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思维导图框架

思维导图框架

思维导图框架

关于怎样通过思维导图用词根架构英语单词

关于怎样通过思维导图用词根架构英语单词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 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关于怎样通过思维导图用词根架构英语单词(一)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 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 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 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 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 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 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 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 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在英语学习中,单词是最基本的元素,拥有相当数量的词汇量是提高英语水平的保证,因此,单词的学习是英语学习的根本,然而单词的记忆却往往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主 要障碍。大多数学生在记忆单词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学得快、忘得也快!那么如何有效地攻克这一难关呢? 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清楚,在这个文明发达的 进步阶段,大家都是带着复杂得另人吃惊的生物电脑来到这个世界的,这种生物电脑比任何已知的电脑还要快10 的几十次方,而我们的操作手册就是思维导图,它也正是帮助我 们记忆单词的关键工具。 思维导图的产生及其特征 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 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 ,都可作 为一个球体来表现出来,它呈现放射性立体结构。依据大脑思维放射性特点,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著名教育家东尼·博赞( Tony Buzan)发明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大脑放

马原分析题复习方法.doc

上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分析题的总体复习方法,这篇文章里我具体谈一谈马原分析题的审题答题技巧以及复习方法,同学们看完之后可以开始试着做真题和8套卷,相信经过一定的训练之后找哲学原理的成功率会有明显提高。 【复习方法】 做马原分析题,头脑屮必须有一个哲学框架。最怕的就是到考场上,看完材料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连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中的哪一快都搞不清楚。或者是明明看到材料应该是讲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但是这一块有哪些原理脑子里一片空白,这就是框架没有建立起來,头绪没有整理清楚。我建议同学们自己画一个框架图,或者直接参考我在《知识点提要》屮给出的12页哲学逻辑图,把过去10年的马原分析题认真研究之后,标出各个原理所在的位置,你会发现很多原理都是重复在考的,在复习框架图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些原理的应用。 比如说关于认识与实践,在《捉要》逻辑图的第7页,需要掌握实践和认识活动屮的主体客体(2013年),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4点,其中①②③在16年考查,④在13年考查, ①在08年考査,①③在01年考查),认识的本质(2013年)。同时,还要关联到其他一些知识点,比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见《提要》逻辑图第8页),需要把握认识壯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2013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2012年)。再进一步扩展,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那么乂涉及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002年,《提要》逻辑图第3页)。实际上,在真题的标准答案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把这些知识点串在一起的情况,比如“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按规律办事”、“耍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这些也是同学们要通过研究真题,从真题的标准答案中学习的。把这种常见的“套话”记住,在结合材料组织语言的时候就不怕没有素材可用,可以让回答更加“丰满”。 在做题练习的过程中,我也建议同学们可以把相对抽彖的哲学原理用简单易懂的一些同义诃或者短语來替代,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比如说“举一反三”就是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具休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才盾的特殊性;“正视问题的存在”可以川才盾普遍性來解释;提问中同吋问到两个方而/属性/特点的吋候,可以考虑用对立统一;涉及到两个相反的事物(比如成功/火败、真理/谬误、好事/坏事等),可以考虑用矛盾转化。 【审题技巧】 马原分析题要在审题上下功夫,不要怕浪费时间,如果原理找不准,写的再多再好也没用。如果点踩到了,自己围绕知识点再加一?些"套话”(比如前而提到的,要按规律办事,采収科学的方法,勇于创新等),10分就可以拿到7、8分。下面我先给大家分析一下马原分析题的提问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隐晦的问法,比如2010年梅兰芳这道题的提问: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Z作”?这类提问难度鮫大,需要口己完成整个分析过程。还有一种是限定性的问法,比如2006年34题第一问: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Z处;2009年34题第一问: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这种提问方式明确告诉了考生要从某个角度分析,难度略低,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种限定,每年考试都有考生忽略了这种限定,丢分是非常可惜的。卜-面我将主耍讲解第一类难度较高的捉问如何从审题來分析所考原理。 篇幅所限,具体题目材料可参考《讲真题》

