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历史及未来发展

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历史及未来发展

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历史及未来发展
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历史及未来发展

海洋调查与观测课程考核论文

题目: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历史及未来发展

姓名:

学号:

分数:

2010年4月25日

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历史及未来发展

摘要: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拨尼克克1号”进入太空。各类卫星技术纷纷出现,其中海洋遥感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众多海洋学家、环境学家的高度重视。利用这项技术,人们可以很轻松的取得数万平方公里的近乎实时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对海洋环境进行监控,为解决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海洋遥感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从一开始只提供简单大概的数据到现在提供复杂精确的数据,这期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关键词:海洋遥感技术;历史;发展;

The history of marin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Abstract: October 4, 1957, the Soviet Union launched the world's first artificial satellite, "Hi story of dial Nike Ke 1" into space. Various types of satellite technology have emerged, including ocean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since the date of birth on the cause of many oceanographer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tists are highly valued. Using this technology, people can easily tens of thousands of square kilometers of the acquisition of near real-time Shu Ju, use these data to monitor the marine environment,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settlement program. Ocean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s a gradual process cycle, from the start about the data only provide simple to complex now provides accurate data, this period spent a great deal of manpower and resources.

Key words: ocean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history; development;

我国海洋遥感应用研究起步于七十年代末期。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有:接收气象卫星资料进行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环境污染航空遥感监测,大面积航空测温,海岸带和深海资源航空遥感调查,利用遥感资料进行悬浮泥沙、叶绿素、海冰的应用研究。近期将建成海洋航空遥感业务系统,同时,积极开发航天遥感技术,包括建立海洋环境卫星遥感资料的接收和处理系统。海洋遥感技术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卫星遥感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类提供了从空间观测大范围海洋现象的可能性。目前,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已发射了10多颗专用海洋卫星,为海洋遥感技术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平台。

1.海洋遥感技术的定义

海洋遥感是指利用传感器对海洋进行远距离非接触观测,以获取海洋景观和海洋要素的图像或数据资料。海洋不断向环境辐射电磁波能量,海面还会反射或散射太阳和人造辐射源(如雷达)射来的电磁波能量,故可设计一些专门的传感器,把它装载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飞机、火箭和气球等携带的工作平台上,接收并记录这些电磁辐射能,再经过传输、加工和处理,得到海洋图像或数据资料。

遥感方式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

1、主动式遥感。先由遥感器向海面发射电磁波,再由接收到的回波提取海洋信息或成像。这种传感器包括侧视雷达、微波散射计、雷达高度计、激光雷达和激光荧光计等。

2、被动式遥感。传感器只接收海面热辐射能或散射太阳光和天空光的能量,从中提取海洋信息或成像。这种传感器包括各种照相机、可见光和红外扫描仪、微波辐射计等。

按工作平台划分,海洋遥感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3种方式。

海洋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以光、电等信息载体和以声波为信息载体的两大遥感技术。

海洋声学遥感技术是探测海洋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利用声学遥感技术,可以探测海底地形、进行海洋动力现象的观测、进行海底地层剖面探测,以及为潜水器提供导航、避碰、海底轮廓跟踪的信息。[1]

国际上海洋遥感技术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气象卫星/陆地卫星的海洋应用阶段;第二阶段是海洋卫星应用阶段。后一个阶段是美国于1978年发射的海洋卫星SEASAT-A而开创的。目前,中国海洋遥感技术仍处于第一阶段,即气象卫星/陆地卫星的海洋应用阶段,为了步入第二个阶段,中国海洋遥感学者在最近3年中作了一些试验研究。由于中国气象卫星--风云系列(FY-IA、FY-IB)卫星上有2-4个海洋通道用于观测海洋水色等要素,因此,国家海洋局在北京、杭州、天津等3个城市建立了气象卫星地面接收应用系统。[2]

2.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第一阶段

1988年9月7日,中国启用“长征四号”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极轨遥感卫星。这一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新水平,它提高了我国天气预报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监测灾害性天气的能力。

“风云一号”上装有两台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仪,共有5个探测通道,可探测白天和夜间的云图、地表图像、海洋水色图像、水体边界、海洋面温度、冰雪覆盖及植被生长情况。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国内外大气、云、陆地、海洋资料,进行有关数据收集,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全球环境监测等。[3]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气象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从发回的气象信息看,专家们认为图像清晰,纹理清楚,层次丰富,及时准确。卫星结构上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采用了长寿命的三轴姿态控制系统,使卫星上的两台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仪(扫描宽度可达3000公里)能始终对准地球,对地指向精度小于1.0度,星下点分辨率达1.1公里。1988年10月15日14时26分,就在卫星发射后的第39天,从接收的气象卫星云图上,明显发现卫星沿滚动轴方向严重偏转,卫星姿态失控,导致整星失效。[4]

虽然“风云一号”只在太空遨游了39天,但它的成功发射却有着重大意义。“风云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自己研制、发射和运行气象卫星国家的行列。从中国的空间技术发展和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说,“风云一号”的成功发射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风云一号”在国内首次采用了不少先进的关键技术,而且得到了考验,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气象卫星相比,其起点要高得多。

3.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第二阶段

2002年5月15日,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星发射成功。海洋一号A星的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为我国海洋观测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实现了中国实时获取海洋水色遥感资料零的突破,为海洋卫星系列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表明了中国海洋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标志着中国海洋卫星遥感与应用技术迈入一个崭新阶段。

