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冰心诗三首》教案

《冰心诗三首》教案

《冰心诗三首》教案
《冰心诗三首》教案

《冰心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这三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能力目标:

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情感目标: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设想:

为了更好的营造氛围,选择阎维文的《母亲》、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和满文军的《懂你》三首歌曲在合适的时候插入教学过程,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学时数: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播放影像资料《游子吟》)

这是一个平凡母亲的平常故事,但平凡的细节中却折射出母爱的光芒,因而成了千古绝唱。母爱如玫瑰,馨香儿女的一生一世,它是世上至真至纯的爱。今天我们就借助冰心的《母亲》和《纸船》这两首小诗走进母爱的温馨世界,来感受母爱,体验母爱,理解母爱。

2、以配乐诗《献给母亲的歌》导入:听完后问同学们,你们怎么样来赞美母亲呢?同学回答后教师概括: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

3、1999年2月28日21时,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老人在北京逝世,时年99岁,冰心老人自“五四”运动步入文坛,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她一直坚持写作,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四首小诗,藉此来纪念这位文坛世纪老人。

二、简介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闽侯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作品有《春水》《繁星》《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爱”的哲学——自然、童真、母爱。

三、赏析《母亲》和《纸船》,体悟真情

(一)《母亲》(以一张母女相依相偎的图片为背景)

1、学生听朗读录音。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把握亲切、舒缓的语调。

2、有感情的诵读《母亲》,小组合作探究:

(1)诗中两个“风雨”的含义相同吗?(第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大自然中真实的风雨;后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挫折等等而引起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说成是“心中的风雨”。)

(2)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巧妙地借助前一个“躲”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里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或感情受到了打击,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是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无私、伟大。)

3、激情体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播放歌曲:阎维文《母亲》,学生谈感受母爱的体验或讲一个感人的母爱故事。) 4、请学生再次朗读并背诵。

(二)《纸船》

1、导入过渡:

母爱是润物的春雨,母爱是醉人的春风。正因为有如此深重的母爱,一旦离开母亲,才会有对母亲浓烈的思念。下面来看看《纸船》是如何来表达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思念的。或: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

2.补充背景:

1923年求,冰心赴美留学,海浪滔滔,天风卷吹,诗人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油轮上,远离亲人,驶入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回到亲人的怀抱?诗人因强烈思念故国,亲人,越发孤独,惆怅。

方案一:

学生自学《纸船》,选择下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可以读,读出一个女儿远离母亲时的感情情:可以唱,选择歌颂或表现母爱的歌曲来表达你对诗歌的理解;可以讲,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的情景,讲讲你对这首诗感受最深的地方;可以问,质疑诗中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写,写几句体现母爱的诗句或对母亲说几句真情话。

歌曲示例:《烛光里的妈妈》

写作示例:《写给母亲》

我是一片远去的帆

却永远也驶不出

您目光所围成的河岸

《想起母亲》

想起母亲

晚霞里就升起了

一缕灰白的炊烟

它模仿母亲绵长的爱

朝着我离家的方向倾斜

方案二:

3、大声朗读《纸船》。

(1)注意: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

(2)说说诗歌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强烈地思念故土、思念亲人孤独、惆怅的情感)

4、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1)“从不肯”、“总是”有什么深意?(对母亲思念很深,由来已久,诗人要用纸叠成纸船,用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

(2)“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诗人要纸船到什么地方去?(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心田中)

(3)纸船不会飘向母亲身边,我为什么还是不灰心得“叠着叠着”?(愿望能否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排解孤独、忧伤的唯一方式),请你模拟一下作者当时的情态。

(4)第三节是诗人的想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想象奇特,想象母亲梦见纸船。强烈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是全诗的高潮所在。)(5)全诗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诗人采用“卒章而显其志”的方法,把实的物象和虚的物象,把眼前的实的意境与想象的母亲梦中的情境巧妙地融合起来,是全诗的高潮!)

5、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可是我们的学生每天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每天享受着母爱的恩泽却浑然不觉,不觉得母亲为了他(她)流了多少汗,操了多少心,甚至掉了多少泪,觉得的只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却不知去为母亲擦一把汗,倒一杯茶,甚至洗一回脚。

学习了这首诗后,假如明天是母亲节,你将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播放歌曲:满文军《懂你》。示例:送贺卡,干家务,捶背,逗笑等。)

6、再次朗读并背诵

四、小结:

“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如果说《母亲》这首诗是一种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那么《纸船》则是步入青年以后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如果说《母亲》表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那么《纸船》则体现和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五、结束语:

母亲是一座搭,永远以不变的姿势站成一个温情的港湾,而儿女是一艘小船,永远驶不出母亲慈爱的视野。母爱如灯,点亮你的人生;母爱如歌,吟唱你的幸福。母爱无价,人生苦短,孝心不能等待,同学们,好好珍惜母爱吧!