知识点汇总和思维导图

第九单元知识点汇总和思维导图【一轮复习】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 FeSO4溶液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⑴概念:(略); ⑵注意:①条件:“在一定量溶剂里”“在一定温度下”;②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不是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故甲物质的甲物质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乙物质。 ⑶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⑷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⑸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⑹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a.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b.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c.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1)溶解度的含义:如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a.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b.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a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c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 例: (a)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 (b)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c)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d)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e)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f)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g)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大家有没有注意,大部分的记忆,都是零散的。今天记得A,明天记得B,后天记得C。所以,今天学一点,明天忘一点,效率不高。而且,当你要记得一个新知识时,又也从零开始的。而今天讲的集成系统记忆法,则不是这样的。它最大的好处是不用什么特别的方法去记。因为你理解了它,并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你就很容易记住了。整个知识成体系,成体系了,所以不容易乱,学习也是一样。 那么,什么是集成系统记忆法呢?集成系统记忆法,就是把自己的知识进行分类, 然后用一套多层次的挂钩,来把不同类别与级别的知识点进行层层联结.。相当于图书馆和大型超市。图书馆系统就是归类整理的一个典型。仔细研究一下固定电话号码,个人认为它是分类整理最精确的东东之一。所以,个人认为,最厉害的记忆不是图像记忆,还是逻辑记忆,比如台湾记忆专家陈俊生举的一个例子: 36552124313028 ,如果学过记忆术的人记,可能会用图像记,但如果把它分一下,变成365 52 12 4 31 30 28 ,各位一定看出了道道吧,一年+52周+12月+4季+大小月。 所以美国著名学习专家弗斯特教授在《记忆术》中强调:要不遗佘力地把工作、学习中的东西分好类,以帮助记忆和灵活运用。这个编档系统的大类和小类越详细,记忆和运用就越方便。 在这里,再强调一下闲云的“以熟带新”的记忆核心理念:任何资讯要记在头脑中,最好的方法,并不是直接把它记下来,而是联结在你已经知道的事物中,印象才会最强烈、最深刻。今天我讲的集成系统记忆法就是“以已知带未知”的逻辑好方法。能在记东西的时候产生所谓的“往前滚动”的效果,而不只是停留在原地踏步。 接下来讲一下,集成系统记忆法的应用领域:某一专门领域研究+专题研究+论文写作。(请各位看一下大纲) 第3小点是使用工具: 要用思维导图软件,思维导图软件的优势在于:能随意扩充、增删、调整、节省时间和精力。

马原知识框架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

1 ( ( 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3)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阶级斗争与改革 (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

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衡量标准 (1)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6.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3)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鲜明特征: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1)探讨当代人与世界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而是一种“现世的智慧”,因而它必然要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空

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为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可能性。但同时,科技的发展又颠覆了我们传统的世界观,使我们陷入困惑中。因此,我们的任务应当是遵循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所确定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根据时代要求,探讨追问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2)追问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当代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也不难看到一些面效应。因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不断追寻适合当代人类的存在方式。 (3)研究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与活力都来源于实践,是对各种科学理论、科学成果的批判继承,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在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要以当代思潮的方式来考虑问题,引领时代发展。 2,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答: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④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3,“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