海洋一号A星质量为369千克,运行在高度为798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设计寿命为2年。

海洋一号A星装载有十波段海洋水色扫描仪和四波段CCD成像仪2个有效载荷,这2个有效载荷探测出海洋水色、水温、污染物以及浅海水深等环境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可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情况、海洋渔业及养殖业资源与环境质量状况,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可了解重点河口港湾的悬浮泥沙分布规律,为沿岸海洋工程及河口港湾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可监测海面赤潮、溢油、热污染、海冰冰情、浅海地形,为海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执法管理提供基础信息;为海洋科研提供大洋水色环境资料。该卫星可以通过海水光学特征、叶绿素浓度、海洋表面温度、悬浮泥沙含量、可溶有机物和海洋污染物质,并兼顾观测海水、浅海地形、海流特征和海面上大气气溶胶等要素,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渔业及养殖业状况和环境质量,了解重点河口港湾的悬浮泥沙分布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沿岸海洋工程、河口港湾治理、海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和执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5]

4.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

依据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需求,我国海洋卫星及其应用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立起一整套海洋卫星及其应用体系,包括:以可见光、红外探测水色水温为主的海洋水色卫星(HY-1系列)、以微波探测海面风场、海面高度和海温为主的海洋动力环境卫星(HY-2系列)和以多光谱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微波散射计、辐射计、雷达高度计等多种遥感器为主载荷的海洋环境综合卫星(HY-3系列),以及地面应用系统和海上辐射校正与真实性检验试验场,逐步形成以我国海洋卫星为主导的主体海洋空间监测网。

HY-1系列卫星以可见光、红外探测水色水温为主,其主要有效载荷为:水色扫描仪、CCD成像仪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其探测要素包括:叶绿素、悬浮泥沙、海温、污染物质等。

HY-2系列卫星以微波探测全天候获取海面风场、海面高度和海温为主,其主要有效载荷为:微波散射计、雷达高度计、微波辐射计等,其探测要素包括:海面风场、海面有效波高、海面高度、海面温度等。

HY-3系列卫星相对HY-1系列卫星和HY-2系列卫星是综合卫星,其主要有效载荷为:可见光、红外、主、被动微波遥感器,如多光谱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微波散射计、辐射计、高度计等。该系列卫星可获取时间同步的海洋水色和动力环境的信息,在每天运行时间上与前两类卫星交错,时间上互补。三种系列各有侧重点,相互支撑可充分发挥效益。[6]

利用海洋卫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可以得出如各种海洋生物资源图,包含资源存量、资源再生量、资源流量、资源分布、相对丰度及资源所处环境等要素。这类工作不是遥感技术所能全包的,但是利用遥感技术可极大地提高这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已用于海表温度、海浪、海流、叶绿素浓度、浅

海水深、海面油膜等的监测。目前,关键问题是使这种监测系统化、业务化,为遥感信息市场培育和产业化转变创造条件。例如开展应用于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海洋环境预报、海上最佳航线预报、海区速报等的遥感资料产品的制作和生产。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遥感信息源的扩大,遥感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宽度将不断扩大,而其应用领域需与国家制定有关的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政策、法规等宏观调控措施相结合,与沿海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相结合。在这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遥感技术发挥高技术优势的一种有效手段。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空间数据输入、储存、分析、检索、模拟的计算机化信息系统,它以海洋遥感资料、船舶、台站、浮标等常规海洋资料为信息源,保持了信息更新的动态性和实时性,是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海洋工程选址、沿海经济规划等经济活动决策的有效手段,美、日等海洋国家已开始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例如,近些年美国在完成700余种专属经济区资源专题图集编制过程中,采用了集科学知识和经验为一体的海洋专家系统,对图集所表达的一系列社会的、经济的和技术的不确定因索进行了评估和决策,10年内完成所有资源专题图集的编制。

参考文献:

[1]刘玉光.卫星海洋学[M].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刘洋.遥感技术在海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社会,2007.4

[3]百度百科.风云一号[EB].https://www.sodocs.net/doc/ab16320050.html,

[4]维基百科.风云一号气象卫星[EB].https://www.sodocs.net/doc/ab16320050.html,

[5]蒋兴伟,林明森. HY-1A卫星在海洋遥感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R].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2005

[6]国家海洋局.2003年中国海洋卫星应用报告[R].国家海洋局,2004

遥感技术发展前沿

课程论文 题目:遥感技术发展前沿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中国·武汉 二○一二年十二月

遥感技术发展前沿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遥感技术的最新技术和以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遥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1概述 广义上的遥感是指与物体不产生接触的情况下获取物体的有关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摄影测量是遥感领域中研究得最早的技术学科.现代意义上的遥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在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地表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研究地面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逐步受到重视和人类社会对环境、资源危机意识的增强,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等多方面技术发展的带动下,遥感技术在多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2中国卫星遥感与定位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范畴已经从当初的单一遥感技术发展到今天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在内的空间信息技术,逐渐深入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与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与应用水平业已成为综合国力评价的重要标志之一。 2.1中国卫星遥感应用的发展 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遥感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15年将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互协同,高、中、低分辩率互补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将能快速、及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分辩率、时间分辩率和光谱分辩率的对地观测海量数据。 自70年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跟踪国际技术前沿并努力创新,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连续四个五年计划中,给予重点支持,在遥感技术系统,遥感应用系统、GIS等方面均取得突出进展。 2.2 建立了国家级资源环境宏观信息服务体系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产生,不同地点、不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模块化和组件化、WEB GIS。WEB GIS的目的是解决分布式G玛之间的联网,实现系统资源的共享。分布式皤是当前的大趋势,主要原因是地学的数据量大,结构复杂,而且还要不断更新,只能是建立不同专业、不同地点的分布式GIS才是最佳方案。

