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物联网研究现状综述

物联网研究现状综述

物联网研究现状综述
物联网研究现状综述

物联网研究现状综述

曹青林

(华中师范大学科技与产业处,湖北武汉430079)

要:对物联网的定义、应用研究及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世

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代表了下一代信息发展技术。关键词:物联网;信息产业;传感器网络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0)05-0006-02

1

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的概念于1999年首次提出,当时的定义是:把所

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最初被定位为一种将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技术。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 )发布的《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 》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广泛的应用。2009年1月28日,IBM 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奥巴马上任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的“圆桌会议”中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此概念的提出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指出要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并形象地称之为“感知中国”中心。此后,2009年8月24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赴台首次发表公开演讲,提出了“物联网”理念。2010年“两会”期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所附的注释中对物联网有如下说明: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各种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如今国际社会广泛达成共识,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代表了下一代信息发展技术,被世界各国当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重点技术领域。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体系结构,系统模型以及网络体系和服务体系都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2物联网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要实现“物物互连”,用于标签物体的电子标签和感

知物体的传感器网络相当关键。在电子标签方面,如今业界都

倾向于RFID 技术,这主要由于RFID 具有远距离非接触读写、多标签读写、数据可更新、穿透性及适应环境能力强等许多优势,RFID 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在传感器网络方面,国际上把利用计算技术监测和控制物理设备行为的嵌入式系统称为网络化物理(CPS ,Cyber-Physi-

cal Systems )或者深度嵌入式系统(Deeply Embedded Sys-tems )。对照国际电信联盟有关物联网的定义以及PCAST 咨询报告有关CPS 定义,沈苏彬等认为CPS 是物联网的专业称呼,侧重于物联网内部的技术内涵;而物联网是CPS 的通俗称呼,侧重于CPS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支撑物联网开发的过程

当中,集分布式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的无线传感网络(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巨大的无线传感网络中,一方面,传感器是机器感知物质世界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热、力、光、电、声、位移等信号,为网络系统的处理、传输、分析和反馈提供最原始的信息;另一方面,随着传统的传感器逐步实现微型化、智能化、信息化以及网络化,无线传感网络正以其低成本、微型化、低功耗和灵活的组网方式、铺设方式以及适合移动目标等优势受到广泛重视。物联网正是通过遍布在各个角落和物体上的形形色色的传感器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最终实现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感知”。

物联网的研究不仅限于识别和感知,对其体系结构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大讨论,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物联网体系结构。

麻省理工学院Auto-ID 实验室提出的EPCglobal “物联网”体系架构和日本UIDCenter 提出的Ubiquitous ID (UID )物联网系统是两种主流的体系结构。EPCglobal 物联网体系架构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产品电子代码(EPC ,一种全球范围内标准定义的产品数字标识),电子标签和阅读器,EPC 中间件,EPC 信

软件导刊

Software Guide

第9卷%第5期

2010年5月Vol.9No.5May.2010

作者简介:曹青林(1968-),男,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科技与产业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应用。

第5期

息服务(EPC-IS),对象名字服务(ONS)。其中由EPC、RFID标签、RFID阅读器、EPC中间件组成实体和内部层次,EPC-IS称为商业伙伴之间的数据传输层,ONS等组成其他应用服务层。对于基于EPC的物联网,蒋亚军等认为EPC系统作为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由电子代码(EPC)体系、射频识别系统以及信息网络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神经网络软件(Savant)技术、对象名解析服务(ONS)技术,实体标记语言(PML)技术。UIDCenter提出的UID技术体系架构由泛在识别(uCode)、泛在通信器(UC)、信息系统服务器和uCode解析服务器等4部分构成。UID使用uCode作为现实世界物品和场所的标识,UC从uCode电子标签中读取uCode获取这些设施的状态,并控制它们,UC类似于PDA终端。UID是将现实世界用uCode标签的物品、场所等各种实体和虚拟世界中存储在信息服务器中各种相关信息联系起来,实现“物物互联”。除了这两种主流体系结构,Duquennoy提出的物品万维网(Web of Things,WoT)是一种面向应用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体系结构,把万维网服务嵌入到系统中,采用简单的万维网服务形式使用物联网,从而试图把互联网中成功的、面向信息获取的万维网应用结构移植到物联网上,以简化物联网中信息的发布和获取。