什么是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问题

什么是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问题 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问题 无论理科还是文科,是不是都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等层进式框架来绘制思维导图,开展思维训练? 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提到过,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可视化手段支持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的工具,但它并没有提供“如何激发”和“如何整理”的思维框架。不同的人使用思维导图的效果不一样,就是因为不同人的思维模式不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是5W1H思维模式的一个变形,这种模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也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是唯一的和最佳的模式。 使用者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框架激发和整理,如思维训练专家爱德华?德?博诺的六顶思考帽[25]和柯尔特思维训练课程[26]里的60个思考工具、SWOT分析法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思维指引框架,每一个都有其适用性。在对一个观点进行评价时,使用PMI(好处、不足、兴趣点)就比5W1H有更好的效果。 思维导图的呈现时机和策略问题 有老师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呈现的时机有没有一定的原则,在课堂哪些环节运用更有效果? 应该说,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呈现的时机并没有一定的原则,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和实时的教学情境选择不同的使用方式。总体来说,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可以用于以下环节: 1)作为先行组织者呈现,即在课程开始时将整体图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心理预期; 2)作为教学进程引导工具,即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展开,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 3)作为讨论交流的工具,支持协同知识建构的进行; 4)作为汇报的工具; 5)作为反思的工具; 6)作为评价工具; 7)作为创作的工具; 8)作为复习总结工具; 9)作为新旧知识联系的工具,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 10)作为对知识的深层次加工工具等。 思维导图的效果问题 有老师提问:使用多长时间思维导图才能收到效果? 实际上,学习思维导图要经历从了解到应用、从应用到受益的过程。如图1所示,在使用前,我们很多学生处于“无意识的低效”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虽然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基本使用方法,但可能并没有太好的效果,这个阶段可称为“有意识的低效”状态;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感悟,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技巧越来越多,对思维导图的领悟也越来越深,就开始收获思维导图带来的效果了,这时就进入了“有意识的高效”状态;但这不是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的终点,应该继续坚持使用,加深感悟,直到没有感受到思维导图的存在,也就是说不会因为软件使用不熟练或因思维导图绘制技巧本身影响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辩证法的两大特征

2018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辩证法的两 大特征 考研政治复习要把握科目框架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认为大家通过逻辑图来复习,更有利于记忆和梳理,下文我们就通过图片来记忆马原知识点,18考生注意巩固。

说明: 唯物辩证法是对世界存在状态的回答。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静止孤立的,而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的。实际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不是马克思的创造,早在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之前,就存在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唯物主义(又叫做机

械唯物主义)这两个派别;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才是辩证法的创立者,只不过他的辩证法体系是唯心的,即只承认精神领域存在着辩证关系。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唯物主义,便形成了辩证唯物论,从而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相区分;另一方面从唯物主义出发去看待辩证法,便形成了唯物辩证法,从而与唯心辩证法相区别开来。 考点: (1)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2)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3) 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 (4) 发展与过程 (5)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7)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8)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10)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1) 矛盾分析方法 (12)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13)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辨证关系 (14) 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 (15) 辨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16) 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17)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18)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9)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20) 辨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21) 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考试题型: 唯物辩证法历来是考研政治的重点,它的三大基本内容,即二大特征、三大规律、五大范畴都曾经作为材料分析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考研真题当中。尤其是“对立统一规律”考查的频率很高。 复习策略: 除了根据所给图示,掌握基本框架之外。考点(1)至(17)都要作为材料分析题的形式来理解记忆。因此这部分内容不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而且还要培养用所记忆的知识去分析材料、回答问题的能力。这是对考生比较高的要求,需要长时期的练习。考点(18)至(21)则以选择题的方式了解记忆即可。

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点

1. 函数、极限与连续 重点考查极限的计算、已知极限确定原式中的未知参数、函数连续性的讨论、间断点类型的判断、无穷小阶的比较、讨论连续函数在给定区间上零点的个数、确定方程在给定区间上有无实根。 2. 一元函数微分学 重点考查导数与微分的定义、函数导数与微分的计算(包括隐函数求导)、利用洛比达法则求不定式极限、函数极值与最值、方程根的个数、函数不等式的证明、与中值定理相关的证明、在物理和经济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曲线渐近线的求法。 3. 一元函数积分学 重点考查不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计算、广义积分的计算及判敛、变上限函数的求导和极限、利用积分中值定理和积分性质的证明、定积分的几何应用和物理应用。 4.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数一) 主要考查向量的运算、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夹角,并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解决有关问题等。该部分一般不单独考查,主要作为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基础。 5. 多元函数微分学