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一前言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三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 3.1遥感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3.1.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3.1.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3.1.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3.1.5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

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3.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2.1臭氧层 3.2.2大气气溶胶 3.2.3有害气体 3.2.4气候变化 3.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3.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3.5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四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4.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4.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4.3 3S一体化 4.4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

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4.5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4.6建立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 五总结 六参考文 一前言 遥感,作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实际应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遥感数据源向着更高光谱分辨率和更高空间分辨率发展的同时,处理信息技术也更加成熟;在应用方面,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向着更系统化,更定量化的方向发展,是遥感技术的应用更加广

泛和深入。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遥感技术是指从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的感知的意思。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三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3.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遥感技术发展简史

遥感技术发展简史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 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1]。 1 遥感的概念 1.1 广义的遥感 遥感一词来自英语Remote Sensing ,既“遥远的感知”。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实际工作中,重力、磁力、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被化为物探(物理探测)的范畴。因而,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1.2 狭义的遥感 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不同于遥测和遥控。遥测是指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分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遥控是指远距离控制目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 遥感,特别是空间遥感过程的完成往往需要综合运用遥测和遥控技术。如卫星遥感,必须有对卫星运行参数的遥测和卫星工作状态的控制等[2]。 2 遥感技术主要特点 2.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2.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 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2.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 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2.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 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

岭南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开发海洋·畅想未来教案

《开发海洋畅想未来》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本课教学内容以海洋为题材。从海洋相关资料的收集、欣赏到萌发创作的激情,体会到创作的艰苦。 2.能力目标: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学会把现实的美和心中的美变为艺术的美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启迪想象思维、探索未来海洋,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又要有异想天开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如何使画面立意新颖、表现大胆。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设置疑问:“移居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目标,很多科学家正在设计描绘前所未有的智能化“人造海岛”、“海上城市”、“海底世界”、“海洋农场”等,这样人类才能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多种资源。有些海洋工程已开始实施,这些宏伟的蓝图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请同学们想一想,未来的海洋会是什么样的? 二、课堂发展: 1、展示电脑课件 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创设一种超越时空的未来海世界奇妙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示:人类在发展,因此对未来海洋的设想没有穷尽,那么你是怎样想象的呢?) 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 让每一位同学都把自己对未来海洋的畅想用语言描绘出来。在学生描绘过程中,穿插不同形式的海洋科幻画作品欣赏,让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课件展示:热情的海洋宝宝诚邀我们一起去畅游,看看它去过的地方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3、带着问题思考: (1)我们的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蓝色、有生命的星球,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吗? (2)我们身边的大海如诗如梦、如此美丽富饶,我们心目中的大海又如何去表现呢? (3)未来海世界一直是人类依靠高科技向海要空间、向海要资源的理想目标,未来海底的人类新家园与现在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 (4)尽管大家对未来的海洋世界想象的如此美丽,可是你们知道当今的海洋状况吗? (5)在广东,许多昔日曾是海洋生物摇篮、鸟禽栖息乐园的海湾、河口、沿岸海域和内陆江段,不仅80%受到破坏,不少地方还成了排污纳垢的超级垃圾场。污水横流、毫无生机的水域更是随处可见。随着人类向海洋的进军,人类对海洋环境影响越来越大。人类的生产建设措施已经和自然因素一起,成为影响和改变海洋生态环境的一个因素,最终导致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海洋的环境恶化,人类的生活环境也会随之变坏,保护海洋环境迫在眉睫,未来的海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人类对海洋资源利用的现状、海洋现象等资料,使学生在自主收集的过程中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分小组讨论)请大家设计一张未来海洋合理开发利用的宏伟蓝图。 4、作业布置: 大胆地在创作中尝试各种不同的构图和各种造型手法,全方位挖掘创造潜能。力求每幅作品都能反映出内心世界的独白。让同学们完全沉醉在海洋世界的科学幻想当中。 5、评价方法: (1)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议,激发兴趣、促进合作与交流。 (2)找出几名同学谈谈创作体会,抛砖引玉、拓展思路。 三、课后延伸: 课后继续关注开发海洋,围绕海洋的话题展开讨论时,各抒己见、浮想联翩。通过这节课的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起到了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的作用,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胆量。

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一前言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三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 3.1遥感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3.1.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3.1.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3.1.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3.1.5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3.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2.1臭氧层 3.2.2大气气溶胶 3.2.3有害气体 3.2.4气候变化 3.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3.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3.5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四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4.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4.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4.3 3S一体化 4.4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4.5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4.6建立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 五总结 六参考文