Pujolle提出的物联网自主体系结构是为了适应异构的物联网无线通信环境而设计的,采用了自主通信技术,以自主件(Selfware)为核心实现自主通信。自主件在端到端层次以及中间结点,执行网络控制面已知的或者新出现的任务,可以确保通信系统的可进化特性,但是这种自主体系结构涉及的协议栈较为复杂,只能适用于计算资源较为富裕的物联网结点。

WoT和物联网自主体系结构都是从某个具体应用的角度给出的物联网系统结构,这类结构还无法构成通用的物联网系统结构,因此,苏彬,范曲立等建设性地提出了一个通用的物联网体系结构,该结构体系遵循多样性原则、时空性原则、互联性原则、安全性原则以及坚固性原则,并从服务类型,结点分类和互连结构3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体系结构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他们给出通用的物联网系统模型,通过从标识物品、建立物联网系统、建立物联网应用系统3个方面来分析和梳理在实现物联网系统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3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物联网的研究和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对物联网的定位和特征的理解还没有统一,物联网的系统模型和结构尚没有形成标准。在研究和开发存在一定程度的试探性,在物联网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物联网环境下的事件检测和动作决策操作必须准确和实时,以保证物联网操作中时间和空间的正确性。这类技术包括提供安全、实时的数据服务技术,物联网系统的正确性验证技术,嵌入式万维网服务开发技术,隐私保护技术以及安全控制技术等,能否在这些技术上取得突破是决定物联网技术能否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

此外物联网示范系统建设和部署在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也面临较大的挑战。尽管如此,与基础性研究同步,物联网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仓储物流,假冒产品的防范,智能楼宇、路灯管理、智能电表、城市自来水网等基础设施,医疗护理,精准农业传感技术的精确应用、智能化专家管理系统、远程监测和遥感系统、生物信息和诊断系统、食物安全追溯系统等领域体现了极大的应用价值,并将发挥巨大的潜在作用。

参考文献:

[1]UIT.ITU Internet Reports:The Internet of Things[R].2005.

[2]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12).

[3]刘兆元.物联网业务关键技术与模式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09(10).

[4]甘勇,郑富娥.物联网中RFID中间件技术研究及实现[C].2006国际RFID技术高峰论坛会,2006.

[5]DUQUENNOY S,GRIMAUD J J G.VANDEWALLE.Smews:smart and mobile embedded Web Server[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lex,Intelligent and Software Intensive Systems.2009.

[6]PUJOLLE G.An autonomic-oriented architecture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C].IEEE John Vincent Atanasoff2006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dern Computing.2006.

[7]苏彬,范曲立,宗平,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

[8]GUSTAVO R G,MARIO M O,CARLOS D K.Early infrastructure of an internet of shings in spaces for learning[C].Eigh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2008.[9]AMARDEO C,SARMA,J G.Identities in the future internet of things[C].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2009.

[10]AKYILDIZ L F,et al.Wireless sensor networks:A survey[J].Com-puter Networks,2002(1).

[11]STANKOVIC J A.Real-time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in embedded sensor networks[R].Proceedings of the IEEE,2003(7).[12]陈积明,林瑞仲,孙优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息处理研究[J].

仪器仪表学报,2006(9).

[13]李凤保,李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J].仪器仪表学报,2005(2).

[14]YAN B,HUANG G W.Application of RFID and internet of things in monitoring and anti-counterfeiting for products[C].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8.

[15]刘志峰,张宏海.基于RFID技术的EPC全球网络的构建[J].计算机应用,2005(增刊1).

[16]SHA LUI,GOPALAKR ISHNAN S,LIU XUE,et al.Cyber-Physical systems:a new frontier[C].2008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nsor Networks:Ubiquitous and Trustworthy Computing,2008.[17]W OLFW.Cyber-physical Systems[J].Computer,2009(3).

[18]EASWARAN A,LEE https://www.sodocs.net/doc/ab16244853.html,positional schedulability analysis for cyber-physical systems[J].SIGBED Review,2008(1).

[19]TAN YING,GODDARD S,PEREZ L C.A prototype architecture for cyber-physical systems[J].SIGBED Review,2008(1).[20]PRESIDENT'S COUNCIL OF ADVISOR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Leadership Under Challenge:Information Tech-

nology R&D in a Competitive World,An Assessment of the Fed-

eral Network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D Program[EB/

OL].http://https://www.sodocs.net/doc/ab16244853.html,/pdf/nitrd review.pdf.

