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公输》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

2、将以.攻宋(用来)

3、起.于齐(出发)

4、夫子何命

..焉为(什么见教)

5、愿.借子杀之(希望)

6、请.献十金(请允许)

7、吾义固

..不杀人(讲道义)(从来)

8、不可谓知类

..(明白事理)

9、胡不已.乎(停止)

10、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11、解带为.城(作为)

12、九设攻城之机变

..(巧妙的方式)

13、子墨子九距.之(通“拒”)

1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

15、公输盘诎.(通“屈”)

16、吾知所以

..距子矣(用来…的方法)

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

18、虽杀臣,不能绝.也(尽)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

3、吾义固不杀人。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4、胡不见我于王?(您)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5、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6、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7、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竹片当器械。

8、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我知道用来对付你的方法了,可是我不说。

三、课文赏析。

1、写出2个与本文人物有关的成语。墨守成规、班门弄斧

2、课文体现了墨子的_“_非攻_”___思想,他是抓住了公输班说的“吾义固不杀人”,进行反驳的。

3、结合课文分析墨子的人物形象。墨子:正直,有正义感、聪明睿智,有勇有谋,镇定自若、有雄辩之才

(公输班:阴险狡诈,故作聪敏;楚王:阴险狡诈,随波逐流的昏庸君王)

《孟子两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得道

..多助(施行)(仁政)

2、七里之郭.(外城)

3、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4、城.非不高也/三里之城.(城墙)(内城)

5、兵革

..非不坚利也(兵器,甲胄)

6、委.而去.之(放弃)(离开)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8、寡助之至.(极点)

9、亲戚畔.之(通“叛”)10、天下顺.之(归顺,服从)

11、故天将降大任

..(重大使命)

12、必先苦.其心(使……苦)

13、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14、曾益

..其所不能(增加)

15、人恒.过(经常)

16、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

17、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通“弼”辅佐)

18、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限制人民不迁到别地去,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少。

3、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

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4、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但是守城者却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攻打内外亲戚都背叛的人。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可以知道,忧虑患害使人发展,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三、课文赏析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要采取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篇的六个人物故事阐明了逆境造就人才的道理。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需要“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鱼我所欲也》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通“避“躲避)

3、一箪.食(盛饭用的竹器)

4、蹴.尔而与之(用脚踢)

5、为.宫室之美(为了)

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通“欤”)

7、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旧的)

8、是.亦不可以已.乎(这样)(停止)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

7、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三、课文赏析

1、本文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批评了见利忘义的人。作者文证明中心论点,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曹刿论战》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齐师伐.我(攻打)

2、曹刿请见.(觐见)

3、又何间.焉(参与)

4、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5、何以.战(凭,靠)

6、衣食所安.(养)

7、必以.分人(把)

8、小惠未徧.(通“遍”普遍)

9、弗敢加.也(虚报)

10、必以信.(实情)

11、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12、小大之狱.(案情)

13、公将驰.之(追赶)

14、下视其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15、遂逐.齐师(追赶)

16、既.克,公问其故(已经)

17、彼竭我盈.(旺盛)

18、望其旗靡.(倒下)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高官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一定按照实情相报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会按照实情处理。5、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竭尽了。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见他们的车轮辗出的痕迹混乱,看见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三、课文赏析

1、曹刿请见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鲁庄公认为战前需要做哪些战前准备?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为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这是“忠之属也”,这是取信于民的重要手段,而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2、而形貌昳丽

..(光艳美丽)

3、朝服.衣冠(穿、戴)

4、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5、旦日

..(第二天)6、孰.视之(仔细)

7、臣之妻私.臣(偏爱)

8、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9、皆以美.于徐公(以……为美)

10、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11、谤讥

..于市朝

..(议论)公共场合)

12、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13、期年

..之后(满一年)

14、皆朝.于齐(朝见)

1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朝廷)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

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了。

(或;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

《愚公移山》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河阳.之北(北面)

2、年且.九十(将近)

3、惩.山北之塞(苦于)

4、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曰(召集)