一前言 遥感,作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世界围得到广泛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实际应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遥感数据源向着更高光谱分辨率和更高空间分辨率发展的同时,处理信息技术也更加成熟;在应用方面,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向着更系统化,更定量化的方向发展,是遥感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遥感技术是指从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的感知的意思。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三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3.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高达1000万吨,利用多光谱航片可对海面石油污染进行半定量分析,将彩色航片同步拍照与近红外片做的彩色密度分割图相比较,更精密地判断和解译信息,参照图片画出不同油膜厚度的大致分级图。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图像,特别是数字密度分割图,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油量的分布情况。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可把相差零点零几厚度的海面油膜区分出层次来,这有利于用航空遥感对海面油的扩散分布和半定量研究。浓度大的地方是黄色,往外扩散的油膜变薄,呈黄紫混在一起的颜色,再往外扩散的油膜就更薄些呈紫色。通过对污染发生后各天的气象卫星图像的对比分析,确定油膜的漂移方向,计算出其扩散速度和扩散面积。 3.1.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对蓝紫光和红橙光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我们就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推算出水体中的叶绿素分布情况。赤潮区的海水光谱特征是藻类、泥沙和海水的复合光谱,另外有机或无机颗粒物也会吸收入射光,影响水体的透明度。 3.1.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废水的颜色与悬浮物性状千差万别,特征曲线上的反射峰位置和强度也不大一样,可以用多光谱合成图像进行监测。水中悬浮泥沙的浓度和粒径增大,水体反射量也会相应增加,反射峰随之红移,定量判读悬浮泥沙浓度的最佳波段是0.65~0.85微米。 3.1.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应用红外扫描仪记录水体的热辐射能量,真实反映其温度差异。在热红外图像上,热水温度高,辐射能量多,呈浅色调。冷水和冰辐射能量少,呈深色调。热排水口处通常呈白色羽流,利用光学技术和计算机对热图像作密度分割,根据少量的同步实测水温,画出水体等温线。

未来的海洋科技发展【高一作文】

未来的海洋科技发展【高一作文】 海洋是变化多端的,人类是智慧无敌的。 话说22世纪的海洋,那可不得了,人类对于海洋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不仅仅只是开采、利用,搜刮而已,更重要的是对于大海增强了保护意识。 科学家们制造了“海水杂质过滤器”,向海底投放。每100平方米投放一个,用于净化海底泥沙中的病菌杂质与污染物,让范围内的海底生物不用遭受病痛折磨,而且水质也更加纯净。 我来到海底城市通道口。 这是福鼎的海底城,用于海底交通、海底游览参观,以及个别人类居住。这里的人行通道全部是由圆柱形的升级版钢化玻璃组成,有点像幼儿园时玩的那种弯弯的滑滑梯,不过这次是直的,可供人行走。我的手指划过光滑的钢化玻璃表面,玻璃外的鱼虾看见了我的手指,还以为是吃的,一股脑拥过来,可惜隔着厚厚的玻璃,吃也吃不到,急的在原地徘徊。我坐上海底的光速列车——观光潜水艇。速度之快,可让人不到一分钟就绕地球一圈。 我这次的目的地是大堡礁,我想去看看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位于南半球呢。过了将近分钟,列车到站了。这里没有海底通道,我服下人类最新研制的降压丸和避水丸,有了这两样东西,游遍海底不再是梦想。哦也!我入了水,浑身上下却一点也不湿,这是避水丸发挥作用了,我的身体周围浮现出一层淡蓝色的透明光圈,把我和海

水分离了。再吃了降压丸,我在海水中可是行动自如呢,也不要担心氧气的问题。 进入海底五千米,我看见一群海女有说有笑的采集附着在礁石上的鲍鱼海参贝类,另外一边呢,几个海底工人拿着一堆海藻种苗和珊瑚种苗在播种。等这些新型的海藻快速生长,岸边生活的水獭、海豹就可以在这里觅食、躲藏,逃避大型鱼类的攻击。珊瑚苗也是研究打造过的,生长速度比较快,既给游客们提供了可观赏美景,又给生活在珊瑚礁的鱼类提供了住处。 我想,这就是回报海洋吧。

我国遥感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遥感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引言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通过遥感技术,可查询到高分一号、高分二号、资源三号等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1它集中了航天、航空、电子、计算机、现代光学以及生物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成为一种先进而有效的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及区域开发综合评价分析手段。遥感科技被公认是一种大容量的信息获取手段,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中已显示出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日益受到重视。根据联合国不完全的统计,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400多个组织从事遥感活动。美国每年利用陆地卫星所得的效益为14亿美元,利用气象卫星资料避免各种损失为20亿美元,并预测政府在今后每年可以从商业化遥感活动中获取税收14亿美元。2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由紫外谱段逐渐向 X射线和γ射线扩展。从单一的电磁波扩展到声波、引力波、地震波等多种波的综合。3 我国已成功发射并回收了10多颗遥感卫星和气象卫星,获得了全色像片和红外彩色图像,并建立了卫星遥感地面站和卫星气 1百度百科遥感技术 2《中国科技论坛》1986年第5月 3中国测绘网现代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象中心,开发了图像处理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制图系统。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获取的红外云图上,我们每天都可以从电视机上观看到气象形势。4此外,作为我国卫星遥感平台代表的北斗卫星已得到国际范围的认可。 二.数据与方法 1950年代组建专业飞行队伍,开展航摄和应用。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26日,返回式卫星,得到卫星像片。80年代空前活跃,六五计划遥感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第一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1999年10月14日中国成功发射资源卫星1 之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光谱信息成像化,雷达成像多极化,光学探测多向化,地学分析智能化,环境研究动态化以及资源研究定量化,大大提高了遥感技术的实时性和运行性,使其向多尺度、多频率、全天候、高精度和高效快速的目标发展。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神经网络、小波、分形、认知模型、地学专家知识以及影像处理系统的集成等信息模型和技术,会大大提高多源遥感技术的融合、分类识别以及提取的精度和可靠性。统计分类、模糊技术、专家知识和神经网络分类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复合的分类器,大大提高分类的精度和类数;53S 4中国测绘网遥感平台 5国土资源遥感