[21]任丰原,黄海宁,林闯.无线传感器网络[J].软件学报,2003(7).

(责任编辑:余晓)

曹青林:物联网研究现状综述7

··

物联网文献综述

物联网安全文献综述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人到人之间的互联,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这样的一种新兴的技术,同时当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危机,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物联网服务能否得到真正的实际推广应用,必需引起高度的关注。因此,我专门查阅了几篇关于物联网安全的相关文献,对物联网安全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案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一篇论文是李志清的《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这篇论文主要从信息安全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基本属性出发,探讨物联网安全方面的需求及其面临的安全威胁,研究了物联网的安全模型并且提出了物联网的安全机制。其中,物联网的安全模型包括应用层、处理层、传输层、感知层,分别对应信息应用、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采集与物理层面的安全。而物联网的安全机制包括认证与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立法保护。第二篇论文是何德明的《浅谈物联网技术安全问题》,这篇论文主要讨论了物联网技术安全的特点以及物联网的传统技术和特殊技术的安全问题,并且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其解决之道。第三篇论文是范红的《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研究》,这篇论文通过对物联网进行安全性分析,提出了一种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该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提升物联网防护水平,并且对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其中防御横向体系包括物理安全、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安全管理中心以及应急响应恢复与处置六个方面,而纵向体系包括边界防护、区域防护、节点防护和核心防护。第四篇论文是金朔平的《云计算与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这篇论文在研究物联网与云计算结合的基础上,着重对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安全进行研究。第五篇论文是刘亚坤的《物联网应用的安全问题》,这篇论文主要是拿物联网安全和互联网进行对比,突出讨论物联网机器和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以及RFID系统安全问题。 这几篇论文都说明了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和互联网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传统的网络中,网络层的安全和业务层的安全是相互独立的,而物联网在现有移动网络基础集成了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相当于将网络层和业务层合而为一了,所以移动网络的大部分机制仍然适用于物联网并能提供一定的安全性,但还是需要根据物联网的特征对安全机制进行调整和补充。譬如说在认证机制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业务的安全敏感程度和业务由谁来提供来进行设计,再譬如说在加密机制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业务安全要求的不同来决定采用哪一种加密机制。这几篇论文都突出了物联网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物联网的节点大部分都处于无人监控的状态,攻击者很容易就能接触到这些设备,并对其进行如替换或者修改的进一步行动,这要求我对其设备进行远程信息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联网的安全并不会只会局限于物联网的单方面,而是包括了在物联中涉及了的方方面面,包括手机与计算机的安全漏洞、各种各样的病毒、各种各样的恶意捆绑软件,还有就是人为对机器的防盗,防修改以及云计算机云服务器的安全等等,这些出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在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整个物联网的系统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投身物联网的工作者一定要细致地检查好系统大大小小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安全的威胁。物联网信息安全的保护和防止,除了技术方面,管理方面也是相当的重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会出现更多的安全问题,单靠技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要完善好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制,也要加强各个单位对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全面综述 2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RFID 【提要】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媒体采集技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

物联网综述报告

物联网综述报告 姓名:孟然 学号:03 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

物联网技术综述 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的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的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简要介绍了物联网的当前发展状况。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RFID,ZigBee,云计算等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物联网的主要的应用领域,最后展望了物联网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字] 物联网;RFID;云计算。 一、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麻省理工大学Auto-ID实验室第一次提出“产品电子码”的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接入互联网,实现智能化识别与管理。迄今十余年,“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称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即称为互联网。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互联网的核心内容是hooking people together,由此引申,物联网的核心内容便是hooking things together。 二、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目前,物联网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均想抓住这个机遇,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洗牌中占领先机。物联网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08年底,IBM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战略,强调传感等感知技术的应用,提出建设智慧型基础设施,并智能化的快速处理、综合运用这些设施,使得整个地球上的物都“充满智慧”。由美国主导的EPCglobal标准在RFID领域呼声最高;德州仪器(TI)、英特尔、高通、IBM、微软则在通信芯片及通信模块设计制造上全球领先。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综述