重点考查多元函数极限存在、连续性、偏导数存在、可微分及偏导连续等问题、多元函数和隐函数的一阶、二阶偏导数求法、有条件极值和无条件极值。另外,数一还要求掌握方向导数、梯度、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6. 多元函数积分学 重点考查二重积分在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下的计算、累次积分、积分换序。此外,数一还要求掌握三重积分的计算、两类曲线积分和两种曲面积分的计算、格林公式、高斯公式及斯托克斯公式。 7. 无穷级数(数一、数三) 重点考查正项级数的基本性质和敛散性判别、一般项级数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判别、幂级数收敛半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求法以及幂级数在特定点的展开问题。 8. 常微分方程及差分方程 重点考查一阶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二阶线性常系数齐次和非齐次方程的特解或通解、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此外,数三考查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一介常系数线形方程求解方法。数一还要求会伯努利方程、欧拉公式等。

马原及毛概前十章框架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唯物论、辩证法)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论)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历史唯物论) 五、资产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本质论)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发展论)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唯物论考点 辩证法考点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时空是运动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绝对性和相对性——时空无限性 社会的物质性——从实践出发理解世界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

认识论考点

两大现象 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本质论考点 历 史 唯 物 论 社会基本结构 社会存在结构——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结构——社会心理 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意义——“两个划分两个归结” 现实的人 人的属性 人的价值 以人为本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章节结构和逻辑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 三、新主义革命理论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五、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策略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论

思维导图软件中的思维结构详解

思维导图软件中的思维结构详解 熟悉思维导图软件的用户都知道,思维导图软件支持多种思维结构,并且不同思维结构可以混用。每一个分支都可以是一个不同的结构,让你不受限制、自由地进行思维的发散和整理。 在思维导图软件中,你可以用思维导图、逻辑图、鱼骨图、矩阵图、树状图、时间轴等结构来表达你的思维。它们像思维的利刃,辅助你快速理清并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混乱和问题。 对于熟悉这些结构的人来说,可以灵活应用,甚至当你的逻辑结构特别复杂时可以进行混搭。但对于新手而言,如何选择合适的结构,这是个问题。酱酱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下思维导图软件中各个思维导图结构的常用场景。 // 思维导图结构 // 思维导图是思维导图软件最常见的结构,也是思维导图最原始的结构。由一个中心主题向四周进行网状发散。这个结构适合多种使用场景,没有什么限制,尤其适用于头脑风暴的思维发散时。 值得一提的是,思维导图软件并没有对主题数量有任何限制,也就是说当你在思考的时候,可以穷尽所有你能够想到的想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思维的整理。

▼ 思维导图软件用法指引 平衡图是特殊的思维导图结构,区别在于平衡图的主题是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均衡分布的,两端的主题分布会达到一种对称的状态。

// 逻辑图结构// 逻辑图是除了思维导图结构外最常用的结构之一,课堂上老师特别喜欢用这个「大括弧」来总结知识点。逻辑图可以用来表达基础的总分关系或分总关系(向右/向左)。同样,这个结构也适用于多场景。 ▼ 运营所需能力 ▼

毕业论文安排 ▼

下半年规划 // 组织结构图// 组织结构图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可以「简洁明了地展示组织内的等级与权力、角色与职责、功能与关系」。通常可以用来展示公司或机构的组织结构。 ▼ 金字塔结构

考研政治思维导图

考研政治思维导图 考研政治,即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重要考试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介绍是本学科目的的第一部分。这篇文章将从思维导图的角度给你一个知识的全面概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简称《马原》,共八章,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导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地图 科学社会主义思维导图 【温馨提示】以上图片由测绘社区用户@Ye Mo收集,仅供参考。据说世界上有一群聪明的孩子,他们会思考。他们有一个秘密武器——思维地图。人们常说,美国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还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那么,这种神秘的“心态”是如何传授的呢?事实上,现在美国有很多学区都在提倡教师做思维地图培训,而小绿老师所在的学区就组织了这样的专业培训。现在我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给大家一个工具来分析这个有趣的逻辑训练。