《开发海洋,畅想未来》

开发海洋·畅想未来 (课时: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资料的收集,到欣赏好作品中得到的启发,最后创作出自己 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创作的艰苦。 (2)过程与方法:想像画表达了一种浪漫主义的美,具体是通过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等方面来体现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面向海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树立崇高的理想和 志向。把心中的美变为艺术作品的美,变为现实的美。 二、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 重点:以“未来海洋”为创作题材的想像画创作。 难点:立意的新颖,画面的美感。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归纳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上是比较活跃、好动的。 2、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是非常踊跃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 3、学生的交往特点: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 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四、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上课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了解有关海洋知识。首先,我把学生必须了解的以下内容制作成《海洋知识知多少?》的POWERPOINT课件,以知识竞赛形式播放: 填空题: 1、海洋化学资源:、。 2、海洋生物资源:、、、。

3、海洋矿产资源:、、、、、。 4、海洋能源:、。 5、空间资源 交通运输:、、、、。 文化娱乐设施空间:、。 (1)课堂引入 同学们喜欢大海吗?海洋辽阔而又幽深,给人一种神秘感。美国有一部科幻电影《深渊》,说的就是发生在海底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 (美国的一艘核潜艇,在海底的一次演习中出了故障,一枚核弹掉进了深海海底。美国海军派一名科学家带领助手组成了抢险小组。科学家穿着深海潜水服潜到八千多米深的海底去排除了险情。当他想返回海面时,才发现自己的氧气只剩下五分钟了,而回到海面却需要三十分钟。科学家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到海面,只能静静地躺在海底,等待生命的终结。就在这时候,出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播放科幻电影《深渊》片段) (2)引出本课课题 美丽、神秘的海洋世界令人神往,它辽阔而又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何利用和开发海洋,激发我们对未来进行大胆的想象…… 展示课题:《开发海洋,畅想未来》 (3)教师引导,展开对未来海洋的想象 问题: 1、你能想象人类移居海洋的情景吗?如果可以,你打算用什么方法? 2、你觉得可以如何利用海洋丰富的资源和能源?

最新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和科学理性充分发展的世纪,世界科技革命开始向更高的阶段迈进,新的科技浪潮正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蓄势待发。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技术的不断创新及其产业化,将对全球化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更加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社会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等生产力要素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将发生新的革命性变化。 一、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是信息密集程度的增加,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费用的迅速下降。计算机与通讯的结合,互联网,移动电话与卫星网络的发展,对人类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将产生极为巨大的影响。在信息储存方面,储存容量将稳定增长,集成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微机电系统技术对未来全球通讯系统的发展将可能有重大影响。 信息技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网络化。互联网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发展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网络化与计算机对未来的教育(远程教育)、经济(如电子商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发展的另一趋势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将来的发展趋势是每一项设备或用具中都安装有计算机,这些计算机是互联的,因此可以设想一个人在外面可以控制他的家用设备。 随着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比重将大大增加,也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二、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空间利用、海洋开发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展将产生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与生物学相关的技术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是有生命物质的工业应用技术,用于制造食物、药品或其他产品。生物技术中包括了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是人类应用发酵技术制造酱油,醋及酒等传统产品。而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或重组DNA(脱氧核糖核酸)技术,则可以广泛地用于药物及农业方面。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的绘就,直接引发了基因革命的新冲击波。基因革命在21世纪有望通过改变物质生产方式而重塑全球经济。 在21世纪,绿色科技成为未来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也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绿色科技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保护和增值,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提倡文明、科学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国际能源技术发展的趋势将较少地依靠单一能源而更多地依靠多种能源。影响未来能源结构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氧化氮,臭氧、甲烷)所造成的全球气温的升高。长期能源战略侧重于能源结构的调整。未来的能源结构将主要依靠二种不含碳的一次能源结构。能源技术发展方向的第二个方面是节能。节能技术的发展反映在各个领域,一是改进结构,比如在房屋建筑中使用绝缘材料以促进电力的有效利用,二是改进使用油及天然气的机器以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 纳米技术具有彻底改变物质生产方式的巨大潜能。它有可能在新世纪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同时,柔性生产正以全球规模兴起。柔性生产系统不仅具有硬件生产系统的特征,更主要的是具有软件组织系统的特征。 三、科学技术一体化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交融成为科技发展主流 科学技术发展具有交叉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学科间、门类间的交叉与融合是普遍现象;科学技术系统、人类社会系统、全球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生命系统、脑与神经系统,