6、杂然相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提出)

8、且焉置.土石(放置)

9、荷.担者三夫(挑,扛)

10、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用簸箕箩装)

11、寒暑易.节(交换)

12、始一反.焉(通“返”返回)

13、汝之不惠.(通“慧”聪明)

14、固.不可彻.(顽固)(透彻)

15、何苦.而不平(愁,担心)

16、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

17、冀之南,汉之阴.(南面)

18、无陇断

..焉(通垄,高地)(阻隔)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苦于大山北面堵塞交通,出来进去(都要)绕路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愁挖不平?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下册默写

1、故曰:,,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多助,。

3、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4、劳其筋骨,,,。

5、人恒过然后能改,,。

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生,;义,。二者不可得兼,。

8、,万钟于我何加焉!

9、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10、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11、子固非鱼也,。

12、,在河之洲。,。

13、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窈窕淑女,,

14、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蒹葭萋萋,。所谓伊人,。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宛在水中沚。

15、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1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7、,半夜军行戈相拔。

18、虏骑闻之应胆慑,。

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

2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主旨句:“,。”

2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明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关系的句子是:“,。”

22、《生于忧患,死安乐》中苦难所要达到目的:“,。”

2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艰苦磨炼的句子:“,。,,。”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国家不能长治久安原因的句子:“,。”

25、《鱼我所欲也》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

26、《鱼我所欲也》写出舍生原因的句子:“,。。”

27、《鱼我所欲也》写出取义原因的句子:“,。。”

28、《曹刿论战》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

29、《曹刿论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30、《曹刿论战》中发动反攻的最佳时机是:“。”

31、《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指的是:“,。。”

32、《从军行》中表达了自己投笔从戎,戍边卫国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33、《月下独酌》中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的孤独的诗句是:,。

34、《左迂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句子是:,。

35、《别云间》回忆诗人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36、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的诗句是:,。

37、表达诗人不停止战斗的决心的诗句是志的诗句:,。

38、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39、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

40、《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思乡的句子:,。

41、《雁门太守行》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句子,。

42、《卜算子》中既描绘山水之貌,又暗示离别之情的句子,。?

4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44、《别云间》中表达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45、《别云间》中的千古名句是:,。

1~18略

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主旨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阐明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的关系、概括这一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2、《生于忧患,死安乐》中苦难所要达到目的:“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艰苦磨炼的句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阐述一个国家不能长治久安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5、《鱼我所欲也》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舍生而取义者也。”

26、《鱼我所欲也》写出舍生原因的句子:“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7、《鱼我所欲也》写出取义原因的句子:“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8、《曹刿论战》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9、《曹刿论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0、《曹刿论战》中发动反攻的最佳时机是:“彼竭我盈。”

31、《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2、《从军行》中表达了自己投笔从戎,戍边卫国壮志豪情的诗句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33、《月下独酌》中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的孤独的诗句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4、《左迂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句子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35、《别云间》回忆诗人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36、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37、表达诗人不停止战斗的决心的诗句是志的诗句: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38、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39、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的诗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40、《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思乡的句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41、《雁门太守行》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句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2、《卜算子》中既描绘山水之貌,又暗示离别之情的句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4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4、《别云间》中表达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充满信心的诗句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45、《别云间》中的千古名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1、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陶庵梦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我 )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全,都)绝.(消.失.)。是.(这 )日更定矣,余挐. (撑 )一小舟,拥.(裹着)....毳.(鸟兽的细毛)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全)白。湖上影子,惟. (只有)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罢了..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 刚刚.. )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哪能 )更.(还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尽力 )饮三大白. (杯 )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 (客居 )此。及.(等到)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痴迷 ),更(还).... 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以后,我撑着一条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烧着酒,在炉上刚刚沸腾。(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然后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了船,船夫自言自语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的人呢!” 2、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文正公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 (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 ( 做……长官)巴陵郡。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百废具.( 通“俱”)兴。乃.(于是)重修岳阳楼,增.(扩大)其旧制. (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 (通“嘱”,嘱托)予作文..(写文章)以.(用来 )记之。 予观.(看)夫巴陵胜状..(美好景象),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横.(宽阔)无际涯..(边);朝晖.(日光)夕阴,气象万...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陈涉世家》 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 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 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 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 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 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 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 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