六、布置作业

请你亲手为母亲制作一张贺卡或叠一只纸船,并写一句祝福的话在上面,送给母亲。

例:《写给母亲》《想起母亲》

我是一片远去的帆想起母亲

却永远也驶不出晚霞里就升起了

您目光所围成的河岸一缕灰白的炊烟

它模仿母亲绵长的爱

朝着我离家的方向倾斜

第二教时

一、导入

1、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这是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老师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就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请大家告诉我,你得知谜底后的真实感想。

老师归纳: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

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2、结合刚刚结束的奥运会导入

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个成功者都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然而许多人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当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时,你很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正当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在投入社会的大海时,如何把握人生的航向?青年人该怎样写好自己的生活史?今天就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些人生的哲理吧。

二、赏析《嫩绿的芽儿》,领悟哲理

1、诵读后品味语言:

(1)找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并分析体现了芽花果的什么特征?(嫩绿显示了芽儿的健壮、旺盛和朝气。淡白蕴涵着朴素简洁,不追求外表华丽的特点。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

(2)诗中“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不能。“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精神为社会创造巨大业绩,使人生更显辉煌。同时,它们的成长过程象征着青年人的成长过程。)

2、引导感悟人生哲理: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有意义?(①要刻苦学习,充实自己,提高本领。②树立为祖国强盛,民族富强,社会进步而贡献自己青春热血的远大理想。③甘于奉献,牺牲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3、背诵

三、拓展训练

这首诗是哲理小诗,它形式短小但意蕴丰富,现在请你模仿它的形式,捕捉你生活中的具体的物,抓住其特征,以三言两语写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示例: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井底的蛙,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笼中的鸟,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空中的鸟!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山中的石!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四、全文小结

比较三首诗的异同:

1、不同点:

(1)前两首诗的主题是对母爱的歌颂,后一首诗的主题是勉励青年人珍惜青春,努力奋斗,积极奉献。

(2)前两首诗是抒情短章,以“情”感人,偏重情感,风格温婉;后一首诗是哲理小诗,以“理”明人,侧重理趣,发人深省。

2、相同点:

(1)三首诗的表现手法相同,或托物寓情,或借物言理。(三首诗都出现了“物”:第一首是“鸟儿”,第二首是“纸船”,第三首是“芽儿”、“花儿”、“果儿”。)

(2)三首诗的语言均凝练、清丽。(第一、三首诗的语句短小隽永,第二首诗行较长,节奏稍舒缓,正与对母亲绵长思念相协调。)

五、布置作业

结合《嫩绿的芽儿》,写100字左右的文字,构想一下自己的人生三步曲。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全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全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通过字典读准、认识生字词;能 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并做好适当的批注,能 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 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 意,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 体验和审美评价。 3、能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 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4、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为你打开一扇门》2课时《繁星》1课时《冰心诗三首》1课时《“诺曼底”号遇难记》1课时《古代寓言二则》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2课时三、教学设计: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接 近。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文学作品,来源于生 活,又高于生活,充满活力,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 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章,文 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三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又各有侧重: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新初一的学生阐述文学 的特点、功能,使学生平时受益于文学的模糊认识清晰化, 条理化,从而在加深对文学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热爱文学。 《繁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 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 作成功的主要因素。 《冰心诗三首》充分展示诗歌创作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