(总) 2014年第3期 摘 要:物联网涉及众多领域,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其次归纳了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然后总结了物 联网的应用;最后给出了物联网面临的挑战,为未来物联网的研究指出方向。 关键词:物联网,构成,关键技术,应用,挑战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综述 薛秀琴1,许方曲2,郝秀兰2 (1.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太原 030024;2.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Survey of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XUE Xiu-qin 1,XU Fang-qu 2,HAO Xiu-lan 2 (1.Shanxi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Taiyuan 030024,China ;2.Huzhou Teachers College ,Huzhou 313000,China ) Abstract :A variety of domains are involved in internet of things.Firstly ,architecture of IoT is introduced.Secondly ,key technologies used in IoT are discussed.Then som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of IoT are listed.Finally ,some challenges in IoT are pointed out ,from which future research areas can be deduced.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rchitecture ,key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s ,challenges 文章编号:1003-5850(2014) 03-0010-04收稿日期:2013-12-22,修回日期:2014-02-15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Y12F0201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1310347007)作者简介: 薛秀琴,女,1969年生,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 )概念是2005年 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正式确立的[1]。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物联网的定义各不相同,至今没有一个权威、完整和精确的定义。狭义的物联网只是物与物互联,不包括人在内;广义的物联网则是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可以实现交互,将信息技术融入社会行为之中,达到人类社会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更高境界[2-3]。本文中采用广义的物联网定义,认为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借助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各种接入网络,实现物体与互联网连接,形成人与物、物与物互联的巨大智能网络。从物联网的构成、关键技术、应用、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因素等角度出发,对物联网的现状及关键问题进行论述,进一步对物联网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1物联网的构成 研究人员在描述物联网的体系框架时,多采用 USN 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作为基础,自下而上分为 底层传感器网络(边缘技术层)、接入网络、基础骨干网络、网络中间件、应用平台5个层次[3-4]。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 )泛在网工作委员会(TCl0)给出了物联网的3层结构[2-5]:第1层是感知延伸系统,第2层是异构融合的泛在通信网络,第3层是应用和服务。 图1USN 体系架 构 10··0170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 析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其具有巨大增长潜能,已是当今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成为各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一、什么是物联网(一)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也称作“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含义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MIT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Center)”,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

绿色物联网:需求、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

综述 从物联网的概念提出至今,政产学研用各界大力投入物联网的研究和建设工作中。当前,物联网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技术设计和行业应用方面,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必然受到能源和成本问题的制约,绿色节能也是目前关注较少的一个领域。为从根本上理清物联网目前存在的能耗问题,为建设高能效的绿色物联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绿色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对绿色物联网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物联网的发展需求,结合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对当前绿色物联网各层的能耗构成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了产业界和学术界在绿色物联网方面的推动工作;同时以物联网的层次关系为出发点,对绿色物联网各层的绿色节能和能效优先设计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梳理,然后结合物联网层次关系给出了当前研究界对绿色物联网研究的各个环节的主要技术,最后对绿色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物联网;绿色通信;能耗;能效 绿色物联网:需求、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 张 兴,黄 宇,王文博 (北京邮电大学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线信号处理与网络实验室(WSPN )北京100876) 摘要 1前言 物联网近年得到政产学研用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美 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 预测[1],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自1999年美国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以来,物联网的研究已经经过了十几个年头。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中国科学研究院嘉兴无线传感网络工程中心无锡研发分中心时,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我国的传感信息中心,称为“感知中国”。在关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同时注意到,整个物联网的能耗问题日益突出,绿色物联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避免以往“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行业误区,适应“绿色通信”的发展趋势,减小 通信行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在大力发展物联网的同时,提前做好绿色物联网的相关研究工作,对我国物联网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绿色物联网,一般指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对人体和环境有危害的新一代物联网设计理念,通过对网络设备进行改造、优化并引入新技术,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2物联网的绿色发展需求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 从目前情况来看,通信行业已经成为耗电大户,排在全国各行业的第12位[2]。巨额的用电成本不仅阻碍了行业的发展,也意味着碳排放量的大幅度升高。 物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形态,除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之外,还包括无线/有线接入网、IP 核心网以及大型计算处理管理平台,几乎包含ICT 产业的各个领域,庞大的 *国家“973”计划基金资助项目(No.2012CB316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001117,No.U1035001)96