在美国的小学里,经常有图形组织者和思维地图来帮助孩子们思考。后来,在小鲁老师参加了一系列的专业思维地图培训后,我被要求制作Graphic organizer,就是帮助我通过图形来澄清事实、概念或想法。例如,给定一个由四个圆圈组成的网络,孩子会在圆圈中填写四个答案。给孩子一个夹有两片面包、一块肉和一片绿叶的汉堡包,孩子会在面包、肉和绿叶之间填写答案。图形组织者是一种方法,安排文本到不同的空间与框架。它更像是已经有了一堆书面文本,像是在填充空白,填充已经制作好的图表。网上至少有700个图形组织者——包括KWLchart, Sandwich,Web, Spider Map等等。 而思维地图只有八个。这八种思维导图都是有版权的。发明这八种思维导图的人是David Hyerle博士,他发明它们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如今,美国的许多学校都会从Thinking Maps公司购买员工来培训教师。这种培训需要授权。这是一个不同于Graphic Organizer 的概念,它反映了一个从零开始的思考过程。 例如,老师让学生比较两个故事的主人公之间的异同。老师不会给你双气泡,甚至不会说我们要用双气泡。从8个心理图标中,孩子们选出了最适合这个任务的一个——比布鲁斯,因为它代表了对比和比较的概念。所以思维导图更多的是关于你思考的方式,而不是填空。

马原期末考试重点内容(1)

马原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一、考试题型 1.单选20分 2.多选20分 3.简答题4题×6分 4.辨析题4题×6分(判断正误2分,理由4分) 5.材料分析题12分 二、考试范围 1.绪论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不考 2.§1.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不考,其中第三点(P53)考一道多选题,详见重点问题(一) 3.§2.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考 4.§4.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考 5.第七章考§7.1的两个问题(下方重点) 三、课程主线(复习思路) 基础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论证政治经济学:商品、货币、资本、资本主义(全球化、新变化) 结论科学社会主义 四、重点问题 (一)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哪些能力?(P53五点,多选题) 战略思维能力、历史唯物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

思维能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P22) 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其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三)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概念(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总+4分,P10-15) 1.总: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分: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③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④崇高的社会理想。 (五)物质和意识的关系(P28-31)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六)为什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61) (七)联系及其特征(P34-35) 1.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19考研政治:五种记忆方法

19考研政治:五种记忆方法 【摘要】考研过程中,不擅长记忆的小伙伴们是不是很担心政治?担心自己背不过知识点,担心背过一遍又毫无印象。下面分享给你一些特别有效的政治记忆方法,把握好理解、逻辑、重点、填空和习题这五个版块,政治没问题! 一、理解和背诵相结合 有的同学反映,有些知识点总是背不过、记不住,根本原因在于你还没有充分地理解它们。考研政治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对特定原理的解释和说明,尽管抽象程度不同,但是并非完全无法理解。 记忆首先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想把繁杂的政治知识点都记住,不要从一开就抱着"背"的态度去对待它们,必须先理出个头绪来。这个时候,梳理知识脉络就变得很重要。考研政治的知识点错综复杂,互相联系,在整理过程中须要以清晰为上,彼此有联系的内容可以放到一起对比着记忆。知识脉络梳理清楚了,不一定所有的内容都记住,但一定能对各部分知识点了然于心,在此基础上再背诵记忆,更容易事半功倍。 那如何做到背和理解相结合? 1、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三个w 例如马原第一章的知识点,我们只要记住"www"就可以了具体来说就是who,what,why。Who,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创立的;what,是无产阶级的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及普遍规律的学科,可以从3个角度去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Why,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 2、大题关键词记忆 书中的知识点更加的贴近书面用语,比起自己的分析,更加富有合理性,也是大题采分点的依据。我们在记忆这类题的时候也可以采取记忆关键字的方法。例如维新运动的意义:首先是爱国救亡运动,其次是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最后思想启蒙。当然我们现在复习时应该把它拓展开