冰心诗三首

《冰心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背记这三首诗;(2)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感情及哲理;(3)欣赏诗歌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2.方法与过程:(1)通过品读理解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情感美;(2)通过对诗中富有感染力的词句的赏析,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情感;(3)通过小组内朗读比赛,互相质疑来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培养学生对母亲的热爱;(2)通过背诵和理解诗歌,培养学生努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哲学道理,欣赏诗歌中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共同背诵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并指定学生说说这篇诗歌的主题思想。并提问:从这一首诗来看,母亲自古以来就是对儿子无私关爱的,她的温暖、宽广的怀抱永远为受到委屈的儿子敞开着.现代诗人冰心也写了诗歌颂了母爱,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本课学习,看看冰心笔下的母爱又有什么特点。 2.简介作者(可让学生把知道的先说出来,老师补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以及翻译家。著名的诗集有《繁星》《春水》,主要作品《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二、赏析《母亲》 1.老师范读,学生纠正字音,听清节奏。 字音:鸟巢.cháo 节奏: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老师提问:你眼里母爱有什么特点?母亲都为你们做了什么?请大家朗读品味,冰心的这首诗,谈谈对母爱的理解。 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老师间隔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把学生的不同答案罗列在黑板上。 3.你心中的母爱与冰心诗中所歌颂的母爱有什么区别吗?请大家继续朗读诗歌,并谈谈这首诗中母爱的特点。 冰心诗中的母爱就是依靠的怀抱,她永远是安全温暖的。 4.“心中的风雨”指什么?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学生可依据自己的理解说来,老师引导总结: 指内心的苦闷,烦恼,精神上的挫折。这里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5.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说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点拨:读诗需要体验,比如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躲在母亲的怀里?那时你处于什么考虑躲到母亲的怀里而不是别人的怀里?此时母亲在你的心里形象是什么样的? 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对母亲的信任、依恋之情。常常会是在受到肉体或者精神挫折的时候会这样做。 6.《母亲》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对母亲的信任、依恋这一情感的? 学生反复朗读理解后,讨论回答,老师引导:鸟儿的巢和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鸟儿和“我”在什么情况下,一个想到归巢,一个想到母亲的怀抱?这样的两种事物的相似性放在一起,通过对比来说明一个道理的表现手法叫做类比。 运用类比,将鸟躲进鸟巢避风雨和儿女心灵受打击躲进母亲怀里作类比,表达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7.同学们,大家想想,你在什么时候会想起母亲的怀抱,请同学们在下面的空格填上一句话,表达你对母爱的理解。 当我想躲进妈妈怀抱里 学生自由发言,最后提问,在全班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赏析《纸船》 1.老师介绍此时的写作背景,把学生引入到那时的一个情境里。

七年级语文:冰心诗三首(教学实录)

初中语文标准教材 七年级语文:冰心诗三首(教学 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七年级语文:冰心诗三首(教学实录) 祝畅红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3.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准备: 补充课外阅读材料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 投影内容: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老师揭示谜底前设埋伏:当我揭示谜底之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得知谜底后的真实感想。 [学生推测后,老师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3.老师归纳: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林肯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初中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的教案

初中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的教案 初中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体会课文优美丰富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优美丰富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由“门”的意思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文学常识,指名回答。 2.指名5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余的在下面听写。 憧憬裨益诠释斑斓真谛 师生集体订正,组内互评。 三、新授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优美的语言。 (1)布置自学任务: 自由朗读课文,了解: ①作者为谁打开一扇门;②作者要打开的是怎样的一扇门;③作

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④联系全文看,题目的意思是什么;⑤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进而思考文章的结构。 (2)学法指导: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随文圈点;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学,教者巡视。 (3)讨论、启发。 题目中的.“为”,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了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 ②作者要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 ③从文中第2节可知打开文学之门的条件。 ④题目是讲: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 ⑤文章的写作顺序,即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本文是: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可分两部分。 以上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经过启发,学生作答。 2、学习第一部分(1——4节) (1)学习第1——2节: 自由朗读本部分,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本段的话题是什么( 门) ②第1节中的1、2句的两个“世界”分别是何意思(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合:领域) ③文中的“你”指什么人(

咏树

现代诗 教学目标. 1.独立解决字词。 2.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真挚的感情,倾听诗人对祖国深情的吟唱。 3.品味、感受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难点 设计思路 学习现代诗歌,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品位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感受诗歌的形象,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所以本课主要通过朗读、品位、感受和体会诗歌来完成。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请同学们背诵《冰心诗三首》或者其他的现代诗,并请学生谈谈对自己所背诵诗歌的理解,教师根据情况及时鼓励。然后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l,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艾青,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要求:了解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诗歌的学习要注意多读,体会诗中蕴含的形象。下面自学课文中第一首诗《树》,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本诗的写作背景:《树》写于1940年春天,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正转入艰苦的相持阶段。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正给予全体人民一次洗礼,使他们的灵魂在战争中经受严酷的磨练,日益走向精神的觉醒。诗人清醒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这是他产生灵感和联想的现实基础。要理解这首诗,还需要知道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过去曾经有外国