物联网技术发展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b16244853.html, 物联网技术发展综述 作者:唐鹏宋巍 来源:《消费电子·理论版》2013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物联网的特点和概念,并分别从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介绍了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说明了物联网所需要的相关技术情况,也简单介绍了中国物联网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物联网;RFID;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一、前言 在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称为“物联网”,它的英文全称是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又有别于互联网的全新概念,可以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是通过嵌入式技术将传感器放入实物当中,通过无线网络对没有生命的物体的进行网络互联与数据信息采集,并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海量数据信息的发送与接收。 二、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也称为M2M,是传统的物流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互联网延伸至物理世界的一种体现,它涉及众多技术,包括实时定位、短距离无线通信、RFID、传感器网络等。物联网将互联网中的用户终端延伸到任何需要实时管理的物品,其目的是给没有生命的物品赋予生命,加强人与物品间的交流。国际电信联盟(ITU)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了物联网时代的蓝图,我们在回家前先发条短信,家里浴缸就能自动放好水或者电饭煲自动做好饭等等,这些都是物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条件。 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感知技术主要依靠传感器网络和RFID等技术实现。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技术核心,主要用来对物理世界的信息感知,就像人的皮肤一样用来感知外界信息。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微型传感器一起组成的,其中每一个微型传感器都相当于一个通信基站,并通过无线信号组成一个网络系统,把得到的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的使用者。RFID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射频识别技术,也可以称为电子标签技术,是通信技术的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并且不需要芯片和接收器接触,在一定距离内就可以传输信号。现在RFID技术应用相当广泛,如果对学生证植入了RFID芯片那就可以一证多用,同时拥有门禁、食堂买饭和图书馆借书等多项功能。而信息传输技术主要依靠Internet互

物联网研究综述

物联网研究综述 摘要:从物联网基础出发,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关键技术,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网、M2M技术,并举例说明物联网在城市建筑、交通、农业等生活领域中的应用。指出物联网产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网;M2M;智能 1引言 1995 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物联网概念。1999 年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2005 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并对其含义进行了扩展。2010年3月我国召开的两会上,物联网被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伴随国家“十二五”规划出台,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大力扶持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行业之一。据权威机构预测,国家将在未来十年投入四万亿大力发展物联网,智能建筑、智能办公、智能家居、RFID等产业将是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作为物联网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楼宇自控、电视监控、防盗报警、综合布线等众多系统于一体的建筑智能化领域,同样迎来了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由第三次信息化引发的“智慧”浪潮,正在打开我们对未来智能化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广袤空间,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深刻改变世界。 2物联网的概念 一般国际通用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的问世打破了传统思维,过去是将公共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在物联网时代,电缆、钢筋混凝土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同一的基础设施,意味着基础设施是一新的土地,所有物的运转都在其上运行,包括经营管理,生产运输,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到来,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数据交换。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之间的连接发展成

物联网技术综述论文

物联网技术综述 引言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未引起广泛重视。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

物联网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信息安全概论》 大作业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物联网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哈尔滨工程大学 摘要: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兴起并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也映入眼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安全威胁,必将制约着物联网的发展。本文对物联网正面临的安全威胁给出了细致地分析,并且针对这些的安全问题给予了一定的解决策略。 关键字:安全威胁策略物联网 近几年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种接入网络以及智能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科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并不断地在各行各业中得以推广应用。物联网连接现实物理空间和虚拟信息空间,其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息息相关,目前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物联网中,每个人拥有的每件物品都将随时随地连接在物联网上,随时随地被感知,在这种环境中,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个人信息、业务信息和财产丢失或被他人盗用,将是物联网推进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重大障碍之一。因此,实现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是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的必要条件,也是物联网应用系统成熟的重要标志。 1、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早已被人们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信息的丢失,物联网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安全问题,物联网将经济社会活动、战略性基础设施资源和人们生活全面架构在全球互联网络上,所有活动和设施理论上透明化。物联网的特点是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由于物联网在很多场合都需要无线传输,这种暴露在公开场所之中的信号很容易被窃取,也更容易被干扰,这将直接影响到物联网体系的安全。物联网规模很大,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一旦遭受攻击,安全和隐私将面临巨大威胁,甚至可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工厂停产、商店停业、电网瘫痪、交通失控、工厂停产等恶性后果。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其自身所隐藏的安全问题日渐显现出来。除了面对传统TCP/IP网络、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等的安全问题之外,物联网自身还存在着大量特殊的安全问题。从终端节点到感知网络、通信网络,从应用层面到管控层面,以及一些非技术层面的因素都关联和影响着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1.1 终端节点层面 由于物联网应用的多样性,其终端设备类型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传感器节点、RFID 标签、近距离无线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终端、摄像头以及传感网络网关等。相对于传统移动网络而言,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往往处于无人值守的环境中,缺少了人对终端节点的有效监控,终端节点更具有脆弱性,将面临更多的安全威胁。 1.2 感知层安全问题 感知层的任务是全面感知外界信息,该层的典型设备包括RFID 装置、各类传感器( 如红外、超声、温度、湿度、速度等)、图像捕捉装置( 摄像头)、全球定位系统(GPS)、激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706-76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自XX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 告XX: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后,现代信息通 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促使物联网技术日趋 成熟,以“物物智能互联”为核心的时代快速到来。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物联网战略,投入巨资 进行研究开发,我国也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在“xx” 规划和其他政策意见中做了重点部署,物联网产业迎 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一、物联网概念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 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完成物品与