初中想象作文:未来的海洋科技发展

初中想象作文:未来的海洋科技发展 未来的海洋科技发展 海洋是变化多端的,人类是智慧无敌的。 话说22世纪的海洋,那可不得了,人类对于海洋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不但仅仅仅开采、利用,搜刮而已,更重要的是对于大海增强了保护意识。 科学家们制造了“海水杂质过滤器”,向海底投放。每100平方米投放一个,用于净化海底泥沙中的病菌杂质与污染物,让范围内的海底生物不用遭受病痛折磨,而且水质也更加纯净。 我来到海底城市通道口。 这是福鼎的海底城,用于海底交通、海底游览参观,以及个别人类居住。这里的人行通道全部是由圆柱形的升级版钢化玻璃组成,有点像幼儿园时玩的那种弯弯的滑滑梯,不过这次是直的,可供人行走。我的手指划过光滑的钢化玻璃表面,玻璃外的鱼虾看见了我的手指,还以为是吃的,一股脑拥过来,可惜隔着厚厚的玻璃,吃也吃不到,急的在原地徘徊。我坐上海底的光速列车——观光潜水艇。速度之快,可让人不到一分钟就绕地球一圈。 我这次的目的地是大堡礁,我想去看看世界上最长的珊瑚礁群,位于南半球呢。过了将近分钟,列车到站了。这里没有海底通道,我服下人类最新研制的降压丸和避水丸,有了这两样东西,游遍海底不再是梦想。哦也!我入了水,浑身上下却一点也不湿,这是避水丸发挥作用了,我的身体周围浮现出一层淡蓝色的透明光圈,把我和海水分离了。再吃了降压丸,我在海水中不过行动自如呢,也不要担心氧气的问题。 进入海底五千米,我看见一群海女有说有笑的采集附着在礁石上的鲍鱼海参贝类,另外一边呢,几个海底工人拿着一堆海藻种苗和珊瑚种

苗在播种。等这些新型的海藻快速生长,岸边生活的水獭、海豹就能够在这里觅食、躲藏,逃避大型鱼类的攻击。珊瑚苗也是研究打造过的,生长速度比较快,既给游客们提供了可观赏美景,又给生活在珊瑚礁的鱼类提供了住处。 我想,这就是回报海洋吧。

遥感技术的运用与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的运用与发展趋 势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我国遥感技术的运用与发展趋势 【摘要】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形势,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认真思考和积极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尽管各国在历史文化、现实国情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在关注和重视科技进步上却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世纪,是以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决定兴衰的国际格局。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遥感技术,了解其发展现状及趋势。 【关键词】遥感技术现状趋势商业化 众所周知,近十年来全球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表明,遥感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高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现在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这项技术,寄希望于卫星遥感技术能够给国家经济建设的飞跃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可靠的战略决策依据。这种希望给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一、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结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例如航空摄影就是一种遥感技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大大推动了遥感技术的发展。现代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这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

遥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目前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介绍了遥感技 术在农业、海洋、资源、环境、军事等方面的应用,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应用现 状并结合遥感技术在各研究方面的发展现状,结合河口海岸的研究方向,解析 了遥感技术在河口海岸研究方面的应用,并对遥感技术在未来研究中的发展趋 势预测分析。 关键词:遥感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与成熟,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 中韩秀梅 , 张建民等人对遥感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现状做了分析【1】,蒋兴伟 , 宋清涛等对遥感在海洋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2】,陆灯盛 , 游先祥等人对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3】,张文若 , 康高峰 , 王永等人以煤炭资源为例分析了遥感技术在资源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4】,罗红霞 , 阚应波等人通过高光谱影像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像进行研究【5】,卫亚星 , 王莉雯 , 刘闯 . 等人研究了遥感技术在土壤侵蚀方面的应用【6】,张万增等对遥感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探讨【7】。通过前人的研究发现,遥感技术在农业病虫害的 防治、资源的勘探、环境污染的防治、军事防御等方面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和 成熟。文章总结了遥感技术在各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各研究领域的应用,并 对遥感技术在未来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遥感的概念及分类 1.1 遥感的概念 遥感( RS) , 这是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 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 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 1.2 遥感的分类 目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遥感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按遥感平台的高度分类大体上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2)按所利用的电磁波的光谱段分类可分为可见反射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三种类型。 (3)按研究对象分类可分为资源遥感与环境遥感两大类。( 4)按应用空间尺度 分类可分为全球遥感、区域遥感和城市遥感。 2遥感技术的应用 2.1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2.1.1农业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 农业资源调查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草场、农田等农业资源的调 查以及结束后的评价,提供农业资源的准确数值和分布图件。农业部遥感应用 中心于 2000 年设立草地遥感监测和预警系统。该项目是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

未来的海洋科技发展

未来的海洋科技发展海洋是变化多端的,人类是智慧无敌的。话说22世纪的海洋,那可不得了,人类对于海洋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不仅仅只是开采、利用,搜刮而已,更重要的是对于大海增强了保护意识。科学家们制造了海水杂质过滤器,向海底投放。每100平方米投放一个,用于净化海底泥沙中的病菌杂质与污染物,让范围内的海底生物不用遭受病痛折磨,而且水质也更加纯净。我来到海底城市通道口。这是福鼎的海底城,用于海底交通、海底游览参观,以及个别人类居住。这里的人行通道全部是由圆柱形的升级版钢化玻璃组成,有点像幼儿园时玩的那种弯弯的滑滑梯,不过这次是直的,可供人行走。我的手指划过光滑的钢化玻璃表面,玻璃外的鱼虾看见了我的手指,还以为是吃的,一股脑拥过来,可惜隔着厚厚的玻璃,吃也吃不到,急的在原地徘徊。我坐上海底的光速列车——观光潜水艇。速度之快,可让人不到一分钟就绕地球一圈。我这次的目的地是大堡礁,我想去看看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位于南半球呢。过了将近分钟,列车到站了。这里没有海底通道,我服下人类最新研制的降压丸和避水丸,有了这两样东西,游遍海底不再是梦想。哦也!我入了水,浑身上下却一点也不湿,这是避水丸发挥作用了,我的身体周围浮现出一层淡蓝色的透明光圈,把我和海水分离了。再吃了降压丸,我在海水中可是行动自如呢,也不要担心氧气的问题。进入海底五千米,我看见一群海女有说有笑的采集附着在礁石上的鲍鱼海参贝类,另外一边呢,几个海底工人拿着一堆海藻种苗和珊瑚种苗在播种。等这些新型的海藻快速生长,岸边生活的水獭、海豹就可以在这里觅食、躲藏,逃避大型鱼类的攻击。珊瑚苗也是研究打造过的,生长速度比较快,既给游客们提供了可观赏美景,又给生活在珊瑚礁的鱼类提供了住处。我想,这就是回报海洋吧。