人侮辱我们民族是“东亚病夫”和“一盘散沙”。这虽然不一定是事实,但也的确反映了在列强侵略下民族遭受凌辱时我们的精神受到扭曲的一些现象。艾青正是以诗人敏感的心灵感受和锐利的政治目光感受到了时代和社会脉搏的动向,意识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才从原野上一棵棵“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树的意象获得灵感,产生了“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的联想。 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诗歌,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初步理解课文。 2画出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学生诵读课文,仔细体会诗歌中树的形象。 4.体会诗歌中语言的凝练、含蓄。 5.学生背诵诗歌比赛,比一比,看一看,谁背得快,背得熟。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兀立崖嫣红姹紫蔷薇敦厚契机’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学生朗读课文,仔细体会诗歌中树的形象。 明确: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内发言。然后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全班发言。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调控课堂,及时肯定、鼓励、补充、讲解。 3.体会诗歌中语言的凝练、含蓄。 在看不见的深处/ 明确: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内发言。然后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全班发言。 (教师根据情况补充下列材料:艾青赋予那些生长在大地上的一棵棵树以活生生的性格,以独具的眼光看到了“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的潜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冰心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冰心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冰心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揣摩语言,品味诗意。 2、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

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主旨等方面设疑提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注意三方面问题) ①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关键词语?为什么? ②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 ③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 3、分组讨论。(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母亲》《纸船》) 《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一、导入(1): 问:《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同?(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明确答案。)明确:(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导入(2):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同

《冰心诗三首》教案2

《冰心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的: 1. 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2. 学习这三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 朗读诗歌 2. 创造性地感悟诗歌,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 教时安排: 两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母亲》、《纸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配乐诗《献给母亲的歌》导入:听完后问同学们,你们怎么来赞美母亲呢?同学回答后教师概括: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简介作者(“爱”的哲学——自然、童贞、母爱。有关作品等) 二、学习《母亲》(找一张母女相依相偎的图片) 1.朗读诗歌: (1)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你认为哪些字该重点读?

(4)文中的“躲”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发这种感情的? 3.抽同学朗读。 三、学习《纸船》 1.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纠正读错的地方。 2.讨论: (1)这首诗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作者折纸船的整个过程你能描绘一下吗? 3.再抽读该首诗:注意要有感情。 (1)这只纸船母亲肯定是收不到的,但母亲为什么却能在梦中看见呢?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并区别一下这两首诗的抒情侧重点。 4.齐声朗读这首诗。 四.拓展训练 以上两首诗都是抒情短诗,它们都是借用特定的物象(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请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个事物来抒发赞美母亲的感情。 五.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屏幕映出两幅画(一幅绚丽的花,一幅科学家的画像)

冰心诗三首《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青年人》教案3

冰心诗三首《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青 年人》教案3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创设:人们往往羡慕强者,有时甚至是妒忌,有谁知道强者的辛苦呢?冰心老人深刻体会着强者的苦难,我们随冰心老人一起走进强者,看看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组织学生朗读全诗,体会人们和作者对成功者分别是怎样的态度?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朗读,思考 2 组织交流 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在诗中,一个成功者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 思考、交流 2 学习评价: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你从花的历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嫩绿的芽儿》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有人说,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短暂,就应该享乐为先,其他的都不要考虑,你认为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 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作者为什么把芽儿、花儿、果儿与青年人联系在一起?你认为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交流 2 组织交流 交流 3 问题创设:芽儿、花儿、果儿你随意调换位置吗? 思考、讨论 4 组织交流 交流 5 学习评价:那么你的青春该如何度过呢?请你有简短的语言,用“当……时候”的句式来概括。 交流 《青年人》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朗读全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朗读 2 组织交流 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完成探究练习二。 思考、交流 2 问题创设:“珍重的描写”与时间紧迫,“请你着笔”是否矛盾?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第三块:语文活动:朗诵诗歌