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答案) 2

才溪中学 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测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 题 一二总分号 (一)(二)(三)(四)(五)(六)(七)得 分 一、古诗词积累:(10分)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报君黄金台上意,。 3、,灵旗空际看。 4、,雪拥蓝关马不前。 5、,对影成三人。 6、,白露为霜。,在水一方。 7、角声满天秋色里,。 8、寡助之至,。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公输》选段,回答1~5题。(22分)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我能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4分) ①请说.之()②不可谓知类.(.) ③方五千里( ) ④为与此同类. ( ) ..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6分) ①宋何罪之有? ②义不杀少而杀众。 3.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此”指的是什么内容。(3 分)

我的理解: 4.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3分) 我的概括: 5.(6分)①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 ②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19分) 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6、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8、翻译下列句子。(3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鱼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的话,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追求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所喜欢的有超过生命的东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所讨厌的有超过死亡的东西,所以有的灾祸不去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避开祸患的手段,有哪一桩不能采用呢?这样做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采用它;照此就可以避祸,却有人不采纳它。因此,可知人们所追求的有胜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有胜过死亡的。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只是道德高尚的人能够不丧失这种本性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它就能活命,不吃它就会死亡。但如果吆喝着施舍,路过的饥民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面对高官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那么高官厚禄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难道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结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自己所结识的穷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原本的本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向背,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然而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的原因。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们同心协力的原因。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这一点,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人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集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整理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整理归纳 《陈涉世家》知识归纳练习 注音 夏(jiǎ)辍(chu?)垄(lǒng)怅恨(chàng)鸿鹄(h?ng hú)闾(lǘ)当行(dāng háng)戍(sh ù)渔阳屯(tún)度(du?)以数谏(shu? jiàn)上使外将兵(jiàng)行卜(bǔ)帛(b?)陈胜王(wàng)罾(zēng)鱼腹(fù)间令(jiàn)祠(cí)篝火(gōu)忿(fan)恚(huì)笞(chī)毋(wú)藉第令(jia)宁有种乎(nìng)袒(t ǎn)为坛而盟(w?i)蕲(qí)铚(zhì)酂(cu?) 柘(zha)谯(qiáo)身被(pī)会(huì)六七百乘(shang)骑(jì)稷(jì)长(zhǎng)吏以应(yìng) 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谪”通“谪”)意思是“被强迫流放到边远地区”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意思是“倡导” (3)固以怪之。(“以”通“已”)意思是“已经”(4)将军被坚执锐。(“被”通“披”)意思是“穿”古今异义词(加粗字) 1.【等死】古义:一样,同样。今义:等候,等待。 2.【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到处。今义:常常,经常。 3.【楚人怜之】古义:爱怜,爱戴。今义:怜惜,怜悯。 4.【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5.【借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借给 6.【今亡亦死】古义:逃跑,逃走。今义:死亡。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暗地里。今义:间隙。 8.【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果真。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比方。 9.【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10【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11【篝火】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鬼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1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 13 【三老】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今义:三位老人。【豪杰】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尝与人佣耕】古义:曾经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古义:怎么,哪里。今义:安全,平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古义:编次今义:次序;品质差等 【度已失期】古义:估计今义:限度,分寸 3、词类活用 (1)、陈胜王(“王”,名作动,“为王、称王”)(2)、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作动,“用网捕”) (3)、皆指目陈胜(“目”,名作动,“以目示意”)(4)、夜篝火(“篝”,笼,名作动,“用笼罩着”)(5)、忿恚尉(“忿恚”,使动,“使……恼怒”) 4、一词多义: 会会天大雨:适逢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将项燕为楚将:将领 上使外将兵:率领 次皆次当行:编次 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临时驻地) 书乃丹书帛:写 得鱼腹中书:字条 乃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应佣者笑而应曰:答应 杀之以应陈涉:响应 故广故数言欲王: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令乃令符离人葛婴:派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数以数谏故:屡次 卒数万人:几 道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 为为屯长:担任 为天下唱:向、充当 为坛而盟:筑 项燕为楚将:是 士卒多为佣者:替、给 5、解释下列各句并补充省略的成分。 ①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②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的人长期以来苦(于)秦(的统治) ③吾闻二世少子也—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