未来的畅想美术教案_0

未来的畅想美术教案_0 精品文档 未来的畅想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能利用通顺、具体的语言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学重点: 能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想象 教学难点: 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想法有所创新。 教学过程: 一、老师引导 图片展示:老师先给大家看一组图片,大家看看其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图片的内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也在发生着变化。最早:双脚 0、60年代:自行车 0、80年代:摩托车 0年代:汽车现 二、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你能张开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飞到遥远的未来,描述一下你“想象”的景象吗,我们这节课就特别提倡大家“异想天开”、“奇思妙想”。 友情提醒:请你尽情地想一想,看谁的想象更有科学性、创造性,更新奇,更有趣~最后评比出最佳畅想者。 三、互动交流,画出对未来的畅想 学生做画 1 / 3

精品文档 老师指导 四、作品展示 将所有学生的作品放在讲桌上展示,说说自己的看法。 五、作业布置 尽情想象未来,用手中的笔画出来 六、教学反思 三年级美术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年月日 1 学校检查人: 评语: 盖章: 日期: 2 三年级美术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年月日 3 学校检查人: 评语: 盖章: 日期: 4 三年级美术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年月日 5 2 / 3

精品文档 《开发海洋畅想未来》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2013年6月4日授课人蓝剑汀地点:初一班教室教学目标: 1.学会学习从资料的收集,到欣赏好作品中得到启发,最后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2.学会做人:面向海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树立嵩高的理想和志向。 3.学会爱美:想象画表达了一种浪漫主义的美,具体是通过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等方面来体现的。 4.学会创造:把心中的美变为艺术作品的美,变为现实的美。教学重点: 以“未来海洋”为创作题材的想象画创作。教学难点: 立意新颖,画面的美感。 兴趣点: 欣赏海洋题材的科幻绘画创作作品;有关海洋科技的各种 图形资料;海洋科技想象画与海洋图案的制作乐趣。 3 / 3

开发海洋 畅想未来

岭南版美术第14册 开发海洋畅想未来(2课时的第一课时)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龚卫平 教学目标: 1、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开发的兴趣,树立远大的志向。 2、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求实、探究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3、复习初一年级学习的肌理、透视等技法进行创作。了解美术创作的一般流程。 重点:以“未来的海洋开发”为题,创作想像画。 难点:学生想像力的激发和画面的构图。 课前准备:海洋开发知识的学习、优秀作品、教师作品、海洋开发的图片和资料 设计要点: 1、给学生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才华的教师形象,建立学生对新教师的信任和崇拜。 2、设置辩论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艺术课的情感因素和技法传授。 3、以学习规律来设计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4、舍弃有关鱼的图案的课本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教学流程: 建立关系→问题探讨→欣赏学习→实践活动→评价感悟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教师的情况介绍(教师特长、教师作品)使陌生的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仰慕。 3、教师的课堂要求。 二、课堂发展 1、探讨阶段 课题的引入,教师扮演投资商,要对沿海进行开发,学生扮演海洋开发者,为争取资金对教师进行说服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能力。 开发途径(学生方向):旅游、海水淡化、养殖、制药、发电、石油、国防…… 开发难题(教师方向):环保、吃住、娱乐、呼吸、成本…… 教师给学生出难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在绘画中有所表现的题材,不至于空洞无物,如海底环保站等。 教师使用自己的课件进行总结。 2、欣赏阶段 欣赏课本上的美术作品。分析各范画的关键点。 3、实践阶段 造型元素:点、线、面 表现技法:肌理、透视、黑白布局…… 表现步骤:收集素材→准备材料→完成创作→表现情感 画画步骤:粗略→细致→细节 4、评价阶段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要肯定学生的个性表现,少用绝对性的语言。 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自己的收获、自己的作品、教师的印象等。鼓励学生自己使用美术语言描述。 三、课外延伸 下节课希望大家能够把颜色带来涂上,完成作品的创作。