七年级语文上册《冰心诗三首》习苏教版

二冰心诗三首 01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cháo)里。 B.我从不肯妄.(wǎng)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C.母亲,倘.(tǎng)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D.嫩.(nèn)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2.下边句子中的“/”和“·”分别表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鸟儿/躲到 ../它的巢里 .. B.叠成/一只一只 ..../很小的/船儿 C.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 D.这是/你至爱的 .../叠的 .../女儿/含着泪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你读过篇幅短小却蕴涵丰富的短诗吗?这种诗被称为小诗,五四运动后它曾盛行一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冰心的《繁星》和《春水》这两部作品以宣扬“爱的哲学”而著称。 A.“”、,B.“”,。 C.《》,。 D.《》、, 4.(柳州模拟)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柳州市各行各业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建设“五美五好”柳州。 B.汛期来临,是否提前做好抗洪抢险的准备工作,是能否保障城市安全的关键。 C.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改进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D.柳州市政府将严格控制中、高考期间的噪音污染,给考生营造安静的考试环境。 5.本课的最后一首诗富于哲理,请参照例句,根据提示,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例句:墙角的小花,不计较所处的位置,它只是为装点春色而开放。 仿写:石缝间的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的一位同学生病住院治疗,你前去探望,准备送他一本《繁星·春水》,并在书的扉页写上一段赠言,你打算如何写赠言? 7.诗是文学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它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灵魂。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漫步诗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策划】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2)【请你撰写】班级决定在黑板报上开设“诗歌”专栏,请你写一段宣传词。

冰心诗三首_1

冰心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3.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准备: 补充课外阅读材料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 投影内容: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老师揭示谜底前设埋伏:当我揭示谜底之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得知谜底后的真实感想。 [学生推测后,老师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3.老师归纳: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林肯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网友来稿)doc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 计(网友来稿) ywXX 第5课时《冰心诗三首》学习目标:1、从《成功的花》中体会成功背后的辛苦。2、从《嫩绿的芽儿》中探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积极美好。3、从《青年人》中鼓励学生要以自身的言行为自己写好历史。4、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课前学习:熟读成诵这些诗歌。课堂学习:《成功的花》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情境创设:人们往往羡慕强者,有时甚至是妒忌,有谁知道强者的辛苦呢?冰心老人深刻体会着强者的苦难,我们随冰心老人一起走进强者,看看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组织学生朗读全诗,体会人们和作者对成功者分别是怎样的态度?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朗读,思考2组织交流交流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问题创设:在诗中,一个成功者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思考、交流2学习评价: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你从花的历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思考、讨论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嫩绿的芽儿》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有人说,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短暂,就应该享乐为先,其他的都不要考虑,你认为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思考,讨论3组织交流交流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问题创设:作者为什么把芽儿、花儿、果儿与青年人联系在一起?你认为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思考、交流2组织交流交流3问题创设:芽儿、花儿、果儿你随意调换位置吗?思考、讨论4组织交流交流5学习评价:那么你的青春该如何度过呢?请你有简短的语言,用“当……时候”的句式来概括。交流《青年人》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朗读全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朗读2组织交流交流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问题创设:完成探究练习二。思考、交流2问题创设:“珍重的描写”与时间紧迫,“请你着笔”是否矛盾?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思考、讨论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第三块:语文活动:朗诵诗歌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出示评价标准朗诵,评价课后学习:1、完成探究练习一、三。第6课时《“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目标:1、体会船长在海难发生时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2、体会场面描写和人物形象描写,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课前学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三首·自嘲》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 课题:自嘲 课型:比较·探究 课时:1课时 上课时间:2014年5月15日 作者:杨娜 单位:台儿庄区第十七中学

俗雅共赏呈现趣味奇特智趣理趣结合水乳交融 ——《自嘲》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自嘲这首诗是鲁迅先生的一幅自画像。抒发了鲁迅先生面对窘迫的生活和不济的命运而绝不低头的态度,字里行间充满着凛然正义和坚强的意志。学习这首诗,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的风格。感悟做人真谛。 【相关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诵读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有感情诵读课文,在诵读中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蕴含的情感。 3.学习这首诗,从中感悟做人的真谛。 【评价任务】 1.背诵默写检查记诵情况。 2.通过提问训练应变能力。 【教学过程】 板书:自嘲鲁迅了解写作背景:(一体机出示资料) 《自嘲》这首诗作于1932年10月,这时,“左联”已成立两年,“左联”柔石等五烈士已牺牲一年多,而距离鲁迅逝世只有四年,鲁迅已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众所周知,鲁迅一直是“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鲁迅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不仅用它来抨击、揭露形形色色的反动派及假马克思主义者,而且用它来解剖自己。“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自嘲》正是一篇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自己过去人生观、战斗姿态的自我解剖。 作诗的时候鲁迅的处境怎样呢?他说:“上海曾大热,近已稍凉,而文禁如毛,缇骑遍地,则今昔不异,久而见惯,故旅舍或人家被捕去一少年,已不如捕去一鸡之耸人耳目矣。我亦颇麻木,绝无作品,真所谓食菽而已。”(鲁迅1932年8月15日《致台静农》) 一、读自嘲之诗(品读诗歌) (一)美读诗歌