2021年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2021年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鱼我所欲也》 一、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6.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内容理解 1.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 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 用“”向“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 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2.文章开头以鱼和熊掌设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以生活常理就近设喻,化抽象为具体可感,化深奥为浅显易懂,引出论题。 3.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举例(略) 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4.“乡为……今为……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一句式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综合运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一些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中却见利忘义的事实,摆出同一人今昔判若两人的表现,引人深思,表达了孟子对这种做法的坚决否定,再次印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雄辩力量。 5.请写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 (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7.请概述一个“舍生取义”的典故或例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及课内外古诗词

墨子《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悦。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 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公输》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 2、将以.攻宋(用来) 3、起.于齐(出发) 4、夫子何命 ..焉为(什么见教) 5、愿.借子杀之(希望) 6、请.献十金(请允许) 7、吾义固 ..不杀人(讲道义)(从来) 8、不可谓知类 ..(明白事理) 9、胡不已.乎(停止) 10、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11、解带为.城(作为) 12、九设攻城之机变 ..(巧妙的方式) 13、子墨子九距.之(通“拒”) 1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 15、公输盘诎.(通“屈”) 16、吾知所以 ..距子矣(用来…的方法) 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 18、虽杀臣,不能绝.也(尽)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 3、吾义固不杀人。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4、胡不见我于王(您)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5、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6、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7、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竹片当器械。 8、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我知道用来对付你的方法了,可是我不说。 三、课文赏析。 1、写出2个与本文人物有关的成语。墨守成规、班门弄斧 2、课文体现了墨子的_“_非攻_”___思想,他是抓住了公输班说的“吾义固不杀人”,进行反驳的。 3、结合课文分析墨子的人物形象。墨子:正直,有正义感、聪明睿智,有勇有谋,镇定自若、有雄辩之才 (公输班:阴险狡诈,故作聪敏;楚王:阴险狡诈,随波逐流的昏庸君王) 《孟子两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得道 ..多助(施行)(仁政) 2、七里之郭.(外城) 3、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4、城.非不高也/三里之城.(城墙)(内城) 5、兵革 ..非不坚利也(兵器,甲胄) 6、委.而去.之(放弃)(离开)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8、寡助之至.(极点) 9、亲戚畔.之(通“叛”)10、天下顺.之(归顺,服从) 11、故天将降大任 ..(重大使命) 12、必先苦.其心(使……苦) 13、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14、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15、人恒.过(经常) 16、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 17、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通“弼”辅佐) 18、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限制人民不迁到别地去,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少。3、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4、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但是守城者却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担中肉尽,止.有剩骨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2.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3.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局是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4.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天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5.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写) 6.说明愚公和智叟辩论胜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写) 7.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未选部分的句子填写) 8.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愚公移山》是一篇故事,选自《》。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河曲智叟亡以应。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汝心之固.( ) (2)何苦 ..而不平?(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曾不若孀妻弱子。 5.因为愚公的年龄将近九十,因此智叟用“”(用原文回答)作为理由阻止愚公移山,他的话句句含有语气。但愚公先斥智叟的“固不可彻”,后智叟的理由,他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其理由是,结果愚公取得了辩论的胜利,文中的“”一句就证明了这一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 阅读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D.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2.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3.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局是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4.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 )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天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5.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写) 6.说明愚公和智叟辩论胜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写) 7.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未选部分的句子填写) 8.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 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愚公移山》是一篇故事,选自《》。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汝心之固.( ) (2)何苦 ..而不平(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曾不若孀妻弱子。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 【导语】以下是xx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沁园春——雪 1936年2月7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陈涉世家——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三、【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文翻译