遥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分析

遥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分析(ENVI) ----实现遥感地物定量化识别的高级工具ENVI李静(适普软件有限公司,北京,100044) 摘要:本文阐述了遥感技术在近些年以至今后应用发展的新趋势,阐述了遥感地物定量化的意义和内涵, 介绍了实现遥感地物定量化分析的高级工具ENVI, 分析了应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ENVI的高光谱分析工具 进行地物识别和遥感地物定量化分析的流程。 关键词:遥感信息,定量化,多光谱,高光谱,分类,地物识别 一、当前遥感技术发展态势 遥感技术在八十年代由于陆地卫星的上天,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它不仅使遥感技术成为很多行业 跨入高新技术门槛的有力手段,而且也大大促进了遥感学科的研究工作。二十年来,广大遥感工作者不仅 对遥感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对遥感应用技术也进行了广泛探讨并进行了实践和应用,为遥感技术的 进一步发展准备了足够的技术诸备。但是由于遥感数据源限制等多种原因,实用化一直受到人们的怀疑。 9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传感器以及小卫星技术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全球一体化的需求,遥感 技术再次迎来一个发展高峰。这一次高峰具有以下特点: 1、遥感数据源的突飞猛进: 现代遥感史以20世纪60年代末人类首次登上月球为重要里程碑,随后美国宇航局(NASA)、欧空局 (ESA)和其他一些国家,如加拿大、日本、印度和中国先后建立了各自的遥感系统。所有这些系统已提 供了大量从太空向地球观测而获取得有价值的数据和图片。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 遥感影像分辨率有了很大提高,包括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地 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1)(后更名为陆地卫星1号(Landsat-1),标志着地球遥感新时代的开始)。1972年 以后,美国发射了一系列陆地卫星,包括陆地卫星 1 号至 7 号,所携带的传感器由四波段的多光谱扫描仪 (MSS,分辨率为 80m)发展到80年代初投入使用的专题制图仪(TM,7 个波段,分辨率除第 6波段的 120 米外,其余皆为30m),再到 1999 年 4月发射升空的陆地卫星 7 号所搭载的增强型专题制图仪 ETM+(增 加了分辨率为15米的全色波段)。到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法国发射的SPOT卫星上载有20m(10m) 的高分辨率传感器(HRV分辨率为20m,全色波段为10m)。印度发射的IRS卫星上载有6.25m分辨率的全 色波段。1999年9月,美国空间成像公司(Space Imaging Inc.)发射成功的小卫星上载有IKONOS传感器, 能够提供1m的全色波段和4m的多光谱波段,是世界上第一颗商用1米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此外,SPIN-2 卫星数据由俄国返回式卫星从80年代至今获得, 它提供2米和10m分辨率全色影像数据及DEM和立体像 对。 由韩国太空研究院所有的KOMPSA T卫星数据从2000年开始可以提供6.6米分辨率的全色波段数据和 13 米多光谱(四个波段)数据。适普公司代理上述 IKONOS 和 SPIN-2 卫星数据的国内销售业务,因此可 以将应用与研究良好的有机结合起来,并提供数据增值服务。 另一方面,低空间高时相频率的 A VHRR(气象卫星 NOAA系统系列,星下点分辨率为1km)以及其 他各种航空航天多光谱传感器亦相继投入运行,形成现代遥感技术高速发展的盛期。除了常规遥感技术迅 猛发展外,开拓性的成像光谱仪的研制已在80年代开始,并逐渐形成了高光谱分辨率的新遥感时代。 由于高光谱数据能以足够的光谱分辨率区分出那些具有诊断性光谱特征的地表物质,而这是传统宽波 段遥感数据所不能探测的,使得成像光谱仪的波谱分辨率得到不断提高。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研制的第一

未来的海洋作文4篇

未来的海洋作文4篇 海洋正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新时代的发展,被人们充分地利用和索取。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呢?以下是xx整理的未来的海洋作文4篇,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未来的海洋作文【1】 未来的海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正在被人类所利用和索取。在开发海洋中,人们将更有效地从海洋中取得更多财富。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筹划建立或已经建立了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人们正在从过去单纯的海洋捕捞时代,逐渐过渡到未来的“耕海”时代。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在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中,将比在陆地上的农牧场中工作得更出色、更有效,因为同面积的单位产量,海洋养殖的产量要比陆地种植高出100多倍。 人们会在海底获得更多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数不胜数的矿藏;还能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还能通过海洋解决世界上食物匮乏的问题,向海洋索取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还能通过海洋缓解水荒,解决干旱;还能在海底建造城市,开拓人们的生存空间…… 我们未来的家大多数都是用巨大的人造贝壳与一些天然的小贝壳做成的,美丽而又端庄,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巨大

的工艺品。人们还能通过长长的海底隧道,在上面悠闲的散步,玩各种各样的游戏。还会提倡小学生在海底潜泳,跟海底生物嬉戏玩耍,和它们作永久的朋友…… 未来人们接受了大陆上的教训,不再无限制的开采矿产资源,而对此加以保护。人们再也不会浪费世界上任何一种矿产资源。 未来的海洋是人们的生存地,也是人们的休闲度假地。我们现在要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才能有这么美好的海洋,如果我们糟蹋海洋,它就不会给我们人类一点点资源,所以我们要珍惜海洋资源,它才会乐于做出它的奉献。 未来的海洋作文【2】 静静的夜晚,繁星满天,我坐在草地上,对大海开始浮想联翩。 未来的海洋水平如镜,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海上航行着一艘艘海洋考察船。现在,人类的餐桌上已经有了高蛋白食品。人们已经在海底建起了家。用珊瑚搭建的房子像一件艺术品,成群的鱼儿在你身边玩耍,让你就像是也变成了一条鱼,在和它们玩。在这里你不必担心“能源危机”你也不用担心食物匮乏,因为,陆地的那些东西,以全部搬到了海底,人们还造起了人造小岛和海底城市。 那里有海底动物园让你好好饱一顿眼福,那里没有陆地

相关主题