冰心诗三首

《冰心诗三首》学案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 3.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二、学习内容: 活动一:预习板块 1、给加点字注音:鸟巢.()妄.()弃叠.成() 2、填空:冰心,原名,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著有诗集《》、《》。 3、“母爱”是中外作家笔下常出现的主题,写关于母爱的诗句: (1) (2) 活动二:探究板块 1、《母亲》一诗中说:“心中的风雨来了"这句话中的“风雨”指什么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 2、纸船不会漂向母亲身边,“我”为什么还是不灰心每天“叠着” 。 3、《纸船》的第三节末句中的“爱”和“悲哀”应如何理解《纸船》中的“纸船”被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 4、《嫩绿的芽儿》一诗中,芽儿、花儿、果儿各自的愿望是什么从中你能否领悟出这首诗的寓意

5、《嫩绿的芽儿》一诗中“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否互换为什么 活动三:检测板块 阅读短文《寄小读者》(冰心)(有改动) ⑴小朋友!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爱她,而且死心塌地容她爱你 ⑵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的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⑶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惟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这,她的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元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 ⑷假使我走至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更变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纵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⑸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天a ,鸟儿b ,走兽c 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变更! ⑹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⑺世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同在你头上的两根发丝,也不能一般长短。然而——请小朋友们和我同声赞美!——只有普天下的母亲的爱,或隐或显,或出或没;不论用斗量,用尺量,或是用心灵的密度来推测;我的母亲对于我,你的母亲对于你,她的和他的母亲对于她和他;她们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不差。小朋友!我敢说,也敢信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敢来驳我这句话。当我发觉了这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会欢喜感动得伏案痛哭! 1.第⑴段划横线的“有一个人”指的是谁答:。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2课《冰心诗三首》教案苏教版

三、《冰心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朗读、背诵、品味诗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能感受自己的母爱。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母爱,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以读开路,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母亲》、《纸船》,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能感受自己的母爱。 一、检查预习 了解冰心生平。 冰心:原名谢婉莹,生于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逝世。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创作。1921年,参加了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把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冰心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小说集《超人》,,,其作品体裁以歌颂母爱、童年和自然为主,笔调柔和细腻,微带忧愁色彩,手法含蓄委婉,语言清新明丽,共鸣面大。 《繁星》、《春水》是冰心五四时期的诗歌结集。《繁星》写于1921年,共164首;《春水》写于1922年,共182首。这些小诗是受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作的影响所作。诗人敏锐地捕捉生活中一刹那的感受,通过对这种感受的抒写,表现蕴涵的情感或某一哲理,她的诗被称为“冰心体”,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人们竞相仿效,抒写自己的三言两语的小杂感,以至于形成了新诗史上的‘小诗流行的时代’。 二、导入新课 (播放影像资料《游子吟》) 这是一个平凡母亲的平常故事,但平凡的细节中却折射出母爱的光芒,因而成了千古绝唱。母爱如玫瑰,馨香儿女的一生一世,它是世上至真至纯的爱,今天我们就借助冰心的《母亲》和《纸船》这两首小诗走进母爱的温馨世界,来感受母爱,体验母爱,理解母爱。 三、学习《母亲》 (一)整体感知 诵读冰心的小诗《母亲》 要求:要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把握亲切,舒缓的语调, (1)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初中七年级语文:单元教材分析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Unit textbook analysi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说明: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主要用途为提升学生日常听、说、读、写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口语交际及表达技巧,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内容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 套式编写,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本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名家优美诗文。赵丽宏的文章把文学这一抽象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展开对话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文学的大门。巴金的散文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表现出种种真切而精妙的感受。冰心的诗是哲理与形象的结合,意境深远,语言凝练。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学习散文,要注意体会作品中作者所抒发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要能够揣摩诗作所蕴涵的意义;学习小说,要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领会作品的主题。从整体上了解、认识、喜爱,学会阅读,欣赏文学,要逐渐形成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力求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通过字典读准、认识生字词;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并做好适当的批注,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 3、能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4、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2课时 《繁星》1课时 《冰心诗三首》1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1课时 《古代寓言二则》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2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

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苏教版)《现代诗三首》教案_0405文档

2020 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苏教版)《现代诗三首》教案_0405文档 EDUCATION WORD

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苏教版)《现代诗三首》教案_0405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现代诗三首(苏教版七下) 教学目标. 1.独立解决字词。 2.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真挚的感情,倾听诗人对祖国深情的吟唱。 3.品味、感受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难点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真挚的感情,倾听诗人对祖国深情的吟唱。 2.品味、感受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设计思路小黑板或。设计思路