物品、人与物品、人与人之间的互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需要利用物联网才能解决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没有考虑的、对于任何物品连接的问题。 (一)物联网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 一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是物联网关键的技术之一。rfid标签,具有读取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无磨损、抗污染、效率高、信息量大等特点。当带有rfid标签的物品通过特定rfid 读写器时,标签被读写器激活并通过无线电波将标签中的信息传送到读写器以及信息处理系统,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 二是下一代网络技术。下一代网络以软交换为核心的,采用开放、标准的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具有分组传送、控制功能从业务中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等特征。这些特征对实现物联网人与

物联网技术综述三——物联网传输技术

物联网技术综述三——物联网传输技术

《物联网技术综述三——物联网传输技术》的提纲 作者:谢中业 导言: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但他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世界各国的未来信息化发展战略,均从不同概念向物联网演进。在中国,物联网技术已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实际应用,国家电网、机场安保、物流等领域已出现物联网身影。专家预计,物联网技术将用三至五年普及,将会发展为上万亿规模的高科技市场。而我国目前在传感网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的主导国。物联网是由传感设备、终端和信息处理中心组成,本文将主要讲述物联网传感技术的相关情况。 一、什么是物联网传输网络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传感网络传输网络 应用网络物联网结构图 图一:物联网结构图 物联网传输网络:在物联网中,对终端数据上传到服务平台并能通过服务平 台获取数据的传输通道。 二、物联网传输网络的作用 作用:物联网传输网络是物联网数据传输的通道,他通过有线、无线的数据 链路,将传感器和终端检测到的数据上传到管理平台,并接收管理平台的数据到各个扩展功能节点。物联网传输网络是内部数据与互联网平台数据的交换通道,是物联网数据与互联网数据交换的中间载体,他属于互联网中的局域网和城域网部分。 三、物联网传输网络的主要构成及优缺点分析 物联网传输网络是互联网的末端接入部分,根据物联网的传输介质不同,可 以分为如下部分: 1、以太网/宽带

物联网现状及前景

物联网现状及未来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臵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最早于1999 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相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实现物品信息互联而形成的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内涵不断扩展。现代意义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物的感知识别控制、网络化互联和智能处理有机统一,从而形成高智能决策。 简单的说: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互联网是人与人的互联,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无缝对接;而物联网是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互联,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必然,五到十年后的时代,必然是物联网的时代。 物联网网络架构 物联网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如图2 所示。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处理、计算等通用基础服务设施、能力及资源调用接口,以此为基础实现物联网在众多领域的各种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 现状 与 发展语: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也愈 加便利,有了智能手机、电脑、iphone 、ipad 等高科技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互联网的出现与应用了。互联网导、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