20.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军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说:?高位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高位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报,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从。?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战,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的队形,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估计,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军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丽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比徐公美丽),因而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比,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学常识、文言文、古诗期末复习资料

一、文体常识: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 知识点梳理①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 1. 议论文知识:(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即引论-- 本沦-- 结论) 。(3)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概括性强。 2、小说常识:(1) 、定义: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 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6、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文学常识: 1. 雨果:1802-1885 ,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 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 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许多本杂文集. 3、莫泊桑(1850-1893 ),法国19 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长篇小说有《漂亮朋友》等。 4、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名子安,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著成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当时禁书,后被人改 名为现在的《水浒传》。它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 它以北宋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封建阶级统治的腐朽,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 5、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品是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 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6. 罗贯中(约1330 - 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黑暗腐败的封建政治很不满,痛恨暴君、暴政,主张 施仁政,行王道,向往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 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简历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 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7.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红楼梦》是他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产物,可惜由于他早逝,在他生前,小说 没有最后完稿。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是我国古 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 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三、文言文模块:(一)、岳阳楼记 一、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岳阳楼与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二、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出自本文的成语。 百废俱兴政通人和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浩浩汤汤先 忧后乐气象万千波澜不惊春和景明皓月千里2、用课文语句填空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哪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 江湖之远。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退亦忧”是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 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3. 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4. “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生动表现 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 5. 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表现了洞庭 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6. 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 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 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 吻合。 7. 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 景色一:天气阴冷(阴);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景色二: 春光明媚(晴);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 8. 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 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以物喜,以己悲。) 9. 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 10.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以天下为己任)。 11. 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翻译

《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人家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心中愤愤不平了好久,说:“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佣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给人家当雇工的,哪能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第1段: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九百名贫苦百姓去驻守渔阳,临时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征发戍边的队伍里,并担任驻守戍边的小头目。正巧遇到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照秦朝法律都要被斩首。[第一层:写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索)]||陈胜、吴广于是就商量说:“现在逃走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全国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立为国君,应当立为国君的人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的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做楚国的将领,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假装自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天下人首发,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很正确。[第二层:突出一个“谋”字,重点写陈胜对形势的分析。]||于是就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要做的事情都能成功,并能建立功业。然而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听了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叫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士兵们买鱼煮了吃,发现鱼肚子里(绸子上)写的字,本来已经认为这事怪异了。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里用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又装作狐狸嗥叫时凄厉的声音(向士兵)喊道:“大楚要复兴,陈胜要为王!”士兵们夜里都惊恐害怕。第二天,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 ,都用手指并用眼睛注视着陈胜。||(起义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又兴奋)[第三层:写陈胜、吴广在准备起义过程中造舆论,以发动群众。(【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第2段:写陈胜起义的原因和策划的经过。 吴广一向待人很好,士兵中听从他差遣的人很多。(一天)率领戍卒的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说想要逃跑,来使尉恼怒,使军官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吴广的部下。军官果然用竹板子打吴广。军官拔出剑(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剑杀死了那个军官。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召集并号令所属的士兵说:“你们诸位遇上了大雨,都已经误期,误期就要杀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戍守边塞死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部下都说:“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装称为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依从人民的愿望。(他们)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被杀死的两个)军官的头祭天。陈胜立自己为将军,吴广担任都尉。[【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第一层:写起义的发动、计划十分周密。(抓住时机激将)]||起义军攻下大泽乡,收集大泽乡的义军攻打蕲县。蕲县攻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了。他们行军中沿途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取胜,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 过了几天,陈胜传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和有声望的人都说:“将军亲自穿着铁甲,手拿锐利的武器,讨伐昏庸无道的秦王,诛灭凶残暴虐的秦朝,重建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做了王,定国号叫“张楚”。在这时候,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来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涉(的号召)。[第二层:写起义军势如破竹的胜利进军和迅速壮大的形势。] [第3段写陈胜、吴广领导起义和取得的伟大胜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