学习现代诗歌,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品位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感受诗歌的形象,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所以本课主要通过朗读、品位、感受和体会诗歌来完成。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新课 1.教师导人。 请同学们背诵《冰心诗三首》或者其他的现代诗,并请学生谈谈 对自己所背诵诗歌的理解,教师根据情况及时鼓励。然后引入到 本课的学习中去。(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l,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艾青,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罗洛,原名罗泽浦,四川成都人。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 总编辑,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党组书记等。主要作品有诗集《春天来了》《雨后》等。 刘湛秋,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曾任《诗刊》副主编,主要作品有 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等。 要求:了解作者。二、自主学习 师:诗歌的学习要注意多读,体会诗中蕴含的形象。下面自学课文中第一首诗《树》,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本诗的写作背景:《树》写于1940年春天,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正转入艰苦的相持阶段。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正给予全体人民一次洗礼,使他们的灵魂在战争中经受严酷的磨练,日益走向精神的觉醒。诗人清醒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这是他产生灵感和联想的

七年级上册冰心诗三首教案

七年级上册冰心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感悟诗”的整体特点一一篇幅短、字少意精; 2、体味诗中丰富情感; 3、了解常用修辞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 2、丰富情感; 课前准备: 1、自查作者; 2、朗读三首诗,初步了解内容; 3、翻词典查:浸透、奋斗、牺牲,找出它们的正确解释; 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指名学生将查到的作者情况和查到的词义(判选出多义中的正确项),向大家做简单扼要介绍; 2、联系式导入课文:同学们在小学里学过一些诗歌,都有哪些? 谁能完整背诵并能说出一首诗中给他印象较深的句子、或词、或把诗的意思简单介绍给大家?(此处防止迟滞)。 3、提问:和同学们读过的其它文章相比,诗”给我们的感觉有哪

些?教师简介诗的含义:诗大多篇幅短小、有押韵、适宜歌咏和朗诵; 4、请愿意的同学朗读三首诗;其他同学给朗读情况作评价。 5、研讨课文:很多看见鲜花的人,恨不得摘一朵,一些人则忍 不住把鼻子往花上凑,一些人则喜欢手拿鲜花照相,人们还有个习惯, 把鲜花和掌声送什么人?英雄和心里敬重的人。这都说明鲜花有色、味、形而倍受人喜爱。今天学的诗的题目是胜利的花” (此处提问):我们联想一下,象鲜花一样被人们欣赏,引人们激动,被大家溺爱的事和镜头,我们见过或有亲身经历过吗? (给提示):喜欢体育的同学,看过竞赛场上获得胜利时,如一名队员举起大力神杯那一刻,队员会围着奖杯跳、叫、洒泪、或笑得前仰后合;另外我们有同学在家主动帮大人做家务,当全家人吃饭时, 做了家务的同学可能会自豪地宣布:今天的饭是我烧的;竞赛的队员和做了家务的同学,他们都是因自身获得了一种胜利而开心自豪不已。看来胜利”总是与美好相伴。可胜利”怎么来? (学生自然会有话),教师视学生回答情况开始确定以下讲解的详略。 6、围绕胜利的花” 诗”如何表述? (同学们讨论一下,明确):第一二句,由胜利的花”做引 ------ 此处胜利”指? (讨论明确):花可以向人和向社会绽放出自身的鲜艳美丽、展示出自身美好的时候。这时花的胜利”自然会引得人们对她流露出:惊叹、并羡慕其美丽!!第三、四、五句,解释花的美艳的来由。先用然而”一词

冰心作品入选教科书一览表

冰心作品入选教科书一览表 冰心作品入选教科书一览表 1.【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诗两首纸船》 2.【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观舞记》 3.【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谈生命》 4.【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5.【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雨后》 6.【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只拣儿童多处行》 7.【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冰心诗四首》 8.【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冰心诗四首》《母亲》 9.【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冰心诗四首》《纸船》 10.【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冰心诗四首》《成功的花》 11.【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冰心诗四首》《嫩绿的芽儿》 12.【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笔精华(九)《《往事》之七》 1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三单元快乐的生活《雨后》