马原分析题答题技巧

马原分析题答题技巧 这篇文章中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马原分析题的审题答题技巧以及复习方法。更详细的讲解可以去看我的《讲真题》的第二个配套视频。还没有看过我的冲刺阶段复习方法指导文章的同学,可以去我的置顶微博查看。 马原分析题的难度就在于提问不明确考哪个原理,要从众多原理中自己去匹配,这个思维模式要去仔细研究真题、做真题来体会。真题是我们复习这门课分析题的最佳资料,从中你也可以看到哪些原理是容易命题、经常命题的。比如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在08、09、11、12年连续命题,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原理,在头脑里搭建的框架图中也必须明确这个原理的位置。 之前我已经多次强调,做马原分析题,头脑中必须有一个哲学框架,最怕的就是到考场上,看完材料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连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中的哪一快都搞不清楚。或者是明明看到材料应该是讲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但是这一块有哪些原理脑子里一片空白,这就是框架没有建立起来,头绪没有整理清楚。我建议同学们自己画一个框架图,或者直接参考我在《知识点提要》中给出的11页哲学逻辑图,自己把过去10年的马原分析题认真研究之后,标出各个原理所在的位置,你会发现很多原理都是重复在考的,在复习框架图的时候就要尤其注意这些原理的应用。 比如说关于认识与实践,在《提要》逻辑图的第6页,需要掌握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2013年),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4点,其中①在08、01年考查,③在01年考查,④在13年考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2013年)。同时,还要关联到其他一些知识点,比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见《提要》逻辑图第7页),需要把握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2013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2012年)。再进一步扩展,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那么又涉及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002年)。实际上,在真题的标准答案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把这些知识点串在一起的情况,比如“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按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这些也是同学们要通过研究真题,从真题的标准答案中学习的。把这种常见的“套话”记住,在结合材料组织语言的时候就不怕没有素材可用,可以让回答更加“丰满”。 上图为《知识点提要》哲学逻辑图中认识与实践相关框架图汇总 【审题技巧】 马原分析题要在审题上下功夫,不要怕浪费时间,如果原理找不准,写的再多再好也没用。如果点踩到了,自己围绕知识点再加一些“套话”(比如前面提到的,要按规律办事,采取科

2017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看图复习(4)

2017考研政治马原凯程:看图复习(4) 考研政治复习要把握科目框架和凯程之间的逻辑联系,认为大家通过逻辑图来复习,更有利于记忆和梳理,下文我们就通过图片来记忆马原凯程,考生注意巩固。

说明: 唯物辩证法是对世界存在状态的回答。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静止孤立的,而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的。实际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不是马克思的创造,早在马克思

的辨证唯物主义之前,就存在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唯物主义(又叫做机械唯物主义)这两个派别;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才是辩证法的创立者,只不过他的辩证法体系是唯心的,即只承认精神领域存在着辩证关系。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唯物主义,便形成了辩证唯物论,从而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相区分;另一方面从唯物主义出发去看待辩证法,便形成了唯物辩证法,从而与唯心辩证法相区别开来。 考点: (1)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2)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3) 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 (4) 发展与过程 (5)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7)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8)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10)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1) 矛盾分析方法 (12)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13)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辨证关系 (14) 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 (15) 辨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16) 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17)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18)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9)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20) 辨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21) 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考试题型: 唯物辩证法历来是考研政治的重点,它的三大基本内容,即二大特征、三大规律、五大范畴都曾经作为材料分析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考研真题当中。尤其是“对立统一规律”考查的频率很高。 复习策略: 除了根据所给图示,掌握基本框架之外。考点(1)至(17)都要作为材料分析题的形式来理解记忆。因此这部分内容不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而且还要培养用所记忆的知识去分析材料、回答问题的能力。这是对考生比较高的要求,需要长时期的练习。考点(18)至(21)则以选择题的方式了解记忆即可。

