴吗?在这清明之际, 献上一朵纯洁的白花,代表我的深深敬意,我向你们庄重宣誓:“我们不会辜负你们的厚望,将再度继承你们的事业,我将用自己满腔的热血,来好好的热爱祖国,发扬祖国的光辉传统,创造出另一个灿烂的明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