14.【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鸟儿《一只小鸟》 15.【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书《忆读书》 16.【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乐趣《山中杂记》 17.【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七单元第26课《雨后》 18.【鄂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3课《雨后》 19.【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短文两篇《雨后》 20.【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选读一《小橘灯》 21.【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雨后》 22.【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只拣儿童多处行》 23.【长春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童年《忆读书》 24.【浙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只拣儿童多处行》 25.【教科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童真童趣第2课《雨后》 26.【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快乐书屋二赏荷(四篇)《雨荷》 27.【冀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天真烂漫的儿童生活第6课《雨后》 28.【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7课《再寄小读者》 29.【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8课《只拣儿童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教案 目录:亲近文学:1、为你打开一扇门 2、繁星 3、冰心诗三首 4、“诺曼底”号遇难记 金色年华:5、往事依依 6、幼时记趣 7、十三岁的际遇 8、伟人细胞 民俗风情:9、社戏 10、端午日 11、本命年的回想 12、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我的思念是圆的) 多彩四季:13、春 14、三峡 15、济南的冬天 16、夏 关注科学:17、斜塔上的实验 18、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9、叫三声夸克 20、《梦溪笔谈》二则(以虫制虫、梵天寺木塔) 奇思妙想:21、天上的街市 22、七颗钻石 23、蔚蓝的王国 24、皇帝的新装 专题:狼、母狼的智慧 《幼时记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这是一种惩罚强暴、同情弱者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像奇特的童趣。 2、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像。 教材分析与教法分析: 1、这是我们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和兴趣。 2、本课设计如下: (1)、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2)、第二课时,理解课文的“趣”; (3)、第三课时,进行联想和想像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导语设计]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难忘的童年,于漪老师深情地追述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魅力及对她的深刻影响;而沈复则以纯真的童心告诉我们他难忘童年的“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就能过这篇小品文的学习,来感受他的这份“物外之趣”。 2、我知道,这是同学位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你们首先要学会怎样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文意,但我想,你们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请同学们以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商量着把文章改写成每个人不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就能读懂的文章,通过注释和工具书都不能理解的字词你们可以问老师。 第二课时 1、根据上节课的下面看到的情况,对表现好的同学作出肯定,并请二位同学为代表,把他们做的翻译文章读一读,指出优点,对明显不足的地方指出改进办法。 如“明察秋毫”、“故”、“私”、“拟”、“强”、“怡然称快”、“神游”、“庞然大物”、“拔山倒树”、“方”、“之”、“以”、“或”、“其”、“盖”等字词;省略成份的句子短语:“群鹤舞(于)空”、“使(之)与台齐”、“驱(之)于别院”;固定结构的理解:“作……观”、“以……为”、“……为所……”等。 2、正确地朗读能够有助于正确地理解文意。(指出有些翻译不到位的地方而原因是朗读不正确的句子进一步强调朗读对理解文意的作用。) (下面,完成朗读训练,分四步:1、请同学朗读;2、教师范读;3、分段朗读(在这个过程中,指出有问题,再读一次);4、全班齐读全文。 3、析读 在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可以通过下面设问: (1)、从文找出一个表现文章主题的句子,从中抽出关键的一词。 (2)、“物外之趣”文中指哪三件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3)、你如何理解“物外之趣”一词?第一问:“幼时记趣”表现出什么样的童心? 第三课时 1、由“探究·练习”一的解决导入,提出上一问第二小问:“幼时记趣”表现出什么样的童趣? (一、有好的眼力:“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二、有爱好观察的习惯:“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三、想像的合理性:“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这样,癞蛤蟆当然就成了“庞然大物”、扑向小虫的动作当然就是“拔山倒树而来”了。)(视小为大、想像奇特的童趣。) 2、作者通过想像和联想把童年之趣写得如此生动,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观察,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像,使自己的文章更生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1)举例说明什么叫联想。 简单地说,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比如由“飞机”想到“空战”、由“十堰市六中”想到“马家河”,这是事物的因果关系和空间的相邻引发的联想,我们称之为“相邻想像”;由“李白”想到“杜甫”,这是类似事物引发的联想,我们称其为“类似联想”;由对立的事物如由“高山”想到“深渊”,我们称为“对比联想”。当然,我们可以由“A事物”想到“B事物”,再由“B事物”想到“C事物”,这样完成由“A事物”到“C事物”的联想。请同学们把两个毫不相关的事物“钢笔”和“袜子”通过联想联系起来。 再举几例:“香烟”、“梨子”“火车”、“金矿” “书籍”“电脑”“游戏”、“学习” (2)想像: 人们从已知形象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以《繁星》第三段和《冰心诗三首》为例,说明什么是想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