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19-06-18T15:09:26.15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4期作者:冯泽煜 [导读] 在信息时代物联网的出现可以说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武汉东湖学院 摘要:物联网被称为是当下时代信息领域的一次变革,将以往IT设备与物理设施相互隔离的思维打破,现阶段关于物联网的研究,还是在一个起步的阶段,技术上的发展也是如此,对物联网展开研究,也是为了促进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本文是对物联网展开研究综述,对物联网概念展开阐述,并介绍其中一些关键技术,分析物联网的未来前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对物联网的实际发展是有所促进的。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 前言:在信息时代物联网的出现可以说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物联网对社会以及经济等各方面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利益,一些领域的研究人员不断从多个方面,展开对物联网的分析和探讨,另外是物联网是心技术领域,也是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成为诸多企业努力的技术方向,现阶段物联网整体发展还是比较初级的,在技术上需要进一步的革新。 1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现状 1.1物联网技术概念的提出 最初提出物联网概念的是麻省理工,1999年建立了Auto-ID Labs,提出RFID系统,就是将所有的物品借助射频识别传感设备,实现与互联网的联结。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这是关于物联网最早的概念[1]。 2005年IUT举行WSIS会议,正式对物联网这一概念进行了确定,并分布了文件,对物联网的特征以及技术,还有要面临的挑战展开了介绍。 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人们处于一个全新的通信时代下,这个时候信息以及通讯技术,将从仅仅人与人的交流,转变为人与物和物与物的对接,物联网将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新的信息时代会到来,物联网让信息以及信息技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所物品进行重新的连接,建立新的沟通模式。所有的物品在任何时间以及地点,可以与任何人实现连接[2]。 1.2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从通信的过程以及对象上分析,物联网的核心就是实现人物和物物之间的交互,基本特征就是全面感知、智能处理以及可靠传送。 物联网的全面感知,实际借助无线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二维码等,实现对物品信息随时的获取。 物联网的可靠传送,将物体接入到网络,然后借助网络渠道,可以随时实现信息的共享以及交互。 物联网的智能处理,是借助信息技术[3]。对海量的数据以及信息展开处理以及分析,从而做出智能化决策。 为了对物联网的各方面环节有更加清晰地了解,依据信息科学的角度,围绕着物联网中的信息流动,对物联网的功能模型进行了表述。 首先是信息获取,是对信息进行感知以及识别,对事物的状态以及主要的变化方式,进行敏感以及直觉,要将感受到的信息进行表示。从而实现对信息的获取[4]。 其次是信息的传输,是进行信息的发送、传递以及接收,这样才能让事物的信息从空间以及时间上,实现点到点的传递,这其实是一般意义上所谓的通信工程。 再次是信息处理,是对信息展开加工,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知识的获取,然后对事物实现认知,借助已经获取到的信息,可以产生新信息,这样可以实现对决策的制定。 最后是信息施效,是让信息真正发挥出实效的一个阶段,有着诸多的表现形式,比较重要的一个表现,是对事物的状态以及变换方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事物的控制,让事物按照预期进行运动。 1.3物联网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在IUT的报告中,对物联网进行了基本的阐述,将物联网视为当下信息领域的重要变革,也是信息技术的一次机遇,受到了全球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诸多的发达国家也是对物联网加强了重视,认为物联网是当下重要的新兴产业,对物联网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战略型的决策。 1.3.1发达国家未来促进物联网发展做出的前瞻布局 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布了物联网发展的文件,其中对物联网的前景展开了描述,这是首次将物联网发展以及管理作为主要的目标提出战略设想,并结合物联网的设计发展,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意味着从这个时候开始,欧盟已经对物联网非常重视,并对物联网发展提上日程。 2009年韩国通信部门提出了物联网建设的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市场发展的新动力,并提出要建设世界上物联网方面最先进的基础设施,发展成为物联网技术强国的目标,加强对物联网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物联网服务的完善,并加强对物联网的技术研发等。 欧盟以及韩国为代表的各个国家推出了物联网的发展行动计划,意味着物联网以及相关的产业布局,已经是在全球范围展开,经过了多年来的发展。 1.3.2我国物联网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和推进 2009年开始,物联网开始在国内得到了重视,成为计算机以及互联网之后,又一次引发信息领域浪潮的重要核心领域,并在2010年被列入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将物联网列为重点产业,各个部门为了促进物联网的实际发展,制定出诸多的扶持政策。整体来说,现阶段国内的物联网,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 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借助射频识别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建立了一个覆盖世界玩物的庞大网络,实现了人物和物物的连接。其实就是借助对RFID技术的应用,借助网络实现对物品的自动识别,然后借助网络实现信息的互动和共享,在物联网的构想中,标签

物联网现状及前景

物联网现状及前景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物联网现状及未来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臵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最早于1999 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相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实现物品信息互联而形成的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内涵不断扩展。现代意义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物的感知识别控制、网络化互联和智能处理有机统一,从而形成高智能决策。 简单的说: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互联网是人与人的互联,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无缝对接;而物联网是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互联,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必然,五到十年后的时代,必然是物联网的时代。 物联网网络架构 物联网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如图2 所示。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处理、计算等

物联网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综述

物联网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综述 "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将大规模普及,因此各国齐头并进,相继推出区域战略规划,并纷纷研究相关技术,制定技术标准。 从国内来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 感知中国"中心。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 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11 摘抄3snew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