考研政治思维导图_整理20182019年第二学期思维导图评选

20182019年第二学期思维导图评选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2018——2019年第二学期思维导图评选 优秀指导教师名单 黄照霞郭春芽刘敏张晓娟俞梦雅司丹丹孔令娟杨明翠李红玲宋文吴云平朱爱萍李洁胡玲杨清华潘雅婷庞芳戴俊汪云洁夏宁华朱芳焦金凤张志芳施琦曾佳王群李一婷滑玉杰张六林顾新峰丁存霞许伟伟薛清翟道华孙春花徐欣王俐杜媛媛陶花陶梦凡顾佳佳熊燕王辉

《三角形》整理与复习 卢昕 1.游戏导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有关三角形知识进行全面系统有序的梳理,进一步加深理解从而牢固掌握, 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知识奠定基础。 2.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回顾和整理所学知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积累回顾与 整理知识的经验与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 3.在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在复习 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三角形的知识进行复习,梳理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以及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学过程: 1、钝角三角形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猜一猜!挡板下藏了一个什么三角形?现在卢老师只露出一个角,你能猜的出来吗?谁知道?(生1,生2,生3)为什么你们都猜“钝角三角形”呢?(生说原因)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一看【挪开挡板】恭喜你们!答对了!【电脑鼓掌】 2、锐角三角形 师:太厉害了,还想猜吗?请看!【课件】这又是什么三角形?谁知道?(生:不能确定)哦?那卢老师再给你们看一个角,现在能猜出来吗?(生:还是不确定)好吧!那卢老师最后给你们一个信息【课件出示度数】现在能猜出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引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三角形这一块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其实,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就让我们把《三角形》这个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贴课题】 二、知识梳理(20分钟) 1.罗列知识点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的组成,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边关系,

考研政治哲学部分思维导图超强记忆及考点辨析

唯物论 哲学总复习体系 基本原理(关系〉方法论意义(世界的本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反对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在人脑中的反映)〈不同认识的根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 物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论 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 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反对僵化系原理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唯物辩证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因果联系的意义〉 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如何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运动的观点(与物质、静止的关系)在运动中认识事物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坚持发展的观点,反对静止的观点 辩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坚持适度原则,重视聋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 证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飞跃 法 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 对立统一关系原理 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反对一点论矛盾的普遍性的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改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均衡论与一点矛盾主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论 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坚持实践与认识〈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的含义特征作用) 同群众实践相结合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认处理好改造“客”与“主”的关系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关系 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论既要实践,又要学习 认识的根本任务一透过现看本质 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认识无止境,反对将认识凝固化、僵化分析、综合 合理想象和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利用有利条件为社会作出贡献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辩证关系原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生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现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立 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什么是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问题

什么是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问题 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学习方法,那么在绘制 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思维导图基本框架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问题 无论理科还是文科,是不是都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 等层进式框架来绘制思维导图,开展思维训练? 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提到过,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可视化手段支持思维激发和思维 整理的工具,但它并没有提供“如何激发”和“如何整理”的思维框架。不同的人使用思 维导图的效果不一样,就是因为不同人的思维模式不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是5W1H思维模式的一个变形,这种模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也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是唯一的和最佳的模式。 使用者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框架激发和整理,如思维训练专家爱德华?德?博诺的六顶思考帽[25]和柯尔特思维训练课程[26]里的60个思考工具、SWOT分析法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思维指引框架,每一个都有其适用性。在对一个观点进行评价时,使用PMI(好处、不足、兴趣点)就比5W1H有更好的效果。 思维导图的呈现时机和策略问题 有老师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呈现的时机有没有一定的原则,在课堂哪 些环节运用更有效果? 应该说,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呈现的时机并没有一定的原则,需要根据具体 的教学设计方案和实时的教学情境选择不同的使用方式。总体来说,思维导图在教学 中可以用于以下环节: 1)作为先行组织者呈现,即在课程开始时将整体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完 整的心理预期; 2)作为教学进程引导工具,即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展开,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 3)作为讨论交流的工具,支持协同知识建构的进行; 4)作为汇报的工具; 5)作为反思的工具; 6)作为评价工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